范文一:消失的原产地
对产地消费心理的思考
前段时间有个事儿在时尚圈里吵得沸沸扬扬,起因是一名中国游客在某国的奢侈品专柜里,正巧看到经典的polo衫在打折,带着国人对打折的莫名兴奋上去抄起两件直奔款台。不经意间看见这件16美金的衣服的产地栏赫然标着“Made in China”后,立刻打消购物的念头。转头看看正价polo,产地一水儿的是“Made in USA”,一个子儿都不少。当原产地标签已经开始左右人们对奢侈品的看法和选择的标准时,“原产国”问题看来已经不只是在桌子底下的讨论了。但要是连当下最流行的美片《一个购物狂的自白》也要让女主角在疯狂血拼一双打折的名牌鞋子回家后,发现上面赫然印着“Made in China”就露出极其失望的神情时,当即给出了非常现实而功利的答案――是的,它很重要!其实,“原产地”这点事儿很容易识破,不论是中国制造还是品牌制造,都只是个标签而已,不同的只是奢侈品的拥趸们爱的是原汁原味意大利生产,崇尚的是浪漫无比的法国文化。对label的关注很像那首歌唱的一样,《labels or love》 名牌还是爱情?要Label还是Logo?
源起非洲制造的“产地门”
被城市里那些小资小潮人们所顶礼膜拜的电影《欲望都市》的主题歌《labels or love》说得好,短短几句讲的都是大都市人们对品牌、奢侈品的趋之若鹜,这关乎于对品牌的忠诚度。事实上,你不老实,迟早是会被发现的。于是自然就会有像登喜路的设计师Richard James这样,冒着品牌贬值的风险打起了原产地的主意。当人们发现Richard James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服装品牌贴上“Made in Africa”的标签时,被悄悄揭开的品牌原产地问题顿时甚嚣尘上,闹得沸沸扬扬。 然而Richard James只是事情的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以“世界工厂”闻名的“Made in China”不但偷偷写进Prada、LV那价值连城的标签上,更有Giorgio Armani、英国品牌Burberry等也被迫验明正身。奢侈品的血统不可回避地蒙上廉价的阴影,关于“原产地”的危机像是奢侈品大牌不能躲过的一颗“回力球”,开始乱撞起来。不过这里也有些特例,美国箱包品牌Coach就大方承认自己的产品都是中国生产。
迷信品牌还是迷信产地
根据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的最新统计,全球顶尖10强奢侈品牌第一名是来自法国的名牌路易威登LV,其品牌价值达到194亿美元。第二名Hermès和第三名Gucci的市值也都达到了近80亿美元。可观的市场价值,见证了世界各地人们不断攀升的对奢侈品的迷恋度。这些品牌之所以魅力不减,正是因为那些标榜“Made in France”、“Made in Switzerland ”字眼的产地效应在起作用。人们被那些“高品质”、“浪漫情结”甚至品牌百年不变的历史感所蛊惑,理所当然地认为产自法国的LV才能代表那上万元人民币的价值所在,更不会怀疑其所购买的奢侈品会与第三世界国家扯上关系。然而,正是因为有“世界工厂”,那廉价的生产力在东方的诱惑,不论是LV还是Prada,都不得不在切实利益下与说着广东话的服装厂老板做起“不能说的生意”来。当众多品牌选择在亚洲或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生产它们的高级时装和手工皮包时,他们也选择了放弃那份或法式或意式的高贵。你在购买这些皮包、鞋子时,会不会特别翻开那故意缝在里面的标签查看一下产地?品牌本身的发展与可持续性问题,也是那个最关键的问题:当产地变了,你还会买吗?当然也有这样的例子你不能错过,当产地的问题不得不面对,而在别国设厂又成为不可改变的趋势时,Prada 早前曾提出直接使用Made by Prada这样惊人的设想,后来因为法律的问题无法推广才不得不搁了下来,但仍不难看出品牌对高额利润的趋之若鹜。Made by Label的方式固然有些天真,甚至很有些幽默感,但来自第三世界廉价劳动力的梦幻招手,着实让这些品牌既心动又决心行动起来。即使是因为来自市场的压力和消费者对高品质的苛刻要求和限制,让众品牌难以大踏步地直接飞越半球移植到东方工厂,但借着这股金融危机和日益严重的欧洲经济形势,是不是真的就会出现几个Made by LV、Made by Gucci来?还要给些时间,擦亮眼睛再拭目以待。
范文二:茶树的原产地
茶树的原产地
1. 茶树原产地之争的由来 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近代调查研究材料, 不仅能确认中国是茶 树的原产地,而且已经明确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 心。但对这个问题是有一个认识过程的。
1.茶树原产地之争的由来茶树原产于中国,自古以来,一向为世界所公认。只是在 1824年,驻印度的英国少校勃鲁土(R ·Bruce )在印度阿萨姆省沙地耶(Sadiya) 地方 发现有野生茶树后,于是,国外有人以此为证,开始对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提出了异议。 从此以后,在国际学术界开展了一场茶树原产地之争。国外学者中有代表性的论点,主 要是:
(1)多数学者认为茶树原产地在中国 1935年,印度茶业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科学调 查团, 对印度沙地耶发现的野生茶树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 植物学家瓦里茨 (Wallich ) 博士和格里费(Griffich )博士都断定,勃鲁士发现的野生茶树,与从中国传入印度的茶 树同属中国变种, 至于茶树的某些差异,那是野生已久的缘故。 1892年美国学者瓦尔茨 (J ·M ·Walsh )的《茶的历史及其秘诀》、威尔逊(A ·Wilson )的《中国西南部游 记》; 1893年苏联学者勃列雪尼德(E ·Brelschncder )的《植物科学入法国学者金奈 尔(D ·Genine )的《植物自然分类》, 1960年苏联学者 K ·M ·杰姆哈捷的《论野生 茶树的进化因素入以及近年来日本学者志村桥、桥本实等的有关研究报告中,都认为中 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日本的志村桥和桥本实,他们结合多年茶 树育种研究工作,通过对茶树细胞染色体的比较,指出中国种茶树和印度种茶树染色体 数目都是相同的, 即 2n =30, 表明在细胞遗传学上两者并无差异。桥本实还进一步对茶 树外部形态作了分析和比较。为此,他对中国东南部台湾、海南到泰国、缅甸和印度阿 萨姆茶树的形态作了分析比较; 1980年后,又三次到中国的云南、广西、四川、湖南等 产茶省(区)作调查研究,发现印度那卡型茶和野生于台湾山岳地带的中国台湾茶,以 及缅甸的掸部种茶,形态上全部相似,并不存在区别中国种茶树与印度种茶树的界限。
所以,最后结论是茶树的原产地在中国的云南、四川一带。
(2)部分学者认为茶树的原产地在印度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英军少校勃鲁土, 他继 1824年声称发现印度野生茶树后, 1838年又印发了一本小册子,列举他在印度阿 萨姆发现野生茶树多处,其中沙地耶发现的一株野生茶树高达 43英尺,胸围 3英尺。 为此,勃鲁士断定,印度是茶树原产地,理由是印度有野生茶树。 1877年英人贝尔登 (S ·Baidond )步勃鲁士后尘,在他写的《阿萨姆之茶叶》中提出茶树原产于印度持上 述观点的还有英国学者勒莱克(J ·H ·Blake , 1903)、勃朗(E ·A ·Blown , 1912)、 易培逊(A ·Ibbetson )、林德莱(Lindley )和日本的加藤繁等。他们的论据是:只有 印度有野生茶树,而没有人提出中国有野生茶树;印度阿萨姆种茶树长得“野”,树高 叶大,而中国种茶树材矮叶小。其结论是:印度种是茶树原种,印度是茶树的原产地。 他们不知道中国在公元前 200年左右的《尔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树,他们亦不知中 国不但有众多的大叶茶,而且还有“茶树王”。
(3) 少数学者认为茶树原产地在无名高地主张这种观点的有两个代表人物:一是 (茶 叶全书》的作者、美国学者威廉·乌克斯(W ·H ·Ukers ),他主张“凡自然条件有利 于茶树生长的地区都是原产地”的“多源论”说,认为茶树原产地应包括缅甸东部、泰 国北部、越南、中国云南和印度阿萨姆的森林中。因为这个地区的生态条件极适宜于茶 树生长繁殖, 所以这个地区的野生茶树也比较多。 二是英国学者文登 (T ·Eden ) , 1958年在他所著的《茶》中写道:“茶树原产依洛瓦底江发源处的某个中心地带,或者更在 这个中心地带以北的无名高地。”前者指的是缅甸的江心坡,后者指的是中国的云南和 西藏境内,即把依洛瓦底江发源处的缅甸江心坡和中国云南、西藏等地区说成是无名高 地。
(4)个别学者认为茶树原产地有两处持这个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爪哇茶叶试验场的
植物学家科恩斯徒(C ·Stuart )博士。 1918年,当他考察中国边境发现有野生茶树后, 认为在中国东部和东南部无大叶种茶树的记载。据此,他认为,茶树因形态不同,可分 为两大原产地:一为大叶种茶树, 原产于中国西藏高原的东南部一带, 包括中国的四川、 云南,以及缅甸、越南、泰国和印度阿萨姆等地;二为小叶种茶树,原产于中国的东部 和东南部,这就是“二源论”说。 以上四种观点,除主张中国是茶树原产地外,其他三 种都是从 1824年勃鲁士在印度发现野生大茶树后才开始的,形成这些观点的唯一依据, 就是中国有没有野生茶树。
2. 古今中国野生大茶树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祖国, 还可以从我国古今很多地方发现的 野生大茶树得到进一步证明。 在我国丰富多采的茶树品种资源库中, 有一类非人工栽培 也很少采制茶叶的大茶树,俗称野生大茶树。它通常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经过长期的 演化和自然选择而生存下来的一个类群,不同于早先人工栽培后丢荒的“荒野茶”。当 然,这是相比较而言的。在人类懂得栽培利用之前,茶树都是野生的。即使现今,也还 有半野生的茶树,如居住在云南省楚雄、南华等哀牢山上的彝族同胞都有去林中挖掘野 茶苗栽种的习惯。如今广为栽培的景谷大白茶、勐库大叶茶、凌云白毛茶、乐昌白毛茶、 海南大叶茶、崇庆批把茶、桐梓大茶树等早年均是野生茶树。可见,在野生茶和栽培茶 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 野生茶的含义应该是野生型茶树。 我国是野生大茶树发现最早最 多的国家。
早在三国(公元 220~280年)《吴普·本草》引《桐君录》中就有“南方有瓜芦 木(大茶树)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后茶饮,亦可通夜不眠”之说。陆羽在《茶经·一 之源》中称:“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称:“建茶皆乔木??”,宋子安(1130~1200年)《记东溪茶树》中说:“柑叶茶树高 丈余, 径七八寸” 。 明代云南 《大理府志》 载:“点苍山 (下关) ??, 产茶树高一丈” 。 又据(广西通志》载;“白毛茶,??树之大者高二丈,小者七、八尺。嫩叶如银针, 老叶尖长,如龙眼树叶而薄,背有白色茸毛,故名,概属野生”。可见,我国早在 1700
多年前就发现野生大茶树了。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已有 10个省区 198处发现有野 生大茶树。其中云南省树干直径在 100厘米以上的就有十多株。思茅地区镇源县九甲区 和平乡千家寨发现野生茶树群落数千亩, 其中龙潭大茶树高 18. 5米, 树幅 16. 4米, 最低分枝 10. 0米,基部干径 143. 5厘米,景东县石门大茶树高 25. 0米,基部干径 83. 4厘米。这些野生大茶树可谓是当今世界茶树之最了。 我国野生大茶树有名个集中 分布区,一是滇南、滇西南,二是滇、桂、黔毗邻区,三是滇、川、黔毗邻区,四是粤、 赣、湘毗邻区,少数散见于福建、台湾和海南省。主要集结在 30°N 线以南,其中尤以 25°N 线附近居多,并沿着北回归线向两侧扩散,这与山茶属植物的地理分布规律是一 致的, 它对研究山茶属的演变途径有着重要的价值。 在上述 4个分布区中的野生大茶树, 以云南省的南部和西南部为最多;其次是四川省的南部和贵州省,这些地区的茶树多属 高大乔木树型,具有较典型的原始形态特征,且常见与山茶科植物如大头茶(Polyspora atillaris (Roxb ) Sweet ) 、 木荷 (Schima wallichii choisy) 、 拎木 (Eurya acuminatissima Merr ) 、 厚皮香 (Ternstroemia gymnanthera(Wight et Arn.) Sprague)、 石笔木 (Tutcheria spectabilis Dunn)以及山茶属植物瘤叶短蕊茶(C . muricatala Chang, sp. nov .)白 毛红山茶 (C . albovillosa Hu, sp. nov. ) 、 油茶 (C.olifera Abel) 、 山茶 (C . Japounica Linn.) 、厚短蕊茶(C . pachyandra Hu)等混生,形成山茶科植物的分布区系。此外, 在粤、湘、赣毗邻区是苦茶最集中的地区,其中尤以南岭山豚两侧最多,如江华苦茶、 蓝山苦茶、安远苦茶、丰州苦茶、横坑苦茶、思顺苦茶、酃县苦茶、贺县苦茶等。
苦茶由于含有较多的酚酸物质,如黄酮类和花青素,再加构成茶叶苦涩味的重要成 分如表一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 一 EGCG )、表 --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 — ECG ) 含量较高,使茶汤具有很浓的苦味,如乳源苦茶“一杯中放叶数片,便苦似黄连,难以 入口”。苦茶的生理机制虽需深入研究,但其有着重要的潜在利用价值,如可筛选出适 制优质红茶品种,还可研制药用茶等。总之,自古至今,我国已发现的野生大茶树,时 间之早,树体之大,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性状之异,堪称世界之最,这是国家作物种 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份。有关野生茶树性状等,详见本书第四篇。
3. 中国西南部是茶树原产地 有无野生大茶树,固然是确定茶树原产地的重要依据 之一,但发现有野生茶树的地方,不一定就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和印度同是世界两个 文明古国,目前两国都有野生大茶树生存,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当印度人还不知种茶和 饮茶,更不知道印度有茶树‘的时候,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却已有数千年历史了。 只是到了 1780年,英国人和荷兰人才开始从中国输入茶籽在印度种茶。有的学者说印 度是茶树原产地,乃是 1824年英国军人勃鲁士在印度阿萨姆发现野生茶树以后的事。 自那以后,许多植物学研究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茶树原产地问题作了比较深入 细致的研究。近几十年来,我国的茶学工作者又从地质变迁和气候变化出发,结合茶树 的自然分布与演化,对茶树原产地作了更加深入地分析与论证,进一步证明了我国的西 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
(1)从茶树的自然分布看,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前面已经提及,茶树所属 的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起源于上白垩纪至新生代第三纪,它们分布在劳亚古大陆的热带和 亚热带地区。我国的西南地区位于劳亚古大陆的南缘,在地质上的喜马拉雅山运动发生 前,这里气候炎热,雨量充沛,是当时热带植物区系的大温床。我国植物分类学家关征 镒在 1980年出版的《中国植被》一书中指出:“我国的云南西北部、东南部、金沙江 河谷、川东、鄂西和南岭山地,不仅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避难所,也是这些区系 成分在古代分化发展的关键地区??这一地区是它们的发源地。”截止目前为止,全世 界山茶科植物共有 23属,计 380余种,而在我国就有 15属, 260余种,且大部分分布 在云南、贵州和四川一带,并还在不断发现之中。已发现的山茶后约有 100多种,在云 贵高原就有 60多种, 其中以茶树种占最重要的地位 (参见胡先骕 《植物分类学简编》 ) 。 苏联学者乌鲁夫在《历史植物地理学》中指出:“许多属的起源中心在某一个地区的集 中,指出了这一植物区系的发源中心。”由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在我国西南地区的高 度集中,表明我国的西南地区就是山茶科植物,也是山茶属植物的发源中心,当用茶的 发源地。 印度原包括在冈底古大陆之内,它是与劳亚古大陆并不相连接的另一个大陆,
当然也谈不上是高等植物区系的发源中心了。
(2)从地质变迁看,我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自喜马拉雅运动开始后,我国 西南地区的地形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形成了川滇河谷和云贵高原,特别是近 100万年以 来,由于河谷的不断下切,高原的不断上升,使绝对高差达 5000~6500米,从而使西 南地区既有起伏的群山,又有纵横交错的河谷,地形变化多端,以致形成了许许多多的 小地貌区和小气候区,在低纬度和海拔高低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使平面与垂直气候分布 差异很大, 以致使原来生长在这里的茶树, 慢慢地分量在热带、 亚热带和温带气候之中。 位于热带高温、多雨、炎热地带的,逐渐形成了温润、强日照的性状;位于温带气候中 的,逐渐形成了耐寒、耐旱、耐荫的性状;位于上述两者之间的亚热带地区的,养成了 喜温、喜湿的性状,从而使最初的茶树原种逐渐向两极延伸、分化,最终出现了茶树的 种内变异,发展成了热带型和亚热带型的大叶种和中叶种茶树,以及温带型的中叶种和 小叶种茶树。 同时,自第四纪以来,由于我国西南的某些地区,历经多次冰河期,如同 其他植物一样,对茶树也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云南由于受到冰河期灾害较轻,因此对那 里的大叶种茶树影响较少,保存下来的野生大茶树也是多。按中国科学院的《中国区域 地层表草案》所述:四川的受害地区主要在青衣江流域、峨嵋山区、大渡河流域和东部 涪陵以东的乌江中下游一带。在川南、黔北、黔南等地受害较轻。虽然大批生长在冰河 地区的茶树遭到毁灭性打击,但在受害较轻的四川南部和贵州一带,以及生长在河谷低 地温暧地区的茶树得以生存, 其后代就是今天零星分布在川南和贵州各地的野生大茶树。 而通过自然筛选,向着温暖、湿润方向发展的,就成了大、中叶种的小乔木型茶树;向 着抗寒、抗旱方向发展的,就成了中、小叶种的灌木型茶树,这就是我国西南地区,主 要是云南、贵州、四川三省茶树,既有大叶种、中叶种和小叶种茶树存在,又有乔木型、 小乔木型和灌木型茶树混杂生存的原因所在。 植物学家认为:某种植物变异最多的地方, 就是这种植物起源的中心地。 我国西南三省, 是我国茶树变异最多、 资源最丰富的地方, 当然是茶树起源的中心地了。
(3)从茶树的进化类型看,我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茶树在其系统发育的历 史长河中,总是趋于不断进化之中的。因此,凡是原始型茶树比较集中的地区,当属茶 树的原产地所在。茶学工作者的调查研究和观察分析表明:我国的西南三省及其毗邻地 区的野生大茶树,具有原始型茶树的形态特征和生化特性,这也证明了我国的西南地区 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 综上所述,中国是世界最早确立“茶”字的字形、字音和字 义的国家,现今世界各国的“茶”字及“茶叶”译音均起源于我国;我国有世界上最古 老、保存最多的茶文物,我国的西南地区,主要是云南、贵州和四川,是世界上最早发 现、 利用和栽培茶树的地方; 那里又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野生茶树和现存野生大茶树最多、 最集中的地方;那里的野生大茶树又表现有最原始的特征特性;另外,从茶树的分布、 地质的变迁、气候的变化等方面的大量资料,也都证实了我国是茶树原产地的结论。而 我国的西南地区,主要是云南、贵州和四川则是原产地的中心地带。
信息来源:海峡茶学港
范文三:原产地的魅惑
对于奢侈品这个看上去不太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来说,其价值似乎无法用必要劳动时间和供求关系来理解,在奢侈品消费日益增长的今天,我们试图理解奢侈品的努力显得既顺理成章,又很迫切,但奢侈品的真相并不是一个容易触及的东西,它涉及的内容如此之庞杂,以至于在奢侈品消费如热情在中国重新燃起已经有一段日子了,但我们对他的讨论和理解还停留在非常表面的层次。
在不久之前中欧商学院组织了主题为“以高附加值赢得消费者”的首届奢侈品论坛。参会者从很多角度对奢侈品进行了阐述。本刊记者在会议间歇对论坛演讲嘉宾、来自意大利的Paolo Zegna进行了简短的采访,通过他对杰尼亚历史与现状的描述,我们或许能够看到,正是以欧陆文化为中心的、类似于“文化圈”的世界文化格局,决定了我们今天对于奢侈品的态度。在中心与边缘之间,存在着某种等级性,决定了边缘必须抱着一种文化朝圣的心理,去进行消费和文化实践。正如Paolo Zegna所说:“在中国最高端的消费者的消费实践中,我们看到他们只愿意购买在欧洲生产的东西。”笔者无意对此进行道德与文化自信方面的审判与书写,但愿能够帮助大家理解奢侈品作为一种符号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中国财富阶层,正在进行的社会文化转型意味着什么。
TIDE:奢侈品消费近年来在中国增长很快,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我们应该怎样评价眼下的中国奢侈品市场?
Paolo Zegna:一个国家奢侈品市场的发展取决与经济发展的状况,中国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经济发展之后,有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比较快,有更多人开始消费奢侈品,这是一个好的信号,反映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但是还有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慢,有一定的差距,对于奢侈品我们不应该仅仅把消费奢侈品看成一种个别现象,而是把他们看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而且我相信,中国其他的地区也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到那个时候也会有人去购买奢侈品,
TIDE:在您看来,中国的财富阶层与欧洲的财富阶层有何不同?奢侈品在其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Paolo Zegna:可能在中国,大家对奢侈品的理解还有些偏差,在我们看来,应该把重点放在奢侈上,不应该作为衡量你是富人还是穷人的标准,我们的奢侈品,重要的是高质量。在15年前,奢侈品进入中国的时候,人们购买奢侈品主要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和身份,那么15年后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对奢侈品的需求并不仅仅是一种的身份的象征,也不是对财富的炫耀,可能是因为中国人的财富增加了,大家对质量的要求也越高,对特别的服务的要求也更多了,不再像一开始的时候仅仅是一个表达自己身份的梦想,这对于我们老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也是,人们对我们的产品更关注的是它内在的质量,这样我们未来才会有更好的市场表现。
TIDE:从品牌影响力的角度来看,在奢侈品的自身价值之外,人们所看重的肯定还有更重要的附加价值,那么在您看来这种附加价值是如何产生的呢?或者说一个品牌带个消费者的特殊使用价值来自哪里?
Paolo Zegna:这个问题具体来回答也比较困难。简单地说,一个好的品牌,它的质量,内在的品质肯定是很优秀的,跟其他的东西不一样,你买来一件奢侈品时,你可能感觉到一种特殊的乐趣,这个乐趣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来源,就像你和家人去共度周末,这种快乐无可取代,简单来说,一方面他必须有一个好的质量,另一方面是它能够满足你某一方面的梦想。
TIDE:现在中国很多工厂在为国外一些大的品牌提供OEM服务,杰尼亚是否有这样的计划?
Paolo Zegna:我们没有这方面的打算,因为我们发现中国的消费者只愿意购买在欧洲本土生产的产品,对于我们这样的一个品牌,产品在欧洲生产是一个基本的要求,虽然我们知道在本地生产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必须满足消费者的意愿,这是对于产品本真性追求,也是奢侈品市场的一种特殊规律,随着中国的高质量产品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对奢侈品观念的改变,可能未来会有这样的计划,但目前肯定只能销售欧洲生产的产品。
TIDE:杰尼亚在中国建立了一个子品牌,目的是什么?
Paolo Zegna:我们的这个子品牌的品牌定位是不一样的,他实际上是一个生产厂,我们在中间有50%的股份,我们杰尼亚品牌的产品是不会在这个厂中生产的,杰尼亚的产品是针对金字塔顶端的消费者的,是最高端的市场,但是我们的家族也要考虑到以后的市场发展,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所以我们不可能只针对顶端人群去做这个狭窄的市场,我们需要进行多层次经营的市场策略,未来我么会坚持杰尼亚品牌的高端产品定位,而中高端的市场我们会用夏梦这个品牌来做,这两个品牌之间的用户不会重叠。
TIDE:中国目前所面临的通货膨胀是否会影响杰尼亚的市场表现?
Paolo Zegna:通货膨胀并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但是我们所经营的是一种奢侈品,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很小,因为消费者在购买奢侈品的时候并不是很看重他的价格,我们在培训自己的销售人员的时候也这样告诉他们,不要让你的顾客只关注价格的事情,而是侧重于介绍产品的历史、设计、服务等构成奢侈品的其他特有的因素。
TIDE:你在很多时候都强调杰尼亚是一个正真的全球公司,为什么要加上真正两个字?在您看来,全球公司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和特点?
Paolo Zegna:我觉得我们在中国取得的很好的成绩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就是一个公司怎么样可以坚持他的目标、他的原则,可以秉承全球高端奢侈品的很好的例子。为什么我们说我们是一家全球公司。我们是几十年之前生产纺织品,而现在我们是生产很多的男式服装和其他的相关产品,比如说皮件和品牌的授权,我们也从一个生产型的公司变成一个零售的公司,我们的公司业务从意大利变成全球生产和全球经销。对于全球化,我们还非常地关注自然和环境。
我的祖父成立这个公司以后,一直非常强调社会责任,我们也成立了杰尼亚基金会,两天前我们刚刚发布了我们在2007年的年报,在2007年,我们的收入达到了8. 43亿欧元,平均加权成长率是10%,我们有82%的收入来自于成衣,有9.5%是来自于我们的量体裁衣,还有一些是我们的皮具和授权。我们看到我们的全球化分布是非常均衡的,EME是欧洲中东非洲地区,占到了39%,美国加拿大和拉美是28%,亚洲是33%,其中中国是12%。正如刚刚的演讲人所讲的,中国市场非常大,我们在2007年中国已经成为我们第二大市场。所以我们希望可以在2010年进一步地提升市场份额。我们现在全球有7500名雇员,在6个国家有13个生产单位,我们在世界各地有525个销售点,现在我们在中国还没有一个生产厂,但是我们觉得将来应该在中国设立生产的单元,如果我们着眼长远的话,应该有这样的考虑。
不可否认,Paolo Zegna对于奢侈品的理解和表达,是非常西方本位的,尽管在商业上我们应该对他们取得的成功表示敬意,但对于每一个有文化危机感的中国消费者来说,我们为什么消费奢侈品,如何使用奢侈品不是由生产者决定的,也不应该由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和使用方式来决定,我们必须结合中国特有的历史和文化,去理解奢侈品,使用奢侈品。
范文四:西瓜的原产地
西瓜的原产地在非洲热带的干旱沙漠地带。考古学家现已在埃及古墓中,发现有西瓜子和叶片;在南非卡拉哈里半沙漠地区,迄今为止,仍有野生西瓜种;而且根据西瓜热耐旱的特点,南非小气候环境和风土条件也非常适合西瓜起源的自然摇篮。因此现在一般认为西瓜起源于非洲。西瓜的传播首先从埃及传到小亚细亚地区,一支沿地中海北岸传到欧洲腹地,十九世纪中叶移植到美国,又进入北美和南美。另一支则经波斯向东传入印度;向北经阿富汗,越帕米尔高原,沿丝绸之路传入西域、回纥,引种到中国内地。
西瓜传入中国新疆地区大约是在唐代初年,而传入中国内地大约是在五代、宋辽时期。西瓜一词见于《新五代史》:“(胡矫)居虏中七年,当周广顺三年亡归中国,略能道其所见,云:自幽州西北入居庸关,明日又西北入石门关……又行三日,遂至上京,……自上京东去四十里,至真珠寨,始食菜,明日东行,地势渐高,西望平地,松林郁然,数十里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 1995年夏秋之际,考古人员在赤峰市敖汉旗境内一座大型壁画墓中,发现了中国迄今已知时代最早的西瓜图画(见图) 。从而证实了胡峤的记载是可信的。然而,契丹只是把西瓜从西域带到了他们所统治的北方地区,至于南方西瓜种植则在其后。据现已发现的南宋施州郡守秦伯玉于咸淳六年(1270)所立《西瓜碑》的记载,推测淮西(南?)地区种植西瓜的时间开始于南宋绍熙元年(1190)前后。 但当时所种的西瓜,瓜种可能并不是直接来自北方,因为碑中另外还提到了一种“回回瓜”,它是庚子嘉熙(1240)“北游带过种来”,咸淳五年(1269)试种并取得成功的。
范文五:一般原产地证的作用
在国际贸易中,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对外贸易政策,普遍实行进口贸易管制,对进口商品实施差别关税和数量限制,并由海关执行统计。进口国要求出口国出具货物的原产地证明,已成为国际惯例,因此一般原产地是进行国际贸易的一项重要证明文件,归纳起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确定产品关税待遇,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工具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从不同国家进口的商品,均使用不同的税率,而关税方面的差别待遇是根据货物的原产地决定的,一般原产地则是各国海关据以征收关税和实施差别待遇的有效凭证。
如在进口国与出口国的政府之间定有关税协定,用条约形式规定了协定税率(AGREED CUSTOMS RATE),或两国之间条约上规定了最惠国条款(MOST FAVORED NATION CLAUSE),买方往往要求卖方提供有效的产地证明书来证明进口货物的原产地确系缔约国才能获得相应的税率待遇。
(2)证明产品内在品质或结汇的依据
在国际贸易中,一般原产地还起到证明商品内在品质、提高商品竞争力的作用。如在国际市场上持有中国原产地证的丝绸比持有其他不产丝绸国家产地证的丝绸更能卖好价。此外,产地证有时还是贸易双方进行交接、结汇的必备单据。如买方在申请开信用证(L/C)时常要求提供一般原产地以确保其自身利益,银行也常以产地证作为信用证(L/C)是否解付的重要凭证。
(3)进行贸易统计的依据
各国海关都承担对进出口货物进行统计的职责,原产地证则是海关籍以对进口货物进行统计的重要依据。
进入九十年代,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非关税壁垒形势日益严重,数量设限、反倾销等贸易磨擦不时出现,作好一般原产地签发工作对维护我国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缓解我国与有关国家的贸易磨擦具有重要作用。
(4)货物进口国实行有差别的数量控制,进行贸易管理的工具
世界各国根据其贸易政策,为保护本国工业生产和国际贸易竞争需要,往往对某些货物实行限制,制定一些进口货物数量控制措施,例如:进口配额、许可证制度、反倾销、反补贴制度。为实行这些控制制度,首先需确定进口的货物是来自哪个国家,然后确定这批货物是否受到进口数量限制,是否需持有进口许可证,是否要冲销配额及征收反倾销、反补贴税等,产地证也就成为实施这些制度的重要工具。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