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一、供应链管理现状
一、供应链管理现状
近年来,供应链管理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集成化供应链。为了成功地实施供应链管理,使供应链管理真正成为有竞争力的武器,就应将企业内部以及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供应链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集成的过程,该集成过程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初始阶段、职能集成阶段、内部集成阶段、外部集成阶段。在完成以上四个阶段的集成以后,已经构成了一个网络化的企业结构,从而实现对企业内外的动态控制和各种资源的集成和优化,力求达到整个供应链全局的动态最优目标。
2. 敏捷供应链。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提出了敏捷制造的概念,强调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开放、共享和集成。敏捷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都是把企业资源的范畴从单个企业扩大到整个社会,使企业之间为了共同的市场利益而结成战略联盟,借助敏捷制造战略的实施,供应链管理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成为当代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一种企业运作模式。
3. 绿色供应链。新的环境时代对全球范围内制造和生产型企业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即如何使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能够共同协调发展。由于公众、法规及环境标准的压力,环境管理已成为企业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面对这种压力,企业必须重新调整供应链流程,把环境问题融于整个供应链过程。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企业有效的环境管理方法,为了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必须首先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把绿色管理作为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同时在企业的产品设计、材料选择中加强绿色管理,既降低成本,又达到环境标准,实现可持续发展。
4. 供应链的设计。设计和运行一个有效的供应链对于每一个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Fisher认为供应链的设计要以产品为中心,必须设计出与产品特性一致的供应链,即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不同的产品类型对供应链设计有不同的要求,有效性供应链流程设计适于低边际利润、有稳定需求的功能型产品(Functional Products);反应性供应链流程设计适于边际利润高、需求不稳定的革新型产品(Innovative Products)。
5. 供应链伙伴选择。供应链管理是通过供应链上成员之间的合作和能力的协同,来有效地实现各种资源的集成与优化利用,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管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供应链的伙伴选择涉及到诸多因素:如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提前期、加工能力、运输距离、企业信誉、批量柔性、技术实力、资金状况等。大多数关于供应商选择的研究在本质上是定性的或实证的,考虑经济上的重要性,定量分析就非常适用。目前,供应商选择的方法主要分成三类:线性加权方法、数学规划方法、统计/概率方法。
6. 供应链库存技术。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供应商管理库存(VMI)、联合库存管理(JMI)以及协同规划、预测和补给(CPFR)。VMI是以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设立库存、确定库存水平和补给策略、拥有库存控制权,该方法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JMI是一种基于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方法,它强调供需双方同时参与,相互协调,共同制定库存计划,可消除供应链上的需求变异和放大现象。CPFR是一种协同式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它能同时降低销售商的存货量,增加供应商的销售量,其最大优势是能及时准确地预测由各项促销措施或异常变化带来的销售高峰和波动,从而使销售商和供应商都能做好充分的准备,赢得主动。
7. 供应链信息技术。信息共享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系统提供可靠的支持。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基于EDI、基于Internet、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推动了供
应链管理的发展,它可以节省时间、提高企业信息交换的准确性、减少了工作中的人为错误,从而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效率。
8. 供应链建模技术。研究供应链建模技术,建立相应的供应链模型对于供应链管理中的各项分析和决策活动是十分必要的。目前供应链建模技术主要包括:网络设计法、近似方法、基于仿真的方法。网络设计方法一般使用整数规划或混合整数规划来描述和求解问题模型,建立的模型可以覆盖供应链管理中的所有决策领域,但对于规模较大的模型存在着求解困难的问题,另外模型考虑随机因素的能力也十分有限。近似方法主要用于供应链多级库存问题,研究在考虑多级库存情况下建立库存控制策略及确定控制参数,该方法在降低库存、提高用户服务水平等方面都相当重要,但它忽略了非平稳随机因素的存在、忽视了生产和运输问题等。基于仿真的方法可用于分析全面的供应链模型,由于不存在数学求解上的问题,因此建立的模型可以考虑各种复杂因素,包括结构上的和参数上的随机性,比较适于评价现有策略。
1999年成立的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伊始,采用“先建市场,后建工厂”策略迅速开创局面,并以举国瞩目的“蒙牛速度”走完“品牌最后一公里”。
秉承“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兵法原则,蒙牛早早地发力于从原料奶、生产、仓库到分销商的供应链系统,从而能够高效地为市场提供产品。
一、蒙牛供应链运作模式
1.扩张式奶源管理 依据“得奶源者得天下”竞争法则,在上游资源奶源的争夺上,蒙牛作为先行者之一,已经奠定令众多竞争者垂涎的优势。目前,蒙牛奶源供应模式有三种,“公司+农户”传统模式、“公司+规模牧场”探索模式、“公司+OEM供应商”创新模式。
“公司+农户”传统模式。技术缺乏是制约奶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其表现之一以小规模生产、分散农户饲养为主,生产方式不能适应奶业产业化的要求。蒙牛的“公司+农户”模式采用“分散饲养+集中挤奶+统一加工”流程,“农户”的“分散饲养”,使每头牛都得到精心照料;“奶站”的“集中挤奶”,把过去的“收奶”变成了“收牛”,“公司”通过控制奶站而间接控制了整个奶源。值得一提的是,蒙牛的500多个奶站都是由民间资本投资完成的,蒙牛通过与奶农签订奶源订单合同,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经济共同体。
“公司+规模牧场”探索模式。此模式能够从严格意义上实现对奶源的全程监控,确保牛奶的完美品质。蒙牛现有澳亚示范牧场,近两年,又在马鞍山、尚志、张家口等全国十几个主要生产基地投资兴建了万头规模的现代奶牛养殖牧场。蒙牛澳亚示范牧场由洋人来经营,为蒙牛养牛供奶。以往,中国与国外合作都是从“牛”字上做文章,导致买进来不少低产牛;蒙牛澳亚示范牧场则从“奶”字上做文章,交易的是奶,不是牛,从而改善了合作效益。同时,蒙牛在安徽马鞍山、黑龙江省尚志等各地建设的现代牧场,将成为蒙牛供应周边地区的主要奶源基地,从而避免对距内蒙古远的地方进行“长途奔袭”。
“公司+OEM供应商”创新模式。面对乳业资源分布不均且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神速发展的蒙牛诀窍之一就是大肆购并地方企业,让当地企业贴牌生产。设在各地的OEM供应商只负责生产不负责销售,质量监督由蒙牛统管。这种扩张式的“生产车间”衍生模式,使得蒙牛短短8年内就建起几十个分厂,从1999年营销额4000万元人民币,跃至2006年底的年销额
21亿元。OEM方式使蒙牛这个巧妇实现了“无米之炊”,现在,布局全国的蒙牛仍然离不开OEM方式。
2.全程式库存管理 目前,蒙牛的主要产品有巴氏消毒奶、酸奶、液态奶、冰淇淋、灭菌奶和各种奶粉。上述产品中,巴氏奶和酸奶的货架期最短,必须保持快速的库存周转;相比之下,冰淇淋和奶粉保质期长,对库存周转的速度有所放宽。因此,在供应链运作中,需要严格监控不同种类产品的生命周期,防止过期产品流入市场。
在供应链始端,借助于立体仓库,精确控制产品生命周期。蒙牛早在2002年就开始悄悄使用立体库管理库存,10多座立体仓库已经纳入了蒙牛的仓储体系。并且,在太原、广州等地仍继续筹建立体仓库。最先进的一座要数位于集团总部的存储量达到3000多吨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在立体仓库中,产品信息自动采集系统与生产系统联系起来,将产品信息直接传入仓储系统,由仓储系统控制分析完成相应的指令。基于立体仓库,能够从宏观上,比如总库存量,以及微观上,比如每一袋牛奶的生产日期,进行控制,从而保证了每一袋牛奶都不会成为过期出厂的漏网之鱼。而且,根据库存信息,还可以随时改变工厂的生产计划和终端的销售计划,实现销售终端和生产环节的配合。
在供应链末端管理库存。蒙牛销售终端包括大型超市、便利店、以及各种送奶公司,这些终端就像一个个山头,产品库存时间要受到严格的控制,既不能出现在某个销售终端断货,得不到补充影响销售额,也因为大批发货造成积压,从而使得库存过多,产品过期造成损失。货物积压对终端商而言,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下线经销商的推销力度,但是,压力过大可能导致下线经销商低价抛货,不仅影响继续销售,还会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不良印象。2007年6月北京奶业协会宣布《乳品企业自律南京宣言》,取消超高温灭菌乳等产品的捆绑、搭赠销售行为,更是佐证了终端乳制品存在过期的普遍现象。
3.多样化配送网络管理 出身于内蒙古的蒙牛,原奶资源十分丰富,但远离消费市场,为实现“从奶头到嘴头,全部管道输送”,蒙牛必须因地制宜,解决产品的远距离运输和市场投放等问题。
传统的分销模式。在短短几年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蒙牛的销售体系变得日益复杂。大卖场、商场超市、便利店等传统渠道组成了蒙牛的渠道主体,具体而言,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公司直营+经销商配送”扁平平台式,该模式主要是华北区域各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经销商演变为配送商,只负责配送,蒙牛通过增设二批,细分区域网络,提升终端服务功能。第二种“公司直营+社会力量配送”扁平网络式,该模式主要是在呼和浩特市,通过构建自有配送中心,并招募大量社会人员负责配送,形成密集性网络式。第三种“传统经销代理”金字塔垂直式,这种模式主要用于距离较远的偏远地方,如长江流域以南,客户经销区域较大,由于厂方人力、物力所限,无法进一步掌控市场。
电子商务式的直销模式。随着蒙牛的高速成长,除了传统的批发、零售之外,送奶到户的直销模式应运而生。这种模式主要实施在对牛奶的新鲜度和追求方便更加关注的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因此,电话订购和网上订购、送货上门成为一种极具竞争力的配送模式。蒙牛根据上海牛奶消费者购买习惯的变化,借助电子商务网以及家庭饮用水配送网建立了独特销售网络,使蒙牛在牛奶竞争处于高度垄断的上海市场中站住脚,并且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专卖店式的终端销售模式。在固守本土、精耕细作同时,蒙牛采用连锁加盟控制终端
网络,进一步完善网络应对竞争对手挑战。连锁加盟专卖店的开设将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通过建立垂直管理的连锁专卖系统,可以大大增强企业对市场和渠道的掌控能力,将深度分销体系直接做到消费者层面;同时可以补充渠道的市场空白,增加市场覆盖率。
4.有所侧重式投资物流基础设施 作为一家采取“先市场、后生产”策略的企业,蒙牛把较大比例的资金投入到了市场扩展方面,因此,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非核心资源是尽可能采取外包策略,对核心资源则是自行投资。
有所为,掌握渠道信息,自行构建“跨企业协同管理平台”。奶制品保质期短将严峻考验蒙牛对供应链的掌控能力。蒙牛“跨企业协同管理平台”能够将销售终端的各种情况实时体现出来。除了订单和库存管理之外,这一分销管理平台还能够提供移动供应链解决方案,蒙牛业务员与导购员每天的一线市场信息都能实时汇总到平台上,最终是为了实现终端网点业务的动态管理。将蒙牛各种关联企业联合起来的“跨企业协同管理平台”,帮蒙牛分解了渠道复杂化之后的管理压力,将之前集中在一个环节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工作扩充到供应链所有环节;也帮助供应商通过自助平台随时查看蒙牛下给自己的订单并对订单做出及时响应。未来,这套系统还将与银行系统进行对接,实现蒙牛与供应商和分销商网上结算划款与内部管理系统一体化。
有所不为,减少低附加值业务,外包车辆运输资源。蒙牛有3000多个奶站,1000多辆运输车,10万平方米的员工宿舍,合计总价值达5亿多元,全部是由社会投资完成。蒙牛通过只“打的”而不“买车”的方式,有效地整合了社会资源,把传统“体内循环”变作“体外循环”,把传统“企业办社会”变作“社会办企业”。
二、蒙牛供应链待解之疑
1.“圈地运动”是否会诱发“奶业泡沫”?
以奶粉还原奶问题已成为乳业的不宣之秘,有的企业生产的超高温灭菌奶和调味奶中,还原奶的掺入比例竟高达60%。究其原因,就是奶源的极度缺乏。为夯实根基,蒙牛乳业每年将10%左右的销售收入用于奶源基地建设。一番扩张圈地之后,蒙牛为卖产品不得不投入巨额广告,而广告的投入又将加重成本压力,只能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单件成本。根据蒙牛2006年销售额120多亿元,原奶需求量接近300多万吨,大大超过原奶供应能力。如果这种扩张与奶源基地建设脱节,或者两者的膨胀速度超过市场的实际增长速度,将会出现机器闲置、奶源整体质量不高的“乳业泡沫经济”现象。2007年8月由于全球性的奶源紧缺导致牛奶价格上涨,在国际市场的影响之下,日渐国际化的中国乳业市场也绝不能置身事外,蒙牛牛奶价格也很难独善其身。全球性的“奶荒”更是让人不禁发问,中国“奶业泡沫”是否即将显露?
2.立体仓库投资回报是否合理? 实效的智能化控制为企业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立体库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是蒙牛投巨额资金建库值得吗?以呼市地价及劳动力资源,盖二十个平库,雇佣上千个员工的费用可能不及现在所构建立体库费用的一半。尽管立体库在使用方面表现出提高工作效率,准确数据,降低对员工的依赖等诸多优势,但这些优势产生的收益和前期的投入成本比起来简直是九牛一毛。
3.自建专卖店是否与原有渠道冲突? 蒙牛专卖店仍然要依靠原有的经销商配送体系,短
时间内无法实现全国统一配送。在渠道越多元化下,如何维持正常的价格体系?如何有效跨区域管理?如何对终端进行控制。经销商共同担心的问题是,加盟店可以向加盟商要货,但也避免不了通过关系找经销商或促销大的卖场倒货,这样市场价格容易在倒货中乱套,保证不了加盟商的利益,最后谁也无法盈利。毕竟,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术业有专攻,蒙牛作为厂家,应该将更多精力用于产品的研发生产方面,只有差异化、高质量产品才是市场立足之本。
内蒙古一直是一个孕育狼性的地方,当这片富于狼性的草原开始被现代商业氛围浸润时,以蒙牛为代表的内蒙势力对于任何挡在它们面前的图腾都不屑一顾,用速度进行了层层瓦解。面对行业竞争的加剧,急速前行的蒙牛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供应链运作体系,支撑一个又一个老图腾的瓦解、新图腾的诞生!
本文由www.10000link.com转载,并不代表万联网观点
文章来自: 万联网(info.10000link.com)
http://info.10000link.com/newsdetail.aspx?doc=2009111200028 详文参考:
范文二: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分析
摘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极速进程中, 许多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随着企业规模扩张, 面临 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剧。 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意识到甚至已切身感受到了建立供应链管理体 系的必要性。 但并不是所有采用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企业都能成功, 有的案例不但没有享受到 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所带来的任何好处, 反而使整个企业陷入困境。 系统科学地研究供应链并 付诸实施势在必行!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采购有效性;产销平衡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一、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背景
供应链最早来源于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经济链” ,后经迈克尔·波特发展成为“价值 链” ,最终演变为“供应链” ,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 分销商、 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等成员通过与上游、 下游成员的连接 (linkage) 组成的网络 结构。 也即是由物料获取、 物料加工、 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 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是从扩大的生产(Extended Productio n )概念发展来的。它不仅是 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 信息链、 资金链, 而且是一条增值链, 物料在供应链上因 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带来收益。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极速进程中, 许多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随着企业规模扩张, 面临的 竞争压力日益加剧。 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意识到甚至已切身感受到了建立供应链管理体系 的必要性。 但并不是所有采用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企业都能成功, 有的案例不但没有享受到供 应链一体化管理所带来的任何好处,反而使整个企业陷入困境。
系统科学地研究供应链并付诸实施势在必行!
二、 国际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 SCM ) 率先由美国人提出并应用于企业 管理, 在美国很多大的企业已经将供应链管理付诸于实施, 但不是所有企业都得到了预期效 果。 2000年,美国物流服务研究机构研究发现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供应链渠道中存在严重 问题。 在美国已经实施的供应链管理案例中, 有的非常先进, 从原材料供应商、 生产制造商、 销售商直到消费者, 可以实行全程供应链一体化管理; 也有一些物流经营人, 尽管也在高喊 “ 供应链一体化管理 ” ,但实际仍停留在设想和规划的水平上,具体操作不过是储运公司的老 一套, 仓储、 远洋运输及航空货运等各物流环节之间相互脱离, 没有任何协议或承诺用于保 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的机制。
目前, 供应链管理风靡全球, 但凡有一定积累且有雄心抢滩供应链关键环节的企业纷纷 试水。 部分尝到甜头的企业如戴尔、 IBM 、 丰田等国际大公司还专门成立了专业的咨询团队, 为中小后继者提供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经验参考和管理建议。
三、 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
具体到本土企业, 受改革开放年限等客观因素影响, 目前国内中小企业仍占国内企业总 数 90%以上,大部分企业仍处于供应链中各环节“低级博弈对抗阶段” 。少数大企业处于生 存和长远发展考虑,已经跨出了寻求“供赢链”的征途。
供应链由计划(Plan ) 、获得(Obtain ) 、存储(Store ) 、分销(Distribute ) 、服务 (Serve )等环节衔接而 成。根据供应链 的功能模式(物 理功能、市场中 介功能和客 户 需求功 能)可 以把供 应链划 分为 两种:有效性 供应链 (EfficientSupplyChain )和 反 应性供应 链(ResponsiveSupplyChain ) 。有 效性供 应链主 要体现供 应链的 物理功 能,即以最 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 、半成品、产品,以及在 供应链中的运输 等;反应 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市场 中介的功能,即把产品分配 到满足用户需求
的市场,对未预知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等 ;创新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 应链的客户需求 功能,即 根据最终消费者的喜好或时尚的 引导,进而调整产品内容与 形式来满足市场 需求。
范文三:食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现状
食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现状
[1, 2] [1]管红波,杨保安
1(上海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上海,200051
2(上海水产大学, 经管学院, 上海,200093
hongboguan@163.com
摘要:食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食品供应链供、产、销系统没有形成“链”。第三、缺乏市场的研究对于社会资源配置和优化食品企业的供应信息的非订单采购。第四、对供应商和销售商缺乏链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食品供应链管真正的选择。第五、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理的概念,介绍了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析了第六、管理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第七、库存成本过食品供应链管理产生的原因,对比了中外对食品供高。第八、采购中缺乏有效的采购管理。 应链的分类问题,最后介绍了食品供应链的结构问该文在分析了食品业存在的问题以后,提出采题。本文对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希望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来对食品行业进行有效的管能对食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有所总结,加强食品供理,在供应商选择、供应链设计和信息管理上投入应链管理的研究。 供应链的思想,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经营管理和经
济效益。
关键字:食品 供应链管理 分类模式 网状结构
2 食品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分类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食品产业是国民
经济的基础产业,它既是消耗资源的大户,同时也上世纪90 年代以来,供应链管理(SCM) 已成是产生环境污染的源头产业。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为学术界和实业界关注的热门话题,特别是供应链难题是环境恶化、资源匮乏、人口爆炸,保护生态管理成功地应用于IBM、P &G、DELL 等公司的经营环境,节约资源、合理使用资源,不仅是确保人类管理以后,食品和农产品行业也纷纷效仿并借助供生存环境和生存质量的基本策略,也是保证社会可应链管理这一工具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因此建立适应人类社会可持
续性发展要求的食品供应链,在食品系统内如何最2.1 食品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最低限度地产生废弃物,已成《美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供应链与物流词为政府、食品产业和学术界最关心的问题。 汇》则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各种商务运作
的组合体(component ),包括销售商、采购、运营
或制造、仓储与分销、顾客,及第三方供应商;这1 我国食品业存在的问题
些供应商经营着或服务于供应链的某些部分,而该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食品工业的发供应链的各部分与来自原材料阶段到配送至顾客展有逐步减缓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传统食品产量总的产品相互影响。”[2]。 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全球食品消费市场日趋饱和,哈理森(Harrision)定义为“供应链是执行采食品企业科研经费减少,产品销售额中科研经费所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占比例减小。刘巍、乔忠在文[1]分析了其存在的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链”[3]。这些概念同时主要问题如下: 强调供应链的战略伙伴关系问题,菲利浦( Phillip)
第一、加工业与农业缺乏有机的联系。第二、和温德尔(Wendell)认为供应链中战略伙伴关系是
1
很重要的,通过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可以与重要的第二阶段为集成物流管理阶段( ILM) ,农产品供应商和用户更有效地开展工作。 的物流管理从市场营销中分离出来,且向上游扩展
John William等在对供应链分析的基础上,根到农产品和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加工过程,强调生据供应链的复杂性将供应链分为三个层级:直接的产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和对整个物流环节的成本供应链(direct supply chain )、扩展的供应链控制。
(extended supply chain)和最终的供应链第三阶段为供应链一体化管理阶段(SCM) ,研( ultimatesupply chain )。无论是哪一个层次的究范围进一步向上游延伸到农产品的最上游企业供应链,在人们提出供应链概念之前都存在于我们(如种子供应商等) ,延伸的目的是为了跟踪和追溯的现实中,只不过由于社会供给不足,使得供应链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以便快速和有效地发现中各结点企业之间通过竞争仍能够获得较大的利并解决问题。目前,国内对食品和农产品在实施食润,从而忽视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 品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介绍较少,特别是近年来我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食品质量问题频发(禽流感、瘦肉精、金华火腿和供应链(supply chain )是指“生产及流通过程中,阜阳劣质奶粉等) 的情况下,关注国外的食品供应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链管理和食品质量安全的发展就显得尤为必要。 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11] 。 以上
是国内外学者在不同的阶段对供应链的定义,这些2.2食品供应链管理的产生原因 定义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供应链这一概念的近年来,食品供应链的产生和发展是人们对食描述。在本文中给出的供应链定义为:由供应商、品消费的要求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黎继子,周德制造商、销售商组成的网络化系统,各节点企业之翼在文[13]中具体分析了供应链管理产生的原因间在相互信任与合作利益共享的基础上,通过对信主要有:
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动态控制,完成产品或服务(1) 消费者对食品和农产品的新鲜度要求越从原始供应商、经过制造、销售等环节,直到最终来越高,并要求食品和农产品交货期、生产期越短客户的增值过程。 越好。
1996 年,Zuurbier 等学者在一般供应链的基(2) 消费者对食品和农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础上,首次提出了食品供应链(food supply chain) 来越高,迫使食品生产企业实行食品供应链管理,概念[4-10],并认为食品供应链管理是农产品和食以保证稳定的上游原料供应和下游的销售渠道畅品生产销售等组织,为了降低食品和农产品物流成通。
本、提高其质量安全和物流服务水平而进行的垂直(3) 消费者对食品的质量安全也越来越关注。一体化运作模式。如今,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和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和农产品在种类和数量上荷兰等农业生产较为发达的国家,这一管理模式已的要求,企业不断寻求和研发新技术,而新技术和经广为应用,并逐渐成为当今学术研究的重点课题新方法的过度使用(如杀虫剂、激素、抗生素和转(Furness A1 ,2004) 。 基因技术等) ,在满足了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不可
食品供应链由不同环节构成,从农业生产到加避免地对人体产生了危害从而引起食品质量安全工,直至包装、流通和最终消费,主要包括最初的问题。
来源(选种和饲养)、农业产品(植物和动物)、初加(4) 食品和农产品企业迫于政府、相关社会组工(分级和动物屠宰)、深加工(半成品)、最终生产织和消费者的要求和压力,不得不按食品供应链来(成品)、批发、分销、零售、食品服务、家庭消费进行运作。例如,欧盟管理法规第178 号(2002) 规等[2]。 定,从2004 年起在欧盟范围内销售的所有食品,都
黎继子,周德翼等在文[13]中指出,在食品供要实行食品供应链跟踪与追溯;同样在美国,食品应链管理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与药品管理局(FDA) 规定,在美国国内外从事食品
第一阶段为商流管理阶段,研究范围包括农产生产、加工和包装等的部门以及相关组织,在2003 品和食品加工企业的产出到消费者消费前的商流年12 月12 日前要向FDA 进行登记,以便进行食品阶段,其研究内容通常被包含在营销范畴内。 安全跟踪与追溯,未登记者就不许从事食品生产和
2
销售。由此可见,食品供应链管理是在市场内在动有的技术条件较差、产量低和品种少,故上游聚集力和政府外在压力的情况下促成的。 了为数众多的农产品生产者;同时,由于产品生产
地离市场较近且只提供单一农产品,也又使得链中2.3 食品供应链的分类 参与交易的主体大多为农产品生产者,他们在市场2.3.1 国内食品供应链的分类模式 上进行直接交易,而少有联系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
曹锋杰等在文[14]中讨论了时评供应链的分的中间商,因此,种植业者直接将食品和农产品销类问题。一般而言,食品供应链由不同的环节和组售给消费者。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靠近城镇地区织载体构成:产前种子、饲料等生产资料的供应环的蔬菜供应,一般都采用这种类型的供应链。 节(种子、饲料供应商)一产中种养业生产环节(农T型食品供应链。这种类型的食品供应链一般户或生产企业)一产后分级、包装、加工、储藏、适用于食品和农产品的生产地和销售地相距较远,销售环节一消费者。在国外,这个供应链被形象的消费需求差异较大的情况。由于农产品易腐烂,农比如为“种子一食品”,在我国通常被称之为“田产品生产者不可能直接销售自己的产品,需要通过头一餐桌”,见下图1。 必要的中间商提供服务,如第三方物流、农产品深
加工商和批发商等所提供的相应服务。这种类型的
供应链,上游聚集了较多的农产品生产者,而在中
游环节对产地生产情况比较了解,又在销售地占有
一定渠道优势的销售商却较少。
因此,T 型食品供应链的上游种植业者众多,
而中下游中间商和销售商较少且集中,供应链的形
图1 食品供应链模式图 状呈现为T 型。与哑铃型食品供应链相比,它的链
食品供应链的分类:若以投入食品物流经营业条较长,食品和农产品的销售表现为间接性和增值者背景属性来区分,国内食品供应链可分为以下四服务性。这种类型的食品供应链在我国较为普遍。类: 在我国农业产业化不发达的地区,由于缺乏一端连
一是由食品制造商发展的食品供应链(即食品接上游农户,另一端联结销售市场、专门从事农产制造商为其商品配销所发展起来的供应链); 品加工的龙头企业以及相应的中间环节,农产品生
二是由货运公司发展的食品供应链(由货运公产往往和市场需求相脱节。因此T 型食品供应链由司转型而成的食品物流业者); 于中间环节缺位和低水平的物流运作,易出现上游三是由零售配送业者(特别是连锁据点数目众多的农户盲目生产而下游农产品销售困难的现象。 连锁便利店业者)发展的食品供应链;四是由传统对称型食品供应链。随着新兴销售业态的出现,批发商或代理商发展的食品供应链。 销售渠道日益被大型专业市场和超市所垄断,农产
品和食品的传统销售形式也被超市所取代,而且这2.3.2 国外食品供应链的分类 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时由于技术水平的提高,农
食品供应链的形成是与其物流系统的内容不产品生产也趋向于由少数种植商集约经营。断变化密切相关的,特别是在食品和农产品生产物Boselie D1(2002 ,2003)通过对泰国皇家阿荷生鲜流系统不断演变的情况下,为人们创建高效率的食超市食品供应链管理的调查发现,曼谷有50 %的食品供应链管理范式提供了基础。根据食品和农产品品和农产品是在大型超市(如7 - 11、皇家阿荷、物流的发展阶段, Golan E等和Boselie D等在文家乐福、Sainsburry 和TESCO)售出的。这些大型[3-10]中,将典型的食品供应链可划分为哑铃型、超市为了满足市场对农产品品质一致性和供应稳T 型、对称型和混合型四种类型。 定性的要求,对供应商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因此,皇
哑铃型食品供应链。这种类型的食品供应链严家阿荷生鲜超市实施食品供应链管理后,将供应商格来说是一种准供应链。它的特点是供应链较短,从原来的250 家减少为60 家左右,使物流系统更连接位于两端的交易主体很多,而中间链节少且交加高效和简洁。随着上游农产品供应商数目的锐减易主体也较少,呈现为哑铃型。由于上游生产者拥和超市连锁店的不断扩张,这种食品供应链的上游
3
供应商与下游超市连锁店的数目呈现对称增长之各个环节向需方移动,物流是供应链上最显而易见
态势。在发达国家及物流发展较为成熟的大城市里,的从供应商到顾客手中的物质产品流,它是由于供
这种食品供应链经常表现为集中采购、统一流通配应链上存在着需求信息,当需求信息从需方向供方
送和减少不增值的物流环节,以实现节约成本的精流动时,便引发了物流。食品加工业供应链的物流
益物流(lean logistics)战略。 系统不仅需要在恰当的时间,把恰当数量、恰当质
混合型食品供应链。随着市场食品和农产品消量的食品,以恰当的方式送到恰当的地点,而且还
费需求的多样化,食品和农产品加工的比重也在逐要保证供应链中物流的平衡,保证食品加工业供应
步提高。据有关统计表明,美国2002 年度未加工和链系统的有效性。供应链系统中的物流优化与否,
加工蔬菜的比例为15 %和85 %;水果为30 %和70 %。决定了整个供应链成本的高低、顾客满意与否。通
其他国家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大型超市为了适应消过优化物流管理,能提高顾客度,为食品加工业供
费需求的显著变化,将原先由独立企业从事的专业应链提供长期的竞争力。
化生产的增值环节进行“内部化”,专门建立大型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食品加工业供应
加工及配送中心,对农产品进行清洗、分类、深度链是由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所组成的网链结构,每
加工、包装和配送等增值业务,同时通过在大型加个企业就是一个节点,节点企业与节点企业之间是
工中心实施HACCP 和GMP 加工质量和卫生安全认一种供需关系,食品加工业供应链结构具有以下几
证,来保证食品和农产品的质量。 个特征[16]:复杂性、双向性、多级性、双赢。
3 食品供应链的网络结构 4 总结语
刘巍在文[15]中讨论了食品供应链的结构问 本文综述了食品供应链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结
题,将食品供应链分为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如图构,分析了食品供应链管理产生的原因和重要性。
2,3。 综合上述,食品供应链是一条具有特殊性、复杂性、
和快速性要求的复杂供应链,具有供应链管理的共
性,也需要特殊的要求对其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巍、乔忠;食品加工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食
品工业科技,2003(10).
[2] Blickstein,Edaward. H..The Language of
Logistics:A Supply Chain and Logistics
GlossaryYear 2000.
图2 食品供应链的静态结构 [3] Ganeshan,R. T. P. Harrison.An Introduction
to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Working Paper,1997.
[4] Van Der Vorst J A J ,Dongen S V ,Nouguier
S and Horst R. E n business initiatives in food
supply chains ;definition and typology of
electronic business ,models[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Research
图3 食品供应链的动态结构 and Applications ,2002 ,5 (2) :119 - 1381
这是一个互动的模型,其中不仅存在着物流,[5] Golan E ,Krissoff B , Kuchler F ,Nelson 而且存在着资金流和信息流。供应链中的物流是供K,Price G,and Calvin L. Traceability in the US 应链中三大流通之首,是指物料从供方开始,沿着food supply :dead end or super highway[J ] .
4
CHOICES, 2003, (2): 17 - 20.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2002, 38 (2): 30 - 46. [6] Golan E ,Kuchler F. Tractability for food [11] 陈安,刘鲁.供应链管理问题的研究现状及挑
marketing & food safety :what’s the next step ? 战.系统工程学报,2002 (5 ): 179^-186
[J ] . 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USDA , 2002 , [12] Martin C. Heller and Gregory A.Keoleian, (1 - 2) :21 - 25. Assess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US food [7] Bosele D.Business case description TOPS system: a life cycle perspective [J]. supply chain project, Thailand[R]. KL ICT n Agricultural Systems, 2003, 76: 1007-1041 IASCD toolkit, 2002, 1/ 31. [13] 黎继子,周德翼;论国外食品供应链管理和食
[8] Peterson H C. The “learning” supply chain: 品质量安全.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 Vol. 26 No pipeline or pipedream [J]. American Journal of 12.31-34.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2,(5) :1329 - 1336. [14] 曹锋杰,胡勇;供应链物流在食品行业中的应
[9] Furness A. Traceability of GMOs n the new 用.商品储运与养护.2003(l2)
EU regulations[DE] . www. [15] 刘巍;食品加工业供应链结构分析与优化研
foodtraceabilityforum. com/ Issue 2 ,2004 ,4. 究.中国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04.
[10] Van Weele A J, Gelderman, C J1Strategic [16] 栗东生,张翠华,黄小原.供应链网结构特性
direction through purchasing portfolio 及其模型.合成纤维工业,2000 (1): 39-42
management: a case study[J ] . Journal of
5
范文四: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分析
第 16卷 第 3期 2011年 6月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 16No. 3 June.2011
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分析
罗定提 , 王易军
(湖南工业大学 财经学院管理科学预工程研究所 , 湖南 株洲 412008)
摘 要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 , 它对提高企业竞争力 , 解决环境问题以及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国内外学者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 , 大部分只是从理 论模型方面去研究绿色供应链 , 以假设为约束条件 , 在指导企业的实际行动中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需要 。 国内实证方面的 研究 , 主要是针对国外的绿色供应链管理 , 针对国内企业的实证研究则较少 ; 研究成果主要来自物流系统某些环节的单项技 术 , 缺乏可持续发展整体思想的指导 。 而且 , 大多数企业并没有过多地去关注社会责任 , 缺乏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
关键词 :供应链 ; 绿色供应链管理 ; 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 :F252.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117X (2011) 03-0001-06
Carrent Situation Research for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LUO Dingti , WANG Yiju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Science for Pr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 School ,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Zhuzhou , Hunan 412008, China )
Abstract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 which has played critical role in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 solv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implementing 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 is a kind of modern management model throughout the supply chain to consider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nd resource efficien-cy.According to foreign scholars , who mainly use theoretical model to assume the constraints of the real action , their green supply chain research can not satisfy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In view of little domestic empirical study , the present research of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s mainly from foreign countries.Then ,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 which lack guidance of the whole idea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are mainly from the logistics of certain aspects of individual technologies.Moreover , many companies do not focus much 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 and lave shortag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wareness.
Key words :supply chain ,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 present research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 环境问题也愈 来愈严重 , 国际和国内都越来越关注企业对环境的 影响 , 尤其是那些高污染的企业 , 已经严重威胁到 人类的生存 。 国际上对出口产品制订了一系列的 标准 , 国内也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去限制各种经济 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 使企业把环境改善活 动纳入到企业的战略和日常运营中 。 但是从单个 企业去研究并不能解决整个市场和企业与环境之 间的冲突 , 而要将整个供应链管理与环境管理结合 起来 , 这就形成绿色供应链管理 。 企业通过实施绿 色供应链管理将对环境问题的解决和实现可持续 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 使企业在获得经济效益
1
收稿日期 :2010-11-26
作者简介 :罗定提 (1963-) 男 , 湖南浏阳人 , 湖南工业大学教授 , 博士 , 主要从事供应链管理和企业间关系研究 ; 王易军 (1986-) , 男 , 安微安庆人 , 湖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 。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年第 3期 (总第 80期 )
的同时也能得到社会环境效益 。
本文在对国内外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 , 介绍 了现阶段绿色供应链管理所处的研究水平及现状 ; 并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总结 , 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管 理的概念和内容 , 并进一步探讨了今后绿色供应链 管理以及发展方向和趋势 。
一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与内涵
(一 )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 , 通过对信息流 、 物流 、 资金流的控制 , 从采购原材料开始 , 制成中间产品 以及最终产品 , 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 手中 , 将供应商 、 制造商 、 分销商 、 零售商 、 直到最终 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 供应链管理 就是对供应链中信息流 、 物流 、 资金流及工作流的 计划 、 组织 、 协调和控制 。 它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 , 将供应链中各环节 (供应商 、 制造商 、 零售商和用 户 ) 联系起来的全过程集成化管理 。
目前 , 对绿色供应链管理还没形成一个统一的 定义 , 其概念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 1996年 , 密歇 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 (MRC ) 进行了一项 “ 环 境负责制造 (ERM ) ” 研究 , 正式提出了 “ 绿色供应 链 ” 概念 。 [1]此后 , Steven V.Walton 认为绿色供应 链管理就是将供应商加入到企业的环境战略中 , 其 核心是将集成管理的思想应用到绿色供应链中 。 [2]但斌 、 刘飞认为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在整个供 应链内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效力的现代管理模式 。 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 , 设计 和处理供应商 、 生产厂 、 销售商和用户之间的关系 , 其目的是使产品从物料获取 、 加工 、 包装仓储 、 运 输 、 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最 小 、 资源效率最高 。 [3]Jeremy Hall 认为绿色供应链 管理是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 , 对产品整个生命周 期进行环境友好设计 , 建立战略联盟 , 树立供应链 成员的环保意识 , 为整条供应链营造一种绿色氛 围 , 最终实现协调优化 。 [4]Zsidisin 认为绿色供应链 管理是为了环境友好进行的设计 、 采购 、 生产 、 分 销 、 使用及再使用等 , 并在供应链内采取的管理策 略 、 行动及所形成的合作关系等 。 [5]
综上所述 , 我们可以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 在供应链管理中加入环境因素和资源利用效率的 一种现代管理模式 , 是供应链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 加入绿色因素的一个过程 , 以达到企业效益和环境 效益统一的目的 。 通过供应链中各企业之间以及 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紧密协作 , 使得整个供应链系统 在内外部环境管理方面实现最优化的协调统一 。 (二 )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目前 , 对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 不同研究 者有不同的划分 , 本文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应该涉及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 几种 :
1.绿色采购 。 绿色采购主要针对的是供应端 , 供应端是供应链的上游阶段 , 供应端的绿色化能极 大地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环境效应 。 它是生产企业 根据绿色制造的要求 , 选择环保的材料作为原料 。 企业还应降低对材料的使用 , 减少废物的产生 。 同 时还应与供应商合作来解决环境问题 , 共同提高对 绿色资源的开发和使用的技术 。
2.绿色制造 。 绿色制造是综合考虑环境影响 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 。 一般包含绿色设计 和绿色生产 , 是绿色供应链的核心组成部分 。 绿色 设计又称生态设计 、 生命周期设计 、 环境设计 , 是在 产品的全部生命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 (节能性 、 可拆卸性 、 长久性 、 可回收性 、 可维护性和 可重复使用性等等 ) 。 它包括原材料设计 、 产品设 计 、 工艺设计 。 也就是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充分考虑 对环境的影响 , 做到事前控制 , 把对环境不好的影 响减到最小程度 。 绿色生产要求比一般方法更能 显著地节约能源和资源 , 在生产过程中 , 最大限度 地避免或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污染 , 这一般涉及到 企业的技术方面和设施方面 , 它强调的是一种事中 控制 , 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
3.绿色营销 。 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充分满足消 费需求 、 争取适度利润和发展水平的同时 , 能够确 保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 , 遵循在商品的售前 、 售中 和售后服务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原 则 。 营造市场营销的绿色氛围 , 加强引导消费者的 环保 消费意识 , 树立企业及产品的环保形象 。 企业 可利用物流中受损 、 顾客不满意的产品以及废弃的 包装物 , 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 节省资源 。 从而提高 企业的形象 , 增加用户对其产品的忠诚度 。
4.绿色回收 。 绿色回收是生态消费的最后环 节 , 要考虑产品 、 零部件及包装等的回收处理成本 与回收价值 。 产品生命周期结束之后可以有多种 不同的处理方案 , 各种方案的处理成本和回收价值 并不相同 , 绿色产品回收就是考虑产品及零部件的
罗定提 , 王易军 :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分析
回收处理成本与回收价值 , 以最少的成本代价 , 获 得最高的回收价值 。
5.绿色物流 。 绿色物流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 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 , 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 化 , 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 它涉及运输 、 仓储 、 装卸 、 包装等作业环节 , 要求物流全过程都有环保 意识 , 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 , 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 响 。 绿色仓储要求整合现代物流产业 , 强化第四方 物流 , 实施第三方专业化物流为主体的物流产业模 式 , 提高物流产业占有资源的使用效率 ; 绿色运输 要求集中配送实现物流合理化 , 在运输中控制运输 工具的能量消耗 , 合理规划运输路径 , 即以最短的 路径完成运输过程 ; 绿色包装要求企业在选择和使 用包装材料时考虑环境因素 , 以减量化 (Reduce ) 、 再利用 (Reuse ) 、 再 循 环 (Recycle ) 和 可 降 解 (De-gradable ) 作为指导原则 。 同时 , 在包装物的标识图 案和文字上也要体现绿色化特征 , 注明包装物的材 料 、 用法和回收处理方法 , 使终端消费能参与进包 装物的使用和回收程序中来 。
二 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目前 , 国外对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还处于 发展阶段 , 理论和实践都在不断的完善之中 。
首先 , 在定性研究方面取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 Webb 研究了一些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 建议通过环 境准则来选择合适的原材料 , 同时注重再生利用 , 并提出了绿色采购的概念 。 [6]Remko I.Van Hoek 初 步研究了实施绿色供应链的步骤 , 即怎样从逆物流 向绿色供应链转化 。 首先是企业从思想上的转变 , 将绿色环保看作一种潜在资源 , 然后必须在产品的 整个生命周期内实施绿色方法 , 供应链中所有参与 者都必须在绿色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 。 [7]Nagel M.H 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涉及到产品的使用 、 组成 以及生产的全过程 , 绿色供应链在原有供应链思想 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环境保护的意识 , 在运营过程必 须有相应的技术支持 。 [8]Jens Legarth 考察了信息技 术在绿色采购中的应用问题 , 重点指出信息在供应 链各个节点之间的交流 , 对环境意识采购效率的提 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9]Sean Gilbert 认为绿色供 应链管理能给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 国有企业在绿色管理过程中不仅能给自己带来优 势 , 还可以带动中小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 。 [10] Melissa J.Markley 和 Lenita Davis 认为可以通过可 持续的供应链管理来开发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 , 提 出企 业 可 以 通 过 三 重 底 线 来 提 高 企 业 的 竞 争 优势 。 [11]
在定量研究上 , 模型研究方面 , Beamon B.M 将 一些环境因素引入供应链模型 , 提出了一种供应链 设计方式 。 内容包括影响绿色供应链发展的环境 因素 ; 绿色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的基本异同 ; 绿色 供应链 的 绩 效 指 标 ; 开 发 绿 色 供 应 链 的 一 般 程 序 。 [12]Joseph .Sarkis 研究绿色供应链的战略决策框 架 , 影响供应链管理决策的一种因素是产品生命周 期定位 ; 另一种影响企业供应链决策的因素是企业 的运营价值链 。 [13]
在 实 证 研 究 方 面 , Kirstie.McIntyre , Hugh.Smith , Alex .Henham 和 John .Pretlove 通过研究施 乐公司设计出了环境的绩效指标 , 企业把环保因素 引入企业的决策过程 。 [14]Purba Rao 和 Diane Holt 通 过对东南亚地区企业的实证研究 , 得出通过绿色化 供应链的任一环节都会促成一条绿色供应链的实 现 , 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 [15]Stephan Vachon 和 Robert D.Klassen 根据可靠性和有效性两 个维度和分析了北美的 84家工厂 , 认为可以通过上 下游得 整 合 来 扩 大 绿 色 供 应 链 的 实 践 。 [16]Louise Canning and Stuart Hanmer -Lloyd 基于实证资料利 用环境背景下透视的供应商和顾客都参与公司的 关系 , 采用定性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研究了供应 商 -客户之间的信任在绿色供应链中的应用 。 [17] Apratul Chandra Shukla , S.G.Deshmukh and Arun Kanda 从印度汽车行业的经验来研究绿色供应链的 环境响应 。 [18]
在绿色供应链绩效方面 , Fiksel , Joseph 指出供 应商可以通过一些公认的标准 (如 ISO14000体系的 认证 ) 来表现其环境管理水平与绩效 。 [19]Benita M.Beamon 提出了一个评价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的方 法 。 [20]Jim.Morgen 等指出效绩评价应该基于过程 和活动 , 对竞争中关键因素进行评价 , 以支持持续 的改进 。 [21]Cooper 等强调了评价体系的可行性与有 效性 。 对于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可行性 , 表现在 数据收 集 的 可 行 性 , 同 时 也 表 现 在 指 标 的 可 测 度 。 [22]Aref A.Hervani and Marilyn M.Helms and Jo-seph Sarkis 介绍和提供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估的 各种相关观点 , 并且根据这些文献和相关的案例 , 开发了一个新的综合的绩效评价方法 。 [23]
国内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 , 但是随着国家和国 3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年第 3期 (总第 80期 )
际上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 国内对绿色供应链的研究 也在逐步得到发展 , 国内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 , 但 是随着国家和国际上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 国内对绿 色供应链的研究也在逐步得到发展 。 在定性的理 论研究方面 , 蒋洪伟等人讨论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 内容 , 他们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六 个方面 :绿色设计 、 绿色材料选择 、 绿色制造工艺 、 绿色回收 、 绿色包装与绿色消费 。 [24]郑迎飞等人在 其研究中首先介绍了国外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经验 , 然后探讨了在我国目前条件下实施绿色供应链管 理的可能性 。 [25]苑清敏 、 齐二石等人从绿色供应链 的角度出发 , 讨论了生态工业园的问题 , 提出了评 价生态工业园的指标体系 。 [26]王能民 , 杨彤从绿色 供应链区别于一般供应链运作的特征出发 , 将绿色 供应链的协调机制分为战略层协调 、 动机层协调 、 业务层协调这三个层次 。 [27]李园园阐述了钢铁企业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策略 , 提出了钢铁企业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需注意的几个因素 。 [28]吴隽 、 王文杰提出环境成本的协调分摊问题既是节点企 业合作关系建立的一个主要障碍 , 也是绿色供应链 内合作关系建立的一个契合点 。 [29]张克勇 、 周国华 、 刘向杰研究了在两零售商竞争环境下第三方负责 回收的闭环供应链系统协调问题 。 [30]白庆茹结合我 国制造业的现状与特点 , 以及对国内外成功企业的 案例分析 , 探讨了绿色供应链的具体实施方案 , 为 我国制 造 企 业 实 施 绿 色 供 应 链 管 理 提 供 了 一 个 参考 。 [31]
在定量研究上 , 模型研究方面 , 王能民等人在 其研究中 , 从绿色制造与一般制造模式对供应链管 理的要求所具有的区别出发 , 分析了基于绿色制造 供应链的设计问题 , 指出设计绿色供应链所应遵循 的基本原则 , 提出了基于绿色制造的供应链设计模 型 。 [32]糜仲春 、 苗缅云根据现代物流理论的反向物 流思想 , 提出一种通过基金管理机构进行协调管理 的废旧家电回收的反向物流系统模型 。 [33]焦旭萍 、 徐建培 、 胡劲松针对绿色产品与普通产品既可共存 又可相互替代 , 且消费者对两种产品有不同偏好的 市场条件 , 建立了供应商 、 制造商及整个供应链的 利润模型 , 分别讨论了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情况 下的系统效率 。 [34]戢守峰 、 刘铭嘉 、 丁伟 、 黄小原研 究了在制造商 、 分销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三级供应链 中 , 在需求不确定且与价格有关的条件下 , 收益共 享契约对供应链的协调问题 。 [35]刘茜 、 马吉睿通过 建立绿色供应链中制造商 、 零售商的博弈模型 , 验 证了信息共享下该绿色供应链的制造商与零售商 进行合作时 , 不仅能极大提高消费者对该绿色产品 的需求 , 而且在按照对联盟的贡献大小去协调内部 价格时 , 该供应链系统的稳定性与整体效率都得到 了提高 。 [36]
在实证研究方面 , 刘笑针对珠江三角区制造企 业的特点以及实际需要 , 对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制造 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及绿色度评价进行了系 统的研究 , 肯定了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 [37]朱庆华在获得 289份问 卷的基础上 , 识别出制约中国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 管理的影响因素 , 包括企业意识与能力 、 财务绩效 和成本 、 供应链影响及政府法规等 。 [38]
而在绿色供应链绩效研究方面 , 朱庆华以我国 制造业为样本 , 定量研究了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企业 绩效的关系 , 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有利于建立基于 环境管理与商业绩效改进的双赢战略关系 。 [39]张琦 伟采用了模糊层次数学法设计出一套针对制造型 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的绿色度评价模型 , 将企业发展 的经济指标和环境指标相结合 , 提出了五个主要衡 量指标 , 并将各个指标具体化 , 形成一个多层次评 价指标体系 , 为制造型企业供应链的环境绩效评价 及管理决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 。 [40]黄国青 、 华 凤燕借鉴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和绿色环保指标 , 运 用专家调查法构建了由五个一级指标 :账务价值 、 客户服务 、 成本费用 、 业务流程和环境绩效构成的 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 [41]李晓龙 、 罗丽 艳设计了以环境状况测量 、 环境行为测量 、 环境管 理水平测量和环境投入产出测量四大模块为重点 的绿色供应链绩效测量系统 。 [42]李静芳 、 徐松和黄 芳介绍绿色供应链理论 , 针对绿色供应链的特征 , 给出了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 在此基 础上 , 运用多层次灰色关联分析法 , 建立了指标体 系的评价模型 。 该文通过实例验证了该评估模型 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 [43]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 , 这些学者 的研究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这几大类 :(1) 针对绿 色供应链管理及相关概念进行理论及模型研究 。 在理论上讨论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会给企业带来 何种益处或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动机 , 或是通过 提出一种新的理论及观点和方法来支持实施绿色 供应链管理 。 (2) 通过实证研究 , 得出有关数据和
罗定提 , 王易军 :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分析
研究结果 , 把绿色供应链管理分为几个内容和阶 段 , 通过对不同阶段的绿色管理的实证调查研究 , 得出企业在哪一阶段是处于绿色管理的薄弱环节 。 (3) 针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而言 , 通过对绿色供 应链管理绩效的研究可以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效 果做出一个具体的评价 。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 , 国 内外学者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还没有形成比 较统一的理论 , 而且许多实证研究是以国外企业为 研究对象 , 以中国企业为背景的研究还比较缺乏 。
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使得绿色供应链管理迅 速引起国内外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关注 。 从理论研 究来看 , 大部分文献只是从理论模型方面去研究绿 色供应链 , 大多以假设为约束条件 , 在指导企业的 实际行动中可能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需要 。 在 当今变化多端的全球化经济中 , 这些模型和理论研 究中的部分假设和约束条件并不能很好地适应企 业绿色化的需要 。 对于实证方面的研究 , 主要针对 的是国外的绿色供应链管理 , 而针对国内的实证研 究则较少 ; 在对绿色供应链绩效方面的研究还不 够 , 所以将会在后续的研究中向实证方面发展 。 研 究中国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构成要素及其对企 业绩效的影响 , 对于中国企业绿色供应链实践具有 重要意义 。 另外 , 研究成果主要是针对物流系统某 些环节的单项技术 , 缺乏可持续发展整体思想的指 导 。 而且大多数企业并没有过多地去关注社会责 任 , 缺乏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
虽然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实施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 但也有了初步的发展 , 并且拥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 哥本哈根会议的压力 和中国最近提出的低碳经济都为绿色供应链管理 提供了契机 , 相信在以后的时间里 , 绿色供应链管 理的研究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 特别是在绿色设 计方面 , 绿色设计的好坏将从开始到结束都会影响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效益 。
参考文献 :
[1]Handfield R B.Green supply chain :Best practices from the furniture industry [C ]//Proceeding-Annual Meeting of the Decision Sciences Institute , USA , 1996(3) :1295-1297.[2]Steven V.Walton.Green Supply Chain :Integrating Suppli-ers Into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ocess [J ].Interna-
tional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 , 1998(4) :2-10.
[3]但 斌 , 刘 飞 .绿色供应链及其体系结构研究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0:1232-1234.
[4]Jeremy Hall.Environmental Supply Chain Dynamics [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 2000(8) :455-471.
[5]Zsidisin G A , Siferd S P.Environmental purchasing :a framework for Theory Development [J ].European Journal of Purchasing&Supply Management , 2001(7) :61-73.[6]Webb L.Green Purchasing.Forging a New Link in the Sup-ply Chain [J ].Resource , 1994(6) :14-18.
[7]Remko.I.Van Hoek.Form reversed logistics to green supply chain [J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 1999(4) :129-137.
[8]Nagel M H.Environment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Versus Green Procurement in the Scope of a Business and Leadership Perspective [J ].IEEE , 2000(3) :219-224.[9]Jens Legarth.Internet Assisted Environmental Purchasing [J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Strategy , 2001(3) :269-274.
[10]Gilbert Sean.Green Supply Chain [M ].Enhancing Com-petitiveness through Green Productivity.Taipei :Taiwan press , 2001.
[11]Melissa J.Markley and Lenita Davis.Exploring future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Logis-tics Management.2007(37) :763-774.
[12]Beamon , B.M.designing the green supply chain [J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1999(4) :332-342.[13]Joseph Sarkis.A strategic decision framework for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 2003(4) :397-409.
[14]Kirstie.McIntyre , Hugh Smith , Alex.Henham and John.Pretlove.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or inte-grated supply chain -the case of Xerox LTD.Supply Chain Management [J ].1998(3) :149-156.
[15]Purba Rao&Diane Holt.Do green supply chains lead to competitiveness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 Journal of Op-erations &Production Management , 2005(9) :898-916.[16]Stephan Vachon and Robert D.Klassen.Extending green practices across the supply chai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Production Management.2006(26) :795-821.
[17]Louise Canning and Stuart Hanmer -Lloyd.Trust in the buyer -seller relationships :the challenge of environmental (green ) adaptation [J ],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2007(41) :9-10.
5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年第 3期 (总第 80期 )
[18]Apratul Chandra Shukla , S.G.Deshmukh and Arun Kan-da.Environmentally responsive Supply chains learning from the Indian auto sector [J ]:Journal of Advances in Manage-ment Research [J ]:2009(2) :154-171.
[19]朱庆华 , 等 .中国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因素研究 [J ].2004, 中国管理科学 , 2004(3) :81-85.
[20]Benita M.Beamon.Designing the green supply chain [J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1999(4) .332-342.[21]Jim Morgen.How effective are your measurement systems [J ].Purchasing , 2000(10) :26-28.
[22]Donald J.Bowersox , David J.closs , M.Bixby cooper.供应链物流管理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4.[23]Aref A Hervani , Marilyn M Helms and Joseph Sarkis.Performance measurement for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J ].Benchmarkin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 2005 (4) :330-353.
[24]蒋洪伟 , 韩文秀 .绿色供应链管理 :企业经营管理的趋 势 [J ].中国人口 、 资源与环境 , 2000(4) :90-92.
[25]郑迎飞 , 周欣华 , 赵 旭 .国外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外国经济与管理 , 2001(12) : 30-34.
[26]苑清敏 , 齐二石 , 李 健 .绿色供应链与工业生态园区 [J ].天津理工学院学报 , 2002(2) :26-29.
[27]王能明 , 杨 彤 .绿色供应链的协调机制探讨 [J ].企 业经济 , 2006(5) :13-15.
[28]李园园 .中国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 [J ].科技 创业月刊 , 2008(2) :71-75.
[29]吴 隽 , 王文杰 .工业企业绿色供应链环境成本协调分 摊研究 [J ].商业研究 , 2009(3) :25-29.
[30]张克勇 , 周国华 , 刘向杰 :零售商竞争环境下第三方负 责回收的闭环供应链系统协调策略 [J ].技术经济 , 2009(3) :124-128. [31]白庆茹 .论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D ].广州 :暨 南大学 , 2008.
[32]王能民 .杨 彤 .基于绿色制造的供应链设计 [J ].制 造业自动化 , 2001(4) :10-12.
[33]糜仲春 , 苗缅云 .废旧家电回收的反向物流系统模型 研究 [J ].科技进步与对策 , 2003(10) :68-69.
[34]焦旭萍 , 徐建培 , 胡劲松 .绿色供应链中的定价决策与 协调机制研究 [J ].青岛大学学报 (工程技术版 ) , 2006 (1) :86-91.
[35]戢守峰 , 刘铭嘉 , 丁 伟 , 黄小原 .基于三级供应链的 收益共 享 契 约 协 调 研 究 [J ].东 北 大 学 学 报 , 2008 (11) :1653-1656.
[36]刘 茜 , 马吉睿 .信息共享下绿色供应链价格协调问题 研究 [J ].物流技术 , 2008(12) :97-101.
[37]刘 笑 .面向珠三角制造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 [D ].广州 :广东工业大学 , 2008.
[38]朱庆华 .绿色供应链管理动力 /压力影响模型实证研究 [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 2008(2) :6-12.
[39]朱庆华 , 等 .中国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因素研究 [J ].中国管理科学 , 2004, (3) :81-85.
[40]张琦伟 .制造型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 [D ].成都 :四川大学 , 2005, 10.
[41]黄国青 , 华凤燕 .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模型研究 [J ].工业工程 , 2007(1) :116-121, 129.
[42]李晓龙 , 罗丽艳 .基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绿色供应链绩 效测量 [J ].中国流通经济 , 2008(11) :21-24.
[43]李静芳 , 徐 松 , 黄 芳 .基于多层次灰色关联模型的 企业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 [J ].物流工程与管理 , 2009 (12) :89-91.
责任编辑 :骆晓会
范文五: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综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74期)2008(2)
JournalofHuazh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综述
刘春全1,2),李仁刚1,2)
(1)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2)
华中农业大学资产经营公司,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 本文在回顾供应链研究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对供应链、供应链管理概念的再认识,进而对目前供应链管理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包括库存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信息共享、战略伙伴关系管理、绩效评估等的发展现状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最后结合供应链所处的现代环境,提出绿色供应链、三个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综述;供应链;管理
中图分类号:F205 )RwonSupplyChainManagement
LIUChun2quan1,2,LIRen2gang1,2
)
)
(1)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Huazh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Wuhan,Hubei,430070
(2)AssetsOperationCompany,Huazh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Wuhan,Hubei,430070)
Abstract Basedonthereviewofsupplychainresearchdevelopment,thispaperraisedthere2thoughtsofsupplychainandsupplychainconcept.Thispaperfurtherdiscussedseveralhotissuesofthecurrentsupplychainmanagement,suchasinventorymanagement,logisticssystemsplanning,informa2tionsharing,strategicpartnershiprelationshipmanagement,performanceevaluationstatusofthedevel2opment.Finallywiththecombinationofmodernenvironmentofsupplychain,thedevelopmentaltrendofgreensupplychain,agilesupplychainandthesupplychainbasedone2commercewasputforwardinthispaper.
Keywords review;supplychain;management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本文试图对供应链管理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了
步和生产力的发展,顾客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企业之解其研究现状、找出其中的规律,明确未来的研究方间竞争加剧,加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向,以期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借鉴使得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在全球市场的和参考。激烈竞争中,企业面对一个变化迅速且无法预测的
一、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买方市场,传统的生产与经营模式对市场剧变的响
应越来越迟缓和被动。为此,在经历了企业独立经供应链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左营“、纵向一体化”管理阶段之后,以快速响应市场、右,但到目前为止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LinF.R.增加企业柔性、降低成本为目的的供应链管理思想等认为供应链是包括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在内,应运而生,这种思想已被全球商界和管理学界广泛涉及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企业网络系统[1]。Ste2接受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vens认为,供应链是通过价值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
收稿日期:2008203211
作者简介:刘春全(19782),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64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总74期)
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整个过程,它始于供应的源点,终于消费的终点[2]。Christopher认为,供应链是一个组织网络,所涉及的组织从上游到下游,在不同的过程和活动中对交付给最终用户的产品或服务产生价值增值[3]。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6]。
上述定义虽然侧重不同,但基本都强调了供应链管理是在集成、系统、最优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对链条中各种“流”的管理,以更好的满足顾客的需求,并实现整个链条的收益最大化的一种管理理念、方
国内学者对供应链的认识也不尽相同。陈国权法和技术。这与经典的管理思维是一脉相承的。
认为,企业从原料和零部件采购、运输、加工制造、分
二、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现状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这一过程被看成是一个
环环相扣的链条,这就是供应链[4]。蓝伯雄认为,供近年来供应链管理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应链是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运输商等一系列企业组成的价值增值泛。链[5]。马士华认为,,1.信息流、物流、前提下,对企业的库存水平进行控制并尽可能加以、制造商、分销商、零售降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9]。关于库存问题一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6]。
通过分析上述供应链的定义,可以看出,供应链的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供应链参与者: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运输商等;②供应链活动:原材料采购、运输、加工、制造、分销等;③供应链的三种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④供应链的拓扑结构:网络、链条、网链。这四者贯穿起来,就形成了供应链。
关于供应链管理,目前也没有统一的定义。SGSCF(StanfordGlobalSupplyChinaForum)将供应链管理定义为“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
般分为确定性库存与随机性库存两类。确定性库存
即需求连续、确定,并且以固定速率到达,不允许缺货,产品可以立即得到补充,每次订货量、订货费用与单位库存费用均保持不变,此类模型比较简单。在保持确定性需求的基础上,不少研究人员从批量折扣、供货滞后时间、缺货事后补充等角度进行了扩展[10]。随机库存模型更为贴近实际,需求随机、订货成本可变、允许缺货且考虑的是单周期模型即报童模型(NewsboyModel)。
供应链库存问题也可分为两类即单级生产库存
系统与多级生产库存系统。单级库存生产系统考虑
[7]
到客户的物流和信息流的协调和集成”。Willian在生产与销售之间只有一级的情况,虽然关于单级C.Copacino对供应链管理的定义是“管理从物料供生产库存系统的研究已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其应者一直到产品消费者之间的物料和产品流动的技前提与假设往往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如企业多受术”[8]。Harland认为,供应链管理是管理以下范到库存空间、加工能力等约束条件的限制,还需要进围的企业活动和关系:组织内部、直接供应商、第一层与第二层供应商及供应链上的顾客、整个供应链[3]。陈国权认为,供应链管理是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要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RightProduct)能够在正确的时间(RightTime)、按照正确的数量(RightQuantity)、正确的质量(RightQuality)和正确的状态(RightStatus)送到正确的
一步研究[11]。多级供应链库存管理从运作方式上可分为集中式与分散式两种。集中式即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的信息共享,企业基于上下游节点库存决定自己的库存,但各企业目标不同,利益不同,在实际运作中集中式管理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分散式
即各成员独自拥有信息,基于本企业库存制定各自库存策略。
2.物流系统规划
地点(RightPlace)———即“6R”,并使总成本最物流系统规划主要包括布局问题、选址———分小[4]。马士华认为,供应链管理就是使供应链运作派问题和选址———路径问题等。选取恰当的设施数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使供应链从采购开始,目、设施位置,合理确定设施能力、分派服务对象、安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排车辆及路径,可以降低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提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高供应链管理的水平,加快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
第2期刘春全等: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综述65
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客户对物流环节的满意度,降低供应链运作成本[12]。
大多数此类问题,可归结为按照一定的要求(即目标函数,如距离最短、配送时间最短、成本最小等),将物流过程归结为表述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用计算机求得合理可行的方案。
在随机需求条件下,物流系统设计除使系统总成本的期望值最小外,还要满足各需求地对配送响应时间的要求。李延晖、马士华、刘黎明研究了基于时间约束的供应链配送系统随机模型[13]。对一些数学上的难解最优化问题,在物流配送网络设计中,采用遗传算法,、143.、减少波动增量和加
评价问题,在其论文中提到“:从研究采购问题的文
献中,非常容易地列出50种不同的影响因素(影响供应商绩效的特征)”,并整理了23项评价供应商的准则[18]。WEBER(1991)回顾了自1966年以来与供应商选择相关的74篇文献,着重讨论了供应商选择过程中的23条准则,涉及质量、配送、价格和态度等以及分析方法[19]。YAHYA&KINGSMAN(1999)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到了供应商评价准则及相应权重,但他们的评价指标与DICKSON给出的[20]、质量、送货和成本控制方面的能力,进而加快其发展步伐。供应商开发包括两个阶段:供应商协调和供应商发展;供应商协调的
强供应链伙伴关系最重要的策略。供应链通过链中目的是消除企业间的浪费,亦即减少企业间的交易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成本;供应商发展则是为了消除企业内的浪费[21]。整个链条上的高效流动,实现供应链内部成员之间5.绩效评估更好的协同运作,是发挥出强大的整体竞争优势的供应链绩效评估是供应链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关键。其中信息流在供应链的运作中起到协调和控容,是准确衡量节点企业绩效与整条供应链绩效的制作用,其运行的好坏对供应链的运作产生直接影响[15]。TOWILL研究表明:有效的信息共享即强化需求信息可以大幅减少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库存,并减少供应链上的牛鞭效应[16]。
在国内,冯蔚东、陈剑探讨了利用信息共享降低供应链成本等问题[17]。马士华等则对供应链中不同种类信息的需求模式及共享模式、供应商和零售商产生的不同影响进行了研究[6]。基于需求信息的不确定情况,一些学者对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销售商组成的两层供应链系统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得到的结论主要有:信息共享活动减少了供应链中需求信息的不确定,导致商品短缺或者滞销损失减少。需要改善订货,更好地制定生产和库存分配方案,提高服务水平。
4.战略伙伴关系管理随着战略管理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把供应链管理看作一种战略性的管理体系,偏重于研究所有节点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偏向于长期计划的研究,而不再局限于短期的、基于某些业务活动的经济关系研究。因此,对战略伙伴关系管理的研究得到重视。供应商关系管理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供
保证,是协调各企业关系、合理分配供应链利益的“标尺”。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是供应链绩效评估的关键,不少学者都围绕这个主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LUMMUS等从4个方面列举了供应链绩效的主要考核指标。在供应方面,有供应的可靠性、提前期;在过程管理方面,有过程的可靠性、所需时间以及计划完成情况;在交货运送方面,有完好订单完成率、补充提前期、运输天数;在需求管理方面,有供应链总库存成本、总周转时间[22]。BEAMON认为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可以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类。定性指标包括顾客满意度(由交易前满意度、交易满意度和交易后满意度等三部分构成)、柔性、信息流和物流整合度、有效风险管理和供应商绩效。定量指标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成本的指标,包括成本最小化、销售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库存投资最小化和投资回报最大化;另一类是基于顾客响应的指标,包括满足率最大化、产品交货延迟最小化、顾客响应时间最短、定货至交货时间最短和功能重复最小化[23]。徐贤浩等提出了能反映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绩效的评价指标,包括:①产销率指标;②平
应商选择、供应商评价与供应商开发。均产销绝对偏差指标;③产需率指标;④供应链产品
DICKSON(1966)最早开始系统地研究供应商出产(或投产)循环期指标;⑤供应链总体运营成本
66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总74期)
指标;⑥供应链核心产品成本指标;⑦供应链产品质链管理的变革。量指标[24]。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
整合企业上下游的产业。它以中心制造厂商为核
三、供应链管理未来的研究方向心,将产业上游供应商、产业下游经销商(客户)、物
1.绿色供应链流运输商及服务商、零售商和往来银行,进行垂直一近几年,随着人们对环境破坏以及自然资源过度浪费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一些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开始将环保问题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来考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资助40万美元在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进行了一项“环境负责制造(ERM)”研究,于1996年提出了“绿色
体化的整合,构成一个电子商务供应链网络,消除了
整个供应链网络上不必要的运作和消耗,促进了供应链向动态的、虚拟的、全球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更重要的是,它提高了企业对市场和最终顾客需求的,,实现最
。电子商
供应链”的概念[25]。。链的学科交叉,要手段。参 考 文 献
最小,近年来,国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开始从事这个日趋热门课题的研究。美国的一些国家重点试验室和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以及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等著名高校,均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其学科前沿性不容忽视。1997年ISO14001和ISO14040的提出,更是在国际上引起轰动,实施绿色供应链已是大势所趋。
2.敏捷供应链
敏捷制造是一种面向21世纪的制造战略和现代生产模式。敏捷化是供应链和管理科学面向制造活动的必然趋势[26]。敏捷供应链(Agilesupplychain)以增强企业对变幻莫测的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为导向,以动态联盟的快速重构(Re2engineering)为基本着眼点,以促进企业间的合作和企业生产模式的转变、提高大型企业集团的综合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致力于支持供应链的迅速结盟、优化联盟运行和联盟平稳解体。供应的敏捷性强调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综合考虑、决策和进行效绩评价,使生产企业与合作者共同降低产品的市场价格,并始终追求对市场要求的快速反应,提高供应链各环节的边际效益,实现利益共享的双赢目标。因此,敏捷供应链是未来供应链发展的主要趋势。
3.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
电子商务改变了供应链上从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分销、到交付给最终用户的全过程,改变了供应链上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人流和商务流的运作模式。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高水平的电子商务应用。由此可见,电子商务带来了供应
[26]
[1] 黄小原,李宝家.供应链集成化动态模型与控制[J].系统工程
学报,2001(4):2542260.
[2] 陈志祥,马士华,陈荣秋等.供应链管理与基于活动的成本控制
策略[J].工业工程与管理,1999(5):32236.
[3] SIMONCSupplyChainManagement:ananalyticalframeworkfor
criticalliteraturereview[J].EuropeanofPurchasing&SupplyManagement,2000(6):67283.
[4] 陈国权.供应链管理[J].中国软科学,1999(3):1012104.[5] 蓝伯雄,郑小娜,徐心.电子商务时代的供应链管理[J].中国管
理科学,2000,8(3):127.
[6] 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7] 王 非,胡信步.供应链管理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人文地理,
2005(3):26230.
[8] 王 冲,夏远强,张昌生.供应链管理相关理论研究综述[J].价
值工程,2006(3):50253.
[9] BAGANHAMP,COHEN.MA.Thestabilizingeffectofin2
ventoryinsupplychains[J].OperationsResearch,1998(3):72283.
[10]ROSENBLATTNJ,LEE.HL.Improvingprofitabilitywith
quantitydiscountsunderfixedprocesses[J].IEEETransac2tions,1985(17):3882395.
[11]宋 华.现代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
社,2001.
[12]MANASSEMS,MANASSELA,MCGEOCHSLEATORD
D.Competitivealgorithmsforserverproblems[J].JournalofAlgorithms,1990(11):2082230.
[13]李延晖,马士华,刘黎明.基于时间约束的供应链配送系统随机
模型[J].预测,2004(4):45247.
[14]吴 坚,史忠科.基于遗传算法的配送中心选址问题[J].华南
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71274.
[15]谢 斌,卢 震,黄小原.供应链中的信息流运作模式[J].东北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2602262.
(下转第72页)
72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总74期)
[3] 杨 光.出口贸易信用风险的形成及防范[J].财会月刊(理
论),2006(4):54257.
参 考 文 献
[1] 杨 光.出口贸易信用风险的成因分析[J].会计之友,2006
(4):67268.
[2] 刘 滢,金汉光.外贸出口业务中的信用风险及其管理[J].财
[4] 郑 岚,刘万岚.我国外贸企业高坏账率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
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2):66271.
[5] 吴忠伟.浅谈外贸企业应收外汇账款两大风险的管理[J].商业
会计,2005(5):46247.
贸研究,2005(1):1212123.
(责任编辑:李春成)
(上接第62页)
[3][J].宏观
(9)参 [1] 肖争艳,.:[J].金
].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主要特点及成因
[J].统计研究,2005(4):329.
[5] CHRISTOPERS.MacroeconomicsandReality[J].Econometrica,
1980(48):1249.
融研究,2004(:1[2]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
济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李春成)
(上接第66页)
[16]董凤娜.供应链信息流研究综述[J].物流技术,2005(5):492
53.
[17]冯蔚东,陈剑.虚拟企业中伙伴收益分配比例的确定[J].系统
[22]LUMMUSRR,VOKURKARJ,ALBERK.L.Strategicsup2
plychainplanning[J].ProductionandInventoryManagementJournal,1998(3):49258.
[23]BEAMONBM.Supplychaindesignandanalysis:modelsand
methods[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1998(55):2812294.
[24]徐贤浩,马士华,陈荣秋.供应链绩效评价特点及其指标体系研
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4):45249.
[18]DICKSONGW.AnAnalysisofVendorSelectionSystemsand
Decisions.JournalofPurchasing,1966(1):5217.
[19]WEBERCA,CURRENTJR,BENTONWC.VendorSelec2
tionCriteriaandMethods[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1991(50):2218.
[20]YAHYAS,KINGSMANB.Venderratingforanentrepreneur
developmentprogram:acasestudyusingtheanalytichierarchyprocessmethod[J].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Society,1999(3):9162930.
[21]许淑君,马士华.供应链企业间的战略伙伴关系研究[J].华中
究[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2):69272.
[25]HANDFIELDRB.GreenSupplyChain:bestpracticesfromthe
furnitureindustry[J].Proceedings2AnnualMeetingoftheDe2cisionSciencesInstitute,2004(3):2202225.
[26]MASONJ.R.Totalcycletimecompressionandtheagilesup2
plychain[J].ProductionEconomics,1999(63):61273
科技大学学报,2001(S1):73276.
(责任编辑:李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