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类比论证与比喻论证的区别
论证手法的本身没有价值大小的区别,只有论证作用的不同,将一种论证方法用在最恰当的时机以达到自己的论证目的就是最完美的方法。
一、从属性上区别
类比论证是用两个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进行比较。甲事物(指客体)具有某种属性,从而论证乙事物(指主体)也具有某种属性。邹忌和齐王同为统治阶级,他们具有同样的阶级属性。邹忌通过自身的经历:妻私臣,妾畏臣,客有求于臣,故美于徐公。推出同为统治者的齐王也具有相似的属性:宫妇左右莫不四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王之蔽甚矣。
比喻论证是用人们熟悉的、易懂的具体事物证明人们较生疏的、难以理解的抽象道理的一种论证方法。喻体和主体两个事物属性不同(即不是同类),而只是有某些相似点。譬如:《谏太宗》中,治理国家需要积累德义与“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本身属于不同属性的事物,只是存在相似点。这一点是基于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从论证的基础不同上区别
类比论证的基础是类比推理,应从事实出发,又要回到事实,并受事实的检验。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如果邹忌不是以自身经历为事实基础,那么,类比推理就没有起点。又如齐威王没有和类比的事实有相同的属性,也不能推出“王之蔽甚矣”的正确结论。由此可见,客体事物(邹忌受到不切实际的赞美的事实)在论证中起着印证主体事物(齐王“蔽甚矣”)的作用。
比喻论证的基础是比喻辞格,不一定是实有其事的,可以合理地想象、虚构出某种情况或形象,如寓言、神话、小说等都可以作为比喻论证的材料。如《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是在当作寓言中的一个典型形象出现在古籍中的,它具体形象地说明革命队伍中的某些不懂装懂的人。鲁迅《拿来主义》孟子“缘木求鱼”“五十步笑百步”
三、从论证效果上区别
类比论证着重点在说理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如《邹忌讽齐王纳谏》里是通过相同的属性“妻私”、“妾畏”、“客求”和“宫妇私”、“朝臣畏”、“庶民求”的两两相比,令人信服地推论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从而有力地说服了齐王纳谏。因此,类比论证是在严密的说理中使人信服地承认某个道理。
比喻论证却侧重在说理的形象和具体化。譬如《谏太宗》中,文章开头的一段比喻论证的目的在于说明“积累德义对于国家安定的重要性”,由于德义本身比较模糊,可能导致说理较抽象。所以就运用比喻论证,使得说理显得生动、形象,让人易于理解。
范文二:比喻论证与类比论证的区别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比喻论证与类比论证的区别
作者:张旭林
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年第05期
比喻论证与类比论证宛如艺术园中两朵艳丽的奇葩,几千年来,常开不败。他们作为论证的方法,在说理的具体、明白、形象、生动等方面是其它论证方法无法替代的,其独特的魅力使文章熠熠生辉,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比喻论证与类比论证既相似而又相异,且看下面两例:
(1)大家都知道并且也都指出过太阳本身也有黑点,虽然这些都是事实,但谁曾怀疑人类需要太阳呢?谁因为太阳本身有黑点就否定它的光辉灿烂呢?没有。我想,我们的党,我们党领导下的伟大事业也正是如此。(《太阳的光辉》**)
(2)画家画花,独画一枝,总需要留有余地,让欣赏者去遐想;演员演戏“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并不要什么都搬上舞台;诗人作诗,讲究含蓄,“言已尽意无穷”;一堂好课,应采用画画,作诗,演戏等技巧,言简意赅,给学生留有余地。(《课堂教学艺术》符震策)
上述两例:(1)是比喻论证,(2)是类比论证,其结构形式都是主、客体构成的,从主、客体的联系看,都形成“比”的关系,这就是他们的相似之处。但是孰为比喻,孰为类比,令人如坠云雾,模糊朦胧,如果进一步分析,认真探究,便可以找到区分的办法。
例如(1),以太阳设喻,太阳尽管有黑点,却无人怀疑人类对它的需要,无人否定他的光辉灿烂,形象说明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虽然难免有缺点,甚至有错误,但他的伟大是根本的,是不能否定的,这里用作喻体的太阳属于自然范畴,用作本体的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属于社会范畴,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又有相似的特点,即“瑕不掩玉”。这样的议论始终伴随着一个鲜明可感的形象,给人以强烈的感知力。例(2)中谈到作画、作诗、演戏均留有艺术空白,给人予无限遐想的天地和回味无穷的韵味,用上课的言简意赅相类比,说明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从而做到“言已尽意无穷”。画家作画,诗人作诗,演员演戏都是以一当十,同理,教师上课也是这样,这就是它们的相同点。以此类推,显得具体生动,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与例(1)不同的是:这段议论的主、客体属于同质同类事物,均是社会范畴中人类的艺术创造活动。的确,从广义上讲画家、诗人、演员、教师都是艺术家,那么作画、作诗、演戏、授课都是艺术创作活动,两类相比,有力的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透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例(1)与例(2)结构相似,都是有主体与客体两部分构成,但“比”的方法不同,例(1)中用作喻体的太阳和用作本体的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但二者有一定的相似点,从而构成比喻关系,所以是比喻论证。例(2)中用作本
范文三:类比论证与比喻论证的区别
类比论证与比喻论证的区别
在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过程中,有些同学常把类比论证和比喻论证混淆,甚至两者等同起来,这是不应该的。为提高鉴别能力,本文从三个方面试加区别。
一、从属性上区别
类比论证是用两个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进行比较。甲事物(指客体)具有某种属性,从而论证乙事物(指主体)也具有某种属性。如《人生识字胡涂始》里,用孩子学话(即客体)和大人学文(即主体)进行类比,学话学文有共同属性,它们都在学语言,孩子学话很明白,大人学文也应该很明白,但实际上却胡涂。通过类比,论证了胡涂的原因在于学的是古文,和实际生活中的语言已经有很大距离,很难懂,故而胡涂。
比喻论证是用人们熟悉的、易懂的具体事物证明人们较生疏的、难以理解的抽象道理的一种论证方法。喻体和主体两个事物属性不同(即不是同类),而只是有某一个相似点。如《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里的南郭先生混在乐队里冒充内行吹竽,后来齐湣王要一个一个地吹奏,他只好溜之大吉了。这种情况和我们革命队伍中的某些不懂装懂、弄虚作假的人有相似点,就是不学无术。但南郭先生吹竽跟我们今天某些吹牛家说大话、假话这两件事并不是同类(即属性不同)。南郭先生吹竽是喻体,今天某些吹牛家是主体。
二、从论证的基础不同上区别
类比论证的基础是类比推理,应从事实出发,又要回到事实,并受事实的检验。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如果邹忌不是以自身经历为事实基础,那么,类比推理就没有起点。又如齐威王没有和类比的事实有相同的属性,也不能推出“王之蔽甚矣”的正确结论。由此可见,客体事物(邹忌受到不切实际的赞美的事实)在论证中起着印证主体事物(齐王“蔽甚矣”)的作用。
比喻论证的基础是比喻辞格,不一定是实有其事的,可以合理地想象、虚构出某种情况或形象,如寓言、神话、小说等都可以作为比喻论证的材料。如《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是在当作寓言中的一个典型形象出现在古籍中的,它具体形象地说明革命队伍中的某些不懂装懂的人。
三、从论证效果上区别
类比论证着重点在说理的罗辑性和严密性。如《邹忌讽齐王纳谏》里是通过相同的属性“妻私”、“妾畏”、“客求”和“宫妇私”、“朝臣畏”、“庶民求”的两两相比,令人信服地推论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从而有力地说服了齐王纳谏。因此,类比论证是在严密的说理中使人信服地承认某个道理。
比喻论证却侧重在说理的形象和具体化。如《订鬼》里,王充认为“人病见鬼”是畏惧鬼至所产生的幻觉,这里,“用精至矣”的说理较抽象。为使读者容易理解这道理,作者使用“伯乐相马”、“庖丁解牛”这些高度专心而移情的具体事实加以论证,以实喻虚,深入浅出,使人易于接受。“伯乐相马”、“庖丁解牛”都是寓言,并非实有其人,所以是比喻论证。
范文四:类比论证的有效性
類比論證的有效性
葉筱凡
一、前言
從現在的觀點來看,無論是科學家透過(類比)模型來建構科學理論,還是 人們透過(類比)模型來理解科學理論,似乎都已是一種很自然的認知方式。模 型論者主張,透過模型,我們可以把抽象的理論命題和實際現象連結起來,模型 可作為理論和現象中間的媒介,讓我們從中獲得重要的認知意義。不過,模型論 者不是一開始就暢所欲言的,早期的模型論者和傳統邏輯實證論者,經過一段各 有起伏的爭辯。直到 1966 年,海絲(Mary B. Hesse)奠定了模型之於理論的必要 地位之後,模型有了自己的地位。二、三十年來,模型論從「之於理論是必要的」 發展成「理論即模型」 ,和「模型做為媒介」各種不同的新主張。 本文從海絲的《科學中的模型和類比》(Model and Analogy in Science)開始談 起。書中一開始,海絲呈現了模型論者與反模型論者最主要的爭論,例如,模型 必要嗎?雙方各在什麼意義之上,爭論模型的必要性/非必要性?雙方理據不 同,互相爭辯,非常精彩。其次,海絲為類比模型提出有效的類比論證條件:水 平相似性。因為,不是所有的類比論證都是有效的,類比論證有效性有分強弱, 海絲舉了不同類型的例子,一一說明其中的有效性何來,程度強弱又是如何判斷 的。海絲依據什麼去判定類比程度的強弱或有效性?在她的建議之下,什麼樣的 類比論證才具有有效性?特別是指科學中的類比。本文的目標就在於回答這些疑 問。
二、類比論證的問題
水波 產生因素 反射 繞射 水分子運動產生 會有反射的性質 會有繞射的性質 振幅(a) 亮度 頻率(f) 介質 水 聲音高低 顏色 空氣 (以太) 聲波 鑼、繩子的運動產生 回音 在角落裡聽到聲音 聲音大小 光波 光芒的運動產生 鏡子反射 穿過狹縫的繞射
海絲企圖透過以上表格,引導出以水波類比至聲波和光波的合理性。她主 張,類比合理性的最初來源在於前三列性質都是非常明顯可從外表觀察到的:都 有產生原因、都有反射(透過障礙物,從某地直接傳達某物至另一地)與都有繞 射(繞過障礙物) ,這三種性質都在更基本的面向具有相似性。然後她從我們最 熟悉的水波開始。她假設y是水波在水平點x的高度,a是最高的高度,也就是水 波的振幅,而f是頻率。海絲認為,我們現在有兩個資訊來源可以幫助我們建立 聲音和光的理論:一是聲音的前三列性質,以及它們和水波之間的類比,二是它 們都是「可觀察事件」的描述 1。 海絲認為,把數學運算(例如,把 a 理解為振幅)引入(指派)至水波的術 語裡,這其實並不困難。在這個意義之上,她同意數
學系統才是「有相關到」可 觀察到的事件。現在,讓我們考慮一下,我們使用已知的水波理論以及在水與聲 音之間的類比,如何建構聲音理論。海絲所謂介於水波和空氣的更基本的面向, 也就是更基本的類比之一是,聲音是自一個同心球球心,擾動空氣分子,然後將 空氣分子傳遞出去。水波擾動越大,振幅就越大,而且,敲鑼所造成的擾動越大, 其所產生的聲音就越大,因此海絲認為,我們據此可以很容易地把聲音的音量對 應至聲波的振幅,而繩子的經驗也足以說服我們把聲音的音頻對應至等同於聲波 的頻率。在某方面來說,我們是在「聲音的可觀察性質」「擾動然後傳遞」「擾 ( 、 動與振幅成正比」此二可觀察性質,聲音與水相似)與「水波模型」中一一建立 了對應點,因此,這裡的類比論證有了最低程度的有效性—來自表面可觀察類 比。但,真的是這樣嗎?海絲在此建立的對應關係是合理的嗎?海絲依據的是什 麼? 或許是海絲把類比論證的應用說得過於理所當然,因而使反模型論的杜恩學 派很懷疑其中的合理性。杜恩學派認為,用可觀察性質的初始類比(指水波) , 加上數學波理論,即用以說明聲音其他可觀察性質,這很令人懷疑。因為,空氣 分子運動本身不可被觀察到。杜恩學派看不出上述列出的各項性質何處可以應用 類比。雖然我們可以觀察到游泳池邊緣的漣漪(behavior of ripples),和山谷中聲 音的回音現象,但那都不是基於它們表面很相似而來的觀察,換言之,漣漪和回 音在表面上一點兒也不相似。杜恩學派主張,要判斷它們之間有相似性,需要一 套複雜理論的框架與一連串複雜的物理因果序列才能去說明聲音的回音現象。絕 不是僅通過把山谷類比至游泳池邊緣,透過環境上的相似、類比,我們就會知道 回音是怎麼回事。也因此,杜恩學派認為,模型論者把類比看得太過理所當然, 在沒有提出更進一步的理由之前,使用類比模型很任意。試想,如果使用水波模 型來理解聲音的各種現象很任意,那就更不要說,模型論者建議用水波、聲波模 型去說明光的現象也是任意的。 我們想知道,海絲建議用水波類比模型來理解聲音(甚至是光) ,真的是任
1
本文暫選處理水波和聲波之間的關係,由於光的性質,涉及兩種光的模型裡論(光粒子模型與 光波動模型) ,需要較細緻的處理,因此,本文的焦點暫先侷限在水波和聲波之間的類比論證。
意嗎?同意前三列可觀察性質之間有類比 (對應) 關係,即會自然而然就會接受、 或推論出其他的類比關係與內容(例如,振幅和頻率)嗎? 2接下來,就讓我們 檢查一
下海絲對類比論證的合理性分析。
三、類比論證的證成
海絲把類比論證的有效性問題,分成下列兩個問題。透過回答以下兩個問題, 就是對類比關係下定義,進而證成類比論證。 (一) 什麼是類比關係? 類比關係是依賴在兩個對象之間的共同性質。海絲以地球和月球為例,兩者 都是巨大的、固體、不透明的球體、從太陽接受光與熱等等,這些都是地球和月 亮的共同性質,基於這些共同性質,我們有了類比二者的基礎。但不是所有的性 質都適合用在類比之上,例如,月球的體積比地球小很多,月球沒有大氣層等, 都是月球與地球的負向類比性質。所以,當我們要做類比之前,必須對欲類比的 各項性質作區分。 (二)一個有效的類比論證依賴於— (1)正向類比相對於負向類比的程度與範圍。 (2)新性質(待說明項)和已知的正向與負向類比之間的關係。 首先,以地球和月球的例子來說,要去評估「金星上有人類存在的有效性」 是否比「月球有人類存在的有效性」強,就要去看金星與地球的正向類比是否比 月球與地球的正向類比程度強?如果有,那表示金星比地球更相似,類比性較 高,因此論證較有可能有人類的類比論證較有效。相對地,如果兩者之間的負向 類比性質遠多於正向類比,那這個類比論證就很難成立,也就是其有效性很低。 其次,如果 我們想知道月球上是否有水此性質,那我們要進一步地去探究這 個新性質和已知性質之間有沒有存有特殊的關係?如果未知性質和正向性質不 只是有共現關係(co-occurrence),而且是因果關係(causual relation),那該類比論 證就會是強的論證。反之,如果未知性質是和負向性質有因果關係,那就會降低 此類比論證的有效性。 所以,海絲進一步地分析出,類比項之間的新性質與各項已知性質存有兩種 關係:
2
除上述兩項問題之外,筆者另有研究此問題的個人動機:透過研究水波是否能合理地類比論證 至聲波理論之上,可以幫助筆者釐清過去曾有的一項嘗試—用「達爾文的演化理論」類比論證至 「科學理論變遷發展模式」 是否合理?筆者過去素樸地認為,只要在類比項與被類比項找到一個 以上的對應相似性質,就是合理的類比論證。顯然,這只符合了海絲對類比論證要求的最低限度。 一個更具有效性的類比論證是如何的呢?
(一) 水平—相似關係: 類比向的某性質對應至被類比項的某一性質,對應分等同對應或相異對應。 (二) 垂直—因果關係: 類比項裡各性質間具有某種關係,此隱藏關係(hidden relation)使各性質成為 相同對象的不同性質,海絲把此關係理解為因果關係。 海絲進一
步以水平相似—垂直因果的關係,來分析聲音和光的類比 3。即使 我們知道一些光的性質可由聲音的各種性質推導而出,但我們可能不知道光的哪 一性質和聲音的哪一個性質相對應,為什麼我們會把大小聲對應至光的亮度?為 什麼我們會把聲音的高低對應至光的色彩?為何不是大小聲對應至色彩?為何 不是聲音高低對應至光的亮度?甚至,也許一一對應的預設根本是錯的? 如何替新性質找到正確的位置、正確的對應?這相當於是在問,藉由類比論 證的過程中,是否能幫助我們掌握到新性質的物理性內容?類比論證可以幫助我 們什麼?假設 a 和 b 之間確定有因果垂直關係 R,而 c 是 a 在另一類比項的對應 項,那我們如何知道 d? 海絲說,類比論證可提供兩個方法,第一個方法是,我們已知 aRb,我們就 能由給定的 c 和 R 找出 d,其中 cRd。這種方法類似數學比例(mathematical proportionality), 之於 b,正如 c 之於 d」 「a ,ab 之間有關係 R,cd 之間的關係也 是 R。就像如果我們已經知道聲音高低和聲音的其他性質間的(波)理論關係, 以及色彩和光的其他性質間的(波)理論關係,那類比論證會告訴我們「音高對 應色彩」 ,這種由已知 cd 關係亦是 R,來推算 d 的這個方法屬於形式類比(formal analogy)。第二個方法是,如果我們不知道色彩和光的其他性質間的波理論關係, 那我們就必須依賴水平相似性,在光的各項性質中,尋找與音高相對應的性質。 海絲承認,這種方法是不完備的方法,因為我們只有水平的相似性作為判斷的唯 一資源,這樣可能會有許多新性質的候選者,而我們無從判斷哪一個才是新性質 的解答 針對此 海絲把類比論證再分成 形式類比與實質類比(material analogy): 。 , : (一) 形式類比: 也稱後理論類比(formal posttheoretic )。在同一個形式類比之下,存在正向類 比的一一對應,這裡沒有中性類比、負向類比,都是正向類比。傳統的述句觀點 就是主張這類正向性質之間的一一對應。 (一) 實質類比: 訴諸前理論類比模型(pretheoretic analogy)的直覺,在可觀察的性質之間,推 論 聲音的種種性質 光的種種性質 :: 音高 色彩 的各種關係。
3
其實,海絲的論證重點是在聲音和光的性質類比。但本文先量力處理水波和聲波。
海絲主張,前理論類比(pretheoretic analogies),也就是實質類比的模型可做預測。 除了在類比極端的例子裡,會出現類比項與被類比項它們在可觀察的性質上並不 等同,而背後所隱藏的因果關係也不清楚的情況。例如, 父親 國家 :: 孩子 公民 。
這種類比表面上斷言了父親和孩子間的關係在許多方面與國家和公民
間的關係 相同,比方說,父親有責任要扶養孩子、讓孩子幸福、保護孩子,而國家之於人 民似乎也有這些面向。但這個例子裡,有許多其他面向是無法由三個已知項來預 測未知的第四項,而且,垂直關係也沒有明確的因果關係。不過,海絲說這是極 端的例子。在大部分的類比論證裡,對應項都可藉由相似性找到,而不依賴待解 釋項的理論。海絲以亞里斯多德為例,亞里斯多德認為,我們對音高與色彩的對 應是可基於感官的相似性而來。例如,將某些聲音混合與色彩調和都會帶給人們 愉悅的感覺,色彩過暗過亮和聲音過尖銳或過平都會給人有相反的感覺。亞里斯 多德之所以把聲音高低對應至色彩是基於「兩類比項之間的感官共同性質」獲得 (如下所示 B(x)) 。
類比項 x
被類比項 y
A1(x)B1(x) B1(x)C1(x) A2(x)B2(x) B2(x)C2(x) : : : : Pn=An(x)Bn(x) Bn(x)Cn(x)=Qn 等同性
?
相似性 給定兩類比項 x 和 y,它們在特徵 B1, B2,….Bm 彼此等同,所有的 x 有 A 方面 的特徵,而 y 沒有。所有的 y 有 C 方面的特徵,x 則沒有。我們知道 A1(x)B1(x) 與 A2(x)B2(x)有因果關係 R,但我們不確定 B1(y)C1(y)與 B2(y)C2(y)有沒有因果 關係 R,在此條件之下,若我們想知道是否有一項 Qn,它屬於 y,而且與 Pn 可 對應?此時,海絲的方法是,看 Qn 有沒有共同性質 Bn(x)?如果有,那我們就 有理由把 Qn 擺在與 Pn 相對應的位置。如果沒有,那我們就沒理由這麼做。問 題是,這個方法成功嗎?
四、抽象的共同結構才是更有效的類比論證
讓我們用海絲的等同性質方法來檢測一下水波和聲波的例子。
A 類比項(x) 繩波 1 2 3 4 因 果 關 係 繩子傳遞 擾動繩子 用眼睛看到 (軌跡)
遇阻礙會反彈 (彈入角度=反 彈角度)
B 類比項(y) 水波 由水傳遞 擾動水 用眼睛看到 (波形)
遇阻礙會返回 (入射波前= 反射波前)
α 共同性質 有介質 擾動 能被知覺 到
反射(入射角 =反射角) 4
C 類比項(z) 聲波
Β 共同性質
D 類比項(z) 光 (以太) 擾動光元素 用眼睛察覺
由空氣傳遞 有介質
振動音叉(擾 動空氣分子)
擾動
用耳朵察覺 能被知覺 到
在山谷中會 反射(入射 鏡子反射 角=反射 有回音
角)
5
用力擲繩 繩 用力擾動,水 振幅大小 , 波震盪高度 波震盪很大 變高 相似關係 ?
繩波震盪次數 水波起伏次數
用力振動, 振幅大小 音量變大
亮度
6
? (頻率)
?
(音調高低)
? (頻率)
? (色彩)
我們加入A類比項—繩波來幫助思考。在(A~C,1~5)區域可直接從相似關 係,推論出待解釋項,例如,(C,5)—聲音大小。並從觀察到的現象中推測繩波、 水波動、聲音傳遞之間背後有一共同隱藏結
構(common hidden structure)。從 (B,1~4)與(C,1~4)之間可觀察性質的高程度對應,使我們有理由以B的運動模式作 為理解C的方法,也就是以水波為Model2 5,應用其中的正向類比,類比推理至C 類比項的運動模式及其物理性質。Model2 與C的正向類比在於B和C具有 (B,1-4),(C,1-4)等性質,但要從(B,5)和(C,5)中得到(α,5)此項內容,我們需要對 Model2 作更進一步的分析。 讓我們關注水波的運動模式,我們發現,水分子受力之後,水波的前進運動 現象相當趨近於數學正弦波的波圖形,因此,我們把正弦波圖形作為水波的理想 狀態,也就是把水波模型的負向類比性質捨棄,保留正弦波與水波的正向類比, 去對水和聲音(B,5)與(C,5),也就是(α,5)作分析。 我們都知道,一般我們觀察到的水波運動現象,看起來就像是繩波運動一 樣,一個波峰搭配一個波谷形成一個完整的波形。實際上,特定水分子的運動就 像是繩子上固定的一質點,在類似水波浪的波形中,其實是在固定的水平點上, 上上下下做垂直運動。這種在同一路徑上來來回回,一再重複的運動,是古典力 學中的簡諧運動(simple harmonic motion)。所謂簡諧運動是指,物體所受的淨力 與自物體平衡位置運動的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永遠指向平衡點。最具體的例子
4 5
根據 Hesse,入射角等於反射角是透過波模型加上數學演繹得出的。 根據 Hesse,類比模型可分 Model1 與 Model2。Model1 僅含中性類比與正向類比。Model2 包 含正向類比、中性類比與負向類比。
是彈簧,彈簧在受力壓縮後彈出,會在同一路徑上來回反彈,虎克定律便是在說 明彈簧的簡諧運動。包括繩波、水波、或彈簧都是以簡諧運動的隱藏模式在進行 力學運動,那透過對簡諧運動的瞭解,能幫助我們理解 B 和 C 的新性質嗎?例 如,(α,5)。新性質又與已知的正向類比性質有什麼關係?是因果關係,還是僅是 共現與共變關係(co-variation relation)? 一般來說,要說明特定質點在進行簡諧運動時,都會使用數學正(餘)弦函 數來輔助說明。說明的其中一個方式是透過參考圓來分析,考慮一個正在做等速 圓周運動的質點,其圓周半徑為 R,週期是 T,此時,質點的位置可用圓參數式 來表達(Rcoswt,Rsinwt),假設質點的起始位置在(R,0)。
當質點開始進行圓周運動時,投影在 y 座標上的影子,就是在做規律來回往返的 簡諧運動,而且它們不會超過(0,R)到(0,-R)的範圍之外。據此,讓我們思考一下 正在運動的水波上某點,正在做如上述進行簡諧運動 y 軸投影點的運動。依據簡 諧運動模式,我們可以把圓周運動的「振幅」理論詞指派給水波模型,用以說明 水分子在最高垂直位置
時,所具有某項物理性質的物理量—振幅,也就是(α,5)。 當特地水分子不停地在(0,R)與(0,-R)兩個位置間移動時,我們可以說,該水波與 此投影圓周運動的簡諧運動有相同大小的振幅值。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用正進 行圓周運動物體的投影點,所從事的簡諧運動,來理解理解理想狀態下的水波模 型是適當的。 此時,反模型論杜恩學派可能會說,我們未必要使用參考圓的方式來掌握簡 諧運動,我們也可以用微積分的運算方式,來瞭解簡諧運動裡的其他物理量,例 如,質點的運動速度與加速度,也可算出質點的最高垂直量(0,R)。杜恩學派當然 可以運用、而且是僅用數學演繹運算,獲得一些數值。但是僅透過數學演繹運算, 而不把投影圓周運動的簡諧運動模型與物理力學結合,我們不容易可以把數學 (0,R)裡的 R,理解為具有物理意義的特殊性質。透過理解水分子真正的運動是上 下來回的運動與投影圓周運動的特定質點運動是互相吻合,才使我們有信心把投 影圓周運動的簡諧運動模型套用在水波模型來理解是合理的。
海絲一直受到杜恩學派的一種質疑:說明一定要藉由熟悉的或可瞭解的(the familiar and intelligible)事物來說明新的或不熟悉的(the new and unfamiliar)事物 嗎?還是,說明可以僅僅只是資料之間的一種共同關係(a correlation of data)就 好?如果可以不藉由模型來理解或說明,不是更經濟、更優雅嗎?經過上段分析 之後,我們和海絲會回應的是,僅僅只是掌握到資料間的共同關係,只知道類比 項與被類比項性質的相似性,無法使我們把具有共變關係的相關資料,一一放在 對的位置裡。而本文和海絲的立場又有一點不同,本文建議使用「投影圓周運動 的簡諧運動」取代單獨依靠水平相似關係來掌握類比的新性質更為恰當。在有恰 當的類比使用之下,類比模型就不是如杜恩所說只是相干性很弱的心靈模型、只 是用來啟發刺激科學發現的靈感而已,投影圓周運動的簡諧運動模型確實是理想 的水波模型之隱藏結構,無法忽略與捨棄。
五、聲音的研究
論證至此,杜恩學派可能還是會質疑:除了振幅,能用投影圓周運動的簡諧 運動去理解到聲音的其他性質嗎?先讓我們回頭去看海絲建議的用感官水平相 似性來掌握聲音的新性質—頻率。亞里斯多德說,把某些聲音混合與把色彩加以 調和,都會帶給人們愉悅的感覺,色彩過暗或過亮就像聲音過尖銳或過平,都會 感人有不舒服的感覺。由共同感覺到「愉悅」與「不舒服」的性質,使我們把聲 音的「過高或過低」性質對應到顏色的「過亮或過暗」性質。 聲音 聲音混合 聲音過高或過低 共同感官性
質 愉悅 不舒服 對應 讓我們嘗試以感官性質來看水波和聲波的類比: 水波頻率高低 水波振幅大小 色彩 色彩調和 色彩過亮或過暗
對應至 聲音 低 高 共同感官性質 不易令人不舒服 容易令人不舒服
對應至 聲音 小 大
本文嘗試模仿亞里斯多德的水平相似方法,縱使可以透過共同性質—不易令 人舒服/容易令人不舒服,把「水波振幅」對應至「聲音大小」與「水波頻率」 對應至「聲音高低」 ,但有沒有比訴諸感官共同性更有效的類比論證呢?請考慮 一下筆者所建議的投影圓周運動的簡諧運動,是否能多說明(預測)什麼嗎? 投影圓周運動可以被區分為投影至 y 軸的簡諧運動 和投影至 x 軸的簡諧運 , 動。繩波與水波質點的運動方向,是投影至 y 軸的簡諧運動(如下左圖) ,而傳 遞中的聲波(空氣)質點,受到擾動之後,會對周遭的空氣作功,能量傳遞的方 向是水平的,因此聲波質點的運動方向也是水平的,所以是被投影至 x 軸的簡諧 運動(如下右圖) 。
繩波與水波
聲波
如果我們把繩波、水波與聲波對比來看,如下圖,更能發現它們是共享了同一種 運動模式—簡諧運動。
將受力的繩子、水、聲音用具簡諧運動模式的力學波來理解,它們有以下共 同點:(1) 有介質(α,1) ,(2)有擾動源(α,2),(3)都能與力學做連結,介質相鄰的 部分會互相產生影響。所有的波動都能帶有力學中的能量與動量,這些能量透過 介質以簡諧運動的方式傳遞下去,藉由波模型背後的簡諧運動模型,可使我們對 被類比項的聲波預測可能也有另外兩個共同點—振幅與頻率。振幅是擾動大小的 物理量,頻率則是振動次數的物理量。聲音的那個性質和振動次數有關? 讓我們考慮一下沃爾夫(1999)的科學史資源—《十六、十七、十八世紀的科 學、技術與哲學的歷史》(A History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Philosophy in the 16th,17th and 18th Centuries, Vol.1)。人類很早就對聲音進行研究,上溯至中世紀之 前,有過研究的人有Pythagoras, Aristotle, Vitruvius等 6。真正進行純科學的研究要 從Galilei和Mersenne開始說起。他們在不同時間作了許多相四的實驗,大部分關 於音頻(pitch of sound)的實驗設計,就是用粗細、重量、長短、材質、間距不等 的銅線,用鐵片在各種情況的銅線設計上撥弄移動,他們發現產生出來的音頻會 有不同,更細緻的實驗設計會發現到不同的音階。Mersenne有把這些變因的共變 關係形式化為數學關係式,例如: n/n’=√p/√p’
(n:音頻,p:銅線重量)
但總歸來說,聲音的高低是與銅線的振動速度(rate of vibration)有因果關係,也就 是說,聲音高低與銅線在單位時間內的振動次數
(the number of vibration occurring in a given time)有因果關係。由此科學研究,我們檢證了(α,6) =「頻率」 。聲波和 繩波、水波一樣,都有規律振動的現象,這正是簡諧運動模型裡的「頻率」 ,我 們用隱藏在波模型背後的簡諧運動去做聲音高低性質的預測,獲得了檢證。但不
6
暫時未把這些人名作更精確的考察。
是用亞里斯多德以感官愉悅與否為依據的歸納方式。
六、結論
在本文的分析裡,我們重現了海絲類比論證的有效性,並在其中發現該論證 有過於理所當然推論的部分,針對此缺失,本文進而主張,要使類比論證真正具 有有效性,揭示類比項與被類比項之間的共同結構(common structure),可能比海 絲原來建議的方法更為恰當 如果筆者對投影圓周運動的簡諧運動模型是水波與 。 聲波理論的共同隱藏模型的論證是成功的,那我們可以說,投影圓周運動的簡諧 運動模型是模型(理想水波)裡的模型。類比模型裡的抽象模型,提供了類比論 證的有效性。
范文五:道理论证的例子
申论技巧一:大作文分论点学会用“理证法”
一篇较为完整的议论文包含了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从这三部分的结构布局而言,开头和结尾应当是略写的,而主体部分在全篇文章中占比最高,是需要我们去详写的。一篇一千字左右的文章,主体部分大约要写六七百字,可见文章主体部分的重要性。与被称之为“凤头”的开头和被称之为“豹尾”的文章结尾相比,主体的分论点部分是广大考生在写文章过程中比较头疼的一部分,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种分论点的写法。
在写分论点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由于申论文章阅卷时间短、速度快,因此阅卷老师不会逐字逐句阅读全文。为了方便阅卷,在写每一个分论点时先写一句话来概括一下本自然的主要内容,我们把它称之为段旨句。然后需要围绕段旨句展开论述,最后需要作出结论,来回扣分论点。简言之就是:段旨句+分析论证分论点+作出结论(回扣分论点)。
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的是理证法。所谓“理证法”,就是在写文章的过程中运用讲道理的方法,可以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具体包含影响分析法、原因分析法、政策分析法、名言分析法以及原理效应分析法。下面主要介绍影响分析法、政策分析法以及原理效应分析法。
一、影响分析法
在写分论点时可以通过分析影响展开来论证分论点,这种方法在我们写文章的过程中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广大考生在应用这种方法时,可以围绕分论点通过正面或者负面来分析影响,比如互联网对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利与弊,亦或者是以主体作为切入点来分析影响,从政府、企业、个人等主体展开,比如大学生就业难带来的影响。也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影响。例如:
段旨句:城市文化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强势动力
分析影响:于个人而言,搞好城市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市民良好的社会公德,更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文化教育提升个人的科学素质,保障其顺利就业,也为城市经济建设提供了人才优势。于城市而言,重视文化建设,有利于保护当地文化资源,能够通过产业开发转变为经济资源,促进当地经济转型,提升当地经济竞争力。
得出结论:可见,城市文化建设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动力和资源动力,保证了经济强势发展。在以后的建设中要注重教育发展和本地文化的发展。
二、政策分析法
无论是影响分析、还是原因分析,对于分论点的展开论证都是以自身的观点作为论据,对于议论文的分析论证而言在说服力上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增强文章的整体说服力,更好地体现出申论考试中的政府角度,考生可以通过引用相关的政策来分析分论点。这里我们所介绍的政策是宏观层面的含义,它不单单包含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理论政策,此外一些政府的重要文件和精神亦或者是领导人讲话,我们在文章写作中都可以将其作为政策来引用。在此基础上运用政策对分论点进行分析和论证,以增强整个文章的说服力。例如:
段旨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大势所趋
理论政策:**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用政策分析现象:从国内现实角度而言,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问题比较突出,并由此使地区间、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逐步拉大,并已成为社会公平、公正的焦点问题之一,更不符合“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要求。
得出结论:可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以及地区间不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大势之所趋。
三、原理效应分析法
除了上面介绍的两种方法,也可以将平时积累的一些科学原理应用其中,不仅仅能够体现自身扎实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也能够丰富内容,让整个分论点看上去是充实的。因此,建议考生在备考申论的过程中多积累一些常见的科学原理,比如:蝴蝶效应、短板效应、鲶鱼效应、羊群效应等,这也是让文章分论点充实的重要法宝。
段旨句:农村教育衰败是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绊脚石”
原理效应:管理学领域的“木桶”法则一直为人所熟知。该法则告诉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要下狠功夫抓薄弱环节,否则,整体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用原理效应分析现象:该理论也同样适用于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现状。实施撤点并校后,农村教育衰败现象越来越明显,城乡人才资源差距正在拉大,农村人才的素质令人担忧。“短板”如此扎眼,何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一说?
得出结论:故此,放慢脚步,狠抓关键环节,重视农村教育才是当务之急,也唯有搬开“绊脚石”,补上“短板”,走上人才建设的“快车道”,方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
文章主体部分直接决定了整篇文章的充实度,直接决定了整篇文章的大框架,因此考生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理证法不仅能够帮助考生在文章写作中有话可说,而且能让文章写得有条理、有逻辑、有文采,为整篇文章增色。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多加练习,成熟运用!
申论技巧二:关键词捕获要点
申论作答从来不是随心所欲,也不是理所当然,而是有根据有目的地进行,这些依据就是材料。而对于广大考生来说,从这七千多字的材料中找出得分要点却是一件不那么简单的事情,往往会纠结于这个要点到底是不是我所需要的,这个要点到底符不符合题干的答题要求?为大家提供一种方法:关键词分析法,即通过材料中的关联词来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通过这些关联词来把握要点!
一、逻辑层面
1、表示重点的词汇:特别是、尤其是、本质上……这些词语后面往往是比较重要的内容,需要大家引起注意。
2、表示转折的词汇:然而、但是、却……一般表示转折性的词汇后面强调的重点内容,如果在材料中遇到这些词汇需要引起重视。
3、表示并列的词汇:又、还、也、此外、除外、另外、与此同时……当大家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会遇到这些词汇,如果在这些词汇前有要点,那么表示并列的词汇后面一定也会有要点,也需要我们注意。
4、表示总结的词汇:因此、总之、总而言之、综上所述……总结性的词汇后面基本都是对于本段论述或者本材料的总结,往往是比较重要的内容。
二、内容层面
1、表示观点:指出、强调、表示、认为、称、说……在这些观点词汇后面一般都是一些观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观点词汇到底是哪部分人群讲的话,一般具有权威性的人物的观点是可取的,但是如果是某一个网友的观点则还需要斟酌。
2、表示对策:建议、应该、要、必须、需要、只有……这类词汇大家应该比较常见,一般来说比较好辨别。
3、表示原因:由于、因为、源于、根源在于……在归纳概括题中概括原因以及在综合分析中分析原因的部分。
4、表示影响:意义:有利于、增加、加强、提高……;危害:导致、致使、减少、削弱……
5、指示代词:这些、那些、此、之、其……做题时我们需要注意这类词汇所代指的是哪部分内容。
6、动词(表示做法):举办、修订、开展、公布……这部分的词汇后面的内容一般就是做法,在启示类题或者对策题中需要注意。申论技巧三:申论文章如何漂亮结尾?
很多考生在进行招警申论文章写作时,由于前面题目时间安排的不合理导致文章收尾部位草草了事,这样的状况小到影响申论成绩,大到影响笔试成绩,所以如何在临近考试结束较短的时间里做好文章漂亮的'收官'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速成的个性化结尾方法供考生参考。
文章结尾从内容上来说要收束全文,拔高升华,从形式上来说要让人眼前一亮,完美收官。所以为了达到内容和形式上最佳的效果,华图招警考试频道建议考生完成以下三步:
第一步:收束全文
因为是议论文,那么整个文章当中重要的信息无非就是总、分论点,因此收束部位只需总结总分论点即可,例如:
【题目】繁荣农村文化化解失根危机
【分论点】分论一:繁荣农村文化,必须必须重建乡间伦理价值体系
分论二:繁荣农村文化,必须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分论三:繁荣农村文化,必须更新农村文化内涵
【结尾】
繁荣农村文化是化解失根危机的治本之策。必须重建乡间伦理价值体系、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更新农村文化内涵……
第二步:拔高升华
现今可以升华的点主要有:平安中国、美丽中国、幸福中国、法治中国,中国梦等,所以具体运用如下:
繁荣农村文化是化解失根危机的治本之策。必须重建乡间伦理价值体系、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更新农村文化内涵,唯有此才能寻回知识分子、农村少年、农民工的精神归属感,才能寻回农村、农业发展的精神之根,也才能实现富强农村、繁荣农村的发展之根,最终实现美丽富强农村梦。
第三步:润色修饰
个性化的结尾是提分的重要一环,由于结尾位置和内容的特殊性,使得很多用于总结的名言成为了考生文章出彩的必选之路,常见的收束名言如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等。具体运用如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农村文化的寻'根'之路必将困难重重,我们必须深知繁荣农村文化才是化解失根危机的治本之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建乡间伦理价值体系、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更新农村文化内涵,唯有此才能寻回知识分子、农村少年、农民工的精神归属感,才能寻回农村、农业发展的精神之根,也才能实现富强农村、繁荣农村的发展之根,最终实现美丽富强农村梦。
申论技巧四:议论文写作注意事项
一、内容充实,是指文章要论点全面、分析充分。
1是论点全面。要求考生在提出中心论点(即总论点)的基础上要对中心论点进行深化和细分,提出分论点,以丰富中心论点的内涵。
2是分析充分。这要求文章不能仅仅停留在提出观点阶段,还要对观点进行分析阐释,比如分析观点提出的依据、现实的意义、面临的问题、问题可能造成的影响、具体的措施等。
3是有理有据。既有给定资料提供的内容,又有自身积累的素材(名人名言、理论政策),有理有据,言之有物。
二、观点明确、正确
观点明确,就是要求考生要明确地表达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我们认为对某件事情、某种现象发表议论,必须态度明朗,观点明确,要让阅卷老师直观的看出文章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观点正确,要做到三点,一是,观点符合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没有偏题。二是,观点符合客观实际,符合普遍认识规律。三是,观点符合官方看法,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
三、文体准确
申论文章必须写成议论文。申论考试中,给出的题目并没有明确限定文体,但是,在题目的“要求”部分会写上“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这正和议论文中要求中心论点明确、观点突出相契合。此外,申论考试阅卷时间短,在短时间内要使得阅卷老师快速抓住文章观点、明确文章结构,议论文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四、结构完整
首先,要求文章要有题目、开头、主题内容和结尾。一篇文章,开头和结尾最好各自成段,不可与主题内容混在一起。其次,文章的开头部分就能提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重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结尾部分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能做到反扣主题,深化主题的话,这样的文章一定是上乘之作。
文章在结构完整的基础上,还要做到条理清晰。我们认为申论文章要想有清晰的文章脉络,就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按照正确逻辑顺序组织安排文章的段落,如: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书写文章。二是,文章层次划分不宜过多。在字数限定下,申论文章一般较短,1000字左右的文章分为五至七段较为合适。
五、语言丰富
随着申论考试形势的发展,为了在用词以及句式上更加丰富,申论文章已经摒弃了以往单一的用词造句方式。举例如下:
1.对策宾语前加修饰词,以体现专业性。如“加强网络监管法律法规”、“加大网络过滤技术的研发”等等,体现针对性,而非一味的套用模板。
2.表示意义词语的多样化。除了“前提”、“基础”、“保障”、“关键”之外,还可以使用更多的词语,以避免重复。如“核心”、“抓手”;“助推器”、“着力点”、;“主攻方向”、“力量源泉”等。
3.句式回环复沓美。“回环”句式是指运用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形成的循环往复的语言形式。如:“政治越能改进,抗战越能坚持;抗争越能坚持,政治越能改进。”这句话构成了一种封闭式的圆环式,使韵律旋转回环,给人一种新鲜、奇巧的复沓美。
申论技巧五:事业单位考试申论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如何解决低分困境,是很多考生困惑的问题。在此将结合多年的学员反馈、得分情况及阅卷标准,总结了常见的低分三大原因,希望通过对症下药,帮助各位考生寻求到正确的解决方法,最终取得申论高分,圆梦事业编制。
一、找不到
在阅卷过程中,申论考试的非写作试题(概括题、分析题、对策题)主要是采点给分,即符合阅卷标准中的关键词就给分,反之则不给分。这就要求考生在作答时尽量多写关键词。但是,阅读材料时,很多考生都是“一笑而过”,导致很多关键词白白的溜走,找不到关键词。因此,在事业单位考试的中,考生应该做到以题干要求为导向,认真分析给定资料,提炼关键词。
二、找不全
关键词找不全是申论得分低的主要原因。采点给分的关键是看考生的答案是否全面,符合标准答案的赋分要求。而标准答案的来源就是给定资料,这就提醒考生以材料为基础,尽可能的多找、多写答案要点和关键词,提高答题的命中率。
三、写不出
很多考生都会问到同样一个问题:我能够找到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但是就是不能提炼出关键词,写得啰啰嗦嗦的,怎么办?这就涉及到提炼材料的问题。方法:精简压缩和同义替换。所谓的精简压缩是指去掉句子的修饰成分,保留主谓宾即可。所谓同义替换,是指原句子的表达过于啰嗦或者不清楚,则用相同的意思替换。
四、写不好
写不好是指在书写答案时,不能够准确的表达材料的原意,进而导致答案不得分或者得分低。申论阅卷实行采点给分,如果考生的作答与得分点一致,则形成有效得分,否则,将不得分。即使答的意思是一致的,但是如果没有答到得分点上,就不能形成有效得分。所以,提醒考生要注意用语的准确性。事实上,最准确的语言在材料之中,考生千万不可把材料的意思进行高度概括,而改变了原有的核心语言,从而形成无效得分,十分遗憾。
申论技巧六:文章写作五大标准“配件”
标准配件一:政府角度
“白首为郎”的故事告知我们,若想获得他人的青睐,必须符合对方的需求。政府招收公务人员,是希望能够招收与政府思维趋同,“同一阵营”的人群。因此,在文章写作中,需要站在政府角度思考问题。政府角度有两层意思:其一,看待事物的观点必须符合政府的大政方针,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其二,看待问题必须要做到理性、客观、不偏激。有问题应理性客观地承认问题,不得掩盖问题。当然,承认问题不代表可以大肆批斗,而应该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予以解决。
标准配件二:侃侃而谈讲道理
若想在现今的申论考试中脱颖而出,文章写作必须要注重分析论证,淡化对策的提出。绝大部分考生都热衷于提出一些空泛无操作性的对策,因此,若想战胜芸芸众生,道理论证将是必杀技之一。道理论证内含两大法宝,其一,多引用名言警句,打造文章亮点;其二,多运用科学素养,增加文章的内涵。专家认为考生可适当在文章中融入与主题相关的政治学、管理学、历史学等科学专业知识。
标准配件三:灵活化用举例证
提升文章分析论证说服力的关键除去适当讲道理之外,举例论证也是一大绝招。将社会热点灵活化用于文章写作中能让文章大放异彩。实例较之于单纯讲道理更加具有说服力,能够让阅卷者感受到考生确实对社会有所关注,也能够彰显考生的文学底蕴,举例论证实乃上佳之策。
不过,举例论证需注意以下两点:一,例证要贴切。例证应该与观点紧密结合,切勿生搬硬套;二,例证应有代表性;可以使用经典事例,也可是使用当今的热点事例,要能够证明观点。
标准配件四:论证方式多样化
论证方式应该要多样,不应只局限于单纯的排比、递进式的论证方式。要灵活使用驳论、反面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式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标准配件五: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书写质量直接影响到考生思想意图的表达,即使在答卷中有精练的概括、中肯的对策、精彩的论述,潦草的字迹也无法让人了解文中的内容,让阅卷人进行艰苦的'考证'工作,会造成阅卷人视觉和心理上的疲劳,从而产生'质量较差'的先入为主的印象。而错别字更容易使考生所表达的思想变异,甚至与原意相反。因此,字迹工整、规范用字也是写好申论的一个重要条件。
申论技巧七:从题干具体小要求中规范自己的答案
1.概括
“全面、完整”:指答案要点要涵盖所要求材料的全部信息要点,要注意多领域、多主体、多角度的不同要素,少一个要点或几个要点则不符合题目要求。此处建议同学们能够在材料范围较小的情况下逐句逐段地分析概括,这样可以避免要点的缺漏,最后自己进行筛选即可,即同类合并,异类罗列。
“准确、得体”:语言表达规范、正确,不能出现语言表达语法上的错误,答案要点尽量采用、摘抄材料关键词或关键句。但是,有两种同学很令人头疼,一种是完全抄材料,一句话原封不动地就拿过来做答案了,其实这样不算是概括,而且很浪费字数,很有可能出现很多句子还没抄上去呢字数就不够了只能作罢的情况;另一种同学就是很主观,表达的答案有那么点意思但是又不太准确,这个时候基本就是没有得分的,申论采分是很客观的,就是看你有没有答到材料中的关键词或关键句,不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主观性又不同,怎么做到批卷的时候公平公正呢,所以肯定是依据材料来。
2.分析
“恰当、全面”:分析要多主体、多角度,既要符合题目要求,也要符合材料要求,更要符合社会实际,分段分条分点作答,切忌把所有信息点混为一谈。
“观点明确”:先亮出自己对整个题干的基本看法,然后再分析具体内容要点,很多同学连自己的观点都没亮出来,就在分析,其实就像无头的蛇,游来游去,没有方向性。自己观点表明后,要分析什么内容也显得比较有层次感。
3.对策
“针对性”:所提对策应该针对问题或问题产生原因而提。
“可行性、建议措施合理可行”:所提对策要具体可操作,要符合社会实际条件,而不是空谈一些国家政策文件等,或者说加强宣传,加强监管这些简单的空话,你可以在句前这样总分表达,但是后面一定要具体说明具体的措施。
4.写作
“结合‘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考生的文章写作应该有材料中的内容或角度,并且是有自己实际的思考、体会或例子等内容。此处又有两种考生,一种是使劲儿抄材料,整篇文章简直就是对材料的加工整理,没有自己的思考;另一种就是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很容易偏题。建议考生在材料范围内自己想写什么写什么比较好,前者是在题意范围内,后者是有自己的实际思考。
“自选角度”:自己选择角度去谈谈某个话题或者理解一句话,很多时候自选角度的角度材料中就有,考生可以在题干的材料中仔细阅读,可以选取到很多角度去谈,这样保证可以不偏题。
5.其他
“条理清楚、内容有条理、表述清晰”:内容形式都要有逻辑性,不能语无伦次,尤其是结构上坚持“总—分”结构,分段分条作答。
“简明、简洁、扼要”:答案书写切忌空话、套话,尽量使用规范性的短语、短句。
“字数”:每个题目如果写作空间有固定限制,就不要超字数,换句话说只给你300个格子,让你不超过300字作答,最多就只能写到300字;如果所给定空格超过300个,字数可以多写一些,最多不得超过所限定字数的10%。
申论技巧八:破题才是申论作文命脉
申论作文为毛总是得不到高分,是因为抄了材料被扣分?是因为不会优美的词句得不到高分?还是没有充分的论据?
【点评】从最近2年申论作文命题特点看,破题才是关键,所谓破题就是指明题干的意图,如果不在开篇1-2段正确点破意图,就算后面的文章写得再好阅卷人也会给4类文分数,当然,如果把题干的意图点错了,也会归为4类文,这就是传说中的跑题。请看15年省考的一道题。
请深入理解“给定资料6”中的两种观点。并结合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中心明确,认识深刻。(2)内容充实,逻辑清晰。(3)思维严谨,语言准确流畅。(4)字数1000——1200字。
【点评】题干的红字部分很明白告诉大家“两种观点”,考生必须在开篇1-2段指明具体的观点是啥,同时论证两种观点的关系,反之,这篇文章就算是苏轼的文笔,王羲之的书法,也逃脱不出4类文的得分。同时,提醒大家一定要看清题干要求:“结合给定资料,联合实际”这句话很容易让人误认为是可以脱离材料找答案,记住:观点一定是从材料中提炼。
材料6: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包装品废弃物约占城市家庭生活垃圾的10%以上,其体积要构成家庭生活垃圾的30%以上,但大量的包装物最后都成了垃圾,有的甚至对环境构成长久压力(如被丢弃的塑料袋等),环保专家毛先生叹道,美丽的代价,实在是太昂贵了!得不偿失。
但也有人认为,包装既是一种经济现象,有需求就有生产,况且,包装也可以拉动经济发展。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不少人都“想‘面子’”多于“想‘污染’”,东西包装得好才拿得出手,一个好东西包装得不好,还不如东西差点包装得好一些。
小编?张惮纩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类比论证与比喻论证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