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拔苗助长古文
攀枝花市:育才学社培训学校 (0812-2245283)
-----“7 .1.3战 队”精品班培优专项(选用题)
揠苗助长
[原文]
宋人有闵(1)其苗之不长(2)而揠(3)之者,芒芒然(4)归,谓(5)其人(6)曰:“今日病(7)矣!予(8)助苗长矣!”其子趋(9)而往(10)视之,苗则槁(11)矣。
天下之(12)不助苗长者寡(13)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14)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15)无益(16),而又害之。
[注释](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2)长(zhǎng)——生长,成长。 (3)揠(yà)——拔。(4)芒芒然——露出疲惫但十分满足的样子。 (5)谓——对?说。(6)其人——他家里的人。(7)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8)予——我,第一人称代词。(9)趋——快步走。(10)往——去,到..去。(11)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12)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13)寡:少。(14)耘苗:给苗锄草。(15)非徒——非但。徒,只是。(16)益:好处。
[译文]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然而,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启示]
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闵—— ②谓其人曰:谓—— ③其子趋而往视之:趋—— ④非徒无益:徒——
2、说说下列句子中 “之”字的含义:
A、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之—— 。之—— 。
B、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之——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②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4、回答下面的问题:
为什么宋人的禾苗都枯萎了?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范文二:拔苗助长的故事 切勿拔苗助长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切勿拔苗助长”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
数学的遐想
青春年少时,与你邂逅 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走入你的世界
为你痴,为你狂
为你喜,为你忧
为你欢欣,为你难过
为你激动不已,为你抑郁惆怅 ……
曾因你的深奥玄妙
而不知所措,痛苦不堪 曾想弃你而去,永不回头 终因缘分难尽,回头是岸
也曾用心尽情地读你,解构你 慢慢喜欢上你,呵护你 从你身上获得了滋养与力量 伴随着终生
1
时光匆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 荣辱与共,相濡以沫
愈加认识了你的厚重与博大 你是一座思想的宝藏 你是一座精神的宝藏 你是一座方法的宝藏
你告诉人们
如何形成优质的思维品质
如何正确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如何解决问题去改变自己和世界 提升人在这个世界的生活质量
当我分析问题时
我会周密思考,逻辑地演绎推断 这正是渗透了你的精神实质 当我解决问题的时候
我会制定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 程序和步骤
这体现了你的算法化思想
当站在取款机旁
按提示的步骤取款时 看着食谱烹饪时
阅读空调说明书进行操作时 ……
是不是像按照解题步骤解题呢,
你告诉人们
你的思想方法不仅仅可以解决 自身的问题
还可以应用于你的外部的现实世界 这正是你的价值之所在~
在人们的心目中
你是真理的化身
2
你,超凡脱俗
你,纯粹,纯洁
你,是人类心灵最杰出的创举 你,意味着人类的思想的充分自由 和精神的无限延伸……
啊~难舍难分又折磨人的数学……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3
范文三:拔苗助长的意思
【拔苗助长的意思】
【拼音】:bá miáo zhù zhǎng
【解释】: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造句】:
1、拔苗助长从前,有一个农民总是担心自己种的秧苗长得太慢。
2、此外禅师还表示他会谨慎的使用孙悦,而不是拔苗助长。
3、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依然应该防范拔苗助长的趋势。
4、小兰才五岁,你就要她学这么多东西,这不是拔苗助长嘛?
5、我们应当记取“拔苗助长”这个故事的教训。
6、尽管这样做难免有些拔苗助长的负面作用,但毕竟一批新人在激烈的大赛中得到了磨练。
7、急于求成,往往失败我们不能做拔苗助长的蠢事。
8、拔苗助长超前学习常常诱惑着家长,但这会使孩子养成一种害怕失败,焦虑不安的心理状态。
9、四季无法人为地加以改变,就如同一个人无法用拔苗助长的方法令春天到来。
10、灵命成长是需要时间操练的。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11、用这种方法教育孩子,简直是拔苗助长。
12、用这种方法教育下一代无异于拔苗助长。
13、所以,教练员家长和主管的人员有必要对运动员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和教育,防止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
14、许多事实告送我们,这个历史以来的教训我们人类应该醒悟了,全人类应该醒悟了,人类赶紧走出这个拔苗助长的误区吧。
15、拔苗助长不是对员工的爱护,而是对员工的摧残。
16、拔苗助长从前,有一个农民总是担心自己种的秧苗长得太慢。
17、此外禅师还表示他会谨慎的使用孙悦,而不是拔苗助长。
18、现在的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孩子正常的学习之余,还帮孩子报了好几个学习班,这无异于拔苗助长。
【扩展阅读:如何写好散文?】
1、写文章并不难,但写散文却很难,真正写好散文是难上加难,更不要说创作出散文精品了。一般性的文章还谈不上文学意义上的东西,一般性的文章写得再好也不会成为作家,只有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作者才有成为作家的可能。不要把一般性的文章看成是散文,也不要把学生的作文看成是散文,学生作文还不是文学意义上的散文,学生作文只是练习写作的开始,所以一般意义上的记叙文还算不上散文,这个是要搞清楚的,否则学生岂不都成了文学创作者了吗?
2、散文不宜篇幅过长,一般都在两千字以下为宜,以一千五六百字为佳,不要有废话,语言要精练,要向诗看齐。写好一篇散文非一日之功,那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不要小看这一千多字的散文,真正写好了,写得出彩,那是见作者的真功夫的。这种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就得来的,这之前要付出多少啊,要读多少书啊!要写多少东西啊!你以为他只写了这样一篇,写出这篇散文之前他写了多少篇散文连他自己大概都记不住了,要不是达不到这样的写作水平的。
3、写好散文就要在语言上下功夫,语言过不了关还谈什么写散文?(next88)还写什么散文?所以这就需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没有文字功底是写不好散文的,写出的东西也是半成品,上不了台面。写什么就要有什么语言,用什么语言,写散文就要是散文语言;什么是散文语言,什么不是散文语言,真正的读者一看就能够感觉出来:散文语言与一般语言味道不一样,区别是很大的。写散文不要追求语言的华丽花哨,这样往往弄巧成拙。不要说散文,就是小说、诗歌的语言也是一样,都要追求语言的朴实、生动、实在,用朴、生动、实在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思想内涵,这样往往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4、真正写好散文除了丰富的生活积累,更重要的就是对生活要有深刻的感受,对人生有深刻的感悟,这样你的心灵世界才丰富多彩,肚子里东西才会多;肚子里有东西散文的语言就会很自然地流露出来,就像清清的泉水一样奔涌而出,不要刻意雕琢,语言就能够出彩。一个散文作者情感和心灵世界很重要,心灵不但要丰富,而且要纯洁,纯洁如水,感情纯真,写出的东西也干净,给人以美的享受。
范文四:拔苗助长的故事
精品文档
拔苗助长的故事
引语:客观表现出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正所谓“欲速则不达”。
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象一点儿也没有往上长。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办法帮助它们生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拔,从早上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他回到家里,十分疲劳,气喘吁吁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我帮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听了,急忙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孟轲借用这个故事向他的学生们说明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主观地急躁冒进,就会把事情弄糟。
拔苗助长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将苗拔起,帮助它生长。比喻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1 / 2
精品文档
《孟子》是一部儒家经典,记载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孟轲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和哲学伦理教育思想。
友谊永远是美德的辅佐。
2 / 2
范文五:拔苗助长的故事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看到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心里很着急。
这天,他干脆下田动手把禾苗一株株地往上拔高一节。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里的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一下子让禾苗长高了许多!
他的儿子听了,连忙跑到田里去看。田里的禾苗全部枯萎了。
寓意: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谁如果违背规律蛮干,就必然受到惩罚。
原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稿矣。
孟 子《孟子?公孙丑上》
孟 子(约公元前390-前305),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是当时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曾一度为齐宣王客卿。他死后,门徒把他的著述编辑为《孟子》。《孟子》和论语一样,是问答语录体,但篇幅略长。书中引用的寓言故事,精粹深刻,风趣幽默,标志着中国寓言的成熟。
昆明市盘龙区金色小学 4(1)班 赵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