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韦应物代表作都知道多少?
韦应物代表作都知道多少?
韦应物代表作都知道多少?
韦应物的诗,以写田园山水著名,部分作品,对安史之乱后社会乱离、民生疾苦的情
况,有所反映,被认为识盛唐之交的著名诗人。
《秋夜寄邱员外》
一首怀人诗
《秋夜寄邱员外》是一首怀人诗。诗人先写自己因怀念友人丘丹,在秋夜里咏诗寄情,彻夜不眠。再设想丘丹也因秋兴而未能成眠,以实带虚,写出了彼此心意交融,
感情默契。整首诗的境界清幽空灵,韵味隽永。
《答李瀚》
颇具禅意的一首诗
心绪悠闲淡雅,在山林中读罢易经,闲下来看看小溪上的海鸥,相互对视,意态消
闲。南国楚地有很多词家墨客,与什么人交往最多谈得最来的呢?
《寄全椒山中道士》
绝妙的五言古诗
此诗抒写秋风秋雨之夕,诗人怀念山中的一位道士,想携酒去安慰老友又无从寻觅的惆怅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挚的情愫和淡远的情趣。全诗语言简洁,平淡无奇,然感情
跳荡反复,形象鲜明自然,情味幽远。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一气旋折,八句如一句
韦应物早年当过唐玄宗的侍卫,飞横跋扈,无法无天。后来他发愤读书,在江淮一带做过县令和刺史。这首诗是诗人在淮上,喜遇梁州故人时所作的。他和这位老朋友,
十年前在梁州江汉一带有过交往。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浅浅说出,自然超凡
此诗写作者在乘船离开广陵赴任洛阳的途中,对友人元大的离别之情。首联写别离之“初发”;颔联写友人乘舟归去;颈联写期望重逢;尾联以舟行不定,喻世事之顺逆翻复,难以自主。全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诗人联想到世事的难测,写得很有情
致,也吐露了自己被罢官以后的心情。
《长安遇冯著》
写景抒情五言诗
《长安遇冯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所创作的五言律诗。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作,这首诗通过描述韦应物与友人冯著在长安相遇时的所见所闻,来表达诗人对失意沉沦的冯著的理解与同情。
本文作者:百度百科
范文二: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滁州西涧》赏析
韦应物的代表作之《滁州西涧》赏析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这首诗写于唐得宗建中二年(781年)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 诗的前两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诗人表示在春天繁荣的景物中,只怜爱涧边自甘寂寞的幽草,而繁茂的树丛中传来黄莺动听的鸣声,诗人却似乎不以为意。后两句写晚雨野渡所见,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外渡口,此刻更是杳无行人。也许船夫已归家歇息,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漂泊。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情事,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范文三:韦应物
秋夜寄丘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诗文解释】
怀念你在这秋天的夜晚,在清凉的夜里散步吟咏。空山中不时落下松子,幽居的人应该还没有入睡。
【词语解释】
君:指丘丹。丹曾官仓部、祠部员外郎。
属:适,正值。
幽人:隐士。此时丘丹隐临平山学道。 【诗文赏析】
清凉的秋夜中诗人怀念友人,徘徊吟咏,推想友人也一定没有安眠,把两地相思连在了一起。这首诗从容不迫,娓娓道来,语言浅显,情意深厚,回味无穷。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诗文解释】
曾在汉江一起作客,每次相逢都喝醉了才回去。像浮云一样分别后,时光如流水,一别就是十年。欢笑的情谊同过去一样,只是两边的鬓发已经斑白稀疏了。为什么还不回去呢?因为有淮水上的满山秋色。 【词语解释】
每:总是。
浮云:比喻聚散无定。
萧疏:零落。
何因:什么原因。
淮上:淮河水边。 【诗文赏析】
本诗描写了诗人在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遇见了梁州故人的情况和感慨。他和这位老朋友十年前就在梁州江汉一带有过交往。诗的题目写“喜会”故人,但诗中表现的是“此日相逢思旧日,一杯成喜亦成悲。”那样一种悲喜交集的感情。诗的首联概括了以前的友谊;颈联和末联抓住了久别重逢的情景作为重点和主题,详细地加以描写,写出了今日的相聚、痛饮和欢笑,写出了环境、体貌和心思,表现得很细致。颔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表现的时间最长,表现的空间最宽,表现的人事最难。“浮云”和“流水”不是写实,都是虚拟的景物,借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表现一别十年的感伤,颇见这首诗的熔裁功夫。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诗文解释】
长江笼罩在细雨中,正是建业寺晚钟敲响的时候。江水茫茫,船在雨中行进得很吃力,天色昏暗,鸟儿也飞得很慢。海门遥远,无法看到,岸边的树,远远望去,带着水汽。怀着无限情意为你送行,泪水像雨丝一样沾湿衣襟。 【词语解释】
楚江:指长江。
建业:指今江苏省南京市。
重:景象深刻。
冥冥:高远,深远。
海门:长江入海处。
滋:润泽。 【诗文赏析】
诗人伫立在暮雨中为友人送行,暮雨纷纷好像也饱含着情谊,友人要到遥远的地方,不免惜别难舍。泪水与雨丝同时落下,情与景也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全篇紧扣暮雨二字,以疏淡有致的笔墨,绘出一幅动静相生、富有情味的江上烟雨图,表现诗人对自然景物细致的观察和精微的刻画。全诗自然形象,朴实深远,前后呼应,浑然天成。
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作者】:
韦应物(约737-792)早年当过唐玄宗的侍卫," 身为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他这番自述,不禁使人联想起在锦衣玉食绿酒红灯中长大的高干子弟,总是无法无天,连地方官也惹不起的。奇怪的是,他却在玩乐够了之后,忽而发愤读书,下决心脱胎换骨。后来他做过几任县令和刺史,曾经严惩不法军吏,又常感到无力拯救百姓而自愧,写下了" 邑有泳流亡愧俸钱" 这样的名句,终于在文学史上奠定了自己无可争辩的地位。他的诗卓然名家," 高雅闲谈,自成一家之体" ,世以" 王孟韦柳" 并称,都继承陶渊明而各有特色。 他的词不多, 仅《三台》和《调笑》共四首。" 胡马" 一阕,极写边塞的荒凉,全无一字写人,却深切地体现了征人远戍的孤独和烦忧,选唐五代词没有不选这一首的。 【简析】: 【注解】: 灞陵:即霸陵。在今西安市东。 冥冥:形容雨貌。 燕新乳:意谓燕初生。 【赏析】: 这首赠诗,以亲切诙谐的笔调,对失意沉沦的冯著深表理解、同情、体贴和慰
勉。冯著是因一直不得意而归隐山林的人。全诗既见友情,也见慰藉。开头四句,朴实凝炼,而第五、六句逼真清新,表现出强烈的美感。 全诗情意深长,生动活泼。它的感人之处,首先在于诗人的心胸坦荡,思想开 朗,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前途充满希望,对朋友充满热情。因此,他能对一位邂逅的 失意朋友,充分理解,真诚同情,体贴入微,而积极勉励。诗在叙事中写景,借写景
以寄托寓意。情调和风格,犹如小河流水,清新明快,委曲宛转,读来一览无余,品 尝则又回味不尽。
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作者】:
韦应物(约737-792)早年当过唐玄宗的侍卫," 身为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他这番自述,不禁使人联想起在锦衣玉食绿酒红灯中长大的高干子弟,总是无法无天,连地方官也惹不起的。奇怪的是,他却在玩乐够了之后,忽而发愤读书,下决心脱胎换骨。后来他做过几任县令和刺史,曾经严惩不法军吏,又常感到无力拯救百姓而自愧,写下了" 邑有泳流亡愧俸钱" 这样的名句,终于在文学史上奠定了自己无可争辩的地位。他的诗卓然名家," 高雅闲谈,自成一家之体" ,世以" 王孟韦柳" 并称,都继承陶渊明而各有特色。 他的词不多, 仅《三台》和《调笑》共四首。" 胡马" 一阕,极写边塞的荒凉,全无一字写人,却深切地体现了征人远戍的孤独和烦忧,选唐五代词没有不选这一首的。 【注释】: 扬子:指扬子津,在长江北岸,近瓜州。 校书:官名。唐代的校书郎,掌管校书籍。 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 亲爱:指好友。 残钟句:意渭回望广陵,只听得晓钟的残音传自林间。 沿洄:指处境的顺逆。 【赏析】:
这首诗由送友启程到舟行江上,联想到世事的难测,写得很有情致,也吐露了诗人被罢官以后的心情。开头两句写别离之" 初发" 。三、四句写友人乘舟归去。五、六句写期望重逢。最后两句以舟行不定,喻世事之顺逆翻复,难以自主。 全诗即景抒情,寓情于景。眼前景,意中情,口头语,世间理,如水乳交融,似 蛛网交织,牵人心绪,动人心弦。
韦应物--《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者小传】:
韦应物(约737-792)早年当过唐玄宗的侍卫," 身为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他这番自述,不禁使人联想起在锦衣玉食绿酒红灯中长大的高干子弟,总是无法无天,连地方官也惹不起的。奇怪的是,他却在玩乐够了之后,忽而发愤读书,下决心脱胎换骨。后来他做过几任县令和刺史,曾经严惩不法军吏,又常感到无力拯救百姓而自愧,写下了" 邑有泳流亡愧俸钱" 这样的名句,终于在文学史上奠定了自己无可争辩的地位。他的诗卓然名家," 高雅闲谈,自成一家之体" ,世以" 王孟韦柳" 并称,都继承陶渊明而各有特色。 他的词不多, 仅《三台》和《调笑》共四首。" 胡马" 一阕,极写边塞的荒凉,全无一字写人,却深切地体现了征人远戍的孤独和烦忧,选唐五代词没有不选这一首的。 【注释】: 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赏析】: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 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
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 忧伤之情怀。
韦应物--《东郊》 吏舍踞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作者】:
韦应物(约737-792)早年当过唐玄宗的侍卫," 身为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他这番自述,不禁使人联想起在锦衣玉食绿酒红灯中
长大的高干子弟,总是无法无天,连地方官也惹不起的。奇怪的是,他却在玩乐够了之后,忽而发愤读书,下决心脱胎换骨。后来他做过几任县令和刺史,曾经严惩不法军吏,又常感到无力拯救百姓而自愧,写下了" 邑有泳流亡愧俸钱" 这样的名句,终于在文学史上奠定了自己无可争辩的地位。他的诗卓然名家," 高雅闲谈,自成一家之体" ,世以" 王孟韦柳" 并称,都继承陶渊明而各有特色。 他的词不多, 仅《三台》和《调笑》共四首。" 胡马" 一阕,极写边塞的荒凉,全无一字写人,却深切地体现了征人远戍的孤独和烦忧,选唐五代词没有不选这一首的。 【简析】: 【注解】: 旷清曙:在清幽的曙色中得以精神舒畅。 澹:澄静; 虑:思绪。 霭:迷蒙貌。 庶:庶几,差不多。 【赏析】:
这是写春日郊游情景的诗。写诗人走出官衙,呼吸到郊外清新的空气而心旷神怡,想到要在此结庐长住,表现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诗先写拘束于公务,因而案牍劳形。次写春日郊游,快乐无限。再写归隐不遂,越发慕陶。
诗以真情实感诉说了官场生活的繁忙乏味,抒发了回归自然的清静快乐。人世
哲,经验谈,话真情真,读之教益非浅。"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可谓风景陶 冶情怀的绝唱。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作者】:
韦应物(约737-792)早年当过唐玄宗的侍卫," 身为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他这番自述,不禁使人联想起在锦衣玉食绿酒红灯中长大的高干子弟,总是无法无天,连地方官也惹不起的。奇怪的是,他却在玩乐
够了之后,忽而发愤读书,下决心脱胎换骨。后来他做过几任县令和刺史,曾经严惩不法军吏,又常感到无力拯救百姓而自愧,写下了" 邑有泳流亡愧俸钱" 这样的名句,终于在文学史上奠定了自己无可争辩的地位。他的诗卓然名家," 高雅闲谈,自成一家之体" ,世以" 王孟韦柳" 并称,都继承陶渊明而各有特色。 他的词不多, 仅《三台》和《调笑》共四首。" 胡马" 一阕,极写边塞的荒凉,全无一字写人,却深切地体现了征人远戍的孤独和烦忧,选唐五代词没有不选这一首的。 【注释】: 邑:指属境; 流亡:指灾民。 【赏析】:
此诗写怀友之情,表明了自己的忧郁。前两句历来为人所称赞,范仲淹曾叹之为" 仁者之言" 。开首二句即景生情,花开花落,引起对茫茫世事的感叹。接着直抒情怀,写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反映内心的矛盾。" 邑有流亡愧俸钱" ,不仅是仁人自叹未能尽责,也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结尾道出今日寄诗的用意,是极需友情的慰勉,因而望月相思,盼其来访,正合投赠诗的风韵。
这首诗的思想境界较高,"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两句尤最,自宋以来,倍受颂扬,即使今日,依然闪烁光辉。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作者】:
韦应物(约737-792)早年当过唐玄宗的侍卫," 身为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他这番自述,不禁使人联想起在锦衣玉食绿酒红灯中长大的高干子弟,总是无法无天,连地方官也惹不起的。奇怪的是,他却在玩乐够了之后,忽而发愤读书,下决心脱胎换骨。后来他做过几任县令和刺史,曾经严惩不法军吏,又常感到无力拯救百姓而自愧,写下了" 邑有泳流亡愧俸钱" 这样的名句,终于在文学史上奠定了自己无可争辩的地位。他的诗卓然名家," 高雅闲谈,自成一家之体" ,世以" 王孟韦柳" 并称,都继承陶渊明而各有特色。 他的词不多, 仅《三台》和《调笑》共四首。" 胡马" 一阕,极写边塞的荒凉,全无一字写人,却深切地体现了征人远戍的孤独和烦忧,选唐五代词没有不选这一首的。 【注释】:
白石:道家有" 煮五石英法" ,在斋戒后的农历九月九日,将薤白、黑芝麻、白蜜、山泉水和白石英放进锅里煮。 【赏析】: 诗人因郡斋严寒,而突然念及住在山中的友人(道士),当然比郡斋更加寒冷。只是他的行踪,似空山落叶,无法寻访。全诗写得情深意远。 【注解】: 郡斋:指滁州刺史官署中的斋舍。 白石:这里借喻全椒道士,说他生活的清苦。 【赏析】:
这首寄赠诗,是透露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首句既写出郡斋之" 冷" ,更是写
诗人心头之" 冷" 。再写道士在山中苦炼修行,想送一瓢酒去,好让老友在秋风冷雨 的夜中,得以安慰,又怕落叶满山,寻不到他。
全诗语言平淡无奇,然感情跳荡反复,形象鲜明自然。"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
迹" 句,也确是诗中绝唱。宋苏东坡颇爱此诗,并刻意学之,步其韵为之" 寄语庵中
人,飞空本无迹" 。然终不如韦应物之句。《许彦周诗话》评" 此非才不逮,盖绝唱
之不当和也。"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开迹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作者】:
韦应物(约737-792)早年当过唐玄宗的侍卫," 身为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他这番自述,不禁使人联想起在锦衣玉食绿酒红灯中长大的高干子弟,总是无法无天,连地方官也惹不起的。奇怪的是,他却在玩乐够了之后,忽而发愤读书,下决心脱胎换骨。后来他做过几任县令和刺史,曾经严惩不法军吏,又常感到无力拯救百姓而自愧,写下了" 邑有泳流亡愧俸钱" 这样的名句,终于在文学史上奠定了自己无可争辩的地位。他的诗卓然名家," 高雅闲谈,自成一家之体" ,世以" 王孟韦柳" 并称,都继承陶渊明而各有特色。 他的词不多, 仅《三台》和《调笑》共四首。" 胡马" 一阕,极写边塞的荒凉,全无一字写人,却深切地体现了征人远戍的孤独和烦忧,选唐五代词没有不选这一首
的。
【注解】:
燕:通" 宴" ,意为休息。
海上:东南近海。
烦疴:烦燥。
幸:希望,这里是谦词。
金玉章:指客人们的诗篇。
吴中:指苏州地区。
藩:这里指大郡。
【赏析】:
这首诗系诗人作苏州刺史时所写,通过与文友聚会时的情景描绘,写出闲适生活的情趣。语言朴素平淡,运用了白描手法,突现了秀丽清朗的艺术风格。诗人自惭居处高崇,不见黎民疾苦。全诗议论风情人物,大有长官胸襟。叙事,
抒情,议论相间,结构井然有序。
韦应物--《秋夜寄丘员外》
【年代】:唐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作者】:
韦应物(约737-792)早年当过唐玄宗的侍卫," 身为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他这番自述,不禁使人联想起在锦衣玉食绿酒红灯中长大的高干子弟,总是无法无天,连地方官也惹不起的。奇怪的是,他却在玩乐够了之后,忽而发愤读书,下决心脱胎换骨。后来他做过几任县令和刺史,曾经严惩不法军吏,又常感到无力拯救百姓而自愧,写下了" 邑有泳流亡愧俸钱" 这样
的名句,终于在文学史上奠定了自己无可争辩的地位。他的诗卓然名家," 高雅闲谈,自成一家之体" ,世以" 王孟韦柳" 并称,都继承陶渊明而各有特色。 他的词不多, 仅《三台》和《调笑》共四首。" 胡马" 一阕,极写边塞的荒凉,全无一字写人,却深切地体现了征人远戍的孤独和烦忧,选唐五代词没有不选这一首的。
【注释】:
邱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
属:正值。
幽人:悠闲的人,指丘员外。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人与丘丹在苏州时过往甚密,丘丹临平山学道时,诗人写此
诗以寄怀。诗的首两句,写自己因秋夜怀人而徘徊沉吟的情景;后两句想象所怀的人
这时也在怀念自己而难以成眠。隐士常以松子为食,因而想到松子脱落季节即想起对
方。一样秋色,异地相思。着墨虽淡,韵味无穷;语浅情深,言简意长。全诗以其古
雅闲淡的风格美,给人玩绎不尽的艺术享受。
韦应物--《送杨氏女》
永日方戚戚,出门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况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仁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作者】:
韦应物(约737-792)早年当过唐玄宗的侍卫," 身为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他这番自述,不禁使人联想起在锦衣玉食绿酒红灯中长大的高干子弟,总是无法无天,连地方官也惹不起的。奇怪的是,他却在玩乐够了之后,忽而发愤读书,下决心脱胎换骨。后来他做过几任县令和刺史,曾经
严惩不法军吏,又常感到无力拯救百姓而自愧,写下了" 邑有泳流亡愧俸钱" 这样的名句,终于在文学史上奠定了自己无可争辩的地位。他的诗卓然名家," 高雅闲谈,自成一家之体" ,世以" 王孟韦柳" 并称,都继承陶渊明而各有特色。 他的词不多, 仅《三台》和《调笑》共四首。" 胡马" 一阕,极写边塞的荒凉,全无一字写人,却深切地体现了征人远戍的孤独和烦忧,选唐五代词没有不选这一首的。
【注释】:
杨氏女:指女儿嫁给杨家。
永日:整天。
悠悠:遥远貌。
行:指出嫁。
无恃:无母。
令门:对其夫家的尊称。
容止:这里是一举一动的意思。
居闲:平日。
【赏析】:
这是一首送女出嫁的好诗。送女出行,万千叮咛;怜其无恃,反复诫训。诗人早年丧妻,对女儿怀有一种父爱兼母爱的感情,临行时反复叮嘱,正是在尽作母亲的责任。两姐妹的哭,可看出两个失母孤儿感情的深厚。全诗朴实无华,诚挚感人。全诗情真语挚,至性至诚。慈父爱,骨肉情,跃然纸上。"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
待周" 。可作红衣千秋楷模。
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作者】:
韦应物(约737-792)早年当过唐玄宗的侍卫," 身为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他这番自述,不禁使人联想起在锦衣玉食绿酒红灯中长大的高干子弟,总是无法无天,连地方官也惹不起的。奇怪的是,他却在玩乐够了之后,忽而发愤读书,下决心脱胎换骨。后来他做过几任县令和刺史,曾经严惩不法军吏,又常感到无力拯救百姓而自愧,写下了" 邑有泳流亡愧俸钱" 这样的名句,终于在文学史上奠定了自己无可争辩的地位。他的诗卓然名家," 高雅闲谈,自成一家之体" ,世以" 王孟韦柳" 并称,都继承陶渊明而各有特色。 他的
词不多, 仅《三台》和《调笑》共四首。" 胡马" 一阕,极写边塞的荒凉,全无一字写人,却深切地体现了征人远戍的孤独和烦忧,选唐五代词没有不选这一首的。
【赏析】:
【注解】:
落帆:卸帆。
人归句:意谓日落城暗,人也回到休息处所去了。
芦洲:芦苇丛生的水泽。
秦:今陕西一带。
【赏析】:
这是一首写楫旅风波,泊岸停宿,客居不眠,顿生乡思的诗。芦花飞白,已经是秋天。晚上泊舟淮水边,驿馆凄清,因思乡而不能成眠,环境、氛围都衬托了诗人的心绪。
全诗富有生活气息,侃侃诉说,淡淡抒情,看是写景,景中寓情,情由景生,景
令动情。读来颇为动人。
韦应物--《幽居》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
【作者】:
韦应物(约737-792)早年当过唐玄宗的侍卫," 身为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他这番自述,不禁使人联想起在锦衣玉食绿酒红灯中长大的高干子弟,总是无法无天,连地方官也惹不起的。奇怪的是,他却在玩乐够了之后,忽而发愤读书,下决心脱胎换骨。后来他做过几任县令和刺史,曾经严惩不法军吏,又常感到无力拯救百姓而自愧,写下了" 邑有泳流亡愧俸钱" 这样的名句,终于在文学史上奠定了自己无可争辩的地位。他的诗卓然名家," 高雅闲谈,自成一家之体" ,世以" 王孟韦柳" 并称,都继承陶渊明而各有特色。 他的词不多, 仅《三台》和《调笑》共四首。" 胡马" 一阕,极写边塞的荒凉,全无一字写人,却深切地体现了征人远戍的孤独和烦忧,选唐五代词没有不选这一首的。
【注释】:
韦应物的山水诗" 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林" (白居易《与元九书》),形成多用五古。《幽居》就是比较有名的一首。诗人从十五岁到五十四岁,在官场上
度过了四十年左右的时光,其中只有两次短暂的闲居。《幽居》这首诗大约就写于他辞官闲居的时候。全篇描写了一个悠闲宁静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幽居独处、知足保和的心情。在思想内容上虽没有多少积极意义,但其中有佳句为世人称道,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开头二句是写诗人对世路人情的看法,意思是说世人无论贵贱高低,总要为生活而出门奔走营谋,尽管身分不同,目的不一,而奔走营生都是一样的。这两句,虽平平写来,多少透露出一点感慨,透露出他对人生道路坎坷不平、人人都要为生存而到处奔走的厌倦之情,但诗人并不是要抒发这种感慨,也不是要描写人生道路的艰难,而是用世人" 皆有营" 作背景,反衬自己此时幽居的清闲,也就是举世辛劳而我独闲了。 韦应物实现了脱离官场,幽居山林,享受可爱的清流、茂树、云物的愿望,他感到心安理得,因而" 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 。" 蹇劣" ,笨拙愚劣的意思;" 薄世荣" ,鄙薄世人对富贵荣华的追求。这里用了《魏志. 王粲传》的典故。《王粲传》中说到徐干,引了裴松之注说:徐干" 轻官忽禄,不耽世荣" 。韦应物所说的与徐干有所不同,韦应物这二句的意思是:我本就是笨拙愚劣的人,过这种幽居生活自当心安理得,怎么能说我是那种鄙薄世上荣华富贵的高雅之士呢!对这两句,我们不能单纯理解为是诗人的解嘲,因为诗人并不是完全看破红尘而去归隐,他只是对官场的昏暗有所厌倦,想求得解脱,因而辞官幽居。一旦有机遇,他还是要进入仕途的。所以诗人只说自己的愚拙,不说自己的清高,把自己同真隐士区别开来。这既表示了他对幽居独处、独善其身的满足,又表示了对别人的追求并不鄙弃。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赏析】: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遇见了梁州故人的情况和感慨。他和这位老朋友,十年前在梁州江汉一带有过交往。诗题曰“喜会”故人,诗中表现的却是“此日相逢思旧日,一杯成喜亦成悲”那样一种悲喜交集的感情。
诗的开头,写诗人昔日在江汉作客期间与故人相逢时的乐事,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那时他们经常欢聚痛饮,扶醉而归。诗人写这段往事,仿佛是试图从甜蜜的回忆中得到慰藉,然而其结果反而引起岁月蹉跎的悲伤。颔联一跌,直接抒发
十年阔别的伤感。颈联的出句又回到本题,写这次相会的“欢笑”之态。久别重逢,确有喜的一面。他们也象十年前那样,有痛饮之事。然而这喜悦,只能说是表面的,或者说是暂时的,所以对句又将笔宕开,写两鬓萧疏。十年的漂泊生涯,使得人老了。这一副衰老的形象,不言悲而悲情溢于言表,漂泊之感也就尽在不言之中。一喜一悲,笔法跌宕;一正一反,交互成文。末联以反诘作转,以景色作结。为何不归去,原因是“淮上有秋山”。诗人《登楼》诗云:“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秋光中的满山红树,正是诗人耽玩留恋之处。这个结尾给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绘画艺术中有所谓“密不通风,疏可走马”之说。诗歌的表现同样有疏密的问题,有些东西不是表现的重点,就应从略,使之疏朗;有些东西是表现的中心,就应详写,使之细密。疏密相间,详略适宜,才能突出主体。这首诗所表现的是两人十年阔别的重逢,可写的东西很多,如果把十年的琐事絮絮叨叨地说来,不注意疏密详略,便分不清主次轻重,也就不成其为诗了。这就需要剪裁。诗的首联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颈联和末联抓住久别重逢的情景作为重点和主体,详加描写,写出了今日的相聚、痛饮和欢笑,写出了环境、形貌和心思,表现得很细密。颔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表现的时间最长。表现的空间最宽,表现的人事最杂。这里却只用了十个字,便把这一切表现出来了。这两句用的是流水对,自然流畅,洗练概括。别后人世沧桑,千种风情,不知从何说起,诗人只在“一别”、“十年”之前冠以“浮云”、“流水”,便表现出来了。意境空灵,真是“疏可走马”。“浮云”、“流水”暗用汉代苏武李陵河梁送别诗意。李陵《与苏武诗三首》有“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苏武《诗四首》有“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其后常以“浮云”表示漂泊不定,变幻无常,以“流水”表示岁月如流,年华易逝。诗中“浮云”、“流水”不是写实,都是虚拟的景物,借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表现一别十年的感伤,颇见这首诗的熔裁功夫。
韦应物——《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赏析】: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他在夏末离开长安赴任,经洛阳,舟行洛水到巩县入黄河东下。这诗便是由洛水入黄河
之际的即景抒怀之作,寄给他从前任洛阳县丞时的僚友。
诗人顺洛水向东北航行,两岸青山不绝,渐渐地,东南方向的高山深谷多了起来,而船却已在不知不觉中驶入黄河了。于是诗人纵目四望黄河景物。这是秋天的傍晚,滚滚黄河与天相连,天边隐约可见稀疏的树木在寒气中枯落。夕阳映照在汹涌的河水中,忽亮忽暗地闪烁不定。那种清廓的景象,使他想起了几年前在伊水边看到的那个孤零零的村落,自经安史之乱,残破萧条已甚。往事不堪回首,而眼前雨霁晴展,北风劲吹,只见空中有一只孤雁向南飞去。此刻,诗人的心情如何?他告诉洛阳的僚友们说,他的心情就象《庄子。列御寇》中说的那样:“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觉得自己既非能干的巧者,也不是聪明的智者,而是一个无所求的无能者,无所作为,无可忧虑,就象这大河上的船,随波逐流,听任自然,奉命到滁州做官而已。显然,这是感伤语,苦涩情。他的僚友们会理解他的无奈的忧伤,不言的
衷曲。
唐德宗从建中元年即位以来,朝政每况愈下,内外交困,国库空虚,赋税滥征,军阀割据,民不聊生。韦应物了解这一切,为之深深忧虑,然而无能为力。此次虽获一州之任,亦是荣升之遇,有可作为之机,但他懂得前途充满矛盾和困难。因此只能徒具巧者之才,空怀智者之忧,而自认无能,无奈而无求。也许他的洛阳僚友曾给他以期望和鼓励,增添了他的激动和不安,所以他在离别洛阳之后,心情一直不平静,而这黄河秋天傍晚的景象更引起他深深的感触,使他无限
伤慨地写下这首诗寄给朋友们。
这诗写景物有情思,有寄托,重在兴会标举,传神写意。洛水途中,诗人仿佛在赏景,实则心不在焉,沉于思虑。黄河的开阔景象,似乎惊觉了诗人,使他豁然开通,眺望起来。然而他看到的景象,却使他更为无奈而忧伤。遥望前景,萧瑟渺茫:昔日伊水孤村,显示出人民经历过多么深重的灾难;朔风一雁,恰似诗人只身东下赴任,知时而奋飞,济世于无望。于是他想起了朋友们的鼓励和期望,感到悲慨而疚愧,觉得自己终究是个无所求的无能者,济世之情,奋斗之志,
都难以实现。这就是本诗的景中情,画外意。
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赏析】:
打开《韦苏州集》,到处听得钟声。诗人这样爱钟声,显然是着意于获得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大概,钟声震响诗行,能取得悠远无穷的音乐效果,有无限深沉的韵致,它能给诗句抹上一层苍凉幽寂的感情色彩。这首诗也正由于声声暮钟,使全诗荡漾着缥缈的思家念远的感情。
从诗意判断,这首诗应作于淮阴。诗人在秋天离开广陵(今扬州),沿运河北上,将渡淮西行,亲友都还留在广陵。到了渡口,天色已晚,又不见渡船,看来当天是无法再走了。他一个人踟蹰在河边,天正下着雨。淮阴地属楚州,东滨大海,极目望去,这雨幕一直延伸到大海边。晚风凄劲,淮河里波涛起伏。诗人的思绪也正象波涛一样翻滚。把此时此地所见所闻所感,写进了这首律诗。
诗人只身北去,对广陵的亲故怀着极为深沉的感情。但这种感情,表现得颇为含蓄。我们从诗中感觉到的,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来,只是摄取了眼前景物,淡墨点染,构成一种凄迷的气氛,烘托出一种执着的情感。
诗的首联画出暮色中空荡荡的淮河,诗人欲行而踟蹰的情态,给人一种空旷孤寂之感。接下去,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远处山寺又传来一声接一声悠长的暮钟,寂寞变成了凄怆,羁旅之情更为深重。有了这样浓郁饱满的感情积蓄,五六两句才轻轻点出“离思”二字,象凄风偶然吹开帷幕的一角,露出了诗人憔悴的面容。按说诗写到这里,应直接抒写离思之情了,然而没有。诗人还是隐到帷幕后面,他只在迷蒙雨幕上添一只疾飞的伶仃小鸟。这小鸟,从“独”字看,是失群的;从“下”字看,是归巢的;从“东南”二字看,是飞往广陵方向去的。既是失群的小鸟,你能睹物而不及人吗?既是归巢的小鸟,你能不想到它尚且有一个温暖的窠巢,而为诗人兴“断肠人在天涯”之叹吗?既是飞往广陵方向的小鸟,你能不感到诗人的心也在跟着它飞翔吗?而且,鸟归东南,离巢愈近;人往西北,去亲愈远。此情此境,岂止诗人难堪,读者也不能不为之凄恻!因此,我们自然而然地与诗人同时发出深沉的一问:“广陵何处在?”这一问,怅然长呼,四野回响,传出了期望回答而显然得不到回答的曲曲苦情,写出了想再一次看见亲故而终于无法看见的心理状态。而正在此时,声声暮钟,不断地、更深沉更晌亮地传到耳边,敲到心里;迷蒙雨雾,更浓密更凄迷地笼罩大地,笼罩心头。于是,天色更暗淡了,心情也更暗淡了。
这诗写离别之情,全用景物烘托,气氛渲染。诗中景物凄迷,色彩黯淡,钟声哀远,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藏在轻纱帷幕后面,触之不能及,味之又宛在。且这种感情不仅从一景一物中闪现,而是弥漫全诗,无时不在,却又无处实有,无时实在,使诗具有一种深远的意境,深沉的韵致。
韦应物——《登楼寄王卿》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赏析】:
这是一首怀念友人之作。韦应物与王卿之间有着很深的情谊。读这首小诗,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诗人韦应物的形象,见到他正在拾级登楼,对景吟唱。从前当他和王卿相聚时,经常一起游览:他们曾携手登楼(“踏阁”),纵目远眺;并肩上山(“攀林”),寻幽探胜。而如今呢,王卿已经远去楚地,只有诗人自己还滞留在海边的州郡。这会儿,当诗人孤独地登楼送目时,一种强烈的怀念故人之情不觉油然而生,脱口唱出了一、二两句:“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这开头两句虽然开门见山,将离愁别恨和盘托出,而在用笔上,却又有委婉曲折之妙。一、二两句采用的都是节奏比较和缓的“二二三”的句式:“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在这里,意义单位与音韵单位是完全一致的,每句七个字,一波而三折,节奏上较之三、四句的“四三”句式,“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显然有缓急的不同。句中的自对,也使这两句的节奏变得徐缓。“踏阁”与“攀林”,“楚云”与“沧海”,分别在句中形成自对。朗读或默诵时,在对偶成分之间自然要有略长的停顿,使整个七字句进一步显得从容不迫。所以,尽管诗人的感情是强烈的,而在表现上却又不是一泻无余的,它流荡在舒徐的节律之中,给人以离恨绵绵、愁思茫茫的感觉。
三、四句承一、二句而来,是“恨不同”与“思无穷”的形象的展示。在前两句中,诗人用充满感情的声音歌唱;到这后两句,写法顿变,用似乎冷漠的笔调随意点染了一幅烟雨茫茫的图画。粗粗看去,不免感到突兀费解;细细想来,又觉得唯有这样写,才能情真景切、恰到好处地表现出登楼怀友这一主题。
第三句中的“砧杵”,是捣制寒衣用的垫石和棒槌。这里指捣衣时砧杵相击发出的声音。秋风里传来“数家”零零落落的砧杵声,表现了“断续寒砧断续风”(李煜《捣练子》)的意境。“秋山下”,点明节令并交代“数家砧杵”的地点,“秋山”的景色也是萧索的。全句主要写听觉,同时也是诗人见到的颇为冷清的秋景的一角。
最后一句着重写极目远望所见的景象。“荆榛”,泛指高矮不等的杂树。“一郡”,形容荆榛莽莽苍苍,一望无涯,几乎塞满了全郡。而“寒雨中”三字,又给“一郡荆榛”平添了一道雨丝织成的垂帘,使整个画面越发显得迷离恍惚。这一句主要诉诸视觉,而在画外还同时响着不断滴落的雨声。
三四两句写景,字字不离作者的所见所闻,正好切合诗题中的“登楼”。然
而,诗人又不只是在单纯地写景。砧杵声在诗词中往往是和离情联在一起的,正是这种凄凉的声音震动了他的心弦,激起了他难耐的孤寂之感与对故人的思念之情。秋风秋雨愁煞人,诗人又仿佛从迷迷蒙蒙的雨中荆榛的画面上,看到了自己离恨别绪引起的无边的惆怅迷惘的具体形象。因而,进入诗中的砧杵,荆榛,寒雨,是渗透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是他用自己的怨别伤离之情开凿出来的艺术境界。所以,三、四句虽然字字作景语,实际上却又字字是情语;字字不离眼前的实景,而又字字紧扣住诗人的心境。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采用虚实相生的写法。一、二句直抒,用的是虚笔;三、四句写景,用的是实笔。二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虚笔概括了对友人的无穷思念,为全诗定下了抒写离情的调子。在这两句的映照下,后面以景寓情的句子才不致被误认为单纯的写景。景中之情虽然含蓄,却并不隐晦。实笔具体写出对友人的思念,使作品具有形象的感染力,耐人寻味,又使前两句泛写的感情得以落实并得到加强。虚实并用,使通篇既明朗又不乏含蓄之致,既高度概括又形象、生动。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赏析】:
韦应物诗集中收录寄诸弟诗近二十首,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手中情深的诗人。而正由于出自性情,发自胸臆,所以这首诗虽只是即景拈来,就事写出,却令人感到蕴含深厚,情意悠长。
就章法而言,这首诗看似平铺直叙,顺笔写来,而针线极其绵密。诗的首句从近处着笔,实写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远方落想,遥念故园寒食的景色。这一起一收,首尾呼应,紧扣诗题。中间两句,一句暗示独坐异乡,一句明写想念诸弟,上下绾合,承接自然。两句中,一个“独”字、一个“想”字,对全篇有穿针引线的妙用。第二句的“独”字,既是上句“空”字的延伸,又是下句“想”字的伏笔;而第三句的“想”字,既由上句“独”字生发,又统辖下句,直贯到篇末,说明杜陵青草之思是由人及物,由想诸弟而联想及之。从整首诗看,它是句句相承,暗中钩连,一气流转,浑然成章的。
在表面上,这首诗,除第三句直抒情意外,通篇写景;而从四句之间的内在联系看,正是这第三句在全诗中居主位,其余三句居宾位,一切雨中空斋、江上流莺以及杜陵草青之景,都是围绕第三句而写的。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中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又说:“诗文俱有主宾。无主之宾,谓之乌合。”这首诗的第三句,如他所说,是“立一主以待宾”。这样,上下三
句就不是乌合的无主之宾,“乃俱有情而相浃洽”。换言之,正因为诗人情深意真,在下笔时把“想诸弟”的情意贯串、融合在全诗之中,就使四句诗相互浃洽,成为一个极其和谐的整体。
当然,宾虽然不能无主,而主也不能无宾。这首诗的第三句又有赖于上两句和下一句的烘托。这首诗的一、二两句,看来不过如实写出身边景、眼前事,但也含有许多层次和曲折。第一句所写景象,寒食禁火,万户无烟,本来已经够萧索的了,更逢阴雨,又在空斋,再加气候与心情的双重清冷,这样一层加一层地写足了环境气氛。第二句同样有多层意思,“江上”是一层,“流莺”是一层,“坐听”是一层,而“独坐”又是一层。这句,本是随换句而换景,既对春江,又听流莺,一变上句所写的萧索景象,但在本句中却用一个“独”字又折转回来,在多层次中更显示了曲折。两句合起来,对第三句中表达的“想诸弟”之情起了层层烘染、反复衬托的作用。至于紧接在第三句后的结尾一句,把诗笔宕开,寄想象于故园的寒食景色,就更收烘托之妙,进一步托出了“想诸弟”之情,使人更感到情深意远。
这首诗,运笔空灵,妙有含蓄,而主要得力于结尾一句。这个结句,就本句说是景中见情,就全篇说是以景结情,收到藏深情于行间、见风韵于篇外的艺术效果。它与王维《山中送别》诗“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句,都取意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但王维句是明写,语意实;这一句是暗点,更显得蕴藉有味。它既透露了诗人的归思,也表达了对诸弟、对故园的怀念。这里,人与地的双重怀念是交相触发、融合为一的。
韦应物——《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赏析】:
韦应物的五言绝句,一向为诗论家所推崇。胡应麟在《诗薮》中说:“中唐五言绝,苏州最古,可继王、孟。”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淡,并入化境。”上面这首诗是他的五绝代表作之一。它给与读者的艺术享受,首先就是这一古雅闲淡的风格美。施补华在《岘傭说诗》中曾称赞这首诗“清幽不减摩诘,皆五绝中之正法眼藏也”。它不以强烈的语言打动读者,只是从容下笔,淡淡着墨,而语浅情深,言简意长,使人感到韵味悠永,玩绎不尽。
如果就构思和写法而言,这首诗还另有其值得拈出之处。它是一首怀人诗。前半首写作者自己,即怀人之人;后半首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邱丹,即所怀之人。首句“怀君属秋夜”,点明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夜晚,而这“秋夜”之景与“怀君”之情,正是彼此衬映的。次句“散步咏凉天”,承接自然,全不着力,而紧扣上句。“散步”是与“怀君”相照应的:“凉天”是与“秋夜”相绾合的。这两句都是写实,写出了作者因怀人而在凉秋之夜徘徊沉吟的情景。接下来,作者不顺情抒写,就景描述,而把诗思飞驰到了远方,在三、四两句中,想象所怀念之人在此时、彼地的状况。而这三、四两句又是紧扣一、二两句的。第三句“山空松子落”,遥承“秋夜”、“凉天”,是从眼前的凉秋之夜,推想临平山中今夜的秋色。第四句“幽人应未眠”,则遥承“怀君”、“散步”,是从自己正在怀念远人、徘徊不寐,推想对方应也未眠。这两句出于想象,既是从前两句生发,而又是前两句诗情的深化。从整首诗看,作者运用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手法,使眼前景与意中景同时并列,使怀人之人与所怀之人两地相连,进而表达了异地相思的深情。
陆机在《文赋》中指出,作者在构思时,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也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些话说明文思是最活跃的,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因此,在诗人笔下,同一空间里,可以呈现不同的时间;同一时间里,也可以呈现不同的空间。象王播的《题木兰院》:“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就属于前者。而这首韦应物的怀人诗,则属于后者。现代的电影艺术,有时采用叠影手法来处理回忆与遥想的镜头,有时使银幕上映出两上或两个以上的画面,使观众同时看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空间或时间里出现的不同场景。这首诗运用的手法正与此相同。它使读者在一首诗中看到两个空间,既看到怀人之人,也看到被怀之人,既看到作者身边之景,也看到作者遥想之景,从而把异地相隔的人和景并列和相连在一起,说明千里神交,有如晤对,故人虽远在天涯,而想思却近在咫尺。 韦应物——《闻雁》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赏析】: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任滁州刺史。首夏离京,秋天到任。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写的。
这是一个秋天的雨夜。独坐高斋的诗人在暗夜中听着外面下个不停的淅淅沥沥的秋雨,益发感到夜的深沉、秋的凄寒和高斋的空寂。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不免要触动远宦者的归思。韦应物家居长安,和滁州相隔两千余里。即使白天登楼引领遥望,也会有云山阻隔、归路迢递之感;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
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处了。故园的眇远,本来就和归思的悠长构成正比,再加上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就更使这归思无穷无已、悠然不尽了。一、二两句,上句以设问起,下句出以慨叹,言外自含无限低徊怅惘之情。“方”字透出归思正殷,为三、四高斋闻雁作势。
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已的时候,独坐高斋的诗人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使得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翩,触绪万端,更加难以为怀了。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引起的感触不着一字,留给读者自己去涵咏玩索。“归思后乃说闻雁,其情自深。一倒转说,则近人能之矣。”(沈德潜《高诗别裁》)
光从文字看,似乎诗中所抒写的不过是远宦思乡之情。但渗透在全诗中的萧瑟凄清情调和充溢在全诗中的秋声秋意,却使读者隐隐约约感到在这“归思”、“闻雁”的背后还隐现着时代乱离的面影,蕴含着诗人对时代社会的感受。
沈德潜说:“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澹,并入化机”(《说诗晬语》)。古澹,确是韦应物五言绝句的风格特征。从这首《闻雁》可以看出,他是在保持绝句“意当含蓄,语务舂容”的特点的同时,有意识地运用古诗的句格、语言与表现手法,以构成一种高古澹远的意境。诗句之间,避免过大的跳跃,语言也力求朴质自然而避免雕琢刻削,一、二两句还杂以散文化的句式句法。这种风格,与白居易一派以浅易的语言抒写日常生活情趣(如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判然属于两途。
范文四:韦应物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 ]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请从“山” 、 “雨” 、 “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 的感情。
答:
答案: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长的暮钟, 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 苍凉黯淡的傍晚景色 烘托出诗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这情; 最后, 诗人运用反衬手法, 写一只失群的伶仃小鸟 飞往家乡广陵方向,归巢了。鸟飞东南,离巢愈近;而诗人前往西北,去亲愈远。这更引起 了他满腹思乡的离思哀愁。
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楼寄王卿
韦应物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古人写诗很讲究虚与实的有机结合。所谓实,就是正面写,直接写,写眼前所见所闻; 所谓虚,就是侧面写,间接写, 写想像中的所感。 本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运用虚实相生 的写法,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答案:一、 二句直接抒情, 用虚笔。 概括对友人的无穷思念, 为全诗定下抒情基调, 三、 四句写景,用实笔,具体写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用迷蒙的雨中荆榛的画面,来表现 自己恨别情绪引起的无边的惆怅迷惘的具体形象。 诗中的砧杵、荆榛、 寒雨, 是渗透了作者 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情景高度融合,虚实并用,既明朗又含蓄。
3.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寒 食 ①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② 寒食草青青。
[注]① 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以介 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这天禁火寒食。② 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宣帝陵、王皇 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1) 《寒食》前两句在景与情的关系处理上有何独到之处?请作简要赏析。
答:
(2) 两首诗所写内容都与“寒食”相关, 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尽相同, 请概述两首诗各表 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孟诗
韦诗
答案:(1) 孟诗的前两句借江南二月繁花竞丽的美好景象, 抒发了诗人在他乡过寒食节 的极度悲伤的感情。这两句诗一写繁华,一写悲苦,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2)孟诗表达了诗人佳节思亲的伤感和同情民间疾苦的情怀。韦诗抒发了诗人离家在 外的孤独之感和思念故乡、亲人的一往深情。
范文五: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 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中文名:
国籍:
民族:
出生地: 韦应物 中国 汉族 陕西西安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 职业: 代表作品: 737 792 诗人、文学家 《韦苏州集》、《观田家》等 目录
简介
人物生平
身世背景
1
1
成就评价
代表作品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有“
五言长城”之称。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韦应物
韦应物是京兆万年人。韦氏家族主支自西汉时已迁入关中,定居京兆,自汉至唐,代有人物,衣冠鼎盛,为关中望姓之首。不但贵宦辈出,文学方面亦人才迭见。《旧唐书》论及韦氏家族说:“议者云自唐以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其孝友词学,承庆、嗣立力量; 明于音律,则万里为最; 达于礼仪,则叔夏为最; 史才博识,以述为最。”这些韦姓人物,还只说到中、盛唐以前。中庸前期的韦应物,则可以说是韦氏家族中作为诗人成就最大的一位。 1岁 玄宗开元25年(737年)生于京兆 14岁 玄宗天宝九年(750年)本年前后以门荫补右千牛 15岁 玄宗天宝十年(751年)在“三卫”为玄宗侍卫,同时入太学附读。在此期间,他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少年荒唐,并未认真读书、做人。 ……改羽林仓曹,正八品下。 ……授高陵尉、廷评。 20岁 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本年8月在京兆府昭应县成婚,夫人元苹16岁。 23岁 肃宗乾元元年(759年)安史乱后撤出三卫, 后数年在长安, 曾一度在太学读书。韦应物折节读书,痛改前非,从一个富贵无赖子弟一变而为忠厚仁爱的儒者,诗歌创作也从此开始了。 27岁 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本年秋冬间为洛阳丞。 29岁 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仍为洛阳丞,后为河南兵曹。永泰中因惩办不法军士被讼,后弃官闲居洛阳。 33岁 代宗大历四年(769年)本年
前后,从洛阳至长安。 38岁 代宗大历九年(774年)任京兆府功曹,正七品下。 40岁 代宗大历十一年(776年)朝清郎,正七品上。九月夫人卒,十一月葬。 42岁 代宗大功十三年(778年)本年秋已为户县令。 43岁 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六月自户县令除栎阳县令,七月以疾辞官。 44岁 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在长安闲居。 45岁 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四月,迁尚书比部员外郎。从六品
上。 46岁 德宗建中三年(782年)仍在尚书比部员外郎任。 47岁 德宗建中四年(783年)夏,由前任领滁州刺史,秋到任,正四品
下。 48岁 德宗兴元元年(784年)仍在滁州刺史任上,冬罢任。 49岁 德宗贞元元年(785年)春夏闲居滁州西涧,秋加朝散大夫,迁江州刺史,正四品下。 50岁 德宗贞元二年(786年)在江州刺史任。 51岁 德宗贞元三年(787年)本年赐封扶风县男,食邑300户。入京为左司郎中。 52岁 德宗贞元四年(788年)七月,由左司郎
中领苏州刺史,从三品。 53岁 德宗贞元五年(789年)仍在苏州刺史任上。 54岁 德宗贞元六年(790年)本年春仍在苏州任上,后罢刺史任,闲居苏州永定寺。 55岁 德宗贞元七年(791年)去年冬或本年初卒于苏州官舍。后运回长安,十一月
归葬少陵原祖茔。 德宗贞元十二年(796年)本年十一月廿七日与夫人合葬。 从肃宗广德二年 (764年) 起到德宗贞元七年 (791年) ,将近三十年间,韦应物大部分时间在作地方官吏,其中也有短期在长安故园闲居,或在长安任官。在地方官任上,韦应物勤于吏职,简政爱民,并时时反躬自责,为自己没有尽到贡任而空费俸禄自愧。"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是韦应物晚年任苏州刺史时写给朋友的诗中一联。一派仁者忧时爱民心肠,感动着后世读者。沈德潜评论说: “是不负心语。”" 不负心语" 就是有良心的话。 苏州刺史届满之后,韦应物没有得到新的任命,他一贫如洗,居然无川资回京候选 (等待朝廷另派他职) ,寄居于苏州无定寺,不久就客死他乡。其享年约在五十五六。
编辑本段身世背景
关于韦应物的世系 京兆杜陵韦氏,是关中的世家大族。所以,有关韦氏先祖世系的材料比较丰富。韦应物墓志
韦应物苏州石刻像
[1]
所记叙其先祖至逍遥公韦夐,与史籍及历年所出韦氏家族墓志所载基本相同,不再赘述。关于韦应物五代祖韦世冲。韦应物墓志载:“逍遥公有子六人,俱为尚书。五子世冲,民部尚书、义丰公,则君之五代祖。”而《新唐》表四却说:“夐字敬远,后周逍遥公,号逍遥公房。八子:世康、洸、瓘、颐、仁基、艺、冲、约。”这就是说,《新唐》表四所记逍遥公的儿子比墓志所载多了二人。韦应物五代祖韦世冲是第五子,而
新表却记为第七子。这条材料是以前所未曾见到过的。 关于韦应物的高祖韦挺,新、旧《唐书》皆有传,所载官职与墓志大体相同。但韦应物墓志对韦挺因居官失职,被贬为象州刺史一职未提。志文说:“皇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黄门侍郎、扶阳公(挺),君之高祖。”笔者推测,很可能因“为尊者讳”而有意不提。另,墓志所记韦挺任刑部尚书,而非《新唐》传中所载曾任吏部侍郎,应以墓志为准。 韦应物的曾祖韦待价,新旧《唐书》有传,武后时任宰相,与墓志所载相同。韦应物的祖父韦令仪,《新唐》表四说曾为宗正少卿,《元和姓纂》则记为司门郎中。宗正少卿,从四品上;司门郎中属刑部,从五品上。韦应物夫人元苹墓志载:“祖银青光禄大夫、梁州都督,袭扶阳公讳令仪。”韦应物墓志也说:“皇梁州都督令仪,君之烈祖。”银青光禄大夫,散官从三品。梁州,唐时为山南西道所辖,后因“梁”与“凉”声相近,曾几次改名(见《新唐书》卷四十地理志),梁州所管户数三万七千多户,应为中州,梁州都督应为中都督,正三品。 韦应物的父亲韦銮,《姓纂》与《新表》均未载其官职。据傅璇琮先生考证,韦銮在当时是一位善画花鸟、山水松石的知名画家,韦应物从小就生长在一个富有艺术修养的家庭(见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韦应物系年考证》)。韦应物、夫人元苹、子庆复三方墓志均称韦銮官“宣州司法参军”,弥补了史料的不足。唐时宣州属江南西道所辖,管户十二万多,辖八县。按唐制,上州司法参军,从七品下。宣州即今安徽省宣城、泾县一带,历来是较富庶之地,盛产文房四宝,著名的宣纸就是因宣州而得名。韦銮的品阶虽然不高,但在这样的环境里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当在情理之中。 关于韦应物的排行。据《新唐》表四,韦銮只有应物一子。但据韦应物志文:“君司法之第三子也。”由此可以确知,韦应物在兄弟中排行老三,上面还有两个兄长。 关于韦应物有几个子女。《新唐》表四载,韦应物有子二人,长名庆复,幼名厚复。但据韦夫人元苹墓志载“一男两女,男生数月,名之玉斧,抱以主丧。”韦庆复志文说“公讳庆复,字茂孙,少孤终丧。”如果未理解错的话,“玉斧”应为庆复的乳名。而韦应物志文也只字未提其原配夫人病逝后再婚生子的事情。由此带来一个问题:韦应物到底有几个儿子?从志文看,韦应物只有一子庆复,而《新表》却载有两个儿子,还有一子名厚复。这个问题牵涉到晚唐时期著名诗人韦庄的世系。按《新表》,韦庄的曾祖就是韦厚复。如果厚复非韦应物之子,则韦庄的世系就成为一个有待研究的难解之谜。当然,墓志上没有提及韦应物再婚生子,并不等于事实上的不存在。从墓志志文可知,韦妻卒于大历11年(776),韦应物于贞元七年(791)葬,其间有15年时间。我们不能排除在此期间韦应物有再婚或蓄妾的可能。唐代世家大族择妇多重门第族望,或许因为此等原因而不便于记入志文,也未可知。 据韦应物志文:“长女适大理评事杨凌。次女未笄,因父之丧同月而逝。”可知,杨凌是韦应物的女婿,未成年的二女儿与父同月而丧。韦应物曾几次赠诗给杨凌,并与杨凌互有唱和。其中一首是《送元锡杨凌》(见《全唐诗·韦应物四》),从诗意看,这首五言诗是杨凌结婚时所赠。韦诗中还有一首为后人所称道的五言诗《送杨氏女》,诗意表达父亲送女出嫁时难以别离的复杂心情。情真意切,读后令人感动。诗中自注:“幼女为杨氏女所抚育。”此前不知杨氏女是,现在确知,杨氏女乃韦应物长女,因嫁给杨凌,故称“杨氏女”。杨凌在当时就很有文名(《新唐书》卷一六○杨凭传:“与
弟凝、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傅璇琮先生据《
柳河东集》考证,柳宗元是杨凌兄杨凭之婿。柳宗元对杨凌的文章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全唐文》卷五七七柳宗元《大理评事杨君文集后序》:少以篇什著声于时,其炳耀尤异之词,讽诵于文人,盈满于江湖,达于京师。……学富识达,才涌未已,其雄杰老成之风,与时增加。由此可知,韦应物择婿,既重门第,又重才学。杨凌是弘农杨氏望族,又有文学才能,真可谓佳婿。
编辑本段家庭成员
夫人元苹
韦应物《元苹墓志》
韦夫人元苹的墓志是韦应物亲自撰文并书写的。志文言简意赅,清晰明了,后半部分饱含对夫人的深切怀念之情,读后使人动容,真不愧为大家手笔。志文简述了夫人的家世及身世,“夫人讳苹,字佛力,二魏昭成皇帝之后”。昭成皇帝是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之祖拓跋什翼犍,南朝十六国时期的鲜卑贵族。北魏自孝文帝拓跋宏于太和18年自山西平城(大同)迁都洛阳后,于太和20年诏令改汉姓元氏,代居洛阳,后世称河南元氏。夫人之曾祖元延祚,中唐时任尚舍奉御,从五品。祖元平叔,官简州别驾,从五品下,赠太子宾客。父元挹,官尚书吏部员外郎,从六品下。元苹生于玄宗开元28年(740);天宝15年(756)出嫁,时16岁。20年后的大历11年(776)九月卒,享年仅36岁。志文曰:“疾终于功曹东厅内院之官舍。”“十一月五日祖载终于太平坊之假第。”夫人病逝在韦应物的官舍,举行葬礼时是在含光门外太平坊临时租借的房子。“祖载”一词是指将葬之际,以柩载于车上行祖祭之礼。由此可见,韦应物当时的家境是比较清贫的。正如志文所说“又况生处贫约,殁无第宅”。 志文格式打破常规,用大段篇幅来表达对夫人怀念之情,其中一些词句感人至深:“每望昏入门,寒席无主,手泽衣腻,尚识平生,香奁粉囊,犹置故处,器用百物,不忍复视。”由此使人联想到《韦集》卷六中有《伤逝》、《送终》等悼亡诗十几首,感情诚挚感人,某些诗句同志文有相似之处。可知这些悼亡诗均为韦应物丧妻之后所作。 值得注意的是,韦应物撰写夫人墓志时署衔“朝请郎、前京兆府功曹参军”。朝请郎属吏部,文散正七品上。夫人去世时韦应物年40岁,这时很可能已从京兆府功曹卸任。
儿子韦庆复 如前文所述,韦应物只有一子名庆复,乳名玉斧,其母去世时(776)未满周岁,其父去世时年方15。当时“庆复克荷遗训,词赋已工,乡举秀才,策居甲乙”。韦庆复志文称:“少孤终丧,家贫甚。……困饥寒伏。编简三年,通经传子史而成文章。贞元十七年(801)举进士及第,时以为宜。二十年会选,明年以书词尤异,受集贤殿校书郎。顺宗皇帝元年召天下士,今上(宪宗)元年试于会府,时文当上心者十八人,公在其间,诏授京兆府渭南县主簿。”志文中的这段文字,是士族子弟韦庆复继承父亲遗志,刻苦攻读争取入仕之途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中晚唐时期科举制度中的选官途径。元和二年,韦庆复为监察御史里行,跟随兵部尚书李鄘。元和四年以本官加绯,为河东节度判官,当年(809)七月病逝于渭南县灵岩寺,享年34岁。并于十一月二十一日,葬于“京兆府万年县凤栖乡少陵原苏州府君之墓之后”。韦庆复墓志的撰文者是他的外甥、即韦应物的外孙杨敬之。杨敬之是杨凌之子,《新唐》卷一六○有传,记叙颇详:“敬之字茂孝,元和初,擢进士第,平判入等,迁右卫胄曹参军。累迁屯田、户部二郎中。坐李宗闵党,贬连州刺史。文宗尚儒术,以宰相郑覃兼国子祭酒,俄以敬之代。未几,兼太常少卿。是日,二子戎、戴登科,时号?杨家三喜?。转大理卿,检校工部尚书,兼祭酒,卒。敬之尝为《华山赋》示韩愈,愈称之,士林一时传布,李德裕尤咨赏。敬之爱士类,得其文章,孜孜玩讽,人以为癖。……”笔者之所以不厌其烦抄录这段文字,因为这是又一则士族子弟通过科考成功入仕的事例。杨敬之无疑是一位既通儒典,又精文词诗赋的才子,仕途中虽有挫折,但最后官至三品高位。这也说明,唐代中晚期的进士科考,以其文辞优劣来决定举子的去留升迁,在客观上对唐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韦庆复夫人裴棣,河东闻喜县裴氏家族出身。16岁出嫁,生二子,长子在韦庆复去世后十六日丧。夫人强忍失夫丧子之痛,日夜操劳,“抚育小子,濡煦以节,训诱以义。故小子以明经换进士及第,受业皆不出门内”。由此可见,韦庆复夫人裴棣也是一位知书达理的才女。与韦应物夫人元苹“尝修理内事之余,则诵读诗书,玩习华墨”如出一辙。在其夫去世后37年的会昌六年(846)卒,享年约六十几岁,并被封闻喜县太君。当年十一月葬于韦氏墓地。 唐代世家大族择妇,多重门第族望。京兆韦氏韦应物娶妻河南元氏,嫁女弘农杨氏,儿媳为河东裴氏,无一例外。韦庆复子韦退之,为其母撰墓志时署衔“将仕郎、前监察御史里行”。将仕郎是品秩最低一级的文阶散官,从九品下。巧合的是,其父去世时,亦官“监察御史里行”。
编辑本段成就评价
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 。五律一气流转 ,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
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 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 韦应物实现了脱离官场,幽居山林,享受可爱的清流、茂树、云物的愿望,他感到心安理得,因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蹇劣,笨拙愚劣的意思;“薄世荣”,鄙薄世人对富贵荣华的追求。这里用了《魏志. 王粲传》的典故。《王粲传》中说到徐干,引了裴松之注说:徐干" 轻官忽禄,不耽世荣" 。韦应物所说的与徐干有所不同,韦应物这二句的意思是:我本就是笨拙愚劣的人,过这种幽居生活自当心安理得,怎么能说我是那种鄙薄世上荣华富贵的高雅之士呢!对这两句,我们不能单纯理解为是诗人的解嘲,因为诗人并不是完全看破红尘而去归隐,他只是对官场的昏暗有所厌倦,想求得解脱,因而辞官幽居。一旦有机遇,他还是要进入仕途的。所以诗人只说自己的愚拙,不说自己的清高,把自己同真隐士区别开来。这既表示了他对幽居独处、独善其身的满足,又表示了对别人的追求并不鄙弃。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 韦应物的诗受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前辈诗人的影响很大,前人说:“应物五言古体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说:“一寄穗秾鲜于简淡之中,渊明以来,盖一人而已”(宋濂《宋文宪公集》卷三十七)。这些评价并不十分恰当,但是可以说明韦诗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风格的。
编辑本段代表作品
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 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寄李儋元锡 去年花里逢君别, 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 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滁州西
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
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蕃地,岂曰财赋强。 送杨氏女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仁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
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调啸词 二首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河汉,河汉,晓挂秋城漫漫。 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别离。 离别,离别,河汉虽同路绝。 全唐诗 卷一百九十四 长安道 韦应物 汉家宫殿含云烟,两宫十里相连延。晨霞出没弄丹阙, 春雨依微自甘泉。春雨依微春尚早,长安贵游爱芳草。 宝马横来下建章,香车却转避驰道。贵游谁最贵, 卫霍世难比。何能蒙主恩,幸遇边尘起。 归来甲第拱
皇居,朱门峨峨临九衢。 中有流苏合欢之宝帐,一百二十凤凰罗列含明珠。 下有锦铺翠被之粲烂,博山吐香五云散。 丽人绮阁情飘飖,头上鸳钗双翠翘。低鬟曳袖回春雪, 聚黛一声愁碧霄。山珍海错弃藩篱,烹犊炰羔如折葵。 既请列侯封部曲,还将金印授庐儿。欢荣若此何所苦, 但苦白日西南驰。 行
路难(一作连环歌) 韦应物 荆山之白玉兮,良工雕琢双环连,月蚀中央镜心穿。 故人赠妾初相结,恩在环中寻不绝。人情厚薄苦须臾, 昔似连环今似玦。连环
可碎不可离,如何物在人自移。 上客勿遽欢,听妾歌路难。旁人见环环可怜。 不知中有长恨端。 卷194_3 【横塘行】 韦应物 妾家住横塘,夫婿郗家郎。玉盘的历双白鱼, 宝簟玲珑透象床。象床可寝鱼可食,不知郎意何南北。 岸上种莲岂得生,池中种槿岂得成。丈夫一去花落树, 妾独夜长心未平。 卷194_4 【贵游行】 韦应物 汉帝外家子,恩泽少封侯。垂杨拂白马,晓日上青楼。 上有颜如玉,高情世无俦。轻裾含碧烟,窈窕似云浮。 良时无还景,促节为我讴。忽闻艳阳曲,四坐亦已柔。 宾友仰称叹,一生何所求。平明击钟食,入夜乐未休。 风雨愆岁候,兵戎横九州。焉知坐上客,草草心所忧。 卷194_5 【酒肆行】 韦应物 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碧疏玲珑含春风, 银题彩帜邀上客。回瞻丹凤阙,直视乐游苑。 四方称赏名已高,五陵车马无近远。晴景悠扬三月天, 桃花飘俎柳垂筵。繁丝急管一时合,他垆邻肆何寂然。 主人无厌且专利,百斛须臾一壶费。初醲后薄为大偷, 饮者知名
不知味。深门潜酝客来稀,终岁醇醲味不移。 长安酒徒空扰扰,路傍过去那得知。 卷194_6 【相逢行】 韦应物 二十登汉朝,英声迈今古。适从东方来,又欲谒明主。 犹酣新丰酒,尚带灞陵雨。邂逅两相逢,别来问寒暑。 宁知白日晚,暂向花间语。忽闻长乐钟,走马东西去。 卷194_7 【乌引雏】 韦应物 日出照东城,春乌鸦鸦雏和鸣。雏和鸣,羽犹短。 巢在深林春正寒,引飞欲集东城暖。群雏缡褷睥睨高, 举翅不及坠蓬蒿。雄雌来去飞又引,音声上下惧鹰隼。 引雏乌,尔心急急将何如,何得比日搜索雀卵啖尔雏。 卷194_8
【鸢夺巢】 韦应物 野鹊野鹊巢林梢,鸱鸢恃力夺鹊巢。吞鹊之肝啄鹊脑, 窃食偷居还自保。凤凰五色百鸟尊,知鸢为害何不言。 霜鹯野鹞得残肉,同啄膻腥不肯逐。可怜百鸟纷纵横, 虽有深林何处宿。 卷194_9 【燕衔泥】 韦应物 衔泥燕,声喽喽,尾涎涎。秋去何所归,春来复相见。 岂不解决绝高飞碧云里,何为地上衔泥滓。衔泥虽贱意有营, 杏梁朝日巢欲成。不见百鸟畏人林野宿,翻遭网罗俎其肉, 未若衔泥入华屋。燕衔泥,百鸟之智莫与齐。 卷194_10 【鼙鼓行】 韦应物 淮海生云暮惨澹,广陵城头鼙鼓暗,寒声坎坎风动边。 忽似孤城万里绝,四望无人烟。又如虏骑截辽水, 胡马不食仰朔天。座中亦有燕赵士,闻鼙不语客心死。 何况鳏孤火绝无晨炊,独妇夜泣官有期。 卷194_11 【古剑行】 韦应物 千年土中两刃铁,土蚀不入金星灭。沉沉青脊鳞甲满, 蛟龙无足蛇尾断,忽欲飞动中有灵。豪士得之敌国宝, 仇家举意半
夜鸣。小儿女子不可近,龙蛇变化此中隐。 夏云奔走雷阗阗,恐成霹雳飞上天。 卷194_12 【金谷园歌】 韦应物 石氏灭,金谷园中水流绝。当时豪右争骄侈, 锦为步障四十里。东风吹花雪满川,紫气凝阁朝景妍。 洛阳陌上人回首,丝竹飘飖入青天。晋武平吴恣欢燕, 馀风靡靡朝廷变。嗣世衰微谁肯忧, 二十四友日日空追游。追游讵可足,共惜年华促。 祸端一发埋恨长,百草无情春自绿。 卷194_13 【温泉行】 韦应物 出身天宝今年几,顽钝如锤命如纸。作官不了却来归, 还是杜陵一男子。北风惨惨投温泉,忽忆先皇游幸年。 身骑厩马引天仗,直入华清列御前。玉林瑶雪满寒山, 上升玄阁游绛烟。平明羽卫朝万国,车马合沓溢四鄽。 蒙恩每浴华池水,扈猎不蹂渭北田。朝廷无事共欢燕, 美人丝管从九天。一朝铸鼎降龙驭,小臣髯绝不得去。 今来萧瑟万井空,唯见苍山起烟雾。可怜蹭蹬失风波, 仰天大叫无奈何。弊裘羸马冻欲死,赖遇主人杯酒多。 卷194_14 【学仙二首】 韦应物 昔有道士求神仙,灵真下试心确然。千钧巨石一发悬, 卧之石下十三年。存道忘身一试过,名奏玉皇乃升天。 云气冉冉渐不见,留语弟子但精坚。 石上凿井欲到水,惰心一起中路止。 岂不见古来三人俱弟兄,结茅深山读仙经。 上有青冥倚天之绝壁,下有飕飗万壑之松声。 仙人变化为白鹿,二弟玩之兄诵读。读多七过可乞言, 为子心精得神仙。可怜二弟仰天泣,一失毫厘千万年。 卷194_15 【广陵行】 韦应物 雄藩镇楚郊,地势郁岧峣。双旌拥万戟,中有霍嫖姚。 海云助兵气,宝货益军饶。严城动寒角,晚骑踏霜桥。 翕习英豪集,振奋士卒骁。列郡何足数,趋拜等卑寮。 日宴方云罢,人逸马萧萧。忽如京洛间,游子风尘
飘。 归来视宝剑,功名岂一朝。 卷194_16 【萼绿华歌】 韦应物 有
一人兮升紫霞,书名玉牒兮萼绿华。 仙容矫矫兮杂瑶佩,轻衣重重兮蒙绛纱。 云雨愁思兮望淮海,鼓吹萧条兮驾龙车。 世淫浊兮不可降,胡不来兮玉斧家。 卷194_17 【王母歌(一作玉女歌)】 韦应物 众仙翼神母,羽盖随云起。上游玄极杳冥中, 下看东海一杯水。海畔种桃经几时,千年开花千年子。 玉颜眇眇何处寻,世上茫茫人自死。 卷194_18 【马明生遇神女歌】 韦应物 学仙贵功亦贵精,神女变化感马生。石壁千寻启双检, 中有玉堂铺玉簟。立之一隅不与言,玉体安隐三日眠。 马生一立心转坚,知其丹白蒙哀怜。安期先生来起居, 请示金铛玉佩天皇书。神女呵责不合见, 仙子谢过手足战。大瓜玄枣冷如冰,海上摘来朝霞凝。 赐仙复坐对食讫,颔之使去随烟升。乃言马生合不死, 少姑教敕令付尔。安期再拜将生出,一授素书天地毕。 卷194_19 【石鼓歌】 韦应物 周宣大猎兮岐之阳,刻石表功兮炜煌煌。 石如鼓形数止十,风雨缺讹苔藓涩。今人濡纸脱其文, 既击既扫白黑分。忽开满卷不可识,惊潜动蛰走云云。 喘逶迤,相纠错,乃是宣王之臣史籀作。 一书遗此天地间,精意长存世冥寞。秦家祖龙还刻石, 碣石之罘李斯迹。世人好古犹共传,持来比此殊悬隔。 卷194_20 【宝观主白鸲鹆歌】 韦应物 鸲鹆鸲鹆,众皆如漆,尔独如玉。鸲之鹆之, 众皆蓬蒿下,尔自三山来。三山处子下人间, 绰约不妆冰雪颜。仙鸟随飞来掌上。来掌上,时拂拭。 人心鸟意自无猜,玉指霜毛本同色。有时一去凌苍苍, 朝游汗漫暮玉堂。巫峡雨中飞暂湿,杏花林里过来香。 日夕依仁全羽翼,空欲衔环非报德。 岂不及阿母之家青鸟儿,汉宫来往传消息。 卷194_21 【弹棋歌】 韦应物 园天方地局,二十四气子。刘生绝艺难对曹, 客为歌其能,请从中央起。中央转斗破欲阑, 零落势背谁能弹。此中举一得六七,旋风忽散霹雳疾。 履机乘变安可当,置之死地翻取强。 不见短兵反掌收已尽,唯有猛士守四方。四方又何难, 横击且缘边。岂如昆明与碣石,一箭飞中隔远天。 神安志惬动十全,满堂惊视谁得然。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韦应物代表作都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