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五年级上册语文作文——第2单元《2034年的母校》
6
6 适用范围:2.
2. 2034年的母校
2034年的一个夏日,我应邀参加了在我的故乡——深圳召开的 全国性的有关环保问题的学术研讨会。 会后, 我想起了我的母校—— 松岗第二小学。我决定去母校看看。
来到校门口, 看到学校那崭新的面貌时, 我真怀疑是不是走错门 了。正当我在疑惑时,从里边走出来一个人,原来是我小学时期的好 朋友。二十年没见面了,那亲热劲就甭提了。从她的谈话中,我才知 道她现在已是这个学校的教导主任了。
她兴冲冲地拉着我的手, 走过宽阔的操场。 操场的地面上种植了 人工草,踩在上面软乎乎的,像踩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她指点着操 场周围的各种体育器材说:“现在小学生的体育活动比咱们那时候丰 富多啦! ”说着,我们走到了校园中间的教学楼前。这是一座高层建 筑物,外形设计为一本翻开的书,非常别致。
走进楼内,大理石地面,喷塑的墙面,整洁而又美观。她向我介 绍说:“这里已经实现了电脑教学。 现在的教室比咱们那时大三四倍, 能坐 200多人。 ”
在回来的路上,我想:母校的新貌,不就是我们祖国建设事业蓬 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吗?
范文二:五年级上册第1-2单元小练笔B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2单元小练笔B
班级 姓名 学号 等第 2014.9 一、认真读题,准确填空
1. 45m2 ( )dm2 2400cm2 ( )dm2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9分米,高是4分米,它的面积是( 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2厘米,面积是156平方厘米,高是( )厘米。 4.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底也相等。已知三角形的高是12边形的高是( )厘米。
5.一个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是15厘米,高是8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6.有一堆圆木堆成梯形,最上面一层有3根,最下面一层有7根,一共堆了5木共有( )根。
7. 一艘潜水艇所处的位置是海拔-200米,一条鲨鱼在它上方80海拔( )米。
8.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某班平均分是92分,把高于平均分的部分记作正数,平平得100记作( ),玲玲得分记作-3,她实际得分是( )9. 求右图三角形的面积的正确算式是( )。 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对的打“√”错的打“×” )
1.任何一个梯形都可以分成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 ) 2. 用木条钉成的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不变。-----( ) 3.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 ) 4. -2大于-3 。-----------------------------------------------( )
订正栏
4cm
5cm3cm
三、计算园地 看图求面积 。
5m
2m
12cm
15cm
5dm
3dm
7dm
四、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1.
(1)星期三运来大米( )千克,运出大米( )千克。
(2)星期( )只运出大米而没有运进,星期( )只运进大米而没有运出。 (3)星期五运出的大米比运进的大米多(
)千克。
2.一块三角形地,底长50米,高是28米,如果每平方米收小麦700克,这块地可以收小麦多少千克?
3.两个同样的梯形,上底长23厘米,下底长27厘米,高20厘米。如果把这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玉米地,为了方便浇灌,中间留了一条小路(如图)。如果每平方米收获玉米18千克,这块玉米地大约可以收获玉米多少千克?
2m
五、思维拓展题(选做题)。已知下图中正方形的周长为36厘米,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范文三:五年级上册第1-2单元小练笔A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2单元小练笔A 班级 姓名 学号 等第 2014.9
一、认真读题,准确填空
1.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它的底是9米,高是底的2倍,面积是( )平方米。
2.在—6、 0、 +4、—3、+15、9、—4这些数中,正数有( ),负数有(
,(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用正负数表示下面的数量。
(1)如果小明向东走500米可以记作+500米,那么—200米表示向( )走了( )
(2)汽车在途中站点下去10人记作—10人,那么上来20人记作( )。
(3)比零下3摄氏度高6摄氏度记作( )摄氏度。
4.一个三角形的底是8分米,高是6分米,它的面积( 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对的打“√”错的打“×” )
1.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
3.两个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它们的形状不一定完全相同。------------------()
4.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5.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10倍,高缩小10倍,面积大小不变。------------()
三、操作题
图中长方形的面积相等。(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四、计算下面每个图形的面积。
10dm
四、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已知每个梯形的面积是8平方分米,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一堆钢管,最上层7根,最下层12根,每层都比上一层多1根,共堆了6层。这堆钢管有多少根?
3.一个平行四边形停车场,底是60米,高是25米,平均每辆车占地15平方米,这个停车场可以停车多少辆?
(1)这个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每平方米种菊花9棵,这个
花圃一共可以种菊花多少棵?
4.孙大叔家用70
范文四: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浓浓的乡情”
(单元预习达标课)
教学内容
本单元由四篇课文组成:《古诗词三首》 《梅花魂》 , 两篇略读课文 《桂花雨》 《小桥流水人家》 ,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浓浓的乡情”为专题进行编排的,两篇精读课文《古诗词三首》 《梅花魂》 , 两篇略读课文《桂花雨》 《小桥流水人家》 , 《口语交际?习作二》 ,本组选编的内容都是描写 游子们思乡怀乡的。 《古诗词三首》中, 《泊船瓜洲》 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 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 《秋思》 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 《长相思》 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成 寐; 《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 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 《桂花雨》 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 《小桥流 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
教学目标:
1、认识 20个生字,会写 1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幽芳、漂泊、唯独、顿时、迷人、至少”等词语, 并灵活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相关段落。
3、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进 行小练笔。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正确读写词语及积累好词句。体会重点句的含义。
2、能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学习古诗词。
3、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措施:
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 挚爱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丰富学生的 语言积累。
引导学生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展示学生表达热爱家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环节
根据本单元内容要求设计预习卡,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预习。
二、导入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
三、预习达标环节
第一关,初读课文,学字词
同学们,拿起课本,看到一篇陌生的课文,首先你一定要认真读一遍,看看是否读通顺,另 外还要学好字词,这样我们与作者、文本更多的交流,引起共鸣。
1. 学生自由读课文,标记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内互相学习字词。
3. 小组长汇报小组学习情况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 教师抽查预习情况。
第二关,再读课文,知内容
扫除了文字障碍, 相信你们读起课文来更顺畅了。 听你们的朗读真是一种没得享受, 你们队 课文内容了然于胸吧。请每小组任选两篇课文试着概括主要内容。
1. 各小组长提前组织组员进行交流、概括和总结。
2. 逐篇文章进行交流。
第三关深入读文,提问题
你们在读课文和丛书中的文章时, 如果能多问几个为什么, 你们收获就更多了, 学贵有疑说 得就是这个道理。
1. 各小组长汇报一到两个最感兴趣、最想知道的问题进行交流。
2.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将整个课堂引入下一部分。
5古诗词三首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组精读引领课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方法感知诗词大意。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1. 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
2. 板书诗题,读题 .
3. 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 ? 先去读一读吧 .
二、整体感知 . 直奔重点
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
2. 指名读,正字音 . 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
3. 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 . 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
4. 指名交流 .(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
5. 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
三、赏析诗句 . 感悟诗境
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 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 满眼皆是绿色, 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 了 .
四、品评诗句 . 升华情感
1. 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 ? 谁不想留恋其中 ? 诗人和我们一样 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 ?(指名答 .)
2. 诗人想回哪里去 ? 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 ? 引导从课题 “泊船瓜洲” 和诗句 “钟山只隔数重山” 等处理解 .
3. 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 ? 先好好读读古诗 .
4. 学生上台指明 .(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 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
5. 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
6. 引导学生从“一水间” “只隔数重山” “又” “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 .(指名答 .)
7. 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
五、回归整体 . 深化体验
1. 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 ! 让我们 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
2. 练习背诵 .
3. 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 . 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 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 . 短短 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 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 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 ? 千头万绪涌上心头
第二课时
一、乐调情
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
二、读入情
1. 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 ,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
2. 指数名学生读,正音 .(注意读准“意万重” “聒” .)
3. 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 ?(指名答 .)
4. 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 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 好想想 .
5. 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 任选一首说 .(指数名答 .)
三、品悟情
1. 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 ? 默读,画出来 .
2. 指名答 .
3.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什么 ?
4. 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
5. 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 .
6. 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 ?(指名答 .)
7.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 ? 小组内交流 .
8. 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9. 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 . 10. 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 .(齐读 .)
11. 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 . 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 与诗中的呢 ? 你能感受到吗 ?
12. 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
四、议深情
1. 学生任选一首配乐背诵 .
2. 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指名答 .)
3. 总结:读诗的人不同, 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 . 我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 不可能看到那 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 但是, 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 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 ! 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 . 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 感人的诗词吧 .
五、记生字
1. 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
2. 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指名答 .)
3. 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
4. 学生练写 .
六、拓展延伸
阅读与主题丛书 2《西江夜行》 《秋思》 。
要求: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 画出你喜欢的词句,并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一下批注。
3. 想想写作方法。
七、作业
背诵古诗词三首
6 梅花魂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组精读引领课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
3、认识“魂、幽”等 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 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 等词语 .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领悟作者如何表达感情的方法。
(2)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准备:
1. 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 . 了解梅花的特点 .
2. 自学生字词 .
3.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 你见过梅花吗 ? 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 ? 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
2. 查字典说说“魂”字的意思 .
3. 揭题释题 .
二、初读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
2. 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 .
3. 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
4. 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 ?
三、合作交流
1. 讨论交流:比较课文中首尾两段,你发现了什么 ?
2. 过渡:是啊,看到梅花,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会让作者忆起已葬身异 国的外祖父, 外祖父留下的一方梅花图与手绢, 让作者永远感受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 . 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外祖父,去感受一下吧 !
3. 分小组学习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
4. 全班交流 .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读“三哭” . 感悟真情
1. 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外祖父哭了的语句,读一读,共有几处 ?(共有三处:教我读诗 词时;得知不能回国时;送“我们”上船时 .)
2. 学生听录音跟读第 2自然段,交流外祖父第一次哭时的情感 .
3. 探究外祖父的第二次落泪,体会他无法回到家乡的伤感 .
4. 在何情况下,外祖父第三次掉泪 ? 读一读,深人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
三、品语句,升华情感
1. 从外祖父的一言一行中,我们不仅深深体会到了他对梅花的爱,对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华儿 女的爱,更体会到了他的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爱,是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 . 请你有感情地 朗读外祖父说的话和外祖父为作者送行的有关语句 .
2. 面对这样一位身居异乡的老人,我们的心中能不对他产生敬意吗 ? 让我们饱含敬意朗读课 文中首尾两段 .
四、归整体,理清层次
1. 读到这里,你发现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 ?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
2. 尝试分段,说说每部分的意思 .
五、重积累,延伸拓展
1. 把文中使自己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
2. 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产生了无尽的思念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 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
3. 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 .
四、拓展延伸
阅读与主题丛书 2《水是故乡甜》 《望月思乡》 。要求:
5.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6. 画出你喜欢的词句,并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一下批注。
7. 想想写作方法。
8. 填写读书单。
四、作业
小练笔:用上借物喻理的写法,写一写你喜欢的植物(如石榴、杨树、竹子等)
7* 桂花雨 8* 小桥流水人家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略读整合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
2、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箩、杭” 2个生字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爱恋和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表达思乡感情的多种表现方式。
教学准备:
1. 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
2. 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
3. 准备“摇花乐” “小桥流水人家 ” 的课件。
学习桂花雨
教学过程:
一、自读提示明要求
二、师生谈话:说说在儿时曾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 ?
教师导语:童年曾发生过的趣事令我们难忘,只要一想起它,我们仍会感受到一种快乐 . 今 天我们要读的课文的作者就用手中的笔把童年趣事记录了下来, 让我们走进课文, 共同感受 作者表达的情感 .(板书课题: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 )
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桂花的资料后,针对课题说说想了解哪些内容 .
三、初读课文知大意
1、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
2、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
3、全班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
四、品读语句悟情感
1、读课文,看“摇花乐”的挂图,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画下来 .
2、分小组读所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语句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了一 幅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 .(有感情朗读“摇花乐”这一段 .)
3、教师导语: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它同样也把童年的快乐带给了我们 . 然而,作者仅仅 为了写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吗 ? 联系上下文,读读有关语句,再说说你的感受 .
4、学生边读有关语句,边谈自己的体会 .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这几句话,联系上下文,如 与“梅花、梅树”的对比,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 ,体会母亲对故乡的怀念 .
5、听着母亲的话, “我”不禁又想起了“摇花乐” ,你能通过朗读向同学们表达出“我”的 思乡之情吗 ?(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
6、难忘童年的画面,难忘母亲的话语,更难忘故乡的桂花,读读课文中的语句,想一想, 课文中是否还有让你回味无穷的句子 ? 找出来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再交流为什么要这样读 . 五、积累语言求发展
1、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内心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 ?
2、在课外阅读中,在你的生活实际中,你有没有感受到人们对家乡的怀念呢 ? 说一说,并把 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
教学准备:
1. 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 .
2. 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
3. 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 .
4. 多媒体课件
学习小桥流水人家
教学过程:
一、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1、谈话:(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 ) 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或想 说点什么 ?)
2、出示古诗文《天净沙》 ,全班齐读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
3、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
4、导题: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 ? 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 .
二、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1、 自主学习: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 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
2、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3、全班交流:
4、交流 . 探究表达方式
三、默读课文, 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 批注 .
1、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
2、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 . 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 .
3、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
四、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五、配乐朗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 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 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
2、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
3、拓展: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 读一读,说一说 .
六、拓展延伸
阅读与主题丛书 2《榆钱饭》 《腊八粥》 。
要求: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 画出你喜欢的词句,并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一下批注。
范文五:五年级上册 第2单元 奇观
五年级上册 第2单元 奇观
单元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浙江之潮》
2、理解“近在咫尺、突兀、不可思议、呼啸、鬼斧神工、无与伦比、秘境、飘逸、雷霆、震撼、吞天沃日、若隐若现、人声鼎沸、山崩地裂、猝不及防、领略、梦幻、浮荡、绚丽多姿、世外桃源、纵横交错、盘根错节、陶醉、贫瘠、抵御”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
4、继续练习写阅读提纲。
5、学习浏览课文。
6、练习多角度提问。
7、合作写作,编探险故事。
单元重难点:
1(继续练习写阅读提纲。练习多角度提问
2(学会本单元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列出文章提纲,大胆想象,编写冒险故事。 单元训练点:
写阅读提纲、浏览课文、多角度提问、正确运用代词
单元拓展点:积累关于“奇观”的知识,诗句、名言。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雅鲁藏布大峡谷》2课时 《浙江潮》3课时
《红树林》2课时 语文天地 3课时
《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位置、地形、成因、生物分布的情况,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险峻、神奇和秀丽。
2、练习独立识字,认字7个,写字11个。
3、理解“近在咫尺、突兀、不可思议、呼啸、鬼斧神工、无与伦比、秘境、飘逸”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4、学习针对课文的主要部分写简介明确的提纲。
1
5、学习总分总的结构布局谋篇。
教学重难点:学习针对课文的主要部分写简介明确的提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PPT1:图片)
导语:一提起西藏,人们一般想到的是雪域高原上的牦牛、金碧辉煌的寺庙和载歌载舞的藏族同胞。其实,这块号称世界屋脊的土地有异常丰富的景观,它不但有世界最高的山峰,还有世界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雅鲁藏布大峡谷,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板书课题:雅鲁藏布大峡谷。齐读课题。
对于雅鲁藏布大峡谷,你知道些什么,交流事先收集的资料
老师补充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地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生字词 读完请你说一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美丽、神奇、让人惊叹、不可思议、无与伦比……)
2(是啊,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也有同样的感受,你们是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呢,
(生:课文中的第4自然段写了它的美丽。第2自然段写了它不可思议……)
3(全篇课文都是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段落之间不是孤立的,都写了它的美丽、不可思议,只是从不同方面来描写的,侧重点不同。文章的内容很多,为了更好的把握文章内容,可以用提纲了解主要内容。
(PPT2:提纲:交代雅鲁藏布江(1) 神奇的大拐弯(2) 世界之最(3)自然博物馆(4)最后一块秘境(5))
请大家根据提纲再来默读课文,把每一部分内容感受深的地方做个批注(学生读书做批注,老师巡视)
三、研读课文,感受美景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两个“最“字可以换成“非常”吗,为什么,
2
2、学习主要部分
利用提纲帮助我们读书,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不是了解得更清晰了,下面我们就从不同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全班交流:
(1)学习第2 自然段(神奇的大拐弯)。
?你最喜欢哪一个自然段,(生:我喜欢描写神奇的大拐弯这一段,我觉得太神奇了。想给大家读读)生:我觉得太美了,身边是白云缭绕,脚下是怪石突兀,雅鲁藏布江浩浩荡荡自西而来,突然转了一个直角,太神奇了。)板书:神奇
指导学生:
你说的非常好,能把你感受到的神奇读出来吗,学生再读。
雅鲁藏布江的神奇在于什么,找出相关的句子读出来。(学生自己读句子) (PPT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向下看,怪石突兀,绿树掩映,浩浩荡荡的雅鲁藏布江自西而来,然后转向,绕着南迦巴瓦峰作马蹄形大拐弯,向南奔腾而去。) 这是一条自西而来的大江。(指名读句子。)
这是一条浩浩荡荡的自西而来的大江。(指名读句子。)
这是一条浩浩荡荡的,自西而来突然转了一个直角的大江。(齐读句子。) 这是一条让人惊叹不已,叫人不可思议的大江。(齐读句子。)
?这神奇的雅鲁藏布江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Ppt:传说冈底斯神山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老大雅鲁藏布江,老二叫柳泉河,老三叫象泉河,小妹叫孔雀河。有一天,冈底斯把他们叫到跟前说:“现在你们都长大了,好儿女住在四方,正是你们闯荡天下、开阔眼界的时候了。”于是四兄妹各自奔流而去。
这段话中的带点词各代表什么,用称呼代替加点的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代词的作用,体会什么时候用“他们”什么时候用“你们”
课文为什么在这里要引用传说呢,
?听了这一美丽的传说,再看那好像被雅鲁藏布江冲刷出来的峡谷,你想说什么呀,(生:太了不起了。大自然太美了…… 把你的感受用一个恰当的词语表达出来。
(PPT:第2自然段的句子:让你更加不能不为这大自然的( )叫绝。
3
(生:神奇壮丽、气势磅礴、鬼斧神工、巧夺天工。板书学生说的词。)
把词放到句子中,读一遍。
比较两个句子(PPT:让你更加不能不为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绝。
让你更加为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绝。)
读一读这两个句子,看看在语气上有什么区别,(生:第一句用了“不能不”,更能表现出发自内心的惊叹。)
四、作业,完善摘录笔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我们在学习第2自然段时,大家先自学批注,读课文,谈感受深的地方,再有语气地读一读。接着用这种方法学习下面的内容。
(2)学习第3、4、5自然段。 ?学生以小组形式按学习提示进行学习。 出示学习提示(PPT:1、读第3自然段,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介绍了大峡谷什么特点,2、读第4自然段,说一说为什么被称为“自然博物馆”,画出重点词句。3、读第5自然段,试一试文中的“最”换成“非常”好不好,)小组学习,
?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生:作者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介绍了大峡谷的特点:长、深、窄。它全长496。3千米,最深处达5328米,宽度仅21米。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
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长46。3千米……”(齐读) 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想说什么吗,板书:世界之最 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生:文章从谷外、谷里、谷两边的植物、动物写出了这是一个自然博物馆。)板书:自然博物馆
分别读这些句子。指导读出环境的美。
(生:“最”字不能换成“非常”,“最”是到了极限了,“非常”的程度不深,不能表示大峡谷是第一纯净、第一雄伟的了。)板书:秘境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一段。去感受这最美丽最令人向往的景色。
我们真的可以自豪地说,不看看雅鲁藏布大峡谷,就不能说看过人世间最壮丽的山河~
4
二、关注文章结构
请学生浏览课文,看看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总分总)在我们的习作中,也可以用上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三、拓展实践
教师放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录像片,(网上找)学生写导游词,写出自己的感受。 生展示导游词。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西藏)
神奇的大拐弯 “惊叹不已”
世界之最 “不可思议”
自然博物馆 “鬼斧神工”
秘境” “无与伦比”
教学反思:
《浙江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浙江之潮》。感受浙江潮的雄伟壮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写摘录笔记,独立认字学词练习。认字5个,写字10个。
3、理解“震撼、吞天沃日、若隐若现、人声鼎沸、山崩地裂、猝不及防、领略、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4、继续练习针对课文的主要部分写提纲。
5、学习作者由远及近,把听到的和看到的景象穿插进行描述的写法,并仿写一段。 6、朗读课文,感受古今语言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
1、继续练习针对课文的主要部分写提纲。
2、学习作者由远及近,把听到的和看到的景象穿插进行描述的写法,并仿写一段。
5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李白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出示钱塘潮图片)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南宋文学家周密的文章《浙江潮》
二、初谈感受
观看浙江潮图片。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景象。
学生用词:雄伟、神气、很有气势、气势磅礴??
三、初读课文
让我们看一看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周密是怎样来描写他眼中的浙江潮吧。自己放声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字、词、句,质疑提问。
老师范读,指导学生断句抑扬。
四、浏览课文
哪一句是概括写浙江潮的,(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抓住“天下之伟观也”中的“伟”字让学生体会作者用字之妙。“伟”,罕见的、奇特的、壮观的、有气势的。
五、再读课文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伟观”,作批注。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能读出来吗,
(自读,指读,谈体会,再读,老师范读,齐读,老师引读??)
6
在读远观大潮时,老师轻声而喜悦地说:“盼望着、盼望着,远远的,潮来了??”学生会意轻柔跟读“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师(渐强,振奋):“大潮越来越近了~”生(大声,振奋):“继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师(短促有力):“那声音??”生:“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师:“那气势??”生(充满激情):“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六、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1、文中哪两个字可以概括钱塘江大潮的特点,
2、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呢,
3、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4、课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形:银线、玉城雪岭。
色:银、雪。
声:大声如雷霆。
势: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文章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七、浏览现代文,古今对照
找出和古文相对应的句子。和古文中的句子对照着读一读,体会二者的不同(从语言文字、内容结构、朗读感受上体会)促进对课文的朗读。
1(过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2(“那条白线很快地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层楼高的白色城墙。”
“继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3(“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令人惊心动魄。”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八、再看视频,加深印象
7
再看一次浙江潮视频。假如你就是周密,站在浙江边观看气势磅礴的浙江潮,通过朗读,抒发出你的感慨吧。
板书: 浙江潮 观潮
天下奇观 潮来前 平静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古文描写的浙江潮,简洁、传神。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现代散文。
板书课题:观潮
看看两者有哪些不同,
二、检查预习:
1、通过预习,你认为哪些生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我积累了很多的四字词语。 学生进行交流,纠正读音
2、指名朗读本课生字新词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4、学生质疑
三、学习课文
1、理清课文脉络: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试着写写本课的阅读提纲。
2、学习潮来前课文1—3自然段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点拨学生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大潮来时的景象。进而理解课题《观潮》即观天下奇观。
找出写大潮来之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江面平静人们急切)
3、精学“潮来时”,学习课文4—5节。
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中,你们的心情急不急呢,老师找来了大潮到来时的录像带你们想不想看呢,播放录像思考: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潮的声大,
8
浪高)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读4—5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写潮的样子”的句子。
知潮声:声像什么,响声怎么样,千百万辆坦克同时开动的响声像什么,在学生回答出来之后,让回答最确切的学生将“闷雷”,“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写在黑板上。 知潮形:用以上的方法,让概括最全面又准确的学生将“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书写在黑板上。
知潮序:通过板书,你可以看出作者的观察顺序吗,
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远处”,“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向前移动”、“再近些”、“越来越近”。
训其说:根据板书叙述潮来时的经过。先让全体学生按板书内容练习说,再让学生加上表示观察顺序的词练习说。
解其情: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之中,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学生理解观潮人的“喜”、“惊”之情。
看文章是怎样写大潮的,从远到近,由声道形。你按照这样的顺序,用文中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看到的浙江潮。
小结:钱塘大潮声巨大、浪罕见令人又惊又喜,使人惊心动魄。让我们一起有感情朗
读“潮来时”这一部分。
4、自学“潮过后”学习课文第六节。
潮过江面景象会是什么样,带着这一问题自学第六自然段,自学后交流。
从潮头“奔腾而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涌来”分析中理解了潮头汹涌,余威犹在。 “霎时”一词的分析中,理解了潮头一眨眼就过,进一步理解了江潮速度之快。“水位上涨六米”的分析中进一步理解钱塘大潮之奇。
5、再忆“潮来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下奇观”。
四、对比两篇文章,小结全文
这正是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你认为这里所引用的天下指什么,学生理解“天下”可以认为是中国,也可以泛指全世界。学生理解“天下无”为中国之最,也可以理解为“世界皆无,唯中国独有”,这说明钱塘水潮是世界之最。
板书设计:
浙江潮 观潮
9
天下奇观 潮来前 平静
声 形 色
远 闷雷 一条 白线 教学反思:
《红树林》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红树林的特点,背诵喜欢的段落。
2、写摘录笔记,独立认字学词练习,认字5个,写字11个。 3、理解“梦幻、浸没、浮荡、绚丽多姿、世外桃源、纵横交错、盘根错节、陶醉、
奉献、贫瘠、庞大、抵御”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4、继续练习针对课文主要部分的内容写提纲。
教学重难点:
继续练习针对课文主要部分的内容写提纲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1、 孩子们,你们见过森林吗,喜欢吗,那你们见过海底森林吗,
2、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领略海底奇观---红树林。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认为红树林是什么样子的, 二、初读感知
1、 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小组内互相提醒易错的字。
2、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红树林的,写出课文的提纲。
10
三、精读感悟
1、 指读课文,你喜欢海南岛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这一问可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为下面
的精读课文做准备。)
2、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 以第二自然段为例,指导学习方法。
(1) 默读第二自然段,考虑:远看红树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宏伟、壮丽)
(2) 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
相机理解:芳馨、婀娜、绚丽多姿
(3)应该怎样读,(本文语言优美、生动,堪称写景佳作,必需引导学生充沛的朗读。)
4、 出示金钥匙:有些文章,我们阅读时不必通篇细读。在浏览之后,可以选择重要的局部和自身感兴趣的段落,用学过的方法精读。
5、 下面我们就运用刚才学过的方法选择自身感兴趣的段落自学剩下的局部。
回顾学法:
(1自读课文相关段落,想想课文中描写的红树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
(2) 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不理解的词语尝试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3)想想该怎样读,练习朗读。
6、 小组交流。
7、 全班交流。(教学时采用由“教”到“扶”再到“放”的过程,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小组学习,最后自学,渗透了精读课文的方法。)
第三自然段要点:体会近看时红树林的幽静、神秘。相机理解“世外桃源”、“纵横交错”“盘根错节”等词语的意思。
第四自然段要点:体会红树林“胎生”的繁殖特点。
第五自然段要点:与开头照应。理解为什么把红树林比作具有奉献精神的海岸卫士。 四、总结全文:
1、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11
2、 作者被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深深吸引,不只因为它壮丽、奇特、神秘的景观,还因为它默默奉献的卫士精神,在写景状物的同时歌颂了具有奉献精神的人,这种写法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五、作业布置
完善摘录笔记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新词。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
二、 学习写法
1、 作者按什么样的顺序观察红树林,
2、 重点写了红树林的什么特点,为什么把它作为重点,
(由此联想到红树林的奉献精神。)
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作者有海上的红树林,联想到对大自然不求索取、但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作者想赞美具有红树林精神的人。
三、练习写作
1、学习这种写法,首先要选好具有象征性的事物,其次是写好景物的形状和颜色,突出其主要特点,第三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动态、静态描写,第四是在以上描写的基础上展开联想,由物及人,揭示主题,深化中心。
2、学生列提纲,教师巡视。
3、生写文章
四、 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涨潮
远看 退潮
红树林 近看:幽静神秘 奉献精神
胎生:随处生长
12
教学反思:
《语文天地二》
教学目标:
1(针对景物思路严整地提问方法。
2(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背关于奇观的名句
读句子,明意思,背诵句子
二、读一读张抗抗的《海市》
注:旋风、海市、彩虹和丝路花语,这是让沙漠生动的景象,然而这些都是旅
人们虚幻的希望。“我”多想筑一条引水的渠,多想看到绿油油的青稞麦和丰收的田野??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
围绕“海市”写了哪些内容,
2、读课文之后,有什么疑问提出来。
13
3、小组交流。
能在小组解决的就在小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进行全班交流。注意在学生提问的时候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那些提问比较有意义的同学进行及时表扬。
4、全班讨论。
5、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三、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短文的意思。
1、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再次阅读短文《海市》。
2、划出你感兴趣的词语。
3、短文有几个自然段,
4、逐段指名读课文,思考每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对较难归纳的自然段,教师加以指导。
5、课文描写了戈壁滩上的旋风、海市、彩虹、丝路花语,为什么以“海市”为题,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分小组朗读。
第二课时
一、畅所欲言。
大自然有许多令人为之惊叹的奇观,泰山日出,云南石林,流星雨、日全食??你想了解就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向长辈请教等方式了解,把自己找到的最感兴趣的一处奇观介绍给大家。
1.课前搜集自己最感兴趣的奇观,生动、流利地讲述神奇景观。
2.引导学生介绍、交流自己的搜集方法,掌握一些效率高、简洁明了的学习方式。
3.小组交流。
4.全班围绕“奇观”这一主题进行奇观推介会。
二、初显身手。
1. 通过课前预习,你都搜集到那些有关奇观的资料,谁愿意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
2. 你对其中的那些作品最感兴趣,为什么,
3. 评选小博士。同学们都爱看历险记,就让我们一起编探险故事吧~
14
第三课时
笔下生花
同学们,我们在这个主题单元中指导了这么多的奇观,大家的知识又丰富了许多,在了解这些知识的同时有没有激发你的一些想法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编写探险故事,大家平时搜集的奇观资料正好可以派上用场了~相信只要你能大胆想象,编写的故事一定会离奇、有趣,或者你也可以仿照著名的故事改编一个。
1. 要写好有关奇观的想象类作文,你认为需要注意些什么,
2. 你打算如何来写这篇作文,小组交流,共同完成协作提纲。
3. 全班交流协作提纲。
教学反思:
15
16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五年级上册语文作文——第2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