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3课 小语五年级下第六单元——胡杨 教案[资料]
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3课
23胡杨赞
教材分析:
《胡杨赞》是西师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本文语言质朴真切,富有变化。无论写茫茫戈壁还是写胡杨,都能抓住特点,运用形象贴切的词语来描绘。作者还善于运用象征的手法,赞美胡杨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品性,更赞美具有这种品性的人。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独钟情于胡杨的原因,进而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对像胡杨一样在恶劣环境中奉献着的人的歌颂。
教学目标:
1、听写本课重要词语,引导学生正确、工整地书写。
2、精读课文,了解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原因,感受胡杨顽强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献的精神。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用自己的话赞美胡杨,激发学生对胡杨的崇敬之情。
4、体会象征的手法,反复运用“千年??千年??千年”的排比句式在文章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胡杨顽强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献的精神,激发学生对胡杨的崇敬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选取新疆民乐和胡杨的图片。 学生:搜集有关胡杨的资料。熟读课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学了23课胡杨赞,作者是怎样赞美
胡杨的呢,听写词语:抽一名学生到前面黑板上听写,其他同学
拿出听写本。一个(无人关照)的胡杨,听写“无人关照”,一
个(弓腰驼背)的胡杨,听写“弓腰驼背”,一个(粗茶淡饭)
的胡杨,听写“粗茶淡饭”,却有着(千年不死)的生命,听写
“千年不死”,(千年不倒)的毅力,听写“千年不倒”,(千
年不腐)的意志。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回想一下课文哪
一个自然段是这样写的,这样集中赞美的胡杨,(6自然段)
二、直奔重点,深入体会。
1、出示第6自然段。
(一个无人关照的胡杨,一个弓腰驼背的胡杨,一个“粗茶淡饭”的胡杨,却有着千年不死的生命,千年不倒的毅力,千年不腐的意志。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
(1)这段话中讲了怎样的胡杨让作者动心,(板书:无人关照 弯腰
驼背 粗茶淡饭)
(2)文中哪些自然段在讲胡杨的特点,(板书:3 4 5)
2、自读勾画你印象最深的部分,批注自己真切的感受。
(1)自读课文3,5自然段,勾画介绍胡杨特点的句子。
(2)同桌交流体会。
(3)集体交流。
4、第3自然段(无人关照的胡杨)(多媒体展示)
(1) 抓住“眼泪”一词,引导“胡杨的眼泪是什么,它为何要流泪,”
(2)读到这些文字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说什么,表现出很强的生命
力。
(3)读出你的感受。
(4)初步感受第六自然段——齐读
5、第4自然段(弯腰驼背的胡杨)(多媒体展示)
(1)引导理解“惨不忍睹”,胡杨长相为何如此惨不忍睹,
(2)理解“嶙峋”,嶙峋的老人是什么样子,想想嶙峋的胡杨树长什么样,
(3)叶子的变化,因为它骨子里充满对水的渴望,为了适应干旱环境做了许多改变,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4)把自己的体会送入文中读一读。 有感情的朗读第六自然段
6、第5自然段(粗茶淡饭的胡杨)(多媒体 图) (1)干旱的荒漠、盐碱地带
(2)“粗茶淡饭”在生活中是用来形容什么的,这里呢,胡杨粗茶淡饭的生长环境是这样的,
(生长条件极其恶劣)
(3)能把这种顽强的生命力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过渡:就是这样的胡杨~(声情并茂地读)引读“一个无人关照的胡
杨,一个弓腰驼背的胡杨,一个“粗茶淡饭”的胡杨,却有着
千年不死的生命,千年不倒的毅力,千年不腐的意志。这样的
胡杨,怎不叫人动心,” (多媒体) 7、第7自然段(默默奉献)
(1)默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彻底”说明什么,
(体会胡杨对人类的奉献是毫无保留的。)
从树干、树叶、到它流出的眼泪,它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彻底的贡献给了人类,多么无私~
(3)让我们把胡杨毫无保留的奉献精神读出来。(齐读)
过渡: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不叫人爱呢, 出示第6自然段,再读这一段。(更加深情地朗读)(多媒体)
(1)抽生读一读,读出你的赞扬之情吧~ (2)分男女同学读
(3)会背诵的同学,我们试着背一背这段话。(多媒体出示帮助背
诵)
一个( )的胡杨,一个( )的胡杨,一个( )的胡杨,却有着千年不死的( ),千年不倒的( ),千年不腐的( )。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 ),
一个无人关照的胡杨,一个弓腰驼背的胡杨,一个“粗茶淡饭”的胡杨,却有着千年不死的生命,千年不倒的毅力,千年不腐的意志。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
三、领悟表达方法,落实单元重点
1、作者仅仅是在赞美胡杨树吗,你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
(1)理解第八自然段
师:这样的胡杨无论自然条件如何恶劣,它总是积蓄着力量,努力地
成长。
生读最后一句:这就是生命,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腐的生命。
(2)“这”指什么,
(具有胡杨那样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命”这里的生命不是一般意义的生命,有着像胡杨一样只知奉献不图回报,只有付出不求索取的精神的生命。 (3)你想到了哪些具有胡杨品格的人, (边疆建设者、清洁工、戍边战士、身残志坚的人??)
小结:这种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含义,这样的方法叫作象征的表达方法。例如:出示五星红旗象征祖国,这里有些词语,你能说出它们的象征意义吗,
小草――( ) 蜡烛――( ) 梅花――( ) 橄榄枝――( )
2、除了象征这种表达手法,文章中还有哪些表达方法值得学习,你
能找出来吗,
(夸张、比喻、排比、拟人、设问) 四、升华情感,书写敬意
1、老师也去了新疆,有幸目睹了胡杨的风采,这就是不屈不挠的胡
杨树,干旱只能摧毁它的容颜却无法动摇它维系生命的刚毅决心;
风沙只能扭曲它的身姿却无法淹没它向往生命的雄心烈焰;大漠
只能吞噬它的躯体却无法摧毁它延续生命的铮铮铁骨。(出示胡
杨图)
过渡:我们感动于胡杨,感动于它顽强的生命,感动于它毫无保留的奉献精神。此时此刻,你心中一定有许多话想要说,一句话,几句话抒发你对胡杨的赞美之情吧~
3、把你的赞美向着无人关照的胡杨说,向着弓腰驼背的胡杨,向着
以粗茶淡饭为生的胡杨说。(出示图片)
总结:胡杨生生死死上千年,它用不朽的精神谱写了生命的赞歌,它用不屈的品质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它用彻底的贡献阐述了生命的价值,愿胡杨精神充盈我们思想的荒漠,长出生命的绿洲。
的确,我们赞美胡杨,赞美它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也赞美具有胡杨精神的人,此时此刻,你一定想把你心中的话写下来。
1、 生自主写话
2、 交流
3、 师推荐文章《白杨》,希望大家去阅读,去感受白杨树的
精神,以及像白杨一样的人。
挑战自我
快速阅读24 到山下去看树 重点阅读倒数第2段,思考:
下面的句子出自不同的课文,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1) 它的叶色常常是晦暗的灰色,至多是个淡绿色,没有银杏
的挺拔和柏树的优雅~
(2) 那树叶秘密的、宽阔的胡杨书啊,随同它光亮的绿色??
从此永远印在我们青春岁月的深处~ 板书设计
23 胡 杨 赞
(象征)
无人关照 生命力强
弓腰驼背
粗茶淡饭 生命赞 默默奉献
千年??千年??千年??
范文二:五年级下册教案
百变造型——角色和造型
教学目标:
1. 学会启动 Scratch 程序。
2. 认识 Scratch 工作界面。
3. 设计造型。
4. 程序设计。
教学重点:1. 学会启动 Scratch 程序。 2. 认识 Scratch 工作界面。
教学难点:1设计造型。 2. 程序设计。
教学方法:1. 演示法 2. 观察法 3. 自学法 4. 启发式
教学资源及环境 :算机教室、教学实例
教学过程:1. 启动 Scratch 老师演示如何启动 Scratch 。
根据教师的演示,自己启动电脑上的 Scratch.
2. 认识 Scratch 工作界面 . 老师介绍 Scratch 的工作界面及各个部分的作用。 学 生了解和熟悉 Scratch 的工作界面。
3. 设计造型老师演示讲解设计造型步骤:
1、右击角色列表区中 Scratch 默认的小猫,选择“删除”命令。
2、单击“绘制新角色”按钮,打开“绘图编辑器”。
在“绘图编辑器”里用“笔刷工具”绘制一张脸,用“色彩选取工具”在颜 色板中选择白色,用“颜色工具”填充整张脸。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新角色的绘制。
3、单击角色资料表中的“造型”选项卡,可以看到新增的造型。
单击“绘图”按钮,在绘图编辑器里增加新的脸型,完成第 2个造型,以此类推 完成第 3个、第 4个或更多造型。根据老师演示讲解,进行设计造型练习。
4. 程序设计 老师演示讲解变脸程序设计的步骤:
1、思考“变脸”作品的设计思路。
2、单击“指令模块区”的“控制”按钮,将“角色 1被点击”脚本块拖拽到脚 本区。
3、单击“外观”按钮,拖拽“下一个造型”脚本块到脚本区。
4、测试程序。
脚本设计好后, 双击脚本块运行它 . 学生根据老师演示讲解, 尝试自己进行 变脸作品程序设计。
5. 保存作品老师演示讲解保存作品的过程。
执行“文件”——“存档”命令,在弹出的“保存作品”对话框中选择保存的位 置,输入新文件名为“变脸” ,单击“确定”按钮,就将作品以 sb 格式保存起来 学生完成变脸作品的保存。
总结 .
教学反思:
旋转色彩——循环、动作和图章 教学目标:
1. 新增笔刷。
2. 程序设计。
3. 测试与调整。
4. 保存作品。
教学重点:1. 新增笔刷。 2. 程序设计。
教学难点:测试与调整。
教学资源及环境 :算机教室、教学实例
教学方法:1. 演示法 2. 观察法 3. 自学法 4. 启发式
教学过程:1. 新增笔刷 (一)任务分析在学生观看了图章艺术效果的前提
下进行任务分析。 (二)师:画壁要想做得好,笔刷的种类一定要比较多,所以首先需要 设计各种各样的笔刷
2. 程序设计 以课本第 13页表 2.1为依据,通过讲解分析,引导学生具有“神
3. 测试与调整 说明:有时候很好看的笔刷造型,但是画出来的效果却不好,所
以需要根据实际的效果改进画笔造型或者程序。演示讲解:
搭建复合脚本块。
1、改进笔刷造型。 2、改进代码
4. 保存作品 将舞台存成图片:
1、在舞台上右击,在弹出的选项中选择“将舞台存成图片” 。
2、打开 Powerpoint 将图片导入, 用幻灯片给作品添加题目, 整理制作个人数字 画展。
总结 .
教学反思:
随机魅色——随机数、坐标和限次循环 教学目标:
1. 角色设计。
2. 确定文字角色在舞台中的位置。
3. 确定角色在舞台的最大随机活动范围。
4. 程序设计。
5. 改进随机排列程序。
教学重点:1. 角色设计。 2. 确定文字角色在舞台中的位置。 3. 确定角色在舞台 的最大随机活动范围。
教学难点:1. 程序设计。 2. 改进随机排列程序。
教学资源及环境 :算机教室、教学实例
教学方法:1. 演示法 2. 观察法 3. 自学法 4. 启发式
教学过程:1. 角色设计 1.单击“绘制新角色”按钮,打开绘图编辑器。
2. 单击“文本工具” ,绘图区会出现一个蓝色竖线的文字插入点,拖动黑色正方 形至合适的位置,确定文字输入位置。 3. 用“色彩选取工具”选择颜色,设定字 体、字号。
2. 确定文字角色在舞台中的位置 1、舞台宽 480单位,高 360单位,是角
色活动的场地,舞台的中心点坐标为(0,0) 。 2、从中心点向右为 X 的正值,从 中心点向左为 X 的负值。 3、从中心点向上为 X 的正值,从中心点向下为 X 的负 值。
3. 确定角色在舞台的最大随机活动范围演示讲解:
1、分别拖动文字角色到舞台最左边和最右边,观察当前角色信息表中 X 的 值,并记录下来(X=-180, X=180) 。 2、分别拖动文字角色到舞台最下方和最上 方,观察当前角色信息表中 X 的值,并记录下来(Y=-160, Y=160) 。
4. 程序设计演示讲解:
1、搭建“使角色移动到随机位置的复合模块” 。 2、按照课本第 22页表 3.1中给 出的“数字画展”作品的设计思路,完成脚本设计。
5. 改进随机排列程序(选学) 1、设计一个角色,多个造型。 2、修改脚本,在
重 复 模 块 中 插 入
模 块 , 使 其 角 色 面 向 鼠 标 指 针 , 插 入
复合模块, 使其颜色特效设定随着鼠标
指针距离改变。 3、执行脚本。 4、挑选你最喜欢的图形,使用“将舞台存成图 片”输出保存,用 PPT 制作个人数字画展。
总结 .
教学反思:
“如果”结构和“广播”指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DIY 转换成一幅画。
3. 过程与方法:建立一个黑方块。
教学重点:增加一个小方块。
教学难点:创建一个广播模块。
教学资源及环境 :算机教室、教学实例
教学方法:1. 演示法 2. 观察法 3. 自学法 4. 启发式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分步讲解单击“绘制新角色”按钮,增加一个比色块小的黑色方块。
二分步讲解
编写代码,将第 1行的色块转化为声音。
三分步讲解
分析代码。
四分步讲解
创建一个广播模块。
五分步讲解
修改课本 35页图 5.3所示的代码为课本 36页图 5.5所示, 这样代码就更加简洁、 有条理了。
总结 .
教学反思:
链表和字符串
教学目标:
1、创建链表并添加数据。
2、奇趣故事程序设计。
教学重点:创建链表并添加数据。
教学难点:奇趣故事程序设计。
教学资源及环境 :算机教室、教学实例
教学方法:1. 演示法 2. 观察法 3. 自学法 4. 启发式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笑话和幽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利用
随机现象产生的奇妙效果会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奇趣故事。 今天就跟随老师来体 验一下,一定会给你留下难忘的印象。
一、任务分析
分析说明:
奇趣故事的创作主要是利用 Scratch 中的链表,采用变量中的“新建一个链表” 功能新建“人物” 、 “地点”和“事件”三个链表,并且使用代码在空白链表中添 加数据
二、创建链表并添加数据
演示讲解:
1、单击指令模块区的“变量”按钮,单击“新建一个链表”按钮,在弹出的对 话框中填写链表的名称“人物” ,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人物”链表 的创建。
2、给“人物”链表添加数据。以此类推,创建“地点”和“事件”两个链表, 并添加数据。
三、程序设计
说奇趣故事
“说奇趣故事”设计思路想法:
1、按下空格键开始讲故事。
2、说出“人物”链表中的任意数据并等待 1秒,再说出“地点”链表中的任意 数据并等待 1秒,最后说出“事件”链表中的任意数据并等待 1秒。
保存各种奇趣故事。
3. 尝试完成“保存奇趣故事”部分的脚本设计。
想法:
1、单击角色开始添加故事。
2、三个链表中的数据合并成一个字符串。
3、将合并后的字符串加入奇趣故事的链表存储。
总结 .
教学反思:
时序控制
教学目标:
1、 布置舞台背景。
2、 小猫报幕。
3、 表演朗诵节目。
4、 表演舞蹈节目。
教学重点:1. 布置舞台背景。 2. 小猫报幕。
教学难点:1、表演朗诵节目。 2、表演舞蹈节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自我展示,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培养敢于展示自我的信心,树立为集体服务的意识。
3、体会到自我创作的乐趣,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潜能。
教学方法:1. 演示法 2. 观察法 3. 自学法 4. 启发式
教学资源及环境 :算机教室、教学实例
教学过程:导入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任务分析
最简单的情节如下, 导演宣布演出开始后隐藏, 此时一位之前处于隐藏状态 的演员上场表演一个节目, 然后导演介绍下一个节目。 使用外观菜单的 “显示” 、 “隐藏”可以实现这一功能。
二、布置舞台背景
三、小猫报幕
演示讲解:
1、设计台词及情境。
使用 Scratch 默认的小猫作为大导演,在演出开始时报幕
2、编写小猫报幕的代码。
四、表演朗诵节目
1、新增角色。
单击 “从文件夹中选择新的角色” 按钮, 从 Scratch 自带的造型中选择 People 文件夹中的 boyshorts ,增加新角色小男孩作为朗诵节目的表演者。
2、设计情境。
表演朗诵的小男孩在一开始小猫报幕时应该是隐藏的, 等小猫报幕结束后在 开始表演节目。
3、编写朗诵节目的代码。
五、表演舞蹈节目
小猫继续报幕。朗诵节目表演完之后,小猫需要介绍下一位舞蹈演员出场。
a) 设计造型。
从 Scratch 自带的造型中选择 People 文件夹中的 ballerina-a, 导入跳舞小 女孩的角色,并添加多个造型。
b) 选择音乐。
在“声音”选项卡里单击“导入”按钮,在弹出的“选择音乐”对话框中选 择 Scratch 自带的 Music Loops 文件夹中的 GuitarChordsl ,给跳舞的小女孩配 乐。
c) 添加代码,使小女孩伴随音乐动起来。
总结 .
教学反思:
自动生成柱状图
教学目标:
学习使用 SCRATCH 编写一个软件来完成数据的分析,得到更加直观形象的结论。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五年级学生。五年级的学生通过上学期对 FLASH 程 序的学习, 已具备了一定的设计及应用的能力, 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也具有 一定的能力, 但由于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差异在教学中有可能会出现好的学生操 作, 差的学生的学习跟不上的情况。 因此, 在教学中小部分学生需要老师和同学 的指导和帮助来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点。
教学重点:算法及程序设计。 。
教学难点:算法及程序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自我展示,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培养敢于展示自我的信心,树立为集体服务的意识。
3、体会到自我创作的乐趣,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潜能。
教学方法:1. 演示法 2. 观察法 3. 自学法 4. 启发式
教学资源及环境 :算机教室、教学实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一课中,我们通过模拟色子 的过程,研究了随机数的规律。其中的数据分析环节是用 EXCEL 完成的。 本课, 我们使用 Scratch 编写一个软件来完 成数据的分析,得到更加直观形象的结论。
二、分析软件需求及目标 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分析软件需求及 目标。
三、算法及程序设计 教师举例提示学生后续操作,学生讨论 本部分的三个问题:
1、编写代码的过程中,需要新建哪些变量?
2、如果链表中超过了 300组数据,那些代码还能不能 解决?
代码可以完成初级目标,那如何修改一下它,让其完成中级 目标呢?最后完成本课学习内容。
四、展示学生作品 根据学生作品评价表中的评价标准对 学生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
总结 .
教学反思:
范文三:五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巧妙的用力
1、怎样才能省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作用—在什么条件下省力?在什么条件下费力?在什么条件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以及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能够积极的想办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怎样用较小的力解决的问题。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操作实验、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 — —
2、难点:认识杠杆上的“三点”(支点、重点、力点);分析、归纳、杠杆工作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地面上是一些旧旗杆基座用的部份钢筋混凝土块。由于它们很重,瓦工们暂时还没有设法将它们运走。同学们有什么方法,把它们搬运到操场的一角去吗?
(二)学习新课
1、建立“杠杆”的概念
(1)请力气大些的1—2名男生用手搬,合作抬混凝土块。
(2)学生思考:搬不动、移不走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用木棍式的东西来撬)
(3)请体力小些的女生(1人)用木棍撬混凝土块。
a. 大家想:怎么撬? b. 一女生动手用木棍撬。
(4)教者把准备好的12根木棍,发给各实验小组,让每一个学生都来一次,都来感受下下先搬后撬的亲身体验。
(5)建立“杠杆”的概念
我们刚才用来撬移钢筋混凝土块用的木棍,在实际运用中,人们常常会先在木棍下垫上砖块、石块、铁块之类的能够支撑木棍用的物体,再用木棍来撬重物。这时的木棍已不再是一根普通的棍子了,它成了一种简单的机械—杠杆。
(6)讲解:杠杆上的“三点”:支点、重点、力点。
2、认识“杠杆的作用”
(1)发现杠杆的省力原理
a. 提问:运用杠杆作工具时有什么作用? b. 学生举例
c. 学生比较:动手搬、抬和用木棍撬移混凝土块的两种不同效果,并交流操作实践中的体会。
d. 名人言:“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一个人把地球撬动”。
e. 归纳得出结论:杠杆有省力作用。
(2)实验认识,用杠杆作工具时,还有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情况。 a. 提问:是不是一旦应用了杠杆就能省力?
b. 学生用杠杆尺实验研究。
c. 学生汇报实验研究的结果。
d. 学生演示:(1)用镊子取瓶中的弹子;(2)用天平称弹子。
e. 归纳小结:用杠杆作工具时,除了省力的情况外,还有“费力”和“既不省力,又不费力”两种情况。
3、探索研究杠杆工作规律
(1)提问:你能否利用人们应用“杠杆原理”制造出的工具,去探索一下杠杆的工作规律?
(3)学生利用工具操作,研究探索杠杆工作规律。
A、看课文中插图,认识人们应用“杠杆原理”制造的工具(钉锤、剪刀、钳子、镊子)
B、利用实物分析:“钉锤、剪刀、钳子、镊子”上哪是“支点”?哪是“重点”?哪是“力点”?
C、利用工具操作:
a. 用“起钉锤”拔木板上的钉子; b. 用“剪刀”剪硬纸板;
c. 用“钳子”剪断铁丝; d. 用“镊子”取出瓶中的弹子。
D、说一说:
a. 杠杆在什么条件下省力?
b. 杠杆在什么条件下费力?
c. 杠杆在什么条件下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E、思考、讨论:
a. 常用的表示数量关系的符号有几种?
b. 怎样运用其中的一种符号,把杠杆上的“三点”,在什么条件下省力、在什么条件下费力、在什么条件下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表示出来?
F、归纳总结:杠杆的工作规律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 — —
4、小结:
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杠杆的外形是可以改变的,它并不都是像一根棍子。但凡是有支点、力点、重点,工作时力点与重点围绕支点转动的装置,都是利用了杠杆的原理。
杠杆的工具并不都是省力的,也有是费力的,这主要是为了工作方便。
人们一旦掌握了杠杆的规律,就可以根据需要,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杠杆类的工具。
(三)巩固应用
1、(出示小黑板)请你举例,说说杠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交流。
(四)布置作业
课外应用杠杆原理做一些实事,并把所做的经过等记入日记,向大家汇报。 教学后记:
2、 撬棍的学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杠杆的作用,知道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用杠杆尺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在操作体会和实验基础上得出结论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在实践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联系实际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渗透科学自然观——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人类只有了解这些规律,才能更好的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杠杆的作用(在什么条件下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
活动材料:
1、演示材料:杠杆实验盒一套、剪刀一把、郎锤一把等。
2、分组材料:杠杆实验盒若干。
教学过程:
一、欣赏激趣:
1、老师:孩子们,大家好,这堂自然课由陈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研究,大家欢迎不欢迎?
学生:欢迎。
2、CAI出示录像:请孩子们来欣赏一段录像。今天天气真好,宋叔叔要带孩子们去郊游。要到达目的地,必须经过一段乡间小路。忽然,一块大石头挡住了他们的去路,这可怎么办呀!
3、老师:谁来帮他们想想办法?
4、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的办法。
(1)几个人搬。 (2)几个人抬。
(3)用锤打碎。 (4)垫棍滚动。
(5)用绳子拉。 (6)移土埋石。
(7)起重机搬。 (8)挖土机移。
(9)用车拉走。 (10)用棍子撬。
5、老师:这么多办法,你认为哪一种办法最简便?
6、学生举手说出自己的意见。
7、揭示课题:CAI出示,齐读两遍。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杠杆:
(1)看到“杠杆”,你们想研究什么?
(2)学生分别说出。
(3)老师:同学们想知道的真多,我归纳出以下三个问题:
a. 什么是杠杆?
b. 杠杆由哪几部分组成?
c. 使用杠杆是不是一定能省力?怎样才能省力?
(4)老师:第1、2两个问题,自学课本44页第二、三自然段,读一读、划一划、与同桌交流交流。
(5)老师:谁来说一说?
(6)老师:请孩子们拿出这幅图,用彩色笔标出杠杆的支点、重点、力点。学生在图上标出。
(7) 老师:拿2—3名学生标的图,在展示平台上依次展示。
学生判断。
(8)老师:标正确的孩子举手?孩子们真能干。CAI出示图片,老师:谁来指出杠杆的支点、重点、力点。(抽2—4名学生)
2、演示实验1。
(1)老师:这是杠杆尺,这是支架,把支架安装在实验盒上,再把杠杆尺用螺丝锁在支架上,我们就把实验装置组装好了。
(2)老师:我在杠杆尺左边挂2个钩码,右边挂几个钩码,杠杆尺才能平衡?
(3)学生:2个。
(4).指出这时杠杆尺的支点、力点、重点?抽两名学生指一指。
(5)指出支点到力点的距离是多少格?支点到力点的距离是多少格?
(6)重物是几个钩码?提起重物的力是几个钩码?
3、开放性实验:
老师:我们现在来研究:杠杆是不是一定能省力,怎样才能省力?就是你们提出的第三个问题。
老师:在实验中可以交流、请教自主完成实验,填写好实验报告表,再根据你们的实验和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写出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组实验。
老师参与各组实验。
老师:谁先来汇报实验?
学生:边演示边讲解。
老师:你们发现什么?
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三、学以致用:
1.出示图,老师:它是运用了什么?它是否省力?
2.老师:谁能举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运用了杠杆的作用,它是否省力?
3.学生分别举例。师生互评。
4.出示图片,老师:谁来说出它运用了杠杆什么作用?
5.总结探究的方法。
6.老师:你们今天有什么收获?受到什么启发?谁来说说。
教学后记:
3、轮子的妙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实验研究轮轴与滑轮的作用。进一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使学生认识工具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改进现有工具,创造发明出更先进的工具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服务。
教学准备:
1、支架、轮轴模型(两个,轴粗细相同,轮大小不同)、滑轮(动滑轮,定滑轮)、细绳(两端栓有小铁丝钩)、钩码、测力计、自来水龙头、木板、羊眼钉。
2、螺丝刀、各种形状的水龙头、活动扳手。
3、轮轴工作原理示意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学习新课
(一)、指导学生认识轮轴的构造。
1、提问:我们认识了杠杆,使用什么样的杠杆省力?
2、谈话:我们经常要打开自来水龙头,今天我们就从研究自来水龙头开始,认识一种新的工具。
(1)讲解: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自来水龙头,你是怎样打开水龙头的?如果去掉上面的轮,你还能打开吗?
(2)学生分组实验并讨论。
(3)汇报:在实验中你碰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去掉上面的轮你就很难拧开了?
(4)讲解:像水龙头这样由轮和轴组成的装置,我们称作轮轴。当由轮带动中间的轴转动时,轮轴就成了一种省力的机械。
(5)提问:水龙头的轮不装上去,你能不能用其他办法轻松的打开水龙头?
(6)分组讨论:如果把轮轴比作一个杠杆,它的支点在哪里?动力点在哪里?阻力点在哪里?
(7)讲解:轮轴的轴的中心点就可以当作是杠杆的支点,动力作用在轮上的点就可以看作是杠杆的动力点,重物或阻力作用在轴上的点就可以看作杠杆的阻力点。
(8)讨论:现在你能解释刚才把水龙头的轮卸掉后为什么很难拧动水龙头了吗?
(9)出示:十字水龙头、一字水龙头、三角水龙头。
(10)观察:这三种水龙头是轮轴吗?为什么?
(11)讲解:虽然这三种水龙头没有圆形的轮,但是它们同样属于轮轴,上面的旋钮旋转一周就相当于一个轮。
(二)、指导学生认识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1)谈话:我们已经感觉到使用轮轴可以省力,那么使用轮轴可以省多少力呢?轮轴省力的秘密在哪里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2)讲解:每组都有两个大小不等的轮及一个轴,大家可以参照课文把实验装置装在支架上,在轮和轴边缘的浅槽中挂上带钩的细绳,利用钩码、测力计自己来想办法研究轮轴是否省力?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并讨论:使用轮轴,以轮提起轴上的重物,与不用轮轴直接提起重物相比,哪个省力?
(5)讲解:我们继续研究,可以另外组装一个轮轴来实验(出示另外组装的轮轴),与刚才的轮轴比现在这轮轴的轴有没有变化?轮有没有变化?用这个轮轴来提起同一重物,比较一下,所用力的大小有没有变化?
(6)学生实验。
(7)汇报并讨论: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8)小结:用轮轴提起重物,在轴粗细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三)、指导学生认识轮轴的应用。
(1)出示挂图或课件展示:门把手、球形门锁、汽车方向盘、活动扳手、自行车把手。
(2)讨论:这些工具是不是轮轴?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怎样使用更省力?
(3)提问: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轮轴?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
(4)讲解:人们掌握了轮轴省力的原理,就可以根据需要造出各种各样的轮轴类工具,使用时就会省力。
教学后记:
4、斜坡的科学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斜面的作用,以及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
3.渗透科学自然观──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认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教学准备:
测力计、重物、斜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轮轴有什么作用?
在家里是否发现新的应用轮轴的装置?
(二)新授
1.认识斜面
看书上的图。
问:这样做为什么? 指出:有一定坡度的面叫做斜面。
2.研究斜面的作用
分组实验:
材料:测力计、重物、斜面、垫物。
步骤:
⑴悬提重物,读数。
⑵在斜面上提拉重物,读数。
⑶改变斜面的坡度。
⑷在斜面上提拉重物,读数。
研讨,得出结论:斜面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反之则省力少。 3.斜面的应用
引桥:减小坡度,可上车辆容易上下。
刀刃:切入物体省力。
盘山公路:减小坡度,增加路程。
复杂的变形斜面:螺旋,卷起来的斜面。
学生讨论:如何骑车上较陡的桥面省力?
学生上黑板,画出行驶路线。
(三)总结
斜面的省力与坡度的关系,应用。
(四)作业
寻找日常生活中的斜面的其它应用。
教学后记:
6、 小鸟和小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2.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3. 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并立志在仿生学方面钻研、创新、有所成就。 情感目标:
2. 使学生认识动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并养成爱护动物、保护生物、好好学
习生物学知识的良好品质。
2. 通过本节学习,帮助学生在以后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1. 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2. 昆虫与人类生活的联系,生物科技在生物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 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2. 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教学方法:
讨论、竞赛、启发、诱导等
教具准备:
昆虫多样性及家蚕生殖发育过程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一望无际的草原,绚
丽多彩的奇花异草,还有种类繁多的飞禽走兽??在我们脚下的土壤中,生活着
蝼蛄、蚯蚓、鼹鼠等动物,以及大量的微生物和植物的根系。 (教师播放有关
昆虫多样性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追问:你如何判断它们都属于昆虫?
学生:它们和蝗虫一样,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
对复眼和一个口器;胸部有三对足,一般有2对翅膀。这些都属于昆虫的主要特
征。
教师:很好!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昆虫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种类超过100万种,几乎在地球表面的任何地方都有分布,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
切。昆虫也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那么,这种会飞的无脊椎动物我们
了解多少呢?同学们请看屏幕上的问题,思考并讨论:
1. 冬季几乎看不见蚊子、苍蝇,为什么春暖花开的季节蚊蝇就多起来了?
2. 食用物品中,如何就长出了“肉虫子”
3. 在太阳地下翩翩起舞的蝴蝶是由“毛毛虫”变的。“毛毛虫”是从哪儿来的?它怎么会变成蝴蝶呢?
4. “旱极而蝗”大家如何来解释?为什么在潮湿、阴暗的角落中,蚊子就比较
多?
学生:夏季天气比较炎热,适合蚊蝇生活;冬季天气寒冷,蚊蝇就被冻死了,所
以冬季我们看不到蚊蝇。
学生:在食用物品的制作中,不小心被播进去了虫卵,所以有时候就长出了“肉
虫子”。
学生:“旱极而蝗”的意思是天气干旱了,很长时间不下雨的话就会闹蝗灾。
???
教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对上述问题作了回答,那么,大家
的回答是否正确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也许有些问题,你们就明白了。
板书: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与发育
[讲授新课]
教师:我们这节课的重要内容是学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我们以可爱的蚕宝宝来
分析说明。我们先来看一段影片。
1. 在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经历了几次“风雨的洗礼”?
2. 家蚕是通过哪种生殖方式繁殖后代?你能简单的介绍这种生殖方式的特点是
什么吗?
3.根据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你发现了还有哪些动物与家蚕的生殖方式相似的? 教师:大家根据刚才所观看的内容,是否能回答出以上的问题呢?
学生:家蚕是通过有性生殖来繁殖后代,雄蛾和雌蛾通过交尾使卵受精,最终受
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学生:家蚕的一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阶段是
需要我们喂养的。
学生:有很多动物都和家蚕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一样,比如:蜜蜂、菜粉蝶、蚊、蝇等昆虫。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我们请哪一位同学总结一下,好吗?
板书:
一、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变态发育
1、定义——在发育过程中要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
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的显著不同,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2. 例如:蜜蜂、菜粉蝶、蚊、蝇等
教师:我国养蚕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了。最早的养蚕应该追溯到黄帝的妻子——
了,她是第一个学着开始养蚕、丝的人。自公元551年养蚕技术开始传到欧洲,在此以后的1000多年里,大量的中国丝织品西运,由此便形成了世界闻名的丝
绸之路。所以说,小小的蚕不仅同文明紧密相连,同时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蚕还经常被文人墨客引入试文。唐朝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
干”这句话,用蚕的默默吐丝行为赞扬了一大批甘于奉献的人。不过,我要对此
诗句稍作改动,因为蚕虽然丝吐尽了,但并未死亡,只是化为蛹了,所以古人说
法是错误的,应该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教师:好了,家蚕的学习就暂时告一段落,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其他昆虫的发育
过程。
1. 你从下面这幅图发现了一些新东西吗?
2. 它的发育过程和蚕的相同吗?
3.你还知道哪些生物有与此相似的发育过程?
学生:和蝗虫的发育过程类似的还有蟋蟀、螳螂、蝈蝈等。
教师:像蝗虫这样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我们称之为不
完全变态发育。
板书:
二、其他昆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
1.定义——个体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的发育过程
2、例如:蟋蟀、螳螂
[课堂小节,作业练习,结束新课]
教师:我们这节课主要以家蚕和蝗虫为例,学习了昆虫的生殖和发育。通过学习
我们知道,昆虫是以有性生殖的方式进行繁殖的,它的发育过程可根据形态的变
化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两种。有些昆虫对人类农业生产是有害的,而有的则是有利,也促进了中外文明史的发展。
[巩固练习]
教学后记:
7、落地生根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也能繁殖后代。学习扦
插、压条、嫁接等人工营养繁殖的基本方法。
2、初步学会用扦插法繁殖植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1、甘薯的根、马铃薯的块茎、芦苇的茎、落地生根的叶长出新植物体的挂图或
照片,扦插、压条、嫁接的挂图及实物标本或幻灯片、录像片等。
2、花盆(或塑料盒)、土、铅笔、剪刀、菊花、塑料袋、水、杯子。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知道,植物大多是用种子来繁殖的,那么不用种子,植物也能繁殖吗?
(学生讨论)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的营养繁殖。
(1)观察:这几幅挂图中,新的植物体分别是从哪儿长出来的?
(2)提问:这些植物的繁殖方法与种子繁殖有什么不同?
(3)小组讨论。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5)小结:植物的根、茎、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植物的
生殖器官。像甘薯的根、马铃薯的块茎、芦苇的茎、落地生根的叶等都能发芽、
生根,长出新的植物体,我们把植物的这种繁殖方法叫做营养繁殖。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有关植物营养繁殖的知识。(板书课题)
2、指导学生认识人工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扦插法、压条法、嫁接法。
(1)谈话:人们利用有些植物的根、茎、叶在自然条件下就能够进行繁殖的特
性,在农业生产和园艺上,创造了一些人工营养繁殖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扦插、
压条和嫁接等。
(2)提问:你们想知道这些方法吗?
(3)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8~49页有关内容。
(4)通过播放录像,介绍用以上方法进行植物繁殖的实例。
(5)学生汇报自己对人工营养繁殖的想法。
3、指导学生初步学会用扦插法繁殖菊花。
(1)讲解:用人工营养繁殖植物的方法,在农业生产、花卉栽培中应用很广,
你们想学会其中的一些方法吗?下面我们就学习用扦插法繁殖菊花,让大家亲自
做一做。(出示扦插法繁殖菊花的过程图)
(2)提问:用扦插法繁殖菊花包括哪些步骤?
(3)学生讨论。
(4)教师讲解并演示用扦插法繁殖菊花的操作过程。
①从—株菊花植株上剪下一根枝条,剪掉枝条下部的叶,只留上部的两片叶和顶
芽。
②在花盆里放好土,适量浇水,在土中挖一个洞,把经过修剪的菊花枝条的下部
插进土里。
③把扦插好的菊花用塑料袋罩上,放在不被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
④2~3天后,根据土壤干湿情况适时、适量浇水。待新扦插的菊花生根之后,
把罩的塑料袋拿去,放到阳光下。
(5)学生分组扦插菊花。
(6)小结并评价学生操作情况。
4、指导学生认识植物营养繁殖的优缺点。
(1)讨论:在周围的植物中,还有哪些是可以进行营养繁殖的?
与植物的种子繁殖相比,你认为植物的营养繁殖有哪些优缺点?
(2)汇报讨论结果。
(3)小结:与种子繁殖比较,植物营养繁殖的特点是能保持原来植物的一些优
良品质,成长的时间短,开花结果也早一些。
缺点是有些营养繁殖的植物长势及生活适应能力不如用种子繁殖的植物。
课后感受:学生大多能了解植物的繁殖方法。
教学后记:
12、《生物进化的秘密》五年级下册科学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分析资料找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与平衡的关系。
2、能用自然选择学说对长颈鹿和桦尺蠖等生物进化原因做出解释。
二、情感价值目标
1、能树立生物是一直在进化的观点。
2、能举例说明达尔文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体现在什么地方。
三、知识探究目标
1、能明确说明达尔文在科学的研究过程中用哪些科学的方法。
2、能用自己的话表述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点。
四、科学、技术、环境目标
能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与环境关系。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1、导入:长颈鹿是大家喜欢的一种1、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动物,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那么长?
古代并不是那么长,为什么现在很2、学生阅读,理解什么是
择?并试着解释这一现象。长?
2、阅读书,找出什么是自然选择?3、明确长颈鹿进化成现在
用此观点解释。环境变化给长颈鹿带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来的影响。
探究桦尺蠖体色变1、指导学生看懂书上的图帮助学生学生分析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原化的原因 理解工业革命在促进社会取得巨大因。
进步的同时,也是环境遭到破坏,空
气受到污染,是树木的颜色发生了变
化。
2、引导学生对桦尺蠖数量变化的原现在,桦尺蠖的颜色有发生了变
因进行分析。 化,揭示出这种现象原因。
3、阅读科学在线,金鱼的来历。 野生鲫鱼,让学生介绍更多的人
工选择的例子。
小结:真正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对于小学生时间难度很大的事,本可通过对长颈
鹿、桦尺蠖、金鱼等的分析,分析环境变化给生物带来的影响,理解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观点,而且学会解释自然现象。
13《山脉的变化》教学设计
2007-03-11 08:53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上学期学习了“地表剧烈的变化”单元的基础上,探究影响地表缓慢
变化的诸多外力因素。而本课是以山脉的变化为切入点,引领学生开始本单元的
探究活动。
由于这些外力对山脉的影响极其缓慢复杂,对只有短短几十年生命历程的人类生
命个体来说,是无法观察到其变化的全过程的。因此,本课将引领学生对引起山
脉缓慢变化的诸多外力因素进行分析、想象、尝试提出有根据的假设,通过相应
的模拟试验,逐步使学生感悟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的作用与影响,帮助学生认识
到地表变化是各种力量作用的结果,是一个不断进行、永不停息的复杂过程。同
时激发学生探索地表变化奥秘的兴趣,意识到保护地表的重要性,适时培养学生
尊重客观世界、欣赏自然美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二、学生基础分析
在上学期“地表剧烈的变化”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利用多种方式,探究了由
于地球内部物质、能量的不断作用与平衡所导致的地球表面的板块运动、造山运
动以及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已基本掌握了一些探究方法,对探究活动的
基本过程也有了一些总体的认识。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传播途径逐渐向大众化、多样化发展,尽管
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平原,对形态各异的山脉也会有所了解。同时他们对“幼年山
脉”是怎样向“老年山脉”转化的会非常感兴趣。
三、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有根据地推测“老年山脉”初期的形态特征。
2、能用模拟实验的方法验证岩石破碎的各种因素。
3、能通过分析模拟实验的结果推测出使岩石破碎的各种因素。
4、能用所学过的知识解释各种风蚀地貌的现象产生的原因。
5、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地球表面的变化。
科学知识:
1、能解释“老年山脉”和“老年山脉”的含义。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造成地球表面的岩石不断破碎的原因。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风化作用。
四、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像、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风化作用对
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材料:
不同山脉形态的图片 山脉形成的视频材料。
玻璃、酒精灯、试管夹、冷水、气球、纸盒、熟石膏、水、小木棒、
板书设计:
13、山脉的变化
(岩石的变化)
“幼年山脉” “老年山脉”
各 温度变化:地表和内部受热不均
种 水 :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挤压岩石
自 生物 :植物根系的膨胀作用
然 其他物质:水、氧、酸的作用与下,被溶蚀
力
量 ? ?
14 《沙
洲的形
成》五
年级科
学下册
教案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对河流上有河下游实景图观察,提出上游的石子和沙市靠什么动力从上游被搬到下游的假设。
2、能用模拟实验证明谁和风对土壤、沙有搬运作用和磨圆作用。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化的壮观过程。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解释平原、沙洲的形成过程和原因。
2、能解释沙尘暴的成因。
四、科学、技术、环境目标
能针对性地提出三条以上预防和智力沙尘暴的措施。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沙洲的形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多找些体现沙州形成的图片供学1、学生观察图片,总结沙洲的基本生观察欣赏。 形态特征。 2、当学生对沙洲有了一些基本的感2、猜想沙洲是有什么物质形成的,
性认识后,启发学生通过观察示意图这些物质会是从哪来的?
结合教材中的提示猜想沙洲是怎样
形成的?
3、询问是否了解洪水中含有大量泥3、学生小组讨论,在教材示意图上
沙,是否知道河流上中下游不同河段画一画是流动的方向。
石块会有不同。
4、引导学生做沙洲形成的模拟试验。4、学生进行模拟试验,试验完成后
实验室一定要将喷水前的景观滑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包括土壤石子
来,以便核试验后的景观作比较。如不同位置变化等。学生有了模拟试
注入更多的水,会发生什么现象? 验的感性体验后,届时有关沙洲的
形成。
5、引导学生将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5、学生进行大大的猜想。
联系起来,进一步连续一周的大暴雨
会使地表发生什么变化的符合实际
的预见。
光滑的鹅卵石 1、让学生展示刻下收集到的鹅卵石1、学生观察鹅卵石的美丽,学生观
事物或图片,让么组都有几片形状各察一段时间后,自己提出有关鹅卵
不相同的鹅卵石,鼓励学生用一些生石的问题。教师用板书展示出来,
动形象的语言描述鹅卵石的形状和最终确定当堂研究的问题。用实验
颜色等。引导学生跟积极掌握的资料验证自己的假设,分阶段做好记录,
和已有经验,提出自己的假设并做好概括鹅卵石的形成过程。
记录。
沙尘暴 让学生谈谈经历沙尘暴时的感受。 学生讨论沙尘暴的危害,提出预防
措施。
15、《溶洞里的钟乳石》五年级科学教案下册
一、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钟乳石的有关图像资料提出关于钟乳石的各种假设。
2、能射击模拟试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能用文学的语言赞美钟乳石构成的千奇百怪、扑朔迷离的景象。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三、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解释钟乳石石笋、石柱的成因。
四、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钟乳石形成原因的猜测和模拟试验等探究活动,初步认识流水的侵蚀作用。
五、教学准备
钟乳石的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猜测钟乳石的形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不知学生课下收集关于钟乳学生观察收集到的资料,就
石的资料,上课进行交流,交流中如实地了解与同学交流。
过程中提供学生一些图片或资
料。
2、对中如实进行多种方式的感学生对钟乳石的形成进行猜
知,积累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上,猜测结果记录下来。
让学生对钟乳石怎样形成进行
大胆的猜测,必须进行有根据的
猜测。组织学生交流时,启发其
他同学倾听不同的意见,比较那
位同学的猜测更有道理。
本活动时间较长,不可能在当堂学生了解钟乳石和石笋的形
完成,本科开始前一周开始做试和环境,互相讨论。
验,教师课上作演示试验,用条
1、 我们要发现的是什么?形图记
录试验结果,便于学生对实验不2、 我们要摹拟的条件和环
么? 同阶段的比较。
3、 我们用什么来模拟?
4、 我们怎样控制实验?
5、 我们怎样解释时实验现
6、
课下
自制钟乳石 学生课下撰写赞美钟乳石的小
诗。
第一单元 巧妙的用力
1、怎样才能省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作用—在什么条件下省力?在什么条件下费力?在什么条件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以及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能够积极的想办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怎样用较小的力解决的问题。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操作实验、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 — —
2、难点:认识杠杆上的“三点”(支点、重点、力点);分析、归纳、杠杆工作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地面上是一些旧旗杆基座用的部份钢筋混凝土块。由于它们很重,瓦工们暂时还没有设法将它们运走。同学们有什么方法,把它们搬运到操场的一角去吗?
(二)学习新课
1、建立“杠杆”的概念
(1)请力气大些的1—2名男生用手搬,合作抬混凝土块。
(2)学生思考:搬不动、移不走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用木棍式的东西来撬)
(3)请体力小些的女生(1人)用木棍撬混凝土块。
a. 大家想:怎么撬? b. 一女生动手用木棍撬。
(4)教者把准备好的12根木棍,发给各实验小组,让每一个学生都来一次,都来感受下下先搬后撬的亲身体验。
(5)建立“杠杆”的概念
我们刚才用来撬移钢筋混凝土块用的木棍,在实际运用中,人们常常会先在木棍下垫上砖块、石块、铁块之类的能够支撑木棍用的物体,再用木棍来撬重物。这时的木棍已不再是一根普通的棍子了,它成了一种简单的机械—杠杆。
(6)讲解:杠杆上的“三点”:支点、重点、力点。
2、认识“杠杆的作用”
(1)发现杠杆的省力原理
a. 提问:运用杠杆作工具时有什么作用? b. 学生举例
c. 学生比较:动手搬、抬和用木棍撬移混凝土块的两种不同效果,并交流操作实践中的体会。
d. 名人言:“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一个人把地球撬动”。
e. 归纳得出结论:杠杆有省力作用。
(2)实验认识,用杠杆作工具时,还有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情况。 a. 提问:是不是一旦应用了杠杆就能省力?
b. 学生用杠杆尺实验研究。
c. 学生汇报实验研究的结果。
d. 学生演示:(1)用镊子取瓶中的弹子;(2)用天平称弹子。
e. 归纳小结:用杠杆作工具时,除了省力的情况外,还有“费力”和“既不省力,又不费力”两种情况。
3、探索研究杠杆工作规律
(1)提问:你能否利用人们应用“杠杆原理”制造出的工具,去探索一下杠杆的工作规律?
(3)学生利用工具操作,研究探索杠杆工作规律。
A、看课文中插图,认识人们应用“杠杆原理”制造的工具(钉锤、剪刀、钳子、镊子)
B、利用实物分析:“钉锤、剪刀、钳子、镊子”上哪是“支点”?哪是“重点”?哪是“力点”?
C、利用工具操作:
a. 用“起钉锤”拔木板上的钉子; b. 用“剪刀”剪硬纸板;
c. 用“钳子”剪断铁丝; d. 用“镊子”取出瓶中的弹子。
D、说一说:
a. 杠杆在什么条件下省力?
b. 杠杆在什么条件下费力?
c. 杠杆在什么条件下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E、思考、讨论:
a. 常用的表示数量关系的符号有几种?
b. 怎样运用其中的一种符号,把杠杆上的“三点”,在什么条件下省力、在什么条件下费力、在什么条件下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表示出来?
F、归纳总结:杠杆的工作规律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 — —
4、小结:
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杠杆的外形是可以改变的,它并不都是像一根棍子。但凡是有支点、力点、重点,工作时力点与重点围绕支点转动的装置,都是利用了杠杆的原理。
杠杆的工具并不都是省力的,也有是费力的,这主要是为了工作方便。
人们一旦掌握了杠杆的规律,就可以根据需要,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杠杆类的工具。
(三)巩固应用
1、(出示小黑板)请你举例,说说杠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交流。
(四)布置作业
课外应用杠杆原理做一些实事,并把所做的经过等记入日记,向大家汇报。 教学后记:
2、 撬棍的学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杠杆的作用,知道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用杠杆尺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在操作体会和实验基础上得出结论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在实践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联系实际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渗透科学自然观——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人类只有了解这些规律,才能更好的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杠杆的作用(在什么条件下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
活动材料:
1、演示材料:杠杆实验盒一套、剪刀一把、郎锤一把等。
2、分组材料:杠杆实验盒若干。
教学过程:
一、欣赏激趣:
1、老师:孩子们,大家好,这堂自然课由陈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研究,大家欢迎不欢迎?
学生:欢迎。
2、CAI出示录像:请孩子们来欣赏一段录像。今天天气真好,宋叔叔要带孩子们去郊游。要到达目的地,必须经过一段乡间小路。忽然,一块大石头挡住了他们的去路,这可怎么办呀!
3、老师:谁来帮他们想想办法?
4、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的办法。
(1)几个人搬。 (2)几个人抬。
(3)用锤打碎。 (4)垫棍滚动。
(5)用绳子拉。 (6)移土埋石。
(7)起重机搬。 (8)挖土机移。
(9)用车拉走。 (10)用棍子撬。
5、老师:这么多办法,你认为哪一种办法最简便?
6、学生举手说出自己的意见。
7、揭示课题:CAI出示,齐读两遍。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杠杆:
(1)看到“杠杆”,你们想研究什么?
(2)学生分别说出。
(3)老师:同学们想知道的真多,我归纳出以下三个问题:
a. 什么是杠杆?
b. 杠杆由哪几部分组成?
c. 使用杠杆是不是一定能省力?怎样才能省力?
(4)老师:第1、2两个问题,自学课本44页第二、三自然段,读一读、划一划、与同桌交流交流。
(5)老师:谁来说一说?
(6)老师:请孩子们拿出这幅图,用彩色笔标出杠杆的支点、重点、力点。学生在图上标出。
(7) 老师:拿2—3名学生标的图,在展示平台上依次展示。
学生判断。
(8)老师:标正确的孩子举手?孩子们真能干。CAI出示图片,老师:谁来指出杠杆的支点、重点、力点。(抽2—4名学生)
2、演示实验1。
(1)老师:这是杠杆尺,这是支架,把支架安装在实验盒上,再把杠杆尺用螺丝锁在支架上,我们就把实验装置组装好了。
(2)老师:我在杠杆尺左边挂2个钩码,右边挂几个钩码,杠杆尺才能平衡?
(3)学生:2个。
(4).指出这时杠杆尺的支点、力点、重点?抽两名学生指一指。
(5)指出支点到力点的距离是多少格?支点到力点的距离是多少格?
(6)重物是几个钩码?提起重物的力是几个钩码?
3、开放性实验:
老师:我们现在来研究:杠杆是不是一定能省力,怎样才能省力?就是你们提出的第三个问题。
老师:在实验中可以交流、请教自主完成实验,填写好实验报告表,再根据你们的实验和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写出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组实验。
老师参与各组实验。
老师:谁先来汇报实验?
学生:边演示边讲解。
老师:你们发现什么?
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三、学以致用:
1.出示图,老师:它是运用了什么?它是否省力?
2.老师:谁能举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运用了杠杆的作用,它是否省力?
3.学生分别举例。师生互评。
4.出示图片,老师:谁来说出它运用了杠杆什么作用?
5.总结探究的方法。
6.老师:你们今天有什么收获?受到什么启发?谁来说说。
教学后记:
3、轮子的妙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实验研究轮轴与滑轮的作用。进一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使学生认识工具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改进现有工具,创造发明出更先进的工具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服务。
教学准备:
1、支架、轮轴模型(两个,轴粗细相同,轮大小不同)、滑轮(动滑轮,定滑轮)、细绳(两端栓有小铁丝钩)、钩码、测力计、自来水龙头、木板、羊眼钉。
2、螺丝刀、各种形状的水龙头、活动扳手。
3、轮轴工作原理示意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学习新课
(一)、指导学生认识轮轴的构造。
1、提问:我们认识了杠杆,使用什么样的杠杆省力?
2、谈话:我们经常要打开自来水龙头,今天我们就从研究自来水龙头开始,认识一种新的工具。
(1)讲解: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自来水龙头,你是怎样打开水龙头的?如果去掉上面的轮,你还能打开吗?
(2)学生分组实验并讨论。
(3)汇报:在实验中你碰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去掉上面的轮你就很难拧开了?
(4)讲解:像水龙头这样由轮和轴组成的装置,我们称作轮轴。当由轮带动中间的轴转动时,轮轴就成了一种省力的机械。
(5)提问:水龙头的轮不装上去,你能不能用其他办法轻松的打开水龙头?
(6)分组讨论:如果把轮轴比作一个杠杆,它的支点在哪里?动力点在哪里?阻力点在哪里?
(7)讲解:轮轴的轴的中心点就可以当作是杠杆的支点,动力作用在轮上的点就可以看作是杠杆的动力点,重物或阻力作用在轴上的点就可以看作杠杆的阻力点。
(8)讨论:现在你能解释刚才把水龙头的轮卸掉后为什么很难拧动水龙头了吗?
(9)出示:十字水龙头、一字水龙头、三角水龙头。
(10)观察:这三种水龙头是轮轴吗?为什么?
(11)讲解:虽然这三种水龙头没有圆形的轮,但是它们同样属于轮轴,上面的旋钮旋转一周就相当于一个轮。
(二)、指导学生认识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1)谈话:我们已经感觉到使用轮轴可以省力,那么使用轮轴可以省多少力呢?轮轴省力的秘密在哪里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2)讲解:每组都有两个大小不等的轮及一个轴,大家可以参照课文把实验装置装在支架上,在轮和轴边缘的浅槽中挂上带钩的细绳,利用钩码、测力计自己来想办法研究轮轴是否省力?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并讨论:使用轮轴,以轮提起轴上的重物,与不用轮轴直接提起重物相比,哪个省力?
(5)讲解:我们继续研究,可以另外组装一个轮轴来实验(出示另外组装的轮轴),与刚才的轮轴比现在这轮轴的轴有没有变化?轮有没有变化?用这个轮轴来提起同一重物,比较一下,所用力的大小有没有变化?
(6)学生实验。
(7)汇报并讨论: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8)小结:用轮轴提起重物,在轴粗细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三)、指导学生认识轮轴的应用。
(1)出示挂图或课件展示:门把手、球形门锁、汽车方向盘、活动扳手、自行车把手。
(2)讨论:这些工具是不是轮轴?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怎样使用更省力?
(3)提问: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轮轴?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
(4)讲解:人们掌握了轮轴省力的原理,就可以根据需要造出各种各样的轮轴类工具,使用时就会省力。
教学后记:
4、斜坡的科学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斜面的作用,以及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
3.渗透科学自然观──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认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教学准备:
测力计、重物、斜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轮轴有什么作用?
在家里是否发现新的应用轮轴的装置?
(二)新授
1.认识斜面
看书上的图。
问:这样做为什么? 指出:有一定坡度的面叫做斜面。
2.研究斜面的作用
分组实验:
材料:测力计、重物、斜面、垫物。
步骤:
⑴悬提重物,读数。
⑵在斜面上提拉重物,读数。
⑶改变斜面的坡度。
⑷在斜面上提拉重物,读数。
研讨,得出结论:斜面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反之则省力少。
3.斜面的应用
引桥:减小坡度,可上车辆容易上下。
刀刃:切入物体省力。
盘山公路:减小坡度,增加路程。
复杂的变形斜面:螺旋,卷起来的斜面。
学生讨论:如何骑车上较陡的桥面省力?
学生上黑板,画出行驶路线。
(三)总结
斜面的省力与坡度的关系,应用。
(四)作业
寻找日常生活中的斜面的其它应用。
教学后记:
6、 小鸟和小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2.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3. 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并立志在仿生学方面钻研、创新、有所成就。 情感目标:
2. 使学生认识动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并养成爱护动物、保护生物、好好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良好品质。
2. 通过本节学习,帮助学生在以后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1. 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2. 昆虫与人类生活的联系,生物科技在生物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 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2. 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教学方法:
讨论、竞赛、启发、诱导等
教具准备:
昆虫多样性及家蚕生殖发育过程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一望无际的草原,绚丽多彩的奇花异草,还有种类繁多的飞禽走兽??在我们脚下的土壤中,生活着蝼蛄、蚯蚓、鼹鼠等动物,以及大量的微生物和植物的根系。 (教师播放有关昆虫多样性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追问:你如何判断它们都属于昆虫?
学生:它们和蝗虫一样,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一个口器;胸部有三对足,一般有2对翅膀。这些都属于昆虫的主要特征。
教师:很好!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昆虫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种类超过100万种,几乎在地球表面的任何地方都有分布,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昆虫也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那么,这种会飞的无脊椎动物我们了解多少呢?同学们请看屏幕上的问题,思考并讨论:
1. 冬季几乎看不见蚊子、苍蝇,为什么春暖花开的季节蚊蝇就多起来了?
2. 食用物品中,如何就长出了“肉虫子”
3. 在太阳地下翩翩起舞的蝴蝶是由“毛毛虫”变的。“毛毛虫”是从哪儿来的?它怎么会变成蝴蝶呢?
4. “旱极而蝗”大家如何来解释?为什么在潮湿、阴暗的角落中,蚊子就比较多?
学生:夏季天气比较炎热,适合蚊蝇生活;冬季天气寒冷,蚊蝇就被冻死了,所以冬季我们看不到蚊蝇。
学生:在食用物品的制作中,不小心被播进去了虫卵,所以有时候就长出了“肉虫子”。
学生:“旱极而蝗”的意思是天气干旱了,很长时间不下雨的话就会闹蝗灾。 ???
教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对上述问题作了回答,那么,大家的回答是否正确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也许有些问题,你们就明白了。 板书: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与发育
[讲授新课]
教师:我们这节课的重要内容是学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我们以可爱的蚕宝宝来分析说明。我们先来看一段影片。
1. 在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经历了几次“风雨的洗礼”?
2. 家蚕是通过哪种生殖方式繁殖后代?你能简单的介绍这种生殖方式的特点是什么吗?
3.根据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你发现了还有哪些动物与家蚕的生殖方式相似的? 教师:大家根据刚才所观看的内容,是否能回答出以上的问题呢?
学生:家蚕是通过有性生殖来繁殖后代,雄蛾和雌蛾通过交尾使卵受精,最终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学生:家蚕的一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阶段是需要我们喂养的。
学生:有很多动物都和家蚕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一样,比如:蜜蜂、菜粉蝶、蚊、蝇等昆虫。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我们请哪一位同学总结一下,好吗?
板书:
一、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变态发育
1、定义——在发育过程中要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的显著不同,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2. 例如:蜜蜂、菜粉蝶、蚊、蝇等
教师:我国养蚕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了。最早的养蚕应该追溯到黄帝的妻子——了,她是第一个学着开始养蚕、丝的人。自公元551年养蚕技术开始传到欧洲,在此以后的1000多年里,大量的中国丝织品西运,由此便形成了世界闻名的丝绸之路。所以说,小小的蚕不仅同文明紧密相连,同时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蚕还经常被文人墨客引入试文。唐朝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用蚕的默默吐丝行为赞扬了一大批甘于奉献的人。不过,我要对此诗句稍作改动,因为蚕虽然丝吐尽了,但并未死亡,只是化为蛹了,所以古人说法是错误的,应该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教师:好了,家蚕的学习就暂时告一段落,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其他昆虫的发育过程。
1. 你从下面这幅图发现了一些新东西吗?
2. 它的发育过程和蚕的相同吗?
3.你还知道哪些生物有与此相似的发育过程?
学生:和蝗虫的发育过程类似的还有蟋蟀、螳螂、蝈蝈等。
教师:像蝗虫这样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我们称之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板书:
二、其他昆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
1.定义——个体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的发育过程
2、例如:蟋蟀、螳螂
[课堂小节,作业练习,结束新课]
教师:我们这节课主要以家蚕和蝗虫为例,学习了昆虫的生殖和发育。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昆虫是以有性生殖的方式进行繁殖的,它的发育过程可根据形态的变
化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两种。有些昆虫对人类农业生产是有害的,而有的则是有利,也促进了中外文明史的发展。
[巩固练习]
教学后记:
7、落地生根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也能繁殖后代。学习扦插、压条、嫁接等人工营养繁殖的基本方法。
2、初步学会用扦插法繁殖植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1、甘薯的根、马铃薯的块茎、芦苇的茎、落地生根的叶长出新植物体的挂图或照片,扦插、压条、嫁接的挂图及实物标本或幻灯片、录像片等。
2、花盆(或塑料盒)、土、铅笔、剪刀、菊花、塑料袋、水、杯子。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知道,植物大多是用种子来繁殖的,那么不用种子,植物也能繁殖吗?(学生讨论)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的营养繁殖。
(1)观察:这几幅挂图中,新的植物体分别是从哪儿长出来的?
(2)提问:这些植物的繁殖方法与种子繁殖有什么不同?
(3)小组讨论。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5)小结:植物的根、茎、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像甘薯的根、马铃薯的块茎、芦苇的茎、落地生根的叶等都能发芽、生根,长出新的植物体,我们把植物的这种繁殖方法叫做营养繁殖。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有关植物营养繁殖的知识。(板书课题)
2、指导学生认识人工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扦插法、压条法、嫁接法。
(1)谈话:人们利用有些植物的根、茎、叶在自然条件下就能够进行繁殖的特性,在农业生产和园艺上,创造了一些人工营养繁殖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扦插、压条和嫁接等。
(2)提问:你们想知道这些方法吗?
(3)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8~49页有关内容。
(4)通过播放录像,介绍用以上方法进行植物繁殖的实例。
(5)学生汇报自己对人工营养繁殖的想法。
3、指导学生初步学会用扦插法繁殖菊花。
(1)讲解:用人工营养繁殖植物的方法,在农业生产、花卉栽培中应用很广,你们想学会其中的一些方法吗?下面我们就学习用扦插法繁殖菊花,让大家亲自做一做。(出示扦插法繁殖菊花的过程图)
(2)提问:用扦插法繁殖菊花包括哪些步骤?
(3)学生讨论。
(4)教师讲解并演示用扦插法繁殖菊花的操作过程。
①从—株菊花植株上剪下一根枝条,剪掉枝条下部的叶,只留上部的两片叶和顶芽。
②在花盆里放好土,适量浇水,在土中挖一个洞,把经过修剪的菊花枝条的下部插进土里。
③把扦插好的菊花用塑料袋罩上,放在不被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
④2~3天后,根据土壤干湿情况适时、适量浇水。待新扦插的菊花生根之后,把罩的塑料袋拿去,放到阳光下。
(5)学生分组扦插菊花。
(6)小结并评价学生操作情况。
4、指导学生认识植物营养繁殖的优缺点。
(1)讨论:在周围的植物中,还有哪些是可以进行营养繁殖的?
与植物的种子繁殖相比,你认为植物的营养繁殖有哪些优缺点?
(2)汇报讨论结果。
(3)小结:与种子繁殖比较,植物营养繁殖的特点是能保持原来植物的一些优良品质,成长的时间短,开花结果也早一些。
缺点是有些营养繁殖的植物长势及生活适应能力不如用种子繁殖的植物。 课后感受:学生大多能了解植物的繁殖方法。
教学后记:
范文四:五年级教案下册
第一课 调查旅游意向
一、教学内容
熟悉Execl表格的窗口,了解基本功能,并进行一些基本操作。
二、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熟悉execl的窗口和菜单栏。
(技能性目标)
会输入数据,调整列高和列宽,以及会创建图表,灵活调出菜单。 (情感性目标)
运用execl图表可以更准确地直观地表达信息和观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execl窗口,会输数据和做图表。
四、教学过程
1、掌握打开execl的方法,认识execl窗口。
2、认识编辑栏,会找常用工具。
3、掌握改变行高与列宽的方法,能创建图表。
4、教师边讲解,边操作例题,让学生熟悉。
5、学生练习,并交流心得、交流经验;以及协作学习。
6、部分学生合作学习,及创新练习。
五、作业与课外练习
尝试制作柱形图,注意execl和word区别操作方法。
第二课 美化调查图表
一、教学内容
输入数据,制作图表并美化图表。
二、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了解图表输入数据方法与简便方法,学会改变图表美化图表,知道单元格功用,会插入行和列等。
(技能性目标)
掌握美化图表的方法,逐步熟悉execl窗口工具。
(情感性目标)
美化图表表达信息与思想意图。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单元格格式”功能作用,学会美化图表,以及合并单元格等。
四、教学过程
1、了解图表各个选项的作用。
2、掌握通过“图表区格式“美化图表的方法,灵活应用手段美化图表。
3、了解“单元格格式”各个选项的功用。
4、掌握修饰美化表格的方法,会插入行与列。
5、掌握合并单元格的方法,通过协作能做出理想的图表。
五、练习与课外作业
1、协作完成“显身手”,分组交流心得、并进一步创新。
2、练习选择制作一幅课后图表,另再完成制作课程表,自己发挥制一幅图表。
第三课 计算旅游城市的平均气温
一、教学内容
学会自动填充表格数据,并会计算平均数的简单快速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学会自动填充数据的简单方法,学会输入计算平均数的公式及计算方法会看图表和收集数据。
(技能性目标)
会创新出更多的自动填充各样的数据方法,掌握在execl自动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情感性目标)
会灵活应用execl表格中各项功能,会在execl中表现出各种情感数据。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自动填充数据的方法,以及利用execl简单平均数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学会收集相关数据信息获取数据,教师讲解并演示。
2、掌握自动填充数据的方法,会填充多种多样的数据。
3、会进行简单的平均数计算,协作学习创新方法。
4、教师演示实例,学生交流心得,教师总结并讲解疑难。
五、课外作业
1、尝试课后练习操作,交流和协作学习。
2、做一个一星期观察天气记录表和一星期同桌成绩记录表。合作完成作业学习。
第四课 选出空气质量最佳的城市
一、教学内容
掌握筛选的方法和取消筛选的方法;熟悉排序的方法和技巧;了解筛选和排序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学会筛选的方法设定,了解排序的操作,共同协作学习。 (技能性目标)
在原来计算平均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筛选和排序,从而选出空气质量最佳的城市。也因此促进execl技能技巧的熟悉,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情感性目标)
学会选定空气质量的方法与做法,从而做出最佳数据方便人们了解和研究,为别人的生活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跟老师学会筛选的设定方法和操作技巧,掌握排序为选出空气最佳城市打好基础。
四、教学过程
1、教师演示筛选的方法,学生边看边跟着做,同学之间讨论怎样设定筛选;并共同练习筛选做法练习。
2、学生探讨筛选取消的方法,教师总结并演示取消筛选方法,学生交流练习。筛选出空气质量最佳城市。
3、教师讲解排序的做法,并让学生练习排序。
4、学生交流总结排序与筛选的区别,以及交流讨论经验。
5、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提出注意地方,以及提出更深发展练习和交流学习方向。
五、课外作业
设计一个一周天气观察表,并排出那一天比较好。
第五课 制定旅游计划
一、教学内容
本课学习工作表间数据的操作,以及管理方法,会应用自动套用格式,收集素材,并学会分析数据清单中的数据。
二、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学会自动套用格式,管理数据表,收集素材和分析数据清单等。 (技能性目标)
掌握管理工作表数据的方法技巧,以及多渠道收集素材,并能用一套自己的方法分析数据。
(情感性目标)
学会分析数据并把其道理用于生活,把真理与大家分享;把经验与同学们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管理数据表的方法,并能会自动套用格式,学会分析数据应用于生活实际中。
四、教学过程
1、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尝试操作,记录不会操作的地方和疑难。
2、教师讲解管理数据表、自动套用格式和分析数据的方法,使学生理解疑难、解决不会操作的步骤。
3、再次阅读课文,并操作“制作旅游计划”,以及分析数据应用于实际中。协作学习完成课文练习。
4、合作学习讨论经验,交流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指出疑难和关键学习点;开拓练习提高学习兴趣。
五、家庭作业
制作一星期上课作业分数表与管理好它,并分析它的数据应用于学习用途中。
一、教学内容
本科介绍通过文字、照相机、扫描仪、因特网等收集各种图片素材;为今后学习应用做好准备。
二、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学习收集一般素材的方法,学会储存和整理,并把特殊资料修改成自己用;学会分析不同的场景用不同的素材等。
(技能性目标)
学会用不同的软件、不同的工具收集不同的素材,注意图片的格式与使用,会在因特网上收集文字素材,经常总结自己的收集素材心得。
(情感性目标)
能把各种素材用褒贬眼光分析与使用,知道不同的地方为什么用不同的图片素材,知道因人、因事使用素材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常见多媒体素材,会在因特网上采集文字材料;会用辅助工具收集素材。
四、教学过程
1、认识常见的多媒体素材,教师播放一些素材给学生看,交流哪里见过这些素材和其他素材。
2、教师演示在因特网上收集文字素材,学生练习知道操作与方法,互相交流。
3、教师转播同学在因特网上下载图片,练习巩固知识,资源共享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会用辅助工具收集素材转进电脑里使用,交流成功心得,共同集中疑问请教别人或共同解决、请教老师等。
5、勤奋练习,做到熟能生巧。
五、作业练习
收集2008奥运出名场地、精彩节目等图片,并能分类整理好。
一、教学内容
收集声音、视频素材,认识几种播放器,会用各种播放器播放文件;会裁剪声音和图像视频文件,知道一般的操作,能独立自我发展。
二、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学会在因特网上下载声音和视频文件,认识电脑的播放器,幷知道怎样用。
(技能性目标)
学会下载声音素材、下载视频素材,会裁剪声音文件、会裁剪视频文件,并应用于实践操作中。
(情感性目标)
学会欣赏声音文件和视频文件,并能在实践中鉴别应用,会分析褒贬应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下载声音和视频文件,会分析应用。
教学难点:学会裁剪声音和视频文件,并能分出褒贬应用。
四、教学过程
1、学会在网络中下载声音文件,以及下载视频文件;注意方法和便捷方式的记忆以下次进入下载有用文件。
2、认识几种播放器,并学会下载安装,认识其主要功能与一般的操作使用。
3、学会运用各种播放器放声音或视频文件,学会欣赏和区别褒贬。
4、学会裁剪声音文件和视频文件,注意剪切方法和关键特点。
5、教师示范实例,边操作,边讲解;并提出关键和注意的地方。
6、学生操作练习,边操作,边问不懂的地方;争取自己完成一次:下载---欣赏---分析---应用的全过程。
7、互相交流经验,互相交流学习方法等;教师巡视纠正。
五、作业练习
回家练习下载声音文件和视频文件——北京欢迎你;学习安装播放器,熟悉播放和剪切功能。
第八课 制作“北京奥运游”多媒体作品
一、教学内容
认识学习幻灯片,设计多媒体作品的结构框架,以及制作工具;制作演示文稿的封面,学会自定义动画和超级连接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认识powerpoint的界面。
2、学会设计多媒体作品的结构框架。
3、学会幻灯片的背景设计和图片处理。
(技能性目标)
1、学会分析与设计幻灯片封面。
2、学会分析和处理图片,欣赏设计完美性。
(情感性目标)
1、注意设计欣赏效果,与选材应用的结合。
2、注意根据实际设计和个人、集体等要求不同,及欣赏不同,进行不同的实际制作作品。
3、作品情感和欣赏交流,互相评价;促进学习制作更好作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powerpoint的功能应用,设计和图片加工。
四、教学过程
1、认识powerpoint的界面,以及它的功能简单应用。
2、学会设计多媒体作品的结构框架,设置背景;设计与欣赏相结合。
3、学会插入图片与加工图片,并能进行图片优化处理。
4、能用艺术字设计标题,调整图片大小和修饰封面等。
5、互相交流学习,共同进步,一帮一,力争完成作品。
6、互相评价作品活动,教师指导更进一步的学习。
五、课外作业
自己设计完成一幅:班级学习栏(学习园地)的项目设计作品。
第九课 制作“北京奥运游”导游图
一、教学内容
先欣赏导游图,学习绘制导游图的一般方法;特殊工具的应用:学习图形变形。学习美化导游图,以及渐变背景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认识各种自选图形,添加图片、文字等。
2、会运用文本框输入文字。
(技能性目标)
学会设置幻灯片做旅游导向的布局,会调节图片的大小,并能在图片下注字等。
(情感性目标)
图片和文字布局会知道欣赏,知道怎样做出众人喜欢幻灯片,相互讨论协调布局、做法中欣赏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布局和在操作中欣赏美,渐变背景操作方法。
四、教学过程
1、知道自选图形,会绘制和修饰。
2、会在自选图形中添加图片。
3、会在自选图形中添加文字。
4、会运用文本框输入文字。
5、会给幻灯片添加渐变背景。
6、互相学习讨论,做出一副简单的幻灯片导游图。
7、交流制作经验,教师指导总结注意的方法等。
五、课外作业
用幻灯片绘制一幅从家乡到学校的导行图。
第十课 编辑景点的图文资料
一、教学内容
赏析旅游景点的幻灯片,制作图文并茂的幻灯片。
二、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学习图文并茂的幻灯片的制作,设置不同的背景,文字格式等。 (技能性目标)
1、会设置不同的背景。
2、学会制作水印效果,应用自选外观等。
(情感性目标)
1、学会赏析幻灯片,并能从中找到收获。
2、学会用艺术字制作幻灯片,特出有自己感情色彩的幻灯片制作方法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背景、水印、文字格式的制作方法和装饰。
四、教学过程
1、学会旋转图片。
2、学会给各种幻灯片设置不同的背景。
3、学会设置图片的水印效果。
4、知道怎样用自选图形设计图片外观。
5、能在不同的窗口中复制和粘贴文本资料。
6、学会设置文字的格式。
7、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学习,教师总结并提出今后学习方向。
五、课外作业
自制一幅小手抄报,注意图文设计和布局等。
第十一课 添加背景音乐与影片
一、教学内容
学会插入声音文件,以及设置背景音乐;为幻灯片添加影片,调整影片大小等学习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会在制好的幻灯片里插入声音、插入背景音乐、插入视频文件等基本操作。
(技能性目标)
学会剪切音乐并插入幻灯片,以及会剪切影片并插入幻灯片中和调整它的大小及位置。
(情感性目标)
会剪切合适音乐、影片等,并能准确地插入幻灯片中,调整好影片位置。使人欣赏出其中的美妙感、分享感,自己也享受制作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剪切音乐和剪切影片,调整好影片位置;使别人分享制作美!
四、教学过程
1、学会安装剪切软件,领会他的常用功能的使用。
2、会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文件。
3、学会在幻灯片中插入背景音乐。
4、会在自己制作的幻灯片中插入视频文件。
5、会调整视频文件的大小及位置。
6、协助完成学习任务,交流学习中的有益经验;教师总结,并提出继续研究和熟悉更多的操作方法等。
五、课外作业
制作一台电视并有简单播放,学习小组共同交流单独完成。
第十二课 用超级连接设计导航
一、教学内容
学习幻灯片的链接设计,以及给幻灯片设置动作按钮,会检测链接项的正确度。
二、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学会幻灯片链接和检测,以及给幻灯片添加按钮。
(技能性目标)
学会各种幻灯片链接技巧方法,添加和复制按钮动作等。 (情感性目标)
学会协作学习,交流学习感受,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共同解决问题的快乐感。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会超级连接,制作和复制按钮动作使用,会检测链接项目。
四、教学过程
1、会设置多媒体作品的链接结构。
2、会设置文本链接项。
3、会设置图片链接项。
4、学会设置各种动作按钮。
5、学会复制相同链接的动作按钮。
6、学会检查各种链接的正确性。
7、教师组织交流制作经验,叫一些同学发表个人心得,教师总结并提出偶的要求等。
五、课外练习
制作一遍小手抄报,注意使用超级连接、按钮等。
第十三课 让幻灯片产生动态效果
一、教学内容
学会设置对象的动态效果,幻灯片效果的切换,以及演示文稿的放映。展示和评价多媒体作品简单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学习简单展示和评价多媒体作品,会设置自定义动画、切换效果,会几种演示文稿的播放方法等。
(技能性目标)
会组和各种图形和文字,会设置自定义动画、切换效果,会展示多媒体作品。
(情感性目标)
交流设置经验的快乐,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大家分享;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会设置自定义动画、切换效果;会组合各种图形和文字。
四、教学过程
1、会给对象设置自定义动画。
2、会组合各种图形或文字。
3、学会设置幻灯片切换效果。
4、学会几种播放演示文稿的方法。
5、会展示自己的作品,会评价多媒体作品。
6、交流学习经验,协作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总结,并提出今后学习要求。
五、课外练习
自制两张幻灯片,注意自定义动画等,回校时交给老师共同分享。
范文五:五年级下册教案
22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
2.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具准备 投影片
三、教学时间 三教时
第一教时
一、谈话导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事。板书课题:21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2、简介彭德怀。
3、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
二、自读课文:
1、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②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③思考揭题时所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2)指名回答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
1.练渎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教时
一、默读课文,思考:
1、彭德怀既然那么喜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要把它杀掉?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归纳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土,为了让更多的战士走出草地,他才杀了牲口。
二、再读课文:
1、用“——”画出表现彭德怀爱骡子的语句,
用“══”画出表现彭德怀爱战士的语句。
2.同座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1)学生读表现彭德怀爱骡子的语句。
(2)彭德怀是个铁骨铮铮的军人,对待大黑骡子却是如此深情,让我们再好好地体会体会。
(3)投影映示其中的几个句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①读了这段话,你们有何感觉?
②彭德怀为什么这样爱大黑骡子呢?
③指导朗读。
出示: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①这里为什么用省略号?你认为可以补充什么内容?引导学生想象彭德怀的内心活动、神情,体会他对大黑骡子的感情。
②指导朗读。
出示: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①彭德怀为什么吃不下肉汤?你有这方面的切身体会吗?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去将心比心,体会彭德怀内心的痛。
②指导朗读。
(4)学生读能表现彭德怀更爱战士的语句。
①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 ②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理解“燃眉之急”) ③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
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4、分角色朗读2-20自然段。
(1)同座练读。
(2)指名读,评价(要读出彭德怀爱骡子但更爱战士的心理)
三、谈谈你对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
四、作业: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彭德怀的小故事。
第三教时
一、复习
分角色朗渎课文。
二、指导造句
1.找出“艰苦”“燃眉之急”这两个词所在的句子
2.讨论:
“艰苦”可以与哪些词语搭配?(岁月,环境??)
你觉得什么情况才可以称为“燃眉之急”?你碰到过“燃眉之
急”的时候吗?
3.同座讨论造句。
4.指名造句、评价。
三、总结课文:
在这篇课文中你学到什么?
四、实践活动:
讲述有关彭德怀的小故事。
五、作业:
1、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
2、小练笔:写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23、大江保卫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节。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用“闪烁”、“惊心动魄”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时间:两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用“闪烁”、“惊心动魄”造句。 3、能理清课文脉络,概括段意,了解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解决课文中字词。
2、能理清课文脉络,概括段意,了解主要内容。
预习提纲:
1、自学课文。
(1)读文,简单旁注感受、质疑;
(2)组词、抄词,解词。
(3)试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2、收集有关1998年人民子弟兵抗洪的资料。
教学流程:
导入、揭题,了解学情——读文,检查字词自学情况——读文,理清课文脉络——小结作业 教学步骤: 一、导入、揭题,了解学情
1、又对解放军的认识谈起。
2、揭题。读,说说读题后想到了些什么?读文后知道了些什么?
3、教师口头渲染大江保卫战的过程。
二、读文,检查字词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注意停顿。听得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他(她)读的怎样?(教师伺机正音,同学评议。)
2、检查字词自学情况。
(1)、指读,请同学说说注意点。
(2)、读音:鏖(ao) 铮(zheng) 字形:铮、筝、挣、睁 凌、陵、棱 鳞、磷、嶙
(3)、描红。
(4)、理解“闪烁”、“惊心动魄”,并指导造句。( )闪烁,( )场面使你惊心动魄。
三、读文,理清课文脉络
1、自读课文,要求简单用一个词概括自然段段意。
2、讨论,板书:
1、大江告急,打响保卫战。
2、保卫大堤(大堤抢险)。
3、面对洪水显英雄本色。
4、黄晓文把丁带伤扛麻包。
5、抢救群众。
6、大江永远铭记。
3、围绕题目,用重点段突破法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写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大江保卫战。
第二段(2~5):写我部队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表现神勇,涌现出许多动人事迹。
第三段(6):赞扬了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4、简单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小结、作业。
(一)、抄词,用带点词造句。
(二)、根据分好的段落,概括段意。(不允许抄课课通。)
(三)、熟读课文,进一步批注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流程:
复习迁移——学习第一段——学习第二段——学习第三段——小结、作业
教学步骤:
一、复习迁移
1、听写词语。
2、语言过渡。
二、学习第一段。
1、自读,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
2、讨论,指导读书。 读出“万分危急”、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三、学习第二段
1、自读,思考:这一部分写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卫战中的动人事迹,主要写了哪几个典型事迹?
2、学习事迹一:大堤抢险
(1)指名朗读。看看面对大堤险情,子弟兵们是如何说的,如何想的,如何做的?
(2)讨论,指读,评价,再读。
(3)如果你站在堤旁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4)师引读。
3、学习事迹之二:铁汉本色
(1)自读,用自己的话向同学们介绍黄晓文的事迹。
(2)理解“在那几十个难忘??事迹啊!”说说这句话含义。
(3)指导朗读。
4、学习事迹之三:勇救群众
(1)自读,说说每句写了什么?
(2)指导朗读,读中理解。 ①“飞向??习向??飞向??” ②“??”(省略号的作用) ③“哪里??就??;哪里??就??” ④“看到??看到??就像看到??”
(3)轮读、齐读。
(4)背诵。
5、教师语言小结。
四、学习第四段。
1、齐读。
2、这段话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五、小结、作业。
1、小结。
(1)写作方法:点面结合的方法;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写出人物特点;排比句的运用。
(2)小结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2、作业。
(三)摘抄文中最令你感动的句子,简单写写感受。
(四)、填空。 课文主要写了( ),表达了作者 ( )的思想感情。
(五)、背诵第5自然段。
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
《习作6》
设计理念
作文教学实践表明,在成功的作文课中,积极的健康情绪能有力地推动全班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兴趣昂然地投入写作活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相反,如果大多数学生在习作课上过度紧张、恐惧,甚至有些厌恶的情绪,必然导致习作教学的失败。本教学设计侧重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采用比赛的办法,让学生了解习作的重点,更易于接受,从而产生倾吐表达的欲望,奏响心曲,实现理与趣的和谐相融。
习作目标
⒈训练学生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提高学生写人的能力;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2、继续锻炼、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指导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语
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过许多人:父母、同学、老师??通过书刊、电视等也了解了很多人:革命前辈、英雄模范、时代精英?在这些人中,相信大家一定有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一个人,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他(她)吧。只要大家好好听,用心想,认真写,说不定你写的作文还能上报呢。
⒉ 指名若干学生汇报。
⒊教师小结:听得出来,大家心中都有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他(她)们不仅仅是我们身边的同学、老师、朋友、亲人??还有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体育健将、影视名人等。
[话题切入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但也不要拘泥于身边的人,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为下面学生进一步说做好铺垫。]
二、说说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
(一)导语:
前两天,就让同学们预习了本次习作要求,大家都作了相应的准备。下面就把你喜欢或崇拜的人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二)提出说的要求:
1、想好要介绍的人有什么特点,他(她)的哪些方面表现出了这些特点,他(她)长什么样?说话有趣吗?有没有在说话、做事方面和他人不一样的地方等等。
2、重点讲清你为什么喜欢或者崇拜他(她),他(她)的哪件事你喜欢或者崇拜?你崇拜他(她)什么?
3、谁都可以,只要是你喜欢或者崇拜的人都行。
(三)、练习说。
1、 先想后说。
2、 先四人小组练习说,然后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参加班内比赛。
3、 进行班内比赛,一人说,其余评分。
4、 师出示评分标准:(满分5分)
a:能抓住特点介绍人物外貌,给人印象深刻。(1分)
b:能把人物的事例介绍具体,从动作、语言、神态几方面来展示人物特点。(2分) c:事例较典型,能有力突出自己的喜欢或崇拜。(1分)。
d:能按顺序、有条理、较流畅地介绍清楚。(1分 )
5、 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给以相应评判。
6、 选出本次说人物的冠军。
[在此环节中,要尽力引导学生将思路打开,通过比赛进一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多层次、多渠道地拓宽选材思路,使写作内容走向开放.其次要把握学生的发言,在文章的详略安排、
内容的择取等方面给予一些精要的提示,这也是安排比赛环节的初衷,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少走弯路。]
三、根据所说,打草成文。
(一)、师相机点拨。
a) 导语:把我们喜欢或崇拜的人介绍给大家是一件多么让人愉悦和满足的事情啊!大家拿起笔来,把你心中最喜欢或者最崇拜的他(她)写下来吧!
b) 请大家对照评分标准写好本文。
(二)、生列提纲,师巡视。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第二课时
修改习作 交流评议
1、 反复朗读 细心修改
⑴、 自主修改。
有一句话叫:“文不厌改。”这就是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这篇作文认真地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的内容加上去,需要删除的地方划掉。
⑵、 相互修改。
自己修改满意了,把作文读给同桌听,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
2、交流习作 师生评议
⑴ 朗读习作。
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的学生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⑵ 学生自评。
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⑶ 师生评价。
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要引导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习作,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
《练习6》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
2、认识繁体字;
3、选词填空;
4、照样子写句;
5、熟记成语;
6、读背古诗《望岳》
7、说话:漫话奇思妙想
8、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难点:目标中的3、4、5(重点)
目标中的7(难点)
主要板书计划:
奇思妙想
发现的源泉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完成练习一~五
口语交际:说说奇思妙想
课外:收奇思妙想写在日记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用钢笔描红;
认识繁体字;
选词填空;
照样子写句;
熟记成语;: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复习描红要求
2、指导描红
3、描红
4、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读对照,认识繁体字
3、同桌互读
4、指名朗读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明确要求(选词填空)
2、学生自读
3、交流反馈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明确要求(照样子写句)
2、例句指导,例句:”几乎不假思索地”(说)写清了说时的神情。
3、学生照例写句子。
五、教学第五题
1、审题明确要求(熟记成语)
2、让学生反复读
3、熟读记忆并说说成语大体意思。
六、作业:
练习3、4做在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说话:漫话奇思妙想
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学第六题
1、审题明确要求(口语交际:漫话奇思妙想);
2、说说”奇思妙想”有什么意义;
3、在小组里全合作说说自己的奇思妙想;
4、在班上交流奇思妙想;
5、鼓励收奇思妙想写在日记里。
二、学写毛笔字(略)
24 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教学目标: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
2、引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
3、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回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
4、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5、介绍作者。
二、自由阅读,理解诗意
1、自读朗读,读准字音,提出疑问。
2、解疑、教学生字:翻墨——像黑墨一样的翻滚
跳珠——活蹦乱跳的珠子
3、学生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1)天空中的乌云,想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地散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
2)白色的大雨点像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直溅直跳。
3)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的无影无踪。
4)望湖楼下的水颜色和蓝天颜色一样。
三、细读品位,体会感情
1、思考并讨论:
1)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
2)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这首诗哪些地方用了比喻?
2、诵读全诗,体会天气变化之快。
3、设想当时情景,当一回诗人,吟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四、看图说意,加深感悟。
1、仔细观看插图,思考:图上画的是雨前、雨中还是雨后?、
(右上角插图画的是雨中,下方插图画的是雨后。)
2、用自己的话讲述全诗的意思。
第二课时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教学目标:
1、读通诗句,理解诗句意思。
2、熟读成诵,感悟诗句意境。
教学准备:
1、要求学生复习有关“西湖”的古诗。
2、查找有关荷花的图片及荷塘的视频,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洒笔墨,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提起“西湖”,你想到了哪些诗句呢?
(引导学生回忆“山外青山楼外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及《西湖》一课中的相关语句。)
2、小结过渡:是啊,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留给我们无穷的美的享受。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走近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又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大意
1、投影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
(一)初读
①这首诗没有生字,你能读好吗?自己先练一练,注意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诗句读通顺。(指名朗读,指导正音:“净、竟、映”这三个字都是后鼻音;“寺”是平舌音)
②指名再读。要求不仅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诗的韵味,注意断句。(指导学生自读自悟,怎样断句好)
(二)理解诗句意思
①读了诗句,你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把自己从诗中读懂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说清楚。) ②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毕竟、四时、接天、无穷、别样等词语) ③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吗?先和同桌练一练。再指名说。
三、联系实际,展开想象,体会诗中的意境及诗人当时的感受。
①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见识过或了解荷花吗?给大家介绍介绍?(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或在课外读物中见识过的荷花。结合回忆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及美文“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我脚边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②诗人杨万里所见的是西湖六月的荷塘,当时的景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欣赏这首诗的朗诵,走进800年前得那个夏天,陪着杨万里的好友林子方走出净慈寺到西湖边去走一走,看一看。
③让学生静静地听,静静地想象。
④你看到当时的景象了吗?说一说,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是怎样的“碧”和怎样的“红”。“无穷绿”:不仅指荷塘一望无际,一片片圆圆的荷叶挨挨挤挤,像给西湖铺上了一层绿地毯,还指荷叶的“绿”富有变化,嫩绿、浅绿、草绿、碧绿、深绿、浓绿??绿得充满生机。“别样红”指在朝阳的照耀下,荷花格外地红艳,红得透明,红得鲜亮,红得耀眼。)
⑤小结:这 “无穷的绿”和“别样的红”,给作者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诗人一走出净慈寺就脱口称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⑥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一番,把这一幕刻入我们的脑海里。
⑦配乐诗朗诵,指导熟读背诵。
四、课外拓展
正如我们刚才说的,古诗园就是百花园,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诗人笔下,有着不同的意蕴。关于荷花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
老师也给同学们推荐几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4、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5、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
你能读懂这几句诗吗?(交流对这几句诗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1、解释加横线的词语,再写一写诗句的意思。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3、再收集几首杨万里的诗,或几首描写西湖景色的诗,把它们变成自己的积累。 板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净、竟、映”:ing
“寺”:s
无穷碧 别样红
25 《望月》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5、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21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3、学生质疑,理解部分词义:
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下节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提示: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重点指导:斑、絮、呵欠
2、用钢笔描红。
3、写出近义词。
光点( ) 凝望( )惊奇( )封闭( )
聚集( ) 幻想( )清幽( )闪耀( )
4、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学生练习。
2、读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朗读时的感受。
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描写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板书: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3、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图画画出来?学生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那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4、出示图画,请同学们看看,是不是你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播放课文第一段录音,学生边看图,边听录音,感受图画的整体意蕴。
5、让学生回忆课文,尝试背诵。
三、学习课文第二到三段
(一)自读课文,思考: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交流后板书:聪明好学 爱幻想
(二)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 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解释。
(2)教师点拨理解。
6、指导读诗,背诵。(出示整首诗读读、背背)
7、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吗?(学生自由背诗后指名回答,师出示搜集的有关诗句进行补充,学生选择其中的感兴趣的1、2句读读、背背)
8、教师口述,引入情境:
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9、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10、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意,体会意境。
11、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正是由于小外甥聪明好学,才积累了数不清的美妙诗句,也因为这美妙诗句的熏陶,小外甥变得更加聪明,爱幻想。我国古代优美的诗句多如天上的星星,只要勤于积累,必有丰厚的回报。
四、学习第三段
1、过渡:
他的聪明好学还体现在哪里?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讨论交流。
出示句子1:“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4、继续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⑴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⑵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个又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⑶??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⑷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⑸小外甥打了哈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
圈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读。
学生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说出: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好奇,爱幻想,而且善于幻想,头脑里装满了奇妙有趣的东西。
5、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三、布置作业
1、摘抄描写月亮的诗句。
2、背诵课文。
3、收集有关山水的诗文,举行赛诗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四段。
2、指导背诵课文。
3、举行山水诗歌朗诵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他的爱幻想的特点深深地影响了我,此时我站在甲板上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段。
二、学习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启发谈话: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们想不想随着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先请你闭上眼睛。
四、播放录音,展开想象
1、播放课文完整的录音,学生闭目静听,感受文章的整体意韵美。
2、启发学生幻想。
现在,你就是作者,甲板上只留下你一个人。你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你想到了星星,想到了太阳,想到了彩虹,想到了风雨??请你展开幻想的翅膀,在广大的天空中尽情地飞呀,飞??
(学生闭目遐思、幻想。)
3、引导学生把幻想的东西说出来。(出示“讨论区”)
三、指导背诵课文。
1、根据课文的思路理清叙述顺序。
2、逐段进行指导背诵,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举行山水赛诗会。
1、四人小组内先背诵,推荐一位在班级里比赛。
2、每组一位代表上台朗诵。
(推荐学生代表四位作为评委。)
3、总结赛诗情况,宣布优秀选手。
五、作业(见“测试区”)
课后小记:
本文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月亮如诗,就要学生在《春江花月夜》的乐曲声中展开无尽的遐想,进行拓展。同时让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回忆以往学过的有关月亮的古诗,以及进行有关山水的诗句进行朗读、背诵,增加学生古诗方面的积累。
26 灰椋鸟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5自然段。
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5、灰椋鸟
2、点明:灰椋鸟,鸟夫人一种,喜欢群飞,食种子和昆虫。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组词。
(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偶然:事理上不一定发生而发生的。
郁郁葱葱:本课指竹林苍翠茂盛。
排空而至:本课指许许多多的灰椋鸟一个挨一个排满了天空飞来了。
倾诉:完全说出。
栖息:停留,休息。
呼朋引伴:呼喊,引导同伴。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读这些句子所在的段落。
3、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
一(1、2):写“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准备观看灰椋鸟归来。
二(3~5):写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
三(6):写“我”归来时的感想。
四、指导书写,布置练习
1、指导书写,完成文后习题2。
2、抄写习题3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 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3、“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观看灰椋鸟归来的情景? 4、齐读第1、2自然段。 二、讲读第二段 1、默读本段,思考: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的3~5主要写了什么?
2、讨论:
第三自然段:写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第四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时的情景。
第五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后的情景。
3、“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在很幽静的林内,等着观看灰椋鸟归林,当我们忽然发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这时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惊喜)
4、我们惊喜的心情,特别从哪些词里反映出来?(忽然、翘首遥望)
5、指名读,读出“我”和同伴惊喜的心情。
6、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1)默读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灰椋鸟归林的?(时间顺序)
(2)这样的顺序体现在这样几组词上:
填空:
从“一开始”写到“几分钟”。
从“一小群一小群”写到“_______________”。
从“先回来的鸟”写到“______________”。
(3)文章是怎样写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鸟归林的?
(4)写“大部队”时,作者用一个词,准确地描绘了灰椋鸟“大部队”归林时的气势,哪个词?
“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用“——”画出具体描写“大部队”排空而至的句子。 指名读后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写“先回来的鸟”和“后到的鸟”的?指导理解“好像??又像??”句式。
7、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而灰椋鸟却不愿过早地安眠,请同学们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句。
(1)指名读。
(2)“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瀑布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这句话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飞瀑落入深涧”其实写的是什么?“惊涛拍打岸滩”呢?最后指名读,展开想像,体会鸟儿喧闹的场面。
三、指导背诵第二段。
帮助学生弄清这一段的层次,再让学生明白第一层的叙述顺序。
四、作业
背诵课文3~5。
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第三课时
一、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
(1)在回来的路上,“我”有哪些感想?
(2)为什么说鸟是人类的朋友?
2、出示“我”的感想。
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
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1)“我”的感想包含几层意思?
(2)把第二句改为不用问号的句子。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就观赏不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二、总结课文
1、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们就观赏不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我们先看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再看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
(1)背诵第二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3)林场工人辛勤劳动,造了哪些林?
2、为什么说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1)再读树林的环境描写,体现适合鸟类生存。
(2)我们要热爱鸟类,热爱大自然。
三、朗读课文
板书:
15、灰椋鸟
辛勤劳动,植树造林
一开始 一小群一小群
灰椋鸟 归林几分钟 排空而至 场面壮观
不愿过早安眠 喧闹
爱护鸟类,爱护自然
27 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堂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 教学重难点
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研究文章中心,初知珍贵
1、板书课题,提问:见到“水”这样的题目,通常我们认为它会写些什么?
2、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写“水”的什么?
3、小结:本文是记叙文而不是说明文,通过写人们珍惜水而表现了水的珍贵。
二、再读课文,理清层次,整体把握水的珍贵
1.轻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水的珍惜的?
2.文章先总体写水的珍贵,后具体写人们怎样珍惜水的,全文可以分为几段?
三、精读课文,体会水的珍贵
1.学习第一段
(1)“珍惜”是什么意思?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说。画出第一段中写水珍贵的句子。
(2)学生回答后,教者逐句引导理解。
① 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人,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②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③ 你是怎么理解“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句话的。
(3)再读全段,反复体会水的珍贵。
2.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写“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句子。
①相互交流所选择的句子,说说理由。
②理解“期盼”(期待、盼望),盼望下雨天的原因是什么?
③欣赏有关句子:
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
只有在下雨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
在雨中奔跑踊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④研究“先是??然后??”“只有??才??”的用法。⑤各自朗读体会。
第二课时
1、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找出写水珍贵的句子,重点研究:
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而挂在她腰 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②齐读“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3)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①这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事?
②第四自然段中要着重理解妈妈的动作和“我们”的感受。③第五自然
段。
仔细阅读第五自然段,讨论这一自然写的是什么:是写妈妈给我们洗 澡的本领高,还是写别的什么?
(4)学习第六自然段。
理解“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
四、练习
1.“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找出有关句段仔细读一读,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地加以描述的。
2.插图配一段说明文字。
3.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
“乐”。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习作七
教学要求:
1.晴朗的夜晚,远眺皎洁的月亮,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美妙的遐想。
2.想象要合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文体不限,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文章的形式可以给习作配上图片。
4.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习作的题目。
教学重、难点:
想象要合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关于月夜的插图。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发想象。
1.谈话,创设情境,同学们,晴朗的夜空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月缺月圆、繁星点点、流星飞逝??你们还看到哪些有趣的现象呢?(学生交流谈话)
2.描述,激发想象:美好的情景总能激起人无限的遐想,面对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我们不禁沉醉其中,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啊飞??
二、激发情感,放飞想象
1.陶冶情感:配上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学生看月夜星空图,进入想象的境界。
2.放飞想象:学生在想象中思考、编撰故事。
三、激发练说,追求个性
1.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我们把自己想到的内容说出来,好吗? 出示要求:想象要丰富,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
2.学生自由口述。
3.指名口述故事。
4.组内互相交流、评议。(想象要合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二课时
一、指导写法,练习写作
1.学生自主构思,动笔写作。
2.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习作的题目,文体不限。
3.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文章的形式可以给习作配上图片。
4.完成习作后自读,发现问题自行修改。
5.请同学们把习作读给自己的好朋友听,和他们一起修改。
二、学生修改,最后誊写
1.老师采用“对比评改”的方法,选择一篇较好的,一篇较次的习作,让学生论比较,从中获益。
2.学生自查自改,最后誊写。
练习七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用词得体的习惯,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
2.通过诵读帮助学生积累词句。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敢于发表意见,说话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读句子,看看莹莹写给姑妈的信用词得体吗?问题出在哪、
(2)通过一读二思三议四改的步骤,指导学生知道如何用词得体。
(3)小结。
2.教学第二部分。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用词得体,体现文明与礼貌。读下面的词,你知道它们用在什么场合吗?小芳日记。
(2)学生读词。
(3)交流。
(4)出示《常用客套话》,让学生诵读。
3.教学第三部分。
(1)从上面的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入括号里。
(2)集体交流,评议。
(3)总结。
二、诵读与积累
1.出示与春夏秋冬有关的“准韵文”。
2.学生练习流利朗读12个词语。
要求:读准字音,尝试理解词语。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所理解词语的意思。
4.练习。
(1)练习诵读,学生自练,再分组练习。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第二课时
一、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大江保卫战》。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的
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此字与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间架要匀称。
(5)教师重点指导“军旗、军徽”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二、口语交际:七嘴八舌话环保。
1.审题。
(1)学生读题,并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略加讲解:为环境保护提建议是用来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维护公共的利益,提建议时应全面考虑。
(3)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着提出各自的建议。
(4)学生在小组中说出自己的建议。(想一想为什么提这样的建议)
3.练习。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3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