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古代诗人对于战争的态度
古代诗人对于战争的态度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自古诸侯征战、王朝更替,最受苦的莫过于老百姓了。而我国的漫漫历史进程中战争更是经常发生的事情,面对着战争我们民族的那些充满了思考和家国情怀的诗人们更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诗歌,来阐述了他们关于战争的理解和态度。
人类社会的产生便伴随着战争而行,从传说中的黄帝统一中国到近代中国战争一直都是一个长期存在着的话题。在我国这样的一个注重国家情怀的国度中,歌颂战争的诗歌是很多的。我国最早的战争史在《诗经》中出现,是以官方视角写下的战争诗,辞采华美,气势宏大。首先来看《大雅·常武》、《大雅·江汉》、《大雅·皇矣》及《颂》诗中的一些篇目,这类诗篇多是对统治阶级、上层将领征伐武功的赞美。《大雅·常武》以激昂的文辞夸耀王师的兵强马壮与士气高昂,气势撼人心魄,《大雅·江汉》更是以不吝笔墨、近乎矫情的夸耀直陈功业的辉煌,这种 “主旋律” 式的风格体现在许多同类的篇章中,多是对君王、诸侯王、将领攻伐武功的歌颂。诚然,这类诗歌更多的是出于政治需要,或出于仕宦之手,或经过史官乐官的润色加工,也由此可以发现,战争对于统治阶层,是建立荣耀与功绩的机会,记录并反映战争的诗歌必定会着力表现国力的强盛、胜利的辉煌、王师的威武与武功的浩大,这便形成了审视战争的官方视角,在此视角统御下的战争诗,呈现出壮丽雄浑的艺术格调,折射出统治阶层的意识形态和审美要求。 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战争更是成了周期性的家常便饭一样,这个时期关于战争的描写、研究也达到了很深入的地步。到现在为止还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孙子兵法》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完成的,还有很多描写战争的文章和诗篇也在这个时期大量的涌现,孟子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等关于战争的描述和认识对于今天的我们同样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汉代的时候由于国家的开疆辟土和大量的对外征战,这一时期出现了文人诗的雏形和蓬勃发展的乐府诗。如《李陵歌》、《十五从军征》、《古歌》等,这一时期诗歌大多是作者在业余时间创作而成,而诗人本生多亲生经历了战争。所以诗歌所反映的多是诗人自生的所见所感,既有对战争功绩的赞颂同时也有对战争的一种厌烦和自身命运的感慨之情。汉代之后的三国时期和两晋南北朝时期有时战争诗逐渐走向繁盛的一个阶段,但
真正的战争诗的繁盛应该是在唐朝的时候,这个时期国家实力强大,对外用兵力度和汉代相比是有过之而不及的。而这一时期产生了我们很熟悉的边塞诗人,他们主要是描述边塞的战争戎旅生涯和表达自己内心关于战争的理解和态度。同样是这一时期很多的诗人将他们的笔触摸到了最普通的百姓身上,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杜甫了。这位被誉为“诗圣”的大家留下了很多描写战争的残忍和百姓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的诗句,其中的很多篇目就算今天的我们读来也可以感受到那种凄惨和世道的炎凉。三吏三别是杜甫对于战争中的百姓生活和精神状态描述中较为出名的几篇,其中有一句这样写到:”老翁逾墙走,老妪出门看”每每看到这样的描写,我的内心都会为之一颤。这反映了当时连年征战给百姓带来了多么沉痛的灾难啊!
战争诗并没有随着唐朝的衰败而没落掉,到了宋朝的时候大量的描写战争的诗涌现出来。其中很多都表达了一种为国效力、保家卫国的情怀。诗人的笔是细腻的,同时也是历史最好的记录者。时间淹没了历史的很多事物,但在诗人笔下的那些个豪情壮志和关于战争的描述使得那些消失了的画面在经历了漫漫历史长河冲刷后同样清晰的呈现在我们眼前,“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将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种种情形活灵活现的呈现在了眼前。为国效力的情怀至今人鼓舞着我们。陆游等一批爱国主义诗人用他们的诗歌谱写了作为国家的一份子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和慷慨激昂的热情。
诗人于战争的态度和诗人自身的经历和人生感悟是密切相关的,但总的来说在中国古代诗人身上那种对于百姓生活疾苦的关注、对于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之情在他们的诗句中都有很多的体现。相较而言,对于战争给黎明百姓带来的深切灾难诗人的表述总是充满了关怀和文字的力量。
诗人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向我们记录和展示了他们关于战争的理解和态度,即使身处今天那些思想同样具有深度和影响,是我们值得品位和学习瑰宝。
范文二:对于中国古代陶瓷的研究报告
上
之
道
”
陶
瓷对的中研国究古
代
“使形下之器启示形 ———
华侨中学 高一四班
组长:许真贤
组员:吴莹 陈慕佳 蔡子纯 吴爱芸 黄燕铮 林颖 黄嘉慧
一. 研究背景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研究中国陶瓷已经成了一门世界性的学问。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1.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陶瓷的发展历史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体味其古香古韵,培养独特的审美观念,传承我国优秀文化。本小组就此课题进行研究。
2.通过对古代陶瓷的研究,了解其发明与人类文明的联系。
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烧制陶器的地区之一。古陶瓷是技术与艺术的统一,科学与人文在陶瓷上得到完美的体现。我们要学会欣赏陶瓷之美,又要懂得,它的美经由何种工艺而来。
4.陶瓷技术一脉相承,从未中断,至今仍服务于社会生活。
5.古陶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对古陶瓷的研究同时反映社会生活和精神信仰。了解陶瓷器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三. 研究过程及方法
1.选题:本小组通过激烈的讨论,最终决定
将古代陶瓷作为研究对象。
2.调查方式:确定课题后,本小组成员积极
参与本活动,通过明确的分工,并通过文献资料
调查、网上查询资料等方式,寻找与其相关的资料。
3.结题: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得出结论。
(相关资料请参考百度百科及古代陶瓷相关网站)
四. 研究调查结果
陶瓷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们是物质的产品,
为人类的物质生活服务,具有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它们又放映了不同历史阶段人类的思想意识与观念形态,受人类文化的影响和支配,是精神产品,为人类的精神生活服务。乔治奈尔森说过,器物是文化遗产在它专属时空中的痕迹。不同的历史阶段陶瓷的整体形象也随着社会形态的不同而随之不同,比如说,元代陶瓷制品往往具有硕大、饱满、浑圆的时代特点,给人以庄重、雄伟、朴实的感觉,而唐代陶瓷却富丽大气,宋代的瓷器精致优雅。因此,研究古代陶瓷,首先应该了解它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概况
景德镇占陶瓷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是中国文明的成果,是研究占陶瓷文化的摇篮,同时亦是世界认可的陶瓷之国,文明之都。“中国”和“陶瓷”(china)是连成一体的,它充实了我们的文化宝库,同时也为世界陶艺文化的发展增添了异彩。
随着青铜器的出现,不能完全替代各种生活所需,而青铜器造价高,它只能为奴隶主享用,因而广大的奴隶生活用器只能采用陶器来满足需求,因此商代的制陶开始萌芽。远在西周时期的陶瓷工艺是在商代的基础上有重大发展,那时有各种不同的造型、品种、花色也有所增多。西周时的陶器以“瓷豆” 为主,胎质灰白,当时他们也采用高岭土作原料烧成,瓷胎敷有黄绿、青绿敷釉,一般烧成在1200℃左右。但它的不足之处是:吸水性弱、胎面粗糙、温度低、故尔达不到纯白透明之感。虽然,当时在制陶瓷技术没有现代科学化,设备简陋、工艺程度低的情况下,但它的起源为后来制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春秋战国时期,制陶业比前期更为发展,据资料记载在出土的陶瓷上刻有“相邦”、“守相”、“左陶户”等字铭这些字样都属于官方经营的产品,而私家生产的陶瓷上也刻有“文牛陶”、“陶午”、“栗疾已”等人名。这些都说明了当时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划分。
到汉代,陶瓷有了进一步提高和创新,后汉时期更得到普遍的发展,各类陶瓷已经取代了一部分青铜器和漆器,品种有灰陶、釉陶、彩绘陶、原始青花等。汉代初期,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国力强盛、礼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青铜器时代已过去,被陶瓷所代替。
六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长期混战的年代,经济、文化遭受到严重的摧残和破坏。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流离失所,战乱和分裂使各民族人民被迫四处迁徒,但也增加了相互交融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手工技术的发展。那时北方战争频繁,大量人口和工业技术不断向南方转移,促进了南方的开拓和发展,同时也改变了长期以北为生产中心的局面,南贫北富开始扭转,产生了平衡的新形势。我国手工艺美术在六朝进入了瓷器时代,为在历史上强盛一时的唐代奠定了基础。
纵观历史,了解唐代的陶瓷历史是必要的,唐代的陶瓷比前朝有了更大的发展。据《陶录》称“陶至唐而盛、始有窑名”,从此各地制瓷行业都有窑名,这 反映了烧瓷的兴盛和不同的艺术特色。就它的特点,可分为青瓷、白瓷、彩瓷和唐三彩四类。
1)青瓷:是当时陶瓷中的一个上要品种,几乎遍布南北各地,它以青色为类,追求美玉的效果,它使釉质匀润,釉色柔美。2)白瓷:是唐代又一个重要品种,是与越窑齐名的邢窑。3)彩瓷:是唐代创造或发展的一种彩釉瓷,为以后的色釉和彩绘装饰开辟了新的天地。4)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瓷,因为它所采用的是黄、绿、褐等色釉,故称“唐三彩”。
唐代的工艺、装饰发展到鼎盛时期。大体是初唐、盛唐时期,特别是开元、天宝年问,经济的高度发展、政策的开放、中外工艺美术的交流让陶瓷工艺几乎达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最高点。
五代虽在历史上较短,但是在陶瓷下艺发展方面仍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最典型的是钱越的越窑,又称“秘色窑”。它是用来贡奉的瓷器,宋瓷是此中最杰出的品种,也可以说是陶瓷发展的一次飞跃。宋代是“瓷”的时代简称宋瓷。宋代的陶瓷是以朴实的造型来取胜,它很少有繁乱的装饰,使人感到有一种清淡高雅之美。
从元代开始,景德镇已逐步形成了全国的制瓷中心,开始设立官窑、官窑制瓷比较精美,在装饰花纹中常有“枢府”字铭,还有“太”、“僖” 等字样。除景德镇外,还有南方的龙泉产瓷区。元代景德镇的青花、釉里红具有代表性,这说明了当时景德镇在制作、设计、花色装饰等方面有非凡的表现,同时它们在艺术风格上形成了粗犷、豪放、刚劲的魅力。
明代以来,景德镇已形成全国的制瓷中心,产量规模比前朝宏大,有官窑五十多个、民窑达九百之多,所谓“工匠来四方,器成天下走”。有人曾记述过当时制瓷的盛况,“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这说明了当时制瓷业的繁荣景象。明代官窑器,开始用年号款,一直延续到明清两代,长达五、六百年。明朝的陶瓷生产分工很细,品种繁多,造型比前朝精细,它的工艺性进入了又一个发展高潮。景德镇窑,它包括官窑和民窑,在景德镇珠山设“御器厂” 即官窑,当时供御用的瓷器为两种,一是阜室使用的,称为“钦限瓷器”,二是皇室赏赐的,称为“部限瓷器”。明代的工艺明显地形成了宫廷工艺和民间工艺两大体系,同时也说明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等级划
分。
清代的陶瓷迈进了全盛时期,据史
料记载,制瓷工人达20万之多,特别是
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时期对陶瓷工艺
的发展都有着新的贡献。清代时的帝后、
亲贵、王公大臣都各有专窑,而民窑也
在一定时期获得了扩大和发展,其质量
往往超过官窑。《陶录》、《陶雅》等书曾评论:“官窑不如客窑(即民窑)亦一奇也。官窑在装饰方面力求工细,下笔不肯苟率,自其所长。而客货信手挥洒,老笔纷披,时或有独到之天趣”,这是一种公正客观的评价。
清代的陶瓷生产,除景德镇外,几乎遍及全国各地,规模之大,其工艺性强,品种多而精巧,历来有二种不同的评价,有的赞赏它,认为它作工精细、丰富多
彩,达到了前朝的最高峰,有的则贬抑它,认为繁琐堆砌、格调低,带有一种俗
气和匠气,没有一种豪放的艺术美学之感。但从科学的角度看,其制作水平远远超过前代,在技术上也得了飞跃的发展。人们制造的各种技能,使一切材料可以充分地发挥其性能,使一切技术,尽可能为我所用,使工匠们能在创作中逐步转入主动。在陶瓷工艺领域中,已逐步形成了民间工艺和官廷工艺两个体系,它产生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各种小同的品种,花色流传至今,为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中国陶瓷的起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同时也经历了无数的创作,几千年来我们的劳动祖先创造灿烂辉煌的中华陶瓷文化,它充实了我们的文化宝库,同时也为世界工艺文化增添了异彩。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陶瓷工艺发生了质的变化,生产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种类齐全,工艺精湛,工艺美术教育和科研机构,从无到有,遍布全国。陶瓷除人民日用生活所需外,还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的广阔领域中运用,这些都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决定的。我们现在如何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以增加花色、品种,把我们优秀的陶瓷文化推向世界,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二)、中国古代陶瓷设计的象征性
象征性是艺术中通用的一种方法,也是中国传统
艺术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所谓象征性,是指借某
种具体的人或事物,以其外形的特点和性质,表示某种抽象的概念和思想感情。这种具体的人或事物和它所表示的抽象概念和思想感情之问可能有某些外形上的联系,或者,并没有直接联系,它可能起因于神话、宗教故事或经典性文献,而被约定俗成,这是中国古代陶瓷制作中应用象征手法的根据。”艺术家选取现实生活中人所熟知的事物,用它们表示比较抽象的概念或观念。比如,鸳鸯象征忠贞相爱,石榴表示多子多福,老寿星是长寿的象征等等。由此可见,一些具体事物的形象所象征的都是抽象的范畴,诸如品德、智能、命运、意愿以及心态等。
1、象征性在中国古代陶瓷中出现的原因
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审美习惯是象征性产生和传播的根基。象征是以特定形象的方式,表述某种概念或观念;但是一种象征形象及其象征性的确立需要大家共同承认,而不仅仅是艺术家个人认同。当创作者以艺术的眼光对典型的具体形象和重要文化概念联系起来时,他对具体形象进行了简单化和理想化的加工,是观念形象化的过程,但是这种象征性只是创作者自己的观点,可能会忽视具体形象的其它特点和性质,是一种削足适履的做法。但是,创作者和接受者有着共同的
文化背景,他们对事物的看法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当象征形象被选定以后,在文化的意义上他们达成了共识,使得这种象征形象在本民族文化中的位置得以确立,从而使这种手法的片面性得到了克服,他们共同赋予了它可能隐含的寓意。比如,以“梅、兰、竹、菊”象征君子之风,即象征品格的高尚坚贞、典雅而有气节。
2、象征性在中国古代陶瓷中的表现
古代的陶瓷无论从设计理念,还是设计过程和作品的实际用途,均以实用为原则,并不是特别追求造型的独特性和装饰的繁复性,但无论造型、纹饰均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它蕴涵了创作者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表现了一定的象征性。
(1)造型的象征性
中国古代陶瓷的象征性是以中国民族传统的文化背景为根底,陶瓷的造型积淀了社会的价值和内容,同时又不是纯客观机械地描摹自然,而是对外在的自然高度地凝练和升华,从而使器物具有高度的审美功能和意义。陶瓷的造型设计经历了有仿生、象生、写实表现逐渐到抽象化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陶瓷造型的象征性也就慢慢随之而出现。它们往往在实用的基础上表现人们的希望和寄托,相当大一部分含有驱凶辟邪,祈福保吉的象征意义。1975年出土的“青釉龙柄鸡首四系壶”,颈部中间紧束、饰凸弦纹两周。肩部前有鸡首形流,后有龙首长柄连接于盘口及颈部,两侧各有方形横系两支,器身修长,中心合理稳定。长柄的设置既增添了器形的气势,又便于以手提握,而龙柄鸡首造型不仅便于使用,而且鸡谐音“吉”,在满足人们使用目的的同时,赋予了器物一定的精神寄托,是吉祥如意的象征,给人以精神愉悦。陶瓷的造型除了鸡首壶之外,还有羊头壶、葫芦壶、鸳鸯造型的器物等等,它们要么是因为发音谐音吉祥,如鸡首壶、羊头壶;要么是与事物本身的习性相关。如鸳鸯,因为野生的鸳鸯向来成双成对,因此历来被视为夫妻恩爱的象征。
(2)纹饰的象征性
纹饰是装饰花样的总称,又称花纹、花样,从其艺术
本质来说,它必须附存于工艺品的本体上,从这个意义上
看,它不具有独立的价值;但它往往表示人们的认识和约
定俗成的观念,它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和精神价值。纹饰作
为一种普遍的艺术和文化现象,从陶器出现之日起,就受
到设计者、制作者的重视和运用,它比造型更能反映人的
精神世界,更能表达人们的某种情感和寄托某种愿望,不
论是实用性的陶瓷器的纹饰,还是艺术陶瓷器的纹饰,
“纹饰不单纯像‘美饰’那样涉及美,也不单纯暗示增添
一个独立的饰物。”纹饰有的用客观世界存在的东西,也
有用人的观念构造的东西。
从远古的简单纹饰到明清的吉祥图案,它们很多都具有象征性。陶瓷纹饰的象征性和造型一样往往具有不同的象征含义。在中国传统的纹饰中最有代表性并且为大众所喜闻乐道的应该是龙纹和风纹。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它是积聚着各种兽类特征的想象的产物。在宋以后,多表示天子、权力;在民间,则表示吉祥、喜庆、勇猛、神威等意义。凤纹是商代后期出现的,比鸟纹更加华美,它是一种想象中的神鸟,被赋予祥瑞之意,多有美好吉祥的含义。
不同的纹饰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它们不仅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组合起来运用,一方面增添器物的美感,另一方面赋予器物更丰富的象征意义。现藏于故宫博物馆的“五彩凤纹镂空瓶”,纹饰集镂雕、浮雕和彩绘工艺于一体,给人以秀雅华美之感。口部镂刻如意云头纹一周,云头纹结构相同,排列匀称。颈部镂
刻三组:纹饰的上部为双层蕉叶纹,蕉叶之间连缀着折枝散花和蝴蝶纹;中部环状凸起,上雕狮面双耳,双耳之间饰团寿纹,垂云之间饰团花纹。肩部四面绘青花菱花形开光,开光内绘青花五彩花果纹,开光外菱花彩锦地上饰折枝花纹,组成带状装饰图案;腹部镂刻九凤,九凤有九凤朝阳,凤鸣九霄之意。胫部镂刻以示八方,周围为彩绘菱形锦文,八孔之间饰以八宝纹。在这个器物的纹饰上有很多象征性:如意云头纹、凤鸟团花纹、八宝纹等象征着如意吉祥,蝴蝶纹、团寿纹是长寿的象征;缠枝莲则是连绵不断、长久美好的吉祥意义。
(3)色彩的象征性
与造型、图案相比较,色彩的审美是人们很早就注意到的。中国古诗里很早就有:“远看颜色近看花”的名句,陶瓷的色彩是多种多样的,但在封建社会里,黄色的象征性最为强烈。黄色是五色之一,《易经》上说:“天玄而地黄。”在古代阴阳五行学说中,五色配五行和五方位,土居中,故黄色为中央之色。《易经》又说:“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发於事业,美之至也。”所以黄色自古以后就被当作是居中的正统颜色;陶瓷中的黄釉是皇家控制最严格的釉色,金黄为至尊之色,“黄”与“皇”同音,明清两代黄釉只有皇家才能使用。私造黄釉者要杀头,清代规定里外黄釉为皇太后、皇后用,里白釉外黄釉为皇贵妃用,黄地绿龙为贵妃用,以下姘妃则不许用黄釉瓷器,只准用绿釉紫龙器和绿釉红龙器。在这里,色彩已经完全成为观念性的阐释和象征性的比附,而不再仅仅是单纯的视觉表现形式或感性的知觉
形式。
3、陶瓷设计使用象征性的意义
造型、纹饰、色彩是中国陶瓷象征性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们三位一体,其象征性被纳入包罗万象的中
国古代宇宙论的框架中,与传统的价值观念、哲学思
想、等级意识、宗法观念、伦理道德交互配合、交相辉映,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内涵。陶瓷作为中国工艺美术的一大支流,它从原始社会到今天一直都比其它工艺品更多的参与人类活动,中国古代陶瓷流传至今并受到人们的喜爱,特别是其中所蕴涵的丰富的象征性,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可以说象征性赋予了陶瓷鲜活的生命。
(三)、古代陶瓷对国外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的陶瓷古国。陶瓷是历代文化的重要遗物。陶瓷首先是我国人民所发明和使用。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国。因而我国在世界上素有“瓷国之称”。并享闻有极高的声誉,中国的瓷器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国内外出土、打捞出的大量中国瓷器,便是古代中外交流和人民友好往来的重要依据。早在唐代我国瓷器就通过“丝绸之路”销往波斯,进而欧州,或海上“丝绸之路”由我国广州、泉州、扬州、明州(宁波)这四大港运往世界各国,就是这条海上文化交流之路。系着东西方的人类文明,也牵引着整个人类文叫的前进。
在东亚和东南亚沿海各国都可发现我国唐、宋陶瓷传世品或残片。1974年浙江宁波出海口附近打涝一条古代沉船,船内和船体附近发现有几百件窑青瓷和长沙窑青釉褐彩丁瓷以及少量黑釉器等。这艘沉船是运载瓷器从明州(宁波)出发前往菲律宾、日本等国的海船。沉船旁边发现有一块方砖,上面刻有“乾宁五年”字样,经考查证明这是一艘唐代建造的船。
在日本冲绳本岛及周围各岛出土的中国陶瓷碎片数量多得惊人。还有其它白瓷,灰白瓷、黑釉瓷及各种各样的瓷器。在日本还发现中国陶瓷中的珍品元代青花,当时这些中国陶瓷是应各时代的日本统治阶层的强烈要求作为重要贸易品输入日本的。在日本中国瓷器被天皇命为国宝,并赏赐给有功之臣作为至高无上的嘉奖。日本在输入中国陶瓷的同时专门学习中国瓷器的彩绘艺术,大量烧制许多仿制品。从这一角度有力地旁证了当时中国陶瓷对日本陶瓷艺术的影响。
朝鲜半岛、菲律宾、印度、印尼、泰国、缅甸等国都与中国陶瓷的文化艺术传播有密切关系。1 976年南朝鲜安郡附近的海底中发现一艘沉船。载有中国瓷器、铜钱等物。这艘沉船是从宁波出发途经朝鲜,在离开朝鲜驶往日本途中遇难沉没的。沉船中共涝起瓷器四千四百多件。在菲律宾吕宋岛及其他一些岛的墓地中也大量出土了许多中国唐、宋、元、明各时代的陶瓷器.在吕宋岛南边的民都洛岛上出土了元“至正型”相当优美的青花瓷大壶。沿菲律宾这条航线,随海外贸易的发展,唐代的远海航线已由印度半岛延伸至波斯湾,并同波斯湾至东非的航线连起来,形成了一条一万多公里,自广州东南的起点,途经24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岸线。唐宋时期的中国经济、文化、艺术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马来群岛各国同中国相比都处于相对落后局面。该岛日用皿陶器严重缺乏,许多国家无餐具可用,故而中国陶瓷器倍受马来群岛各国欢迎。肯尼亚、坦桑尼亚等这些国沿岸港口城市和岛屿出土的中国瓷器多得惊人,仅坦桑尼亚海岸发现的出土中国陶瓷片的遗址就有46处,以上史实充分说明了我国古代陶瓷文化艺术传播之广泛。
根据以上史实我们再进一步探讨我国古代陶瓷
在沟通东西方贸易的同时与中东、欧州等国文化交流
的史况。埃及——这一人类文化的摇蓝,它和中国陶
瓷的交流有着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1912年埃及发掘
出土数量惊人的几十万瓷碎片中经多年考证和分类,
以中国瓷片最多。早在奴隶王朝时代埃及就大量地仿
造
中国所生产的青瓷。而当中国陶瓷新品种以优秀
姿态出现时,不论在什么时代,马上就得仿制出来,
可见当时中国产品因时髦款式而盛行于埃及。这种风
气还传到了波斯,明代时期波斯陶器仿中国瓷器,制
品中有很多中国式凤凰图案。
伊朗是东西方海陆交通的要道。伊朗东北部的马
什哈德位于古代“丝绸之路”的陆上要冲。这个城市的博物馆收藏有元代龙泉青瓷和明代的青花瓷器。首都德里兰也发掘明代瓷器的碎片。西北部的阿尔德比勒附近有波斯国王祭祀祖先的灵庙遗址,其中设有中国陶瓷收藏室、陈列了国王1 611年捐赠给灵庙的中国瓷器1660多件,包括明初的青花、影绘、描金壶、盘、花瓶等。清初时期,伊朗的陶瓷匠师从中国瓷器中分析出高岭土和长石等原料成
份,并生产了和中国相似的瓷器。伊朗还追随我国明代生产大件瓷器的风气,艰难地生产出了直径十五英寸多的绿釉仿青瓷大盘。伊朗陶瓷匠师用氧化铜摸仿我国的袖下红也获得了成功。
清初时期,我国同欧洲国家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当时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喜爱,不亚于奇珍异宝。几乎整个欧洲国家的帝王、皇后都搜集、收藏中国瓷器的精品,并且作为王室的财产。
清时期荷兰东印度公司销售的中国瓷器几乎遍及欧洲各国。荷兰皇宫早在明代万历十二年就通过葡萄牙或西班牙向中国订购瓷器96000件,荷兰的陶瓷匠师们还通过东印度公司直接从我国采购白色袖料和青花颜料,仿造中国青花瓷器生产。德尔弗特和在清时期就以专门生产模仿中国青花瓷的自釉蓝彩陶器而闻名,产品行销全欧洲,受到热烈欢迎。
清时期法国逐渐成为欧洲文化的中心,法国
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将大量的中国瓷器运到大西
洋彼岸的法国。自从中国瓷器流传法国后,在巴
黎出现了一些专门经营中国瓷器等手工艺品的
商店,青花瓷器的图案成为最时髦的式样。
英国在清初不象法国大量进口中国瓷器,后
受欧洲其他国家影响开始流行中国瓷器。社会上
对瓷器的需求量急剧地增长,从而促进了英国陶
瓷业的发展。英国人开始以中国瓷器为样品来研
制白瓷器,我国青花瓷器对爱尔兰国的瓷器生产
也有着很大的影响。1752年由迪拉明接任的工
厂,产品的造型、图案完全模仿中国的青花瓷器。
奥地利是继德国之后欧洲第二个生产真正硬质瓷器的国家。清时期德国人麦格尔协助创办了维也纳瓷厂。当时维也纳的瓷器全部装饰东方的花卉图案,并且还生产时髦的中国人物的瓷雕。
意大利和中国瓷器贸易往来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旅行日记中描述和详细记载着中国瓷器,并且带回不少中国瓷器。1470年意大利的安东尼奥成功地制造了模仿中国的软质瓷器,产品有花瓶、碗和一些小雕塑艺术品。
国外陶瓷工艺在受我国古代陶瓷文化艺术强烈影响和启迪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地传统工艺美术融合在一起,产生了各自独具的特征。由此可见,我国古代陶瓷工艺对世界各国陶瓷工艺的发展、对增进国际贸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五.体会与收获
我们现在只是对中国古代瓷器有了粗浅的了解,过去外国人对中国陶瓷的尊崇和膜拜,是我们无法想象和理解的。就像19世纪中期,美国的摩根女士花费巨资从中国买到一件康熙豇豆红三弦瓶,一下子轰动了西方世界,学者们遂将这
种瓶子命名为"摩根瓶",就象哈雷发现卫星而被命名那样的隆重和热烈。因此,中国古代瓷器的声誉是属于世界性的,它的文物与艺术价值,自十六、七世纪中国外销瓷源源不断运往欧洲宫廷开始。当时欧洲的宫廷贵族,都以来中国定购瓷器、收藏和摆设中国瓷器为荣,并使这种文化传统得以延续。
中国之所以获得如此崇高的艺术地位,自然不仅仅在于手工技术先进、地理位置优越,更重要的是中国古代瓷器含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象征性,是一个最能感受古代历史形态的鲜活的无
与伦比的标本。有一种观点
说,全世界仰慕中国古代瓷
器,其实是渴望了解古代华
夏人民的生产能力、社会风
俗、美学倾向。中华文明发
展史由文字与实物组成,但
陶瓷等古代艺术品作为一种
可亲、可触、可感的实物,
比文献更具有说服力和想象
力。
中国陶瓷的文化底蕴深
厚而多彩,我们作为祖国未
来的建设者,应当积极弘扬
中国文化,为祖国实现现代
化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要让世界各地的人知道,我们是东方骄子,我们是无可替代的中国人!!
范文三:对于PPP模式的研究
对于 PPP 模式的研究
一、概念
1,定义
PPP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 一种项目融资模式之一。当前阶段, PPP 项目运作的主要模式为 :指政府与社会 资本为提高公共产品或服务所建立的合作关系 , 通过签署协议建立起来的风险分 担、 利益共享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在该模式下, 通常由社会资本部门承担设计、 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 府付费” 获得合理投资回报; 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督, 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2,本质
PPP 的本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 :
第一 ,PPP 是一种公私双方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 双方通过签订正式协议 , 实 现风险分担、利益共享。
第二 ,PPP 模式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共需要 , 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 务。
第三 ,PPP 实现了政府资源与市场资源在数量、效力上的优势互补。
政府具有强大的统一协调资源配置能力 , 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宏观层面; 而社会 资本部门则在建设、经营等微观层面具有更多优势。 PPP 通过鼓励、吸引私人部 门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 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有效合作 , 最大限度发挥 双方各自所具有的优势 , 从而使得参与各方可以达到与预期单独行动相比更为有 利的结果 , 从而实现 PPP 项目效益的最大化 , 达到共赢的效果。
二、发展背景
1, 历史背景
我国从 2000年左右开始引入 PPP 模式 ,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PPP 项目数量不断增 加 , 相关的配套制度也在逐步建立,国务院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来鼓励和引导
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 , 为 PPP 在我国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 从另一方面来看,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从传统上来说 , 由于基础设施的建设通 常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和运营成本较高 , 且其产品和服务有一定公益性和 区域自然垄断性的特点 , 因此多由政府经营管理。 然而 , 随着我国经济近十几年来 的快速发展 , 基础设施建设也同时面临着巨大的需求,由政府单一主导基础设施 建设和运营的做法造成了政府财政负担不断加重、 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问题, 即 以政府为主导的融资模式难以满足如今社会对基础设施需求。因此 , 选择合适的 模式来建设基础设施已成为经济发展新的突破口。
2,当前背景
目前, 在政府有意大力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有效合作的政策性前提下, 全国大部 分省份都在积极探索 PPP 的发展之路。 相关政策的出台也极大地吸引了社会资本 参与 PPP 项目的热情,例如 2016年 7月 3日,保监会发布的《保险资金间接投 资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办法》 (于 2天之后的 8月 1日起实施),放宽保险资金可 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行业范围, 增加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即 PPP 模式) 等可行 投资模式;以及《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暂行条例》等相关条例的出台。 从 PPP 项目运作模式来看, 投向领域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 包括交 通、供水、供暖、污水和垃圾处理、轨道交通、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和养老服 务等。其中关于交运类和公用类等有一定收益的项目采用 PPP 操作各省已有共 识, 也是各省最开始 PPP 试点的重点领域。 但对于土地一级开发、 保障房等非经 营性项目, 各省存在一些分歧, 传统意义上的 PPP 模式似乎并不适用。 但这些项 目建设同样需要资金, 因此会有一些新的 PPP 模式产生, 比如 ppp 项目与产业投 资基金、保险资金、信托基金等的合作等。
三、 PPP 模式的优点
PPP 模式下政府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以共赢为合作理念 , 通过契约 , 分担风 险、共享利益。与传统的政府直接主导提供公共物品相比 ,PPP 模式具有多主体 供给和负责的特点 , 能够开辟新的资金来源 , 发挥政府资金适当的杠杆作用 , 缓解 财政压力,提高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和质量 , 提升基础设施服务水平。
在 PPP 模式中 ,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通过契约建立全程伙伴关系 , 共同负责 整个项目过程。从私人部门的角度来看 , 与政府公共部门的合作可以有效降低项 目的各种风险 , 比如通过政府承诺可以降低融资的难度和风险 , 政府的税收优惠、 财政补贴等政策手段能够降低运营风险。从政府公共部门角度来看 , 私人部门参 与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可以减轻政府部门所要面对的政府资金不足压力 , 同时 能有效利用其先进的管理经验 , 从而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降低供给成本。 通过整合公私两部门主体的优势 , 使得在 PPP 模式中尽管参与各方都没有达到自 身利益的最大化 , 但是参与各方却可以达到与预期单独行动相比更为有利的结果 , 实现了总收益的最大化。
1,优化资源配置
一是通过竞争性选择社会投资人 , 各投资人可以就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及能否适 应项目较长的周期来进行自我评估,从而为项目选择最有效的社会资本 ; 二是通 过利用私人部门专业的设计、运营、管理能力,可以提供质量更好、效率更高、 更有创造性的服务 , 并带来新的收入来源 ; 三是将项目的部分风险由政府身上转 移到能够更好应对该类风险的私人部门身上 ;
2,减轻政府财政支出压力
公共物品尤其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 存在投资资金大、投资周期长等问题 , 政府往往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提供充足的资金。 而 PPP 模式拓宽了资金来源的渠道 , 通过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多元化投资 , 有效弥补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与资金不足之间 的缺口 , 减轻政府财政支出的压力 , 从而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3,控制项目建设运营的成本
对于私人部门来说 , 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其内在的最大动力 , 而成本的高低直接 关系其所能获得利润的多少。 PPP 模式充分利用这一特性来激励私人部门通过制 定最佳方案、 引用先进设备、 改进管理等方式 , 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 , 以便获取更 多的利润。
4,有效提升服务水平
在 PPP 模式中 , 一般来说,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会在某一个项目合同中对相关事 项设定一定的标准,例如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中,会设定一个“特许经营期”, 在此期间私人部门通过其投入的服务和管理来获得投资回报, 也就是说私人资本 提供公共物品服务水平的高低 , 会影响到其所能获得的利润。 此外 , 服务水平的高 低 , 也会直接对其社会商誉造成影响。 因此 , 为了保持持续提供公共物品、 实现投 资收益的最大化 , 私人资本具有提升其服务水平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同时 , 私人资本所拥有的客观条件 , 如专业技术和人员、 管理经验等 , 也为其提升服务水 平提供了基础。
5,促使转变政府部门职能
传统模式下 , 政府在基础设施项目中身兼资金提供者、 项目建设者和管理者等职 , 导致难以分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 无法发挥自身以及市场的优势 , 使得资源配置 效率低下。而在 PPP 模式下 , 将项目的设计、建设、运营等市场机制更有效率的 工作交给私人部门来办 , 政府则主要负责规划和监管等相对市场更有效率的工 作。一方面政府的角色从原来的项目提供者转变为参与者和监督者 , 从而推动政 府职能转变 ; 另一方面 , 在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的同时 , 使得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到 决定性的作用 , 优化了资源的配置。
四、 PPP 模式的风险
1, PPP 模式风险的特征
(1)阶段性
在项目设计、 建造、 运营的不同阶段 , 所面临的风险不同 , 有些风险贯穿整个项目 的生命周期 , 如政治风险、 不可抗力风险等 , 而有些风险仅存在于项目的某一个阶 段 , 如运营风险、开发风险等。
(2)复杂性
PPP项目由于参与方众多、政治环境变化大、投资大、周期长等原因 , 因此面临 的风险极其复杂。一方面 , 在项目的各个阶段 , 面临的风险种类很多 , 而且每一个 风险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 ; 另一方面 ,PPP 项目众多的参与方意味
着其风险承担者也多 , 导致在各方之间合理地进行风险分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3)受政府影响大
首先 ,PPP 项目是由政府发起设立的 , 私人投资者参与 PPP 项目必须获得政府的同 意 , 因而面临获准风险。其次 , 由于 PPP 项目涉及到公众利益 , 政府会保留监管、 介入等行政权力 , 当私人部门的利益与政府所希望产生的项目公共利益发生冲突 的时候, 政府部门往往更倾向于后者, 在认为有必要的时候 , 就会行使这些权利, 从而导致私人部门的利益减损,使私人部门面临一定的投资回报风险。因此 , 在 PPP 项目中 , 政府对项目的影响较大。
2, PPP 模式风险应对的原则
为有效应对 PPP 模式面临的各种风险 , 需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 , 遵循风险分 担的三大原则 :
一是由对风险最能应对、最有控制力的一方承担相应风险 ;
二是承担的风险程度与所得的回报相匹配 ;
三是承担的风险具有上限。
其中第一条是最重要的原则 , 在该原则下参与各方应尽可能多地承受自己有 优势方面的风险 , 而让对方所承受的该类风险尽可能小 , 而不是想方设法将风险 转移给对方而使自己所承受的风险最小。 只有这样, 才能建立长期持久的合作伙 伴关系 , 才能为 PPP 项目的顺利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 也才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 损失,从而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五、信托参与 PPP 的模式
1,模式
近几年来, 政府部门出台了多项促进 PPP 发展的政策条例, 例如财政部出台了 《关 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 《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 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等多项支持和规范政策。在拥有政策支持 背景的前提下,信托参与 PPP 则呈现出了巨大的投资潜力和市场。在目前阶段, 主要有以下 2种信托参与 PPP 的模式:
第一种是产业基金模式。 由信托公司和政府共同成立产业基金管理公司, 负
责一定期间的基础项目建设或公共服务产品提供, 并作为后续各种产业基金的普 通合伙人, 管理运作有后期发起设立的产业基金。 基金成立后采用股权、 债权或 股权与债权相结合的方式投资项目公司, 并且引入建筑公司等其他合作公司共同 建设项目, 再通过债权本息的收回, 股权的分红、 转让、 回购等实现收益并退出。 例如:2015年 05月,中信信托与政府合作成立专业项目公司,推动了唐山 市首个 PPP 典型示范项目—— 2016 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 的建设和运营, 由专门项目公司唐山世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 该项目公司由 政府和社会资本按照股权比例注资, 其中, 中信信托作为社会资本拟投入资本金 6.08亿元,股权占比为 60%。
第二种是实业投资模式。 信托公司与建筑公司以及其他有意向的合作公司共 同建立一个总的负责 PPP 项目运作的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 由该公司参与 PPP 项目 竞标,中标以后,该公司与政府以及第三方社会资本共同注资成立特定的 PPP项目公司 ( SPV) ,再通过银行借款或者信托计划引入更多资金,负责具体项目 的实施。 这种实业投资模式强调长期的运营, 信托公司负责安排投资公司和 SPV的资金投融资方案, 合作的专业公司或者社会资本利用其专业知识负责具体项目 的投标 ! 建设 ! 管理和运作, 各方均可以对项目提出建议并进行讨论, 对项目实施 的进度进行监督。 SPV可以投向不同的方向,比如投资交通设施通过收费权来 获得收益,市政基础设施通过服务收费或者回购获得收入等。
例如:2015年 05月,建信信托与中国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绿地控 股集团公司等组建一家基金管理公司, 三方各占 33%、 33%和 34%股权, 该合资公 司将成为上述轨交基金的普通合伙人和管理人, 共同投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 PPP 产业基金,基金总规模 1,000亿元人民币。
2,自身的调整
尽管拥有广阔的投资发展空间与市场, 但信托公司只有做出相应的改变才能适应 这一发展契机。因此,可以从以下 3个层面进行调整和创新:
(1)在产品创新方面,信托公司可以将现行的“一对一”的信托产品升级为 信托基金,并大力吸引社保资金、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参与,使之 具有规模化、长期化、组合运用等特点 , 与 PPP 项目的特征相契合,并有利于 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分散信托风险。
(2)在业务创新方面,信托公司可以借助于长期从事信贷资产证券化所积 累的经验,以优质 PPP 项目未来稳定的现金流为基础,设计出相关的资产证券 化产品,在银行间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上发行,为 PPP 项目公司融通资金 (3)在制度创新方面,信托业应加快构建信托产品流通市场,提高信托产 品的流动性,有助于参与 PPP 模式的期限较长的信托基金的开发和发行,有助 于形成风险分担机制,从而通过市场释放信托基金的风险 ;有助于发挥市场监 督的力量,提高信托基金的安全性 ;
如果这些创新活动得以有效调整,那么,信托公司不仅有能力广泛深入地 介入 PPP 模式,而且在如今通道业务面临激烈竞争的背景下,更可以带动信托 公司自身的业务转型, 并可进一步以此推动信托业从以单一的债权融资业务为主 营业务的初级阶段, 向债权融资业务与投资驱动的资产管理业务双向发展的中级 阶段过渡。
六、 PPP 模式的案例分析 --北京地铁 4号线 1,项目背景
随着奥运会申办的成功 ,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了高峰期,同时资金需求 量非常巨大。 由于当时的北京地铁在政府独立运营的情况下几乎年年出于亏损状 态,想达到可持续运营及适应奥运的需求就需要改变地铁的投融资与运营模式。 因此,在参考不少国家地区在地铁投融资和运营模式的基础上 , 北京市政府决定 采用 PPP 模式建设北京地铁 4号线 (我国第一个中外合作特许经营城市轨道交通 项目)。
2,项目公司及项目投资结构
整个项目分为 A 、 B 两个部分建设工程 , 其中 A 部分占总投资旳 70%;B部分工程则 为此次 PPP 项目的主体工程,占总投资的 30%。由项目公司一北京京港地铁有限 公司负责投资建设。
2006年 6月,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 (简称京港 ) 由香港铁路有限公司、北 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市国有独资公司 , 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承担北京市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和运营等工作 ) 各出资 49%、
49%、 2%成立 , 拥有 4号线 30年的特许经营期。 4号线项目梭工后 , 京港地铁公 司负贵全部设施 (包括 A 和 B 两部分 ) 的维护、 更新、 站内商业经营以及 4号线的 运营管理等工作 , 通过票价收入与商业经营收入等获得回报。特许经营期满后 , 将 4号线 A 部分归还给对应公司 ,B 部分完好、无偿地移交给北京市政府。 3,项目成功的原因
北京地铁 4号线 PPP 项目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第一个市场化融资成功的项 目 , 推动了北京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和体制改革进程 , 其成功经验为我国基础 设施采取 PPP 模式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借鉴。
(1)重视前期研究准备工作 , 规范运作
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 4号线项目的前期研究准备工作 , 组建了一支由专业的 法律顾问、财务顾问、技术顾问、融资顾问等组成的顾问团队 , 经过一年多对国 内外基础设施投融资案例的研究和分析 , 结合北京市的具体情况 , 最终形成项目 的实施方案 , 并在 PPP 项目参与各方共同努力和协作下 , 规范运作 , 最终实现项目 成功。
(2)合理确定政府与私人部门投资比例
轨道交通是典型的准公共物品和准经营性项目 , 一方面具有体现社会公益性 的非经营性部分 , 另一方面又具有盈利性部分 , 因此需正确划分政府与私人部门 的投资比例以保证项目的成功。 政府公共部门与社会私人部门的投资比例被确定 为 7: 3。这一比例的合理确定使得地铁 4号线作为公共物品在保持公益性的同 时 , 降低了投资风险 , 使私人部门有利可图 , 从而达到共赢的目的。
(3)采取票价补偿与调节机制
北京地铁 4号线属于准公共物品 , 其定价关系到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 , 因此 其定价权需掌握在政府手中。 按照政府的要求 , 全程票价 2元 , 这显然违背了市场 的定价规律。为了在保证私人部门一定盈利性的同时限制其获得过高利润 , 政府 在基期计程票价的基础上 , 每 3年调整一次 , 对调整后的票价与政府定价之间的 差额给予补偿。
(4)全面的保障机制
一是通过协议 , 明确政府公共部门与私人资本在投资建设分工、客流分担机 制、特许权授予、租赁方式等方面的的权利和义务。
二是制定私人资本退出机制。 如果由于京港地铁公司违约或者自身经营方面 等因素导致无法继续履约的 , 政府将按照《特许协议》的规定折价收购 B 部分项 目设施 ; 而如果由于不可抗力或者政府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等导致《特许协议》 终止的 , 政府将给予适当的补偿。
三是提供优惠政策和措施。如在税收方面 , 根据项目公司外商投资的性质 , 免交地方所得税的同时帮助其争取国家税务总局的税收优惠 ; 在交通支出方面 , 通过调整 4号线地区公交车线路和运输能力、 改善 4号线与其他公交工具的接驳 措施等保证客流。
七、政策及建议
1,完善具体可操作的 PPP 投融资管理法律法规。
尽管近年来随着 PPP 项目的大力推广, 管理层已加快了 PPP 相关法律法规管理体 系的建设, 比如, 出台了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 等, 这有力地推动了 PPP 项目的推进,但目前我国还缺乏更高层次的 PPP 相关法律, 虽然近期财政部出台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法(征求意见稿)》、发改委已起 草了 《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暂行条例》 , 但这些法律法规正式付诸实施 仍需时日。同时,缺乏更多层面的政策支持,比如,税收优惠,项目用地保障等 等。因而,推进 PPP 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健全政策扶持体系,才能更为有效的促 进政府与社会资本的高效结合。
2,加大对社会资本的政策支持
第一,在融资方面给予社会资本的政策支持 ! 调整银行的信贷评价体系,使私营 企业与国有企业具有一样的平等地位 ; 对于参与 PPP 项目的企业, 政府可以给予 贴息、担保及其他措施,提高社会资本的融资能力;第二,可考虑引进保险、社 保基金等具有长期稳定的资金, 通过信托等投资渠道进入, 从而符合 PPP 项目期 限长、 需要长期投资资金的特点; 第三, 地方政府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社会资 本 ! 政府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应有意识地引入社会资本,选择综合实力较强的企 业;
3,完善社会资本退出机制。
为了吸引基金投入 PPP 项目, 可在项目前期工作中, 与社会投资人达成一致, 在基金到期的情况下, 由社会投资人优先回购基金股权或适当考虑由政府方回购 基金股。
八、全国 PPP 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
范文四:对于风险的研究
2007年02月26日 星期一 下午 01:53
风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危险事件出现的概率;二是一旦危险出现,其后果严重程度和损失的大小。如果将这两部分的量化指标综合,就是风险的表征,或称风险系数。
风险在很大程度上随着人们的意志而改变,亦即按照人们的意志可以改变危险出现或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一旦出现危险,由于改进防范措施从而改变损失的程度。
对于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的结果,人们往往认为风险越小越好。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减少风险是要付出代价的。无论减少危险发生的概率还是采取防范措施使发生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都要投入资金、技术和劳务。通常的做法是将风险限定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水平上,根据影响风险的因素,经过优化,寻求最佳的投资方案。风险与利益间要取得平衡;不要接受不必须的风险,接受合理的风险――这些都是风险接受的原则。
风险,对应的机会。只有机会而不存在风险,就会成功永动机、练金术……
认识风险,是为了正视它,决不是为了逃避……
认识风险,更为了对应其程度而做出相应的程度控制。
所谓无风险的套利,依然也存在相应的风险,至少市场的有效性功能,会抹杀其长久的套利可能。
风险程度的量化,是现代数学在应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至少在金融领域内,目前还没有找到真正有效的量化风险控制模型,并且,也不可能真正找到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型。
金融操作中的风险量化控制问题,如果想真正精确解决极难实现,但将其中的无数变量进行模糊化处理,进行范围内的风险控制还是应该可以办到的……
对风险的研究,归根结底就是对控制及控制过程的研究。
1、风险对于自有资金的操作者与非自有资金操作者,具有根本不同的含义。
自有资金操作者,如股民、银行家等,他们的风险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相当于持有一个具有无穷潜在风险的期货多单,当股票上升则可获有无限的利润权利,但是面对市场的下跌它同样具有无穷的风险。因此对于自有资金操作者而言,市场风险是绝对的无限风险。资金管理是生存的首要问题,否则可能会万劫不复。
对于非自有资金的操作者,如形形色色的所谓操盘手、基金管理人而言,面对目前的市场则相当于手中持有买入的看涨期权,在他们的所谓资金操作过程中,对他们而言行情上涨则有无穷利润----也包括任何对他们有利的操作方向与手段,都同样只有利润可言,如分红、佣金、管理费、薪水等。最大的风险犹如所持期权跌破底线价值,这时他们大不了放弃该和约----即丢失工作。在此前提下,资金方与使用操作方,明显有权利义务上的利润与损失之间的不对等。因而对非自有资金操作者而言,所谓的市场风险,只是有限的相对风险。资金管理只是一种追求利润的手段,而非避险手段。
2、风险管理方法
0是我们在日常活动中使用不到的。它是所有基数中代表文明程度最高的数字,我们只有在以一种更高的文明方式思考时才不得不使用它。
资金管理就是风险管理。它由进出把握、头寸分配、组合结构等构成。多空看法,更多属于进出把握的内容。
风险管理是交易的根本,顺势交易是将风险进行主动控制的有效方法。顺势交易首先应区分当前之势是处于查尔斯?道的三个级别的层面的哪个位置,其次辨别当前位置在所处层面中的具体位置,然后对应相应的进出策略,头寸分配方案。
对道的三级别不应该将大盘指数、行业指数、具体个股的走势割裂开,按其一致性的程度可对自己的操作策略进行相应的调整。
现在流行使用量化的模型观念,代表性的有VRA管理方法,其中通常采用方差协方差法;历史数据法;随机模拟或蒙特卡罗模拟法。
但是这些管理方法所针对的是常态的市场,面对市场的跳跃突变,他们依然会出现系统性的风险,虽然该类方法计算复杂,模型精致,但均难以规避假设前提上的先天缺陷,因而其脆弱性便成为了必然,也具有了必然性。
3.风险标准的主观性。
风险涉及到心理学、数学、统计学以及历史学中最深奥的领域。风险的支配权界定了现代与过去的范畴。管理风险的能力,以及进一步承担风险作为长远选择的偏好,是驱动经济系统向前发展的关键。与其说风险是一种命运,不如说是一种选择。我们害怕采取的行动----它依赖于我们做选择时有多大的自由度。在人们相信他们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是自由的之后,风险管理的思想才有可能出现。
任何与风险有关的决策都与两个截然不同却不可分割的成份有关:客观事实以及关于通过决策所得到或失去东西的价值的主观态度。客观的度量以及对信仰的主观程度两者都是很关键的;并且两者中任何一个本身都是不充分的。人类对风险的偏好互不相同,这是我们真正的幸运。
一般以为风险是客观的,于是在操作过程中,便出现了相应的源于不同依据的自定风险值——目前常用的取值,一般都是力求保持一个静态的平衡值,var实质上也是如此。
而风险的出现,首先牵涉的是主观的风险取值问题——任何风险,都仅是相对于参与者的自身的承受力、承受度而言的。主观对风险的认可度,决定了风险度自身的非客观性。因此,风险的取值并非客观。这里便由此引申出主观的风险控制问题。
主观的风险控制,在市场中带有强烈的博弈意味。var的有效控制实施,在1998年的市场中,由于大量的资金管理公司同时需要获取流动性资产,以增加风险保证金,从而导致市场行为的一致,反而增加放大了市场的系统风险。其市场博弈的结果是,市场总体受到风险的伤害。
于是可以以为:市场一致的风险认识,市场共同认可使用的风险控制方法、手段,在特殊条件下,反而会放大市场风险。
由此结论:风险控制必须个性化。
4.风险的可控制程度
丹尼尔?伯努利说:财富的任何微量的增长带来的满足感(效用)将与先前拥有的商品数量成反比。(效用:表达了有用、被需求或是满足的感觉。)因此,赌博者即使在一种公平的赌博中,他们也会遭受效用的损失。
赌博承担风险的本质,使我们没有任何屏障地直接面对命运。亚当?斯密说: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能力和自己会有好运的愚蠢假设过分自负。时间是赌博中决定性的因素,风险和时间是同一事物的两个相反方面。时间会改变风险,风险的本质是由时间的范围来塑造:未来就是赌场。未来不仅提供风险,同样也提供机遇。赌博是进行试验以估测风险的理想的实验室。
风险所对应的是不确定性,由于不确定性的难于控制,风险的控制便仅仅只能成为相对的控制。
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一般常态的下的风险状况是可控制的。基于大概率的事件,是风险控制系统研究的一般性问题。
非常态状况下的风险是难于完全控制的。基于小概率的事件,是风险控制系统研究的特殊性问题。
对小概率事件的强调,会增加风险控制系统的负担,往往形成对常态下运行的系统的干扰。这是系统研究与运用的矛盾。
结论:单独风险系统的有效性,只是相对的有效,它不可能在单独的标准下完全有效。
5.波动率
研究交易、研究风险控制,不能回避的一个概念便是波动率。在不同的分析、交易、风险控制的理论系统中,波动率具有不同的含义。
一般技术分析中,波动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振幅与时间的比率关系,即周期与振幅的关系。
江恩理论中波动率是一个核心的概念,他指的是在时间价位器里,时间与价位的比率关系。时间周期的计算,可通过相等、比例(如费氏序列、频谱)等计算。
基本分析中,波动率主要表现在对价值周期变化的分析,它是价值投资的重要依据。
投资组合理论中,波动率是对收益率曲线的标准差、方差的分析。
期权定价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如var)中,对波动率的定义是:波动率是一种金融工具价格变异程度的统计测度[(英)CORMAC BUTLER],而价格波动率即是某种形式的标准差。
市场的波动是必然的现象,对波动率的认识则涵盖了对市场的所有认识。
波动率有时发散,有时收敛。这意味着市场的变化是平稳和剧烈变化交替的。
结论:波动率依据不同的分析方法与目的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波动率本身反映了市场的基本外在运动规律。
面对市场大家喜欢看的是可能的赢利会有多大,
范文五:《预习对于英语高效课堂的意义研究》开题报告
《预习对于英语高效课堂的意义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
学习中,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预习是自学的一种形式,是学生走进文本的起始阶段,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开始,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重要的一环。搞好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效预习的过程, 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通过多种途径去尝试解决问题,并运用适当的方法、手段来表达交流和反思学习的过程, 也是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的过程。
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总有一天要走上社会,很多时候要靠自学来获取知识。如果在小学阶段,能够通过预习,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就能为将来高一级学校深造或走上社会的学习带来很大好处。将来,就不会在大量更新的知识面前不知所措,就不会落在时代的后面。学生应形成适合自己学习需要的英语预习策略,并能不断地调整自己的预习策略。“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
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小学生特点的英语自主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有效预习则是其中的一种。
然而当前的小学英语预习作业中,教师布置最多的是听音式和朗读式的作业。这虽是一种最简单、最低的要求,但是要求过于泛泛,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再加上小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和自觉意识较弱,长期以往效果并不明显,随着英语的重要性日趋明显,让学生拥有坚固的基础和灵活的语言运用技能,无疑成了我们每位英语教师的重头工作。为此,我们都会在课前作一番精心的设计,以此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但是一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而教材的知识量也很大,仅靠四十分钟完成要求的内容,时间会显得非常紧迫,而且效果也未必会理想。因此,激发和鼓励学生开展课前预习活动,掌握有效预习策略便成了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准备是备课,学生的准备就是“预习”。
何谓预习,预习是指教师在讲课前,学生自学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的过程。课前预习实际上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即将所学知识进行的自学。
“预习”是自学的一种形式,是学生走进文本的起始阶段,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开始,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重要的一环。搞好预习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效预习的过程, 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通过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并运用适当的方法学习的过程,是探究并体会的过程,是形成见解和成果的过程, 也是学生有效自主学习的过程。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
学习内容的重难点,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从而为他们接下来有的放矢地听课学习做好准备。预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还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预习其实质是学生的一种主动自学,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自我—主动学习的天然倾向。”所以他主张“人的学习应以自主学习的潜能发挥为基础。”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先驱皮亚杰把儿童看成一个“独立的变量”,反对传统上把儿童看成是一个依赖的变量。一再强调认识是一种主动积极而不断建构的活动,儿童并不只是受教育于成人,他们自己也能独立进行学习。1956年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发现学习”的模式,教师不把知识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一系列的发现行为去发现并获得所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必须经过自己主动的探索和寻找,从而获得知识的答案,那么想要不做被动的听众,而是自己主动去探索,对学生来说,课前预习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在布鲁纳提出认知策略的概念之后,心理学家们除了强调培养自学能力以外,还从认知策略的角度来解释学会学习的确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针对“课前预习”,许多教师从各个学科领域探寻了预习的意义、方法和策略等。在20世纪90年代,江苏洋思中学创设的“先
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证明了放手让学生先学是可行的,学生能自主试学,甚至可以学得很好。但是当堂训练与考试相似,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当堂批改,下课立即收交。整个课堂像考试一样紧张,全力以赴、全神贯注、是思维的紧张,因而换来学习的高效。洋思人认为“课改的目的是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将课堂变成师生高效发展的课堂,共赢的课堂。”洋思不否认在现有体制下学校对分数的追求,他们说“追求分数是现实背景下必须做到的,没有分数今天就过不了关,追求分数是生存的必须,现实的必须,发展的必须。”但“追求分数必须科学合理,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
在这一方面国内做的好的当属著名教育家魏书生,魏书生的“六步自学法”享誉全国。魏书生曾说过:“学生通过资料能弄懂教材的百分之九十九,教师只起百分之一的作用,百分之一与百分之九十九,这个比例也许是夸张了点,但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学生是有自求得知能力的。”因此,作为教师就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让他们具有终生学习的资本,而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就是在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杜郎口中学的崔其升提出了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个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研究,杜郎口中学明确:只有先学,有一定基础在课堂上才可能有话可说、有据可论。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一定要加强预习。经过充分预习,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领地转让”,也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作为,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在各方面还显稚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对离不开教师
的主导作用。
当前的教育界,对预习有着不同的认识:有的教师认为预习会使学生的思维定势局限于课本,而没有经过预习的课堂,更能闪现学生的思维火花,所以不赞成预习;有的教师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提倡学生预习;也有的教师持中立态度。国内也已有一些小学在学生预习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但他们研究的仅仅是语文、数学方面的。小学英语还是一门新课程,对“小学英语课前预习有效策略”的研究还很少。很多人认为小学生尤其是低段学生思维能力还未成熟,不善于掌握语言规律,也缺乏预习的能力和意识。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为让学生拥有坚固的基础和灵活的语言运用技能,我们都会在课前作一番精心的设计,以此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但是一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而教材的知识量也很大,仅靠四十分钟完成要求的内容,时间会显得非常紧迫,而且效果也未必会理想。因此,激发和鼓励学生开展课前预习活动,掌握有效预习策略便成了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
2、课题研究的价值:
小学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
力。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 预习习惯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可以更好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即学会如何学习,为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学生通过预习,熟悉教学内容,并且大致找出预习内容中的难易点。当老师讲解时,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预习的情况听讲。这样,学生能很快地理解教学内容,缩短老师的讲解时间,减轻师生的
课堂负担,为丰富教学内容奠定基础,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激发和鼓励学生开展课前预习活动,掌握有效预习策略便成了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基石。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1、研究目标:
第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一套切合学生实际的英语预习方法。
第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英语自主学习习惯。
第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潜力与兴趣。 第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迅速提升全体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加强专业能力
2、研究内容:
(1)小学生英语课前预习当前情况调查
(2)小学生英语课前预习效率不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3)制定出小学生英语课前预习指导的培育策略并付诸实践。(一是主体性培养; 二是层次性提问; 三是发展性评价。)
(4)提出小学生英语课前预习培养的策略
(5)如何利用课前预习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1)细化预习内容
在布置预习内容时一定要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以解决下堂课的重难点为主。
(2)明确预习要求
针对预习内容,教师必须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使预习有章
可循。而且预习要求必须合理、正确,有可操作性。
(3)提供预习方法
在培养预习习惯的起始阶段,要注意提供学习方法,使预习有模可循,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指导学生选用合适的预习方法。
(4)认真贯彻课内检查
课前预习应注重课内检查,检查后要给予正确评价,要多鼓励,多表扬,使学生充分感到预习是和书面作业同等重要的学习活动。
(5)预习要持之以恒,切忌半途而废
每节课前都要坚持预习,万事开头难,经过最初的阶段就会养成好习惯,尝到甜头。授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
2、实施过程: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1)酝酿准备阶段(2013年2月——2013年3月)
构思、规划、制订出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及各阶段的实施要点,组建实验组织机构,建立课题管理制度,组织参与本研究的教师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学习课题研究方案,明确本研究的意义及做法。
(2)课题实施阶段(2013年4月——2013年8月)
启动课题研究,在专家指导下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实施;制定阶段达成目标;定期组织课题研究会议,总结交流,及时上报段总结;进行阶段成果展示。
(3)课题总结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
对课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整理汇编各种研究资料和原始材料,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并进行成果鉴定。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学习和应用新课程理论理念指导研究活动,注意积累其他学校及个人的有关外语教学成功经验的材料,并系统归类比较,甄选有效教学经验作为本课题借鉴。
(2)调查研究法:了解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通过分析找出共性问题,使研究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可作性。
(3)经验总结法:对研究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及时归纳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撰写经验总结及论文、实验报告。
(4)观察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预习情况直接观察、记录、分析,予以正确引导,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六、课题研究的预计成果:
1、显性成果:
(1)研究报告
(2)论文集、教学设计等。
2、隐性成果:
(1)学生方面:学习兴趣、积极性普遍提高,掌握一些有效的预习方法;改变了学生过去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方法的探索者和发现者;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效率得到提高,成绩稳步上升,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教师方面:英语教学与能力得到提高,掌握许多教学方法;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八、 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能力保障:
课题组负责人王海艳,年轻富有活力,并有创新,有一定的
实践能力和经验,较好的具备了课题研究所必须的业务水平、健康水平、年龄,知识结构合理,实践操作能力强,教学业务水平高。参加过信息技术初级培训、陕西中小学农村教师国培计划教学技能提升置换脱产研修培训。在撰写申报评审书前后,收集查阅了大量了有关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实践,从而发现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实用价值,为完成课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时间、设备保障:
研究时间为半年,有充分的时间保证参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完成研究工作。我校拥有资料齐全的图书室、现代化的校园网络,能通过互联网查找、搜集各地有关教育科研的信息及资料;还有设备齐全的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可供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可在配置高档的电脑室进行科研数据和资料的分析处理,为本课题提供现代化的科研手段。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古代诗人对于战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