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让孩子自己走
让孩子自己走
每天放学,一位老师都带着孩子排队走出校门,都可可以看见成群结队的家 长在外面等着。后来这位老师发现,全班 45位同学,只有一位孩子没有人接, 他每天放学总是一个人独自离队回家看着这位学生小小的身影在人流中穿梭, 这 为老师产生了疑问。 后来她才知道那位小孩的父母都是下岗工人, 为了生活他们 要在下班高峰期去卖蔬菜, 没有空来接他。 他们就教孩子要遵循交通规则, 走路 靠右走, 每天要按时回家。 于是小孩很听话, 总是小心的走路, 安全地按时回家。 有一天,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这位老师带着学生出校门时,家长们各自接 走了自己孩子。有一个小女孩正在朝她妈妈发脾气,说什么也不坐她的摩托车。 原来每次都是孩子的爸爸开轿车来接的, 今天她爸爸出差改由妈妈来接。 那天正 好下雨, 她觉得坐妈妈的摩托车很委屈, 于是她妈妈没办法, 只好打的把她接回 家。因此这位老师发现那个没人接的孩子依然是自己撑一把小雨伞走回去。 还有一次,他们班举行依次野营活动,许多小孩子带的都是家长准备好的成 品或半成品食物, 有的则是从超市购买回来的现成食品, 惟独那个下岗夫妇家的 孩子带的是蔬菜和大米, 自己动手做饭。 而那个孩子做的饭, 令许多孩子包括那 位老师在内都啧啧称赞。 而且这位学生做饭的动作时动作很熟练, 可以看出这位 同学在家应该是经常做饭的。
看完这个故事,特别是看完这位小孩作反的这件事时,让我深深地感觉到生 活教给这个孩子丰富的知识, 让这位小孩更快成长起来了。 生活不仅仅让这位小 孩学会做饭, 而且还让他学会了自立、 刚强和坚毅等。 而所有这些都是这一代小 孩所共同缺少的。和刚才那位要坐小轿车的小女孩相比,也许这个小男孩在 上 比他缺乏,但在精神上却远远胜过她。我觉得我非常敬佩这位小男孩。所以,我 们当今这些用心良苦的父母, 是否应该好好的反思一下, 在你给孩子幸福的时候, 你是否应该考虑到他的将来。 你可以给他一时的幸福, 但你能否保证他以后一辈 子都幸福呢?幸福是由自己创造的, 但是, 如果一个没有自己能力的人, 他以后 怎么去创造幸福呢?
没有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如果仅仅是喂他们以温饱,给他们舒适,就连 那些动物也会。 真正爱孩子的, 不仅要给他们好的学习生活条件, 还要教他们怎 么去生活,教他们乐观、坚强、自信、独立的生活态度。
如果爱孩子, 就让他做一只鸟, 教会他飞翔的本领, 而不是让他做一只风筝, 让父母用线永远牵着。
如果爱孩子,就让孩子自己走,给他指出一条正确的路,告诉他要遵守交通 规则,懂得哪里需要避让,哪里需要暂停,然后让他朝自己的方向走去。做父母 的只需要用满含关怀的目光注视着就行了。
范文二:让孩子自己走
让孩子自己走
【摘要】 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的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马卡连科曾指出:“儿童的责任感,对父母、家庭怀有感激之情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扩大起来,将会扩展到对国家和人民的态度上来,扩展到对人民的热爱和关心上来,并且扩展到使我们国家的公民得以幸福生活的一切工作上来。”良好的责任心是社会合作精神的基本体现,也是个人健全人格的基本要素。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早早将责任心播种在孩子的心田,讲究科学性,讲究艺术性,逐步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在幼儿园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行渗透,锻炼他们承担责任的能力,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责任心和个性,在不久的将来收获一生一世的幸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在对社会目标的制定中,也有这样一条: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只有具备一定的责任感,人才能自觉、勤奋地学习、工作,做各种有益的事情,掌握各种技能。也只有从小培养责任感,长大以后才能适应社会,才能照顾家庭,尽自己的义务完成本职工作,从而成为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责任心 自理能力 家园共育
目前,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一切都有家长包办。久而久之,幼儿缺乏责任心的现象非常严重,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而认为应该父母帮他做。自己做错了事把责任推到父母身上,上幼儿园忘了带东西,也怪爸爸妈妈忘记给他拿。教师是孩子社会行为习惯的楷模, 幼儿与老师每天朝夕相处,老师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因此,要培养幼儿的责任心,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责任心及行为习惯,以身教创造和谐的气氛,处处表现出责任心很强的样子,用强烈的责任心意识直接影响幼儿。在我班,我也常常发现小朋友自己用的水杯放在哪里总也记不住;别人的东西掉在地上也不知道帮助捡起来;答应老师的事不一会儿就忘到脑后;犯了错误不仅不承认还往别的幼儿身上推??总之,从生活、学习、游戏等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行为、态度等种种表现并不令人乐观,自私、破坏、攻击、懒惰的心理状态及行为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这些情形反映出幼儿没有养成自我负责的习惯,其实这就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蕴藏着许多培养幼儿责任心的契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针对幼儿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及时进行教育,培养他们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好习惯。如让幼儿自己收拾玩具就是培养孩子具有责任心的重要举措之一;老师可以把收拾玩具当作游戏,满怀热情地教他们如何摆放玩具;平时让幼儿学会自己叠被子、衣服、系鞋带、检查鞋子是否反穿、种植
—1—
小植物、养殖小动物等使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所以,我们把班里所有的区域进行了划分,使每组幼儿都有一个责任区。如有的负责管理自然角,有的负责检查床铺等等。为了让幼儿体验不同区域的不同的责任,责任区每周更换一次,并且每天下午对幼儿一天的责任区管理情况进行讲评。对责任心强,负责得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并在“我最捧”栏里奖五角星,到星期五谁累计的五角星最多,谁就是本周的“责任小明星”,并获得一份小礼物。在此过程中,幼儿为了争得荣誉,就必须时刻关注自己的责任,并要尽心尽责,当责任区出现了什么问题,他就必须利用自由活动时间马上进行处理。久而久之,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责任心,同时还实现了幼儿自己管理班级的目标,培养了幼儿的主人翁精神。可是责任心也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在一定的年龄会自动出现的,它需要个人在常年累月的生活中去经历和体会不同的情境才能慢慢获得的。通过多年的幼儿教育实践,我觉得以下几点做法值得探讨:
一、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并为自己的行为过失负责
首先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责任。家长和教师要教育孩子: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有自己的权利和责任,大人有大人的责任,小孩也有小孩的责任。比如说:教好小朋友是教师的责任,种好地是农民的责任,保卫祖国、站岗放哨是解放军的责任,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责任?? 那么,我们小朋友有什么责任呢?孩子回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比如小朋友将玩具带到班上,学会收拾。每周五放学后,记得把玩具带回家,在路上保管好。如果轮到值日,应该牢牢记住给花草浇水、摆放桌椅,报菜谱??如果这些小朋友们都做到了就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从那以后,在图书角孩子们能把图书的大小分开,看完后能封面朝上整齐地放在书架上;在自然角中幼儿学会浇花、照顾小的动植物、整齐地摆放物品;(娃娃家是幼儿模仿成人劳动的最好地方,)在娃娃家幼儿学会整理餐桌、学会整齐的摆放物品等;在益知角、语言角等活动角中幼儿学会整理操作材料。
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应该让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不要紧认为孩子还小,还不懂事,做错了事没关系,对孩子行为的结果姑息迁就,而应该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行为负责。如:几个孩子在一起看图书,大家都想把书放在自己的前面,大家拉着书角,就把书扯破了, 老师就要要求幼儿把图书补好后再看。再如:在玩玩具之前,我们先和幼儿商量玩玩具的规则以及违反规则后的处罚办法。如:玩玩具时轻轻拿,轻轻放,不摔不扔要爱惜,不大声喧哗,不四处乱跑,玩好以后要把玩具送回家,否则教师就要收走玩具。在幼儿意识到违反规则将会付出代价时,幼儿就会自觉的遵守规则,这种自觉会从头保持到结束,这种自觉也反映了幼儿的责任心,认为自己有责任维护游戏规则。
—2—
二、 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幼儿园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他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对家庭的责任意识,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教师和幼儿园应该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教育契机,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从而达到培养责任心的目的。
1、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必须给孩子自己一个小天地,让他能行使自己的权利,尽自己的义务,负自己的责任。不过,分配给劳动应当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比如分配给小班的幼儿把餐巾纸放进垃圾箱,自己取放毛巾,自己用小壶倒牛奶等;分配给中班的幼儿收拾玩具,自己整理书包,自己取食物吃等;分配给大班的幼儿分碗筷,接待客人,整理玩具角等任务。还要教育孩子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遇到困难也能想办法克服。孩子只有从自身做起,懂得什么是自己的责任,慢慢地才能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
2、 让幼儿做老师的小助手。
幼儿的责任感是从具体事物产生喜爱开始的,表现为对他所敬爱的人交给的任务有责任感。当孩子顺利地完成了老师交给的任务后,他会表现出非常高兴的样子,如果此时老师再表扬他,那么他就会在表扬中产生满足和愉快的感觉,进而培养起了责任情感,也巩固了责任行为。在幼儿园,孩子们特喜欢为老师做事,捡一个垃圾,拿一本图书都会让他们高兴个半天。我们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多分配一些任务给孩子,在他们顺利完成时用表扬、鼓励的方法加以强化。老师对责任心强的幼儿给予积极地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学习的动机。
三、在角色游戏中,让幼儿明白角色的任务。
在个性化发展的今天,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最容易接受、最感兴趣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为了把游戏玩好,在与同伴交往,与材料交互作用过程中乐意抑制自己的行为,特别是角色游戏。幼儿在扮演角色过程中要实现角色转换,进入角色并体验他人情感和经验,从而学习该角色的行为。幼儿所扮演的角色,事实上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和模仿。每一种角色都有它具体的任务和责任,如扮演售货员的角色,就是为顾客服务,让幼儿清楚地知道了角色的任务后,不仅让幼儿遵守了游戏规则。同时,在认真感受、模仿、练习中,培养了他的一种责任情感和责任行为。如在“医院”的游戏中,我让一个小朋友当“医生”。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抱着娃娃等“医生”看病,“医生”也很认真给病人看病。玩了一会儿,图书角的小朋友大声喊:“嗨,快来看奥特曼??”“医生”就跑去看书了,活动结束时我就抱着生病的娃娃问大家说“今天小宝宝生病了,可是小医院里都没有医生啊”大家一听也觉得这个医生很不负责任。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小朋友对自己承担的任务缺乏责任心。他只是 —3—
随着自己的兴趣做事,没有真正意识到医生该做些什么,医生对病人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于是游戏评价时,我安排了一场“手受伤,鲜血流”的情景表演,让幼儿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接着我们讨论“医生”的工作与作用,让幼儿明白监守岗位的重要性。使幼儿知道对待任务必须认真负责,从而在认识上发生改变,在以后能把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四、教师应为孩子做表率。
教师是孩子社会行为习得的楷模,宋代思想家张载曾说:“勿谓小儿无记性,所历事皆能不忘。”教师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深刻的,而且是终身的。教师与幼儿每天朝夕相处,老师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因此,老师处处都应表现出责任心很强的样子,用强烈的责任心意识直接影响幼儿。例如有一天很多小朋友小便后都没有冲水,有一个小朋友跑过来对我说:“陈老师,厕所怎么那么臭?”我走过去一看,说:“那是因为便后没冲水。”说完,我马上跑过去把每个便池冲了一遍,在场的小朋友似乎都心领神会。紧接着又有别的幼儿来小便,他们便大声说:“便后要冲水的!”
还有一次午餐后幼儿正在大型玩具旁玩儿,我忽然发现场地上的水泥板缝里有很多碎纸屑,虽然这个场地不是我们班的卫生区,但强烈的责任心使我不由自主地蹲下就捡。这时小朋友好奇地围了过来,问我干什么,我说地上有脏东西,我要把它们捡了。话音刚落,正在游戏的孩子也四散开到处捡废纸,直到我叫他们回教室时,孩子们还在四处跑着找废纸。
基于这一点,我时刻注意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行保持一致,并以身作则:热爱班集体、团结同事、尊重孩子、爱护公物等等。我在有目的地教育教学中,发现并珍爱孩子宝贵的责任意识的萌芽,循循善诱,培育这种高尚的品质其实,责任心和其他道德准则一样,都不能单单靠口头说教,应该让孩子从外界的吸收中取得。孩子在生活的各种环境中,对自己喜欢的人进行模仿,从而塑造自己的品质。在孩子眼中,老师具有绝对的权威作用,教师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如果老师做事总是丢三落四、推卸责任、不守诺言,那孩子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时间长了,孩子也会悄悄模仿,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对自己的话不承担责任。因此老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五、家园共育、持之以恒
历史车轮虽已跨入了一个被称之为“信息时代”的21世纪,但不可否认,家庭永远是孩子们的第一所学校,它对孩子的成长与成材所产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是无法低估的。正因如此,“21世纪的家庭要成为学习型家庭”成了时代倡导的家庭建设方向。
随着孩子走进幼儿园,幼儿园的教育生活自然成为他们成长中特别重要的一 —4—
部分。如何让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系、相互配合,促进幼儿家庭建设成“学习型家庭”,成了我们幼儿园工作中一个十分关注的议题。我们根据自己幼儿园的实际,在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了家园互动,共同营造学习型家庭的工作,紧跟时代发展的需求,积极开展“学习型家庭”的讲座,组织家长参加与学习,与家长共同商议、研究,在构建“学习型家庭”上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与实践。
1、通过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使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责任感的重要性,使他们认识到孩子的责任感是必须由教养者教育、培养而形成的,引起家长重视达成家园同步。
2、出版家庭教育小报、黑板报专辑,让家长了解到最新的教育理念,给家长提供培养幼儿责任心的科学知识及经验。
3、充分利用家长园地,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在幼儿园里责任心的表现,有了进步教师及时地表扬,这样更能激起幼儿培养责任心的兴趣。
4、开展咨询活动,让家长把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碰到的疑惑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找出问题的答案,以便让家长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5、在园内经常开展各类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在活动中来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并且通过家长的来稿征文,把好的经验介绍给其他的家长,使他们共同提高。
6、通过发放各类有关培养幼儿责任心的资料,让家长进一步地了解,并且能更好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但是,孩子责任心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成人“精心”培养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认为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持之以恒,以期达到对幼儿责任意识培养的目的。有责任意识的人长大后必定会受到社会的欢迎。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将来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我国幼儿园德育方法研究新进展》李辉,幼儿教育
3、《幼儿园班级管理》,虞永平、唐淑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怎样纠正坏习惯》,王秋虎、时遂营主编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5—
5、《心理学大语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朱智贤
6、《中班幼儿责任心水平影响因素的协方差结构模型分析》――心理发展与教育――姜勇、陈琴
7、《品德心理研究》――华东华工学院出版社――李伯黍
8、《幼儿园班级管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唐淑、虞永平
—6— 横港幼儿园:薛飞 2011.3
范文三:让孩子自己走
每次放学,当我带着孩子排队走出校门,都可以看到成群结队来带孩子的家长等在学校的门口,他们有的骑着自行车,有的骑着脚踏三轮车,有的骑着摩托车,还有的开着轿车。由于城里路多车辆多,家长为孩子的安全担心,都是根据自己的条件去呵护孩子。
我发现我们班45名学生,只有一个孩子没人带,他每天放学总是一个人独自离队回家,看着他小小的身影在人流中穿梭,我都要多注视一会儿。我后来了解到他的父母都是下岗工人,为了生活,他们要在上下班的高峰期做贩卖蔬菜的生意,没有空来带他。就教给他要遵守交通规则,走路靠右走,遇红灯要等车辆过完了再走,每天按时回家,不能路上贪玩。而孩子也很听父母的话,总是小心地走路,安全地按时回家。
有一天,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当我把孩子带出校门时,家长们各自带走了自家的孩子。有一个小女孩正朝她妈妈发脾气,说什么也不坐她的摩托车。原来每次都是她爸爸开着轿车来带的,今天她爸爸出差,由她妈妈来带,可天正好下着雨,她感到很委屈,她母亲没法只好“打的”把她接回家。而我发现那个没人带的孩子依然是自己撑一把小雨伞走回去的。
有一次,我们班里举行野营活动,许多孩子带的是家长准备好的成品或半成品食物,有的则是从超市里购买的现成食品,唯独那个下岗夫妇家的孩子带的是蔬菜和大米,自己动手做饭。而那个孩子做出来的饭令许多孩子包括我都啧啧称赞。
看着孩子做饭时麻利的动作,我看到了生活教会了一个孩子丰富的知识。不仅仅是做饭,还有自立、坚强、刚毅,都让这孩子学到了,而这些正是我们现在这一代孩子所共同缺少的。
没有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子女的,如果仅仅是喂他们以温饱,给他们以舒适,就连那些动物都会。真正爱孩子的,不仅要给他们好的生活、学习的环境,还要教会他们怎样去生活,用乐观、坚强、自信、独立的态度。
如果爱孩子,就让孩子自己走,给他指出一条正确的路,告诉他要遵守规则,懂得哪里需要避让、哪里需要暂停,然后让他朝自己想去的方向走。做父母的只要用满含关怀的目光注视着就行了。
范文四:让孩子自己走
让孩子自己走
美国的《功夫熊猫》制作已经进入了尾声,估计今年就要登陆中国市场了,看到海报中桀骜不驯,一身侠气的“美国式”的熊猫形象,心里产生一丝莫名的怅然。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风云际会的世界动漫市场,我们的国产动画在哪里呢?那个时候看《花木兰》仅仅觉得是一种偶然,但是现在已经不敢如此认为了,美、日、韩三个动画大国正在悄悄地吸取中国元素,然后打开中国乃至世界市场。日本人窃取了我们的三国,韩国人垄断了我们的技术,美国人拿走了我们的精华,在他们富丽堂皇的包装之下,我们已经产生了认同,似乎商业化的动漫永远都是那三强的事情。
中国的动漫技术不行么?不是!缺少题材么?也不是!缺少资金么?也不是!缺少市场么?更加不是!我想少的永远是一种理念,曾经很反感对中国的企业经营管理的羸弱用“理念”这个词语强加概括,但不得不说的是,动漫似乎就在毫无理念地发展中。浮!非常的浮!我现在不会在6点多的时段打开电视,因为在广电局强制控制下到处都是国内动画地“强制”推广,中国市场经济习惯了,每次打不过别人都哭着喊着叫“政府爸爸”来帮忙,这个爸爸还乐此不疲,一面极力地放出市场的声音,一边却在拼命地自己掴自己耳光,不过这样也好,至少那些风一样冒起来的所谓的动漫城能多苟延残喘一会儿。曾经我们也有过优秀的佳作,《大闹天宫》、《无字天书》、《哪吒闹海》等等,这些动漫电影都风靡一时,为什么在技术越来越成熟的今天,我们反而做不出更好的电影了呢?而且题材越来越俗套,那是我们的制作动漫的理念依然没有转变过来,一直将动漫定格在幼稚段的市场,如果能将动漫电影当作商业电影制作概念进行制作、炒作,那对于商业动漫电影会有更大地发展。其实要宣扬积极向上,歌颂社会的题材有很多表达方式,而中国地文化传播永远都是说教式的,难怪乎中国现在诞生了这么多的文化名人,因为,他们让听惯了“一是一,二是二”的中国人享受到了摆脱禁锢,心灵解放的感觉,现在的中国人会思考了,知道提出疑问了,不再是只关心“是什么”,开始关注起“为什么”。难关乎,那天我和朋友在调侃时说,中国动漫永远把中国的孩子当成只有30年前的智商,殊不知,现在中国的新一代所接触的事物、阅历、认知能力已经大大超越以往了,看来中国的动漫也要好好地上一堂达尔文的进化论了。
其实一成功的动漫商业电影,不仅要有优质的技术,人性化的表达方式,更要有一个成熟的题材。中国元素有太多太多了,就拿三国志来说,为什么就没有一部优良的三国题材动漫电影呢?似乎感觉小孩子永远只能看看《西游记》。其实中国没有被挖掘的历史题材、文化题材还有很多,为何让它凉在那里,让外夷来把它炒热呢,其实我一直想中国能出一些诸如三国题材的,春秋战国刺客题材的,四大君子题材的的商业动漫其实这些题材能拍成商业电影,自然也能拍成商业动漫,为何一定要把市场定格在幼年段呢??美国的蝙蝠侠、超人、蜘蛛侠、X-战警等等不是又是动漫又是电影的么,如果说中国现在的动漫没有自己的风格仅仅是模范美日的制作风格,但在我看来都没有真正把人家精华的东西学到手。中国的商业电影能走到今天算是比较的成功了,经历过痛苦是我们有目共睹的,那时中国的商业电影人一直在苦苦经营着,政府这个爸爸并没有给他太多的保护,历经磨难,忍辱负重,十年磨一剑终于引来了辉煌,中国的商业动漫也应该如此,也许中国的市场现在太脆弱,动辄就要保护,其实放任一下,让他自由成长一下,大浪淘沙,烈火总能炼出真金的。
范文五:让孩子自己走
xjjk雅儒
让孩子自己走
类别:乱弹八卦 作者:河北文刀刘?[个人杂文集] 日期:2012-2-17 16:23:04
编者按:教育重在“育”而不是“教”,这两者有什么区别?怎样“育”?作者提出了具体的论述内容。作者例举的事例,包含着很强的“育人”道理,我们应该在家庭教育中努力反思我们自己,提高我们的教育质量。
上午,跟朋友聊天,说到了教育孩子的事。现在的孩子难管,已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朋友也有同感。她有她的一套很自然的理论,说到了教育上的一些症结,很在理,也很在行。我也胡乱地说了些自己的看法,她不以为然。
忽然有一种想说话的冲动,于是打开电脑打一些表达自己观点的小字。
什么是教育,自然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但终归结底,落脚点应在“育”上。教,更多的是外力的强加,育,才是较好地尊重成长的规律。作为个体的人,千人千面,遗传基因不一,成长的环境不同,所呈现出来的成长态势与发展倾向自然也不会相同。一个人的发展需要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非智力因素更起决定性的作用。而这两者的强弱更多地是来自遗传。当然,我们的教育,应注重智力因素的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锻炼,可是因为我们所处环境的不允许,往往是顾此失彼,难以如意。
说说智力。智力是一种特别综合的素质,我们传统的认识,只是揪其一点而大谈其谈。学科知识的理解固然重要,我们离不开高考中考指挥棒的导向,那是一纸决定命运的导向。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有八项智力,语言与逻辑只不过是其中的两种,对数学物理化学的理解程度仅仅是逻辑智力的体现,而其他呢?交际怎样?运动怎校?音乐作为特殊的智力,又怎么样?我不怀疑在某个方面有先天之才,可是如果仅凭个例,就激发起我们专项培养的目标,不仅是盲目,对受教育者无疑是精神和肉体的摧残。
教育的主要行为在“育”,好像对苗圃的管理。什么样的苗子就应该施于怎样的培育。用作檩梁的使其挺直,用作木材的使其木实,用作观赏的使其娇艳。若违背这一规律,让權木成梁,让杨柳绽花,势必造成材不对路,有违育者心愿。
老百姓说,什么虫蛀什么木,话糙理精。什么叫慧眼识才,能看出一个人的成长方向这才是识人的慧眼。找到了发展的切入点,再施以精心地育,是育人成功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们教育的最大悲哀是全才教育。总是期望我们的孩子事事全通,样样全能,可能吗?事事通则不通,样样能则不能?大学者钱钟书考大学时数学得了15分,史学家吴晗数学考了0分,并没有影响到二者的光辉成就。刘翔一百一十栏跑出世界最好的成绩,谁敢保证他的数学成绩也是呱呱叫顶,宋祖英把个唱开到了维也纳金色大厅,开到了悉尼歌剧院,谁说她的文也是字字珠矶?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首先要做的应该是遴选与甄别,每个孩子都是个性张扬的生命,教育得体,是培养,相反,则是扼杀。看看我们的教育,我们不得不沉痛地承认,我们在始终握着这个杀人的刀柄。教育不是成批生产产品,教育不可能也不需要一个统一的模式,教育应该是塑造不应该是打磨。
有一个笑话说,美国研制出一台理发的机器,机身上一个个圆形的洞,理发者只需把头伸进那个洞中,里面旋转的剪刀就会制造出一个标准的发型。有好事者纳闷,头颅有大小,面目有差异,怎么适合用统一尺度呢?研究者不无幽默地说,第一次存在这个问题?当然,这是一则幽默,第一次削剪后所有的头颅就成了同一个模具里出来的东西了。别说有什么个性,成千上万的人都长着同一幅面孔,留着同一个发型,果真如此,恐怕不会有幽默,只会有恐怖。细细想,这是否跟我们的教育开了一个玩笑呢?
这是中国式的教育,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自然有源远流长的教育思想与模式,但不能否认,我们的确有不及西方教育的地方。一个中国的教育考察团到国处考察,小学美术教室里,看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在专注地画着各色的水果。一个考察团的成员在一个孩子的作品前停了下来,他大惑不解,这个孩子画了一只蓝色的苹果,指导教师却视若不见。我不知道考察团的组成,相必一定是较有名气与声望的教育者,他终于问了指导教师。为什么这个孩子画出了这么荒唐的苹果你却不闻不问不加指导呢?指导教师说,为什么要指导呢?谁能保证这个孩子将来不会培育出蓝色的苹果呢?问者无言以对,这就是东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这样的教育环境才有可能培养出个性张扬的人才。就像日本人最先培育出方型的西瓜,如果不能突破思维的定势,怎么可能在西瓜的形状上有如此的突破呢?
孩子自然是孩子,在他们的成长中,自然离不开成人的培养与关照,但是我们一定给足发展的空间。我们太习惯于设计了,以至都设计到孩子的未来。我不反对对孩子良好的期愿,但我不赞同期望的具体与细化。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放下成人的架子,别谈过往的经验,让孩子自己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