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经济理论与方法社会合作与利益协调国外公共品博弈实验综
经济理论与方法社会合作与利益协调国外公共品
博弈实验综
网址导航 http://www.1234ya.com/
摘要:在国外的经济学实验研究中,主要采用公共品博弈实验来分析社会两难中的合作问题。研究发现,公共品博弈实验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被试,其中条件合作者是最为普遍的类型;利用货币性惩罚可以维持较高的合作水平,但惩罚本身产生了二阶水平的公共品问题,货币性惩罚所隐含的效率并不明确,而反社会性惩罚可能不会增加合作并降低效率;用非货币性惩罚(如表达不满、驱逐搭便车者等)与非惩罚机制(如交流、代际忠告等)也可以维持较高的合作水平和效率。这些实验证据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尤其是如何将经济实验的经验应用到“实地”环境,为解决社会两难问题进行制度设计,将是进一步研究的重要方向。
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局面。”要构建和谐社会,形成和谐相处的局面,核心是妥善协调好各方利益。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极大改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的同时,诸如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加剧、城乡差别扩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渐暴露。在现阶段,我国社会成员利益多元化,如何协调不同阶层、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如何促使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相互合作,使整个社会资源达到合理配置,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我国不同地区或群体间存在共同的利益,但又有本地区或群体自身的利益,有时候这种共同利益和自身利益是相互冲突的,因此如何协调各方利益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群体成员的合作行为才最符合群体利益,是群体最优行为;但个体倾向于选择“搭便车”的行为。例如所谓的“公共地悲剧”,若按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所有农民都只考虑自身的利益来决定放牧数量,这将会将导致草地资源被过度使用,最终所有农民的利益都将受损。这种以经济主体暂时得利,但造成整个社会资源枯竭的“社会两难”现象在社会冲突中比比皆是,如团队生产活动、污水排放、公共品供给等。如果我们能够提高这些社会两难中决策者的合作水平,那么对于提高团队竞争力、减少污水排放、增加公共品的供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经济学实验研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斯认为,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三种:历史的思辨的方法、实证的方法和实验的方法。实验经济学是在可控条件下应用实验方法研究经济学问题的经济学新分支,在某些情况下,实验方法有前两种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主要是采用公共品博弈实验来分析这些社会两难中的合作问题。一个简单、典型、基准的公共品博弈实验的内容是:n个被试可以在私人账户和公共账户中分配E元的实验货币称为初始禀赋,其数值由实验主持者设定,多数实验的初始禀赋为20、40或100。 。如果贡献给公共账户X元,产生的收益为n名被试贡献给公共账户的钱加总乘以k,再平均分给每个人k/n称为边际资本收益(marginal per capita return,MPCR),由实验主持者设定,多数实验该值为0.3、0.5或0.75。 。投资私人账户的钱为E-X元,产生E-X元的收益。这样,每个被试的总收益为公共账户收益与私人账户收益之和。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实验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搭便车的机会。公共品博弈实验早期的研究主要包括Bohm(1972,1983)、Dawes(1980)、Dawes等(1977,1986)、Orbell 等(1990)、Marwell等(1979,
1980)以及Isaac等(1988a,1988b)等文献,这一系列的实验发现:(1)在单回合博弈中组内成员平均捐赠介于初始禀赋的40%到60%之间,远远超过博弈理论中纳什均衡的预测。个体捐赠水平则有很大的差异,有的捐赠了100%,有的不捐赠。(2)如果重复博弈,平均捐赠水平逐步下降,越来越多的局中人选择搭便车。
刘建华:社会合作与利益协调:国外公共品博弈实验综述Ledyard(1995)对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一系列PG博弈实验进行了综述,并识别了一些提高合作水平的因素,包括交流、捐赠的门限值、MPCR的数值;他也讨论了其他因素,这些因素看起来可能起作用但实际上总体效果不佳,比如性别和组的规模。此后,国外的公共品博弈实验基本上是沿着两条线路展开的:一条是探求促使被试自愿合作行为的原因;另一条则关注于如何提高与维持重复公共品博弈中的合作水平,主要包括货币性惩罚和非货币性惩罚及非惩罚机制。鉴于篇幅限制,本文将主要对第二条线路的国外实验研究进行综述。
二、条件合作
国外许多实验研究发现,在公共品博弈实验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被试,其中条件合作者(condition cooperator)是最为普遍的类型(Brandts et al,2001;Keser et al,2000;Kurzban et al,2005;Brandts et al,2000,2009),他们对公共品的捐赠水平与他们对组内成员捐赠水平的信念是正相关的。
Fischbacher等(2001)首先对这种条件合作行为进行了直接的实验检验,发现50%的被试是条件合作者。他们的捐赠曲线位于45度线的下方,意味着虽然这些被试的捐赠水平与他们预期组内其他成员的捐赠水平相关,但不是预期他人捐赠多少自己就捐赠多少,而是显现出略微的自私偏向(self-serving bias)。Fischbacher等认为被试类型的异质性可以合理地解释为什么捐赠水平随时间递减:在实验中每个组包含着条件合作者和搭便车者,对同伴的捐赠水平抱有乐观信念
的条件合作者将向公共账户捐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了被试类型的异质性,特别是他们发现组内存在搭便车者,于是他们逐渐减少捐赠,导致捐赠水平的递减。 其他大量研究也探讨这种条件合作行为,这些研究发表时间都比较接近。Sonnemans 等(1999)第一次使用“条件合作”这一术语。他们的实验在3,12个回合内保持组员不变,随后组员逐渐变更,每次有一个被试离开,换另一个被试加入;被试离开的时间是共同知识;一个被试离开之后不会再与其他组员有任何关联,因此在他离开的最后一个回合里没有动机去采用策略性行为,而在其他回合里则有可能采用策略性行为。研究发现,在离开的最后一回合捐赠水平存在明显的下降。他们还发现组内存在着期望他人捐赠的被试自己也捐赠的条件合作行为。
Keser 等(2000)发现被试的行为并不是要么搭便车,要么利他,而是一种固有的条件行合作为。被试使用组平均捐赠的信息来锁定他们自己未来的捐赠,大约80%的参加者采用条件合作行为,在一个回合中高于(低于)平均捐赠的人在下一个回合里会降低(增加)他们的捐赠。
Fischbacher等(2009,2010)拓展了Sonnemans 等(1999)的研究,他们使用两种不同的实验设置分析被试的类型。在P实验里,被试首先进行单个回合的公共品博弈,然后填写问卷,回答他们基于其他组内成员的平均捐赠愿意捐赠多少。在C实验里,被试重新随机配对进行10个回合的线性公共品博弈,在每个回合结束后,要求估计其他组内成员的平均捐赠。在一半的实验局里,被试先进行P实验,紧接着进行C实验(P-C设置),另一半的实验局的实验顺序则相反(C-P设置)。实验发现,55%的参加者是条件合作者,23%的被试是搭便车者。在C和P实验里,条件合作者的信念与捐赠水平显示出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在P实验里,用问卷方式被归类为条件合作者的被试的行为,与接下来他们进行的10回合的C实验中的行为相同。P-C设置和C-P设置中被试的信念的分布无
显著差异,表明在被试参加了公共品博弈实验之后诱导出的信念并不影响他们的偏好。
Burlando等(2005)用四种不同的方法来检验被试条件合作的稳定性:(1)采用Sonnemans 等(1999)使用的“策略性方法”,(2)Offerman等(1996)使用的“分解博弈技术”,(3)在重复PG博弈实验中往公共账户捐赠,(4)问卷调查。总体而言,四种方法的结果是一致的,35%的被试是条件合作者,18%的是无条件合作者,32%是搭便车者,剩余的15%不知归为何类。
近年来一些实验考察了地区和文化差异对条件合作的影响。Kocher 等(2008)对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和日本东京三个地区的被试进行研究,发现多数人是条件合作者,美国的被试中条件合作者较多,达81%,奥地利和日本则分别为44%和42%。Hermann 等(2008)在俄罗斯四个不同的大学招募了160个被试,研究发现总体上有56%的被试是条件合作者,只有6%是搭便车者,且农村和城市的被试的偏好分布无显著差异,社会经济条件似乎并不影响被试条件合作的偏好。Brandts等(2004)对日本、荷兰、西班牙和美国进行跨文化的研究,也发现了条件合作行为。
鉴于在这些研究中条件合作者处于多数,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当条件合作者了解到组内存在其他条件合作者时情况会如何,Chaudhuri 等(2006)发现当向被试提供组内存在条件合作者的信息时,条件合作者的捐赠额度显著增加了。
三、利用货币性惩罚维持合作
条件合作的概念本质上接近于互惠行为。在公共品博弈实验中,这种互惠意味着当实验环境允许对搭便车者进行惩罚时,被试会显示出高度的合作(Chakravarty et al,2011)。条件合作者通常愿意对搭便车者进行惩罚,即便这样的惩罚对他们来说是带有成本的。Fehr 等(2002)研究了货币性惩罚的功效。被试4人一组参加12个回合的实验,前6个回合没有惩罚,后6个回合有惩罚。在后6个回合中,每个
回合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被试进行标准的公共品博弈;第二阶段,被试在看到他人的捐赠水平(但不知道身份)后,可以选择对其他的同组成员进行惩罚,每个惩罚点数将导致被惩罚的被试支付减少10%,如果某个被试受到的惩罚高达10个或更多点数,他们的支付将降为零。对惩罚者而言,惩罚也是有成本的。图1给出了无惩罚和有惩罚两种设置下的平均捐赠,无惩罚设置的平均捐赠水平显著低于有惩罚设置。实验还发现,在任何一个回合里惩罚主要针对那些捐赠小于平均捐赠水平的被试,被试的捐赠越是低于平均捐赠水平,对这个被试的惩罚力度就越大。
Fehr等(2000)的实验将惩罚机制强加给被试,被试不能选择是否需要惩罚机制,只能选择是否进行惩罚。在Gürerk 等(2006)实验的第一阶段,被试有权选择有制裁制度(SI)或无制裁制度(SFI)的环境;在第二阶段被试参加一个公共品博弈实验,选择SFI的被试在第二阶段后就结束一个回合,那些选择SI的被试则进入第三阶段,对其他成员施以正的或负的制裁点数。在每个回合后被试重新随机配对,一旦被试选择了某种制度,他们并不知道其他制度下的结果。在博弈的第一个回合,大部分的被试(63%)选择SFI,而不是SI。选择SI的被试平均捐赠为64%,显著地高于选择SFI的37%的平均捐赠。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被试从SFI中转移到了SI中,选择SI的被试比例逐渐接近100%。在10个回合后,SI中的捐赠增加至90%,并继续增加。相反的,SFI中的捐赠降低至零。转移至SI的被试也呈现高度合作,并迅速地采取了惩罚低捐赠者的普遍行为模式。由于搭便车人数逐渐减少至零,惩罚需求消失,因此没有惩罚搭便车者的高捐赠者与惩罚搭便车者的高捐赠者的支付差异逐渐缩小。
网址导航 http://www.1234ya.com/
范文二:经济理论与方法社会合作与利益协调:国外公共品博弈实验综
经济理论与方法社会合作与利益协调:国外公共品博弈实验
综
摘要:在国外的经济学实验研究中,主要采用公共品博弈实验来分析社会两难中的合作问题。研究发现,公共品博弈实验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被试,其中条件合作者是最为普遍的类型;利用货币性惩罚可以维持较高的合作水平,但惩罚本身产生了二阶水平的公共品问题,货币性惩罚所隐含的效率并不明确,而反社会性惩罚可能不会增加合作并降低效率;用非货币性惩罚(如表达不满、驱逐搭便车者等)与非惩罚机制(如交流、代际忠告等)也可以维持较高的合作水平和效率。这些实验证据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尤其是如何将经济实验的经验应用到“实地”环境,为解决社会两难问题进行制度设计,将是进一步研究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社会两难;公共品博弈;实验经济学;条件合作者;搭便车者;货币性惩罚;非货币性惩罚;非惩罚机制;反社会性惩罚
中图分类号:f06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131(2013)01-0059-11一、引言
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局面。”要构建和谐社会,形成和谐相处的局面,核心是妥善协调好各方利益。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极大改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的同时,诸如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加剧、城乡差别扩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一些
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渐暴露。在现阶段,我国社会成员利益多元化,如何协调不同阶层、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如何促使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相互合作,使整个社会资源达到合理配置,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我国不同地区或群体间存在共同的利益,但又有本地区或群体自身的利益,有时候这种共同利益和自身利益是相互冲突的,因此如何协调各方利益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群体成员的合作行为才最符合群体利益,是群体最优行为;但个体倾向于选择“搭便车”的行为。例如所谓的“公共地悲剧”,若按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所有农民都只考虑自身的利益来决定放牧数量,这将会将导致草地资源被过度使用,最终所有农民的利益都将受损。这种以经济主体暂时得利,但造成整个社会资源枯竭的“社会两难”现象在社会冲突中比比皆是,如团队生产活动、污水排放、公共品供给等。如果我们能够提高这些社会两难中决策者的合作水平,那么对于提高团队竞争力、减少污水排放、增加公共品的供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经济学实验研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斯认为,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三种:历史的思辨的方法、实证的方法和实验的方法。实验经济学是在可控条件下应用实验方法研究经济学问题的经济学新分支,在某些情况下,实验方法有前两种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主要是采用公共品博弈实验来分析这些社会两难中的合作问题。一个简单、典型、基准的公共品博弈实验的内容是:n个被试
可以在私人账户和公共账户中分配e元的实验货币称为初始禀赋,其数值由实验主持者设定,多数实验的初始禀赋为20、40或100。 。如果贡献给公共账户x元,产生的收益为n名被试贡献给公共账户的钱加总乘以k,再平均分给每个人k/n称为边际资本收益(marginal per capita return,mpcr),由实验主持者设定,多数实验该值为0.3、0.5或0.75。 。投资私人账户的钱为e-x元,产生e-x元的收益。这样,每个被试的总收益为公共账户收益与私人账户收益之和。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实验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搭便车的机会。公共品博弈实验早期的研究主要包括bohm(1972,1983)、dawes(1980)、dawes等(1977,1986)、orbell 等(1990)、marwell等(1979,1980)以及isaac等(1988a,1988b)等文献,这一系列的实验发现:(1)在单回合博弈中组内成员平均捐赠介于初始禀赋的40%到60%之间,远远超过博弈理论中纳什均衡的预测。个体捐赠水平则有很大的差异,有的捐赠了100%,有的不捐赠。(2)如果重复博弈,平均捐赠水平逐步下降,越来越多的局中人选择搭便车。
刘建华:社会合作与利益协调:国外公共品博弈实验综述ledyard(1995)对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一系列pg博弈实验进行了综述,并识别了一些提高合作水平的因素,包括交流、捐赠的门限值、mpcr的数值;他也讨论了其他因素,这些因素看起来可能起作用但实际上总体效果不佳,比如性别和组的规模。此后,国外的公共品博弈实验基本上是沿着两条线路展开的:一条是探求促使被试
自愿合作行为的原因;另一条则关注于如何提高与维持重复公共品博弈中的合作水平,主要包括货币性惩罚和非货币性惩罚及非惩罚机制。鉴于篇幅限制,本文将主要对第二条线路的国外实验研究进行综述。
二、条件合作
国外许多实验研究发现,在公共品博弈实验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被试,其中条件合作者(condition cooperator)是最为普遍的类型(brandts et al,2001;keser et al,2000;kurzban et al,2005;brandts et al,2000,2009),他们对公共品的捐赠水平与他们对组内成员捐赠水平的信念是正相关的。
fischbacher等(2001)首先对这种条件合作行为进行了直接的实验检验,发现50%的被试是条件合作者。他们的捐赠曲线位于45度线的下方,意味着虽然这些被试的捐赠水平与他们预期组内其他成员的捐赠水平相关,但不是预期他人捐赠多少自己就捐赠多少,而是显现出略微的自私偏向(self-serving bias)。fischbacher等认为被试类型的异质性可以合理地解释为什么捐赠水平随时间递减:在实验中每个组包含着条件合作者和搭便车者,对同伴的捐赠水平抱有乐观信念的条件合作者将向公共账户捐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了被试类型的异质性,特别是他们发现组内存在搭便车者,于是他们逐渐减少捐赠,导致捐赠水平的递减。
其他大量研究也探讨这种条件合作行为,这些研究发表时间都比较接近。sonnemans 等(1999)第一次使用“条件合作”这一术
语。他们的实验在3,12个回合内保持组员不变,随后组员逐渐变更,每次有一个被试离开,换另一个被试加入;被试离开的时间是共同知识;一个被试离开之后不会再与其他组员有任何关联,因此在他离开的最后一个回合里没有动机去采用策略性行为,而在其他回合里则有可能采用策略性行为。研究发现,在离开的最后一回合捐赠水平存在明显的下降。他们还发现组内存在着期望他人捐赠的被试自己也捐赠的条件合作行为。
keser 等(2000)发现被试的行为并不是要么搭便车,要么利他,而是一种固有的条件行合作为。被试使用组平均捐赠的信息来锁定他们自己未来的捐赠,大约80%的参加者采用条件合作行为,在一个回合中高于(低于)平均捐赠的人在下一个回合里会降低(增加)他们的捐赠。
fischbacher等(2009,2010)拓展了sonnemans 等(1999)的研究,他们使用两种不同的实验设置分析被试的类型。在p实验里,被试首先进行单个回合的公共品博弈,然后填写问卷,回答他们基于其他组内成员的平均捐赠愿意捐赠多少。在c实验里,被试重新随机配对进行10个回合的线性公共品博弈,在每个回合结束后,要求估计其他组内成员的平均捐赠。在一半的实验局里,被试先进行p实验,紧接着进行c实验(p-c设置),另一半的实验局的实验顺序则相反(c-p设置)。实验发现,55%的参加者是条件合作者,23%的被试是搭便车者。在c和p实验里,条件合作者的信念与捐赠水平显示出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在p实验里,用问卷方式被归类
为条件合作者的被试的行为,与接下来他们进行的10回合的c实验中的行为相同。p-c设置和c-p设置中被试的信念的分布无显著差异,表明在被试参加了公共品博弈实验之后诱导出的信念并不影响他们的偏好。
burlando等(2005)用四种不同的方法来检验被试条件合作的稳定性:(1)采用sonnemans 等(1999)使用的“策略性方法”,(2)offerman等(1996)使用的“分解博弈技术”,(3)在重复pg博弈实验中往公共账户捐赠,(4)问卷调查。总体而言,四种方法的结果是一致的,35%的被试是条件合作者,18%的是无条件合作者,32%是搭便车者,剩余的15%不知归为何类。
近年来一些实验考察了地区和文化差异对条件合作的影响。kocher 等(2008)对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和日本东京三个地区的被试进行研究,发现多数人是条件合作者,美国的被试中条件合作者较多,达81%,奥地利和日本则分别为44%和42%。hermann 等(2008)在俄罗斯四个不同的大学招募了160个被试,研究发现总体上有56%的被试是条件合作者,只有6%是搭便车者,且农村和城市的被试的偏好分布无显著差异,社会经济条件似乎并不影响被试条件合作的偏好。brandts等(2004)对日本、荷兰、西班牙和美国进行跨文化的研究,也发现了条件合作行为。
鉴于在这些研究中条件合作者处于多数,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当条件合作者了解到组内存在其他条件合作者时情况会如何,chaudhuri 等(2006)发现当向被试提供组内存在条件合作者的
信息时,条件合作者的捐赠额度显著增加了。
三、利用货币性惩罚维持合作
条件合作的概念本质上接近于互惠行为。在公共品博弈实验中,这种互惠意味着当实验环境允许对搭便车者进行惩罚时,被试会显示出高度的合作(chakravarty et al,2011)。条件合作者通常愿意对搭便车者进行惩罚,即便这样的惩罚对他们来说是带有成本的。fehr 等(2002)研究了货币性惩罚的功效。被试4人一组参加12个回合的实验,前6个回合没有惩罚,后6个回合有惩罚。在后6个回合中,每个回合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被试进行标准的公共品博弈;第二阶段,被试在看到他人的捐赠水平(但不知道身份)后,可以选择对其他的同组成员进行惩罚,每个惩罚点数将导致被惩罚的被试支付减少10%,如果某个被试受到的惩罚高达10个或更多点数,他们的支付将降为零。对惩罚者而言,惩罚也是有成本的。图1给出了无惩罚和有惩罚两种设置下的平均捐赠,无惩罚设置的平均捐赠水平显著低于有惩罚设置。实验还发现,在任何一个回合里惩罚主要针对那些捐赠小于平均捐赠水平的被试,被试的捐赠越是低于平均捐赠水平,对这个被试的惩罚力度就越大。
fehr等(2000)的实验将惩罚机制强加给被试,被试不能选择是否需要惩罚机制,只能选择是否进行惩罚。在gürerk 等(2006)实验的第一阶段,被试有权选择有制裁制度(si)或无制裁制度(sfi)的环境;在第二阶段被试参加一个公共品博弈实验,选择sfi的被试在第二阶段后就结束一个回合,那些选择si的被试则进
入第三阶段,对其他成员施以正的或负的制裁点数。在每个回合后被试重新随机配对,一旦被试选择了某种制度,他们并不知道其他制度下的结果。在博弈的第一个回合,大部分的被试(63%)选择sfi,而不是si。选择si的被试平均捐赠为64%,显著地高于选择sfi的37%的平均捐赠。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被试从sfi中转移到了si中,选择si的被试比例逐渐接近100%。在10个回合后,si中的捐赠增加至90%,并继续增加。相反的,sfi中的捐赠降低至零。转移至si的被试也呈现高度合作,并迅速地采取了惩罚低捐赠者的普遍行为模式。由于搭便车人数逐渐减少至零,惩罚需求消失,因此没有惩罚搭便车者的高捐赠者与惩罚搭便车者的高捐赠者的支付差异逐渐缩小。
范文三:社会合作与利益协调_国外公共品博弈实验综述
23 1 2013 1 第 卷第 期 年 月 ??经济理论与方法 ol,2 3 o, 1 Jan, 2013 VN
I: 10,3969 / ,j issn,167 4-8131,201 3,0 1,008 DO
*
: 社会合作与利益协调国外公共品博弈实验综述
刘建华
(,363000)漳州师范学院 经济学系福建 漳州
: ,。摘 要在国外的经济学实验研究中主要采用公共品博弈实验来分析社会两难中的合作问题研究
,,; 发现公共品博弈实验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被试其中条件合作者是最为普遍的类型利用货币性惩罚可以
,,,维持较高的合作水帄但惩罚本身产生了二阶水帄的公共品问题货币性惩罚所隐含的效率并不明确而反
; ( 、) 社会性惩罚可能不会增加合作并降低效率用非货币性惩罚如表达不满驱逐搭便车者等与非惩罚机制
( 、) 。如交流代际忠告等也可以维持较高的合作水帄和效率这些实验证据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 ,“”,,启示作用尤其是如何将经济实验的经验应用到实地环境为解决社会两难问题进行制度设计将是进一
。步研究的重要方向
: ; ; ; ; ; ; ; 关键词社会两难公共品博弈实验经济学条件合作者搭便车者货币性惩罚非货币性惩罚非惩 ; 罚机制反社会性惩罚
: F062,6 : -0059-11A: 1674-8131( 2013) 01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我国不同地区或群体间存在共同的利益但又 、一引言 ,有本地区或群体自身的利益有时候这种共同利益 : ,…… “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和自身利益是相互冲突的因此如何协调各方利益
,,统筹各方面 利 益 关 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 。是一个重 要 的 问 题群体成员的合作行为才最符
、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局 ,; 合群体利益是 群 体 最 优 行 为但个体倾向于选择
“”。“”,搭便车的行为例如所谓的公共地悲剧若按 。”,,面要构建和 谐 社 会形 成 和 谐 相 处 的 局 面核 心
“”,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所有农民都只考虑 。,是妥善协调好各方利益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
,自身的利益来决定放牧数量这将会将导致草地资 、、国在经济高 速 发 展城乡居民生活极大改善综 合 ,。源被过度使用最终所有农民的利益都将受损这 ,国力大大增强的同时诸如收入分配的不帄等程度 ,种以经济主体暂时得利但造成整个社会资源枯竭 、、加剧城乡差 别 扩 大区域发展不帄衡等一些深层 “”,的社会两难现象在社会冲突中比比皆是如团队
。,次的矛盾也逐渐暴露在现阶段我国社会成员利 、、。生产活动污 水 排 放公 共 品 供 给 等如 果 我 们 能 ,、, 益多元化如何协调不同阶层不同群体间的利益
、,如何促使不 同 阶 层不同群体相互合作使 整 个 社
,。会资源达到合理配置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1218: 2012-11-20; : 2012--* 收稿日期修回日期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0BJL027) “新时期社会公帄与利益协调研究??基于实验经济学”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2011C047) “实验经济学视角下的社会利益协调与合作研究”
: ( 1978— ) ,,; ,,,作者简介刘建华男福建南靖人讲师博士在漳州师范学院经济学系任教主要从事实验经济学和统计
; Tel: 13599561621,E-ail: 36995373 qq, com@m学研究
,( condition,够提高这些社会两难中决策者的合作水帄那么对 存在着不同类型的被试其中条件合作者
、、cooperator) ( Brandts et al,2001; 于提高团队 竞 争 力减 少 污 水 排 放增 加 公 共 品 的 是最为普遍的类型
,。供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Keser et al,2000; Kurzban et al,2005; Brandts et al,
? 在经济学 实 验 研 究中,主 要 是 采 用 公 共 品 博 2000,2009) ,他们对公共品的捐赠水帄与他们对组
。弈实验来 分 析 这 些社会两难中的合作问题一 个 。 内成员捐赠水帄的信念是正相关的、、: n 简单典型基准的公共品博弈实验的内容是个 Fischbacher ( 2001) 等首 先对这种条件合作行 为
E 被试可以在私 人 账户和公共账户中分配 元 的 实 ,50% 进行了直接的实验检验发现 的被试是条件 合?。X ,验货币如果贡献给公共账户 元产 生 的 收 益 。45 ,作者他们的捐赠曲线位于 度线的下方意味 着n k,为 名被试贡献给公共账户的钱加总乘以 再 帄 虽然这些被试的捐赠水帄与 他们预期组内其他 成?。E , X ,均分给每个人投资私人账户的钱为 元产 ,员的捐赠水帄相关但不是预期他人捐赠多少自 己E , X 。,生 元的收益这样每个被试的总收 益 为 公 ,( self ,se rving 就捐赠多少而是显现出略微的自私偏向 。共账户收 益 与 私 人账户收益之和根 据 新 古 典 经 bias) 。ischbacher F等认为被试类型的异质 性可以合,济学的 观 点实 验 环 境 提 供了良好的搭便车的机 : 理地解释为什么捐赠水帄随时间递减在 实验中每。Bohm会公共品博弈实验早期 的研究主要包括 ,个组包含着条件合作者和搭便车者对同 伴的捐赠( 1977,awes ( 1980) 、awes ( 1972,1983 ) 、DD等 水帄抱有乐观信念的 条件合作者将向公 共账户捐1986) 、rbell ( 1990) 、arwell ( 1979,1980) OM等 等 以 ,,赠但 随 着 时 间 的 推 移他们发现了被试 类型的 异 Isaac ( 1988a,1988b) ,及 等等文献这一系列的实验 发,,质 性特 别 是 他 们发现组内存在搭便车 者于是他: ( 1) 现在单回合博弈中组内成员帄 均 捐 赠 介 于 初
,。 们逐渐减少捐赠导致捐赠水帄的递减其他大量40 60 ,%%始禀赋的 到 之间远远超过博弈理论中 纳
,研究也探讨这种条件合作行为这些 研究发表时间。, 什均衡的预测个体捐赠水帄则有很大的差异有
。Sonnemans ( 1999) “都比较接近等第 一次使用条件100, 。( 2) ,%的捐 赠 了 有 的 不 捐 赠如 果 重 复 博 弈
”,。3 合作这一术语他们的实验在 ,帄均捐赠 水 帄 逐 步 下 降越来越多的局中人选 择搭
12 ,,个回合内保 持 组 员 不 变随 后 组 员 逐 渐 变 更每 。便车
,; 次有一个被 试 离 开换另一个被试加入被 试 离 开 Ledyard( 1995) 20 90 对 世纪 年代 中 期 以 前 的 一
; 的时间是共同知识一个被试离开之后不会再与其 PG ,系列 博弈实验进行了 综 述并 识 别 了 一 些 提 高
,他组员有任何关联因此在他离开的最后一个回合 ,、、 合 作 水 帄 的 因 素包 括 交 流捐 赠 的 门 限 值
,里没有动机去采用策略性行为而在其他回合里则 MPCR ; ,的数值他 也 讨论了其他因素这 些 因 素 看
。,,有可能采用策略性行为研究发现在离开的最后 起来可能 起作用但实际上总体效果不佳比 如 性
。,。别和组 的 规 模此 后国 外 的公共品博弈实验基 一回合捐 赠 水 帄 存在明显的下降他 们 还 发 现 组
: 本上是沿 着两条线路展开的一 条 是 探 求 促 使 被 内存在着期望他人捐赠的被试 自己也捐赠的条件
; 试自愿合 作 行 为 的 原 因另一条则关注 于 如 何 提 。合作行为
,高与维持 重复公共品博弈中的合作水帄主 要 包 Keser 等( 2000) 发现被试的行为并不是要么搭
。括货币性惩罚和非货币性惩罚 及 非 惩 罚 机 制鉴 ,,。便车要 么 利 他而是一种固有的条件行合作为
,于篇幅限 制本文将主要对第二条线路 的 国 外 实 被试使用组帄均捐赠的信息来 锁定他们自己未来
。验研究进行综述 ,,80%的 参 加者采用条件合作行为在 的捐赠大约
、 二条件合作( ) 一个回合中 高 于 低 于帄均捐赠的人在 下 一 个 回
,国外许多实验研究发现在公共品博弈实验中 ( ) 。合里会降低增加他们的捐赠
,: 、。?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斯认为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三种历史的思辨的方法实证的方法和实验的方法实验经
济学是在可控条件下应用实验方法研究经济学问题的经济学新分支,在某些情况下,实验方法有前两种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 称为初始禀赋,其数值由实验主持者设定,多数实验的初始禀赋为 20、40 或 100。
? k / n 称为边际资本收益( arginal per capita return,PCR) ,由实验主持者设定,多数实验该值为 0,3 、0, 5 或 0,7 5。 mM
::刘建华社会合作与利益协调国外公共品博弈实验综述
Fischbacher ( 2009,2010) SonnemansChaudhuri ( 2006) ? 等 拓 展 了 等 发 条件合作者时情况会如何
,( 1999) ,等的研究他们使用两种不同的实验设置分 现当向被试提供组内存在条件合作者的信息时条
。P ,。析被试的类型在 实验里被试首先进行单个回 件合作者的捐赠额度显著增加了
,,合的公共品 博 弈然 后 填 写 问 卷回答他们基于其 、 三利用货币性惩罚维持合作
。C 他组内成员的帄均捐赠愿意捐赠多少在 实 验 。条件合作的概念本质上接近 于 互 惠 行 为在
,公共品博弈实验中这种互惠意味着当实验环境允 ,10 里被试重新随机配对进行 个回合的线性公共品 ,许对搭便车者进行惩罚时被试会显示出高度的合 ,,博弈在每个 回 合 结 束 后要求估计其他组内成员 ( Chakravarty et al,2011) 。作条件合作者通常愿意 对搭
。,P 的帄均捐赠在一半的实验局里被试先进行 实 ,便车者进行惩罚即便这样的惩罚对他们来说 是带
。Fehr ( 2002) 有成 本 的等 研 究 了 货 币 性 惩 罚 的功,C ( P ,C ) ,验紧接着进行 实验设置另一半的实验
。4 12 ,6 效被试 人一组参加 个回合的实验前 个回局的实验顺序则相反 ( C ,P 设 置 ) 。 实 验 发 现, ,6 。6 ,合没有惩罚后 个回合有惩罚在后 个回 合中55% ,23% 的参加者是条件合作者的被试是 搭 便 车 : ,每个回合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被试进行标 准的公。C P ,; ,者在 和 实验里条件合作者的信念与捐赠水 共品 博 弈第 二 阶 段被试在看到他人的捐 赠水帄
( ) ,但不知道身份后可以选择对其他的同组 成员进帄显示出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在 P 实验里,用问卷 ,行惩罚每个惩罚点数将导致被惩罚的被试 支付 减 ,方式被归类为条件合作者的被试的行为与接下来 10% ,10 少 如果某个被试受到的惩 罚 高 达 个或更
10 C 。P ,C 他们进行的 回合的 实验中的行为相同 ,。,多点数他们的支付将降为零对惩罚者而 言惩
。1 罚也是有成本的图 给出了无惩罚和有惩 罚两C ,P 设置 和 设置中被试的信念的分布无显著差
,种设置下的帄均捐赠无惩罚设置的帄均捐赠 水帄,异表明在被试参加了公共品博弈实验之后诱导出 。,显著低于有惩罚设置实验还发现在任何一 个回的信念并不影响他们的偏好。 合里惩罚主要针对那些捐 赠小于帄均捐赠水 帄的
,,被试被 试 的 捐赠越是低于帄均捐赠水帄对 这个urlando ( 2005) B等用四种不同的方法来检验被
。被试的惩罚力度就越大 onnemans S:( 1) 试条 件 合 作 的 稳 定 性 采 用 等
Offerman 等“”,( 2) ( 1999) 使 用 的策 略 性 方 法
( 1996) “”,( 3) PG 使用的分 解 博 弈 技 术在 重 复 博
,( 4) 。弈实验中往公共账户捐赠问 卷 调 查总 体 而
,,35% 言四种方法的结果是一致的的被试是条件合
作者,18%的是 无条件合作者,32% 是 搭 便 车 者,剩 Fehr ( 2000) ,等的实验将惩罚机制强加给被试 15 。 %余的 不知归为何类,被试不能选择是否需要惩罚机制只能选择是否进 近年来一些实验考察了地区和文化差异对条 。ürerk ( 2006) ,G行惩罚在 等实验的第一阶段被试 。Kocher ( 2008) 件合作的 影 响等 对美国北卡罗来 纳( SI) ( SFI) 有权选择有制裁制度或无制裁制度的环 、州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和日本东京三个地区的被 试
,,; ,进行研究发 现 多数人是条件合作者美 国 的 被 试境在第二阶 段 被 试参加一个公共品博弈实验选
,81%, 中条件合作 者 较 多达 奥地利和日本则分 别SFI ,择 的被试在第二阶段后就结束一个回合那 些 44 42。 erann ( 2008) %%Hm为 和 等 在 俄 罗 斯 四 个SI ,选择 的被试则进入第三阶段对其他成员施以正 160 ,不同的大学招募了 个被试研究发现总体上 有
。的或负的 制 裁 点 数在每个回合后被试重新随机 56% ,6% , 的被试是条件合作者只有 是搭便车者
,且农村和城市的被试的偏好分布无显著差异社会 ,,配对一旦被 试 选 择 了 某 种 制 度他们并不知道其
。 经济 条件似乎并不影响被试条件合作的偏 好。,他制度下的结果在博弈的第一个回合大部分的 Brandts ( 2004) 、、等对 日 本荷 兰西班牙和美国进行 跨( 63 ) SI,SI。SI %F被试选择 而不是 选择 的被试帄 ,。文化的研究也发现了条件合作行为
64 ,SI 37 %F%均捐赠为 显著地高于选择 的 的帄均 ,鉴于在这些研究中条件合作者处于多数一个
。,SFI 捐赠随着时间推 移越来越多的被试从 中 转 有趣的问题是当条件合作者了 解到组内存在其他 SI ,SI 100。 %移到了 中选 择 的被试比例逐渐接近
10 ,SI 90, %在 个回合后中的捐赠增加至 并继续增
。,SFI 。SI 加相反的中的捐赠降低至零转 移 至 的
,10 ———N被试也呈现高度合作并迅速地采取了惩罚低捐赠 设 置 还 有 两 种 无 惩 罚 机制的基准设置
。N50 。,1 者的普遍 行 为 模 式由于搭便车人数逐渐减少至 和 设 置 每 惩 罚 一 个 点 惩 罚 者 损 失 单 位 ,,,3 。 零惩罚需求 消 失因此没有惩罚搭便车者的高捐 实 验 货 币 被 惩 罚 者 损 失 单 位 实 验 货 币 他 们
P50 N50 赠者与惩罚搭便车者的高捐赠 者的支付差异逐渐 发 现 设置的帄均净收益显 著 高 于 和 。P10 。P50 ,缩小 设 置 在 设置的后面阶段 条 件 合 作 似 chter ( 2008) ,,G等 通过两种不同的惩 罚 设 置 来 乎 变 得 稳 定 了 不需要施行太多实际的惩罚 惩
,,检验持续期影 响 惩 罚 的 效 率 其中一种设置持 续 罚 成本变得可忽 略 不 计 导致这种设置获得了较 10( P10 ) ,50( P50 ) 。。期 为 设 置 另 一 种 为 设 置 高 的 收 益
% 1 95图 帄均捐赠水帄及其 置信区间走势图
: Fehr E,Gchter S, 2002, Altruistic punishment in humans,J,, Nature,415( 10) : 137 , 140,图片来源
Walker ( 2004) 。等 在 一 系列单回合的博弈中考 次性的惩罚威胁可能并不有效
efton ( 2007) S。 ,等也使用重复公共品博弈来研究 察了奖励和惩罚的效率在 确 定 设 置 下每 惩 罚
,( ) 惩罚和奖励的相对效率每一点的惩罚奖励将使 ( ) ( ) 2 ;奖励一美元将减少增加接受者 美元的支付
( ) 。接受者的支 付 减 少 增 加相 同 的 数 量当 引 入 惩 在不确定设 置 下,每一美元的惩罚 ( 奖 励) ,接 受 者
,罚或奖励的机会时组内成员就产生了一种有益于 50 ( ) 4 ,50 %%有 的可能减少增加美元的可能不改
,合作的效应使得在这些设置里的捐赠额度显著高 。5 ,变其收益实验共有 种设置包括确定和不确定
。 Fehr ( 2000) ,于基 准 控 制 设 置相 比 等 的 结 果 、的惩罚确定和不确定的奖励以及一个没有惩罚与
Sefton 。,等的惩罚 效 应 较 不 显 著事 实 上允 许 被 试 。,,奖励的基 准 设 置然 而不论确定或不确定与 基
。 奖励和惩罚的设置产生了最高的捐赠,准设置相比单回合实验中奖励和惩罚都没有对捐 1, 货币性惩罚的成本效率问题 ,赠产生显著影响表明重复交互作用和连续动态在 efton ( 2007) ,S在 等的实验里施行惩罚机制相 带有惩罚的博弈中对维持合作具有重要的作用,一
::刘建华社会合作与利益协调国外公共品博弈实验综述
( 1 ,1 。对较低的成本效率惩罚他人 美元自己损失 美 基本的理性元素
) 。Anderson ( 2006) 元可能是惩罚较不成功的原因货币性惩罚维持 等 的研究表明惩罚需求 虽然
,Carpenter( 2007) ,公共品高度捐赠的能力可能严 重依赖于惩罚的成 可能是有弹性的则认为在控制了
( Nikiforakis et al,2008) ,本效率为了对捐赠额度产 诸如被试捐赠低于组帄均捐赠 多少这样的因素之 生 影 响,惩罚的成本效率必须足够 高。 gas 等 后,惩罚需求是 无 弹 性 的,惩 罚 价 格 增 加 10 导 致 E%( 2008) ,也指出成功地维持合作的惩罚设置是低成 8%, ,需求数量减少 而且惩罚数量并不对收入变化 ,3 本高影响的设置比如每个惩罚点减少受罚者 单 。作出反应 ,1 。位货币而只减少惩罚者 单位货币
3, 反社会性惩罚 ikiforakis ( 2008) ,N等考察了四种不同的实验设 置
上述的研究表明对搭便车者进行货币性惩罚 1 ,每个惩罚点将减少惩罚者 单位实验货币但不 同的
,1 4 。,设置受罚者的货币损失不同分别从 到 单 位货币能维持公共品捐赠的较高水帄然而如果允许被 ( 1 4) ,1 4 ,即惩罚的成本效率分别为 到 用设置 至设置 惩罚的搭便车者进行反惩罚那么合作者将不愿意 ; 。表示实验也包含无惩罚机制的基准设置
研究发现惩罚的效率和帄均捐 赠水帄之间有一种 。“”“”进行惩罚了惩罚经常是故意的或反 社 会 性 ,,单调的关系随 着 惩罚成本效率的上升帄 均 捐 赠
,,,的在这种意义上那些搭便车者经常惩罚合作者 。9, %水帄将增加基 准 设 置 的帄均捐赠水帄为 设
1 4 33%、 57%、 87% 90%。 置 至设置 分别 为 和 无 ,且这种惩罚部分是基于策略的考虑部分则出于报
,论惩罚如何起作用只有两种高惩罚成本效率的设 ( ikiforakis,2008) 。N复他人惩罚的目的在国外的文 献( 3 4 ) , 置即每个惩罚点减少受罚者 或 个实验货币,“”中通常用反社会性惩罚来指代对高捐赠者的 惩
Fehr ( 2000) 帄均捐赠水帄呈现了与 等 类似的递增 的,“”罚用亲社会性惩罚来指代更常见的由合作者 ; ,模式而在 两 种 惩罚效率较低的设置里捐 赠 水 帄。对搭便车者实施的惩罚
。,逐步递减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基于惩罚带来的 高Nikiforakis( 2008) 允许被试在每个回合完成第 二
。,捐赠未必转化为高收益和基准设置相比只有 设,阶段的惩罚之后紧跟着继续进行反惩罚的第三 阶4( ) 置 惩罚使受罚者遭受最大损失的帄均收益是 一,段即允许那些在第二阶段被惩罚的被试进行反
。,, 致较高 的因 此只有惩罚并不足以提高合作即,惩罚且他们只能惩罚那些在前一阶段惩罚他们的
,。,便促进了合作也未必给被试带来高的收益为 了被试同 时被试必须要有 正的支付才能进行反惩
,使惩罚确实产生效果必须使受罚者遭受的损失 显。,,罚实验发 现在无反惩罚设置里被 试 的 捐 赠 水
。; ,著高于惩罚的成本 帄显著地高 于 反 惩 罚 设 置在反惩罚设置中捐 赠
,水帄呈现熟悉的递减模式并导致了较低的帄均收 2, 惩罚的需求法则
Anderson ( 2006) 等通过改变每个惩罚点的成
,。本分析了对惩罚需求的价格反应实验有三种设
,,置在每种设 置 中有五种不同的成本可用来购买
,一美元惩罚的价值被试在五个回合实验里都随机 。,益在考 察为什么反惩罚设置表现更糟糕 时 。,地面对其中一种成本实验发现惩罚的需求法则 Nikiforakis 发现这种设置下被试进行了大量的反社 ,是成立的即对被试的惩罚随着惩罚价格的上升而
。,。,减少假设理性自利是主要的动机因素惩罚的举 会性惩罚搭便车者预期条件合作者会惩罚他们
,,动似乎是非 理 性 的因为不产生策略性收益尤 其 ,他们通过报复性的惩罚来释放某种信号表明他们 是在实验的最后一轮以及面对 随机重新配对的被 ; ,对以后的制 裁 不 可 容 忍同 时被试对在前一阶段 。试时但对 惩 罚 的 决策似乎包含着对价格反映的
。,受到的惩罚有报复的欲望在反惩罚设置中被试
对搭 便车者的惩罚比在无反惩 罚设置中的少了
15, %因为条件合作者预期到惩罚可能最终导致反
,。惩罚从而不愿实施惩罚
反惩罚机制对其依赖的实际施行情况似乎有
。Cinyabuguma ( 2005) ,不同的影响在 等 的 研 究 中
,被试并不知道是谁惩罚了他这就不能产生定向报
。, 复在进行反惩罚阶段前被试只被告知惩罚高水
、,帄帄均水帄 和 低 水帄捐赠者的情况然 后 被 试 决 完全 抵消反社会性惩罚导致的 捐赠水帄的降低
。效应 。Nikiforakis( 2008) 定对谁进行反惩罚与 的结果相
,。第三货币性惩罚所隐含的效率并不明 确总 ,Cinyabuguma ( 2005) ,反等发现与只有惩罚的设置
,体而言上述研究表明惩罚提高效率的能力似乎严 ,。相比反惩罚并不减少捐赠和收益
: ,重地依赖于 两 个 因 素一是惩罚的成本效率正 如 当允许被试投票表决要惩罚谁( 是那些捐赠水
ikiforakis ( 2008) Egas ( 2008) ,N等和 等所指出的只 有、) ,Ertan 帄低于等于还是高于组帄均捐赠的人时等
,当惩罚是低成本高影响时才会导致效率的提高 和( 2009) ,发现没有一个组的多数成员投票表决对捐
。,捐赠水帄的增加另一个因素是时间水帄如果 时。赠水帄高 于 组 帄 均捐赠的被试进行惩罚这 排 除
,间水帄足够长即使是低影响的惩罚也能提高合 。,了反社会性惩罚的可能在最初投票中有投票表
,作而在 较短的时间框架 内则不存在效率的提高 ; ,决不惩罚的 趋 势随 着 时 间 推 移出现了逐渐向对
( Gchter et al,2008) 。 低捐赠者惩罚的演化趋势,但仍禁止惩罚高捐赠者。
这些附加的说明凸显了实施这种货币性惩罚 Hermann ( 2008) 等在 跨 文 化的实验中提供了
。,的实际困难而且部落社会以及公共池塘资源利 。这种反社 会 性 惩 罚的更令人信服的证据这 个 实
用的历史经验也并不能为货币 性惩罚的使用或效 16 验比较了来自 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生的行
,率提供证据很多其他的方式可能更容易被人接受 为,被试中来自于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反社会性惩罚
( Guala,2010) 。这正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非货币 ( 的发生率最低先前大量实验的数据也是来自这些
。性惩罚以及非惩罚机制 ) 。西方社会因此先前那些在西方社会进行的实验
、四用非货币性惩罚与 非惩罚机制维持 所支持的惩罚提高合作的结果 可能高估了惩罚的
合作 ,功效因为当一个社会缺乏强烈的公民合作的社会
社会规范本质上是一种隐含的规则,社会成员 ( ) ,规范如逃税且法律执行力较弱时反社会性惩罚
( xelrod,1986) 。A必须遵循这种规则创造并维护社 在这样的社会里可能会更为盛行。
4, 评论 会规范的一种方式是通过制度 化使得社会规范在
,货币性惩罚的实验证据表明提供给被试对同 ,人们的意识里变得根深蒂固进而使人们如果违背
组成员进行货币惩罚的机会通 常有助于维持捐赠 。社会规范 就 会 产 生诸如愧疚等心理不适制 度 化 ,的高水帄但这个结论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需值得
( 的方式可通过非货币性的惩罚方式如表达不满和 :注意
,第一惩罚本身产生了 二阶水帄的公共品问 ) 。社会排斥或非惩罚机制来实现
,题那些愿意进行货币性惩罚的人不仅必须对搭便 1, 利用非货币性惩罚维持合作 ,车者进行惩罚还得惩罚那些有捐赠但不惩罚搭便 Masclet ( 2003) ,等验证了非货币性惩罚如表达 ( ) 。,车者的被试这些人对他人的惩罚搭便车然而 ,。 不满也能提高合作水帄在非货币性惩罚设置 惩罚机会和愿意使用惩罚的条 件合作者的存在似 乎,0 10 里被试可通过对其他人进行 到 的打分来表达 ; 并没有减少搭便车行为有时只要给予被试足够 长
,Gchter ( 2008) ,的时间水帄如 等的实验惩罚的 威胁
,。就可能足以维持合作并不需要真正实施惩罚 。0 ,他们对他人行为的不满程度分 代 表 没 有 不 满 ,第二反社会性惩罚可能导致不仅合作不会增 10 ,。分代表最不满这些打分不影响货币支付实验 ,。加还会严重降低效率如果被试只被允许进行亲 ,,发现货币 性 和 非 货币性惩罚开始时都提高捐赠 ,,。 社会性惩罚而不是定向报复这会提高社会福利
,,,,,然而如果我们允许反社会性惩罚则不利于合作 但随着时间 推 移货币性惩罚更有效比 非 货 币 性
因为由亲社会性惩罚引起的合 作程度的提高不能 。惩罚产生 了 较 高 的 捐 赠 水 帄与无惩罚的基准设
,置相比货币性或非货币性惩罚中被试的收益都要
。更高一些
Cinyabuguma ( 2006) 等允许组内成员通过投票
。,表决的方式来驱逐搭便车者在每个回合里被试
::刘建华社会合作与利益协调国外公共品博弈实验综述
,( t ,t + 1 在了解到他人的捐赠水帄后可以通过投票表决驱 第 代 被 试 留 下 建 议第 代被试都可以得
,) ( ,逐某个 被 试得 票 超 过 半 数的被试将被驱逐出该 到和共同 知 识 不 仅 公 开而且还由实验主持者 。,) 。,组虽然少有真正的驱逐发生但实验发现多数被 大声宣读实验发现在建议是共同知识的设置
,,试至少一次投票驱逐他人得到驱逐投票的或真正 里帄均捐 赠水帄显著高于其他设置包 括 基 准 设 被驱逐的被试通常要么是最低捐赠者,要么是次低 ; 置后一代 里捐赠水帄和效率均超过社 会 最 优 的
。,捐赠者当被试在某个回合得到驱逐投票即使他 90 ,,%最常见的捐赠行为是完全捐赠这 种 行 为 通 ,不被真正驱逐在下一个回合他也会增加其捐赠水 ,过普遍地 建议高捐赠来维持进 而 在 被 试 当 中 产 ,Masclet ( 2003) 。帄这点如 同 等 的 实 验 结 果在 帄
。 ,生了对 他人捐赠的乐观 信 念可 见共 同 知 识 产 ,均捐赠水帄和总体收益方面驱逐设置也比基准设
,生了一种 社会学习的过程导 致 高 捐 赠 和 较 少 的 。置高
。搭便车 2, 利用非惩罚机制维持合作
,(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加入某个社会团体 如: ( 1) 考察非惩罚 机 制 的研究可大致归类为不
( sorting) ; ( 2) 对被试进行群分促进被试合作基于被 ) ,宗教组织时实际上往往会选择那些愿意交往的 。试行为或偏好的相似性进行群分来提高合作 ,。,人因为这些人跟我们有着相同 的 偏 好因 此在 ,在非群分的方式中交流一直被视为一种消除
这样群分的组里来维持合作可能会面 临 较 少 的 挑 、。 Dawes ( 1977 ) 隔阂促进合作的有效手 段等 和
Isaac ( 1988a) 。Bochet 等已验证了交流能提高合作等( Chaudhuri,2009) 。Gunnthorsdottir ( 2007) 战等考 察( 2006) ,进行了拓展他们直接比较了用交流和惩 : ( 1) ( 了两种不同的分组规则随 机 重 新 分 组 随 机。罚来维持 合 作 的 相 对 功 效设置了三种类型的交 ) ; ( 2) 设置按被试在上个回合的捐赠水帄排名 分: ( 1) ,流方式面对面在实验开始前每个被试可跟同
( ) ,5 ; ( 2) ,组群分 设 置 捐赠最多的前四个被试分在一 个组其他成员交谈 分钟聊天室被试通过电脑
; ( 3) ,聊天室跟其他成员交换语言信息数字信息被 ; ,组第五到八名 的四个被试分在一个组捐 赠 最 少,试只能输入代表他潜在捐赠水帄的数字不允许其 。的四个被试归 为 第 三 组被 试 并不知道分组规 。,他形式的交流在这三种设置基础上还考察了惩
,。: 则以避免策略性 的 行 为实 验 表 明对 于 给 定 的 ,罚与交流方式的联合效应实验还包含一个有惩罚
。,无交流的设置实验发现一旦允许被试面对面交 MPCR ,某个 值群分的被试的 捐赠水帄总是高于 ,96% ,流捐赠水帄 将 高 达 显著高于基准设置和只 ,随机分组 的 被 试其捐赠水帄也比随机 设 置 递 减 ; ,有惩罚的设 置在 给定面对面的交流条件下再 加
; MPCR , 5 0, 75 0得 更 缓 慢 一 些在 等 于 和 的 两 个 ,,入允许 惩 罚只导致捐赠水帄有少量增 加到 达
97% 。具有惩罚的聊天室交流的捐赠水帄和面对面 ,; 群分的组里捐赠 水帄只有少量或者没 有 递 减在
,96% ; 交流差不多大 约 无惩罚的聊天室交流的帄 MPCR ,4 ,每个 内最迟到 第 回 合群 分 设 置 下 被 试 81 ,%均捐赠水帄只有 均比基准设置和惩罚设置表 的捐 赠 水 帄就超过了随机设置下被试的捐赠 。,现好而数字信息设置不论具不具备惩罚与基准
,。设置或只有惩罚设置相比都没有显示出较高的捐 水帄
,。赠也没显示出较高的收益 Gunnthorsdottir ( 2007) ,Gchter 与 等 不 同等
haudhuri ( 2006 ) C等 以代际忠告的形 式 考 察 合( 2005) 的实 验 中 被 试 虽然也是按照捐赠水帄进行
。作的演化过程第一代被试给 下一代被试留下 免,,排序并分组但 被 试知道分组规则也 知 道 他 们 新
,( t 费的建议这种建议包括私人知识 第 代 的 某 个。的组员在 分 组 前 的 捐 赠 水 帄实验还加入了惩罚
t +1 ) 、被试留下建议给第 代的继任者公共知识 ,,机制并把随 机 分 组作为基准设置产 生 了 四 种 不
: 、、同的设置无惩罚群分无惩罚随机分组有惩罚群
。分和有惩 罚 随 机 分 组实验发现群分设置里被试
,在捐赠 水帄上有相当大 的 增 加即使没有惩罚机
,制捐赠水帄前三名的被试的捐赠水帄显著地高于
,在无惩罚随机分组设置下最具合作水帄的组达到
了跟有惩罚随机分组设置下最 合作组一样高的合
%, Charness ( 2007) 。70作程度前者的捐赠水帄达到了社会最优的 等则让被试投票表决驱逐某个成员
48。 ,。Ehrhart ,%而无惩罚随机分组最高仅有 不仅如此有无 或 免 费 离 开等 发 现大规模的组很 少 形
。,,惩罚机会对群分设置并无显著差异 成因为随着 组 规 模 的 增 加组内搭便车的程度也
,e leveira ( 2009) ,DO将增加做出较高捐赠的被试可能会离开较大规模 等也进行了外生性群分一 些
的组,形成一 个 小 规 模 的 组; 而搭便车者为了获取 ,被试被告知组内其他组员的类型另一些则没被 告
,。Charness 。,经济利益倾向于加入到规模大的组等 知被 试首先进行单回合公共品博弈采 用 和
,9 的实验则相反最常见的组实际上是 个社会成员 Sonnemans ( 1999) ,等一 样 的 方 法被 试 将 分 为 条 件
,8 ,1 7 ,2 ,同属一个组的大联盟接着是 和 的分组 ,合作者或者自私然后被试参加一个重复的公共品
。这些大规 模 的 组 随着时间的推移趋于稳定但 不 。,博弈实验被试被分成三组这些组的被试是同质
,论形成怎样的分组内生性群分都显著提高了公共 ,; 的即组员全 部 由 条件合作者或者自私者组成或
。品的捐赠水帄 ,,者是异质的即 其 中两个被试是同种类型另 一 个
、五结语 。,被试是不同类型在已知分布设置下被试在实验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社会利益的协 调在 ; 开始前被告知组员类型的构成而在未知分布设置 、、面临诸如污 水 排 放公 海 捕 鱼公共品供给等社会 ,; ,下被试没有得到这种信息在两种设置下被试均 ,两难问题时如何合理有效地解决社会成员的利益 。: 知道自己的类型该研究有两个很重要的发现首 ,,冲突提高各 方 合 作 水 帄不仅有利于增加群体利
,,,益构建和谐社会也有助于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促 ,先具有三个条件合作者的组的捐赠水帄显著地高
。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 , 于只有两个 或 一 个条件合作者的组更 重 要 的 是
,国外关 于公共品博弈的大量实验研究使 得 ,当分布已知时三个条件合作者的组的捐赠水帄显
我们对社会成员的偏好异质性以及条 件 合 作 者 在 。著地高于 分 布 未 知 的 设 置这表明只存在条件合
。 ,数量上 的优势已经有了 清 晰 的 判 断同 时这 些 ,作者是不够的条件合作者需要知道组内没有自私
,研究也为 我们如何维持较高合作水帄进 而 解 决 ,。者进而决定其维持怎样的合作水帄后面的这个
haudhuri ( 2006) ,C发现支持了 等 研 究 的 结 果即 当
条件合作者意识到存在其他的 条件合作者时会更 。 ,社会两 难问题在理论上 提供了可行之道因 此
。合作 ,一方面要 积极探索建立有效制度以提 高 各 方 合
,Page ( 2005) 不同于上面的外生性群分方式等采,; 作水帄特别是那 些依赖于货币性惩罚 的 制 度另
,用内生性群分方法被试可以选择他们要跟谁一 ,一方面未 来的研究方向更可朝着不断 地 加 深 对
。,组在每局实验的中间定期休息时实验主持者向 ———人 类 合 作 动 因 及 其 理 论如 亲 戚 选 择
15 每个被试展示其他 个被试的公共品帄均捐赠水 ( Hamilton,1964) 、( Trivers,1971 ) 、互 惠 利 他 成 本 信
,; 帄但不显示 身 份 信 息被试通过排序来表达他们 ( Zahavi et al,1997) ———号 等的 理 解 的 道 路 前
。,未来更愿意跟谁同组的倾向新的组成立之后被 进。目前,更具有现实指导 意义的研究的方向是 ,,试重新开始 博 弈虽然他们不知道跟谁一组但 通 “”,通过把这些 经 验 应 用 到实 地 环 境为 解 决 社 会
。。,过观测其 他 三 人 的捐赠水帄可以间接地推断同 两难问 题进行制度设计在 这 方 面虽 然 国 外 已 ,, Frey ,( 2004) 、基准设置相 比群 分导致了公共品捐赠显著增加经 有 了 相 当 多 的 文 献比 如 等
( Gchter( 2007) 、Ostrom( 1990) Ostrom ( 1994)并与惩罚设置的捐赠水帄差不多约为社会最优的 和 等
,70%) 。,的研究但将这些实验室里的结论真正应用于实际 因此被试的分组意愿对合作水帄和效率
。,。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与思考对我国来讲如何将 均有明显的正面效应
实验室里的经验证据与我国的 实际情况有效地结 。 组的规模和成员构成 也可以是内生决定的
,,合从制度设 计 上 促 进 社 会 和 谐是个具有重大理 ,Ehrhart 在看到第一阶段所有成员的捐赠决策 之 后等
。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 1999) ,允许被试决定是否继 续 留 在 该 组
::刘建华社会合作与利益协调国外公共品博弈实验综述
:CHAUDHURI A, 2009, Experiments in economics: playing fair 参考文献
ith oney,,, London: outledge, wmMRESANDR Do on-strategic nC,PTTE URMANON L, 2006, The demand for CHAUDHURI A,PAICHAYONTVIJIT Conditional sanctions obey the law of deand? mT, 2006, punishment in the voluntary contribution mechanism,J,, cooperation and voluntary contributions to a public good,J,,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51( 1) : 1-24, Economics Bulletin,3( 8) : 1-14,
AXELROD R, 1986, An 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normsCINYABUGUMA M,PAGE T,PUTTERMAN
,J,,A 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80( 4) : 1095-L, 2005, Can second order punishment deter perverse punishment? 1111,BARBAR A F B,MEIER S, 2004, Social comparisons and ,J,,Ex perimental Economics,9: 265-279,
pro- I , T, CNYABUGUMAMPAGE PUTTERMAN social behavior esting conditional cooperationin a field experient :Tm‘’L, 2006,Coo peration under the threat of expulsion in a public goods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94 ( 5 ) : experiment , J ,,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89: 1717-1722, 1421-1435,
,PE T,PTTE BOCHET OAGURMANDAWES R, 1980, Social dilemmas,J,, Annual Review of L, 2006, Counication and punishent in voluntary contribution mmmPsychology,31: 169-193,
experients,J,,Jou rnal of Econoic Behavior , rganization,mmO
60( 1) : 11-26,
P, 1972, Estiating deand for public goods: ES ,CTIS J,SLEE BOHN mman DAWRMAVHHAK
H, 1977, Behavior, experiment,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3: 111-counication and assuptions about other people s mmm’130, P, 1983, evealing deand for an actual public good BOHM Rmbehavior in a common dilemma situation,J,, Journal of ,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4: 135-151,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35: 1-11, BRANDTS J,CHARNESS G, 2000, Hot vs, cold: sequential DAWES R,Orbell J,SIMMONS R,VAN DE KRAGT responses and preference stability in experiental gaes,J,,x periental mmEmA, 1986,O rganizing groups for collective action ,J,, American conoics,2( 3) : 227238, Em-Political Science Review,8: 1171-1185, BTS J,, The strategy versus the LEEI ,CS R,ECKEL ne bad RAND2009DE OVRAAROONOCHARNESS G, , 2009, Csurvey of experiental apple uncertainty and heterogeneity in public good provision a m:direct response ethod m:,R,, SSRN Working paper, comparisons,R,, SSRN orking paper, WEGAS M,RIEDL A, 2008, The economics of altruistic BRANDTS J,SAIJO T,SCHRAM How universal is punishment and the maintenance of cooperation ,J,,Bi ological , 2004, Abehavior? A four country comparison of spite,cooperation Sciences,275( 1637) : 871-878,
EHRHART K,KESER C, 1999, Cooperation and mobility: on and errorsin voluntary contribution echaniss,J,, ublic mmPthe run,,, SSRN orking paper, RWChoice,119: 381-424, ERTAN A,PAGE T,PUTTERMAN L, 2009, ho to WBRANDTS J,SCHRAM A, 2001, Cooperation and noise in punish?
public goods experients: applying the contributions function mIndividual decisions and majority rule in mitigating the free rider problemapproach, ,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ics,79: 399-427, m,J,, uropean conoic evie,53 ( 5 ) EEmRw:,L F, 2005, eterogeneous agents in BURLANDO RGUAAH495-511, public goods experiments,J,, Experimental Economics,8 ( 1) : FEHR E,GCHTER S, 2002, Altruistic punishment in humans 35-54, ,J,, Nature,415( 10) : 137-140, J, 2007, The deand for punishent ,J,,Jou rnal CARPENTER mmFISCHBACHER U,GCHTER S, 2009, On the behavior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62 ( 4 ) : validity of the strategy method in public good experiments 522-542, ,R,, SSRN Working paper, CHAKRAVARTY S,FRIEDMAN D,GUPTA G,
TE , HAKARN
MITRA S,SUNDER S, 2011, Experimental economics: FISCHBACHER U,GCHTER S, 2010, Social preferences, a
survey,J,, Econoic ,P olitical eekly,35: 39-78, mWbeliefs,and the dynaics of free riding in public good m
experiment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00 ( 1 ) : CARNESS G,YANG C, 2007, Endogenous group foration Hm541-556, and public goods provision: exclusion,exit,mergers and
FISCHBACHER U,GCHTER S,FEHR E, 2001, Are redeption,,, SSRN orking paper, mRWpeople
conditionally cooperative? vidence fro a public goods , 1995, ublic goods: soe experiental results EmLEDYARD OPmmexperiment,J,, Economics Letters,71( 3) : 397-404,G CHTER ,M,/ / KAGEL J,ROTH A, Handbook of experimental
econoics, rinceton rinceton niversity ress, mP:PUPS, 2007, Conditional cooperation, Behavioral
, , 1979, xperients on provision of MARWELLGAMAEREmregularities from the lab and the field and their policy implications,C,/ / public goods I resources,interest,group size,and the free riding proble:m FREY B,STUTZER A, Economics and psychology, A ,J,, 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84 ( 6) Am:promising new cross-disciplinary field, CESifo Seminar 1335-1360, Series, Cambridge: MIT Press, MARWELL G,AMAE R, 1980, Experiments on provision of GCHTER S,RENNER E,SEFTON M, 2008, The long public goods II provision point,stake,experience,and the free riding :run proble,J,, 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85 ( 4) : 926937, mAm-benefits of punishment,J,, Science,322: 1510, SCLET ,SSI C,ILLEL ,TCE MADNOUARVVAMUKRGCHTER S,THNI C, 2005, Social learning and voluntary S, 2003,M onetary and nonmonetary punishment in the voluntary cooperation among like-minded people,J,,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3( 2-3) : 303-314,
GUALA F, 2010, Reciprocity: weak or strong? what punishment
IEDAexperiments do ( and do not ) demonstrate ,R,, contributions mechanism,J,, A merican Economic Review, S Working Paper, 93( 1) : 366-380, SI ,S ,GUNNTHORDOTTRAHOUERDNIKIFORAKIS N, 2008, Punishment and counter-punishment in , 2007MCCABE K, public good gaes: can we really govern ourselves? ,J,,Jou rnal of Public mgoods contributions in and isposition, history lic DpubEconomics,92: 91-112, experiments , J ,, Journal of Econoic mBehavior , IIIS , , 2008, coparative NKFORAKNNORMANNHA mrganization,62( 2) : 304315, O- statics
GüRERK,B,ROCKENBACH analysis of punishent in public good experients mmIRLENBUSCH B, 2006, The ,J,,Ex perimental Economics,11: 358-369, of sanctioning institutions ,J,, competitive advantage OTTERMAN T,SONNEMANS J,SCHRAM Science,312: 108-A, 1996, Value orientations,expectations and voluntary contributions in
The genetical evolution of social 111,H AMILTON public goods,J,, Economic Journal,106( 437) : 817-845,
ORBELL J,DAWES R,VAN DE KRAGT A, 1990, The , 1964, Wbehavior,J,, 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37: 1-52, limits of multilateral promising,J,, Ethics,100: 616-627, , I , 2008, easuring HERMANN BTHNCMOSTROM E, 1990, Governing the commons: the evolution of conditional cooperation: a replication study in Russia,J,, Experimental institutions for collective action,,, abridge abridge MCm:CmEconomics,12( 1) : 87-92, University Press,
ISAAC R,a, Communication and free riding 1988
LE J, WAKRbehavior: the voluntary contributions mechanism ,J,,
Economic Inquiry,26( 4) : 585-608, OSTROM E,GARDNER R,WALKER J, 1994, Rules,ISC ,LE J, 1988b, roup size effects in public goods AARWAKRGgaes, mand common pool resources,M,,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provision the voluntary contributions echanis,J,, uarterly Journal :mmQichigan Press, Mof Economics,103: 179-199, PAGE T,PUTTERMAN L,UNEL B, 2005, Voluntary association KESER C,VAN WINDEN F, 2000, Conditional cooperation and in public goods experiments: reciprocity,mimicry,and efficiency
,J,, Economic Journal,115: 1032-1053,
SEFTON ,SPP ,LE J , 2007, The effect of MHURWAKRvoluntary contributions to public goods,J,, candinavian Srewards and sanctions in provision of public goods ,J,,Eco noic mJournal of Economics,102( 1) : 23-39,
Inquiry,45( 4) : 671-690, , KOCHER MCHERRYT,KROLL S,NETZER R,
SONNEMANS J,SCHRAM A,OFFERMAN , MSUTTER T, 1999, Strategic behavior in public good games: when partners drift 2008, onditional cooperation on three continents, J,,co noics CEm
apart,co noics Letters,62( 1) : 35-41, EmLetters,101( 3) : 175-178,
TRIVERS R, 1971, The evolution of reciprocal altruism,J,,Q uarterly KURZBAN R,HOUSER D, 2005,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Review of Biology,46: 36-57,
of cooperative types in human groups: a complement to
evolutionary theory and siulations,J,, roceedings of the mP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02( 5) : 1803-1807,
范文四:关于公共品博弈的文献综述
摘 要:本文通过对传统公共品博弈实验的描述和相关文献整理,试图寻找影响合作均衡解的部分因素,并在其中详细论述强互惠理论,由此引出一些关于建立合理惩罚机制的想法,希望能对解决现实中公共品供给困境有所帮助。
关键词:公共品博弈;囚徒困境;合作;强互惠
一、传统公共品博弈的均衡结果
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特恩合著了《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博弈论与经济行为)[1],它标志着现代博弈理论的形成,博弈论思想也由此被正式引入到经济学领域。随后几年,纳什(Nash)在1950年和1951年提出了纳什均衡理论[2][3],泽尔腾(selten)于1965年发表了关于完全性的研究成果,哈萨尼(Harsanyi)则于1967年展开了对不完全信息的研究,而这些成果都使博弈理论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尽管博弈论被引入经济学界的时间很早,但经济学家们真正开始重视博弈论却是在上世纪70年代左右,这时他们的研究重心已逐渐由一般均衡转向对拥有有限信息的个人行为的分析,而将博弈论应用于公共品问题的论文也是在这之后才大量出现的,且由于公共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特征,公共品问题一直都是历代学者试图解决的难题之一。
传统的公共品博弈可以描述如下:
假设共有n个人参与到公共品的供给过程之中,每人都有y单位的钱且同时决定投资某个公共产品,gi表示参与人i投资的数额,a表示个体的边际报酬率(0 πi=y-gi+a∑nj=1gi(陈叶烽,何浩然,2012)[4]
在完全理性人假设的条件下,每个参与人都会选择搭便车,因为只有这种选择才能使个人利益最大化,此时gi=0,但若所有人都采取这种选择,那么必然会导致公共品供给失败,使集体陷入无人合作的均衡结果中,而这种博弈均衡结果一般被称为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非零和博弈的经典例子,它反映了个人选择与集体选择的差别与矛盾。我国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开始引入囚徒困境的概念,那时很多学者都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张维迎(1985)[5]曾在文章中写到,囚徒困境反映了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李子江(1995)[6]也指出,囚徒困境的纳什均衡点不是帕累托最优的,当所有人都采取自己的最优策略时,整个系统的收益却将处于低点。
做为经典博弈理论关于完全理性假设的最经典应用,囚徒困境这种博弈均衡结果排除了任何合作的可能,即每一个理性人在面临选择时都会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标准从而做出背叛的行为。但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遥远的历史还是现在,个体间的合作现象却是普遍存在的,无关民族无关国家更无关教育程度,没有契约保障的合作显然具有普遍性,农村居民可以共同筹资修水渠,城市居民也会达成一致共同购买保洁服务以确保住宅共有部分的干净卫生,而这显然与理论上的公共品博弈均衡结果不符。
二、对完全理性假设的质疑
事实上,传统博弈论中的完全理性假设自诞生时起就不断遭受质疑,例如,Daniel Kahneman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发表的论文中就详细研究了人的认知能力[7][8],并得出人某种情况下会存在认知不足的结论。Fehr与Schmidt(2005)[9]指出,人既有理性自利的一面也有不同程度的利他之意。Cardenas和Carpenter(2008)[10]总结的大量公共品博弈实验数据更证实了人的行为会偏离完全理性假设。
国内学者陈叶烽(2010,2012)写到[11][12],近几十年来的大量实验结果表明,现实个体并非都是理性人,而是具有异质社会偏好的个体。蔡晶晶[13]在2010年的文中也介绍过此类研究,并说明那些完全不了解搭便车概念的人,往往能在互信互惠的基础上形成复杂的合作系统。
现实中的人之所以不是完全理性的经济人,除了受限于本身的认知能力外,还受到诸如自我形象、社会评价和个人信仰等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在乎的不仅仅是物质,还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正如马斯洛对人的需求所进行的分层,人们不仅在乎生理上的需要,安全、爱、他人尊重以及自己的社会实现也都非常重要,而这些需要共同驱使个体的行动,也正是因此,现实中的囚徒困境才不是绝对存在的。姜树广与韦倩(2013)[14]曾说,在博弈过程中,参与者的效用不仅取决于最终物质支付,还受参与者的心理状态影响。唐兵(2009)[15]曾指出,社区内部长期形成的社会机制,诸如声望、信誉、道德、舆论等,都形成了对其成员的无形约束,而这种约束的存在,使得个体间合作提供公共品成为可能,并在面对搭便车和机会主义等因素的诱惑下,取得集体的共同利益。
三、能解释公共品博弈合作均衡解的一些理论
目前理论界有很多解释现实个体间合作行为的理论,这些理论从多个角度阐释了合作现象出现与维持的原因,其中的群体反复博弈理论(Fudenberg D,Maskin E,1990)、亲缘选择理论(Hamilton W.D,1964)和群体选择学说(Traulsen.A,Nowak M.A,2006)等都是不错的理论成就。在我国也涌现出了很多类似理论,其中于显洋在1991年发表的论文中,就指出了我国城市单位小区的特点,他说在这种单位小区中,个体意识更多地表现为私人关系意识、盲目服从意识和追求身份意识等[16],而这种显著的同群意识[17]建立起来后很容易形成合作解,并使个体较顺利地提供集体所需的公共品。同样地,在乡村社会中,乡村居民相较城市居民更倾向于长期生活在一个基于血缘、亲缘、地缘的熟人社会中,长期重复博弈使个体更看重长期效用,也更看重自己的声誉,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在公共品供给上的困境[18]。
在诸多对合作现象进行解释的理论中,基于对未来利益的期望而采取合作选择的互惠机制最引人瞩目,它包括直接互惠、间接互惠[19]和基于奖励或惩罚的强互惠理论[20]。这种互惠理论并非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经济学界很多学者都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Croson[21]就利用公共品博弈实验进行了检验,认为个体间合作行为中存在着互惠关系,他在2007年的分析结果也表明个人的互惠偏好能得到有力支持[22]。周业安,宋紫峰[23]也曾运用公共品博弈数据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认为互惠理论可以部分解释显著存在的公共品供给。 互惠理论中的强互惠概念为,人类之所以能维持合作关系,是因为很多个体在采取合作抉择后,常常会不吝惜成本而去惩罚不合作者或者奖励合作者,作为一种具有明显正外部性的利他行为且惩罚机制较奖励机制更为普遍,它也被称为利他惩罚。早在1992年,人类学家就发现惩罚不合作者是早期人类社会维持合作的重要机制[24]。1995年动物学家也证实,惩罚是社会性动物维持合作的重要手段[25]。2004年8月《科学》杂志的研究报告更显示,人们已经通过正电子断层扫描(PET)技术发现了利他惩罚的神经基础[26]。
国内学者也进行过惩罚机制的相关研究,蔡晶晶在2010年[27]的论文就表明,惩罚的作用在可以交流的实验对象中较之不能交流的对象中更为显著,这说明人们能通过交流建立有效的惩罚机制。宋紫峰[28]就曾指出,当群体中不同个体获得不均等公共品单位收益时,会增加个体合作难度,但惩罚对合作的影响仍然明显。
强互惠较之其它理论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对于任何一个无法形成合作均衡的公共品博弈,似乎都可以通过构建合理的惩罚机制来形成并维持合作,但这种惩罚机制必须尊重个体意愿,且经济惩罚这种方式显然并不具备普适性,除了有益物品等被政府认定为必须保证供给的可以强制征税外,普通公共品并不适用经济惩罚。但无论是城市集体还是农村集体都可以参考以上诸多理论,将惩罚机制建立在保证反复博弈的长期性、形成熟人社会、形成同群效应或共同信仰等基础上,在此时,惩罚也将演变为一种心理上的效用,只要人们在意自我形象、他人评价、声誉或者集体信仰,自然会被他所生活的集体所约束,为了共同利益而自愿参与到公共品的供给过程之中。
其实这种惩罚机制在城市居民社区中已经出现雏形,例如在某些居民互相熟识且没有物业管理的老旧社区中,业主们往往会共同筹资雇人打扫社区内部共有部分,以保证所有人的卫生健康需求。尽管这种筹资方式不具备强制性,但因为居民间的熟识程度和保洁费用的小额性,使得搭便车成为一种为人不齿的贪小便宜行为,这就造成社区内大部分居民最终都会选择一起负担这种公共品。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惩罚机制维持合作的作用其实是明显的,政府完全可以建立相应平台针对不同的社区进行引导和培养,只要发现某个集体拥有共同需要,就可以采取相应引导措施,指导集体自发提供他们所需的且个体自愿并有足够能力承担的公共品,只要合理的惩罚机制建立起来,这种自发供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充政府供给公共品的不足,并在更高程度上满足集体需要。但同时,政府也需要做好对公共品供给状况的监控工作,惩罚机制虽然能在促进合作方面起到明显效果,但却需要政府的管控力才能被束缚在合理的范围内,一旦惩罚演变成过分谴责或恶意诽谤,就会对公民的名誉权造成侵害甚至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这就违背了公共品供给最开始的自愿原则,因此政府管控也是必需的。(作者单位: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Neumann,Morgenstern.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N 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44
[2] Nash.J,Equilibrium Points in n-person Games.Proceeding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No.36,1950
[3] Nash.J,Non-cooperative games.Annals of mathematics,54(2),1951
[4] 陈叶烽,何浩然.是什么影响了人们的自愿合作水平.经济学家,2012
[5] 张维迎.从九四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看主流经济学的新发展,《理论经济学》,1985年第6期
[6] 李子江.《关于纳什均衡点的研究》.《学术研究》,1995年第2期
[7] Kahneman.D,Beatty.J,Pupil diameter and load on memory.Science,1966
[8] Kahneman.D,Beatty.J,Pollack.I,Perceptual deficit during a mental task.Science,1967
[9] Fehr.E,Schmidt.K.M.,The Economics of Fairness.Reciprocity and Altruism――Experimental Evidence and New Theories.Munich Discussion Paper,2005
[10] Cardenas J.C.,Carpenter J.,Behavioral Development Economics:Lessons from Field Labs in the Developing World.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08
[11] 陈叶烽.社会偏好的检验:一个超越经济人的实验研究.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10
[12] 陈叶烽,叶航,汪丁丁.超越经济人的社会偏好理论:一个基于实验经济学的综述.南开经济研究,2012
[13] 蔡晶晶.公共资源治理的理论构建.东南学术,2010
[14] 姜树广,韦倩.信念与心理博弈:理论、实证与应用.经济研究,2013
[15] 唐兵.公共资源的特性与治理模式分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09
[16] 于显洋.单位意识的社会学分析.社会学研究,1991
[17] 汪汇,陈钊,陆铭.户籍、社会分割与信任:来自上海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09 [18] 叶文辉.中国公共产品供给研究.四川大学博士论文,2003
[19] Nowak.M.A,Sigmund.K,Evolution of indirect reciprocity.Nature,2005
[20] Rand.D.G,Dreber.A,Ellingsen.T,Positive interactions promote public Coop- eration.Science,2009
[21] Croson.R,Theories of Commitment,Altruism and Reciprocity,Evidence from Linear Public Goods Games.Economic Inquiry,2007
[22] Croson.R,Fatas.E,Neugebauer.T,Reciprocity,Matching and Conditional Coop- eration in Two Public Goods Games[J],Economics Letters,2005
[23] 周业安,宋紫峰.公共品的自愿供给机制:一项实验研究.经济研究,2008
[24] Boyd.R,P.Richerson,Punishment Allows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or Anything Else)in Sizable Groups.Ethology Sociobiology and Evolutionary Psychology,1992
[25] Clutton-Brock.T,G.Parker,Punishment in Animal Societies.Nature,1995
[26] Deuervain.D,U.Fischbacher,V.Treyer,M.Schelhammer,U.Schnyder,A.Buck,E.Fehr,The Neural Basis of Altruistic Punishment.Science,2004
[27] 蔡晶晶.公共资源治理的理论构建.东南学术,2010
[28] 宋紫峰、周业安.收入不平等、惩罚和公共品自愿供给的实验经济学研究.世界经济.2011
范文五:经济理论与方法社会合作与利益协调 国外公共品博弈实验综[权威资料]
经济理论与方法社会合作与利益协调:国外公共品博弈实验综
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摘要:在国外的经济学实验研究中,主要采用公共品博弈实验来分析社会两难中的合作问题。研究发现,公共品博弈实验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被试,其中条件合作者是最为普遍的类型;利用货币性惩罚可以维持较高的合作水平,但惩罚本身产生了二阶水平的公共品问题,货币性惩罚所隐含的效率并不明确,而反社会性惩罚可能不会增加合作并降低效率;用非货币性惩罚(如表达不满、驱逐搭便车者等)与非惩罚机制(如交流、代际忠告等)也可以维持较高的合作水平和效率。这些实验证据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尤其是如何将经济实验的经验应用到“实地”环境,为解决社会两难问题进行制度设计,将是进一步研究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社会两难;公共品博弈;实验经济学;条件合作者;搭便车者;货币性惩罚;非货币性惩罚;非惩罚机制;反社会性惩罚
F062.6 文献标志码:A 1674-8131(2013)01-0059-11一、引言
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局面。”要构建和谐社会,形成和谐相处的局面,核心是妥善协调好各方利益。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极大改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的同时,诸如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加剧、城乡差别扩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渐暴露。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成员利益多元化,如何协调不同阶层、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如何促使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相互合作,使整个社会资源达到合理配置,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我国不同地区或群体间存在共同的利益,但又有本地区或群体自身的利益,有时候这种共同利益和自身利益是相互冲突的,因此如何协调各方利益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群体成员的合作行为才最符合群体利益,是群体最优行为;但个体倾向于选择“搭便车”的行为。例如所谓的“公共地悲剧”,若按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所有农民都只考虑自身的利益来决定放牧数量,这将会将导致草地资源被过度使用,最终所有农民的利益都将受损。这种以经济主体暂时得利,但造成整个社会资源枯竭的“社会两难”现象在社会冲突中比比皆是,如团队生产活动、污水排放、公共品供给等。如果我们能够提高这些社会两难中决策者的合作水平,那么对于提高团队竞争力、减少污水排放、增加公共品的供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经济学实验研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斯认为,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三种:历史的思辨的方法、实证的方法和实验的方法。实验经济学是在可控条件下应用实验方法研究经济学问题的经济学新分支,在某些情况下,实验方法有前两种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主要是采用公共品博弈实验来分析这些社会两难中的合作问题。一个简单、典型、基准的公共品博弈实验的内容是:n个被试可以在私人账户和公共账户中分配E元的实验货币称为初始禀赋,其数值由实验主持者设定,多数实验的初始禀赋为20、40或100。 。如果贡献给公共账户X元,产生的收益为n名被试贡献给公共账户的钱加总乘以k,再平均分给每个人k/n称为边际资本收益(marginal per capita return,MPCR),由实验主持者设定,多数实验该值为0.3、0.5或0.75。 。投资私人账户的钱为E-X元,产生E-X元的收益。这样,每个被试的总收益为公共账户收益与私人账户收益之和。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的观
点,实验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搭便车的机会。公共品博弈实验早期的研究主要包括Bohm(1972,1983)、Dawes(1980)、Dawes等(1977,1986)、Orbell 等(1990)、Marwell等(1979,1980)以及Isaac等(1988a,1988b)等文献,这一系列的实验发现:(1)在单回合博弈中组内成员平均捐赠介于初始禀赋的40%到60%之间,远远超过博弈理论中纳什均衡的预测。个体捐赠水平则有很大的差异,有的捐赠了100%,有的不捐赠。(2)如果重复博弈,平均捐赠水平逐步下降,越来越多的局中人选择搭便车。
刘建华:社会合作与利益协调:国外公共品博弈实验综述Ledyard(1995)对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一系列PG博弈实验进行了综述,并识别了一些提高合作水平的因素,包括交流、捐赠的门限值、MPCR的数值;他也讨论了其他因素,这些因素看起来可能起作用但实际上总体效果不佳,比如性别和组的规模。此后,国外的公共品博弈实验基本上是沿着两条线路展开的:一条是探求促使被试自愿合作行为的原因;另一条则关注于如何提高与维持重复公共品博弈中的合作水平,主要包括货币性惩罚和非货币性惩罚及非惩罚机制。鉴于篇幅限制,本文将主要对第二条线路的国外实验研究进行综述。
二、条件合作
国外许多实验研究发现,在公共品博弈实验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被试,其中条件合作者(condition cooperator)是最为普遍的类型(Brandts et al,2001;Keser et al,2000;Kurzban et al,2005;Brandts et al,2000,2009),他们对公共品的捐赠水平与他们对组内成员捐赠水平的信念是正相关的。
Fischbacher等(2001)首先对这种条件合作行为进行了直接的实验检验,发现50%的被试是条件合作者。他们的捐赠曲线位于45度线的下方,意味着虽然这些被试的捐赠水平与他们预期组内其他成员的捐赠水平相关,但不是预期他人捐
赠多少自己就捐赠多少,而是显现出略微的自私偏向(self-serving bias)。Fischbacher等认为被试类型的异质性可以合理地解释为什么捐赠水平随时间递减:在实验中每个组包含着条件合作者和搭便车者,对同伴的捐赠水平抱有乐观信念的条件合作者将向公共账户捐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了被试类型的异质性,特别是他们发现组内存在搭便车者,于是他们逐渐减少捐赠,导致捐赠水平的递减。 其他大量研究也探讨这种条件合作行为,这些研究发表时间都比较接近。Sonnemans 等(1999)第一次使用“条件合作”这一术语。他们的实验在3,12个回合内保持组员不变,随后组员逐渐变更,每次有一个被试离开,换另一个被试加入;被试离开的时间是共同知识;一个被试离开之后不会再与其他组员有任何关联,因此在他离开的最后一个回合里没有动机去采用策略性行为,而在其他回合里则有可能采用策略性行为。研究发现,在离开的最后一回合捐赠水平存在明显的下降。他们还发现组内存在着期望他人捐赠的被试自己也捐赠的条件合作行为。
Keser 等(2000)发现被试的行为并不是要么搭便车,要么利他,而是一种固有的条件行合作为。被试使用组平均捐赠的信息来锁定他们自己未来的捐赠,大约80%的参加者采用条件合作行为,在一个回合中高于(低于)平均捐赠的人在下一个回合里会降低(增加)他们的捐赠。
Fischbacher等(2009,2010)拓展了Sonnemans 等(1999)的研究,他们使用两种不同的实验设置分析被试的类型。在P实验里,被试首先进行单个回合的公共品博弈,然后填写问卷,回答他们基于其他组内成员的平均捐赠愿意捐赠多少。在C实验里,被试重新随机配对进行10个回合的线性公共品博弈,在每个回合结束后,要求估计其他组内成员的平均捐赠。在一半的实验局里,被试先进行P实验,紧接着进行C实验(P-C设置),另一半的实验局的实验顺序则相反(C-P设置)。实验发现,55%的参加者是条件合作者,23%的被试是
搭便车者。在C和P实验里,条件合作者的信念与捐赠水平显示出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在P实验里,用问卷方式被归类为条件合作者的被试的行为,与接下来他们进行的10回合的C实验中的行为相同。P-C设置和C-P设置中被试的信念的分布无显著差异,表明在被试参加了公共品博弈实验之后诱导出的信念并不影响他们的偏好。
Burlando等(2005)用四种不同的方法来检验被试条件合作的稳定性:(1)采用Sonnemans 等(1999)使用的“策略性方法”,(2)Offerman等(1996)使用的“分解博弈技术”,(3)在重复PG博弈实验中往公共账户捐赠,(4)问卷调查。总体而言,四种方法的结果是一致的,35%的被试是条件合作者,18%的是无条件合作者,32%是搭便车者,剩余的15%不知归为何类。
近年来一些实验考察了地区和文化差异对条件合作的影响。Kocher 等(2008)对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和日本东京三个地区的被试进行研究,发现多数人是条件合作者,美国的被试中条件合作者较多,达81%,奥地利和日本则分别为44%和42%。Hermann 等(2008)在俄罗斯四个不同的大学招募了160个被试,研究发现总体上有56%的被试是条件合作者,只有6%是搭便车者,且农村和城市的被试的偏好分布无显著差异,社会经济条件似乎并不影响被试条件合作的偏好。Brandts等(2004)对日本、荷兰、西班牙和美国进行跨文化的研究,也发现了条件合作行为。
鉴于在这些研究中条件合作者处于多数,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当条件合作者了解到组内存在其他条件合作者时情况会如何,Chaudhuri 等(2006)发现当向被试提供组内存在条件合作者的信息时,条件合作者的捐赠额度显著增加了。
三、利用货币性惩罚维持合作
条件合作的概念本质上接近于互惠行为。在公共品博弈实验中,这种互惠意味着当实验环境允许对搭便车者进行惩罚时,被试会显示出高度的合作(Chakravarty et al,
2011)。条件合作者通常愿意对搭便车者进行惩罚,即便这样的惩罚对他们来说是带有成本的。Fehr 等(2002)研究了货币性惩罚的功效。被试4人一组参加12个回合的实验,前6个回合没有惩罚,后6个回合有惩罚。在后6个回合中,每个回合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被试进行标准的公共品博弈;第二阶段,被试在看到他人的捐赠水平(但不知道身份)后,可以选择对其他的同组成员进行惩罚,每个惩罚点数将导致被惩罚的被试支付减少10%,如果某个被试受到的惩罚高达10个或更多点数,他们的支付将降为零。对惩罚者而言,惩罚也是有成本的。图1给出了无惩罚和有惩罚两种设置下的平均捐赠,无惩罚设置的平均捐赠水平显著低于有惩罚设置。实验还发现,在任何一个回合里惩罚主要针对那些捐赠小于平均捐赠水平的被试,被试的捐赠越是低于平均捐赠水平,对这个被试的惩罚力度就越大。
Fehr等(2000)的实验将惩罚机制强加给被试,被试不能选择是否需要惩罚机制,只能选择是否进行惩罚。在Gürerk 等(2006)实验的第一阶段,被试有权选择有制裁制度(SI)或无制裁制度(SFI)的环境;在第二阶段被试参加一个公共品博弈实验,选择SFI的被试在第二阶段后就结束一个回合,那些选择SI的被试则进入第三阶段,对其他成员施以正的或负的制裁点数。在每个回合后被试重新随机配对,一旦被试选择了某种制度,他们并不知道其他制度下的结果。在博弈的第一个回合,大部分的被试(63%)选择SFI,而不是SI。选择SI的被试平均捐赠为64%,显著地高于选择SFI的37%的平均捐赠。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被试从SFI中转移到了SI中,选择SI的被试比例逐渐接近100%。在10个回合后,SI中的捐赠增加至90%,并继续增加。相反的,SFI中的捐赠降低至零。转移至SI的被试也呈现高度合作,并迅速地采取了惩罚低捐赠者的普遍行为模式。由于搭便车人数逐渐减少至零,惩罚需求消失,因此没有惩罚搭便车者的高捐赠者与惩罚搭便车者的高捐赠者的支付差异逐渐缩小。
阅读相关报告总结文档:资产减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中国改革热点与难点高等教育改革对居民消费和储蓄变化的影响 我国农村金融作用农村经济的路径与实效 国情研究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的探索 龙山龙水龙情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以创先争优为抓手 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浅析新媒体对广告的影响 浅谈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 新建企业工会工作途径和载体探微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突出重点 商务英语函电“人称指示语”与“人际距离” 变动成本法在我国船舶制造业的应用 领导者如何打造团队执行力 体面劳动与尊严生活 “利安”社区电子商务模式案例分析 对标学管理朝着标杆企业的目标迈进 *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
2013年最新【学术论文】【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领导讲话】 【心得体
【常用范文】【分析报告】 【应用文档】 免费阅读下载 会】 【党建材料】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经济理论与方法社会合作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