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中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前瞻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30(4) :446~450Journal o f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ttp ://xuebao 1jlau 1edu 1cn E -mail:jlndxb@vip 1sina 1com
李玉, 中国科学院理学硕士, 日本筑波大学农学博士, 俄罗斯农业科学院外籍院士, 吉林农业大学原校长。现任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真菌及植物病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植物病理学学科带头人, 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 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 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客座教授,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和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吉林省人民政府科技咨询专家, 吉林省食用菌产业化技术总负责人, 5菌物研究6主编, 5真菌学报6编委。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管理) 专家、优秀教育工作者, 1992年获得国
务院特殊津贴。从事菌类工程研究30余年, 带领学术团队在基础研究方面有重大建树, 报道了45个新种、100余个国内新记录种, 收集的黏菌标本数量占世界已知黏菌的2/3以上, 为第一个命名黏菌的中国人。在我国首次采用DNA 标记对黏菌重要科属进行了系统研究, 提出真黏菌为异源多系类群的全新
系统学观点。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攻关项目30余项, 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其中30余篇被SCI 收录, 出版学术著作和译著36部。主持的/黏菌代表类群系统研究0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吉林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 三等奖多项, 吉林省农业推广二等奖1项。发明专利6项。已指导博士后人员20名, 培养博士研究生36名、硕士研究生百余名。
*
中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前瞻
李 玉
(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 长春130118)
摘 要:目前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状况是产量高、栽培品种较多、栽培模式多样、从业人员众多, 日益重视品种开发、审定, 同时存在产品质量问题, 其发展呈现出对循环经济模式达成共识、南菇北移之势强劲、品种审定和保护制度相继出台、深加工多样化起步的态势和特点。文中就中国食用菌产业现状进行阐析与探讨, 并指出我国食用菌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关键词:食用菌产业; 中国; 现状; 前瞻
中图分类号:S56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684(2008) 04-0446-05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Chinese Edible Mushroom Industry
LI Yu
(Institute o f Mycology ,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Changchun 130118, China)
Abstract:The present situations of the Chinese edible mushroom industry are as follows:high output, great cultivating variety, diverse cultivation pattern, numerous job holders, and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the development, examination and quality of ne w variety 1The pattern of circulating economy has been c o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80206-04, 20000203-6) 收稿日期:2008-07-09
李 玉:中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前瞻
recognized, southern mushroom is moving to north, the variety examination and the protection system have been issued one after another, and diversification of intensive processing has been started 1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present situations of the Chinese edible mushroom industry and pointed out the orientation of mushroom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1
Key words:edible mushroom industry; China; present situation; prospect 食用菌产业的诞生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千百年来, 人类对于茫茫宇宙和微观物质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神奇遐想和探索, 人类从进入文明时代开始就在不断地认识自己, 认识周围的事物, 探讨宇宙的起源, 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 大自然的奥秘不断被揭示出来。人类通过认识植物y 采食植物y 驯化、栽培植物y 作物生产y 种植业而产生了农学; 通过认识动物y 狩猎y 圈养y 畜禽生产y 养殖业而产生了畜牧学、水产学、兽医学; 通过认识蘑菇y 采食蘑菇y 驯化、栽培蘑菇y 培植业而最终发展为蕈菌学。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 也是学科从创建到完善的过程, 更是产业群形成的过程。
通俗地讲, 作物生产解决人类吃得/饱0问题, 畜禽生产解决人类吃得/好0问题, 食用菌生产解决人类吃得/健康0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健康舒适的认同感越来越强烈, 社会对食用菌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菌类成了人们餐桌上的首选, 极大地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 欧洲、北美等一些发达国家食用菌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90%。20世纪70年代, 东南亚地区包括日本、韩国等食用菌发展速度超过欧美, 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0%。21世纪以后, 中国成了世界上食用菌生产的/巨无霸0, 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和消费国。
447
次于粮、棉、油、菜、果居第6位。食用菌产业也已成为我国很多地方的/再就业工程0、/奔小康工程0、/富民强县工程0首选项目, 食用菌产业被誉为21世纪新型的/白色农业0、/生物农业0。
但我国食用菌生产的大规模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只以数量型发展为主, 忽视质量, 总体感觉是大而不强。112 栽培品种多样化
据统计, 目前我国野生食用菌超过2000多种, 驯化栽培的食用菌种类超过100种, 商品化的种类约为60个, 除了占食用菌主要市场份额的香菇、木耳、平菇、双孢菇、草菇、金针菇等10余个品种外, 一系列的珍稀品种也相继驯化栽培成功。目前, 杏鲍菇、白灵菇、榆干离褶伞(白玉菇) 、真姬菇、蛹虫草、大球盖菇、茶树菇、灰树花、亚侧耳(冻蘑) 等已经在国内广泛栽培, 极大地丰富了国内国际食用菌市场, 成为世界上食用菌栽培种类最多的国家。
但是与我国极为丰富的食用菌资源相比, 能进入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的种类还很少, 还有巨大挖掘潜力。
113 栽培模式多元化
中国的食用菌栽培模式形形色色, 同一菇类栽培模式各异, 不同菌类栽培模式多样, 总体上可根据腐生类型分为草腐菌(草菇、双孢菇、球盖菇、巴氏蘑菇等) , 木腐菌(木耳、香菇、银耳) 等。按规模大小分为工厂化、半工厂化、规模化、一家一户家庭化。按栽培容器分为瓶栽、袋栽、盘栽等, 袋栽也有不同模式:半袋一头出菇模式、小袋两头墙式出菇模式、大袋两头墙式出菇模式等。按培养料处理方法分为生料、熟料、发酵料、半熟料等。平菇栽培模式更是一家一个样, 栽培模式超过百种。值得一提的是一项技术一旦被中国农民掌握, 就能创造出无数的新的闪耀着中国智慧的亮点。
114 生产人员复杂化
据调查, 我国食用菌方面相关的科研、教育、
1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现状
111 栽培产量增量化
1978年我国食用菌产量还不足10万t, 产值不足1亿元, 1990年我国食用菌产量达10813万t, 占世界总产量的2818%; 1994年我国食用菌产量264万t, 占世界总产量的5218%; 而
到2002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已达865万t, 占世界总产量的7016%; 2007年中国食用菌总产量为1400多万t, 总产值600多亿元, 出口创汇1112亿美元。目前在我国农业经济中, 食用菌仅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8年8月448
生产、加工、销售人员超过2500万人, 但水平参差不齐, 构成复杂。食用菌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看似操作技术简单, /一学就会, 一看就懂, 一懂就干, 一干就赚0, 门槛较低, 所以目前从事食用菌产业的人员从目不识丁的农民专家到博士以上学历的教授学者都有。这也恰恰是世界上最为宏大的食用菌产业队伍极具生命力的所在。正是这种从业人员的复杂化形成了食用菌品种、技术上的短期泛化, 产业上的瓶颈显现较快, 解决则慢。
115 品种保护法制化
由于食用菌新品种的逐年增多, 相关的品种审定、品种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相继出台, 像5全国食用菌菌种暂行管理办法6、5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6等法律法规的制定, 凸现人们对食用菌品种保护的意识。同时, 我国相继建成多个食用菌菌种保藏、研究、管理机构, 如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食用菌菌种分中心、教育部食药用菌产业化工程中心等。品种的申报、区域试验、审定等程序约束了一些隐性的、甚至是违规的操作, 随着这些法规的相继出台, 品种市场和生产中品种的应用会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 也更容易调动育种工作的积极性, 并与国际接轨, 同时也为我国食用菌品种保护进一步法制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是, 品种的审定机构与保藏机构应分权分立, 原始菌种的保藏机构应该是独立、公正不受任何一方约束的公益性机构; 同时对品种管理的法则、办法等应有执法监督监察机构, 以避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或法不责众, 甚至放任自流的现象发生。
116 栽培质量标准化
由于我国食用菌产量大部分来源于一家一户的作坊式生产, 缺乏精细、科学的栽培管理, 食用菌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对内对外贸易都受到了较大影响。由于我国是食用菌的出口大国, 产品的质量对对外贸易的影响就更为突出。尽管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贸易间已减少了过去那种明显的歧视性壁垒, 但随之而来的是各国为保护其本国产业, 大都提高了贸易的门槛, 亦即/绿色壁垒0(又称/技术壁垒0) , 在入世后的前2年时间里, 我
国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 使食用菌出口蒙受了巨大损失。日本最近推出的肯定列表制度使我国对其食用菌的出口量由315亿kg 下降到3亿kg 。总之, 由于质量问题给中国的食用菌产业带来巨大损失, 中国食用菌产品的国际声誉也受到影响。而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选择是提高产品质量, 其最佳途径就是实施全生产过程的标准化, 只有实施了标准化生产, 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才能提高, 质量问题才能不再成为出口的障碍。正是由于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质量上存在着不足, 中国的食用菌产业正在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化。目前我国已成立多个食用菌产品质量检测机构, 如北京食用菌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测试中心、上海食用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武汉微生物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这些机构是质量监督检测的利刃, 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全体从业人员质量意识的提高和所有企业(包括家庭作坊) 有效的质量管理。一些标准化的栽培基地也相继建成, 如河南西峡的香菇生产标准化基地, 基地的建成有相应的组织机构、专家咨询机构和具体运行规则, 这为今后在不同省区的推广积累了经验、做出了榜样。
117 保鲜加工精细化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食用菌产量逐年增加, 保鲜加工技术显得尤为重要。除了传统食用菌干鲜菇加工的改进, 残次菇以及下脚料的综合利用(加工成即食食品、休闲食品等) , 如何推广有效的保鲜技术(如辐照、电子束、等离子束) 等延长货架期、扩大鲜品供应的品种和区域等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与此同时限制落后的甚至非法的保鲜剂混入市场也成为关键。由于食用菌具有独特的营养和保健作用, 开发其功能性食品也成为企业的兴奋点, 如防治贫血、冠心病、气管炎、神经衰弱、糖尿病等, 都有相应的食用菌作为特效原料, 加工成不同剂型的功能性食品。对食用菌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利用, 加工成保健食品、化妆品甚至药品等。目前, 从事这一领域的人员队伍还不够庞大, 技术及成果储备也嫌不足, 与消费者的期望指数尚有一定差距。118 国内消费健康化
食用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 含人体所需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是兼有荤素两者之长的高档食品, 在国外被称为/植物性食品的顶峰0, 具有许f ,
李 玉:中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前瞻
多食品所无法取代的保健作用, 被世界营养学家推荐为世界十大健康食品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最科学的饮食营养搭配=(一荤) +(一素) +(一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食用菌消费量在以每年7%的速度持续增长。在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 其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假设每个家庭每天消费食用菌类300g, 那么中国3亿家庭的年消费量就是3285万t 。这一数字更是全国食用菌界同仁需要做出翻番努力才可实现的目标。按照药食同源的中医理论, 中国在这一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 国际药用菌组织也已在宣传并肯定中国在这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和做出的贡献。
119 人才培养专业化
由于过去我国没有食用菌专业, 目前食用菌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良莠不齐。近年来, 华中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为我国食用菌不同层次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2002年吉林农业大学率先成立了以食用菌作为专业名称、全日制培养食药用菌专业方面人才的专业教育(名正) , 培养具有食药用菌生产、加工、育种及发酵等基本知识的学生, 掌握菌物学方面的相关知识, 具备较强的菌种生产能力、指导栽培能力、产品加工能力、品种选育能力以及生物发酵能力等各方面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 能够在食用菌相关企事业单位、科研单位、生产第一线从事生产、加工、研究、建设、管理、服务以及营销等工作, 成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言顺) 。这与业已形成的菌类作物博士、硕士培养配套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 为培养不同层次食用菌研究与生产人才建造了平台。
但是, 许多院校培养这一领域人才的专业仍挂靠在植物学、作物学、园艺学、林学、土壤学或微生物学等学科。作为/名正0/言顺0的食用菌专业, 蕈菌学科应该也心须在人才培养的层次、规格、体系甚至队伍、教材等方面有属于这一片热土的专业和学科群。
1110 发展生产理性化
食用菌产业作为/脱贫致富工程0、/菜篮子工程0曾经名噪一时, 确实为地方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一村一品的食用菌发展模式给许多欠发达地区注入了活力; 一些森工局由采伐转向营林449
后, 林下经济的项目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食用菌产业, 一些地方领导同志也因此成就了/食用菌县
长0、/食用菌书记0, 确实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但是也有个别地区并不明白几千年中国传统中所说/善治者不慕赫赫之功0的深刻含义, 为获得政绩而不加理性思考的/政绩工程0也时有出现, 加上农民致富心切, 不加思考轻易上马而造成血本无归的也常见报道。随着社会的发展, 食用菌的发展也日趋理性, 例如结合菌类特点和气候资源状况/南菇北移0战略构想, 以及在不同省区根据自身特点发展食用菌, 如吉林省倡导的/东木西草0生产布局, 都显现了食用菌发展的理性化。
2 食用菌产业发展前瞻
211 循环经济是根本
传统农业产业模式是由/作物生产+动物生产0二维要素构成, 这是一种极不平衡的消耗性产业模式。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农业废弃物(稻草、麦秸、豆秆、玉米芯等) 和畜禽粪便(猪粪、鸡粪、牛粪等) 对农村环境造成极大压力, 是目前我
-4]
国农业立体污染难以根治的原因所在[1。由/作物生产+动物生产+食用菌生产0三维要素构成的农业经济, 表现出/资源) 生产) 消费) 再生资源(废弃物回收再利用) 0的物质和能量循环流动的循环经济产业模式, 形成了一个多物种的物质和能量体系, 这一体系不仅加速了自然的物质循环、能量循环, 更有利于形成符合3R(Reduce 减量化, Reuse 再利用, Recycle 再循环) 指标体系的真正意义上的循环经济产业群的建设, 构成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并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和谐、健康发展, 符合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符合目前倡导的发展/可治理污染且零排放0的循环经济模式[5]。
因此, 大力发展并真正引入食用菌这一重要环节, 构建/作物生产+动物生产+食用菌生产0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食用菌发展的根本所在, 也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212 /南菇北移0是趋势
东北地区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冷凉的气候资源、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多样的食用菌种质资源和研究方向、研究成果、研究人员构成的前沿科技资源, 为食用菌生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过去我国食用菌已由福建、浙江一带向山东、河南等省份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8年8月450
转移, 继而北移至东北三省的辽、吉、黑。这样的发展布局和发展趋势是自然的、科学合理的, 是南北互补、错期发展、平衡市场持续发展的必然, 是食用菌生长特点结合气候资源优势发展产业的必然, 也是笔者在20年前倡导/南菇北移0的基础所在。
213 执行标准是保障
利用/统一、简化、协调、优化0的标准化原则, 对食用菌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 从产地y 投入品y 菌种y 栽培过程y 产品y 收购y 加工y 包装y 贮存y 运输y 营销等方面形成配套的标准体系, 为食用菌产业的标准化保驾护航, 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因此, 执行标准是我国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214 技术创新是出路
食用菌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 加强技术创新, 最根本的目的在于提高食用菌产业的创新能力、发展食用菌新的品牌、发展自己的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提高食用菌产业的竞争力。
食用菌的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和材料创新等都是进一步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必然。食用菌的技术创新过程包括选题、研究、开发、设计、实验、生产、销售、服务、信息反馈和技术扩散等多个环节, 而且只有各个环节之间紧密衔接, 才能保证技术创新的成功。食用菌技术创新具体内容包括以下5种情况:(1) 引入一种新的品种及其整套生产技术, 从而提供高质量产品;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3) 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4) 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 (5) 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如建立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创新不是一个环节, 创新是一个链条; 创新不只是在硬件上的创新, 更有软件上的创新; 创新不在于拘泥于一点上的创新, 更应是全面的创新。创新包括了过程的创新、技术上的创新, 更包括规章制度上的创新。创新是生命, 是食用菌产业的希望。
215 资金支持是动力
食用菌产业作为朝阳产业、作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真正意义上的循环经济产业群, 尽管自身优势明显, 但毕竟处于发展阶段, 尤其是一些个体和中小型企业向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发展的进
程中, 必然经历着思想意识、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上的转变。而这种转变的催化剂除了政策的引导
和支持外, 资产运作上的介入、指导和支持是不可忽视的, 特别是已完成前期资本积累的企业家的资本投向、融集社会的某些闲散资金应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这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可以预计最近3~5年内会有一批这一行业的上市企业涌现, 资本运作对于刚起步的古老而又年轻的食用菌产业是不可或缺的发展动力。216 人才培养是关键
目前, 农业各业务部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的食用菌研究机构已近100个, 这些食用菌的研究者, 都在新时期做出了重要贡献。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 这些研究单位大都着手招收培养食用菌学科的研究生, 在老一辈学者焕发学术青春的同时, 新一代食用菌研究骨干也迅速成长起来。但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培养食药用菌方面相对滞后是不争的事实。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领域专家及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反馈证明,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急需食药用菌专业高等技术人才。2007我国需要食药用菌方面专业人才达到2500万人, 并且在未来10年内具有更广泛的社会需求。因此为适应社会和时代需要, 在大专院校设立食药用菌专业显得尤为重要。
除了食用菌专业研究队伍自身的壮大以外, 一个突出的现象是植病学、园艺学、微生物学、农学、林学、食品科学界的学者纷纷加盟食用菌研究, 形成了一个更符合蕈菌科学内涵的研究群体, 尽管上级主管部门和一些主管领导尚未完全认同, 但蕈菌科学的发展已呈千帆竞发之势。一个旧的被笼罩在某些丧失生命力的学科之下的蕈菌科学不再存在, 全新的焕发着朝气的、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的、有着强大生命力内涵的蕈菌科学必然会像朝阳在科学的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参考文献:
[1] 章力建, 朱立志1我国/农业立体污染0防治对策研究[J ]1
农业经济问题, 2005(2) :4-71
[2] 康团飞1秸秆焚烧的危害与控制[J]1创新科技, 2004(12) :
471
[3] 郑时选, 章力建1沼气技术在农业立体污染防治中的作用
[J]1中国沼气, 2005, 23(1):52-531
[4] 章力建, 刁其玉, 王吉蜂1禽畜养殖业中立体价差污染及其
防治对策[J]1中国畜牧兽医, 2005, 32(9) :3-61
[5] 卢敏, 李玉1吉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和战略分析[J ]1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7(2) :229-2321
f ,
范文二:中国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
中回麾擘通报 2009,25(05):205—208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中国食用茵产业现状与发展
兰良程
(亚太地区食用菌培训中心,福州350003)
摘要:总结了中国食用茵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存在主要问题与原因,提出了21世纪中国食用茵产 业持续发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食用茵产业;问题;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646文献标识码:A
The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dible Mushroom Industry
I舢Liangcheng
似ia胁缸Edible Mushroom Training Center,Fuzhou 350003)
Abstract:The article,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Edible Mushroom Wag introduced,analysis Oil the question and reason about Edible Mushroom.In the end,makes some suggestions,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dible Mushroom Industry,in the new century.
Key words:edible mushroom Industry;question;countermeasures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基 础。随着社会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需 求不再以温饱为首要条件,更多的是考虑食品安全以 及营养素合理搭配。食用菌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植 物性蛋白和营养要素来源之一,其保健药用价值倍受 重视,是2l世纪的一项新兴朝阳产业,食用菌产品质 量好坏将直接影响该产业的未来发展。
1食用菌产业现状
1.1食用茵产量与地位
中国食用菌栽培历史悠久,是世界最大生产和出 口国,并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食用菌产业发展道路, 食用菌产业迅猛发展,产量逐年递增(表1)。据中国 科学院微生物所统计,全国已查明真菌种类有1500种 以上,其中人工驯化栽培成功的有60多种,仅次于粮、 棉、油、菜、果的第六大类产品(1】,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 支柱产业。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1978年中国食用 菌产量还不足lO万t,产值不足l亿元而到2007年全 国食用菌总产量已1682万t(干品和鲜品的比例为1: O),在不足30年的时间内扩大大约170倍,占全世界总 产量的70%以上,总产值突破600亿元,其中,出口数 量为71.47万t,出口金额14.25亿美元。福建、河北、江 苏、四川等食用菌种植大省产量均达上百万吨,食用菌 产业县已有500多个,产值超亿元的县有100多个,从 事食用菌生产、加工和营销的各类食用菌企业达2000多家,从业人员已达2500万人。
1.2食用茵主栽品种与主产区
从栽培品种来看,目前。中国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品 种约有60多种,如双孢蘑菇、香菇、金针菇、平菇、风尾 菇、秀珍菇、滑菇、竹荪、毛木耳、黑木耳、银耳、草菇、银 丝草菇、猴头菌、姬松茸、杏鲍菇、白灵菇、灰树花、皱环 球盖菇、长根菇、鸡腿蘑、真姬菇等,其中香菇、双孢菇 等产量均达到上百万吨。除人工栽培食用菌外,还发 展了以灵芝、冬虫夏草、茯苓等为代表的药用菌产业和 以松茸、牛肝菌、块菌、羊肚菌等为代表的野生食用菌 产业。从产区来看,福建、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浙 江、江苏、广东和四川等省为重点产区,福建的银耳、白 背毛木耳、香菇、双饱蘑菇和浙江的香菇等食用菌出 口老产区。河南的香菇、湖北的香菇、河北的滑菇和反 季节香菇、山东的双孢蘑菇和姬菇等食用菌出口新 区,云南、四川的松茸、牛肝菌、羊肚菌和菌块等野生 菌出口区,这主产区占中国食用菌出口总额75%以上 (见表2)。
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厅项目“绿色食用菌标准产业化开发与应用”(20041020)。
作者简介;兰良程,男,1969年出生,福建古田人.工程师,主要从事食用菌援外培训与南南合作.通信地址:350003福建省福卅I市鼓屏路192号山海 大厦9层,Tel;0591-87814794,E-mail:un2009@126.tom?
收稿日期:2008.08.12,惨回日期:2008.12-01。
?206? 中囤农学(孟旅http://www.casb.org.cn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o
1.3有机食用菌发展
食用菌栽培生产形式有别于传统的种植业,它是 利用各种菌物将农林生产的下脚料(纤维素和木质素) 转化为人类所需的优质蛋白质。因此,有机食用菌的 生产标准与一般意义上的粮食作物、水果和蔬菜的有 机标准虽有所不同,但其有机认证的原理仍基本一 致。据有关统计,截止2007年,中国共有23家食用菌 企业通过了有机认证,福建有6家,有机食用菌栽培面 积(包括野生菇生长的原始森林),达到8.9万hm2,累 计生产有机食用菌7042t,国内销售额约1.2亿人民 币,出口创汇达到1400万美元啪。 1.4食用菌进出口情况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7年全国食用菌产品出口达 71.47亿埏,创汇14.24亿美元,2006年出口60.39亿 奴,创汇11.21亿美元,同比增加了18.3%和27.1%,占 亚洲出口总量的80%,占全球贸易的40%。干香菇已 占据东南亚、欧美等78多个主要香菇消费国,食用菌 产品出口到126个国家和地区。食用菌进口值为1000万一2000万美元(见表3),相比出口,顺差大,主要从日 本和韩国进口,以高档食用菌罐头为主,满足高端消费 群体,预计食用菌进口将呈现逐年增加趋势。
襄321她1-2097年中国食用菌产品进口情况 (单位:美元、kg)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2存在主要问题
2.1产业标准建设滞后
现有食用菌的国家、行业标准52项(国家标准20项,行业标准32项),其中29项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颁布实施的,20项是2000年以后颁布实施的,3项是2003年新修订的9l,与国际标准相比尚存差距,难 以与主要出口市场接轨。发达国家通过立法等形式, 对农药残留、放射性残留、金属含量、化学添加剂等制 定苛刻的技术标准,目前仅在农药残留限量的指标上, 国际食品法典有2572项标准,欧盟有22289项,美国有 8669项,日本有9052项,其中有些标准是专门针对某 国或某类产品而专门设计制定的。以日本为例,2006年5月施行《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以 来,据中国海关统计,中国食用菌产品对日出口因农残 等超标受阻共有64批次”】,2007年有33批次,福建占 15批次。如,在2007年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活动中,农业部对福建省双孢蘑菇鲜品抽检3份样品 检测均含有荧光增白剂,同时福建省自抽检141份双 孢蘑菇样品(鲜品),有37份样品检测出荧光增白剂, 不合格率为26,2%。这说明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违禁 使用农药和蘑菇采后使用荧光增白剂的问题依然严 峻,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2生产规模小且加工技术落后
中国食用菌生产方式仍然以千家万户的“手工作 坊”种植栽培为主嘲,种植户的素质和栽培条件不一, 规模小,并且中国食用菌产业深、精加工是薄弱环节, 技术、/JnT设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大部分加工企业 还停留在保鲜、烘干、盐渍等粗加工的层次,产品质量 差异大,这无法适应国际市场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嗍。 2.3市场竞争无序且开拓力度不足
中国食用菌市场基本上是一个既没有统一的市场 交易原则,又长期处于无序甚至混乱的状态,各企业之
兰良程:中国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 ?207?
间为争夺国外客户,竟相压低,甚至采取赔本做生意的 方式,严重伤害的广大菇农,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影响 了食用菌产品国际竞争力。在市场开拓方面存在偏 失,只注重国际传统市场,忽略国外新市场开拓与培 育,未能把国内消费市场培育作为食用菌产业的一个 组成部分加以发展,这将严重影响食用菌产业发展rrl。 2.4产业缺乏有效管理与调控
中国食用菌生产资料异地供货较普遍,且质量良 莠不齐,基本上没有经检测就流入市场,坑农事件常有 发生,政府缺乏权威性的宏观管理机构和调控手段。 菌政管理一直以来没有一个专门的检测与管理部门, 品种杂乱无章,出现同种异名,菌种老化、退化,菌种质 量无法保证U4I。
2.5知识产权制度有待完善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知识产权意识薄弱,食用菌开 发人员对食用菌专利保护重视不够,造成中国食用菌 知识产权严重缺乏。同样,中国食用菌地理标志产品 保护始于2002年,至2007年6月29日,食用菌产品地 理标志专用标志也就18件唧,这与中国食用菌生产大 国极不相称。中国在国外知识产权保护更是一片空 白,食用菌出口频繁遭遇食用菌专利壁垒,2004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的《种苗法修正案》,对22类145种食 用菌种源实施保护,如发现进口的食用菌使用在日本 登记注册的菌种的近源种,将对其加收专利费”q。 3发展思路
3.1完善食用茵产业标准
现行的食用菌技术标准及法规未能对中国食用菌 产业形成有效保护。通过对现有的相关国际标准、国 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的统计整理,借 鉴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方面成功经验,根据食用菌产 业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食用菌基础、食用菌产品、食 用菌质量安全监测方法、食用菌卫生与环境保护、食用 菌物流、食用菌加工、食用菌菌种培育、繁殖、食用菌原 产地保护、食用菌从业人员健康、食用菌信息等10个 方面为基础,制定出具有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协调 性、可扩展性的食用菌标准体系。规范食用菌野生资 源保护采集、人工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所有环节, 实现食用菌生产的开发有标生产、有标销售、有标监 测,推进食用菌产业健康持续、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3.2加大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制 度,又是开展国际问科学技术、经济、文化交流的基本 环境和条件之一,对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文化繁荣和经 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近年来,由于中国食用菌 产品出口屡遭知识产权纠纷,食用菌知识产权保护已 迫在眉睫。我们应该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专利、地理 标志等在内的知识产权制度宣传、培训力度,积极开展 食用菌生产、加工等各环节专利保护工作,加紧食用菌 菌种资源调查鉴定和食用菌DNA标记,实现食用菌种 源与食用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Ol。
33实施食用茵产品追溯制度
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世人所关注。是一件民生大 事。为了确保农产品的食用安全,保证产品质量,各国 对农产品实行追溯制度。面对发达国家强劲的贸易壁 垒和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应该通过互助性经济组织将 分散食用菌从业人员渐渐向合作社集中,建立食用菌 产品的编码、生产档案、检测、流通、储运以及目标市场 等信息库,实行与国际接轨食用菌产品追溯制度,实现 食用菌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管理,提高中国食用菌产 品质量和出口竞争力。
3.4积极培育新兴市场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积极关注国外最新的市 场变化、贸易动态、技术标准、政策措施等信息,加大国 际交流、对外宣传力度,帮助企业应对国外技术壁垒。 同时加强企业自律、防止价格无序竞争、对外交涉、信 息沟通等方面发挥作用。实施食用菌出口多元化战 略,立足国内市场,集中力量开拓国外市场,增加日欧 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份额,循序渐进地开拓东南亚、非 洲、拉美等有潜力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充分利用中国 北方食用菌产区对俄罗斯等远东地区出口食用菌得天 独厚的地缘优势,积极发展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市场, 进一步培育为中国食用菌出口重点的另一个国外市 场,以规避集中出口所带来的贸易风险。
3.5树立菌种质量至上的意识
食用菌菌种是开展食用茵科学研究和生产的重要 物质基础。菌种问题已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为了提 供优质菌种,通过举办菌种制作、技术规程培训班,向 从业人员传播生产技术、先进经营管理经验,并借助广 播、电视、报刊、网络等现代媒介,加大《食用菌菌种管 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牢固树立菌种质量 第一的意识。积极推进菌种质量认证制度建设,开展 菌种生产检验人员和技术人员考核工作,执行食用菌 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规范菌种生产经营,并对菌种质 量进行跟踪管理,及时减少或避免因菌种问题造成的 损失,确保食用菌菌种质量安全【““】。
3.6加强食用茵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
目前,中国食用菌产品加工工业仍处于初加工阶 段,大部分出口产品仍以原料性的大包装初级加工产
?208? 审围零掌c孟旅http:tlwww.casb.org.cn
品为主,精深加工品少,并且多为抄袭别人的产品,自 【2】 食用苗简报[N】冲国食品土蓄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编印’2008己创新产品极少,产品附加值低。中国应加大食用菌 (5)=4?
精深技术、储藏保鲜技术、系列产品研究开发与投入力 p1耋:黑墨篡慧裹竺兰季普’“獬伽、“8邸65?—“ 度,提升食用菌深加工开发与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化、 【41任≤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实施吾浙江食用菌出口的影响m中国食 智能化和工厂化生产。着力开发食用菌营养保健产 用菌.2006,25(6):38.
品、休闲食品与饮料以及特殊疗效的各类药物制品等, 【5】 潘迎捷’谭琦,陈明杰等.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食 拓宽消费渠道,延伸食用菌产业链,提高食用菌深加工 用菌学报200l,8(2):l_9?
产品出口份额呲l。
【61量竺三,型朝贵,李竺摹‘初努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途径【J】‘中
3.7实施食用茵专业化和优势生产区域布局的战略
【7】 边银丙.;用;菌毒质量与菌种管理对簸的商榷田.中国食用菌, 根据生态环境和资源分布,推进食用菌专业化和 2005.24(6):5.6.
优势生产区域布局,提高食用菌生产和管理水平,解决 【8】 张金霞'黄晨阳,胡清秀.食用苗品种鉴定及品种保护技术旧_中国 食用菌生产合理布置、避免结构雷同,加快产业现代化 食用_崭,2005,24(4):14—16.
进程。选择一些优势食用菌品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 【明 掣竺掣一.当麓我国食用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现状和意义m 当地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优势,进行食用菌的区域化 【10】墨昙鬟翟£:;篌::晶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及其现状分 和专业化生产,这样既可提高食用菌的整体素质和效 析叨冲国食用茼,2007,26(4):6.7.
益,又可促进食用菌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带动 【ll】许志鸣.栽培种管理应是菌种管理的重点陬中国食用氤2004,23加工、运输、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食用菌生产 (5):6_7?
领域,延长产业链。实施食用菌优势生产区域布局战 [t21李洪辉.应大力发展食用菌产品加工业.菌物学报【C】.北京:中国菌 略,有利于集中相对优势投入,改善生产基础设施和装 【13】笔薹耋篡蓑篡3局7-4构0.建福建省食用菌优势产区川.厶湾农业
备水平,促进优势生产区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高
‘‘探索’2005。(1)=29—34.
~
食用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m】。
参考文献
[1】 李哲敏,刘用场.我国菌物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现状及成因分析叨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10):15.17.
范文三:中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前瞻
李玉 , 中国科学院理学硕士 , 日本筑波大学农学博士 , 俄罗斯农业科学院外籍院士 , 吉林农业大学原校长 。 现任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真菌 及植物病理学教授 、 博士生导 师 , 植物病理学学科带头人 , 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 , 中国食 用菌协会副会长 , 北京师范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客座教 授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和重点实验室学 术委员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 吉林省人民 政府科技咨询专家 , 吉林省食用菌产业化技术总负责人 , 5菌物研究 6主编 , 5真菌学报 6编委 。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 中青年科技 (管理 ) 专家 、 优秀教育工作者 , 1992年获得国
务院特殊津贴 。 从事菌类工程研究 30余年 , 带领学术团队在基础研究方面有重大建树 , 报道了 45个新 种 、 100余个国内新记录种 , 收集的黏菌标本数量占世界已知黏菌的 2/3以上 , 为第一个命名黏菌的中 国人 。 在我国首次采用 D N A 标记对黏菌重要科属进行了系统研究 , 提出真黏菌为异源多系类群的全新
系统学观点 。 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攻关项目 30余项 , 发表学术论文 200余篇 , 其中 30余 篇被 SCI 收录 , 出版学术著作和译著 36部 。 主持的 /黏菌代表类群系统研究 0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 奖 , 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项 , 吉林省科技进步一 、 二等奖各 1项 , 三等奖多项 , 吉林 省农业推广二等奖 1项 。 发明专利 6项 。 已指导博士后人员 20名 , 培养博士研究生 36名 、 硕士研究生 百余名 。
中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前瞻
X
李 玉
(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 , 长春 130118)
摘 要 :目前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状况是产量 高 、 栽培品 种较多 、 栽培 模式多 样 、 从 业人员 众多 , 日益重 视 品种开发 、 审定 , 同时存在产品质量问题 , 其发展呈现出对 循环经济模式达成共识 、 南菇北移之势强劲 、 品种审 定和保护制度相继出台 、 深加工多样化起步的态 势和特点 。 文中就 中国食用 菌产业现状 进行阐析 与探讨 , 并 指出我国食用菌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 关键词 :食用菌产业 ; 中国 ; 现状 ; 前瞻
中图分类号 :S56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5684(2008) 0420446205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Chinese Edible Mushroom Industry
L I Y u
(Institute o f M ycology, Jilin A gric ultural U nive rsity , Changc hun 130118, China )
A bstract:The present situations of the Chinese edible mushroom industry are as f ollow s:high output, great cultivating variety, diverse cultivation pattern, numerous job holders, and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the development, examination and quality of ne w variety 1The pattern of circulating economy has been c o 2
X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980206204, 2000020326)
收稿日期 :2008207209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30(4) :446~450http://xue bao 1jlau 1edu 1cn
Journal o f Jilin A gricultural U niversity E 2mail:jlndxb@vip 1sina 1c om
recognized, southern mushroom is moving to north, the variety examination and the protection system have been issued one after another, and diversification of intensive processing has been started 1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present situations of the Chinese edible mushroom industry and pointed out the orientation of mushroom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1
Key words:edible mushroom industry; China; present situation; prospect
食用菌产业的诞生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是人类 文明进步的产物。千百年来 , 人类对于茫茫宇宙 和微观物质世界有着 各种各样的神 奇遐想和探 索 , 人类从进入文明时代开始就在不断地认识自 己 , 认识周围的事物 , 探讨宇宙的起源 , 经过一代 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 , 大自然的奥秘不断被揭示 出来。人类通过认识植物 y 采食植物 y 驯化、 栽 培植物 y 作物生产 y 种植业而产生了农学 ; 通过 认识动物 y 狩猎 y 圈养 y 畜禽生产 y 养殖业而产 生了畜牧学、 水产学、 兽医学 ; 通过认识蘑菇 y 采 食蘑菇 y 驯化、 栽培蘑菇 y 培植业而最终发展为 蕈菌学。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 , 也是学 科从创建到完善的过程 , 更是产业群形成的过程。 通俗地讲 , 作物生产解决人类吃得 /饱 0问题 , 畜禽生产解决人类吃得 /好 0问题 , 食用菌生产解 决人类吃得 /健康 0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 对生活质量的要求、 健康舒 适的认同感越来越强烈 , 社会对食用菌的需求也 越来越大 , 菌类成了人们餐桌上的首选 , 极大地促 进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20世纪 60年代 , 欧洲、 北美等一些发达国家食用菌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 的 90%。 20世纪 70年代 , 东南亚地区包括日本、 韩国等食用菌发展速度超过欧美 , 产量约占世界 总产量的 20%。 21世纪以后 , 中国成了世界上食 用菌生产的 /巨无霸 0, 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70%以上 ,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和消费国。
1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现状
111栽培产量增量化
1978年我国食用菌产量还不足 10万 t, 产值 不 足 1亿 元 , 1990年 我 国 食 用 菌 产 量 达 10813万 t, 占世界总产量的 2818%; 1994年我国 食用菌产量 264万 t, 占世界总产量的 5218%; 而 到 2002年全国食用菌 总产量已达 865万 t, 占世 界总产量的 7016%; 2007年中国食用菌总产量为 1400多 万 t, 总 产 值 600多 亿 元 , 出 口 创 汇 1112亿美元。目前在我国农业经济中 , 食用菌仅 次于粮、 棉、 油、 菜、 果居第 6位。食用菌产业也已 成为我国很多地方的 /再就业 工程 0、 /奔小康工 程 0、 /富民强县工程 0首选项目 , 食用菌产业被誉 为 21世纪新型的 /白色农业 0、 /生物农业 0。 但我国食用菌生产的大规模发展是以牺牲环 境为代价 , 只以数量型发展为主 , 忽视质量 , 总体 感觉是大而不强。
112栽培品种多样化
据统计 , 目前我国野生 食用菌超过 2000多 种 , 驯化栽培的食用菌种类超过 100种 , 商品化的 种类约为 60个 , 除了占食用菌主要市场份额的香 菇、 木耳、 平菇、 双孢菇、 草菇、 金针菇等 10余个品 种外 , 一系列的珍稀品种也 相继驯化栽培成功。 目前 , 杏鲍菇、 白灵菇、 榆干离褶伞 (白玉菇 ) 、 真姬 菇、 蛹虫草、 大球盖菇、 茶树菇、 灰树花、 亚侧耳 (冻 蘑 ) 等已经在国内广泛栽培 , 极大地丰富了国内国 际食用菌市场 , 成为世界上食用菌栽培种类最多 的国家。
但是与我国极为丰富的食用菌资源相比 , 能 进入产业化、 规模化生产的种类还很少 , 还有巨大 挖掘潜力。
113栽培模式多元化
中国的食用菌栽培模式形形色色 , 同一菇类 栽培模式各异 , 不同菌类栽培模式多样 , 总体上可 根据腐生类型分为草腐菌 (草菇、 双孢菇、 球盖菇、 巴氏蘑菇等 ) , 木腐菌 (木耳、 香菇、 银耳 ) 等。按规 模大小分为工厂化、 半工厂化、 规模化、 一家一户 家庭化。按栽培容器分为瓶栽、 袋栽、 盘栽等 , 袋 栽也有不同模式 :半袋一头出菇模式、 小袋两头墙 式出菇模式、 大袋两头墙式出菇模式等。按培养 料处理方法分 为生料、 熟 料、 发酵 料、 半熟 料等。 平菇栽培模式更是一家一个样 , 栽培模式超过百 种。值得一提的是一 项技术一旦被 中国农民掌 握 , 就能创造出无数的新的闪耀着中国智慧的亮 点。
114生产人员复杂化
据调查 , 我国食用菌方面相关的科研、 教育、 447李 玉 :中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前瞻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 f Jilin A gric ultural U nive rsity
生产、 加工、 销售人员超过 2500万人 , 但水平参 差不齐 , 构成复杂。食用菌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 产业 , 看似操作技术简单 , /一学就会 , 一看就懂 , 一懂就干 , 一干就赚 0, 门槛较低 , 所以目前从事食 用菌产业的人员从目不识丁的农民专家到博士以 上学历的教授学者都有。这也恰恰是世界上最为 宏大的食用菌产业队伍极具生命力的所在。正是 这种从业人员的复杂化形成了食用菌品种、 技术 上的短期泛 化 , 产业上的瓶颈显现 较快 , 解决则 慢。
115品种保护法制化
由于食用菌新品种的逐年增多 , 相关的品种 审定、 品种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相继出台 , 像 5全 国食用菌菌种暂行管理办法 6、 5食用菌菌种管理 办法 6等法律法规的制定 , 凸现人们对食用菌品种 保护的意识。同时 , 我国相继建成多个食用菌菌 种保藏、 研究、 管理机构 , 如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 管理委员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中国微生 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 中心、 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食用菌菌种 分中心、 教育部食药用菌产业化工程中心等。品 种的申报、 区域试验、 审定等程序约束了一些隐性 的、 甚至是违规的操作 , 随着这些法规的相继出 台 , 品种市场和生产中品种的应用会逐步走向法 制化、 规范化 , 也更容易调动育种工作的积极性 , 并与国际接轨 , 同时也为我国食用菌品种保护进 一步法制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是 , 品种的审定机构与保藏机构应分权分 立 , 原始菌种的保藏机构应该是独立、 公正不受任 何一方约束的公益性机构 ; 同时对品种管理的法 则、 办法等应有执法监督监察机构 , 以避免有法不 依、 执法不严或法不责众 , 甚至放任自流的现象发 生。
116栽培质量标准化
由于我国食用菌产量大部分来源于一家一户 的作坊式生产 , 缺乏精细、 科学的栽培管理 , 食用 菌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 对内对外贸易都受到了 较大影响。由于我国是食用菌的出口大国 , 产品 的质量对对外贸易的影响就更为突出。尽管我国 加入世贸组织后 , 贸易间已减少了过去那种明显 的歧视性壁垒 , 但随之而来的是各国为保护其本 国产业 , 大都提高了贸易的门槛 , 亦即 /绿色壁垒 0 (又称 /技术壁垒 0) , 在入世后的前 2年时间里 , 我 国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 , 使食用菌出口蒙受了巨 大损失。日本最近推出的肯定列表制度使我国对 其食用菌的出口量 由 315亿 kg 下 降到 3亿 kg 。 总之 , 由于质量问题给中国的食用菌产业带来巨 大损失 , 中国食用菌产品的国际声誉也受到影响。 而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选择是提高产品质量 , 其 最佳途径就是实施全生产过程的标准化 , 只有实 施了标准化生产 , 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才能 提高 , 质量问题才能不 再成为出口的障碍。 正是由于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质量上存在 着不足 , 中国的食用菌产业正在由数量型向质量 型转化。目前我国已成立多个食用菌产品质量检 测机构 , 如北京食用菌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测试中 心、 上海食用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武 汉微生物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这些机 构是质量监督检测的利刃 , 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全 体从业人员质量意识的提高和所有企业 (包括家 庭作坊 ) 有效的质量管理。一些标准化的栽培基 地也相继建成 , 如河南西峡的香菇生产标准化基 地 , 基地的建成有相应的组织机构、 专家咨询机构 和具体运行规则 , 这为今后在不同省区的推广积 累了经验、 做出了榜样。
117保鲜加工精细化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 食用菌产量逐年增 加 , 保鲜加工技术显得尤为重要。除了传统食用 菌干鲜菇加工的改进 , 残次菇以及下脚料的综合 利用 (加工成即食食品、 休闲食品等 ) , 如何推广有 效的保鲜技术 (如辐照、 电子束、 等离子束 ) 等延长 货架期、 扩大鲜品供应的品种和区域等已越来越 受到重视 , 与此同时限制落后的甚至非法的保鲜 剂混入市场也成为关键。由于食用菌具有独特的 营养和保健作用 , 开发其功能性食品也成为企业 的兴奋点 , 如防治贫血、 冠心病、 气管炎、 神经衰 弱、 糖尿病等 , 都有相应的食用菌作为特效原料 , 加工成不同剂型的功能性食品。对食用菌中有效 成分的提取和利用 , 加工成保健食品、 化妆品甚至 药品等。目前 , 从事这一领域的人员队伍还不够 庞大 , 技术及成果储备也嫌不足 , 与消费者的期望 指数尚有一定差距。
118国内消费健康化
食用菌具有高蛋白、 低脂肪 , 含人体所需多种 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 是兼有荤素两者之长的高档 食品 , 在国外被称为 /植物性食品的顶峰 0, 具有许
448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8年 8月
Journal o f Jilin A gricultural U nive rsity 2008, A ugust
多食品所无法取代的保健作用 , 被世界营养学家 推荐为世界十大健康食品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 倡 导 最 科 学的 饮 食 营养 搭 配 =(一 荤 ) +(一 素 ) +(一菇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 我国食 用菌消费量在以每年 7%的速度持续增长。在拥 有 13亿人口的中国 , 其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 假设 每个家庭每天消费食用菌类 300g, 那么中国 3亿 家庭的年消费量 就是 3285万 t 。这一数字更是 全国食用菌界同仁需要做出翻番努力才可实现的 目标。按照药食同源的中医理论 , 中国在这一领 域有着独特的优势 , 国际药用菌组织也已在宣传 并肯定中国在这方面 所发挥的作用 和做出的贡 献。
119人才培养专业化
由于过去我国没有食用菌专业 , 目前食用菌 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良莠不齐。近年来 , 华中农业 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福建农林大 学等高校为我国食用菌不同层次人才培养做出了 巨大贡献。 2002年吉 林农业大学率 先成立了以 食用菌作为专业名称、 全日制培养食药用菌专业 方面人才的专业教育 (名正 ) , 培养具有食药用菌 生产、 加工、 育种及发酵等基本知识的学生 , 掌握 菌物学方面的相关知识 , 具备较强的菌种生产能 力、 指导栽培能力、 产品加工能力、 品种选育能力 以及生物发酵能力等 各方面熟练的 实践操作技 能 , 能够在食用菌相关企事业单位、 科研单位、 生 产第一线从事生产、 加工、 研究、 建设、 管理、 服务 以及营销等工作 , 成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 , 德、 智、 体、 美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言顺 ) 。这 与业已形成的菌类作物博士、 硕士培养配套形成 了较为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 , 为培养不同层次食 用菌研究与生产人才建造了平台。
但是 , 许多院校培养这一领域人才的专业仍 挂靠在植物学、 作物学、 园艺学、 林学、 土壤学或微 生物学等学科。作为 /名正 0/言顺 0的食用菌专 业 , 蕈菌学科应该也心须在人才培 养的层次、 规 格、 体系甚至队伍、 教材等方面有属于这一片热土 的专业和学科群。
1110发展生产理性化
食用菌产业作为 /脱贫致富工程 0、 /菜篮子工 程 0曾经名噪一时 , 确实为地方经济建设发挥了巨 大作用 :一村一品的食用菌发展模式给许多欠发 达地区注入了活力 ; 一些森工局由采伐转向营林 后 , 林下经济的项目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食用菌 产业 , 一些地方领导同志也因此成就了 /食用菌县 长 0、 /食用菌书记 0, 确实为官一任 , 造福一方。但 是也有个别地区并不明白几千年中国传统中所说 /善治者不慕赫赫之功 0的深刻含义 , 为获得政绩 而不加理性思考的 /政绩工程 0也时有出现 , 加上 农民致富心切 , 不加思考轻易上马而造成血本无 归的也常见报道。随着社会的发展 , 食用菌的发 展也日趋理性 , 例如结合菌类特点和气候资源状 况 /南菇北移 0战略构想 , 以及在不同省区根据自 身特点发展食用菌 , 如吉林省倡导的 /东木西草 0生产布局 , 都显现了食用菌发展的理性化。
2食用菌产业发展前瞻
211循环经济是根本
传统农业产业模式是由 /作物生产 +动物生 产 0二维要素构成 , 这是一种极不平衡的消耗性产 业模式。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 农业废弃物 (稻 草、 麦秸、 豆秆、 玉 米芯等 ) 和畜禽粪便 (猪粪、 鸡 粪、 牛粪等 ) 对农村环境造成极大压力 , 是目前我 国农业立体污染难以根治的原因所在 [124]。由 /作 物生产 +动物生产 +食用菌生产 0三维要素构成 的农业经济 , 表现出 /资源 ) 生产 ) 消费 ) 再生资 源 (废弃物回收再利用 ) 0的物质和能量循环流动 的循环经济产业模式 , 形成了一个多物种的物质 和能量体系 , 这一体系不仅加速了自然的物质循 环、 能量循环 , 更有利于形成符合 3R(Reduce 减量 化 , Reuse 再利用 , Recycle 再循环 ) 指标体系的 真正意义上的循环经济产业群的建设 , 构成农业 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 并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 和 谐、 健康发展 , 符合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 符 合目前倡导的发展 /可治理污染且零排放 0的循环 经济模式 [5]。
因此 , 大力发展并真正引入食用菌这一重要 环节 , 构建 /作物生产 +动物生产 +食用菌生产 0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食用菌发展的根本所在 , 也 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212/南菇北移 0是趋势
东北地区丰富的原材料资源、 冷凉的气候资 源、 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多样的食用菌种质资源和 研究方向、 研究成果、 研究人员构成的前沿科技资 源 , 为食用菌生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过去我 国食用菌已由福建、 浙江一带向山东、 河南等省份 449李 玉 :中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前瞻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 f Jilin A gric ultural U nive rsity
转移 , 继而北移至东北三省的辽、 吉、 黑。这样的 发展布局和发展趋势是自然的、 科学合理的 , 是南 北互补、 错期发展、 平衡市场持续发展的必然 , 是 食用菌生长特点结合气候资源优势发展产业的必 然 , 也是笔者在 20年前倡导 /南菇北移 0的基础所 在。
213执行标准是保障
利用 /统一、 简化、 协调、 优化 0的标准化原则 , 对食用菌生产的产前、 产中、 产后全过程通过制定 和实施标 准 , 从 产地 y 投 入品 y 菌种 y 栽 培过 程 y 产品 y 收购 y 加工 y 包装 y 贮存 y 运输 y 营 销等方面形成配套的标准体系 , 为食用菌产业的 标准化保驾护航 , 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 社会和生 态效益。因此 , 执行标准是我国食用菌产业可持 续发展的保障。
214技术创新是出路
食用菌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 , 加强技 术创新 , 最根本的目的在于提高食用菌产业的创 新能力、 发展食用菌新的品牌、 发展自己的无形资 产和知识产权、 提高食用菌产业的竞争力。 食用菌的产品创新、 工艺创新、 组织创新、 市 场创新和材料创新等都是进一步发展食用菌产业 的必然。食用菌的技术创新过程包括选题、 研究、 开发、 设计、 实验、 生产、 销售、 服务、 信息反馈和技 术扩散等多个环节 , 而且只有各个环节之间紧密 衔接 , 才能保证技术创新的成功。食用菌技术创 新具体内容包括以下 5种情况 :(1) 引入一种新的 品种 及其整套生产技术 , 从 而提供高质量产品 ;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 (3) 开辟一个新的市 场 ; (4) 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 ; (5) 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 如建立一种垄断 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创新不是一个环节 , 创新是一个链条 ; 创新不 只是在硬件上的创新 , 更有软件上的创新 ; 创新不 在于 拘泥于一点上的创新 , 更应是全面的创新。 创新包括了过程的创新、 技术上的创新 , 更包括规 章制度上的创新。创新是生命 , 是食用菌产业的 希望。
215资金支持是动力
食用菌产业作为朝阳产业、 作为符合科学发 展观的真正意义上的循环经济产业群 , 尽管自身 优势明显 , 但毕竟处于发展阶段 , 尤其是一些个体 和中小型企业向集约化、 工厂化、 现代化发展的进 程中 , 必然经历着思想意识、 经营理念、 管理模式 上的转变。而这种转变的催化剂除了政策的引导 和支持外 , 资产运作上的介入、 指导和支持是不可 忽视的 , 特别是已完成前期资本积累的企业家的 资本投向、 融集社会的某些闲散资金应成为业内 人士的共识。这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 可以预 计最近 3~5年内会有一批这一行业的上市企业 涌现 , 资本运作对于刚起步的古老而又年轻的食 用菌产业是不可或缺的发展动力。
216人才培养是关键
目前 , 农业各业务部门、 高等院校、 科研单位 建立的食用菌研究机构已近 100个 , 这些食用菌 的研究者 , 都在新时期做出了重要贡献。从 20世 纪 80年代初期起 , 这些研究单位大都着手招收培 养食用菌学科的研究生 , 在老一辈学者焕发学术 青春的同时 , 新一代食用菌研究骨干也迅速成长 起来。但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培养食药用菌方 面相对滞后是不争的事实。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 领域专家及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反馈证明 , 在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急需食药用菌专业高等技术人 才。 2007我国需要食 药用菌方面专 业人才达到 2500万人 , 并且在未来 10年内具有更广泛的社 会需求。因此为适应社会和时代需要 , 在大专院 校设立食药用菌专业显得尤为重要。
除了食用菌专业研究队伍自身的壮大以外 , 一个突出的现象是植病学、 园艺学、 微生物学、 农 学、 林学、 食品科学 界的学者纷纷加盟食用菌研 究 , 形成了一个更符合蕈菌科学内涵的研究群体 , 尽管上级主管部门和 一些主管领导 尚未完全认 同 , 但蕈菌科学的发展已呈千帆竞发之势。一个 旧的被笼罩在某些丧失生命力的学科之下的蕈菌 科学不再存在 , 全新的焕发着朝气的、 代表着先进 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的、 有着强大生命力内涵的蕈 菌科学必然会像朝阳在科学的东方地平线上冉冉 升起 !
参考文献 :
[1]章力建 , 朱立志 1我国 /农 业立体污染 0防治 对策研 究 [J ]1农业经济问题 , 2005(2) :4271
[2]康团飞 1秸秆焚烧的危害与控制 [J]1创新科技 , 2004(12) : 471
[3]郑时选 , 章力建 1沼气技 术在农业 立体污 染防治 中的作 用 [J]1中国沼气 , 2005, 23(1):522531
[4]章力建 , 刁其玉 , 王吉蜂 1禽畜养殖业中 立体价差污染及 其 防治对策 [J]1中国畜牧兽医 , 2005, 32(9) :3261
[5]卢敏 , 李玉 1吉林省 食用菌产 业发展 现状和 战略分 析 [J ]1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2005, 27(2) :22922321
450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8年 8月
Journal o f Jilin A gricultural U nive rsity 2008, A ugust
范文四: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食用菌资源丰富,也是最早栽培食用菌的
国家之一。1100多年前已有人工栽培木耳的记载。至少在800多年前香菇的栽培已在浙江
西南部开始。草菇则是200多年前首先在闽粤一带开始栽培。这些技术一直流传至今。
自八十年代初期以来,食用菌栽培做为一项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致富好项目在
我国得以迅猛发展,食用菌产品曾一度供不应求,卖价不菲。食用菌产业是一项集经济效
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短平快农村经济发展项目食用菌又是一类有机、营养、
保健的绿色食品发展食用菌产业符合人们消费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农民快速致
富的有效途径。
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了食用菌的生长规律,改进了古老的依靠孢子、菌丝自然
传播的生产方式。人工培养栽培种的菌丝,加快了食用菌的繁殖速度和获得高产的可能性。
有些国家还建成了年产鲜菇千吨以上的工厂。1950年,全世界较大面积的栽培食用菌约5类,产量约7万吨,西欧一些生产蘑菇的国家,每平方米栽培面积的平均产量约为2000克左右。到1980年,栽培种类已超过12类,产量约121万吨、有的国家每平方米的产量已
提高到27千克。近年来,还发展了既供观赏又供食品的家庭种菇和用菌丝体液体发酵生产
食品添加剂的技术。中国广泛栽培的食用菌有蘑菇、香菇、草菇、木耳、银耳、平菇、滑
菇等7类,1982年总产量约15万吨,在掌握选育优良品种、改进制种和栽培技术的基础
上,食用菌的发展速度正迅速提高。科学家们预言,21世纪食用菌将发展成为人类主要的
蛋白质食品之一。
2005年我国食用菌的总产量达1200万吨,居世界第一,食用菌产业已成为我国种植
业中的一项重要产业。我国虽然是食用菌产量最大的国家,但年人均消费量不足0.5公斤,美国年人均为1.5公斤,日本年人均为3公斤,全国年人均消费量与世界一些国家相比,
差距较大。据海关提供的数据,2001年、2002年、2003年食用菌出口量分别为47.6万吨、38万吨、43万吨,换汇分别为6亿美元、4.6亿美元、6.2亿美元,出口量和总量相比才接近二十分之一,国外食用菌人均消费量每年正以百分之十三的速度递增,有大的
国外市场空间可供开拓。我国内地食用菌人均消费量还不到香港的十分之一,因此国内市
场潜力巨大。有调查表明;北京每年的食用菌产量为15万吨,按固定人口1500万人计算,每人每年只能吃到10公斤左右的食用菌,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受此全球金融危机影
响,所以对国内市场更要加大宣传力度及产业整合,扩大消费群体,提高消费总量,以拉
动生产;对国际市场关键是提高产品各层面质量,已求增加国际市场占有份额。
范文五:中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及预测
():食用菌学报2016.232104~109
:/D.ki.1005-9873.2016.02.020OI10.16488j
中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及预测
134孔 雷1,张 良1*,胡文洪2, 朱丽艳,王海亮,李亚娟,贾应舍
12
(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云南昆明6富民县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云南富民650216;50400;3
4
)富民县林业局林业技术推广站,云南富民6内蒙古牙克石,50400;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022150
摘 要:为了明确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环境,基于2总产值、进出007~2014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口和国内需求量数据,分析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利用弹性系数法预测未来5年全国食用菌市场总体情况,得出了食用菌产业需大于供的现状,在2020年全国食用菌供需状况将达到平衡。关键词:食用菌;总产量;总产值;出口;进口
食用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2欧洲北美等一些发达国家食用菌产量0世纪60年代,
[]
成为名副其实的约占世界总产量的9我国食用菌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1-2。自2005年以来,0%,3]
。我国的食用菌产值比重已经在农业中仅次于粮、食用菌世界第一生产大国[油、果、菜,居于第五4]
,其飞速发展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食用菌品种管理、研究平台建5]
,促进了我国食用菌产业规范化发展。我国食用菌的国内消费市设、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不断完善[6]
,在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场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购买力增强,全球需求量也不断增加的同时,有必要
了解我国主要食用菌实际年产量、国内外年需求量,并对未来我国食用菌行业供需平衡进行预测,防范未知风险。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1数据来源
产值、进口和出口数据分别来源于中国食用菌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 食用菌产量、
民共和国海关和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
北京国内食用菌需求量数据来源于40份不同月收入群体食用菌需求量的调查问卷。调查区域:月收入在2市、云南省、辽宁省和四川省。调查方式: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10份,001到4000元之间月收入在4月收入在60份,001元到6000元之间10份,000元以上10份。1
1.2弹性系数法预测模型 弹性系数法是经济预测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具体公式如下
ti)1+′(t=tyy
[7]
:
i=Esq=′
q
式中:i′的值;′为预测对象在过去一′为预测对象y在当前时刻tt为预测对象y在时刻t的预测值;tyy段时间的平均增长率;Es为弹性系数;′为类比变量在q为预测对象在今后一段时间的平均增长率;q过去一段时间的平均增长率;q为类比变量在今后一段时间的平均增长率。
2 结果与分析
2.1我国食用菌市场供需分析
收稿日期:201552原稿;01563修改稿2-0-2-0-0
)基金项目:全国集体林林地林药林菌发展实施方案项目(资助2-2015020
,作者简介:孔 雷(男,博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下经济发展和天然林分结1986-)2013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
构研究。
*
:本文通讯作者 E-mail4konlei4321@sina.g
第2期孔 雷,等:中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及预测
510
2.1.1我国食用菌市场规模分析
全国食用菌的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到2产007~2014年,014年我国食用菌总产量达到3270万吨, 2
值3总产量和总产值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增速呈现放缓的44亿美元,0.0%和14.8%。2011年以来,趋势
。
图1 2007~2014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
()Fi.1 Annualroductionofediblefuni2007~2014
gpg图2 2007~2014年全国食用菌总产值
()Fi.2 Valueofannualediblefunioutut2007~2014 ggp
2.1.2我国食用菌产品进出口分析
我国主要食用菌商品共有3进出口的主要产品形式为4大类,分别是罐头、干010~2014年,2种, 2
四类食用菌产品进口量始终不足1万品、鲜品和腌品,基本占据总进出口量的90%。2010~2014年,吨,并呈现明显的缩减,特别是鲜品进口量大幅下降,罐头逐渐取代鲜品成为食用菌产品进口量比重最高的产品形式,进口量仅占014年罐头出口量占比68.3%。比重最高的产品形式由鲜品转为干品,2进口干品中比重最高的是未列名干蘑菇及块菌。正是由于价其进口额占总额的65%的干品,8.9%,6.
值更高的干品的进口量相对稳定,因此食用菌4类主要形式产品的进口额并未像进口量一样显著下降,012年进口额的波动也是由于干品的进口量波动引起
。2
图3 2图4 2010~2014年全国食用菌主要产品进口量010~2014年全国食用菌主要产品进口额
()F)Fi.3 Volumeofannualediblefuniimorts2010~2014
i.4 Valueofannualediblefuniimorts(2010~2014ggp ggp
四类主要食用菌产品出口量稳定在5我国食远远超过进口量。0102014年,0万吨左右,014年,2 2~
比2用菌产品出口量的主要产品形式是罐头,014年占总出口量的60.1%,010年减少了12.5个百分点,2
比2干品出口量比重有所上升,014年占23.7%,010年增长了9.2个百分点。四类主要食用菌产品出口2比2额呈增长趋势,干品的比重一直居第一,罐头出口额比014年占70.9%,010年增长了11个百分点,2洋蘑菇)罐头1重居第二。具体到产品名称,出口额最大的是014年出口量最大的是小白蘑菇(9.7万吨,2干香菇1国际市场的开1.9亿美元。进出口情况反应出我国食用菌产品在近几年来均处于贸易顺差状态,拓和经营,将进一步促进食用菌培育及加工生产,从而促进国内食用菌行业的发展。
610
食 用 菌 学 报第23
卷
图5 2010~2014年全国主要食用菌产品出口量
()Fi.5olumeofannualediblefuniexorts2010014
V ~2ggp图6 2010~2014年全国主要食用菌产品出口额
()Fi.6 Valueofannualediblefuniexorts2010~2014 ggp
2.1.3我国食用菌国内市场消费分析
,被调查者人均食用菌消费量为2比2到2000年增长了014年,0.03k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g比2不同月收入(43.7%,005年增长了49.4%。2014年,000元以下,001~4000元,4001~6000,122
。显然,群体人均食用菌年消费量分别为3.月收入越高的人群食6000元以上)45、4.31、5.08、7.19kg用菌的消费需求越大。根据营养学家每人每日摄入2我国国民食用菌消费量还有50g食用菌的建议,很大上升空间。
表1 2000~2014年不同月收入等级人均食用菌年消费量
)ercaitademandforselectedediblemushroomsbasedonmonthline(2000~2014Table1 National ppy 消费量()emandkg
Ine
)rane(uangy
0006 总和Total 消费量
()Demandkg
收入等级
Ine
)rane(uangy
0006 总和Total
糙皮侧耳
香菇
金针菇
黑木耳
毛头鬼伞
PoevarcleurotusstreatusLentinuladodesFlammulinaelutiesAuriculariauriculaCoinusomatus pp0000050140002005201400000501400005014000005201420 2 2 2 2 2 2 2 2 2 2 20.56385560.872 0. 0. 0. 0. 0.
0.5
0.719547803051 0. 0. 0. 0. 0. 0.
0.537189540.610.9145668245991071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597696550.720.9955758846619508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62831640.881.237185255378114154 0. 1. 0. 0. 0. 1. 0. 0. 1. 0. 0. 0.2.24996232.774 2. 3. 2.
双孢蘑菇
白灵侧耳
41.917663252743242 2. 3. 1. 2. 3. 0. 0. 1
刺芹侧耳
其它Others
合计Total
AabnricusisorusPleurotusebrodensis gpPeleurotusrnii yg
0050140000050142000005014000005014000005014000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1
0
0
0 0
0.2422845 1. 2. 3.0.3837 1. 2.
4.31
0.1 0 0.1 0 0.2 0
0.031 0. 0
0.2 0
0.12 0. 0 0.385 0. 0 0.488 0. 0
0.44235608 0. 2. 3. 5.
0.254 0. 0 0.257 0. 0
0.284156748719 0. 0. 0. 0. 2. 4. 7.0.4171952213.410.03 0. 0. 0. 1. 8. 2
2.2我国食用菌供需平衡趋势
出口量和国内人均消费与GD近期食用菌产量的P统计资料分析, 根据我国历年食用菌产品产量、
折合鲜重出口量的弹性系数为2.国内人均消费量的弹性系数为0.弹性系数为0.43;18;63。由于我国食用菌的年进口量数额很小,作为供应量不再列入。2.1国内产量预测2.
可作为预测未来国内食用菌市场年产量的基础参数。P密切相关联, 食用菌的年产量与国内GD
基于亚洲协会报告中对我国GD用弹性系数分析食用菌年产量,预测2P增速的短期预测,015、2018、国内市场食用菌的年产量将分别达到32020年,368、3665、3862万吨。
表2 2015~2020年中国食用菌产量预测
)Table2 Actualandredictedoututsofediblefuni(2015~2020 ppg
年份Year0142 201520182020
*
食用菌产量3270 368*3665*3862*3
食用菌产量增长率
3.2 0*3.8*2.6*2.
食用菌产量弹性系数全国GDP增长率
7.3
4
)Increaseinoutut(%)OututelasticcoefficientNationalGDProwthrate(%)Outut(10onst ppgp
43*0.43*0.43*0.
9*6.4*6.0*6.
预测值Predictedvalues
2.2.2出口量预测
可以将全球GDP作为预测未来食用菌国际市场需求 食用菌的年出口量与世界经济密切相关联,
量的基础参数。根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数据,食用菌罐头和腌品重量换算成鲜重重量比为0.8∶食用菌干货重量换算成鲜重重量比为1以及4类产品形式占总出口量的比例,以此来换算我国1,∶10,
食用菌出口折算鲜重总量。基于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在《全球经济展望》中对全球GD采P增速的预测,用弹性系数分析食用菌出口量,预测2015、2018、2020年我国食用菌年出口量。假设各个时期国际贸易市场供需平衡的前提下,预测的出口量即是国际贸易市场对我国食用菌出口的年需求量。计算结果国际市场对我国食用菌出口的年需求量(显示,预计2折合为鲜品重量)分别为1015、2018、2020年,81、225和264万吨。
表3 2015~2020年中国食用菌国际市场需求预测
)redictedvolumesofediblefuniexorts(2015~2020Table3 Actualand pgp
年份Year2014 201520182020
*
食用菌出口量Exortvolume p
4 )(onst10
食用菌出口量增长率Increaseinexort p
volume(%)
8*6.9*7.3*8.
食用菌出口量弹性系数Exortvolumeelastic p
coefficient18*2.18*2.18*2.
全球GDP增长率GrowthlobalGDP g
rate(%)
3.41*3.6*3.8*3.
170 81*125*264*2
预测值Predictedvalues
2.2.3国内需求量的预测
国内市场对食用菌的年需求量。首预测2015、2018、2020年, 采用弹性系数分析食用菌国内需求,
先根据人均食用菌消费量与全国GD再使用联合国P的弹性系数推算预测年份的人均食用菌消费量,对我国人口的预测数据,014年中国大陆地区共有13.6亿人,015年共有13.8亿人,018年共有222国内市场对食用菌的年需求量分别计算得到24.0亿人,020年共有14.1亿人;015、2018、2020年,21为2893、3312和3594万吨。
表4 2015~2020年中国食用菌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Table4 DomesticediblefunidemandinChina(2015~2020 g
年份Year2014 201520182020
国内食用菌需求量Domesticdemand
()10tons
4
需求量增长率Increaseindomestic
demand(%)
5.64.64.2
需求量弹性系数Demandelastic coefficient63*0.63*0.63*0.
全国GDP增长率NationalGDProwth g
rate(%)
7.79*6.4*6.0*6.
2740 893*2 312*3 594*3
redictedvalues *预测值P
3 讨论
但供需缺口不大,随着我国食用菌生产量以大于国内外012年之前全国食用菌需求量大于产量, 2
市场食用菌需求量的增长速率追赶,从总量来看,013~2020年我国的食用菌供给能力超越国内外市2场需求量,在市场的调节下,020年前后再次趋于平衡
。2007~2012年我国食用菌2 从食用菌种类分析,
排生产份额最大的是伞菌类,所占比例为73.4%,。然和香菇(在前两位是侧耳属(3.5%)9.6%)21而,对于价格比较高的,新引进的品种,如双孢蘑菇、白灵侧耳和刺芹侧耳消费的家庭就比较少。在才调查中发现,只有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家庭,少量地消费双孢蘑菇、白灵侧耳和刺芹侧耳。究其原因,一方面,价格比较贵,约在普通蔬菜的5倍以上,另一方面,销售的场所比较少,仅在高档的超市才有销售。
针对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食用菌业规划布局,促进食用菌行业向标准化、有序化方向发展,规避食用菌市场盲目性带来
图7 2010~2020年食用菌供需平衡预测Fi.7 Actualandredictedediblefunisul pgppyg
)anddemandlevels(2010~2020
的伤害。其次,在做好食用菌罐头等产品出口同时,也要及时将战略重心转向国内市场,转变国内食用菌消费观念,大力发展内销型食用菌罐头品种。再次,在生产食用菌优质新品种,特别是价格昂贵的野生食用菌的同时,不仅需要大力研发野生食用菌栽培技术,还需要做好食用菌新产品市场宣传的工作。最后,需要培养和引进更多具备产品制作设备研发、栽培技术研发和综合贸易知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国内外市场行情。
参考文献
[]李玉.]():中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前瞻[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4008,30444650.J.2-
[]张金霞,]():黄晨阳,贾亚妮.我国食用菌菌种管理技术解析[中国食用菌,2J.2006,25134.-[]卢敏,]():李玉.中国食用菌产业的战略地位及发展展望[食用菌学报,5.3J.2006,1311-
[]李哲敏,]():刘用场.我国菌物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现状及成因分析[中国食物与营养,00551057.4J.211 -[]潘迎捷,():]谭琦,陈明杰,等.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食用菌学报,59.J.2001,821-
[]庄海宁,]():张劲松,冯涛,等.我国食用菌保健食品的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食用菌学报,6015,223850.J.29-[]杨足膺,]():赵媛,付伍明.基于弹性系数的江苏省能源生态足迹影响因素分析[生态学报,7J.2010,30246741748.6-
heChineseEdibleFuniIndustrurrentTC -gy
StatusandFuturePredictions
11*21
,,KONGZHANGZHULeiLianWenhonLian g,HU g,y
134
,LJWANG HailianIYauanIA Yinshe g,jg
12 (,K,Y;FDorestExlorationandDesinInstitutiononKunminunminunnan650216,Chinaiseases pggg3
,,Y;orestrTechnoloFandPestsPreventionStationofFuminForestBureauFuminunnan650400,China ygy
4 ,,Y;DPromotionStationofFuminForestBureauFuminunnan650400,ChinaaxinanlinMountains gg
,Y,)ForestSurveandPlanninInstituteofInnerMonoliaaksInnerMonolia022150,China yggg :,,AbstractThecurrentstatusoftheChineseediblefunimarkethasbeenresentedandtotalieldsoutut gpyp
108食 用 菌 学 报第23卷3 讨论
但供需缺口不大,随着我国食用菌生产量以大于国内外012年之前全国食用菌需求量大于产量, 2
市场食用菌需求量的增长速率追赶,从总量来看,013~2020年我国的食用菌供给能力超越国内外市2
场需求量,在市场的调节下,020年前后再次趋于平衡
。2
007~2012年我国食用菌2 从食用菌种类分析,
排生产份额最大的是伞菌类,所占比例为73.4%,
。然和香菇(在前两位是侧耳属(3.5%)9.6%)21
而,对于价格比较高的,新引进的品种,如双孢蘑
菇、白灵侧耳和刺芹侧耳消费的家庭就比较少。在
才调查中发现,只有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家庭,
少量地消费双孢蘑菇、白灵侧耳和刺芹侧耳。究其
原因,一方面,价格比较贵,约在普通蔬菜的5倍以
上,另一方面,销售的场所比较少,仅在高档的超市
才有销售。
针对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政府要进一步完善
和落实食用菌业规划布局,促进食用菌行业向标准
化、有序化方向发展,规避食用菌市场盲目性带来图7 2010~2020年食用菌供需平衡预测Fi.7 Actualandredictedediblefunisul pgppyg)anddemandlevels(2010~2020
的伤害。其次,在做好食用菌罐头等产品出口同时,也要及时将战略重心转向国内市场,转变国内食用菌消费观念,大力发展内销型食用菌罐头品种。再次,在生产食用菌优质新品种,特别是价格昂贵的野生食用菌的同时,不仅需要大力研发野生食用菌栽培技术,还需要做好食用菌新产品市场宣传的工作。最后,需要培养和引进更多具备产品制作设备研发、栽培技术研发和综合贸易知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国内外市场行情。
参考文献
[]李玉.]():中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前瞻[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4008,30444650.J.2-
[]张金霞,]():黄晨阳,贾亚妮.我国食用菌菌种管理技术解析[中国食用菌,2J.2006,25134.-
[]卢敏,]():李玉.中国食用菌产业的战略地位及发展展望[食用菌学报,5.3J.2006,1311-
[]李哲敏,]():刘用场.我国菌物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现状及成因分析[中国食物与营养,00551057.4J.211 -
[]潘迎捷,():]谭琦,陈明杰,等.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食用菌学报,59.J.2001,821-
[]庄海宁,]():张劲松,冯涛,等.我国食用菌保健食品的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食用菌学报,6015,223850.J.29-[]杨足膺,]():赵媛,付伍明.基于弹性系数的江苏省能源生态足迹影响因素分析[生态学报,7J.2010,30246741748.6-
heChineseEdibleFuniIndustrurrentTC -gy
StatusandFuturePredictions
11*21,,KONGZHANGZHULeiLianWenhonLian g,HU g,y
134,LJWANG HailianIYauanIA Yinshe g,jg
12 (,K,Y;FDorestExlorationandDesinInstitutiononKunminunminunnan650216,Chinaiseases pggg
3,,Y;orestrTechnoloFandPestsPreventionStationofFuminForestBureauFuminunnan650400,China ygy
4 ,,Y;DPromotionStationofFuminForestBureauFuminunnan650400,ChinaaxinanlinMountains gg
,Y,)ForestSurveandPlanninInstituteofInnerMonoliaaksInnerMonolia022150,China yggg
:,,AbstractThecurrentstatusoftheChineseediblefunimarkethasbeenresentedandtotalieldsoutut gpyp
第2期孔 雷,等:中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及预测910,valuesandimortandexortdataavailablefortheeriod2007~2014,binedwithelasticcoefficient ppp
,analsishavebeenusedtoredictthedevelomentofmarketconditionsoverthenextfiveears.Ourdata yppy
,,2020.brevealedthatwhilecurrentdemandforediblefunioutstrissulthetwowillreacharit ygpppypy
:;;;;KewordsEdiblefunitotalroductiontotaloututvalueexortsimorts ygpppp
[本文编辑] 王瑞霞
(上接第87页)
romothmolBlueDecolorizationRatesandEvaluationB y
ofMcelialBiomassProduction,FlavoneLevelsand y
AntioxidantActivitfTenanhuanorustrainsSS ggpyo
121111,,,TCHZHANG FQU DehuiANGChuanhonEN HuiHenanENGJie , g,
111*,YAN ZHANGMeniuJinsonYan gqgg,YANG
1(,;KnstituteofEdibleFuniShanhaiAcademofAriculturalScienceseLaboratorofEdibleFuniI ggygyyg
),,;NResourcesandUtilization(SouthinistrofAricultureP.R.ChinaationalEnineerinResearchM yggg ,
;N,;CenterofEdibleFuniationalR&DCenterforEdibleFuniProcessinShanhai201403,China gggg
2 ,,)olleeofFoodScience&TechnoloShanhaiOceanUniversitShanhai201306,ChinaC ggygyg
:BroducedurinherowthfenAbstractromothmollueecolorizinbilitfetabolitesd o t b m p d g-ygyg t a o
·,Ss0.70.anhuanorustrainsinaliuidculturemedium(20%potato2%NHO05%MSOH15% 4N3,42O,ggpqg
,KHO0)sulementedwiththe0.006%deand2%lactose(LBL medium)toetherwithPH7. 24,ppygp
,,mcelialbiomassroductionmcelialflavonelevelsandfreeradicalscaveninactivitofethanolicextracts pyggyy
,wroductiondecreasedwithincreasinfreuencofoffunalmceliaeredetermined.Mcelialbiomass gyypgqy
,subcultureforstrainswithlowdeecolorizinabilitandthecorrelationcoefficientsbetweendecolorizind -ygyg
,m,rateandmceliumbiomasscelialflavonelevelsandICaluesforsueroxideanionradicalandH 0v52O2yyp
,wadicalscaveninactivitofethanolicextractsoffunalmceliaere0.44,0.73,-0.83and-0.55,r ggygy
resectivel.OurdatarevealedthatdedecolorizationratesinLBL mediumcanbeusedtoevaluatethese - pyy
bioloicalfeaturesinstrainsofanhuanorus.S ggpg
:;;;ewordsanhuanorustraindeenerationbromothmolblueantioxidantKSss yggpgyp.
[本文编辑] 于荣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中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