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古诗春望泊秦淮
1.杜牧是____(朝代)诗人,与_______并称“小李杜”。
2.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样?请说出其中理由。
答: 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这一现象感到不满,因为《后庭花》是亡国之音;在国事衰颓之年,还有人沉溺于歌舞升平,作者感到无比愤慨和忧虑。
4.“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该如何理解?
答: 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
5.“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分) 答: 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1分),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 。
6.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2分)
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7.下面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8、诗中用一个“____”字写出迷蒙冷清的特点,以“________”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2分)
9.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冷清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诗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D.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10.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近体诗中的____。(2分)
11.谈谈你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理解。(3分)
表面上是对歌女的埋怨(表面上写歌女),(1分)实际上则是批评了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1分)表现了诗人的忧虑与愤慨。(1分)
杜甫《春望》的阅读理解题: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______”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______到______。(2分)
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分)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2分,画面描写、揭示含义各1分,意同即可)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好在哪里?①诗人触景生情,原本能愉悦心情的花鸟,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更烘托了自己“感时”、“惜别”之悲。
②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形象动人。
5.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这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信不至的急迫心情,使人产生共鸣。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8.对“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B.这两句诗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C.诗意变化的又一例为“国破”与“山河在”。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
D.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句中的“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见的景物。
范文二:《春望·泊秦淮》教案
连云港市海州?实验中学八(上)教案
课题:《春望》《泊秦淮》 主备人 陈俊林 复备人 课时安排 1 上课时间 2016.9.5
教学过程 教师复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读准字音、节奏,读出韵律。 2(理解诗句意思,?品味关键词的?表达作用。
3(在背诵中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诗歌艺术手法的理解和赏析??。
2.名句的赏析。
3.关键词的表达?作用。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老师?朗读一首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是谁写?呀,(杜牧<山行>>)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诗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呀,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呀,(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还有“小李杜”,你们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吗?,(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长写?
1
连云港市海州?实验中学八(上)教案 情诗的唐代诗人李商隐?。为了有别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隐?和杜牧一起合称为?“小李杜”。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有谁知道这条河在哪呀?,(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板书:泊秦淮)
教师复备 教学过程
这是一首绝句?还是律诗呀,(五言绝句)
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三、学生示范朗读?再全班齐读。
四、赏析诗歌。
,、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这两句是写什么的?,(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 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
谁来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在酒家。)
“笼”是什么意思,(笼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除了季节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心的冷)
,、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2
连云港市海州?实验中学八(上)教案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 “犹唱”就是“还在唱”。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没有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 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些豪门??贵族) 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感慨、鄙视、忧伤、悲愤)
所以“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豪门贵族,?表现了诗人对他们?这种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陈后主醉生梦死?,亡了国,这些豪门贵族不以为鉴?,一样会步陈后主的后尘?,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中?,?我们还可感受到?作者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教师复备 教学过程
板书: 借题发挥
商女 豪门贵族
主题:对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五、齐读并背诵全?诗。要求:读出忧伤、悲愤。 六、积累:
1、《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翻译,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
3
连云港市海州?实验中学八(上)教案 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简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4
连云港市海州?实验中学八(上)教案
教学反思
5
范文三:春望 泊秦淮
《春望》《泊秦淮》学案 姓名 2012.10.8
《春望》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并熟练地背诵这首诗,了解诗歌特点。
2.反复诵读,分析景物意象。
3.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
学习过程
一.回忆我们学过的有关杜甫的诗歌(同桌交流,轻声背诵)
二.再现杜甫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怀抱“致君尧舜上,在使风俗淳”的理想,但仕途坎坷,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就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其作品思想深刻,境界广阔,有强烈正义感和鲜明倾向性,风格沉郁顿挫,形式多样。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后世称为“诗史”;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代表作品:《前出塞》 《咏怀五百字》《北征》《兵车行》“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我们初中学过的是个有《登岳阳楼》《孤雁》代表作 (课本注释中批注)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三.明确学习目标 (见上)
四.朗读诗歌 1.读准并写会:搔 簪 2.整体把握诗意
五.理解诗意,做好批注 。 思考并回答:
1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同桌互背互查诗歌
《泊秦淮》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并熟练地背诵这首诗
2.反复诵读,分析诗意,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中,感受作者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学习过程
一.回忆并背诵《赤壁》
二.简介作者: (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
杜牧:唐代的诗人,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他喜读兵书,为人刚直不阿,后来,由于卷入党派纷争的政治旋涡之中,使他的政治主张未得施展。著有《樊川文集》。那么唐代还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呀,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呀,(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还有“小李杜”,你们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吗,(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长写情诗的唐代诗人李商隐。为了有别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隐和杜牧一起合称为“小李杜”。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三. 了解写作背景: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在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
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
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这是一首五言绝句
四.朗读并体会诗意:
五.赏析诗歌。
,.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这两句是写什么的,(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犹唱”就是“还在唱”。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最后二句
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
有点歌者。没有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
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
这些人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
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3.小结“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豪
门贵族,表现了诗人对他们这种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陈后主醉生梦死,亡了国,这些豪门
贵族不以为鉴,一样会步陈后主的后尘,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
慨中,我们还可感受到作者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七.考考你
1、诗中运用的形象的动词描绘了一幅迷茫、冷落景色的诗句是:
2、表达作者感受的诗句是:
3、描绘出声音的一句是: ,、表达诗人关心国家命运而无比忧愤的诗句是: ,、暗示晚唐国事衰颓,统治者还沉溺于歌舞升平之中的诗句是:
,、诗中冷静地揭示历史教训的诗句是:
,、诗中运用讽刺手法,表达深沉的悲痛,无限感慨之情的诗句是:
8、诗中互文见义,描写出秦淮河两岸空冷寂寞情调的诗句是:
9、诗人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借以表达自己深沉的忧郁之情的诗句是:
10、诗人通过写景和叙事渲染出一种凄凉暗淡气氛的诗句是:
11、诗中借叙事斥责统治者腐化堕落,不顾国家安危,以醉生梦死的生活来填补自己空虚的
心灵的诗句是:
12、于情景交融中表现晚唐时代气氛,借对历史的思考,表现对现实深刻忧虑的两句诗是:
范文四:春望、泊秦淮教案
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诗人的爱国情怀。
2.体会诗歌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通过景物与情感的结合,从“炼”字角度赏读诗歌,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教学环节:
一、导入:
“谁怜爱国千行泪”,“一寸山河一寸金”,本单元我们通过《枣核》,倾听到了一个风烛残年海外游子的心声,《最后一课》,让我们体会被剥夺使用母语权利的亡国者的痛楚,那么面对破碎山河的仁人志士又是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春望》和《泊秦淮》。
二、预习展示
我们今天所说的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关于近体诗,你又了解多少呢? (学生展示收集的成果。)
大屏幕展示律诗有关内容,并简介。
补充解释课件内容:那么对应一下今天要学习的《春望》属于五言律诗,《泊秦淮》是七言绝句。试读节奏七言和五言的各一句,对应一下各个联的名称。
三、学习《春望》
(一)请同学们放声朗读《春望》,(依据刚讲的五律节奏的方法)(幻灯片:注意读音和节奏) 齐读一遍,找一下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诗句,并思考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板书《春望》)
明确:“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先解释句子意思,然后分析表达了什么情感)
(这句话的意思是?)两种理解:
1、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亲人思家之苦,即便站在花前也无心欣赏,反而对花落泪;即便听到悦耳的鸟声,也无心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可以说是触景生情。
2、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移情于物。
不管哪种理解,表达的情感都是相同的,哪个字最能表现作者当时的感受呢?
哪个字把这种情感表现到极致呢?(溅 惊,表达了亡国之悲,离恨之痛) (板书:感时,恨别)
(二)是什么促使作者产生了如此的情绪呢?
请同学们同桌互读一遍,结合具体字词,分析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忧愁呢? 明确:(直接原因)感伤皆因,“破”“深”写出了国都被攻破,本该繁华的国都中却是草木丛生,促景生情,借景抒情,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感时溅泪,感的是国破河山之时,溅的是怎样一种泪?(板书:忧国之泪)
(根本原因)思家源自于,“连”说明战争时间长,“抵”表明极言家书的难
得。恨别惊心,恨的是家书抵万金之别,惊的又是怎样的心呢?(板书:思家之心)
归结为一点,可以说是战争导致的国破家亡。
(三)让我齐读一遍这首诗,体会晚唐间战争带给像诗人一样普通人的这种无尽痛苦。 (四)最后一句哪个字用的最好?为什么?
“搔”挠的意思,体现了面对国破,家散的一种无奈和忧愁。
(指导朗读重读和情感,自由练几遍,找同学朗读,师读)
(幻灯片)补充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避难北上安家于鄜州。756年诗人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后,不顾安危投奔而去,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
一个“搔”字,蕴含了太多的情感,有作者想挽救时局的满腔热忱,也有当下战乱不乱的现状的无可奈何,这种忧愁时刻萦绕在作者心头,使年仅40出头的杜甫,已是满头白发。
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体会一下作者这种忧国、思家的浓浓的忧愁,挠也挠不去的无奈与愤慨。
(四)让我们再次回顾这首诗,题目《春望》,我们“望”到了什么?(景、情、人)(四人小组讨论,写一写,展示)
望京城长安破败之景。
望能收到家人来信报平安。
望到能酬报国之志的诗人。
一位面对春城败象,心念国家兴衰,思家恋亲,
老泪纵横,白发萧疏,忧心如焚的诗人形象;
是感时恨别的形象,是忧国思亲的形象。
总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以“望”为题眼,借国破河山之景,来表达忧国思亲,却无可奈何,充满愤慨的爱国诗人。(板书:借景抒情)
面对满眼草木、破败国都,杜甫促景生情,那么同经历晚唐时代的杜牧,面对烟雾迷蒙,景色宜人的秦淮河,又会促发他怎样的感慨呢?让我们一同走进杜牧的《泊秦淮》。
四、学习《泊秦淮》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遍这首诗,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齐读诗歌,找找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并结合具体字词思考分析,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哪个字用的最好?好在哪里?“恨”(板书:恨)
恨,恨的是商女,商女是什么?恨商女唱后庭花。后庭花又是什么呢?这些都是表面的恨。
实际上恨的是谁?商女唱歌的内容谁说了算?统治者,达官贵人。实际上就是恨的点亡国之音,只知道享乐的统治者。
作者本是要说的当朝统治者,却说歌女,却用前朝亡国之曲来说,这种写法知道叫什么吗?对,借古讽今(板书:借古讽今)这是一种讽刺今人委婉的,曲笔的写法,不能直接说,是因为他要自保。
为了表达对当今统治者只知道贪图享乐,不关心国事的讽刺,作者用了借古讽今的写法,那么我们在看看,开头第一句又写了什么样景呢?为啥要写这样的
景呢?
烟雾迷蒙,月色怡人的景
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交代了环境
借景抒情 借烟雾迷蒙之景,抒发了悲凉,凄凉的忧国之情。(板书:忧国) 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 对国家命运担忧的诗人
五、比较《春望》《泊秦淮》有何相同之处。(内容和艺术手法等) 写法:借景抒情 促景生情
情感:忧国
总之,两首诗都是促景生情,借眼前之景(画图解释《春望》借国破之景,《泊秦淮》借美景写恨),抒发了一颗爱国忧国的炽热丹心(构图),他们的光辉形象也必将永留史册,成为中华精神文明的瑰宝。
同时也在告诫我们,无论生活在哪个时代,我们始终是“炎黄之孙”,对祖国也要有一颗赤诚“丹”心。
让我们带着这份敬重,再次放声朗读读这两首古诗。
六、拓展练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本诗写了作者听到胜利的消息后怎样的心情?
惊喜万分,归心似箭。
2、两诗,虽然一悲一喜,然而所表达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样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忧国忧民,眷念亲人。
七、作业
学习促景生情,借景抒情的方法,人选一个身边的事物为景,写一段话来抒发一种情感。字数100字左右。
八、板书
范文五:春望泊秦淮
《春望》《泊秦淮》学案 姓名 2012.10.8
《春望》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并熟练地背诵这首诗,了解诗歌特点。
2.反复诵读,分析景物意象。
3.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
学习过程
一.回忆我们学过的有关杜甫的诗歌(同桌交流,轻声背诵)
二.再现杜甫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怀抱“致君尧舜上,在使风俗淳”
的理想,但仕途坎坷,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就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
时事,其作品思想深刻,境界广阔,有强烈正义感和鲜明倾向性,风格沉郁顿挫,形式多样。
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后世称为“诗史”;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被誉为“诗
圣”。代表作品:《前出塞》 《咏怀五百字》《北征》《兵车行》“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我们初中学过的是个有《登岳阳楼》《孤雁》
代表作 (课本注释中批注)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三.明确学习目标 (见上)
四.朗读诗歌 1.读准并写会:搔 簪 2.整体把握诗意
五.理解诗意,做好批注 。 思考并回答:
1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同桌互背互查诗歌
《泊秦淮》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并熟练地背诵这首诗
2.反复诵读,分析诗意,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中,感受作者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学习过程
一.回忆并背诵《赤壁》
二.简介作者: (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
杜牧:唐代的诗人,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他喜读
兵书,为人刚直不阿,后来,由于卷入党派纷争的政治旋涡之中,使他的政治主张未得施展。
著有《樊川文集》。那么唐代还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呀?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呀?(李白、
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还有“小李杜”,你们知道“小
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吗?(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长写情诗的唐代诗人李商
隐。为了有别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隐和杜牧一起合称为“小李杜”。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
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三. 了解写作背景: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在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
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
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
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这是一首五言绝句
四.朗读并体会诗意:
五.赏析诗歌。
1.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这两句是写什么的?(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2.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犹唱”就是“还在唱”。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最后二句
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
有点歌者。没有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
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
这些人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
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3.小结“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豪
门贵族,表现了诗人对他们这种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陈后主醉生梦死,亡了国,这些豪门
贵族不以为鉴,一样会步陈后主的后尘,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
慨中,我们还可感受到作者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七.考考你
1、诗中运用的形象的动词描绘了一幅迷茫、冷落景色的诗句是:
2、表达作者感受的诗句是:
3、描绘出声音的一句是: 4、表达诗人关心国家命运而无比忧愤的诗句是: 5、暗示晚唐国事衰颓,统治者还沉溺于歌舞升平之中的诗句是:
6、诗中冷静地揭示历史教训的诗句是: 7、诗中运用讽刺手法,表达深沉的悲痛,无限感慨之情的诗句是:
8、诗中互文见义,描写出秦淮河两岸空冷寂寞情调的诗句是:
9、诗人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借以表达自己深沉的忧郁之情的诗句是:
10、诗人通过写景和叙事渲染出一种凄凉暗淡气氛的诗句是:
11、诗中借叙事斥责统治者腐化堕落,不顾国家安危,以醉生梦死的生活来填补自己空虚的
心灵的诗句是:
12、于情景交融中表现晚唐时代气氛,借对历史的思考,表现对现实深刻忧虑的两句诗是:
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