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创新之处
5创新之处:○通过多视野研究努力打造合和校园文化特色,践行合作营造和谐,和谐成就师生办学理念,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环境文化凸显和谐,课程文化凸显合作,制度文化凸显规范,行为文化凸显文明,精神文化凸显向上,让校园文化既显向上,校园文化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价值,接地气,充满旺盛的生命力。
4研究假设: ○
通过对“构建合和校园文化策略研究”把学校文化建设与提高育人水平,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有机结合,推动学校形成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和高雅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通过研究,打造合和校园文化特色,使我们的校园成为平安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幸福校园,使学校文化成为教育、激励师生的有效载体,使育人环境得到全面优化。
范文二:特色创新之处
项目特色和创新之处
呼和浩特市郊区经济发展研究
郊区作为城市与农村的过渡带本身就是一个特殊地带、并且它的存在也具有普遍性、因而对于这一地区的经济更值得我们去研究。
郊区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1、首先通过城市市场表现的巨大的社会需求 。包括对鲜活副食品、工业原料和工业品、出口商品需求,对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 、厂房等 ) 需求和对生产条件 ( 商业、 运输 、服务等 ) 需求 ,并由近而远地向外延伸 。城郊毗邻城市,首当其 冲地受益 ,由此引起城郊型农业 、城郊型乡镇工业 、创汇产业 、城郯型第三产业的发展。2 、强大的城市工业及其外溢性扩散需求 。随着市区工业密度饱和 ,征地费用上涨和劳动力成本提高,也导致城市工业在市区以外就近地区寻求腹地的外溢性扩散需求 。城市工业的强大技术设备和人才又为腹地工业发展提供技术条件 ,城郊成为首要腹地 ,并必然通过城郊工业化使非农产业成为城郊的主体产业 。3、发达的交通运输网和较强的基础 设施建设 。城市交通运输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一般都必然延伸到城郊,机场 、港口、 电厂 、水厂更往往在郊建设 ,从而为城市和城郊的经济协作网络形成 ,提供了乡村地区所没有物 质前提 。4、城市雄厚的科技、管理人才队伍和科研设施,使得城郊有可能在不改变隶属关系条件下,利用来加快城郊的智能开发,促进城郊的农业与非农产业现代化建设。5、城市和城郊汇聚而形成的丰富的经济资源,包括资金、物资、土地 、建筑物 、 劳动力等,有利于城郊通过经济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优化组合,形成社会生产力 。6、城郊对土地的经营垄 断和综合开发 。城郊经济从乡村经济演变而来 ,同样拥有宪法赋予的对土地的集体经营和垄断,并利用较强的积累能力来进行一般乡村经济无法比拟的更广 、 更深度的综合开发 。上述优势集中体现为综合产业结构的形成,这一进程同时也是城郊经济作为独立型态的区域 性经济的形成过程 。根据城郊的不同外部条件和内部资源状况 ,在形成中大体上存在着五 种不同类型 ;( 1 ) 大城市综合型城郊经济 。依托行政归辖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 ( 如京 、滓 、沪 等) ,经济发达 ,综合发展态势强 ,历史上最早形成 。 ( 2 ) 城市辐射迭加型城 郊经济。既依托所归辖的城市 , 更接受近邻某个辐射更强的大城市影响 , 广泛利用一个以上的城市优势,又没有城市过多的行政干预,近年来经济超常规增长,甚至带动 自身归辖的城市经济发展, 成为全市主体经济。 以苏州 、无锡 、常州 、廊坊等为典型 。( 3 ) 沿海开放性城郊经济 。既依托本市, 又利用本市对外开放和传统对外联系发展外向型经济, 如佛山、深圳 、烟台、大连、青岛等市城郊,近年经济迅速增长,技术进步呈蛙跳式发展,外贸出I Z l 占城郊社会总产值比重迅速上升 。( 4 ) 内地型城郊经济 。城市经济辐射能力 较弱,经济发展水平不如前类, 但一些重点工业城市 ( 如沈阳 、洛阳 、武汉 、成都 、重庆等) 城郊经济也都加快发展步伐 。( 5 ) 旅游型城郊经济 。依靠城市和城郊丰富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来带动整个经济发展,收益多、季节性强、 第三产业发达而第二产业较弱,经济发展水平不如前几类。
以上是针对郊区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而呼和浩特市相对于东部地区具有他的弱势性,怎么才能让这样的地方得到好的发展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我们是否能让我们的郊区经济发展方向沿着特色、高效的道路走也急需探讨。我们要让我们的郊区经济涉及三大产业领域、以合理的结构发展绿色、高效农业。
范文三:论文创新点怎么写
论文创新点怎么写
论文创新点怎么写
综述所述,本文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
1、选题新颖性。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都是探讨有关全体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单独研究国有上市公司的很少。但随着两大办法的相继出台,股权激励己经走进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视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将决定其研究的特殊性。因此,本文将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这一特定的微观背景下,研究股权激励性的有效性。以此丰富相关方面的研究。
2、衡量股权激励有效性指标的新颖性。之前的研究几乎全部
选用公司的业绩作为股权激励有效性的衡量指标,但股权激励的对象是公司的管理层,评价激励的有效性时应该衡量管理层的业绩。目前国内大部分的研究都不区分公司业绩与管理层业绩,考虑到国有企业的特殊性,本文选取管理层业绩作为股权激励有效性的衡量指标,剔除市场环境、市场结构与企业资源对企业经济业绩的影响后,观察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真实效果。为我国国有企业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制度提供实证依据。
3、引入相对业绩评价理论。系统阐述了相对业绩评价理论,并基于相对业绩评价理论结合我国国有企业的特点从会计回报、公司发展、股票回报三个不同的角度确定国有上市公司的相对业绩。
4、运用新的模型。在对我国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有效性实证分析时,本文并没有直接运用前人已有的模型,而是将各种模型进行回归比较,探寻最佳模型,以使回归结果更真实准确的反应股权激励比例与管理层业绩之间的关系,对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在对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研究中,笔者深深的感受到了
这一研究课题的奥秒无穷。虽然笔者己经做了大量的研究与努力,但由于个人对股权激励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加之个人的精力能力有限,本文还是存在着以下不足:
1、研究对象的局限性。本文的管理层股权激励只是针对国有上市公司做了相关的研究,但是管理层激励问题并非只存在国有上市公司,国有非上市公司中也大量存在。由于国有非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难以收集整理,因此本文的研究结论可能只适用于国有上市公司,对国有非上市公司的适用性有待于研究,这导致研究成果的推广缺乏应用基础。
2、数据选取的局限性。由于本文选取股权分置改革后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我国分置改革时间很短,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并不完善,所以实施股权激励的国有上市公司并不是很多,从而导致了研究样本容量相对较少。
3、指标选择的局限性。本文选择相对业绩作为被解释变量,由于非财务指标难以量化以及我国国有企业业绩评价的特殊性,本文在衡量相对业绩时只选择了单一的财务指标,并没有构建全面的相对业绩评价体系。其次,影响股权激励有效性的因素十分广泛,由于笔者知识储备的局限,本文研究只选取了部分控制变量,可能考虑不尽详全,这些都将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4、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本文选择相对业绩作为股权激励有限性的替代变量,但相对业绩评价理论的发展时间尚短。国外有关于相对业绩评价理论的研究很多,但我国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而且大多用于研究管理层薪酬问题,几乎没有涉足过股权激励。那么相对业绩评价理论对股权激励的适用性有待于进一步检验。
5、缺少验证。由于数据收集的局限性以及时间关系,在进行描述性分析时,国有上市股权激励前后公司绩效是否有所变化本文没
有实施验证,这是本文的又一不足之处。
范文四:论文的创新处
论文的创新处 评阅人签名,若此表为分页打印的,请在每页下方签名,: 年 月 日
,若空间不够,请另加纸。,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修改意见
安 徽 大 学
,若空间不够,请另加纸。,
学位论文评分表(各分项,按百分制打分,请在相应行右侧的单元格内填写。)
评价项目及硕士学位论文评阅意见书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评分 分值
接触学科前沿,对国民经济、对国民经济、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免费论文选题不当,理论意义
科学技术、社会实践有较大的或社会实践有价值或下载应用背景,或在或实用价值不明论文选题的 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 理论意义。 社会实践、科学技术确。 意义与价值
上有一定的理论意(10)
义。
运用新视角、新方法进行探立论基本有一定的新见解,成概念模糊,没有取
索、研究,提出了新问题、新果有一定意义。 得有意义的成果。 http://www.xuefor.c论文成果与 见解。,立论正确,成果突出。 om正确,成果较好,创新性(60) 申请人姓名
有新见解。
一级学科
对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比较了解本学科及相基本了解本学科的研对本学科的研究状文献综述状况和最新进展了解全面,评关领域的研究状况和究状况和最新进展。 况和最新进展不是 二级学科专业 (10) 述得当,归纳总结正确。 最新进展。 很了解。
研究方向 既有理论分析,又经严格的实有理论分析也有实验有必要的理论分析和基础知识不坚实或
践验证或鉴定,成果可靠,研验证,独立工作能力较实践环节,有一定的实验验证不够,或 论文题目 究方法科学,论证手段先进,强,工作量适中。 独立工作能力,工作独立工作能力差,实践环节及 引证资料准确、丰富,研究深量基本合乎要求。 工作量不够。 工作量(10) 入;论文研究有一定难度,独
立工作能力强,工作量饱满。
概念清晰,层次分明,善于总条理性好,层次清楚,有条理性,总结提炼思路模糊,结构混
结提炼,文字、图表规范,材总结提炼好,文字、图能力尚可提高,文字、乱,表述不规范,论文写作及
料翔实、结构严谨、推理严密、表基本符合规范,表述图表基本符合规范,结论不正确,态度 科学作风
逻辑性强;文字表达准确、流准确,态度端正。 写作态度端正。 不端正。 (10)
畅,学风严谨。
?特优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总体评价(请在右栏中选择一个等次划?)
小 结(请在相应选项前划“?”)
您对论文涉及领域的熟悉程度 ?很熟悉 ?较熟悉 ?不太熟悉 是否推荐优秀论文评选 ?是 ?否
安徽大学学位办公室制 ?按期进行答辩。 ?论文作部分修改,按期答辩。 论文评阅人
最终意见 ?论文作较大修改,延期答辩。 ?论文作重大修改,重新评审。
年 月 日 评阅意见
阅 要 求 评
一、该同学拟于 年 月 日进行学位论文答辩,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写出
评阅意见,并于 年 月 日之前将此意见书通过以下方式返回。
通讯地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邮政编码:
二、在评阅时,请您参照以下几方面提出意见:
1、论文选题是否符合研究方向,对国民经济建设的实用价值及学术上的理论意义。
2、论文中提出的新见解或新观点。
3、论文是否表明作者已经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论文是否达到了相应的学位论文的撰写要求,论文中尚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以及
修改意见,是否同意参加此次答辩。
三、请用蓝黑色或黑色钢笔或中性笔填写,以便保存和复印。
四、评阅专家信息,供我校完善专家库留存,
姓 名: 职 称: 是否博导: 是否硕导:
研究方向:1. 2.
单位名称,含所在院系,:
通讯地址: ,若空间不够,请另加纸, 联系电话,含区号,: 电子信箱:
范文五:本文的创新之处
本文的创新之处:
1、 为银行业的监管和减少不良贷款提供了一个崭新思路,为银监会的监管提供了一个参考意见。在本文的框架内,我们证明了存在最优非对称税收的临界收入水平。同时考虑了银行的风险管理行为如何伴随税率的变化而改变。
2、 模型化利率市场化过程,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银行行为的影响,考察了了相应的降低改革成本的外部配套措施。指出了存在一个“温和波动区间”使得银行业的调整成本不大。
税收非对称性、银行监管与利率市场化 10228037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徐爽 1
摘要
传统的关于利率风险的讨论普遍集中在控制利率风险的技术性手段,比如:var 管理,凸性和久期的免疫管理等等。这些讨论只是在考察如何降低银行的利率风险,却没有考虑到一些现实的约束条件以及没有从银行价值最大化的角度解释银行为什么要控制风险。我们知道,银行之所以存在,原因之一是:银行提供了各种到期日不同的贷款服务,虽然到期日越长,银行面临着越大的利率风险,但是却可能带来更高的回报率;这样,对于银行来讲,那些只为了减少风险而做出的决策不一定是最优的,适当的风险承担可能更有利。这种对风险的追求可能导致很多不良贷款。本文基于一个模型,在其中引入银行的收入税的非对称性,收入税将影响银行决策者的决策过程。在这样的一个模型中,我们考虑银行应该如何确定最优的贷款期限;然后我们采用一个动态博弈的框架来讨论最优的银行监管政策;最后我们分析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管理的影响。我们发现,关于对付银行的贷款风险问题,非对称性的收入税发挥作用,它使得银行开始关心并减少风险,为银行业的监管和减少不良贷款提供了一个思路,这为银监会的监管提供了一个参考意见。在本文的框架内,我们证明了存在最优非对称税收的临界收入水平,并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银行行为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降低改革成本的外部配套措施。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对利率实行严格管制,利率水平的高低及结构变动均由中央银行统一确定,影响银行收入与成本的主要因素是资产负债规模及结构,因此,商业银行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很少考虑利率变动对其资产、负债的市场价值及资本净值的影响。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及加入WTO 后的要求,利率市场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另外,当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数额巨大, 不仅成为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中最大的风险隐患, 更是全社会沉重
2的“不良包袱”, 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顽症”之一。
在这种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以及大规模不良贷款存在的宏观环境下,利率风险管理成了银行迫切关心的问题,同时,对银行监管部门的监管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关于利率风险管理的文献已经很多,在我国的关于金融学的文献中,讨论普遍集中在控制利率风险的技术性手段,比如:var 管理,凸性和久期的免疫管理等等。一个自然的问题是:是不是利率风险越低就越好呢?普通的推理使得我们知道:银行不仅仅要关心安全性,赢利性和流动性同样是银行关心的。银行之所以存在,原因之一是:银行提供了各种到期日不同的贷款服务,到期日越长,银行面临着越大的利率风险,但一般来讲,到期日越长的贷款,收益也越高,即,到期收益曲线一般是向上倾斜的。对于银行来讲,为了追求高收益率,那些只为了减少风险而做出的决策不一定是最优的,适当的风险承担可能更有利。这样可能导致银行过高的贷款风险。而文献当中关于如何在信息非对称情形下有效地制约银行风险的讨论则很少见。 本文基于一个银行决策模型,在其中引入银行的收入税因素,收入税将影响银行决策者的决策过程,监管机构通过改变税收机制来影响银行的决策行为。在现实世界中,银行有很多机会来避开国家的收入税,比如:投资税收减免,免税债券等等。因为税收的大小依赖于未来的收入流,而银行的决策者会考虑到这一点,这样,银行将通过调整贷款的到期日来调整未来的收入流,改变税收状况,进而实现其目标价值函数的最大化。在这样的一个模型中,我们考虑银行应该如何确定最优的贷款期限,并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然后我们在一个动态博1
2 感谢我的同学谢俊给出的建设性意见。当然,文责自负。联系方式:longxsh007@21cn.com 参考文献【5】
弈的框架内,讨论最优的银行监管政策,与一般的风险监管措施不同,本文讨论的税收非对称性监管是激励相容的。最后我们讨论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的行为模式。
我们处理的模型,和国外的一些经典文献中提出的模型相似,比如:Gurel and Pyle 【1】、Brennan and Schwartz【2】以及Bierwag ,Kaufman and Toevs【3】。我们在【1】提出的银行价值分析模型的基础上,集中讨论税收非对称性,银行业的风险监控以及利率市场化是如何影响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的。
假设与模型
在我们分析的模型中,我们引入的市场不完美因素是税收的非对称性。这种税收的非对称性源于对现实中税收情况的观察;具体地,这种非对称性一般表现在:当收入低于某一给定的水平时,银行不必交纳收入税,也就无从利用税盾;而当收入高于者一水平时,银行将可以利用税盾。我们的模型分为两个时期1,2,假定第二期用一个连续的状态变量s ∈[0,+∞) 描述;对于第二期的每一个状态s ,都通过一个状态价格p (s ) 对应到第一期。这个假定对于一个无套利的市场来讲,是自然的3。另外,我们假定银行的管理者和监管部门都知道这些状态价格。为了处理我们的模型,我们必须对银行贷款的收益给出正规描述,我们用一个单因子模型给出银行的贷款收益率;这种处理包含了很多常见的情形,比如,银行的收益处于一个固定的竞争性利率水平。
正式地,我们写出我们的假设和前提,以明确我们讨论的基础。
A 1、假定对于第二期的每一个状态s ,都对应一个状态价格p (s ) (税后的)。同时假定存在无风险税后收益率r T (无风险利率加1)。对于这样的无风险资产,未来价值为r T ,现在价值为1,那么我们自然有如下关系式成立:
?s =∞
s =0p (s ) r T ds =1,所以,?s =∞
s =0p (s ) ds =r T -1
A 2、给定银行的未来状态价值函数V T (s ) ,银行的当前价值为:
V =?s =∞
s =0V T (s ) p (s ) ds
银行管理者的目标是最大化上面价值函数。
A 3、 我们假定银行的贷款没有信用风险,到期日为m 的贷款的收益率假定遵循如下的单因子模型,该假设也方便了我们在后面为利率市场化建模:
r (m , s ) =r +β(m ) +λ(m ) c (s ) 4
其中:r 代表税前的无风险收益率 3 根据无套利的经典金融理论,p (s ) 相当于一种风险中性的概率,其含义是第二期的状态价格,有很多文献讨论了
4p (s ) 的存在性、唯一性等问题,比如【4】 这里的贷款收益率模型来自:Bierwag1 【3】
c (s ) 代表影响贷款税前收益的随机成分,其期望值为零
β(m ) 代表到期日为m 的贷款的税前收益率
λ(m ) 是随机成分c (s ) 的系数,满足:λ(1)=0, ?λ>0 ?m
A 4、在没有信用风险的情形下,存在m 0,使得所有到期日小于m 0的贷款的当前价值是m 的非减函数
?>0 for m
关于这个假设,我们需要解释。如果对于所有到期日的贷款,到期日的延长对当前价值的影响为零,虽然他提供了更长的贷款期限,但是银行没有获得任何的超额收益。相反,如果到期日的延长对当前价值的影响为正,那么银行则获得了超额收益。我们认为后一种情况更合乎现实。
A 5、假定税收非对称的临界点出现在税前收入为Y 0时,如果收入低于Y 0,银行没有收入税,无法利用税盾5。这样银行的税后收入如下给出:
?[Y (s ) -Y 0](1-T ) +Y 0 for Y (s ) >Y 0 Y T (s ) =?Y (s ) for Y (s ) ≤Y 0?
其中:Y (s ) =r (m , s ) L -rD -(L -D ) -C 是银行的税前收入
Y 0=r (m , s 0) L -rD -(L -D ) -C
L 是到期日为m 的贷款总额 D 是一期的储蓄总额
T 是银行的收入税率 C 是银行提供服务的成本消耗
s 0是一个临界状态,此时,银行的税前收入等于他的税盾临界点收入
A 6、最后我们假设银行的监管部门能够观察到银行的决策过程。这要求银行监管部门对未来状态和银行有一样的认识。
以上,我们列出了本文需要的假设条件。给定这些条件,银行的管理者面临如下的决策问题,他要选择贷款的到期日,以最大化银行的价值。
Max V =?s =∞
s =0V T (s ) p (s ) ds =?s =∞
s =0(Y T (s ) +L -D ) p (s ) ds
s =∞V =?s =s 0
s =0
s =∞((Y (s ) +L -D ) p (s ) ds +?s =s 0[(Y (s ) -Y 0)(1-T ) +Y 0+L -D )]p (s ) ds ((Y (s ) -Y 0) p (s ) ds =?s =0((Y (s ) +L -D ) p (s ) ds -T ?s =∞s =s 0
利用假设A 3,重写上面的价值方程为: 5 我们对税收非对称的考察是极为简化的,现实情况可能非常复杂。
V =[(L -D ) r +β(m ) L -C ]r T -1+L λ(m ) ?s =∞
s =0c (s ) p (s ) ds
p (s ) ds +L λ(m ) ?s =∞ -T {[(L -D )(r -1) +β(m ) L -C -Y 0]?s =∞
s =s 0s =s 0c (s ) p (s ) ds }
银行的行为模式
有了上面的模型作为基础,我们可以讨论银行的最优风险决策问题。重新排列以上各项,并求得价值函数对到期日的一阶导数:
?V ?β(m ) -1?λ(m ) s =∞=L r T +c (s ) p (s ) ds ?s =0?m ?m ?m
?β(m ) s =∞?λ(m ) s =∞ -T {p (s ) ds +c (s ) p (s ) ds ]}??s =s s =s 00?m ?m
+T [(L -D )(r -1) +β(m ) L +L λ(m ) c (s 0) -C -Y 0]p (s 0) ?s 0]?m
利用假设A 5,我们知道:Y 0=(L -D )(r -1) +β(m ) L +L λ(m ) c (s 0) -C , 所以s =∞?V 的最后一项为零。同时定义c (s ) 的当前价值为A ,即,A =?c (s ) p (s ) ds 。这s =0?m
样,上面的一阶条件可以继续写作:
?V ?β(m ) -1?λ(m ) ?β(m ) s =s 0?λ(m ) s =s 0=L {[r T +A ](1-T )+T {p (s ) ds +c (s ) p (s ) ds ]} ??s =0s =0?m ?m ?m ?m ?m
非对称性是我们模型的关键,有了上面分析的基础,我们可以讨论存在税收非对称性的情形。银行在决策时,会努力去获得这样一个税盾。因为税盾是一种有价值的资产,但是,这个资产的价值依赖于银行的未来收入流。银行的最优决策将发生重大改变。此时,银行最优决策的一阶必要条件包含了关于税盾当前价值的一项,这是在预料之中的,因为当s
(1-T ?β(m ) -1?λ(m ) r T +A }=-T φm >0 ?m ?m
当银行处于均衡时,其中:
?β(m ) s =s 0?λ(m ) s =s 0φm =p (s ) ds +c (s ) p (s ) ds <0 ?m="" ?s="0?m" ?s="">0>
为了看清楚税收非对称性的作用,我们先考虑一种特殊情况。不存在税收不对称情形的性质我们用引理I 给出:
引理I :不存在税收非对称情形下(T =0),银行的最优策略是选择最大的到期日缺口m *=m 0。
证明:T =0,银行最大化问题的一阶必要条件(1-T ?β(m ) -1?λ(m ) r T +A }=-T φm >0?m ?m
为:?β(m ) -1?λ(m ) r T +A =0。在状态价格p (s ) 给定时,根据A 3,我们能够求得银行的?m ?m
收益:
?s =∞
s =0r (m , s ) p (s ) ds =?s =∞s =0
s =∞(r +β(m ) +λ(m ) c (s )) p (s ) ds s =∞
s =0 =?s =0[(r +β(m )]p (s ) ds +?
s =∞
s =0λ(m ) c (s ) p (s ) ds =(r +β(m )) r T -1+λ(m ) ?c (s ) p (s ) ds
=(r +β(m )) r T -1+λ(m ) A
再跟据假设A 5,因为银行能够从其提供的更长的到期日服务中获得补偿,即,
?>0 m ≤m 0?β(m ) -1?λ(m ) 。这样V 随着m 的增加而增加,一直到r T +A =?=0 m >m ?m ?m 0?
m =m 0;明显地,最优的到期日是选择m *=m 0。对于银行来讲,延长到期日能获得正的边际收益,银行应该选择尽量长的到期日水平。Q . E . D
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贷款期限越长意味着贷款的风险越大,因为?V a r (r (m , s ) ) ?λ[2
=?m (m ) V a r (c (s ) ) ]>0。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银行为了追求高收益?m
率,完全不顾及风险因素的考虑,使得银行的风险变大,增加了金融系统出现不良贷款的可能性。
这时,我们再回到更一般的情况,讨论存在税收非对称的情况。
引理II :如果存在税收非对称性,T >0,那么,银行的最优贷款期限选择是m *
根据一阶条件:
(1-T ?β(m ) -1?λ(m ) r T +A }=-T φm >0 ?m ?m
?β(m ) -1?λ(m ) r T +A >0 ?m ?m
故,税收非对称将使得银行选择最优的到期日m 1,满足:m *
这样,我们获得了一个对银行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解释,税收非对称性的存在使得在自然状态不好的情形下,银行无法利用税盾,这增加了银行决策问题的成本,银行不应该选择最大的到期日以获得超额收益。这样,税收非对称的存在使得银行管理者开始关心利率风险管理,选择到期日缺口以实现最优策略。
联系到我国银监会的成立,当前的主要议题还是解决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控制银行业风险的问题。对于银行业的金融监管来讲,税收非对称性提供了一种机制来制约银行的风险行为。同不存在税收非对称性相比,税收非对称性提高了银行增加风险的成本,使得适当的
风险控制变成了银行的激励相容行为,降低了银行业的运行风险。而我们知道在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只有激励相容的约束才是有效率的和低成本的。这对于提高监管效率和实施有效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既然这种税收非对称性为避免银行的高贷款风险提供了一条出路。那么一个自然的问题是,怎样的非对称性税收结构才更有利于监管机构监管银行业,更有效控制银行的贷款风险呢,使得银行业的贷款风险最低呢?
最优的银行监管策略
我们采用一个动态博弈的分析框架来分析这个问题。虽然我们考虑的是非对称性的税收结构,我们只考虑线性税收,在我们的框架内,银监会可操控的变量有两个:Y 0、T 。
我们设定的情景如下:银监会先选择一个临界收入和税率水平,银行在此给定的临界收入水平下进行决策,该决策过程被银监会观察到,银监会根据自己的监管目标选择最优的临界收入和税率水平。我们假定银监会的监管目标是一维的,只是为了降低风险。这样,给定银监会的监管目标时,银监会面临如下问题:
?β(m ) -1?λm () r T +A =}-T φm Min Y 0 T m s .. t (1-T ) ?m ?m
这个约束条件是价值函数对到期日的一阶导数,表示监管部门观察到了银行的最优行为。 命题I :对于通过调整税收非对称的临界点来降低银行的风险而言,理论上存在一个最优的临界点水平,使得银行的风险水平最低;另外,税率越高,银行越有积极性降低风险。 证明:我们首先分析临界收入的改变对银行决策的影响。
V mY 0T φmY 0?m =-=-=-?Y 0V mm V mm
见下图6:
T [?s ?β(m ) ?λ(m ) +c (s 0)]p (s 0) 0?m ?m ?Y 0,随着s 0对m 对Y 0的变化V mm
明显地,存在一个最优的临界收入水平,使得监管目标实现。在最优临界收入左侧,为了降低银行业的贷款风险,应该增加临界点的收入水平。反之,则应该降低临界点的收入水平。接下来分析线性税率的改变对银行的决策的影响。 6 二阶条件保证V mm <>
V T φ?m =-mT =-mT =-?T V mm V mm φm -?β(m ) -1?λ(m ) r T -A <0。 v="">0。>
贷款期限和税率之间是单调的减函数关系,为了实现最优的监管应该选择T =1。Q . E . D
以上结论是直观的,对于临界收入水平的选择,考虑两个极端情况,Y 0=0以及Y 0=∞,这两种情况都相当于没有税收非对称性,根据引理I 、引理II ,最优临界收入的存在是显然的。对于税率水平的选择,如果银监会的目标只是为了降低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银行的收入全部拿走,银行没有了收益,自然没有积极性冒险了。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融合进更多的现实因素,我们考虑的情况可能是不够现实的,我们应该考虑银监会在多个监管目标之间的权衡。
我国正处在向利率市场化的过渡时期。利率已经逐步开始放开,波动范围和领域开始扩大;利率的全面放开将在不远的将来实现。这个过程必将对银行的行为产生深远影响。我们可以在上述框架内探讨利率市场化对银行行为的影响,并尝试找出途径来降低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成本。
利率市场化与银行行为
关于利率市场化,我们在此无法给出正规的完整描述,我们只对上述框架做出一点调整,改变银行收益率的风险模式7:
r (m , s ) =r +β(m ) +ρλ(m ) c (s )
ρ>1表示银行的未来收益面临更大的波动可能性。此时,银行的最优条件变为: (1-T 其中: ?β(m ) -1?λ(m ) r T +ρA }=-T ?m >0 ?m ?m
?m =?β(m ) s =s 0?λ(m ) s =s 0p (s ) ds +ρc (s ) p (s ) ds ??s =0s =0?m ?m
我们给出本文的第二个命题:
命题II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如果要减少银行业的大规模贷款调整,降低经济的波动程度,存在一个温和波动区间,使得在这个区间内,经济的波动幅度不大。 证明:
V m ρ?m =-?ρV mm ?λ(m ) ?λ(m ) s =s 0(1-T ) A +T ?s =0c (s ) p (s ) ds =-V mm
s =s 0?λ(m ) [(1-T ) A +T ?c (s ) p (s ) ds ]s =0 =- V mm 7 这么做可能是比较武断的,因为在利率市场化这种结构性变迁中,银行的期望收益也可能发生改变。
我们看到,这个导数的符号不依赖ρ,正负完全由ρT =(1-T ) A +T ?s =s 0
s =0 c (s ) p (s ) ds 决定。s =s 0?λ(m ) s =s 0?λ(m ) ?λ(m ) c (s ) p (s ) ds [(1-T ) A +T c (s ) p (s ) ds ]A ?s =0?s =0-≤-≤- V mm V mm V mm
如果现行税率T 很低,ρT >0,?m ?m >0。反之,如果现行税率T 很高,ρT <><>
在一个合意的T 附近,*?m 绝对值很小,m 对ρ的变化不敏感;ρ的变化不会导致m 很大?ρ
的波动。Q . E . D 。?m 和T 之间的关系图如下图:
?ρ
这个结论对于利率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当中,为了平滑改革的路径,减少银行大规模的调整成本,适当的税率水平能减少银行的贷款调整,减轻经济的波动程度。
结论
本文的目标是要分析,在存在税收非对称的情形下,银行的最优利率风险决策行为,并为银行业的风险监管提供可行的方向,同时阐释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可能冲击。分析结果表明,如果存在税收非对称性,银行开始关心利率风险管理。如果银行通过更长期限的到期日服务中获得超额收益,银行不再为了追求更高的回报而放贷期限过长的贷款。
联系到我国银监会的成立,当前的主要议题还是解决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控制银行业风险的问题。对于银行业的金融监管来讲,税收非对称性提供了一种机制来制约银行的风险行为。税收非对称性提高了银行增加风险的成本,使得适当的风险控制变成了银行的激励相容行为,这对于提高监管效率和实施有效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本文分析了在利率市场化使得银行面临的宏观波动增加的情况下,银行的贷款期限如何进行调整;证明了利率改革过程中,外在因素的适当配合使得银行业的调整存在温和波动区间,指出了降低利率市场化改革引起的经济波动程度的方向。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没有解决一些分析性的问题。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直接假定了给定的状态价格,而没有考虑这些状态价格的决定和银行这个市场之间的关系。不过,这些状态价格只是一个方便的定价银行的工具,这使得我们只需采用局部均衡分析的办法,来更容易得到银行的最优策略。本文只是考虑的非对称行对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银监会的监管目标在本文中是单一的,即降低金融系统的风险,却没有考虑更长期限的贷款对长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还有,我们的模型没有考虑银行在衍生证券市场上进行风险规避的行为。利率期货对银行行为的影响将依赖于期货和约的价格、以及银行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的程度。当然,还有很多涉及银行决策的因素,我们没有考虑。不过,非对称税收作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我们相信是银行进行风险管理必须考虑的。希望本文将引发更深入和更现实的关于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和银行监管的思考。
参考文献:
【1】Bank Income Taxes and Interest Rate Risk Management: A Note
Eitan Gurel; David Pyle
The Journal of Finance, Vol. 39, No. 4. (Sep., 1984), pp. 1199-1206.
【2】Corporate Income Taxes, Valuation, and the Problem of Optimal Capital Structure
M. J. Brennan; E. S. Schwartz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Vol. 51, No. 1. (Jan., 1978), pp. 103-114.
【3】Miller's Equilibrium, Shareholder Leverage Clienteles, and Optimal Capital Structure (in Session Topic: Issues in Corporate Finance)
E. Han Kim
The Journal of Finance, Vol. 37, No. 2 (May, 1982), pp. 301-319.
【4】Single Factor Duration Models in a Discrete General Equilibrium Framework (in Bond Markets)
G . O. Bierwag; George G. Kaufman; Alden L. Toevs
The Journal of Finance, Vol. 37, No. 2 (May, 1982), pp. 325-338.
【5】The arbitrage theory of capital asset pricing,
Ross, S. A.
1976,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13: 341–360.
【6】对当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成因分析
刘龙光
青海金融 2002年10期
【7】我国不良贷款产生原因及对策
李德
金融研究 1999年07期
0,所以,-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