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够正确理解法律规范的特殊性、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 作用;提高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
能力目标:
了解我国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知识目标:
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 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联系学生的实际,结合典型案例,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丰富学生 的生活体验,在讨论互动中提升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课前我们先来放松一下,老师提问一个问题,看谁知道答案。一个三点水加上一个来字,读什 么?
生:lai 正确,那么一个三点水加上一个去字读什么呢?
教师板书:法
二、 讲授新课
1、法律定义
那什么是法呢?我们一起由字源来分析一下。三点水,代表水,无论你怎样放,水面都会是平 的,有公平,正义的意思。既然公平公正,就说明“法”对所有人都一样,没有特殊人的存在。 而去,文言文中去表示离开。古代有一种刑罚是将人发配到离家乡很远的地方去,所以去有惩 罚的意思。而谁也不会心甘情愿得接受惩罚,这就需要国家机关的强制力来保证。
“律”是指尺度、规则,是一种行为规范。音乐因为有了音律而和谐动听,人们的生活也因为 有了法律而和谐幸福。
那么,从字源上我们如何给法律下个定义呢?谁来试试?
学生自己试着归纳法律定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 为规范。
学生记一两遍,争取记下来。
2、法律特征
从法律的定义上来看,法律的特征是怎么呢?
学生考虑并回答。
(1) 国家制定法律。
国家的立法机关 按照一定的立法程序, 创制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看第 5页下图,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这幅图体现出法律的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2)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最主要的特征。
国家强制力只要指暴力,即军队、警察、法院、监狱等。
相对与法律,道德并不是依靠国家强制力来实施的,道德是依靠什么呢?
学生思考回答,社会舆论,人的良心
除了这点,还有其他吗?我们归纳一下道德和法律还有哪些区别?它们又有哪些联系呢? 道德和法律同属于行为规范的范畴。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法律与道德的联系:
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内容是互相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 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在表现社会重大关系方面是趋于一致的,一般来说,凡是法律 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 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从形式方面来看:
道德规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养成的,一般无需专门机构和人员来制定; 而法律规范则必须由专门的立法机构和立法人员,用严格的文字制定出来。
从起作用的手段来看:
道德规范主要老社会舆论和个人的良心来起作用,靠他人或自我的褒贬,靠纯 粹精神力量来起作用;而法律规范则靠国家机关的强制力,靠奖惩,靠精神的力量 更靠物质的力量来起作用。
合作探究:大家一起看胡长清的案例,学生自读,同桌讨论,胡长清被判死刑说明了什么?反 映了法律的哪些特征?
(这一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答案不惟一,既能说明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也能说明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普遍约束力。 )
说到普片的约束力,主要是指哪方面呢?
(3)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第一, 守法方面, 任何人不论民族,性别,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要平等地遵 守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没有法外之人。
第二, 惩罚方面, 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 制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回顾一下,法律的特征是什么?最只要的特征是什么?同学们掌握的速度很快,法律对全体社 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那法律体现的是谁的利益呢?
读第 6页,从宪法、刑法、民法通则等来说明:我国法律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分析回 答问题,为什么说我国法律是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我国的性质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 会主义国家。所以,我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这是我国法律的特质。由此驳岸可以得出,法 律体现掌握国家政权的 (统治阶级 ) 的意志和利益。
既然我国的法律体现的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那么法律都规定了我国 公民哪些权利和义务呢?
读课本第七页及相关链接的内容,回答图上问题。
想一想:课本 P7图 1,图 3,图 4中的公民在享有什么权利?
图 1:正在享有学习的权利;图 3:正在享有购物的权利 |(经济权利)图 4:正在享有劳动的权利
说一说:图 1,图 2,图 4中的公民正在履行什么义务?
图 1:正在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图 2:正在履行服兵役、保卫祖国的义务图 4:正在履行劳动的义务
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公民履行的各项法定义务。 (1)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
⊙什么是公民的权利呢?
法律上的权利,是指法律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在我国,公民不分民族、性别、出身、职业、宗教信仰、文化程度、财产状况 和职位高低,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民权利中 最重要的部分,是公民其他一切权利的源泉。
比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权,公民 的人身权利和自由等基本权利。
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呢?
①平等权
②政治权利和自由
③人身权利和自由
④劳动权
公民的基本权利
⑤批评和建议权
⑥受教育权
⑦获得物质帮助权
⑧取得国家赔偿权
我国其他法律则具体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其他权利,如公民的民事权利、诉讼权 利等。
(2)法律规定了公民的义务
在我国,公民在依法享有各项权利的同时,还必须自觉地履行各项义务。 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呢?
②公民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③公民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④公民有爱护公共财物的义务
⑤公民有遵守劳动纪律的义务
⑥公民有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
⑦公民有遵守社会公德的义务
我国的其他法律在具体规定公民享有其他权利的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 其他义务。
了解了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后,我们来思考一下是先享有权利再履行义务,还是先履行义务 再享受权利呢?同学们认为呢?那谁能说说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
在我国,公民既享有权利,又履行义务。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 义务。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不允许只 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
(2)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
在某些条件下,权利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例如:劳动既是公民谋生的手 段和获取报酬的途径,对公民来说是一种权利;劳动作为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动,推 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又是公民队国家和社会应尽的义务。再比如,受教育既是公民 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
公民的权利越能得到保障,就会越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促进他们自 觉履行义务;而公民履行义务的自觉性越高,就越有利于国家的富强昌盛,公民的 权利也就会获得更多的保障。
合作探究:分析案例
分析:
农民章某以父母偏心为由,拒绝赡养年迈的父母。多年来,章某的妹妹和 妹夫精心侍奉两位老人,赢得了四邻的赞扬。 2002年秋,两位老人先后去世, 临终前他们留下遗嘱,把不多的家产全部留给女儿和女婿。章某得知这一消息 后,先是假惺惺地痛哭不已,接着要求和妹妹平分老人的遗产。当妹妹拿出父 母生前留下的合法遗嘱时,张某气急败坏,声称要状告妹妹和妹夫侵占了他应 得的遗产,侵犯了他的继承权。
议一议:
※你认为章某能打赢这场官司吗?为什么?
小组讨论
(章某打不赢这场官司。因为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表现在公 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 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 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没 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不允许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 ) ※查一查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同学们一起尝试处理这一案件。
(此案中,因遗嘱合法有效,根据遗嘱继承优于法定继承的原则,因驳回章某 的诉讼请求,按遗嘱处理遗产。 )
三, 课堂小测
1、 法律的定义
2、 法律的最主要特征是什么?
3、 法律的本质是什么?我国法律的特质是什么?
4、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
四、课堂小结
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五、 布置作业
第 8页。运用网络知识查一查,我们的权利和义务,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我 们都依法享有哪些权利,应自觉履行哪些义务?
范文二: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学设计
设计人:江北初中 许长杰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2、 知道法律的内涵及我国法律的本质。
3、 了解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内容,知道自己享有哪些权利,应该履行哪些义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景,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材中的理论观点结合起来,通过分析实际问题获得新知,并且能够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尊重法律、尊重权利,增强权利与义务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难点: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教法与学法:
教法:问题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4、 检查学案完成情况(由学生主持)
5、 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教材第82页导言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特殊在哪里呢?它又规定了什么内容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些问题。
三、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6、 法律是特殊的行为。
7、 法律的特征: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83—84页有关胡长清的那个材料,并结合83页相关链接以及老师出示的多媒体课件;说说胡长清被判死刑说明了什么?再结合另一组课件,说说胡长清被 判死刑还能说明什么?
学生思考,教师巡查指导,然后由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84页相关链接,说说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主要表现)。
教师:你还知道法律另一个特征吗?(指导学生阅读教材83页
第一段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法律另一个特征是:“由国家制定”,学生和教师一起来说法律的内涵。
教师:法律和道德都是行为规范,他们有区别吗?(阅读教材83页相关链接第三段,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表)
(过渡)法律到底代表谁的利益?体现谁的意志呢?
2、法律的本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85页内容,并结合老师出示的多媒体课件来谈。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法律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这是法律最本的东西(板书法律的本质)
教师:我们国家法律维护谁的利益?体现谁的意志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85页材料及内容)
学生思考,教师巡查指导,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我国法律的本质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过渡)那么我国法律是如何具体维护人民利益的呢?我们来探究第二部分内容。
(二)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自读教材87页相关链接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8、 什么是法律上的权利?什么是法律上的义务?
9、 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主要有哪些?基本义务又有哪些? 你能知道其它法律规定的一些权利和义务吗?学生思考回答,老师补充小结。
明辨是非:
10、 有人说,胡长清是大官,他可以多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
权利,我只是一个学生,少享有或不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不履行义务。对吗?为什么?
11、 小王说,我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对吗?为什么? 大比拼(拓展练习):
12、 观察教材86页四幅插图,完成图下面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回答。
教师:从图中我们看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2、刘小磊上学期间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中学毕业后,他应征入伍。在部队,他刻苦训练,对工作认真负责,曾荣立三等功一次。复员后,他积极参加地方建设,由于业绩突出,被任命为单位的部门负责人。在区人大换届选举中,他当选为区人大代表。在家里,他孝敬老人,教育孩子,他的家被评为“五好家庭”。 刘小磊享有了哪些权利?履行了哪些义务?
(小组合作解决)
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进行对照,如有疑问,提出来共同解决。
收获平台: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总结)
老师寄语:同学们,法律和我们息息相关,我们要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律观念,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板书设计: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3、 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14、 法律的特征:
由国家制定
靠国家强制保证实施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2、法律的本质
二、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范文三: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八年级思品有效课堂教学导学稿
课题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
尊重法律,尊重权利,增强权利义务观念,依法正确行使权利,认真履行公民义务,不做违 反法律的事情。
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理解法律规范的特殊性,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提高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 义务的能力。
知识目标
知道法律是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性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 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了解我国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说明 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1、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2、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学习难点:依法行使权利 、自觉履行义务。
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帮助学生了解法律规范的特殊性,明确在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增强公民意识,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权力,自觉履行 义务,而我们的学生权力意识和义务意识都有待加强。
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本节课授课采取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中所提倡的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模式,体现“创设情境、 自主感悟 --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回归生活、拓展升华 --成果交流、积累收获”等四环节, 采用案例分析法、问题讨论法、活动体验法、活动探究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树 立法治观念。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1、法律的特点
2、权力和义务的关系
3、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的要求
教师:充分挖掘教材,精心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自主感悟
请一位同学用圆规画一个圆,请另一位同学只用笔画一个圆。
教师问:哪一个圆更标准、更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
过渡:从小游戏中我们可以领悟到“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也是离不 开规矩的。社会生活中的这种规矩我们称之为:行为规范。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行为
规范呢?那么法律是怎样的规范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课第一节。
学生:尝试画圆,自由发言,搜集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为规则比拼环节铺垫)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引导学生认识到使用圆规可以画得更规范、更圆,从而认识到生活需要 规范
二、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学生看课本并结合经验填写表格内容并结合案例分析了解法律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的填写引导学生了解法律与道德、纪律的区别从而认识法律的特点。 (二 )读课本 85页材料并说说:我国的法律是谁的意志的体现?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学生阅读分析说明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从而了解我国法律的性质
(三)小张在政府的帮助下读完了中学。之后,他响应国家的号召,自愿到部队服兵役。在 部队,因表现出色,他多次受到表扬。退役后,他自己开了个小批发部,干起了个体经营。 由于认真守法,积极纳税,他多次被税务部门评为纳税先进个人。后来他又带领村民走上了 富裕之路,他的举动得到了全村人的好评,被村民选为乡人大代表。
分析说明:小张享有了哪些权利,又履行了哪些义务?
学生阅读材料事例,分析权利和义务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引导学生了解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四)在了解了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后,有几位同学在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上产 生了分歧:
小王:应该先行使权利,后履行义务。
小陆:应该先履行义务,后享有权利。
以上同学的观点对吗? 为什么?
学生发表观点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观点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三、回归生活拓展升华
结合自己一天的生活,寻找自己在生活中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1)进教室学习行使 权利 。
(2)课堂上发言行使 权利 。
(3)中午就餐行使 权利 。
(4)免学杂费、课本费行使 权利 。
(5)放学回家帮妈妈干家务履行 义务 。
(6)晚上认真做作业履行 义务 。
学生说明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通过生活情景设置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身上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增强权利和义务意识 四、成果交流积累收获
通过今天的探讨,我认识到:
我能做到:
学生根据提示回顾本课所学
设计意图:引导带领学生感悟本课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
课堂达标检测
观察漫画说说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学生观察漫画,发表观点,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漫画观察及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并引导学生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关 系
板书设 计
权利 义务
一致的(表现) 予 规 法律
(特征)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介绍的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介绍法律知识,理论性很强,所以在执教本课知识时, 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特征,又立足学生自身引导 学生认识自己身上的权利和义务,从而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范文四: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第七课《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导学案 NO.7
班级 姓名 小组 等级
【学习目标】
1. 认识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培养依法做事的观念。
2. 培养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预习指导与使用说明】
1. 依据学习目标阅读课本P92-P95,查找、勾画基础知识,写上提示语,并标注好序号。
2. 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以备课上小组探究、突破。
3. 限时、独立完成,规范书写,及时上交。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懂得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树立法律观念是本课的难点
【课前预习案】
请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在课本上勾画下列问题:
1. 阅读课本p92-p95,找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
2. 依据学习目标阅读课本p94,勾画出“我国诉讼的类型分别有哪些?”
3.我国法律制裁有哪几种?
【我有问题问老师】
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还发现了哪些疑问和困惑?请你写下来和老师同学一起学习和分享.
【合作探究案】
探究一:材料分析
张玉萍背着自己的外孙女去马龙县城龙泉路一家名叫华联购物广场的超市买东西, 结账时, 要找补1.1元, 营业员只给了她1元钱并加了一颗水果糖抵一毛钱, 她将糖果扔回盒子里, 说了句:“开那么大的超市还补不起一毛钱? ”营业员回了她一句:“疯婆娘! ”双方的争执由此开始, 后来营业员将她推搡到超市外的一个石坎上, 背上孩子右腿被摔成粉碎性骨折的。法院判决超市以及营业员共同承担孩子的治疗费用。
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回答:
(1) 商场工作人员的行为侵犯了孩子的什么权利?
(2) 法院的判决说明了什么?
(3) 你从这一案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探究二:山东省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们正在处理一起民事纠纷案,曾经亲临现场,驱车50公里来到南屯村。“谁家也不去了,就在这树荫下坐着谈谈吧,省的两家猜疑法官办案有倾向。”法官们有的拉尺子,有的记录,实地测量房屋及地基长度、查扎子,法院审判长单世东就在街头树荫下现场调解了一起邻居纠纷案。
(1) 上述情景说明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2) 该诉讼属于什么诉讼?
(3) 假如你是其中一名法官,在调解纠纷案结束后,你会说什么?
范文五: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一、学习目标
1、 知道法律的内涵及我国法律的本质,了解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知道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学会尊重法律、尊重权利,增强权利义务观念,依法正确行使权利,认真履行义务。
二、教学难点
1、 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2、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三、教学过程
(一) 法律的定义、特征
1、小尝试
请一位同学用圆规画一个圆,请另一位同学只用笔画一个圆。
教师问:哪一个圆更标准、更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
通过学生的尝试和自由发言,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用标准的圆规才能把圆画的更标准、更圆。
教师过度:从小游戏中我们可以领悟到“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也是离不开规矩的。社会生活中的这种规矩我们称之为:行为规范。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行为规范呢?请同学们细心寻找。
2、生活搜集
学生以组为单位搜集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教师在各小组倾听指导,帮助学生找全各种类型的行为规范。
预测:生活中常见的行为规范有:法律、法规,道德,宗教教规,民俗村规,团体章程、党纪,等。
3、 比较分析
法律与其他行为规范相比,有哪些基本特征?(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比较以下几种行为规范的不同之处。
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法律的特征:A、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二)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理解权利和义务的法理学定义是增强公民权利义务意识的思想起点和认识基础。增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意识,要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准确法律定义。
4、议一议:我的生活与法律有关系吗?
1)、知识拓展—公民权利大搜索
通过以下法律规定,你发现了什么?
第34条 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41条 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通过以上法律条文,我们可以发现,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各种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相应义务。
2)、让学生结合自己一天的生活,来寻找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法律赋予的权利和规定我们应尽的义务。
预测:从进入教室开始,我们开始学习,是在行使受教育的权利,也是在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当在课堂上发言的时候,我们在行使言论自由权,同时,我们的言论不可以伤害到他人,不得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也就是要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中午的时候,我们就餐是在行使自己的休息权和生存权,以保证我们的生命健康。另外,我们的学杂费、书本费都已经全部免掉了,这是我们在享受国家的物质帮助权。
教师引导: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结合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是周围更多的人在履行自己的义务,自己的受教育权才能得到保障,所以要珍惜自己的权利,履行好自己的义务。
5、请你判断:
A有的同学说:我们应该先履行义务再享受权利
B有的同学说:我们应该先行使权利,后履行义务
C有的同学说: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仅要享有权利,也要履行义务
D有的同学说:我只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
E有的同学说:我只想享受权利,不愿履行义务
请你用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来判断以上同学谁的说法正确,并说明理由。
通过以上观点的判断,进一步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以在今后的生活中做一个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
(三)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6、问题探究
材料一:职工江明到东方公司工作,双方约定公司每月给他1500元工资,但未签定劳动合同。江明工作的前三个月,东方公司按时付给他1500元工资,此后的几个月,公司以不景气为由,就只付给江明600元工资。你认为江明会怎么做?并对江明的行为进行评析。 材料二:王鑫,初一5班学生,小学五年级时父亲出车祸去世了,随后母亲改嫁,他就随奶奶生活。此后他母亲就再也没给过他生活费了。奶奶与母亲为此经常吵闹?有一天在班上,他的同桌刘明发现丢了10元钱,在多次没找到的情况下,他就向全班同学散布消息:“这钱肯定是王鑫偷的,因为他家里穷,母亲也不管他了,他一定是偷了我的钱去买好吃的去了。”其他同学也说:“就是,你看他平时在学校口水乱吐,纸也随地乱扔,品行本身就差,肯定是他。”很快这消息也就传到了王鑫耳朵里,他感觉自己的自尊很受到伤害,于是课后,他就暴打了刘明一顿。事后,王鑫就干脆自己辍学了。离开了学校,王鑫就溜进一网吧,在那待上了整整一夜,天亮时,网吧老板跟他要上网费,而王鑫根本就没钱,于是老板就对他大打出手,手被网吧老板拧得骨折。你对王鑫母亲的做法怎么看?并说明理由。
教师总结:过以上两则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必须依法进行,不得违背法律的规定,不得超出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谋取非法利益。对于法律提倡的事情,我们要积极去做;法律明确规定的义务,必须去做;法律明确禁止的事情,一定不去做。
第一课 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
第一课时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尊重法律,尊重权利,增强权利和义务观念,依法正确行使权力,认真履行义务,不做违反法律的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能够正确理解法律规范的特殊性、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提高依法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
3、(1)记住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记住我国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说明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
学习重点
1、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2、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学习难点: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
1、什么是法律?法律与道德有什么区别?
2、在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权利,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还必须自觉履行哪些义务?
3、怎样正确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4、公民应怎样正确行使权利?
5、在我国,公民应怎样履行义务?
填一填
1、法律是由 制定,靠 保证实施,对 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2、我国法律是 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3、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
4、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不得超越 ,不得损害 的合法权益,要尊重 ,不能在合法权利之外 。
5、凡是 的行为要积极去做;凡是 ,就必须去做;凡是 的行为,就坚决不做。 合作探究:
1、案例分析课本P4-P5页胡长清材料:
说一说:胡长清被判处死刑说明了什么?
2、活动三:读图回答
想一想:课本P7页
图1,图3,图4中的公民在享有什么权利?
说一说:图1,图2,图4中的公民正在履行什么义务?
3、情境活动五:查一查——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我们都依法享有哪些权利,应自觉履行哪些义务?
4、案例分析课本P9页农民章某的材料
你认为章某能打赢这场官司吗?为什么?
当堂检测:
单项选择题
1、 “乱放鞭炮”被列为2008年过年最不雅行为,因为它影响了别人正常的生活,告诉我们( )
A.我们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
B.乱放鞭炮是违法犯罪行为,我们不要做法律禁止的事
C.我们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D.放鞭炮影响了他人正常的生活,应当给予取缔
2、下列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有 ( )
①行使监督权 ②维护全国各民族团结 ③维护国家统一 ④依法纳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以下属于法律要求我们做的是 ( )
①维护国家统一 ②见义勇为 ③遵守公共秩序 ④依法纳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 2007年5月29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国家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是继陈良宇、杜世成等人之后法律对严重违法的高官再次做出的严厉判罚。上述案例启示我们 ( )
①凡是法律所禁止的事情,我们应坚决不做 ②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③建设和谐社会,每个公民都必须少享受权利,多履行义务 ④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公民一律平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辨析题
5、 关于权利和义务的问题,同学们说法不一,甲同学说:“权利我喜欢,义务我讨厌。”还有乙同学说:“义务如同河流的源头,权利如同河流中的水。”
谁的观点是正确的呢?为什么?
6、小胡非常喜欢听音乐,常常深夜了还把音响开到最大声,邻居纷纷向他提意见。小胡认为在家里听音乐是自己的权利,邻居无权干涉。小胡的看法对吗?为什么?
三、情境分析题
春节郭某准备回家,但公司还欠他2500元钱。于是他去找领工的车某,车某说老板想给大家结账,但有几笔钱没有收回来,还要再等等。过了不久,郭某进车某房间看到车某6岁女儿在家。他便以“找妈妈”为由骗走车某的女儿,让车带2500元钱赎孩子。由于孩子认生,在出租车上大哭,引起司机的警觉。当车行至公路收费站时,司机把疑点告诉了收费员,出租车被拦下,民警很快赶到。郭某在被检察院批准逮捕后一直觉得委屈,自己没有伤害车某女儿的恶意,也不是为了勒索额外的钱财而带走她。自己是真正的受害者。结合课本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郭的行为,帮助郭某认清问题。最后,再给他一些今后遇到类似情况如何处理的建议。
五、收获平台
教学反思
1、在法律层面上,公民的权利是指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以作为和不作为的方式取得利益。一方面,公民有权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去实践某种行为;另一方面,公民有权要求其他公民、国家机关或有关组织去做或者不做某种行为,以使自己的利益得到实现。在教学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区分“权利”和“权力”的差别。
2、从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来看,我国公民享有人身的、家庭的、受教育的权利,享有广泛的经济、政治权利以及依法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等权利;同时,我国法律又规定了公民必须相应履行的各项义务。
3、懂得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有助于增强我们的国家观念和法律意识。增强权利观念,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公民义务,既是增强公民权利和义务意识的题中之义,也是公民意识的重要内容和学习法律常识的落脚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