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从阮籍、嵇康与傅玄的诗歌看正始与西晋诗风的嬗变
Vbl(14 NO(4 第14卷第4期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DOI:10(13669,j(cnki(33—1276,z(2014(087
从阮籍、嵇康与傅玄的诗歌看正始与西晋
诗风的嬗变
庄书睿 (福建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州 350007)
[摘 要]正始诗人阮籍、嵇康对抗司马氏统治,崇尚玄学,形成寄托“遥深”和“清峻”的诗歌风格。而
西晋诗人傅玄投靠司马氏政权,尊儒反玄,诗歌崇尚拟古、讲究语言与形式的创新。通过分析三人人生选择、思
想倾向与诗歌特点,可以看出西晋诸贤没有沿着阮籍、嵇康的创作道路发展,而是受到傅玄的影响,变正始玄思 为流韵绮靡,从而开启了西晋追求文辞华美与技,了创新的诗风。
[关键词】正始诗歌;西晋诗歌;阮籍;嵇康;傅玄
[中图分类号]1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71-4326(20l 4)04—0055-05
Poetic of Shi and the Western onAnalysis Style Change Zheng
fromPoemsofRUANandFUXuan JinJi,JI Kang Dynasty
ZHUANG Shumi Normal fSchool of University,Fuzhou,350007,China) Humanities,Fujian Ji and of Shi SIMA Abstract:RUAN JI rule,advo— Kang,the poets Zheng Dynasty,fought against family’S cated the and created the of and severe”(However,FU Xuan, metaphysics poetic style being“profound”and“quiet and with SIMA’S Confucianism and the of the Western Jin poet Dynasty,went sought refuge regime,advocating onarchaism and calls for innovation of and form(An analysis devaluing metaphysics(His poetry upholds languag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nds that of the W色stern Jin did their choices of life styles(thoughts poetry poets Dynasty the of RUAN Ji were affected FU Shi not follow and儿Kang,instead they by Xuan,changing Zheng metaphysi— step new trend of rhetoric and acal to charm and notions and seeking wording thoughts lingering gorgeous starting in in the Western Jin innovation technique poetic style Dynasty( Kev Shi Jin Xuanwords:Zheng poetry;Western poetry;RUAN Ji;儿Kang;FU 者,“为一时文坛宗师”12|21 5。 魏晋易代之际,政局混乱,曹氏皇帝昏庸无能,司 马氏掌握朝政。此时文 正始诗风与西晋诗风看起来大相径庭,但究其源 人命运多蹇,拥曹与拒绝同司 头,都始自汉末与建安,只是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遂 马氏合作的文人多惨遭杀戮。阮籍、嵇康和傅玄都是
风貌各异。阮籍、嵇康继承了汉末与建安诗歌创作批 同时期的文人?,然而,因为各自选择的道路不同、思 评现实、表现个性的优良传统,但“太康诸贤没有沿 想不同,他们的诗歌呈现出各异的风貌。以阮籍、嵇I,在当 着阮、嵇的创作道路发展,而是沿着傅玄等人的创作 康为代表的正始诗风“词旨渊永,寄托遥深"【1
道路发展,他们虽然也在努力学习汉魏诗歌的气格和 时诗坛奇峰突起;而傅玄则成为西晋繁缛诗风的开启
[收稿日期]2014—06—06 989一),女,福建建瓯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硕上研究生( [作者简介]庄书睿(1 7—278年),注:?阮籍(2l 0—263年),生于建安卜五年,卒f景元四年;嵇康(224—262年),生于黄初四年,卒于景元Eff;傅玄(2l 于建安?十二年,卒于成宁四年。根据三人生卒年推,I=,傅玄年纪比嵇康长七岁,比阮籍小七岁。 生
万方数据
56 2014年12月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意象,挹取其艺术上的芬华,但与汉魏风骨却差距较 诗歌充满了道家超脱人世的思想,他们精通道家玄学 21 2 大。”l 6本文从阮籍、嵇康和傅玄三人的诗歌考察同 且身体力行。同时,他们又将玄学的思想、对现实的 愤恨与个性相融,倾注于诗歌中,形成了“嵇志清峻, 源异出的正始与西晋诗风的嬗变。6 6l 阮旨遥深”l 7的特点。
“清峻”本意指山水之貌,水清澈而山高峻;用于
《世说新语?任诞》:“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 指人,意为高节清流、峻直端正之意,用于评判人物
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 的德操品格,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诗如其人,嵇康 伶、陈留阮成、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 诗歌清淡高远,冲静超俗。诗人结友登览,弹琴清歌, 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I 3l在思想深 优游容与,饮露餐琼,将玄思融于人生中,寻求心与 度及文章创作上,阮籍、嵇康为其中之佼佼者。在一 道冥的理想境界,这在嵇康的诗作中俯拾即是,大量 定程度上阮籍、嵇康可以说是当时任诞名士的代表, 仙道与玄理相融合的抒怀赠答诗都体现了“清”的特
他们“非汤、武而薄周孔”(《与山巨源绝交书》),“越 征。且看嵇康的诗句: 名教而任自然”(《释私论》),
2。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5】1蔑视礼教,崇尚玄学,重 视自然。 《四言十八首赠兄秀才入军》(其一) 阮籍、嵇康生活在魏晋嬗代之际,政权更迭频繁, 敛弦散思,游钓九渊。重流千仞,惑饵者悬。猗 与庄老,栖迟永年;实惟龙化,荡志浩然。【5】2 4《四言 人人自危,朝不保夕。正如鲁迅先生所云:“乱也看惯 I司马氏利用“名教”作为篡政与 诗十一首》(其一) 统政的工具,废弑曹氏皇帝。嵇康 了,篡也看惯了。”|4
为曹氏宗亲的女婿, 岂若翔区外,餐琼漱朝露?遗物弃鄙累,逍遥游
官居中散火夫,从内心已将司马氏归入对立阵营之 太和;结友集灵岳,弹琴登清歌【s]”。《答二郭三首》
(其一) 中,且他对真正的儒家圣贤治世十分向往。嵇康《太 师箴》将“默静无文,大朴未亏;万物熙 陈祚明评述道:“嵇中散诗,如独流之泉,临高 熙,不夭不 I 赴下,其势一往必不能曲折潆洄,然固澄澈可鉴。”【7 离”的上古时代与“利巧愈竞,繁礼屡陈;刑教争施,天性丧真”的后世相对比,以突显“故君道因然,必 嵇康《述志诗》《悲愤诗》等则体现出“峻”之特征。
再看嵇康《述志诗》: 托贤明”的主旨,提出“唯贤是授,何必亲戚?顺乃
浩好,民实胥效”的治世理念,表达了“无为而治”的 殊类难偏周,鄙议纷流离;鞯轲丁悔吝,雅志不
19卜19 289 151 政治观15I 9。司马氏遵从教条而非顺应人性自然的 得施1 治理之道有违嵇康的治世理想,这也是 嵇康极为厌恶 慷慨思古人,梦想见容辉;愿与知己过,舒愤启 5I司马氏所提出的虚伪的儒家伦理道德纲常的原因。而 幽微I 290。 阮籍,面对司马氏残酷杀戮的局面,选择了与嵇康不 这些诗句抒发了嵇康雅志不得施的幽愤,高喊出
同的处理方式,因为只有依附司马氏,才能求得自保。 渴望知己、思羡古人的愿望,从侧面反映出强权政治
下世人朝不保夕的生存状态,是对司马氏残暴黑暗统 阮籍的内心是矛盾与愁苦的,因为投靠司马氏并不能 治的强烈抵抗。《悲愤诗》是嵇康狱中之作,可以看作 完成其早期渴求建功立业治理天下的愿望,相反,只 能带给人虚伪与束缚,让人感到厌恶与愤恨。这样的 是其人生之痛最强烈的抒发。嵇康回顾自身四十个春 愤恨只能寄托于诗歌中,消磨于醉酒中,找寻心理上 秋的遭遇,坦言自己“恃爱肆姐,不训不师。爰及冠 的瞬间解脱,忘记现实的苦难。 带,冯宠自放”的个性,表达了“任其所尚,托好老
与儒学的低迷相反的是玄学的兴盛,士人们希望 庄,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的志向,揭露 通
了“藏垢怀耻,民之多僻,政不由己”的政治现实,抨 过探讨深层的哲学问题来解决社会矛盾与人生疑 击了“谤议沸腾”倚仗权势的奸佞小人 z。s一29 6。此问。阮籍、嵇康亦参与r正始玄学思潮,但与何晏、王 弼为首的贵无派的政治哲学不同的是,他们重自然派 诗歌继承了建安时期直面现实的特点,言辞峻类
烈,饱 玄学,是一种人生哲学,是充满着艺术精神的浪漫哲 含激情,是对丑陋罪恶的现实社会有力的批判。可见, 2 Il 学12 8。这与他们本身擅诗赋与音乐有很大关系,他 嵇康诗歌的“清峻”体现出对仙道超世的追求和向往, 们是以艺术家的眼光去看待玄学。阮籍《乐论))、嵇康 对遗世独立的渴求和希望,对丑恶现实的抨击与批判。 《声无哀乐论》等都是玄学思想的产物。“彬彬之盛的 阮籍诗歌有五言八十二首、四言十三首,其中以 ((咏怀诗》八十二首最为人称道。王夫之《古诗评选》 正始玄学及正始时期自由浪漫、标榜风流的风气,对 赞为“旷代绝作” 8。对于如此恢弘的巨制组诗,人们 阮籍、嵇康的个性及文学思想的养成起了奠定的作6I 用。”12I 2”“乃正始明道,诗杂仙心”l 67,阮籍、嵇康的 历来探求的主题,都是“厥旨渊放,归趣难求”I 91,然
万方数据
57第14卷第4期 庄书睿:从阮籍、嵇康与傅玄的诗歌看正始与西晋诗风的嬗变
物。”【21?。理性来自于阮籍对生命的透彻思考,充满着 而,真如李善所言是“百代之下,难以情测”l 0I的么? 1 尽管阮籍在诗中没有直指政治,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 玄学思辨的批判精神,与深层的感性相结合,诗兴便
从笔端喷薄而出,散发出崇高的悲剧美感。 诗》多有批判一定程度上是所处政治环境的反馈。阮籍((咏怀 悔恨平生之叹: 嘉时在今辰,零雨洒尘埃。,晦路望所思,日夕复 不来。人情有感慨,荡漾焉可能?挥涕怀哀伤,辛酸 阮籍终日饮酒避世,嵇康公然拒绝做官,但他们
谁语哉!【llJ”8(其三十七) 都被迫卷进政治漩涡之中,成为乱世政治的牺牲品。
平生年少时,轻薄好弦歌,西游成阳中,赵、李 而同一时代的傅玄与阮籍、嵇康却走了一条完全不同
相经过。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驱马复来归,反 的道路。 顾望三河。黄金百镒尽,资用常苦多。北临太
行道,失 傅玄幼年丧父,避难河内,期间专心诵学儒家经 路将如何? 】222(其五) 3 典并于太和五年(2 1年)进入太学。与他同进者 有 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颜色改平常,精神自 不少是“以交游为业”“不务道本”的太学生,傅玄则 4 孜孜以求成为儒学之英。齐王曹芳嘉平元年(2 9年), 损效。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万事无穷极,知谋5 苦不饶。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终身屡薄冰,谁 傅玄入司马昭军府任参军。正元二年(2 5年),司 知我心焦。【“J 3”(其三十三) 昭晋位大将军并独揽朝政后,傅玄“转温令,再迁弘 马
追忆年少,哀叹今日,“终身屡薄冰,谁知我心焦” 农太守,领典农校尉”1131。元帝咸熙元年(2 64年)七 二
6 月,傅玄被封为鹑觚男。第二年(2 5年)八月,句更是直抒胸臆。可见,阮籍在司马氏统治下如履 薄冰的处境,也侧面说明当时政治捆绑诗人自由,诗 马昭病卒,司马炎嗣位晋王,“以玄为散骑常司 侍”,且 6 参与制作礼乐。泰始二年(26年),歌弥漫着英雄失路的悲哀和痛苦。衰老已至,死亡不 4 从正始十年(29年)司马懿 傅玄又掌谏职。 远,诗中由此感慨生命短促,和汉魏之际的忧生一脉 发动“高平陵之变”到
6 相承。阮籍((咏怀诗》还透露出忧世之慨,泛着浓郁 成熙二年(2 5年)司马炎嗣位晋王,短短卜几年间,
的生命孤独感: 傅玄不断升官进爵。与阮籍、嵇康抵抗司马氏统治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 同,傅玄从入仕起就投靠司马氏集团,并在新政权中 我
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 不断晋升,成为西晋倚重的大臣和士人效仿的对象, 独伤心。【l?21”(其一) 引领着当时的文风。 生命辰安在,忧戚涕沾襟。高鸟 傅玄经历了玄学由兴而盛的全过程,也接触谈玄 翔山冈,燕雀楼
下林。青云蔽前庭,素琴凄我心,崇山有鹤鸣,岂可 名士,却丝毫未受时代风气的感染,且对此深恶痛绝。
他在((傅子》中大谈治国之术,提倡有为而治,为司 相追寻!【“J 3”(其四十七)
马氏建立基业提出了理论依据。他以儒家强调伦理教 阮籍的痛苦在于人生的不自由,无法像高鸟展
化之意提出正心乃立德之本、诚信为立身之基,崇仁 翅,只能与燕雀为伍,无法追寻心中所思所愿,无法 兴利,重孝事亲。傅玄还重视教育,认为“尊儒贵学, 实现人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青云蔽日,只能聊以抚 则民笃于义”I?I。此外,傅玄还提出安民七策,以利 琴,以慰心伤。社会满目疮痍,令人绝望,在此人生 民兴国。他对世事的认知早已建构于正统儒学之中, 状态中,他的痛苦不止是个人的,更是当时普遍士人 俨然以兼济天下为己任,视玄学为“虚无放诞之论”, 的共同感受。“他的悲哀也就具有了一种更为广阔的认为有碍于“道化隆于上,清议行于下”I?I。傅玄对 历史意义,他的烦恼和焦虑也是悲惨世界里的普遍情谈玄之士亦无好感,视何晏为妖。傅玄是以大臣儒者绪,是关于活着的痛苦呼告,是生命孤独的体验。"|?l
的身份,从现实的社会政治角度抨击玄学的。 此外,阮籍受玄学的影响较深,“任自然”成为其安身 立命的
“尊儒尚学之思想,傅玄不仅于奏疏和《傅子》中 处世哲学: 反复提倡和论说,而且把这种思想渗透到了他的诗文 非子为我御,逍遥游荒裔。顾谢西王母,吾将从 创作实践中去。”i 16l傅玄诗集大量的拟乐府之作,体此逝。岂与蓬户士,弹琴诵言誓??1】360(其五十八) 了他渴望恢复汉魏传统、崇儒思古的思想。从内容看, 世现 诗中关于老庄列仙的描写,表现了阮籍希望远离 傅玄的部分诗作揭露了社会的弊端,展现出他身为儒 事纷争,渴求逍遥玄虚的神仙世界。只有对万事失 臣忧思民生的一面。《飞尘篇》揭露了魏晋IlJ阀制 望才欲遁世,把老庄哲学当作精神的寄托。因此,不 度下的腐败现象;((白杨行》道出志向不得施展的愤懑; 管是现实还是玄学,都促使阮籍的诗歌形成了寄托 (《苦雨》描写雨涝之灾,表现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遥深”的特点。钱志熙的评价可谓精准深刻:“阮籍 等。傅玄的乐府之作,关于妇女题材占了人多数,其 万方数据 的《咏怀诗》是高度的理性和深沉的感情相结合的产
58 2014年12月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中有很大一部分为妇女贞德方面,贯穿着儒家礼义教 程中的傅玄的诗作。 化的宗旨。《艳歌行》最后一句 首先,傅玄诗歌在探索新形式上为以后的诗人创 “天地正厥位,愿君7I 5 改其图”Il 33,充斥着浓厚的伦理教化之味。谢榛《四 作提供了范式,其现存的诗歌,包括四言、五言、骚
体、杂言。杂言诗句式错落,三、四、五、七、八、九 溟诗话))中亦提到这两句诗:“傅玄《艳歌行)),全袭 《陌上桑)),但日:‘天地正厥位,愿君改其图。’盖欲 言均出现在诗中。而阮籍、嵇康诗歌重内容而非形式, 辞严义正,以裨风教。殊不知‘使君自有妇,罗敷自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均为五言,嵇康诗作以四言和 有夫’,已含此意,不失乐府本色。”fI 81傅玄认为的美 五言为主。此外,傅玄诗歌重“追求文字的技巧,如 人应是“刚柔二德配二仪”I 铺排、描写与形容的拓展等”I 211,可以视为陆机、潘 17I川,这完全是以儒家道德
岳诸人大兴骈偶之风的先声。其次,西晋最为兴盛的 标准作为评价标准。《秋胡行》中赞妇人“美此节妇,5 高行巍峨”|l川5 4,体现了其正统儒家贞德观。这部分拟 拟古风气在傅玄诗集中也得到体现。如《西长安行》
拟汉乐府《有所思》,《艳歌行》拟汉乐府《陌上桑》, 作敷衍的成分较多,对诗歌人物的扩写虽丰富了意 象,但有时显得不够凝练,甚至略微累赘。 《青青河边草》拟汉乐府古辞《饮马长城窟行》,《美 除了讽谏功能的拟作外,傅玄还有一部分关于 女篇》拟曹植《美女篇))等,都体现了傅玄对汉魏诗 风的承袭,也开启了西晋文人的拟古之风。而阮籍、 女性主题的诗写得细腻柔婉、工巧绮丽。且看((昔思 71 君》11 565(( 嵇康的诗歌多以述志咏怀为主,较少完全的模拟之
昔君与我兮形影潜结,今君与我兮云飞雨绝。 作。再次,与“嵇志清峻,阮旨遥深”不同的是,傅 昔
君与我兮音响相和,今君与我兮落叶去柯。 玄乐府诗柔婉绮丽之语不少。如((莲歌》:“渡江南,
昔君与我兮金石无亏,今君与我兮星灭光离。 采莲花。芙蓉增敷,晔若星罗。绿叶映长波,回风容 7I 5zI 再看《车遥遥篇》11 与动纤柯。”11 568;?艳歌行有女篇》:“丹唇翳皓齿,秀 65: 车遥遥兮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色如硅璋。”I"15”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晋绮丽诗风 君安游兮西入秦,愿为影兮随君身。的形成。而傅玄笔下关于儿女之情的诗作,表现出他 绮丽的情思和细腻的感情,此后张华《情诗》、潘岳《悼 君在阴兮影不见,君依光兮妾所愿。前者描绘爱情的短章,通过“形影”“云雨”“音 亡诗》等写得缠绵婉转,流韵绮靡,都是傅玄重个人
响 ‘叶柯”“金石 ‘星光”一系列的比喻将男女之间 情感的延续。最后,从现存作品看,傅玄诗歌总体上
由爱转恨的过程描述得精准深切,只铺陈事实,情感 仍是乎实质朴的,但于一些诗歌中可以发现“繁缛”的
影子,傅玄的一些拟作只是在原有词句上加以敷衍, 从字里行间流露无遗。后者仅以“形影”比喻男女,细 对诗歌形象进行描写与扩充。由于缺乏深沉慷慨的感 致刻画女子卑微心理,愿君勿弃之情写得委婉,令人 情,转而重视形式的创新与文字的技巧,因而促进了 动容。张溥因此赞日:“独为诗篇,新温婉丽,善言儿 1 女,强直之士怀情正深,赋好色者何必宋玉哉。”l 91尤 西晋文学“繁缛”的形成。这种“力柔”的倾向,也 是西晋诗坛共同的倾向。 吻将其悲惨的一生和盘托 为典型的是,傅玄在《豫章行苦相篇》中以女子的口 综上所述,阮籍、嵇康与傅玄的诗风差异甚巨,这 出,细腻地展现了女子隐约幽微的心理,表露了诗人对于女性的深刻同情。“性格 取决于当时复杂的历史状况,当然也和个人原因分不
开。傅玄正统儒士的身份和尊儒重教的思想与阮籍、 刚劲亮直的人,往往具有更为博大的仁爱之心,这种 仁爱之心使傅玄能关注弱者,同情弱者。” 1体察并给 嵇康这样的玄学名士差异极大,因而他们虽为同时代 之人,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诗歌风貌。以阮籍、嵇康 予女性一定程度上的同情与理解,这在正统儒士的傅 玄身上是不冲突的,且更难能可贵。 为代表的正始诗歌继承1r建安时期追求风骨与深沉 的情感,而以陆机、潘岳领军的西晋诸贤因为时代与政
治的原因,没有沿着阮籍、嵇康的创作道路发展,而
纵观西晋诗坛,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是变老庄哲学思想为流韵绮靡,这无疑是受到傅玄的 可
影响。同源异出,考察正始与西晋诗风的嬗变,当从以归结为讲究形式、崇尚拟古、辞采华美、追求繁 富,而这些特点又都可上溯到正始与西晋文学转变过 阮籍、嵇康和傅玄开始。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义学史【M1(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l 1:35(
【2】钱志熙(魏晋诗歌艺术原论fMl(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礼,20 05(
13l刘义庆(肚说新语笺疏【Mj(余嘉锡,笺疏(I:海:h海古籍出版礼,1 99 3:7 26,
万方数据
59第14卷第4期 庄书睿:从阮籍、嵇康与傅玄的诗歌看正始与西晋诗风的嬗变
【41鲁迅(而已集【M1(北京:人民文学出版}t,1980:111( 987(【5】嵇康(嵇康集译注【M1(夏明钊,译注(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 16】刘勰(文心雕龙注fM】(范文澜,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l 958( 17 J陈柞明(采菽堂古诗选IM】(李金松,点校(卜海:七海古籍出版社,2008:21 8( 18】王大之(古诗评选[M】(李中华,李利民,校点(}:海:卜海古籍出版礼,20ll:l 58( 【9】钟蝾(诗品集注【M】(曹旭,集注(卜海:上海古籍出版社,l 994:1 23( 【 0ll昭明文选【M】(萧统,编选(李善,注(北京:中华书局,1 977:322( 【11l阮籍(阮籍集校注lMl(陈伯君,校注(卜海:卜海古籍出版社,1 978( 2 【 l5一ll 9J纳秀艳(执著与反叛——阮籍《咏怀诗》生命意识探析【川(肯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ll 【 l999:869(3】房玄龄,话遂良,许敬宗,等(晋1弓【M】(北京:中华书局,l
999:494(【 4】全卜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史:卜【lM】(严可均,辑(北京:商务印1;馆,l
996:ll 0( 【 5l】魏明安,赵以武,傅玄评传:附杨泉评传【M1(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l
6 【 lJ姜剑云(论傅玄人生道路与人格精神(J J(殷都学埘,2002:7l-74(
983(【 7l】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I:【M】(逯钦立,辑校(北京:中华书局,l 985:1(11 8l谢榛(四溟诗话lMj(北京:中华书局,l 05(【19】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M】(张溥,辑(殷孟伦,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8l:l 【20l叶枫宇(西晋作家的人格与史风【M1(卜(海:}:海三联书店,2006:58( 【2l】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M1(北京:中华书局,l 096:87( [责任编辑:张一平] (上接第4 2页) [参考文献] r刘忠宝,王士同(从Pa 2,7(6):471—480( 【l 】Zefl窗核密度估计到特征提取方法:新的研究视角【J1(智能系统学报,20l Y Y of estimation c'-means Zhou J,Yang S,Zhang J(Improving generalization Parzen density by fuzzy clusteringICJ,,Proceedings 【2 】 Conference on Software of IEEE 3rd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and SerVice Science(ICSESS),2012:63—66( on PatternGireiami M,He C(Probability density estiiliation from optimallY cOndensed data samples IJ J(IEEE TranSactions 【3 】 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2003,25(10):1253—1264( AnalYSi Z F S T(FRSDE:Fast reduced set estimator USing minimal enclosing hall approximation【J J(Pattern 141 Deng H,Chung L,Wang density 372(Recognition,2008,41(4):1363—1 3,28(1):l 25一l 30(【 51许敏,王士同,顾鑫,等(基于RsD,的领域自适应概率密度估计方法IJl(控制与决策,20l Kollins D(Effcient biased for and outlier detection ifl datasets 【 6J G,GunopulOS sampling approximatie clustering large IJ J(IEEE Transactions on and Data 70-1187(Knowledge Engineering,2003,15(5):II
J P M(Core vector machines:fast SVM on data of Machine 【7】Tsang I-,Kwok T,Cheung training very large sets【J】(Journal Learning
Research,2005,29(6):363—392(
K core sets for and 8adoiu M,Clarkson L,Optimal balls Computational Geometry:Theory Applications,2008,40(1):14—22( 【 8J J J M(Generali zed core vector Transactions Off Neural 126—1 140( I W,Kwok T,Zurada machines【J】(IEEE Networks,2006,17(5):I 【9】Tsang
[责任编辑:王玮明]
高职高专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研讨会在宁波召开 20l 2日, 高职高专学报特色栏 倪玲玲教授作特色栏目建设主题发言。另有7位代4年l 2月11日一1
会议由浙江省高职高 围绕会议主题作了精彩发言。 专学报研究会主办,宁目建设研讨会在宁波隆重召开。 表 省高职高专学报研究会理事长吴赣英编审强调, 波职业技术学院承办。浙江省 本次研讨会是在第五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评优活动刚 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研究会副理事长方岩编审和来自全
刚落幕的背景下召开的,以此为契机探讨高职高专学省2 0所高职高专院校的3 1位学报代表出席了会议。本 报特色栏日建设显得非常及时和有意义。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抓内涵建设,推动高职高专学报 特色化发展。会议特邀《镇江高专学报》编辑部主任 (浙江省高职高专学报研究会秘书处)胡菲副编审和《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执行主编
万方数据
范文二:论嵇康、阮籍思想的歧异及其对诗风的影响
论嵇康、阮籍思想的歧异及其对诗风的影响
第2O卷第1期
2006年3月
金陵科技学院(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JinlingInstitute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 Vo1.20,No1
Mar.,2006
论嵇康,阮籍思想的歧异及其对诗风的影响
蔡彦峰
(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
摘要:嵇康和阮籍是正始诗歌的代表,但两人诗风差异甚着.思想的歧异是形成嵇,
阮诗歌风格差异的重要原
因.魏晋玄学背景下,嵇,阮思想歧异在很大程度上被遮蔽了,这也影响了人们对正
始诗歌的认识.本文通过具
体分析,缕清嵇,阮思想的本原面貌,并由此深入地探讨了嵇,阮的思想歧异对其诗
风差异的影响.
关键词:嵇康;阮籍;玄学思想;歧异;诗风
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31X(2006)01—0051—05
ThoughtDifferenceofRuanJiandJiKangandItsImpact ontheirPoemStyle
CAIYan—feng
(Department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PekingUniversity,BeijingChina)
Abstract:RuanjiandjiKangarerepresentativesofZhengshipoetry,Theirpoemstylehasobvi
ous
differences,whichiscloselyrelatedtotheirthoughtdifference.Butunderthemetaphysicstho
ught
oftheJinDynasty.Theirthoughtdifferencehasbeenconcealed.Thistextanalysestheoriginal
ap+
pearanceofRuanjiandjiKang'sthought.Andanalyzetheirthoughtimpactonthedifferenceof
styleoftheirpoetry. Keywords:Ruanji;JiKang;metaphysics;thoughtdifference;styleofthepoetry.
《文心雕龙-明诗》云:"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 晏之徒,率多浮浅.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 焉."…(P)这是对嵇康,阮籍诗歌风格的定评,得 到了后人的普遍认同.但对嵇,阮"清峻"与"遥深" 的诗风的形成,学界尚未予以充分的重视和深入的 分析.在笔者看来,嵇,阮诗风差异有其深刻的思 想原因.中国哲学思想的特点是与现实有密切的 联系,注重建立一套满足个人的社会实践需要的价 值体系,因此对中国古代诗人来说,思想往往是影 响诗风的一个重要因素.嵇,阮的思想是在对魏晋 易代之际的现实困境的特殊感受中发展出来的,他 们"代表了玄学思潮的一次重大的自我深 化"[](-o3),具有浓厚的生命感,其诗歌深刻的哲 理内涵,也说明了嵇,阮诗歌与思想之间的密切关 系.但作为魏晋玄学思想的代表,嵇,阮思想的实 质性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被表面化的印象所遮蔽了, 这种遮蔽也影响了对他们诗风差异形成原因的深 入认识.
一
,阮籍思想的特点:从否定到幻灭
思想的发展往往不是直线式的,而是变化的,复 杂的过程,阮籍的思想即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阮籍思想的发展演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包含 了追求与否定的内在矛盾,表现为肯定与否定双向 收稿日期:2006一O2—28
作者简介:蔡彦峰(1978一),男,福建南安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
魏晋南北朝诗歌.
52金陵科技学院(社会科学版)第2O卷
发展的特点.具体而论,正始以前阮籍的思想是一 种肯定性的追求,正始时期则因现实与理想的分裂 还原为思想的分裂,因而体现出深刻的怀疑精神. 正始以前的《乐论》,《通易论》,《通老论》,《达 庄论》等哲学论文,清晰地体现了阮籍的思想由儒 家向儒道结合再到《庄子》齐物逍遥的发展演变,丁 冠之把阮籍的思想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正始以前 以儒学为主,正始年间致力于儒道结合,正始以后 则鄙弃礼法,推崇庄子[]c..这一划分法是有 道理的.在《与伏义书》中,阮籍作了这样的描述: 从容与道化同由,逍遥与日月并流.交名虚以 齐变,及英祗以等化,上乎无上,下乎无下,居乎无 宣.出乎无门.齐万物之去留.随六气之虚盈,总玄 网于太极,抚天一于寥廓,飘埃不能扬其波,飞尘不 能垢其洁,徒寄形躯于斯域,何精神之可察. 这一描述表现了对齐物逍遥的绝对自由的思 想境界的追求,这在《达庄论》,《大人先生传》也有 明确的表现,可见阮籍思想发展的最高阶段是继承 《庄子》内篇的思想,《咏怀诗》"游仙"主题,即直接 地表现了这一点,如第八十一首:
昔有神仙士,羡门及松乔.息九阳间.升遐咀 云霄.人生乐长久.百年自言辽.抱日陨隅谷.一 夕不再朝.岂若遗世物,登明遂飘飘.
其他如第五首"乘云招松乔,呼嗡永矣哉",第 三十二首"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第四十首"安
期步天路.松子与世违"等皆体现了这一点.深入 分析可以发现,《咏怀诗》中的仙人,如"王乔","赤 松","安期"等,其实是一种绝对自由的象征,体现 了对庄子逍遥思想的向往.这是阮籍思想中肯定 的,追求的一面,但庄子齐物逍遥思想并不是阮籍 思想追求之终点.因为阮籍建构的理想境界虽然 美好,却缺乏通向现实的实践的品格.从阮籍的思 想逻辑来讲,其思想中肯定性的探索的终点,也是 其否定的起点,表现为自我的批判和否定.《咏怀 诗》即真实地反映了阮籍从追求,动摇到幻灭的否 定的发展历程,这一点恰与从《乐论》到《达庄论》这 种肯定性的探索,构成了相反相成的两面.阮氏思 想否定性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对逍遥思想的否定.绝对自由的逍遥思想 既是阮籍思想发展的最高阶段,同时又是其自我否 定的起点.《咏怀诗》如"焉见王子乔,乘云翔邓林" (第十首)."焉见浮丘公,举手谢时人"(第六十五 首),这些"焉"字所引起的都是否定的意思,是对象 征逍遥思想的神仙的怀疑.《咏怀诗》中有一些篇 章更明确地表现了对绝对自由思想的彻底否定,如 四十一首:
天纲弥四野,六翮掩不舒.随波纷纶客,凡凡 若浮凫.生命无期度,朝夕有不虞.列仙行修龄, 养志在冲虚.飘飙云日间,邈与世路殊.荣名非己 宝,声色焉足娱.采药无旋返,神仙志不符.逼此 良可惑,令我久踌躇.
诗中的"神仙"也就是《大人先生传》中那个"与 造物同体,天地并生,逍遥浮世"的"大人",但是这 种超越现实的神仙,只能成为现实生活的彼岸,"彼
岸之所以为彼岸,就在于人们只能向往它,而永远 也不可能达到它."[](P.314)这就是诗中"神仙志不 符"的感叹.又如七十八首:
昔有神仙士,乃出射山阿.乘云御飞龙.嘘翕 咀华.可闻不可见,慷慨叹咨嗟.自伤非俦类, 愁苦采相招.下学而上达.忽忽将如何. 这首诗源于《庄子?逍遥游》,庄子以诗化的语 言描写了"藐姑射之山"的神人以表现绝对自由的 思想境界,但阮籍却感慨这种"神仙"非我俦类,明 确地表现了其逍遥思想的幻灭.
(2)对自然思想的否定.与庄子一样,在绝对 自由的思想破灭之后.阮籍也被迫认同于现实,追 求在现实中保持真实本性的自然思想.《达庄论》 云:"人生天地之中,体自然之形",阮籍认为人的身 体,性情,精神都是自然禀赋,因此,应该保持自然 本性:
故求得者丧,争明者失,无欲者足,空虚者受 实.夫山静而谷深者,自然之道也;得道而正者,君 子之实也.(《达庄论》)
此即《咏怀诗》说的"性命有自然"(七十二首). 阮籍又强调"真".如"咄嗟荣辱事,去来味道真.道 真信可娱,清洁存精神.巢由抗高节,从此适河滨" (七十四首),追求道家素朴的自然思想.但魏晋之 际异化的现实却又使阮籍对保持主体的"真"的可 能深感忧虑,《咏怀诗》三十四云:
临觞多哀楚,思我故时人.对酒不能言.怆 怀辛酸.愿耕东皋阳,谁与守其真.愁苦在一时, 高行伤微身.曲直何所为,龙蛇为我邻. 魏晋之际"自然"与"名教"构成了现实矛盾的
两极,嵇康倡"越名教而任自然"即这种现实矛盾在 个人生命中的体现,阮籍之所以对"高行"充满忧 虑,原因即在于反叛现实的"高行"在魏晋之际是极
第1期蔡彦峰:论嵇康,阮籍思想的歧异及其对诗风的影响53
为危险的,司马氏屡次血腥屠杀乃至天下名士减 半,证明阮籍的忧虑确有其现实背景.《咏怀诗》四 十六云:
学鸠飞桑榆,海鸟运天池.岂不识宏大.羽翼 不相宜.招摇安可翔,不若接树枝.下集蓬艾间. 上游园圃篱.但尔亦自己,用尔为追随.
这已不是保持真朴本性的自然思想,而与向, 郭玄学的"适性"十分相似.向,郭"适性"是调和 "自然"与"名教"的结果,与道家自然思想并不相 同.以玄学"适性"来取代自然思想,表现了阮籍第 二层次的自我否定.
(3)对玄学适性思想的否定.严格地说阮籍的 思想与魏晋玄学尤其是向,郭玄学比较起来仍显得 比较独特,这与阮籍的学术渊源有很大的关系.阮 籍的父亲阮璃是东汉末年着名学者蔡邕的学生, 蔡邕思想受王充《论衡》深刻的影响.因此阮籍的思 想渊源实可追溯至蔡邕和王充.王充"疾虚妄"的 批判精神,对阮籍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怀疑,否定与 批判实乃阮籍的精神气质,这种批判精神使阮籍很 难妥协于玄学意在调和的适性思想,《咏怀诗》二十 一
云:
云间有玄鹤,抗志扬哀音.一飞冲青天.旷世 不再鸣.岂与鹑鹅游,连翩戏中庭.
这是对"下集蓬艾间,上游园圃篱"(四十六首) 的随遇而安的"学鸠"的否定,也可以看出阮籍对自 我思想的又一次否定.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追求与否定构成了阮 籍思想的两维,否定自我又追求超越,使阮籍陷入 了恶性的循环之中,最终进入了虚无,幻灭的思想 状态,正如歌德说的:"一切反抗都导致否定.而否 定止于空无."[]()因此在阮籍看来.一切都是 矛盾的,无法寻找到生命的安顿之所.鲁迅《魏晋 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说:"他(阮籍)的意思 是天地神仙,一切都无意义,一切都不要,所以他觉 得世上的道理不必争,神仙也不足信."[5](P.363很 准确地揭示了阮籍的思想状况.
二,"越名教任自然"的嵇康思想
从"君道自然"(《太师箴》)和"越名教而任自 然"(《释私论》)这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来看,嵇康 的思想也经历了一个痛苦的演变过程c.】(P)',但 在发展到"越名教而任自然"这个思想阶段之后,嵇 康即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思想境界.《魏志?王粲 传》裴注和《晋书》本传都说嵇康"好老庄",他也自 称"老子,庄周是吾师"(《与山巨渊绝交书》).可见 他的思想是属于道家的,但道家不同的发展阶段其 思想性质是有差异的.因此,对嵇康的思想仍需进 行深入的分析.《卜疑》云:
宁如老聃之清净微妙,守玄抱一乎?将如庄周 之齐物.变化洞达而放逸乎?
准确地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是把握嵇康思想 的一个关键所在.《卜疑》系模仿屈原《卜居》.《卜 居》,《卜疑》这一系列作品,都是通过正反对比来表
明自己的思想倾向.如《卜疑》说:
吾宁发愤陈诚,谠言帝庭,不屈王公乎?将卑 弱委随,承旨与倚靡,为面从乎?……宁隐居行义, 推至诚乎?将崇饰矫诬,养虚名乎?
其思想立场是很明显的.最易引起争议的是 "宁如老聃之清净微妙,守玄抱一乎?将如庄周之 齐物,变化洞达而放逸乎?"从《卜疑》的结构来看, "宁"与"将"是表示选择的副词,所引起的意思是相 对立的,也就是说嵇康这里把"老聃之清净微妙"与 "庄周之齐物",看作意义上相对的两种思想.因 此.应当注意到"庄周之齐物"在魏晋玄学中特定的 含义.《庄子》是向,郭玄学主要的是思想渊源,郭 象《齐物论注》"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 未闻天籁"一段注云:
籁箫也核,箫管参差宫商异律,故而所禀受之 度一也.然则优劣无所措其间矣.
可见向,郭玄学的"齐物"实际上是取消事物间 的"优劣之分",以调和矛盾的一种思想方法.《释 私论》宣称"越名教而任自然",明确地表现了嵇康 与调和名教自然的玄学思想之间的差异.《卜疑》 说的"将如庄周之齐物,变化洞达而放逸乎?""放 逸"与"放纵"的含义相近,是玄学末流一种虚无放 废的行为.这也不符嵇康的品行,嵇康《高士传》日: "井丹高洁,不慕荣贵,抗节五王,不交非类."正是 他自己的写照,而这一点正是嵇康自然思想在人格 上的表现.嵇康以"自然"反抗"名教",这是与玄学 极为不同的.
嵇康的自然思想,在实践上是要保持自然天真 的存在状态,其诗歌中经常表现这一点,如"黄老路
相遇,授我自然道"(《游仙诗》),"冲静得自然,荣华 安足为"(《述志诗二首》其一).以自然思想为基 础,嵇康沟通了《老》,《庄》,他所接受的《庄子》思想
金陵科技学院(社会科学版)第2O卷
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首先,接受庄子以自然为旨归的隐逸思想.嵇 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说:
又读庄老.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 实之情转笃.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书】. 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 以嘉肴,愈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其内容与庄子"钓于濮水"(《庄子?秋水》)极相 似,可以看出庄子隐逸思想对嵇康的影响.《述志 诗二首》其二说:"愿与知己遇,舒愤启幽微.岩穴 多隐逸,轻举求吾师."《世说新语?楱逸》说:"嵇康 游汲郡山中,遇道士孙登.遂与之游."[](.'可见 他的"知己"就是孙登这一类的隐士.隐逸是嵇康 诗歌一个重要的主题,《四言赠兄秀才人军》十八章 就集中表现了这一点,隐逸也成为嵇康自然思想的 实践方式.
其次,以"自然"阐释《庄子》齐物逍遥思想. 《四言诗》云:"齐物养生,与道逍遥."《琴赋》说:"齐 万物兮超自得,委性命兮任去留"这里所说的"齐 物","逍遥"都是《庄子》内篇的思想,按冯友兰先生 的观点,《老子》是道家思想的第二阶段,《庄子》内 篇则是第三阶段?.嵇康虽然提到了庄学概念,但 从《四言诗》看,他阐述的仍是道家养生的自然思 想.《养生论》更详细地论述了他的养生思想:
清虚静泰.少私寡欲……守之以一.养之以和, 和理日济.同乎大顺.……无为自得,体妙心玄. 嵇康所阐述的养生原则,皆出自《老子》.他把 "齐物"和"养生"视为一致,也就是以自然思想重新 阐释了庄子"齐物",他认为只要能顺自然情性.也 就是"齐物",就能"自得"而不丧失自我,"与道逍 遥"而毫无蹇滞,这样嵇康就沟通了老,庄,建构了 以自然思想为基础的价值体系.
以自然思想为基础,嵇康明确地排斥了玄学对自 然与名教的调和.在嵇康看来,名教与自然是有关个 人生存方式的根本矛盾,《答二郭诗三首》其二云: 渔父好扬波,虽逸亦已难.非余心所嘉.岂若 翔区外.
《四言赠兄秀才人军诗》第十八章云: 泽雉虽饥,不愿园林.安能服御,劳形苦心. 嵇康诗歌经常表达对"俗人"的反感,如《游仙 诗》云:"长与俗人别,谁能睹其踪",《五言诗三首》 其二云:"俗人不可亲,松乔是可邻",也都表现了这 种不可调和的思想.余嘉锡先生说嵇康"狭中不能 容物"[](P.649),指的就是这一点.魏晋之际,以拒 绝被异化的自然思想来反抗现实,是一条要付出巨 大代价的道路,阮籍所担忧的"高性伤微身"即是对 坚持自然思想的一种警戒,阮籍对自然思想的否定 即根源于此.但嵇康之被杀,却也表明他对自然思 想的坚定立场.与阮籍思想由追求,否定到幻灭的 发展不同,嵇康的思想是比较稳定的.自然思想使 其达到一种自由,自足的精神境界,并带来了生命 的愉悦,所以尽管与现实充满了矛盾,但嵇康的生 命本身却仍显示出那种自然的本真和澄明.斯宾
若莎认为有智的人"依某种永恒的必然性能自知其 身,能知神.也能知物,他决不会停止存在,而且永 远享受着真正的灵魂满足."[](P.267)在自然思想的 理解力之内,嵇康也体现了这种宁静与和平的生存 状态,这一点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诗歌风格. 三,思想歧异对嵇,阮诗风的影响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嵇,阮思想有明显的 歧异.史籍记载中也可直观地看出这一点,《三国 志?魏志?王粲传》说阮籍"以庄周为模则",称嵇康 则云:"好言老庄"(P,604,605).《晋书》本传亦说阮 籍"尤好庄老",而称嵇康"好言老庄"[](P.1359,1369).
魏晋玄学思潮的背景下,"庄老"与"老庄"代表了两 种不同的思想倾向,干宝《晋纪总论》批评西晋学风 说:"学者以庄老为宗,谈者以虚无为
辩."Elo](附《世说新语?赏誉》说郭象"能言庄 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说:"宋初文咏,体有因 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P'从这些材料 看,所谓的"庄老"乃特指玄学,而"老庄"则泛指道 家思想.正如本文开头说的,对于中国古代诗人来 说,思想往往是影响诗风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思想 歧异也是嵇,阮诗风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 (1)自然思想影响下嵇康"清峻"诗风的形成. 《释私论》说:
夫称君子者.心无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 也.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乎矜尚;体亮 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 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 情通顺,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 ?参见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版.
第1期蔡彦峰:论嵇康,阮籍思想的歧异及其对诗风的影响55
嵇康这里描写了理想的生命状态,但这个理想 具有很强的实践品格,在嵇康看来,"君子"是自然 真朴的品行的完美体现.在异化的魏晋之际,保持 人的自然本性,其可实践的途径莫过于归隐,因此, 隐逸成为嵇康诗歌最重要的主题,嵇康把自然景物 和在自然中的主体生命,都描写得清新明丽,如: 穆穆惠风,扇彼清尘.奕奕素波,转此游鳞. 春木栽荣,布叶垂阴.习习谷风,吹我素琴. 交交黄鸟,顾俦弄音.
这种诗的意境,风调颇近陶渊明,清新活泼平 淡自然的风格体现了诗人思想与精神的圆满自足, 这是嵇康诗歌中"清"的特征,即刘师培评价的"清 澹"[](P_.嵇康诗歌中"清"和"峻"常常是联系 在一起的,在清新澄明中蕴含着一个高远之境,如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石爵平皋,垂纶长川.目 送飞鸿,手挥五弦."(《四言赠兄秀才人军》第十六 章)《四言赠兄秀才人军》第九章:
良马既闲,丽服有晖.左揽繁弱,右接忘归. 风驰电逝,蹑景追飞.凌厉中原,顾盼生姿. 这里更是写得神采气扬,峻洁照人,这是嵇康 隽侠性格的体现.现实中的压抑,可以在自然中的 凌厉飞扬,顾盼生辉的自由与酣畅中得以释放,表 现出了嵇诗"峻"的一面.在自然中体验到的生命 自由与精神飞扬,也加深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 "俗人"的厌恶,其《述志诗》云:"斥鹦擅蒿林,仰笑 神凤飞",用《庄子?逍遥游》的意象,表现诗人对"斥
鹗"象征的鄙琐现实的厌恶.嵇诗常表达"逍遥游 太清","逍遥游太和"的愿望,其原因也在于现实中 的礼法名教造成对生命的异华.钟嵘批评嵇诗"讦 直露才",指的就是这类诗,其风格是"峻". 嵇康隐逸主题的诗歌,很大程度就是对其"越 名教而任自然"思想的直接表现,嵇康诗歌之"清 峻"实源于其对真朴品行的坚持的自然思想.嵇康 自然思想把老庄哲学理念的"自然"完全推向了审 美的自然山水领域,正是具有了这种思想背景,所 以嵇康可以确实体验到生命在自然山水中得到安 顿带来的精神澄明,他的诗歌在对自然和生命的咏 歌中也由此表现其"清峻"的特点.
(2)阮籍由否定到幻灭的思想对其"遥深"诗风 的影响.与嵇康不同的是,阮籍虽然也崇尚自然, 但对在自然山水中寻找生命安顿之所的可能性却 深表怀疑,阮籍的诗歌中,人和自然不是和谐的而 是充满了矛盾,如《咏怀诗》十一:
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皋兰被径路,青骊 逝骚驳.远望令人悲,眷气感我心.三楚多秀士, 朝云进荒淫.朱华振芬芳,高蔡相追寻.一为黄雀 哀,泪下不能禁.
美丽的自然背后却隐藏着如许的危机与陷阱! 这与《庄子?知北游》:"山林欤,皋壤欤,使我欣欣然 乐焉,乐未毕,哀又继之."所表现的那种对自然的 恐惧颇为相似.又如:
芳树垂绿叶.青云自逶迤.四时更代谢.日月 远参差.徘徊空堂上,忉怛莫我知.
"芳树"二句写景亦极美,但后四句诗人笔锋突 转,描写了四时代谢中"美"的短暂和不真实,"徘徊"
二句,表现了诗人对现实中人类永恒痛苦的悲悯之 情.在诗人看来人生的不幸是必然的,只有王子晋 等仙人才能超越这种必然性,因此阮籍诗歌热烈表 现了对神仙理想的追求,神仙生活"在阮籍的价值序 列上处于最高的地位"[](?.但阮籍在现实中遇 到的矛盾,往往被还原为内心和思想的分裂,所以我 们可以发现,阮籍思想中正反两面往往共同出现于 诗歌中,他的诗歌常常表现了那种肯定与否定相对 立的矛盾.从异化的现实感受到的否定,使他的心 灵失去了宁静,那种"胸中怀汤火,精神自损消","终 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的焦虑不安的痛苦,正是失 去了精神支柱的表现.谢灵运诗云:"道胜癯者肥", 阮籍恰恰与此相反,他没有获得那种可以作为精神 依托的"道".阮籍诗歌的内在冲突,是其思想幻灭 带来的那种虚无缥缈,迷惘惶恐的真实体现,从而形 成了"反复凌乱,兴寄无端"的风格特点.但正如颜 延之《五君咏》对阮籍的评价"识密鉴亦洞",他的否 定是建立在对现实极为深刻的认识的基础之上的. 并且以哲学家的深刻而广阔的视野来洞察,表现涉 及全人类的矛盾和痛苦,哲学家的识性自然地融人 了他的诗歌之中,使其诗歌具有非常深广宏大的"遥 深"之境.《咏怀诗》的反复凌乱又蕴涵着巨大的感 染力,正在于阮籍那种充满了真实的生命体验的深 刻的思想矛盾.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说: "彦和所谓的遥深.即阮诗之旨言,非谓阮诗之体 也."[11j(Pl即指出了阮籍"遥深"诗风是根源于其 深刻的思想意旨的.
"嵇志清峻"与"阮旨遥深",是嵇,阮二人思想 倾向的歧异在诗歌上的鲜明体现,嵇,阮的诗歌是
对生命的真实表现,所以深受他们在现实困境下发 展出来的思想的深刻影响.(下转第64页)
金陵科技学院(社会科学版)第2O卷
敏感,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无人陪伴的深夜,似醉非 醉之间.身体的各个感觉器官似乎更加的敏锐:酒 杯中摇曳的淡淡琥珀之光让人目眩神迷,所以才会 "未成沉醉意先融";耳畔传来的是已经融化在风声 中的断断续续的钟声;瑞脑之香虽已渐渐消失,鼻 间似乎还是萦绕着淡淡的香气.一切都是那么不 浓不淡,只除了醉也不成,梦也不成的自己空对着 摇曳的烛光,烛光带来的温暖又更加衬托出词人的 孤寂.整首词里,李清照没有开口,她只是把自己 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感觉到的东西描画了出 来.可是,就在这淡淡的几笔描画之中,词人已经 诉说了太多的感情,以至于这些客观存在的颜色, 声音,气味都是特意为了这个夜深人静的时刻,为 了深闺中的这个女子而存在.
出嫁之前孤寂如此,出嫁之后的李清照更是经 常"独抱浓愁无好梦"(《蝶恋花》),她没有口头上的 抱怨,只是等,等着"云中谁寄锦书来".漫漫长夜 之中,怨,也只是在眉间心上;无聊,也顶多"更搔残 蕊,更捻余香"(《诉衷情》).但是,李清照用她的心 体会着每个漫长黑夜里的细微变化,她的沉默是为 了用词的方式更好的诉说自己的真实感情. 属于李清照的长夜明明白白地刻着寂寞,无 奈.但是,李清照并没有让这样的夜随着自己的香 消玉陨而消失在人间,她用这一阕阕充满夜晚氛围 的小词将自己的相思,无奈,等待与无言留给我们
慢慢品味.
参考文献:
【1]钱钟书.相思与薄暮[A].钱钟书论学文选(第2卷)[C].广州:花城出版社,1990. [2]赵梅.重帘复幕下的唐宋词一一唐宋词中的"帘"意象及其道具功能[J].文学遗产,1997,(4).
[3]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三联书店,1987.
1l?ll??…l?…l?…?川l?川l?…?_l??_l??lI??…?…?…1+…?…?ll??…?川I?_l??…?…l?…?_l??…I?川I?…I?_l??…?_?l?l?1?_?l?1II1"~1111@1叭?川I?川I?_l??…?l?l?_l??l?l?…I?川I?…?…?III1'#'1111'#'1111'#'1 (上接第55页)
参考文献:
[1]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2]余敦康.魏晋玄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丁冠之.中国古代着名哲学家评传续编二[M].山东:齐鲁书社,1982 [4](德)艾克曼.歌德谈话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5]鲁迅.鲁迅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6]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7](荷)斯宾若莎.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8](晋)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
[9](唐)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O](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中华书局,1958 [11]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12](日)吉川幸次郎.中国诗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范文三:从嵇康的一生看其思想特点
文史新鉴
W E N S H I X I N J I A N
从嵇康的一生看其思想特点
●韦杨建
嵇
康出生在动荡年代,他的一生虽很短暂,但富有传奇色彩,而其中与
取代儒学成为显学。道家浪漫的自然主义思潮使知识分子从拘泥的经学,僵化的礼学中解放出来,玄学清淡盛行,使三国时代无论学术研究,文艺创作,人生伦理等各方面都呈现出全新面貌,建立了新的理论。嵇康的哲学思想,美学思想的建构即根植于此自由解放的时代风气。
药,扪虱而谈,开创了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生活方式。
酒。酒在嵇康的一生中扮演着重要
之留下大量逸事诸如药,酒,诗,琴曲等不计其数,让后人反复玩味。本文拟就嵇康生命钟摆的运动探讨其形成的大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及思想发展的趋势,并以此精神探讨嵇康的哲学体系,一窥其思想中包括人性论,知识论,人生观,社会借思想,音乐思想等的内涵。管窥蠡测,嵇康以了解魏晋南北朝时代思想特色及发展渊源。
酒圣诗豪往往联称。酒角色。古代中国,
之为物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它是沟通物质与精神的桥梁。物质的酒能给人生理的刺激,给人以肉体的快感,而精神的酒或使人形神相亲,返朴归真,引人入胜地。与其说他与贤士在一起开怀畅饮是为了过一种自由无束的生活,到不如说在当时那个社会黑暗时代,士人身心受到压抑,创伤,挫折的情况下表现出的
二、从嵇康的性格、喜好看其思想
嵇康生性聪颖,言词风仪都出乎常
嵇康生于三国时代的北方,三国鼎立已成,然动荡未歇。曹魏外与吴、蜀纷争,另有鲜卑寇边,攻辽东,伐高丽,征战连年,内则有曹爽之难,司马懿父子专权,王琳,李丰,诸葛诞先后兵变,政风败坏,疾病流行,人民播迁,民生疾苦。嵇康时代,全国人口仅八百万,洛阳“二百里无复子遗”,“步骑驱,更相蹈藉,积尸全路”。(《后汉书》卷七十二)
乱世出英雄,就在这样政局动乱,兵事频繁的时期,其思想的开放程度也远远超出两汉,甚至比其后的大唐还要胜出一筹。
人们无力改变现实乃转而避世,统治者又全神贯注于政权保持,老庄之学逐渐
人之上。《世说新语》说到嵇康形貌俊美,超世倾向。这点从阮籍的咏怀诗也可反
气质轩昂,一袭衣衫穿得飘逸非凡,每次映出来。以嵇阮为代表的这群魏晋贤士出门,都引起乡妇姑嫂的围观。左思羡之,也穿同样的衣服上街,结果妇人朝他扔臭鸡蛋。是否夸张姑且不论,却也可想见嵇康的翩翩风采。能有如此之才貌,恐怕没有人愿意去改变的,反倒是嵇康不喜俗教,放荡而旷达的性情让他做出了“匪夷所思”的怪事。总体说来,嵇康种种
的性格可以概括为:生性疏懒、有悖世不思进取、不喜凡俗。教、
嵇康与常人不能相容,一个人寄居
虽能借酒避世,但却无法逃脱“借酒浇愁其愁更愁,以酒消苦其苦更苦”的命运。
琴。嵇康有一张非常名贵的琴,为了
这张琴,他卖去了东阳旧业,还向当时的尚书令讨了一块河轮佩玉截成薄片镶嵌在琴面上做琴徽。琴囊则使用玉帘巾单,缩丝制成,可谓价值连城。为此,其友山涛还乘醉想剖琴,嵇康以生命相威胁,才使此琴免大祸。而他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
,与蔡的“蔡氏五弄”合称为他乡,落户河内山阳。因此也成就了历史“嵇氏四弄”,隋炀帝曾把弹奏“九弄”为取士上有名的“竹林七贤”。与这些知己在一“九弄”起大概是嵇康最为惬意的时光,尤其是阮籍,他的思想,行为无不另其钦佩。无
的条件之一,可见其影响。
药。嵇康相信延年益寿之说,曾言
游以为寥,他们于竹林之中喝酒,弹琴,吃“吾倾学养生之术,方外荣华去滋味,
2010年第5期下旬刊·总第457
期
文史新鉴
W E N S H I X I N J I A N
心于寂寞,以无为为贵。”进而作《养生,阐扬服食导养延年益寿,并以为宇论》
宙间有神仙存在。他认为,人之所以能长这就好比“为稼于汤之世,偏一溉之功者,必一溉而后枯,而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养生之道与此相仿,关键在于平日音乐方面的文章。从人生出发,以“越名为理论基础,针对传统礼教教而任自然”
教化展开激烈的批判,极力主张音乐是中对于音乐的本体与本质、音乐鉴赏中的声情关系,音乐的功能,音乐的正淫等美学问題均有深刻讨论,为音乐史上的
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做老师。这些要求并没有被同意。
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他顾看了日影,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
《广陵散》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寿,在于注意平时在细微之处保养自己。客观的存在,具有独立的美学家价值。文
一点一滴的修养,不使自身为七情所伤、重要杰作。
六淫所中,如此才能身体强健,得以长寿。
”同时嵇康认为人是可以长寿的。“君子知形恃神以立……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嵇康为后人留下了《养生论》,只可惜自己却过早的离世。
就从这些看似让人陷入颓废的东西之中,嵇康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那种无序的生活方式,开放的思维方法充满着庄子精神,庄子所要追求的道的境界也是嵇康所孜孜以求的。但嵇康又与庄子不同,他对庄子的思想进行了改造。他的返归自然、
心与道合,不是虚无缥缈、不可捉摸的道,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不受约束,任情而行、淡薄朴野的生活。是醉心自然、亲近自然,在对自然的体认中感悟人生,心游大玄,忽有所悟。他竭力追求一种虽处尘世却超凡脱俗,如诗画般美丽宁静的人生。
三、嵇康的悲剧结局及《广陵散》
进入而立之年的嵇康开始萌动了少时的那种为国效力的冲动,不能说他背叛了自己。其实古代文人中没有一个不希望为国效力,只不过种种打击及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让许多人选择逃避。过惯了漂流生活的嵇康走进都市的太学院,开始为三千太学士教学,甚至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又任中散大夫,史称嵇中散”。司马昭也想拉拢他,为其篡位正名。但嵇康表现的不以为然,对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辞职不算,居然还拿起铁具,跑到洛阳郊外和一帮打铁汉在一起叮当不止。而就在这叮当声中,他为后人留下了对音乐的感触和理论。嵇康的音乐理论主要表现于《声无哀乐论》及琴赋》,这两篇著作是现世最早的关于
正这么叮叮当当地打着铁,忽然看至少在汉代已经出观。其内容向来说法到一支华贵的车队从洛阳城里驶来。为不一,但一般的看法是它描写聂政刺韩首的是当时朝廷宠信的一个贵公子叫钟王的故事。战国时期铸剑工匠之子聂政,会。钟会对嵇康素来景仰,一度曾到敬畏
为报杀父之仇,向一个仙人学琴,历时十的地步。现在他的地位已经不低,听说嵇年,练成绝艺。韩王召聂政进宫弹琴,聂康在洛阳城外打铁,决定登门拜访。钟会政将刀藏入琴,当韩王聚精会神听琴时,的这次来访十分排场,而这种突如其来拔出刀来刺死韩王,然后自杀。这是一曲的喧闹,严重地侵犯了嵇康努力营造的歌颂古代义士的悲歌,旋律激昂、慷慨。
安适境界,他扫了一眼钟会,连招呼也不打,便埋头打铁了。这一下可把钟会推到四、了尴尬的境地。他只能悻悻地注视着嵇康,看了很久,嵇康仍然没有交谈的意文士与政治分离有利有弊。其利在思,只有悻悻而归。刚走了几步,嵇康却于中国的文化,魏晋风度就是中国文化开口了:
“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的一次辉煌,因为这时文士的思想自由会一惊,立即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了,自我意识得到空前的觉醒,这样他们而去。”
问句和答句都简洁而巧妙,但钟的文章也就出现对生命特别重视,他们会心中实在不是味道。鞭声数响,庞大的
追求自由飘逸,玄学应运而生也就有其
车马队回洛阳去了。嵇康连头也没有抬。现实的土壤了。其弊在于士人与政治的
也许天生的性格,也许后天的使然,嵇康绝缘,缺乏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没想到这之后竟是一个无尽的黑洞。
任。从此中原内乱不绝,外患不休,中国景元二年,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由历史上一个长期分裂的时期也就开始大将军从事中郎迁任吏部侍郎,举荐嵇了。
康代替自己的位置。嵇康因此写下了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明自己的心参考文献:
志。
[1]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嵇康原本与东平吕巽吕安兄弟为系》192。
友。吕安的妻子被其兄吕巽奸污,吕安原[2]牟宗三《中国哲学思想论集-两汉魏晋本准备休妻并起诉吕巽。吕巽请嵇康从
隋唐篇》牧童文史业书1984. 3。
中劝解,并发誓不会恶人先告状,于是嵇[3]张蕙慧《嵇康音乐美学思想探究》文津康劝说了吕安将这件事平息下来。但是出版社1997. 4。
之后吕巽害怕吕安反悔,于是抢先告吕[4]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遍》蓝灯文化事安不孝。嵇康义不负心,写信与吕巽绝业股份有限公司1995. 6。
交,并出面为吕安作证,因此也被收押。[5]韦杨建(1982. 2-)男,河南洛阳人,郑州钟会劝司马昭乘此机会除掉嵇康。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嵇康入狱后,立刻激起舆论的不满,许多汉语言文学。
豪杰纷纷要求与嵇康一同入狱。经有司(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劝谕后,众人一时遣散,然而最后嵇康和学院)
责任编辑/周
弘
吕安却被判处了死刑。行刑当日,三千名
2010年第5期下旬刊·总第457
期
“《
范文四:嵇康的作品 嵇康文章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嵇康文章”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
嵇康的【养生论】 :
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云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过此以往,莫非妖妄者。此皆两失其情,请试粗论之。
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至於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馀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何以言之,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夜分而坐,则低迷思寝;内怀殷忧,则达旦不瞑劲刷理鬓,醇醴发颜,仅乃得之;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发冲冠。由此言之,精神之於形骸,犹国之有君也。神躁於中,而形丧於外,犹君昏於上,国乱於下也。
夫为稼於汤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燋烂,必一溉者后枯。然则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而世常谓一怒不足以
1
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於旱苗者也。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於情,忧喜不留於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不知区种可百馀斛。田种一也,至於树养不同,则功收相悬。谓商无十倍之价,农无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变者也。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薰辛害目,豚鱼不养,常世所识也。虱处头而黑,麝食柏而香;颈处险而瘿,齿居晋而黄。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气,蒸性染身,莫不相应。岂惟蒸之使重而无使轻,害之使暗而无使明,薰之使黄而无使坚,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故神农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而世人不察,惟五谷是见,声色是耽。目惑玄黄,耳务淫哇。滋味煎其府藏,醴醪鬻其肠胃。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气。思虑销其精神,哀乐殃其平粹。
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易竭之身,而外内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其自用甚者,饮食不节,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致乏绝;风寒所灾,百毒所伤,中道夭於众难。世皆知笑悼,谓之不善持生也。至于措身失理,亡之於微,积微成损,积损成衰,从衰得白,从白得老,从老得终,闷
2
若无端。中智以下,谓之自然。纵少觉悟,咸叹恨於所遇之初,而不知慎众险於未兆。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而怒扁鹊之先见,以觉痛之日,为受病之始也。害成於微而救之於著,故有无功之治;驰骋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寿。仰观俯察,莫不皆然。以多自证,以同自慰,谓天地之理尽此而已矣。纵闻养生之事,则断以所见,谓之不然。其次狐疑,虽少庶几,莫知所由。其次,自力服药,半年一年,劳而未验,志以厌衰,中路复废。或益之以畎浍,而泄之以尾闾。欲坐望显报者,或抑情忍欲,割弃荣原,而嗜好常在耳目之前,所希在数十年之后,又恐两失,内怀犹豫,心战於内,物诱於外,交赊相倾,如此复败者。
夫至物微妙,可以理知,难以目识,譬犹豫章,生七年然后可觉耳。今以躁竞之心,涉希静之涂,意速而事迟,望近而应远,故莫能相终。夫悠悠者既以未效不求,而求者以不专丧业,偏恃者以不兼无功,追术者以小道自溺,凡若此类,故欲之者万无一能成也。善养生者则不然矣。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
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白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然后蒸以灵芝,润以醴泉,晞以朝阳,绥以五弦,无为自得,体妙心玄,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若此以往,恕可
3
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何为其无有哉,
声无哀乐论
嵇康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又仲尼问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今子独以为声无哀乐,其理何居,若有嘉训,请闻其说。
主人应之曰:斯义久滞,莫肯拯救。故令历世滥于名实。今蒙启导,将言其一隅焉。幅天地合德,万物资生。寒暑代往,五行以成。章为五色,发为五音。音声之作,其犹臭味在于天地之间,其善与不善,虽遭遇浊乱,其体自若而无变也,岂以爱憎易操,哀乐改度哉~及宫商集比,声音克谐,此人心至愿,情欲之所锺。古人知情不可恣,欲不可极,故因其所用,每为之节,使哀不至伤,乐不至淫,因事与名,物有其号,哭谓之哀,歌谓之乐,斯其大较也。然乐云乐云,锺鼓云乎哉,哀云哀云,哭泣云乎哉,因兹而言,玉帛非礼敬之实,歌舞非悲哀之主也。何以明之,夫殊方异俗,歌哭不同。使错而用之,或闻哭而欢,或听歌而戚。然其哀乐之怀均也。今用均同之情而发万殊之声,斯非音声之无常哉~
4
然声音和比,感人之最深者也。劳者歌其事,乐者舞其功。夫内有悲痛之心,则激哀切之言。言比成诗,声比成音。杂而咏之,聚而听之。心动于和声,情感于苦言。嗟叹未绝而泣涕流涟矣。夫哀心藏于内,遇和声而后发,和声无象而哀心有主。夫以有主之哀心,因乎无象之和声而后发,其所觉悟,唯哀而已,岂复知吹万不同而使自己哉,风俗之流,遂成其政。是故国史明政教之得失,审国风之盛衰,吟咏情性以讽其止,故曰「亡国之音哀以思」也。夫喜怒哀乐,哀憎?惧,凡此八者,生民所以接物传情,区别有属而不可溢者也。夫味以甘苦为称,今以甲贤而心爱,以乙愚而情憎,则爱憎宜属我而贤于宜属彼也,可以我爱而谓之爱人,我憎则谓之憎人,所喜则谓之喜味,所怒则谓之怒味哉,由此言之,则外内殊用,彼我异名。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感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名实俱去,则尽然可见矣。且季子在鲁,采诗观礼以别风雅,岂徒任声以决赃否哉~又仲尼闻韶,叹其一致,是以咨嗟,何必因声以知虞舜之德,然后叹美耶,今粗明其一端,亦可思过半矣。
秦客难曰:八方异俗,歌哭万殊,然其哀乐之情不得不见也。夫心动于中而声出于心,虽托之于他音,寄之于余声,善听察者要自觉之,不使得过也。昔伯牙理琴而锺子知其所志,隶人击磬而子产识其心哀,鲁人晨哭而颜渊察其生离。
5
夫数子者,岂复假智于常者,借验于曲度哉,心戚者则形为之动,情悲者则声为之哀,此自然相应,不可得逃,唯神明者能精之耳。夫能者不以声众为难,不能者不以声寡为易,今不可以为遇善听而谓之声无可察之理,见方俗之多变而谓声无哀乐也。又云,贤不宜言爱,愚不宜言憎,然则有贤然后爱生,有愚然后憎起,但不当共其名耳。哀乐之作,亦有由而然,此为声使我哀,音使我乐也。苟哀乐由声,更为有实,何得名实俱去耶,又云,季子采诗观礼以别风雅,仲尼叹韶音之一致,是以咨嗟,是何言欤,且师襄奏操而仲尼?文王之容,师涓进曲而子野识亡国之音,宁复讲诗而后下言,习礼然后立评哉,斯皆神妙独见,不待留闻积日,而已综其吉凶矣,是以前史以为美谈。今子以区区之近知,齐所见而为限,无乃诬前贤之识微,负夫子之妙察耶,
主人答曰:难云「虽歌哭万殊,善听察者要自觉之,不假智于常音,不借验于曲度」,锺子之徒云云是也。此为心哀者虽谈笑鼓舞,情欢者虽拊膺咨嗟,犹不能御外形以自匿,诳察者于疑似也,以为就令声音之无常,犹谓当有哀乐耳。又曰:「季子听声以知众国之风,师襄奏操而仲尼文王之容。」案如所云,此为文王之功德与风俗之盛衰,皆可象之于声音。声之轻重,可移于后世,襄娟之巧又能得之于将来。若然者,三皇五帝可不绝于今日,何独数事哉,若此果然也,则文王
6
之操有常度,韶武之音有定数,不可杂以他变,操以余声也,则向所谓声音之无常,锺子之触类,于是乎踬矣。若音声之无常,锺子之触类,其果然耶,则仲尼之识微,季札之善听,固亦诬矣。此皆俗儒妄记,欲神其事而追为耳。欲令天下惑声音之道,不言理自。尽此而推,使神妙难知,恨不遇奇听于当时,慕古人而叹息,斯所以大罔后生也。夫推类辨物,当先求之自然之道,理已足,然后借古义以明之耳。今未得之于心而多恃前言以为谈证,自此以往,恐巧历不能纪耳。又难云:「哀乐之作,由爱憎之由贤愚,此为声使我哀而音使我乐。苟哀乐由声,更为有实矣。」夫五色有好丑,五声有善恶,此物之自然也。至于爱与不爱,喜与不喜,人情之变,统物之理,唯止于此,然皆无豫于内,待物而成耳。至夫哀乐,自以事会先遘于心,但因和声以自显发;故前论以明其无常,今复假此谈以正名号耳。不谓哀乐发于声音,如爱憎之生于贤愚也。然和声之感人心,亦犹酒醴之发人情也,酒以甘苦为主,而醉者以喜怒为用。其见欢戚为声发,而谓声有哀乐,犹不可见喜怒为酒使,而谓酒有喜怒之理也。
7
范文五: 初唐的诗人诗风
初唐的诗人诗风
江苏省泗洪县省淮北中学 赵同宇 邮编:223900
日月经天,江河纬地。时至有唐,国势大增。由于早期的几位统治者——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以及稍后的唐玄宗等能够:重用贤人,整顿军队,提倡节俭,奖励耕织,倡导科举。这些举措成就了大唐数百年的帝国大梦,唐都长安不仅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且成为国际性的大都会。政治的开明,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开化,使唐初诗歌大致沿着一条由 “淫糜浮艳” “风神初振”
“汉魏风骨”的历程。
一、“淫糜颓风艳”的宫体诗
唐初前期,诗坛被深受齐梁影响的前朝遗老文臣所把持,太宗本人对齐梁文风也情有独钟。因此:“淫糜浮艳”的宫体诗,呆板富丽的宫廷诗独霸文坛。代表人物有:虞世南、上官仪、沈佺期和宋之问。诗作多是奉诏、应和、侍宴之类。代表作以上官仪的《八咏应制》为尊。其诗曰:“瑶笙燕始归,金堂露初晞。风随少女至,虹共美人归。”完全是一派艳华腐化的生活气息,至于“残红艳粉映帘中,戏蝶流莺聚窗外”,则更是把人指向“红灯区”。宫体诗人诗风:颓靡艳绝,华丽呆板,但对律诗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文章齐名天下”的“四杰”
以锐意进取、开拓文风、探讨格律,终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年少才高、位卑名大。我们从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可以窥见一斑。“初唐四杰”的诗作内
容充实,感情真挚,文辞清丽,题材广泛。代表作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的《从军行》,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帝京篇》,但他们的风格也不尽相同。王、杨擅长五律,卢、骆精于七行,然律诗的最后确立完成于沈佺期和宋之问之手。 三、“孤篇压全唐”——张若虚
继卢、骆之后,以“孤篇压全唐”的张若虚进一步发展了七言歌行。《全唐诗》仅收录其两首,以《春江花月夜》最为有名。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评说“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题目虽承袭宫体旧题,内容也不外游子思妇的传统主题。但诗情和意境迥异,他将诗境和哲理自然地融合,阐述了时间的永恒和空间的无限。诗中虽有低沉惆怅的感伤,但绝没有情色堕落的情愫。诗风: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格调高雅开阔。
四、“诗坛改革家”——陈子昂
陈子昂在其《修竹篇序》里明确反对“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在复古的旗帜下,实现了初唐诗歌的真正革新。他说诗歌应“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修竹篇序》宣告了齐梁以来占统治地位的“淫糜浮艳”诗风的终结,标志着阔大明朗,昂扬奋发的唐代诗风的完成。我们仿佛看到幽州台上,诗人正吟诵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表达了:横亘千古,俯仰天地,知音难觅,悲凉激越之情。虽只有四句,然境界开阔,语言遒劲。他的代表作为《感遇诗》三十八首。诗五古较多,律、绝较少。诗风:格调雄
浑,语言古朴,具有建安、正始遗风。艺术缺憾:复古为多,创新较少。
邮箱:zhaotongyu888@163.com
联系人:江苏省泗洪县省淮北中学 赵同宇
邮编:223900
手机:13951394288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从阮籍、嵇康与傅玄的诗歌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