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
一个国家需要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改革,作为生物个体的人也同样需要改革。那么针对个人应该进行哪些方面的改革呢?
心态改革是第一位。良好的心态是幸福生活的根基。无论是宗教皈依,还是现实自省都不失为心态改革的好方法。就我个人而言,现在我个人存在的心态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急功近利,刚刚付出点东西就要求回报。2心浮气躁,总是着急地完成某一件事情,未能充分享受这个过程给我带来的快乐和安全,未能充分享受自我独处这个过程,情绪极容易受外界的影响。3轻浮低俗,古语说,大丈夫有三千威仪,八千细行。反思自我,言语随意,举止轻佻,有悖中华传统礼仪规范。4血气方刚 修养极差,经常和父母、同事发火,容易被外在表象挑动心底。5自夸显能,唯我独尊。经常吹嘘自己的“所谓的才能”,不能包容其他人的意见。我还有很多缺点和不足,要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改正。
学习改革是第二位,学习是推动心态改革的最佳路径。今后,我要保证在完成工作任务和学习基本任务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阅读范围,提升学习效率。当然,端正学习动机,改良学习方法是推进学习改革的基础。
坚持健身是心态改革和学习改革的物质基础。在今后的生活中,要继续坚持跑步,更为重要的是要充分体验跑步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要充分体验我们与大自然的这种亲密接触的感觉,要将自己的身体锻炼到巅峰状态。
改革是强己之路,改革是前进之源,改革将给自己和他人、社会带来更大益处。我不想让悲剧重演,我不想让错误再犯,我要让我生活更加光明灿烂。
现今就我个人改革的具体执行计划如下:
首先就心态改革方面,早晚睡觉前心中默诵心经,心态改革以言语改革为切入点,特
其次就学习改革方面,特此制定勤勉表
虚心接受建议5分,从容细致10分)
努力吧,为了自己,也为了别人。(三项指标有一项未达到60分,当天即不合格,每天的表现要记入电子档案)
2015.4.14
范文二:全面深化改革
? ? ? ? ? ? ? ? ? ? ? ? ? 首页 图片 汽车
全面深化改革观察:理论创新,不忘改革初心
2016-10-05 02:53:13|来源:新华网|编辑:杨玉国
更多
新华社北京10月4日电 人民日报10月5日署名文章:理论创新,不忘改革初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观察之一
人民日报记者
“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坐失良机。中国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不会动摇;中国改革的步伐将坚定向前、不会放慢。”G20杭州峰会,**主席关于改革的论述,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中国主张,引领世界经济的方向。
从西子湖回溯雁栖湖,两年前,APEC峰会在北京召开,创新、改革同样是关键词。犹记**主席掷地有声的话语,“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杭州与北京共同宣示“中国理念”。
后金融危机时代,当世界在一片低迷中寻找方向,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大潮奔涌。世界经济发展“火车头”,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5%;“四个全面”开拓治国理政新境界,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全局……中国道路产生中国触动,中国成就带来中国震撼,“改革”这个关键词,吸引世界的目光。
第一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第一次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第一次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第一次提出“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如此多的“第一次”,让世界看到了社会主义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突破自我的政治勇气、不断直面挑战的坚定决心。38年前,立誓“要赶上时代”的中国人在开启改革开放大幕时也许不会想到,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重要抉择,不仅让中国追上了时代,还将其塑造为引领世界潮流的重要力量。三年多来,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进行的一系列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充分释放着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给这个星球上1/5的人口带来前所未有的获得感,也为全世界寻求变革的人们提供了方法与视野、理论与实践。
初心与决心
——不忘改革初心,坚定改革决心。决心与初心的统一,体现在改革目标与改革价值相统一,体现在物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体现为“与人民心心相印”的历史担当
2012年12月8日,广东深圳莲花山迎来了新上任不到一个月的中共中央****。“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敬献给**铜像的花篮、种在山顶的高山榕,见证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决心。
2016年4月25日,安徽凤阳小岗村“当年农家”院落,**俯身查看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的大包干契约。重温这“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他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诗句,表达“续写新的篇章”的信心。
两个对于中国改革有着关键意义的地点,两次对于中国改革有关键意义的宣示。以**为**的党中央,对改革方向、改革方法、改革路径、改革主体、改革动力的系统阐述,既有斩钉截铁的决心,更有坚定明确的取向,彰显了改革的决心,更赓续着改革的初心。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20年前,同样是在莲花山上,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谈话振聋发聩。“不改革死路一条”的判断背后,是以人民利益为本的改革价值观。“改善人民生活”,进而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正可谓“改革初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上任伊始的记者见面会上,**一口气用了10个“更”字来描述人民的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而要实现这些目标,除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别无他途。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摧金断玉的决心后面,是对改革初心的始终坚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要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推动实现物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改革再出发”的征程中,我们党关于改革的一系列理论创新和理论成果,落脚点依然是人民。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如果说,在改革的“前半程”,“三个有利于”的论断带领人民冲破“姓社姓资”的思想束缚,为“杀出一条血路”提供了理论基础;那么,“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两个是否”的评价标准,便是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最重要的遵循。从“三”到“两”的演进,体现了改革理论创新和改革进程的内在延续性和一致性。
“我们将更加注重公平公正,在做大发展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让百姓有更多成就感和获得感。”G20杭州峰会上,中国再次向世界强调民众获得感的至关重要性。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起点,也是推进改革理论创新的价值起点。改革要坚持正确方向,改革要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要处理好“五大关系”、调查研究“六大问题”,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改革要重视顶层设计、激发基层探索,改革要加强督查、狠抓落实,改革要于法有据、发挥法治引领和推动作用,改革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改革要有促进派和实干家……从认识论、方法论到价值论,从方向、目标到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重大理论成果,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理性认识和改革担当,成为推动中国发展前行的思想坐标。
户籍改革破冰,异地高考试水,推进简政放权,改善生态环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三年多来,在创新理论指引下的改革新实践,诠释着不变的改革初心: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落脚点和遵循的基本原则,都是“人民”。最终目的,是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问题与解题
——在问题中把准改革脉搏,在解题中认识改革规律。“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形成了一整套改革方法论;“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彰显着最根本的改革价值观
理论的构想,往往源于脚步的丈量。从一些“历史瞬间”中,我们可以窥见新一轮改革擘画的历程——
2012年12月30日,**顶风踏雪来到太行山深处,在河北阜平龙泉关镇骆驼湾村,坐上群众的炕头“看真贫”;2013年9月30日,**来到北京中关村,从云计算到量子科学实验,了解最前沿的科技成果;2015年1月20日,在碧波荡漾的洱海边,**与当地干部合影,“立此存照”督促保持绿水青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调研考察的脚步,已经遍及全国近30个省区市,社区、乡村、企业、学校、部队都留下了他躬身俯察的身影。进一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进一步增强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以深邃的洞察力和高屋建瓴的战略眼光,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调查研究的六个重大问题。
哲人有言,如果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必将以肯定结束。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创新,首先就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认识论。“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在改革深水区,能否准确发现、深刻分析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是检验理论水平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准。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基本方法。司法改革,针对的是办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等问题,保证的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环保举措,是“希望雾霾小一些”“不能欠子孙债”,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高招改革,调控教育资源分配、剑指应试教育弊端,提升教育质量、保证教育公平;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破除对土地流转、人员流动的制度制约,旨在激活生产潜力、促进农民增收……“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的”,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改革给公众带来切切实实“获得感”的过程。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三年多来,党中央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把握改革规律、把准改革脉搏,形成了一整套改革方法论。
——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五位一体”展开中国发展总布局,“四个全面”明确改革发展总战略,“新常态”引领经济发展大逻辑,“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全局大变革,“三个没有变”确立发展总依据……在纵论国际国内大势、擘画改革发展蓝图时,**反复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战略思维,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以辩证思维解矛盾。既有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也有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既有居民收入持续提高,也有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依然较多;既有结构调整取
得积极成效,也有“三去一降一补”仍需加强……**多次要求领导干部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既看到“两点”,也看到“重点”,善于“弹钢琴”。
——以法治思维图善治。截至今年3月,本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已经通过法律、法律解释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66件。仅去年一年就围绕改革试点,修改了25部法律,通过了13个决定。“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的要求,充分体现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的治理理念。
——以系统思维聚合力。聚焦国有企业、财税金融、土地制度等重点,发挥改革牵引作用;重视培育新供给、新动能,全国超半数省份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京津冀协同发展,引领区域经济一体化;从五大关键领域,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多次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
——以底线思维定边界。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确定为7%左右,保持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坚持“10个重视”,涵盖“11种安全”,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以创新思维增活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转型发展的动力从哪里来?结构调整的道路向何处去?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中关村、上海、天津、辽宁、湖南……每到一地,**反复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将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以开放思维拓视野。自贸区改革试点与铺开,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打开发展新版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塑造全球化时代的“世界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孕育生成了一个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增添了新活力、拓展了新空间。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风起云涌的改革实践中,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在理论创新中,认真研究解决实践提出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从而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
三年多来,正是以改革认识论、方法论上的不断创新为支撑,司法改革、军队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等全面推进,“解决了一些多年来想解决但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解决了许多过去认为不可能解决的问题”。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在解答时代难题的进程中,理论创新不断推进,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期待得到回应。
动力与潜力
——向顶层设计要动力,向狠抓落实要潜力。突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促进上下联动,提升改革动力感;“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释放改革红利,增强群众获得感
如果把30多年的中国改革比喻成一条长河,那么,我们已经跨越了湍急的激流,进入了静水深流的深水区。大幕初启时,改革有着冲破阻绝的内生动力;经过30多年的释放,如何继续保持改革的动力、挖掘改革的潜力,成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所在。
“观大势、谋大事”“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时和势总体于我有利”……**强调“势”、重视“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以合乎规律的取势、占得先机的顺势,积蓄了强大的势能。土地流转让农民分享改革红利,营改增将为企业减负上千亿元,29个省份出台户籍改革实施方案……三年来,惠及民生的改革举措,多以自上而下的路径完成,对改革的顶层设计、系统构架和整体把控,彰显出中央驾驭改革的强大理论能力。
改革的一系列理论创新,展现了我们党把握“大逻辑”的能力。2012年,中国经济面临转折点。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这“四降一升”困扰着决胜全面小康的中国。“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的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成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理论创新的基点。
改革的一系列理论创新,体现了我们党掌控“大方向”的能力。“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并在总目标统领下明确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深化改革的分目标,有国外媒体称这是“中国的第五个现代化”,将影响十几亿人民的生活。有人敏锐地观察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中,5000多字的文件提及“改革”59次,“发展”37次;而这次全会做出的《决定》,更是启动了60条、300多项改革举措,发起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
改革的一系列理论创新,展现了我们党搭建“大框架”的能力。**重视改革的“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经召开27次会议,逐步搭建起改革的主框架。宏观层面,司法体制改革启航、户籍制度改革破冰、财税体制改革推进;微观层面,既有智库建设也有媒体融合,既有公安执法规范化也有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审议的近190份文件、提出的几百项任务,直指当前最主要的问题,直指群众最关心的内容,让群众能够实实在在地看到改革的进展、参与改革的进程。正如外媒的评价,通过深改组会议,就能触摸到全面深化改革的脉络,甚至预见中国社会与公众生活的变化。
再好的设想如果不能落到实处,最终也只是一张画饼。如果说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解决了改革“最先一公里”的问题,那么,加强改革思路的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就是要解决改革“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只有在抓落实上有思路、有办法、有成效,才能充分释放改革举措的含金量,释放改革最深层的潜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改革抓落实”的理论阐释。从“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力度要求,到久久为功的钉钉子精神,从“抓改革落实,要遵循改革规律和特点,建立全过程、高效率、可核实的改革落实机制”的落实责
范文三: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
【复习提示】
此模块需要重点掌握的考点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 革的重大关系。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理解和应用;易考分析题)
1.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提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对全面深化改革作 出了战略部署,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 【考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 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 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 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推进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后一句规 定了所走路径 , 我们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方向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考点: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两个方面的关系】培养和弘扬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 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2. 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
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 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 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 民主执政、 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考点: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
3. 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
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依靠人民。改革 是亿万人民的事业,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一 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全面深化改革,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 革的重大问题, 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 制定改革举措, 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 主动性、 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考点:改革开放的成 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的重要经验】
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识记;易考选择题)
方向问题至关重要。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 【考点:改革方向的重 要性】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 各个方面的改革,其广泛性、深刻性前所未有。同时,全面深化改革的国际国内环境也非常复杂,各种思 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诉求相互碰撞,各种力量竞相发声。在这种情况下,确保改革 沿着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方向前进越发重要。
中国 30多年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 和改革立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考点: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 **多次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所谓的颠覆性错误,就是指根本性、方向性错 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
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考 点:坚持改革正确方向的最核心】党是改革的倡导者、推动者、领导者,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取决于 党,取决于党的领导。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 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结合 起来,既能够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能够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 和优势。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党在理论上又一 个重大创新,有利于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 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 【考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理论 上重大创新的意义】
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要积极稳妥地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 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 和政府的积极作用。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其他各方面改革也要与之相适应、 相衔接。
三、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理解和应用;易考分析题)
****在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要把握和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些重大关系,包括处理好解放 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 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等等。 【考点:把握和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 一些重大关系】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是总结我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 处理好这些重要关系,有利于把握推进改革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把全面深 化改革推向前进。
1. 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考点: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复杂 系统工程,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因此,要坚持整 体推进,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 同配合,注重改革措施整体效果,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但整体推进又不是平均用力、齐 头并进,而是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以这些重要领域和关键 环节为突破口,可以对全面改革起到牵引和推动作用。
2. 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考点: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寻找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坚持边实践边总
结,积累经验后逐步推开,出现问题就及时应对,发现错误就马上纠正,不断从实践中取得规律性认识。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摸着石头过河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也符合马克思主义 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方法。同时,随着改革不断推进,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 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 强项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全面深化改革 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项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 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
3.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考点: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基于对我国社会主义发 展实践中经验教训的总结,反复强调必须通过改革促进发展,改革和发展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目前,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的态势更加明显,稍有不慎,就会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大局,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 济社会问题的关键, 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三十多年来, 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 只有社会稳定, 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要把改革力度、发展 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 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范文四: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文明发展(2016年)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题)
1、(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2、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
3、在十八届三中全上,习**提出了全面改革的方法论,即 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4、要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就要用(政府)的需求去填补。
5、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不包括(C. 行政) 。
6、法治建设在国家层面得到明确是在(B. 十八届三中全会)。
7、(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
8、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基本要求是(A、依法) 。
9、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和地方资金配套。
10、(合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和其他机关自身合法、程序合法、责任合法、权利和义务符合法律要求。
11、坚持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司法的权威性)才能打破涉法涉诉案件信访的恶性循环。
12、司法的生命在于(公正)。
13、司法改革的最终目的是(维护人民权益)。
14、司法改革最核心的要求是(让司法更加公平)。
15、严格按照法律和规定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国务院部门的领导职数是一正(两到四副)。
16、政府职能发生变化,其中新提出的政府职能是(环境保护)。
17、(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18、坚持综合治理,不仅要依靠法治,同时还要重视(道德教化)。
19、从改革开放和现在,我国社会已进入(中等)收入阶段。
20、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财产申报的法律诞生于哪个国家?(英国)
21、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22、下列属于政府定价领域的选项的是(资源类)。
23、(区域性公共服务)归于地方事权。
24、(社会治理)强调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居民自治、良性自治。
25、依法执政的主体是(党)。
26、由于(网络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国信访工作越来越复杂。
27、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
28、(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9、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中,(经济)改革是主线。
30、(诚实守信)要求包括政府在内的各行政机关做到言必行、 行必果
31、党的十八大提出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时候,我们要初步建成现代化国家, 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2、在(居民收入统计)方面统计制度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
33、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
34、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5、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36、在2013年年初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同志与“法治中国”同步提出的是(平安中国)
37、( 社会治理)强调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38、(财政) 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39、我国的宏观调控机制不合理,特别是(财税体制)不合理。
40、(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1、法治建设在国家层面得到明确是在(B. 十八届三中全会)。
二、多选题(每题1分,共20题)
21、(政府干预过多、政府行为的随意性)使得市场作用大打折扣。
22、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就是要建立资本(土地 技术 劳动 知识产权)的相应制度。
23、改革要从(加大宣传 广泛动员 解放思想)开始。
24、健全司法监督机制要(政府 法院 检察院)之间相互制约、监督。
25、虽然我们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 不平衡 不可持续 以上选项都正确)的矛盾仍是制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大结构性问题。
26、政府的角色应当包括保安员(裁判员 监管员 指导员 主导员)。
27、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8、在我国的宏观调控体系中,政府(越位 正位 错位)问题一直存在。
29、现在对财政的认识包括(财)和(政)两个方面。
30、改革基本经济制度要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不动摇 充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31、我国的市场体系不健全表现为(资本市场不健全 金融市场不健全 劳动市场不健全 城乡土地市场割裂)等问题。
3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认为政府的宏观调控(压制 遏制 阻碍)市场作用的问题十分普遍。
33、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要从(搞活土地财政 体制机制改革 形成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机制 农村社区化 农民“上楼”)几方面入手。
34、金融市场体系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35、建设法治社会,全社会要形成(. 学法 B. 尊法 C. 守法 D. 用法)意识。
36、(A. 依法治国 B. 依法行政 C. 依法执政 D. 法治社会)在法治中国建设中,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统一体。
37、中国政府要向(有限政府 阳光政府 服务型政府 以上选项都正确)转变。
38、社会矛盾的三个基本特点是(群体性 普遍性 高发性)
39、深化改革,确保司法权(A. 依法 B. 独立 C. 公正)行使。
40、关于党的建设,我们要形成一套有利于各级干部想干事(敢干事 干成事 不犯事 不出事)的体制与机制。
41、确保审判权、检察权独立行使,要(A. “去行政化” C. “去地方化” D. 财政制度改革)。
42、我国现行市场规则存在的问题有(公平性不够 开放性不够 参与度不够 透明度不够)。
43、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认为: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生产效率 促进社会公平 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的制度保障。
44、1. 法治中国在国家层面的含义是(A. 科学立法 B. 严格执法 C. 公正司法 D. 全民守法) 。
45、法治中国包含(A. 法治国家 B. 法治社会 C. 法治政府 D. 法治企业)。
46、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要(A. 让权力有效运行 B. 解决权力之间的冲突 C. 改变权力无效“空转”的现象 D. 权力之间相互制约监督)。
47、司法体制改革有(A. 持续性 B. 时代性 C. 紧迫性 D. 渐进性),中国司法制度面临的一些问题亟 需通过机制来解决。
48、(实践发展 解决思想 改革开放 )永无止境。
49、全面深化改革包括(经济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等的改革。
50、 司法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包括(A. 司法公正 B. 司法高效 C. 司法权威 D. 坚持社会主义
司法制度)。
51、推进全面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分布在经济建设(A 政治建设 B 社会建设 C 文化建设 D 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
52、中国政府要向(A 有限政府B 阳光政府C 服务型政府 D 以上选项都正确)转变。
53、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 维护市场统一 促进社会公平 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的制度保障。
54、改革要从(加大宣传 广泛动员 解放思想 )开始。
55、要建设美丽中国要就要形成相应的(关于生态的法律法规 责任机制 生态补偿机制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56、生产要素包括(资本 土地 劳动力 管理)。
57、当今我国人民的需求包括(物质需求 精神需求 文化需求 法制需求)。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题
41、农村的许多群体性事件和不平等的城乡发展机制没有关系。(不正确)
42、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有效需要不足是经济危机的根源。(错误)
43、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有利于保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正确)
44、自主经营、自由选择、自由流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灵魂。(正确)
45、包容性体制总体优越于排斥性体制。(正确)
46、2013年年初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同志提出了“法治中国”的概念。()
47、根据行政体制改革中职能配置中的要求,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配置文化职能。(错误)。
48、常态性社会矛盾的特点是不确定性和冲突性。(错误)
49、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到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正确)
50、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正确)
51、城镇化的内涵是农村人口从传统分散的乡村向现代先进的城市集中的一次过程。(正确)
52、我国的户籍制度是1958年开始实行后就形成乡镇户籍和城市户籍。(错误)
5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明确目标。(正确)
54、法治国家是法治中国的全部内容。(错误)
55、只有深化改革,真正打通城乡,才能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正确)
56、恶化的城乡差距所带来的是社会风险。(正确)
57、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平衡发展的最大的制度障碍。(正确)
58、依法执政的主体是政府。(正确)
59、我国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已经站在同一平台上竞争。(错误)
60、如果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那就必须主观判断改革过程中的得与失。(错误)
61、财政的新定位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相悖的。(错误)
62、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负债沉重,但并未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错误)
63、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正确)
64、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正确)
65、我们过去强调改革, 并已经处理好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错)
66、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目标:建设美丽中国。(正确)
67、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事业单位分为五大类。(错误)
68、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正确)
69、传统观点上的中国社会的三大构成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正确)
70、市场价格是由供求双方共同形成的,在市场价格的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效率最高。(正确)
71、中共“十八大”报告对法治政府建设提出了新目标, 法治政府由行政机关自身目标变成了全党目标。(正确)
72、我们要重视国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正确)
73、2004年国务院颁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补施纲要》,其中指出“要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正确)
74、法治国家是法治中国的全部内容。(错误)
75、房产税是降房价,调贫富的有效手段。(错误)
76、保持廉洁只需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正确)
77、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有助于促进收支科目全面规范、有章可循。(正确)
范文五: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_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全面深化改革。且看本期的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话题,希望对考生了解社会热点问题、提升申论写作的辩证思维能力有所帮助。
【背景链接】
全面深化改革正式启动已然3年多,夯基垒台和立柱架梁的工作成效显著,从上到下对改革落实的期待愈发强烈。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三次会议上,****特别强调了抓落实的领导责任:“各级主要负责同志要自觉从全局高度谋划推进改革,做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把准方向、敢于担当,亲力亲为、抓实工作。”一把手在状态,改革才能在场,随着“施工高峰期”全面到来,主要领导必须进入改革落地的工地,激发基层改革活力,将顶层设计转化成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不久前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专家列出了很多改革遇到的困难。比如,实践中出现的不同意见谁来协调? 落实改革设计的细化方案谁来定? 改革如果需要付出一定代价谁来拍板? 说来说去,很多都离不开一把手的作用。正如****强调的,对于主要领导来说,思路、调研、推进、落实都要抓到手上,判断具体事项要有改革担当,要亲自做好实化细化工作,还要统筹安排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缺少谋划改革的“全视角”、没有担当责任的“铁肩膀”、拿不住具体落实的“绣花针”,抑或是学不会“弹钢琴”的改革艺术,就很可能游离于具体改革之外。
[解决措施]
这样的要求,取决于全面深化改革本身的特点。改革是一项探索性很强的艰巨事业,决不是上面定好文件照章批转就能完成,也不可能有一种顶层设计穷尽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媒体报道过“改革落实无限循环”的例子:某地方落实一个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的改革文件,题目居然用了三四个转发,从省里一直转到最基层。改革不是“N 次方文件”,如果都把任务当球踢,以表面文章代替具体落实,那么耽误的是中央的改革安排,伤害的是基层的积极性。
一、解决当前所面临的改革落实问题,关键在于“一把手抓”和“抓一把手”。全面深化改革是直接面对问题、面对任务、面对挑战的,从来没有“离场改革”能够成功。实际上,在老百姓眼里,“改革千难万难,一把手肯抓肯干就不难”,主要负责同志是改革发力的“关键少数”,抓和不抓大不一样、虚抓和实抓大不一样。
二、改革的航船行进至此,中国人需要更清新的畅快呼吸、更稳定的民生保障、更公正
的社会环境、更开放的世界格局、更从容的“出去看看”、更出彩的人生机会,而这需要少一些文件中的落实、印章里的转发,多一些“撸起袖子”的一把手。说到底,全面深化改革是抓出来的、干出来的,是一级压一级落实出来的。
三、涉及13亿多人民美好生活的改革从来不是轻松的,置身于其中的一把手们,其职责从来就是具体的、现实的。最重要的改革者不是别人,就是身处领导岗位的你们。以在场的姿态服务于改革发展、服务于民生改善,才能始终听到从过去、现在到未来的前进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