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有关设计的英语论文
According to leading Australian ID consultancies September 1998)
Survey conducted by University of Canberra Industrial Design Department
1) Sketching and freehand drawing ability have to be excellent... designers have to be fast and fluid, not slow and considered. No polished rendering now required, but basic quick sketch rendering still worthwhile. FAST and loose is the key.
Rendering skills are rapidly being surpassed by software: 10 years ago: Final renderings with pastels and markers 5 years ago: Final renderings with Photoshop and Illustrator Now: Final renderings with Photoshop and Alias or Pro/E + 3D Studio Max
2) Good model making ability in foam, plaster, resins, MDF board including at least an awareness of Rapid Prototyp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SLA, SLS, LOM, silicon rubber castings, investment casting, soft tooling options etc.
3) Have to know a Vector based package (such as Freehand or Illustrator 7) and a Raster based package (such as Photoshop or Photostyler)
4) 3D Modelling skills in 1 high end package such as Pro/E, Alias, Catia, I-DEAS or to a lesser extent 1 mid-range package like Solidworks 98, Form Z, Rhino 3D, 3D Studio Max etc
5) 2D CAD skills in Autocad, Microstation or Vellum as a fall back position.
6) Self starters with good presentation and interpersonal skills (able to think on their feet at a client meeting and make a case for the concept), report writing (researching and understanding a detailed brief, documenting the design decision process, QA documentation) any industry experience a bonus (work experience, prior employment, field trips to industrial sites such as car manufacturers, plastic injection moulding plants, toolmakers etc).
7) Excellent appreciation of form and the interaction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space.
8) Portfolios should have clear progression of the idea from fluid sketch to detailed sketch to 3D model, GA's are not enough! At least one fully detailed and toleranced part drawing of an injection moulded product, good clear photos of a good model... no poorly scanned sketches!
9) A solid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how ID fits with marketing (concept of designing for particular price points and niche markets) another bonus.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industrial techniques such as extrusions, laser cutting, fasteners, welding, sheet metal production, composites, blow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for electronic products (no Escher products or poorly thought out part lines!).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design basic membrane switches a bonus.
10) All consultancies operate on an hourly fee basis and their designers must document time spent on each project accurately. Time management skills are vital as are an indication of how long the 3D renderings, models and detailed drawings took to complete. Employers want to start making money with the graduate very soon!
1998年9月澳大利亚工业设计顾问委员会就堪培拉大学工业
设计系进行的一项调查指出,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十项技能:
1.应有优秀的草图和徒手作画的能力。作为设计者,下笔应快而流畅,而不是缓慢迟滞。这里并不要求
精细的描画,但迅速地勾出轮廓并稍事渲染是必要的。关键是要快而不拘谨。
2.有很好的制作模型的技术。能使用泡沫塑料、石膏、树脂、MDF板等塑型,并了解用SLA、SLS、LOM、
硅胶等快速模型的技巧。
3.握一种矢量绘图软件(比如FREEHAND、ILLUSTRATOR)和一种像素绘图软件(如PHOTOSHOP、PHOTOSTYLER)。
4.至少能够使用一种三维造型软件,如高级一些的如PRO/E、ALIAS、CATIA、I-DEAS或层次较低些的,如SOLIDWORKS98、FORM-Z、RHINO3D、3D STUDIO MAX等。
5.二维绘图方面能使用AUTOCAD、MICROSTATION和VELLUM。
6.能够独当一面,具有优秀的表达能力及与人交往的技巧(能站在客户的角度看待问题和理解概念),具备写作设计报告的能力(在设计细节上进行探讨并记录设计方案的决策过程)。有制造业方面的工作经验则更好。
7.在形态方面具有很好的鉴赏力,对正负空间的架构有敏锐的感受能力。
8.拿出的设计图样从流畅的草图到细致的刻画到三维渲染一应俱全。至少经有细节完备、公差尺寸精细的图稿和制作精良的模型照片。仅仅几张轮廓图是不够的!
9.对产品从设计制造到走向市场的全过程应有足够的了解。如果能在工业制造技术方面懂得更多则更好。
10.在设计流程的时间安排上要十分精确。三维渲染、制模、精细图样的绘制等应规定明确的时段。要知道,雇主聘用专业设计人员是为了尽快地赚到钱!
范文二:有关通货膨胀的短篇英语论文
Moderate Inflation Is Beneficial to Society
In economics, inflation is the phenomenon of prices of goods and services generally rising in an economy during a period of time (Barro 895). There are complex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phenomenon and yet no economist has a definite conclusion. Inflation is more commonly induced by increases in aggregate demand (Gordon 728). Through analyzing the causes, it is believed that moderate inflation is beneficial to society in many aspects.
Demand inflation is generally induced by private and government spending and it’s good for economic recovery.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2007 to 2008 overwhelmed the world and many countries faced recession. Governments delivered a series of policies to restore their economies. For instance, China initiated the positive fiscal policy and launched an economic stimulus package of 4000 billion ( Demand inflation encourages market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is inevitable, which can definitely reduce the unemployment rate. In 1958, Phillips described in a paper his observation an inverse relation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that is higher unemployment in an economy is correlated with a lower rate of inflation (Fisher 496-502).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from the EU, the unemployment rate of the Euro Zone in march of 2009 is 8.9% and the inflation rate was 0.6% ( 20090507/634391.shtml>). In China and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unemployment rate is relatively lower and the inflation rate is higher. For China, unemployment rate is approximately 4% and the inflation rate is nearly 5% (Cara Associated Press, retrieved 30 Dec, 2010.). These examples explicitly indicate the inverse relation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rate. Demand inflation somewhat indicates that money in the market increased, which is partly caused by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cluding investment in non-profit capital projects. During 2009 to 2010, China was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inflation rate was relatively high and China’s government simultaneously invested more money in the countryside to reinforc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healthcare (Bradsher The New York Times,19 Feb 2008) . Currently, China’s inflation rate is comparatively lower than that a few years ago and its investment in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and healthcare has decreased. The comparison illustrates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that moderate inflation and non-profit capital investment. The above information demonstrates that inflation does not merely have disadvantages as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but it also was some advantages. Moderate inflation is beneficial to economic recovery, descent of unemployment rate and non-profit capital projects. If governments can handle inflation well, it will greatly prompt social development. However, we should also be aware that inflation cannot be excessive. Otherwise it will jeopardize society. Works Cited Barro, Robert J. Macroeconomics: 1997.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Bradsher, Keith. “China ’s Inflation Rose to 7.1% in January.” New York Times 19 February, 2008. Cara, Anna. “China Inflation Rate at 5.1 Percent.” (December 12, 2010). Associated Press. Retrieved December 30, 2010. Fisher, Irving. “I Discovered the Phillips Curve—A Statistical Relation between Unemployment and Price Changes.”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81, No. 2, Part 1 (Mar. - Apr., 1973), pp. 496-502. Gordon, Robert J. Macro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 , 2nd e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8 The website of China Financialyst 中国金融家. Jinrong Weiji Dashiji 金融危机 大事记 ”The Chronicle of Financial Crises.” 14 August 2009 chinafinancialyst.com/Html/JRWZ/0981420071375442.html> The Website of Chinese Minister of Commerce 中国商务部网站. Ouyuanqu Chengxian Gaoshiyelv He Ditongzhanglv Bingcun Jumian 欧元区呈现高失业率和低通胀率并存局面”High Unemployment Rate And Low Inflation Rate are Both Exist in Euro Area.” 07 May 2009 roll/20090507/634391.shtml> The Website of Economics Observer. “China's Stimulus Package: A Breakdown of Spending. ” 07 March 2009 ens/finance_investment/2009/03/07/131626.shtml>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recent year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problems is the serious pollution of air, water and soil. the polluted air does great harm to people’s health. The polluted water causes diseases and death. What is more, vegetation had been greatly reduced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modern citie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governments of many countries have done a lot. Legislative steps have been introduced to control air pollution, to protect the forest and sea resources and to stop an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refore, governments are playing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i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day. In my opinion, to protect environment, the government must take even more concrete measures. First, it should let people fully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rough education. Second, much more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put the population planning policy into practice, because more people means more people means more pollution. Finally, those who destroy the environment intentionally should be severely punished. We should let them know that destroying environment means destroying mankind themselves. 仍然有许多问题, 近年来保护环境。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严重污染的空气、水和土壤。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被污染的水引起疾病和死亡。更甚的是, 植被已经大大减少了与迅速发展的现代城市。 为了保护环境, 许多国家的政府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采用了立法措施来控 制空气污染, 以保护森林、海洋资源, 制止污染环境。因此, 政府正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的环保。 在我看来, 保护环境, 政府必须采取更具体的措施。首先, 它必须让人们充分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教育。第二, 应更加努力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因为人口多就意味着污染。最后, 那些故意破坏环境者的人应该受到严惩。我们应该让他们知道破坏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 Mandy? class? 5 20120?20107?7 Moder?ate Infla?tion Is Benef?icial? to Socie?ty In econo?mics, infla?tion is the pheno?menon? of price?s of goods? and servi?ces gener?ally risin?g in an econo?my durin?g a perio?d of time (Barro? 895). There? are compl?ex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pheno?menon? and yet no econo?mist has a defin?ite concl?usion?. Infla?tion is more commo?nly induc?ed by incre?ases in aggre?gate deman?d (Gordo?n 728). Throu?gh analy?zing the cause?s, it is belie?ved that moder?ate infla?tion is benef?icial? to socie?ty in many aspec?ts. Deman?d infla?tion is gener?ally induc?ed by priva?te and gover?nment? spend?ing and?it’s?good?for?econo?mic recov?ery.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2007 to 2008 overw?helme?d the world? and many count?ries faced? reces?sion. Gover?nment?s deliv?ered a serie?s of polic?ies to resto?re their? econo?mies. For insta?nce, China? initi?ated the posit?ive fisca?l polic?y and launc?hed an econo?mic stimu?lus packa?ge of 4000 billi?on ( Deman?d infla?tion encou?rages? marke?t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is inevi?table?, which? can defin?itely? reduc?e the unemp?loyme?nt rate. In 1958, Phill?ips descr?ibed in a paper? his obser?vatio?n an inver?se relat?ion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that is highe?r unemp?loyme?nt in an econo?my is Mandy? class? 5 20120?20107?7 corre?lated? with a lower? rate of infla?tion (Fishe?r 496-502).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from the EU, the unemp?loyme?nt rate of the Euro Zone in march? of 2009 is 8.9% and the infla?tion rate was 0.6% ( Deman?d infla?tion somew?hat indic?ates that money? in the marke?t incre?ased, which? is partl?y cause?d by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clu?ding inves?tment? in non-profi?t capit?al proje?cts. Durin?g 2009 to 2010, China? was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infla?tion rate was relat?ively? high and China?’s?gover?nment? simul?taneo?usly inves?ted more money? in the count?rysid?e to reinf?orc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healt?hcare? (Brads?her The New York Times?,19 Feb 2008). Curre?ntly, China?’s?infla?tion rate is compa?rativ?ely lower? than that a few years? ago and its inves?tment? in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and healt?hcare? has decre?ased. The compa?rison? illus?trate?s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that moder?ate infla?tion and non-profi?t capit?al inves?tment?. The above? infor?matio?n demon?strat?es that infla?tion does not merel?y have disad?vanta?ges as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but it also was some advan?tages?. Moder?ate infla?tion is benef?icial? to econo?mic recov?ery, desce?nt of unemp?loyme?nt rate and non-profi?t capit?al proje?cts. If gover?nment?s can handl?e Mandy? class? 5 20120?20107?7 infla?tion well, it will great?ly promp?t socia?l devel?opmen?t. Howev?er, we shoul?d also be aware? that infla?tion canno?t be exces?sive. Other?wise it will jeopa?rdize? socie?ty. Mandy? class? 5 20120?20107?7 Works? Cited? Barro?, Rober?t J. Macro?econo?mics: 1997.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Brads?her, Keith?. “China?’s Infla?tion Rose to 7.1% in Janua?ry.” New York Times? 19 Febru?ary, 2008. Cara, Anna. “China? Infla?tion Rate at 5.1 Perce?nt.” (Decem?ber 12, 2010). Assoc?iated? Press?. Retri?eved Decem?ber 30, 2010. Fishe?r, Irvin?g. “I Disco?vered? the Phill?ips Curve?—A Stati?stica?l Relat?ion betwe?en Unemp?loyme?nt and Price? Chang?es.”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81, No. 2, Part 1 (Mar. - Apr., 1973), pp. 496-502. Gordo?n, Rober?t J. Macro?econo?mics—Theor?y and Polic?y, 2nd e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8 The websi?te of China? Finan?cialy?st 中国金融家?. Jinro?ng Weiji? Dashi?ji 金融危机 大事记 ”The Chron?icle of Finan?cial Crise?s.” 14 Augus?t 2009 china?finan?cialy?st.com/Html/JRWZ/09814?20071?37544?2.html> The Websi?te of Chine?se Minis?ter of Comme?rce 中国商务部?网站. Ouyua?nqu Cheng?xian Gaosh?iyelv? He Diton?gzhan?glv Bingc?un Jumia?n 欧元区呈现?高 失业率和低?通胀率并存?局面”High Unemp?loyme?nt Rate And Low Infla?tion Rate are Both Exist? in Euro Area.” 07 May 2009 roll/20090?507/63439?1.shtml?> The Websi?te of Econo?mics Obser?ver. “China?'s Stimu?lus Packa?ge: A Break?down of Spend?ing.” 07 March? 2009 Mandy? class? 5 20120?20107?7 ens/finan?ce_in?vestm?ent/2009/03/07/13162?6.shtml?>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 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 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 人类的文化遗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列举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及距今年代。知道北 京人制造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知道山顶洞 人的磨制石器技术和人工取火技术。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 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2.过程方法与能力: 教师应尽可能采取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促使 学生主体参与,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通过 比较北京人、山顶洞人的不同,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 能力。通过合理想像原始人一天的生活,培养学生浓厚的学 习兴趣和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丰富、合 理的历史想像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祖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认识到我们 伟大的祖国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人类起源和 发展的摇篮之一,从而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观察出 土化石和遗迹,进而合理推断远古人类生活,培养科学求实 的精神;通过学习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演进的过程,感悟 人类进步过程的漫长与艰辛,培养不怕困难,不怕挫折,顽 强拼搏,锐意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要点 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难点: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 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 是怎么来的?上帝造人的传说(讲上帝造人的故事) ,盘古 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传说(让学生讲故事) ,反映了人类 对自身的困惑。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是 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由古猿的一支发展来的。今天我们就带 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讲授新课: 一、北京人的生活 师简介 1929年以来,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发现,强调指 出: 1、裴文中发现北京人第一块头盖骨 2、迄今已出土的北京人化石,包括 6件头盖骨、 15件 下颌骨、 157枚牙齿以及大量骨骼碎块北京人个体。 3、洞内还发现近 10万件石器。由此可见,北京人遗址 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生活痕迹址。 4、 看书完成下表 代表文化 生活年代 外貌特征 工具制造 生产生活 观 念 社会组织 北京人 5、地点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 6、距今年代 约 70万年至 20万年。 7、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建议教师让学生观察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并试着说一说 北京人的的体质特征。学生可能回答不全,教师补充。 (前 额很低,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头部微微前倾, 还残留某些猿类的特征) 。 8、生活情况: ⑴使用打制石器。 ⑵已经使用天然火。会使用天然火之后是人类进化过程 中的一大进步? (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 还用火照明, 防寒、 吓跑野兽。 用火烧烤食物, 吃到了熟食, 缩短了消化的过程, 减少了疾病,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北京人使用火,就增强了 征服自然的能力。 ) ⑶过着群居生活。让学生阅读北京人的群居生活的段 落,讨论:北京人为什么过群居生活?北京人群居生活的情 况怎样?学生结合课文和一些相关知识,应较容易地回答出 答案。 (北京人生活的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只靠个人 力量,无法生活下去。所以,北京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几十 个人在一起, 依靠集体的力量打野兽, 采集植物果实、 根茎, 过着群居生活。 ) (北京人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果实,生活艰 苦。 ) 通过北京人的生活情况的分析,使学生明白艰难险恶的 自然环境逼迫类人猿为生存而斗争,制造简单粗糙的工具去 获取食物,这个过程就是劳动。劳动促进了人的发展。如果 不是环境险恶,类人猿不需劳动即能获得食物,人类也就不 会出现了。所以说:劳动创造了人。 二、山顶洞人 1、看书继续完成表格 代表文化 生活年代 外貌特征 工具制造 生产生活 观 念 社会组织 北京人 约 70-20万年前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石器 采 集、狩猎、使用天然火 原始人类 山顶洞人 约 1.8万年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开始掌握磨制和 钻孔技术 采集、狩猎、人工取火 懂得爱美 氏 族 2、想一想:骨针的出土说明了什么?山顶洞人为什么 要制造和使用装饰品?(骨针的出土说明了山顶洞人已穿上 衣服,已有相当的缝纫能力。山顶洞人制造装饰品证明了他 们已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使用装饰品说明他们懂得爱 美。 三、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 看书完成下表 名 称 生 活 年 代 生 活 地 方 元谋人 170万年前 云 南 北京人 70-20万年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山顶洞人 1.8万年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 复习巩固:完成与本课相关的练习。 第 2课 星罗棋步的氏族聚落 一、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 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河姆渡和半坡遗址距今年代、所处的地区、自然条件、 主要种植物和饲养物、生产工具、房屋特点、陶器的使用以 及纺织、渔猎等其他生产生活情况。通过实物图片或考古纪 录片,让学生观察、复述原始农耕文化产生、发展的概况。 2.过程方法与能力 通过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与前人在衣食住等生产 生活方面的比较,概括出中国远古农耕文化的基本特征,初 步认识人类进步的规律,初步培养比较、分析、归纳和概括 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祖国境内河姆渡、半坡居民为代表的原始人类所取 得的成就,感受我们先民的生存智慧和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 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人类由采集到农耕生活的转变过程和河姆渡、半坡居民生活 的状况,说明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探 索和艰苦的劳动实践取得的。通过学习感受劳动和创造的艰 辛与价值,培养百折不挠的奋进精神与艰苦奋斗的优良品 质。 二、教学要点 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居民的生产与 生活状况所反映出的原始农耕生活的状况。这是属于知道和 了解层次的知识。 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对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的概 括。这是属于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中国远古人类,知道了目前所知中 国最早的远古人类(稍稍停顿,让学生来回答。 )――元谋 人,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 170万年。遗留人类化石残骸 最多的――北京人,北京人的食物的主要来源――采集和狩 猎,他们使用的石器――旧石器,打制石器,他们已经会 用――火。 讲授新课: 在距今约八千年前后至约四五千年前,中华文明又进入了一 个新时代:农耕时代,为了大家学习这一时代的历史,教材 精心挑选了两个文化遗址:西安半坡原始聚落遗址、浙江余 姚河姆渡遗址。 他们分别代表中国的北方 (黄河中下游地区) 和南方(长江流域)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 8页看图“我国 原始农耕时期的文化遗址分布图” ,在图中找到这两个文化 遗址。 这两个遗址展现了南北不同的原始农耕风貌,接下来我们再 通过学习比较来认识两个时期在距今年代、生活地区、原始 农耕工具、原始家畜饲养业、原始手工业等方面的不同。 文化 代表 距今 时间 生活 地区 原始 农耕 原始家畜 饲养业 原始 手工业 房屋 式样 河姆渡 居民 半坡 居 民 让学生看课本第 9页 “河姆渡出土的距今约 7000年的稻谷” , 这说明了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完成填表) 生回答师归纳为:出土的约 7000年的水稻说明河姆渡居民 距今月 7000年,江南地区气候适宜水稻生长,河姆渡居民 逐渐掌握水稻种植技术,农耕生产成为最主要的生活来源。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引导学生看课本第 9页下面的图,让学生说出河姆渡居民最 普遍使用的工具和北京人使用的工具作比较,总结出河姆渡 居民所使用的工具的特点。 同北京人、山顶洞人相比,河姆渡居民使用的工具也是有了 很大进步。河姆渡的磨制石器,主要器形有、骨耜、石斧、 木铲。人们把使用磨制的时代,叫做新石器时代。原始农耕 时代也就相当于石器时代的新时期时代。 思考课本第 10页的“想一想”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师归纳:农耕确实是河姆渡居民生产 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出土实物证明采集和渔猎在他们的 生产生活中的地位仍十分重要,农耕并不能彻底解决河姆渡 居民的生存问题。 学生自学半坡居民部分的内容,完成下表。 文化 代表 距今 时间 生活 地区 原始 农耕 原始家畜 饲养业 原始 手工业 房屋 式样 河姆 渡居民 约七千年 长江流域 浙江余姚 骨耜、石斧、种植水稻 饲养猪、狗、水牛 制造 陶器 织布制衣 干栏式 半坡 居民 约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 陕西西安 磨制石器 种植粟 饲养猪、狗、羊、鸡 制造彩陶 刻画符号 织布制衣 半地穴式 指导学生回答北方和南方的不同特征。学生在回答时进 行以下的说明。 我国的北方和南方气候差异很大,这种气候的差异对原 始人类的影响很大。由于人们的生产力水平很低,科学技术 有限,人们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有限。我国是世界上最 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粟和水稻分别在北方和南方的 种植,一方面说明人们对自然的依赖。一方面也说明无论是 在北方、还是在南方,我们的祖先们都创造了灿烂的原始农 耕文化。 无论从工具的制造还是生产方面,半坡居民比河姆渡居民都 有了一定的进步,拿着两个时期的居民住的房子一样吗?看 课本 11页至 12页。 房屋样式的不同,也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要定居下来的人 们,在北方和南方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北方主要是解决取暖 的问题,南方主要是解决雨水的问题,面临的问题不一样, 解决的方式就不一样。 小结: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大概了解了我国原 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原始农耕 生活特征,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从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农 耕生活中,你看到了什么?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 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来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 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 第 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 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炎帝和黄帝是活动于黄河流域的两个著名部落的首领。 知道炎帝部落和黄帝盟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简述尧、舜、禹的“禅让”和大禹 治水的故事。 2.过程方法与能力 通过对历史传说和历史史实进行初步比较,做出分析、 判断和解释,培养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正确论证的科学意 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中华民族的起源,培养学生热爱自己民族的思想感 情, 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 通过大禹治水的故事, 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智慧的民族,学习中华祖先身上 的高贵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懂得认识自然、利用自 然的道理,培养正确的环境意识。 二、教学要点 重点:炎帝和黄帝是活动于黄河流域的两个著名部落的首 领;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逐渐结成联盟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的主体,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 认同感和爱国情感是这节课的重点。 难点:“传说”与“史实”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让七年级 的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别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对这 两个概念的比较,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了解研 究历史的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炎帝、黄帝、尧、舜、禹都是传说时代的英雄人 物。他们生活在什么历史年代?他们为祖国做出过哪些贡 献?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讲授新课: 一、炎帝和黄帝 1、相传距今年代:四五千年前 2、生活地点:黄河流域 3、部落和部落战争 黄帝←——————————————→蚩尤 涿鹿之战 发生地点:今河北涿鹿一带 4、相传炎帝和黄帝的创造发明 炎帝:制农具、种五谷、发明医药等 黄帝:建造宫室、打井、发明舟船和车辆、指南车等 思考:黄帝对中华民族有哪些贡献? 1、他提倡种植五谷、驯养牲畜,促进部落的强大; 2、与炎帝联合,打败了蚩尤; 3、和炎帝部落结合,形成华夏族。 想一想:历史传说哪些是可信的,哪些是不可信的?古人为 什么要将一些重要的发明记到杰出人物的名下? 历史传说被考古资料证明了的是可信的,没有被考古资料证 明的则是不可信的。如黄帝 时期已能建造宫室,种植庄稼, 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出现文字等等,是被考古发现的,这 是可信的。 但说这些是黄帝、 嫘祖、 仓颉和伶伦个人的发明, 就带有神话的色彩了。远古时期的任何一件发明或改进,都 是累月经年,积无数人之力,经过漫长岁月摸索的结果,绝 非一人一时之功劳。将这些重要发明记到杰出人物名下,主 要是由于这些人物是华夏族的杰出代表,古人借此表达对他 们的崇敬之情。 二、尧舜禹的“禅让” 1、什么叫做“禅让”?(历史上把通过推荐产生部落联盟 首领的办法,叫做“禅让” 。 ) 2、 “禅让”的实质:部落联盟民主推荐首领的制度。 三、大禹治水 治水方法:“疏” 、 “堵”结合 治水效果:把洪水引入大海,百姓过上了安康的生活。 巩固练习: 1、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 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 ”此诗为孙中山先生拜黄帝 陵而作。结合此诗与可文内容,谈谈皇帝时代的历史状况, 对此你有何认识? 炎黄时代的人们已从事农业、建造房屋、养蚕缫丝、发明医 药、创制文字、制造车辆等,开创了中华文明,也为世界文 明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拥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 人,我们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 2、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 (智能开发) 远古传说:在文字发明以前 , 口耳相传的、没被考古资料证 明的神话传说 , 是先民对上古洪荒时期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 述, 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 , 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涵着某 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历史事实:被考古资料证明的、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 5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一、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 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知道从“禅 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过程。简述西周的分封制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掌握夏、商、 西周朝代的建立情况以及 “国家” 的产生和形成的基本知识。 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理解西周分封制度 的实质。 2.过程方法与能力 通过课前阅读、课堂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 兴趣,培养其全面、客观的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 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王位世 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历史发展 唯一没有中断的国家,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 史的伟大进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生产力的进步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教学要点 重点: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奴隶制 国家机器初具规模。西周的分封制是西周的重要制度,在当 时起到了扩展疆域,巩固统治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过重大 影响。 难点:对于七年级的学生学习从“禅让制”到“王位 世袭制”的演变、国家机器等抽象概念,理解上有难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 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我国神话传说 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后羿从王母那里求来的长 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著名人 物。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紧接着哪个朝代?下面我 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内容。 教授新课 : 一、 “家天下”的形成 教师:在氏族公社后期随着阶级的出现,原始社会走 到了尽头,阶级社会出现了。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禅 让制也被“天下为家”的王位世袭制所替代。建立了第一个 奴隶制王朝――夏 1、夏朝的建立 约公元前 2070年 禹建立夏朝 定都 阳城 夏朝的建立,意义深远 ,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中 国历史由此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2、启继禹位 区别世袭制与禅让制(禅让制,中国统 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 人。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 的人统治国家。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 代更替,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内禅” ,让位 者通常称“太上皇” ,不会导致朝代更替。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世袭制 代替了禅让制。世袭制是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实行的一 种权力继承制度,直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才被废止。世袭 制的特点是一个家庭代代世袭王位和帝位,或兄终弟及,或 父死子继。它是生产力和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标志着“公天 下”的原始社会为“家天下”的奴隶社会所代替。 ) 3、国家机构的建立:设臵军队、制定刑法、修建监狱 国家机构建立的实质:保护统治者的利益。 4、夏桀的暴政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夏桀残暴统治的文字,使学生 理解为什么人民要反抗夏桀。 二、 商灭夏与周灭商 1、 汤灭夏,建商 公元前 1600年 2、暴君商纣 “炮烙”之刑 3、武王伐纣,建周 时间:公元前 1046年 定都 镐京 4、 牧野之战 讨论:夏、商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统治者的暴 政是他们失去民心,最终导致灭亡的根本原因。 ) 三、周初大分封 1、实行分封制的原因:西周疆域十分广大,周王很 难对所有的地区特别是较边远的地区实施有效的统治。为了 巩固对周边地区的统治, 在西周初年, 周王大规模分封诸侯, 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①分封的范围:周王对王族、 功臣和先代贵族“授民授疆土” ,分封他们为诸侯。②诸侯 的义务:诸侯必须接受周王的领导,要承担镇守疆土、保卫 王室、定期朝觐、交纳贡税等义务。 3、分封的作用:①分封制通过血缘关系,把政权与 族权紧密结合,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的联系,对于维护以周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控制以 黄河流域为主的广大地区是一种有效的统治方式;②密切了 西周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 和文化发展。 与分封制紧密联系的是继承法。周朝的继承法是一种 以血缘亲疏与嫡庶确定继承关系与名分的制度,主要特征是 嫡长子继承制和其他诸子的分封制。继承法规定,周天子的 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世代不变。其他诸侯的封爵也由嫡长子 继承,五世而迁。继承法是维系分封制度的。表面上看,似 乎就是以血统关系衡量亲疏远近,其实它的真正目的,不在 分别亲疏,而在通过亲疏的血缘关系确定财产和政治地位的 分配。所以,继承法是分封制的基础,它们都是维护周王朝 统治的支柱,继承法的实质是为巩固统治秩序服务的。 4、 西周的灭亡 时间:公元前 771年 直接原因:犬戎的入侵 东周的开始:公元前 770年 课堂小结: 朝 代 都 城 开 始 时 间 结 束 时 间 开国君主 末代 君主 夏 阳 城 公元前 2070年 公元前 1600年 禹 桀 商 亳(殷) 公元前 1600年 公元前 1046年 汤 纣 周 镐 京 公元前 1046年 公元前 771年 武王 幽王 智能开发:周幽王点烽火戏弄诸侯的故事反映了周 朝分封制的内容:诸侯必须接受周王的领导,要承担保卫王 室的义务。所以当周幽王点起烽火发出被敌人入侵的信号 时,邻近的诸侯必须马上赶来救驾。周幽王视军事为儿戏的 做法,必然损害自己在诸侯中的威信,引起诸侯们的反感。 幽王戏弄诸侯, 结果却戏弄了自己。 后来犬戎真的来侵犯了, 诸侯们以为还是在戏耍他们而不再派出援兵,周幽王最终招 致杀身灭国之祸。从这个历史故事中学生可以得到的启示 是:诚信是做人之本。 第 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够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了解奴隶主阶级是通过军队、刑法的暴力镇压和思想上 的礼仪教化等手段来统治人民的。 识读 “ 周初分封略图 ” ,提高识图能力,并注意古今地 名(或简称)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观看西周分封制的模拟表演,学习组织历史 短剧演出的方法,培养丰富的历史想像力。 通过参与设计 “ 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 ” 等教学活动,学 习采用多种方式表达观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 “ 分封制 ” 和 “ 礼仪教化 ” ,了解它们既有利 于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又是中国 “ 尊祖敬宗的孝亲观念和德 行 ” 这一优良传统形成的渊源,从而加强孝亲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说出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难点 理解分封制和礼仪教化的作用,学习设计西周的社会 网络图。 三、〖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 周初分封略图 ” ,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 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历史短剧演出法,小组竞争 与合作法。 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 一 、 西 周 的 分 封 制 1. 实 行 目 的 2. 主 要 内 容 3.作用 二、贵族、平民与奴隶 三、军队、刑法与礼仪 教化 1.军队和刑法2.礼仪 教化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开始学习奴隶社会的历史,还 记得中国的奴隶社会经历了哪几个朝代吗?(生答,教师板 书) 统治者在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后,面临的最重要、最紧迫 的大事就是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夏、商、西周都是当时世 界上的大国,当时的统治者究竟是如何管理广大的疆域、统 治众多的臣民的呢?今天这堂历史课,咱们就一起来探讨一 下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请一学生朗读课文 “ 夏商西周时期 ??” 一段楷体字, 然后悬挂 “ 周初分封略图 ” 。引导学生看图并指出西周的疆 域非常广大,但当时的通讯和交通手段又极其落后。因此, 要有效地管理如此广大的地区,特别是边远的地区,就一定 要有一个适合的制度。周王在总结夏商统治经验的基础上, 创立了一种新的统治制度 ―― 分封制。 一、西周的分封制(板书) 师:在西周初年,周王实行分封制,大规模分封诸侯,形成 了一个能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的控制网。那么,分封制到底 是一个什么样的制度呢?实行目的(板书) 主要内容(板书) 师:下面,我们请六位同学为大家模拟表演周王分封时的情 景,其他同学边观看表演边思考两个问题:“ 周王对哪些人 进行了分封? ”“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 (投影) 学生课本剧表演2分钟。场景一:周王分封嫡长子;场 景二:周王分封其余诸子;场景三:周王分封功臣;场景四:周王分封异姓贵族。对话主要内容:周王分封;受封者表示 效忠)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略。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总结)周王对自己 的儿子、亲属、功臣和异姓贵族进行分封;分封制的主要内 容是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叫做 “ 授民授 疆土 ” ,同时还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就是诸侯必须接受周 王的领导,要治理好自己的侯国和保卫周王;不仅周王能进 行分封,诸侯也可以在侯国内进行分封;周王、诸侯等的地 位由他们的嫡长子继承。 现在大家都很清楚了,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 面:周王进行分封和受封者必须履行义务。(板书)同时, 我们还知道了分封制是逐级进行的。 投影 “ 西周分封制示意图 ” 并适当讲解。 引导学生识读 “ 周初分封略图 ” ,找出主要封国都集中 在大河流域,而且这些诸侯国国名同今天的一些地名也有联 系。之后,提问学生:“ 为什么主要封国都集中在大河流 域? ” 学生回答略。 请学生齐读 “ 通过分封制 ?? 文化发展 ” 一段,并用一句话 概括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二、贵族、平民与奴隶(板书) 奴隶制社会的主要社会成员有贵族、平民与奴隶,他们 组成了奴隶制社会的阶级结构。请同学们根据课本的有关内 容分析和想像一下,贵族、平民与奴隶各包括哪些人?他们 在当时各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分成四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第一至三组分别想像 贵族、平民、奴隶的生活;第四组主要谈对这样的社会有何 感想。时间2分钟,可以讨论,想像要合理,语言要精炼。 (在学生发言时,注意用平和的语气纠正学生想像不合理 处) “ 贵族 ” :周王、诸侯、卿大夫、士都属于贵族。贵族 管理国家和人民,可以对人民判刑甚至处死他们,但人民却 不能这样对贵族。全国的土地和财富都是贵族的,贵族根本 不用干体力活,这些都是平民和奴隶在做。 “ 平民 ” :被大大小小的贵族统治着、剥削着,一年到 头辛辛苦苦工作, 却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绝大多数都很贫困。 但他们属于自由人,多少还有一点政治权利和私人财产,比 起奴隶还是好一些。 “ 奴隶 ” :来源于战俘或犯罪的人,完全属于他们的主 人,没有人身自由,没有丝毫财产,干的是最苦最累的活, 吃的是最差又少得可怜的食物,所有劳动成果都归主人,是 “ 会说话的工具 ” 。被主人任意买卖、打骂,即使被随意处 死了,主人也没罪。 “ 感受 ” :奴隶社会中,贵族残酷剥削、压迫平民和奴 隶,贵族是统治阶级,奴隶和平民是被统治阶级,奴隶和平 民过着悲惨的生活。但也正是平民和奴隶的辛勤劳动创造了 大量的社会财富。 师:同学们谈得都很好。了解了贵族、平民、奴隶的社 会地位和生活情况后,下面我们一起来设计一幅 “ 西周社会 网络示意图 ” ,具体要求请看屏幕。 (投影 “ 设计要求 ” :① 包括所有阶级; ② 区分出阶级 地位; ③ 各阶级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社会网络; ④ 简明、美 观) 四个组集中讨论和设计,3分钟后展示各组的成果。 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各组设计的示意图,并根据设 计要求加以简单点评:各组设计得都不错, 只是还有些粗糙, 请课后各组认真加以修改,我们将把它贴在教室里。教师可 展示自己设计的示意图供学生参考。 师:奴隶主贵族对奴隶和平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奴隶 和平民也必然要进行反抗。在这种情况下,奴隶主又怎么办 呢? 三、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板书) 在本目中,主要用谈话法和读书指导法进行教学。 军队和刑法(板书) 师(提问):建立军队的目的是什么?夏商西周统治者建立 起强大的军队,目的就是对外征战和对内镇压平民、奴隶的 反抗。当时,周王的常备军队就在14万人以上,这在当时 的世界上是一支庞大的军队。 从夏到西周,都制订了非常严酷的刑法,而且越来越严 密。那么,刑法主要是处罚哪些人的?为什么会是这样?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总结:从夏至西周,统治者制 定的刑法主要是针对平民和奴隶的,而贵族犯法只要徼纳相 当数量的赎金就可以免刑。这就叫 “ 刑不上大夫 ” (副板 书)。还有一句话叫做 “ 礼不下庶人 ” (副板书),什么叫 “ 礼 ” 呢? 礼仪教化(板书) 师:大家还记得商朝灭亡的原因吗? 学生回答略。 师:因此,西周统治者非常注意吸取商代的教训,一方 面通过军队、刑法对人民进行暴力镇压,但另一方面也非常 注重教化民心, 进行 “ 礼 ” 的教育, 让人民驯服地接受统治。 那么,到底什么是 “ 礼 ” 呢?请一个同学为我们读一下课文 中的有关楷体字,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 “ 礼 ” 指的是合乎 尊卑等级身份。 由此可见,所谓 “ 礼 ” ,就是每个人只能做和自己身份 相符合的事, 也就是下级顺从上级、 人民顺从统治者的统治。 (副板书:顺从)这和今天我们通常所说的 “ 礼 ” 的含义一 样吗?(学生举例说明古今 “ 礼 ” 的不同) 这种礼仪教化在当时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礼仪教化在当时起到教化民 众、 凝聚宗族、 巩固统治的作用, 有利于中华民族尊老观念、 家族观念和亲情观念的形成。 教师可进一步小结:西周的统治者吸取商亡的教训,注 意治民之道,系统地提出了 “ 礼、乐、刑、政 ” 一整套治民 之术,其中最突出的就是 “ 礼 ” 和 “ 刑 ” 。西周的礼仪制度 和暴力镇压互相配合,共同成为统治人民的手段。在西周, “ 礼 ” 只适用于奴隶主阶级, “ 刑 ” 则专门对付和镇压平 民、奴隶,所以说 “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 。 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谈通过今天这堂历史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学生谈时, 教师在黑板上作简单的记录, 如了解了分封制, 学习了用示意图的方法表达观点,知道了一些今天地名的历 史渊源等) 课后要求学生重点复习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并要求各组 把 “ 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 ” 认真设计、修改,第二天进行展 示。 第 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 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春秋争霸、战国七雄出现的背景和时间;能够讲述 “问鼎中原” 、 “退避三舍” 、 “卧薪尝胆” 、 “纸上谈兵” 、 “围 魏救赵”等成语故事;识读春秋战国形势图,找出主要诸侯 国家的地理位臵。 2.过程方法与能力 以小组的形式,搜集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故事,培养学生初步 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和集体协作的能力;以“齐桓公为什么 能够成为第一个霸主”为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运用论据进 行思考的能力和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春秋 战国时期征战的作用,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丰富、生动的历史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 导学生从“管仲改革” 、 “胡服骑射” 、 “卧薪尝胆”等历史故 事中认识改革创新、励精图治对国家发展进步的推动作用, 使学生树立开拓进取、不畏艰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通 过讲解一系列的争霸战争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古人的 智慧和勇敢精神。 二、教学要点 重点:结合历史地图,使学生掌握“春秋争霸” 、 “战国 七雄”的基本史实;知道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等重要 的历史人物及相关的历史事件;以丰富生动的历史故事,激 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难点:理解春秋、战国争霸混战出现的原因及影响,客观 辩证地评价春秋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历史作用。 教学设计 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老马识途”的故事吗?哪位同 学愿意上台讲述?(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春秋战国时期产 生了许多流传千古的成语,你知道的还有哪些?什么是春秋 争霸和战国七雄?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段历史。 (板书课 题) 讲解新课: 一、春秋争霸 (1)齐桓公称霸 到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下降, “礼乐征伐由天子出”转向 “礼乐征伐由诸侯出”的趋势,周天子越来越依附于强大的 诸侯了,于是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脑地位。 同学们,假若你是齐国的国君,要想成为第一个霸主,需要 做什么工作?为什么?(出示《春秋争霸形势图》从齐国的 地理位臵临海国、资源、人才的状况,讨论齐国发展经济的 优势。 ) 师小结:齐桓公率先称霸的原因:那就是齐国负山面海,是 东方的一个大国,有丰富的鱼、盐和矿藏,为其争霸提供了 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其次齐国任用管仲为相,改革 内政,提倡节俭,发展生产,改革军制。这是齐桓公称霸成 功的根本原因。第三,齐国采取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提 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 你是怎样看齐桓公的“尊王攘夷”的?(“尊王攘夷” ,就是 尊重周朝王室,承认周天子的共同领袖的地位,联合各诸侯 国,共同抵御戎、狄等部族对中原的侵扰。 “尊王”在当时 是一面“正义”旗臶,在此旗号下,齐国打败山戎,保护燕 国; 击退楚国, 保护中原, 在诸侯国中威望大增。 齐国借 “尊 王”之名,行争霸之实。公元前 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今 河南兰考)召集诸侯会盟,正式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当 时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表示认可。 (2)晋楚争霸 假若你是晋国的国君,要想使晋国能够迅速强大,成为中原 霸主,该怎么办? 出示《春秋争霸形势图》 ,了解其地理位臵内陆国不利的方 面。 (离东周王室较近,不能太过分,西有秦国,东有卫国, 南有楚国,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唯一的出路就要靠自己发 展。 ) 当晋国发展成为北方一大强国时,南方的楚国势力发展到黄 河流域,利益冲突,矛盾尖锐,双方进行了一场决战——城 濮大战。 (出示《城濮大战形势图》 ) 看课本了解“退避三舍”等故事。 晋楚两国的争霸战争持续了近百年,后来,楚庄王打败了晋 军,做了中原霸主。 (3)吴越争霸、秦霸西戎 春秋末年,江南的吴国和越国,也加入了争霸战争的行列。 (出示《春秋争霸形势图》和蒲松龄书斋对联:苦心人天不 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 秦关终属楚)先让学生了解吴越的地理位臵,再自学书中楷 体字内容,然后讲述“卧薪尝胆”的故事。从中学到要胸怀 大志,发愤图强,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公元前 475年到前 221年秦统一,是历史上 一个动荡时期。 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 故前人成之为战国。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战争接连不断,社会呈现天下大乱 的形势。这期间, 北起长城, 南达长江流域, 先后出现了齐、 楚、燕、韩、赵、魏、秦(东、南、西、北、上中下)七个 大国。 让学生比较“战国形势图”与“春秋形势图”有哪些不同? (一是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数目减少,春秋时期的宋、卫、 吴、 越等都消失了。 二是春秋时期曾为霸主的晋国被韩、 赵、 魏取而代之。进而引出“三家分晋” 、 “田氏代齐”的故事。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开始被诸侯所取代,诸侯争霸。到 战国时期,诸侯国君的地位又开始被卿大夫所取代,权力中 心继续下移。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齐、楚、燕、韩、赵、 魏、秦并立的局面,历史上叫做战国七雄。 2、著名的战役:战国时期究竟有哪些典型的、著名的战役 呢?出示《围魏救赵形势图》让同学们先仔细读图,之后了 解“围魏救赵” (桂陵之战)的事件。除此之外,还有哪些 著名的战役?(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3、说一说你知道的与这一时期历史有关的成语?(负荆请 罪、纸上谈兵、窃符救赵、三令五申、完璧归赵、退避三舍、 朝秦暮楚、邯郸学步、一鸣惊人、问鼎中原等) 课堂总结(争霸战争的历史作用) :一方面争霸战争带来了 巨大的灾难和社会的动荡,但另一方面它也有积极的作用: (1)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大国在兼并战争中开拓了疆土, 实现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2)促进 了民族融合,大大密切了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的经济文化的交 流,促进了各族的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 (3)各国为了战争 的胜利,不得不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实 现富国强兵,从而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 第 8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 通过商鞅变法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情况和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筑过程;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 容及其历史作用。 2.过程方法与能力 战国时期,新兴封建制度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封建 制度下农民的地位比奴隶制度下的奴隶有了改善,生产积极 性提高了,社会经济空前繁荣。这说明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 落后的社会制度,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规律。由此培养学生的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李冰、商鞅等历史人物的事迹,培养学生全面、 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人类生产工具从石、木到铁制农具的不断变革以及 农耕动力从人力到畜力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先进的生产技 术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战国时期闻名世界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修建,体现 了我国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创造能力,以此增强学生的民 族自豪感,同时让学生初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使学生认识到,变法是推动社会进 步的重要因素,它是在进步和反复、成功和失败的矛盾中不 断推动社会前进的。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改革创新的意识和为 实现理想不怕挫折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 二、教学要点 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以及历史作用。战国是封 建社会的初期,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夺取了政权,但奴隶制的 旧传统在各方面还有着很深的影响。为了进一步革除奴隶制 残余,发展封建经济,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各国先后 在经济、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其中最典型、最成功的就是 商鞅变法。 难点:生产关系的改变、社会制度的进步,对社会经 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要真正理 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些抽象概念有 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 导课,揭示课题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为了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我 们的祖先一直不断地在努力着。从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 到西周时期的铜制工具,生产工具的每一次进步,都大大促 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普遍使用铁 器和牛耕。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你 们知道这些变革的具体内容及其深远影响吗?带着这些问 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 4课铁器牛耕与社会变革” 。 学习新知识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生产工具的变革起了很大的促 进作用。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但是 人们并没有停止思考,又在探索:能不能利用家畜的力量来 帮助人们从事生产,减轻人们的负担呢?引导学生了解早在 春秋时,劳动人民就摸索出了牛耕技术,大大促进了农业生 产的发展。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使用木制、石制工具时,奴隶们 怎样才能完成繁重的生产任务。 (集体合作,共同劳动) 当铁制工具和牛耕使用并推广后,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还需要奴隶们进行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吗?(不需要,铁犁牛 耕的推广,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 如果奴隶主仍然残酷剥削和压迫奴隶,奴隶们会有生产积极 性吗(奴隶没有人身自由,生产得再多,自己还是什么也没 有,不会有生产积极性) 如何调动奴隶们的生产积极性呢?于是一部分开明的奴隶 主尝试着改变剥削方式, 他们把土地分成小块, 租给劳动者, 每年收获的时候向承租人收取大部分收获物作为地租。劳动 者通过一年的耕耘,也可以留下一小部分收获物供自己支 配。你们觉得这种新的剥削方式会带来什么结果呢?(劳动 者为得到更多的收入,努力工作) 可见,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个体生产逐渐取代 大规模强制性集体耕作,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 单位。在这种新的剥削方式中,劳动者不再称奴隶,而叫农 民,那些开明的奴隶主就成了新兴地主,开始登上了历史舞 台。 战国时期,群雄并起,战争不断。处在那样一个战乱 时代,怎样才能避免被兼并的厄运呢?(发展生产,富国强 兵) 为了富国强兵,战国时各国纷纷进行改革,主要有:魏国――李悝、楚国――吴起、韩国――申不害、齐国―― 邹忌的改革,一时出现了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在众多的变 法中, 变法最彻底, 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各国为什么要变法?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通过讨论, 归纳出两点:第一,新兴地主要想建立他们的封建统治,发 展封建经济,就必须废除奴隶主贵族的各种特权;第二,战 国时期诸侯争霸的现实压力,迫使各国变法。这也是商鞅变 法的历史背景。 (商鞅原是卫国没落贵族的后代,姓公孙, 名鞅,也叫卫鞅。后因在秦国变法有功,秦孝公封他商地等 十五邑,因此称为商鞅。商鞅从小就立下了革新政治的雄心 壮志,当听到秦孝公下令求贤的消息,便来到秦国,向孝公 进献富国强兵之术,提出了变革政治的主张,得到孝公的信 任,进行变法) 现在我们一起把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来归纳一下: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民间自由买卖 2、奖励耕战 3、建立县制 4、实行连坐制 商鞅变法十八年,秦国面貌为之大变。请学生们想一 想,哪些地方与以前不一样了?(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政 治制度是县制;土地所有制是私有制)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如何?(秦国富 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秦灭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就是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和伟大功绩。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但却触犯了哪些人的利 益?(旧贵族的利益) 旧贵族会怎样对待商鞅呢?看书 43面。 (旧贵族对商鞅恨之入骨,秦孝公去世后,他们挑拨秦 惠王以谋反罪逮捕商鞅) 商鞅被捕后,惨遭车裂而死。这件事说明了什么问题?(任 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 同学们讨论一下,商鞅为变法而死,值得吗?引导学 生认识,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潮流,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商 鞅为实现抱负不怕牺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 同学们有哪些启发? 布臵作业:搜集有关商鞅和商鞅变法的资料 。 第 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 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大盂鼎、大克鼎等商、周著名青 铜器的形制特征和重要历史价值。 2.过程方法与能力 通过搜集、展示各类青铜器的外形图片来感知、归纳青铜器 的分类特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品质和资料查询及初步判 断能力;通过教师对相关分类标准的介绍认识青铜器的分类 概况,学会分辨鼎、尊、爵等典型器物;通过使用合范铸造 方法浇铸的操作尝试,了解合范铸造方法的原理和简单操 作,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和沟通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青铜器形制、纹饰、功能的了解,培养学生高尚的审 美情趣。通过对合范铸造方法原理的了解和简单浇铸操作的 尝试,认识我国古代工匠的杰出才智和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通过对商、周著名青铜器的了解,认识中华民族辉煌的古代 文明史,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要点 重点: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是人类进人文明时期的重要标 志之一。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大克鼎等商、 周著名青铜器。 青铜器的使用范围和分类概况;青铜器纹饰的主要类型、含 义、用途;鼎、尊、爵等主要礼器的典型器物型制特征和用 途。合范铸造方法的原理和简单操的学校应指导学生尝试使 用此法进行浇铸的操作。 难点: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 志之一;青铜器使用范围所反映的社会意识与存在状况;合 范铸造方法的原理和简单操作。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东面,有我国最大的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这里珍藏着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 规模的青铜器——司母戊鼎。你知道这是哪个时代的杰作 吗?青铜器反映了哪些历史现象?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单 元第 2课——《精湛的青铜器》 。 讲授新课: 1、 让学生看书 P28页司母戊鼎的图片和书 29页的四羊方尊 的图片,了解夏商周青铜器的高超技艺,运用物理和化学知 识分析青铜器的制作成分和制作工艺。 2、老师简介青铜器的一般制作工艺: (一)塑模:将准备铸造的器形先塑出泥模。 (二)翻范:在泥模上翻出外范,在泥模或外范上雕刻所需 的花纹。然后,将泥模外表刮去一层做内范,或另外制作内 范,内范与外范之间的距离,即为浇注后铜器器壁的厚度。 (三)烘烧:将外范和内范阴干,晾晒后,组合放入烘范窑 中烘烧,使之脱水、定型。 (四) 浇注:经常是出窑后趁热浇铸。 从浇注口注入青铜液, 待液体凝固后,将外、内范打破,取出所铸器皿,对器皿的 表面加工整理,青铜器便制造出来了。 3、说一说:你是如何看司母戊鼎的铸造的? 关于司母戊鼎的铸造给学生的启示是本课教学的重心所在, 建议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方面: ①器物本身的规模、型制所反映的有关技术和由此体现的人 类智慧与协作精神。 ②器物用途所反映的社会意识、观念。此鼎是用于祭祀的, 以如此重器施祭,可见商人对神明和祖先的敬畏程度之高。 ③器物的社会背景所反映的商代社会阶级构成。结合当时的 生产尤其是农业生产仍大量使用石器的社会背景,可见当时 社会的阶级分化已很充分,奴隶主阶级聚集最大份额的社会 财富构成了青铜器文明的物质载体。 ④器物的出土和流转经历所反映的当代国情、民族精神、国 运兴衰。 4、青铜器的用途: 按用途可将青铜器分为:礼器、兵器、车马器、乐器、炊饮 器、工具等。 说一说:商周青铜器主要是礼器和兵器,对此,你是怎样看 待的? 青铜器的使用范围虽广,但主要用于维护国家权力,原因主 要有:在当时巩固国家的大事“祀”与“戎” ,对青铜器有 着十分强烈的需求;除少数手工业行业外,青铜工具的使用 尚无优于石器和陶器的绝对优势;当时的劳动力补充相对青 铜工具而言是十分容易和廉价的,并无使用金属工具以提高 工作效率的必要;当时的国家范围尚小,有充分的扩展空间 满足其发展需求,提高资源利用率(如对土地精耕细作以提 高单产)并无明显优点;青铜器的生产仍属昂贵,无更广泛 使用。青铜器大多源于炊饮器不是偶然的,这是当时社会发 展水平——生产力水平和人类对自然与自身的认识水平的 体现。 青铜器长生于阶级社会形成过程中,其华美的外表、复杂的 制作工艺、稀微的产量都使其自生产之日起,即成为社会等 级名分制度的重要物质标志,时代赋予了青铜器“名贵贱, 辨等列”的特殊意义, 被视为 “器以藏礼” 的所谓名物礼器。 礼器主要用于贵族统治阶级宴饮或祭祀等各种礼仪场合,从 本质上说是“寓食于礼”的具体体现,用以表明使用者的社 会地位和衡量等级关系的准则。其实在青铜礼器出现之前, 器中藏礼的观念即已伴随着社会形态的演进而形成并日益 强化。时代愈后,器具制作愈精,器类愈齐备。 第 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在掌握孔子思想与教育方面的影响和贡献、诸子百家 (以儒、 道、 法三家为主 ) 的思想特征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 点理解政治、 经济、 文化三者的辩论关系的能力; 利用表演、 质疑、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述历史的能力;在对传统 思想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联系实际、解决现实 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儒、 道、 法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 认同优秀传统文化, 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表达 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 导入新课 1、投影:画谜 (打一历史时期,谜底:春秋战国 ) ,由学 生请出,引出教学内容的时代背景。 2、由学生根据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归纳出:春秋战国的时 代特征 (背景 ) :生产力发展 (牛耕和铁器的作用 ) 引发社会变革 (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度确立 ) 为思想文化的活跃提供了自由 的空间 (诸子百家、百家争鸣 ) 3、推出本课课题:变革的时代 活跃的思想 (同时放映相关 录象片 ) 讲授新课 孔子 是本课的重点基础知识,主要教学任务是让 学生从思想和教育两个领域了解孔子,即孔子的“仁” “礼” 学说和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理解孔子的 “仁” “礼”的思想内涵,并根据学生阅读、探讨的情况, 指导学生明确“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的概念。 学生活动:在学生阅读探讨教材有关内容的基础上,由对孔 子的“仁” “礼”思想了解较全面的学生扮演孔子,再现孔 子设坛讲学情景,并在学生的提问和质疑中,归纳出孔子的 “仁” “礼”思想内涵。 仁: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让、和谐相处。 礼: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规范。 伟人的教育家 教师活动:启发学生回忆小学历史和社会课有关孔子办学的 内容,并结合语文课刚刚学完的《论语》内容,引导学生回 答出孔子在办学思想、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 面相关论述,联系现实学习情况,指出孔子教育思想影响的 深远性。 学生活动:学生以“因材施教”等小品表演形式,演绎、归 纳出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再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孔子教育思想对现实教 与学的积极影响。 百家争鸣 是本课的主要内容之一,鉴于导入部分已有 对春秋战国时代思想活跃背景的分析,这里着重让学生了解 诸子百家中“儒、法、道”代表人物的思想内容。并通过对 其思想内容的积极性和消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方 法,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他人意见的个人素质。 教师活动:以图表形式 (内容含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 ) , 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孔子与百家争鸣的关系,引导学生归纳出 儒、法、道三家的思想特征。印发有关资料,供学生讨论,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学派思想主张的积极性和消极性。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首先归纳出各学派的主要思想。通 过讨论分析儒、法、道三学派思想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在此 基础上,分为三组,分别以儒、 法、 道的思想主张进行辩论, 再现百家争鸣情境。 课堂小结 1、诸子百家中儒、法、道三家学派思想的积极性和消极性。 2、流传至今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集诸子百家所长形成的,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源泉。 第 11课 先进的智慧与创造 课程标准? 1.以都江堰等著名工程和建筑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 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列举音乐等方面的重要成就。 ?教学内容?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都江堰的修建,代表了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在水利方面的 最高成就,证明了中国人民巨大的创造力。编钟的出土,说 明了我国古代音乐达到很高水平。都江堰和编钟的巨大成 就,充分体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并形成中国古代科技文 化发展的第一高峰,具有伟大意义。 本课的来源为第二单元,展现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巨大成 就的知识。本课的主题是 “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神奇的编 钟 ” ;本课的重点是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灌溉作用和编钟 的构成。难点是了解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本课属于中国古 代科技文化巨大成就方面的知识,在本单元中处于比较重要 地位 ?学生分析? 1. 学生已经感受过古代思想文化的灿烂,通过本课也要 体味科技与艺术的辉煌。 2. 初一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对专业性的术语感到生疏, 教学中应注意引导,更要注意教学语言上的形象生动。 3. 初一学生在升入初中后,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动手制作 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正处在向少年期过渡的阶段, 好奇心强烈,兴趣也比较浓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能陈述修建都江堰的原因、 修建的时间和位臵以及编钟出土的地点,以加强时空感。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在水利工程方面做出巨大贡 献的李冰父子,是中国古代先民智慧和创造的典范。 依据示意图说出都江堰的结构及作用,初步掌握识别历 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提高空间想像力。 由课文内容及提供的资料,了解编钟的由来和音区的构 成,提高阅读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所 提供的历史信息, 学会自主学习; 运用学习小组的讨论活动, 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习体会,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 学习品质。 通过制作都江堰、编钟及修堰的竹笼等模型以及互评活 动,使学生既锻炼动手能力,又提高鉴赏水平和语言表达能 力。 通过对都江堰与长城的讨论,提醒学生注意知识的联系 与比较,逐渐培养学生用辨证的观点评价事物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知先秦时期我国人民就显示了巨 大的创造力和高度的智慧,感受祖国文明的源远流长,激发 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认识都江堰的社会价值,从而理解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 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提高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 了解今天大江截流的方法借鉴了李冰在江中作堰的方 法,也从李冰的工程维修制度中受到启示。 ?教学重点?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结构及其水利灌溉 作用与编钟的神奇。 ?教学难点?通过都江堰巧妙结构的了解,让学生体会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教学准备?搜集与本课有关的历史影像资料,准备都 江堰示意图与现状图将上述资料合理整编,制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一)引课: ⑴ 最近我国航空航天史上发生一件重大事件,你知道是 什么事吗?请谈谈你的感受。 ⑵ 从古到今,类似这样体现中国人智慧与创造力的重大 史实还有哪些?(提示:建筑雕塑、天文历法、数学医学、 文学艺术等) (二)新授: 1、观察《岷江与长江的位臵关系图》搞清楚二者的位臵 关系。 2、观察《战国形势图》从中找出岷江、成都平原、蜀郡 等地,然后说出都江堰的修建情况(时间、地点、修建人、 用途)。 3、臵疑: ① 为什么要修建都江堰?观察《都江堰修建前后实地图》 了解岷江是一条害江。 ② 如何改变岷江两岸东旱西涝的状况?(如果是你,你 打算怎么办?)引导学生回忆大禹治水的经验,启发学生大 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措施。逐步引出都江堰的三 大主体工程:宝瓶口、分水鱼嘴、飞沙堰。 ③ 分析归纳强调这三部分各自的作用:宝瓶口 — 灌溉; 分水鱼嘴 — 分流、泄洪;飞沙堰 — 泄洪、排沙。) ④ 补充工程的艰巨性,设计的科学性等资料 ⑤ 通过学生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表情、语言、肢 体动作等表现都江堰修建前后当地百姓生活状况的变化)体 会工程的重要性。 4、探究:为什么说都江堰是我国古代效益最好、规模最 大、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 都江堰列入 “ 世界文化遗产 ” 名录) 归纳整理结论:① 防洪灌溉并举,至今发挥着重要作 用 ② 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环境范文三:有关环境的英语论文及解释
范文四:有关通货膨胀的短篇英语论文
范文五:有关初中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