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父母爱的小故事
假如我会七十二变
假如我会七十二变,我会变成一辆探矿机,为祖国找到更多的煤矿。
假如我会七十二变,我会变成一个万能信箱,只要按下信该寄的地方,信将第一时间寄出去。
假如我会七十二变,我要让战争永远消灭,让世界永远和平。
假如我会七十二变,我会变成一只小鸟,飞到宇宙中,欣赏无边无际的宇宙。
假如我会七十二变,我会变成一棵大树,下雨了,让人们避雨。天热了,让人们乘凉。
假如我会七十二变,我会变成一座七彩桥,让台湾和祖国紧紧相连。
假如我会七十二变,我会变成会打筋斗云的孙悟空,让人们想去那儿去哪儿。
假如我会七十二变,我会变成一所游乐园,让人们有娱乐场所。
假如我会七十二变,我会变成一架通向天空的彩虹桥,让大家都可以上天走一走,摸摸云,看看云是怎样的。
假如我会七十二变,我会变成好看的图书,捐给贫困儿童,让他们也可以看见绚丽多彩的图书。
假如我会七十二变,我会变成灵丹妙药,让死人复生,一家人快乐地生活。
假如我会七十二变……
无论我变成什么,我都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让大家变得更幸福更快乐。
指导老师:刘老师
范文二:我的小练笔
3月6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早上,我扒在窗前看见楼下有很多小朋友在玩耍,我便急急忙忙拽着妈妈到楼下打羽毛球。刚开始我接不到球,打了一会儿、我能接到球了,妈妈夸我有进步。到吃午饭的时间了,我和妈妈一起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3月8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我亲手做给妈妈的心形贺卡上有我写的一首小诗,妈妈看了很高兴。妈妈夸我做的很有创艺。我听了妈妈的夸奖心里开心急了。
3月13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我爷爷的牛栏山酒喝完了,便又打开了一瓶,爷爷从里面拿出了一个绿色的像酒瓶的东西,我拿过来一看是一块透明的小香皂。我看我高兴极了。爷爷嘴里一直念叨着:
“牛栏山上一头牛,两个犄角一个头,四个蹄子分八瓣呀,尾巴长再腚后头,牛栏山上一头牛,牛栏山下酿美酒,千百年的老字号呀,三百年的二锅头。这个二锅头还真牛。”
3月19日 星期六 多云
今天早上,我和妈妈吃完早饭就到楼下去玩了。我跑到草地上玩,突然我发现月季和柳树都长出了新芽,迎春花和杏花都长出了花苞,我急忙叫妈妈来看,妈妈说:“是春天来了,是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生机。”我觉得春天真的太神奇、真的太美了。
4月5日 星期二 多云
今天我和妈妈、爷爷、奶奶到潮白河玩,那里好多花都开了。我急急忙的向潮白河公园的最深处跑去。一路上我看到盛开和迎春花、美丽的玉兰花、还有爷爷称它为野桃花和杏花。我一路飞快的跑着,眼前出现了一个大土坡,上面开满了迎春花和各种小野花,我觉得这里的景色很漂亮,我便叫妈妈给我拍了几张照片。妈妈问我花用五颜六色来形容可以吗?我说:“可以。”妈妈便开心的笑了。
4月9日 星期六 风
今天中午一进门便惊奇的发现鱼缸里又多了几种鱼,我便好奇的去 问爸爸这是什么鱼?爸爸说:“这是红宝石和银圆。”我爸爸爱养鱼,为此我认识了许多鱼。鱼的品种很多,有鹦鹉、罗汉、菠萝、孔雀….。 我最喜欢的是斗鱼了,它有红的、蓝的,身后拖着一条美丽的大尾巴,每当它害怕时就会将尾巴和鳍全都打开,真的美丽极了。我看的头都晕了,我觉得家里就像开了一个小小的水族馆,让我看的可开心了。
4月21日 星期四 大风
今天是家长开放日,我们每个一年级的小朋友都给家长表演了节目。有广播体操的第一节七彩阳光和背古诗。表演完节目后就让家长走进课堂,家长同我们一同听了一堂课。回到家里妈妈说:“你们的路老师这堂课讲的即形象又生动,真的让我受意不浅呢!”所以你一定要妈妈学习,不要辜负了你们路老师对你们的期望。
5月8日 星期日 雨
今天我们全家一起去钓鱼,没过多久我们就到了钓鱼的地方。我迫不及待的跑到河边等着爸爸组装钓鱼的工具。这时志永叔叔和几个大大也来了,我们一起都在河边钓鱼,爸爸告诉我钓鱼要有耐心、要一心一意专心注意鱼漂动了就是有鱼吃食了。我照着爸爸说的耐心的等着,过了一会儿我就钓上来了一条,我高兴的叫了起来。大家都说我很棒。又过了一会儿,我又钓上来了两条,我真的太开心了,因为这是我第一次钓鱼。
范文三:小练笔的做法
教师“小练笔”研究案例
近几年来,我们学校一直在探索“小练笔”训练的新路子,三到六年级班主任老师也一直都在努力,至今,老师们觉得有了一些成效。下面是三位老师的经验。
三年级班主任王胜杰老师的经验
运用“小练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我在指导学生小练笔命题方面,有些就是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个目的出发拟定的。如《家宴》、《看电视》、《看热闹》等题目。这里仅举一位同学写的《看电视》为例。他写道:“周末吃过晚饭,全家照例走进客厅看电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坐在沙发上,我和姐姐坐板凳,节目开始了,爷爷托着下巴,瞪大眼睛看着、听着;奶奶似睡非睡,可能是不感兴趣,爸爸翘着二郎腿吸着烟,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妈妈最会利用时间,一边看一边织毛衣;我和姐姐一边看一边嗑着瓜子。开始总是安静的,好景不长,只要有一个人引头,这个房间就热闹了。今天是爸爸挑头了,他指着一个女演员比比划划地给我们讲着,妈妈和姐姐立即响应,高谈阔论起演员技巧。一会儿电视里传出了歌声,我怪声怪气地唱着,逗得爷爷、姐姐捧腹大笑。虽然房间里如此热闹,你看奶奶,她已经睡着啦。”由此可见,只要不断地练习这样的小题目,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五年级班主任老师王芳的经验
运用“小练笔”紧密配合教材的写作重点由简到繁地练习。
为写好教材中的作文重点训练项目,我经常把这些写作重点训练项目,由简到繁地让学生进行练习,因为这样既可分散难点,又为写作铺平了前进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第十一册基础训练六的作文训练,要求写一件亲身经历过或看到的,听到的事,要写出事情的经过,并注意写清楚发生事情的周围环境,把自己当时的感情、心理想法写出来。平时,学生记事不大注意周围环境的特点,不大注意事情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和发展变化。而本文要求把发生事情的周围环境写清楚,这是一个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我侧重地安排一些环境描写的单项训练。如《校园的清晨》、《沸腾的操场》、《公园的一角》、《静静的夜》、《繁华的街道》等。先让学生抓住这些环境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回忆发生在某个环境之间的关系,写作时就感到得心应手,运笔自如了。
五年级班主任老师刘辛的经验
运用“小练笔”为学生提供的写作素材。
由于小练笔内容单一,形式灵活多样,不受时间、地点、内容的限制,往往能给学生综合作文时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
我每次针对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练笔”训练,只要求突破一个难点(或重点)就行,不面面俱到,这种小练笔一般篇幅较短,不但有利于教师的指导和讲评,同时学生也感到难度低,容易写,花时少,负担轻。命题的形式也很多,如写物件的有:台灯、闹钟、花瓶、书桌、橱柜等,可抓住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和质地等特征来写,也可描写这些物体的内在神态,说明物体本身的意义或抒发作者对物体的感情,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或联想,写动植物或其它事物的有:猫、狗、鱼、鸟、兔、花、草、树、月、水、火、路、桥等;写自然现象的有:风、云、雪、雨等;写事件或人物的有:看电视、看热闹、家宴等;写处所的有:房间、门前、小店、市场、公园等;还有其它一些题目,如大、小、红、白等。这样,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一件事、一个场面、一处景物、观察到一个人的外貌、语言或动作等,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随心所欲进行选材,及时写下来,写得多了,积累的生活素材就丰富了。进行作文综合训练的时候,写作题材就会左右逢源,随手拈来。 附:.
课后小练笔:续写《穷人》。桑娜告诉丈夫自己已经把孩子抱回家后,课文就戛然而止了。孩子的命运会怎么样呢?桑娜与渔夫又会带领孩子怎样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这些问题牵动着学生的心。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告诉学生:续写时要把握故事情节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无论最后发展成什么样子,主线不能变,人物的思想品质不能发生本质的变化。接着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必要时可以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把想象的故事写下来。最后,组织学生交流。如,通过开小小故事会、在宣传栏出专辑、排课本剧等形式中彩那天》小练笔
《中彩那天》小练笔:库伯派人把车开走后,我们全家人当时的表现。
望着奔驰的汽车渐渐离去的背影,我的心里禁不住打翻了五味瓶。我为父亲做出了一道非常完美的选择题而高兴,同时也为家里失去了一部既漂亮又实用的轿车难过。呆立了一会儿,父亲笑眯眯地走过来说“孩子,你怎么不高兴呀?是不是为了小汽车的事情呢?”
“是的。”我应道。“孩子,你妈常说人活着要诚实,为了做好这个诚实的人,爸爸才会把车还给库伯的。是你的不要也不行,不是你的硬要也不行。” “孩子,你父亲是为了维护我们家庭的荣誉,他不想让你们成为不守信用的人。”妈妈走过来,温柔地说, “如果你爸爸接受了这笔不义之财,恐怕一辈子心里都不得安宁。” 听着爸爸妈妈语重心长的话语,我翻滚的心逐渐平静了下来,如果我们一家把这辆中彩的轿车占为己有,内心一定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全家人也会因此不快乐,这样的生活又有什么好呢?,让学生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爸爸把汽车送走后,我一直觉得心里痒痒的,好想有一辆车啊!爸爸干嘛这么傻,把车给别人,但是,我又不敢问他,当我因为这事上课都不认真的时候,我终于问了爸爸,爸爸对我说:“孩子,你说,我拿了你的足球,而又不还给你,你生气吗?”“那当然!”我瞟了一眼我的足球。“所以,库伯叔叔也是这样,本来属于别人的东西,你拿了,你觉得对吗?”“不对。”“孩子,你要知道,虽然库伯是有钱人,但是一辆车谁会不要?再说了,你妈妈也告诉过你,一个人只要有了诚实和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千万不能贪便宜啊!”爸爸抚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哦!”我点了点头,从那以后,我就再没提过这事。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今天我们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它讲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地震后,一位年轻的父亲与他儿子的故事。父亲跑道儿子上学的学校,看到一片废墟的学校时,仍要救自己的孩子。而别的孩子的父母来到这都悲观失望的走了,路过的人见到他在废墟中不停的挖,都以为他疯了,所以没有帮助他,最后经过他坚持不懈的挖,终于救出了儿子。通过读这篇文章,使我懂了一个道理:“父亲对儿子的爱也是一种伟大而无私的爱。”
文中讲到父亲说的一句话:“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和你在一起。”就因为父亲对儿子说了这句话才使父子重逢。它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正是有这种爱,也是父亲对儿子的一种承诺:我总会和儿子在一起。当他面对一片废墟,在所有人都选择放弃时,这句话使父亲想起了自己的承诺,于是他就坚持挖,最后终于救出了儿子。但儿子让别的同学先出去,这又是因为有这句话,才使儿子有这样坚定的信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做事要有必胜的信心,再就是要对周围的人有爱心。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两年前的一件事。那时我上三年级,因长水痘发高烧。我都烧到40度了,虽然吃了退烧药也不见疗效,爸爸妈妈见了这个情况很着急。便用热水在我身上擦了许多遍,一夜都没睡,才把我的烧由40度变成了36度。这都是爱把我救了。
这种爱真伟大呀!今后我也要向文中父亲那样,用爱去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要向儿子那样,把这种爱传递下去。 我也要实现我的诺言!
《大龟和小龟》前两月,外婆家陆续买了两只龟,小龟是早点买的,大龟是迟点买的。自从有了一只小龟时,我就开始跟它玩了。我把它从盘子里搬到外面,又把它搬回到里面,还把它放到桌上,有次幸好有软软的椅子保护,否则它就要摔到地上了。大乌龟来了以后,小乌龟就有点惨了!因为大乌龟没事就把五分之一的身体(有点太精确了)压在小乌龟身上。有时还更加厉害,把整个小乌龟都压在身体下面,我把这称为“泰山压顶”。而我呢,
也会把小乌龟放在大乌龟身上“报复”它(其实我是在让大乌龟壳湿润一点)。幸好它们不会一周天天给我玩,因为我周一到周五都在托管,否则他们就惨了!
我还发现,我喂龟食的时候,小龟是喂一大堆就吃一大堆,而大龟呢,则恰恰相反,喂一大堆它一眼都不看,而喂一粒也一眼都不看。所以,我喂龟食的时候,就把小龟放在大龟背上吃浮在水面上的龟食,这样也是对大龟“泰山压顶”的报复。嘻嘻!
这两只乌龟真“好玩”哦!
范文四:刍议小练笔的“小”
刍议小练笔的“小”
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提升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
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有人认为它是学生习作的“学步车”,有人把它叫作提升写作能力的“加速器”,甚至被喻为是机智而充满杀伤力的“特种兵”。简而言之,小练笔具有其重要的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小练笔越来越值得我们探讨。反思以往课堂中的小练笔设计,着实存在一些“大”问题。
第一,话题大,偏离语言核心价值。说实在的,以往教学中的很多小练笔,是在做大而无益的事情。通常是在课堂教学尾声阶段,设计一个话题,让学生进行总结式文字表述。如学了写人物的文章,则写“你想对某某人说 ”,表达对人物品质的赞美,倾吐自己的敬佩之情;学了说理的文章,则写“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表达出自己的感悟等等诸如此类的“替圣人立言”之笔,表面上是练习表达,实际上主要是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程度。没有从文本语言现象入手,没有言语形式的要求,为了练笔而练笔,最终对提升学生言语技能是缺乏实际的意义和价值的。
第二,步伐大,背离学生认知规律。纵观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忽略教师指导、缺乏梯度练习是以往常见的毛病,也是当下课堂忽视之角。不是教师意识没到位,而是课堂时间整体调控失当所致。大部分老师基本上是以理解课文内容来组织教学,课堂时间有限,分析讲解多,表达练写自然边缘化,甚至被挤出课堂。虽然有些语言意识较强的教师能针对课文范
例特点,设计一些小练笔,但实际操作中,只在课堂尾声的3-5分钟时间内抛出话题,练写时间都无法保证,更别说教师的梯度指导,通常情况下练笔被安排在课外完成。如此教学,步伐突兀,学生得不到有效指导,形同走过场,导致练笔效果落空的也不鲜见。
第三,跨度大,脱离阅读练笔性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中高年级作文定位为“习作”,意指练习写作,属“练笔”性质,是一种起步训练。以此观照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则是起步中的起步训练,是基础中的基础练习。可是在实践层面,很多教师把小练笔等同于习作,尤其是高年级,学习一篇文章,进行相应的写作手法翻版操练,这就容易犯拔高练笔要求的毛病。如学写景状物的文本,布置篇章式的练笔作业,不得不让人觉得标准过高,至少在缺乏梯度指导策略的情况下,对中等以下的学生是不宜的。更有甚者给小练笔限定字数,作为一种硬性作业,试想学生的练笔积极性能维持多久呢,
那么,新课标视野下的阅读小练笔,应该如何形成教学架构与教学进程的水乳相融呢,笔者以为,应从“小”字入手,以“小”见“大”,在“小”练笔中学得习作技能,提高习作质量。下面以《赶海》(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一文为例,谈几点建议。
一、切口小,选取学生“能学”的写点
面对“复杂的综合体”的文本,学生应该学习什么,能够学习什么,受到自身发展规律、认知水平的制约。阅读中的练笔,作为一种基础练习,首先要考虑课堂目标的适度问题和学生的起点问题,选择切口应求“准”、抓“小”,练写点应是学生的“可接受点”。李海林先生说:“语文课程教
学内容确定的根本视阈立场是学生,应从学生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所以,阅读练笔最佳切口既要考虑教学的“可达成度”,还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度”。因为教师设计“低入”,可以使学习内容易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兴趣,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趣味性。其影响是深远的。
据此,《赶海》一课可以这样思考小练笔切口并进行筛选:(1)篇章方面。文章以“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开篇,结尾又以唱响此歌谣作结,首尾照应的写法是本课第一眼能看出的写作特色。但篇章结构的迁移练写不是第二学段的“可达成度”,因此这一点只能作为文本写作方法的一种感知教学。(2)段落方面。本文从第2至4自然段按时间顺序记叙人们赶海的情景,以第3自然段为重点,生动具体地记叙了作者与小伙伴赶海的趣事。这是自二年级上册学习《秋游》一课以后的第一篇写孩子童年童趣的文章,也是第二学段第一篇这种题材的课文。段落学习是第二学段的重点,典型课例的重点段落更具有迁移运用价值。因此,本文这一段应作为教学重点和练笔范例来教学。(3)句式与修辞。文章第3自然段开头对海滩上人们的赶海活动进行了描写,以“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出现,这是一处有关场景描写的可作为仿写点的典型句式。另外,本段描写海滩小动物时,出现两句生动活泼的比喻、拟人句。但这种句式与修辞在二年级《秋游》《蚕姑娘》等课文及三年级上册的有关课文中作为重点语言现象已经熟知,所以这一点可以不作为着力点训练。(4)词语方面。重点段落对赶海情景进行生动的描写,最具语言特质的是动作词的准确运用和语气词在段落中句首的运用,虽然二年级课文学过一些语气词在句子开头或结尾的运用,但如此多个语气词在段落中连
续运用是第一次接触,它们在事件描写中既传达出作者的丰富情绪和心理活动,又在句子间起了连贯衔接的作用。
因此,本文语气词和动作词作为组合句子、表情达意的最小语言单位,就成了重点段落中的关键词语,以此为小切口引领学生对整个段落内容进行理解,及段落写作特色的学习,是很理想而便捷的途径。如此思考设计,与编者意图安排的课后作业不谋而合。
二、步子小,减缓学生练写的坡度
找到小练笔最佳切口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考虑如何通过一个个台阶,为学生设计一条既符合语言习得规律,又符合认知发展规律的最佳路径,尽量设计成“小步子”的层递式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层层推进,体现训练的梯度,减缓练写的坡度,促进每个学生得到切切实实的学习与运用语言的训练。《赶海》一文可以为小练笔设计这样的“小步子”:
(1)理解内容的“趣”。直奔重点段落,明确作者着重描写赶海中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虾三件趣事,并引导学生逐句读相关的句子,感受字里行间所传达出的“趣”。
(2)发现语言的“趣”。教师出示作者描写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虾的三个句子,指导关注句首语气词和句子中关键动词的运用,通过朗读、比较,体会这些词语对表达作者丰富的情绪和心理产生的作用:如“嘿”的惊喜,“哎”的好奇,“咦”的疑惑,“哦”的恍悟,让人觉得妙趣横生;还有我和伙伴“摸、抓、捉、捏”及海滩小动物“东逃西窜、夹住、摇摆”等动作词的运用,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3)尝试说“趣”。先呈现一组这节课学到的及以往学过的语气词,练习说一至两句话,如“嘿、哎、咦、哦、哇、哼、哈、耶”;然后回忆曾经经历过的一些趣事,进行口头讲述,用上一些动词把事情说清楚,尝试运用一两个语气词表达出当时的情绪或心理。
(4)迁移写“趣”。最后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件童年趣事写一段话。这一步值得注意的是,对不同程度水平的学生练笔目标不宜一刀切,水平高的,可以要求用上语气词和准确动词写出事情的“趣”,甚至可以模仿本文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使语言表达生动。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在叙述中能用上语气词表达出经历那场景的心情或用上一些准确动词把事情写清楚,能让人感觉到“趣”就行了。
三、密度小,凸显语言核心的价值
课堂教学时间是一个常数,一篇课文言语实践的资源是丰富的,与其讲求“画面不到”的画面俱到,不如一课一练,一课一得。因此,小练笔还应讲究密度问题:首先,分量小一些,抓住语言核心价值点,集中目标,凝练训练侧重点。其次,保证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练习时间充分,这是衡量训练是否到位的一个重要标志。第三,节奏有变化。读书、品味、言说、练笔,张弛有度,快慢结合,让学生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把心中所想、口中所说的话表达出来。
因此,《赶海》一课其他语言学习内容,如首尾照应的结构特点、主要事件按事情发展的叙述顺序、详略得当的场景描写等,只是作为教学的情境及课堂教学组织程序的抓手。只有这样处理,才能凝练课堂言语训练的量,保证言说与练笔的时间,一堂课就在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写
一写中进行语言学习与运用。
课改走得越深入,教材对“写”的要求就越重视。潘新和老师强调:“说、写能力,即言语表现的能力培养,是语文课程的终极目标。在课内的阅读教学中,始终都要与说、写相伴。”所以阅读小练笔只要从语文的视角、学生的视角出发,坚持小切口、小步子、小密度的训练方法,走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路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就不会是遥远的梦。
范文五:刍议小练笔的“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刍议小练笔的“小”
作者:陈妹平 许发金
来源:《新教师》2013年第03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教师语文本体意识的觉醒,阅读小练笔越来越值得我们探讨。反思以往课堂中的小练笔设计,着实存在一些“大”问题:
第一,话题大,偏离语言核心价值。很多小练笔,是在做大而无当的事情。通常是设计一个话题,让学生进行总结式文字表述。如学了写人物文章,则写“你想对某某人说——”,表达对人物品质的赞美,倾吐自己的敬佩之情;学了说理的文章,则写“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表达出自己的感悟。诸如此类的“替圣人立言”之笔,表面上是练习表达,实际上主要是检测学生对课文理解感悟的程度。没有从文本语言现象入手,没有言语形式方面的要求,为练笔而练笔,对提升学生言语技能缺乏实际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步伐大,背离学生认知规律。忽略教师指导,缺乏梯度练习,是小练笔中常见的毛病。在实际操作中,不少教师往往在课堂尾声的3~5分钟时间内抛出话题,练写时间无法保证,更别说教师的梯度指导,因此,通常练笔就被安排在课外完成。如此教学,步伐突兀,学生得不到有效指导,形同走过场,练笔效果当然受影响。
第三,跨度大,脱离阅读练笔性质。语文课程标准把小学中高年级作文定位为“习作”,意指练习写作,属“练笔”性质,是一种起步训练。以此观照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则是起步中的起步训练。可不少教师把小练笔等同于习作,常拔高练笔的要求。如学写景状物的文本,布置篇章式的练笔作业,就会让人觉得标准过高,至少在缺乏梯度指导策略的情况下,对中等以下的学生是不宜的。
那么,新课标视野下的阅读小练笔,应该如何形成教学架构与教学进程水乳相融呢?笔者以为,应从“小”字入手,以“小”见“大”,在“小”练笔中学得习作技能,提高习作质量。下面以《赶海》(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一文为例,谈几点建议。
一、切口小,选取学生“能学”的写点
阅读中的练笔,首先要考虑课堂教学目标的适度和学生起点的准确。选择切入口应求“准”,抓“小”,练写点应是学生的“可接受点”。李海林先生说:“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确定的根本视阈立场是学生,应从学生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所以,阅读练笔最佳切口既要考虑教学的“可达成度”,还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度”。因为教师设计“低入”,可以使学习内容易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兴趣,增强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趣味性。
据此,《赶海》一课可以这样思考小练笔切入口并进行筛选:(1)篇章方面。文章以“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开篇,结尾又以唱响此歌谣作结,首尾照应的写法是本课比较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