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如何上好小学语文第一课时
如何上好小学语文第一课时
“小学语文第一课时到底上什么?怎么上? ”长期以来,一直是小学语 文 老师困惑的问题。参加了3月12—3月14日在东城小学举行的全市小学语文“课内比教学”竞赛活动,观摩了来自十堰市及各县23位优秀教师的“现抽、现备、现讲”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第一课时课堂教学,让我对“如何上好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有了深深的思考。
一、科学划分课时目标
语文课不仅要有每一课的总目标,而且要有明确的课时目标,哪些内容应在第一课时完成,哪些任务该在第二课时完成,必须要有科学而合理的安排。可在语文教学中不少老师由于没有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教师用书和教材,课堂教学一塌糊涂,让听课老师搞不明白他上的到底是第一课时还是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落实不到位,学生语文能力得不到提高,课堂效率低下。如何做到课时目标的划分科学而合理呢?在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把握住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围绕总目标,再根据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此次参赛的优秀教师们,他们所完成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一样的,即读书、识字写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也要将这些任务放在第一课时去完成,第二课时重点是细读感悟,揣摩语言,体会情感。教学任何一篇课文的第一课时,都做到心中有目标,上起来也就扎实有效。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虽然我们明确了第一课时要完成的主要内容,但由于授课教师的不同,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相径庭。要想提高课堂效率,让课堂绽放精彩,优秀教师就是注重优化教学环节。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呢?本人从这次“课内比教学”竞赛活动中受益匪浅。
1、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学以致用。如在读课文中认字,圈出生字、读准字音、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含有生字的句子,读句子中巩固认字;读词语,在词语中认识生字;在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中记忆生字,如悄(qi ǎo )然、悄(qiāo) 悄等。把生字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学生既掌握了生字的音、形,又学会了灵活运用生字,真可谓一箭双雕。
2、识字中巧妙穿插写字指导,读写结合。大多数老师认字是认字,写字是写字,孤立分开,或者一一教写,缺乏重点指导。学生已熟悉生字后,教师应有意提示学生去发现易写错生字及书写时注意的地方。对于特别难写的、课本中又要求学生会写的字,教师要重点指导,并范写,如“兜、噩”等字。读中练写,利于提高识字的有效性。
3、反复诵读,体现语文教学本色。语文教学,特别是第一课时,一定要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并且读书方法多样、读有要求、读有指导。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同学间互读课文,订正字音;自由读课文,不添字、不掉字、不唱读,读通顺,读流畅;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朗读情况,并比赛朗读;默读课文,感知内容,思考问题,边读边做批注;展示朗读水平,师随机范读指导,练读,和老师挑战朗读;分组读,齐读等。读要贯穿课堂的始终,以读代讲,读有所悟,但切忌机械重复地读。
4、选准切入点,整体感知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方法多样,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文中主要人物及特点,交流读书收获,赏析写得最好的语句,解决学生看题质疑的问题等。教学中应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学习情况灵活运用,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整体感知课文,都应选准切入点。如竞赛中的两位老师都讲的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一位老师先让学生找出文中写小女孩几次擦亮火柴,然后说出小女孩每次擦亮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再就是深入理解相关内容;另一位老师先让学生划出描写小女孩的语句,然后读中感悟小女孩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后一位老师切入点小,以反常态,体现了个性化设计,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读、去悟,学生当然学得轻松愉快,课堂效果也可想而知。整体感知课文,不在于涉及的内容多,重在找准切入点。
5、及时鼓励学生,语言具有亲和力。爱听表扬是小孩子的天性,一句“相信你是最棒的!”的话,能使学生热情高涨。“孩子,大胆点,说错了别怕!”“你真是老师的知音!”等话,能拉近师生距离,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
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尤为重要,如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把握课文内容,都需要学生自觉去完成。但学生自学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
样的困难,这时学生的合作探究比老师口干舌燥的说教更行之有效。如小组合作学习检查生字,互相听读课文、纠正朗读错误,讨论交流自读疑问等。如《生命》一文的教学,一学生提出“生命是什么?”老师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发扬了合作精神。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解惑者。
四、强化教师基本功,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课堂上学生感到困惑 时 老师只要稍作引导,学生就会积极参与。教师要想真正起到示范作用,必须要有过硬的基本功,如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渊博的知识、驾驭课堂的能力等。竞赛中的一位老师在让学生朗读《触摸春天》中的一个句子时,学生总是读不好,老师声情并茂地作了范读,学生再也不愁读不出感情了。教学中,老师的示范作用不可忽视。
相信我们在“课内比教学”活动的滋养下,在各县教师精英的引领下,一定能弥补语文教学的缺憾,上好小学语文第一课时,切实提高语文第一课时教学的有效性。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与您探讨。
1. 注重三语:导入新奇, 创设情景引人入胜;过渡语启迪思维,小结精巧,语言优美;总结语精炼,富于诗意。
2、读通课文方法要多样性,可以用比赛、游戏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同时巧妙评价(师生评,生生评)鼓励学生。
3、学习生字词要带动学生识字兴趣,把识字与课文,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互教互学,不要老师一人唱独角戏,同时要选代表性的字示范写字。也可以追本溯源,说字的演变,部首的含义教学生熟记, 事半功倍。
4、在课后安排拓展环节,可以体现老师的大语文观,突出课堂的增量。
不过,最根本的是要熟读课标,做好教学设计,一定要把握好课文与本单元,乃至本册的关系,突破重难点,用好评价引导学生学习。否则,只会出现课上热热闹闹,下课啥也不知道的结果。课堂气氛再好,也不能算一堂好课。
范文二:如何上好语文第一课时
如何上好语文第一课时
如何上好语文第一课时
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一直是自己的困境,面对枯燥的字词、重复的朗读、对课文梗概的理解这些相对于第二课时略显乏味的知识,我一直从内心里抗拒执教第一课时。本学期,听了陈宇虹老师执教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我不仅感受到了陈老师本人深厚的语文素养和语文精神,也解开了一直以来深埋于心中的困惑:如何上好语文第一课时。观摩陈老师的课,我体会到:第一课时的教学必须要抓好字词教学,强化初读效果。在引导学生读准、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利用关键句子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为第二课时的精读感悟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让第一课时的内容落到实处,教师必须要扎扎实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巧妙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刚刚接触新课文,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吸引学生用心去学习,这一点非常重要。为此,在新课伊始,教师要努力创建情境,根据文本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导入新课,或故事简述或激情叙说或资料巧现,让学生在教师温情的话语中,在生动的画面中,在动人的音乐中,在恰当的材料中走进文本,拉开课文学习的序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
二、识字学词,落到实处
学习生字新词,落实识字任务,完成生字教学是第一课时的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识字、写字、阅读、作文能力的培养,并指出要十分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进行字词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语文教师要舍得拿出一定的时间,把识字教学抓细抓实。在聆听了陈老师的第一课时后,我个人感觉她在识字教学方面抓得非常到位,真真落到了实处。
三、紧扣课题,读通读顺
文章的标题就像眼睛一样。出色的题目,准确鲜明,引人入胜,提示文章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阅读,首先要学会读题目。文章题目就是学生展开阅读学习的突破口。胡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品读好课题,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就有了兴趣,那阅读的兴趣会更浓些,接着胡老师再相机引导学生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记牢几个难读、难写、难理解的词,这样就把课文读通顺了。
四、抓住重点,理解课文
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认为首先要给足学生读的时间。不管是什么体裁的文章,我们都应把读好课文、读准确课文作为第一课时的目标。朗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引读,可以范读,可以指名读,可以情境朗读。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细节的处理。如:每一次朗读都应给孩子确定一个明确的读的目标;注意让孩子读好重要的标点符号;在孩子需要抒情时组织有效的朗读。在进行精读感悟时,老师要抓住课文的重点,找到能统领课文的关键问题或句子,让学生去感悟,为下一课时的教学做好铺垫工作。 最后,我想提一个自己的看法,关于书写指导和仿写训练的。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我怎样备课》中提到:"第一课时,我们要考虑练习什么的问题?要求学生写的字和词语,我一定先写一写,每个要求写的字应注意什么,特别是每一笔在哪儿起笔,在哪儿收笔,一定把握准,否则就写不规范。"当前,小学语文课提倡低耗高效。这就需要教师在课
堂上精讲精练,尽量压缩讲的时间,做到讲练结合。当然,这里的练习不能仅停留在训练朗读课文上,还可以选取每一课有代表性的字进行书写指导,讲解框架结构,练习写字和练习仿写精彩语段等 。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教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想,第一课时可有模式,但不能模式化,可有一定板块,但不能结构化,必须因文而异,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正所谓教无定法,怎样教好第一课时,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摸索、尝试!
范文三:如何上好小学语文第一课时
如何上好小学语文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干什么?
首先要在字词教学上下功夫。字要读对,认清。易写错的字,最好随时写上几遍。从未见过的生词要设法弄懂,与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关系密切的含义深刻的词语可第二课时处理。 句子要读通顺,注意体会意思,注意标点符号,读好语气,读人物对话要注意提示语。特别难读的地方要多读,直到读熟为止。
还要能粗知文章大意,写什么的,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事的文章,要知道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写人的文章,要知道写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写景状物的,要知道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总之,对课文的内容、整体的结构有一个大体的印象。按照传统,第一课时无非就是读读课文、认认生字、分分段落、抄抄词语。怎样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怎样更准确地给第一课时定位?
在我们平时课堂教学中,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现状又是怎样的呢?以下第一课时现象具有普遍性,值得我们细细的反思。
场景扫描: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初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分析理解课文。
2、板书课题,介绍作者和背景,初读文章,交流疑难字词句,再读文章,检查读书情况,师生共同研读课文第一段。
共性问题:不同的教师,不同的课文,不同的学生使用同一种方法展开教学。课课始终如一地采用一种或几种老办法:“看了这些生字的读音,你有什么要提醒我们大家注意的?”“这些生字哪一个最难写,请你提醒我们?”“同座位两个同学每人读一遍课文,比一比看谁读得好。”这些方法不是不好,也不是不可用,而是没能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认知实际灵活采用。第一课时的教学陷入僵化,步入模式,教师的教学失去了激情,学生的学习失去了兴趣。
反思分析:
第一课时现象的存在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对语文第一课时缺乏正确的定位和足够的重视,简单程式化地处理。其实认真审视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是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起始点,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能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能帮助学生打下语文知识的坚实基础,能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第一课时不应仅仅是“四部曲”,它还可以奏出更多的音符来。读读课文、认认生字、分分段落、抄抄词语这一些环节是必要的,但不是每一项都必须的。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有所取舍,也可以在第二、第三课时中逐步完成。
二、第一课时不仅仅要有知识目标,也需要有情感目标,并不存在“喧宾夺主”的问题。这就好像水波,第一课时“投石问路”,激起了一朵涟漪,在第二、第三课时“吹皱一池湖水”这一朵涟漪不断地扩大、扩大……因此可以说,第一课时投的“石头”越大,第二课时激起的“水花”就会越多,这是一个震荡与绵延的完整过程,不可能割裂开来。
三、第一课时中的字词教学要舍得“花费时间”,但是坚决不能“浪费时间”。可以说这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也就是说在字词设计环节,也要有一定的策略与针对性,既讲求落实,又追求高效。比如说一共有10个词语,不一定要求一下子掌握,也不能定位成人人过关,允许学生在错误的过程中逐步纠正与熟识。 解决策略:
一、让第一课时回归“趣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一课时学生刚刚接触新的课文。能否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吸引学生学习;能否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真心学习,至关重要。为此,课始教师要努力创建情境,采用多种方法导入新课,或故事简述或激情叙说或资料巧现,让学生在教师激情的话语中,在生动的画面中,在动人的音乐中,在恰当的材料中走进文本,拉开课文学习的序幕,在走进第一课时的那一刻给学生吹来一股清新的风,带来一片迷人的景,送来一杯醇香的酒,在形式上吸引学生,在情感上震憾学生, 在心灵上呼唤学生,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
二、让第一课时回归“读味”
有的老师认为,第一课时朗读板块的教学套路就那么几样,没什么好讲的,也没什么好上的,可能这也是老师们不喜欢听第一节课作为公开课的原因吧。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合理采用教学方法。例如针对文章设计小游戏——“过三关”:
第一关 读准词语:文中字词
第二关 选词释义:(自选词语,交流词义,说说方法,读读文中语句) 第三关 推荐词语:(选择一个词语,把它所在的段落通过朗读推荐给大家) 顺利闯过三关的同学,有机会做小老师带领大家领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 “过三关” 游戏的设计看似简单,但是其中融合多种教学元素。第一,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了学生朗读文章的兴趣;第二,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突出了重点字词的认读,理解词语的同时,交流获得词义方法,通过词义教学,帮助学生梳理同类词,引导学生适当的介绍和课文相关材料,这样的教学过程知识和方法,过程和方法融为一体;第三,每一关紧紧相连,每一项教学内容丝丝相扣,它不是单纯词语认读,也不是单纯课文朗读,以词语教学为突破口,进而整合自读课文、选读课文、推荐朗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学,表面上是以词语教学为主,而实质上是教者通过词语引领学生认识文本、熟悉文本、贯通文本,可谓一箭多雕。 每篇课文都有自身的行文特点和语言特色,教师需精心钻研教材,精选切入点,科学合理、机智巧妙的引导学生感知课文。语文第一课时,它涵盖了诸多教
学内容,对于听、说、读、写每一项内容,我们不能简单的把它们肢解,要突出重点,整合板块,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让第一课时回归“悬味”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会引起人无限的遐想,给人更多的艺术享受。语文第一课时在结课时,教师或简要阐述或引导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突出重点,设置疑问,抛下话题,启发思考,留下悬念,在高潮处,在疑难处,在矛盾处戛然而止,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引起学生细读的欲望,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思无限的艺术效果。
语文第一课时留给学生的不单单是“趣味”、“读味”、“悬味”,还有很多“味”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好好营造,让我们的学生在第一课时中真正品尝到语文的“本味”。
略读课文虽不同于精读课文,在内容上,要求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课文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可以马马虎虎地应付了事,并不是说要求降低,安排学生自学一下就可以。以读促解,享受读书。
一、明确要求,掌握方法。
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并提出了对略读课文教学的要求: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由此可见,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要我们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目的之二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
二、自主阅读,粗知大意
略读课文,关键在略。略读,即粗略的、不进行深究的阅读。这种阅读方法旨在通过比较快的阅读,粗知文章大意。略读课上学生应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机,把在精读课上习得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还应该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
三、略而不简,精处悟情
教材内容是教学的原始材料,它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对教材作一番裁剪。该取则取,该舍则舍,择其精华实施教学。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一篇文章中往往有一段或几段文字写得特别精彩。教学时应先选择几个精彩语段作为例子进行重点剖析,以少胜多,使教学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必须紧紧抓住重点部分,提出特别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地细读解疑,方能在内容理解、情感感染与语言感悟上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要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中从感知文本到亲近文本再到走进文本,在畅所欲言的和谐氛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四、课外拓展,迁移延伸
略读课文一般都安排在本单元的最后,这样编排的目的除了迁移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外,还应该让略读课文发挥总结与延伸的作用。教师可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学习,或排演课本剧,或阅读相关的历史故事、神话故事,或收集有关的自然知识、科学道理、背景材料,或开展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等等。
范文四:谈如何上好语文第一课时
课改纵横?教法新探
语文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
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留心第一课时,我们就会发现:不论是观摩课、展示课,还是竞赛课,很少有人去执教第一课时。原因是老师们要么认为第一课时难上,没有现成的方法,要么认为第一课时没有意思,上不出精彩。总之,第一课时被忽视了,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其实,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是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起始点。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能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能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能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语文第一课时该学什么,怎样的第一课时教学才是扎实有效的?我认为第一课时必须要抓好字词教学,强化初读效果。在引导学生读准、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为精读感悟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让这些内容落到实处,第一课时必须要扎扎实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课时学生刚刚接触新课文,能否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吸引学生学习,能否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真心学习,至关重要。为此,课始教师要努力创建情境,根据文本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导入新课,或故事简述或激情叙说或资料巧现,让学生在教师激情的话语中,在生动的画面中,在动人的音乐中,在恰当的材料中走进文本,拉开课文学习的序幕。如,教学《梅兰芳学艺》(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就可以让孩子们欣赏一段京剧,让学生自然走近梅兰芳,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
二、识字学词,落实目标
学习生字新词,落实识字任务,完成生字教学是第一课时的重点,我们要舍得拿出一定的时间,把识字教学抓细抓实。但在进行教学时应根据不同的生字新词进行有重点、有取舍地巧妙教学,不要面面俱到,要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有趣的氛围中识字学词,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教学目标。
三、指导朗读,感知文本
,说的就是语文教学首先要将“书不读通不开讲”
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而“读通”是第一课时的重点,应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来朗读课文,让他们更多地接触语言材料,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在初读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引导学生在读中动笔,划出生字新词、难读句段,并在难点处回读,反复读,示范读等,以期达到正确、流利的朗读。
记得在一次阅读教学观摩课上,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我认为很扎实、很有效。她把初读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解决生字词读音障碍;第二阶段,读通读顺难读句,老师引导交流,并在难点处进行指导读,示范读,让学生回读、反复读,以达到正确、流利的初读效果;第三阶段,在指名学生分节读课文的
基础上,又进行全文赛读,使读书的过程既是学生读熟课文的过程,又是提高朗读能力和提高读书情趣的过程。
四、抓住重点,巧理课文
有些教师认为,第一课时教学不能广对课文进行精读感悟。其实这种想法是西
贺不对的。我认为应该根据不同教材、不
州同年级、不同学生以及课时划分和课时
市目标来确定,适当地进行精读感悟。在
钟
进行精读感悟时,老师要抓住课文的重
山
点,找到能统领课文的关键问题,让学县生去感悟,为下一课时的教学做好铺垫教工作。研
室如教学《“番茄太阳”》(苏教版四年
级下册)一课,课文重点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悟明明美好童心对
“番茄太阳”的含义。“我”的感染,理解
文中多次描写了明明的“笑”,老师可以
董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明明“笑”的语
句,进行重点朗读,不需要过多的讲解。土
长读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这对下阶
段的学习很有帮助。
五、交流心得,设置悬念在读通、读顺课文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初读的体会,述说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对文本形成粗略的整体
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适时切入重点,抛出话题,启发思考,留下悬念,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这样的第一课时才不失有味道、有亮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一课,初读例如教学《雾凇》
后,学生已充分感受到了雾凇的美,课堂结束时抛下话题:“这么美的雾凇它是如何形成的?它需要哪些条件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以此来引起学生细读的欲望,为第二、第三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蓄足气势,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思无限的艺术效果。
六、写字指导,突出重点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我怎样备课》中提到:“要求学生写的字和词语,我一定先写一写,每个要求写的字应注意什么,特别是每一笔在哪儿起笔,在哪儿收笔,一
低年级是学生写字姿势、定把握准,否则就写不规范。”
书写习惯培养的起始阶段。由于他们写字速度慢,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必须留有足够的写字时间。要重点指导难写、易错的字,指导书写时,要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生字中的每一笔、每一画在田字格中所处的位置,做到书写正确、美观。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教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虽然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不一样,每篇课文的课时目标也不一样,但每课时都有自己的“责任田”。作为语文老师应有明确的课时观,把第一课时这块“田”种好,让学生学有所得。不要以为山脚没有宜人风光,只要我们驻足在这里———第一课时,我们同样可以领略到无限的风光。
谈如何上好语文第一课时
125
(
542600(
?
20088
范文五:如何上好小学语文第一课时
如何上好小学语文第一课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更新,新的理念,新的教育模式,润滑着新一代的少年儿童的心灵,那么在教师的心目中,将会感受到这些问题。1、学到哪一课,下面该学哪一课,学生清清楚楚。2、课本在开学时就发给了学生,多数学生已经读过了每一篇课文,对内容多少有所了解。3、课前,我们常常布置预习,中年级学生应该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我们的教学应在此基础上开始,在课前,能通过谈话或问卷等了解一下学生对课文已经知道了什么,哪里有疑问,对哪儿最有兴趣,还想知道些什么,如此,才能有的放矢,教学才更有效。
第一课时干什么,
首先要在字词教学上下功夫。字要读对,认清。易写错的字,最好随时写上几遍。从未见过的生词要设法弄懂,与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关系密切的含义深刻的词语可第二课时处理。 句子要读通顺,注意体会意思,注意标点符号,读好语气,读人物对话要注意提示语。特别难读的地方要多读,直到读熟为止。
还要能粗知文章大意,写什么的,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事的文章,要知道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写人的文章,要知道写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写景状物的,要知道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总之,对课文的内容、整体的结构有一个大体的印象 按照传统,第一课时无非就是读读课文、认认生字、分分段落、抄抄词语。怎样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怎样更准确地给第一课时定位,
在我们平时课堂教学中,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现状又是怎样的呢,以下第一课时现象具有普遍性,值得我们细细的反思。
场景扫描: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初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分析理解课文。
2、板书课题,介绍作者和背景,初读文章,交流疑难字词句,再读文章,检查读书情况,师生共同研读课文第一段。
共性问题:不同的教师,不同的课文,不同的学生使用同一种方法展开教学。课课始终如一地采用一种或几种老办法:“看了这些生字的读音,你有什么要提醒我们大家注意的,”“这些生字哪一个最难写,请你提醒我们,”“同座位两个同学每人读一遍课文,比一比看谁读得好。”这些方法不是不好,也不是不可用,而是没能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认知实际灵活采用。第一课时的教学陷入僵化,步入模式,教师的教学失去了激情,学生的学习失去了兴趣。
反思分析:
第一课时现象的存在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对语文第一课时缺乏正确的定位和足够的重视,简单程式化地处理。其实认真审视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是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起始点,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能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能帮助学生打下语文知识的坚实基础,能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第一课时不应仅仅是“四部曲”,它还可以奏出更多的音符来。读读课文、认认生字、分分段落、抄抄词语这一些环节是必要的,但不是每一项都必须的。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有所取舍,也可以在第二、第三课时中逐步完成。
二、第一课时不仅仅要有知识目标,也需要有情感目标,并不存在“喧宾夺主”的问题。这就好像水波,第一课时“投石问路”,激起了一朵涟漪,在第二、第三课时“吹皱一池湖水”这一朵涟漪不断地扩大、扩大……因此可以说,第一课时投的“石头”越大,第二课时激起的“水花”就会越多,这是一个震荡与绵延的完整过程,不可能割裂开来。 三、第一课时中的字词教学要舍得“花费时间”,但是坚决不能“浪费时间”。可以说这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也就是说在字词设计环节,也要有一定的策略与针对性,既讲求落实,又追求高效。比如说一共有10个词语,不一定要求一下子掌握,也不能定位成人人过关,允许学生在错误的过程中逐步纠正与熟识。
解决策略:
一、让第一课时回归“趣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一课时学生刚刚接触新的课文。能否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吸引学生学习;能否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真心学习,至关重要。为此,课始教师要努力创建情境,采用多种方法导入新课,或故事简述或激情叙说或资料巧现,让学生在教师激情的话语中,在生动的画面中,在动人的音乐中,在恰当的材料中走进文本,拉开课文学习的序幕,在走进第一课时的那一刻给学生吹来一股清新的风,带来一片迷人的景,送来一杯醇香的酒,在形式上吸引学生,在情感上震憾学生,在心灵上呼唤学生,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
二、让第一课时回归“读味”
有的老师认为,第一课时朗读板块的教学套路就那么几样,没什么好讲的,也没什么好上的,可能这也是老师们不喜欢听第一节课作为公开课的原因吧。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合理采用教学方法。例如针对文章设计小游戏——“过三关”:
第一关 读准词语:文中字词
第二关 选词释义:(自选词语,交流词义,说说方法,读读文中语句)
第三关 推荐词语:(选择一个词语,把它所在的段落通过朗读推荐给大家)
顺利闯过三关的同学,有机会做小老师带领大家领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
“过三关” 游戏的设计看似简单,但是其中融合多种教学元素。第一,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了学生朗读文章的兴趣;第二,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突出了重点字词的认读,理解词语的同时,交流获得词义方法,通过词义教学,帮助学生梳理同类词,引导学生适当的介绍和课文相关材料,这样的教学过程知识和方法,过程和方法融为一体;第三,每一关紧紧相连,每一项教学内容丝丝相扣,它不是单纯词语认读,也不是单纯课文朗读,以词语教学为突破口,进而整合自读课文、选读课文、推荐朗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学,表面上是以词语教学为主,而实质上是教者通过词语引领学生认识文本、熟悉文本、贯通文本,可谓一箭多雕。
每篇课文都有自身的行文特点和语言特色,教师需精心钻研教材,精选切入点,科学合理、机智巧妙的引导学生感知课文。语文第一课时,它涵盖了诸多教学内容,对于听、说、读、写每一项内容,我们不能简单的把它们肢解,要突出重点,整合板块,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让第一课时回归“悬味”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会引起人无限的遐想,给人更多的艺术享受。语文第一课时在结课时,教师或简要阐述或引导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突出重点,设置疑问,抛下话题,启发思考,留下悬念,在高潮处,在疑难处,在矛盾处戛然而止,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引起学生细读的欲望,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思无限的艺术效果。
语文第一课时留给学生的不单单是“趣味”、“读味”、“悬味”,还有很多“味”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好好营造,让我们的学生在第一课时中真正品尝到语文的“本味”。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如何上好小学语文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