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农村老人如何养老?
说到养老,大家第一个想起来的就是钱。而我对于农村老人养老问题,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而是有没有人照顾的问题?
尤其是响应国家号召只生一个孩子的父母,陆陆续续开始迈入50的年龄大关了,前面的老人我就暂且不提了, 一般有几个儿女,所以不存在吃饭生存的问题,但也存在照料问题,
因为都外出打工了,而家乡的父母均以70岁以上的年龄,都是自己照顾自己。 问 题更严重的是:5-10年后,这批只有一个孩子的老人怎么办?大批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95%以上砸锅卖铁把孩子送进了城里,随之自己 孩子被剥夺了拥有农村土地的权利。这些孩子没有办法再返回农村,穷其一生只能在城市里弄个居所,甚至结婚生
子还要农村父母帮衬,那么等他们父母老了的时 候,乐观的看,一个家庭有4个老人,不乐观的说上面是8个老人,也就是加上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么这些老人怎么办?
农村墙上的标语"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这样的字还没有在墙上剥落的时候,随之有中
央要员鼓吹"不能把养老的责任都推给政府",这种法无定法、承诺不兑现将严重的摧毁中国
人的生存道德和生存秩序。
我在这里不谈城市老人养老问题,因为不管如何推迟退休年龄,政府举债也要兑付城市老人
的养老,因为城市老人是"货币化生存",而农村老人是"土地化生存",对于土地化生存的老人,是能够不负责的,因为至少地里还能挖到野菜。
那 么为什么我还要说出农村养老的严峻性呢?这还是关系到土地问题,因为农村人没有私
产,土地是暂时借用国家的,而且他家庭的土地只会减少不会增加,为什么? 因为在"脱离了土地就是幸福的"年代,很多农村子弟自愿切断了自己的后路,奔赴到城里。也就是说某
个家庭最终就剩下了两个人的田地。一方面农村子弟在城里 白手起家,卖掉一生,为推动
房价上升做了巨大贡献,一方面家乡的土地却没了。这就陷入了双重困境,那么他父母的养
老问题就没有了保障。
如 果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呢,假如历史原因形成某家庭有五个人口的土地,子女三人进入
了城里,不管是他们以后定居城里也好还是再返回农村也好。我们默认他们家 庭土地还是五个人口的。如果他们返回农村,父母养老他们自然可以照料,如果他们不返回农村,父母
老了,土地可以出租,也还可以依靠。 即使他们家庭以后会不断增加人口,我们仍然还是
给他五个人口的土地,如何产生效益养活更多的人口,那是他们家庭自己的事情。其实这种
办法,自古以来中国一 直在用。历史上因为女人裹小脚的原因,大部分不参加生产劳动,
一个家庭往往靠1-2个男丁居然养活了几十个人口,这就是他们在自己的私产上不断提高劳
动生 产力。即使在十分落魄的时候,田地还可以买卖,用来救急。而到了今天呢,所有的
女性都加入了生产大军中,居然2个中年人负担不了一个小孩,而一旦家里发生 了变故,尤其是农村,找不到任何可以变卖的东西,因为土地不能买卖,房子也不能买卖(专业术语:
禁止小产权房买卖),甚至房子留给自己的非农子女都不可 以,因为宅基地不能继承,这
是很恐怖的事情。
这 样就造成了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政府不给农村老人养老,政策上没有土地私产给农村
老人养老,农村老人的子女除非留在农村,一旦进入城市,自己一生就必须重 新卖给"土地",然后自己失去农村"土地",这就等于把你的土地抢走了,然后告诉你,我再把"土地"卖给你! 这在史书上,一般强盗才干这样的事情。所以这种情况下,靠子女也很难养老。 尤 其是现在的"独子"家庭或者是农村的"双女"家庭,问题是十分严峻的。第一个是解决钱
的问题,这个问题一般还比较好解决,即使政府完全不管,迫于道德压 力,子女如何再勒紧裤腰带,至少不能让自己的父母饿死。 第二个问题是:怎么养老。这恐怕是子女也解决
不了的问题,如果双方都是独子结婚后,那么农村留下来的至少是4个老人,子女不可能不去工作,不去劳动,而仅 仅是照顾老人。否则,不但照顾不了老人,都全部饿死了。
城 市解决老人照料的问题是养老院,但是农村有么? 根本没有,为什么没有?因为养老院
是商业化运作的,只有在城市,退休金可以支付养老院的费用并有盈利。而在农村,政府不
投入,商人更加不会投入。因为没有 哪个农村家庭能够支付每月800-1000的养老院的费用的。如果降到200-300一个月,或许能接受,但是作为商人,又是无法接受的。 于是农村老人都是被丢在自家的老房子,听天由命, 农村老人,没有体面的活着,结果也
是没有体面的面对死亡。
现 在土地流转权的改革,只是一个使用权的转移,并没有坚定农民对土地的信心。很多在
赌一把的政客或者有钱人,他们猜想政府最终会私产入户的,所以在过渡期纷 纷来兼并土地,现在农村为了土地而抗争的群体事件每年都在上升,冲突、暴力、流血。历史仿佛再一
次轮回到"兴亡皆忽焉"的怪圈!
正 如城市的"减员增效"和"推迟退休"是无比矛盾的一样,农村的"计划生育"和"子女养老"也是一个无比矛盾的事情。 而我们出台的政策却总是这样说:我有一个矛,很厉害,什么
坚固的问题都能解决,而过几年,又推出一个盾,说因为矛太厉害了,造成了很多负面事情,
那么我这 个盾,是任何矛都攻不破的。
这不叫解决问题,这叫内耗。
范文二:农村老人如何养老
农村老人如何养老
养老已经成了眼下一个严峻话题。据统计,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亿人,占总人口的14.9%,上海则超过25%。与之相较,随着我国家庭规模、结构,甚至理念的深刻变化,单一的居家养老难以适应社会发展,机构养老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但从养老机构的情况来看,缺口明显、运营困难、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突出。
农村老人如何养老
在农村,养老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研究发现,农村老人的自杀现象“已经严重到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从1990年开始,中国农村老年人自杀率大幅上升,并保持在高位。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不久前香港大学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近10多年来中国自杀率陡降一半,每10万人自杀人口不足10例。
农村老人自杀或许是他们稀释和消化现代老龄化社会痛苦的特有方式。在农村自杀的老年人中,有六成多集中在70岁以上年龄段。
据学者统计,农村老人自杀最主要的原因是生存困难,其次是摆脱疾病的痛苦,两者合计占直接死因的60%,之后是情感问题。要减少老年人非正常死亡,就要解决三个问题:不饿死,不病死,不寂寞死。
所以,许多尚未踏入老年的中年农民,已经开始为自己的明天做打算。他们不再指望养儿防老,而是留着部分积蓄购买商业保险。
那么,农村老人可以购买哪些保险呢?农村老人晚年的保险意识增强,但往往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投保年龄,在很多保险譬如健康险会被拒保。而正是因为老人其自身的高风险,保险公司才不敢轻易承担风险,甚至还会出现倒挂。
招商信诺为此推出各种老年保险,保险老人健康,即使高龄投保也有去处。保费低保额高,专为老年人设计。
老友安心三代疾病保险
45-70岁老人专属的防癌险,少有的保障高龄老人的防癌保险,超长续保到80岁。保费不到4元/天,最高30万癌症保险金,更有特定癌症提供双倍保障。投保十分方便,电话投保,无需繁琐体检。
常青寿险
专门针对老年人量身定做的终身保险计划,55至75岁独享。投保简单,无需体检,保证承保的老年人保险。每日保费不到5元,老年人疾病、意外身故皆有保障。
福寿保老人综合保障险
福寿保老人综合保障险是为50-70岁老年人制定的保险,包含老年人高发意外—骨折专项保障,3万骨折保额,疾病住院、意外住院全保障,和主动电话关怀服务,每日不到2元。
范文三:农村老人如何养老
一个大院里坐落着两排平房,几位老人在院里悠闲地打着牌,身后还坐着几位看牌的。屋里有两张床、两个床头柜和两个小衣柜,一台电视机,几位老人在房间里聊天。这是北京市密云县不老屯镇敬老院的场景,也是中国很多乡村敬老院里的典型场景。老人们排遣寂寞的方式不多,只能看电视、聊天、打牌。虽然没有亲情,但让老人们知足的是,吃穿不愁,生病时还能有人照顾。
北京市密云县民政局统计数字显示,密云县现常住人口为46.8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10年共增加4.87i31,增长11.4%。全县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316.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4.7%;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4.87Y31,占常住人口的10.3%,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9个百分点。全县80岁以上老年人862631,90岁以上老年人621人,百岁以上老人7名。
其中,北京市密云县不老屯镇是名副其实的长寿镇。截至2010年2月,不老屯地区常住人口24485人,其中65岁以上450331,80岁以上65031,90岁以上6631,百岁以上33.,全镇平均每200位老人中有3名90岁以上,老人们的养老问题日益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
农村敬老院的生活
刚走进不老屯镇敬老院,记者就被几位老婆婆围拢过来。当问到敬老院的生活怎么样时,老婆婆乐呵呵地说:“在这儿吃的可好了,每天都不重样,早上还能吃到油饼呢。”
据了解,目前中国农村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敬老院制度”。虽然近年来国家对“五保”供养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集中供养对象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不小的改善。但目前分散供养对象供养经费主要由县、乡、村承担,保障标准低、资金缺口大、地方财政兜底难等仍是比较普遍的问题。
不老屯镇敬老院是镇上唯一一所敬老院。记者看到,这里的老人们两人住一问房,面积大约十六七平方米,其中有一个卫生问,里面有水冲式坐便器、太阳能洗浴设备。“目前在敬老院的老人50人,大多数是‘五保’老人,只有8位是自费的,老人们都上了年纪,还有几个是弱智和残疾人。”不老屯镇敬老院的院长马玉霞介绍说,按政策,现在福利院里的“五保”老人每人每月由民政部门拨付600元;社保所还发放200元社会养老金。镇政府和慈善组织每年会给4万6万元,用于配发日常用品和看病护理。敬老院还自己种菜、养猪养鸡,来改善老人们的生活。
她说,政府非常重视养老事业,现在两排北房是在6年前建设的,去年和今年政府又帮助敬老院建设了南房和东房,支持敬老院扩大规模、增加床位和服务项目,力争尽决解决当地老人进敬老院养老的问题。
福利中心的生活丰富多彩
与不老屯镇敬老院相比,密云县鼓楼街道社会福利中心(敬老院)的老人们生活更丰富。
它坐落在居民区里,一排排阳光房明亮又宽敞,错落有致的平房,围出一个干净整齐的小院,两个孩子在院子里嘻闹,几位老人笑呵呵地看着。
敬老院的院长高连君告诉记者,敬老院现在院老人123人,孤残儿童15人。从农村来的老人大致十几名,还有十几名是“三无”老人。
敬老院的老人和孩子们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一位77岁的老人说起在福利中心的日子高兴得合不拢嘴:“我们在这里住得好,吃得好,活得真舒心!”
过去的敬老院供老人娱乐的场所少,配套设施落后,早已不能满足老人的生活需求,高连君多次找当地政府帮助解决了难题。他说:“院内320平方米的阳光活动室是刚刚建好的。如今,老人们再也不用看天活动了,不论天气多么恶劣,老人们都可以在活动室内开展下棋、打麻将、看戏曲等娱乐活动。”
并且,为解决入院老年人看病难,有病不能及时发现,及时救助的问题,高连君主动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联合开展了医疗服务、助老、助残,爱心公益行动。把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请到福利院来,定期为老年人看病,让他们享受到更方便、快捷、优质、到位的社区卫生服务,有效降低了老年人各种严重病的发生率。
老人和孩子们在一起其乐融融。敬老院的孩子们是不幸的,但又是幸福的。因为这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高连君担负起了孩子们爸爸的责任,每天接送孩子们上学,督促他们学习,定期给他们开家长会;敬老院的女工作人员,担当着妈妈的角色,料理他们的日常生活,每晚哄他们入睡;爷爷和奶奶们有好吃的东西,会先给孩子们吃,经常陪他们玩耍。
敬老院经常会有一些志愿者,来这里做义工。f电1门帮助老人洗衣服,和老人们聊天,还给他们表演各种节目。
高连君说,尤其是几位从农村来的老人,每次特期盼志愿者的到来。他们平时都是在电视里看节目,从没看过真人表演,这让他们感到很新鲜。
新农保普惠农村
家住不老屯镇的村民李中裕一家,近来生活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以前每天早上他们都要自己起来生火做饭,既麻烦又受累,现在他们一家经常到村口的早点摊上去吃,一碗豆浆一个油饼、一碗馄饨几个包子,两块钱一份。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大家都很开心,如今的早点摊上大部分顾客都成了老年人。
今年60岁的李中裕说,以前每月生活费有限,不合得出来吃,现在月月能领300多元的养老保险金,村里走得动的老人都来吃早点,既方便又能聊天打发时间。
“而且村里通了公交车,花个2块钱就可以进北京城旅游了,这在过去是根本不敢想象的。”李中裕兴奋地说。
据不老屯镇社保所所长葛建文说,当地2万多人口,参保人数8700多人,覆盖率达到95%以上。刚开始推行新农保时,60多岁以上的农民们参加的积极性非常高,青年人很少参加,不过从去年开始,青年人参加的人数也越来越多。都说国家号召啥,咱们就响应准没错。
从2008年1月1日起,北京市实施北京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并达到制度规定条件的农民,都能享受到基础养老金,也就是每月养老金水平将增加280元。参保农民养老金调整待遇水平将近400元,这意味着参保农民享受待遇的标准将由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同时基础养老金并非固化在280元这个数字上,它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调整。
不老屯镇最初领到社会养老金的老人对对此非常满.意,他们说,就是自己的儿女再孝敬,也不可能每个月都这样给钱!用这些钱可以买点自己想买的东西,真好呀!
目前,北京市已将新农保并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密云县应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数(16~60周岁)为15.7万人,已参加保险15.4万人,参保率98%。
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今年70岁的不老屯镇兵马营村村民付老汉和老伴一直是和儿子一家生活的,因为上了年纪,农活早就干不动了,生活起居都是靠儿子和儿媳照料。家中主要收入靠粮食和板栗获得。
可是,今年4月份,付老汉的儿子不幸患上了胆管炎,在北京地坛医院住了4个月,花了29万多元的医药费。这给付老汉一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这么大的一笔费用,付老汉讲,就是把全家所有的家当抵上,也凑不够。最后多亏全家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通过新农合、大病救治,报销了18万元,这为他们家解决了大问题。但是,他也说出了无奈:儿子接下来还要化疗,大概要6万多元,今年的医疗报销比例已经达到了上限,不能再报销了’这些钱只能自己想办法。
对此,不老屯镇合作医疗管理所主任王静华说:如果化疗的费用花在2011年,确实不能再报销了,因为已经达到了政策规定的封顶线;如果在2012年发生的化疗费用,还是可以继续按照比例报销。
事实上,实现“老有所养”还有很重要的配套内容,就是“病有所医”。据了解,新农合制度是中国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2004年底,北京市新农合实现了100%的村覆盖。参合率从2004年的74.69%上升到2009.年的95 67%。2009年,北京市统一规范“特殊病种”门诊补偿范围;统一试行乡镇卫生院“零起付”补偿政策;统一住院补偿“封顶线”18万元;统一推行“出院即报和随诊随报”等,新农合制度的建立,有效缓解了农民疾病经济负担,促进了农民对医疗服务的利用。
但是,要解决农民养老问题,还必须加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逐步完善农民的医疗保险,尤其是重大疾病保险。专家提出,政府可以通过适当加大大病统筹的比例、提高专门针对大病的统筹补贴、加大重大疾病的报销比例等举措,让农村人能看得起病。
范文四:农村“空巢老人”如何养老(委员手记)
河北省政协常委 梁洪杰
《 人民日报 》( 2015年01月14日 ? 20 版)
去年的一天,我到冀中平原一个600多人的小村调研,见到田间浇地、锄苗的多是老人孩子,而本该做这些活计的青壮年却寥寥无几。58岁的村委会主任向我介绍,村里年轻人不论男女都出去打工了,全村110户剩下的大多是老人孩子,留在村里能干活的像他这样五十七八岁的都算“壮劳力”了。他一脸忧虑地说:“现在的小孩子过几年就大了,还要出去。将来家家都可能是‘老雀守窝’,养老成了大问题啊!”
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流入城市,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对自己面临的养老问题的担心与日俱增,对未来的生活透露出忧虑和迷茫。
调查中发现,农村“空巢老人”成因主要有四种情况:一是子女进城务工经商,二是考学入职外地,三是子女结婚出村或离乡,四是无子女。但无论哪种原因,有相当多一部分老人的最终养老还是离不开农村,老有所依的问题还需要在农村解决。但是,新形势下的新情况,已经对我国“依靠子女、居家养老”的传统观念形成了冲击。因而,适应新情况,找到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科学方式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民生课题。
近年来,各地政府和学界对农村养老问题有许多研究和实践。有学者提出了诸如土地养老、社会保险养老、机构养老等思路,许多地方也在探索各式各样的办法,但在实践中都在经历着思想观念、资金场地、配套政策等因素的掣肘。尽管如此,各地出现的许多较为成功的案例也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如浙江金华的“日间统一照料、夜间分散居住”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模式,河北肥乡的“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幸福院集中养老模式等,各有所长,在现阶段类似条件的农村有推广价值。而从这些案例引起的反应来看,在农村建立各种形式的养老院,保障农民养老,已经成为各地政府的共识和社会群众的期望。
针对建好农村养老院和发挥好其作用,我建议重点做好下列工作:一要鼓励村级主办,因地制宜建院。集体经济较好的村,以集体收入支持建设,建补贴型或完全福利型的养老院;集体经济薄弱的村,以村民自助互助、集资、引资等方式,建互助型或合作型养老院。二要加强政府引导、规划和运行补贴。根据各地农村不同的经济条件,拿出相应的物力和财力,分类规划、分类补贴,推动农村养老建设均衡发展。三要把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养老院建设一并考虑,把农村养老院建设与乡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相结合,与村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结合起来,尽量统筹农村老人“有所养”“有所医”“有所乐”。四要出台激励政策,吸引和鼓励各类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参与农村养老院建设和发展。五要规范农村养老保险金制度的执行,落实“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最终让保险金为农村养老院良性运转提供支持。六要加强传统美德和新农村生活理念教育,使农村老人放弃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安心快乐地享受晚年。
(本报记者??潘跃整理)
范文五:农村老人如何养老[权威资料]
农村老人如何养老
一个大院里坐落着两排平房,几位老人在院里悠闲地打着牌,身后还坐着几位看牌的。屋里有两张床、两个床头柜和两个小衣柜,一台电视机,几位老人在房间里聊天。这是北京市密云县不老屯镇敬老院的场景,也是中国很多乡村敬老院里的典型场景。老人们排遣寂寞的方式不多,只能看电视、聊天、打牌。虽然没有亲情,但让老人们知足的是,吃穿不愁,生病时还能有人照顾。
北京市密云县民政局统计数字显示,密云县现常住人口为46.8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10年共增加4.87i31,增长11.4,。全县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316.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4.7,;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4.87Y31,占常住人口的10.3,,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9个百分点。全县80岁以上老年人862631,90岁以上老年人621人,百岁以上老人7名。
其中,北京市密云县不老屯镇是名副其实的长寿镇。截至2010年2月,不老屯地区常住人口24485人,其中65岁以上450331,80岁以上65031,90岁以上6631,百岁以上33.,全镇平均每200位老人中有3名90岁以上,老人们的养老问题日益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
农村敬老院的生活
刚走进不老屯镇敬老院,记者就被几位老婆婆围拢过来。当问到敬老院的生活怎么样时,老婆婆乐呵呵地说:“在这儿吃的可好了,每天都不重样,早上还能吃到油饼呢。”
据了解,目前中国农村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敬老院制度”。虽然近年来国家对“五保”供养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集中供养对象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不小的改善。但目前分散供养对象供养经费主要由县、乡、村承
担,保障标准低、资金缺口大、地方财政兜底难等仍是比较普遍的问题。
不老屯镇敬老院是镇上唯一一所敬老院。记者看到,这里的老人们两人住一问房,面积大约十六七平方米,其中有一个卫生问,里面有水冲式坐便器、太阳能洗浴设备。“目前在敬老院的老人50人,大多数是‘五保’老人,只有8位是自费的,老人们都上了年纪,还有几个是弱智和残疾人。”不老屯镇敬老院的院长马玉霞介绍说,按政策,现在福利院里的“五保”老人每人每月由民政部门拨付600元;社保所还发放200元社会养老金。镇政府和慈善组织每年会给4万6万元,用于配发日常用品和看病护理。敬老院还自己种菜、养猪养鸡,来改善老人们的生活。
她说,政府非常重视养老事业,现在两排北房是在6年前建设的,去年和今年政府又帮助敬老院建设了南房和东房,支持敬老院扩大规模、增加床位和服务项目,力争尽决解决当地老人进敬老院养老的问题。
福利中心的生活丰富多彩
与不老屯镇敬老院相比,密云县鼓楼街道社会福利中心(敬老院)的老人们生活更丰富。
它坐落在居民区里,一排排阳光房明亮又宽敞,错落有致的平房,围出一个干净整齐的小院,两个孩子在院子里嘻闹,几位老人笑呵呵地看着。
敬老院的院长高连君告诉记者,敬老院现在院老人123人,孤残儿童15人。从农村来的老人大致十几名,还有十几名是“三无”老人。
敬老院的老人和孩子们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一位77岁的老人说起在福利中心的日子高兴得合不拢嘴:“我们在这里住得好,吃得好,活得真舒心!”
过去的敬老院供老人娱乐的场所少,配套设施落后,早已不能满足老人的生活需求,高连君多次找当地政府帮助解决了难题。他说:“院内320平方米的阳光活动室是刚刚
建好的。如今,老人们再也不用看天活动了,不论天气多么恶劣,老人们都可以在活动室内开展下棋、打麻将、看戏曲等娱乐活动。”
并且,为解决入院老年人看病难,有病不能及时发现,及时救助的问题,高连君主动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联合开展了医疗服务、助老、助残,爱心公益行动。把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请到福利院来,定期为老年人看病,让他们享受到更方便、快捷、优质、到位的社区卫生服务,有效降低了老年人各种严重病的发生率。
老人和孩子们在一起其乐融融。敬老院的孩子们是不幸的,但又是幸福的。因为这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高连君担负起了孩子们爸爸的责任,每天接送孩子们上学,督促他们学习,定期给他们开家长会;敬老院的女工作人员,担当着妈妈的角色,料理他们的日常生活,每晚哄他们入睡;爷爷和奶奶们有好吃的东西,会先给孩子们吃,经常陪他们玩耍。
敬老院经常会有一些志愿者,来这里做义工。f电1门帮助老人洗衣服,和老人们聊天,还给他们表演各种节目。
高连君说,尤其是几位从农村来的老人,每次特期盼志愿者的到来。他们平时都是在电视里看节目,从没看过真人表演,这让他们感到很新鲜。
新农保普惠农村
家住不老屯镇的村民李中裕一家,近来生活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以前每天早上他们都要自己起来生火做饭,既麻烦又受累,现在他们一家经常到村口的早点摊上去吃,一碗豆浆一个油饼、一碗馄饨几个包子,两块钱一份。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大家都很开心,如今的早点摊上大部分顾客都成了老年人。
今年60岁的李中裕说,以前每月生活费有限,不合得出来吃,现在月月能领300多元的养老保险金,村里走得动的老人都来吃早点,既方便又能聊天打发时间。
“而且村里通了公交车,花个2块钱就可以进北京城旅游了,这在过去是根本不敢想象的。”李中裕兴奋地说。
据不老屯镇社保所所长葛建文说,当地2万多人口,参保人数8700多人,覆盖率达到95,以上。刚开始推行新农保时,60多岁以上的农民们参加的积极性非常高,青年人很少参加,不过从去年开始,青年人参加的人数也越来越多。都说国家号召啥,咱们就响应准没错。
从2008年1月1日起,北京市实施北京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并达到制度规定条件的农民,都能享受到基础养老金,也就是每月养老金水平将增加280元。参保农民养老金调整待遇水平将近400元,这意味着参保农民享受待遇的标准将由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同时基础养老金并非固化在280元这个数字上,它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调整。
不老屯镇最初领到社会养老金的老人对对此非常满.意,他们说,就是自己的儿女再孝敬,也不可能每个月都这样给钱!用这些钱可以买点自己想买的东西,真好呀!
目前,北京市已将新农保并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密云县应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数(16,60周岁)为15.7万人,已参加保险15.4万人,参保率98,。
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今年70岁的不老屯镇兵马营村村民付老汉和老伴一直是和儿子一家生活的,因为上了年纪,农活早就干不动了,生活起居都是靠儿子和儿媳照料。家中主要收入靠粮食和板栗获得。
可是,今年4月份,付老汉的儿子不幸患上了胆管炎,在北京地坛医院住了4个月,花了29万多元的医药费。这给付老汉一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这么大的一笔费用,付老汉讲,就是把全家所有的家当抵上,也凑不够。最后多亏全家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通过新农合、大病救治,报销了18万
元,这为他们家解决了大问题。但是,他也说出了无奈:儿子接下来还要化疗,大概要6万多元,今年的医疗报销比例已经达到了上限,不能再报销了’这些钱只能自己想办法。
对此,不老屯镇合作医疗管理所主任王静华说:如果化疗的费用花在2011年,确实不能再报销了,因为已经达到了政策规定的封顶线;如果在2012年发生的化疗费用,还是可以继续按照比例报销。
事实上,实现“老有所养”还有很重要的配套内容,就是“病有所医”。据了解,新农合制度是中国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2004年底,北京市新农合实现了100,的村覆盖。参合率从2004年的74.69,上升到2009.年的95 67,。2009年,北京市统一规范“特殊病种”门诊补偿范围;统一试行乡镇卫生院“零起付”补偿政策;统一住院补偿“封顶线”18万元;统一推行“出院即报和随诊随报”等,新农合制度的建立,有效缓解了农民疾病经济负担,促进了农民对医疗服务的利用。
但是,要解决农民养老问题,还必须加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逐步完善农民的医疗保险,尤其是重大疾病保险。专家提出,政府可以通过适当加大大病统筹的比例、提高专门针对大病的统筹补贴、加大重大疾病的报销比例等举措,让农村人能看得起病。
文档资料:农村老人如何养老 完整下载 完整阅读 全文下载 全文阅读 免费阅读及下载
阅读相关文档:谷雨芽茶细如松 “点穴”夏季达沃斯“把脉”世界经济 超级稻亩产超900公斤的背后故事 面目一新的中国服装大会 西樵“精致”转型 网络媒体的评论优势 杜绝虚假报道提升网站公信力 3G时代手机报的挑战 “秒杀”如何给力网络营销 加快推进微博信用体系建设 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报纸如何融合社交网站 “走转改”带动新闻变革 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人文精神 数学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如何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音乐课堂教学高效性的认识 谈谈如何提高教育质量 浅谈新课标下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浅议英语教学中的合作与探究 音在乐中乐在音外 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
*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我将
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