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经济法的作用
经济法的重要性
一个法的部门重要性如何,取决于该法作用的大小。我国经济法之所以是一个重要的法的部门,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它在保障和促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经济法的巨大作用,决定了经济法的重要地位。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法的一般作用
1.保障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实现政府监督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一般不再进入微观经济领域,直接干预企业的经济活动。政府只是通过税收、价格、预算、利率等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同时对经济生活进行监测,在必要时进行适当干预。 2.规范市场主体。国家通过经济法对市场经济各类主体做出规定,并对各种主体的内部和外部权利义务关系做出一定规范,保证市场主体的规范化,从而保障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
3.制定市场活动规则,维护市场健康运行。市场经济需要公平、公正、公开的“游戏规则”,这是现代市场经济共同客观规律的要求。经济法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将这些游戏规则法律化,让市场主体根据这些游戏规则去做出合理有效的抉择,而不是像过去在计划经济下一样,由政府去替市场主体决策。经济法将合理的游戏规则合法化,使得市场能够良性有效运行,从而建立良好的经济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4.规范政府失灵。经济法还对政府行为进行一定的限制和约束,保证政府不会滥用经济权力,对国民经济进行过度干预,从而有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的作用
1.保护、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合法权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保护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任务和保证社会主义方向和整个经济稳定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有关国有经济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对于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实行经济责任制,充分发挥中央、地方、企业、职工四个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国有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决定了许多领域的生产建设事业都可以放手依靠集体来办。《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和《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等有关法规,赋予集体经济组织比国有企业更大的自主权,并且作出了一系列相应的规定,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集体经济的迅速发展。
此外,宪法还规定要保护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合法权益,经济法也将之具体化。 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也是促进我国以公有制为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我国一系列关于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法规,改善了吸引外商来华投资的法律环境,推动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迅速发展。
2.经济法是保障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力工具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市场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就要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起着很大作用。但是,对市场经济要进行调控、管理,防止出现无政府状态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对市场经济的管理和调控也不能过于僵化,防止走向市场经济的对立面。市场经济是有效率的,但不可避免存在着缺陷及市场失灵,因而,国家要在国民经济总体方面加强协调,对国民经济实行协调,实现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3.引导、推进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经济法对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着巨大作用。其表现有三:一是有助于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不仅肯定已经取得的成就,保护现实生活中合理的事物,而且可以作出纲领性的规定,促进事物合乎规律地向前发展。经济法律、法规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作出明确规定,就是把反映客观经济规律要求的经济体制改革方向规范化、法律化。这是运用法律的形式,预先地、有计划地把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引导到符合经济规律的轨道上来,从法律上保证经济体制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以利于实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二是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为了保证经济体制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经济法律、法规中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作出规定,使这些措施规范化、法律化,有助于国家机关、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严格地遵守和执行这些措施。同时,规定了经济体制改革措施的上述规范性文件具有强制性,就可以依靠国家强制力来排除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阻力,落实需要采取的措施,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三是有助于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法律手段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有助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稳步发展。通过经济立法可以把经济体制改革中建立起来的、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现代企业制度、市场管理制度、宏观调控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在经济法律、法规中肯定下来。同时规定,对破坏这些新制度的任何单位和个人,要按照情节轻重,依法追究责任。这就赋予了上述新制度以高度的权威和必要的稳定性,使其成为人人必须遵守的制度。否则,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不可能得到巩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不可能顺利建立和不断完善。
4.经济法是促进我国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的有力工具。
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是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措施。在当代,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十分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技术都不能孤立地发展。闭关自守,就不可能缩短我国同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上的差距,不可能实现现代化。我们必须积极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加国际交换和竞争。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法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它一方面规制我国的经济活动遵循WTO的法律规则,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市场竞争;另一方面经济法坚持民族经济的独立性,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
5.维护经济秩序,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没有良好的经济秩序,要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是不可能的。我国经济能不能加快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我们必须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但是,不能一讲加快经济发展,就一哄而上,大起大落,而要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加强市场管理,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方面,以及在计划、投资、财政、税收、金融、价格等方面,制定了不少法律、法规。目前,正在进一步加强这些方面的经济立法工作,以适应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每一个经济法律法规都是为了维护某一方面的经济秩序而制定的。所有经济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使全国的经济秩序有了法律保障。这就需要运用经济规制方面的法规、经济监督方面的法规和奖惩方面的规定,对违反经济法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制裁,对符合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行为进行鼓励。例如在市场管理方面,经济法就对不合理的垄断、反竞争、限制竞争行为进行制裁,而鼓励竞争、促进有效联合、加强协作,打破地区封锁、反对保护落后,促进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的形成和繁荣。
范文二:经济法的作用
从我国当前经济法律法规执行的现状, 谈谈你对严格履行经济法 律法规重要性的认识:
一个法的部门重要性如何,取决于该法作用的大小。你如何严格 我国经济法之所以是一个重要的法的部门, 从根本上来说, 是因为它 在保障和促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巨 大的作用。
经济法的巨大作用, 决定了经济法的重要地位。 这种作用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法的一般作用
1.保障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实现政府监督经济。在市场经 济条件下, 政府一般不再进入微观经济领域, 直接干预企业的经济活 动。政府只是通过税收、价格、预算、利率等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 行宏观调控,同时对经济生活进行监测,在必要时进行适当干预。 2. 规范市场主体。 国家通过经济法对市场经济各类主体做出规定, 并对各种主体的内部和外部权利义务关系做出一定规范, 保证市场主 体的规范化,从而保障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
3. 制定市场活动规则, 维护市场健康运行。 市场经济需要公平、 公正、公开的“游戏规则” ,这是现代市场经济共同客观规律的要求。 经济法的重要功能之一, 就是将这些游戏规则法律化, 让市场主体根 据这些游戏规则去做出合理有效的抉择, 而不是像过去在计划经济下 一样,由政府去替市场主体决策。经济法将合理的游戏规则合法化, 使得市场能够良性有效运行, 从而建立良好的经济环境, 促进国民经
济发展。
4. 规范政府失灵。 经济法还对政府行为进行一定的限制和约束, 保证政府不会滥用经济权力, 对国民经济进行过度干预, 从而有碍经 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的作用
1.保护、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合法权 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保护社会主义公有 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任务和保证社会主义方向和整个经济 稳定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 、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条例》 、 《 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 等一系列有关国有经济的法律、 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对于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扩大国 有企业经营自主权,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实行经济责任制,充分发挥 中央、地方、企业、职工四个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国有经济 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 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决定了许多领域的生产建设事业都可以放 手依靠集体来办。 《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和《乡村集体所有制 企业条例》 等有关法规, 赋予集体经济组织比国有企业更大的自主权, 并且作出了一系列相应的规定, 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集体经济的迅速 发展。
此外, 宪法还规定要保护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合法权益, 经济 法也将之具体化。 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 外资企业, 也是促进我国以公有制为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的组成 部分。我国一系列关于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法规,改善了吸引外商 来华投资的法律环境, 推动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和外资企业的迅速发展。
2.经济法是保障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力工具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市场经济。 发展市场经济就要按 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提高人民的 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起着很大作用。但是,对市场经济要进行调控、 管理, 防止出现无政府状态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 对市场经济的管理 和调控也不能过于僵化, 防止走向市场经济的对立面。 市场经济是有 效率的,但不可避免存在着缺陷及市场失灵,因而,国家要在国民经 济总体方面加强协调, 对国民经济实行协调, 实现市场的健康有序发 展。
3.引导、推进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经济法对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着巨大作用。 其表现有三:一是有助于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社会主义法不仅肯定已经取得的成就,保护现实生活中合理的事物, 而且可以作出纲领性的规定, 促进事物合乎规律地向前发展。 经济法 律、 法规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作出明确规定, 就是把反映客观 经济规律要求的经济体制改革方向规范化、 法律化。 这是运用法律的
形式, 预先地、 有计划地把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引导到符合经济规律 的轨道上来, 从法律上保证经济体制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以利 于实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二是有助于推 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为了保证经济体制改革朝着 正确的方向发展, 在经济法律、 法规中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作出规 定,使这些措施规范化、法律化,有助于国家机关、企业和其他社会 组织以及公民个人严格地遵守和执行这些措施。 同时, 规定了经济体 制改革措施的上述规范性文件具有强制性, 就可以依靠国家强制力来 排除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阻力, 落实需要采取的措施, 推进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三是有助于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建立和完善。 以法律手段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有助于改革的不 断深化和稳步发展。通过经济立法可以把经济体制改革中建立起来 的、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现代企业制度、市场管理制度、宏 观调控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在经济法律、法规中肯定下来。同时规 定,对破坏这些新制度的任何单位和个人,要按照情节轻重,依法追 究责任。 这就赋予了上述新制度以高度的权威和必要的稳定性, 使其 成为人人必须遵守的制度。 否则, 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不可能得到 巩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不可能顺利建立和不断完善。
4. 经济法是促进我国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的有力工具。 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是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战略措施。在当代,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十分密切,任 何一个国家的经济技术都不能孤立地发展。 闭关自守, 就不可能缩短
我国同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上的差距,不可能实现现代化。我们必 须积极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积极参 加国际交换和竞争。随着我国加入 WTO ,经济法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它一方面规制我国的经济活动遵循 WTO 的法律规则, 参与经济全球化 的国际市场竞争; 另一方面经济法坚持民族经济的独立性, 维护我国 的经济安全。
5.维护经济秩序,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没有良好的经济秩序, 要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是不可能的。 我 国经济能不能加快发展, 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 而且是重大的政治 问题。我们必须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但是, 不能一讲加快经济发展,就一哄而上,大起大落,而要使国民经济持 续、快速、健康发展,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 济发展路子。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加强市场管理, 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方 面,以及在计划、投资、财政、税收、金融、价格等方面,制定了不 少法律、法规。目前,正在进一步加强这些方面的经济立法工作,以 适应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每一个经济法律法规都是为了维护某一方面的经济秩序而制定 的。 所有经济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使全国的经济秩序有了法律保 障。 这就需要运用经济规制方面的法规、 经济监督方面的法规和奖惩 方面的规定, 对违反经济法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制裁, 对符合国家经济 发展需要的行为进行鼓励。 例如在市场管理方面, 经济法就对不合理
的垄断、反竞争、限制竞争行为进行制裁,而鼓励竞争、促进有效联 合、加强协作,打破地区封锁、反对保护落后,促进统一的社会主义 市场的形成和繁荣。
2011级金融管理班:曾 小倩
范文三:经济法功能作用研究分析论文
精品文档
经济法功能作用研究分析论文
摘要:民商法在一定程度上虽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对市场经济自身缺陷的克服却存在与生俱来的局限,这为经济法的功能实现奠定了基础;经济法的功能实现是建立在以民商法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它表现为对民商法张扬的权利的限制和对国家干预经济权力的规范;探讨经济法功能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商法;经济法;经济法功能
任何一部门法的产生都是依从于它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其功能表现也总是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社会之需要。从历史上看,商品经济是商法与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商法产生于商品经济初始时期,经济法产生于商品经济较发达的后期。经济法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在经历了以民商法为基础的商品经济阶段后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结果,是国家权力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经济法的功能,是指经济法作为一个有机体系,在一定的立法目的指引下,基于其内在结构属性而与社会单位所发生的,能够通过自己的活动(运行)造成一定客观后果,并有利于实现法律价值,从而体现自身价值在社会中的实际特殊地位的关系。经济法功能实现是建立在以民商法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体现在市场经济的自身缺陷和民商法对市场经济自身缺陷的克服存在的局限。
1 / 11
精品文档
一、反对权利滥用
就人们认识社会现象的基点来讲,主要有两种方法论,即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按整体主义的观念,虽然社会有机体的存在与发展是以个体的存在及每一个体功能的发挥为基础,但个体的存在及功能的发挥又都依社会的存在为条件,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及社会化高度发展的现代经济条件下,个体所处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其取得的经济成就尤为重要。不仅如此,就每一个体来讲,社会总是先于个体存在。因此,从整体主义讲,处于社会有机体中的功能个体的权利,与其说是持有者之权利,不如说是权利保持者之社会的权能而己。故经济法不是在授予个体以权利,而是在积极地限制或防范权利的滥用,以担保权利人行使社会机能之可能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些经济权利的行使,从个别的、短期看并没有侵犯另一权利,但从有机整体主义看,任何经济权利的行使都具有外部性,都可能对经济机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为了保证整个经济机体的健康、持续运行,任何经济权利的行使都应有限度,超越限度行使权利即构成权利滥用。
在社会秩序的形成过程中,人们并非总是遵循社会规范进行沟通、协调和配合的。因此,偏离规范的行为是经常发生的,特别是在以民商法为基础的私法保护和倡导私权的前提下,这种现象的发生就更不足为奇。私法的基本精神就
2 / 11
精品文档
是在产权界定清晰的法律基础上,充分肯定和保障权利的自由交换,即:“私法自治”。当交易成本为零时,民商法足以使市场主体自愿、高效地达成交易,不需要公权力的介入。但是,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和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垄断和限制竞争等市场障碍出现,市场经济合理地走向了自己的反面。比如,当市场经营主体依据合同自由形成卡特尔、纵向限制竞争协议的时候;或者依据合同自由和经营自由,通过企业兼并形成垄断,并支配市场的时候;或者依据经营自由原则,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时候;或者依据经济自由原则,间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时候,等等。这就需要公权力介入私权利领域,对私权利进行限制,以防止私权滥用。经济法恰恰就是确认政府干预,通过限制市场主体的过于自利的行为,对自利行为设定法律界限的。
可见,民商法积极鼓励社会个体私权的实现,经济法为保护社会整体利益,而主动积极地介入,以防止这种私权的滥用,二者功能基础相同,功能方向相反。
二、制约权利行使过程中的非理性行为
社会秩序与自由的对立统一为权利设定了界限,使经济法限制权利的功能具有存在基础。辩证法告诉我们权利是通过限制自由而实现的,这种限制下的和谐状态便是秩序。在社会秩序的动态平衡中,限制自由与实现权利的要求为经
3 / 11
精品文档
济法提供基础。
在法制社会,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应当保持平衡。然而,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冲突是市场经济本身内在的本质矛盾,表现为垄断、不完全竞争、不公平分配、经济投机、总量失衡、周期性经济危机、生态失衡等市场缺陷。这些缺陷表明个人利益只有与社会整体利益平衡发展才能得到实现,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主体多元化、经济关系复杂化,作为“经济人”的市场主体均以追求自身最大利益为目的,因而不可能自觉地反映社会需要及其长远变动趋势,也不可能自觉地实现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有效结合,他们出于“搭便车”的最底成本算计和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不会顾及对“公共产品”的破坏,更不会主动去维护。在这些方面,经济法具有传统私法所不具有的功能。事实是国家凭借和利用公权力介入市场主体的私权利,责令私权利主体支付和承担破坏成本,维护“公共产品”,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种公权为了维护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而介入、干预私权而产生的社会关系,恰恰是经济法调整范围。
从个人本位转向对社会本位的偏重,是西方法哲学或立法指导思想在当代的重大变化,经济法的出现正是这种变化在规范上的表现。社会本位作为一种法哲学原则并不是对个人私权本位的否定或绝对替代,而只是将传统民商法中的
4 / 11
精品文档
“公序良俗”原则延伸到更为广泛的社会生活中,用以制约权利行使过程中的某些非理性行为。与民商法追求个体财富的最大化相比,经济法则强调个体为了社会整体利益必须做出牺牲。
三、确保权利实现的公平环境,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经济法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促进市场主体有效、公平、公正的竞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市场经济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都需要经济法规制。正如有的学者所言:“国家运用公权力以经济法律形式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力图使市场获得最理想的资源配置效率。”
西方经济发展史表明,一个健康稳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来自于其广大市场主体的自身活力的发挥,而不是拔苗助长,更不是代替。当个体的自由得到较好保障和发挥的时候,社会发展往往显得稳定和有效。当个体自由受到较多限制或压制的时候,社会发展则往往显得固步不前甚至混乱。个体自由和发展永远是社会的主旋律,是健康社会内在的东西。所以,因市场失灵等引起的社会问题虽然需要国家外在力量的矫正,但这也只是矫正,它永远不能代替市场自由本身。任何个体利益最大化的实现只能由他自己去感觉和凭自己的能力达到,他人包办不了,也代替不了,别人所能做的只能是帮助或推动而已。“经济法对市场的干预,完全缘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所以,经济法的干预范围应该严格限定在
5 / 11
精品文档
市场失灵的范围之内,因为对不存在失灵的市场进行干预,只会侵犯经济人的私权而无任何有效益的干预产出,只会减弱经济人良性的自利能力,同时激化经济人自利动机中的非理性成分,从而破坏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规律。”
因此,市场经济下国家干预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应以市场主体的意志自由和有效竞争为标准,经济法不能取代民商法,而是以民商法为基础。而且,经济法对经济的干预不仅在于预防、克服和弥补市场缺陷,更主要的是运用国家强制力对各种非市场因素障碍予以消除,建立公平、自由、有效的市场竞争秩序,从而为民商法奠定和维持存在的基础。如果说民商法强调对所有的市场主体的平等保护以保证竞争活力的话,那么,经济法就是强调对部分市场主体偏重保护(弱势主体)的同时防止绝对优势主体滥用权利以保证充分竞争的实现。
四、规制经济权力
0世纪60年代以后,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又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政府失灵”。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事实上是一种外在的东西,它不可能内化到市场主体自身自觉自愿的层面。因此,国家干预与市场主体之间永远存在着一个忽近忽远的距离,这种忽近忽远的距离必然导致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不当。同时,国家干预还存在着一个更大的、而且更难以把握的行政官员的无定性的行为问题。国家权力
6 / 11
精品文档
不会自发地运行和生效,它必须由具体的政权机构和国家工作人员来执行。而无论是各个政权机构还是组成他们的国家工作人员,均有区别于社会公众利益的自身利益。“个人利益确实是可以归之于人们所有不幸和所有幸福的根源。不可能不是如此,因为个人利益决定我们所有的行动。”国家权力执行者的自身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未必相符,当二者冲突时,权力执行者将自身利益从社会公众利益中分离出来并带入国家权力之中,造成国家权力的异化。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布坎南也认为,政府的政策制定者同经济人一样是有理性的、自私的人,他们就像在经济市场上一样在政治市场中追求着自己的最大利益,而不管这些利益是否符合公共利益。
因此,国家干预经济的权力也需要规制,并且经济法规制经济权力的功能也是市场主体有效抵制政府非法干预的根据和手段,凡是没有法律明确授权的政府干预都可以看作非法干预,各经济主体可以拒绝。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经济之法,其存在的根基是市场经济的不足,而且该不足同时需要国家干预和国家能够干预;其发展的生命力在于一个能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有效驾驭国家经济发展的高效政府,以及一套能有效规范和制约政府行使行政权力的制度和程序规则;而其内容则是有关经济政策和保证这些经济政策如何出台的经济决策程序。
7 / 11
精品文档
五、振兴和扶持市场主体的发展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虽仍然起着基础性作用,自由竞争,优胜劣汰,但国家有责任培育和扶持市场主体,以克服民商法意思自治存在的狭隘性、盲目性的弊端。为了扶持市场失败者,救济社会弱者,以社会为本位的经济法应运而生。它通过扶持市场失败者,救济社会弱者,培植他们的竞争力,让他们重新获得均等的机会参与自由竞争。通过确立每个人作为人的主体地位,保护每个人作为人的应有权利,从而真正解放人,解放社会。它由作为整个社会总代表的国家站在全社会的高度进行总体规划、宏观调控,为在世界中无知的市场主体提供各种科学、权威的信息参考,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民商法的意思自治才有意义。
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就是主体多元化,完善的市场经济必然包括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在内的活跃的各类市场主体体系。在我国,经济法振兴和扶持市场主体发展的功能还应包括对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从法律上保证国有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的市场合格主体,参与市场活动,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殖。
六、结语
探讨经济法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社会,无一国家不采用多种法律规范,由多个法律部门构成自己的法律
8 / 11
精品文档
体系。大陆法系国家一般将法律体系中的法律规范分为公法和私法,那么经济法是属于公法,还是私法呢?公法调整非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以确认公权并使其服从法律规制为根本任务,强调的是运用公共权力,管理者意思先定,以社会责任为本位。私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以确认私权并保证其实现为己任,强调“意思自治”,合同自由,经营自由,以个益为本位。经济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非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的一方参加者是以社会公共管理者身份出现的政府及其经济行政机关。从上述经济法功能的分析中可知,经济法对其社会关系的调整,无一不是以社会整体和长远利益为本位并且需要借助国家权力介入私权领域的。毫无疑问,经济法是确认和规范国家运用公权力干预市场经济之法,属于公法的范畴。以往有学者提出经济法是属于公法,但在某些方面具有私法属性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重新审视民商法和经济法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独特功能,有助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法学基础理论的完善,有助于民商法、经济法法律部门的建立与独立。更有助于加强经济法的基础理论研究,打通经济法总论和经济法分论有机联系的渠道,克服和避免长期以来经济法研究当中,总论和分论“两张皮”的现象,使经济法学学科体系更具系统性和严谨性,从而增强经济法的
9 / 11
精品文档
说服力。公务员之家
我国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经济立法以来,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探索过程中,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是,由于长期未能对经济法的功能进行准确定位,致使我国经济立法出现了本可避免的混乱,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主要体现在:经济法立法与经济立法混同;经济法立法与民事立法、商事立法关系不顺;经济法律体系内部层次紊乱,缺乏有机联系。表面看,经济立法轰轰烈烈,实际上,经济法立法冷冷清清。经济生活中,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微观规制这一基本的市场经济立法领域同时存在法律空白,导致经济关系的重要方面无法可依。事实上,我国经济生活中现在出现的市场秩序混乱、宏观调控不力、经济执法效果不佳等现象,不能不说是经济法功能定位不准导致的结果。以民商法为基础、经济法为保障来发展经济的模式,已为世界多数国家的发展所证明。
参考文献:
赵震江.法律社会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刘永林.法学方法论研究[J].法学研究,2001,(3).
李昌麒.中国经济法治的反思与前瞻[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法]弗雷德里克?巴斯夏.和谐经济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10 / 11
精品文档
[美]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8.
徐强胜.试析经济法的制度缺陷[J].经济经纬,2004,(3).
11 / 11
范文四:我国经济法的重要作用
我国经济法的重要作用
摘要:经济法的地位问题一直是法学界争论的焦点,经济法的地位问题其实就是经济法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明确经济法的概念,证明其独立性和重要性,并在理论和现实的基础上对相关部门法加以区分。本文谨从经济法的概念入手探求经济法的独立性,并在回顾经济法历史演进的基础上分析论证经济法历史上是重要的法律部门,而且现实仍是重要的法律部门,当然要更加明确经济法的独立法律部门地位,还须与相关的法律部门进行比较,最后以经济法的特殊性分析经济诉讼和经济审判。
关键词:经济法,法部门,经济法的地位
经济法的地位问题其实就是经济法是不是一个法律部门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明确经济法的概念,证明其独立性和重要性,并在理论和现实的基础上对相关部门法加以区分。
一、经济法的独立性
经济法的地位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经济法是不是一个法律部门的问题,而进一步研究其实重要的就是经济法的独立性问题,这个问题是上个世纪以来法学界争论的焦点,可以肯定的说经济法是一个部门法。前面已对经济法的概念进行了分析,下面具体就经济法的独立性进行研究。
判断经济法是否为部门法须确立一个明确的部门法划分的标准,而不是不顾现实自封为部门法。部门法的划分有对象说,对象加方法说,还有方法说,还有目的说等。按照多数的观点认为特有调整的对象和方法是划分的标准。但方法相对于对象来说是次后的,特有的调整对象才是关键,任何法律部门都有其调整的对象,这是划分部门的根本标志,它是指法律部门调整的特定社会关系(5) .虽然有人对这一传统的划分方法提出了质疑,但他还是不得不承认,对经济法的基本界定说还是应当立足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及其根本特征,否则经济法就成了无本之木,无异于空中楼阁,经济法的科学性也就值得怀疑(6) .在前面的定义中已经阐述了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协调关系。这种关系的一方主体是国家经济机关,另一方则是市场经营的主体,大到公司企业集团,小到“户”(7) 这种经营的单位。从客观上说,经济法调整的的对象是一种社会关系,具体说有宏观调控法(或者宏观经济法)、市场规制法、经济组织法等方面。宏观调控法主要包括金融财税等,市场规制法包括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以及产品质量法等方面的内容,经济组织法主要包括了公司企业法等方面的内容。 调整的对象基本上就决定了经济法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在经济的管理协调过程中会使用包括民事、行政等方面的调整手段,这并不会影响经济法的独立地位,现实的情况非常复杂,使得国家必须用多方面的手段进行调整。另外经济法也不是没有自己的调整手段和方法,如“经济不名誉”处罚等。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经济法有明确的调整对象并辅以一定的调整方法,它就具有作为一个法部门的独立性,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二、经济法与相关部门法的关系
前面仅从理论上以部门划分的标准阐明了经济法的独立地位,同时就经济法存在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和论证,但若要进一步明确其部门法的地位,须与相邻的部门法加以比较,不能区别就难说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经济法涉及
公私权利的问题,一方面它与民法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它的主体是行政机关,与行政联系紧密,所以准确的区分经济法与民法和行政法的关系才能说明经济法的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相较而言,其他部门法就没有什么可比较的必要,本文由于篇幅的限制,也不打算与民法和行政法之外的部门法相比较。
与民法相比较,双方调整关系的主体明显是不一样的,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而经济法则是调整的不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管理协调关系,与人身关系无关。明确的区分经济法和民法是为了让公权利不干预私权,让市场经济按价值规律发挥最大的作用。经济法与民法并不是对立的,经济法是民法的重要补充,可以说民法是经济法的基础,经济法是民法的保障。举例来说,在消费者权利保护方面,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的商家和消费者的关系,但是《民法通则》在制定时忽略了一点就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关系可能有平等的关系和不平等的关系,很显然,商家在信息力等方面占有了绝对的优势,如果完全按照民法来调整的话显然不利于消费者利益的保护,这种情况下,就必须以国家或社会的力量涉入这一关系中,通过调整国家与商家的关系从而达到双方的平衡。与行政法相比较,二者主体方面存在相似之处,这是笔者在解决经济法主体地位是遇到的最难的也是思量最久的问题,但两者的区别仍然存在。行政机关有行政职能和经济职能,也就是说国家一方面是统治者的身份,另一方面又是管理者、组织者,在某些时候还是经营活动的参与者。其行使行政职能的由行政法调整,行使经济职能的由经济法加以调整。区分经济法和行政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从调整对象上看,行政法只调整发生在行政活动中的行政关系,如公安管理关系,人事行政关系等,经济法调整的是经济活动中的管理协调关系,包括产业政策管理关系,工商管理关系等。再是从调整的方法上看,经济法更广,不仅涉及有民法和行政法的方法,还有自己特有的方法,而且经济法在宏观调控上更多的是采用间接调控方式。最后,经济法规范专业性更强,更复杂。 上面的分析已经论证了经济法的独立法律部门地位,但是时代在发展,现实情况在变化,我们必须不断的加强对经济法的研究,让经济法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也正如前面在论述经济法的现实性所说,经济法顺应现实而生,它一定会继续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范文五:经济法对经济转型的作用
论经济法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
我国当前的经济转型首先是经济资源配置方式的转换,即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 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与此相联系的必然是经济管理者——政府角色和职能的转变, 即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由主要直接参与经济竞争转向为经济和社会的 协调发展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务。上述转型的成功推进必然带来经 济活动的主体——企业生存方式的彻底转变,即从听命于行政机关,被动执行政府计划的附 属机构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经济转型也包含经 济增长方式转变,即从片面强调量的扩张转为重视质的提高,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转向实现 人、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增长。
当前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由于新的经济体制尚在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之中,旧的经济体制和观念 尚未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新旧体制的冲击和对抗, 使经济领域内暴露出来的矛盾, 盘根错节, 错综复杂。解决这些问题既是促进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经济成功转型的基本前提,而 每个矛盾的解决都离不开经济法思想的指导,离不开经济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一、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模糊,急需按经济法理念重新定位
政府改革的滞后,是我国经济转轨进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改革开放以来,历次政府机 构改革不尽如人意,政府职能转变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理论认识上的模 糊不清,没有彻底解决国家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正确定位。改革开放前的政府是一个无所不 包的政府,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都由政府管制,以命令、服从为 特征的行政管理关系取得绝对的统治地位,企业和个人完全丧失了主动性、创造性。近几年 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那种认为政府应当彻底退出经济活动领 域,只当守夜人,一切交由市场的论调一度博得多方喝彩。在国家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我们 常常是非此即彼,国家不是“越位” ,就是“虚位” ,总是很少“到位” 。
二、经济的二元结构特征显著,城乡、地区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经济法律制度的完善。
中国经济存在多重二元结构性矛盾,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巨大 反差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引起的地区差异。城乡、地区矛盾的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中国 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结构性障碍,如何化解矛盾不仅是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首要课题,而且 已上升为一个严峻的政治问题。
经济法既服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尊重市场主体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又强调 国家应当在经济生活中发挥正确的作用,它把“无形之手”与“有形之手”辩证地统一起来 的特征显示其对于解决城乡、地区二元矛盾天然地具有优越性和独到性。
三、市场经济秩序混乱,行政治乱应让位于依法治理
市场本身不能自动产生良好的秩序。市场本身不能自动产生良好的秩序,秩序作为一种 公共产品,必须也只能由政府来提供。企图单纯依靠民事法律制度,依赖市场主体的自我约 束就能达致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是对市场迷信式的崇拜,注定是水中月、镜中花。营造良 好的经济秩序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而政府也必须改变以往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一时的 暴风骤雨只能冲走地表的浮土和污秽,却无法冲跨滋生混乱的深层土壤,更不能培育出一个
井然有序、生机勃勃的万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