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论符号意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意义
论符号意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意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符号意识对学生而言,主要是指能主动地、普遍地使用符号表达数学思想,凸显并抓住问题本质。建立符号意识,让数学模型在文字描述中水落石出,使学生在符号表示中准确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使用符号表示数,让数学思维灵活起来
灵活地运用数学符号,可以简明地表达数学思想,简化运算,加快思维的速度,促进思想的交流。例如,三年级的一道题:2支水笔和1支钢笔一共12元,2支钢笔和1支水笔一共18元,1支钢笔和1支水笔各要多少元,此类问题对于没学过方程的三年级学生而言有很大难度,若使用方程去解实际上也是使用了数学符号。教学中,我提示学生用?和?去表示水笔和钢笔的价格,学生把问题表示成以下符号形式:?+?+?=12,?+?+?=18;接下来我又提醒学生仔细观察二者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组合把符号变成以下形式:(?+?)+(?+?)+(?+?)=30。可见,运用并加工符号,能巧妙地解决难题。
二、使用符号表示变化(规律),让数学思维严密起来
直接找出数字变化的规律,对学生而言难度不大,难的是数字变化都是隐含的,即变化要找,规律也要找。学生找准了数字是怎样变化的,再找准变化的规律就不难了。例如,四年级的一道题:1张方桌可以坐4人,10张方桌拼起来最多可以
坐多少人,此题若有学生认为答案是40人,那么他的思维就很随意,只考虑了“最多”,忽略了“拼”这个题眼。教学中,我提醒学生别急着计算答案,先按照题目意思动手画一画。学生的画法如下:
可见,学生把“拼”和“最多”两个因素都考虑了,符号表示让学生的思维变得严密。
三、使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让思维显像起来
线段图可视为大型的数学符号,使用线段图是解决数学问题一种常用的思考策略。它使抽象的数量关系以形象、直观的方式显像出来,能清楚地反映出数学模型的结构特征,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六年级的一道题:甲乙两人分别在AB两地,甲从A地行使到B地需4小时,乙从B地行驶到A地需5小时。甲乙两人同时同方向出发,经过多少小时甲追上乙,此题涉及工程问题的重点和行程问题的难点,整体难度系数较高。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画出线段图帮助学生理清题意。学生画完线段图后,还是不知如何解决;接着我让学生用方程试试,学生最终列出方程:1/4×1/5=1。此题学生连续2次使用符号才解决问题,可见数学符号对于思维显像的重要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主动地使用数学符号便是授学生以渔。数学是一门方法性较强的科学,使用数学符号是其中一种普遍而有效的方法,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载体、降低了难度,也为今后解决更抽象、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算命 小说网
范文二:重视符号意识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重视符号意识的培养
作者:冯回祥
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4年第10期
冯回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数学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湖北省武汉市数学学会理事,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首批校外导师。
在“国培”讲课时,有一位青年教师问我,在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是否可以用符号来表示结果,因为教材中没用符号来表示。
在我看来,他问的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引进“符号”是必须的,因为它简洁、方便;用符号(a,b)和〔a,b〕来分别表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肯定是规范的,这个可查阅谷超豪主编的数学词典。
这次简单的交流,给人一种“批判性精神”缺失、“符号意识”淡薄的印象。在此,就“符号意识”的培养这一话题,来谈谈我的一些思考。
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可以说,没有符号,就没有现代数学。《标准(2011年版)》指出:“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因此,符号意识的培养理应受到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那么,教师要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符号意识呢?
第一,借助经验,让学生喜欢数学符号。
在生活中,符号无处不在。如,红色的“十”是红十字会的专用标志,红底黄色的“m”是麦当劳的标志,马路上、街道旁有很多标有交通符号的牌子……生活中的符号可谓举不胜举。了解符号,运用符号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毫无疑问,小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关于符号的认知经验以及相应的符号意识,对于认知数学符号会有很大的帮助。
小学生在六年的学习中,要认识很多的数学符号,有对象符号(如数字、圆周率)、运算符号、关系符号、结合符号(如小括号)、性质符号(如正、负号)、略写符号(如因为“∵”、所以“∴”)等。学生如何理解和掌握这么多的符号,需要教师借助经验,进行智慧教学。
如,教师在教学阿拉伯数字符号时,借助经验进行形象教学,让学生诵读:1像铅笔,细又长;2像鸭子,水中游;3像耳朵,两道弯;4像小旗,迎风飘……实践表明,富有童趣的儿歌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有助于他们记忆字形并掌握书写体。
范文三:数学符号意识的理解
数学符号意识的理解
符号语言是在文字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把文字语言的主要内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简练地表示出来,方便地进行表达、交流、思考以及解决问题。数学符号能够精确地表达某种概念、方法、数量关系和逻辑关系,从而为数学交流和进一步学习数学提供了方便。 《标准》根据数学的学科和课程特点,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 符号感"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的数学学习内容。
一、如何理解符号感
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是要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运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本身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标准》强调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并指出:“符号感主要表现在: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
1.无论在哪个学段,都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这是发展学生符号感的决定性因素。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潜藏着“符号意识”,这是发展学生“符号感”的重要基础。比如,路口有标志“
”,表示此路不通;某场地有标志“”表示可以停车;还有地图上的各种标识,等等。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符号化”的世界。然而,数学教学中,学会“符号运算”似乎是一个极大的难题。原因何在?主要的问题在于我们以往的教学不承认学生经验中的“符号世界”,没有给学生提供机会经历“从具体事物→学生个性化的符号表示→学会数学地表示”这一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例如,在解决“一张桌子最多可以围坐6人,15人至少需要多少张桌子?”这一问题时,有的学生可能会通过实际“排演”找到答案;有的学生可能会用长方形的小片表示桌子,用小圆片表示人,然后通过操作找到答案;还有的学生可能会在白纸上画出下图给出答案。当然,也有的学生会通过列算式求得结果。又如,《标准》在第二学段给出了一个案例:按照3个红气球、2个黄气球、1个绿气
球的顺序摆下去,第16个气球的颜色是什么?学生利用经验,可以给出多种解题策略。策略一:红红红黄黄绿红红红黄黄绿红红红黄;策略二:A 表示红气球,B 表示黄气球,C 表示绿气球,AAABBCAAABBCAAAB 。策略三:1表示红气球,2表示黄气球,3表示绿气球,1112231112231112?。又如,表示" 由矮到高的3个人" 也可以有多种方式:
上述案例表明,“符号感”的发展需要有坚实的经验基础。应促进学生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丰富经验,学习符号化的多种途径,逐步体会用数、形将实际问题" 符号化" 的优越性。
2.引进字母表示是学习数学符号、学会用符号表示具体情境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重要一步。
引进字母表示,是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基础。荷兰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H.Freudenthal 指出:“代数开始的典型特征是文字演算。”字母作为数学符号有两种作用。首先,字母可作为专用名词,如π是个完全确定的数,或用A 表示两直线交点。显然,特定集合需要使用标准的专用名词,如Z ,N 。其次,字母可作为不确定的名词,就像日常生活中的“人”,可以表示所有的人。 用符号来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也像普通的语言一样,首先需要引进基本的字母。在数学语言中,像数字以及表示数的字母、表示点的字母、+一×÷等表示运算的符号、=<>等表示关系的符号等等,都是用数学语言刻画各种现实问题的基础。
从第二学段开始接触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数学符号的重要一步。从研究一个个特定的数到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初学时学生往往会感到困难,或者是形式地死记硬背,而不理解其意义。要尽可能从实际问题中引入,使学生感受到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第一,用字母表示运算法则、运算律以及计算公式。这种一般化是基于算法的,常常开始于算术中对数的运算。算法的一般化,深化和发展了对数的知识。
如加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两数和的平方公式(a+b)2=a2+2ab+b2等。在这里,字母a ,b ,c 表示任意的实数。代数中用字母表示数,把人们关于数的知识上升到更一般化的水平,使得算术中关于数的理论有了一般化、普遍化的意义,是从算术的实际向代数的抽象的一个飞跃。用符号表示数也是学生学习一般化、形式化地认识和表示研究对象的开始。
第二,用字母表示现实世界和各门学科中的各种数量关系。例如,如果白糖每千克a 元,那么b 千克自糖的价格是ab 元;匀速运动中的速度u 、时间t 和路程s 的关系是s=ut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S=1/2ah(a表示三角形某一底边的长,h 表示该底边上的高) 等等。
第三,用字母表示数,便于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确切地表示出来,从而有利于进一步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例如,我们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未知量,利用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用字母(例如hy) 表示某一变化过程中相关联的两个变量,利用给出的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列出函数表达式等等。
对于《标准》所说的" 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应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
第一,这种表示常常从探索和发现规律以及进行归纳推理开始,然后用代数式一般化地将它们表示出来。例如,搭1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1)按照图中的方式,搭2个正方形需要几根火柴棒?搭3个正方形需要几根火柴棒?(2)搭1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3)搭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你是怎样得到的?(4)如果用z 表示所搭正方形的个数,那么搭z 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搭2个、3个、10个正方形时,学生们可能会具体数一数火柴棒的根数,但当搭100个时,学生们就需要探索正方形的个数与火柴棒的根数之间的关系,发现火柴棒根数的变化规律。规律是一般性的,需要用字母表示。根据不同的算法,学生可能得到下列四种不同形式的表达式:4+3(z-1),z+z+(z+1),1+3z,4z 一(z-1)。
第二,用字母表示的关系或规律通常被用于计算(或预测) 某个未给出的或不易直观得到的值。如上述问题中,当z=100时,1+3z=1+3×100=301。
第三,用字母表示的关系或规律通常也可用于判断或证明某一个结论。用代数式表示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而由代数式求值和利用数学公式求值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应当说明的是,在用字母表示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感到一些困惑。H.Freudenthai 指出:“如果字母作为一个数的不确定名词,那又为什么要用这么多a ,b ,c ,??其实,这就像我们讲到这个人和那个人一样,学生不理解a 怎么能等于b 。你可以告诉他:' 实际上,a 与b 不一定相等,但也可能偶然相等,就像我想像中的人恰好与你想像中的人相同。最本质的一点是要使学生知道字母可以表示某些东西,不同的字母或表达式可表示相同的东西。”对字母可以直接赋值,可以把字母看成具体事物,也可以把字母看成未知数,把字母看成可以取不同值的广义数等,这些都体现了字母表示的意义。另外,字母和表达式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意义,如,5=2z+1表示z 所满足的一个条件,事实上,z 在这里只是占据一个特殊数的位置,可以利用解方程找到它的值;y=2z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z 是自变量,可以取定义域内的任何数,y 是因变量,y 随z 的变化而变化;(a+b)(a-b)=a2-b 2表示一个一般化的算法,表示一个恒等式;如果α和b 分别表示矩形的长和宽,S 表示矩形的面积,那么S=ab表示计算矩形面积的公式,同时也表示矩形面积随长和宽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
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是将问题进行一般化的过程。一般化超越了实际问题的具体情境,深刻地揭示和指明了存在于一类问题中的共性和普遍性,把认识和推理提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一般化和符号化对数学活动和数学思考是本质的,一般化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
3.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会把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符号表示出来。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符号表示的意义和能解释代数式的意义。如代数式6p 可以表示什么?学生可以解释为:当p 表示正六边形的边长时,6p 可以表示正六边形的周长;当p 表示一本书的价格时,6p 可以表示6本书的价格;6p 也可以表示一张光盘的价格是一本书的价格的6倍;如果1个长凳可以坐6个小朋友,那么6p 表示p 个长凳可以坐6p 个小朋友。
第二,用关系式、表格、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如,有一张正方形的纸,在它的四个角分别剪去一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制成一个无盖长方体,怎样才能使制成的无盖长方体的体积尽可能大?假设正方形纸的边长为20cm ,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依次为1cm ,2cm ,3cm ,4cm ,5cm ,6cm ,7cm ,8cm ,9cm ,10cm ,折成的无盖长方体的体积将如何变化?
(1)可用表格表示:
通过表格,可以观察到当小正方形的边长为3cm 时,无盖长方体的体积最大。我们把小正方形的边长在2.5cm33j3.5cm 之间进行细化,这时得到,当小正方形的边长为3.5cm 时,无盖长方体的体积最大。我们还可以把小正方形的边长在3cm 到4cm 之间再进行细化。总之,我们可以根据所要求的精确度继续上述过程,直到得出满足要求的结果为止。
(2)用图象表示: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画图,把用表格表示的关系用图象进行表示(下图) 。
(3)用关系式表示:设所折无盖长方体体积为V ,长方体的高为h ,则无盖长方体的体积V 与高h 的关系是:V=h(20-2h)2。
会用符号进行表示,也就是会把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符号表示出来,这个过程叫做符号化。符号化的问题已经转化为数学问题,随后就是进行符号运算和推理,最后得到结果,这就是数学建模的思想。事实上,我们所熟悉的方程和函数都是某种问题的数学模型。
第三,能从关系式、表格、图象所表示的变量之间的关系中获取所需信息。. 如,下图是汽车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图:
(1)汽车运动的时间范围和速度范围是什么?(2)在最初的15分中,汽车速度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在开出后的第15分,汽车的速度是多少?(3)在以后的15分中,汽车速度的变化可以怎样描述?在第30分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4)在最后的10分中,汽车速度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在第40分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学生应该能够用语言正确地描述图象所表示的关系,从图中获得以上问题的答案。
4.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在现实生活中,符号间的转换是丰富多彩的。这里所说的符号间的转换,主要指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表格法、关系式法、图象法和语言表示之间的转换。用多种形式描述和呈现数学对象是一种有效地获得对概念本身或问题背景深入理解的方法,因此多种表示方法不仅可以加强对概念的理解,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从数学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不同的思维形式,它们之间的转换及其表达方式是数学学习的核心。能把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表示形式转换为另一种表示形式,构成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如,某烤鸡店在确定烤鸡的烤制时间时主要依据的是下面表格中的数据:
利用表格我们可以直接地看到鸡的质量和需要烤制的时间,但是如果我们恰好需要烤制3.2千克的鸡,那么就需要把表格表示的关系转化为关系式表示。用关系式表示:设鸡的质量为w 千克,烤制时间为t 分。从表中可以看出,质量每
增加0.5千克,时间增加20分,由此可知t 可能是切的一次函数。
实际上,烤制时间t(分) 与鸡的质量w(千克) 的关系式为:t=40w+20。利用关系式我们可以方便地求出表格中没有给出的数值,如当w=3.2时,t=40×3.2+20=148,即当鸡的质量为3.2千克时,烤制时间为148分。
不论是从表格表示还是关系式表示,我们都可以容易地转化为图象表示。图象对于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图象表示以其直观性有着其他的表示方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图象将关系式和数据转化为几何形式,因此,图象是“看见”相应的关系和变化情况的途经之一。这几种表示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一种表示的改变会影响到另一种表示的改变。
5. 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将问题用符号进行表示,也就是进行符号化。第二步是选择算法,进行符号运算。第一步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数学化,第二步是在数学内部的推理、运算等。比如,我们将一个实际问题表示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然后根据方程我们选择用公式法去求解。会进行符号运算也是很重要的。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要尽可能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符号以及表达式、关系式的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在教材编写与教学中,对符号演算的处理应尽量避免让学生机械地练习和记忆,而应增加实际背景、探索过程、几何解释等,以帮助学生理解。如果说代数是一种语言的话,则数字和字母就是这种语言的“字母”,表达式就是这种语言的“词”,关系式(如等式、不等式) 就是这种语言的“句子”。既然是语言,就会有相应的语法,代数的语法就是各种符号演算的法则和规定等。只有学习、熟悉、掌握代数这种语言的语法,才能利用代数这种语言进行推理、计算、交流和解决问题。
《标准》认为,必须要对符号运算进行训练,要适当地、分阶段地进行一定数量的符号运算。但是并不主张进行过繁的形式运算训练。学生符号感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而应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伴随着学生数学思维的提高逐步发展。
范文四:论当前国学教育的普及对现代人意识的积极影响[1]
当前国学教育的普及对现代人意识影响
祁东育贤中学 李金文
当前我国正在兴起一股国学热,小学生的读书班、老总的国学班、大学教授讲国学、国学图书畅销等等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需要什么样的价值观念领导,现代人的如何保持正常的心态,如何寻回人的价值,这些现实问题似乎都能找到答案。国学的价值在21世纪又重新放出光彩,这场国学运动来势汹汹,震撼人心,国学能成为21世纪中国的显学,让我们拭目以待。纵观国学的历史和未来,我们总能找到一些积极参的因素,深入挖掘国学的价值,我们相信国学教育在21世纪会大有用武之地,对现代人的意识必然会生积极的影响。
一、国学和国学教育的界说
(一)国学界说
国学原是古代教育机关的称谓,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国学作为思想学术概念使用开始于西学东渐之后,是与西学相对起的概念,也称“中学”。按照传统的观念国学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也”。狭义国学是指以儒学的主体的中国文化与学术主要包括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文化思想,教育思想等等。(毕天璋《国学教育执一对中国思想文化传统的新认同》《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4月,第25卷总第202期。以两个定义都既有内核又有其偏颇之处,广义的定义仅以地域为标志,难以反映其本质属性和特征,狭义定义则将期限定在儒学圈内,
1
其外延则失之过窄。河南教育学院教育系毕天璋认为国学的定义应该是国学是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儒家思想为主要的内涵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文化和学术体系。这个定义肯定了儒家思想在国学中的核心地位又承认国学不限于儒学,诸子百家和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遗产都应属于国学的范畴,国学在功能上不仅是陶冶人格的心性之学,更应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算学、医学等经世致用之学,只有这样理想,才能全面把握国学的内容充分发挥国学教育的功能。(?,引用同上)
(二)国学教育界说
当前,难以有统一的有关国学教育的概念,也就是说国学教育一说还仅仅是在经验的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使用,对于国学教育,可以暂时界定为以国学为核心内容的,旨在传承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和学术传统,培养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国学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国学教育和国学一样应当具备国家所包括的各个方面的教育内容,将国学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二、当前我国国学教育的普及状况
国家教育这股热潮席卷全国,社会各界各层次都出现追捧国学的现象,国学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
(一) 国学班的出现
正当国学热的兴起的时候,国学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但其中也不乏高消费的国学研习者,武汉大学乾元国学讲堂在珞珈山上悄然开
2
班,首批20多学员在未来的一年里要花2.8万元在这座百年名校接受24天的博导国学培训,这也成为近年来国学热的中的一个缩影。几乎与此同时湖北人孙兴建出资250余万元在家乡新洲双柳镇盖了座占地8.5亩的云深书院,免费向村民传播儒家文化。宜昌市西陵区东山小学的国学课堂也正式开班,学生们身着传统汉服。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解《论语》,可见国学热一浪高过一浪。
(工人日报 2007年8月30日 “国学热”文化复兴正是热炒恶俗) (二) 大学教授讲授通俗国学
当今的时代是文化名人辈出的时代,易中天品《三国》,火了易中天,于丹的《论语》心得,火了于丹,两位皆可称为国学界的名人,其作品炙手可热,日销售量过万月销售量连居榜首,国学从此向普通民众敞开了大门,让国学从此不再是束之昔阁的经史曲藏。易中天和于丹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呢,曾有这样解读:把复杂的事情说得很简单,把深刻的道理讲得很通俗,这样就能直指人心。易中天和于丹用深入浅出的方法将国学的精髓展现在人们面前。使国学经典走向大众。
(三) 传播媒体关注国学
一时间,电视台、广播、报纸充斥着关于国学教育的内容,探讨国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又是一档贴近大众的节目,《百家讲坛》再次向人们展示了国学的魅力,因而深受喜爱。大众传媒借助其自身的优势,在国学的传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 国学书籍畅销走俏
3
现在最热门的书要数国学书籍,谈国学,讲国学、读国学在人群中悄然成风,有的书店开设了国学图书专柜,国学书籍同样跻身畅销书行列,孔子、庄子、孟子以及诸子百家再次走入大众的关注的视野,易中天和于丹的却火得不能再火。
(五) 学界国学讨论热烈
学界同样兴起探讨国学的热潮,有人说易中天的《品三国》层次很低,于丹的《论语》心得过于肤浅,其实易中天和于丹所讲的是对国学理解,可以说是一种新的视角,一种更为贴近大众的视角,有的专家称之为“俗讲”。文化就是很活泼的,你讲的是文化,我讲的同样是文化,只是我们搭建的平台不一样,但是殊途同归。面临国学热,学界同样是几多欢喜几多愁,有人说国学热不能只热了外表而要有实质的内容。有人认为国学不应该只是儒家的经典,还应包括诸子百家,更广泛的来讲应包括中华传统文化,有人认为国学热不能让商家借机炒作,发一笔国学财,有人认为国学中也有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内容,甚至是糟粕,所以应该慎重对待。所以说学界对国学的态度还是比较谨慎的,但总体来说是乐观的。
(六) 网络讨论国学盛行
网络是一个更加开放的讲坛,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各种思想在碰撞,激荡,新浪网高调推出了乾元博客圈,更为网上的讨论推波助澜。网友的观点是五光十色的,也是一针见血的,往往指出国学教育中藏而未现的问题,网友的发难更是让人无可回答,在当今网络盛行的时候,博客和论坛同样可以承载国学教育的任务。
4
三、当前我国学教育普及的原因
国学教育普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经济的,文化的意识的,心理的,历史的,社会的,国学教育是人类步入21世纪首要的任务,只有依靠国学的力量,人类才能在21世纪获得生存和发展。可以说国学是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各种问题的钥匙。
(一) 经济发展的原因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并保持一个高速发展的势头,在由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的过程,经过不懈努力,在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几年,国家GDP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跻身世界前列,中国正在竭尽全力搞经济建设,达到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当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与国际社会交往日益频繁,中国人越来越迫切需要了解自己的民族以及文化传统,越来越需要表明中华民族不同于其它的民族的独特价值,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光大。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从传统文化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根,可以把握到有价值,有意义的思想资源,可以为当代中国所用,可以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当经济发展了物质文明发达了,人们就需要精神文明和文化层面的东西,传统文化由于自己沉淀的因素,此时就大放光彩,弘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才是高度文明的社会。
(二) 意识形态原因
人的思想可以指导人的行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可以反作用
5
于物质,在当今社会人们的意识形态往往影响人们在这个社会中的行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价值观碰撞的社会,随着向西方国家借鉴先进技术和文化,西学在思想文化领域一度火爆,西方文明的进入也带来了腐朽和糟粕的东西,比如资本主义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给人们的思想意识带来了一度的混乱。人们需要重建信仰和价值,这时国学中积极的思想又重新焕发了光彩,国学中有许多的优秀的价值观念,如“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以及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在当代社会必将重塑现代社会的人格。国学中蕴含着许多为人处事,经世致用的价值观念,在现代人意识形态混乱的情景中,国学可以作为价值观念的主旋律,成为意识形态的中流砥柱。 (三) 传统文化继承原因
文化是有传承的,文明是有传递的,一个民族的文化必须传承,这个民族才是有历史性,才能形成文明的认同感。中华民族有很多优秀的成份,有许多我们自己都忽略了,反而在国外很盛行,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就与儒家文化有巨大的关系,许多海外的学者研究国学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国学的根在中国,中国具有不可忽视的研究潜力,中国现在已经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缺失,人们在西方价值观的大潮冲击下,往往迷失方向,传统文化需要重新形成人们的价值观。一个民族科技落后就要亡国,丧失自己的历史就要亡种。现在西方的文化已经不能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必将重新绽放。国学就是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是文化中精华,历史的积淀,继承传统文化,重塑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让中国这条巨龙腾飞在世界上。国学和传统
6
文化的继承互为依托,继承传统文化就要研习国学,研习国学就是继承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内涵丰富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中关于为人处世,行世立人都有巨大的人格魅力,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谦让”国学就是要弘扬这此经典。
(四) 社会问题凸现原因
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人们的精神世界逐渐变得空虚,出现道德滑坡,诚信危机信仰缺失。社会问题表现在许多方面,我国领导干部的贪污腐败,商务贿赂成风,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民间的欺诈现象盛行,人们已经缺失了基本的诚信,社会治安混乱,影响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人们的功利主义思想明显,惟利是图。人们不禁要问,我们获得了物质文明,难道就得付出精神文明的代价吗,如何才能让我们寻回精神家园的世界。这时,人们发现了国学,不禁眼前一亮,原来我们的祖先在二千多年前就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并留下大量的理论著作。儒家以及诸子百家的思想对人思想的塑造具有独特的方法,提供人们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国学的重心轻理,重义轻利,重人文轻制度,在二十一世纪必有极大的用武之地,国外的孔子学院大量涌现,全世界掀起孔子热,中国掀起国学热,现代的文明应该是兼容并包的,国学必须纳入现代文明的体系,必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问题必将在国学的光芒下消散,必将成为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良方益药。
五、国学教育对现代人意识的积极影响
国学教育包含人性的内容,可以熏陶人,感染人,做到“随风潜
7
入夜,润物细无声”,国学中有着“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博爱”崇尚“真善美”反“假恶丑”,“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等系列,体现人类终极关怀的人文理念,更高境界的执著追求。
(一) 消解现代社会的心理压力
现代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现代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无论来自工作、生活和家庭的压力,总让人感到窒息,所以现代人的心情很浮躁,有些坐卧不安,有些不知所措。而国学中的理义往往能舒解人们的心中的烦躁,比如儒家的中庸就是一种不蕴不火,坦然处世,儒家的重义轻利可以调节人们心中的金钱本位,儒家的清心寡欲可以调节人的利欲熏心,国学中许多理义都注重修身养性,对于缓解现代社会的心理压力大有裨益。孔子的学论说到明朝经展成为心学,可以见对人们心理调节的重要作用。心病必须心药医,国学从人之根本之心入手,解决心理压力,而外在物质因素不能解决人心理的问题,当下人们流行的两个词就是“累”和“忙”国学重修身养性,好的性情是可以培养出来的,而当世流行的思想,只是“吃喝玩乐”的物质享受,人活着没有目标没有意义的,有意义的生活才会感到快乐和幸福,将压力释放出来。
(二) 指导现代人生活的方向
置身于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感觉会迷失方向,对人生的种种不确定,导致了生活的迷芒。国学中关于人的生活的指导会带领人们走出生活的误区。国学中的“以和为贵”和“行事为公”明确提出行事
8
为人的价值观念。人活着要有方向而现代生活中金钱的诱惑,权力的争夺往往使人们失去自我,失去自我是相当可怕的,它会使你对生活失去信心,迷失自我也许是现代人的通病,人们需要立志和确立人生的目标,国学的儒家经典对为人处世颇有建树,比如,“天行健,君子自强而不息”,“已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人们在生活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应该按着什么方式生活。方向就是旗帜,国学的博大精深,定能担负起指导生活,服务生活,体现代人生活的任务。
(三) 净化心灵,现代人的“心灵鸡汤”
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的心灵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扭曲,心灵受到经济利益的熏染,人身体的疾病可以通过医药治疗,人心理的疾病只能通过心药来医,而国学重心的价值取向在这里恰好发挥作用。国学倡导修身养性,善待人生,给自己留一个心灵的空间,也不浮躁,不近利,只是淡泊名利,就是对于金钱,也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于丹讲的《论语》心得,更是将国学重心的部分发挥得淋漓尽致,《论语》心得由一个个小故事来阐释《论语》,讲得通俗易懂,在国学大师的眼中,只是俗讲,因为于丹学过国际传媒学,因而他懂得语言艺术,这样才能抓住听众的心,如此通谷易懂的国学,使人们对国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也是于丹的书畅销的原因,如同人们奉上了一道“心灵鸡汤”。国学中的“心静自然凉”,将人们的心性提升到很高的位置,心灵就是一个人的魂,一个人是否活得有意义,要看他灵魂是否深远表现为外在的气质,国学重人性,重以人为本,
9
可以成为净化心灵的纯净剂,涤荡心灵的鸡汤。
(四) 重新确立现代人的追求,理想、信念
人活着不能没有信仰,信仰缺失是人生的最大缺失,现代人容易出现莫名其妙的空虚感,倾向于虚无主义追求虚无,理想虚无,信念虚无,什么事情都无所谓,长此以往,人们在灯火酒绿火热的现代生活中找不到一丝温暖,这就是人类精神家园的失落,国学中的积极思想“有志者事竟成”,“有志不在年高”,“志存高远”以及“淡泊名利”,会重建人们的信仰和追求。追求必须是高层次的理想必须远大,信念必须坚定,这些方面国学研究的很透彻,《论语》的精华讲的道理就是和追求理想信念有关。追求理想和信念会充实人生,完善人生,发展人生,就是重新形成人的价值观,每天都拥抱生活,国学和复兴必然是崭新现代化生活的复兴,必然引领崭新的生活。
(五) 确立和谐社会的价值标准。
我们要建设的是两个文明,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文明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不能以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文明的缺失已经摆在人们的面前,人们开始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最终把眼光放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国学上面。我国正在建立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观念是公平公证,这正切合了国学中正义的价值理念,国学一整套完备的理念。完全可以成为和谐社会的价值标准,这并不是说要全面复古,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有扬弃,国学中有社会的中行人的行为标准,比如“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知耻近乎勇”各种礼义廉耻的标准,完全可以为和谐社会服务,国家正是看到了精
10
神文明的缺失,而提出“八荣八耻”,这正是基于“知耻近乎勇”的文明考虑,一个国家怕的不是物质文明的落后,怕的是人民不知礼仪廉耻。中国曾经是礼仪之邦,而如今社会上一些不文明的行为,逐渐为国际社会所不齿,作为,中国人我们也深感羞愧,国学中是二千多年中华文明积淀的精华,正在为国人所重视,其积极进步的价值,必然在成为中华民族脊梁的过程中成为中流砥柱。
结束语:国学是一个大的概念,它不应只包儒家文化,它还包括中华民族所有优秀的文化传统。因而,国学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系统,还包括所有进步的文化。现代社会文化应该是多元的,应包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份,国学还应该包括其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应该丢失,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会形成中华民族的认为同感,区分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标志。国学教育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必须使受教育者掌握国学教育的精华,国学教育也不可成为商家炒作的文化快餐。总之,国学教育肯定对人有积极的影响,它必定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11
范文五:[工作]论当前国学教育的普及对现代人意识的积极影响
论当前国学教育的普及对现代人意识的积极影响
前言,当前我国正在兴起一股国学热,小学生的读书班、老总的国学班、大学教授讲国学、国学图书畅销等等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需要什么样的价值观念领导,现代人的如何保持正常的心态,如何寻回人的价值,这些现实问题似乎都能找到答案。国学的价值在21世纪又重新放出光彩,这场国学运动来势汹汹,震撼人心,国学能成为21世纪中国的显学,让我们拭目以待。纵观国学的历史和未来,我们总能找到一些积极参的因素,深入挖掘国学的价值,我们相信国学教育在21世纪会大有用武之地,对现代人的意识必然会生积极的影响。
一、国学和国学教育的界说
(一)国学界说
国学原是古代教育机关的称谓,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国学作为思想学术概念使用开始于西学东渐之后,是与西学相对起的概念,也称“中学”。按照传统的观念国学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也”。狭义国学是指以儒学的主体的中国文化与学术主要包括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文化思想,教育思想等等。(毕天璋《国学教育执一对中国思想文化传统的新认同》《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4月,第25卷总第202期。以两个定义都既有内核又有其偏颇之处,广义的定义仅以地域为标志,难以反映其本质属性和特征,狭义定义则将期限定在儒学圈内,其外延则失之过窄。河南教育学院教育系毕天璋认为国学的定义应该
是国学是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儒家思想为主要的内涵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文化和学术体系。这个定义肯定了儒家思想在国学中的核心地位又承认国学不限于儒学,诸子百家和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遗产都应属于国学的范畴,国学在功能上不仅是陶冶人格的心性之学,更应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算学、医学等经世致用之学,只有这样理想,才能全面把握国学的内容充分发挥国学教育的功能。(?,引用同上)
(二)国学教育界说
当前,难以有统一的有关国学教育的概念,也就是说国学教育一说还仅仅是在经验的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使用,对于国学教育,可以暂时界定为以国学为核心内容的,旨在传承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和学术传统,培养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国学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国学教育和国学一样应当具备国家所包括的各个方面的教育内容,将国学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二、当前我国国学教育的普及状况
国家教育这股热潮席卷全国,社会各界各层次都出现追捧国学的现象,国学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
(一) 国学班的出现
正当国学热的兴起的时候,国学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但其中也不乏高消费的国学研习者,武汉大学乾元国学讲堂在珞珈山上悄然开班,首批20多学员在未来的一年里要花2.8万元在这座百年名校接
受24天的博导国学培训,这也成为近年来国学热的中的一个缩影。几乎与此同时湖北人孙兴建出资250余万元在家乡新洲双柳镇盖了座占地8.5亩的云深书院,免费向村民传播儒家文化。宜昌市西陵区东山小学的国学课堂也正式开班,学生们身着传统汉服。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解《论语》,可见国学热一浪高过一浪。 (工人日报 2007年8月30日 “国学热”文化复兴正是热炒恶俗)
(二) 大学教授讲授通俗国学
当今的时代是文化名人辈出的时代,易中天品《三国》,火了易中天,于丹的《论语》心得,火了于丹,两位皆可称为国学界的名人,其作品炙手可热,日销售量过万月销售量连居榜首,国学从此向普通民众敞开了大门,让国学从此不再是束之昔阁的经史曲藏。易中天和于丹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呢,曾有这样解读:把复杂的事情说得很简单,把深刻的道理讲得很通俗,这样就能直指人心。易中天和于丹用深入浅出的方法将国学的精髓展现在人们面前。使国学经典走向大众。
(三) 传播媒体关注国学
一时间,电视台、广播、报纸充斥着关于国学教育的内容,探讨国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又是一档贴近大众的节目,《百家讲坛》再次向人们展示了国学的魅力,因而深受喜爱。大众传媒借助其自身的优势,在国学的传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 国学书籍畅销走俏
现在最热门的书要数国学书籍,谈国学,讲国学、读国学在人群
中悄然成风,有的书店开设了国学图书专柜,国学书籍同样跻身畅销书行列,孔子、庄子、孟子以及诸子百家再次走入大众的关注的视野,易中天和于丹的却火得不能再火。
(五) 学界国学讨论热烈
学界同样兴起探讨国学的热潮,有人说易中天的《品三国》层次很低,于丹的《论语》心得过于肤浅,其实易中天和于丹所讲的是对国学理解,可以说是一种新的视角,一种更为贴近大众的视角,有的专家称之为“俗讲”。文化就是很活泼的,你讲的是文化,我讲的同样是文化,只是我们搭建的平台不一样,但是殊途同归。面临国学热,学界同样是几多欢喜几多愁,有人说国学热不能只热了外表而要有实质的内容。有人认为国学不应该只是儒家的经典,还应包括诸子百家,更广泛的来讲应包括中华传统文化,有人认为国学热不能让商家借机炒作,发一笔国学财,有人认为国学中也有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内容,甚至是糟粕,所以应该慎重对待。所以说学界对国学的态度还是比较谨慎的,但总体来说是乐观的。 (六) 网络讨论国学盛行
网络是一个更加开放的讲坛,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各种思想在碰撞,激荡,新浪网高调推出了乾元博客圈,更为网上的讨论推波助澜。网友的观点是五光十色的,也是一针见血的,往往指出国学教育中藏而未现的问题,网友的发难更是让人无可回答,在当今网络盛行的时候,博客和论坛同样可以承载国学教育的任务。
三、当前我国学教育普及的原因
国学教育普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经济的,文化的意识的,心理的,历史的,社会的,国学教育是人类步入21世纪首要的任务,只有依靠国学的力量,人类才能在21世纪获得生存和发展。可以说国学是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各种问题的钥匙。 (一) 经济发展的原因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并保持一个高速发展的势头,在由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的过程,经过不懈努力,在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几年,国家GDP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跻身世界前列,中国正在竭尽全力搞经济建设,达到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当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与国际社会交往日益频繁,中国人越来越迫切需要了解自己的民族以及文化传统,越来越需要表明中华民族不同于其它的民族的独特价值,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光大。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从传统文化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根,可以把握到有价值,有意义的思想资源,可以为当代中国所用,可以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当经济发展了物质文明发达了,人们就需要精神文明和文化层面的东西,传统文化由于自己沉淀的因素,此时就大放光彩,弘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才是高度文明的社会。
(二) 意识形态原因
人的思想可以指导人的行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可以反作用于物质,在当今社会人们的意识形态往往影响人们在这个社会中的行
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价值观碰撞的社会,随着向西方国家借鉴先进技术和文化,西学在思想文化领域一度火爆,西方文明的进入也带来了腐朽和糟粕的东西,比如资本主义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给人们的思想意识带来了一度的混乱。人们需要重建信仰和价值,这时国学中积极的思想又重新焕发了光彩,国学中有许多的优秀的价值观念,如“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以及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在当代社会必将重塑现代社会的人格。国学中蕴含着许多为人处事,经世致用的价值观念,在现代人意识形态混乱的情景中,国学可以作为价值观念的主旋律,成为意识形态的中流砥柱。
(三) 传统文化继承原因
文化是有传承的,文明是有传递的,一个民族的文化必须传承,这个民族才是有历史性,才能形成文明的认同感。中华民族有很多优秀的成份,有许多我们自己都忽略了,反而在国外很盛行,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就与儒家文化有巨大的关系,许多海外的学者研究国学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国学的根在中国,中国具有不可忽视的研究潜力,中国现在已经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缺失,人们在西方价值观的大潮冲击下,往往迷失方向,传统文化需要重新形成人们的价值观。一个民族科技落后就要亡国,丧失自己的历史就要亡种。现在西方的文化已经不能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必将重新绽放。国学就是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是文化中精华,历史的积淀,继承传统文化,重塑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让中国这条巨龙腾飞在世界上。国学和传统文化的继承互为依托,继承传统文化就要研习国学,研习国学就是继
承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内涵丰富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中关于为人处世,行世立人都有巨大的人格魅力,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谦让”国学就是要弘扬这此经典。
(四) 社会问题凸现原因
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人们的精神世界逐渐变得空虚,出现道德滑坡,诚信危机信仰缺失。社会问题表现在许多方面,我国领导干部的贪污腐败,商务贿赂成风,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民间的欺诈现象盛行,人们已经缺失了基本的诚信,社会治安混乱,影响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人们的功利主义思想明显,惟利是图。人们不禁要问,我们获得了物质文明,难道就得付出精神文明的代价吗,如何才能让我们寻回精神家园的世界。这时,人们发现了国学,不禁眼前一亮,原来我们的祖先在二千多年前就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并留下大量的理论著作。儒家以及诸子百家的思想对人思想的塑造具有独特的方法,提供人们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国学的重心轻理,重义轻利,重人文轻制度,在二十一世纪必有极大的用武之地,国外的孔子学院大量涌现,全世界掀起孔子热,中国掀起国学热,现代的文明应该是兼容并包的,国学必须纳入现代文明的体系,必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问题必将在国学的光芒下消散,必将成为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良方益药。
五、国学教育对现代人意识的积极影响
国学教育包含人性的内容,可以熏陶人,感染人,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国学中有着“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博爱”
崇尚“真善美”反“假恶丑”,“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等系列,体现人类终极关怀的人文理念,更高境界的执著追求。(刘锋 熊建 刘署昌. 《全球化浪潮与国学的创新》《哲学社会科学》中国期刊网 http://www.cnki.net)思想可以改造一个人,精神文明的缺失需要从国学中寻找方法。 (一) 消解现代社会的心理压力
现代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现代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无论来自工作、生活和家庭的压力,总让人感到窒息,所以现代人的心情很浮躁,有些坐卧不安,有些不知所措。而国学中的理义往往能舒解人们的心中的烦躁,比如儒家的中庸就是一种不蕴不火,坦然处世,儒家的重义轻利可以调节人们心中的金钱本位,儒家的清心寡欲可以调节人的利欲熏心,国学中许多理义都注重修身养性,对于缓解现代社会的心理压力大有裨益。孔子的学论说到明朝经展成为心学,可以见对人们心理调节的重要作用。心病必须心药医,国学从人之根本之心入手,解决心理压力,而外在物质因素不能解决人心理的问题,当下人们流行的两个词就是“累”和“忙”国学重修身养性,好的性情是可以培养出来的,而当世流行的思想,只是“吃喝玩乐”的物质享受,人活着没有目标没有意义的,有意义的生活才会感到快乐和幸福,将压力释放出来。
(二) 指导现代人生活的方向
置身于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感觉会迷失方向,对人生的种种不确定,导致了生活的迷芒。国学中关于人的生活的指导会带领人们走
出生活的误区。国学中的“以和为贵”和“行事为公”明确提出行事为人的价值观念。人活着要有方向而现代生活中金钱的诱惑,权力的争夺往往使人们失去自我,失去自我是相当可怕的,它会使你对生活失去信心,迷失自我也许是现代人的通病,人们需要立志和确立人生的目标,国学的儒家经典对为人处世颇有建树,比如,“天行健,君子自强而不息”,“已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人们在生活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应该按着什么方式生活。方向就是旗帜,国学的博大精深,定能担负起指导生活,服务生活,体现代人生活的任务。
(三) 净化心灵,现代人的“心灵鸡汤”
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的心灵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扭曲,心灵受到经济利益的熏染,人身体的疾病可以通过医药治疗,人心理的疾病只能通过心药来医,而国学重心的价值取向在这里恰好发挥作用。国学倡导修身养性,善待人生,给自己留一个心灵的空间,也不浮躁,不近利,只是淡泊名利,就是对于金钱,也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于丹讲的《论语》心得,更是将国学重心的部分发挥得淋漓尽致,《论语》心得由一个个小故事来阐释《论语》,讲得通俗易懂,在国学大师的眼中,只是俗讲,因为于丹学过国际传媒学,因而他懂得语言艺术,这样才能抓住听众的心,如此通谷易懂的国学,使人们对国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也是于丹的书畅销的原因,如同人们奉上了一道“心灵鸡汤”。国学中的“心静自然凉”,将人们的心性提升到很高的位置,心灵就是一个人的魂,一个人是否活得有意义,
要看他灵魂是否深远表现为外在的气质,国学重人性,重以人为本,可以成为净化心灵的纯净剂,涤荡心灵的鸡汤。 (四) 重新确立现代人的追求,理想、信念
人活着不能没有信仰,信仰缺失是人生的最大缺失,现代人容易出现莫名其妙的空虚感,倾向于虚无主义追求虚无,理想虚无,信念虚无,什么事情都无所谓,长此以往,人们在灯火酒绿火热的现代生活中找不到一丝温暖,这就是人类精神家园的失落,国学中的积极思想“有志者事竟成”,“有志不在年高”,“志存高远”以及“淡泊名利”,会重建人们的信仰和追求。追求必须是高层次的理想必须远大,信念必须坚定,这些方面国学研究的很透彻,《论语》的精华讲的道理就是和追求理想信念有关。追求理想和信念会充实人生,完善人生,发展人生,就是重新形成人的价值观,每天都拥抱生活,国学和复兴必然是崭新现代化生活的复兴,必然引领崭新的生活。
(五) 确立和谐社会的价值标准。
我们要建设的是两个文明,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文明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不能以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文明的缺失已经摆在人们的面前,人们开始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最终把眼光放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国学上面。我国正在建立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观念是公平公证,这正切合了国学中正义的价值理念,国学一整套完备的理念。完全可以成为和谐社会的价值标准,这并不是说要全面复古,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有扬弃,国学中有社会的中行人的行为标准,比如“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知耻近乎勇”
各种礼义廉耻的标准,完全可以为和谐社会服务,国家正是看到了精神文明的缺失,而提出“八荣八耻”,这正是基于“知耻近乎勇”的文明考虑,一个国家怕的不是物质文明的落后,怕的是人民不知礼仪廉耻。中国曾经是礼仪之邦,而如今社会上一些不文明的行为,逐渐为国际社会所不齿,作为,中国人我们也深感羞愧,国学中是二千多年中华文明积淀的精华,正在为国人所重视,其积极进步的价值,必然在成为中华民族脊梁的过程中成为中流砥柱。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论符号意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