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企业实施ERP的必要性
企业实施ERP的必要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内外环境的压力下,企业若要达到预期的市场占有率和预期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就必须在产品的质量、性能、交货期、价格等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在当今市场的大环境之下,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方法就是加强管理,在管理方法、模式、手段和工具方面进行切实可行的改革。ERP是从四十年代起经历了订货点法、MRP、闭环MRP到MRP?发展而来的,成为当今流行的管理信息系统。美国ERP领域的权威奥列费?怀特(Oliver wight)公司的总裁预测:到本世纪末,全世界有三分之二的制造业使用ERP。
一、企业追求的目标: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所追求的经营目标均可用两句话来说明:最佳的客户服务水平及最少的投入,最高的产出。为了达到这一基本的经营目标,就需要企业对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充分的利用,即对资源进行计划和控制。
所谓企业资源,主要指人、财、物、技术、设备、信息和时间七大资源,这些资源利用得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基本经营目标。所以多少年以来,制造业的管理者无不致力于尝试使用各种方法来解决资源的利用问题,经反复研究,人们发现所谓的资源利用问题归根到底是解决库存、生产计划与控制的问题。
二、企业现存的问题:
不同的企业,可能面临的突出问题不一样,但企业面临的带共性的问题是: 1) 传统的手工业务处理,大大降低了企业效率,而且出错率增加;
2) 订单的执行情况难以随时监控,很难做到订单数量是多少、已交货数量、已生产数量、未交货数量及是否延误交货期等;
3) 物料需求的计算较复杂,根据订单的品种数量、物料清单及结合现有可用库存,计算出需采购原材料数量,需加工的半成品数量、需外协件的数量,由于不同的成品可能使用同一部件,而且采购的物料可能分批到货、现有库存的消耗,采用人工来处理费时费力,效率低且难免会出现差错;
4) 不能及时监控生产领料情况,可能造成车间不能按需领料,大量原材料滞留在生产现场,影响计划采购的材料数量;
5) 产品规格、型号、品种较多,物料品种多且零碎、造成物料管理复杂,无法随时了解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收、发、存情况;
6) 缺乏准确依据的采购计划,造成大量的盲目采购以及资金的无效占用;
7) 物料的出入库、物料移动、盘点、货物补订、生产补料等业务处理过程,非常复杂而烦琐,依靠传统的手工处理或个别部门电脑处理,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而且精确程度极低,另外加上盲目采购,造成大量的库存积压或短缺;
8) 生产用基础数据,复杂而繁多,企业传统的卡片式管理,显然已不能适应高效率的生产资源消耗、需求、储备动态变化的要求;
9) 不能监控原材料储存数量及时间及安全存量报警;
10) 不能及时准确了解需要采购的原材料数量;
11) 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具有非常大的盲目性,生产过程管制乏力; 12) 不能合理建立物料清单(,,,) 及各项生产用基础数据;
13) 主生产计划的建立可能没有据可依,切实可行的预测;
14) 未能准确考虑生产过程的废品系数、废品因子;
15) 未能及时灵活的进行各种生产计划的应变;
16) 未能合理制定与企业生产模式相匹配的生产控制;
17) 未能随时得知某种物料的收、发、存状况;
18) 不能监控零配件报废情况;
19) 未能及时得知需要盘点的物料及盘点结果;
20) 未能随时对现存的物料进行生产配比的模拟预算;
21) 未能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降低库存;
22) 供应商的选择体系未能完善而合理;
23) 采购合同的执行是否有序而不紊;
24) 采购资金的占用是否有计划而不盲目;
25) 无法监控采购退回数据;
26) 无法监控采购未到货情况;
27) 不能对供应商进行评鉴;
由于上述问题,致使企业管理粗放,经济效益差,企业缺乏活力和竞争力。 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涉及到社会、政府、企业本身等,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计划性差,反馈不及时,由于心中无数而无能为力。
三、ERP管理模式的特点:
1)计划的一贯性与可行性。
ERP是一种计划主导型的管理模式,计划层次从宏观到微观,从战略到战术,由粗到细逐层细化,但始终保证与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一致。"一个计划"是ERP的原则精神,它把通常的三级计划管理统一起来,编制计划集中在厂级职能部门,车间班组只是执行计划、调度
和反馈信息。计划下达前反复验证负荷与能力平衡,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处理好供需矛盾,保证计划的一贯性、有效性与可执行性。企业全体人员都以实现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作为基本的行为准则。 2)管理系统性。
ERP是一种系统工程,它把企业所有与经营生产直接相关部门的工作联系成一整体,每个部门都从系统总体出发做好本岗位工作,每个人员都清楚自己的工作质量同其它职能的关系。只有在"一个计划"下才能成为系统,条框分割各行其事的局面将被团队精神所取代 2)共享性。
ERP是一种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各部门都依据同一数据信息进行管理,任何一种数据变动都能实时地反映给所有部门,做到数据共享。在统一数据库支持下按照规范化的处理程序进行管理和决策,改变过去那种信息不通、情况不明、盲目决策、相互矛盾的现象。为此,要求企业员工用严肃的态度对待数据,专人负责维护,提高信息"透明度"保证数据的及时、准确和完整。
3)动态应变性。
ERP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体现了完全按用户需求制造的思想,这使得企业适应市场与客户需求快速变化的能力增强。它要求跟踪、控制和反映瞬息万变的实际情况,管理人员可随时根据企业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迅速做出响应、及时决策调整,保证生产计划正常进行。它可以及时掌握各种动态信息,保持较短的生产周期,因而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为了做到这点,必须树立全员的信息意识,及时准确地把变动了的情况输入系统。
4)模拟预见性。
ERP是经营生产管理规律的反映,按照规律建立的信息逻辑必然具有模拟功能。它可以解决"如果怎样,将会怎样"的问题,可以预见相当长远的计划期内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采取措施消除隐患,而不是等问题已经发生了再花几倍的精力去处理。这将使管理人员从忙忙碌碌的事务堆里解脱出来,致力于实质性的分析研究,提供多个可行方案供领导决策。 6)物流、资金流的统一。
ERP包罗了成本会计和财务功能,可以由生产活动直接产生财务数字,把实物形态的物料流动直接转换为价值形态的资金流动,保证生产和财会数据一致。财会部门及时得到资金流动状况反映物流和经营生产情况,随时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参与决策,指导和控制经营和生产活动。同时也要求全体员工牢牢树立成本意识,把消除浪费和降低成本作为一项经常性的任务。
5)ERP把制造企业的制造流程看作是一个在全社会范围内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其中包括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和客户等;同时将分布在各地所属企业的内部划分成几个相互
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如财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等,还包括对竞争对手的监视管理。 这些特点表明了ERP是一个完整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能实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的思想,并可以将设计、制造、销售、运输通过集成来并行地进行各种相关的作业,为企业提供了对质量、适应变化、客户满意等关键问题的实时分析能力,是实现制造企业整体效益的有效模式。
ERP实施成功的关键
ERP项目实施最关键的因素在于领导决心很大,组织保障有力。正如某企业总裁所说:"如果没有ERP这样的系统,结果是什么呢,就像打仗没有地图一样,我们将耽误大量的时间,不能很好地得到经营的细节,经营工作会受到影响,很多业务部门今天所碰到的问题,在短时间内都无法解决,这就会使我们的整个系统被拖垮……"。2000年初,ERP工程被此公司列为"一号"工程,由总裁亲下军令状,副总裁亲任项目总监;平台总监任平台项目总监,集团财务、运作、管理工程部的副总担任项目经理及各模块的组长;平台商、财、物的经理任平台项目经理或数据负责人,还有由集团副总裁们组成的领导委员会;由部门总经理、副总经理组成的项目推进小组,项目实施的各层组织均由相应部门的一把手、二把手负责,因而大大提高了整个项目的推进实施力度,而且对各种重大问题可以快速决策。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在项目实施之前,项目组经过反复讨论,确定了明确的实施目标和实施范围,确保了项目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为了确保项目的成功,根据各公司的不同情况,可制定一些原则,先"僵化"后"优化",速度优先,"僵化"是因为通常认为ERP的成功率不高,有很多种因素导致失败。比如过去传统意义上认为ERP是由实施IT部门的,更重要的是一个公司业务流程的重组(BRP)由很多的因素摻杂在一起,使得项目的推进难度很大。如果没完没了去谈,必然会导致该项目不能按原计划进行,更可怕的是可能会导致负面影响,致使项目搁浅。为了使项目组、管理层乃至全公司达成一致,当流程设计优化到一定程度时,就要推行上线,而后再继续调优,通?quot;僵化"?优化?固化?优化……。
ERP给企业带来了什么,
就定量的效益而言,由于企业的行业、产品类型、生产规模和原有管理基础不同,会有很大出入,据国内外专家所做调查的结果表明:
,、 降低库存。包括原材料、在制品和产成品的库存。如降低库存资金占用(15%?40%),提高库存资金周转次数(50%?200%),降低库存盘点误差(控制在1%?2%)。 ,、 合理利用资源,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如减少生产场地面积(10%?30%),减少加班工时(10%?50%),减少短缺件(60%?80%),提高生产率(5%?15%)。 ,、 按期交货,提高客户服务质量。一般按期交货履约率可达90%以上,接近100%。
,、 降低成本。如降低采购费,减少加班费。由于生产周期缩短、库存减少而降低成本(7%?12%),增加利润(5%?10%)。
,、 ,,,-?系统同财务系统集成,可减少财务收支上的差错或延误,减少经济损失。 有句话说:没完没了的ERP。的确如此,因为ERP真正起作用是与公司的流程、业务、管理的数据要相互配合,更重要是要公司的员工掌握这个系统,要把关键调优指标(KPI)达到调优的效果才会有价值。它的意义在于对任何企业来讲,做这么大的一个项目不是一个摆设,也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种手段,它的目的是要促进整个企业的运营,提高效益。 我们以下列情况为例:
某公司ERP系统主要分为三块:分销、集成、网络硬件,以分销业务为主,九大平台的业务占总业务的六、七成,而分销业务要求企业及时把握准确的市场信息,而在原有的工作方式下,无法使信息快速反映到北京总部,而实施项目以后,情况就不同了。例如:以前公司的销售人员总是苦恼于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全国各地发存货信息,导致销售机会的丧失,现在他们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移动设备随时了解全国的存货信息,而且绝对准确。再举一例:以前公司要了解整个公司的月度业绩,财务的报表需要15,20天才能出来,现在我们只需要6,7天的时间,如果不包括香港地区,两天时间就够了。这正是ERP带来的高效率。
实现企业内部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通则不痛",一个企业就像一个人一样,如果各条循环系统畅通无阻,就不会有疾病的发生,没有疾病,就会感到体舒神爽;如果体舒神爽,你就会精神饱满、力量无穷、智慧满盈。企业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就是要保障企业内部各个运营环节的畅通无阻,而神州数码的ERP就是确保其畅通无阻的中枢神经反应系统。实际上是以神经系统的信息系统为主体,同时这个信息系统并不只传统意义上的硬件、软件网络,而是这些系统一定要与公司的运作流程组合起来,系统所跑的数据是由经营、管理、业务的数据以及公司人员这四位组成。通过这项计划,所有业务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手段进行有效的管理与运作,使得企业的神经脉络遍布全国,其中ERP是"数字神经网络"最核心、最基础的部分。
作为ERP的使用者,我们更在乎ERP能带来什么。我们把实施ERP和实施ERP系统分为两个概念,实施ERP更多的是在管理层面,忘掉ERP系统,利用企业资源计划,使公司的管理更到位,这是公司真正竞争意义之所在。
关于ERP应用绩效的评价问题,首先我们要分清ERP项目是一个企业管理系统工程,还是一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因为两者的评价体系和评价内容是不一样的。基于ERP项目是一个企业管理系统工程的认识,因此,评价ERP应用绩效既要定性的反映企业通过应用ERP后在管理水平方面有哪些明显的改进、提高和创新;又要用相关指标(如:全员劳动
生产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市场预测准确率、合同履约率、计划准确率、存货周转率、客户满意率、工作效率和期量标准等等)定量的反映企业综合能力和管理过程状况的改进和提高。重点应突出企业管理创新。
作一个ERP项目前期的需求分析很重要,企业要明确自己要的是什么,哪些是ERP可以带来的,哪些是ERP不能解决的,因为ERP并不是万能的,选择ERP的动因,是不是ERP能给你带来的结果。做的过程很重要,如何在实施过程没有很好的控制,那么风险是很大的,企业对ERP往往抱有很高的期望值,期望ERP上线后,企业能进入一个新的天地,可是这个新天地并不是系统能带给你的,企业自身内部要调整。
不同的企业对建立ERP系统的需求是有所不同的。有些需求是完全可以用ERP解决的,有些需求从表面上看可以用ERP解决,但从深层次上看,则要通过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和运用ERP等管理思想和方法才能得以有效的解决。例如某纸箱厂,一方面每月的销售订单很多,客户需求的品种规格也很多,但大多数订单的订货数量却很少;另一方面每月又经常接到一些临时订单,且客户要求交货时间又很急。因此,企业经常出现生产作业计划频繁调整,生产准备不及时,生产组织较困难,产品成本较高,原材料利用率较低,库存原材料储量很高(需求量与库存量为1:9的关系)和资金大量占用等一系列问题。此时,该企业仅通过建立ERP系统来解决这些问题是不可能的,或者说也只能是解决一些表面上的问题。因为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的产品市场定位、产品结构调整、营销方式改变和客户关系管理。这些问题只有在企业应用ERP过程中,同步或提前开展管理创新和实行业务流程重组去加以解决,企业才能有效的解决ERP项目的需求,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从而提高ERP应用水平。这也就是我们经常强调的企业应用ERP一定要带动企业管理现代化,努力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思想。
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ERP项目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系统工程,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管理系统工程。这种主体意识对确保ERP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有效的提高ERP项目成功率都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之所以反复强调ERP项目是一个企业管理系统工程,这是因为整个管理系统不但基于ERP和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和原理,而且还深刻地揭示了企业应用ERP与企业管理和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关系,更重要的是促使广大企业通过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达到增强企业主体意识的目的。
大量的研究与实践表明,只有增强了企业主体意识,才能提高企业主体能力和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才能从根本上迅速提高我国ERP应用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这是我国广大企业当前应用ERP的关键所在。
范文二:企业实施纳税筹划的必要性
http://www.glzy8.com (管理资源吧 - 管理人自己的下载网站)
企业实施纳税筹划的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纳税人税费负担过于沉重,通过纳税筹划,实现税负的减轻,是企业的唯一
选择。当纳税人面临沉重的税收负担,而现行的税收法律体系在短时间内又不可能有所改变
的情况下,纳税人只有三条路可以选择:?逃税,即通过违法行为实现规避税负的目的。纳
税人的逃税行为并非完全由于自身的原因,国家税法政策上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
纳税人选择逃税的可能性。例如,目前在北京房屋租赁市场中,很少存在合法纳税行为,这
主要是因为如果要合法纳税,则需要交7种税,税收占到了租金收人的30%。面对如此高
的税收负担,纳税人也往往只有选择逃税。但是,逃税的违法性,注定了这种行为只能是一
条“死胡同”。?纳税人产生逆向选择行为,消极对待,压缩经济活动规模,最终会导致整
个经济的萎缩。这一点根据“拉弗曲线”也可以得到印证。按其观点,只有较为合理的税负
才会扩大生产,从而税基增大,税收收人增加,而较高的税负只会抑制生产,最终破坏税基。
正所谓“源远才能流长,根深方能叶茂”。但是,在国家宏观税负不能立即减轻的条件下,
选择这种做法,最终只能被市场竞争所淘汰。?进行纳税筹划,实现合理避税。这才是企业
迎接WTO挑战,依法治税的必由之路,是面对目前政策法规的必然之举。
(2)中国加人WTO,企业竞争国际化的趋势,使得纳税筹划变得更为意义重大。中国
人世后,中外企业将在一个更加开放、公平的环境下竞争,取胜的关键就在于能否降低企业
的成本支出,增加盈利。国外企业的财务机制已经较为成熟稳健,可以通过各种纳税筹划方
法使企业整体税负水平降低,从而相当于增加了盈利水平。在目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
通过“开源”,即营销手段来扩大市场份额已经相当困难的情况下,中国企业要想与国外企
业同台竞争,就应该把策略重点放到“节流”,即企业内部财务成本的控制上。作为财务成
本很大一块的税收支出,如何通过纳税筹划予以控制,对企业来说就变得相当关键。
(3)实施纳税筹划是企业产权清晰化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三资企业在利用
纳税筹划实现合理节税上对国内企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也正体现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市
场竞争的主体,产权清晰,法律意识强的特点。反观国内企业,长期以来在纳税上一直走的
是“关系税”、“人情税”之路,逃税风盛行。在当前国内企业市场化改革、股份制改造深化,
中国加人WTO参与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中国的企业一旦作为独立的个体,就必然要构造
明晰的产权机制与强大动力机制,参与市场竞争。因此,以往上缴国家的税收就成为了企业
的成本支出,要通过深人研究纳税筹划的各种手段予以控制。只有这样,现代企业才能在竞
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4)从现代企业的财务机制上看,作为企业外部成本的税收支出更应当加以控制。企业
的成本可以分为两类: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企业的各项期间费用、工资支出等都属于内部
成本,而纳税支出则属于企业的外部成本。目前企业存在一种错误的想法,认为要控制成本,
就是要控制内部成本,而对于企业的税收,则视为无法避免的,不去加以控制。其实不然,
企业对内部成本的控制已经相当严格,而且过度地压缩内部成本有可能造成员工积极性受损
等不良后果,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在控制内部成本的同时,应该试图努力节约企业的外
部成本,做到内部成本外部成本双管齐下,共同压缩。
免税技术要旨:
http://www.glzy8.com (管理资源吧 - 管理人自己的下载网站)
http://www.glzy8.com (管理资源吧 - 管理人自己的下载网站)
(1)尽量争取更多的兔税待遇。在合法和合理的前提下,尽量争取免税待遇,争取尽可
能多的项目获得免税待遇。与缴纳税收相比,免征的税收就是节减的税收,免征的税收越多,
节减的税收也越多。
(2)尽量使免税期最长化。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尽量使免税期最长化。许多免税都
有期限规定,免税期越长,节减税收越多。例如,国家对一般企业按普通税率征收所得税,
对在A经济开发区企业制定有从开始经营之日起3年免税的规定,对在B经济开发区企业
制定有从开始经营之日起5年免税的规定。那么,如果其他条件基本相似或利弊基本相抵,
一个公司完全可以搬到B经济开发区从事经营活动,从而可以获得免税待遇,并使免期限
延长了2年,从而合法地、合理地节减更多的税收。
二、减税技术手段
1.减税含义
减税是国家对特定的地区、行业、企业、项目或情况(纳税人或纳税人的特定应税项目,或
由于纳税人的特殊情况)所给予纳税人减征部分税收的照顾或奖励措施。减税也可以是国家
对特定纳税人的税收照顾措施,或出于政策需要对特定纳税人的税收奖励措施。与免税一样,
减税也是贯彻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政策的经济手段。如:我国对遭受风、火、水、震等自
然灾害的企业在一定时期给予减征一定税收的待遇,就是属于税收照顾性质的减税。又如:
我国对符合规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事第三产业的企业、以三废材料为主要原料进行再循环
生产的企业给予减税待遇,就是国家为了实现其科技、产业和环保等政策所给予企业税收鼓
励性质的减税。在各国税法里,减税鼓励规定也是随处可见,是各国税收制度的又一个组成
部分,是采用减税技术进行纳税筹划的合法的、合理的依据。
2.纳税筹划的减税技术
(1)减税技术概念。减税技术指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使纳税人减少应纳税收而直接
节税的纳税筹划技术。与缴纳全额税收相比,减征的税收越多,节税的效果也就越好。一般
而言,尽管减税实质上也相当于财政补贴,但各国也有两类不同减税方法:一类是出于税收
照顾目的的减税,比如:国家对遭受自然灾害地区企业、残疾人企业等的减税,这类减税是
一种税收照顾,是国家对纳税人由于各种不可抗拒原因造成的财务损失进行财务的补偿;另
一类是出于税收奖励目的的减税,比如:产品出口企业。高科技企业、再循环生产企业等的
减税,这类减税是一种税收奖励,是国家对纳税人贯彻国家政策的财务奖励。
纳税筹划的减税技术主要是合法和合理地利用国家奖励性减税政策而节减税收的技术。
(2)减税技术特点。
1)绝对节税。减税技术运用的是绝对节税原理,直接减少纳税人的税收绝对额,是属于
绝对节税范围。
2)技术简便。减税技术无需利用数理、统计等方面的知识,只要通过简单的计算就能大
致知道可以节减多少税收,从技术上来说非常简单。
http://www.glzy8.com (管理资源吧 - 管理人自己的下载网站)
http://www.glzy8.com (管理资源吧 - 管理人自己的下载网站)
3)适用范围较小。减税仍是对特定纳税人、征税对象及情况的减免,而这些条件不是每个
纳税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满足的,比如:必须是一个满足产品出口企业条件的企业,因此,
减税技术仍然是一种不能普遍运用、适用范围较小的纳税筹划技术手段。
4)具有一定风险性。能够运用减税技术的企业投资、经营或个人活动,往往有一些是被
认为是投资收益低和高风险的地区、行业。项目和行为,从事这类投资、经营或个人活动具
有一定的风险,比如:投资利用三废进行循环再生产的企业就有一定的风险性,其投资收益
难以预测。
(3)减税技术要旨。
1)尽量争取减税待遇并使减税最大化。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尽量争取减税待遇,争
取尽可能的税种获得减税待遇,争取减征更多的税收。与缴纳税收相比,减征的税收就是节
减的税收,获得减征待遇的税种越多,减征的税收越多,节减的税收也越多。
2)尽量使减税期最长化。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尽量使减税期最长化。减税期越长,
节税效果越好。与按正常税率缴纳税收相比,减征的税收就是节减的税收,而使减税期最长
化能使节税最大化。如,A、B、C、D四个国家公司所得税的普通税率基本相同,其他条件
基本相似或利弊基本相抵。A国企业生产的商品90%以上出口到世界各国,A国对该公司所得是按普通税率征税;B国出于鼓励外向型企业发展的目的,对此类企业减征30%的所得税,减税期为5年;C国对此类企业有减征50%,减税期为3年的规定;D国对此类企业则有减征40%所得税,而且没有减税期限的规定。打算长期经营此项业务的企业,完全
可以考虑把公司或其子公司搬到D国去,从而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使它节减的税收最大
化。
三、税率差异技术手段
1.税率差异含义
税率差异是指性质相同或相似的税种适用税率的不同。税率差异式规定不同的税率,公司
的适用税率为50%,经济合作社的适用税率为45%;又如,一个国家对不同地区的纳税人
规定不同的税率,一般地区的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5%,某一个特区的公司所得税税率为
20%;再如,不同国家性质相同或相似的税种的税率不同,A国的公司所得税税率为45%,B国的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8%,C国的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8%。税率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客观情况。一个国家里的税率差异,往往是要鼓励某种经济、某种类型企业、某类地区的存在
和发展,它体现国家的税收鼓励政策。税率差异技术主要是利用体现国家经济政策的税率差
异。
2.纳税筹划的税率差异技术
(1)税率差异技术概念。税率差异技术是指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利用税率的差异而
直接节减税收的纳税筹划技术。与按高税率缴纳税收相比,按低税率少缴纳的税收就是节减
的税收。因为税率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情况,只要不同出于避税的目的,而是出于真正的商业
理由,在开放经济下,一个企业完全可以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决定自己企业的组织形式、
投资规模和投资方向等,利用税率差异少缴纳税收;同样道理,一个自然人也可以选择他的
http://www.glzy8.com (管理资源吧 - 管理人自己的下载网站)
http://www.glzy8.com (管理资源吧 - 管理人自己的下载网站) 投资规模、投资方向和居住国等,利用税率差异少缴纳税收。合法和合理利用税率差异,可
以节减税收支出。
(2)税率差异技术特点。
1)绝对节税。税率差异技术运用的是绝对节税原理,可以直接减少纳税人的税收绝对额,
属于绝对节税型纳税筹划技术。
2)技术较为复杂。采用税率差异技术节减税收不单受不同税率差异的影响,有时还受不
同的计税基数差异的影响,计税基数的计算很复杂。计算出结果后还要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比
较,才能大致知道可以节减多少税收,所以税率差异技术较为复杂。
3)适用范围较大。税率差异是普遍存在着的,几乎每个纳税人都有一定的挑选范围,因
此,税率差异技术是一种能普遍运用,适用范围较大的纳税筹划技术。
4)具有相对确定性。税率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在一定时期是相对稳定的,因此税率
差异技术具有相对确定性。
(3)税率差异技术要旨。
1)尽量寻求税率最低化。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尽量寻求适用税率的最低化。在其他
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按高低不同税率缴纳的税额是不同的,它们之间的差异,就是节减的税
收,寻求适用税率的最低化,可以达到节税的最大化。
2)尽量寻求税率差异的稳定性和长期性。税率差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只是一般而言,税
率差异中还有相对更稳定的。比如,政局稳定的国家的税率差异就比政局动荡国家的税率更
具稳定性,政策制度稳健国家的税率差异就比政策制度多变国家的税率差异更具长期性。在
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应尽量寻求税率差异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与按高税率缴纳税收相比,
按低税率缴纳的税收就是节减税收,而税率最低化能使节税最大化。如,A国的公司所得税税率是33%;B国的公司所得税税率为40%;C国的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6%,那么在其他条件基本相似或利弊基本相抵的条件下,一个投资者到A国开办公司就可以节减税收,并使节减的税收最大化。四、分劈技术手段
1.分劈的含义
分劈是“分开”之意,不是强行分割的意思。分劈是指把一个自然人(法人)的应税所
得或应税财产分成多个自然人(法人)的应税所得或应税财产。
2.纳税筹划的分劈技术
(1)分劈技术的概念。分劈技术是指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使所得、财产在两个或更
多个纳税人之间进行分劈而直接节税的纳税筹划技术。出于调节收人等社会政策的考虑,各
国的所得税和一般财产税一般是都采用累进税率,计税基数越大,适用的最高边际税率也越
高。使所得、财产在两个或更多个纳税人之间进行分劈,可以使计税基数降至低税率税级,
http://www.glzy8.com (管理资源吧 - 管理人自己的下载网站)
http://www.glzy8.com (管理资源吧 - 管理人自己的下载网站) 从而降低最高边际适用税率,节减税收。比如,应税所得2万元的适用税率是20%,应税所得2万元到4万元部分的适用税率是40%。有一对夫妇结婚后,妻子把存款都交给无存
款的丈夫,缴纳个人所得税时,丈夫的年应税股息为2万元,存款利息2万元,而妻子无应税所得,这时,丈夫就会有2万元的所得要按40%的税率纳税。但是,如果丈夫把存款
转回到妻子名下,让妻子分得利息收人,那么,这对夫妇4万元的年所得的最高边际税率就会从40o降至20%,节减税收0.4万元(l.2万元一0.8万元)。出于调节收人、解决失业、
促进经济增长等原因,基本同样的社会、经济政策理由一个国家对不同规模企业有时规定不
同的税率,如我国对年应税所得超过10万元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33%,对年应税所得3万元~10万元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7%,对年应税所得不超过3万元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8%。采用分劈技术节税与采用税率差异技术节税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通过使纳税人的计
税基数合法和合理地减少而节税;而后者则不是通过减少计税基数来节税;前者主要是利用
国家的社会政策,而后者则主要是利用国家的财经政策
(2)分劈技术的特点
1)绝对节税。分劈技术运用的是绝对节税原理,直接减少纳税人的税收绝对额,属于绝
对节税的纳税筹划技术。
2)适用范围较窄。一些企业往往通过分立为多个小企业,强行分割所得来降低适用税率,
因此被许多国家认为是一种避税行为。为了防止企业利用小企业税收待遇进行避税,一些国
家针对企业的所得分割制定了反避税条款,所以分劈技术一般只适用于自然人的纳税筹划。
不过即使是自然人,能够适用的人和进行分劈的项目有限,条件也比较苛刻,因此分劈技术
适用范围较窄。但适用范围窄并不是说不能使用,一些国家税务局向纳税人免费寄的纳税宣
传小册子也指导纳税人如何分劈所得和财产,以便节税。
3)分劈技术较为复杂。采用分劈技术节减税收不但要受到许多税收条件的限制,还要受
到许多非税条件如分劈参与人等复杂因素的影响。所以技术较为复杂。3.分劈技术要旨
(1)分劈合理化。使用分劈技术节税,除了要合法,特别要注意的是所得或财产分劈的
合理,要使得分劈合法和合理,比如,严格遵循税务局宣传册子的指导来分劈所得和财产。
我们上面举的就是一个合法和合理分劈所得的例子,如果不这样分劈,那对不熟悉税法的夫
妇就要缴纳更多的税,通过分劈他们节减了税收。
(2)节税最大化。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尽量寻求通过分劈能使节减的税收最大化。例
如,一对英国夫妇有40英镑在其丈夫名下的共同财产,他们有一个儿子。丈夫有这样的想
法,如果他先去世,要把共同财产留给妻子,因为英国规定,丈夫留给妻子的遗产可享受兔
税,妻子去世后再将财产留给儿子,财产并没有发生被征两次税的情况。丈夫寻求税务咨询,
税务顾问向他建议,正确的做法是丈夫生前就把40万英镑的共同财产分劈为两部分,自己
留下23.1万英镑,把16.9万英镑财产划到妻子名下,在他去世后把他那部分财产留给儿子,
妻子去世后再把她那部分财产留给儿子。因为尽管丈夫的财产遗赠给妻子时免税,但妻子去
世后留给儿子的遗产超过23.1万英镑的部分要按40%的税率向英国政府缴纳6.76万英镑的遗产税。英国的遗产税是实行夫妇分别申报纳税制度的,在遗产税上每个人都享有23.1万英镑的免税额,这里面有一个不是人人都会发现的税收陷井,就是每个纳税人也只有23.1万英镑的免税额。所以,丈夫生前就把共同财产分劈成两个都小于23.1万英镑的部分,由
http://www.glzy8.com (管理资源吧 - 管理人自己的下载网站)
http://www.glzy8.com (管理资源吧 - 管理人自己的下载网站)
夫妇各自把自己部分的财产留给儿子,可以节减6.76万英镑的遗产税。
五、扣除技术手段
1.扣除的含义
扣除原意是从原数额中减去一部分。税收中狭义的扣除指从计税金额中减去一部分以求
出应税金额,比如,我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为纳税人每一
纳税年度的收人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税收中广义的扣除还包括:从应计税额中
减去一部分,即“税额扣除”、“税额抵扣”、“税收抵免”。比如,我国的《企业所得税暂行
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纳税人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款,准予在汇总
纳税时,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又如,我国的《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应纳税额为当期销
项税额抵扣进项税额后的余额;再如,英国个人在年终汇算清缴个人所得税时,是以计算出
来的该人该年度应计税额减去该人该年度从源扣缴的预提税和预缴税款抵兔额后的余额,作
为该人该年度的应清缴税额。扣除技术的扣除是狭义的扣除,即指从计税金额中减去各种扣
除项目金额以求出应税金额,扣除项目包括各种扣除额、宽免额、冲抵额等。广义的扣除所
包括的抵免,我们在后面再讨论。扣除与特定适用范围的免税、减税不同,扣除规定普遍地
适用于所有纳税人。比如,我国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
所有纳税人准予扣除与其取得收人有关的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的金额。又如,美国所得
税法规定,计算个人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扣除诸如政府发行用于“公益目的”的债券利息
收人等不予计列所得、求职费用等调整所得项目金额、房屋抵押贷款利息等扣除项目金额以
及诸如纳税人本人和配偶等的宽免额等。
2.纳税筹划的扣除技术
(1)扣除技术的概念。扣除技术是指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使扣除额增加而直接节税,
或调整各个计税期的扣除额而相对节税的纳税筹划技术。在同样多收人的情况下,各项扣除
额、宽免额、冲抵额等越大,计税基数就会越小,应纳税额也越小,所节减的税款就越大。
(2)扣除技术的特点:
?可用于绝对节税和相对节税。扣除技术可用于绝对节税,通过扣除使计税基数绝对额
减少,从而使绝对纳税额减少;也可用于相对节税,通过合法和合理地分配各个计税期间的
费用扣除和亏损冲抵,增加纳税人的现金流量,起到延期纳税作用,从而相对节税,在这一
点上,与延期纳税技术原理有类似之处。
?技术较为复杂。各国税法中的各种扣除、宽免、冲抵规定是最为繁琐复杂,也是变化
最多、变化最大的规定,而要节减更多的税收就要精通所有有关的最新税法,计算出结果并
加以比较,所以扣除技术较为复杂。比如,很多国家对亏损的结转冲抵规定有多种选择性条
款:结转冲抵以后年度应税所得,结转以前年度所得,结转不同类别等。
?适用范围较大。扣除是适用于所有纳税人的规定,几乎每个纳税人都能采用此法节税,
因此,扣除技术是一种能够普遍运用、适用范围较大的纳税筹划技术。?具有相对稳定性。
扣除在规定时期是相对稳定的,因此采用扣除技术进行纳税筹划具有相对的确定性。
http://www.glzy8.com (管理资源吧 - 管理人自己的下载网站)
http://www.glzy8.com (管理资源吧 - 管理人自己的下载网站)
3.扣除技术要旨
(1)扣除项目最多化。在合法和合理情况下,尽量使更多的项目能够得到扣除。在其他
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扣除的项目越多,计税基数就越小,计税基数越小,应纳税额就越小,
因而节减税收就越多。使扣除项目最多化,可以达到节税的最大化。
(2)扣除金额最大化。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尽量使各项扣除额能够最大化。在其他
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扣除的金额越大,计税基数就越小,应纳税金额就越小,因而节减税收
就越多。使扣除金额最大化,可以达到节税最大化。
(3)扣除最早化。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尽量使各允许扣除的项目在最早的计税期间
得到扣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扣除越早,早期缴纳的税收就越少,早期的现金净流
量就越大,可用于扩大流动资本和进行投资的资金也越多,将来的收益也越多,因而相对节
减税收越多。扣除最早化,可以达到节税的最大化。
例如,国家允许公司按两种方法扣除顾客招待费:一是允许按公司销售收入一定百分比
计算出来的金额扣除;二是按有限额规定的实际发生的顾客招待费扣除。每年顾客招待费基
本差不多的公司,在其他条件基本相似的条件下,完全可以通过选择前面的扣除顾客招待费
的方法以获得货币的时间价值,节减更多的税收。
六、抵免技术手段
1.税收抵免的含义
税收抵免是指从应纳税额中扣除税收抵免额。在征税机关方面,纳税人的应纳税额是征
税机关的债权,表示在借方;纳税人的已纳税额是纳税人已支付的债务,表示在贷方。税收
抵免额的原意是纳税人的贷方税额——纳税人已纳税额,税收抵免的原意是纳税人在汇算清
缴时可以用其贷方已纳税额冲减其借方应纳税额。同时采用源泉征收法和申报查定法两种税
收征收方法的国家,在汇算清缴时都有税收抵免规定,以避免双重征税。纳税人贷方金额冲
抵借方金额:借贷相抵后贷方有余额的,表示纳税人的已纳税额大于其借方应纳税额,纳税
人应得到退税;借方有余额的表示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大于已纳税额,还应补足应纳税额。但
现在世界各国的税收抵免规定,远远不止仅用于避免双重征税,它也可以是纳税筹划或奖励
的方法,还可以是个人所得税基本扣除的方法。作为避免双重征税方法的税收抵免就如我国
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二条规定,外商投资企业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已
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款,准予在汇总纳税时,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又如英国个人在汇算
清缴其个人所得税时,允许其将其已被从源扣缴的股息预提税、利息预提税、工薪预扣税等
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作为税收优惠或奖励方法的税收抵免就如我国规定,外商投资企业购
买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购置设备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基本扣除的
方法就如奥地利的个人基本抵免额,纳税人可以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个人基本抵免额。纳税
筹划抵技术涉及的税收抵免,主要是利用国家为贯彻其政策而制定的税收优惠性或奖励性税
收抵免和基本扣除性抵免。很多国家包括我国,都规定了税收优惠性抵免,包括诸如投资抵
免、研究开发抵免等。还有不少国家还有基本扣除性抵兔,包括个人生计抵免、勤劳所得抵
免、已婚夫妇抵免等,也常用于纳税筹划。
http://www.glzy8.com (管理资源吧 - 管理人自己的下载网站)
http://www.glzy8.com (管理资源吧 - 管理人自己的下载网站)
2.纳税筹划的抵免技术
(1)抵免技术的概念。抵免技术是指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使税收抵免额增加而绝对
节税的纳税筹划技术。税收抵免额越大,冲抵应纳税额的数额就越大,应纳税额则越小,从
而节减的税额就越大。
(2)抵免技术特点。
1)绝对节税。抵免技术运用的是绝对节税原理,直接减少纳税人的税收绝对额,属于绝
对节税范畴。
2)技术较为简单。尽管有些税收抵免与扣除有相似之处,但总的说来。各国规定的税收
优惠性或基本扣除性抵免一般种类有限,计算也不会很复杂,因此抵免技术较为简单。
3)适用范围大。抵免普遍适用于所有纳税人,不是只适用于某些特定纳税人的优惠,因
此抵免技术适用范围较大。
4)具有相对确定性。抵免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风险较小,因此采用抵免技术进
行纳税筹划具有相对的确定性。
3.抵免技术要旨
(1)抵免项目最多化。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尽量争取更多的抵免项目。在其他条件
相同的情况下,抵免的项目越多,冲抵应纳税额的项目也越多,冲抵的应纳税额的项目也越
多,应纳税额就越少,因而节减的税收就越多。使抵免项目最多化,可以达到节税的最大化。
(2)抵免金额最大化。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尽量使各抵兔项目的抵免金额最大化。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抵免的金额越大,冲抵应纳税额就越大,冲抵应纳税额的金额越
大,应纳税额就越小,因而节减的税收就越多,从而使抵兔金额最大化,以达到节税的最大
化。例如,一个国家规定公司委托科研机构或大学进行科研开发,支付的科研开发费用的
65%可直接抵免应纳公司所得税,还规定公司当年科研开发费用超过过去3年平均数25%
的部分,可直接抵免当年的应纳公司所得税。一个必须为断进行科研开发才能求得生存发展
的企业,在其他条件基本相似或利弊基本相抵的条件下,就可以选择两个方案中缴纳税收更
少的方案。
七、延期纳税技术手段
1.延期纳税的含义
延期纳税是指延缓一定时期后再缴纳税收。狭义的延期纳税专门指纳税人按照国家有关
延期纳税规定进行延期纳税;广义的延期纳税还包括纳税按照国家其他规定可以达到延期纳
税目的的纳税安排。比如,按照折旧制度、商品存货制度等规定来达到延期纳税目的的纳税
安排。各国制定延期纳税规定主要有如下一些原因:一是避免先征后退税,节约征税成本。
比如,我国规定,境外进人免税区的货物,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以后
如果免税进人保税区的货物运往非保税区,这时才再照章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以后如果保
http://www.glzy8.com (管理资源吧 - 管理人自己的下载网站)
http://www.glzy8.com (管理资源吧 - 管理人自己的下载网站)
税区生产的产品,除国家另有规定外,运往境外,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这个规定就性质来
说,是一种延期纳税。二是防止纳税人税负畸轻畸重。比如,有的国家规定,农民在某一年
度取得特别多的所得,可以将这一年的所得分散到数年之内缴纳税收。三是鼓励和促进投资。
比如,对纳税人处置营业资产后又重置营业资产,有些国家允许纳税人可以将每次处置资产
的利得一直延长到最后不再重置营业资产时才缴纳税收。又如,有些国家允许只要国外子公
司的利润留在国外继续投资经营,不汇回国内,就可以一直延缓至汇回国内时再纳税。因此,
延期纳税也是属于国家政策的一部分。
2.纳税筹划的延期纳税技术
(1)延期纳税技术概念。延期纳税技术是指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使纳税人延期缴纳
税收而相对节税的纳税筹划技术。纳税人延期缴纳本期税收并不能减少纳税人纳税绝对总
额,但等于得到一笔无息贷款,可以增加纳税人本期的现金流量,使纳税人在本期有更多的
资金扩大流动资本,用于资本投资;由于通货膨胀、货币贬值,今天的1元要比将来1元
钱更值钱;由于货币时间价值,即今天多投人的资金可以产生收益,使将来可以获得更多的
税后收益,相对节减税收。
(2)延期纳税技术特点。
1)相对节税。延期纳税技术运用的是相对节税原理,一定时期的纳税绝对额并没有减少,
是利用货币时间价值节减税收,属于相对节税型纳税筹划。
2)技术复杂。大多数延期纳税涉及财务制度各个方面的许多规定和其他一些技术,并涉
及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需要有一定的数学、统计和财务管理知识,各种延期纳税节税方案
要通过较为复杂的财务计算才能比较。
3)适用范围大。延期纳税技术可以作为利用税法延期纳税规定。财会制度选择性方法以
及其他规定等进行节税的纳税筹划技术,几乎适用于所有纳税人,适用范围较大。
4)具有相对确定性。延期纳税主要是利用财务原理,不是某些相对来说风险较大,容易
变化的政策。因此,延期纳税节税技术具有相对的确定性。
3.延期纳税技术要旨
(1)延期纳税项目最多化。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尽量争取更多的项目延期纳税。在
其他条件包括一定时期纳税总额相同的情况下,延期纳税的项目越多,本期缴纳的税收就越
少,现金流量也越大,可用于扩大流动资本和进行投资的资金也越多,将来的收益也越多,
因而相对节减税收就越多。使延期纳税项目最多化,可以达到节税的最大化。
(2)延长期最长化。在合法和合理情况下,尽量争取纳税延长期最长化。在其他条件包
括一定时期纳税总额相同的情况下,纳税延长期越长,由延期纳税增加的现金流量所产生的
收益也将越多,因而相对节减的税收也越多。使纳税延长期最长化,可以达到节税的最大化。
例如,国家规定公司国外投资所得只要留在国外不汇回,就可以暂不纳税。那么把国外投资
所得留在国外的公司,现在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再投资,将来也因此可取得更多的收益,相
http://www.glzy8.com (管理资源吧 - 管理人自己的下载网站)
http://www.glzy8.com (管理资源吧 - 管理人自己的下载网站) 当于冲抵税收,增加税后所得,节减了税收。又如,国家规定购买高新技术设备,可以采用
直线法折旧、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或作为当年费用一次性扣除。那么,在其他条件基本相
似或利弊基本相抵的条件下,尽管总的扣除额基本相同,但公司选择作为当年费用一次性扣
除的话,在投资初期可以缴纳最少的税收,而把税收推迟到以后缴纳,相当于延期纳税。
(2)延期纳税技术特点。
1)相对节税。延期纳税技术运用的是相对节税原理,一定时期的纳税绝对额并没有减少,
是利用货币时间价值节减税收,属于相对节税型纳税筹划。
2)技术复杂。大多数延期纳税涉及财务制度各个方面的许多规定和其他一些技术,并涉
及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需要有一定的数学、统计和财务管理知识,各种延期纳税节税方案
要通过较为复杂的财务计算才能比较。
3)适用范围大。延期纳税技术可以作为利用税法延期纳税规定。财会制度选择性方法以
及其他规定等进行节税的纳税筹划技术,几乎适用于所有纳税人,适用范围较大。
4)具有相对确定性。延期纳税主要是利用财务原理,不是某些相对来说风险较大,容易
变化的政策。因此,延期纳税节税技术具有相对的确定性。
3.延期纳税技术要旨
(1)延期纳税项目最多化。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尽量争取更多的项目延期纳税。在
其他条件包括一定时期纳税总额相同的情况下,延期纳税的项目越多,
本期缴纳的税收就越少,现金流量也越大,可用于扩大流动资本和进行投资的资金也越
多,将来的收益也越多,因而相对节减税收就越多。使延期纳税项目最多化,可以达到节税
的最大化。
(2)延长期最长化。在合法和合理情况下,尽量争取纳税延长期最长化。在其他条件包
括一定时期纳税总额相同的情况下,纳税延长期越长,由延期纳税增加的现金流量所产生的
收益也将越多,因而相对节减的税收也越多。使纳税延长期最长化,可以达到节税的最大化。
例如,国家规定公司国外投资所得只要留在国外不汇回,就可以暂不纳税。那么把国外投资
所得留在国外的公司,现在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再投资,将来也因此可取得更多的收益,相
当于冲抵税收,增加税后所得,节减了税收。又如,国家规定购买高新技术设备,可以采用
直线法折旧、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或作为当年费用一次性扣除。那么,在其他条件基本相
似或利弊基本相抵的条件下,尽管总的扣除额基本相同,但公司选择作为当年费用一次性扣
除的话,在投资初期可以缴纳最少的税收,而把税收推迟到以后缴纳,相当于延期纳税。
八、退税技术手段
1.退税的含义
退税指税各机关按规定对纳税人已纳税款的退还。税务机关向纳税人退税的情况一般有:
http://www.glzy8.com (管理资源吧 - 管理人自己的下载网站)
http://www.glzy8.com (管理资源吧 - 管理人自己的下载网站) 税务机关误征或多征的税款,如税务机关不应征收或错误多征收的税款;纳税人多缴纳的税
款,如纳税人源泉扣缴的预提税或分期预缴的税款超过纳税人应纳税额的税款;零税率商品
的已纳国内流转税款;符合国家退税奖励条件的已纳税款。退税技术涉及的退税主要是让税
务机关退还纳税人符合国家退税奖励条件的已纳税款。比如,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格再
投资,允许退还已纳企业所得税的40%,就是一种奖励性的退税。
2.纳税筹划的退税技术
(1)退税技术的概念。退税技术是指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使税务机关退还纳税人已
纳税款而直接节税的纳税筹划技术。在已缴纳税款的情况下,退税无疑是偿还了缴纳的税款,
节减了税收,所退税额越大,节减的税收也越多。
(2)退税技术特点。
1)绝对节税。退税技术运用的是绝对节税原理,直接减少纳税人的税收绝对额,属于绝
对节税筹划范围。
2)技术要求较为简单。退税技术节减的税收一般通过简单的退税公式就能计算出来,还
有一些国家同时还给出简化了的算式,更简化了节减税收的计算,因此退税技术较为简单。
3)适用范围较小。退税一般只适用于某些特定行为的纳税人,因此,退税技术适用的范
围较小。
4)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国家之所以用退税鼓励某种特定行为如投资,往往是因为这种行
为有一定的风险性,这也使得采用退税技术的纳税筹划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3.退税技术要旨
(1)尽量争取退税项目最多化。在合法和合理情况下,尽量争取更多的退税待遇。在其
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退税的项目越多,退还的已纳税额就越多,因而节减的税收就越多,
从而使退税项目最多化,以达到节税的最大化。
(2)尽量使退税额最大化。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尽量使各退税额最大化。在其他条
件相同的情况下,退税额越大,退还的已纳税额就越大,因而节减的税收就越多,从而使退
税额最大化,以达到节税最大化。
例如,A国规定企业用税后所得进行再投资可以退还已纳公司所得税税额的50%,一个想不断扩大经营规模的公司,在其他条件基本相似或利弊相抵的条件下,选择用税后的所得
而不是用借入资本进行再投资,无疑可以节减税收。
http://www.glzy8.com (管理资源吧 - 管理人自己的下载网站)
范文三: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作者:宁卫琴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09期
摘要:预算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能帮助管理者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业绩评价。正确认识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介绍了预算的含义及其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预算;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预算管理是指企业围绕预算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分析、预算调控、预算考评等多个方面。
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已打破传统职能管理的界限,将企业视为一个整体,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从事企业内部的综合协调管理,强调企业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的一体化。实践证明,企业预算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能帮助管理者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业绩评价。
一、预算管理的内涵
(一)预算不等于财务计划
1.从内容上看,预算是企业全方位的计划,而财务计划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西方全面预算概念的提出,首先明确了预算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始终,包括生产预算、销售预算、财务预算等各种职能预算,可见财务计划只是企业预算的一部分。
2.从形式上看,预算可以价值形式表示,也可以实物等多种数量形式表示;而财务计划则是以价值形式所表现的计划,没有非货币形式。
3.从组织者及执行过程控制的范围看,预算是由企业各不同部门、组织的当事人或参与者共同组织执行的;而财务计划则主要是由企业财务部门组织编制并执行和控制的,财务部门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预算不同于预测
1.预测是对未来不可知因素、变量以及结果的不确定性的主观判断。预测源于经济事件的不确定性与风险,而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通过预测并进行有效的预算是防范风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
范文四:我国企业实施ERP的必要性
我国企业实施ERP的必要性
[真诚为您服务]
我国企业实施ERP的必要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内外环境的压力下,企业若要达到预期的市场占有率和预期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就必须在产品的质量、性能、交货期、价格等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在当今市场的大环境之下,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方法就是加强管理,在管理方法、模式、手段和工具方面进行切实可行的改革。ERP是从四十年代起经历了订货点法、MRP、闭环MRP到MRP?发展而来的,成为当今流行的管理信息系统。美国ERP领域的权威奥列费?怀特(Oliverwight)公司的总裁预测。到本世纪末,全世界有三分之二的制造业使用ERP。
一、企业追求的目标: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所追求的经营目标均可用两句话来说明:最佳的客户服务水平及最少的投入,最高的产出。为了达到这一基本的经营目标,就需要企业对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充分的利用,即对资源进行计划和控制。
所谓企业资源,主要指人、财、物、技术、设备、信息和时间七大资源,这些资源利用得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基本经营目标。所以多少年以来,制造业的管理者无不致力于尝试使用各种方法来解决资源的利用问题,经反复研究,人们发现所谓的资源利用问题归根到底是解决库存、生产计划与控制的问题。
二、企业现存的问题:
不同的企业,可能面临的突出问题不一样,但企业面临的带共性的问题是: 资金短缺原材料涨价产品积压不能保证按期交货用户服务水平差应变能力差市场竞争力差库存资金占用多设备利用率低生产周期长物料短缺成本高计划跨度长信息反
馈不及时预测能力差产品更新换代慢生产管理水平低,
由于上述问题,致使企业管理粗放,经济效益差,企业缺乏活力和竞争力。
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涉及到社会、政府、企业本身等,但其中一个重要
的原因就是计划性差,反馈不及时,由于心中无数而无能为力。
三、ERP管理模式的特点:
计划的一贯性与可行性。ERP是一种计划主导型的管理模式,计划层次从宏观到微观,从战略到战术,由粗到细逐层细化,但始终保证与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一致。“一个计划”是ERP的原则精神,它把通常的三级计划管理统一起来,编制计划集中在厂级职能部门,车间班组只是执行计划、调度和反馈信息。计划下达前反复验证负荷与能力平衡,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处理好供需矛盾,保证计划的一贯性、有效性与可执行性。企业全体人员都以实现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作为基本
的行为准则。
管理系统性。ERP是一种系统工程,它把企业所有与经营生产直接相关部门的工作联系成一整体,每个部门都从系统总体出发做好本岗位工作,每个人员都清楚自己的工作质量同其它职能的关系。只有在“一个计划”下才能成为系统,条框分
割各行其事的局面将被团队精神所取代。
数据共享性。ERP是一种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各部门都依据同一数据信息进行管理,任何一种数据变动都能实时地反映给所有部门,做到数据共享。在统一数据库支持下按照规范化的处理程序进行管理和决策,改变过去那种信息不通、情况不明、盲目决策、相互矛盾的现象。为此,要求企业员工用严肃的态度对待数据,专
人负责维护,提高信息“透明度”保证数据的及时、准确和完整。
动态应变性。ERP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体现了完全按用户需求制造的思想,这使得企业适应市场与客户需求快速变化的能力增强。它要求跟踪、控制和反映瞬息万变的实际情况,管理人员可随时根据企业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迅速做出响应、及时决策调整,保证生产计划正常进行。它可以及时掌握各种动态信息,保持较短的生产周期,因而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为了做到这点,必须树立全员的信息意识,及时准确地把变动了的情况输入
系统。
模拟预见性。ERP是经营生产管理规律的反映,按照规律建立的信息逻辑必然具有模拟功能。它可以解决“如果怎样,将会怎样”的问题,可以预见相当长远的计划期内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采取措施消除隐患,而不是等问题已经发生了再花几倍的精力去处理。这将使管理人员从忙忙碌碌的事务堆里解脱出来,致力于实质
性的分析研究,提供多个可行方案供领导决策。
物流、资金流的统一。ERP包罗了成本会计和财务功能,可以由生产活动直接产生财务数字,把实物形态的物料流动直接转换为价值形态的资金流动,保证生产和财会数据一致。财会部门及时得到资金流动状况反映物流和经营生产情况,随时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参与决策,指导和控制经营和生产活动。同时也要求全体员
工牢牢树立成本意识,把消除浪费和降低成本作为一项经常性的任务。
ERP把制造企业的制造流程看作是一个在全社会范围内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其中包括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和客户等;同时将分布在各地所属企业的内部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如财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质量控
制、工程技术等,还包括对竞争对手的监视管理。
这些特点表明了ERP是一个完整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能实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的思想,并可以将设计、制造、销售、运输通过集成来并行地进行各种相关的作业,为企业提供了对质量、适应变化、客户满意等关键问题的实时分析能力,是实
现制造企业整体效益的有效模式。
范文五:我国企业实施ERP的必要性研究
1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ERP
1.1ERP 的提出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统一的国际市场已经形成。 针 对国际化的销售和采购市场以及全球的供需链环境,企业 MRP Ⅱ面临 着需求的挑战。由于 MRP Ⅱ(Manufacture Resource Planning,制 造资源计划) 系统仅仅包括制造资源, 而不包括面向供需链管理的概 念, 因此, 无法满足企业对资源全面管理的要求。 在这种环境下, MRP Ⅱ逐渐发展成为新一代的企业资源计划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 。
ERP 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 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ERP 系统集中信息技术 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 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 反映时代对企 业合理调配资源, 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 成为企业在信息时 代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1.2ERP 是对 MRP Ⅱ的发展
MRP 是物料需求计划 (MaterialRequirementsPlanning)的简称。 是 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计算物料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的系统。 70年 代发展成闭环 MRP ,物料需求、人力需求、车间采购计划构成一个闭 环系统,这时的 MRP 才成为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 80年代,形成制 造资源计划 (ManufacturingResourcePlanning),也就是 MRP Ⅱ。 但是 MRP Ⅱ仅能管理企业内部的物流和资源流。随着全球经济一 体化的加速,企业与其外部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MRP Ⅱ已不能满 足需要。以 MRP Ⅱ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ERP 理念逐渐推开。 ERP 把原来 的制造资源计划拓展为围绕市场需求而建立的企业内外部资源计划 系统。 ERP 给出了新的结构,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以及 供应商的资源融合到一起,体现了完全按用户需求为中心的经营思 想。
ERP 的发展建立在管理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础上,它的核 心仍然是 MRP Ⅱ。因为 ERP 的基本构架和基本逻辑与 MRP Ⅱ相比没有
本质上的改变。首先, ERP 不是面向非制造业的,其功能均是以制造 过程为中心;其次, MRP Ⅱ的核心是 MRP , MRP 体现了制造业的通用模 式。所以, ERP 并不是对 MRP Ⅱ的否定,是对 MRP Ⅱ的发展。
1. 3 ERP是中国企业管理的必由之路
由于 MRP Ⅱ的局限性,我国引入 ERP 概念。不少国外 ERP 软件出 现在我国市场上; 许多软件公司开始向 ERP 领域进攻; 有些企业购置 了商品化 ERP 软件, 并在本企业实施 ERP 管理; 有些企业则与软件公 司合作开发 ERP 系统。 ERP 浪潮来势凶猛,一定会成为我国企业管理 的必由之路。
2 ERP的管理思想
2.1 MRP是 ERP 的核心功能
任何制造业的经营生产活动都是围绕其产品开展的, 制造业的信 息系统也不例外, MRP 就是从产品的结构或物料清单出发,实现了物 料信息的集成。 MRP 主要用于生产“组装”型产品的制造业,如果把 工艺流程(工序、设备或装置)同产品结构集成在一起,就可以把流 程工业的特点融合进来。 MRP 是一种保证既不出现短缺,又不积压库 存的计划方法,解决了制造业所关心的缺件与超储的矛盾。所有 ERP 软件都把 MRP 作为其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块, MRP 是 ERP 系统不可缺少 的核心功能。
2.2 MRPⅡ是 ERP 的重要组成
MRP 解决了企业物料供需信息集成,但是还没有说明企业的经营 效益。 MRP Ⅱ同 MRP 的主要区别就是它运用管理会计的概念,用货币 形式说明了执行企业“物料计划”带来的效益,实现物料信息同资金 信息集成。 MRP Ⅱ把传统的财务处理同发生财务的事务结合起来,不 仅说明财务的资金现状,而且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
ERP是一个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它必然体现物流信息同资金流 信息的集成。 MRP Ⅱ的制造、供销和财务三大部分是 ERP 系统不可跨 越的重要组成。所以,既然 MRP Ⅱ的信息集成内容已经包括在 ERP 系 统之中,就没有必要再突出 MRP Ⅱ。也就是说, MRP Ⅱ已经融化在 ERP
之中,而不是不再存在。即 MRP Ⅱ是 ERP 的重要组成。
2. 3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
ERP 的核心管理思想是供需链管理。企业为了保持和扩大市场份 额, 先要有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客户,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技术 含量, 必须有相对稳定的原材料和配套件以及协作件的供应商。 企业 同其销售代理、 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 已不再是简单的业务往来对象, 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 这是现代管理观念的重大转变。 这种 合 作 伙 伴 关 系 组 成 了 一 个 企 业 的 供 需 链 , 是 “ 精 益 生 产 (LeanProduction ) ”的核心思想。当遇到有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 时,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满足这类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 这时, 企业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 的供需链,形成“动态联盟” (或称“虚拟工厂” ) ,把供应和协作单 位(包括产品研究开发)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 程 ” , 用 最 短 的 时 间 将 新 产 品 打 入 市 场 , 这 是 “ 敏 捷 制 造 (AgileManufacturing ) ”的核心思想。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 再是一个企业对一个企业的竞争, 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企业的供需 链与竞争对手的供需链之间的竞争。 ERP 系统正是适应这种竞争形势 的需求发展起来的。
在供需链上除了人们已经熟悉的 “物流” “资金流” “信息流” 外, 还有容易为人们所忽略的“增值流”和“工作流” 。就是说,供需链 上有 5种基本“流”在流动。
各种物料在供需链上移动, 是一个不断增加其技术含量或附加值 的增值过程, 在此过程中, 还要注意消除一切无效劳动与浪费。 因此, 供需链有增值链(ValueAddedChain )的含义。不言而喻,只有当产 品能够售出,增值才有意义。企业单靠成本、生产率或生产规模的优 势打价格战是不够的, 要靠物料价值的优势开展创新战, 这才是企业 竞争的真正出路,而 ERP 系统要提供企业分析物料增值过程的功能。 信息、 物料、 资金都不会自己流动, 物料的价值也不会自动增值, 要靠人的劳动来实现,要靠企业的业务活动──工作流(WorkFlow )
或业务流程(BusinessProcess ) ,它们才能流动起来。工作流是决定 各种流的流速和流量的,是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 )研究的对象。 ERP 系统提供各种行业的行之有效的业务流程,而且可以按照竞争形 势的发展,随着企业工作流 (业务流程)的改革在应用程序的操作上 做出相应的调整。
总之, ERP 所包含的管理思想是非常广泛和深刻的,这些先进的 管理思想之所以能够实现,又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分不开。 3 我国企业管理现状与 ERP
3.1 我国企业的管理是否需要 ERP
我国企业已进入 “新管理时代” 。经过 20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企 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和管理模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企业管理在经 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管理”时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时期的“混合管理”时代后,从九十年代末进入全面市场经济时期的 “新管理”时代。 新管理时代的我国企业管理是面向市场、基于现代 企业制度,是中国模式、价值化、系统化、电脑化、国际化和普遍化 管理的时代。
新管理时代的我国企业管理以建立竞争优势, 提高企业竞争力为 核心。 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整合企业经营, 全面强化企业管理, 形成企业持久的发展。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用户需求不断趋向多样 化,企业间关联程度越来越密切的今天,要求企业行动必须快捷、灵 敏,在管理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人力已经很难完全达 到要求, 必须借助当代信息科技的最新成果, 优化和加强企业的运营 和管理。
ERP 更加适应我国企业现状的管理要求。 相对于传统的管理信息 系统, ERP 更加注重管理的全面性、系统性,更加重视企业与外界的 关系, 更加支持全球化经营等。 这些新的发展正是当前我国企业普遍 呈现的管理要求。 单一环节或层次的管理已不足以解决企业面临的复 杂管理问题, 整合和系统化的管理已成为具备一定管理基础企业的普 遍选择。 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本土市场的国际化, 使我国企业经营导
向国际化,由此带来的国际化运作管理问题也需要借助管理系统解 决。
我国企业已经具备推行 ERP 的条件。 市场竞争的现实环境加速了 中国企业的成熟,为求生存和发展,大部分企业都能正视现实,接受 改变。同时近年来,企业人员的素质也在不断提升,懂得和掌握信息 技术应用的人员也越来越多。
3.2我国企业需要怎样的 ERP
我国企业由于其自身的发展基础和背景, 在对 ERP 软件的需求上 呈现以下特征: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中国管理模式。 ERP 不是一个纯技术的系统, 其灵魂是管理思想, 主体是体现管理思想的管理应用模式, 技术是其 建立的支撑。 管理思想和模式, 具有国际共通性, 但更要求结合国情、 应用基础, 适应区域文化和管理制度乃至人员的使用习惯。 这些都决 定了在我国企业应用的 ERP 系统,技术上采用国际先进的信息技术, 应用方面必须是我国模式, 这也是很多国外 ERP 产品在中国企业应用 未能成功的重要原因。
其次是需要适用于不同规模企业的 ERP 。 ERP 的传统应用集中在 大型企业, 我国的 ERP 也是从大型企业开始, 在管理成为各类企业普 遍需要的今天,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体系,不仅大型企业需要,中小 型企业同样需要。 不同规模的企业其运营和管理的模式不同, 需要不 同形态的 ERP 。
再次是超前性。 我国企业应用 ERP 总体起步较晚。 带来一个优势 就是可以不必从头走国外花费很长时间的历程, 应用上我们可以直接 超越 MRP 、 MRPII ,直接进入 ERP 阶段,技术上我们可以充分应用当 代最新的信息技术(如网络计算、电子商务) ,使我国 ERP 建立在先 进的技术架构上。
4 我国企业实施 ERP 的必要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内外环境的压力下, 企业若要达到预期的市 场占有率和预期的经济效益, 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就必
须在产品的质量、性能、交货期、价格等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在当 今市场的大环境之下, 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方法就是加强管理, 在管理、 模式、手段和工具方面进行切实可行的改革。
4.1 企业追求的目标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所追求的经营目标均可用两句话来说明:最佳 的客户服务水平及最少的投入, 最高的产出。 为了达到这一基本的经 营目标,就需要企业对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充分的利用, 即对资源进行计划和控制。
所谓企业资源,主要指人、财、物、技术、设备、信息和时间七 大资源, 这些资源利用得好坏与否, 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基本经营目标。 所以, 制造业的管理者无不致力于尝试使用各种方法来解决资源的利 用问题,也就是解决库存、生产计划与控制的问题。
4.2 企业现存的问题
不同的企业, 可能面临的突出问题不一样, 但企业面临的带共性 的问题。
表 1 企业共性问题表
资金短缺 原材料涨价 产品积压
不能保证按期交货 用户服务水平差 应变能力差
市场竞争力差 库存资金占用多 设备利用率低 生产周期长 物料短缺 成本高
计划跨度长 信息反馈不及时 预测能力差
产品更新换代慢 生产管理水平低 -
由表 1可以看出, 致使企业管理粗放,经济效益差,企业缺乏活 力和竞争力原因很多,涉及到社会、政府、企业本身等,但其中一个 重要的原因就是计划性差,反馈不及时,由于心中无数而无能为力。 4.3 ERP管理模式的特点
4.3.1 计划的一贯性与可行性
ERP 是一种计划主导型的管理模式,计划层次从宏观到微观,从 战略到战术, 由粗到细逐层细化, 但始终保证与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一 致。计划是 ERP 的原则精神,它把通常的三级计划管理统一起来,编 制计划集中在厂级职能部门, 车间班组只是执行计划、 调度和反馈信 息。计划下达前反复验证负荷与能力平衡,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 整处理好供需矛盾,保证计划的一贯性、有效性与可执行性。企业全 体人员都以实现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作为基本的行为准则。
4.3.2 管理系统性
ERP 是一种系统工程,它把企业所有与经营生产直接相关部门的 工作联系成一整体, 每个部门都从系统总体出发做好本岗位工作, 每 个人员都清楚自己的工作质量同其它职能的关系。 只有在计划下才能 成为系统,条框分割各行其是的局面将被团队精神所取代。
4.3.3 数据共享性
ERP 是一种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各部门都依据同一数据信息进行 管理, 任何一种数据变动都能实时地反映给所有部门, 做到数据共享。 在统一数据库支持下按照规范化的处理程序进行管理和决策, 改变过 去那种信息不通、情况不明、盲目决策、相互矛盾的现象。为此,要 求企业员工用严肃的态度对待数据, 专人负责维护, 提高信息透明度、 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4.3.4 动态应变性
ERP 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 整合在一起, 体现了完全按用户需求制造的思想, 这使得企业适应市 场与客户需求快速变化的能力增强。 它要求跟踪、 控制和反映瞬息万 变的实际情况, 管理人员可随时根据企业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迅速做 出响应、及时决策调整,保证生产计划正常进行。它可以及时掌握各 种动态信息,保持较短的生产周期,因而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为了做 到这点, 必须树立全员的信息意识, 及时准确地把变动了的情况输入 系统。
4.3.5 模拟预见性
ERP 是经营生产管理规律的反映,按照规律建立的信息逻辑必然
具有模拟功能。它可以解决“如果怎样-将会怎样”的问题,可以预 见相当长远的计划期内可能发生的问题, 事先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而 不是等问题已经发生了再花几倍的精力去处理。 这将使管理人员从忙 忙碌碌的事务堆里解脱出来, 致力于实质性的分析研究, 提供多个可 行方案供领导决策。
4.3.6 物流、资金流的统一
ERP 包括了成本会计和财务功能,可以由生产活动直接产生财务 数字, 把实物形态的物料流动直接转换为价值形态的资金流动, 保证 生产和财会数据一致。 财会部门及时得到资金流动状况反映物流和经 营生产情况,随时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参与决策,指导和控制经营 和生产活动。 同时也要求全体员工牢牢树立成本意识, 把消除浪费和 降低成本作为一项经常性的任务。
4.4 ERP的组成和各子系统目标
ERP 管理体系作为支持企业谋求新形式下竞争优势的手段,它的 涉及面很广,包含了企业的所有资源,同时,其应用又起到了
(1)支持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战略经营系统
目的是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建立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相适应的 战略经营系统。 就是实现 Intranet 与 Internet 相连接的战略信息系 统;完善决策支持服务体系,为决策者提供企业全方位的信息支持; 完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系统, 做到既面向市场又注重培训企业内部 的现有人员。
(2)实现全球大市场营销战略与集成化市场营销
这是对市场营销战略的一个扩展。 目的是实现在市场规划、 广告 策略、价格策略、服务、销售、分销、预测等方面进行信息集成和管 理集成,以顺利推行基于“顾客永远满意”的经营方针;建立和完善
企业商业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管理系统; 进行经常性的市场营销与产 品开发、生产集成性评价工作;优化企业的物流系统,实现集成化的 销售管理。
(3)完 善 企 业 成 本 管 理 机 制 , 建 立 全 面 成 本 管 理 (TotalCostManagement )系统
目前,我国企业所处的环境可以说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环 境,价格在竞争中仍旧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ERP 中这部分的作用和目 标就是建立和保持企业的成本优势, 并由企业成本领先战略体系和全 面成本管理系统予以保障。
(4)应用新的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管理模式
ERP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通过对系统各部门持续不断的改进,最 终提供给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ERP 致力于构筑企业核心技术体系; 建立和完善开发与控制系统之间的递阶控制机制; 实现从顶向下和从 底至上的技术协调机制;利用 Internet 实现企业与外界的良好的信 息沟通。
(5)建立敏捷后勤管理系统
ERP的核心是 MRP Ⅱ, 而 MRP Ⅱ的核心是 MRP 。 很多企业存在着供 应链影响企业生产柔性的情况。 ERP 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在 MRP 的基 础上建立敏捷后勤管理系统(AgileLogistics ) ,以解决制约新产品 推出的瓶颈供应柔性差, 缩短生产准备周期; 增加与外部协作单位技 术和生产信息的及时交互; 改进现场管理方法, 缩短关键物料供应周 期。
(6)实施精益生产方式
由于制造业企业的核心仍是生产, 应用精益生产方式对生产系统 进行改造不仅是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而且也将使 ERP 的管理体系更加 牢固,所以, ERP 主张将精益生产方式的哲理引进企业的生产管理系 统,其目标是通过精益生产方式的实施使管理体系的运行更加顺畅。 ERP 把制造企业的制造流程看作是一个在全社会范围内紧密连接 的供应链,其中包括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和客户等;同时将 分布在各地所属企业的内部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
如财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等,还包括对竞 争对手的监视管理。
这些表明 ERP 是一个完整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能实现事前计划、 事中控制的思想,并可以将设计、制造、销售、运输通过集成来并行 地进行各种相关的作业,为企业提供了对质量、适应变化、客户满意 等关键问题的实时分析能力,是实现制造企业整体效益的有效模式。 5 ERP发展趋势
ERP 这一概念是 GartnerGroup 在九十年代初,总结了当时企业 应用系统现状后提出的。 在 ERP 诞生的这十多年里, 全球经济的起伏 变化对企业的经营运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为 ERP 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基础, 这一切都为 ERP 提供了巨大的发展 空间。
综观全球 ERP 现状及各供应厂商的追求目标, 其发展趋势呈现如 下三大特点:
(1)扩展性:ERP 系统的管理范围更广阔,功能更深入;
(2)技术先进性:ERP 系统的技术融合 IT 领域的最新成果而日 趋先进,网络化势不可挡;
(3)灵活性:ERP 系统应具备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在实施中 及实施后业务环境的不断变化。
5.1 扩展性:行业化、智能化趋势明显
ERP 的管理范围更广泛,呈现行业化的趋势,即针对每一行业的 特点, 提供特有的解决方案。 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必须快速、 准确地做出决策, 面对这一情况, ERP 在深度上便呈现智能化的趋势。 5.1.1 行业化
(1)汽车工业
汽车工业具有多品种、 小批量的全球化生产趋势, 质量保证体系 须遵循 QS9000体系,对售后服务有较高的要求。相应地, ERP 系统 提供产品数据管理, 基于规则的产品配置管理, 工程更改管理以保证 多品种的产品要求;在生产上提供供应链管理、精益生产、 KANBAN
技术以及质量管理,以实现满足 QS9000要求的小批量全球化生产。 同时客户服务管理功能提供产品售后跟踪记录,代理维修商管理。 (2)消费品工业
消费品工业的竞争体现在品牌、价格、成本、质量和速度上面。 ERP 系统的客户关系管理 CRM(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 高级定价策略, 将为企业提高产品品牌知名度、 制定最具竞争力的价 格以扩大市场,提供有效的手段。同时, ERP 系统的质量管理、快速 补充供货管理、 高级运输管理、 仓库管理及电子贸易等功能为企业提 供高效的后勤管理体系,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更好的质量面 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5.1.2 智能化
随着软、 硬件技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 以及业务环境对智能化提 出的要求, 目前 ERP 系统已在智能化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并将持 续发展下去。
实施智能化需要有正确的数据, 并将这些面向作业的数据转化为 面向分析的数据, 然后从这些面向分析的数据中提取、 分析和发掘其 蕴涵的规律。 ERP 系统提供了数据仓库、在线分析 OLAP (On -LineAnalysisProcess )及数据挖掘(DataMining )三项技术来完成 提取、分析和发掘。
5.2 技术先进性:网络、面向对象及事件驱动
ERP 的技术发展目前集中体现在三个主要方面:
(1) ERP 底层的技术支撑体系由传统的客户 /服务器模式向以网 络为中心的计算机技术体系发展
(2) Internet 技术日益成熟
(3)面向对象技术和事件驱动编程的应用
5.2.1 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技术体系
进入九十年代后期, 作为 ERP 系统底层的技术支撑体系开始了一 场新的革命。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技术体系取代传统的客户 /服务 器体系的时代已经到来, 而 ERP 领域的著名提供商 J.D.Edwards 公司
提出的可配置网络计算机技术体系 CNC (Configurable Network Computing) 则是这一概念在 ERP 领域的典型代表,它有如下特点: (1) 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模式:传统的客户 /服务器体系中的 设备资源一旦安装好后, 其担负的角色便固定下来, 服务器只能作服 务器用,客户机只能做客户机用。由于这种限制,其中的某一关键环 节如数据库服务器一旦出现问题, 则会导致整个体系的瘫痪。 而采用 CNC 技术,整个网络上的资源在 ERP 系统安装后仍可灵活配置,各种 设备的角色可以互换, 大大提高了整个体系的可靠性, 同时任务可按 负荷大小进行重新分配,动态分布,增加了各设备的利用率,提高了 系统的运行效率,也使系统面对外界变化的适应性大大增强。
(2)业务应用同技术体系分离:由于 CNC 技术采用了中间技术 (Middleware)并提供集成的开发工具 (Toolset),用户或系统分析员 不需要了解底层的数据库、 操作系统以及网络协议等烦琐的细节。 利 用开发工具提供的可视化设计等功能, 在不需编写源代码的情况下就 可生成新的应用功能, 并且这一新的功能可在多种平台上运行。 这样 业务人员面对不断变化的业务环境, 能迅速地将新的业务模式注入到 ERP 系统中,真正做到业务环境与信息系统同步运作。
(3)伴随企业共同成长:由于可配置网络计算机技术(CNC )具 备动态的数据与逻辑的分布配置功能, 企业可根据业务发展的不同阶 段,应用从主机为中心(Host -Centric )到客户机(Thin -Client ) 配置的不同运作模式, 或多种运作模式的并存。 同时可在原有的基础 上集成最新的技术, 如 Internet 等, 做到真正的 N -Tier 运作模式, 因此它可伴随企业共同成长。
5.2.2 Internet技术
Internet 技术已经历了多年的独立发展,随着这一技术的日益 成熟,及其所具有的便捷、易用、普及、方便等特点,将在 ERP 系统 中的以下领域扮演重要角色:
(1)电子店面(ElectronicStoreFronts ) :企业可将 Internet 作为产品的陈列柜来展示其产品,并利用信用卡进行交易。
(2)一对一的交易(One -to -OneMarketing ) :基于 Internet
的面向服务的应用功能在跟踪用户的个人倾向、 交易历史的基础上为 用户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
(3)销售自动化(SalesForceAutomation ) :为奔波中的销售人 员提供有力的销售工具,提高效率并缩短销售周期。
(4)自助服务(Self -ServiceModules ) :为用户提供直接的查 询功能,如账户余额查询、 产品发货情况查询号等,使沟通渠道更为 畅通。
5.2.3 事件驱动的对象技术
为了适应业务环境不断变化而对应用系统提出的高效、 可靠的要 求, J.D.Edwards 公司率先采用了事件驱动的对象技术。这一技术包 括二部分内容:事件驱动的编程(EventRuleProgramming )与基于对 象的业务规则(Object -basedbusinessrules ) 。
(1)事件驱动的编程:相对于传统的过程化编程(Procedural Programming ) , 事件驱动编程方法将应用系统的控制权掌握于用户手 中, 而不是让用户跟着预先定好的应用模式走。 因此它将给用户带来 如下优势:
1)用户可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决定处理过程而不是被限制于系统 预先设置的过程;
2)系统更加易学易用,并且有较高的处理效率;
3)一旦实际业务情况有所变动,系统有足够的柔性以适应新的 变化。
(2) 基于对象的业务规则 (Object -basedBusinessRules ) : J.D.Edwards公司的 ERP 系统 OneWorld 应用系统是由众多可重 复使用的、 封装的业务规则对象组合而成的。 这些业务规则对象根据 一定的业务要求组合起来, 并由特定的业务事件驱动, 便可灵活地完 成众多的业务活动,而同时又具备下述优点:
1)再用性:每个基于对象的业务规则都具有封装性,可完全独 立地完成指定的功能, 因此任何需要此项功能的业务过程都可调用这 一业务规则,大大简化系统的编码复杂程度。
2)可开发性:面对动态变化的业务环境,通过事件驱动的编程
方法,利用已有的基于对象的业务规则,便可迅速建立新的功能,大 大提高系统的适应能力。
3)灵活性:支持可持续的 BPR 。实施作为 ERP 系统应用的重要 一环,历来为各界所重视。 作为其重要的理论根据,九十年代初海默 (MichaelHammer )提出了“业务流程重组—— BPR ”的概念,这一理 论强调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企业能最 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Customer ) 、竞争(Competition )和变化 (Change ) (简称“ 3C ” )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在做法上 BPR 强调一步到位,让企业打破旧有管理规范,再造新的管理程序。由于 BPR 推崇企业在管理上效仿行业最佳模式,一步到位实施改革,因此 对于大多数的企业, 要赶上或超越行业的领导者, 一味地效仿并不能 达到目的,因此四分之三的 BPR 项目都归于失败。
目前一个新的概念“业务流程迭代—— BPI(Business Process Interaction) ”正在全球兴起。这一理论强调企业面对“ 3C ” ,应保 持持续不断的改进,因此可称为“持续的 EPR ” 。基于这一看法, ERP 系统的实施也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进程,即使在 ERP 系统实施完成后, 也要保持足够的灵活性,使得企业在面对新的机遇时, ERP 系统可以 迅速地支持企业将新的设想付诸于行动。为了适应这种趋势, ERP 系 统本身应具备在实施中及实施后的灵活性。
综观 ERP 领域的上述三大发展趋势, 新一代的 ERP 系统已展现在 我们面前, 这就是集扩展性、 技术先进性与灵活性为一体的 ERP 系统。 它使企业在面对以顾客(Customer ) 、竞争(Competition )和变化 (Change ) 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时, 能够从容不迫地从 ERP 系 统中获取决策依据, 做出准确及时的决策后迅速由 ERP 系统将决策理 念付诸行动。
结论
通过本文对 MRP 、 MRP Ⅱ的简单分析,以及对 ERP 管理思想和管 理模式的阐述, 使人们更加认识到实施 ERP 对我国企业的必要性。 另 外,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批具备 现代企业运行机制、管理规范、效益良好的企业。那么为了巩固和加 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使企业效益锦上添花, 这些企业必然要接受先 进的 ERP 管理思想,实施 ERP 软件系统。
进入 2000年以来, 随着中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 我国企业信息化与现代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特别是, 科技部提出了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经贸委提出了“企业信息化”行动, 带动和 掀起了我国企业应用 ERP 的高潮。“十五”863计划也在大力支持和 推动 ERP 管理系统的研究, 并重点支持了 10个 ERP 软件产品的研发, 对 ERP 应用实施和产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和推动作用。
本文又从我国企业的管理现状分析得出我国企业是需要 ERP 的; 从我国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和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出我国企业实 施 ERP 是必要的。另外,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看, ERP 对我国企业的 科学管理,体系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的影响也将是深远的。
巨大的 ERP 市场刺激了国产化 ERP 产品应用的不断深入和我国 ERP 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 现已有国产化 ERP 软件商数十家之多。 ERP 系统应用实施的热潮正在全国全面铺开, 并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中发 挥着积极推动作用。
因此,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 ERP 体现了以市场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管 理思想,它必将成为新世纪我国企业管理的基石。
参考文献
1. 丁秋林 . 现代企业信息化重构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2. 陈兵兵 .SCM 供应链管理 --策略、 技术与实务 .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3. 罗鸿编 . ERP原理·设计·实施 .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4. 王东迪 . ERP原理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5. 李国刚 . 企业资源计划及其应用 .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企业实施ERP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