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精准扶贫”提出地的脱贫之路
十八洞村民石爬专家不仅脱了贫,还看上了电视。(南方周末记者 谭畅/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7月20日《南方周末》)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报特别推出“中国叙事”系列报道,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本期聚焦“精准扶贫”,敬请垂注。
**要求十八洞村开展扶贫工作时,“不栽盆景,不搭风景”“不能搞特殊化,但不能没有变化”,十八洞村不仅要自身实现脱贫,其脱贫之路还要“可复制,可推广”。
为了让更多贫困户短期内实现脱贫,扶贫工作队鼓励每家每户发展特色产业,有人养蜂,有人种豆角,有人开发苗绣旅游商品。龙秀林还琢磨出一个“113”工程助推乡村旅游发展:给全村每一户发了10棵冬桃树苗、10棵黄桃树苗、300尾稻花鱼。
“**来过,这是我们的优势,确实不可复制。但是,但凡有人类长期居住的地方,一定有它的特色,关键是有没有意识到,怎么去挖掘。”
2013年11月3日,中共中央****视察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思路,也给这个当年人均纯收入仅1688元的贫困村出了一道题。
**要求十八洞村开展扶贫工作时,“不栽盆景,不搭风景”“不能搞特殊化,但不能没有变化”,十八洞村不仅要自身实现脱贫,其脱贫之路还要“可复制,可推广”。
“**视察过的地方,还能脱不了贫吗?”当时的十八洞村支书助理龚海华正外出考试,听闻**视察的消息心头一喜,等了解清楚**的具体要求,他的内心变得又喜又忧。
**走后,县里派下一支精准扶贫工作队,与十八洞村村民共同探索脱贫致富路。201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8313元。2017年2月,湖南省扶贫办宣布十八洞村成功脱贫摘帽,是湖南省内第一批。
脱贫摘帽后,扶贫工作队没有撤离,他们还要继续留在十八洞村巩固扶贫成果。各路人马慕名而来,有来学习精准扶贫经验的,也有来打探国家给了十八洞村哪些优惠政策的。
“**来过,这是十八洞村的一张名片,但我们没有因此多得一项政策、一分钱。”2017年7月7日,扶贫工作队队长吴式文坐在村口,望着对面依山而建的苗寨下竖起高高的“精准扶贫”红色标牌,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我们有底气说,十八洞村的路子可复制,可推广。”
“怎么来了个宣传部长?”
龚海华刚到十八洞村是2011年。那年他大学毕业,回到湘西老家报考大学生村官,被分配到十八洞村给年近退休的老支书担任助理。
十八洞村那时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村民用水用电都成问题。全村225户,939人,人均才0.8亩耕地,种点玉米仅够自给自足,种点烟叶也不成气候。两百多人外出打工,寄回村的钱几乎是唯一的收入来源。山高路远,交通闭塞,留守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龚海华发现,他们对于“贫穷”的理解中带着宿命感:“就是这样了,还能怎么样呢?”
作为国家级贫困村,十八洞村当时也有对口扶贫单位。“两年大概来了五百万资金,主要用在修路、通水通电上,改善了一下基础设施。”龚海华后来经常回想,要不是修了条“一车道”的土路,**来视察都进不了十八洞村。
不过,那时的扶贫方式较粗放,更像“大水漫灌”,村民生活没有太大起色。重庆姑娘孔铭英打工时爱上十八洞村民施全友,来村里住了一晚,第二天就嚷着要分手。“路不好,我穿高跟鞋走要摔跤,在他家上厕所还要打把伞。”2017年7月8日,已经嫁入施家、成为十八洞村民的孔铭英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
现在的十八洞村建了入村公路,驱车前往,最先看见的就是一块印有精准扶贫十六字方针的标牌:“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这十六字方针,也是2013年11月**在十八洞村视察时提出来的。如何理解和践行这一方针,**离开后,当地基层干部们也煞费苦心。
“**到十八洞的时候,还是一个很原生态的苗寨。**一走,大建设就来了。”2013年底,当时担任花垣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龙秀林每到十八洞村就忧心忡忡,他看见许多单位都积极要参与十八洞村的建设,钢筋混凝土堆得到处都是,各个部门为了争一个地方放材料都吵架。龙秀林跟在场的干部们交流,“我说你们这么做不是**的本意,你们是在破坏我们的苗寨。”
陪同**视察的十八洞村时任村主任施金通发觉局面混乱,于是向花垣县县委建议,还是派一支工作队来抓扶贫。2014年1月23日,县委组建的精准扶贫工作队进入十八洞村,队长正是龙秀林,另外还有四名队员。
扶贫工作队来了,十八洞村村民心里却不平衡了。“原来还是副县长,大家搞得热火朝天。现在没有副县长不要紧,哪怕是从财政、发改部门来个人当队长也行啊,怎么来了个宣传部长?”村民们以为龙秀林听不懂苗语,当着他的面议论:这个队长要资金没有,要项目也没有,顶多就是带来一张嘴。
还有在外打工的村民赶回家,问扶贫工作队:**都来了,你们准备给我们发多少钱?怎么三个月了还不发钱,是不是上面分到十八洞的钱给你们扶贫工作队贪污了?
龙秀林倍感失落:“天地良心,**到了十八洞村,根本就没有表态要给一分钱。”他也意识到,十八洞村要脱贫,最缺的不是钱,而是从根本上转变村民的“等靠要”思想,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而他这个宣传部长最擅长的,也是凭“一张嘴”,挨家挨户给村民做思想工作。
不支持公益的不评贫困户
所谓精准扶贫,排在第一位的是扶贫对象要精准。如果说过去国家确定的扶贫对象往往以区域为主,而精准扶贫的最大突破点体现在,扶贫脱贫对象由区域转到精准的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
在一个村子里,谁才是贫困家庭?谁才是贫困人口?2015年,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通过农户识别、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和逐级审核的方式,整户识别贫困户并建档立卡的精准识别贫困户方式在全国范围铺开。
而在首倡精准扶贫的十八洞村,这项工作提前了一年进行。“先行一年,所以还没有标准和具体规定,我们自己想办法来评(贫困户)。”扶贫工作队现任队长吴式文当时还是队员,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为了在全村225户中精准识别出真正的贫困户,2014年2月,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开会商量,再征求村民意见,制定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贫困户识别工作做法》,明确了“贫困户识别九不评”的标准。
“那时候,家家都想当贫困户。”吴式文说,识别贫困户的第一步是户主申请或者群众推荐,十八洞村所有家庭都提出了申请。
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十八洞村召开村民大会,请村民对照各户申报材料和“九不评”来投票:吃财政饭的不评,有车的不评,有楼房的不评,在县城买了商品房的不评,有小加工企业的不评,全家外出务工的不评,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不评,违法违纪的不评,不支持村里公益建设的不评。
当场公布投票结果后,村支两委、乡党委政府代表及县扶贫工作队三级会审,结果在村里张榜公布了7天。再经乡、县审核,最后识别出贫困户136户,共533人。
“一个村左邻右舍,谁家什么情况,有没有隐瞒收入,大家心里都清楚。”和**握过手的退休教师杨东仕,每月领4000元退休工资,他家就没评上贫困户。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那次贫困户识别,村里人基本服气,“评出来的确实是条件比较差的”。
也有外地来取经的人感到困惑,为什么不支持村里公益建设的就不能评贫困户。对此,扶贫工作队员龙志银有一番见解,“如果你把不支持公益事业建设的纳入扶贫对象,那么其他支持公益事业的人就没有好处,村里工作就非常被动了。”
龙志银记得,扶贫工作队进村后主张的第一件事就是修一条机割道,方便老百姓上山做农活。修路要占用几户村民的田土,有一户死活不同意,施工队一进场,一家三口就坐在挖土机前拦着。扶贫工作队反复劝说,有时头一天晚上说通了,第二天又变卦,最后还是按苗族习俗喝鸡血盟誓,这条路才修了过去。
“你要搞农网改造,要做一个电杆,老百姓都不让你改,只知道问你要钱。你要修路,也问你要钱,当时是步步维艰。”龙志银心想,如果不能调动村民齐心支持村里公益建设,扶贫工作根本开展不下去。
除了将支持公益建设纳入贫困户评选的条件,扶贫工作队还在村里搞起了“思想道德建设星级化管理模式”,通过让村民互相评议、打分,并根据结果进行排名,给每家每户贴上星级牌。目的也是调动村民荣誉感,促使他们支持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工作。
不让修路占用自家田土的村民施六金,第一次排名得了倒数第一,家门口挂上了一块只有两颗星的牌子。之后,他对村里事务的态度有了极大转变,2017年村支两委换届,他还被选为村民小组的组长。
整村脱贫摘帽
“十八洞村村委会:我家住6组,家庭人口4人,其中有劳动能力2人,2015年家庭可支配收入51703元,经过自身努力和扶贫部门帮扶,今年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为开农家乐,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926元,现自愿退出贫困户行列。”
2016年1月18日,79岁的施成付在《贫困户退出确认书》上签字、按了手印。这张确认书收在一本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文件夹的最后一页,那是施成付家的贫困户档案。按照国家规定,十八洞村每一户贫困户都要建档立卡,这些档案收在十八洞村村部的办公室里。
档案往前翻,在2014年3月签下的《湖南省农村贫困户申请审批表》中,施成付一家一年总收入是17000元。
在十八洞村,施成付家开的“巧媳妇”农家乐是游客必定光顾的地方。他家建在苗寨顶端,门前一块空地对着山谷,视野开阔。村民向导介绍到这里时会说:“**就是在他们家空地上开的座谈会。”
有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扶贫工作队刚进村时就鼓励施成付家开农家乐。施成付儿子施全友原本在外打工,听说**来过,就赶回村里观望,但不知道能从事什么活计。那时,村里没有人开农家乐,施全友不相信偏僻的十八洞村会有游客来,也不相信给游客做饭能挣到钱。
扶贫工作队劝说不动,决定自己做。他们借用在外打工的一户村民房间,买来桌椅、碗筷,自己买菜做饭,开了十八洞村第一家农家乐。有了扶贫工作队的示范,村里渐渐开起十来家农家乐,接待游客吃饭、住宿。施全友家生意很红火,施全友的“前女友”孔铭英也回心转意,2015年元旦嫁进了十八洞村,扶贫工作队队员龙志银还帮忙抬了花轿。
为了让更多贫困户短期内实现脱贫,扶贫工作队鼓励每家每户发展特色产业,有人养蜂,有人种豆角,有人开发苗绣旅游商品。龙秀林还琢磨出一个“113”工程助推乡村旅游发展:给全村每一户发了10棵冬桃树苗、10棵黄桃树苗、300尾稻花鱼。
“我们种桃子树的目的不是要卖桃子,是要把桃树的采摘权对外营销。”龙志银介绍,每棵桃树采摘权定价418元——下午4点18分是**到达十八洞村走下车的时刻,买下桃树采摘权的人同时也成为了十八洞村的荣誉村民,等十八洞村的十八个天然溶洞都开发好了,荣誉村民来旅游不收费。
扶贫工作队员先是在朋友圈里吆喝,后来在又在网络邮政平台上打起广告。2015年总计卖出4100棵桃树的采摘权,为全村带来170万元收入,也为十八洞村发展了4100位荣誉村民。
2016年11月23日,十八洞村委会向镇里递交了贫困村退出申请书。2016年底,十八洞村只剩兜底贫困户6户11人,其余贫困户都像施成付家一样签了《贫困户退出确认书》。村贫困发生率降到1.17%,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低于3%”是整村脱贫的基本指标。
花垣县、湘西州、湖南省陆续派人到十八洞村考核,核算村民收入,观察全村贫困人口是不是达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2017年2月,湖南省扶贫办宣布十八洞村脱贫摘帽。
十八洞村里,依山而建的苗寨下竖起“精准扶贫”的标牌。(南方周末记者 谭畅/图)
贷款一千万,“飞地”种水果
十八洞村脱贫时,已经是村支书的龚海华并没有特别兴奋,这一切都在十八洞村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计划中。
“2013年底、2014年初县里面就做过规划,按照村民收入增长来推算,十八洞村到2016年底应该是要脱贫的。”龚海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湖南省委省政府一开始就要求:“作为**提出精准扶贫的地方,十八洞村一定要率先脱贫,但不能轻言脱贫,脱贫要实实在在。”
不过,脱贫摘帽只是完成一个“小目标”,龚海华毫不讳言,十八洞村有着更大的野心:“作为**来过的地方,如果我们只是脱了个贫,我觉得我们的工作是失败的。我们的目标是要致富。”
十八洞村能不能发展长期的富民产业,让村民每年有固定收益,不至于今年脱贫,明年返贫?精准扶贫工作队一进入十八洞村就开始谋划,如何通过产业扶贫巩固扶贫成果,同时,这种致富途径在其他贫困村也应该可以复制和推广。
按照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十八洞村每一位贫困人口能一次性获得3000元财政补贴。汲取过去粗放式扶贫的教训,这3000元不能发放现金,必须因户施策,用于发展贫困户适合的产业。十八洞村又走了一步险棋,将财政补贴的每人3000元集中入股,种植猕猴桃。
“如果你家里两三个人,发八九千块钱,能在家里发展什么产业呢?(村民)他不会规划产业,还得工作队和村支两委一起研究。”吴式文说,十八洞村土地稀少、分散,于是他们考虑“跳出十八洞,发展十八洞”,异地流转了1000亩土地建设猕猴桃种植基地。
猕猴桃种植基地是与企业合作,2014年11月3日,**视察一周年时,村民代表和企业在十八洞村村部开了第一次股东大会。经过半年的说服与动员,全村225户、939人都入了股,共出资294万元,占股49%。企业出资306万,占股51%。
种1000亩猕猴桃需要1600万资金,还缺一千万。当时扶贫工作队和县委商量,是不是到省里去要。“如果我们到省里去要,省里面也会答应。但是我们考虑**说的这句话,要可复制、可推广。”扶贫工作队员们心想,如果十八洞村向省里要到了1000万,其他贫困村未必也能要到,而贷款的方式是每个村都能复制的。于是他们请县委书记出面,找了多家银行,吃了多次闭门羹,最终以土地经营权作为抵押贷到了1000万。
猕猴桃三年挂果,2017年是第一年。7月9日,合作企业董事助理覃勇在猕猴桃基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如果一切顺利,2018年猕猴桃进入盛果期,每亩可获得将近一万元收益。根据市场波动,入股村民每年约可获得5000元分红,受益30年以上。
唤起内生动力
湖南媒体人刘安戈比扶贫工作队还早几天进入十八洞村,三年多来持续用镜头记录这个村庄的生态。以一个“城里知识分子”的视角看,他十分赞赏十八洞村探索出的“龙头企业+贫困对象+产业项目”的股份制合作方式,以为村民们也会算清楚这笔致富账,从而感激精准扶贫工作队。
没想到,村民们在对扶贫工作队进行民主评议的大会上怨声载道,质疑猕猴桃项目能不能让村民获益。“到现在为止还是一分钱没看到,如果当时(财政补贴)直接发下来,我们家有9000块。”即便刚被邀请去基地确认过猕猴桃长势,龙建梅仍然担心,钱将来打了水漂。
村民们还给队长龙秀林打了个最低分。龙秀林对着镜头掉了泪。这一幕后来出现在2016年2月一天的央视《新闻联播》中。
“这恰恰说明了扶贫的难度,改造农村需要更长的耐心,不是项目进来了,路通了,农村就变了。”刘安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习**看过那一期《新闻联播》,在2016年“两会”参加湖南团审议时说起。“**说,十八洞村的节目我都认真看了,一千万贷款非常好,没有等靠要,那个扶贫工作队队长很有特点。”
“很有特点”的扶贫工作队队长龙秀林,现在已经调离十八洞村,在猕猴桃基地所在的农业科技园担任管理职位。猕猴桃基地关系着十八洞村的未来,龙秀林换了一个身份,依然在参与十八洞村的脱贫致富路。
一次,刘安戈忍不住问龙秀林:你说十八洞村的脱贫路要可推广、可复制,怎么做到不借用了**来视察的招牌。
龙秀林回答:“**来过,这是我们的优势,确实不可复制。但是,但凡有人类长期居住的地方,一定有它的特色,关键是有没有意识到,怎么去挖掘。**不来,扶贫工作队不来,十八洞村依然有苗绣、溶洞、猕猴桃,只是没发展这么快。”刘安戈听了觉得在理。
现任队长吴式文不知道什么时候要率队离开十八洞村。当年县委通知他加入扶贫工作队时,说的是驻村三年。三年过去,十八洞村脱贫了,扶贫工作队还没有走的迹象。“还要巩固两三年,起码要到2020年吧。”根据精准扶贫战略,到2020年,中国所有贫困人口将如期脱贫。
吴式文并不担心,扶贫工作队走后的十八洞村会陷入迷茫。他看见这里的产业逐渐成形,乡村旅游明年就可以开放。2017年4月,村支两委换届,选出了关心十八洞村发展的村干部,吴式文已经有意识地让他们直接接触县里、州里各部门以及各方面扶贫力量。
“最关键的是,这三年精准扶贫,唤起了十八洞村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吴式文说。
范文二:新华社:**提出精准扶贫四年来
原标题:新华社:**提出精准扶贫四年来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 题: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辛识平
在扶贫工作队帮助下,杨家兄弟不仅实现了生活上的脱贫,也完成了精神上的脱贫。青山绿水之间,挺立起大写的人……电影《十八洞村》上映以来,引起广泛关注,有人称之为“中国脱贫奇迹的真实写照”。电影的原型,正是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
山村小故事折射时代大进程。2013年11月3日,****来到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开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为脱贫攻坚提供了一把“金钥匙”。中国大地上,成千上万个十八洞村的命运开始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为了兑现这个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一场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战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
5年过去,党的十九大对这场战役写下了“评语”——“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列出了“成绩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改变如此多人的命运,在难度如此大的条件下创造如此辉煌的成就,这在中国乃至人类减贫史上都史无前例。“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故事之一”,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对此赞叹不已。
回望来时路,岁月的足迹深刻而温暖。贫困人口脱贫,贫困群众的生活,是****最牵挂的大事。从太行脚下到大别山区,从陇中定西到吕梁深处……****既挂帅又出征,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多次召开跨省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以非凡的意志和智慧指挥、推动这场反贫困大决战。
从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到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从加大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力度,到谋划攻克深度贫困堡垒……****身体力行,进行战略谋划,注入实践动力,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思想和行动指南,汇聚起全党全社会的强大合力。解码脱贫攻坚的中国奇迹,奥秘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
行百里者半九十。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最艰巨的任务依然是脱贫攻坚。截至2016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4300多万人。现有贫困大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脱贫攻坚越往后成本越高、难度越大,难啃的硬骨头会越来越多。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发出了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总攻令。在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再次发出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责重山岳,时不我待。唯有迎难而上、一鼓作气,举全党全国之力,撸起袖子加油干,落实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才能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日前,26个贫困县顺利通过国家专项评估检查,将由省级人民政府陆续批准退出贫困县。这是脱贫攻坚以来,贫困县首次集中脱贫摘帽。这是一个新的开始。在新时代砥砺前行的步伐中,脱贫攻坚的中国故事正在续写新篇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未来正阔步向我们走来……
责任编辑:邓珍建
范文三:精准扶贫
“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只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共筑美好未来。”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把产业扶贫工作放在了脱贫攻坚的八大重点任务之一,“扶贫开发,关系到数千万人民的福祉,关系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扶贫攻坚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的一大优势。在这个扶贫攻坚战役里,企业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也一直是扶贫开发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用爱心温暖困难农民的身心,用力量帮助困难农民创造新生活,是我们龙建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扶危济困、帮穷助弱的优良传统。关注贫困群体,投身扶贫事业,是弘扬传统文化精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行动,是贫困群众的热切期盼,
行善积德,福有攸归;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积极开展和参与扶贫济困活动,将使被帮扶者点燃生活希望、迎来崭新生活,将使帮扶者拓展社会责任、提升价值情操,将使全社会洋溢友爱互助之风、达到共赢和谐之旨 扶贫济困,我们义不容辞。共建和谐,我们责无旁贷。注重把输血与造血结合起来,把雪中送炭与授人以渔结合起来,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增收致富,推动扶贫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范文四:精准扶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产业支撑,而产业是发展的根基,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区别不同情况,因贫困原因施策, 突出发展产业,立足于我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坚持连片开发与重点推进相结合,以持续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核心,以畜牧、苹果两大产业为抓手,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增加收入。
1. 苹果产业。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化装备、单家独户松散式向集约化转变,实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管理;充分发挥陇原红名牌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企业+基地+农户”一条龙产销模式,由风险增收变成了保险增收。
2. 畜牧产业。科学制定畜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的原则,采取“政策引导、项目带动、资金扶持、部门帮扶”等手段,实行区域布局、分类指导、多元养殖,真正把畜牧养殖做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重视发展大户,兼顾千家万户,坚持适度规模经营,抓好示范小区和养殖大户建设,带动畜牧产业健康发展。
范文五:精准扶贫
坚持依法慈善,助推扶贫更“精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
慈善事业是脱贫攻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党中央明确要求创新我国慈善事业制度,
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脱贫事业。在第一个“中华慈善日”,充分认识慈善事业对于扶贫工作的重要作用,切实以慈善助推精准扶贫,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一、精准扶贫是慈善的历史使命
慈者仁心,善者大美。往来古今,慈善佳话纷呈,辉映华章,成为我国上下五千年深厚的人文积淀。走进现代,慈善已成为惠及大众的公益实践,具有广泛社会性和组织性,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现代慈善事业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也是调节贫富差别的平衡器,扶贫济困是慈善的应有之义。
新时期,精准扶贫赋予了慈善事业新的历史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成就显著,为全球反贫困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我国总体贫困人口规模依然庞大,贫困程度深,地域分布广。当前,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要实现7000万贫困人口如期小康的目标,时间紧、任务重。扶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这就离不开慈善的参与。慈善法将扶贫济困写进总则,位列六大类慈善活动之首,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又为慈善事业助推精准扶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必须全力践行慈善宗旨的最新使命,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作用,以慈善凝聚全社会之力,为扶贫开发“补短板”“救急难”“兜底线”。
慈善事业发展进程的波峰浪谷,从来都是对时代使命呼唤的回应。慈善法的实施为现代慈善开辟了新路,精准扶贫又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有了国家战略的倡导推动,有了慈善法的保障支持,精准扶贫必将凝聚千千万万社会公众的慈心善举,汇成脱贫攻坚的宏大力量,推动慈善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二、精准扶贫需要发挥慈善组织的独特优势
现代慈善是高度组织化的行为,遵循集体行动的爱心逻辑。解决贫困问题,既要靠政府的果敢行动和贫困户的自力更生,也离不开慈善组织的独特作用。
慈善组织是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主体,是政府的得力助手。在社会转型加速、社会个体离散化加剧的大背景下,古老的贫困问题早已面临新的制度环境,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随着贫困原因多样化、复杂化程度的提升和扶贫重心向微观层面的转变,单一主体的扶贫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整体性、全局性扶贫新形势的需要。因此,新时期的精准扶贫决不能光靠政府单打独斗,必须开放扶贫的多元主体,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精准扶贫的合力。这就为慈善组织参与扶贫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催生了政府与慈善组织深度合作的模式,使慈善组织真正成为个人和企业参与扶贫事业的纽带,成为政府精准扶贫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慈善组织具有贴近社会需求、精准定位扶贫的优势。所谓精准扶贫,是根据时空环境和贫困对象等贫困因子的不同,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过程。在精准扶贫中,慈善组织特点鲜明,既有公益性、民主性、公平性,也有针对性、准确性、持续性,还有创新性、灵活性、多样性,更具有专业性、敬业性和奉献性。慈善组织与政府相比,具有不受短期政绩困扰、扶贫的可持续性强,瞄定对象精准、针对性强,扶持方法个性化、灵活性强,项目领域集中、资源的配置优化、专业性和技术性较高,贴近草根、了解民情、民主参与性突出,以及志愿性、参与性强、社会信任度较高等比较优势,当能有效弥补过去大水漫灌的粗放式扶贫缺陷。
慈善组织在精准扶贫中扮演着公益催化剂的角色,有利于推动社会向善。举全社会之力实施精准扶贫,既是中央扶贫攻坚的战略设计,也是对贫困对象和扶贫服务市场高度细分的扶贫战术选择,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意志和社会慈善观念的完美结合。在精准扶贫中,慈善组织可以扮演宣传倡导者、意识启蒙者、专业指导者、服务提供者和合作伙伴等多重角色。这就特别要求倚重发挥个性化、专业化、精细化的优势,组织高度分散的贫困个体,完成扶贫资源的整合输送,使公益扶贫精准落地、开花结果;更要发挥其公益性、志愿性的魅力,扮演好公益催化剂的角色,用爱心串联不同社会阶层的不同个体,不断激发、凝聚各个角落的爱心善行,将涓涓细流汇成扶贫的汪洋大海。同时,在精准扶贫中,慈善者将明晰爱心将流向何处、将润泽何人、将产生何效。信息的透明和未来的可期,无疑是对慈者善举最好的鼓励。可以预见,精准扶贫借助慈善的强劲东风,将有力推动社会向善、弘扬人间大爱,涵养孕育美丽中国。
三、以慈善助推精准扶贫
尽管多年来慈善组织在扶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距精准扶贫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慈善组织数量众多但良莠不齐,慈善扶贫形式多样但总体效率不高,慈善市场活跃但竞争无序,
特别是慈善组织扶贫项目趋同、内容单一,方式创新不多、能力不强。必须因时就势,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形成以慈善助推精准扶贫的大慈善大扶贫格局。
贯彻慈善法治精神,为慈善组织参与精准扶贫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慈善法是我国慈善领域的第一部基础性综合性大法。在慈善法实施的黄金窗口期,一要加强学习宣传,使全社会深刻认识到,慈善法夯实了慈善领域的制度基础,优化了慈善政策环境,推进了我国慈善法治进程。二要树立大慈善理念。慈善法明确把六类公益活动纳入到慈善的范畴,体现了现代大慈善的理念。必须深刻认识到,现代大慈善是基于志愿精神的利他活动,是对全社会的道德引领和个体公益力量的组织化过程,也是对社会的自我净化和再造。现代大慈善具有社会联动性、视野广阔性、领域多样性、成效显著性的特点,完全不同于单一怜悯施舍的传统小慈善。三要坚持依法慈善,以慈善法引领慈善组织参与精准扶贫。慈善组织要明确法定权利与义务,依法开展精准扶贫活动,保证组织成立、资格认定、开展募捐、对象选取、项目实施等慈善流程的合法依规。同时,要合理利用激励条款,充分发挥慈善法对于慈善事业的促进作用,拓展慈善的源头活水,激发慈善的涟漪效应,引领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大业。 坚持多维、多向的创新导向,不断探索慈善组织精准扶贫的新模式。在扶贫新形态下,传统自上而下扩展扶贫意志和输送扶贫资源的层级扩展模式显然已不适应扶贫的精细化需求。必须在精准扶贫的政策框架下引入慈善组织,积极寻求扶贫模式与时俱进的调适与创新,探索慈善组织与农户以及村、组对接的对接合作扶贫等新模式。合作制对接模式可以依托民政部门的家庭收入核对系统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并根据慈善组织能力大小选择灵活多样的扶贫方式。能力小、资源少的慈善组织可选择与一户或几户贫困户直接对接合作,灵活实行一人一策或一户一策;能力较大、资源较多的慈善组织可选择与一个或几个村、组甚至于乡镇对接合作。但慈善组织的对接合作扶贫模式不宜超越县域界限,否则容易陷入层级扩展扶贫模式的老路。同时,慈善组织应发挥贴近基层、了解需求和灵活机动等优势,坚持多维多向、多形态的探索创新导向,因地、因人、因时制宜,在中国的广阔大地上各尽所能、探索演绎出千新万变的扶贫模式,形成精准扶贫千帆竞发的生动实践。
改革慈善体制机制,提升慈善组织的扶贫能力。近年对慈善组织体制机制作出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探索,但总体改革步伐仍然较慢,直接制约了慈善组织扶贫的能力与活力。首先必须深化推进慈善组织管理制度改革,有效削解行政部门的自由裁量权,切实为慈善组织松绑,拓展其生长空间。其次要改革慈善组织参与扶贫的机制,建立慈善组织与政府的定期协
调沟通渠道,构建相互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整合,形成精准扶贫的合力。三是引导建立慈善组织的良性竞争与合作机制,发展联合劝募,培植慈善品牌,打造慈善产业链。四是扩大国际和国内的学习交流,促进慈善组织之间精准扶贫经验的分享,提升慈善组织的自身发展能力和扶贫效能。
加强对慈善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引导和管理。一方面,加强对慈善组织参与扶贫的引导与激励。一是以政策为引导,适用简易程序,降低门槛,便利扶贫类慈善组织的成立。二是可通过购买服务、项目补贴和税收优惠等财税引导方式,鼓励发展扶贫类慈善组织。三是对于精准扶贫中表现优秀、成效明显的慈善组织予以表彰,以国家荣誉来激励更多的慈善组织投身扶贫。另一方面,要规范管理,保障慈善组织健康发展,有序参与精准扶贫。一是严格行政监管。对于慈善组织的扶贫募捐、项目实施和善款使用等予以从严监督,保证其扶贫的真实与合法。加强慈善市场的监督管理,促进慈善组织有序竞争。二是开放社会监督。建立健全慈善扶贫信息统计和发布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开慈善扶贫信息,重点公开募捐、项目实施和善款使用情况,便利捐款人和社会各界知晓与监督。三是依托扶贫行业枢纽性慈善组织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四是建立慈善组织扶贫评估制度,鼓励和支持第三方采用平衡计分卡等方法对慈善组织精准扶贫进行评估,保障其扶贫的有效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精准扶贫”提出地的脱贫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