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五常的古今意义
“五常”的古今意义
学院:xxxxxxxxx
专业:xxxxxx
年级:xx级
姓名:xxx
学号:xxxxxx
“五常”的古今意义
摘要:“五常”被儒家认为是个体修养,改良社会的重要因素;而庄子则说这些道德条目是为了“大盗”服务的。二者观点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二者对“五常”的理解偏差照成的。庄子可以说是厚黑学的祖师爷,他所揭示的仅仅只是一种道德的暂时性现象,其论调首先在做人基础的原则上来看,便是错误的;而儒家的“五常”既具有暂时性,
也具有永恒性,其道德条目在不同的情境下含义与作用也是不同的。由此可以得出,“五常”论在平等社会,即现当代仍具有其不容抹杀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五常;儒家;庄子;道德条目;现当代
“五常”又称“五典”,即五种行为规则。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其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意义,且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孔子曾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又将“仁义礼”组成一个系统,曰:“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 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
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构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实事亲(亲亲)是也;义之实从兄(尊长)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背离)是也。”
董仲舒又加入“信”,并将仁义礼智信说成是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常道”),号“正常”。 曰:“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贤良对策》)。
一、等级社会
在这一时期,“五常”主要有两种观点,即孔孟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及庄子的“为大盗”。然而,首先就“五常”其意义在于“维护等级制度”这一观点来看,庄子的“五常”论调就显得过于苍白了。
1.孔孟儒家思想
孟子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可见,儒家的“五常”是仁义礼智信。而儒家所谓的“五常”既具有暂时性,也具有永恒性,在不同时代由不同含义所引起的作用也不相同。但不可否认,其具有着超越时空的普世性。
有学者指出:传统中国整体论思想与儒家(尤其是孟子)心学传统也有着深刻关系。在孟子(前约371,~前289,)思想中,“心”作为一个价值意识的创发者这项事实,不因人因地而改变,具有普遍必然性。在《孟子.告子上.15》孟子与公都子的对话中,孟子认为作为“大体”的“心”具有“思”的能力。孟子之出,一切的价值意识都源自于内,“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又说:“君子所行,仁义礼智根于心”(《孟子.尽心上》)。可见,孟子思想中的“心”是一切价值(如仁、义、礼、智)的根源。而通过贯通思想体系各层面的思维方式——联系性思维方式,将心性论与工夫论,将一切价值根源于修养功夫归结到“心”之“扩充”,并强调“心”与“身”、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有机互动联系在了一起。
此外,儒家的理想所要诉求的是一种特定的普遍主义。儒家认为: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是社会中五种最重要的基本人际关系,并称之为“五伦”,所有的社会关系都应该朝着这样的原则发展。《礼记》一书将“朋友”一伦除去后,界定了十种所谓的“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而这所谓的“人义”即当时的道德准则,所有的社会关系都约束在了其中。这对当时的等级社会来说,无疑是最好的一种道德理念。
2.庄子思想
首先,庄子所揭示的是一种道德的暂时性现象,也就是说,道德条目在不同的情境下含义与作用也是不同的。
在庄子的《盗跖》中,对“盗亦有道乎,”一问的回答为“何适其无有道耶,夫安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这表明了作者讽刺世风的目的,并不能当做道德准则。所谓的“盗亦有道”仅仅只是对于身处某一情景而言,而非所谓的“仁义道德”,在做人的基础原则上来看,其这一思想明显是错误的。
孟子指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
孟子这一段话有三个要点:一是认为人皆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等仁义礼智四端之心;二是此四端之心乃人人所固有,而非由外铄而来;三是仁义礼智虽为我人所固有,唯须以心思之才能呈现。这一思想是在《性善论》的基础之上,方得以成立,而如何以“心”之思扩充四端,方能称之为道德准则。
二、民主平等的社会——现当代
“五常”在等级社会下起到维护等级制度的作用,是平等的敌人。但是在民主平等的社会条件下,也能起到文明社会风范、维护社会秩序等作用,有着不容抹杀的当代意义。
在当今社会,虽然我们成功的将传统教育“现代化”,适应20世纪的需要,但却仍有不足之处,尤其是在过去这百年之中,人类由于太过相信“科学万能”,而导致了人为教育的不足。生活在如此快速解构变化的时代中,长久以来稳定持续的各种结构纷纷松动、解体,造成了价值紊乱,行为无责的现象。传统的“五伦”失序,人人平等,只争权利,不知义务,目无尊长,以下犯上,父子相残,父母虐待儿童,学生伤害老师,绑架、奸杀等等犯罪事件层出不穷。现代人心灵空虚、焦虑不安。加上各种外界媒体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正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社会人心与风气。
现代人顺应高科技的发展,正缔造一个新的文明。但当人们急于与高科技挂钩以追求物质生活的便捷之时,却忽略了人在精神层面的建设。故此造成了本身的心灵空虚、焦躁不安、犯罪滋生。换言之,现代人高度开发了个人智能的同时,忽视了健全人格的培养。这种物化的结果,使得现代人长于解决科技的问题,但在面对人本身的问题时却茫然不知所措。
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加强人文教育,才能补救21世纪文明的缺陷。而为了助使个人在“身、心、灵”三方面的整体发展,唯有在本质上认识到人的物质结构和极限原本就异于动物几稀的事实,才能唤醒人的意识,驯服兽性,发挥仁爱的潜能,提升人的品质。由于儒家讲求五伦和对应分位的适当关系,具体反映了人之各种人际关系的普遍处境。因此,儒家的“五常”道德思想,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参考文献:黄俊杰,《传统中华文化与现代价值的激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梦呓的鱼等,道家(庄子)的资料,百度百科
爱家aijia,南怀瑾论"圣盗同源",世纪佳缘
范文二:【女性之爱书写的意义——以金朝晖散文集《风月无古今》为示例
流淌在《风月无古今》字里行间的爱,不是清纯的少女之爱,不是热烈的青春女性之爱,而是洞穿了人生世事的成熟的女性之爱。所以,作者才会在倍加赞扬自己继母的同时,理解父亲对自己生母的情感:“孩子,我一生最爱的人是你的生母。”所以,作者才会对“长白山的夫妻树”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们的根已深深地盘在一起??有了这根,恋爱中的男女就会结为夫妻,朝夕相伴,永生永世。爱情不是常青树,终究会有落叶归根的那天。有了根的爱情,经过日久浇灌才可以枝繁叶茂。而没有根,虽可能也轰轰烈烈一场,但最终会由热到温、到凉、再到冰,许多年后回忆起来为,像在读旁人的故事。”所以,作者虽然为自己退学顶班之事纠结多年遗憾多年痛苦多年,但在多年后为此事询问姨姨且姨姨承担此事之责时,才会对姨姨说:“没事的,姨,不会怪你,你别当真,只是跟你开个玩笑。”上述种种爱,不是冰心那建筑在彼岸世界的博爱,不是萧红那情深之爱,不是丁玲那变革世界的热烈之爱,也不是张爱玲那历尽繁华之爱。这种爱,似乎更家常,更平凡,在东邻西舍习见不察。小说阅读网
范文三:古今意义
古今意义
【信】 古义:信物,如: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今义:书信
【金】 古义:铜(古代以铜为金);今义:一种贵重的金属
【涕】 古义:眼泪;如: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今义:鼻涕
【币】 古义:礼物;如:持千金之资币物
今义:钱币
【穷困】 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如: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长者】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如: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今义:年长之人
【购】 古义:重金收买;如:今闻购将军之首 今义:购买)
【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可以用它来。。。。。;如: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有意】 古义:同意,愿意;如:将军岂有意乎
今义:故意
【偏袒】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如: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
【于是】 古义:在这时;如: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顾】 古义:回头;如:终已不顾
今义:照顾,考虑,顾及
【鄙人】 古义:粗鄙的人;如:北蛮夷之鄙人
今义:卑鄙的人,对自己的谦称
【穷】 古义:穷尽;如:图穷而匕首见
今义:缺少钱财
【假借】 古义:宽容,原谅;如:愿大王少假借之
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如:假借名义)
【走】 古义:跑;如:秦王还柱而走
今义:行走)
【提】 古义:读作dǐ,投掷,投打,投击;如: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今义:垂手拿着
【郎中】 古义:宫廷的侍卫;如:诸郎中执兵。
今义:称中医医生
【股】 古义:大腿;如:断其左股。
今义:量词。
【左右】 古义:身边侍臣,周围侍从;左右既前,斩荆轲 今义:方位名词,或大约。
【废】 古义:倒下;荆轲废
今义:残废
【复】 古义:又,再;如:秦王复击轲
今义:往复,重复,复习
【深】 古义:刻毒;如: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遇】 古义:对待;如: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今义:相遇,遇见
【未来】 古义:没有来;如:其人居远未来
今义:将来,以后
【不顾】古义:不回头:如:终以不顾
今义:不顾及
【亲】 古义:亲近,近身:如:则秦王未可亲也;今义:亲爱的人或事物
(课改只要求掌握双音节词的古今异义)
范文四:古今意义
古今异义
1 安: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古义,疑问代词“怎么”;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等。《马说》
2. 鄙:①蜀之就鄙有二僧。鄙:古义,边境;今义,品质低下。《为学》
②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曹刿论战》
3. 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道德品质十分恶劣。《出师表》
4. 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池水,池塘。)《孟子二章》 5.如此:诣太守,说如此。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就是“这样”的意思。《桃花源记》 6.但:①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木兰诗》 ②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口技》
7.耳:不习渡水故耳。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宋定伯捉鬼》
8.方:方七百里。方:古义,方圆;今义,方向. 《愚公移山》
9.发:发于声。发: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交付。《孟子二章》
10股:两股战战。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口技》
11.篝火:夜篝火。篝火:古义,用笼罩着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在野外架起木柴燃烧的火堆。《陈涉世家》
12.感激:由是感激。感激:古义,感动,激动;今义,感谢。《出师表》
13郭:青山郭外斜。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于姓氏。《过故人庄》
14.盖:盖为不识者。盖:古义,句首发语词,表示推论;今义,盖住、盖子。《荔枝图序》
15.河: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古义,指华山;今义,泛指一切山。河,古义,指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山坡羊. 潼关怀古》
16.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会计:古义,是两个动词,聚会商议;今义,一个词,名词,指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陈涉世家》
17.何苦:何苦而不平。何苦:古义,愁什么;今义,反问语气,不值得,犯不着。《愚公移山》
18.简: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古义,简拔,选择;今义,简单。《核舟记》 19.借第:借第令毋斩。借第:借:古义,是即使,假使;今义,指暂时用别人或暂时给别人用的钱或物。第:古义,是仅、只;今义,表示次序。《陈涉世家》
20.经纶:经纶事务者。经纶:古义,治理,筹划;今义,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与朱元思书》
21.举: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古义,被起用;今义,举起。《孟子二章》
22.奖:当奖率三军。奖:古义,勉励,鼓励;今义,奖励,嘉奖。《出师表》
23.间: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中间,空间,或时间。《曹刿论战》
24.假: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古义,借;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送东阳马生序》
25.交通:阡陌交通。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桃花源记》
26.开张:诚宜开张圣听。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始营业。《出师表》 27.可:高可二黍许。可:古义,大约。今义,常用作表示可以、可能、许可、值得等。《核舟记》
28.可以:可以一战。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可能。《曹刿论战》 29.戾:鸢飞戾天者。戾: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与朱元思书》
30.烈士:烈士暮年。烈士:古:指有雄心壮志的人;今: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的人。《龟虽寿》
31.情:虽不能察,必以情。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曹刿论战》
32.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33.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桃花源记》
34.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姐妹在内的至亲;今义,专门指族外有婚姻关系的亲戚。《孟子二章》
35.其实:其实味不同。其实:古义,两个词;其:代词,它的;实:果实;今义,一个词,用来说明某一事实的连词。《晏子故事两篇》
36.儿女:儿女共沾巾。儿女:古义,小孩和女子;今义,指子女。《送杜少府之任蜀州》r 如
37.入:入则无法家拂。入:古义,国内;今义,进入。《孟子二章》
38.社:箫鼓追随春社近。社:古义,土地神;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游山西村》
40.虽:虽人有百手。虽:古义,即使,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或:虽然,表示转折关系.今义,虽然,表示转折关系。《口技》
41十九:死者十九。十九:古义,十分之九;今义,指一个数目“十九(19)。《塞翁失马》
42.所以: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所以:古义,用来……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出师表》
43.丝竹:无丝竹之乱耳。丝竹:古义,指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陋室铭》
44.痛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仇恨。《出师表》
45.涕:临表涕零。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出师表》
46.②滕人持汤沃灌。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送东阳马生序》 47.无论:无论魏晋。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桃花源记》
48.无为:无为在歧路。无为:古义,无须,不要;今义,顺其自然,不必有所作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9.往往:卒中往往语。往往:古义,到处、处处;今义,常常。《陈涉世家》 50.闻: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闻: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口技》
51.牺牲:牺牲玉帛。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正义事业舍弃
生命,引申为舍弃某种利益,也指损害一方的利益。《曹刿论战》
52.形:无案牍之劳形。形:古义,身;今义,样子。《陋室铭》
53.小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生:古义,小青年,后生;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小石潭记》
54.鲜美:芳草鲜美。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桃花源记》 55.爷:卷卷有爷名。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木兰诗》
56.义:引喻失义。义:古义,适宜,恰当;今义,意义,含义。《出师表》
57.益:不治将益深。益:古义,更、更加;今义:,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扁鹊见蔡桓公》
58.喻:而后喻。喻:古义,明白,了解;今义,比喻。《孟子二章》
59.狱:小大之狱。狱:古义,诉讼案件,罪案;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曹刿论战》 60.子:子何恃而往。子:古义,对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今义,儿子。《为学》 61.再:一鼓作气,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曹刿论战》 62.识:默而识之。识:古义,记 ;今义,知道,认识。《论语》十则
63.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木兰诗》
64.坐:何坐。坐:古义,犯罪;今义,多用于“坐下”。《晏子故事两篇》
65.曾:曾不能魁父之丘。曾:古义,并,尚且,连……都……;今义,曾经。《愚公移山》
66.征:征于色。征:古义,表现,征给;今义,征求,象征。《孟子二章》
67.钟:万钟于我何加焉。钟:古义,一种容器;今义,计时器具或中空的响器。《鱼我所欲也》
68.忠:忠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曹刿论战》
范文五:成语古今意义的演变和运用
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
成语古今意?义的演变和?运用
指导教师: 陈联军
课题组成员?: 岳艳芬
赵苗苗
赵来志
文慧慧
韩丽霞
李国飞 等
“成语古今意?义的演变和?运用”
课题研究报?告
莘县观城镇?育才中学初?中二年级6?班
“成语古今意?义的演变和?运用”课题组
课题组成员?:岳艳芬 赵苗苗 赵来志 文慧慧
韩丽霞 李国飞 等
指导教师:陈联军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成语是汉语?中独有的一?种语言现象?,言简意赅,极具表现力?。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演进,作为反映和?记录社会生?活的主要工?具——— 语言(包括成语)也就必然地?相应地发生?变化。千百年的历?史积淀了千?百年的成语?,数目众多,纷繁芜杂,能否探寻到?一种规律——— 成语词义的?演变的规律?, 如何正确使?用成语, 使用成语时?应注意哪 些问题, 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对于语文教?育,成语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弄清成语词?义的演变规?律,正确使用成?语,对更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
写作能?力有重要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在报刊杂?志上看到乱?用成语的现?象,在名作家包?括像刘心武?、余秋雨等大?牌作家的作?品中用错的?成语亦比比?皆是;在各式各样?的广告中,乱用的成语?更是铺天盖?地。我们选择本?课题的灵感?最初就来源?于一则乱用?成语的灭蚊?药水广告——— “默默无蚊
二、研究目的
选择“成语的古今?词义的演变?和运用”这一课题,可以让同学?们在查阅成?语词典的过?程中掌握大?量的成语,在材料的处?理和比较中?探寻成语古?今词义演变?的规律,注意到使用?成语的过程?中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尽可能地减?少滥用和乱?用成语的现?象,提高自身的?语文素质,规范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会怎样进?行课题研究?,学会分工协?作。养成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
三、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讨论法。
四、研究内容与?做法
(一)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第一学期:
第10周:学习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有关知识。
第11 周:开选题讲座?,讨论选题。
第12 周:讨论课题方?案,制定课题计?划。
第13 周: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14 周:查阅成语词?典,摘录古今差?异较大
的词语。
第15 周:查阅研究成?语的专著和?各类语
文期刊。
第16 周:查阅网络资?料,制定调查问?卷。
第17 周:问卷调查。
第二学期:
第1 周:到图书馆补?充有关资料?。
第2 周:走访各新华?书店。
第3 周:统计整理资?料,写成调查报?告,
研究论文。
第, 周:课题总结,写结题报告?、案例、心得体会。
(二)查阅成语大?词典,收集古今词?义差异较大?的成语。课题组成员?多,我们就分小?组分字母查?阅成语词典?。在查词典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许多过去从?来没见到过?的成语,摘录了许多?古今 意义差异大?的成语,并抄下出处?和例句。
(三)收集其它研?究成语的书?籍资料。要研究成语?的演变和运?用,必须了解成?语的研究现?状。为此,我们查阅了?大量的专著?,如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概论(唐运启) ,成语里的知?识(吴越) ,成语浅说(张国庆) ,成语知识浅?谈(许肇本) 。还查阅了大?量关于语文?教育的书报?杂志,如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
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月刊、中学语文园?地、语文报等,收集对成语?的点滴研究?和最新信息?。
(四)网上查寻各?种关于成语?方面的资料?。我们在网上?收集了许多?成语研究的?资料和成语?运用的实例?。并把成语游?戏搬进教室?,激起了全班?同学的研究?激情。
(五)收集广告报?刊中用错的?成语,研究历年中?考成语试题?、易错成语。翻阅大量的?报纸,如解放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人民日报等?,翻阅大量的?大牌作家如?余秋雨、刘心武、王蒙、鲁迅、秦牧、梁晓声等人?的作品,查阅大量的?文字研究方?面的书籍,如咬文嚼字?等,收集误用成?语。查寻广告中?的谐音误用?,仿照成语,生造成语等?资料。
历年的中考?,成语的字形?、字音和意义?都是重要考?点,特别是成语?的运用,通常考那些?看似平常但?意义古今变?化较大的词?,或有特定使?用范围的词?,或容易望文?生义的词,或容易混用?的词,研究中考试?题成语部分?,可使同学们?最真切地感?受到该课题?的直接作用?。收集易错成?语,并探究其错?
用原因,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六)进行问卷调?查。为了弄清人?们在学习、
工作和生活?中使用成语?的目的、对成语的态?度和对成语?的掌握使用?情况,我们集体讨?论研究,精心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见附录一) ,对学生、学校职工、机关干部、工人进行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 (七)到莘县观城?镇新华书店?进行访谈。为了
了解祖国的?未来——— 孩子们对成?语的态度,预测祖国文?化瑰宝——— 成语的未来?,我们走访了?镇新华书店?、县新华书店?、结果显示:大多数的孩?子对成语不?感兴趣,觉得成语书?籍非常枯燥?。但成语书的?
销量很好,主要是家长?要给孩子买?,绝大多数的?家长已意识?到成语的重?要性,为了传承古?代文明,我们必须从?孩子抓起,相信成语的?未来发展前?景是美好的?。
(八)整理资料,筛选信息,系统研究其?演变规律,总结成语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见研究成果?部分)
五、研究成果
(一)探寻成语古?今意义的演?变规律,总结运用成?语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形成以下框?架式结构:
,本义变成?比喻义
,本意变成?引申义
,词义扩大?或缩小
,使用对象?变化
,断章取义?忽视语境
,望文生义?成语引起成?语的演变,使用
,深刻理解?词义
,弄明感情?色彩
,搞清使用?对象
,近义词的?差异
,切忌望文?生义
,不能轻重?失度
,弄清语法?功能
,不能谦敬?错位
,不能断章?取义
(二)写成研究论?文,, 篇。
(三)撰写调查报?告, 篇。
(四)写成体会,?, 篇。
该课题的研?究结束了,我们感慨良?多。“我见识到了?这些方块字?是怎样的奇?妙,祖国的文化?是怎样的博?大精深” 、“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互相搀扶着?前进,从开题到结?束,大家心连着?心,共同耕耘,共同收获” 、“在到达目的?的过程中,我看到了沿?途的一路风?景” 、“当我们怯怯?地面对调查?对象,勇敢地说出?第一句话时?,我第一次感?到战胜自我?的喜悦” 、“研究性学习?加强了我 们的自主动?手能力,并且使我们?学习生活更?充实,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在此以前,我觉得研究?神秘莫测,现在我也会?” 、“我们艰难地?跋涉着。曾经,我们困惑迷?茫;曾经,我们举步维?艰;曾
经,我们想临阵?退缩;曾经,我们想彻底?放弃。幸好,勇气战胜了?怯懦,信心战胜了?自卑,虽然历经
风雨,但我们最终?见到了彩虹?” ? ?
六、思考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我们查阅了?成语词典,掌握了大量?的成语。并从中筛选?出古今意义?变化最大的?词和最容易?从字面上理?解错的成语?。收集近几年?的报刊广告?中错用的成?语,查阅大量成?语研究方面?的书籍,下载有关方?面的网络资?料,研究历年中?考试题,探寻成语古?今意义演变?的规律,总结使用成?语时应该注?意的问题。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我们学会了?各种资料的?查阅筛选整?理,学会了很多?研究方法,学会了怎样?合理高效地?进行研究性?学习,怎样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困难,锻炼了社交?能力,培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增强了团结?协作的精神?,从而提高了?自身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了大家?以研究性的?眼光审视身?边的事物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但研究的结?果令人担忧?。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受教育?的水平日益?提高,为什么人们?对成语的使?用却很少, 怎样才能提?高人们对成?语的积累量?, 怎样抓基础?教育中的成?语教育, 怎样提高人?们对成语的?兴趣, 怎样才能让?人们在运用?成语时得心?应手, 怎样才能让?成语长盛不?衰,虽然该课题?的研究结束?了,但我们对成?语的学习运?用和研究永?不会停止,对生活的研?究永不会停?止,我们将永远?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研? 究,在研究中创?造。
附录一:
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您好~
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言简意赅,极具表现力?,恰当地使用?
成语,会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成语历经千?载,变化很大,使用时也很?容易出错。为此,我们进行了?“成语古今意?义的演变和?运用” 的课题研究?。为了获得有?关的信息,我们特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请您在百忙?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问卷?中的问题。您的答案是?保密的,不会有任何?人去鉴别您?的答案,调查结果仅?供课题的研?究使用,您不要有任?何顾虑,请您独立完?成,我们真诚地?希望得到您?的支持。
非常感激您?的合作~
莘县观城镇?育才中学初?二6班成语?课题组
,,13 年2 月,, 日
,、你一般在哪?种场合使用?成语,
A日常交际? B发言、讲话、写文章
C任何场合?D从不使用?
,、你使用成语?的目的是什?么,
A显示自己?的才华
B简洁表述?自己的意思?
C无目的,脱口而出
D从不使用?成语
,、你遇到不认?识的成语怎?么办,
A查成语词?典B询问别?人
C猜测
,、“文不加点”是指怎样的?文章,
A没有标点?的文章
B仍需修改?的文章
C很好的文?章
,、“如坐春风”是指:
A比喻春光?美好
B比喻受到?良师的教诲?
C形容心情?异常舒
,、“升堂入室”指:
A人的学问?达到很高的?境界 B主人殷勤?接待,以表感谢
C形容建筑?构造奇特,给人飘然脱?俗的感觉
,、“尸位素餐”是指:
A空占着位?置,白受俸禄,未尽职守 B为了死后?有个好职位?,改吃素食物? C看到尸体?腐烂,改吃素食物?。 ,、“醍醐灌顶”是指:
A说话没条?理,模糊不清
B非常糊涂?
C给人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 ,、“下里巴人”是指:
A农村种地?的人B重庆?下半城的人? C通俗的文?艺作品
,,、“差强人意”是指:
A勉强令人?满意 B不能令人?满意C出乎?人们的意料? 11、旧指知音难?遇,现比喻艺术?作品不通俗?,能欣 赏的人很少?指哪个成语?,
A曲高和寡? B对牛弹琴?
C党同伐异?
,,、一个真正的?人,总是以诚为?荣,以虚伪为羞?, 不隐藏真相?, ,心口如一。
A一叶障目?B文过饰非?
C自欺欺人?
,,、这个人总是?,因此常被人?用冷眼看。
A呆若木鸡?B呆头呆脑?
C大智若愚?
,,、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 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产品供不应?求。 A络绎不绝?B车水马龙?
C熙熙攘攘?
,,、和以往不同?,第,, 届奥斯卡,没有一部影?片 能主宰大部?分奖项,角斗士卧虎?藏龙毒品交?易,各得其所。 A平分秋色?B各有千秋?C畅三足鼎?立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干部和学生?的正确率要?高些,学校职工、工人
和军人?的正确率要?低一些。这是和一个?人的文化水?平成正比的?,文化
水平高?,关于成语的?积累要多一?些,使用的频率?要高些,其正确率也?就高。从调查对象?的所选答案?来看,人们根本不?知道成语还?有古今词义?的演变,如:“下里巴人”本指战国时?楚国的民间?歌曲名称, 后来逐渐演?变成通俗的?文艺作品,很多人选择?了“农村种地的?人” 。有的完全是?凭着字面意?思猜,如“差强人意”很多人选择?了“不能令人满?意”但它的实际?意义却是“勉强能令人?满意” 。“文不加点” 本指文章写?得好,写得快,但很多人望?文生义,理解为“仍需修改的?文章” 。把“醍醐灌顶”理解成非常?糊涂,而实际上它?的意义为“给人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 。还有,也许成语的?意思知道,但在 运用时却忽?略了语境。如“这个人总是?,因此常被人?用冷眼看。A 呆若木鸡B? 呆头呆脑C?大智若愚。”这几个词不?难理解,但很多人选?了C 。实际答案为?A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人们掌握的?成语量太少?,对成语的态?度令人担忧?,不知道成语?古今词义的?演变,望文生义,更忽略了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因此我们认?为,研究成语古?今意义的演?变和运用迫?在眉睫,探寻演变的?规律,掌握运用时?注意的问题?,以便使用时?得心应手,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和?语言修养,增强表达能?力。同时我们也?希望在基础?教育中加大?成语的教学?力度,加大考核力?度,从娃娃抓起?,以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
成语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所以,学习成语,运用成语,研究成语,是我们每个?华夏子孙应?尽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