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对自我价值的认知
(一)自我认知 本人品行端正,谦虚谨慎,吃苦耐劳的素质较好,交际沟通能力较强,拥有创新思维,有团队精神。而且具有北方人的热情和豪爽。学习能力较强,求知欲强,爱好看书。有很强的自信心。
性格开朗,爱笑,待人温和不会经常发脾气,具有一定的隐忍性,会和认识的人保持较好的关系。是那种别人敬我一尺我敬别人一丈的人,对我好的人我会加倍的对他好 我兴趣广泛和不同的人聊天时不会有无话可说的情况发生。我爱交朋友,喜欢见到各种各样的陌生人,不是为了和他们交朋友,只是喜欢观察陌生人。但是我缺乏较好的耐心,和自制能力。
(三)学生生涯规划
希望在自己不断努力奋斗下在大学三年的时间内完成“升本”或“接本”的目标。在此期间我要有一个很好的生活方式。要一个快乐充实的生活方式。身体要锻炼,身体是革命是本钱;学习要努力,学习是来此的目的;各种有趣的活动要参加,只有痛痛快快的玩才能学的好。 为了达到我的目标,我要做到每节课认真听,要每节课都有收获。课下的时间要博览群书。可以是任何方面的书,例如:心理、武侠、历史、周易?? 报的自考要认真准备。要话大量的时间在自考上课和看书上。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去别的院校跟着学习“高数”因为听老师讲总比自学是来的快和轻松的。
还要时时关注时事,尤其是关注各国经济问题。这有助于以后我们选择什么样的企业,以及了解所选企业所处的行情。知道了解的东西越多总是越好的,使自己在企业中发挥的游刃有余。
当然在校三年,事事变化无常。我所定的目标要根据我的实际情况而不断调整计划,甚至改变目标。在一切进展顺利的情况下我可以加大任务量。发现目标无法实现的情况下我可以改变目标。如果目标提前实现了,我就要计划“读研”。总之无论怎样都要让自己有为之奋斗的目标。
我为自己定了认证准则,虽然有些空大。但在我身经社会之前它确实是我心中所想,我愿意为它而努力。而且希望在我经历世事之后人能将这个准则作为心中的力量:诚实做人,忠实做事时我的人生准则,自强不息,勇于进取是我的在追求。 我坚信每天进步一小步,成就辉煌一大步。人必须保持奋进的心态。
职业规划设计--自我认知小结
通过分析人才素质测评报告中我的职业兴趣类型,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个性特征以及其他测评并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我对自己的认知做以下小结:
职业兴趣类型偏重:社会型为主,管理型次之。 价值取向:自我实现取向为主 职业能力:推理、数理能力较强,人文素质次之 自身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管理组织能力
热心、健谈、负责,善于与人合作是我对自己的总结。善于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得到鼓励和赞扬时工作最出色,希望自己和他人所付出的受到赞赏,同时也会适当的给别人一定的鼓励和赞扬。主要的兴趣在于那些对人们的生活有直接和明显的影响的事情。喜欢组织众人和控制形势,然后与他人合力圆满又按时地完成任务。正直而忠诚,即使在小事上也有始有终,且希望别人也如此。珍视安全和稳定。可能忽视逻辑思考和深刻的洞察力,需要注意发展对现实的感受力和情感。
职业规划设计--职业认知小结
职业认知小结 通过以上外部环境分析、目标职业评估、职业胜任力测评与SWOT 分析等各方面的分析综合,在毕业前期从事软件方面工作,为自己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胜任工作要求。而在测评中我选的职业是IT 主管,因为我觉得我在人际交往、管理方面较有天赋,也适合我的兴趣及爱好,但我所学的专业是软件工程,学院与东方标准为我提供一个很好的舞台――Java 软件工程师和网络工程师双证及东方标准的两年技术护航。
在信息化时代下,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如果能基本把握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并充分发挥自己的管理才能,在未来的IT 行业还是蛮抢手的。正如东莞市神星电脑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东方标准人才服务有限公司东莞培训中心经理邹有能老师所说:“软件行业的管理有个特点,管理人员需要懂IT 技术和知识,据说微软99%的管理人才是从技术出身的,你有软件行业的专业技术知识,又懂管理,努力锻炼自己将会是很抢手的人才”。我希望自己在软件方向发展一段时间后继而转向IT 管理方向。从职业胜任力测评方面看我还是蛮适合在IT 主管方面发展的。不过在专业能力方面现在还有待提高,所以在没毕业前好好利用学校的资源为自己的专业充电。
选择从事软件然后从事IT 管理方向,是我结合自己的实际而定的。可以说我的兴趣与爱好不是在钻研型,搞科技钻研我没有去努力过。进入大学两年来,我在学生会主要也是和人打交道,做学生的工作。从目前看我的职业兴趣为社会型、管理型,但自己有了东方标准与学院重视的这个舞台,自己没去好好试过又怎样知道自己不行呢
范文二:3—5岁儿童对中外通俗故事情节的理解——自我认知及他人认知的研究-
3—5岁儿童对中外通俗故事情节的理解——自我认知及他人认知的研究* 3—5岁儿童对中外通俗故事情节的理解
——自我认知及他人认知的研究*
【作 者】林仲贤/张增慧/张家英/陈美珍
【作者简介】林仲贤 张增慧 张家英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陈美珍 国立澳大利亚大学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北京地区3—5岁学龄前儿童对中外通俗故事情节的自我认知能力及对他人认知能力的发展比较。每个年龄组儿童为44人,男女各半,共计132人。实验材料为两套图画故事集,其中一套名为《白雪公主》(外国故事),另一套为《孙悟空》(中国故事)。实验是通过看图讲故事提问方式以探讨不同年龄的学前儿童对故事情节的自我认知及他人认知的能力。结果表明:3—5岁儿童对白雪公主故事情节及孙悟空故事情节的理解,回答问题的正确率都随年龄增长而提高。4岁与5岁儿童已能很好地理解这两个通俗故事的情节及正确回答有关问题。但3岁儿童存在一定困难,对自我认知水平及对他人认知水平都较低;在各个不同年龄组中,对他人认知及自我认知的问题回答的成绩,两者没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对他人认知及自我认知是处于同步发展的水平;男女性别的结果比较只在3岁儿童中存在一定差异,4岁及5岁儿童中不存在差异。
关键词 儿童 理解 自我认知 他人认知
一、前言
幼小的儿童,当他们学会说话,并掌握一定的词汇时,便开始能听懂大人给他们讲的一些简单的故事,儿童大约从一岁半开始便有听故事的兴趣,到两岁以后,听大人讲故事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对故事情节中的人物,往往要分辨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但往往缺乏自信,总在听故事时向大人发问:“他是好人吗,”或“他是坏蛋吗,”。这说明幼儿在听故事时,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它反映出幼儿的认知过程的变化。儿童图画故事集往往具有丰富生动的故事情节,因此令儿童喜爱。一些研究者,如Robin(1978)曾采用给儿童讲述图画故事的形式探讨儿童的各种认知能力的发展变化,并获得一些很有意义的结果。方富熹与齐茨(1990)曾以中国语言图画故事为刺激材料,通过个别提问题方式,探查了中、澳4至7.8岁儿童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及对个性的特征的认知发展。结果表明,尽管两国被试来自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但显示出大致相同的发展顺序和认知特点。Noborn Takahashi(1992)曾探讨过3—5岁幼儿对简单而生动的故事的理解能力的发展变化。他指出,年龄较小的儿童在复述故事的内容时产生更多错误,而儿童先前的知识对故事的复述有帮助。
本实验研究采用两篇经过改编的中外通俗寓言图画故事集,通过对3—5岁幼儿看图讲述故事的形式,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向儿童提问故事情节中的一些问题,让其进行回答,以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故事情节的他人认知及自我认知的发展变化规律。
二、研究方法
1.实验材料:实验用图画故事集两套,一套为白雪公主(外国寓言);另一套是孙悟空(中国寓言)。均为经过改编的儿童感兴趣的通俗故事。字数分别为532及495字。
2.实验步骤:实验是在一安静室内进行。实验指导语:“小朋友,现在我和你一起来看图讲故事,你以前听过白雪公主的故事吗(或孙悟空的故事),在我讲的时候,你要注意看,注意听”。在正式看图讲故事前,逐一询问儿童是否听过这个故事,这是为了了解这两个通俗故事在中国大陆儿童中的传播频率有无差别。两个故事的先后呈现次序由实验者随机排列。看图讲故事时,实验者以中等速度、亲切和气、语言生动确切,一边用手指着图画中的人物,一边讲述故事情节。在讲第一遍时,不向儿童提问任何问题,讲完第一遍后,接着从头开始讲述第二遍,待故事发展到一定情节时,实验者向儿童提问一些问题。每个故事分别提4个问题,二个是属于对他人认知的,二个是属于对自我认知的。
对白雪公主故事的提问:
1.在这个时候,白雪公主知道不知道屋里住的人是谁,(对他人认知) 2.你自己知道不知道是谁住在这儿,(自我认知)
3.在这个时候,白雪公主知不知道这个苹果是有毒的,(对他人认知) 4.你自己知道不知道这个苹果是有毒的,(自我认知)
对孙悟空故事的提问:
1.在这个时候,唐僧和尚知道不知道谁在叫他,(对他人认知) 2.你自己知道不知道谁在叫唐僧和尚,(自我认知)
3.在这个时候,孙悟空知道不知道这个美丽的头箍会使人头痛,(对他人认知)
4.你自己知道不知道这个头箍会使人头痛,(自我认知)
以上问题,答对一个给1分,答错或“不知道”的给零分。无论儿童回答正确与否,实验者均一概不给予任何语言强化。为了进一步了解3—5岁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变化情况,我们还对他们进行了3个月及6个月的追踪实验。 3.被试:被试儿童为北京地区中科院幼儿园的儿童,共计132人,其中3岁儿童、4岁儿童及5岁儿童均各为44人,每个年龄组儿童均男女各半。
三、结果及分析
实验结果见表1、2、3、4及图1、2、3。
表1 3—5岁儿童听过与未听过白雪公主故事及孙悟空故事人数比较
从表1可知,总的趋势是听过白雪公主及孙悟空故事的人数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听过白雪公主故事的儿童人数平均为56.7%;听过孙悟空故事的人数平均为47.7%,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听过白雪公主故事的人数越来越多。这可能是由于白雪公主故事的情节更吸引儿童。
表2 3—5岁儿童对两个故事情节理解的自我认知及他人认知水平发展比较
表3 第一次追踪与第二次追踪与原始实验结果比较
图1 3—5岁儿童对通俗故事情节的理解——对自我认知及他人认知水平发展比较
图2 3—5岁儿童对故事情节的认知水平发展追踪结果比较
从图2及表3的结果可以见到,各个年龄组的儿童随着年龄的进一步增长,经过3个月及6个月的追踪后,其对两个故事情节的理解——对他人认知及自我认知能力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与提高,4岁儿童及5岁儿童到第二次追踪时(即过了6个月),回答问题的正确率达到很高的水平(分别为98.9%和99.2%),而3岁儿童也达到82.8%。但3岁儿童与4岁儿童及5岁儿童仍然在认知水平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1)。但在3岁儿童中,第一次追踪及第二次追踪时回答问题的正确率相对地提高得较多,这表明在3岁期间认知能力已发生明显的变化,到进入4岁阶段时已达到较高的认知水平。追踪的实验结果表明,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是明显受到生长成熟及知识经验背景的影响。
图3 3—5岁儿童对通俗故事情节的认知水平发展比较
从表2、图1及图3的结果来看,两个故事情节的自我认知及他人认知在各个年龄组中都未表现明显的结果差异。我们将两者的结果合并,经统计分析处理,对他人认知及自我认知,在各个年龄组中差别均不明显(3岁及4岁均P,0.5,5岁P,0.2)。这表明,在同一年龄阶段中,儿童的对他人认知水平及自我认知水平都是处于同步的发展水平。将3—5岁各个年龄组儿童的对他人认知及自我认知的结果合并计算分析,则进一步明显地看出,3—5岁儿童对故事情节理解的认知水平是随着年龄逐步提高的,3岁儿童仍处于较低的认知水平,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平均只有54.7%;而4岁儿童为90.8%,5岁儿童为95.1%。4岁儿童及5岁儿童的结果与3岁儿童的比较,均达到十分显著的水平(P,
,0.4)。这表明,4岁与50.0001)。4岁与5岁儿童的结果差异则不显著(P
岁儿童已能很好地理解这两个通俗故事的情节及回答问题,而3岁儿童则尚有明显的困难。
表4 3—5岁儿童对两个故事情节的自我认知及他人认知水平男女性别结果比较
表4的结果表明,4岁儿童及5岁儿童的对他人认知及自我认知的男女性别结果比较均不存在明显差异(4岁儿童中P,0.5,5岁儿童P,0.2)。在3岁儿童中,男女性别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女孩对他人认知的结果略高于男孩的结果(P,0.01);而对自我认知,则男孩的结果优于女孩的结果(P,0.01)。这种差异可能只存在于3岁阶段,到4岁及5岁时,男女性别在认知水平上的差异已不存在。
四、讨论
3—5岁学前儿童对白雪公主故事及孙悟空故事情节的理解——对自我认知及他人认知的能力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步提高的,表明儿童的这方面认知能力有一个发展过程,从后来的追踪实验结果中也明显看到这点,无疑到4岁阶段是一个明显的变化。3岁儿童在这方面的能力明显低于4岁与5岁的儿童,3岁儿童对他人认知的正确率只有54.5%;对自我认知也只有55.0%。可以看出,3岁儿童对他人认知的水平与自我认知的水平是十分接近的,没有明显的差别(P,0.5),即使在4岁年龄阶段及5岁阶段也都是如此(分别P,0.5及P,0.2)。可以认为,儿童的对故事情节理解——对自我认知及对他人认知的能力是在同步发展的,这点与我们原来想的有点不同,我们原想幼小的儿童可能会
对他人认知能力差一些,而对自我认知能力会好一些。儿童是否会容易把自己想的,或自认为是的事物也觉得别人应该是与自己一样的想,一样的认为,有以“自我为是”的想法。从结果来看,不是如此。儿童能够很好地区别自我认知与他人认知,尤其是4岁儿童及5岁儿童,已能够很好地回答自我认知及他人认知的有关问题,不会把自我认知视为他人认知。二者的正确率已达到很高(90%以上)的水平。
3岁儿童与4岁儿童及5岁儿童的结果比较,为什么在3岁阶段的成绩要明显低得多,这种情况说明,在对中外故事情节的正确理解上,对3岁的儿童来说还是存在相当的困难性。这可能与语言词汇的发展,经验与知识背景的差异,脑的发展与成熟等有关。从第一次追踪(3个月后)及第二次追踪(6个月后)的结果比较来看,其认知水平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提高的,尤其是3岁儿童,原始实验时的认知正确率平均只有54.7%,到第一次追踪时(过了3个月)为69.1%,到第二次追踪时(又过了3个月,即6个月),平均正确率已达到82.8%。这期间,儿童的语言词汇的发展,经验与知识背景以及脑的发展与成熟方面都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可以认为,3岁儿童在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自我认知及他人认知方面也是在明显发生变化的,它为儿童4岁时的“认知飞跃”奠定了基础。
男女儿童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对他人认知及自我认知的差异,只在3岁阶段时存在。在3岁时,女性儿童的对他人认知水平高于男性儿童,而对自我认知水平则男性儿童高于女性儿童。但随着年龄的进一步增长,到4岁及5岁时这种差异随即消失,男女性别的结果差异不复存在。这说明这种差异是暂时性的。在认知水平上,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性别的差异便不再存在。 *本研究得到中澳合作项目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1] 方富熹,齐茨(1990),中澳两国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跨文化对比研究,心理学报,第4期,345—352
[2] Noborn Takahashi(1992).Developemetal changes of young
children’s story comprehension.Paper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of the
2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in Brussels
[3] Rubin,K.H.(1978).Role taking in childhood:some methodological
consideration.Child Development,49,428-433
(本文来源:《论文资料库》 http://lw.zaizhiboshi.com)
范文三:理解顾客对品牌的认知过程
理解顾客对品牌的认知过程
转自石头博客顾客认知才是生意的最重要来源。抢占顾客心智认知的一块土地的重要性,就是这本书所要论述的。开山之作,不可不读。什么是定位?定位并不是为自己的产品定一个什么位,不是去创新出新的不同的东西,而是将产品和人们脑中已经存在的东西联系起来,因此,更重要的不是对产品的定位,而是对产品在顾客头脑中的定位。你自己眼中的第一不是第一,顾客眼中的第一才是第一。要进入人们的大脑,捷径就是争当第一,人们往往能够记住第一个或者第一名,而第二甚至更低的则无法深刻印象。因此,争当第一才是最好的道路。第二或者第三也有办法,但是,这些是要确认自己无法争当第一后才采取的措施。而所谓的第一不一定是销量排行第一或者最大,也可以是其他的第一,比如第一次提出一种概念,第一次推出新产品,总之,所谓的第一次就是要推出新的,和目前的产品不同的新产品。要成为领导者,就是要第一个进入预期客户的头脑,然后按照这个方向进行战略推广或者广告宣传。追随者们往往以为自己可以随意去"直接"挑战领导者,实际上,往往是失败的。追随者成功的方法是必须在人们脑中找出一个没有被别人占领的位置,也就是找出第一,也就是在另外一个领域或者概念充当第一~从这个角度来看,定位会导致差异化战略,即在某一细分市场上争得第一。定位的力量,来自对认知优势的充分发掘,所以定位首要的原则就是符合顾客已有的认知。但很多企业的"定位"恰恰是建立在违背认知的基础上的,例如茅台这个品牌的认知是高档白酒,但茅台偏偏要推出茅台红酒和茅台啤酒。茅台啤酒的"定位"是"啤酒中的茅台",在消费者那里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消费者会问"茅台也产啤酒?""茅台产白酒专业,啤酒肯定不专业",这种认知决定了茅台啤酒难以赢得顾客。这就是茅台啤酒一直处于亏损的原因。再比如最近电视上有一个叫做"快活林"姜茶的品牌,从宣传来看,企业想"定位"为养胃饮料,宣传口号是"养胃不上火",这里存在两个明显的定位问题:第一,顾客的认知当中姜养胃的功能并不突出,或者认知并不广泛;第二,虽然从"事实"来看,也许姜茶并不上火,但姜的辛辣给人造成了上火的认知,这种认知很难改变。从这两点看,这个品牌的定位与认知相冲突,所以很难获得成功。还有一个借助"定位"成功的案例是王老吉,恰当的定位营销策略使得王老吉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销售额从1亿迅速飙升到120亿。2002年以前,从表面看,红色罐装王老吉(以下简称"红罐王老吉")是
一个活得很不错的品牌,在广东、浙南地区销量稳定,盈利状况良好,有比较固定的消费群,红罐王老吉饮料的销售业绩连续几年维持在1亿多元。消费者的这些认知和购买消费行为均表明,消费者对红罐王老吉并无"治疗"要求,而是作为一个功能饮料购买,购买红罐王老吉的真实动机是用于"预防上火",如希望在品尝烧烤时减少上火情况发生等,真正上火以后可能会采用药物,如牛黄解毒片、传统凉茶类治疗。再进一步研究消费者对竞争对手的看法,则发现红罐王老吉的直接竞争对手,如菊花茶、清凉茶等由于缺乏品牌推广,仅仅是低价渗透市场,并未占据"预防上火的饮料"的定位。研究人员对于企业、产品自身在消费者心智中的认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罐王老吉的"凉茶始祖"身份、神秘中草药配方、175年的历史等,显然是有能力占据"预防上火的饮料"这一定位。通过二手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表明,中国几千年的中医概念"清
在全国广为普及,"上火"的概念也在各地深入人心,这就使红罐王老吉热祛火"
突破了凉茶概念的地域局限。研究人员认为:"做好了这个宣传概念的转移,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红罐王老吉就能活下去。"明确了品牌要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什么定位,接下来的重要工作,就是要推广品牌,让它真正地进入人心,让大家都知道品牌的定位,从而持久、有力地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紧接着,成美为红罐王老吉确定了推广主题"怕上火,喝王老吉",在传播上尽量凸现红罐王老吉作为饮料的性质。在第一阶段的广告宣传中,红罐王老吉都以轻松、欢快、健康的形象出现,避免出现对症下药式的负面诉求,从而把红罐王老吉和"传统凉茶"区分开来。为更好地唤起消费者的需求,电视广告选用了消费者认为日常生活中最易上火的五个场景:吃火锅、通宵看球、吃油炸食品薯条、烧烤和夏日阳光浴,画面中人们在开心享受上述活动的同时,纷纷畅饮红罐王老吉。结合时尚、动感十足的广告歌反复吟唱"不用害怕什么,尽情享受生活,怕上火,喝王老吉",促使消费者在吃火锅、烧烤时,自然联想到红罐王老吉,从而促成购买。红罐王老吉成功的品牌定位和传播,给这个有175年历史的、带有浓厚岭南特色的产品带来了巨大的效益:2003年红罐王老吉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4倍,由2002年的1亿多元猛增至6亿元,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出广东,2004年,尽管企业不断扩大产能,但仍供不应求,订单如雪片般纷至踏来,全年销量突破10亿元,以后几年持续高速增长,2008年销量突破100亿元大关。
范文四:我对宗教的认知和理解
我对宗教的认知和理解 什么是宗教? 我归纳为:宗教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从仅 仅是生存向社会属性出现后,自然的有意识地崇拜自然,是一种 群体性的崇拜。宗教是一种文化,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宗教这个词源自哪里呢? 在东方语言中,宗教本不为一联缀词, 《说文解字》中提到: “宗者,尊祖庙也,宗教人士以宀从示。 ”“示者,天垂象见吉凶 所以示人也。 ”这表示对神及人类祖先神灵的尊敬和敬拜。 “教” 指教育、育化,上施下效,侧重在对神道的信仰,这一点反而与 西方的宗教理解较为接近。
直至公元 10 世纪, “宗教”一词才最 先见于佛经,如《续传灯录》中: “吾住山久,无补宗教,敢以院 事累君。 ”这里的“宗教”指崇佛及其弟子的教诲,其意狭小而具 体。 西方语言的“宗教” 源自古罗马时代的 拉丁语 Religio 。古希腊人虽有表达对神的敬畏、虔诚及与之相关 的戒律礼仪,却未形成宗教的特定概念。奥古斯丁又在《订正》 及《上帝之城》中使用 Re-eligere 来表示人在信仰上的重新抉择 及决断,人需要靠重新考虑和选择与神修好。故 Religio 一词在 拉丁语的原意应为人对神圣的信仰、义务和崇拜。 然而不同的地域拥有不同的环境,宗教的发展也就不尽相同了。 就中国本土而言,最大的本土宗教就是一直在南方的道教。道教是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基础上,沿袭神仙方术、黄老道的某些观念和修炼方法,在东汉中后期形成的一种中国本土宗教。该教奉老子为教主,《道德经》为主要经典,相信通过一定方法修炼后可以长生不
老,成为神仙。道教对中华民族思维方式、民族性格、社会习俗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佛教也是中国的一大宗教,但并非中国的本土宗教。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有,博士求法说(公元前2年,西汉博士弟子景庐受大月氏王使者伊存口授佛经,故将这一年定为佛教正式入华之始。)和明帝感梦说(公元64年,东汉明帝梦到头顶白光之金人入殿,大臣傅毅说此为西方佛陀。明帝遂于67年遣使请大月氏国迦叶摩腾、竺法兰入洛阳,译《四十二章经》,佛教入中原)
佛教是释迦牟尼在公元前六世纪创立于古印度的宗教,强调通过一定的修行方式,使人圆满地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而达到彻底解脱。佛教不仅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精密深邃的哲学体系。佛教分为三大体系: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佛教从前三世纪开始向外传播,逐渐覆盖了中亚、南亚、东亚大部分地区,对这些地区的精神文化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成为代表东方文明精髓的世界宗性教。
佛教教义的精髓和核心被认为是缘起法又叫因缘法。缘起,指的是一切现象皆因为一定的因缘而生起,因缘指的是原因和条件。也就是把一切事物或现象的生起,看做是一种相依、相缘、相资的关系,即互为依存、互为因果、互为条件的过程。“此有则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则彼灭。”
在古代和现代,宗教都是必不可少的。古代由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浅显,畏惧自然界的各种神秘,不了解的物,将之归结于神,也
就应运而生了宗教。现代,每一个人都需要信仰, 无神论信仰科学, 信神的就形成了宗教, 宗教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比如唐僧就为翻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很多方面都与神灵息息相关这是因为传统的中国文化其实是神传文 宗教是一种信仰,他的作用是将社会人心的道德水准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层次中,现代认为宗教是忽悠百姓的,其实这是一种别有用心的说法,当然也不排除社会上有些人打着宗教的旗帜招摇撞骗。比如说:华伦功等等之类的。
而关于神的问题,由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有限,畏惧自然界的各种神秘,不了解的物,将之归结于神,也就应运而生了宗教。而宗教本身所体现的神性就是在人类自己的身上,如果给“神”一个形象的话,那就是普罗大众,你、我、他、穷人还有国王。然而宗教后来却成为统治者手中的工具,因为人类的劣根性,人类是人,同时也具有动物的本性,弱肉强食、虐占有、成为权威均是人性中一直都存在的,所以信仰就立即成为那些所谓强者钳制其他人的最好的工具,这些残暴的独裁者用强权独占了知识,然后用符号统治阶级利益的描述来合理化与美化其,不服从者就消灭之,这是人性中恶的那一面,而不是宗教本身。
外民族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基督教源于犹太教经典(分新约、旧约两部)。前者是犹太教的经典,后者是耶稣笛子的福音书的汇编。耶稣在历史上记载确有其人,本是犹太教的传教士,因对教义有新见解而自立教派收有门徒12,其中将基督教教义
广泛传播的是第12门徒保罗。耶稣在思想上应该是一个很有见地的人。他将犹太民族本民族神发展为全世界的神,并宣扬只有信教者都可以成为上帝的选民而进入天堂。他宣扬的平等、自由、宽容、博爱的精神,一千多年后孕育了西方资本主义的萌芽,并依然影响着世界。 基督教的基本信条包括原罪、救赎,与中国人信奉的人心本善的理论不同,基督教相信人性本恶、人类带有原罪,而这一理论被后来的哲学家发扬光大,解释了许多问题。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因受天使召唤和神谕开始传教,并南征北战创立了盛极一时的伊斯兰政教合一的帝国。政教合一依然是伊斯兰世界一个典型特征,宗教领袖对世俗生活的强大影响力至今还存在。伊斯兰教笃信真主安拉,在很多方面和基督教相似甚至有人指出二者所信奉的应该是一个共同的神。伊斯兰教传入中国较早,中国的许多民族都是全民族的信奉伊斯兰教。随着伊斯兰教帝国的征伐,伊斯兰教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在中国的新疆和西亚地区取代了佛教成为那里的最主要的宗教。
范文五:对心态的认知和理解
对心态的认知?和理解
心态决定一切?,人没有做不到?的事,就看这个人的?做事态度。在外工作多年?,从自己所经历?过的人和事总?结了一下:思想决定行动?,态度决定一切?——积极的心态会?带来积极的结?果,保持积极的心?态,你就可以控制?环境,反之环境将会?控制你。
你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你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改变天?气,但你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情;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你不可以控制?他人,但你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 要想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就要学会积极?的思考。人的视觉和思?维都是有盲点?的,看见消极的一?面就看不见积?极的一面,我们要像调台?的旋钮一样把?它调到积极的?位置,经常阅读和进?行心态调整将?有利于你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将有利于我们?铲除恐惧和自?卑感。
在人的一生中?,我们要不断地?吸取周围的营?养,要不断地给自?己的生命之树?浇水施肥,同时还要不断?调整心态使其?始终处于生长?期——四季常青、枝繁叶茂。所以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周?围的朋友,学习别人身上?的优点;要舍得对自己?的大脑投资,不断充实自己?。因为这种投资?是世界上最合?算的投资,它将以十倍、百倍的价值给?予你回报。
对待那些认识?的以及还没有?认识的朋友,我们都应有一?种助人的心态?。助人者自助,自助者天助,我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获得了
宽容?、幸福、愉悦和快乐的?体验,当然长此以往?,宽容、幸福、愉悦和快乐的?体验就会定型?在我们身上,那么我们也就?拥有了幸福、愉悦和快乐的?天天结伴。
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高贵还是平凡?,快乐对每一个?都是一样的,我们拥有一样?多的阳光空气?和水还有大自?然,你可能没能力?去获得一些东?西,可是却有能力?把握自己的快?乐,乐观积极的对?待生活,你一定会得到?生活对你的恩?赐,生活就此会变?得丰富多彩,所以你不要忘?记,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一个起?点。
积极的心态,一方面是指他?的心理状态是?乐观的,另一方面理指?他的态度是积?极的。它能激发你的?潜能,愉快地接受意?想不到的任务?,悦纳意想不到?的变化,对人对事表现?出宽容和大度?。在这样积极心?态的引导下,他在工作生活?学习上更容易?获得成功。做好想做又不?敢做的事,获得他人所期?望的发展机遇?,你自然也就会?超越他人。而消极的思想?压着你,你像一个要长?途跋涉的人背?着无用的沉重?大包袱一样,使你看不到希?望,也失掉许多好?的机遇。
积极心态的人?,他是乐观的,为人热情的,善于行动的人?,同时,他们的思维也?是积极的;积极心态的人?,他们的心理是?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的,性格是随和的?;积极心态的人?,他们在事业上?要比普通的人?、消极的人,容易获得成功?。 看,面对金色的晚?霞映红半边天?的情况,有人叹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也有人想到:“莫道桑榆晚,晚霞沿满天。”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心情就?有不同的结果?。
积极心态是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有必胜的?信念,善于称赞别人?,乐于助人,具有奉献精神?,他们只会付出?,不求回报,他们心胸宽广?,不斤斤计较,他们微笑常在?,充满自信,他们能使别人?感到你的重要?。
远大理想和明?确的目标是积?极心态者的重?要表现。没有远见的人?只看到眼前的?、摸得到的、身边的琐碎事?、小事,个人的精力被?这些琐事消耗?掉。有远大理想的?人具有远见,远见不仅使人?站得高,看得远,看到有重大意?义的大事,而且能使之成?为明确的目标?,采取积极的行?动去实现它。可以说,人的远见有多?广,他的世界就有?多大。具有远见卓识?的伟人,他的心中装着?整个世界。远大理想能调?动人的积极性?,能激发人的斗?志,能引发巨大的?潜能。成大事者都是?那些有远在理?想的人。每个成功者都?有明确的自我?发展目标,他们脚踏实地?,坚韧不拔,不断地实现具?体目标,不断地体验成?功感,以激发内在的?动力,直至达成伟大?的目标。
你不能控制他?人 ,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左右生活,但你可以改变?心情。积极的心态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养成?的,是个人主动创?造出来的,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心情也换个天?地。
积极的心态做?事,工作效果事半?功倍。工作方面多向?好的一面看,遇到好的时候?要更加努力,遇到不如意的?时候,要相信自已会?做得更好而奋?发,随时想着没有?我不能,只有我不做,这样慢慢就形?成了良好的心?态,今后也就不会?为一点点事情?而失去信心,进而转入消
极?悲观的状态了?;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有处事不惊?的风格,当然这需要修?练,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修?练的过程,之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些高人?,就是他们修练?的很好,所以他们可以?从容对待人生?,进而达到乐观?豁达,自然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心态?。
人不管是生在?富人家、穷人家,从生的角度讲?,大家都是公平?的,但从享受的层?次讲,这又是不公平?的,很多人之所以?会出现消极、会出现乐观、会出现自悲,就是后天形成?的,而不是父母给?的。但不管怎么说?,人生就是一个?过程而已,在成长的过程?中,穷人也好、富人也罢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有一点,如果能养成坚?强的性格,通过历练人生?来修成良好的?个性,通过苦乐来寻?求人生的乐趣?,用享受生活的?心态来体味世?事。这样人生就会?多姿多彩。
幸福的人与常?人之间的最大?区别就是心态?,在这个多变的?社会,只要你能控制?自己的心态,那么你就会拥?有幸福、愉悦和快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