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再别康桥答案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导学案 高一语文组 2010 年 9 月 6 日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层面:体会两首诗的节奏、 旋律,了解新诗中 “新月派”诗歌创作“三 美”主张的特点;了解两位诗人、主要作品 及创作风格; 品味诗歌语言, 把握诗歌意象, 初步掌握并运用通过意象分析鉴赏新诗的 方法;学习《雨巷》象征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层面:朗读、设问、启发、 讲解、讨论相结合。 3.情感与价值观层面:体悟作品的内涵, 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再别康桥》中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及其作用 2.《雨巷》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学习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把握作者情感 【学习方法】诵读 品读 感悟 【课时安排】三课时 【课前准备】朗诵录音 《再别康桥》1【检查预习】 1.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青荇( xìng ) 榆阴( yú ) 沉淀(diàn ) 长篙( gā ) 漫溯( sù ) 浮藻(z?o ) 斑斓( lá ) n 笙萧( shēng ) 2.请用斜线标注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①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②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③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④满载/一船/星辉,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3、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 云中鹤、南湖、诗哲。现代诗人、散文家。 “新月派”代表诗人,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 坛的基础。曾留学英国和美国,诗歌创作深 受英国浪漫主义诗潮的影响——字句清新, 韵律谐和, 比喻新奇, 想像丰富, 意境优美, 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 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1931 年因 飞机失事而遇难。留下了四部重要诗集《志 摩的诗》 《猛虎集》 《翡冷翠的一夜》 《云游》 。 4、联句练习2王勃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意3见,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鼓励) 字句清新, 韵律和谐, 比喻新奇, 想象丰富, 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具有鲜明 的个性。 或形式美和内容上的人情美(表达了 对母校依依不舍的赤子情怀)。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的 这种感情怎样体现?(温故知新,运用上次 课对意象的理解解决问题) 依依惜别之情。关注题目, “再别”是题眼; 关键词语(直抒胸臆和描述性语言) ,开头 结尾两节 “走了” “作别” “不带走”等词 语;抓住意象即借助特定的景物:西天的云 彩、夕阳中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油油的 清荇、榆阴下的潭水等,诗人通过描绘康桥 河畔清新明丽的画面,表达了对康桥的热爱 和依恋之情。 二、合作探究 赏析意象 (一) 、读 2、3、4、5、6 段,探究意象, 品味语言(掌握通过意象分析、鉴赏诗歌的 方法) 1、 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如4名句集锦) ,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 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 样呢? 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 是人,是“西天的云彩” ,告别对象由人间 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 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2、 “意象”就是作者写入作品的寄托了作者 感情的形象。 《再别康桥》的二到六节中, 诗人捕捉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 色,都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你最喜欢的 意象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A、 “师生互动分析“河畔的金柳”意象 思考: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艳影” ” 能换成“倒影”吗?这些诗句运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在诗人要离 开康桥的时候,为什么避开了送行的人,周 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而选了河畔那本不 起眼的柳树呢?5将“金柳”比喻“夕阳中的新娘”独具匠心, 金柳和新娘都是美丽的迷人的,把无生命的 景语变成了有生命的活物,既写出了柳枝的 婷婷袅袅、妩媚多姿,又表现了诗人对康桥 极度依恋的感情。 金柳,妩媚而美丽,浸透着诗人欢喜和眷恋 的感情 点拨: 1) 、读到“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你的脑海中浮现怎样的画面?请说出来。 夕阳照射下的柳枝,被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 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在空中轻轻摇摆, 婀娜的影子倒映在水中。 2) 、诗人把金柳说成是“夕阳中的新娘” 。 新娘应该是什么样的呢,用哪些形容词来形 容下? 3) 、诗人恰恰把金柳说成是“夕阳中的新 娘” ,说明什么啊? 说明了在诗人眼里今晚的柳比以往更迷人、 更婀娜。 4) 、诗人为何觉得今晚的柳最美呢? ——有句话叫“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6彩” ,还有句话叫“情人眼里出西施”因为, 今天诗人要与康桥作别,所以他对康桥的喜 爱与依恋之情在现在是最强烈的,所以在平 常人眼中不起眼的柳树才变的分外妖娆和 迷人。 5) 、在诗人要离开康桥的时候,为什么避开 了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而 选了河畔那本不起眼的柳树呢?(诗人为何 对这柳情有独钟呢?) 因为“柳”音同“留” ,所以古人常用柳来 表达一种离情别绪,所以柳也便成了是中国 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如王维的《送元二 使安西》中“渭城朝雨译轻尘,客舍青青柳 色新。 所以说,诗人之所以在离别康桥时 ” 选择柳这一形象入诗,也是是深受古典诗词 的影响 6)“艳影”能换成“倒影“吗? 、 不能。 “艳影”是鲜明美丽的形影, “倒影” 只是客观的描述,而艳影既形象的描写了金 色夕阳下柳树投在水中的倒影之艳丽,且与 上句“新娘“呼应,同时更流露出诗人对金 柳乃至整个母校的热爱。 “艳影”融入了诗7人深深地情意。 B、个性阅读:你还喜欢哪个意象?谈谈你 的理解。 “云彩”云彩本身就是飘忽、轻灵的,给人 以清新飘逸之感,使别离之情不是很沉重。 “青荇”“招摇”写了河里的水草随微波起 : 伏的状态,写出了水草的可爱、动态之美, 在这样的诗情画意里,诗人醉了,他甘心做 一条水草, “甘心”写出了他对康桥的永久、 热烈的爱恋。 “油油” :感到生命的旺盛。青 荇、柔波,写康桥对诗人的欢迎,更表现出 诗人对康桥的眷恋; “虹”与“梦”奇异的意象,写出了潭水的 静美以及由此引发的彩虹般的梦的联想。这 “揉碎在浮藻间”的彩虹,就是沉淀在诗人 心灵深处的梦,这梦像彩虹一样美,但是却 揉碎了,有很凄楚。 “沉淀”即这是过去的, 而且积淀在心灵的最深处的东西,是长期以 来隐藏在诗人内心深处的愿望和理想。暗示 着对逝去的康桥生活的无限依恋之情 星辉、水波与星光辉映,色彩斑斓,表现了8诗人的快乐心情; 夏虫的“沉默” ,渲染了一种静寂的氛围, 衬托了诗人的离情别绪。 特点: 诗人选择的这些意象, 都是自然景物, 给人清新之感,而诗人要表达的是怀念惜别 之情,诗中的这些意象却有一种纯净的美 感,能让读者也不知不觉地从离愁别绪的伤 感中超脱出来,而去全身心地感受诗中优美 的意境。 归纳: “意象”就是作者写入作品的包含了 作者感情因素的形象。 解读“意象”必然伴随着联想与想象。只有 通过联想和想象,读者才能进入到作品的情 境之中。(二) 读 1、7 节欣赏回环美。 1、诗歌的首尾两小节语意很相似,节奏相 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但是同中有异,9这样处理有怎样表达作用? 首尾连接都表达与母校告别的依依不舍、缠 绵悱恻的感情。但同中有异第一节,紧扣住 一个“再别” ,首节以“轻轻的”三字重复 三次, 显示出只身来到和 “作别” 时的怅惘、 徘徊、犹疑、留恋的复杂情;第七节在结构 上与第一节呼应,收束全诗,虽节奏相同, 但是诗句的融入了更多的不得不离开的哀 愁。首节的两个“轻轻“改成了”悄悄“, 首节是“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末节 是“挥袖”不带走“云彩” ,末节表达的感 情更进一层。 首节以“作别”概括全诗的内容,而两个叠 音词的运用,既定下抒情的基调,又因音节 轻盈优美,形成轻盈跳跃的节奏,衬托出了 诗人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 末节的“悄悄“与前文的“轻轻”照应,而 表意略有不同。 “轻轻” 强调动作的轻盈, “悄 悄”既写出了离去时的一丝孤寂,同时也写 出了不愿惊动母校的赤子情怀,让人惆怅不 已。 首尾两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在客观上强10调了诗歌的抒情性,一唱三叹,反复回旋, 强化了诗人心中的康桥恋恋不舍的感情,一 种挥之不去的惆怅伤感的情绪萦绕不散,使 得诗人的情感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圆环。 归纳:语言品味要从词语、修辞手法着手。 词语品味,要始终关注具体的语言环境,字 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另外还要做 到整体把握与细节分析相结合。 三. 合作探究、拓展提升 1、探讨:关于诗人在《再别康桥》中情感 的高潮有人认为第 5 节是,有人认为是第 6 节,你的看法呢?(温馨提示:思考第5、 6两节中诗人时而“放歌” ,时而“沉默” , 各是因为什么?) 第五节的理由:诗人对母校的爱恋之情的达 到了高潮。诗人似乎已经忘记他要告别康桥 了,想撑着一支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去 寻找他“彩虹似的梦” ,到了晚上归来时, 水波与星光的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的腰 “在星辉斑斓了放歌” 。诗人快乐到了极点。 第六节的理由:诗人的惜别之情到了高潮。11诗人沉浸在美好的梦境中,一个“但”字把 诗人也把读者从梦境中回忆中拉回到了现 实。在现实中“放歌”是不可能的了,美好 的时光已经过去, “我”现在只能悄悄地只 身离去。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 桥。本节别情缕缕,离绪重重,诗人的惜别 之情达到了高潮。 2、 《再别康桥》一诗在形式上如何体现“新 月派”的“三美”主张? 【链接】 “新月派”提倡诗歌创作具有“三 美”的主张: “绘画美”指的是词语的色彩, “音乐美”指的是诗歌的音节, “建筑美” 指的是句式。 音乐美,表现为这首诗的章节统一,韵脚严 整。每节偶句押韵,韵脚为:来,彩;娘, 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 彩。节奏鲜明,旋律和谐,每行基本上由两 个或三个 音步构成,读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首节和 末节,回环复沓,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 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12建筑美,表现在诗节和诗行的排列组合上, 《再别康桥》共七节,四行一节,每一节诗 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行的字数基本为 六七个字,间或八个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 齐。 绘画美,表现为诗人注意诗的画面感,用词 讲究色彩运用和搭配, “云彩” 如 “金柳” “艳 影” “青荇” “彩虹” “斑斓” 等词语充满色 彩感,诗的每一节几乎都可看做是一幅色彩 鲜明、丰富的图画。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 词语,如“招手” “荡漾” “招摇” “揉碎” “漫 溯” “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 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质疑与练习】 【大胆质疑】如“是天上虹”后面没有标点 符号,为什么? 【迁移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题目。 [温馨提示:阅读课外诗歌,不要着慌,要13反复诵读, 认真体会, 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 诗人的感情,领略诗歌的意境。 ] 雪花的快乐 □ 徐志摩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飏,飞飏,飞飏,14——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藉我的身轻, 盈盈的, 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1) .诗人为什么把自己比做雪花? (2) .怎样理解诗中反复出现的“飞飏,飞 飏,飞飏”? (3) “她”是诗人美的理想的代称,那么最 后一句“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该如何理 解? 2、 《再别康桥》中诗人选取了“云彩” “金 柳” “夕阳”波光” “艳影” “青荇” “彩虹” “青草” “斑斓”等词语,给读者以视觉上 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15片深情。请将下面提供的词语, 扩展成一段话, 描绘出一个优美的意境。 (不 少于 50 字) 小河 柳树 夕阳 青草 歌儿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 http://www.oldq.com.cn/rjbgz/yuwen/ywjiaoan/jiaocan/201108/147118.html16
范文二:再别康桥答案
《再别康桥》参考答案:
预习自测
1、xìng sù gāo zài pàn bānlán shēngxiāo
2、(1)“斑斓”指灿烂多彩,多用于书面语。“斑驳”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
(2)“荡漾”指(水波)一起一伏地动。“动荡”指波浪起伏;比喻局势、情况不稳定。
探究案
探究:1:
(1)依依惜别的深情;依恋——欢欣——陶醉——忘情——激动——沉默——平静。
(2)
?三个“轻轻”一再叠用,给全诗定下抒情基调,抒发了诗人对母校的虔诚恭敬,剑桥大学在是人心目中崇高而伟大。
?“悄悄”与“轻轻”遥相呼应,形成回环复沓的美,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难舍难分的离情。
?作者只身轻轻来到康桥,又独自悄悄离开,渲染出康桥宁谧的意境,他不愿惊动心爱的康桥,与他对康桥的喜爱眷恋之情吻合,无声是最深情的离别;
?叠词“轻轻”“悄悄”,回环复沓,有轻微跳跃的音乐美。 探究2:
意象 特点(见书上) 情感
云彩 难舍难分(感伤、无奈)———奠基 风光如画 金柳 执爱、依恋
青荇 眷恋 别情依依
潭水 陶醉忘情
长篙、星辉 快乐至极
哀愁淡淡 夏虫 悲从中来
云彩 淡淡哀愁 ———————— 余音 探究3:
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一韵到底,虽有音乐美,但易流于呆板);回环复沓;叠音词的运用。
探究4:
全诗四行一节,十分整齐,每一节诗行的排列是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于整齐中见变化。而两句的字数基本上是6、7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
练习案:
1、C(A(zhǎng-chēng B(méng-máng D(dìng-diàn sì-shì)
2、B(应在“白头”后断开,而不是在“我的”之后)
3、D(格律诗讲求格律、押韵)
4、(1)云中鹤 南湖 “新月” 《志摩的诗》 《猛虎集》 (2)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3)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5、运用了比喻和移就、拟人。移就是把用来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用来修饰乙事物的修辞手法。“荡漾”本是描写水的,在这里却用来形容“艳影”。 6、第一节韵脚是ang;第二节韵脚是ao;分别为娘、漾、摇、草 7、“招摇”写出康桥对诗人的欢迎态度;“甘心”深刻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眷念。
8、柔媚 欲言又止、含羞带笑、娴静与纯美
9、不矛盾。女郎处在将要分别、不忍分别、又只好分别的复杂的情绪交织之中,她不能一味沉默,只好把万千浓情蜜意化做一声声的“珍重”,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爱慕敬仰之意;诗人与这位温柔多情的日本女郎在交往中已经结下了真挚的友谊,即将分别,顿生“忧愁”。
10、用“沙扬娜拉”作结,不仅点题,而且把女郎的声声嘱咐,殷殷叮咛的眷恋心情,传达出来,这是深情的呼唤,也是美好的祝愿。
范文三:再别康桥答案
《再别康桥》第一课时答案
一、拼音略
二、不一样,《雨巷》用象征手法变现作者的孤独和迷惘的心情,用丁香表现那种愁怨。 《再别康桥》表现的是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其中用优美的景物和拟人的手法将作者对康河的无限欣喜和眷恋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第 3 节,写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第 4 节,写榆树下的青潭。诗人融情人景,将留恋全都融入康桥的风光中。
第 5 节,诗人流连忘返、泛舟放歌的情形
四、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诗人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出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烘托出“我”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轻缓抒情的基调。
五、基础训练
1、D
2、《沙扬娜拉》诗的一开始,以一个构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两个并列的意象妥贴地重叠在一起,人耶?花耶?抑或花亦人,人亦花?我们已分辨不清了,但感到一股朦胧的美感透彻肺腑,象吸进了水仙花的香气一样。重复写“道一声珍重”更能体现出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既然离别已是注定,不如多留下些甜美的祝福,佛说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既然相遇,怎舍离别,所以作者的一声珍重寄予祝福的同时也载满了淡淡的离愁,最后千言万语只化做一句“沙扬娜拉!” 全文虽只有48个字,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别样的惜别画面,精炼的文字将画面渲染的美不胜收,充分体现了作者所追求的诗歌绘画美与音乐美。
《再别康桥》第二课时答案
一、想象画面美,学生自由发挥
二、问题探究2、附:意象句子分析:
(1)云彩。离别的对象与众不同。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
(2)金柳。为什么不说杨柳、绿柳而要说金柳?既与夕阳相映(落日熔金,但是水里可能是金色的,给柳树披金似乎没见到过),金又是最富贵的一种颜色。这里的柳已经不是普通的柳树了,而是代表着整个康桥,作者对康桥的感情至美如金!所以他选择了柳树最美的时刻来加以描绘,还把柳树比作新娘,连影子都是灿烂的,新娘是少女一生中最美的时刻,由此可见,康桥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
(3) 青荇。刚才讲到了柳,还是一种很美的植物,而且在中国人眼中,柳与离别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西安有个地方叫灞桥,是古代送别的地方,伤心不过灞桥柳。但这里的青荇,只是再普通不过的水草,而且还是在烂泥上,为什么徐志摩却愿意做这样的一条水草?在这里,软泥让人们联想到泥的细腻与光滑,也很可爱,让人有亲近的愿望;而水草是油油的,让你直觉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招摇”一词表现了水草的快活与轻松。这种水草在柔波里招摇的意象,是诗人对自己在康桥幸福生活的隐喻。 明确:本来很一般的景物为什么会在诗人的眼里变得如此美好?因为这些景物上寄予着作者对于康桥的无限留恋。柳草本无情,有情的是诗人,当它们变为诗人笔下的形象时,也就饱含了诗人的情感。(这时候,我们就称作者笔下的这些景物为意象。如果没有负载这种情感,就只能称物象了。而这首诗是通过一组意象来表现作者情感的,
那么它所烘托出的那种气氛,那种艺术境界,我们就称之为意境。 )
(4)潭水。这句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5)“长蒿”一句。徐志摩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他在康桥生活的两年,悠哉悠哉。他那时有自己的理想,生活是充实的,对明天怀着希望。所以,他用
(6)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回到现实仍然是哀伤,所以
(7)“轻轻的”“悄悄的”“沉默”。营造的气氛轻松。“多情自古伤离别。”自古以来,离别总是免不了一种沉重愁绪,但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
3、诗人悄悄别离康桥时的的苍凉与无奈,只好静思默想,用无声把这种心情推向极致,可见此时诗人的心情是凄婉而哀伤的。
4、在这句诗中,诗人匠心独运,将“悄悄”化作“别离的笙箫”,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具有很好的审美效果。同时,可以看出作者怕惊动他心爱的康桥,只在心中唱响离别的笙箫曲,表现他对康桥的眷恋和热爱。
5、“轻轻的”和“悄悄的”意思一样,但用在诗里表现的就不一样了,“轻轻的”表现出作者去见康河就像去见好朋友一样,想要给康河惊喜,此时的作者怀着美好的愿望和期盼。 “悄悄的”离开康河表现出作者此时的心情是哀伤无奈之情,不忍心打搅康河只能够静静的一个人离开。
课堂检测1、C 2、C
范文四:再别康桥助学卷及答案
《再别康桥》高效助学卷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让我们随徐志摩到英国著名的剑桥(康桥)上去散散
步,好吗?
一、 搜集资料
1、查阅资料,认识诗人,了解背景
2、理解识记,加强人文积淀。
徐志摩诗人,有《花雨》1918至1920年,
他先后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1925年和1928年,他出国途
经英格兰,两次重访母校。本诗是他1928年故地重游后在归国的轮船上写的。
二、积累字词
1、读准字音:
荡 漾( ) 青荇( ) 揉 碎( ) 斑 斓( ) 漫 溯( ) ......
笙箫( ) .
2、辨字组词:
畔( ) 箫( )
衅( ) 萧( )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诗歌,划分节奏,标出韵脚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2、诵读诗歌,了解大意,体味感情。
《再别康桥》写离情别绪,但全诗并不哀婉沮丧,如“河畔的金柳”像夕阳
中的新娘,抒发了 ;“在康河的柔波里”诗人“甘
心做一条水草,” 抒发了 ;“夏虫也为我沉默”交
织着 等复杂感情。
3、读《再别康桥》的感受像( )
A、 倾听岳飞高唱《满江红》
B、 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C、 静听肖邦的小夜曲
D、 聆听阿丙的《二泉映》
4、《再别康桥》抒发诗人
四、赏析揣摩
1、研读诗歌,揣摩特色
人们都说《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如全诗四行一
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基本上六七字(间有八字句),参差
变化中见整齐,具有建筑美。再如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
感。 “轻轻”“悄悄”等叠词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使诗歌具有
音乐美。你能说说本诗的绘画美体现在哪里吗?
2、品读诗歌,揣摩语言
(1)说说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2)《再别康桥中》我认为用得最好的词是理由
是 ;写得最好的句子是 ,
理由是 。
3、、比读诗歌,背诵默写
《再别康桥》中写诗人荡舟河上寻梦的句子是 ,
;, 。
五、探究质疑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
梦”这“彩虹似的梦”究竟指的是什么?
六、读写结合
1、过一把画家瘾:品读诗句,展开想象,用水彩笔绘出你心中的康桥。
2、当一个小诗人:选择与亲人团聚或分别时的场景,学写一首小诗
参考答案:
一、(2)新月派 《猛虎集》
二 1、yàng xìng róu lán sǜ shēng
2、湖畔 挑衅;箫管 萧条
三、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对康桥浓烈的爱 对康桥的无限依恋 依恋、无奈、 惆怅
3、C
离别时的依依不舍、无限惆怅之情
四、 1、绘画美:七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绚丽
的词语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还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
“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画面具有流动的美。
2、(1)比喻 (2 )略
五、 运用比喻修辞 。榆阴下倒映的彩虹,既可看作是诗人在剑桥大学短暂生活的诗
化,也可看作是对先哲的追思与怀想。
范文五:再别康桥第一课时答案
《再别康桥》导学案第一课时
主备人:胡伟华 备课时间:2010年8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陶冶情操,培养学生以精炼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感
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选取的独具特色的意象及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语言,分析作者情感
学习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学法指导
1、整体感知文本,初步总结作者的思想感情。
2、在诵读中反复体会徐志摩在“再别康桥”时,以“飘逸可人的潇洒,兴奋热烈的眷恋,清新如画的别离, 旖旎迷人的风光”,传递给读者的美感。 知识链接:
教学过程
一、走进作者: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名章垿,字志摩,小字幼申。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1]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诗集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散文集有:《再别康桥》、《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轮盘》;小说《春痕》;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被林语堂称为“情才”和“奇才”。
二、背景介绍:
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说,“康桥情节”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三、合作探究及展示:
(一)(1)给划线字注音。
青荇( ) 漫溯( )斑斓( )笙箫( ) 揉碎( ) 河畔( )长篙( )浮藻( )
(2)文学常识填空
徐志摩(1896-1931)(新月)派代表诗人,他创作丰富,成绩斐然,被林语堂称为(情才)和(奇才)。他一生留下四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二)知识点拨和问题探讨
1、诗歌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简要分析这样的好处。
答:写出诗人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的情景,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母校,不愿打破她的宁静与和谐,只想悄悄地与康桥作依依惜别。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突出地表现了自己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
2、《再别康桥》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诗人捕捉到了那些意象?这些意象有哪些特点?
答: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特点:这些意象都是远高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自然景物,避开了人间烟火,给人一种清新感。
四、达标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彷徨 (páng) 颓圮( pǐ) 芬芳( fēn ) 雨巷 ( xiàng )
B、河畔( pàn) 漫溯( shu?) 青荇(xìng) 寂寥(liáo)
C、彳亍(chìchù) 凄婉 (wǎn) 沉淀(diàn) 悠长(yōu)
D、长篙(gāo) 斑斓(lán) 笙箫(shēng) 篱墙(lí)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漫溯 斑斓 踟蹰 枯槁 B、狗吠 残羹 霉菌 笙萧
C、榆阴 干燥 汲取 通牒 D、贪婪 通缉 摹写 缄默
五、小结
六、小组互评
七、点火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