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浅谈马克思共产主义的真实内涵
浅谈马克思共产主义的真实内涵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马克思批判的两种“共产主义”即:粗陋的共产主义和政治的共产主义(民主的或专制的共产主义和废除国家的共产主义)。在批判的角度上提出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并理清了几对关系:”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关系、马克思“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所要达到的目标、“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中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等。
论文关键词 马克思 共产主义 真实内涵?
对于共产主义,马克思在共产主义这一章节开篇就指出:“共产主义是扬弃私有财产的积极表现,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同一条道路”。明确的指出,自我异化和自我异化的扬弃都是人类历史上两个必经阶段,同时二者是相互依存的,辩证的关系。
一、马克思批判了粗陋的共产主义
粗陋的共产主义只注重人对物质的需求,没有注重人的精神世界。可以说只是一种物质的平均主义,并没有突破工人这个界限。马克思指出:“在它最初的形态中不过是私有财产关系的普遍化和完成”。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人与物的关系
粗陋的共产主义停留在物的层面上,私有财产关系仍然是整个社会同实物世界的关系,
所有人都成为工人,所有人共同占有劳动产品。
1.这种粗陋的共产主义否定私有财产,把私有财产唯一当作客体、物来对待,没有从主体的角度看清楚私有财产的本质。
2.粗陋的共产主义要求否定私有财产,但是这种单纯的否定是不科学的,是没有深入实质的否定,因为物质财富的平均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否定私有财产的公有制。
3.其根源就是人的平均化欲望作祟,只有自己得到别人得到的东西才是王道,这样就意味着所有人的生活都是穷困潦倒。
4.最终导致的结果:工人这个范畴并没有被取消,而是被推广到一切人身上。因此,“粗陋的共产主义他不仅没有超越私有财产的水平,甚至从来没有达到私有财产的水平,是非自然的简单状态的倒退。”
(二)人与人的关系
这种共产主义提出了公妻制,认为要把妇女变成公共的和共有的财产,这是泯灭人性的做法,否定了人的全面发展,否定了人感性的生活,因此这种否定才是真正的私有财产,是“私有财产最彻底的表现”。
这种粗陋的共产主义之所以不是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就是因为她否定了人类的整个文化和文明的世界,它并没有认识到私有财产的本质,更没有认识到人感性的一面,这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是背道而驰的。
二、马克思批判了政治上的两种共产主义
马克思所批判的政治上的两种共产主义,即是对民主的或专制的共产主义和废除国家的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的批评,具体有以下表现:
(一)进步的地方
1.民主的或专制的共产主义和废除国家的共产主义都能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即人的本
质的自我异化就是私有财产。
2.上述两种共产主义就是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是人向自身的复归,是人政治上的解放。(粗陋的共产主义只认识到物对人的重要性,即物质的层面,政治上的共产主义则上升到人的精神层面)。
(二)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的原因
1.政治上的共产主义自始至终没有突破人的异化的篱笆。
2.政治上的共产主义没有深刻认识到人的本质的发展与私有财产的背后隐藏的现实逻辑,没有物质基础便无法谈精神支柱。
3.不了解人的自我异化的本质,没有厘清自我异化最终要与劳动的异化、与人的类本质、类特性的异化之间的内涵,没有认识到后者决定了前者的存在,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总之,政治上的共产主义没有深深的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所以,这两种共产主义只是人的政治上的解放,不是人全面发展的科学思想。
综上所述,以上论述的三种共产主义都是从纯粹的物质层面到狭隘的精神层面,逐步的深入,与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迥然不同。其区别就在于是否真正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
(一)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关系
1.工人在整个生产加工过程中,是受到有产者的压迫和强制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工人并不能真正的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反而是否定自己,感到不幸。因此,在工人的整个劳动过程中,工人的劳动在内心深处是游离于工人自身,不依赖于工人而存在,“单纯的”劳动就产生了私有财产。
2.工人通过劳动产生的劳动产品不归工人所有,反而归资本家所有。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工人只有先作为人存在,然后才能作为工人存在,作为工人存在又是为了作为人存在。第二,在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是一种强制劳动,因此工人产生的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第三,在强制劳动下,工人一旦消极怠工就面临失业,因此工人之间为了争取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的生活资料而产生竞争,这种竞争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等方式展开。因此,工人创造的越多,表示自己越是弱小,反之这种异己的力量越强大。
3.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工人越来越贫困,而资本家越来越富有。私有财产就是异化劳动的积累。一旦私有财产的这个秘密发展到最高阶段,即资本和劳动的对立上升为非无关紧要的对立的时候,也就意味着私有财产的异化即将开始。
4.私有财产的运动,本身就包含着其必然被扬弃的过程,只不过这种过程必须由无产阶级革命来完成。
5.工资和私有财产是同一的。具体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方面异化劳动产生私有财产,私有财产又用来偿付劳动本身的工资。另一方面假如没有异化劳动也就不会有私有财产,反之没有私有财产也就不会有用来偿付劳动本身的工资的存在。因此,工资和私有财产是同一的。其次,强制提高工资,无非是给奴隶以较多报酬”因此资本家无论以何种方式提高工资,支付更高的工资背后产生更多的私有财产或者是确定会生产更多劳动产品的前提下。最后,异化劳动产生私有财产、同时产生工资。因此工资和私有财产是同一的。没有异化劳动,不会有私有财产,也就不需要支付工资。
6.奴役制关系是异化劳动产生私有财产这种关系的变形,当私有财产不复存在,异化也就不存在,全人类就会解放,这种解放的形式由政治解放、经济解放表现出来,工人和资本
家全部解放,最终就是马克思所诠释的由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组成全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私有财产的扬弃的表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个著作的名字暗含深意,马克思不仅仅从哲学的角度诠释了异化劳动就是扬弃人的自我异化,向社会的人的复归;而且站在从经济学的角度上,也指出了:正是异化劳动导致私有财产,所以,要克服异化就必须从私有财产、从奴役制下把工人解放出来,从而把私有财产变为真正的人和社会的财产,这就是扬弃私有财产最终实现共
产主义,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1.马克思私有财产的扬弃所要达到的一个状态。“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人是客观存在的主体,我们的历史是以人为主体的世界历史,人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获取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才能走向共产。资本主义使人的本质完全扭曲,而共产主义就是站在人的历史上来消灭私有制的,最终扬弃异化使人全面发展,回到自己的本质上来。
“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扬弃,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这种自由全面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性,是建立在私有财产运动的基础上的,肯定了私有财产的积极方面。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满足,而且是感性生活的丰富。在私有制的社会中,工人一旦拥有可以满足其部分需要的物质财富的时候就容易满足,从而感到幸福,而人作为类存在物,不仅需要物质生活的富裕,更需要精神生活的充实,物质和精神双重富有的幸福感不能被单一的物质满足而代替。最后,私有财产的扬弃是人的感觉和特性的复归,是人向社会的人、合乎理性的人的复归,是全人类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2.私有财产的扬弃,人与自然的关系。劳动异化,使得自然界成为异己的存在与人相对立。“类的对象性,把人对动物所具有的优点变成缺点。”人从自然界获取生存的原材料,异化劳动使工人这种无机的身体归资本家所有,反过来与人自身相对立,人的本质发生了异化。最后的结果“感性的外部世界越来越不成为属于他的劳动的对象,不成为他的劳动的生活资料”。私有财产的扬弃,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自然界这个纽带来实现,一方面自然界是人无机的身体”是人认识的对象;另一方面人也从自然界提取生活资料和劳动加工的对象。所以异化劳动的扬弃,使人与人、人与自然相统一,和谐发展。
四、结语
马克思描述的共产主义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一个精妙绝伦的过程,是经得起实践证明的,因此是科学的思想。其实在《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对于共产主义就已经有了想法,可谓是萌芽阶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共产主义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从异化理论为出发点,批判了其他三种他不认可的共产主义,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批判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对共产主义的初步雏形。1845到1846年,马克思又在《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重点阐释了唯物史观,也对共产主义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描述,并试图找到二者的结合点。最后,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阐述了共产主义的真实内涵,深刻的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必然”,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做了最完整、准确的诠释,给予工人阶级以重生的活力,使整个世界的面貌也逐渐发生变化。
范文二:论马克思共产主义的真实内涵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马克思批判的两种“共产主义”即:粗陋的共产主义和政治的共产主义(民主的或专制的共产主义和废除国家的共产主义)。在批判的角度上提出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并理清了几对关系:”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关系、马克思“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所要达到的目标、“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中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等。 关键词 马克思 共产主义 真实内涵 作者简介:李飞虎,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4-222-02 对于共产主义,马克思在共产主义这一章节开篇就指出:“共产主义是扬弃私有财产的积极表现,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同一条道路”。明确的指出,自我异化和自我异化的扬弃都是人类历史上两个必经阶段,同时二者是相互依存的,辩证的关系。 一、马克思批判了粗陋的共产主义 粗陋的共产主义只注重人对物质的需求,没有注重人的精神世界。可以说只是一种物质的平均主义,并没有突破工人这个界限。马克思指出:“在它最初的形态中不过是私有财产关系的普遍化和完成”。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人与物的关系 粗陋的共产主义停留在物的层面上,私有财产关系仍然是整个社会同实物世界的关系,所有人都成为工人,所有人共同占有劳动产品。 1.这种粗陋的共产主义否定私有财产,把私有财产唯一当作客体、物来对待,没有从主体的角度看清楚私有财产的本质。 2.粗陋的共产主义要求否定私有财产,但是这种单纯的否定是不科学的,是没有深入实质的否定,因为物质财富的平均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否定私有财产的公有制。 3.其根源就是人的平均化欲望作祟,只有自己得到别人得到的东西才是王道,这样就意味着所有人的生活都是穷困潦倒。 4.最终导致的结果:工人这个范畴并没有被取消,而是被推广到一切人身上。因此,“粗陋的共产主义他不仅没有超越私有财产的水平,甚至从来没有达到私有财产的水平,是非自然的简单状态的倒退。” (二)人与人的关系 这种共产主义提出了公妻制,认为要把妇女变成公共的和共有的财产,这是泯灭人性的做法,否定了人的全面发展,否定了人感性的生活,因此这种否定才是真正的私有财产,是“私有财产最彻底的表现”。 这种粗陋的共产主义之所以不是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就是因为她否定了人类的整个文化和文明的世界,它并没有认识到私有财产的本质,更没有认识到人感性的一面,这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是背道而驰的。 二、马克思批判了政治上的两种共产主义 马克思所批判的政治上的两种共产主义,即是对民主的或专制的共产主义和废除国家的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的批评,具体有以下表现: (一)进步的地方 1.民主的或专制的共产主义和废除国家的共产主义都能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即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就是私有财产。 2.上述两种共产主义就是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是人向自身的复归,是人政治上的解放。(粗陋的共产主义只认识到物对人的重要性,即物质的层面,政治上的共产主义则上升到人的精神层面)。 (二)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的原因 1.政治上的共产主义自始至终没有突破人的异化的篱笆。 2.政治上的共产主义没有深刻认识到人的本质的发展与私有财产的背后隐藏的现实逻辑,没有物质基础便无法谈精神支柱。 3.不了解人的自我异化的本质,没有厘清自我异化最终要与劳动的异化、与人的类本质、类特性的异化之间的内涵,没有认识到后者决定了前者的存在,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总之,政治上的共产主义没有深深的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所以,这两种共产主义只是人的政治上的解放,不是人全面发展的科学思想。 综上所述,以上论述的三种共产主义都是从纯粹的物质层面到狭隘的精神层面,逐步的深入,与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迥然不同。其区别就在于是否真正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 (一)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关系 1.工人在整个生产加工过程中,是受到有产者的压迫和强制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工人并不能真正的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反而是否定自己,感到不幸。因此,在工人的整个劳动过程中,工人的劳动在内心深处是游离于工人自身,不依赖于工人而存在,“单纯的”劳动就产生了私有财产。 2.工人通过劳动产生的劳动产品不归工人所有,反而归资本家所有。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工人只有先作为人存在,然后才能作为工人存在,作为工人存在又是为了作为人存在。第二,在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是一种强制劳动,因此工人产生的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第三,在强制劳动下,工人一旦消极怠工就面临失业,因此工人之间为了争取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的生活资料而产生竞争,这种竞争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等方式展开。因此,工人创造的越多,表示自己越是弱小,反之这种异己的力量越强大。 3.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工人越来越贫困,而资本家越来越富有。私有财产就是异化劳动的积累。一旦私有财产的这个秘密发展到最高阶段,即资本和劳动的对立上升为非无关紧要的对立的时候,也就意味着私有财产的异化即将开始。 4.私有财产的运动,本身就包含着其必然被扬弃的过程,只不过这种过程必须由无产阶级革命来完成。 5.工资和私有财产是同一的。具体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方面异化劳动产生私有财产,私有财产又用来偿付劳动本身的工资。另一方面假如没有异化劳动也就不会有私有财产,反之没有私有财产也就不会有用来偿付劳动本身的工资的存在。因此,工资和私有财产是同一的。其次,强制提高工资,无非是给奴隶以较多报酬”因此资本家无论以何种方式提高工资,支付更高的工资背后产生更多的私有财产或者是确定会生产更多劳动产品的前提下。最后,异化劳动产生私有财产、同时产生工资。因此工资和私有财产是同一的。没有异化劳动,不会有私有财产,也就不需要支付工资。 6.奴役制关系是异化劳动产生私有财产这种关系的变形,当私有财产不复存在,异化也就不存在,全人类就会解放,这种解放的形式由政治解放、经济解放表现出来,工人和资本家全部解放,最终就是马克思所诠释的由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组成全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私有财产的扬弃的表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个著作的名字暗含深意,马克思不仅仅从哲学的角度诠释了异化劳动就是扬弃人的自我异化,向社会的人的复归;而且站在从经济学的角度上,也指出了:正是异化劳动导致私有财产,所以,要克服异化就必须从私有财产、从奴役制下把工人解放出来,从而把私有财产变为真正的人和社会的财产,这就是扬弃私有财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1.马克思私有财产的扬弃所要达到的一个状态。“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人是客观存在的主体,我们的历史是以人为主体的世界历史,人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获取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才能走向共产。资本主义使人的本质完全扭曲,而共产主义就是站在人的历史上来消灭私有制的,最终扬弃异化使人全面发展,回到自己的本质上来。 “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扬弃,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这种自由全面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性,是建立在私有财产运动的基础上的,肯定了私有财产的积极方面。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满足,而且是感性生活的丰富。在私有制的社会中,工人一旦拥有可以满足其部分需要的物质财富的时候就容易满足,从而感到幸福,而人作为类存在物,不仅需要物质生活的富裕,更需要精神生活的充实,物质和精神双重富有的幸福感不能被单一的物质满足而代替。最后,私有财产的扬弃是人的感觉和特性的复归,是人向社会的人、合乎理性的人的复归,是全人类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2.私有财产的扬弃,人与自然的关系。劳动异化,使得自然界成为异己的存在与人相对立。“类的对象性,把人对动物所具有的优点变成缺点。”人从自然界获取生存的原材料,异化劳动使工人这种无机的身体归资本家所有,反过来与人自身相对立,人的本质发生了异化。最后的结果“感性的外部世界越来越不成为属于他的劳动的对象,不成为他的劳动的生活资料”。私有财产的扬弃,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自然界这个纽带来实现,一方面自然界是人无机的身体”是人认识的对象;另一方面人也从自然界提取生活资料和劳动加工的对象。所以异化劳动的扬弃,使人与人、人与自然相统一,和谐发展。 四、结语 马克思描述的共产主义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一个精妙绝伦的过程,是经得起实践证明的,因此是科学的思想。其实在《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对于共产主义就已经有了想法,可谓是萌芽阶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共产主义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从异化理论为出发点,批判了其他三种他不认可的共产主义,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批判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对共产主义的初步雏形。1845到1846年,马克思又在《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重点阐释了唯物史观,也对共产主义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描述,并试图找到二者的结合点。最后,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阐述了共产主义的真实内涵,深刻的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必然”,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做了最完整、准确的诠释,给予工人阶级以重生的活力,使整个世界的面貌也逐渐发生变化。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董生.共产党宣言的共产主义思想――从早期到问世.华东师范大学.2004届硕士学位论文. [3]韩玉霞.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6(3). [4]刘晨晔.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思想新读.哲学研究.社会科学辑刊.2014. [5]张森年.对异化劳动的”四规定说”辨析.哲学动态.证明与探索.2000(8). [6]邓晓臻、温立武.论马克思异化劳动学说的本体论建构意义.探索.2008(2).
范文三: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哲学内涵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哲学内涵 摘要:马克思在对社会发展规律客观认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共产主义思想,它是关于人的解放和发展学说、共产主义的现实运动和未来社会制度三者的有机统一体。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在指导人们推进自身解放的进程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哲学内涵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是在批判继承空想共产主义的基础上,通过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考察与研究,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为理论基础,以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而确立的思想体系。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哲学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一、共产主义是关于人的解放和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是在批判地继承空想共产主义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论证,最终将共产主义与人类解放紧密联系起来,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学说。马克思认为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固然揭露了私有制的虚伪本质,试图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生产资料公有、按劳分配的理想未来社会,但由于这种理念没有现实的根基,也就无法在社会实践中发展。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作出三种划分,一种是“对私有财产的最初的积极的扬弃,即粗陋的共产主义”,另外两种是:“(α)还具有政治性质,是民主的或专制的; (β)是废除国家的,但同时是还未完成的,总还是处于私有财产即人的异化的影响下。”他在此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共产主义是私
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1](p.120)。
马克思对粗陋的共产主义进行了批判,认为粗陋共产主义虽然要求否定私有财产,但它没有认识到私有财产的本质,用平均分配私有财产的做法并不能真正消灭私有制,最后只会使人人都成为私有者。这种本质上追求私有财产平均化的共产主义,仍然把物质的直接占有看做是生活和存在的唯一目的,“工人这个范畴并没有被取消,而是被推广到一切人身上”,每个人都为挣工资,为取得自己的一份财产而劳动。
对于后两种形式的共产主义,马克思批判说:“这两种形式的共产主义,都已经把自己理解为人向自身的还原或复归,理解为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但是它还没有弄清楚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本质,也还不理解需要的人的本性,所以他还受私有财产的束缚和感染。”[1](p.120)在马克思看来,私有财产的本质在于异化劳动或人的本质异化,这种共产主义把对私有财产的占有当做目标,并没有解决人的本质异化,人还没有达到对自己本质的占有,归根结底还是受私有制的统治和支配。
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是建立在对私有财产批判的基础上关于人的本质复归的学说。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然而在以私有财产为前提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变成了异化
劳动,从而导致人的本质的全面异化。因此,人要扬弃异化,在新的基础上实现人性的复归,实现对人之本质的真正占有,就必须进入真正的人类历史即共产主义。他指出:“共产主义是作为否定之否定的肯定,因此,它是人的解放和复归的一个现实的,对历史发展现阶段说来是必然的环节。共产主义是最近将来的必然形式和能动的原则。但是共产主义本身并不是人类发展的目标——人的社会形式。”[2](p.131)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一文中,给“共产主义”下了这样的一个定义:“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2](p.230)马克思认为工人解放只是社会解放的一种政治表现形式,但工人的解放已经不是单纯的一个阶级的解放,而是包含着整个人类的解放,因为整个的人类奴役制就包含在工人对生产的关系中,而其他的一切奴役关系都是这种关系的变形与后果。由此我们可以说,共产主义作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一种理论形态即人类的解放和发展的学说。
二、共产主义是“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是以对空想社会主义批判为思想前提的,因此它在形成之初就明确地反对空想而关注与现实。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地提出:“共产主义对我们说来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3](p.550)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的那
样,共产主义不是从一般的理论、原则出发,而是从人的现实生活出发,是与现实相适应并对现实进行有效的批判,而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共产主义作为一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不是要一般地消灭一切“现存状况”,而是要消灭一切阻碍人的自由发展的“现存状况”;同时,也不是要随心所欲地消灭这些“现存状况”,而是要根据现实提供的前提条件来消灭这些“现存状况”,这种前提不是某种哲学,而是过去人类的整个历史。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人的解放和发展价值取向出发,关注人的现实的生存状态,对当时人的现状尤其是无产阶级的现状进行批判性的考察。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最主要特征就是使人的“类”本质产生异化,这种异化表现在人失去了自由自觉的活动特性,所以,人与人的本质相异化。在这样的异化劳动和异化世界中,工人生产的产品越多,他自身的价值就越贬值。人的存在价值遭到否定。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看做是对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运动,其目的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上扬弃异化和私有制,使社会关系(包括各种生产关系)重新归属于人的关系、为人所支配,使人成为人。一句话,是使人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状态下获得解放。所以,马克思认为要扬弃私有财产的思想,只需要有思想上的共产主义就够了,但若要扬弃现实生活中的私有财产,则必须需要现实的共产主义行动。
由此可见,马克思共产主义是以人的自由解放为最终目的的,而共产主义是其实现的现实的运动环节。马克思说:“共产主义是作
为否定的否定的肯定,因此它是人的解放和复原的一个现实的、对下一段历史发展来说是必然的环节。”[1](p.131)作为现实的运动,共产主义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它通过现实把过去和未来联结起来。
三、共产主义是未来社会的社会制度
马克思不像空想共产主义者们那样,热衷于对理想社会的详细描绘,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历史规律和现实发展趋势的研究上,在对理想社会的描绘上,仅限于原则的制定。“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2](p.85)这是马克思不多的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人们活动的描述。
人的自由发展是未来社会的根本特征。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从人的异化的现实状况出发,深刻揭露了以私有财产为前提的资本主义社会把人异化的现实,从而喊出了人的解放的口号。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发生在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无法摆脱这种社会矛盾而独立存在,只有在变革旧的生产关系的革命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才有机会获得人的解放。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中关于社会发展三形态说的经典表述直接体现了他对共产主义和人的发展解放的关系:“人的依赖关系”—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各个阶级以及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一个以各个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2](p.294)
由此可见,共产主义是一种在否定了资本主义及其生产关系的基础之上,并在生产力高度的发达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未来的社会制度,这种制度由于推翻了现存社会的一切旧的生产及交往关系,建立在自由发展起来的个人的联合体的基础之上,因而也就克服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由它所引起的种种矛盾。在这里个人获得了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以往所有社会的缺陷在于人类整体的发展是以牺牲个人发展为代价的,至少也要牺牲一部分人为代价。共产主义社会将根本结束个体与类之间相互斗争的状态,使人类整体的发展不再以个体的牺牲为代价,相反,整体的发展将以个体的发展为基础和目标。共产主义社会不是由氏族、家庭、阶级联合而成的,而是由个人联合而成的。同时,在马克思看来,共产主义不是一种凝固的终极制度,不能对共产主义制度作出简单的公式化的解说,把共产主义用一些原理、规定、条文加以表达,进而把共产主义作为凝固的社会发展之终极目标,从而对社会发展作静态、机械的划分。马克思因此强调指出:“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4](p.40)
综上所述,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在批判空想社会主义、推进人类
解放的进程中产生而发展,它建立在马克思对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认识的基础之上,将“人的解放”、“自由与全面发展”视为根本目的。马克思完整意义的“共产主义”应是关于人的解放和发展的学说、共产主义的现实运动和未来社会制度这三者的有机统一。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的指导之下,认真研究把握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才能不断丰富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范文四: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哲学内涵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哲学内涵
2011年第17期
(总第232期)
世纪桥
ShiJiQiao
No.17,2011
(GeneralNo.232)
?
哲学研究?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哲学内涵
高宁
(南京政治学院,江苏南京210003)
摘要:马克思在对社会发展规律客观认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共产主义思想,它是关
于人的解放和发展学说,共产
主义的现实运动和未来社会制度三者的有机统一体.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在指
导人们推进自身解放的进程中得
到不断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哲学内涵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是在批判继承空想共产主义的 基础上,通过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考察与研究,以唯物 史观和剩余价值为理论基础,以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为价 值目标而确立的思想体系.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哲学 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一
,共产主义是关于人的解放和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是在批判地继承空想共产主义的基础上,通过 不断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论证,最终将共产主义与人类解放
紧密联系起来,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学说.马克思认为圣 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固然揭露了私有制的 虚伪本质,试图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生产资料公有,按劳 分配的理想未来社会,但由于这种理念没有现实的根基, 也就无法在社会实践中发展.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共产主 义"作出三种划分,一种是"对私有财产的最初的积极的扬 弃,即粗陋的共产主义",另外两种是:"(a)还具有政治性 质,是民主的或专制的;(B)是废除国家的,但同时是还未 完成的,总还是处于私有财产即人的异化的影响下."他在 此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 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 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 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 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D](p.12o). 马克思对粗陋的共产主义进行了批判,认为粗陋共产 主义虽然要求否定私有财产,但它没有认识到私有财产的 本质,用平均分配私有财产的做法并不能真正消灭私有 制,最后只会使人人都成为私有者.这种本质上追求私有 财产平均化的共产主义,仍然把物质的直接占有看做是生 活和存在的唯一目的,"工人这个范畴并没有被取消,而是 被推广到一切人身上",每个人都为挣工资,为取得自己的 一
份财产而劳动.
对于后两种形式的共产主义,马克思批判说:"这两种 形式的共产主义,都已经把自己理解为人向自身的还原或 复归,理解为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但是它还没有弄 清楚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本质,也还不理解需要的人的本 性,所以他还受私有财产的束缚和感染."…在马克思
看来,私有财产的本质在于异化劳动或人的本质异化,这 种共产主义把对私有财产的占有当做目标,并没有解决人 的本质异化,人还没有达到对自己本质的占有,归根结底 还是受私有制的统治和支配.
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是建立在对私有财产批判的基 础上关于人的本质复归的学说.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 "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然而在以私有财产为前提的资 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变成了异化劳动,从而导致人的本质 的全面异化.因此,人要扬弃异化,在新的基础上实现人 性的复归,实现对人之本质的真正占有,就必须进入真正 的人类历史即共产主义.他指出:"共产主义是作为否定 之否定的肯定,因此,它是人的解放和复归的一个现实的, 对历史发展现阶段说来是必然的环节.共产主义是最近 将来的必然形式和能动的原则.但是共产主义本身并不 是人类发展的目标——人的社会形式."[2】("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一文中,给"共产主义"下 了这样的一个定义:"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 件的学说."[瑚马克思认为工人解放只是社会解放的 一
种政治表现形式,但工人的解放已经不是单纯的一个阶 级的解放,而是包含着整个人类的解放,因为整个的人类 奴役制就包含在工人对生产的关系中,而其他的一切奴役 关系都是这种关系的变形与后果.由此我们可以说,共产 主义作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一种理论形态即人类的解 放和发展的学说.
收稿日期:2011一O8—13
作者简介:高宁(1982一),男,河北永年人,南京政治学院政治理论教育一系讲师,研
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
45?
二,共产主义是"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是以对空想社会主义批判为思 想前提的,因此它在形成之初就明确地反对空想而关注与 现实.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地提 出:"共产主义对我们说来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 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 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 的前提产生的."…'跏'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的那样, 共产主义不是从一般的理论,原则出发,而是从人的现实 生活出发,是与现实相适应并对现实进行有效的批判,而 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共产主义作为一种 "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不是要一般地消灭一切 "现存状况",而是要消灭一切阻碍人的自由发展的"现存 状况";同时,也不是要随心所欲地消灭这些"现存状况", 而是要根据现实提供的前提条件来消灭这些"现存状况", 这种前提不是某种哲学,而是过去人类的整个历史.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人的解放和发展价值取向出发,关注 人的现实的生存状态,对当时人的现状尤其是无产阶级的现 状进行批判性的考察.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最 主要特征就是使^的"类"本质产生异化,这种异化表现在人 失去了自由自觉的活动特性,所以,人与人的本质相异化.在 这样的异化劳动和异化世界中,工人生产的产品越多,他自身 的价值就越贬值.人的存在价值遭到否定.马克思把共产主 义看做是对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运动,其目的是在生产力高 度发展基础上扬弃异化和私有制,使社会关系(包括各种生产 关系)重新归属于人的关系,为人所支配,使人成为人.一句
^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状态下获得解放.所以,马 话,是使
克思认为要扬弃私有财产的思想,只需要有思想上的共产主
义就够了,但若要扬弃现实生活中的私有财产,贝必须需要现 实的共产主义行动.
由此可见,马克思共产主义是以人的自由解放为最终 目的的,而共产主义是其实现的现实的运动环节.马克思 说:"共产主义是作为否定的否定的肯定,因此它是人的解 放和复原的一个现实的,对下一段历史发展来说是必然的 环节."""作为现实的运动,共产主义是一个发展变化 的过程,它通过现实把过去和未来联结起来. 三,共产主义是未来社会的社会制度
马克思不像空想共产主义者们那样,热衷于对理想社 会的详细描绘,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历史规律和现实发 展趋势的研究上,在对理想社会的描绘上,仅限于原则的 制定."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 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 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 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 判,这样就不会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 者."[2"聊这是马克思不多的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人们 活动的描述.
人的自由发展是未来社会的根本特征.马克思的共 产主义从人的异化的现实状况出发,深刻揭露了以私有财 产为前提的资本主义社会把人异化的现实,从而喊出了人 ?
46?
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发生在生产社会化 的解放的口号.资
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无法摆 脱这种社会矛盾而独立存在,只有在变革旧的生产关系的 革命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才有机会获得人的解放.马克 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中关于社会发展三形态说的
经典表述直接体现了他对共产主义和人的发展解放的关 系:"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 立性"——"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能力 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共产党 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各个阶级以及阶级对立的资产 阶级旧社会将是一个以各个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 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
由此可见,共产主义是一种在否定了资本主义及其生 产关系的基础之上,并在生产力高度的发达的基础之上建 立起来的一种未来的社会制度,这种制度由于推翻了现存 社会的一切旧的生产及交往关系,建立在自由发展起来的 个人的联合体的基础之上,因而也就克服了资本主义的基 本矛盾及由它所引起的种种矛盾.在这里个人获得了全 面而自由的发展.以往所有社会的缺陷在于人类整体的 发展是以牺牲个人发展为代价的,至少也要牺牲一部分人 为代价.共产主义社会将根本结束个体与类之间相互斗 争的状态,使人类整体的发展不再以个体的牺牲为代价, 相反,整体的发展将以个体的发展为基础和目标.共产主 义社会不是由氏族,家庭,阶级联合而成的,而是由个人联 合而成的.同时,在马克思看来,共产主义不是一种凝固 的终极制度,不能对共产主义制度作出简单的公式化的解 说,把共产主义用一些原理,规定,条文加以表达,进而把 共产主义作为凝固的社会发展之终极目标,从而对社会发 展作静态,机械的划分.马克思因此强调指出:"共产主义 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 应的理想.''[
综上所述,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在批判空想社会主
,它建立在马克思 义,推进人类解放的进程中产生而发展
对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认识的基础之上,将"人的解放",
"自由与全面发展"视为根本目的.马克思完整意义的 "共产主义"应是关于人的解放和发展的学说,共产主义的 现实运动和未来社会制度这三者的有机统一.随着社会 历史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的 指导之下,认真研究把握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才能 不断丰富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l960.
[责任编辑:杜红艳j
范文五:共产主义的“必然”
共产主义的“必然”
从中学到大学,教科书里面一直有这样一段话“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原因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就是从低级到高级,共产主义社会是最高级的社会,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客观必然的历史进程。先不论共产主义社会是否是最高级的社会形态,我们只是讨论一下共产主义实现的客观必然性。
如果说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那我们是否要为之努力?共产主义的目标就是消除私有制,如果我们不去努力,私有制会自然消亡吗?如果我们毫无作为共产主义也会实现的话,那我们为什么还要革命还要运动呢?有无数的人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牺牲,那他们的牺牲是无意义的吗?我觉得不可能是这样的。
记得有一个老师,问我们的信仰是什么,我们没有人回答。他说,他信仰共产主义。如果共产主义成了一种信仰,那么我们作为他的信徒就无所作为吗?况且,共产主义是一种信仰吗?但我觉得共产主义之所以不是宗教而是社会理想,是因为他和宗教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马克思曾经说过“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
这也是我认为共产主义和所有宗教所描述的天堂或者极乐世界的本质区别。他不是一个设定好的目标,而是一场又一场切切实实的革命,运动。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是被修饰了的,或者说我们学习的是根据我们国家的现状“改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幽灵”。但尽管是这样,从这些被修饰过得理论中,我依旧能感受到马克思的力量。
在我看来,马克思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当所有的哲学家都在营营役役地建造自己的理论体系大厦时,马克思却告诉大家,从理论到理论,从体系出发解释现实,这都是徒劳的,是没有用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或许马克思不是一个纯粹的哲学家,但他确实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他把哲学从理论中释放了出来,让哲学去改变世界。
我认为共产主义不是一个理论或者一个目标,而是一条路,一条没有修好的路,并不是我们一直走下去就可以抵达终点,我们必须有所作为。社会形态的变化并不是转换的,而是一点一点改变的,我们不断地努力,才能让社会不断地进步,消除私有制,停止剥削,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全人类。祷告是没有用的,等待也不会让现状变得更好,我们必须投入其中,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我觉得共产主义的必然是全人类为了变得更好而不停的努力就必然会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浅谈马克思共产主义的真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