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小儿肺炎健康教育
小儿肺炎健康教育
一、 什么是小儿肺炎?
肺炎是指各种不同的病原(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及其他因素引起的肺组织炎症,好发于秋冬两季。以发热 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湿罗音为特点。
二、肺炎是怎样引起的?
肺炎是由于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致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蔓延引起。
三、肺炎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肺炎起病急,一般出现有发热、咳嗽、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烦躁,重者常表现为面色青灰、呼吸困难、心率增快、嗜睡、惊厥及心力衰竭。
四、肺炎有哪些护理和治疗措施?
1、改善呼吸功能: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保持患儿安静,给患儿取半卧位,经常改变体位或多怀抱以减轻肺淤血;使用有效的抗生素。
2、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咳嗽时协助翻身拍背,超声雾化促进分泌物排出,必要时吸氧;鼓励大孩子有效咳嗽;保证液体的摄入量,多喂水,利于痰液排出。
3、维持正常体温:发热时用冰枕,温水擦浴或退热药降温。
4、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积极处理。
5、健康教育:使患儿舒适,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剧烈哭闹;经常给患儿翻身,用弓状手掌拍背,在脊柱两侧从下向上、从外向内拍击,使痰液松动,利于排出;饮食宜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发热时减少衣服,多喂开水,经常用温水擦身。
五、患儿出院后,如何预防肺炎的再次发生?
1、保持居室通风良好,空气新鲜。
2、注意保暖,适当添加衣服。
3、避免小孩接触有呼吸道感染的人,少去公共场所。
4、保证足够的休息及合理的营养,正确按时添加辅食。
5、患儿身体康复后,注意体格锻炼,小婴儿多晒太阳,在咳嗽及发热时避免接种各种疫苗。
范文二:小儿肺炎健康教育
小儿肺炎健康教育
小儿肺炎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肺部炎症,多见于婴幼儿,急性者居多,四季均可发病,但冬春季节或气温骤变时多见,临床上以支气管肺炎最常见。
【病因】
1、感染: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和细菌,此外还有支原体、真菌和原虫等。
2、吸入羊水、胎胎粪或动、植物油和矿物油。
3、过敏。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及肺部啰音,新生儿、早产儿则表现为口吐白沫、呼吸浅促、鼻翼煽动、青紫、常见的并发症为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理指导】因本病起病急,症状明显,患儿因发热、咳嗽等不适和害怕打针吃药而致烦躁不安,哭闹不安,因而家长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护士首先要安慰家长,告之此病虽然急重,但只要按病因治疗,对症处理,配合饮食和休息,患儿很快会痊愈;再以亲切的语言,精湛的技术取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饮食指导】给予易消化,高营养的饮食,高热期多饮水,保证营养和水分的供给。教会家属正确喂养的方法,防止因喂养不当而引起呛咳、吐奶至窒息。咳嗽时停止喂养;有呼吸困难的婴儿喂养时应抬高头部或抱着喂养,并夹紧奶头;人工喂养儿用
小孔奶头;无力吸允者可用小匙或滴管喂,或暂禁食,营养和水分可通过静脉输液来补充。
【休息、活动指导】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并取舒适的体位,勿使气管受压。咳喘时半坐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恢复期逐渐恢复活动,保证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用药指导】用药遵医嘱,用药时间一般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7天,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后3天,支原体肺炎至少用药2-3周,以免复发。葡萄球菌肺炎比较顽固,易于复发及产生并发症,疗程宜长,一般于体温正常后继续用药2周,总疗程6周。
【护理方法指导】
1、痰液较多时,要经常更换体位,同时可采用轻轻拍背等方法促进痰液排出;痰液粘稠时给予祛痰剂和雾化吸入,稀释痰液,有利于排痰,年长儿可鼓励主动咳嗽将痰液咳出。
2、高热时采取降温措施,松解衣服和盖被,可行温水浴,冷毛巾湿敷,冰敷及用25%-35%酒精100-200升擦浴降温,必要时也可使用药物降温。退热期往往出汗较多,要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虚脱,及时更换干燥舒适的衣服,防止受凉感冒。
【出院指导】
1、保持居室环境安静、舒适。天气变化时,及时增减衣服,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加强体育的锻炼,少去公共场所,避免再感染。
2、教会家属观察患儿呼吸频率、节律和神志变化的方法。
如呼吸突然加快、面色苍白或发绀、鼻翼煽动、神情淡漠或烦躁不安,为病情加重的表现,应及时就诊。
范文三:小儿肺炎健康教育
一、什么是肺炎?
指各种不同病原(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及其它因素(如吸入羊水、胎粪或动、植物和矿物油类,以及过敏)等引起的肺部炎症,是小儿的常见多发病。
二、肺炎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一般为发热、咳嗽、精神不振、食欲低下、呕吐或腹泻以及烦躁不安。如出现气促、青紫、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心率>160-180次/分及肝脏增大,为病情危重的表现。
三、肺炎怎样治疗?
根据病原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如是细菌性肺炎应选用抗生素,对病毒感染目前无特效药物,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如近年开展的经皮治疗术,加强护理及支持疗法,并预防继发细菌感染。
四、肺炎患儿应如何护理?
1. 保持安静,减少氧的消耗,给予精神安慰,病室通风良好。
2. 加强皮肤、口腔护理。高热后体温下降时常出汗,应及时更换干燥温暖的衣服,进食少,或已有口腔溃疡者应给予漱口和涂以适当药物。
3. 保证营养及水分: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食欲下降,可少量多餐给以易消化、高营养的饮食;有鼻塞而妨碍吸吮的婴儿,可给予0.5%麻黄素溶液滴鼻,保证吮乳;在咳嗽时,应停止喂哺或进食,以免食物呛入气管;呼吸困难的婴幼儿应将患儿抱起取半卧位喂哺,以免乳计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4. 对症处理:
⑴高热时可先松解衣被,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浴、酒精擦浴、冰袋冷敷等,药物降温可给予安乃近滴鼻或肌注,臣功再欣、泰诺林口服等措施,药物降温重复使用间隔不短于4小时。 ⑵咳嗽是一种排除分泌物的反应,小儿排痰不易,对气管分泌物较多的患儿应鼓励他咳嗽,可用手按压患儿胸部以协助排痰。
5. 保证呼吸道通畅:
⑴经常消除鼻道分泌物,头侧卧位。
⑵重症患儿或小婴儿常因无力将痰咳出而引起呼吸道堵塞,应经常改换体位,用拍背及敲打胸壁(每小时一次,每次5-10分钟)等方法促使痰液引流,必要时用吸痰器吸痰。
⑶在痰液过于粘稠不易咳出时可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有消炎、解痉、湿化气道、稀释痰液的作用,雾化时注意观察患儿有无突然面色发青,呼吸困难,因痰液涌出而发生的痰堵现象。雾化一般不宜超过20分钟。
6. 根据缺氧程度给予氧气吸入,儿科多采用口罩、头罩法等。
五、肺炎怎样预防?
1. 加强体格锻炼,适当进行户外活动,衣服穿着不宜过厚,要逐渐适应气温的变化,避免过热或过冷,汗湿衣服做到及时更换。
2. 尽量少去公共场所,特别是空气流通不佳的场所,以免传染呼吸道传染病。
3. 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避免上感向下蔓延而致支气管炎、肺炎。
4. 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病,如佝偻病、营养不良及贫血,加强营养增加抵抗力。
5. 免疫功能差的孩子可用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如丙种球蛋白及免疫调节剂等。
范文四:小儿肺炎的健康教育
小儿肺炎的健康教育
2015-03-17 19:01:35 来源:铜川市人民医院南院 作者:办公室 浏览:195次
疾病简介
小儿肺炎是小儿肺部疾患中常见的一种病症。多继发于感冒、麻疹,或由于小儿在其他疾病过程中并发或继发本病。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而以冬春两季最为常见。本病以发热喘嗽,气急鼻煽,痰液上雍,甚则涕泪闭塞,张口抬肩为临床主症。西医学中的支气管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腺病毒肺炎、葡萄球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等表现为热、咳喘为主症者,可参照本病护理。
病因病机:
外因为风邪犯肺,肺气郁阻,郁而生热,灼津炼液为痰,痰阻肺络,壅塞气道,不得宜通,痰随气逆所致。内因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抗御外邪能力差。本病病位在肺,涉及脾,亦可内窜心、肝。
治疗原则;
小儿肺炎系肺经为主的疾病,以发热、咳嗽、气喘为主症,在治疗上以宣肺、清热、化痰、平喘为基本法则。 护理与健康指导:
1.居室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避免灰尘及异味刺激。被褥要轻暖,衣着避免过多。发热咳喘期间,要绝对卧床休息,帮助患儿取合适体位。
2本病起病急,症状明显,患儿常因发热、咳嗽、气急等不适而哭闹不安,产生情绪反应,因此要相对固定护士对患儿进行全面连续的护理。
3.高热期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忌腥荤、油腻、辛辣之品。
鼓励患儿多饮水或喝新鲜果汁,以保持呼吸道粘膜湿润。
4.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咳嗽痰多时,每日可给鲜竹沥水15~30毫升,频喂,或生萝卜汁炖热频服。指导年长患儿进行有效咳嗽的方法。痰粘难排时,可行雾化吸入。
5.观察体温变化。体温高于38.5℃时应立即采用物理降温,警惕高热惊厥发生。
6.注意脉象、心率、呼吸情况,若有异常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7.预防措施:积极开展体格锻炼,提倡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衣着适宜,减少感冒发生;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时要注意保暖。在上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去公共场所;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咳嗽手帕捂嘴,防止病菌污染空气而传染他人;积极防治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各种传染病,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对于小儿肺炎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范文五:小儿高热惊厥的出院健康教育
作者:吴俐
单位:443300 湖北宜都,宜都市一医院儿科
【关键词】 高热惊厥;健康教育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起病急,如得不到及时救治,惊厥时间过长或多次反复可使脑细胞受损,影响智力发育。因此,加强患儿家长的出院健康教育,对及时控制惊厥和有效预防再次发作尤为重要。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高热惊厥患儿24例,男16例,女8例。均符合小儿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发病年龄6个月~1岁9例,1~3岁13例,3~5岁2例。
2 出院健康教育的内容
2.1 疾病知识教育 年幼儿任何突发高热的颅外感染均可引起惊厥,其发病率约4%~6%,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多见于6个月~3岁的小儿,在突然高热之际发作,时间一般不超过15 s,6岁以上罕见。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可能因为6个月~3岁小儿的大脑发育不完善,分析、鉴别和抑制能力较差,以致弱的
刺激也能在大脑引起强烈的兴奋与扩散,导致神经细胞突然异常放电而发生惊厥。
2.2 护理知识教育
2.2.1 饮食起居指导 指导家长平常要供给孩子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合理搭配膳食,生活要有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较大孩子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居室要清洁通风,注意保暖,避免接触传染源,防止感染。
2.2.2 体温监控 告知家长家中一定要备好体温计并指导家长熟练掌握体温计的使用,以便及时掌握孩子的体温变化。
2.2.3 观察发热情况 指导家长注意观察孩子发热的表现,避免发生惊厥时才发现孩子在发热。多数小儿发热时精神不振,但有些小儿发热时往往精神好,能照常玩耍,不易觉察。因此如发现患儿面色潮红,呼吸加快,额头发热应立即测量体温,特别是对有高热惊厥史的孩子,更应注意观察。
2.2.4 用药知识教育 (1)指导家长家中应备有一些常用退热药,并正确掌握其应用药物的剂量及用法。药物剂量不足、服药后呕吐、使用退热栓剂时手法不正确造成药栓在肛周溶化或腹泻又排出体外均达不到退热目的。对于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体温在38 ?时就应使用退热药,必要时服药后应就近就医。(2)指导患儿家长观察用药后效果。服用退热药后家长应给患儿多饮水,1 h后必须测量体温观察用药效果,用药后不会立即退热,一般1 h后开始出汗逐渐退热。退热药服用后体温暂时降至正常,药
物作用消失后体温仍会升高。常用退热药的作用时间是4,6 h。因此,要随时注意体温变化,如果体温再次升高,应重复使用退热药。
2.2.5 指导家长正确掌握物理降温的方法 高热患儿不应依赖于单一药物降温,在短期内达到降温目的。温水擦浴是高热患儿常用的降温措施,其操作简单易行,且温水无刺激、不过敏,擦洗水温为32 ?,34 ?,擦浴中注意观察患儿神志、面色等全身情况。其他物理降温方法可酌情使用,如将冰袋、冰帽置于头部,冰囊放在身体皮肤薄且有大血管流经处,如腋下、腹股沟。物理降温后30 min测量体温有所下降视为有效。
2.2.6 高热惊厥的紧急处理 若患儿在院外一旦发生高热惊厥,应立即指压人中,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因呕吐而发生窒息,并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3 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形式
3.1 语言教育 语言教育是健康教育中最常用的易掌握的一种教育方法,教育形式多样化。语言教育主要采取群体交谈和个别交谈,交谈内容要根据家长的文化素质、心理状态、患儿病情来确定。
3.2 文字教育 在健康教育中,文字教育方式占有重要地位,其优点为不受时间限制,便于家长自由阅读,仔细领会,长时间保留。我们将高热惊厥的病因、病情观察、降温措施等内容编写成出院指导手册发给患儿家长,指导其学习。
3.3 示范性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一些技术操作,如温水擦浴宜应用这种教育方式,能使家长把握操作的要点,提高操作的准确程度。
4 小结
我们对24例高热惊厥患儿出院后6个月、1年进行了随访,有2例患儿家长因忽视了体温观察使体温达39 ?以上致使惊厥再次发生,但能使惊厥得到及时控制。其余22例患儿因家长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使体温控制在一定范围,避免了惊厥的发生。因此,做好高热惊厥患儿的出院健康教育,使患儿家长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有关疾病知识,对预防高热惊厥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
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