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什么是实证研究
一. 什么是实证性研究
实证性研究作为一种研究范式,产生于培根的经验哲学和牛顿——伽利略的自然科学研究。法国哲学家孔多塞(1743-1794)、圣西门(1760-1825)、孔德(1798-1857)倡导将自然科学实证的精神贯彻于社会现象研究之中,他们主张从经验入手,采用程序化、操作化和定量分析的手段,使社会现象的研究达到精细化和准确化的水平。孔德1830到1842年《实证哲学教程》六卷本的出版,揭开了实证主义运动的序幕,在西方哲学史上形成实证主义思潮。实证主义所推崇的基本原则是科学结论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强调知识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上,通过经验观察的数据和实验研究的手段来揭示一般结论,并且要求这种结论在同一条件下具有可证性。根据以上原则,实证性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通过对研究对象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实证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
(1)观察法:研究者直接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把观察结果按时间顺序系统地记录下来,这种研究方法就叫观察法。
(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2)谈话法:是研究者通过与对象面对面的交谈,在口头信息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对象心理状态的方法。
(分为有组织与无组织谈话两种。须注意:一是目标明确。二是讲究方式。三是注意利用“居家优势”。四是尽量做到言简意赅。)
(3)测验法:是指通过各种标准化的心理测量量表对被试者进行测验,以评定和了解被试者心理特点的方法。
(问卷测试,操作测验和投射测验)
(4)个案法:对某一个体、群体或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方法称为个案法(个案研究)。
(5)实验法:研究者在严密控制的环境条件下有目的地给被试者一定的刺激以引发其某种心理反应,并加以研究的方法称为实验法。(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
实证研究方法在西方管理会计研究中的兴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从技术性的层面上对管理会计中实证研究的方法结构进行了中肯的分析(王光远和贺颖奇,1997)。近几年来,我国也出现了理论研究者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我国企业成功的管理会计案例进行归纳和理论总结的实例。实证研究方法在管理会计研究中目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管理会计研究中对实证研究方法的采用还只是处在一个相当稚嫩的阶段。
1
三、什么是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
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有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之分,相应的经济学也有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和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conomics)之分
实证分析方法是在分析经济问题和建立经济理论时,撇开对社会经济活动的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运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求证中检验假设”的方法,在作出与经济行为有关的假定前提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后果。 实证经济学所力图说明和回答的问题是:(1)经济现象是什么?经济事物的现状如何?(2)有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将会带来什么后果。它不回答是不是应该作出这样的选择的问题。即它企图超脱和排斥价值判断(即关于社会的目标应该是什么,经济事物是好是坏,对社会有无意义的价值判断),实证经济学所研究的内容具有客观性,是说明客观事物是怎样的实证科学。
经济学的实证倾向产生于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时期,最早区分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认为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实证经济学的是19世纪上半叶的英国经济学家西尼尔。19世纪70年代以后,奥地利的门格尔、英国的杰文斯、法国的瓦尔拉斯提出了边际效用论,使经济学的实证分析跨出了从纯粹逻辑推理到数学公式演译的一大步。20世纪30年代以后,实证经济学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从凯恩斯到现在,西方经济学的主流一直是实证经济学。 规范分析方法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和基础,提出行为标准,并以此作为处理经济问题和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探讨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规范经济学研究和回答的经济问题是:(1)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或社会面临的经济问题应该怎样解决;(2)什么方案是好的,什么方案是不好的;(3)采用某种方案是否应该,是否合理,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选择。
规范经济学涉及到对经济行为和经济政策对人们福利的影响和评价问题,涉及到是非善恶,合理与否问题,与伦理学、道德学相似,具有根据某种原则规范人们行为的性质。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伦理和道德观念不同,对同一经济事物、经济政策、同一经济问题会有迥然不同的意见和价值判断。对于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办的问题,不同的经济学家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结论。
经济学究竟是实证经济学还是规范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界目前仍在争论。一般地说,西方经济学的正统学派如凯恩斯主义学派和货币主义学派,比较重视实证分析方法;而非正统学派如新制度经济学则比较强调规范经济分析。其原因是正统学派经济学是在大垄断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它的任务是为垄断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出谋划策,它不愿意也不可能揭露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弊端。非正统经济学派基本是小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它奉行改良主义路线,试图按小资产阶级面目来改造资本主义世界,因此,它不可避免地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某些弊端,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是非善恶,亦即价值判断问题,涉及到经济伦理。
四、规范与实证的区别是从研究方法上区别的
规范主要是理论上研究
实证要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相关内容,通过建立模型,来证明自己的某种观点,一般实证性的论文都会有数据,模型建立,相关参数解释,以及最后的结论。
2
范文二:什么是实证研究
什么是实证研究 所谓实证研究是指从大量的经验事实中通过科学归纳,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或 规律 ,然后通过科学的逻辑演绎方法推导出某些结论或规律,再将这些结论或规律拿回到现实中进行检验的方法论思想。 体现这种方法论思想的研究目的在于分析经济问题“是什么”,侧重于廓清经济活动的过程和后果以及经济运行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而不使用任何价值标准去衡量“是什么”是否可取。 实证研究的产生 作为一种研究范式,产生于培根的经验哲学和牛顿——伽利略的自然科学研究。法国哲学家孔多塞(1743-1794)、圣西门(1760-1825)、孔德(1798-1857)倡导将自然科学实证的精神贯彻于社会现象研究之中,他们主张从经验入手,采用程序化、操作化和定量分析的手段,使社会现象的研究达到精细化和准确化的水平。孔德1830到1842年《实证哲学教程》六卷本的出版,揭开了实证主义运动的序幕,在西方哲学史上形成实证主义思潮。 实证研究方法的特征 实证研究方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实证研究方法是指利用数量分析技术,分析和确定有关因素间相互作用方式和数量关系的研究方法。狭义实证研究方法研究的是复杂环境下事物间的相互联系方式,要求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程度的广泛性。广义的实证研究方法以实践为研究起点,认为经验是科学的基础。广义实证研究方法泛指所有经验型研究方法如:调查研究法,实地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等。广义的实证研究方法重视研究中的第一手资料,但并不刻意去研究普遍意义上的结论,在研究方法上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研究结论上,只作为经验的积累。鉴于这种划分,我们将实证研究区分为为数理实证研究和案例实证研究。
1. 数理实证研究 数理实证研究比较适合研究较为复杂的问题。社会经济制度之间存在着极为复杂的相互作用机制,而运用数学计量工具可以将有关影响因素予以固定,从而把握复杂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消除变量内生性、异方差和多重共线性问题。但数理实证研究对于数据质量相对要求较高,数据录入和操作错误往往会导致错误的分析结果。这就需要研究者在数据录入中保持高度警觉,有意识地避免操作失误。 不仅如此,在数理统计意义上的相关关系在现实中有可能未必存在。比如太阳黑子在过去20年间逐年增长,中国经济在过去20年间逐年增长,但如果有人从中得出中国经济增长导致了太阳黑子增多或者太阳黑子增多导致了中国的经济增长的之类的结论,大家也许感到可笑。这一结论只不过是把两个同样有时间趋势的事情联系在了一起,从趋势上两者确实是一起移动的,但实际上却没有什么关系。这种现象在计量经济学中被称作伪回归或者伪相关。在三农研究领域,如果不熟悉农业和农村相关状况,就很容易出现类似错误。
范文三:什么是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
一. 实证会计研究的方法 实证会计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是实证法。实证法是解释和预测客观现象的方法,它要以确实的证据,反映或检验客观存在的现象,其哲学基础是证伪主义。 证伪主义的创立者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波普尔的科学方法论的核心是反归纳原理,以及建立在反归纳原理基础上的经验证伪原则。波普尔认为,过去的多次重复既不能证明未来的必然重复,也不能保证未来的可能重复,因此归纳推理既不可能得出必然知识,也不可能得出或然知识。波普尔的证伪原则是以" 逻辑不对称。原则为基础的,即用数量极大的个别不能证实一般,而用数量极少的个别却能证伪一般。波普尔认为科学知识或理论是不能用经验来" 证实" 的,只能" 证伪"; 一个" 证实" 『能证实一个经验事实,而一个" 证伪" 却能证伪整个理论。由于证伪主义彻底否定了归纳法,故实证方法论的推理方法只能是演绎法,并且主要是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的前提不是公理而是假说,是以假说为出发点进行逻辑推导,从而得出一系列个别结论的方法。假说演绎法的基本特点是,由于演绎推理的结论没有超出其前提范围,前提和结论之间是一种必然的关系,属于必真推理的范畴,盯假说为真,则结论亦真。在假说演绎法下,证伪的具体对象是根据假说进行逻辑推理所得出的预测结论,而非假说本身。 一般认为,实证法包括下述方法: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利用现有资料(如报刊、官方统计资料和数据库等) 、资本市场研究、预测能力、比率分析、实验室研究、建立模型、模拟法、小组讨论和实地试验等。在假说检验过程中,又要涉及到许多数理统计方法。
二. 实证会计研究的过程 实证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的过程可描述为:提出假说(猜想),然后进行逻辑推理,导出具体需要或关心的结论,最后进行实证检验,予以证实或证伪; 若被证实则暂时接受结论,若证伪再进行新一轮的演绎过程。实证会计研究的过程具体来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确立研究课题。会计中存在大量可作实证研究的课题,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受何因素影响,公司为何采用某一信息披露策略,公司信息披露策略的选择和变更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及对管理人员、投资者、信贷者和职员的影响,选择和变更会计方法的制约因素,会计方法的选择和变更对企业、企业股票价格、投资者和管理人员的影响,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矛盾及其产生的原因,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信息需求的差别等等。 选择和确定实证会计研究课题,通常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课题是否对政府、会计准则制定者、公司决策和管理者、信贷者及投资者有政策意义; ②课题是否对其他会计研究人员有意义,即是否具有学术价值; ③是否有合适的理论来指导实证研究; ④该项研究所需证据是否能取得; ⑤是否有适当的数量方法来分析数据和测试假设。 2、进行文献评述。研究者应根据所研究的课题寻找相关的基本理论,并对已有的相关文献与研究成果进行检索和评述。通过这一主要环节,了解有关问题的研究状况和发展,如所涉及的理论、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研究结果、研究特点和缺陷、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可能性等等。 从提出理论假设。实证会计研究中,直接对理论加以实证是困难的,因此一般的做法是根据理论作出合乎逻辑的预测,然后对它们加以检验,这种预测就是假设。如经济学中的代理理论认为,委托人和代理人均是理性的最大利益追求者,因此,代理人会将其自身利益置于委托人利益之前。据此,我们可就企业会计方法选择和信息披露作如下假设:第一、公司管理人员选择有利于本身利益的会计方法; 第二、公司管理人员不披露或者有意粉饰于己不利的财务信息。 提出假设需注意如下凡点:①假设中的概念必须清晰明了; ②假设应保持一种中立态度; ③假设应明确表明它预测的是什么; ④假设的提出要考虑到相应的验证技术; ⑤假设应能与一种现有理论相联系。 4、搜集数据资料。假设提出以后,研究者就应考虑如何搜集数据资料。收集数据资料前,需将假设具体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即:①对假设中的概念予以严格定义,使之转化为可以计量的变量; ②确定变量的计量方法; ③检查计量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由于实证会计研究要求通过数据资料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因此应尽可能采用科学的方法,从被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采集数量足够的、有代表性的数据资料。数据资料采集的方法有: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利用现有资料、实验模拟、建立模型等。 5、检验理论假设。假设检验,最能体现实证会计研究的特色。一般是在提出需要验证的假设(动机假设) 的同时,再从反面提出一个虚假设。假设检验存在着两类错误:第一类是弃真错误,即虚假设为真却被拒绝的错误; 第二类是取伪错误,即虚假设为假却被接受的错误。一般而言,研究者在进行测试前,要确立需承担多大风险来声明动机假设的真伪和拒绝虚假设,亦即需确立一个显著性水平。通常人们取其值为0.05或0.01,即有95%或99%的把握确信动机假设为真。如果检验结果表明经验事实并未证伪虚假设,则意味着动机假设未能得到确证,不可能被接受。如果检验结果表明经验事实证伪了虚假设,则意味着动机假设已得到确证,可被接受,并可用以解释和预测会计现象。 检验假设的方法多种多样,具体选用何种方法,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假设涉及的变量数目、变量类型、统计数为平均数还是方差数、研究的是变量间的差异还是联系以及对总体的分布是否作出假设等。 6、分析研究结果。证实或否定假设并不等于实证会计研究过程的结束。研究者还应对其研究结果加以分析。这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将研究结果反馈到作为该项研究的基础的理论体系中去,说明假设的证实或否定对现有理论的意义,指出现有理论的正确性或者重建和修正的必要性,并提出实际的思路和做法; ②讨论研究结果的实际政策意义,包括对会计准则制定者、公司管理人员、,会、投资者、信贷者及政府等的意义; ③讨论进一步研究的余地,如披露其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的不足,
提出改进建议,以便他人借鉴或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更多合乎逻辑的理论假设,为新的研究提供基础等。
范文四: 什么是实证研究
一( 什么是实证性研究
实证性研究作为一种研究范式,产生于培根的经验哲学和牛顿——伽利略的自然科学研究。法国哲学家孔多塞(1743-1794)、圣西门(1760-1825)、孔德(1798-1857)倡导将自然科学实证的精神贯彻于社会现象研究之中,他们主张从经验入手,采用程序化、操作化和定量分析的手段,使社会现象的研究达到精细化和准确化的水平。孔德1830到1842年《实证哲学教程》六卷本的出版,揭开了实证主义运动的序幕,在西方哲学史上形成实证主义思潮。实证主义所推崇的基本原则是科学结论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强调知识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上,通过经验观察的数据和实验研究的手段来揭示一般结论,并且要求这种结论在同一条件下具有可证性。根据以上原则,实证性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通过对研究对象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实证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
(1)观察法:研究者直接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把观察结果按时间顺序系统地记录下来,这种研究方法就叫观察法。
(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2)谈话法:是研究者通过与对象面对面的交谈,在口头信息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对象心理状态的方法。
(分为有组织与无组织谈话两种。须注意:一是目标明确。二是讲究方式。三是注意利用“居家优势”。四是尽量做到言简意赅。)
(3)测验法:是指通过各种标准化的心理测量量表对被试者进行测验,以评定和了解被试者心理特点的方法。
(问卷测试,操作测验和投射测验)
(4)个案法:对某一个体、群体或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方法称为个案法(个案研究)。
(5)实验法:研究者在严密控制的环境条件下有目的地给被试者一定的刺激以引发其某种心理反应,并加以研究的方法称为实验法。(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
实证研究方法在西方管理会计研究中的兴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从技术性的层面上对管理会计中实证研究的方法结构进行了中肯的分析(王光远和贺颖奇,1997)。近几年来,我国也出现了理论研究者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我国企业成功的管理会计案例进行归纳和理论总结的实例。实证研究方法在管理会计研究中目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管理会计研究中对实证研究方法的采用还只是处在一个相当稚嫩的阶段。
1
三、什么是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
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有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之分,相应的经济学也有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和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conomics)之分
实证分析方法是在分析经济问题和建立经济理论时,撇开对社会经济活动的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运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求证中检验假设”的方法,在作出与经济行为有关的假定前提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后果。 实证经济学所力图说明和回答的问题是:(1)经济现象是什么,经济事物的现状如何,(2)有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将会带来什么后果。它不回答是不是应该作出这样的选择的问题。即它企图超脱和排斥价值判断(即关于社会的目标应该是什么,经济事物是好是坏,对社会有无意义的价值判断),实证经济学所研究的内容具有客观性,是说明客观事物是怎样的实证科学。
经济学的实证倾向产生于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时期,最早区分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认为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实证经济学的是19世纪上半叶的英国经济学家西尼尔。19世纪70年代以后,奥地利的门格尔、英国的杰文斯、法国的瓦尔拉斯提出了边际效用论,使经济学的实证分析跨出了从纯粹逻辑推理到数学公式演译的一大步。20世纪30年代以后,实证经济学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从凯恩斯到现在,西方经济学的主流一直是实证经济学。 规范分析方法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和基础,提出行为标准,并以此作为处理经济问题和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探讨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规范经济学研究和回答的经济问题是:(1)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或社会面临的经济问题应该怎样解决;(2)什么方案是好的,什么方案是不好的;(3)采用某种方案是否应该,是否合理,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选择。
规范经济学涉及到对经济行为和经济政策对人们福利的影响和评价问题,涉及到是非善恶,合理与否问题,与伦理学、道德学相似,具有根据某种原则规范人们行为的性质。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伦理和道德观念不同,对同一经济事物、经济政策、同一经济问题会有迥然不同的意见和价值判断。对于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办的问题,不同的经济学家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结论。
经济学究竟是实证经济学还是规范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界目前仍在争论。一般地说,西方经济学的正统学派如凯恩斯主义学派和货币主义学派,比较重视实证分析方法;而非正统学派如新制度经济学则比较强调规范经济分析。其原因是正统学派经济学是在大垄断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它的任务是为垄断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出谋划策,它不愿意也不可能揭露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弊端。非正统经济学派基本是小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它奉行改良主义路线,试图按小资产阶级面目来改造资本主义世界,因此,它不可避免地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某些弊端,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是非善恶,亦即价值判断问题,涉及到经济伦理。
四、规范与实证的区别是从研究方法上区别的 规范主要是理论上研究
实证要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相关内容,通过建立模型,来证明自己的某种观点,一般实证性的论文都会有数据,模型建立,相关参数解释,以及最后的结论。
2
3
范文五:什么是实证研究85971
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 英文对照
empirical research; empirical study;
实证研究指研究者亲自收集观察资料,为提出理论假设或检验理论假设而展开的研究。实证研究具有鲜明的直接经验特征。
实证主义所推崇的基本原则是科学结论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强调知识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上,通过经验观察的数据和实验研究的手段来揭示一般结论,并且要求这种结论在同一条件下具有可证性。根据以上原则,实证性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通过对研究对象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实证性研究的产生:作为一种研究范式,产生于培根的经验哲学和牛顿——伽利略的自然科学研究。法国哲学家孔多塞(1743-1794)、圣西门(1760-1825)、孔德(1798-1857)倡导将自然科学实证的精神贯彻于社会现象研究之中,他们主张从经验入手,采用程序化、操作化和定量分析的手段,使社会现象的研究达到精细化和准确化的水平。孔德1830到1842年《实证哲学教程》六卷本的出版,揭开了实证主义运动的序幕,在西方哲学史上形成实证主义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