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医患沟通的定义
医患沟通的定义
来源:《医患沟通学》摘要
沟通是个外来语,译自英文的communication,由拉丁字communis演变而来,原意是分享和建立共同的看法。医患沟通的定义:
“医”(Doctor)的含义:狭义上指医疗机构中的医务人员;广义上指各类医务工作者、卫生管理人员及医疗卫生机构,还包括医学教育工作者。
“患”(Patient)的含义:狭义上指患者和家属亲友及相关单位利益人;广义是指除“医”以外的社会人群。
“沟通”的含义:沟通(communication)是以人与人全方位信息交流所达到的人际间建立共识、分享利益并发展关系的过程。
医患沟通(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就是在医疗卫生和保健工作中,医患双方围绕伤病、诊疗、健康及相关因素等主题,以医方为主导,通过各有特征的全方位信息的多途径交流,科学指引诊疗患者伤病,使医患双方形成共识并建立信任合作关系,达到维护人类健康、促进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的。 由于“医”和“患”都有狭义与广义的区分,因此,医患沟通也有狭义与广义的内涵。狭义的医患沟通,是指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过程中,与患者及家属就伤病、诊疗、健康及相关因素(如费用、服务等),主要以诊疗服务的方式进行的沟通交流,它构成了单纯医技与医疗综合服务实践中十分重要的基础环节,也是医患沟通的主要构成。由于它发生在各医疗机构中的医患个体之间,虽然面广量大,但绝大部分的医患沟通一般范围小、难度小、影响小,不易引起人
们的关注。它的主要意义在于,科学指引诊疗患者伤病,提高现实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广义的医患沟通,是指各类医务工作者、卫生管理人员及医疗卫生机构,还包括医学教育工作者,主要围绕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道德与规范、医疗技术与服务标准、医学人才培养等方面,以非诊疗服务的各种方式与社会各界进行的沟通交流,如制定新的医疗卫生政策、修订医疗技术与服务标准、公开处理个案、健康教育等等。它是在狭义医患沟通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医患沟通,由许多未处理好且社会影响较大的医患沟通(关系)个案所引发,但广义的医患沟通产生的社会效益和长久的现实意义是巨大的,它不仅有利于医患双方个体的信任合作及关系融洽,更重要的是它能推动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
范文二:医患关系的定义
医患关系的定义
医患关系是以医务人员、医院为一方,即医方,患者、家属为另一方,即患方,自然形成的自愿结合的一种社会人际关系。医生与患者在这个关系中扮演着服务提供者与接受者的角色。一般认为, 医患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医患关系是特指医生与患者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专门术语; 广义的医患关系指以医生为主体的与从事医疗实践活动有关的“医方”与以患者为中心的与求医行为有关的“患方”, 在医学实践活动中所发生的人际关系。
医患关系的特点
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使医患关系定格为一种双向的特定的人际关系,与其它人际关系相比有其不同的特点。我国医疗卫生工作公益福利事业的性质决定了医患关系长期以来呈现这样几个特点:(1)以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为原则建立的平等关系。(2)以社会法制为保障建立的依赖关系。(3)以与救死扶伤相关联、以医疗技术为保证的委托关系。
和谐医患关系
和谐医患关系,简单讲是指以医生为中心的群体( 医方) 与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 患方) 在医学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协调匀称的相互关系。通俗地说就是指在医学活动过程中医生与病人之间结成的相互理解信任、和睦、融洽的一种人际关系。和谐医患关系,首先政府要坚持卫生事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人人都可获得基本的医疗服务,保证医疗需求的可得性、环境的舒适性和服务的人文性;其次,确保医疗纠纷的处理有法可依,同时考虑医学风险,以制度保证医患双方的利益,完全消除医患间发生恶性事件的可能;再次,提高医务工作者医疗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使医生和患者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互相信任和理解,政府、医院与相关社会群体和谐相处。
范文三:医患关系的定义
医患关系的定义?
1.概念
医患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是人际关系在医疗情境中的一种具体化的形式。
2.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1)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基础:从诊断、治疗到预防措施的实现,没有病人的合作是绝难做到的。而病人的合作来自于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来自于良好的医患关系。
(2)融洽的医患关系会造就良好的心理气氛和情绪反应:良好的医患关系本身是一种治疗的手段,它不仅可以促进病人的康复,而且对医师的心理健康也是必需的。
3.医患交往的两种形式
(1)言语形式的交往:即用语言来传递信息。医务人员应当注意自己的语言修养和言语活动,及时向病人传递有益于病人康复的信息。
(2)非语言形式的交往:用语言以外的方式传递信息,包括动作和躯体两个方面,即语言、声调、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眼神与手势等。医务人员应当注意自己的仪表、动作、手势与表情,并注意仔细观察病人的这些非言语形式的表现,为诊治疾病寻找依据。
4.医患交往的两个水平
(1)技术水平:平医务人员凭借自己的技术性的医学知识,为病人做出诊断和治疗。
(2)非技术水平:医患间的交往像任何步入社会关系中的两个人的交往一样,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3)病人的依从性:指病人的执行医嘱率。
治疗效果=医生的临床知识与技能×病人的依从性。
1、医患关系又称为医患法律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除强制医疗外).传统的违法性理论是指“结果不法”,即凡行为侵害他人权利者,如驾车撞伤路人、绑架杀人、烧毁他人房屋等,即属违法
文献来源
2、卫生法律规范在调整医患双方在诊疗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就被称为医患法律关系.近年来,医疗纠纷案件增加,请求司法解决的逐年上升,医患之间的法律关系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legal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 and patient;
法律视角下的医患关系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研究所 250012济南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ospital Administration, 编辑部邮箱 2003年 12期
在医疗活动中 ,医患双方形成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其中 ,被卫生法律法规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称为医患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它具有具体、明确和必须遵守的特点 ,违反者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律视角下的医患双方在享有各自权利的同时 ,必须履行法定的义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更新观念 ,树立医患法律关系的理念 ,自觉用法律关系、法律的思维方式处理医患关系 ,以适应客观现实的需要。In the course of medical activities, doctors and patients may form various kinds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Of these, the one adjusted by health laws and regulations is termed the legal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A legal relationship is one involving certain rights and duties that are clear cut and must be observed and breaches will lead to corresponding legal responsibilities. From the legal perspective both doctors and patients, while enjoying their respective rights, must fulfull their leg... physician - patient relationship legally; doctor - patient legal relationship;
1、指医方和患方在医疗过程中所形成的人际关系。它是医学伦理学要研究的核心问题。广义医患关系的医方不仅指直接对病人进行诊疗护理的医护人员,而且指包括医院的医技人员、行政管理和后勤人员及与医疗工作相关人士在内的群体。患方也不仅指患者本人,还包括他们的亲属或监护人及其所在单位的有关人士在内的群体。现代医患关系就......
患者与医者在诊疗或缓解疾病过程中所建立的相互关系。狭义的医患关系是特指医生与患者间关系。广义的医患关系是指以医生为主的包括护士、医技人员、管理和后勤人员等医疗群体,与以患者为主的包括与患者关联的亲属、监护人、单位组织等群体,在诊疗过程中建立的相互关系。医患关系有其不同的模式并体现着不同的道德水平。1976......
病人与医师、护士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形成的人际关系。泛指所有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等有关人员的关系。它是临床诊疗工作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促使患者与医生合作、克服病痛的重要手段。包括技术性和非技术性两部分。前者指在决定和报告医疗措施时的主动与被动;后者指医患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关系,包括服务态?.....
医患关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医患关系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同医疗活动有关的医务人员包括医护人员、医疗管理人员、卫技人员、后勤人员等与患者的特定关系.狭义的医患关系指在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关系 徐兴稳; 辽宁中医学院社科部;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编辑部邮箱 2000年 03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医患关系是指以医生为主体,包括护士、医技人员、临时工等组成的医者一方和以病人为主体,包括病人家属、亲朋好友、单位领导等组成的患者一方的关系.处理好医患关系是人际关系中的一门艺术曹志章; 江苏连云港; 222042; 王守军;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Hospital Administration J Chinese Pla, 编辑部邮箱 1999年 04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范文四:医患关系的人文透视
医患关系的人文透视
“我愿尽我力之所能与判断力之所及,无论至于何处,遇男遇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
——(希腊)希波克拉底誓言 角色体验
患病,乃一种特殊境遇。无论肉体、意志和灵魂,皆一改常貌而坠入一种孤立、紊乱、虚弱、消耗极大的低迷状态。一个生病的人,心理体积会缩小,会变异,会生出很多尖锐细碎的东西,像老人那样警觉多疑,像婴儿那样容易自伤??他对身体失去了昔日那种亲密无间的熨贴和温馨的感觉,俨然侵入了异质,一个人的肉体被辟作了两瓣——污染的和清洁的,有毒的和安全的,忠实的与背叛的??他和自己的敌人睡在一起,俨然一个分裂着的祖国。 求医,正是冲此“统一大业”而来。
相对白衣人的优越与从容,患者的弱势一开始即注定了。他扮演的是一被动的羔羊角色,对自身近乎无知,束手无策,被肉体的秘密蒙在鼓里——而底细和真相却攥在人家手中。身体的“过失”使之像所有得咎者那样陷入欲罢不能的自卑与焦虑,其意志和力量天然地被削弱了,连人格都被贬谪了。他敬畏地看着那些威风凛凛的白衣人——除了尊重与虔诚,还混含着类似巴结、讨好、恭维、攀附等意味。他变了,变得认不出自己,唯唯诺诺,凄凄惶惶,对白衣人的每道指令、每一抹表情都奉若神明。那是些多有力量的人啊,与自个完全不同,他们代表医学,操控着生命的方程和密码,仅凭那身洁白,无形中就匹配了某种能量与威严。
每个患者都心存侥幸,奢盼遇及一位最好的白衣人,有时出于心理需要,不得不逼迫自己相信:眼前正是这样一位!(你不信?那是你的损失。)由于专业隔膜和信息不对等,白衣人——作为现代医学的唯一权力代表,已成为患者心目中最显赫的精神砥柱和图腾。而且,这种不对称的心理关系几成了一种天然契约,作为医治的精神前提而矗立。
但是,我们必须关注接下来的发生,即白衣人的态度。
对于患者的种种弱势表现,他是习以为常、乐然漠然受之,还是引为不安、勿敢怠慢?在一名优秀的白衣人那里,患者应首先被视作一个“合格”的生命,而非一个被贬低了的客体(无论对方怎样自我放逐,但自贬与遭贬是两码事)。甚至相反,患者更应作为一位“重要人物”来看待,赢得的应是超常之重视——而非轻视、歧视、蔑视。一名有良知的医生,他一定会意识到:再去贬低一个已经贬低了自己的人,于心于职都是有罪的。同时,他也一定能谙悟:正是在患者这种可怜兮兮的表象下却潜伏着一股惊人的力量——一股让人难以抗拒的莫大的道义期冀和神圣诉求,它是如此震撼人心、亟需回报,容不得犹豫和躲闪,你必须照单领受并倾力以赴,不辜负之。不知现代医学教程中有无关于“弱势”心理的描述?我以为它是珍贵而必须的,每个白衣人都应熟悉并思考如何善待它。 “弱势”在良知一方总能激起高尚的同情和超量回报。但在另一类那里,情势就不妙了——
走进挂有门诊牌号的格子,随时可见这样的两位“交谈者”:一方正努力陈述痛苦,显露出求助的不安,同时不忘递上恭维;一方则满脸冷漠,皱着眉头,
一副轻描淡写、厌倦不耐的样子??这真是一种奇怪的“接见”,如贵族之于乞丐,官宦之于芥民。更要命的是,很多时候,这涉关“生死大计”的接见维持不了几分钟即草草收场了,更像是个照面。若患者对轻易挥就的那寸小纸片不放心,还巴望着多磨蹭会儿,白衣人便道:“先试试看,再说??”其实,这话大有端倪,也就是说,此次诊断只是个演习,乃试验性的,他已提前透支了一道权力——一次允许犯错误的机会。俨然一马虎士兵,从未要求自个“一枪命中”,竟打算连射下去,直到命中为止(或者不命中也为止,搂空了弹匣即玩完)。多么荒诞的规则,几乎连最正常的逻辑都忘了:既然射技实在欠佳,何不趴准星上多瞄一会儿呢?哪怕耽延几分钟也好啊,说不定,用不上几章“下回分解”,就把人家性命给误掉了。
细想一下那些粗鲁的医学行为,若稍加警觉,许多细节皆令人不寒而栗。其实在心理上,患者对白衣人的吁求有多么卑微啊,假若能与自个多聊片刻,对自个的身体多指摘几句,也就心满意足、感恩涕零了。
一名正实习或上岗伊始的医生常有这样的体会:当病人径直朝自己走来——一点亦不嫌弃自己的年轻、在冷冷清清的案前坐下时,自己的内心会激起多么大的亢奋和感动啊,他定会比前辈们表现出更大的热忱与细致,会倾其所有、使尽浑身解数以答谢这位可敬的病人??遗憾的是,随着光阴流逝,随着日复一日的积习,这份珍贵的精神印象便和其他青春记忆一起,在其脑海中褪色了??当一个白衣人终于持有了梦寐以求的工龄和资历之际,他究竟比年轻时多出了些什么呢?
尊敬的白衣人,一定有过这样的的事吧:冷不丁,您的衣襟突然被患者家属给紧紧拽住了——就像溺水者抱住一根浮秸,急迫而笨拙,绝望而不假思索??这时,您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敌视、憎厌、恼怒其“无礼”?还是沉痛与悲悯?是冷冷打掉那双手还是高尚地将之握住呢?
常闻病人家属向大夫送“红包”之事,亦曾目睹有人在医生面前苦苦央求乃至下跪一幕,那时我想,我们的医职人员何以让患者“弱”到了此等不堪呢?那“包”和“跪”里装的是什么?是人家对你的恐惧,是对你人格的不信任,是走投无路的灵魂跌撞与挣扎??“包”何以“红”?那皱巴巴的币纸分明是喂过血和泪的啊!从精神意义上讲,窝藏这包之人已不再有白衣人的属性,那丝丝缕缕的“红”已把他披覆的“白”给弄脏了。一个冒牌的赝品。
托马斯宣言
美国医学家刘易斯·托马斯在其自传《最年轻的科学——观察科学札记》中,毫不隐讳地说:他对医生本人不患重症感到“遗憾”。因为如果那样,医生本人就无法体会患者的恶劣处境,无法真切地感受一个人面临生命危难时的悲伤与恐惧,亦即无法“如同己出”“感同身受”地去呵护、体恤对方。
读至此,我欷嘘不已,除了感动, 还有感激,更有敬意。难道不是么?没有比这种“角色亲历性”更能于蒙昧的医学现实有所帮助了。体会做病人的感觉——这对履行医职乃多么重要的精神启示!它提醒我们,一名优秀的白衣人永远不能绕过患者的痛苦而直接楔入其躯体,他须在对方的感觉里找到自己的感觉,在对方的生命里照见自己的生命,于对方的痛苦中认出自己的那份——尔后,才能以最彻底和刻不容缓的方式祛除这痛苦。
托马斯的假定并无恶意,更非诅咒。他只是给自己的岗位设定了一种积极的难度,一份严厉的心灵纪律,进而从人文的角度更近地帮助医学,提升其关怀质量。
医学是“保卫生命”的事业。它催促我们的白衣人:以生命的名义,以全部的激情和庄严努力工作吧!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吧!因为,拯救别人就是拯救自己,病人之现实亦即我们之现实(至少也是明天之现实),个体之命运即人类之命运。
“托马斯宣言”无疑是理想的、奢侈的,甚至不具科学及“合法”的操作性,但它却包含着诱人的信息,预示了一种高贵、纯洁的医学伦理前景——从中我们看到了白衣精神的良知、力量和希望。
医学,不仅是物质与技术的,更应是精神与人文的,她应成为一门涵盖自然、伦理、哲学、审美、道义、心理、教育等元素在内的学科。因为,她面对的并非物理实体,竟是灵肉丰盈之生命——万物中最神奇最复杂最瑰美和深邃无比的人。人是最宝贵的,每个“他”都永远唯一,永远“自在”而不可替代。医学即人学,对生命本体的尊重、仁爱、体恤,应成为“红十字”精神的核心。
有时候,我常奢想,白衣人之角色该由人类中最优秀的成员来充任。他须集智识、德能、信念于一身,不仅是个工具知识分子,更兼人文知识分子的品质和理想——对生命充满虔敬热烈的关怀、于职业抱有高尚的理解及打算,对人性持有出色的亲和与体贴能力??他还应是个感觉丰富、细腻敏锐之人,惟此方能充分采集患者的感觉,对那些极不确定和模糊的信息作出确判断、归纳与推理。必须有心灵的参与,其才华和技术方不会打折扣,那些物质注射才会在人体上激起神奇的响应与回馈。相反,如果他从感情上贬低了生命——对之采取了一种疏远、懈怠、轻蔑的姿式,那他就无法从行为上去拯救生命。
无疑,一个白衣人的医绩乃其对“人”之信仰的结果,乃其对生命尊重程度所获得的来自人体的诚谢与报答。
死亡:医学的耻辱
在和平年代,医院已正式成为接纳死亡最多的场所,也成了唯一能使死亡“合法化”“职业化”“技术化”的特权领地。在世众眼里,包括很多白衣人看来,死亡现象显然已“合情合理”——事情似乎明摆着,即使拼了力,使尽了所有手段,而那些顽疾、重伤、癌症、爱滋病??生命的溃口毕竟太大了,有限的医学现实难免败下阵来。
但我想说的是:作为一名严格意义上的白衣人,一位怀有深厚的人道心理和生命关怀力的施治者,无论如何,都不能将死亡(如此剧烈之惨变)视为“合理”——这与医学的最高境界和使命是背道而驰的。
从古老的诞辰日起,医学即注册了其性质只能是“生命盾牌”而绝非任何形式的“死亡掩体”。她是以“拒绝死亡”为终极目标的,这也是其最高的美学准则和道德律令。从纯粹意义上讲,任何非自然的死亡都将是医学之耻辱,都是医学现实的无能所致,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和渎职——只有满足了这一指控,只有基于这种最严厉的批评和诠释,“红十字”才当之无愧地享有她天然的神圣与崇高,才堪称人世间最巍峨最清洁的结构指向之一。
“必须救活他”——假如医学在这一誓言前让步了、畏缩了,那她自身的价值尺度和尊严即遭到了损害,即等于自己侮辱了自己。
托马斯在他的书中还回忆了一桩终生难忘的事:
一位年轻的实习大夫,在目睹自己的一名患者死去时,竟失声痛哭。作者尤其指出,那死并非“事故”所致。也就是说,按通常理解,医方并无过失。可一个并无过失之人何以伤心到“必须哭泣”的地步呢?
意义即在此,境界即在此,信仰即在此。
我想(或许亦符合托马斯的理解),那一刹,促使年轻人流泪的除了悲悯之外,还有赖于另一项更重要的刺激,即一个他难以接受的事实:医学之无能!医学对一个生命的辜负和遗弃!他见证了这一幕,他感到震惊,感到害怕,感到疼痛和悲愤,感到了内心的“罪感”??他竟如此的不习惯死亡!他被压迫得喘不过气来。他无法原谅自己所在的“医学”(自己曾是多么器重她,敬慕她)——他投奔这座殿堂,是冲着她“保卫生命”的伟大涵意去的,而其现实却如此的拙劣、平庸,她对生命许下的承诺竟如此难以兑现——作为这殿堂上的一员,他无法不为自己的集体汗颜。在死亡对医学的嘲笑声中,他觉得自个亦被嘲笑了??
习惯死亡是可怕的。倘若连一颗心脏的骤停——这样巨大的事实都唤不起情感的颤动,这说明什么呢?麻木与迟钝岂不是比昏迷更可怕的植物心态?在所有的医疗事故中,同情心的死亡乃最恐怖的一种。
让我们与托马斯一道,向这份珍贵的哭泣致敬!它来自一名年轻人献给这世界最干净的礼物:痛苦和自责的勇气。
(年少时,有部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其中有一情景,幸子去世了,大岛茂踉跄着奔出手术室,泪水纵横,狠狠地捶击墙壁:“连自己的病人都救不活,我还配作一个医生吗?”我牢牢记住了那张凄凉和哀怨的脸——这丝毫不损伤它的刚毅与优秀。所有的心灵都清楚,他配得上!凭这撕心裂腑的哀鸣即配得上。他不仅以父亲名义,更以医生身份来咀嚼这份由医学失败带来的耻辱。当时我天真地想,若自己得了病,就把身体交给这样的医生??此前,剧中还有这样的旁白:“为了拯救幸子的生命,大岛茂和他的同事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他们在争分夺秒和死神赛跑。”我感动于“争分夺秒”四个字,它让我感受到和平年代最伟大的战士即白衣人,他们的职责即保卫生命,其劳动质量涉关人类的生命安全和基础幸福。少年时代,在我的精神和情感发育上,影响最大的不是教科书或大师著作,而是两部日本电视剧:《血疑》和《蔷薇海峡》。也让我记住了一个男人的名字:宇津井健。两部剧中,他都扮演了最好的医生、最好的父亲和爱人。在《蔷薇海峡》里,他还让我见证了一位英雄般的民选市长,一切威胁公众幸福的疾病——生理的和社会的,都是他的天敌。该剧的背景音乐也是我最喜欢的,至今我仍打听它的下落。追溯起来,这是我最早的精神启蒙了,它们告诉了我什么叫爱和责任、什么叫良知与正义、什么叫优秀的男人、医生和公仆??在“做一个高尚的人”方面,它们提供的营养远大于其它精神食粮。为纪念和答谢,我还专门收藏了一套《血疑》的电视连环画。后来我常困惑,就算“德育”,何以中国大陆就拍不出一部那样的影视剧呢?何以那么多的本土“主旋律”和道德产品都荒诞不经呢?一定是这个社会的精神肌里有问题,我们的内心太荒凉了,沙漠化、盐碱化,既没种子,亦无水土。)
医学的身份
根据体会,凡特别尊重生命与自我的人,在开始一项长期劳动前,是需要匹配一束强大理由的。这理由须坚实、饱满,有不俗的精神魅力和荣誉性,符合主
人的审美心理和价值诉求——唯此才能对该事业起到牢固的支撑和持续的推动力。
不知现在的医学教育有没有正式向学员发出这样的设问:何为医职?何以为医?
如果仅仅把“红十字”作最平庸最无能的理解,比方说为了“糊口”“谋生”,而非基于人文理想的考虑,并无任何高尚的心理打算和精神准备——那他的身份就极可疑。由于信仰的缺席——他根本不对人生提出正式的价值期待,其行为即很难从正常意义上去确认、检验和评估了,姑且称之为“混”罢。现实中,大量粗鄙的医职人员就是循着这样的职业流程从“医学院”的轧模机上被复制出来的——犹若“假肢”一般(无精神性可言,只有空荡荡的工具含量)。说到底,他取得的只是一张不及格的“上岗证”,而绝非生命的身份证。
尽管当代亦不乏值得骄傲的白衣人形象,尽管现时医学已取得了物质与技术的高度繁荣,但须承认,从心灵和人文角度看,我们曾一度清洁的医学传统,实际上正披覆着可怕的蒙昧,我们的很多医职人员并未很好地履行使命,“红十字”的尊严与荣誉正屡屡遭受来自内部的诋毁和污损。翻开报纸:少女被误摘卵巢,妇女腹遗纱布旷达十数年,儿童被推错了手术室??
况且这尚非技术原因造成的,仅由粗鄙的医疗态度所致。至于误诊漏治而酿的隐性事故就更无从指认了。由于病理本身的复杂和专业隔膜,患者及家属很难对医疗质量作有效的判断、跟踪和鉴别,治好了乃医之功德,治坏了是自个不争气??说到底,这是一份没有合同保证的契约,医方永远是赢家,是收益者。所以,在医疗诉讼中,患者一方总处于劣势,除了乞求与悲愤,实难为自己找到有力的证据支持。
由于天然的德能地位,医院本质上有异于任何一项服务产业。经验证实,医务质量与经济效益是难成正比的。单靠功利欲望作兴奋剂,激弹起的只是世俗的阴暗心理,削弱的却是真正的医学精神和心灵尺度。若不把患者当作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生命——而仅视为一间小小的“银行”(暗中作着“提款”或“洗劫”打算),并据此确立自己的服务程度,那医院就不再是本质意义的人道场所,那枚和教堂一样高耸的“十”字就应声坠落了。
医学的原色是伟大的,作为一项最古老的职业,从几千年起,她就扮演了一项近乎于神职(西方的上帝、东方的菩萨)的角色,她发轫于道义,并靠道义来维持呼吸和繁衍,她荫惠天下,布济苍生,承纳民间的膜拜和无数感激,而荣誉的犒赏又滋养了其德能力量??
为西方医德最早立下纪念碑的,是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拉底,他每次行医前都要重复自己的誓言:“我愿尽我力之所能与判断力之所及,无论至于何处,遇男遇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而隋唐名医孙思邈可谓东方医德的代表,他对“郎中”的道德诉求是:“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普救生灵之苦。”再像古时的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等,他们的职业理由比起今人来说,皆纯粹和本真得多,均散发着浓郁的博爱色彩和济世情怀。某种意义上,古代医学行为更接近医学的精神正源,其对外部世界的慷慨施予,于自我严格的修为操守,堪与最清洁的神性劳动——宗教行为——相媲美。
你准备好了吗
选择了医学,即选择了她的美德和自在尺度,即须义无反顾、理所当然地对全社会起誓:“为了保卫生命,我决心投身医务!”
许多精神常识于一个白衣人的青年时代即应早早确立了。
想起医学院的莘莘学子们,在尔辈携着稚气、满怀憧憬地步入校园之际,有没有迎来这样的时刻:你们尊敬的老师或校长,突然决定领你们去见一个人,一位刚刚失去爱子的母亲?
你们应握住那虚弱之手,凝注其枯黯的瞳孔,聆听她凄恸的抽泣??你们应努力结识这位不幸的母亲——而她可能是任何一个人的母亲!请记住这严酷的一幕,记住这是由医学的无能造成的。你们应感到悲伤,感到歉疚才是。更重要的,你们应试着对医学的现实发难,直面前辈们落下的耻辱。既然是耻辱,就建议你们大胆地去咀嚼,直到咀嚼出力量来。而在未来,你们将获得荣誉。
如果这真能成为开学以来的“第一课”,我将羡慕、祝贺你们——终于有了一所好学校!在那儿,你将遇到真正的知识和精神。倘若根本不是这样,我则替你感到遗憾,遗憾没有好的老师和校长。
做一名白衣人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个忧郁的日子里来见您。他走了那么远的路,捱了那么久的煎熬,打听了那么多门牌和号码,费尽周折,终于站在了您——一个有力量的人面前。他强打精神,满怀期待,献上感激,指着自己的心脏、胸口或某个沉重的部位:这儿,这儿??
他选中了您,也就把身体的支配权给了您,亦把巨大的荣誉和信赖给了您,仰仗您能挽救他,留住未来的时日和幸福。总之,他是怀着朝圣的心情来见您的。无论一个平素多么轩昂和自恃有力的人,此时,其眼眸深处都跳跃着一粒颤抖的火苗:请,救救我??
可,尊敬的白衣人,您准备好了吗?
s
范文五:最新医患关系的定义
医患关系的定义
医患关系是以医务人员、医院为一方,即医方,患者、家属为另一方,即患方,自然形成的自愿结合的一种社会人际关系。医生与患者在这个关系中扮演着服务提供者与接受者的角色。一般认为, 医患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医患关系是特指医生与患者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专门术语; 广义的医患关系指以医生为主体的与从事医疗实践活动有关的“医方”与以患者为中心的与求医行为有关的“患方”, 在医学实践活动中所发生的人际关系。
医患关系的特点
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使医患关系定格为一种双向的特定的人际关系,与其它人际关系相比有其不同的特点。我国医疗卫生工作公益福利事业的性质决定了医患关系长期以来呈现这样几个特点:(1)以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为原则建立的平等关系。(2)以社会法制为保障建立的依赖关系。(3)以与救死扶伤相关联、以医疗技术为保证的委托关系。
和谐医患关系
和谐医患关系,简单讲是指以医生为中心的群体( 医方) 与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 患方) 在医学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协调匀称的相互关系。通俗地说就是指在医学活动过程中医生与病人之间结成的相互理解信任、和睦、融洽的一种人际关系。和谐医患关系,首先政府要坚持卫生事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人人都可获得基本的医疗服务,保证医疗需求的可得性、环境的舒适性和服务的人文性;其次,确保医疗纠纷的处理有法可依,同时考虑医学风险,以制度保证医患双方的利益,完全消除医患间发生恶性事件的可能;再次,提高医务工作者医疗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使医生和患者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互相信任和理解,政府、医院与相关社会群体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