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法治思维的主要特征
法治思维的主要特征
作者:任红杰
来源:《理论观察》2014年第10期
[摘 要]实现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的成功转型,必须确立法治思维的主导地位。法治思维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元素,它具有五个主要特征:合法性、民主性、程序性、限权性、透明性。
[关键词]关键词:法治思维;主要特征
[中图分类号]D9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10 — 0074 — 02 从人治社会走向法治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要实现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的成功转型,必须在全社会确立法治思维的主导地位。法治思维是崇尚法律之治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统称,它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要素,具有以下五个主要特征:合法性、民主性、程序性、限权性、透明性。
一、合法性
法治思维的核心是崇尚法律之治,合法性是法治思维的核心特征。法治思维强调法律的最高权威,倡导尊法、守法、依法办事,把是否合法作为裁断是非曲直的基本标准,决不允许任何其他标准凌驾于合法性标准之上。
在法治思维的视野中,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如果没有法律的至尊地位,那就不可能有法治,也不会有法治思维。法律的至尊地位主要体现在:(1)在诸种社会规范中,法律规范是最高规范,任何其他规范都不能背离法律。社会治理需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文化、道德等多种手段,但是,法律手段是根本手段,任何其他手段的运用都不能脱离法律的轨道。(2)在法律与权力的关系中,法律的权威高于任何权力的权威。
法治思维要求政府、企业、团体或公民个人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法律,形成强烈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努力在法律框架内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此基础之上,法治思维尤其强调政府行为的合法性。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进行各种公务活动时,必须从合法性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分析其目的是否合法、权限是否合法、内容是否合法、手段是否合法、程序是否合法。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在目的、权限、内容、手段和程序诸方面都具有合法性,才符合法治思维的要求;否则,就是与法治思维的精神相背离。
二、民主性
民主与法治共生并存,民主性是法治思维的根本特征。法治思维弘扬法治精神、致力于法治社会的构建,归根结底是为了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利,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理想。
法治思维强调法律必须体现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而不能只反映少数当权者的意志与利益。在人治社会,法律反映的是少数统治者的意志与利益,多数人的意志与利益在法律中难以体现出来。在法治社会,法律体现的是人数众多的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法治思维在崇尚科学立法的同时,十分重视民主立法,强调以反映人民意志与利益的良法法理社会,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法治思维重视用法律保障多数人的合法权利。德国法学家格哈德·鲁别尔兹说过:“法治实质因素中首要的和最重要的是确保基本权利”。〔1〕法治思维高度重视公民合法权利的保障,强调对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必须依法制裁。在人治社会,人们也讲权利,但那种权利是具有特定身份的少数人的权利,少数当权者的利益上升为法定权利,这些人往往因其特定的身份而享有众人无法享有的权利。也就是说,人治社会的法律保护的是少数人的权利,践踏的是多数人的利益。在法治社会,多数人的利益升格为法定权利,法律保障的是多数人的正当权益,任何一个公民的合法权利都神圣不可侵犯。与人治社会少数人的权利不同,法治社会中的权利具有广泛性、普遍性,每一个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种权利,任何人都不能享有法外特权。公民的各种权利都是由法律规定并由法律保障的,这些权利一旦遭到侵犯,公民就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有效地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程序性
程序性是法治思维的显著特征,无视程序、反复无常与法治思维背道而驰。法治思维特别强调按照制度办事,而程序作为人们为实现某一目标而预先设定好的规则、次序、方式、时限和步骤,它是制度规范化运行的前提条件。程序能够超越特定个体和具体问题的有限性,遏制问题处理过程中当事人的恣意和任性,对问题的合理解决具有极大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合理、公正的程序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博弈和反复尝试的结果,凝聚着人类无以计数的实践经验和聪明才智。美国哲学家罗尔斯认为,“公正的法治秩序是正义的基本要求,而法治取决于一定形式的正当过程,正当过程又主要通过程序来体现”。〔2〕法治思维极其重视程序的价值,强调对制度运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通过严格科学的程序确保制度运行高度有效。
在人治社会中,并不是没有种类繁多的制度,只是这些制度普遍缺乏严密的程序设计,无论是统治阶层还是普通民众,都不认真对待办事程序,既定的程序只是人们手中的玩偶任由摆弄,合意则遵循,不合意则毫不留情地抛弃。正是由于忽视程序、办事不讲程序,所以人治社会的各种制度漏洞百出,在运行过程中经常招致当事人的随意曲解,导致制度有效性和公正性的土崩瓦解。
为了避免人治社会忽视程序造成的恶果,法治思维对制度的程序化设计高度重视,特别强调确立程序、不断完善程序的重要价值。美国法学家庞德指出,“程序是法治的核心,是法治从法律形态到现实形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3〕法治离不开公正合理的程序,没有公正合理的程序支撑,法治的理想永远都无法变成现实。公正合理的程序是法治的命脉,人类文明越发展,公正、合理的程序受到关注的程度就越高。法治社会的构建过程,实质上就是公正合理的
程序不断健全并充分发挥作用的过程。因此,法治思维注重以程序的规范化、科学化推进各种社会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降低制度运行的成本,消除制度运行的不确定性,使各种制度切实地发挥作用。
四、限权性
法治思维把依法限制权力、有效制约政府官员视为法律的重要任务,限权性是法治思维的突出特征。在法治思维中,法律必须是能够制约政府权力的法律,而不能是充当专断权力工具的法律。法律是当权者的紧箍咒,而不是当权者随意摆弄的道具。
在人治社会,权力滥用根深蒂固,腐败现象泛滥成灾。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人治社会的反腐败是波浪式的。当腐败的猖獗严重损害统治者的形象甚至危及执政地位时,统治者往往会采取雷霆手段严惩一批贪官,对其他官员产生极大的震慑,使他们有所收敛。但是,风头一过,一些官员又会蠢蠢欲动,肆无忌惮地滥用权力,腐败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铲除。有鉴于此,法治思维强调通过严密有效的法律制度使权力的设置和运行规范化、科学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压缩权力滥用的可能性空间,任何掌握权力的人要想滥用权力,不仅难度极高、成本极大,而且滥用之后必定遭到法律的严惩。
为了有效地限制权力,法治思维特别强调分权的重要性,反对权力的过度集中。在法治思维的视野中,权力设置必须以法律为根据,在制度层面形成权力分立、相互制约的合理权力结构,从而从根本上有效限制权力的不正当使用。
五、透明性
法治思维高度重视公开透明的办事原则,强调一切权力都必须在阳光下运行。透明性是法治思维的重要特征,在法治思维缺失的地方,权力运行暗箱化、神秘化,办事公开透明成为遥不可及的幻梦。
在法治社会,权力的主体是公众,一切权力归根结底源出于公众,并以服务于公众为最高宗旨。但是,在现实世界,公众作为一个集合体并不直接支配权力、也不直接介入权力运作的实际过程,真正行使权力的总是由公众选举出来的少数代表人物。这些人数较少的当权者既然是由公众授权并代表公众行使权力的,公众理所当然有权利了解他们是如何运作权力的,并且有权利监督他们以确保权力的运作能够体现公众的意志和利益。因此,为了捍卫公众的利益和权利,法治思维十分强调权力必须在阳光下公开透明地运作,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暗箱操作。在法治思维的视野中,公开透明行使权力是当权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他们必须把权力运作的目的、内容、过程和结果及时告知社会大众,让公众了解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办事的原则、规则和基本程序,了解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一旦滥用权力,人们可以通过何种方式去质询、批评、申诉和控告。权力运作一旦公开化、透明化,当权者试图滥用权力的难度就会增大,滥用权力后侥幸逃脱、不被惩处的概率就会大大下降。公众也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权力的滥用现象,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法治思维以捍卫人民的利益、追求正义为己任,坚决排除权力行使的主观任意性。而暗箱操作则是主观任意性的天然沃土,在隐秘状态下运行的权力必定与主观任意性紧密相联。在暗箱操作盛行的地方,各种事关社会大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信息被少数当权者掌控,他们不是从社会大众的利益出发去决定信息发布的时间与方式,而是根据自己的私利和主观任意性去操纵信息,甚至不惜散布一些虚假信息误导公众,严重损害公众的利益。因此,强调公开透明的法治思维与暗箱操作格格不入,不重视办事公开透明,不强调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决不可能是法治思维。
〔参 考 文 献〕
〔1〕〔德〕约瑟夫·夏辛等.法治〔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3.
〔2〕〔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56.
〔3〕〔美〕罗斯科·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M〕.沈宗灵,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22.
〔责任编辑:陈玉荣〕
范文二:法治思维的主要特征
理 2014年第10期 论 观 察 No(10,2014 Theoretic Observation(总第100期) Serial NO(100
法治思维的主要特征
任红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
[摘要]实现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的成功转型,必须确立法治思维的主导地位。法治思维
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元素,它具有五个主要特征:合法性、民主性、程序性、限权性、透明性。
[关键词]关键词:法治思维;主要特征 [中图分类号]D9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9—2234(2014)10—0074—02 从人治社会走向法治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要实 治思维的要求;否则,就是与法治思维的精神相背离。 现人 治社会向法治社会的成功转型,必须在全社会确立法 二、民主性 治思维的主导地位。法治思维是崇尚法律之
治的价值取向、 民主与法治共生并存,民主性是法治思维的根本特征。
法治思维弘扬法治精神、致力于法治社会的构建,归根结底 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统称,它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要 素,具有以下五个主要特征:合法性、民主性、程序性、限权 是为了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利,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 性、透明性。 民主理想。
一、合法性 法治思维强调法律必须体现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而
不能只反映少数当权者的意志与利益。在人治社会,法律反 的法治思维的核心是崇尚法律之治,合法性是法治思维 映的是少数统治者的意志与利益,多数人的意志与利益在 核心特征。法治思维强调法律的最高权威,倡导尊法、守 法律中难以体现出来。在法治社会,法律体现的是人数众多 法、依法办事,把是否合法作为裁断是非曲直的基本标准,决不允许任何其他标准凌驾于合法性标准之上。 的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法治思维在崇尚科学立法的同时,十
在法治思维的视野中,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如果 分重视民主立法,强调以反映人民意志与利益的良法法理
没有法律的至尊地位,那就不可能有法治,也不会有法治思 社会,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维。法律的至尊地位主要体现 在:(1)在诸种社会规范中,法 法治思维重视用法律保障多数人的合法权利。德国法 律规范是最高规范,任何其他规范都不能背离法律。社会治 学家格哈德?鲁别尔兹说过:“法治实质因素中首要的和最
理需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文化、道德等多种手段, 重要的是确保基本权利”。[1 3法治思维高度重视公民合法 利的保障,强调对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必须依法制裁。 权 但是,法律手段是根本手段,任何其他手段的运用都不能脱 离法律的轨道。(2)在法律与权力的关系中,法律的权威高 在人治社会,人们也讲权利,但那种权利是具有特定身份的 于任何权力的权威。 少数人的权利,少数当权者的利益上升为法定权利,这些人
法治思维要求政府、企业、团体或公民个人必须严格遵 往往因其特定的身份而享有众人无法享有的权利。也就是
说,人治社会的法律保护的是少数人的权利,践踏的是多数 守各项法律,形成强烈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努力在法律 框架内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此基础之上,法治思维尤其强调 人的利益。在法治社会,多数人的利益升格为法定权利,法 政府行为的合法性。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进行各种公 律保障的是多数人的正当权益,任何一个公民的合法权利
务活动时,必须从合法性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分析 都神圣不可侵犯。与人治社会少数人的权利不同,法治社会
其目的是否合法、权限是否合法、内容是否合法、手段是否 中的权利具有广泛性、普遍性,每一个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 合法、程序是否合法。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在目 律规定的各种权利,任何人都不能享有法外特权。公民的各 的、权限、内容、手段和程序诸方面都具有合法性,才符合法 种权利都是由法律规定并由法律保障的,这些权利一旦遭 [收稿日期]2014—08—24 [作者简介]任红杰(1965一),男,河南汝州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哲学和文化哲学。 --——74-——
万方数据
到侵犯,公民就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度使权力的设置和运行规范化、科学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压 有效地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缩权力滥用的可能性空间,任何掌握权力的人要想滥用权 三、程序性 力,不仅难度极高、成本极大,而且滥用之后必定遭到法律 的严惩。 程序性是法治思维的显著特征,无视程序、反复无常与为了有效地限制权力,法治思维特别强调分权的重要 法治思维背道而驰。法治思维特别强调按照制度办事,而程 性,反对权力的过度集中。在法治思维的视野中,权力设置 序作为人们为实现某一目标而预先设定好的规则、次序、方
必须以法律为根据,在制度层面形成权力分立、相互制约的 式、时限和步骤,它是制度规范化运行的前提条件。程序能 合理权力结构,从而从根本上有效限制权力的不正当使用。 够超越特定个体和具体问题的有限性,遏制问题处理过程
五、透明性 中当事人的恣意和任性,对问题的合理解决具有极大的促 进和保障作用。合理、公正的程序是人们在
法治思维高度重视公开透明的办事原则(强调一切权 长期的实践中不力都必须在阳光下运行。透明性是法治思维的重要特征,在 断博弈和反复尝试的结果,凝聚着人类无以计数的实践经
法治思维缺失的地方,权力运行暗箱化、神秘化,办事公开 验和聪明才智。美国哲学家罗尔斯认为,“公正的法治秩序
透明成为遥不可及的幻梦。 是正义的基本要求,而法治取决于一定形式的正当过程(正
在法治社会,权力的主体是公众,一切权力归根结底源 当过程又主要通过程序来体现”。[23法治思维极其重视程序 出于公众,并以服务于公众为最高宗旨。但是,在现实世界, 的价值,强调对制度运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出明确具 公众作为一个集合体并不直接支配权力、也不直接介入权 体的规定,通过严格科学的程序确保制度运行高度有效。 力运作的实际过程,真正行使权力的总是由公众选举出来 在人治社会中,并不是没有种类繁多的制度,只是这些 制 的少数代表人物。这些人数较少的当权者既然是由公众授 度普遍缺乏严密的程序设计,无论是统治阶层还是普通 权并代表公众行使权力的,公众理所当然有权利了解他们民众,都不认真对待办事程序,既定的程序只是人们手中的 是如何运作权力的,并且有权利监督他们以确保权力的运玩偶任由摆弄,合意则遵循,不合意则毫不留情地抛弃。正 作能够体现公众的意志和利益。因此,为了捍卫公众的利益 是由于忽视程序、办事不讲程序,所以人治社会的各种制度 和权利,法治思维十分强调权力必须在阳光下公开透明地 漏洞百出,在运行过程中经常招致当事人的随意曲解,导致 运作,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暗箱操作。在法治思维的视野 制度有效性和公正性的土崩瓦解。
中,公开透明行使权力是当权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他们必 为了避免人治社会忽视程序造成的恶果,法治思维对 须把权力运作的目的、内容、过程和结果及时告知社会大 制度的程序化设计高度重视,特别强调确立程序、不断完善 众,让公众了解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办事的原则、规则和基 程序的重要价值。美国法学家庞德指出,“程序是法治的核 本程序,了解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一旦滥用权力,人们可以 心,是法治从法律形态到现实形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何种方式去质询、批评、申诉和控告。权力运作一旦公 法治离不开公正合理的程序,没有公正合理的程序支撑,法 开化、透明化,当权者试图滥用权力的难度就会增大,滥用 治的理想永远都无法变成现实。公正合理的程序是法治的 权力后侥幸逃脱、不被惩处的概率就会大大下降。公众也可 命脉,人类文明越发展,公正、合理的程序受到关注的程度 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权力的滥用现象,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就越高。法治社会的构建过程,实质上就是公正合理的程序 法治思维以捍卫人民的利益、追求正义为己任,坚决排 不断健全并充分发挥作用的过程。因此,法治思维注重以程 除权力行使的主观任意性。而暗箱操作则是主观任意性的 序的规范化、科学化推进各种社会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 天然沃土,在隐秘状态下运行的权力必定与主观任意性紧 降低制度运行的成本,消除制度运行的不确定性,使各种制 密相联。在暗箱操作盛行的地方,各种事关社会大众切身利 度切实地发挥作用。 益的重大信息被少数当权者掌控,他们不是从社会大众的 四、限权性 法利益出发去决定信息发布的时间与方式,而是根据自己的 私利和主观任意性去操纵信息,甚至不惜散布一些虚假信 律治思维把依法限制权力、有效制约政府官员视为法 息误导公众,严重损害公众的利益。因此,强调公开透明的 的重要任务,限权性是法治思维的突出特征。在法治思维中,法律必须是能够制约政府权力的法律,而不能是充当专 法治思维与暗箱操作格格不入,不重视办事公开透明(不强断权力工具的法律。法律是当权者的紧箍咒,而不是当权者 调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决不可能是法治思维。 文 献][参考随意摆弄的道具。
在人治社会,权力滥用根深蒂固,腐败现象泛滥成灾。 [1][德]约瑟夫?夏辛等(法治[C](北京:法律出版社,
败的猖獗严重损害统治者的形象甚至危及执政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人治社会的反腐败是波浪式的。当腐 2005:13(
位时,统 [2][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
治者往往会采取雷霆手段严惩一批贪官,对其他官员产生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56(
极大的震慑,使他们有所收敛。但是,风头一过,一些官员又 [3][美]罗斯科?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
务[M](沈宗灵,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22( 有效铲会蠢蠢欲动,肆元忌惮地滥用权力,腐败无法从根本上得到 [责任编辑:陈玉荣]除。有鉴于此,法治思维强调通过严密有效的法律制
一75—
万方数据
范文三:**辩证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
**辩证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
夏世忠
(邵阳学院, 湖南 邵阳 422000)
摘 要:**辩证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其思维体系始终贯 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其辩证思维方式具有时代性、开放性、系统性、多维性及前瞻性等特点。
关键词:辩证思维,时代性,开放性,系统性,多维性,前瞻性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05)04-0038-03
任何理论思维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辩证思维产 现代化建设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也是一个严峻挑战。邓小 生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又指导了这一实践,其所处的 平正是根据这一形势和特点,基于中国现实的基本国情,辩 时代和社会历史环境为其形成提供了条件,从总体上决定了 证地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所处阶段,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 其辩证思维具有不同于**辩证思维方式的特征。** 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并据此确 没有哲学专著,他的辩证思维渗透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立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以便充分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 主义理论阐述之中,体现在对国内外重大问题、对中国社会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发展社会主义。邓 主义遇到的一系列新的重大课题的决策之中,而其思维体系 小平正是在解决了战略问题的基础上,确立了中国在当今世 的形成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的思 界发展中的战略和走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 维。他注重于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的运用、创新和发展, 成中的辩证思维充分体现了这一思维特点。 其辩证思维方式具有时代性、开放性、系统性、多维性及前
二 开放性瞻性等特点。
系统论认为,每一客观系统都不是绝对封闭的,它与外
一 时代性部环境处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之中,每一系统
恩格斯说过:?我们只能站在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 都是更高一级的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不仅如此,系统本身
[1]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什么程度。?邓 又是运动发展的。系统的运动表现为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小平辩证思维方式就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时代的产物。邓 表现为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因此,每一系统都是动 小平辩证思维的时代性突出地表现在他科学地解决了时代 态的开放的系统。**辩证思维方式是整体的系统的思维 定位问题。他通过对国际形势的分析认为,世界正从对抗转 方式,因而又具有动态的开放的特征。 向对话,由紧张转向缓和。当今世界虽还不太平,但在较长 **实现了思维从封闭向开放的转化,在其思维过程 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可能的。世界正处在大变 中始终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来思考, 动的时期,两极格局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正朝 注重研究中国与外部环境的联系。他认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 多极化方向发展。从经济方面看,世界各国在经济上既相互 的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不行,发展不起来,封闭保守只能 竞争又相互依存的倾向日益明显,国际市场不断扩大,经济 导致落后,唯有改革才是唯一出路。他立足中国看世界,又 生活日趋国际化,国际间的经济关系已成为制约战争和国际 从世界看中国,他立足现实看未来,从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 政治格局的重要力量。因此,总的来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代 上来深入研究中国的问题。这就把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辩证 世界的主要潮流和两大主题。?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 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开放型的思维方式。**开放型的思 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 维方式具体表现在,他把思维从狭窄的、封闭的区域中解放
[2]或者说发展问题。?与此相关,科学技术正经历一场伟大 出来、改变思维的参照系,从原来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注意纵
向比较,把中国的现在和过去比,,改变为注意从横向比较 革命和新的飞跃。这一时代特征的变化,既是我国社会主义
,把中国的现状同世界比,,然后再把横向与纵向比较结合
起来。通过比较,他得出结论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 收稿日期:2005,03,23
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简介:夏世忠,1969,,,湖南武冈人,浙江师大
[3]就是闭关自守。?为了改变这种落后局面,自从 1975 年以 在读硕士研究生,邵阳学院讲师,从事思想政治研究。
38
来,他就一直告诫人们防止被开除?球籍?,要做?地球村? 服从整体,树立全局观念。他指出:?有些事从局部看可行, 合格的?世界公民?。他提出改革开放,发展乡镇企业,兴 从大局看不行,有些事从局部看不行,从大局看可行。归根
[7]办经济特区。形成了改革开放理论。这样就拓展了思维的空 他还说:?我们的一切工作都会涉及全 到底要顾全大局。?
间,使**辩证思维方式形成了一个不断开放、不断完善 面与局部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集中统一与因地制宜 的坐标系。 的关系,大道理与小道理必须弄清楚。全体和局部缺一不可,
不仅如此,**在自己的思维过程中还把中国实现现 全体是局部组成的,如果只有全体,没有局部,全体也就不 代化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运动发展过程,注意从相对静止中把 成为全体了。另一方面,全体和局部,中央和地方,集中统 握绝对运动的系统整体,从运动的各个分过程中把握整体的 一和因地制宜,以什么为主导呢,如果把局部、地方、因地 全过程。他强调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 制宜作主导,那就要犯原则错误。一定要以中央、全体、集
[8]看一步?,?关键是要善于总结经验,哪一步走得不妥当,就 中统一作主导。?
[4]赶快改?。把实现现代化看作是一个不断解放生产力、发 **这种系统的辩证思维方法,不仅仅强调从整体中 展生产力,通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 去把握事物,还注意整体内部诸要素的联系,层层深入的进 裕的动态过程。当前实施的西部大开发,可以说是**动 行系统分析,从系统着眼正确认识和把握各层次的地位和作 态开放思维方式的生动体现。**采用这种思维方式。研 用,树立大系统观念,坚持有序性原则,深刻地把握了不同 究中国改革开放这一系统,从运动的各个过程中把握运动的 层次的特点和规律,注重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
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为一个大系统,对其中的构成 全过程,达到了对我国改革开放规律性的认识。
要素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揭示其中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
三 系统性环环相扣、相互促进的有机系统群。就精神文明这一范畴来
系统思维,就是把研究对象看成一个系统,辩证地考察 说,**把其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这一大系统中 系统和要素、要素与要素、结构与功能、功能与目标以及系 的构成要素,同时又把其作为一个由教育、文化、科学、思 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各种联系,以正确处理各种联系,从而 想道德、理想等要素构成的系统,而后又把其中的一个要素 达到系统行为的整体优化的思维。作为一种创新思维,它为 作为一个子系统来进一步分析。**运用层层深入、系统 人们创造性地解放较复杂的生产、交通、及各种社会问题提 分析的思维方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从高到低地进 出了科学的思维方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 行了结构严密、层次分明的逻辑分析。 统工程,**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这种放眼世界、从大局出发、服从大局的思维方 总设计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系统的错综复杂,对此必须系统 式,其根本性就是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看作是一个由 思考、综合考察、通盘规划,坚持用系统整体的辩证思维方 多种要素和要素结构形成的系统,并把这一系统看作是世界 式来分析和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社会矛盾和 大系统中的小系统,又把小系统分成几个子系统,进而从要 问题。 素与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中研
**思考问题总是注重从整体上、从事物间或事物内 究和思考中国的现实问题,形成战略性的决策。这种思维方 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中来把握和认识事物,把任何一个 式是典型的整体系统的思维方式。
决策、判断都放置于广阔的背景关系之中,得出基本的认识
四 多维性和正确的结论。**运用系统分析方法,把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当作一个完整的系统来考察,主要表现在:首先,宏 列宁说:?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
[9]观把握整体的同时思维指向重点局部,实现局部对整体的重 的灵魂,就是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具体地分析具体 大意义。比如他在全面分析党的各项任务的同时提出我们的 的情况,从思维方式的角度看,就是一种特殊的立体思维方 工作重心必须放在经济建设上,大力发展生产力。无论什么 式。其?立体感?很强,是一种多路思维或全方位的整体思 时候都要抓住这个中心不放,?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维,思维的结果不是对事物单维、单面、单角度的把握,而 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 是以事物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各种关系的综合。作为当
[5]心,围绕这个中心,绝不能干扰它、冲击它?。其次,辩 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多维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多变量、多方位 证地看待重点局部与非重点局部的关系。虽然重点局部对整 和多层次的思维方式。它要求思维的主体把思维对象看作是 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不可忽视非重点局部在整体中 多种属性和要素构成的统一的整体,并对这个整体从许多不 的作用。**在处理两个文明关系时,一方面强调物质文 同的角度同时进行具体地研究和分析,最后再把它们综合起 明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着重指出不能忽视精神文明建设, 来,达到对整体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他说:?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 **沿着这一思路来思考中国的现实问题,提出关于
[6]质文明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他认为处理好两个方面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他看来,中国特色的社 的关系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从而带动整体的良性循环。再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身就是一个由多种矛盾、多种关系构成 次,善于立足局部,放眼整体,从局部进入整体,强调局部 的矛盾统一体,同时它又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矛盾运动过程。
39
为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方针和政策,他首先从政治和经济 澳台问题,还强调这种制度五十年不变。他多次讲到,?按 两个角度分析了世界的形势。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 照‘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统一问题后,对香港、澳门、台
[11]的两大主题。这两大主题实际上是当代世界的两大特点。鉴 ?实际上, 湾的政策五十年不变,五十年后还会不变。?于这种分析,找出了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提出改革 五十年只是一个形象的讲法,五十年后也不会变,前五十年
[12]开放的国策。同时,**又具体地、多方位、多层次地分 是不能变,五十年后是不需要变。?**立足现实,放
析了中国国情。指出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要注意的问 眼未来,高瞻远瞩地发展了列宁?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 题:中国的现实国情——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因此?中 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国家学说。这正是他?实事求是?
[10]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针对?什么是 地?按辩证法办事?所取得的成就,也是他?解放思想,开
[13]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思维方法中?向 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 前看?思维的具体体现。
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
展社会主义,照搬照抄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不等
参考文献: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以辩证的多维立体
的思维方式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最新的概括。总之,** [1] 黄志恒 . 创新——邓 小平的思维 特色 [J]. 桂海论 理论就是运用特殊的立体多维的思维方式对中国国情从不 丛,1999,(3):20.
[2] 韩登池. **创新思维若干特征逻辑探讨[J]. 黄冈师 同角度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逻辑分析和思维的结果。
范学院学报,2000,(4).
五 前瞻性[3] 杜环欢. 略论**的思维方式的特点[J]. 广东社会科
前瞻性思维是指向未来的思维方式,它是以现实为基 学,2001,(2).
础,根据客观规律,对事物未来发展的走向、趋势、可能、 [4] 项盛 发 . 略论邓 小平 思维方 式 [J]. 湖北社会科 结局等进行预测性认识的思维活动。前瞻性思维具有如下几 学,1999,(6).
方面的特征:首先,它是关于事物可能性的认识,排斥事物 [5] 杜桂娥. **哲学思维方式探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 发展的不可能性,其次,它必须立足现实,遵循事物的发展 报(社会科学版),2000,(4).
规律,科学地进行预测思维。再次,它是一种模糊性的思维, [6] 周瑞良. 论**理论的创新思维[J]. 河海大学学报(哲 只是从大体上预测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的可能的结果。前瞻 学社会科学版),2000,(1).
性思维是超前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唯有具备超前意识的人 [7] 贾秀士. **辩证思维的基本特征[J]. 宝鸡文理学院 才可能进行前瞻性思维。**就是一位具有超前意识的领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
导者,他提出的?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以及 [8] 杨建领. **哲学思维方式的特点[J]. 前沿,2001,(8). ?向前看?的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他的超前意识。在这种超 [9] 茅生荣. **理论是社会主义原理具体化的思维总体
[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1999,(3).前意识的支配下,**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三步走?
的战略方针,给全国人民指明了奋斗的目标和方向,尤其是 [10] 王新兰. 浅论**的唯物辩证思维方式[J]. 甘肃社 ?一国两制?的提出,更是他前瞻性思维的具体体现。在处 会科学,2000,(1).
理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时,**根据当代世界发展的特 [11] 雷咏雪. 试论**哲学思想的特点[J]. **思想 点和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现实情况、发展需要、人心所 研究,1997,(6).
向等,预见到实行?一国两制?能够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发 [12] 候树栋. 注重交流性——**辩证法思想的一个重 展前景。**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提出了在保证主权的前 要特征[J], 求是,2000,(9).
提下,采用两种制度有利于港澳台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 [13] 苏果云. **哲学思维方式是思维方式现代化的集 的繁荣稳定。**不仅提出要采取?一国两制?来解决港 中体现[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1). On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Deng Xiaoping’s Dialectical Mode of Thinking
XIA Shi-zhong
(Shaoyang University, Shaoyang,Hunan 422000, China)
Abstract: Deng Xiaoping’s dialectical mode of thinking is the product of combin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with China’s specific practic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ur epoch. Its thinking system is penetrated in the process of emancipation the mind and seeking the truth from facts. Its dialectical mode of thinking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p-to-dateness, openness, systematicness, mulitidimension and perspectiveness.
Key words: dialectical thinking; up-to-dateness; openness; systematicness; multidimension; perspectiveness. 40
范文四:【doc】论哲学思维的主要特征
论哲学思维的主要特征 【哲学百家】
论哲学思维的主要特征
口魏博辉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哲学思维是反思的思维.它具有逻辑性,命题性,概念性,超验性和恩辨性等主
要特征.这些特征
相含相融,共同说明着哲学这一反思活动的内在运行的逻辑. 关键词:哲学;思维;逻辑;概念;超验;思辨;反思
[中图分类号)B023(文献标识码]A
哲学思维是人们探讨人与世界及其关系认识的活动过 程,是对人类精神,思想反思的活动过程.它是人类一种特 殊的高度抽象的理性思维活动.哲学思维是反思性的思维. 一
,哲学思维是逻辑思维
哲学是一种逻辑化的"直接推理的活动",它不是像科 学那样须由观察,实验等参与而进行的间接的推理活动. 在各种哲学理论中都包含有逻辑.这里所谓的逻辑思维是 广义而言的,它并非只是外在的形式,运行于哲学之外, 而是在哲学概念之内,在它们的相互关联中而运行.哲学 的逻辑思维是探讨哲学概念与概念之间必然联系的理论思 维,哲学理论体系就是在概念的相环相扣的连锁基础上而 建立的.具有反思性质的哲学逻辑内在地渗透于哲学理论 之中.哲学思维不但要遵循有关的逻辑规则,进行分析, 综合判断,从抽象到具体,进行演绎和归纳推理等,从而 形成概念,命题和理论体系,而且哲学思维一直遵从着那 种"无言"的"逻各斯".从古希腊伊始,哲学的主导概念
就是"逻各斯",它有"量度","言辞","推理"等意, 讲求推理的精细和语言力量.他们对从生活中得出的知识 和应用的技术知识进行反省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运 用逻辑原则于"纯理性"的思维之中,他们精于推理,寻 找事物内在的必然联系,哲学思维就是对于这种普遍必然 性知识认识的活动过程,其活动的内在本质是逻辑的,显 示着"逻各斯"推理的巨大能量.在西方,哲学一开始就 和科学交织在一起,为哲学思维的逻辑运行奠定了良好的 基础,逻辑分析的方法成为西方哲学思维最基本的方式. 恩格斯指出:"一旦对每一门科学都提出了要求,要它弄 清它的事物以及关于事物的知识的总联系中的地位,关于 总联系的任何特殊科学就是多余的了.于是,在以往的全 部哲学中还仍旧独立存在的,就只有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 学说——形式逻辑和辩证法.其他一切都归到关于自然和 历史的实证科学中去了."[1哲学沿着"逻辑"道路行走 下来,它引导着哲人们使自己的思维成果达到合乎逻辑的 [文章编号]1003—6547【2008)09—0096一O3 认识,得出合乎规律的"合法性"的知识.现代分析哲学家 更注重逻辑分析,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的目的在于逻辑地阐 明思想,哲学不是一种学说而是一种活动.哲学并不是某些 数量的哲学命题,而是使命题明晰.哲学应使本来是模糊含 混的思想清晰和界限分明.乜】在哲学发展的长河中,逻辑 始终渗透在哲学思维里,以保持哲学在各阶段发展的思想秩 序.作为专门讨论的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数理逻辑的逻辑
学和其他哲学理论于思维中相含相融,更加促进了哲学"直接推理活动"的逻辑化.
二,哲学思维是命题性思维
哲学思维是对于各领域的"普遍知识"的再抽象,再概 括的过程,以满足对于事物本质特征的把握和对于"思想"
的反思达到最普遍,最深切的需要,从而得出最具有普遍性 的命题.如"数学命题并不表现任何思想"."在生活中决 没有一个我们所需要的数学命题".[3]然而,人们对于宇 宙整体进行最普遍,抽象,逻辑的概括和推导出的哲学命 题,却能够导致出价值的结果,以求得对生活世界的理解和 把握.哲学上的命题既是哲学思维过程的出发点,又是哲学 思维过程的归宿点;它既是建构哲学理论大厦的"逻辑原 子",又是关于某一哲学理论的高度概括.哲学命题是由哲 学概念间的相互联系构成的陈述或判断,反映出的是哲学观 念.所以哲学思维运行于哲学命题当中.在古希腊,哲人们 从感觉,直观和情感等类的精神活动中超离出来,形成了特 有的一种思维能力,开始对世界的本原进行探讨,从而形成 了诸如"水是万物的始基","无限是万物的始基"等等哲 学上的"原始命题",逐渐地由专门的语言构造出了高度概 括的哲学理论,形成了有关"宇宙论"方面的探讨,走向了 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近代哲学家,从笛卡尔开始把他认为 带有明白确定的理智形式的思维作为开端,认为思想(抽象 的理智)应当从它自己开始,他所提出的"怀疑一切"(抛 开一切假设和规定),"我思故我在"等哲学命题作为确定 不移的规定.他进一步开创了哲学上"理性"的新时代.现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哲学语言与哲学思维"的阶段成果
(06JA720002).
目蓬固……………………--一@
【哲学百家】
代西方的语言哲学以对语言意义的探讨作为哲学研究的基本 问题,维特根斯坦和逻辑实证主义以命题意义的标准作为反 对形而上学的依据,维特根斯坦认为一个命题是否有意义, 就在于它是否包含有实证的可能性,否则就是无意义的命
题.石里克也强调,命题的意义就是它的实证方法.尽管他 们把哲学研究严格地限制在逻辑分析的范围之内,认为对世 界本质的探讨导致了无意义的"形而上学",然而他们并没 有摆脱"形而上学",就他们研究的语言的意义,指称,真 理,必然性,可能性等一般性的哲学问题和语言使用的一般 性的方法,以及提出的"全部的哲学就是语言的批判", "逻辑是哲学的本质"等这样具有价值的命题而言,他们把 握的仍然是概念符号和"普遍形式".因此,在他们探讨命 题意义等有关问题本身的过程中,"命题性思维"就已"穿 行"于其中了.哲学"可以在思想中以普遍性的形式把握它 的最高精神原则"[4对这一"普遍性的形式"进行抽象思 维的成果体现在哲学命题之中.所以命题性思维就是以普遍 性的形式去把握哲学思想的最高精神的过程. 命题性思维也是最抽象的逻辑思维.哲学中的概念,命 题和它所使用的推理和证明必须借助语言来表达,没有语 言,就不可能有哲学的产生,准确地使用哲学语言,能够使 哲学思维更加有效的进行.命题性思维,一是说明哲学思维 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通过逻辑分析和理论的论证,而达到对 于世界及其各种关系的最一般本质的高度概括,并做出系统 的解答.二是说明哲学思维,——"纯思维"离不开语言,概 念等.命题性思维的基本表现形式,即哲学语言,哲学概念. 三,哲学思维是概念思维
哲学思维是把握对象的"概念式的认识"的思维过程. 要想以最"普遍的形式"把握哲学思想,就需要以最广泛, 最普遍概念及概念框架建构哲学命题和哲学理论.因为它不 是探寻事物的表象,而是探寻事物背后的东西,它只可思, 不可见,而且是把握其思想的"最高精神",因此,高度抽 象的普遍概念便是哲学的发端,在一定意义上,它引导着哲 学思维.按黑格尔话来说,哲学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
在这种思维方式中,思维成为认识,成为把握对象的概念式 的认识.从爱利亚学派开始把事物的"绝对本质"表现为纯 粹的概念或思维的运动的观念真正地显现出来."在这个学 派里,我们看见思想本身成为独立自由的了",……在那里, "我们看见了思想纯粹地掌握其自身,并且看见思想在概念 里的运动了.我们在这里发见了辩证法的起始,这就是说思 想在概念里的纯粹运动的起始;因而我们就发见思维与现象 或感性存在的对立……".?感性直观总是要面向具体的 "图像",而思维本身却是超越了"具体图像"的认识活动, 哲学思维的结果即概念,同时哲学概念也规范着哲学思维. 黑格尔认为,哲学是关于真理的必然性的科学,是概念的认 识,是对于人类思维概念的研究.因此,哲学在用概念"思 维"着人类的思想,反过来说,哲学思维是以思想自身为对 象的"反思",它又需要概念来表达.哲学从概念,范畴的 规定性出发,如柏拉图把这种普遍性的内容规定为"理念", 黑格尔把这种普遍性的内容规定为"绝对精神",包括非理 性主义的先驱叔本华的"意志"和提出现象学的胡塞尔的 "现象",("纯粹意识内的存在")等都从概念,范畴的规定 性出发,分别做出了他们的普遍性的内容规定,在哲学的沉 思中仍离不开哲学思维的结果——概念及其界定.所以哲学 思维高于一般的思维,它是以概念为初始的起点,以概念作 为认识的对象,它把意识提升到了概念的纯思领域,当人们 的思维上升为"概念性的认识"时,才能进入哲学思维. 哲学思维的产物,即概念,其本身就蕴含着特有的规定 性,同时也蕴含着一种制约性.随着现实范围以及思维的发 展,变化,不断突破原有的概念的制约性,而重新加以规 定,如此使哲学及其思维也不断向前推演和发展.所以哲学 中的每一个概念不是孤立的,它们彼此相互联系,由此形成 概念的网络和概念的框架以及哲学命题,以致哲学理论体
系.它们"编织","行走"在哲学思维的运行之中,定向 整理着我们的思维秩序,于思想中建构出"理念"大厦. 四,哲学思维是超验性思维
哲学思维不是对经验世界中某种感性具体事物的一般思 考,而是对超验世界中的各种知识和思想的成果再做理性 "沉思"的过程."形而上学知识这一概念,本身就说明它 不能是经验的",它"是形而上的知识".[6]所以哲学思维 不同于一般的思维.其一,它即非表象思维,那是一种物质 的思维,只会沉浸在材料里.如物理学和生物学等具体学科 都有其特定的"宇宙视域",有其特定存在物的总体,但它 们超越不出这一特定的范围.哲学思维的对象不可能在经验 材料中被给出,哲学在经验材料中总得不到自我满足,它总 要超出"此岸"("经验")的相对性,把自己提高到"纯思 想"的境地,进入到"彼岸"的"物自体",在"现象的普 遍本质的理念中"才能得到自我满足.其二,也非形式推 理,那种思维以脱离内容为自由,以超出内容为骄傲.那仅 仅是一种思维的形式.哲学思维运行的方向,即指向更深层 的事物的本质内容和"理念"的内涵.其三,它与一般的理 论思维有层次的差度.人们可对世界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 行多方面的把握,因而也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基本的把握方 式和思维方式,如日常经验思维,宗教思维,艺术思维和科 学思维等等,形成了关于世界某一领域的理论思维形式和各 种思想.我们说在日常的意见,文学,宗教,科学里面等都 会有思想,但它们"思想"的对象和哲学不同,它们也有通 过推理而得出的思想,但都不是通过对思想自身的"反省" 而得出.如艺术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渗透着情感在内, 具有"直观抽象"的思维过程,它通过对事物的直接描述, 并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暗示出思想.科学思维通过实证,推 理的过程也可以导出关于事物的规律,但它属于经验科学,
因为"科学探讨已知的事实"(罗素).艺术,宗教,科学 等是对"经验世界"的思考,而不是对"超验世界"的"沉 思"."哲学则从事思辨"(罗素),哲学思维的过程,并不 抽取现实的东西,而是抽取现实中的理念的过程.因而哲学 反映的不是一个把许许多多的现象和想象物联系在一起的知 觉整体,而是从对这些现象的概括中做出对其"本质的定 义",所以哲学思维反映的是一个理性的,理念的整体的运 @……一…………………一匦弱宙
【哲学百家】
行过程:这是一种"超验的沉思",它只体现于哲学思维之 中,因此,哲学思维是更高层次上的理论思维,它把各个领 域的理论思维的成果——思想提升出来,作为反思的对象. 因此,哲学思维具有超验性.
五,哲学思维是思辨的思维
在上述的哲学思维等特征中,已蕴涵或潜在地说明了哲 学思辨的性质.
思辨哲学(speculativephilosophy),一般泛指西方的 形而上学,特指德国古典哲学.但就哲学的"思辨性"而 言,无论是西方传统哲学,还是现代及后现代哲学都不可能 超越(离开)哲学所特有的"思辨".因为哲学是从概念推 导出概念的过程."思辨"一词拉丁文(speculatio)原意为 "直观";德文(spekulafive))含有"揣测","悬想"之意; 英文(speculation)具有"思索","沉思","推测"的含 义,由此说来,思辨是指没有实证环节的连续推测.,7]它 是超越经验,实证地进行概念之间的逻辑推导的过程.这就 是"思辨的思维",即哲学思维.它在概念框架建构的空间 中进行着逻辑的运行与"徜徉".
"思辨的思维"对于实证知识有着特殊的超越性.相比
较而言,科学就是具有实证性的知识,它研究的对象是具体 事物,其观察,试验不可或缺.科学假说需要获得经验的实 证,确认科学成果,进而科学思维才能不断深入.尽管有人 认为,伽利略着名的关于"自由落体定律"的比萨斜塔试验 不一定真实,但伽利略的确进行了大量的试验,从而奠定了 古典物理学的基础,这是真实的.其中蕴含着具有经验性, 实证性的科学思维的运行.通过实证的环节所进行的科学思 维中的抽象,确有其普遍性,但它只是保持在某一特定的领 域之中.借用胡塞尔的自然思维和哲学思维的概念来说,自 然思维是关于存在之物的一种科学思维,而哲学思维关心的 是"认识的批判",高于科学思维.哲学思辨的思维,是人 类理性思维的最高体现.它触及不到具体对象事物的属性, 它的思辨性在于以"思维"为对象,而不是通过直观经验到 的真实的实体,它并不关心经验到的事物给人们的直接感 受,而是关心直接经验到的事物背后的"本质".人们不会 去感觉"物质",感觉"世界",而感觉到的是具体的物体. 黑格尔把"思辨的思维"与感觉,直观,想象等做一对比加 以诠释:"精神,作为感觉和直观,以感性事物为对象;作 为想象,以形象为对象;作为意志,以目的为对象.但就精 神相反于或仅是相异于它的这些特定存在和它的各个对象而 言,复要求它自己的最高的内在性——思维——的满足,而 以思维为它的对象."[8】这是一种反思的思维,在它对思 想,思维的反思中没有实证环节的参与,超越了求证"实证 知识"的感觉与直观,它以逻辑分析的方法和概念,命题等 构成其思维过程中的重要"链锁"与"元素",它是靠概念 体系中的逻辑关系来规定范畴内涵的,其概念和命题成为哲 学思维前行的"支撑点".犹如芝诺的"飞矢不动"的命题, 不在于对感觉中"运动"的真实性进行实证的考察,而在于 对它如何进行逻辑上的表达和怎样以"概念的方式"去把握.
由于哲学的"思辨"性质,也就使得哲学思维的"个体 图篷翊…………………一一
性"和"批判性"更为强烈.正因为哲学思维的结果即哲学 思想,无法像实证科学那样在实验室里加以效验,所以每一 位哲人对世界有着不同的理解,对哲学有着不同的解说,因 而便形成了个己的哲学理论观点和信念,形成了自己的思想 体系.正是众多的哲学家们的鲜活思想和概念框架构成了哲 学发展的历史.他们的思想所表现出的既受到了当时实践水
平的限制,具有时代的特征,但又突破了这种"限制",故传承至今,使现代哲人还在不断地追寻着他们的足迹,仰慕 他们独具的个性思想和思维的个性,研究他们的思维过程, 启迪后人创新.又由于哲学思维的结果——哲学思想的个体 性,也就越发突出了它的批判性.哲学思维具有异质性和开 放性,是多元化的,哲人们对于哲学及其问题有着各种不同 的解答方式,而没有终极结论.不但各种理论之间相互批 判,而且个己理论本身也不断地进行自我批判.哲学思维在 这种批判中不断深化,反过来也说明了哲学思维所具有的对 实证知识超越的"思辨性".
上述哲学思维的几个主要特征叠加含融,相互交织在一 起,这里只是从不同的角度于学理上分别论述.把这些哲学 思维的特征综合起来,应该说哲学思维是反思性的思维.正 是这种"以思想本身为内容"的反思活动,决定了哲学思维 所具有的上述特征.
哲学思维的特征说明着哲学这一反思活动的"内在运行 的逻辑".但在哲学思维中,并非排除"非理性"因素的存 在.一些现代西方哲学家对"理性至上"的观点进行了重新 审视,于l9世纪形成了非理性主义思潮.中国传统哲学也有 着自己独辟的"理性",但它所蕴含的是"现实理性","实 用理性",中国哲学思维给人们带来的是不同于西方哲学思
维另一种"高超的思辨",故而形成特有的中国哲学思维方 式和特征.
因此,就哲学思维特征更广泛意义上来说,也包含有不 同类型的哲学思维模式,如有代表性的即是西方哲学思维模 式和中国哲学思维模式.在此探讨哲学思维的特征是深入研 究哲学这种反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掌握哲学思维的 规律和哲学思维的深化与演进具有"内在的"重要意义.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65.
[2][3]维特根斯坦着,郭英译.逻辑哲学论[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5:44,88.
[4]黑格尔着,贺麟,王太庆译.哲学史讲演录(第45J~)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65.
[5]黑格尔着,贺麟,王太庆译.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53.
[6]康德着,庞景仁译.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 而上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7. [7]参见王天思.哲学思维论一哲学的思维科学考察.社会科 学战线[J].1994(2):44.
[8]黑格尔着,贺麟译.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51.
[作者简介]魏博辉(1957一).女.北京人.北京联合 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社科部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 系,哲学硕士,主要从事哲学原理的教学与研究. 责任编辑:阿满
范文五:论艺术思维的主要特征
论艺术思维的主要特征 [字体:大 中 小]
论艺术思维的主要特征
笔者从事多年的戏剧表演教学,通过戏剧艺术教学,笔者深深体会到,对于学生培养较全面的艺术思维至关重要。对于教师而言,为了能够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重新认识和研究艺术思维的特征是非常必要的。
一、形象性
艺术思维不同于社会科学的特殊性在于,其是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形象性是艺术思维的主要特征。
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对这个问题有着精确的认识。他说:“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政治经济学家靠着统计数字,诉诸读者和听众的理智,证明社会中某一阶级的状况,因为如此这般的理由,而大为改善或大为恶化了。诗人靠着对现实的活泼而鲜明的描绘,诉诸读者的想象,在真实的图画中显示社会中某阶级的状况,因为如此这般的理由,而大为改善或大为恶化了。一个是证明,一个是显示,但是他?们都是说服,所不同的只是一个用逻辑论证,另一个用图画而已。”
别林斯基用形象(图画)性思维把艺术思维与社会科学和哲学思维区别开来,充分地论证了艺术创作的形象性特征。
艺术思维方法就是形象地概括现实的途径,同时追求艺术形象也成为艺术思维主要的创作原则。
关于戏剧的创作,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曾提出过“模仿”说,即诗人?的创作应是“按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来进行创作,这实际上已经肯定了艺术要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的艺术观点。
音乐的创作具有形象性。贝多芬创作的《英雄交响曲》受到了巴黎建筑的影响。他曾说过:“建筑艺术像我的音乐一样,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么,建筑就可以说是凝固的音乐了。”
文学的创作也离不开形象性。老舍成功地创作了剧本《龙须沟》。在谈到这个剧本的创作经验时,老舍也肯定了剧本的长处在于塑造了一些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他说:“假若《龙须沟》剧本也有可取之处,那就必是因为它创造了几个人物——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性格、模样、思想、生活,和他(或她)与?龙须沟的关系??没有那几个人就没有那出戏。”
俄国斯拉夫学、语文学学者波捷勃尼亚(1835—1891年)曾说:“诗歌和散文首先是而且主要是‘一定的思维和认识方法’‘没有形象便没有艺术,更?没有诗歌’。”
从以上不同艺术形式的艺术创作来看,形象性绝对是艺术思维最基本的特征。但艺术思维为何一定要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呢,
首先,这主要和艺术思维反映的对象有关。对于客观世界认识和改造的不断深化和细化,促使人类建立了研究不同对象的不同学科或科学的门类。每一门科学或学科都会研究独特的对象和独特的领域。对于艺术思维而言,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涵盖面非常广阔,错综复杂。艺术思维一定会把生活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生活的形态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只有艺术思维的形象性才能准确、生动地描述、提炼、认识、反映生活的本来面貌。
其次,这是出于人类认识生活和世界的需要。社会生活是错综复杂的,也是丰富多彩的。因此,人们只有通过不同的途径,运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
角度,才有可能全面深刻地反映生活、认识生活。艺术思维必须要通过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才能表达出艺术创作者对于生活的态度。
艺术思维的形象性包含具体可感性和概括性的统一。艺术创作者在开始进行艺术思维活动时,形象还仅仅停留在创作者的头脑中,艺术构思并不完整。艺术思维要把构思好的形象变成客观的事实,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艺术手段。不同的艺术形式具有不同的艺术创作手段。音乐运用音符、旋律和节奏等来塑造听觉形象;美术运用色彩、构图、造型等来塑造视觉形象;表演艺术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塑造舞台或影视人物形象;文学艺术是主要运用文字语言来塑造形象的。因此,艺术创作者艺术思维的形象性必然包含有具体可感的特性。正因为如此,艺术作品必须是具体的、独特的、生动鲜活的、富有生本文由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命力的。艺术思维在反映生活时,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而是要在生活的基础上提炼、加工、取舍,使艺术形象比生活形象更集中、更概括、更具有普遍的意义。有艺术价值的艺术形象,一定既是具体可感的,又是概括的。而完整的艺术形象思维必然是具体可感性和概括性的统一。
二、感性特征
艺术创作基本上都是属于感性的创造活动。一切艺术创作都必须富于感性,即表现为可见可闻、多姿多彩,有特定艺术形式的生动形象。在这种形象的创造过程中,虽然不可能排除理性心理活动所起的作用,但其并不起主导作用。
艺术创作思维的感性特征是指艺术创作者在艺术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接受客观物体的各种刺激信息加工而形成的。其具有直接性的特点,要依靠生动、具体、直观的形象来反映客体。
人对于事物认识的感性阶段,也就是人的感性思维的阶段和过程。人的感性认识包括相互联系、循序渐进的三种基本形式:感觉、知觉、表象。
艺术思维要求艺术创作者必须强化自己的感觉、知觉到表象的能力,这实际上是要求必须加强艺术感性思维的能力。美国艺术理论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反省目前的艺术创作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时曾说:“我们的经验和概念往往显得通俗而不深刻,当它们深刻的时候,又显得不通俗。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忽视了通过感觉到的经验去理解事物的天赋。我们的概念脱离了知觉,我们的思维只是在抽象的世界中运动,我们的眼睛正在退化为纯粹是度量和辨别的工具。结果,可以用形象来表达的观念就大大减少了,从所见的事物外观中发现意义?的能力也丧失了。”
因此,为了在艺术创作中体现出感性特征,艺术创作者必须具备以下两点:
1.尽可能详尽地获得艺术创作中的生活体验甚至是直接经验
, 1
, 2
, 3
, 下一页
2,
欢迎浏览更多首页 ? 艺术论文 ? 艺术文章 [字体:大 中 小]
艺术创作者为了创作出直观、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必须要直接接触所要创作的生活来切实反映客观事物,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感性的创作经验和认识,这些是艺术创作的来源和基础。
列夫?托尔斯泰在总结自己创作长篇小说《复活》创作经验时写道:“您设身处地体会您所描写的人物的生活,把他们的内心感受通过形象描写出来;人物自己会按照他们的性格做出需要做的事情,也就是说,从人物的性格和处境所?得出的结局,会自然而然地来到??。”
艺术创作者必须要“设身处地”地体会艺术创作对象的生活本身,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创作体验和感受,也才有可能随着这种创作感受把生活中的人物准确地反映出来。不同的创作主体对于同一客体会形成不同的感觉、直觉和表象,即感性思维。
2.积极的创作热情和强烈的个人情感
从某种角度来说,感性是以个人情感为依据的心理活动过程。创作者对于人生、自然或者事物的感受和理解无不与自身直接的情感体验相联系。
具有感情是人的天性。而艺术思维首先是要在情感上打动人,其次才能引发观众的理性思考。因此我们常说:艺术以情动人,科学以理服人。
中外很多艺术家都曾经谈到过情感活动在艺术创作活动中的重要性。中国古代文论著作《毛诗序》写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说明诗歌、音乐、舞蹈的创作都是要表现人的情感的。 ? 别林斯基曾说过:“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
托尔斯泰在谈到艺术与感情的关系时曾说过:“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自己的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自己的感情。??艺术起源于一个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于是自己心理重新唤起这种情感,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表达出来。??作者所体验过的情感感染了观众,这就是艺术。”
艺术创作要以情动人,那么艺术创作者就必须要感情丰富。实际上,艺术作品所要传达的感情,就是艺术创作者自己的情感。缺乏这种情感,就必然没有创作的欲望和热情,也必然会丧失创作的想象和愉悦。艺术思维离不开感情,积极强烈的创作情感必然引发创作者积极浓烈的创作热情。这种创作热情会直接刺激和启发艺术创作者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会打破原有艺术思维中的桎梏,创造出新鲜、生动、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
艺术创作者对待生活应该比一般人更加具有强烈、鲜明的态度和看法,并且在艺术思维的过程中把这种个人的情感体验融入进去,最终创造出生动、鲜明、传神的艺术形象。比如说,贝多芬在第九交响乐中用旋律节奏为我们倾吐了心灵全部的热情,从悲恸到欢乐。对生活的态度冷漠、麻木、不积极或者无所谓的人,也就不具备艺术思维的基本素质,根本不可能创作出有价值的艺术作品。
3.相应的理性思维
我们强调艺术是以情动人,但是并没有否定艺术也能传达思想。普列汉诺夫曾经说过:“艺术既要表现人们的情感,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这就是艺术的最主要之点。”
因此,艺术创作者的感性思维是具有理性的感性思维,不渗透着理性因素
的感性思维是不存在的。理性思维因素在感性思维中的作用是:理性思维总是这样或那样地参与感性思维的构成,成为感性思维中不可分离的因素。感性思维必然会发展到理性思维,而理性思维又依赖于感性思维。离开了感性思维,理性思维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主观产生的东西。因此,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感性思维是前提条件,理性思维是必要条件。
三、创造性
艺术(art),原意为“人为”之意。艺术是“人为的”,实际上是指艺术是具有创造性的。艺术的向前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艺术家创造性的工作决定的。
艺术创作者必须要有创造性,必须要有新鲜的创作。
首先,他们的艺术思维中的形象概括能力是最大程度的独创,是前所未有的,是革新的,老舍曾经用非凡的概括性的艺术思维创作了中国话剧里程碑式的剧作《茶馆》,该剧形象地概括了戊戌变法后半个世纪的中国世景图和芸芸众生的状态。曹禺曾这样评价:“如此众多的人物,活灵活现,勾画出了戊戌政变后的整个中国的形象。??老舍先生举重若轻,毫不费力地把泰山般重的?时代变化托到观众面前,这真是大师的手笔。”
创造性的艺术思维不仅在于创新,而且还要和以前的艺术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毫无疑问,决定艺术发展的不在于创作材料的表面的新颖,而在于对现实内部的形象表达的规模、深度、独创性,这一点决定了艺术家的创造性之所在。创造性不仅发生在完全未被体验过的领域内,而且也发生在不同程度上已被掌握和体验的范畴内。莎士比亚的创作为我们提供了绝好的例证。
莎士比亚常常利用前人创作的素材,作为自己再创作的依据,他并不受其局限,而是展开更丰富、更宏大的思维,赋予这些比原有的情节更深刻的内涵,远远超过了原有素材的价值。创造性的艺术思维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比如《哈姆雷特》《麦克白》等都是根据当时的一些传说来进行再改编创作的,那么再创作的这些作品因为其主题和内涵的丰富深刻、人物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3,
欢迎浏览更多首页 ? 艺术论文 ? 艺术文章 [字体:大 中 小] 形象的经典等而成为世界级的戏剧作品,久演不衰。
在老舍创作《茶馆》之前曾经写过一个并不成功的剧本——《人民代表》。尽管这是一个不成功的剧本,但是老舍的艺术思维指导他在进行创作《茶馆》时,仍然吸收和借鉴了《人民代表》中的有利因素。后来,老舍的夫人胡絜青谈到当时的创作时说:“写《茶馆》的时候,特别是在第一幕里,老舍就借用了《人民代表》中的某些情节和人物,《茶馆》的第一幕显得扎实和简练,是不无道理的。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人民代表》的失败孕育了《茶馆》的
?成功。艺术思维具有“创造性”地继承传统的作用。
其次,艺术思维的创造性来自于艺术创作者的审美能力。艺术家的创造性一方面表现在社会环境和时代大发展对其艺术创作的影响,社会性的要求毋庸置疑地会影响艺术家的构思和创作活动的性质;另一方面也表现在艺术家对于时代的精神和审美变化的积极响应上。
艺术创作者在艺术思维的过程中必然是按照自己的审美观点,对生活做出一定的审美判断,通过艺术形象把自己的审美意识和格调传递出来的过程。这些艺术形象千姿百态:有美的、丑的、高尚的、卑微的、善良的、狠毒的、单纯的、复杂的??毫无疑问,艺术创作者的审美判断无形地渗透在这些有形的艺术形象中。审美的能力影响着艺术思维的创作。艺术的美高于生活的美,艺术创作思维必须对生活进行“审美的”提炼、筛选和集中,把分散和隐蔽在自然形态中的美挖掘出来,这就体现出艺术思维中审美的创造性。
《茶馆》中人物语言创造的形象生动,是老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生活语言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挥,为角色寻找到了最为形象和贴切的语言。他说:“我只愿指出:没有生活即没有活的语言。我有一些旧社会的生活经验,我认识茶馆里那些小人物,我知道他们做什么,所以也知道他们说什么。以此为基础,我再给这里夸大一些,那里润色一下,人物的台词即成为他们自己的,而又是我的。唐铁嘴说:‘已断了大烟,改抽白面了。’这的确是他自己的话。他是个无耻的人。下面的:‘大英帝国的香烟,日本的白面,两大强国伺候我
便是我叫他说的了。一个这么无耻的人可以说这么无一个人,福气不小吧,’?耻的话,在情理中。”看得出来,老舍的审美态度在人物的语言中一下就准确地传达了出来,这就体现出了老舍艺术思维中的审美能力。
最后,每一个艺术创作者的不同的创作个性也能够体现出艺术思维的创造性。创作个性的形成有诸多原因,是创作者的生活经历、气质性格、天赋、艺术修养、品位嗜好、思想情感等的综合表现。因此,不同的艺术创作主体就会有不同的艺术思维;不同的艺术思维就会有独特的艺术创作能动性。
艺术思维的创作主观与客观达到统一,才能创作出有价值的艺术形象。任何割断这二者联系的创作思维,必然使创作从一个极端滑到另一个极端,要么抹杀艺术形象的真实性陷入荒谬和无聊,要么毫无创造性而陷入平庸。
艺术流派和理论无论怎么发展,却都不同程度地承认艺术是一种创造。“创造”无疑是艺术思维研究中的一个关键的概念。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高等戏剧艺术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对于艺术思维的研究和探讨,这样才能真正抓住艺术教育的规律,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地培养新时代的新型艺术人才。
, 上一页
, 1
, 2
, 3
1,
欢迎浏览更多首页 ? 艺术论文 ? 艺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