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教学反思的反思
教学反思的反思
反思是人特有的心智活动, 也是人有意识地考察自己的认识、 信念和行为的 心理活动。 2000多年前,孔子就知道要“日三省吾身”,苏格拉底也说过“未 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
反思是需要是有追求, 有责任的表现。 自古以来, 只有那些能用一生来追求 人生价值最大化的人, 只有那些对自己负责、 对他人负责的人, 才能做到时时反 思、 事事反思。 正是他们用反思和质疑不断为人生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使自 己不仅在学识,而且在思想和见识上达到了令人仰慕地位。
反思是谦虚的卓越。自我反思提醒我们不断去审视自我,不断地在否定自我 中寻求真理。 反思锤炼了我们的思维, 提高了我们的思辨能力。 反思是追求卓越 的内动力,使我们不断超越自我走向卓越。
教师反思是指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 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和教学效果的再认识、 再思考,以进一步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促进学生发展的行为。叶澜教授说过,一 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 有可能 成为名师。 这句话充分反映了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的重要作用。 因此, 教 学反思的真谛就是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 一、 教学反思的要求
首先,强调教学反思对教学问题的深度思考。它不满足于既定的结论,而是 敢于对那些“习以为常”的“道理”提出质疑。它力图回到问题的原点,顺藤摸 瓜、寻根究底,而不是蜻蜓点水、浅尝则止。
其次,教学反思要求循环推进、逐步深入。教师应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 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 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 教 学观念和教学效果的再认识、 再思考。 这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 每一次重复都 应该是在原基础之上的一次推进和深入。
第三,教学反思必须养成一种习惯。教学反思必须是持之以恒的,它是通过 一点一地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教学是一门艺术,它的提高有如美酒的酿造,
需要时间,只有养成一种习惯,时时反思,事事反思,才能见效,才能不断地向 高层次迈进。
第四,教学反思要有理论做支撑。教学反思不是在经验基础上的经验反思, 而应该教育专业理论的引领下的反思。 它是实践结合理论的再认识、 再思考的过 程。我们思考的不只是“怎么做”,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这么做”。这就需要教 学理论作指导。 所以我们需要学习, 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升我们的反思品质, 是 我们从低级的经验思考向高级的理性思考转变的必要条件。
二、 教学反思的操作
1、事件记录
事件记录是教师把自己经历过的或正在经历的关键活动 /事件记录下来。所 记录的事件往往蕴涵着值得探询的教育问题或有价值的思想。 这些 “实践中的问 题可能是特定的、清晰的,也可能是隐含的、模糊的,可能是理智层面的,也可 能是情绪层面的, 或者两种因素兼而有之” 。 准确描述问题的情景是我们教学反 思的开始, 也是我们进行更深层次反思的基础, 是我们作出判断和决策、 选择工 具和行动方案的前提。 有时, 发现和聚焦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重要, 因为它决定了我们的研究方向。
常用的事件记录方法有教学后记、教学日志、教学录像、教学录音、随笔、 故事、 案例等。 记录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无法穷尽, 关键在于记录者是否清楚 “为 什么要记录”。以下提供一些值得记录的活动 /事件。
(1)这节课上,我在目标设置 /情境创设 /及发动机 /课堂组织 /环节过度 /重 点把握 /问答 /理答 /作业设计等方面处理得怎么样?表现在哪些地方?
(2)在今天的教学中,最令人兴奋 / 沮丧 /激动的事情是什么?
(3)本周我最成功 /失败 /有风格的可是哪一节?哪些事件能证明这一点? (是充分的准备,教学手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变化,教学环境的布置还是其 他?)
(4)本学期,我在课堂教学 /师生关系 /教学观念上是否发生了一些变化? 哪些时间可以体现这种变化?
(5)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印象最深的关键事件是什么?
确定了要记录的关键事件 /活动以后,我们要尽可能地运用各种方式(如文 字、录音、录像等)原生态地记录事件发生的过程和场景等,但这并不是我们要 记“流水账”。事实上,记录一切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过于繁杂的记录 反倒会遮蔽我们研究的问题, 甚至改变我们反思的方向, 到这错误的理解。 因此, 事件记录的另一个关键就是根据确定的问题, 选择记录的重点, 详细描述那些与 反思问题相关的场景, 放大那些能够揭示问题意义的细节。 使用以下方法可以帮 助我们更好地开展记录。
(1)改变教案的格式。把你的教案的右侧空出来,下课之后,想想这节课 上感触最深的地方, 记录在相应的空白处。 因为灵感稍纵即逝, 很多有价值的东 西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及时书写下来,白白流逝了。
(2)使用便笺本。随身带一个便笺本,随时记录教学中的感悟。这样,我 们可以随时随地记下自己的感悟。 一个星期以后, 反一下你的便笺本, 你会惊奇 地发现里面藏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3)使用数码存储设备。例如,使用 mp3给自己的课堂录音。
2、见贤思齐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是把自己的实践和认知与他人的实践和认知 进行对比, 发现并澄清自己的不足和优势。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和 思维方式,这就决定了教学经验的独特,教学风格、方法的差异,这种差异为我 们的教学反思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有时候, 某一个问题可能让我们陷入百思不得 其解的困境中,此时我们不妨把别人当作“镜子”,看看别人是如何处理这个问 题的, 尝试把别人的敬业纳入到自己的经营体系当中。 借助于他人的比较, 我们 可能获得对问题的全新理解和深刻洞察。
与他人比较的对象可以使自己的同事, 也可以使本学科知名专家或专家型教 师。我们可以通过听课、交流探讨、同课异构、案例分析等与他人进行比较。注 意在比较的时候,角度要尽量小而具体,聚焦一个问题,不可面面俱到,只有这 样教学反思才可能深刻有效。以下提供一些与他人比较时思考的问题供参考。
(1)我的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某人有什么差异?
(2)我的课教案/作业/设计与某人的设计有什么不同?
(3)我的讲解与某人的讲解有什么不同?
(4)我的课堂组织教学评价和某人有什么不同?效果有什么差异?
(5)某人的教学给了我什么启示?
(6) 我的教学风格与某人的教学风格最大差异在哪里?各有什么优缺点?
(7)我对问题学生的处理和某人有什么不同?
(8)我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方面与同事有什么不同?
(9)我和学生/家长交流方式与别人有什么差异?
3、自我批判
自我批判是立足于经验之上的或者说是超越经验的理性加工。 面对一个教学 事件或情境, 自我批判不仅仅关注它的现象和过程, 更关注它的根源和背景, 关 注它与别的事件和背景的联系, 关注经验背后的规律、 理念等理性的东西。 例如 观摩一节课,经验型教师关注的是这节课“教了什么”, “是怎么教的”,而理 性型教师则更多的关注“为什么这么教”。前者关注的是技术,而后者在关注技 术的同时,还考虑到支撑技术的教育理论。
自我批评的显著特征是挑战自我,并且对他人和权威不迷信、不盲从。善于 自我批评的教师, 自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 对教学已经有了 较深刻的感悟和认识。 当教学中的事件或情境与自己已有的认知发生分歧或冲突 时,不能盲从,而是能够用批判的眼光寻找自己的立场,确定自己的观念。自我 批判需要的是谦虚,敢于否定自己,是从经验和实事出发,以细致的观察、充足 的证据、科学的理论和严密的推理来明晰问题,澄清观念,指导行动。以下提供 以下而自我批判的问题供参考。
(1)我知道自己的教学理念吗?在我的所有行为中,哪些行为是体现教学 理念的?哪些行为是违背教学理念的?
(2)我的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是什么?
(3)我思想中的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
(4)在我的各种教学管理中,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有待改进的?为什 么?
(5)我该依据什么来分析自己的教学经验?
(6)我能够借助某些理论分析/解释/证明自己的某种做法吗?
(7)就某个教学事件,我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是否充分?
(8) 我能否从自己的事件记录/他人比较的反思素材中发现对自己发展/促进学生发展有价值的问题?
范文二:教学反思的反思
教学反思的反思
七星镇中学 彭卫芳
[摘要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一环,是教师避免沦为教书匠,努力成 为研究者的关键一隅, 是促进教与学双重有效的重要手段。 但是, 反思我们的教 学反思, 蓦然发现, 目前我们农村教师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十分不尽如人意。 所以, 本文通过对思品教师教后反思的现状进行分析和反思, 并借助本人在教学反思方 面的几个例子及点滴体会,旨在呼吁和引起广大教师对教学反思的重视和反思。 [关键词 ]反思 教学反思 专业成长 案例
有同行曾用诗一样的语言、 散文一样的体裁来描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虽然我不能用华 丽的词藻、 深奥的理论来描述我二十年的教学心得, 但我还是在繁琐的日常教学中真切地感 受到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一环, 是教师避免沦为教书匠、 努力成为研究者的关键 一隅, 是促进教与学双重有效的重要手段。 波斯纳认为, 如果一个教师只是满足于经验而不 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 那么, 即便是有 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 20次重复 [1]。 叶澜也认为,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但是, 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却 有可能成为名师 [2]。
但是, 反思我们的教学反思, 蓦然发现:目前我们农村教师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十分不尽 如人意。
一、目前农村教师对教学反思十分忽视之现状:
目前很多教师对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反思, 对备课本后面的 “教学反 思”十分忽视,几乎视而不思,写而不研!仅仅停留于完成任务,凑篇数,凑字数,是胡乱 写写,没有真正做到反思!
有时教师们常说,这节课哪个环节没上好,哪个漏了、上错了,有一个知识没讲清楚, 学生被搞晕了 …… 这是 何等可贵的经验!若及时记录、分析、反思,写案例分析、论文就有 路可循了。但,另一面是:常大呼小叫:“论文难,难论文;论文繁,论文空”。一到评职, 就临时磨枪上阵,结果有被唰唰唰就否定掉了的;有被文件通告批评取消三年评审资格的。 也有很多教师认为:“教师的教学是实干实的, 为什么评一个中高级职称要写什么论文, 搞一些不切实际的理论、 空对空的研究, 又不是搞科研, 我们也不要求晋升什么专家特级。 ”
实际上,这些都是误解,是教师们对教与学研究不够、反思不够。案例分析、教学论文 ——与教师日常教学中零星的经验、 点滴的反思密切相关。 我们难以反思, 就难于写出我们 的教学体会、案例分析,难于撰写我们的教学论文。
二、教学反思的内涵及重要性:
什么是反思?姑且不说我国古代儒家和西方哲学家眼中对人生自我修养的反省、 自身行 为的自检与自监,我们着重来关注教师的教学反思。
什么是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关心、关注自己教与学生学的目的、过程、结果、手段、工 具和效率,能深入思考教育的观念和背景,能深入反省自己的教学活动本身的技能、方法、 过程和经验。
舍恩认为:教师大量的实践性知识来自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自我反思 [3]。 而实践性知识具 有内隐性, 那么, 反思则有助于内隐的观念、 经验、 实践性知识显性化。 所以, 他提出了 “反 思性实践”的观点,把教学反思具体分为行动中反思和行动后反思。
教学反思,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通过反思,可以内化理论、深化实践,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只有不断反思专业 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感悟教学实践中蕴涵的教育教学理念, 我们才会拥有教育教学 的智慧。
2.教师学会反思、拥有智慧,教师立足实践、体会理论,能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并更善于引导学生拥有学习的智慧, 尽可能让学生少走弯路, 促进学生摸索有效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有效性。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终极目的是学生的学业成长。
3.成长 =经验 +反思 [4];经验 =行为 +反思。所以:成长 =行为 +反思 +反思。
4.还有,笔者认为:如果教师能够把反思与案例、论文联系起来,我们会发现:教学 反思、 案例分析是珍珠, 教学论文则是珍珠串成的项链; 反思是粗糙的砖坯, 案例是厚实的 砖墙; 论文则是美丽的大厦; 反思、 案例是一朵朵小小的浪花, 论文则是一片湛蓝的蕴藏很 多奇妙的海域,记录着教师璀璨的经验、成长的历程。
三、思品教师备课本中教后反思的几个案例及本人对教学反思的反思: 1.初一:2008年 1月 6日:关心法律:青少年学习法律,对今后的成长道路是必不可 少的。
2.初一:2007年 5月 30日:勿以恶小而为之:让学生了解周边生活中的小部分人, 为什么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的; 让学生明确违法犯罪并不是先天决定的, 而是, 在自己的 生活道路上的不良行为习惯所造成的。 改掉不良行为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 我们
在成长过程中“勿以恶小而为之”。
3.初一:2008年 9月 3日:今天下午第一节思品课,面对 45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 民工孩子,思绪万千:第一:穿着打扮各不相同,更有甚者,穿着拖鞋来上学!第二:行为 规范差异很大,上课做小动作不停(有多动症之感)!第三:语言交流出现障碍、大多学生 用地方方言交流。有一位学生普通话听不懂(不可思议,大概是老家至今没有电视可到)。 困难重重。
4.初二:2008年 2月 20日:第一单元第一节发展中的社会主义:本节内容政治理论 性强,离学生较远,由于缺乏感性层面的理解,预备性知识少,认识朦胧,学生理解起来有 很大的难度。
5.初二:2008年 4月 10日:让学生了解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以及在市场经济 中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操作起来较为困难。
6. 初二:2008年 5月 19日~21日:第五单元第一节从尊重宪法开始:“宪法是什么?” 这个问题可能是大多数学生感觉比较遥远的知识, 只知道有宪法这部法律, 而不知道宪法是 一部怎样的法律, 学生普遍认为宪法不是我们生活中可以运用的法律, 因此也会认为没有必 要去了解宪法知识,这就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
7.初二: 2007年 9月 4日:营造课堂氛围: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体现新课程改革 的一些新理念。 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良好, 课前准备充分, 课堂表现良好。 由于教师经验不足, 没有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 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不 足之处。
8.初二:复习课能更熟悉教材:2008年 1月 14日~17日:除了平时课上讲练习、试 卷外, 我还花2课时对教材进行期末复习, 2节课讲五个单元, 整理出一些重点知识和平时 经常做到的一些题目, 更加巩固学过的知识, 使学生更加熟悉教材, 减少开卷考试的翻书难 度,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思品教师备课本中教后反思的这些案例引起了本人对教学反思的反思:暂且不说这里的 错别字和语句通顺问题, 就说反思吧, 实际上, 这些例子还没有上升到反思的程度, 只能算 是教后感!
这里 1. 2. 4. 5.例主要是知识点分析,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如:如何把这些知识点 教给学生?为什么教?教得怎么样?还可以怎样教?学生为什么学?学得怎么样?还可以 怎样学?教师想教什么?教师实际在教什么?有没有偏差?偏差是什么?偏差大还是小? 教师实际在教什么?学生实际在学什么?有没有偏差?偏差是什么?偏差大还是小?采用
怎样的过程和方法、 工具和手段?设问怎样设计?练习怎样布置?选择怎样的练习?对学生 的回答如何评价和引导?等等。
3. 例是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教师写到这里,可以继续反思啊:如:开学初的日常行为 很不规范, 纪律意识很薄弱, 教师准备从哪些方面来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穿着打扮、 饮食、 卫生、课堂纪律、学习习惯、同学关系处理、师生关系及礼仪规范,等。
4.5.6. 例含有学生学况分析。针对学况,可以继续反思:如何增加一些感性层面的事 例、预备性的知识、案例分析与新知传授相结合、让学生自己发问并探讨交流,等。
7. 例表面上是初步认识营造课堂氛围的必要性 , 但深入反思这个案例 , 感觉是在凑篇 数、字数。因为既然是教后反思、案例分析,就应该举出具体的课时内容、知识元目,如此 这般, 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整改思路, 具体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如:问题怎样设 计?事例选择什么怎样分析?开展什么活动?课堂怎样评价与引导?等。
8.例是谈复习课的。但,复习课是不仅要反思如何复习整理?且还要反思选择多少练 习、 怎样的练习来加以巩固?知识梳理和练习巩固如何结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复习 梳理方法、解题方法和识记技巧,启发和促进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判断、逻辑推理、综合思 维的能力。教师不仅要反思自己的教法,还要反思学生的学法。
本人反思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 逐渐领悟了专家所说的教学反思的内涵和范畴:如按教 学行动先后分类,它可以是教前、教中、教后的反思;按课型分类,可以是新课、复习课、 练习课、作业讲评课、实践实验课的反思;按教学工作的特点分类,可以是教案设计、教学 过程、作业布置与批改、练习试题的研究与选择等的反思。
而针对教案设计, 又可以有导入设计、 课堂脉络设计、 问题情景设计、 教具资料的选择 与制作、重难点把握、案例选择、作业布置等的反思;针对教学过程,可以是其中的一个片 段、一个点的教与学的反思,也可以是课堂气氛调节、重难点引导、课堂临时生成、课堂评 价等的反思; 针对作业练习试卷批改, 可以是其中反映出来的学生学情、 学态、 学法的反思 等;复习课的反思,前一段落已有所述,不再赘述。还有听课评课、学习交流的反思,师生 谈话的反思,等等。
四、本人在思品教学反思方面的几个例子及点滴体会:
1.新课传授与新知感受的反思——重视过程,重在理解,收获体验。
刚接触新教材时, 不知怎样上课才能让学生接受和感受新知。 于是就按部就班按书上的 顺序传授,结果,学生作业与新知运用严重脱节,很糟糕。经过反思,在教前的教案中先做 好设计:选择怎样的事例, 在案例中怎样一步步设问让学生感受新知, 最后归纳与总结知识
点。结果,作业状况有了长进,我悟到一点:作业较多地是以事例的分析判断形式出现,让 学生通过分析来巩固新知。 故, 我们不必追求新课速度, 而应该重视传授和感受的过程, 通 过事例引导学生注重理解,才能收获对新知的体验。
如:宪法就在我们身边:我吸取前三、 6. 例的经验 , 深入反思一下 , 觉得可通过以下设问 和事例来帮助学生形成“宪法就在我们身边”的感性认识:(1)我国是什么性质的社会? 什么性质的国家?(2)你的爸爸妈妈有没有拿到过选举人民代表的选票?你的身边有没有 你认识的人民代表?(3) 2007年全国人大修改《物权法》草案,你知道《物权法》草案修 改的根本依据是什么吗?附注:《物权法》 是关系到每个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和继承权的一部 法律。通过这些问题的问答过程让学生理解: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宪法中的基本内容。关系到公民的财产问题的 《物权法》的制定和修改都必须依据宪法。收获的体验是:宪法就在我们身边。
还有如:介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在 1978年前后的逐渐转变、改革开放的意义时,理 论过程讲解后,学生练习中遇到表格数据图文材料仍然不会表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从 1978年前的什么转变为 1978年后的什么,改革开放的成就、体会是什么。反思之后,我决 定,先出示表格数据图文事例等材料,在边分析边问答的过程中,注重理解,逐渐体验:我 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从 1978年前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 1978年后的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改革开放的成就就是要我们体会到改革开放在中国经济快 速发展和中国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两方面意义。
2.复习课的反思——基于知识梳理,导于题型分析,技于解题方法,终于有效学法。 记得第一次教初三时, 中考复习自己也很迷茫:该怎么复习呢?感觉知识都已经教完了, 再复习不又是上一遍么! 叫学生自己背! 教师么?就是课前找练习、 课上发练习学生做练习、 课后批练习。 中考后自己反问自己, 并也觉得很茫然: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学会了多 少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提高了多少分析、判断、解答的能力?
不断反思促进了我复习教学的进步与成长:
第一:思品知识有很多专题,从中考而言,重要的有: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法律知识 和国情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情绪、意志、挫折教育;法律专题包括法律的内涵与特征、 宪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违法与犯罪、 公民的人身财产受教育消费者权益等; 国情教育包括 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精神文明建设、理想和责任教 育。 这么多的知识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建构知识的体系和树枝, 必要的关键词、 重点句 要引导学生记忆,这是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解答能力的根基。
第二:要经常性研究题目类型,选择合适的题目练习,善于引导解题方法,比如:教师 要引导学生分析这是材料分析说明题还是多角度题?是样板仿做题还是辨析评析题?只有 了解了题型, 才可能清醒的答题, 如:材料分析说明题可以采用理论运用和材料分析相结合 的方法; 多角度题一定要看清题中有没有给定角度?还是自选角度?至少几个角度?样板仿 做题要参考样板的格式, 理清已知条件和求解答案之间的内在联系、 逻辑关系; 辨析评析题 要先辨后析,分析时要运用书本理论来分析材料。即:要导于题型分析,技于解题方法。 第三:前已有所述:引导学生梳理,建构知识的体系和树枝,必要的关键词、重点句要 引导学生记忆,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一些学法和记法,如:积极评点圈划关键词、重点句; 善于运用事例图形图表加深理解; 通过组块对比促进记忆; 努力做到不厌其烦地反复读写查 来加以巩固。 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法和记法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学生的未来不是学生, 但学习却是终身。
3.课堂临时生成及课堂评价的反思——注意观察,积极倾听,联系主题,机智点评。 有一次听课, 是讲对外开放, 与国外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老师提问到一个学生, 临 时发现被提问到的学生是云南籍, 便灵机一动, 问:举例说明你的家乡有哪些特色?发展经 济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学生回答很响亮、 很清晰:我们家乡山清水秀, 天空很蓝, 少数民族 多,但是,交通很不方便;适合发展旅游业、林业等。老师习惯性地说:很好,请坐!因为 课前没有预设到这一临时生成,老师又急于其他幻灯的出示和传授,就接着往下讲了。 后来, 我仔细反思这个课堂临时生成的情景, 觉得教师对此临时生成没能继续抓住和坚 持, 分散了注意力。 实际上, 这个课堂临时生成对课堂主题很有意义, 宁可后面的幻灯简洁 处理。他当时应该注意观察,积极倾听,及时联系主题,可以先这样机智点评:你的回答很 响亮、 思路语音都很清晰。 然后接着设问:假设让你来规划一下云南与国内外的经济技术交 流与合作,你会如何设计?采取些什么措施?生答师评,更突出主题。
4.练习分析的反思——教师思维过程的有意暴露,学生分析判断的有效模仿。
通常练习分析课, 我们都是事先做好题目。 但有时, 计划好的课前准备会被要紧事打断, 出现当堂做题分析的现象。 有一次, 为了给自己万一出错或卡牢搭个台阶, 本人有意暴露课 前来不及准备的情况,是当堂做题,请同学们注意老师的分析讲解是否能理解接受。结果, 这课上下来,感觉特好。第一:学生想看老师会不会出洋相,所以听得特别牢。第二:教师 在读题时, 思维过程明显暴露。 遇到较难题目时, 老师也一样, 不见得能一眼看出来, 这时, 我把题目再重读了一遍,并特地对关键词(做题的题眼、条件)加重了语气,如果还不行, 再把题目和选项连接起来读,噎?结果出来了!
学生亲眼目睹、亲耳听到了教师思维的全过程,并注意到了教师的解题方法:多读题、 找条件、连选项。所以,教师思维过程的有意暴露,也有积极效应:产生学生分析判断的有 效模仿。但,这种方法费时,又有可能出错或卡牢,只适合偶尔有选择地有意识使用。 5.师生谈话的反思——师道权威与理解信任并重,居高临下与平等尊重并行。
有新接班的一学生没交作业, 我就让课代表叫过来, 我习惯性地问:“你叫什么名字?” 她很生气地又急又快地说:“自己看!”我一下懵了,开始仔细端详她,然后不急不燥、不 紧不慢地说:“你这话有点奇怪,我是新接班,现在也不是在教室,可以对对座位表,你叫 我看什么?”她不吭声了。我说:“你的作业呢?”她说:“不想做!”然后,我说:“我 是新接班, 基本上都不认识你们, 课堂问题也还没提问过你, 今天是第一次谈话, 应该不存 在批评过你、伤害过你的问题,是吧?”她点了点头。然后,我假设:“如果我老师进教室 上课,一句话不讲,一个知识也没教;作业本让你们做了,却一本也不看一本也不批,你觉 得老师肯定是失职吧?”她又点了点头。然后,我说:“如果作为学生上课连书也不翻开, 即不听又不看,作为学生失职吧?”她马上辩白说:“老师,我书翻开的!”我又说:“那 你的作业呢?教师上课批作业两件事, 少了一件就失职。 学生听课做作业也两件事。 ” 她想 了想,说:“好,老师,我中午交给你。”中午,交的时候,她说:“实在难的题目我不做 可以吗?”我表示理解:“按照你的基础,有的是太难,可以剩一个不做。”
实际上, 她做好的题目也很糟糕, 但我尽量打半错半对的符号。 深入反思这个案例:教 师通常是有德智权威的,学习不好的学生怕挨骂,所以,也要给老师一点“颜色”瞧瞧,来 个下马威,让老师不要再惹她。但是,我居然成功说服了她,可能是“师道权威与理解信任 并重,居高临下与平等尊重并行”起了作用。
我越反思,发现需要反思的地方就越多,但篇幅有限,终不能尽兴!余言以待后续。 五、努力反思——教学反思应该注意的问题,力求与同行共勉:
1.平时应该积极反思,要用“心”去教,用“心”去想,不要总是凑篇数、凑文字数。
2.如果有想法、有灵感时,要及时记录,最好是撰写教学日志。
3.经常解读教育教学类的文章、专家名著,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寻求理论指导。
4.在教科研活动、同行讨论、学生谈话中积极思考,要善于发现问题,抓住灵感。 最后,希望我们广大教师重视教学反思,以思促教,追求有效 [5]。努力做到教中有思、 思中有疑、疑中有长。教师是主导,反思后的教师,是钻研、善教、智慧的主导;学生是主 体,反思后的教师更善于促进学生成为体验、理解、兴趣的主体,引导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李 祎 《在教学中反思 在反思中成长》 2008年 12期
[2].叶澜论教育的录像带
[3].(美)唐纳德·A ·舍恩 《反映的实践者——专业工作者如何在行动中思 考》 2007年
[4].徐剑 《小议波斯纳公式》 2007年 9月
[5].王晓燕 《以思促教 追求有效》 2007年 12期
范文三:教学反思后的反思
一、“大语文”教学要落到实处 试卷讲解后的反思: ……试卷中的课外阅读精心节选了巴金老先生的《怀念萧珊》一文,学生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一位成绩较优秀的学生问我:“老师,巴金是哪国人”?作为初三的学生,问我这样的问题……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反思: 本课设计的导入是请同学谈古典四大名著中哪部你最感兴趣,当我提问一位男同学时,他竟然不知四大名著具体是哪几部…… 以上节选的两段反思让我惊刹不已同时反思: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面竟如此窄,学生对课本之外的知识了解如此之少,出乎我的意料,试问作为语文教者,我们提倡的“大语文”教学体现在哪呢?我们现在只能叫“教书匠”,单纯一味地把课本有关于课程标准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以期望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本身就是教者的误区,甚至是失败,语文课之所以难教,就难在教者应时时利用语文课本引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教给学生感悟文本的方法……让学生自发地去感悟、涉猎知识,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不是我们口干舌燥的传授知识,要尽快的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方法,打造生动高效的课堂,让学生在我们的课上受到受益终生的教诲。 二、三维目标的渗透应得法 复习《过零丁洋》: 美文的魅力是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的,复习《过零丁洋》这首诗时学生表现得很兴奋,由衷敬佩文天祥的同时,对其遭遇深表同情,有一位同学当时发表议论:“文天祥为什么不假投元呢?这样既不丢性命,又有许多好处。”许多学生对他的意见表示了支持…… 我们固然不是文天祥,不知其当时的真实想法,但我们至少知道他信念中的责任、价值观取向、诚信观念都不允许他那样做,在生与义的抉择面前,容不得一点含糊。而我们现在中学生对这种现象的不理解,是因为学生本身缺失这些信念,学生认为诚信可以不讲。道义是可以用它来换取生命的,价值观取向的歪曲造成社会道德沦丧,才会有部分学生有以上的看法,以至于雷锋、焦裕禄似的人物被现代人称为傻子,最可悲的是这类现象竟数见不鲜。 为教者是否意识到危机:“我们的每一节课设计时是有个重要环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而通过部分学生的表现来看,我们的这一环节是不太成功的,至少在一部分学生心里认为我们渗透的这些只要在试卷上表现出来即可,平时是可以不遵循的,可见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没有根植于学生内心,只是停留在语言上,常此下去我们引以为豪的民族传统又如何传承呢?语文教者对三维目标的整合应该重新认识,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的渗透是要讲究方法的,并不是简单的用文字强加给学生。 三、教学不是在打造无真才实学的理论家 《曹刿论战》反思: 对曹刿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时,学生分析其爱国的性格特点,并谈历史上的爱国文人志士后,表态自己也应向曹刿学习,信誓旦旦……随着下课铃声走出教室,内心还得意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然而,间操升旗仪式却彻底打蒙了我的得意,在唱国歌这一环节有学生不仅不唱,还挤眉弄眼,而其中恰好就有刚才慷慨陈词,高调爱国的那个同学…… 《送东阳马生序》反思: 学生为宋濂的求学经历所打动,纷纷发表见解,所有观点总结起来就是:“我们要立志苦读,勤奋自强。”而在以后一段时间里我观察这些学生,他们的行为刺痛了我的眼睛:课间疯闹、上课走神溜号、偷偷地摆弄手机……可就是没有立志苦读的。 我们精心准备的每一节课并不是要锤炼出一个个口若悬河,空洞演说的“理论家”,而是需要打造在理论指导下的“实干家”。我们的教师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做人,教书育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些话不仅仅是对我们教者的高标要求,更是要求我们对学生有个榜样作用,让教师的德行对学生有影响,影响学生不做言行不一的人。 教育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者教书育人,为孩子的终生着想也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作者简介:李青峰,吉林省扶余市大林子镇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范文四:对教学反思的反思
在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学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各级教育部门都不约而同把教学反思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给予高度重视。然而,笔者发现,一线教师的教学反思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目前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 1.教学反思=检讨书 检讨书式的教学反思,字里行间充斥着自我责备、抱怨和贬低。对自己教学理念不新潮的怪、教学水平不成熟的恨、教学经验不丰富的怨、教学设计不严密的悔、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叹……读这些教师的教学反思,我们看到的只有对失败的念念不忘和刻骨铭心,对自身的求全责备和扼腕顿足,令人倍觉压抑和郁闷。 2.教学反思=表扬稿 表扬稿式的教学反思,通篇充满赞美之词,陶醉之情溢于笔端。对自己先进教学理念的阐释、完美教学预设的解读、良好教学效果的分析、精湛教学技巧的欣赏……读这些教师的教学反思,我们看到的只有对成功的沾沾自喜和情不自禁、对自我的由衷佩服和欣喜欲狂,叫人既生敬意也存质疑。 3.教学反思=计划书 计划书式的教学反思,遣词造句不温不火、平铺直叙。内容涵盖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媒体的使用、课堂练习的设计……读这些教师的教学反思,我们看到的只有对计划的娓娓道来和条分缕析,对效果的漫不经心和置若罔闻,使人坠入迷惑和混沌。 4.教学反思=贴标签 贴标签式的教学反思,行文之间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有课标的明文规定,学者的高深理论,专家的研究成果,名师的警句名言,报刊的伟言宏论……读这些教师的教学反思,我们看到的只有对理念的权威解释和寻章摘句,对未来的慷慨激昂和万丈豪情,让人萌发憧憬和唏嘘。 细细分析,造成上述问题,既有教师对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的因素,也有教师对教学反思的程序性和技术性掌握不熟练的因素。那些挂在嘴边、响在耳旁、写在纸上的豪言壮语或怨声载道,不是也不应该是教学反思的应有内涵,而敷衍塞责、应付差事的表面文章,本质上是对“教学反思”的背叛。 二、提高教学反思有效性的策略 反思,是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或经历为思考对象,从不同的时空视点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重新分析和审视的活动,其意义在于对原有经验赋予新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增强专业判断和行动的能力,提升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合理性。可以说,真实有效的教学反思是实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对话”的平台,是沟通教师“倡导的理论”与“采用的理论”的桥梁,它既是教师捕捉、活化教学经验的过程,又是教师通过高度个人化的思维活动,对个体独特的教学情境进行重构的过程。 笔者以为:有效教学反思=冷静分析+客观审视+认知重建+实践回归。有效的教学反思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行动的反思与在行动中反思相结合、个体反思与集体反思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审视过去、立足现在、着眼将来”的思维模式,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作出理性与客观的分析、评价,既反思自己取得的教学经验、思考自己的成长历程,又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动机、兴趣、目的、情绪状态等心理操作因素,还要反思教法选择、材料组织、媒体运用、气氛调节、活动控制等教学技术因素,更要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从而使自身的教学活动更理性、更自觉、更有效。有效教学反思可按照下面四个步骤有序进行。 1.冷静分析 要求教师既不能因为一节课的成功或失败而沾沾自喜或耿耿于怀,也不能因为他人的评价而左右自己对教学活动的独特感受和判断。一般情况下,教学实践活动和教学反思在时间维度上不能“前赴后继”,要留出一定的缓冲期,以平息内心的激荡和冲动,使自己能心平气和地分析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这个阶段要着重解决“课上得怎么样”的问题,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进行分析。(1)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适当?(2)选取的教学素材是否合适?(3)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4)设计的教学结构是否合理?(5)预定的教学效果是否达成?估计达成度有多高?(6)沟通的教学信息是否顺畅?(7)教学重点是否突出?(8)教学难点的化解策略是否有效?(9)学生的情绪兴趣是否浓厚?(10)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否得力?(11)练习的布置安排是否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通过这样的分析,教师才有可能对自己所上的课形成较为系统、全面、客观的认识。 2.客观审视 要求教师借助于冷静分析形成的认识,运用系统论、方法论的原理,从教学理性、教学实践的视角,对自己上课的成败得失进行比较公正、合理的归因。这个阶段要着重解决“课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一般可以采用“对行动的反思”和“对结果的反思”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对行动的反思”可从如下方面进行。(1)审视教学观。是静态的、片面的、机械反映论的教学观,还是动态的、辩证的、模式论的教学观;是传统的教学观还是现代的教学观;是否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2)审视教学设计。它不是一般的教学设计回顾,而是深究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不合理的行为方式进行变革,重新设计教学方案。(3)审视课堂教学过程。要深究教学过程中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师生合作与情感交流、课堂提问),并对此提出修正意见。(4)审视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否做到了“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的要求。 “对结果的反思”的关键就是“以学定教”,即以学生的学习状态确定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要结合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同事对教学活动的合理化建议,课堂观察、作业批改、知识检测等形式呈现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参与程度,认真反省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通过审视,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教材分析和处理(教材编排特点及地位、重难点确定的依据及突破方法)、学情分析和预测(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经验和基础、新知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教学预设和生成(教法选择、程序安排、媒体运用、练习布置、课堂调控)等方面的成败得失对教学活动造成的影响,为改进教学提供有效的资料积累和技术支撑。 3.认知重建 对教学活动的反思是为了更好地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和发展,因此教学反思中的认知重建环节显得尤为重要。这个阶段着重要解决“怎样改进教学”的问题。认知重建的重点是探求在教学情境中如何以更为经济、合理、科学、有效的途径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质疑。质疑是人的思维走向深刻的开始,有质疑才会有新的发现,有发现才会有努力,有努力才会有发展。教师要抛开对一节课成败得失的患得患失、斤斤计较,经常进行这样的思考:情境创设有效吗?提问设计合理吗?教学结构科学吗?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妥当吗?生成型教学资源利用恰当吗?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教学效果会更好…… (2)对比。过去的教学经历对于我们来说虽不可逆,但教师可以通过反思它的对立面来预期我们今后面对类似经历的态度。比如,用讲解法教学某个知识点效果不佳时,想一想:如果用启发式教学,效果会怎样?再比如,针对自身教学中经常忽视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不足,可以设想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留出充足的时间与空间给学生去自主探究和发现……这样的反思并非“马后炮”,它至少暗示着我们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时该怎么样去做。
(3)归因。学生的学业成败是反映教与学效果的直接指标,教师要依据学生课堂中发言、作业、检测等反馈的信息以及大部分学生在内容掌握上存在的一致性问题,了解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评价学生在学习中的得失,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认知活动效果的因果关系作出合理解释和推论,从而理解、预测、控制和变革以后的教学行动。比如,课堂上发现学生普遍出现迷茫、困惑或者练习中共性错误较多的时候,教师就要思考:是采用的教学方法有问题还是教学内容难度偏高?如果教学方法运用不当,那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效果会好一些?如果是教学内容难度偏高,应该怎样降低难度,采用什么方法可以有效突破难点? (4)归纳。教师要善于把在自然状态下零星地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之中甚至是游离于记忆之外的日常教学活动经历有机联系起来,经常想一想:我的教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有相同之处吗?学生学习中遇到这么多挫折说明了什么呢?通过分析和思考,归纳总结,找出它们的共性之处,那么这些经历就会显示出一般性的规律,就可能发现教学困境的症结,从而降低类似问题出现的几率。 (5)换位。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教师的教学期待有差距,甚至是大相径庭的局面。面对这样的教学困境,教师不应该一味地抱怨指责学生,要重在从自身的教学层面找问题、寻差距。可以这样想:如果我是学生,会不会有他们那样的想法?会不会也在这样的环节出现差错?是不是也会遇到同样的困难……经常进行这样的换位移情思考,对于形成融洽、和谐、平等、高效的教学氛围是大有裨益的。 (6)交流。有效的教学反思除了要求教师时刻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表现出审慎的态度、品格和习惯之外,还要求教师以开放的姿态,通过相互听课、评课等方式虚心和其他教师交流。欣赏课堂教学亮点,寻找自身存在的差距,将成功做法嫁接到自我经验的相应部位;剖析课堂教学失误,汲取教训,做到防患于未然。研讨和交流,既要相信“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妄自尊大、不妄自菲薄,又要相信“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辩证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取其精华,从而增长教学智慧。 4.实践回归 通过分析、审视,教师对自身教学现状有了比较全面客观的了解,对问题的成因有了较为清晰理性的认识,对如何改进教学有了较为明确具体的期待,而验证这些了解、认识和期待的正确性、有效性的最好途径就是返回到课堂教学这个“最好的实验室”去进行实践。这个阶段着重要解决“课可以这样上”的问题。实践回归要求教师能够有意识地调整和修正自己的习惯性教学行为,精心预设和重构那些和以往经历相似的教学情境,从而更加合理地组织和调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素养的提高,增强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从心理学角度看,教学反思是一个情感焦虑、认知挣扎和意志坚持杂糅的过程。有效的教学反思应该是也必须是“思于教学有所得”和“用于教学有所益”的有机融合。只有做到实践和反思结合,以反思促进教学,以反思改善教学,才可能在多元的视野中不断地拓展对教学的理解,更深入地发现与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形成“实践――反思”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安徽省绩溪县思诚希望小学)
范文五:对于教学反思的反思
对于教学反思的反思
李 瑾
摘要:
现今二期课改非常强调教师进行积极有效的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我们认为,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和自身方面的 问题, 不断提升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和教科研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过程,即是教师全面发展的过程。
本文的侧重点分两条线路进行:
一、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其中阐述了教师进行反思的参照对象、实施角度、进行方式的有关问题。通过对以上方面探讨,我们 可以自然而然地将教学反思理解为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之中的认识思维活动,它伴随着教学活动无时无刻 地发生、发展。在不受外力的限定、约束条件下,教学反思可以以任何形式而存在,只要它的初衷是为了 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顺应不断发展的时代特性,以达到促进学生知识体系、学习内 隐力的形成,那么教学反思是容易在每一位教师的意识形态中形成和巩固的。
二、通过学校管理促进教师进行有效的反思和实践。
同时,又探讨了学校层面以及管理制度对促进教师教学反思的作用和实行对策。指出:一个好的具有 反思意识的优秀教师如果不能生根在具有反思氛围的学校“土壤”中,也是很难延续这种良好的思维习惯 的。西方反思性教学研究者强调,教师教学过程中能否做到反思,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道德责任感,是否 具有反思性行为的自觉性。因此,学校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千方百计寻找最有效的方法,增强教师 的道德感、责任感、自觉性和进取心。
关键词:
反思性教学,教学反思,教学实践
教学改革能否顺利进行,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此,当务之急 不仅是加深教师对教学改革及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更重要的是反映在教师 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因为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 中去实现、去完善。然而,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而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 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必须从改变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 方式、教学行为入手,从而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念。其基本的要求是:(1)要求教师本身具有自我反 思意识:从单纯的 “ 教书匠 ” 转变为自觉的 “ 研究者 ” 、主动的 “ 实践者 ” 和严肃的 “ 反思者 ” ,即要求教师学会 学习,学会反思和学会创新。 (2)学校管理者要针对教师的教学实践,引导教师回顾、认识自己的教学实 践;通过质疑的方式,促进教师反思教学实践,发现问题,运用新课程理念来回答问题,解决问题,那么 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即指日可待。
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在教学改革中具有不可替代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它不仅局限于教师的意 识形态上对这项工作的认识,更要求教师对这项工作已经达到一种自觉、自愿的操作,善于将把自己的课 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 到更充分的发展。
第一部分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反思
基于以上的理解,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中,我们应该特别注重教师的反思,关注教师的反思意识与策 略,探究教师的反思方式与途径。因为,教师每日每时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他们思维的结果,而有意 识地、审慎地对这种思维活动的前提、过程、结果进行批判考察,是促进教师在每一个教育活动中实现教 育意义的重要基础。那么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应该从什么维度入手呢?什么有效的教学反思呢?在实际教学 中,怎样在不加重工作负担的前提下,进行反思常规工作呢???所有这些问题的考虑可以从教学反思的
参照对象、考虑角度、实行方式中探询。
一、教师进行反思的参照对象
1.参照周围同事及典范人物
同事之间的相互借鉴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在教育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以及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方 面的相似性,同事对于教师的工作有着更深刻的共鸣和更准确的理解。所以观察周围同事的工作状况,挖 掘他们的成功体验是重要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相反,教师又可以从同事的评价中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和经验,对于改进教育教学和自身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当然典型的人物具有教育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现实的中国教育领域中,涌现出
了一批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家, 在他们的教育教学思想、 模式、 策略和方法中, 是具有极高的理论蕴涵的。 他们的成长过程表现了自我反思的价值和意义,展现了一个专家型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智慧,可以构成 可供反思型教师超越的思想库。对这些典型的剖析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活生生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的范 例。这些教育实践家的成功所包含的实践智慧中几乎蕴涵了教师反思内容的所有方面,体现了教育事业之 价值的广博和丰富。实践智慧就是在个人经验和性格之上生长出来的甜美之果,它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 的、连贯的理念。
2.参照于过去的自己:所言、所行、所想
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自我超越,永远保持积极的进取心态,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把工作 和学习有机结合,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 即把工作的过程看成学习的过程,通过工作 过程中的反思进行学习, 把工作看作最好的学习机会和场所。学习工作化 , 即把学习和工作一样看待, 一样 要求,把学习渗透到人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它是人们日常工作的常规部分,不是额外的事情。
由此,反思涉及到一系列相应的态度和德性。教师完成整个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标,一方面需要以 科学的理性态度和方法对教育教学的本质以深刻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教育教学结构 体系,这自然必须对自己已有行为和习惯进行重新审视和考察,筛选并保持好的行为习惯,淘汰和改造坏 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需要更宽泛的人的素质的提高。这要求教师认真地检讨自己的言行,在教学过程 中是否表现了适当的谦恭、足够的勇气、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情愫,以及敏锐的判断力和丰 富的想象力,是否有耐心、自知之明、亲切感和幽默感等等。在这诸多的品质风格之中体现着教师的教育 教学观,师生观、知识观、评价观,也表达着教师的智慧素质。
3.参照于不断更新的理论知识
要做到反思意识的觉醒、能力的增强,系统的理论学习是必要的。对教育教学真谛的理解和把握需要 教育教学外在价值标准的内化,这是新观念确立的标志。实践的困惑和迷茫反映出对理论理解的浅陋和偏 离,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才能探寻到根源,使主体的合理性水平得到 提升和拓展。 这是一个漫长的和持续的修炼过程。 因为任何新观念的内化一般都要经历接受、 反应、 评价、 组织和个性化等五个由浅入深、由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
应该说理论学习在反思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理论学习可以帮助教师冲破习惯和经验的束缚,让教 师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促进教师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并及时地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改 信息,从而为教师的反思提供正确的理论基础;理论学习可以为熟悉的事件提供不熟悉的阐述和另外的工 作方式,从而给反思不同的视角;理论学习可以帮助教师升华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从而使自己自然而然 地向专家型教师迈进。
二、教师反思的不同角度
1.对教育思想的阐述和验证
教师的教育理论思想往往来源于平时对教学书籍杂志理论的学习,同时校级以上的教学思想报告会也 会灌输给教师一些较先进的教学理念。对这些所谓的“宏大理论”教师会对此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过程作 一种反思和总结,有些应该说是相当成功的。这种类型的反思会自然地将教师的教育思想不仅仅停留在空 中楼阁之中的,把抽象形式变为实际形式存在,也有助于今后把有关教学理论具体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 行为当中, 使教师关于教育的理想、 认识、 看法、 见解渗透于日常的教育活动中, 指导着教师的教育行为,
甚至可以影响着师生的人生。
2.关于对教学事件的反思
教育事件是教育教学事实真相的表达,它能超越时间和概念体系,说明教育实际中的真实情况。教育 事件虽然没有直接的真理或理论价值,但具有人的生命意义与精神的占据,具有实践的生机活力,是教育 教学的血肉之躯。
事件是突发的、不规则的、个性化的、未经设计的;同时,事件也是具体的、流动的、历史的、清晰 的。教育就是这样一系列教育事件的组合。每个学生都生存或生活于各种各样的教育事件之中,每个事件 都是个性化的独特境遇,都是师生间或生生间点对点的教育关系。教育事件是最为生动、最为稳定、最为 常见、最为重要的境遇。所以教师的教育反思往往关注学生在教育事件的境遇中生长,侧重于境遇的独特 性。事件的中心词是“事” ;事的主体是人。对教育中的事件的研究旨在通过交往让学生发现问题、形成 能力、学会做事,生成态度情感价值观,并确认自己的存在,促进人不断的生长与生成。
3.关于对教育对象的反思
教师职业的劳动对象不是无生命的自然物质材料,而是具有思想、感情、个性和主动性、独立性、发 展性的活生生的人。其中,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构成了教师职业劳动的主要部分。教师的叙事研究当然离 不开对这些特殊的教育对象——学生的研究。
从学生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结果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保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和需要, 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反思型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自己的行为,不时地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在 课堂上他们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自己的观察,并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理解程度和行为来度量教学目标的达到 程度。许多优秀教师正是通过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效果来调控自己的教学进程和教学行为,并把学生的学习 效果作为自己教学成效的日常反思尺度。 因此, 来自学生方面的反思无疑会增进教师更理性化的教育行为。 4.关于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的反思不仅可以针对某一个具体的教育事件、教育行为,还可以在一个教学阶段结束后,对教学 质量进行全面的分析、评判。这也是一种反思,是对一个持续实践过程的反思。教学是教师每天所从事的 日常工作,在日复一日的活动中,我们往往容易疏于思考,使鲜活的教育过程变得机械化、程式化。对日 常的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考察,就是要打破原来近乎沉寂的平静,将所有理所当然的理念悬置起来,以怀 疑、批判的态度重新审视它,以积极的心态分析过程与结果的教育意义与价值,反观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 学行为。
5.关于对教材教法的反思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无疑用到各种知识,而且教师本身也无法描述和预测具体哪些知识。教师既要知道 “教什么” ,掌握所教学科及其相关的内容,又要知道“怎么教” ,掌握教育教学的方法,二者缺一不可。 对于“教什么”的知识,即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显然是第一位的,但是,知识不是孤立的,要精通所教 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广博的一般文化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 “教什么”的知识与“怎么教”的知 识在性质上还有所不同。 “教什么” 的知识在于掌握, 在于知道 “它是什么” , 可以通过传递的方式而掌握, 但“怎么教的知识” ,不在于掌握它“是什么” ,而在于能够运用它。因此, “怎么教的知识”不是教师被 传授的“应该怎么教的理论” ,而是教师的所体会,理解和实际拥有的经验和信念。 “应该怎么教的理论” 是教育学科所要传授的知识,而“实际拥有和使用的知识”是教师个人的实践知识,它基于教师日常不断 的反思实践而获得的,包含着自己的教育信念,又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
三、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基本方式
一般而言,教学反思可以分为自我反思和合作性反思。
1.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指教师自己通过收集来自不同方面的信息资料,对一个特定的问题进行反思。它通过反思 教学日记、录音录像资料、他人(包括学生)对自己教学的感受、他人的教学经验等方式进行,通常采用 的研究方法有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研究等。
(1)行动研究式
行动研究式的反思要求教师立足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从问题出发,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做到教学和
研究合二为一,变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过程为教育教学研究的过程。行动研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一个 不断循环渐进的过程,即教师发现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和步骤,采取有效的行 动;行动结束后对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进而又发现新的问题,制定新的行动研究计划 …… 。教师就 在这样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2)叙事式
教师的反思离不开教育实践,正是在教育实践中对教育世界的不断追问,对所怀抱理想的不断思考, 对所从事教育意义的不断追寻,才有了教师的成长。传统教育理论将许多教育问题从教育实践中抽拔出来 而概念化抽象化,产生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隔离。教师专业发展实际上就是把这些教育问题的学术研 究放回到鲜活的现实中, 使理论研究返回思想的故里, 使教育研究融入实践的滋养。 这就离不开叙事研究。 (3)案例式
案例式教学反思就是运用一个教学案例来说明蕴涵其中的教育教学原理。编写案例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培养自身的洞察力。要从分析教学任务的目标出发,多方面地获取有关信息,做教学的有心人。第 二,交代教学背景。因为任何一个教学案例都有它特定的时空背景。第三,要分析案例的价值。每个教学 案例都充满了决策时的理念与困惑以及为此所作出的多种诠释或理论阐述。第四,发挥案例的作用。除了 自己编写案例外,还要注意研究他人编写的案例。开展教研活动时,各位教师拿出各自的案例,展开交互 式讨论和开放式探究,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通过编写和研究案例可以促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同时还可以分享同伴的经验。案例是理论 和实践的桥梁。 众多的案例为教育学、 心理学和课程论提供了佐证。 案例是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一把钥匙; 案例是教师业务进修的一架梯子;案例是教师学习理论和研究理论的一块肥沃的土壤。
2.合作性反思
合作性反思则是指教师通过与他人(管理者、教师、科研人员、学生等)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的对 话和研讨,如教研活动、教学观摩、师生座谈等。通常采用的方式有对比式、参与互动式、观摩式等。 (1)对比式
在进行有对比的反思活动中,就同一教学内容可以借鉴两位或更多位教师来进行对比,先通过听课或 集体备课对每节课的深入观察、比较和分析,改进方法,再通过课后的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参与互动式
参与互动式的反思,是指参与式教学与互动式研讨相结合。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既可以与专题主讲人 或公开教学的当事人直接对话,也可以与其他教师相互切磋,有意识地让自己在活动中进行反思,在交流 中学习他人的长处,生成新的教学理念,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提高。
也可以通过向学校骨干教师 (也可以是专业研究人员 ) 咨询,了解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并请专家加以诊 断;也可以请其他教师同行听课,集体会诊,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3)观摩式
观摩式通常指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上示范课,其他教师观摩,课后与其他教师共同切磋和进行反 思,最后由教研员 (或专业研究人员 ) 归纳点评。由于新的教学理念变成了教学实例,转化成了教师的教学 行为,加之授课教师与听课者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新理念下的教学行为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和理解,教 师不仅知道怎样做,还知道为什么这样做。除现场观摩外,教师还可以观看有关示范课的录像,观看时可 采用微格回放的方式,就上课的精彩片段或 “ 败笔 ” 进行回放,让观摩者认真研讨,剖析教学中的成功经验 和存在的不足。在观看录像的过程中,专业研究人员和教师一起边看、边评、边议。观摩课能促使教师多 听、多想、多问和多做,通过反思、感悟和行动来增进对新课程理念的把握,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 平。
第二部分 通过校内管理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
一、学校领导对反思的促进作用
反思是教学的源泉,是教改的先导,是教育深化发展的内部动力。没有教学教育上的反思和实践,教 学就没有活力; 没有深入细致的教研, 教学就不可能发生质的嬗变和飞跃。 学校教育以教学为中心, 所以,
重视反思,组织好教师能够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发挥教研力量,开创教育新局面,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 任务和方向,抓好这项工作,涉及到学校教育管理的各方面,其中的几个要点,学校领导应该适当把握。 1.领导要处处以身作则,为人表率,要作为教学反思的楷模
领导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素质。领导是学校里组织教学反思 的总设计师。在其运行机制中,领导是事业起步、发展和变革的筹划者,他的智谋和才能,是带动全局的 关键。 他在不同的场合扮演不同的角色, 所以, 领导要处处以身作则, 为人表率, 要作为教学反思的楷模。 这种楷模性,向领导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他应该是一个科研能手,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在教师中有 较高的威望。这样,他才具有鼓动性和号召力。一个没有能力,本身又不热爱教研的人,是根本无法带出 这项事业的生机活力的。其次,他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也就是说,他不仅要成为一个科研能 手,而且还要成为一个管理内行。他还需要把自己的文化素养(知识业务素质) 、为人教养(思想道德素 质) 同组织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并能在实践运用中, 转化成一种指挥才能。 只有这样, 他才能统领全局, 带动全体,激活整个教研机制。
2.领导应该尊重教师的劳动,关心教师精神方面的需求
尊重教师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教学风格、个性特点选择研究项目,不用行政命令的方式 硬性规定反思课题;允许教师在研究活动中自己选择研究的方式方法,也应该是给予专业支持,而不是强 行指令、取而代之;鼓励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进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给教师一个 宽松、自由的研究空间以利于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学校实施的过程中会面临许多意想不到的难题、教师在工作中也会有许多 困惑,这就更需要学校管理者在教师出现问题时多劝慰,碰到挫折时多鼓励,产生迷茫时加以点拨,有不 同意见时多理解。这也要求管理者不仅有设身处地为教师着想。这样的关怀是教师在研究中发挥主体作用 的催化剂,是教师长期持续进行教学研究的巨大动力。所以可以从认真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 德教育工作入手,使每一位教师都做到 “ 四明确 ” ,即明确教育者的角色,增强工作的责任感;明确自己在 工作和集体中的位置,增强协调感;明确学校发展规划和近期工作的目标,增强事业心和归属感;从而明 确教学中的反思是自己提高教学或管理水平的必经之路,增强进取心和成就感。
3.审视教师的专业结构,鼓励教师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
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困惑和迷茫,往往反映出理论理解的浅陋和偏离,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 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才能探寻到根源,使主体的理论水平得到提升和拓展。这是一个漫长的持续学习 与提高的过程。
当前,继续学习是国家教育策略的一项重要工程。不学习,就谈不上素质教育;不学习,势必就在新 的教育征途中落伍,甚至被淘汰。学校对此应创设学习氛围,生动活泼而又卓有成效地组织开展教师的职 后再学习再教育。学习形式可采取培训式、讲座式、讨论式、自学式等。学习的要求一要在辩证唯物主义 思想的指导下, 放开眼光, 运用脑髓, 自己 “ 拿来 ” (鲁迅语) , 切忌不加分析、 不加研究的盲目继承和借鉴。 二要涉猎古今,中西结合,并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精读其中的几部经典性的著作。三要勤作笔录,勤写 心得,结合教研教学实际,适时运用,使所学知识和技能有效迁移。四要利用教研组的不同组员的特长, 进行教师之间的授课,有些学校的教研活动时间俨然成为了由教师作为学生的公开课,受到了广大教师的 欢迎。
4.硬件建设
为教师进行反思创造一定的物质条件:开放式的电脑,和上网时间;必要的教学设备、器具、图书资 料、 研究工具等; 帮助教师课堂教学成果的总结和推广 (指导修改教学反思案例、 论文, 召开经验交流会) 。 学会交际和交往,为教师请专家、师傅,与教师进行平等、民主的沟通和交流。
二、加强组织建设,促进“教学反思”制度化、人性化之对策
学校还要建立一套能激发教师主体性和创造性的教学管理机制,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赋予教师更多的自 主权。
科学管理以事为中心,重视原则,重视策略,重视制度,重视解决问题。具体表现为:制定实施方案、 提出目标要求、明确部门职责、组织贯彻执行、进行评估反馈、建立激励机制等系列的科学管理行为。
情感管理以人为中心,重视情感,重视人的主体地位,重视人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予人关怀、信赖、 支持、理解、尊重,善于激发人性的美好层面。
在教研管理过程中,一方面要狠抓制度,建立完备的科学管理体系;一方面要十分重视情感管理,弘 扬教师的主体地位,肯定成绩,鼓励成果,激励创造。只有将二者高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集中发挥管理 优势,反思工作才能真正开创生机勃勃的发展局面。
在实行教师反思的过程中,确实有部分尚未理解教学反思的实质的意义教师往往会对强制执行交书面 反思有一种非常排斥的心理,认为教学工作相当忙碌,又要处理学生的各种行为问题,没有时间和精力去 搞什么科研,什么教学反思(往往很多教师把反思等同与“科研” 、 “课题” ) 。但是,要从管理者层次,教 师教育者层次出发,把反思的概念深入人心地传递到教师层次,使教师能的自觉自发地进行,还需要应用 不同的对策:
1.对策一:让教师塑造反思的意识,营造全员反思的氛围
学校管理者要利用各种教育教学机会,积极向教师传播反思的理念,在全校建立起全员反思的氛围。 教师们在长期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中,容易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自己往往还意识不到;形成一些成功的做 法和经验, 也不能及时总结提炼, 究其原因, 是个人还没有树立起反思的意识, 集体中还缺少反思的氛围。 因此必须承认教师是有潜能的、可持续发展的。这里的潜能不仅是指教师先天具有的而尚未显现的能 力, 更主要的是教师的尚未激发的与自我发展相联系的能量和兴趣。 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只有激发这种潜能, 才能由外因转化为内因,焕发出强劲的动力,推动教师主动积极投入工作,不断完善自己,从而达到可持 续发展。而推动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对策就是学校管理者应创造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着眼于激 发和培育教师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师在这环境条件下,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能,充分 发展个人的特长和创造力。因此,上述从各方面加强教师之间、组室之间、学校之间的交流,还是为了这 一点而服务,让教师在反思的氛围下受到内心感染而融入集体中去。
2.对策二:让教师掌握反思的方法,认清反思的深度和广度
要让教师了解到,反思是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观念、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 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过程,是进行创造性劳动 和超越自我的过程。
反思的广度就是要能够全面地看待教育中的种种问题,不仅要善于抓住问题的基本框架,而且不会遗 漏其中的重要细节和主要因素。反思的深度是指能够深入到教育事物的内部,把握住问题的本质及核心, 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揭露引发事件的根本原因(包括事件的近因和远因) ,并且善于预见事件的发展进 程和结果。
同时,也必须承认教师具有个体差异性这一事实。学校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不同教师本身条件的差异、 他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和教育情景的不同,其实每位教师对一种教育理论的运用都必然具有自己的独特风 格,对不同的具体实际采取不同的教育行为方式,因此反思所表现的形式也不竟相同。所以,如果一味地 以书面理论形式来表述反思,可能就有些独断了。
3.对策三:让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将反思有效地融入评价机制中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 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方面获 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因此学校在评价教师过程中以弘扬教师的主体性,高度重视被评教师本人 的积极参与、自我反思。
进行评价的方面,同时又是学校能够帮助教师完成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1)教后记
备课中加入教后记内容,师范生毕业后开始学习写备课笔记,一般 5个步骤: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小结——作业。而“教后记”应当是教师备好课的一个重 要内容,应该增补进去。
“教后记”又称“教学后记” ,它是教师在一节课后对教学设计和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将经验和教训 记录在教案上的文字。 “教后记”是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师进行教学控制的重要一环,也是教师组织课堂教 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改善教学系统的运行状态,对教学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排找,以
求发现和纠正教学系统及系统目标偏差,通过调整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来优化学生学习效果的重 要方法和布置。
可以提议,备课笔记在最后留出空处撰写教后记,可以只字片语,可以洋洋洒洒,视这节课的情况而 定,在第二轮该知识重新备课时,教师便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和经验。一个比较完整、规范的教学过程是既 应有课堂设计,又应有教学后记的。
(2)反思性日记
开设“成长与创新”教师沙龙,引导教师在参与、互动中提高反思能力。建议教师记反思日记,并与 其他教师共同分析。学习共同体能够把不同背景的教师组织在一起讨论他们感兴趣的教育问题,探讨问题 解决的方法并共享问题解决的方案,将有助于教师认识到不同人个体教育观念之间的差异与联系,从而更 有助于他们自己的个体教育观念的确立。
教师的反思性日记主要是将自己教育教学行为之后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它可以在记录任何形式教育 活动:与同行老师的交流、与学生的某次谈话、与家长的一次沟通、对一次公开课或讲座的点评和体会等 等,涉及面广,形式多样,区别于单纯的教后记。养成教师撰写反思性日记的习惯有利于教师积累教育教 学的经验教训,并为教师经常性的反思提供丰富的思想素材,如果教师将反思性日记进行经常性的集体交 流与分享,将更有助于教师个体教育观念的形成与教师的成长。
(3)专题反思
围绕教师个体在一个阶段(学期或学年)的教学行为进行科学的、深刻的反思,这有利于教师从较高 的层面对教学行为及其远距离的效果作冷静的分析,进而概括出教学行为表现的背景原因,并从宏观的角 度对今后的教学实践进行指导。
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一种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反思,这是教师开展教学 专题探讨或研究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教师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加强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最佳途径。 如果说每节课后的“教后记” ,每一阶段的“反思性日记”零星地、真实地记录了教师在鲜活的教学实践 中微观和琐碎的教学心得的话,那么专题反思这一行动研究就是有明确主题的教学反思,由于它联系的是 更长周期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整合之路,因而它更容易从宏观着眼,从单一的问题线索入手,对教师的教学 行为进行提炼、概括,并就某一方面提出今后教学中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
(4)成长文件夹
成长文件夹或档案袋是将教师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转变加以记载。教师成长文件夹由 教师教育者和教师本人共同完成,收集教师平常所写的有关论文、重要的反思性日记、专题反思、或所作 发言的记录等,这样教师在学习中可以随时利用成长文件夹所提供的信息和他人进行交流,并能够以发展 的眼光看到自己的进步,这种成长文件夹还可以延伸到教师工作期间,伴随着教师的终生职业生涯,成为 教师发展可以凭借的依据,它的作用已不仅仅限于对教师个体教育观念形成的促进方面了。
因此教学反思在教师的成长过程,学校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个好的具有反思意识的优 秀教师如果不能生根在具有反思氛围的学校“土壤”中,也是很难延续这种良好的思维习惯的。所以,这 必须需要学校管理决策层能为教师提供反思环境并鼓励更多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自觉的进行教学反 思。
结束语
我们认为,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和自身方面的 问题, 不断提升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和教科研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过程,即是教师全面发展的过程。
每个教师个人应当对教育教学加以反思,尤其是应当对已有的缄默知识进行反思,发挥自我思维的积 极性,努力重建自己的教育经验,开发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从而不断地有意识地增加自己的教育、教学 知识,提升自己教育实践行为的合理性。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虽然反思型教师 很难达到自我满意的程度,但是他们会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进步而感到高兴,而且随着对自己不合 理教学理念与行为的及时反思和修正,教学渐进达到卓越与完美,实现专业的持续发展和成长。
鉴于教师的反思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者应当高度重视和鼓励教 师们积极进行反思活动, 不要单纯以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依靠别人、 依靠书本知识、 依靠教师进修院校; 相反,应当相信教师发展的途径还很多,教师本人就是发展的主体、学校就是教师发展的基地,教师自己 的经验就是其发展的珍贵资源。因此,教师发展制度应向“校内研习”模式(“校本”模式)转型,同时 学校要创设环境,提供相应的政策、时间和经费,为教师作好教学反思和交流,为教师的知识发展和专业 进步创造便利条件。
参考书籍: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 10月。
朱国定:《管理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年 8月。
鞠玉翠:《走近教师的生活世界——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研究》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年。
参考文献:
谭斌:“从追求宏大理论到走进学校日常生活——对教育学科学化进程的一种系谱学描述” , 《南京师大学 报》 (社科版) , 2003.5.72-78。
李兴洲:“论教育研究中的“真”态度”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3.6.12-14。
钟启泉:“学会反思,学会合作” , 《中国教育报》 , 2003年 11月 06日第 8版
易凌云, 庞丽娟:“教师个体教育观念:反思与改善教师教育的新机制” ,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5.37-41。 易凌云,庞丽娟:“教师教育观念:内涵、结构与特征的思考” , 《教师教育研究》 , 2004.3。
辛继湘:“校本教研:教师自主如何成为可能” , 《江西教育科研》 (南昌) , 2004.5.10-12。
陈振华:“论教师的经验性学习”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3.3.17-24。
洪明:西方“反思性教学”的兴起与成因, 《上海教育科研》 , 2002.6
李春玲:“试论发展性教师管理” , 《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04年 .5.30-33。
赵昌木:“教师在批判性教学反思中成长” , 《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04.5.42-45。
龚亚夫,陈仕清:“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教研方式初探” , 《教学与管理》 , 2004.6。
李润洲,张良才:“论‘教师即研究者’ ” , 《教育研究》 , 2004.12.60-64。
张斌:“创建学习型教育系统组织的理性思考” , 《现代教育科学》 , (长春) , 2004.2。
郑勇:“论柔性管理在现代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 《教育探索》 (哈尔滨) , 2004.5.29-31。
冯建军:“从教师的知识结构看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 , 《中小学教师培训》 (长春) , 2004.8。
赵昌木:“教师成长:实践知识和智慧的形成及发展” , 《教育研究》 , 2004.5。
洪明:“‘反思实践’思想及其在教师教育中的争议——来自舍恩、叔尔曼和范斯特马切尔的争论” , 《比 较教育研究》 , 2004.10。
竺辉,许晓川:“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管理原则” , 《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04.3。
吴光辉 周耀威:“教研活动呼唤反思性实践” ,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 2003.3
汤立宏:“教学反思如何选准切入口” , 《校本研修》 , 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