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中华论坛】中国现目前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比例是多少??
【中华论坛】中国现目前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比例是多少??
发表于:2013-02-22 09:43:23
作者:熠熠星光123发短信加好友更多作品
级别:少校
积分:11322
一、中国人口发展特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 国人口发展规律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一)人口增长速度快
国在1684年(清)历史上第一次超过了1亿人口大关。新中国成立后,由
于人口问题的失策,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1984年全国人口总数已突破10亿,
比1949年增加了4.93亿人,这35年经历了四个阶段(表3-2)。到1995年2
月15日 国人口已达到12亿。
(二)农村人口比重大
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率高,1983年农业人口为7.837亿,占世界总农业人口22.7亿(应为12.6亿)的62.3%。
(三)人口城市化加快
人口城市化是指一个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或变农业人口为非农业人口,由农村居住变为城市居住的人口分布变动的过程。1980年以前, 国人口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程度处于较低水平。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繁荣,工业化的发展,农村大量剩余人口涌入城市,使城市人口迅速增加。 国1965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8.2%,而1995年为30.3%,已有近1/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四)人口老龄化
少年人口比重逐渐降低,将由1985年的30.3%下降到2000年的25.8%,老年人口比重逐年上升,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由1990年的5.1%上升到2000年的6.7%。但总的看 国人口年龄结构仍然属成年型,好于发达国家。
(五)男女性别比偏高
国人口男女性别比不仅显著高于发达国家,而且也稍高于某些发展中国家。 国三次人口普查的性别比分别为:104.88(1953年),103.88(1964年),107.15(1982年)。近年来,男女性别比呈上升趋势。据1990年的人口普查,1989年男女婴儿比已达到114∶100。人口性别比的差异是导致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应该得到广泛的重视。
(六)人口分布不均
国人口分布格局,从黑龙江省的瑗辉,到云南省的腾冲划一条直线,该线的西北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4%,但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4%,而该线的东南,占总面积36%的土地上生活着96%的人口。这是由于社会、经济、政治和自然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七)人口素质亟待提高
建国后,中国人口素质的改善是在一个较低水平上开始的。随着 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口的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都有了明显提高。 国人均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现在的70岁左右,人口死亡率由1949年的20‰降至现在的7‰左右;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990年的5.18年,每万人大学生数由1952年的3.3人增加到1994年的23.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已达98.4%;1987年中国的人文发展指数①达到0.716。
尽管 国人口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整体科学文化素质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受过初中及初中以上教育的人只占总人口的33%,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文盲、半文盲人口中,还有一部分是青少年,全国仍有2%~3%的学龄儿童没有参加文化学习。
二、中国人口的发展趋势
经有关专家预测中国人口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
①目前生育率经过近二十年的控制已达到了较低水平,自然增长率已由1974年22.2‰下降到1983年的11.5‰,几乎降低了一半,这是世界人口史上罕见的,但生育率继续下降的余地已经不大了。
②由于20世纪60—70年代生育高潮形成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在1995年前后形成一个生育高峰,平均每年进入婚育年龄的人数在1100万对以上,生育率的降低较为困难。
③中国目前人口死亡率在世界上是属于较低的,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死亡率继续下降是有可能的。
④人口城乡结构比较落后,乡村人口比重依然很大,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降低乡村的人口生育率仍然较为困难。
继续追问: 大哥,我想问最新人口数据比例,城市与农村比例.谢谢
补充回答: 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2007年10月22日表示,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农村人口仍占56%的大国,农业和农村发生的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对统计工作既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国家统计局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006年底中国大陆城镇人口为5.77亿,农村人口为7.37亿。
补充回答: 中国国家统计局在2006年2月28日宣布的统计结果:中国内地在2005年12月31日的人口为1,307,560,000(另外根据CIA在 2007年6月的统计,中国人口为1,321,851,888),2005年,中国内地的新生人口为1617万,净增人口为768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0.589%。其中男性为6亿7400万(占51.5%),女性为6亿3400万(占48.5%);城镇人口为5.62亿(占43%),农村人口为 7.45亿(占57%)。
2005年,城镇人口为5.62亿(占43%),农村人口为 7.45亿(占57%)。
360docimg_5_
范文二:美国信教人口比例最低的城市
This is the most godless city in America
If you don’t believe in God, you might want to move to the Pacific Northwest.
Portland, Ore., is No. 1 on the list of metropolitan areas with the most religiously unaffiliated residents (42%), according to the nonpartisan and nonprofit Public Religion Research Institute’s American Values Atlas, a survey
of 50,000 people. Seattle and San Francisco were tied at second place (with 33%) on the list, and Denver (32%) and Phoenix (26%) were third and fourth. On the other end of the spectrum, Nashville was the metropolitan area with the fewest people without any religious affiliation (15%), followed by Charlotte, N.C. (17%), and Atlanta, Dallas, Orlando and Pittsburgh (all with 18%). Why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Portland is quirky and different, and very attractive to people who may not feel comfortable in other social environments, particularly with a stigma against those who are atheists,” says Daniel Cox, research director at the Public Religion Research Institute. In fact, “The Big
Sort,” a 2008 book by Bill Bishop, documented the “clustering” of like-minded
Americans around politics and culture. While 94% of people said they would vote for a Catholic for president and only 5% say they would not, 54% said they would vote for an atheist while 43% said they would not, a nationwide 2014 Gallup survey found.
“The strong religious culture in the South reflects a variety of factors, including
history, cultural norms and the fact that these states have high Protestant and black populations — both of which are above average in their self-reported religious service attendance,” according to a separate Gallup survey of over
177,030 U.S. adults this year on church attendance. And 10 of the 12 states with the highest self-reported religious-service attendance are in the South, along with Utah and Oklahoma. (Utah ranked as No. 1 because of the 59% Mormon population there, and Mormons have the highest religious attendance of any major religious group in the U.S.)
Also see: Americans are giving less money to God
This was not the case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A 2004 book, “Religion and
Public Life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The None Zone,” found that there was no
influx of one major denomination there, so religious groups, spiritual environmentalists, and secularists “must vie or sometimes must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to address the region’s pressing economic,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issues. “A clearly recognizable religious reference group functions as a social mirror, alongside or against which an individual can define himself or herself. The Pacific Northwest has neither,” the writers concluded, adding, “Most people who come into the region do not come seeking to replicate what they left behind.”
Overall, one-fifth of the U.S. population has no religious affiliation whatsoever, studies show. Some 16% of Americans said they had no religious affiliation, according to research published last year by polling firm Gallup, up from 15% the year before and 10% a decade ago, and up from 1% in the 1950s; the figure for those who have no religious affiliation is closer to 22%, according to the American Values Atlas. The Gallup polling concludes that 37% of people identify as Protestant, 10% as Christian, 23% as Catholic, 2% as Jewish and 2% as Mormon, while another 4% gave no answer to the question. How Americans feel about religious groups also varies, influenced in part by the religious demographics of the rest of the population, according to a 2014 survey of over 10,000 adults by Pew Research Center. On a rating from zero to 100 — where zero reflects the coldest, most negative possible rating and 100 the warmest, most positive rating — Jews received 63%, the most positive
rating, followed by Catholics, at 62%, and evangelical Christians, at 61%. Buddhists received a 53% rating, while Hindus received a more neutral 50% and Mormons 48%. Atheists and Muslims received just 41% and 40%, respectively
范文三:法国国家人口研究所_世界城市人口比例已过半_
13城 市 规 划 通 讯 CHENGSHI GUIHUA TONGXUN
2007.15
媒体聚焦 数字广场
据不同乡村的特点, 确定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 效益 高、 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作为主导产业, 因地制宜发展 农村经济。
二是村庄建设要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处理 好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一方面, 在建设规划上, 要以自然村为重点, 从村庄的山势地形出发, 依山傍 水, 尽量不推山、 不填塘、 不砍树, 努力形成自然和 谐、 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和田园农庄。 另一方面, 要 保护好传统民居、 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通过规划,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村庄建设与经济社会和谐 发展。
三是农村建设要与人居环境治理相结合,处理 好人居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在编制规划时 要和开展人居环境治理结合起来,建设与环境治理 并进, 构筑起新农村的雏形。
四是实施点面相结合,处理好试点示范与逐步 推进的关系。认真抓好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 示范点, 不断完善和提高, 积累经验后逐步推进。 (经济日报 2007-07-30)
北京建设绿阴停车场
随着城市交通车辆迅速增长,停车空间的用地 总量也不断增长。 由于一些大型公建、 商业设施或居 住区的现有停车场普遍存在全部硬化、没有绿化的 问题。 大面积的硬质铺装产生很强的热岛效应, 也不 利于雨水回渗,曝晒下的汽车大大增加了污染物和 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对城市生态环 境的不利影响。将停车空间与园林绿化空间有机结 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2007年北京市园 林绿化局把停车场绿化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纳入到 城市重点工程项目中。
绿阴停车场的建设要在尽量不减少停车数量的 前提下,根据车辆的尺寸规格合理处理好车位与绿 化之间的关系。绿化种植应选择冠大根深、生长适 中、 抵抗性强、 耐干旱和粗放管理的乡土树种落叶乔 木, 最大限度提高停车场绿化遮荫效果和停车数量。 (中国建设报 2007-07-24) 法国国家人口研究所:
世界城市人口比例已过半
法国国家人口研究所发表报告称, 2007年世界 上已有33亿人生活在城市, 超过了全球人口总数的 50%。到 2030年,城市人口比例将扩大到 60%,城 市人口总数将达到 50亿。人口城市化进程快慢不 一,欧洲和北美是城市化最快的地区, 城市人口已 达这两个地区总人口的四分之三。 尽管目前亚洲和 非洲的城市人口少于农村人口, 但到2030年, 这两 个地区的城市人口将占绝大多数。 (解放网)
劳动保障部:
劳动年龄人口 2030年将达 9.66亿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在很长时间内都将处于很高 水平。 2005年, 这一数字为 9.34亿, 到 2030年将达 到 9.66亿。 目前, 全国农村仍有 1亿左右的劳动力 需要转移。劳动保障部认为, 在现有国情下解决就 业问题, 依然要更多地依靠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 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就业容 量和潜力巨大。 2006年底,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从业 人员超过 1.76亿, 占城镇从业人员的 62%;服务业 从业人员达到2.46亿 ; 2005年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占 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75%。 (北京日报)
建设部:
2015年中国城镇人口将突破八亿
2015年中国城镇人口将突破8亿。 2006年, 中国 城镇人口已达5.77亿人, 城镇化水平达到了43.92%。 目前, 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高达1.5亿人。 未来二十 至三十年期间, 每年将有1500万至1800万人陆续移 居到城市。 由于大城市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人口 向以大城市为核心都市圈聚集的特点非常显著。 2006年农民跨区进城务工高达1.32亿人, 主要集中在大城 市,占农民工总量的 62.4%。
数字广场
范文四:目前新疆各民族的人口比例与分布形势分析(转载)
先转帖网上查到的新疆各民族人口形势数据:
“根据五普? ? 汉? ?? ?维? ?? ?回? ?? ?哈
新疆全区??40.57%??45.21%? ?4.55%? ?6.74%
乌鲁木齐??75.30%??12.79%? ?8.03%? ?2.34%
石河子? ? 94.53%? ?1.20%
奎屯? ?? ?94.62%? ?0.47%? ?2.20%? ?1.78%
克拉玛依??78.07%??13.78%? ?? ?? ???3.67%
吐鲁番? ? 23.30%??70.01%? ?6.38%
哈密? ?? ?68.95%??18.42%? ?? ?? ???2.41%
昌吉? ?? ?75.14%? ?3.92%??11.55%? ?7.98%
博尔塔拉??67.19%??12.53%? ?? ?? ???9.14%
伊犁地区??32.42%??27.22%??11.75%??22.55%
塔城? ?? ?58.59%? ?4.12%? ?7.45%??24.21%
阿勒泰? ? 40.93%? ?1.79%? ?3.94%??51.38%
====以上北疆============================
====以下南疆============================
巴音郭楞??57.50%??32.70%? ?4.94%
阿克苏? ? 26.62%??71.93%
克孜勒苏? ?6.41%??63.98%
喀什? ?? ? 9.15%??89.35%
和田? ?? ? 3.33%??96.43%
====以下建制市维族人口超过50%===========
吐鲁番市 70.38%
阿图什市 79.75%
喀什市? ?77.36%
和田市? ?82.40%”
以下为本人的分析预测:
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新疆人数最多的民族为汉、维、哈、回四族,这四族共计占全疆人口的97%以上,其中维族大部分集中在南疆地区,此外,新疆东部的吐鲁番地区,维族也占人口多数,此外,伊犁地区的维族比例也较高。
汉族主要集中在北疆地区,此外新疆东南部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一说应属于北疆),汉族比例也较高;
回族则主要集中在北疆汉族地区,基本上是哪里汉族比例高,哪里的回族比例就高,反之则小;
哈萨克族则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最北端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区。
此外,新疆还存在着一些人数较少的民族,如满、蒙、乌孜别克、俄罗斯等族,但限于人数原因,他们对新疆局势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一旦新疆局势失控、走向波黑化,那么主导新疆大局的,肯定是汉、维、哈、回四族,其中哈萨克族人数相对较少,且分布面积相对狭小,主要集中在新疆最北端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区,战斗力也远不及回族,影响相对较小,而且哈萨克族与维族同属突厥语族的MSL民族,历史渊源和语言文化都很相近,关系较为亲近,常被视为“小维族”人,可与维族划为一派,事实上,在历史上新疆动乱时,哈萨克族与维族基本上都是一个鼻子出气、亲密合作的,所以可以把他们划为一派;
回族人数虽比哈萨克族略少一些,仅占新疆总人口的不到5%,但回民生性凶悍善战、视死如归、狡诈奸险,从历史上来看,回族人的战斗力远在维族、哈萨克族之上(当年回族军阀马仲英以区区不到万人之众就可以完爆南疆维族人),基本上1万回族人就可以镇住至少10万维族人,所以对回族在新疆的影响绝对不可小视。一旦新疆局势彻底失控,回族极可能异军突起,成为一支令人瞩目的强大力量。例如1864年的“新疆回变”,在“陕甘回乱”的波及下,新疆也发生了“新疆回乱”事件,南疆固然全部被维族叛乱分子占领(后又陆续被阿古柏征服),但汉族聚居的北疆也并未因此全部保住,因为北疆还有一个比维族更能战的回族异军突起,他们在其宗教领袖妥明的率领下,迅速攻占了广大北疆地区,并大肆屠杀汉人,少数汉族幸存者只好逃进天山深处,在徐学功、孔才等民团领袖的率领下,坚持游击战争。
综上所述,一旦新疆局势失控、走向波黑化,那么比照前波黑战争的形势,个人预测新疆将在通过各民族间的一番激烈争夺战后,各自控制本民族聚居区,从而分化为三块控制区:
1,以阿克苏、克孜勒苏、喀什、和田为中心的南疆维族控制区,以及以伊犁、阿勒泰为核心的北疆维族、哈族控制区;
2,以乌鲁木齐、石河子、奎屯、克拉玛依、哈密等汉族城市为中心的北疆汉族控制区;
3,占据北疆部分地区的回族控制区;
同时,比照波黑的覆辙,在各控制区内,非本族的敌对民族基本上都会遭到驱逐和清洗,而演化成几块纯民族的聚居区。
其中新疆的满、蒙、锡伯等非MSL民族基本上都会站在汉族一边;哈萨克、乌孜别克等突厥语族的MSL民族可能会站在维族一边;唯一态度比较暧味的,就是同属MSL民族、但同时又说着汉语的回族,从历史事例来看,无论是“阿古柏之乱”还是“马仲英之乱”,回族与维族基本上也是水火不容的,矛盾很深,原因在于新疆问题不仅仅在于宗教问题,还存在着“泛突厥主义”的民族问题,因而维族很难容纳说汉语的回族人。而回民极其精明狡猾,他们绝对不会做亏本的买卖,所以他们最后决定站在哪一边,则取决于形势利害的发展状况,他们可能会暂时与汉族联手,但也可能与维族狼狈为奸。
范文五:民族冲突爆发概率与民族人口比例关系小数字模型
民族冲突爆发概率与民族人口 比例关
系 小数字模型
民族冲突爆发概率与民族人口比例关系小数字模型
终极实验(222.64.84.*)
来源:,2006-8-1923:52
在同等社会制度或者某些条件下,民族与民族之间产生矛盾的概率大小是不一样的。任意两个民族之间,单位时间内,产生矛盾的概率与单位时间内,相互可能接触的时间成正比。既在单位时间内,两个不同民族之间接触的时间越长,产生矛盾的可能越大。因此,如果想减少两个民族之间的可能矛盾,那么减少单位时间内,民族之间接触的可能时间。是一个根本的捷径。比如,汉族很少与非洲的某个黑人民族有矛盾,原因是大家几乎不相互接触。
怎样才能减少单位时间内,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可能接触时间呢?各个民族之间尽量相互隔离,既各个民族之间,尽量不要相互杂居。各个民族居住在各个民族自己的地方。相互接触的都是本民族的,因此,民族之间的可能接触就大大减少了。自然可能的民族矛盾就少了。因此,一个国家的政策,应该尽量避免民族杂居。这样可以较大的减少民族可能矛盾。
在甲乙两个民族相互杂居时,产生矛盾可能概率大小。又如何呢?甲民族如果占杂居地人口的比例为1%。那么乙民族就是99%。如果是完全均匀杂居,假如甲乙两个民族人们相互交往是随机性的,那么,占人口1%的甲民族的人,平均接触的对象中应该有1%的本民族的人。99%的乙民族的人。因此,甲民族的人,平均单位时间内99%的与外人交往时间是与乙民族的人相互接触。如果在接触中产生矛盾的话,99%的是在与乙民族的人接触时产生的。只有1%的是本民族内部接触产生的。
而乙民族的人,平均单位时间内99%的时间是与本民族的人相互接触的。只有1%的与外人交往时间是与甲民族的人相互接触。
如果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算是民族矛盾的话。那么,甲民族的任意一个人,平均感觉到的民族矛盾量,是乙民族的任意一个人,所平均感觉到的民族矛盾数量的99倍。相应的双方所感觉到的民族矛盾程度差别也是相差99倍。既,甲民族的人,到处感觉到是民族矛盾,乙民族的人很少感觉到民族矛盾,认为似乎没有民族矛盾。而甲民族的人,却可能对乙民族非常不满。但是自己民族力量非常小,也无可奈何。大的民族冲突是不会产生的。因此,甲乙两个民族会相安无事。
这能解释,在汉族聚集区,大家对非汉族反感较少,或者汉族人自我民族意识最弱的原因。这也可以解释,满族人自我民族意识较强烈的原因。对另一个民族比较不满的原因。
假如,经过计划生育政策,甲民族的人可以多生育,乙民族的人必须少生育。一段时间以后,甲民族的人从1%增加到2%。乙民族的人从99%减少到98%。此时相互依然杂居。相互接触依然随几。甲民族的人在单位时间内,与外人交往时间是内,98%的时间是与乙民族的人接触,产生的可能矛盾数量也是占对外接触可能矛盾的98%。因此,甲民族的人,人均所感觉的民族矛盾此时与人口占1%时类似,只是略微减小了百分之一。对乙民族依然很不满。而乙民族的人
增加到2%。可能与甲民族的人矛盾数量也增所接触的甲民族的人,的概率从1%
加一倍。因此,此时乙民族的人对甲民族不满程度会增加一倍。不过,不满程度依然不大。民族冲突依然难以发生。通过计划生育政策,又经过一段时间,甲民族的人从2%增加到4%。乙民族的人从98%下降到96%。
甲民族的人,个人平均对乙民族不满下降2%。但是自己本民族的力量倍增。有了对抗乙民族的本钱。甲民族总不满,(总不满的含义人均不满乘于人口比例。)比人口1%时,增加基本四倍。(准确的说是,这个不满值是4乘0.96。比1的四倍小。)
乙民族的人,人均与甲民族的人相互交往的概率比,甲民族占总人口1%时大4倍。人均可能矛盾也大4倍,人均不满程度也大4倍。乙民族对甲民族总不满基本也增长四倍。(准确的说,应该是4乘96%,原来是99%。4乘96%比99%的4倍小一点。)
随着计划生育的继续推行,又经过一段时间,甲民族的人比例从4%,增加到8%。人均对乙民族不满程度从最初的99%下降到现在的92%。民族总不满比最初的99%增长到现在的8乘92%。甲民族力量比最初增长了8倍,总不满增长了基本8倍,人均不满比最初下降了7%。
以此类推,甲民族的人比例从8%增加到16%,本民族力量又倍增。人均对乙民族不满下降8%的值。对乙民族总不满从8乘92%上升到16乘以84%。
乙民族的人比例从92%下降84%。对甲民族的人均敌视又增强一倍。民族力
增强到现在的16乘84%。 量又下降了8%。对甲民族的总敌视从最初的1乘99%
双方对,对方的总敌视都达到了较大值。双方的力量差别在迅速减小。这样两个民族之间的可能冲突就大大增强了。民族矛盾也就处在爆发的边缘了。
如果甲民族的人,从人口比例的16%,增加到32%。力量倍增,人均对乙民族的敌视下降16%。民族甲对乙民族的总不满从16乘以84%,上升到32乘68%,总量几乎倍增。
乙民族的人这样就从84%下降到现在的68%。人均对甲民族的敌视倍增,乙民族对甲民族的总敌视从16乘以84%,变到现在的32乘68%。总量在变大。
这样双方力量更接近了,矛盾总量更多了,诱发民族冲突的矛盾总量多了,单位时间内发生民族冲突的可能性就多了。大家相互更有感染力了,相互的反感情绪,都较为接近了。民族矛盾是一触就发。而单位时间内,发生的民族矛盾,可能量又几乎最大。这个社会几乎是不可能平静的。是不会存在这样的社会的,这是一种典型的非稳定社会。结果必然会消失一个民族,剩余一个,或者都消失。两个民族矛盾量最大时,是人口各占50%。这样的社会更不可能会存在。
实际的民族分布不会象上面假设的那样,相互均匀分布。因为各民族都趋向于本民族相互聚集。因此,民族之间的分布不是均匀的。这样的结果非常好,这减少了民族之间的相互接触,当然减少了民族矛盾产生的概率。另一方面,民族之间的交往也是非随几的,一般是本民族的相互交往的概率更大。这也可
以减少民族之间的矛盾。总之,以上两点导致民族之间是可以轻度杂居的。虽然也会有民族矛盾的可能,但是这种现象在现实社会还是不少的。
从上面的假设中,也可以看到,一个人口比例较小的民族,如果人口比例增大,会导致民族矛盾增多,而如果减少这个比例小的民族的人口比例的话,会较大的减少这两个民族之间的可能矛盾。
而大陆的计划生育,实行民族之间不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大陆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人口比例下降。是非汉族人口比例增多,按照民族矛盾产生的规律看,确实很大的加强了民族之间冲突的可能性。使未来的民族关系,变的令人担忧。
从总量上看,未来还是汉族占据绝对优势。部分地区处于劣势。民族冲突的结果,对汉族人不利,对非汉族更不利。也许会给其它民族带来毁灭性灾难。看来占便宜,是要付出代价的。不合理的政策,对大家都有危害。反对不合理的民族政策,对每个民族都有好处。
在人口比例一定时,民族矛盾产生的概率与什么有关呢?当然主要取决于制度。好的社会制度能较大减少民族矛盾产生的概率。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才能算好的社会制度呢?平等的社会制度,就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也是在同等条件下,最能减少民族血腥冲突爆发的社会制度。发达国家多年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平等制度的优越性。在民族关系上,当然就是民族平等。大家一定要理解好,民族平等之含义,是政策的平等,是法律、法规的平等,是大家都一样,任何优待或者优惠都是不平等的表现,都是极其有害的。而大陆现在的情况是,搞了许多民族之间不平等政策,甚至在法律面前也不一样。大陆的许多不平等政策,一般称之胃优惠。其实,就是对没有获得优惠的民族的歧视。而大陆歧视的恰恰是自己国家人数最多,最强大的民族,开创了歧视的新领域。大陆的民族政策,危害是深远的。首先,在计划生育政策上,对大陆产生深远影响。其次,这开创了一个不良开端。既然现在可以歧视汉族。那么未来也许会歧视其它民族。这种可能性应该是很大的。再次,这加大了民族之间矛盾产生的概率。增强了民族冲突的可能。
这样的政策,已经造成了几起民族血腥冲突,只是被压制住了。才没有蔓延开。近期,中原,中牟的一起民族冲突,应该是最为典范的民族政策失败例子。
因此,恰当的民族政策,可以减小民族之间的冲突的概率。
拿破仑,有句话,一头绵羊领一群狮子,与一头狮子领一群绵羊的表现上的差别。因此,不论汉族是狮子还是绵羊,只要领头的不是绵羊,显示的民族力量将是难以估量的。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一个人口比例小的民族,如果人口比例增加,基本是,增加的总矛盾数量与自己人口比例增加的数量成正向比例关系。比如,从1%增加到3%,会使民族矛盾总量增加3倍。因此,应用到大陆人口比例的具
增加到现在的10%。如果现体变化情况,就是,非汉族从20年前占总人口的6%
在停止计划生育政策,或者停止不平等的计划生育政策,按照民族人口增长惯性,汉族还将继续萎缩。从现在的90%下降到82%。非汉族人口共从6%,上升到18%。人口比例增加了三倍。意味着民族矛盾总量也将增加三倍。民族冲突可能当然增加三倍。未来血腥的冲突的可能更大了。
因为民族矛盾总量与可能冲突数量也存在着一定关系,民族之间在矛盾数量一定时,引发的冲突数量与相互的民族力量有关。两者的民族力量越接近,越容易引发民族冲突。汉族人口的萎缩,会使相同的民族矛盾数量,引起的民族冲突增加许多。究竟多少难以估计。既汉族萎缩的结果,不但使民族矛盾总量增加三倍。而且会使这些矛盾引起的民族冲突增加更多。比如,增加9倍等。
对冲突的遏制力,及防止冲突蔓延的努力,也与人口比例有关。汉族人口比例的萎缩,使控制民族冲突蔓延的能力大大下降,因为汉族比例下降,会导致汉族力量下降,非汉族力量上升。结果是力量分散。对冲突蔓延的控制能力就降低了。
总之,汉族人口比例下降,会导致许多恶劣循环。导致未来民族之间血腥冲突的可能极大增强。对国家稳定产生极大危害。看来,不平等的计划生育政策,不仅仅不合理,不公平,而且危害深远。也是毁灭大陆的主要动力。
计划生育导致的汉族人口比例下降,会使民族可能分裂力量至少增强三倍。使遏制民族分裂的力量减弱了12%以上。一个增强,一个减弱。看来,拆台一个国家,还是不困难的。
如果考虑到民族可能矛盾的极大增加,汉族人均会减少对民族分裂遏制的愿望。其它民族的人均会增强民族分裂的愿望。又是一个增强,一个减弱。未来实在令人难以琢磨。因为随着矛盾的增多,汉族人也许会发出古人的感慨。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它去吧!
【原文由终极实验于TueAug1519:52:212006发表】
来源:,2006-8-1923:52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中华论坛】中国现目前农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