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承担家庭责任
《承担家庭责任》主题中队会
一、活动目的:
通过这次活动,让队员们充分认识“以承担家庭责任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荣辱观,增强家庭责任的认识,自觉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养成热爱家庭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二、班会准备
1、明确班会主题:“对家庭负责”,并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思考,重点放在反思自己的行为方面。
2、编写剧本,组织学生排练小品《回家之后》。
三、活动流程:
1、整队、报告人数。
2、宣布主题中队会开始。 (队长向辅导员报告结束后,便面向全体队员宣布:“《承担家庭责任》《主题中队会现在开始!”)有请主持人。
3、出旗、敬礼。(鼓号齐奏,全体队员向队旗敬礼,队旗出场)
4、唱队歌。(录音伴奏,唱队歌)
5、中队长讲话。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次次归。”诗人孟郊
的这首诗道出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家是温暖的港湾,父母永远是我们依靠的臂膀。在家中,我们可以以无限的宠爱于一身,因为父母爱得深沉,爱得无私。有的同学认为父母的爱是理所当然,一味索取而不知回报。在家里呼风唤雨,而不知道究竟该如何去做。今天,我们就一起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主持人:先请大家欣赏小品。
(1)、小品表演:《回家之后》。
(2)、交流讨论:你觉得小品主人公哪些方面做得不好?
(3)、指名交流:类似的言行举止是否也存在于你们身上?
由小品引出话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所作所为。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使学生乐于参与,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用心去看、去想,在小品中学会辨析行为的对错,增强活动的有效性。
(4)、怎样做才叫对家庭负责?
(5)、对家庭负责可以体现在哪些方面?
(6)、有些同学在这些方面做得很不错,下面我就一些同学选择其中的一、两点,谈谈她是如何对家庭负责的。
在学生感性辨析行为对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其对家庭负责的具体表现,并通过展示家长对此问题的看法,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家长的想法。在此基础上,邀请榜样结合自身行为谈谈是如何做到对家庭负责,真正做到让学生乐于参与,自主体验、有所感悟,从中受益。
(7)、老师的疑问:为什么有些同学这方面做得很好,而有些同学却缺乏应有的责任心?为什么有些同学在学校表现不错,回到家却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
(8)、思考原因。
在榜样介绍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部分学生对家庭缺乏责任心的原因,进行归因分析,让学生明晰对该问题的认识,从而针对性地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
主持人:
(9)、老师的期望是什么?
(10)、出示父母的期望,让学生自己读读,并简要谈谈感受。
在辨析什么叫对家庭负责与理性分析如何做到对家庭负责的基础上,通过视频播放进行情感升华,让学生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亲自读读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为他们由爱父母到承担对父母、对家庭的责任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础。
辅导员发言
正如你们的家长在调查问卷中所说的那样,好好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在对家庭负责。通过今天的主题班会,相信大家对“对家庭负责”都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更深刻的感受。其实,我们的班集体也是一个大家庭。这学期我们班连续四次获得了流动红旗,这与我们每位同学的努力分不开。老师相信,只要我们精心呵护我们的班集体,把集体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承担应有的责任,那么我们的大家庭将更加和谐和温馨。
(13)退场
中队长:全体起立 呼号
中队长:退旗 行队礼
中队长:礼毕 队会结束 谢谢大家
范文二:学会承担家庭责任说课稿
学会承担家庭责任说课稿 《学会承担家庭责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社会》二年级上册《我是家中小主人》中的《学会承担家庭责任》。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要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几点正 是责任感。”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有重要意义,可以让孩子在学校中有责任心,可以让孩子在工作环境中有责任心,可以让孩子在今后组 建家庭中有责任心。我们班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已经习惯了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甚至认为是应该的。我在我班中作过调查:65%的家长包揽了许多本应该孩子去想、去做、去负责的事情,59%的学生不愿主动为父母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更有73%的学生根本不了解什么是家庭责任感。这鲜活的教材,为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提供正确的指引。
二、说教学目标
课 程标准强调: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 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要对儿童的生活进行引 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教学必须回到儿童生
活,实践并提升生活这一理念。二年级的学生,让他们通过一节课就能鲜明地认识到家庭责 任人的含义,从此主动承担家庭责任,这是较难的。因此,我去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道每个成员在家庭中的不同的角色和各自承担的责任。
2、学会理解、体谅和关心父母,能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庭责任。
三、说教学重难点与教学策略
由于学生对于父母为他们做事认为是理所当然,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为此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明白,小学生在家庭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二年级的孩子对于家庭责任感这一含义还是十分模糊的,为了让学生明白作为价的一份子有义务,有权利去承担家庭的责任,我确立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家庭责任,为什么要有家庭责任感。”为教学难点,
基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为了突破以上的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儿童的生活进行教学,并以提高儿童的生活能力为依据。因此,我采用体验感悟教学策略。
四、说教学过程
课 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义演、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 得到的体验和道德认知。”惟有通过对生活实践所谓体验和感悟来实现构建,才是道德教育更为有效的途
径。本着这样的教育理念,在实施过程中,我预设了4个教学环节1、故事导入,引发思考。2、联系生活,体验情感。3、说心里话,触动心灵。4、付诸行动,深化体验。
一)、故事导入,引发思考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第一环节“故事导入,引发思考”,我以《小约翰的账单》这个富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故事展开营造氛围,激起孩子们的兴趣。随着故事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当我讲到:小约翰打开纸条,发现这是妈妈给他的账单,上面写着:怀胎10月免费,喂奶水免费,出水痘时照顾他免费,教育她免费,买衬衫、鞋子和玩具免费,一日三餐免费,漂亮的房子免费,约翰一共付给妈妈:0美元。孩子们都沉默不语,有的还低下了头。我相信这个故事让他们的内心震撼了,也开始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
二)、联系生活,体验情感
我立刻抓住这一契机,进入到第二个环节——联系生活,体验情感。我让学生把课前调查的“父母一天工作生活调查”进行汇报。让他们通过汇报交流清楚的了解父母的辛苦。陶行知先 生指出:“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可见,只有与生活紧密联系才能使学生感受深刻。正由于让他们调查父母一天的辛 劳这一活动作铺垫,在“我当家”这个角色体验中,我让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去体验摘葱、洗鞋子、入棉被、叠衣服等家务劳动。通过尝试探索,角色游戏等感性 方式,让学生处在一定的情境中经历事情,有所体验,有所感悟,使学生获得内心认可的道德知识,获
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孩子们体会到做父母是多么不容易。我让 他们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孩子是历历在目,声声是情。然后,在《天亮了》的歌声中,我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父母的形象,并作了如下深情的旁白:
孩子们,你们看到了吗,
妈妈的眼角又多了几丝皱纹,马氏为你的学习担心而增添的吧,
你们看见了吗,
爸爸的双鬓又多了几丝白发,那是为这个家长期操劳而增添的吧,
你们看见了吗,妈妈的手好像又粗糙了一些,那是为让我们的家更舒适而留下的吧,
你们看见了吗,
爸爸的腰好像又晚了一点,那是为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好些而累的吧,
孩子,你们懂得爸爸妈妈的心吗,你们理解爸爸妈妈的辛劳吗,
三)、说心里话,触动心灵
在这扣击心灵的话语中,我感受到学生强烈的情感冲动 ,这就水到渠成的进入第三个环节——说心里话,触动心灵
就让我们敞开心扉,说说自己作为家庭的一份子应该承担起那些责任吧,从而引出课题——学会承担家庭责任。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相机板书,生1:自己的事自己做。生2:把自己的学习搞好,不用父母操心。生3:要为家里分忧。课堂正朝着我预设中发展,但是课堂教学不是预设不变而是不断生成的,有一个学生站起来低着头说:“老
师,我觉得我妈妈一点也不负责,”我当时愣了一下,轻轻走过去,摸着他的头说:“孩子能告诉老 师为什么吗,”学生回答说:“我妈总是骂我,考试考得不好骂得更厉害,可妈妈自己老是出去搓麻将,根本不管我的作业。”学生的回答让我出乎意料,怎样处理 这一难题呢,见很多同学举手,我灵机一动,我说:“让大家群策群力,为这位同学出主意,好不好,”有的说:“我想你可以和妈妈坐下来谈心。”有的说:“你 首先要好好学习,让马妈妈相信你一直在努力。”有的说:“要不我们去你家一起劝劝你妈妈。”那位学生满意地点点头,同学们帮我化险为夷。
四)、付诸行动,深化体验
学生的道德行为只有回到真实的生活中才能得到强化和巩固。这节课虽然结束了,但我们承担家庭责任的义务才正式开始。我与学生商定:我们开展一次“让我为您分忧活动”好吗,要求每位学生每天至少为父母或者长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事无巨细,贵在坚持。
每人发放活动记录表,以“一星”到“五星”不同等级标准来评价达成的请况,对活动情况进行检测评价。
五、课后反思:
课 后,我再次回想着出乎我意外的“事件”,我这样处理行得通吗,如果我当时没有及时抓住这一“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这又会怎样呢,这让我十分后怕。同时 也让我好好的审视自我的课堂教学。深刻的体验到教材的呈现于教案的设计都是静态结果,而课堂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着偶然、随机的因素,难 以完全按
照教材的预设和教师的预设去进行。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是教人华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深处.”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而不是自己设计的教案
这 节课给我最大的启示是教师应从:“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在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珍视“童心世界”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学生的生活实际 来生成、调整话题,根据其真实体验和反馈,来引导他们思考、讨论、交流,共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道德认知,整个课堂在有弹性的预设下“动态生成”、精 彩纷呈。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范文三:[精编]承担家庭责任 造福家庭社会
承担家庭责任 造福家庭社会 解释: 家 家庭
家,是我们情感的栖息地,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还是我们的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我们在家中享受亲情和温暖,我们热爱自己的家。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一、家庭的重要性
1.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家庭还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下一代的责任。“三岁看老”、“虎父无犬子”、“上梁不正下梁歪”;家庭为社会输送的新生力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
2.对我们学生来讲,
父母给我们生命,含辛茹苦抚养我们成长,我们不能只索取不付出。就长远来说,你们也将为人父母,也许你们的父母没能给你们更好的教育,但你们也要从现在做起“积极承担家庭责任提高自身素质”不要让你们的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只有从小树立家庭责任意识,承担家庭责任,你们才能撑起一个家,才能成为合格的公民,才能为国家培养栋梁。 孟子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每个人都承担好家庭责任,社会就好管理了。同样能够承担好家庭责任的人,就能胜任管理国家的责任。
1
二、怎样承担家庭责任
家庭关系主要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我们的家庭责任主要是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
1、孝敬父母从小做起。我们不要认为我们还小,还不用孝敬父母。一切美德都是从小养成的,更不要因为这种思想:现在我们还小,等你们稍大些,又认为我们的父母还不算太老,还不用孝敬,而留下了“子欲养,亲不待”的终身遗憾。
弟子规总叙篇这样讲:“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首孝弟”,首先要孝敬父母,兄弟和睦。第一篇“入则孝”主要讲怎样孝敬父母。总叙篇主要就是告诉我们,要先做好孝、弟、谨、信、爱众、亲仁,然后还有余力才来学文化。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敬重、赡养和侍奉,其中最主要是尊敬、爱戴父母。
关于怎样孝敬父母,我们的感动中国人物:背着父亲上学的洪战辉,伺候养母17年的孟佩杰;我们最美孝心少年,从6岁就独自撑起一个家,10年如一日照顾瘫痪的爸爸和年迈奶奶的安徽女孩黄凤;1999年出生的只有13岁就勇敢地扛起一把锄头撑起全家的重庆女孩吴林香;从12岁就开始照顾身患白血病的妈妈,16岁捐骨髓救母的邵帅??他们给了我们承担家庭最完美、最生动、最感人的诠释。有的同学
2
又说了,我们家庭没有这些灾难??我们谁都不希望家里有这些灾难,我也祝愿每个同学都生活子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孝敬父母、承担家庭责任方面就无所作为,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2、孝敬父母从小事做起。
(1)爱父母 心里想着父母、关心理解父母 每天心里要想着父母对我们的爱,对我们教诲,特别是在想违反学校纪律的时候、办坏事的时候。关心理解父母 可能你觉得父母唠叨的令你烦,对你严格要求让你厌,这都是出于父母对你的爱,天下哪个父母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想让子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严也是一种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如果父母在外打工,经常给父母打电话,不让父母牵挂,让父母注意安全、保重身体。
(2)关爱生命,注重提高品德修养。“身有伤 贻亲优 德有伤贻亲羞” 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遵守校内外的安全规定;遵守交通秩序、防水、防火、防电、防意外伤害,遵守学校行走、上下楼梯和寝室等的规定,不携带危险物品。加强道德修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文明、礼貌,学会尊重他人、宽容他人,诚信做人做事。(考试不作弊)
(3)行动上帮助父母 回到家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洗衣服,还要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洗碗、做饭、扫地,农忙时和父母一起劳动。
3
(4)不向父母提过高的要求,生活节俭 我们很多父母在外打工,干着繁重的体力劳动,是以损害身体、缩短寿命来换取工资的,真可谓是血汗钱。他们吃的是最便宜的饭菜,穿的是最廉价的衣衫。我们不该花钱大手大脚,一点不在乎,讲时髦、穿名牌、买零食、买一些无用的东西挥霍钱财。
(5)努力学习,让父母高兴。你用你的好成绩来回报父母,可能这是你父母最高兴、最引以为荣的事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敬父母、承担家庭责任我们每位学生都可以做到,也应该做到。愿我们都能自觉承担家庭责任,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
4
(0210)《古代散文》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甲骨卜辞、 和《易经》中的卦、爻辞是我国古代散文的萌芽。
2(深于比兴、 ,是先秦散文的突出特点。
3(《 》长于描写外交辞令。
4(《国语》的突出特点是长于 。
5(“兼爱”、“非攻”是 思想的核心。
6(先秦诸子中, 善养“浩然之气”。
7(先秦诸子中, 提出了“言不尽意”、“得意忘言” 的观点。
8(荀子的《 》是我国最早以“赋”名篇的作品。
9(《鵩鸟赋》是 的骚体赋。
10(枚乘的《 》标志着散体赋的正式形成。
11(“破釜沉舟”出自《 》。
12(对偶、辞藻、用典和声律是 的主要特征。
13( 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提出的著名观点。 14(“文以气为主”、“诗赋欲丽”是
15(《大人先生传》的作者是 。
16(嵇康的代表作是《 》。
17(西晋作家中, “善为哀诔之文”。
18(《归去来兮辞》可以说是 辞仕归隐的宣言书。
19(《别赋》、《恨赋》的作者是 。
20(孔稚圭的《 》以山灵的口吻,讽刺了“身居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的
假隐士。
21(唐代古文运动发生在 时期,是一次提倡散文、
的文体改革运动。
22(苏轼称 “文起八代之衰”。
的论说文。 23(《论佛骨表》是
24(由于唐代 的大量创作,寓言才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25(鲁迅称晚唐 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26( 在韩愈“不平则鸣”说的基础上提出了“穷而后工”的观点。
27(欧阳修的《 》用21个“也”字置于句尾,既增加了文章
的抒情气氛,又增强了文章的咏叹情调。
28(既平易自然又委婉曲折,是 散文的风格。
29(“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是 的主张。
30( 编选了《唐宋八大家文钞》。
5
31(清代骈文中兴,成就最显著的作家是 。
32( 是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
33( 是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并首倡“义法”说。
二、解释题
1、春秋笔法 2、古文运动 3、气盛言宜 4、四六文
5、冨吴体 6、燕许大手笔 7、简而有法 8、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9、“童心”说 10、义法
三、简答题
1、《春秋》记事的特点。
2、《战国策》的语言特色。
3、《冯谖客孟尝君》是怎样刻画冯谖形象的,
4、《论语?侍坐》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5、《孟子》的论辩艺术。
6、《墨子》散文的主要特点。
7、《荀子》一书的比喻有何特点,
8、贾谊、晁错散文比较。
9、建安时期散文的特点。
10、简述南北朝的文风。
11、陆贽骈文的突出特点。
12、古文运动兴起的原因。
13、中唐、北宋古文运动的异同。
14、“唐宋八大家”称谓的由来。
15、王安石散文的主要特点。
16、苏辙的“养气”说。
17、苏轼提倡的“辞达”。
18、归有光散文的特色。
四、论述题
1、先秦散文的总体特征。
2、《左传》的艺术特点。
3、《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4、《庄子》的艺术成就。
5、为什么说《史记》是“无韵之《离骚》”,
6、唐代古文运动的成就。
7、韩愈的古文理论。
8、韩愈《张中丞传后叙》的艺术特点。
9、韩愈在散文史上的地位。
6
10、柳宗元对散文发展的贡献。
11、欧阳修散文的风格特色。
12、曾巩散文的特点。
13、苏轼的古文主张。
14、苏轼散文的风格特色。
15、晚明小品文的特点。
(0210)《古代散文》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填空题
1、铜器铭文 2、深于取象 3、《左传》 4、记言 5、墨子 6、孟子
7、庄子 8、《赋篇》 9、贾谊 10、《七发》 11、《史记?项羽本纪》
12、骈文 13、曹操 14、曹丕 15、阮籍 16、《与山巨源绝交书》
17、潘岳 18、陶渊明 19、江淹 20、《北山移文》
21、贞元、元和 反对骈文 22、韩愈 23、韩愈 24、柳宗元
25、小品文 26、欧阳修 27、《醉翁亭记》 28、欧阳修 29、苏轼
、茅坤 31、汪中 32、张岱 33、方苞 30
二、解释题
1、春秋笔法:相传孔子编纂《春秋》时,按照自己的观点,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作了评判,并选择他认为恰当的字眼来暗寓褒贬之意。这种以一字为褒贬,寓褒贬于叙事之中,含蓄谨严而带有倾向性的文字,人们就称为“春称笔法”。
2、古文运动:指发生在中唐贞元、元和时期和北宋时期,由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领导的一次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的斗争运动,是一次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改革运动。
3、气盛言宜:韩愈继承孟子、曹丕的文气说,把文气和语言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水和浮物的关系:“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韩愈认为气指作家思想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勤学若练、提高艺术水平两方面。韩愈明确指出作家思想道德和学识的好坏,一定要在文章中表现出来,强调作家必须提高道德和学识修养,文章才能气势充沛。
4、四六文:骈文讲究对偶、辞藻、用典、声律,句式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又因李商隐把他的骈文集取名为《樊南四六》,故骈文又称四六文。宋代的骈文叫宋四六。
5、冨吴体:初唐武则天时期,富嘉谟与吴少微,二人友善,好尚相同,文风相似,在当时作者中,自为一体,被称为富吴体,特点是力矫徐庾余风,以经典为本,崇尚典雅。
6、燕许大手笔:开元年间,张说、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张说在玄宗时任中书令,封燕国公。苏颋在武则天时袭封许国公,玄宗时为宰相。朝廷的重要文件大多出于他二人之手,如为天子起草的制、敕,也有代群臣起草的表、状,所谓“大手笔”者,即指这类文字。
7、简而有法:欧阳修提出了“简而有法”的主张。“简”是指对题材的取舍剪裁,要意深言简,有高
7
度的概括力;“法”是指艺术技巧,要写得生动形象,于含蓄中寓有褒贬。
8、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苏轼在《答谢民师书》中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所谓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指作家要无拘无束,自由抒写,又要波澜横生,千姿百态。文理要出于自然,姿态要千变万化。
9、“童心”说:李贽认为:“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李贽所谓“童心”、“真心”,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赤子之心和真情实感。李贽大声疾呼,强调“童心”之真,痛斥当时文坛之假,表明他主张发扬个性,抒写真情实感。
10、义法:方苞的古文主张。“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又书货殖传后》)就是说言之有物而文有条理。若结合方苞其他论述作总体的归纳,则“义”主要指文章的意旨、论断与褒贬,“法”主要指文章的布局、章法与文辞。
三、简答题
1、?文辞简略,叙事简若大纲,往往一二短句便记一事,有点类似今天的标题新闻;?寓褒贬于记事的“春秋笔法”;?“简而有法”,用语严谨精确,一字不苟。
2、语言铺张扬厉,辩丽恣肆。《战国策》主要记载纵横捭阖的策士之辞,这些说辞铺张扬厉、辩丽横肆,主要表现为极力铺陈排比,夸张渲染,在散体中包容着大量的骈辞俪句,具有辩丽恣肆,纵横驰骋的特点。
3、《战国策》刻画冯谖形象,欲扬先抑,层层深入,愈转愈奇;还通过孟尝君左右之人对冯谖“笑之”、“恶之”,孟尝君对冯谖“市义”之举“不悦”等描写,来反衬冯谖的奇异性格和不凡见识。
4、孔子的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子路的直爽鲁莽;冉有、公西华的谦逊谨慎;曾皙的淡泊洒脱;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孟子》文章的突出特点是讲究论辩艺术。他特别注意论辩方法,讲究论辩技巧。善设机巧,引人入彀。
6、《墨子》散文最大的特点是讲究逻辑。另一特点是崇尚质朴,不重文采。
7、《荀子》中的比喻极富特色,常用一连串的比喻,层见叠出。如《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类似的取譬设喻,几占全文之半。
8、贾谊和晁错都主张重农抑商、削弱诸侯势力、抗击匈奴侵扰,为文皆疏直激切,尽所欲言。但贾谊颇有迂阔之论,不如晁错之文具体切实,极少空疏之谈。贾谊之文富于文采,有战国纵横之风;晁错之文气势恢宏,明快畅达,论析透辟,冷峻严谨,颇有先秦法家之风。
9、建安时期的散文,突破了传统礼教规范的束缚,扫荡了经学牵强附会烦琐求证的作风,形成了清峻、通脱、骋词、华靡的文风。
10、南北朝时期,文风趋向靡丽,语言更尚骈偶,散文逐渐被骈文取代。特别是南朝,贵绮丽,尚辞采,重骈俪,文坛是骈文的天下;北朝的文章尽管也注重骈偶,而文风却不同,贵质朴,尚征实,求朴野,散体的成就超过南朝。
11、中唐时期,最富盛名的骈文家是陆贽。他的骈体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不用典,不征事,不用华丽
8
的辞藻,完全以自己浅近朴素的语言写出。
12、古文运动的兴起是政治改革的需要,也是文体改革的需要。
13、北宋古文运动和唐代古文运动在提倡古文这一点上是相同的,但也有不同之处:第一是北宋古文运动是和诗歌革新运动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第二是唐代古文运动在改革文风方面,主要是反对浮艳纤弱的文风,北宋古文运动除了要求革除浮艳纤弱的文风外,还要反对艰涩怪僻的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唐代古文运动的缺陷。
14、最初将这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成集刊行的,是明初朱右(一作佑)的《八先生文集》,可惜此书已不传,无法知道他把这八个作家的作品编选成集的初衷。后来唐顺之又有《文编》一书,选录唐宋散文作品,除韩、柳、欧、王、三苏和曾八人以外,它无所取。嘉靖时古文家茅坤在此基础上编选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一名,即由此而来。
15、王安石的散文,政治思想性和学术性较强,行文简洁,笔力劲健,文风刚健峭拔。
16、苏辙论文提倡“养气”说。他继承孟子的“养气”和韩愈的“气盛言宜”的主张,强调养气对文章的重要作用。苏辙所说的“气”,指作者的思想修养、精神状态,表现在作品里就是气势。“气”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靠后天培养的。养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内心修养,二是增加阅历和见识。
17、苏轼强调“辞达”。要使物既“形于心”又“形于手”,作者必须有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所以苏轼特别重视“辞达”,要求辞要达意、言能尽意。他在《与王庠书》中说:“孔子曰:‘辞达而已矣。’辞至于达足矣,不可以有加矣。”《答谢民师书》也说:“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苏轼认为作家要对事物了然于心,了然于口与手,意之所至,笔亦随之,把客观事物和人们的微妙心灵准确地、恰如其分地用言辞表达出来。
18、归有光的散文,从内容上看,大多记一些日常生活琐事,并无惊人的事件、曲折的过程,但由于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以小见大,于细微毫末处寄寓情意,给人的印象就异常深刻。从艺术上看,他善于即事抒情,用朴素简练的文笔剪辑刻划一些日常生活的断片,以寄托情感和理想,纡徐平淡,娓娓而谈,如叙家常,亲切动人,正所谓“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四、论述题
1、先秦散文,特别是战国文章具有鲜明的特征:首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浓厚的政治色彩;其次,发愤著书;再次,文史哲三位一体;最后,“深于比兴”,“深于取象”。
2、?长于叙事;?长于描写战争;?长于描写外交辞令。
3、?塑造了姿态各异的人物形象;?语言铺张扬厉,辩丽恣肆;?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鲜明惊醒而富有启发性。
4、?庄子是一个哲学家,同时又富于诗人气质,因而他常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形象怪谲;?《庄子》散文词汇丰富,而又运用自如,善于对事物进行细致、生动的描绘。
5、首先,在遭遇不平而发愤著书,通过著作鸣不平于天下后世这一点上,司马迁和放逐之后“乃赋《离骚》”的屈原是十分相似的;其次,《史记》能够通过对人物生活经历的具体描绘,栩栩如生地再现出人物的鲜明形象和性格特征。这种具有个性化色彩的人物描写,是《史记》的人物传记富于文学特征的又一个原因;再次,《史记》在描写历史人物时,寄寓著作者的褒贬和鲜明的爱憎感情。
9
6、在政治思想方面,排斥了佛老,加强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在文学方面,对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进行了革新,确立了一种切合实际,便于表情达意的新散文,缩小了骈文的应用范围,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文学性散文,并由此促进了其它文学形式如传奇、变文的发展;在影响方面,对宋代的诗**新运动、明代的前后七子的复古思潮、清代桐城派的散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文以载道;不平则鸣;气盛言宜;陈言务去、词必己出;不专一能、怪怪奇奇。
8、最大的特色是议论与叙事紧密结合。前半部分侧重议论,针对污蔑许远的谬论进行驳斥,在驳斥中补叙许远的事迹。后半部分侧重叙事,着重记叙南霁云的动人事迹,并补叙了张巡、许远的一些轶事。前者之议论为后者叙事之“纲领”,后者之叙事是为前者之议论提供事实佐证。其次是人物形象刻画得鲜明突生动,光彩照人。再次,本文气势充沛,激情饱满,无论叙事抒情,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均极为浓厚,饱含其对英雄的信任与景仰。
9、韩愈领导了中唐的古文运动,提出了一整套古文理论主张,解决了以前散文家没有解决或没有解决好的问题。韩愈为中唐古文运动组织了一支人数众多的队伍,培养和造就了一代古文作家,使中唐的古文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韩愈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有意识地以散体取代骈体,给统治文坛数百年的骈文以致命的打击,为恢复先秦两汉散文的优良传统作出了贡献。
韩愈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散文,形成一种规范性的文体,具有雄健奔放、波澜壮阔的风格特征,对扫荡六朝以来的柔靡文风起了摧枯拉朽的作用。
韩愈是继司马迁之后我国古代最杰出的散文家之一。他的散文理论和典范作品,以至他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他集前人之大成,而又给予后世巨大的影响。
10、?柳宗元同韩愈一起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提倡古文,打垮了骈文的统治地位,使散文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柳宗元创作了大量的散文作品,各体散文都有很大的成就。柳宗元的传记文,大量为平凡百姓立传,突破了史传传统,具有重大意义;柳宗元大量创作寓言,第一次把寓言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富有文学意味和斗争性的文体,使它彻底摆脱了对其他文体的依附地位;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成就最大,代表了我国古代山水文学的最高成就。
11、欧阳修散文总的风格特色是既平易自然又委婉曲折,即使在强烈抒情时亦如此。平易自然是宋代散文的共性,委婉曲折则是欧阳修散文的个性。所以欧阳修散文别具一种回旋跌宕的韵味,形成了感慨唱叹、委婉曲折,从容自得的所谓“六一风神”。
12、曾巩擅长为古书作序,如《〈战国策〉目录序》、《<列女传>目录序》等;曾巩的散文善于叙事,长于说理而短于抒情;曾巩赞成欧阳修“简而有法”的主张,注重语言的言简意深、概括凝练,形成了曾文典雅洁净的语言特色;曾巩的文风柔婉纡徐、平和庄重。
13、在文道观上,苏轼坚持文道统一,但他更重文,重视文章的文学性;在语言上,苏轼强调“辞达”。要使物既“形于心”又“形于手”,作者必须有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所以苏轼特别重视“辞达”,要求辞要达意、言能尽意;在文章风格上,苏轼崇尚自然,反对雕琢。
14、苏轼的散文具有雄健奔放、挥洒自如的风格。正如他自己所说:“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他的论说文,引证史实,指斥时弊,写得明晰透辟,气势磅礴,雄辩滔滔。其他文章写得自由随便,自然流畅,随手拈来,信笔挥洒,言简意明,饶多意趣。真
10
所谓如行云流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15、晚明小品文不是代圣人立言,不是宣传传统意识的“平正”的大块文章,也不是应世干禄而苦用心机的大著作,与“高文典册”、“肉食大言”的庙堂文学不同。而是不讲“性理”,不受形式拘束,以性灵为主要选择,不肯言他人之所言,而言其所不敢言,运用自然清新甚至口头语言,抒写自我感受之作。上至宇宙之大,下至蚊蚋之微,无所不写;游山玩水,吟风弄月;说理言情,往来小简,信手拈来,有则多写便长,无则少写便短,随心所欲,自由活泼,隽永有味,富于个性色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甲骨卜辞、 铜器铭文 和《易经》中的卦、爻辞是我国古代散文的萌芽。
2.《尚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史,也是中国第一部已成篇章、初步成型的古代散文集。
3.《左传》是采用鲁国历史纪年而传周、晋、宋、齐、楚、郑等国之事的著作。
4. 辛弃疾的散文主要是奏议,尤其是《十论》、《九议》最有名。
5.秦朝有成就的散文家惟李斯一人,而且体现他的散文成就的是他的说理文《谏逐客书》。
6.西汉后期的散文,首先值得重视的是桓宽的《盐铁论》。
7.最能代表陈子昂复古革新理论的是他的《修竹篇序》。
8.柳宗元的散文成就是多方面的,比如山水游记、寓言小品、文学传记等都具有开创性意义,在
写法上也独具特色。
9.《吕氏春秋》是吕不韦在秦国为相时召集门客集体撰写的。
10.“韩柳欧苏”为唐宋散文宗匠,其中苏轼后出,但成就更为突出。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春秋至战国初的思想学术界,大体是儒家、道家、墨家的天下。下列那部著作不是这三大学派
的代表著作( )。
A.《论语》 B.《老子》 C.《墨子》 D.《战国策》
2.( )标志着论说文已经摆脱语录体形式,开始进入专题性论说文阶段。
A.《论语》 B.《老子》 C.《墨子》 D.《庄子》
3.中国古代散文的振兴并再次形成高潮是在( )。
A.汉代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清朝
4.( )是我国的第一部断代史,史学价值很高,对后代正史的影响也极为深远。
A.《艺文志》 B.《文心雕龙》 C.《汉书》 D.《史记》
5.被鲁迅先生称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是( )
A.陆机 B.潘岳 C.曹操 D.陶渊明
6.下列作品中不能代表北朝散文的最高成就的作品是( )
A.郦道元的《水经注》 B.杨之《洛阳伽蓝记》
C.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D.阮籍的《大人先生传》
7.传统散文发展和繁荣的辉煌时期是( )
A.先秦 B.唐宋 C.魏晋南北朝 D.元明清
11
8.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是( )
A.张说 B.陈子昂 C.梁肃 D.韩愈
9.( )既是一部规模宏大的编年体通史,史学价值很高,又是一部具有较大天文学价值的著作。
A.《文心雕龙》 B.《汉书》 C.《史记》 D.《资治通鉴》 10.笔记散文的兴盛在( )。
A.明清 B.南宋 C.先秦 D.隋唐
11.被称作明一代“绝代的散文家”的是( )。
A.张岱 B.徐霞客 C.刘侗 D.王思任
12.清初散文在思想内容上共同的特色是主张( )。 A.文以载道 B.经世致用 C.知人论世 D. 传道明心 13.下列不属于“桐城派”作家是( )。
A.方苞 B.姚鼐 C.刘大櫆 D.戴名世
14.中国散文史上第一个山水游记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是( )。 A.韩愈 B.柳宗元 C.王维 D.刘禹锡
15.史传散文,是在 ( )流传之后产生并发展成型的。 A.《左传》 B.《春秋》 C.《战国策》 D.《论语》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唐宋八大家
2、《战国策》
3、老庄
4、正始散文
12
5、古文运动
三、简答题 (每题5分,共15分) 1、从散文发展和成型的视角谈谈《尚书》的几个特征。
2、简述韩愈的古文理论。
3、简述王安石记叙散文的主要特色。
四、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 论述柳宗元对散文发展的贡献。
13
2、《史记》作为形象的历史,人物的画廊,为后代散文家和散文创作所借鉴的方面表现在那些方面,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甲骨卜辞、 铜器铭文 和《易经》中的卦、爻辞是我国古代散文的萌芽。
2.《尚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史,也是中国第一部已成篇章、初步成型的古代散文集。
3.《左传》是采用鲁国历史纪年而传周、晋、宋、齐、楚、郑等国之事的著作。
4. 辛弃疾的散文主要是奏议,尤其是《十论》、《九议》最有名。
5.秦朝有成就的散文家惟李斯一人,而且体现他的散文成就的是他的说理文《谏逐客书》。
6.西汉后期的散文,首先值得重视的是桓宽的《盐铁论》。
7.最能代表陈子昂复古革新理论的是他的《修竹篇序》。
8.柳宗元的散文成就是多方面的,比如山水游记、寓言小品、文学传记等都具有开创性意义,在
写法上也独具特色。
9.《吕氏春秋》是吕不韦在秦国为相时召集门客集体撰写的。
10.“韩柳欧苏”为唐宋散文宗匠,其中苏轼后出,但成就更为突出。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D 2B 3A 4C 5C 6B 7B 8B 9D 10B 11A 12B 13D 14B 15B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
2、《战国策》: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万字。《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3、老庄:庄子和老子合称老庄,同属道家学派。
4、正始散文:谈玄的论文大量出现,善谈名理成为一大内容。另一内容即是针对司马氏黑暗政治恐怖和虚伪提倡名教进行讽刺和抨击的文章,阮籍的《大人先生传》与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就是其代表。两篇文章的艺术异同:前者直言指斥,言辞激烈而掷地有声,酣畅淋漓,辞采瑰奇,骈散相间,譬喻警拔,具有震撼人心;后者反言讥讽,嬉笑怒骂尽揶揄之能事。嵇、阮的散文,既继承建安散文重抒情重文采重个性的特点,又有鲜明独特的现实内容,是散文在重艺术特质方向上发展的重要一环。
5、古文运动:指发生在中唐贞元、元和时期和北宋时期,由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领导的一次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的斗争运动,是一次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改革运动。
三、简答题 (每题5分,共15分)
1、 从散文发展和成型的视角谈谈《尚书》的几个特征。
第一,《尚书》与甲骨文、铜器铭文、卦爻辞比较,不再是语句或语段形式,而是成篇的文章。
14
第二,《尚书》标志着中国政论性散文文体的滥觞。
第三,《尚书》是记言的。
2、简述韩愈的古文理论。
文以载道;不平则鸣;气盛言宜;学古创新。
3、简述王安石记叙散文的主要特色。
第一, 记叙中多发议论,即使游记、抒情之作,也偏于议论,而且往往以议论见长;
第二, 记叙中的议论,也不同于前人和同辈作家,多即事言理,他往往以政治家的眼光,从事件中
抽译出更高一层的这里或发表其独特的见解。
四、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论述柳宗元对散文发展的贡献。
?柳宗元同韩愈一起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提倡古文,打垮了骈文的统治地位,使散文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柳宗元创作了大量的散文作品,各体散文都有很大的成就。柳宗元的传记文,大量为平凡百姓立传,突破了史传传统,具有重大意义;柳宗元大量创作寓言,第一次把寓言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富有文学意味和斗争性的文体,使它彻底摆脱了对其他文体的依附地位;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成就最大,代表了我国古代山水文学的最高成就。
2、《史记》作为形象的历史,人物的画廊,为后代散文家和散文创作所借鉴的方面表现在那些方面,
第一,《史记》写人物在选材和构思上能抓住主要事件,突出人物性格;
第二,《史记》刻画人物性格多用“互现法”;
第三,《史记》善于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刻画;
第四,《史记》写人,不但写大事,突出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还常常写些小事,写些显示人物性格
的典型细节;
第五,《史记》人物写得形象生动,与语言运用的突出成就关系甚大。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司马迁称《左传》是左丘明所作,故《左传》又称 。
2.范仲淹的 是历来传诵的名篇。
3.秦朝有成就的散文家惟李斯一人,而且体现他的散文成就的是他的说理文
。
4.贾谊的 是西汉政论文的典范作品,也可以说是后世专题性政论的始祖。
5.《汉书》、《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 。
6.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是 。
7.欧阳修作为一代文化宗,诗、词创作和学术撰著都有杰出成就,而散文创作的成就尤其突出,
今存散文有五百余篇 、 、 、 、 、
以及 ,各体皆工。
15
8.鲁迅称晚唐 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9.辛弃疾的散文主要是奏议,尤其是 、 最有名。 10.顾炎武学问渊博,有 之誉,诗和散文均有成就。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战国中叶分别代表儒家、道家的学术性的散文名作是( ) A.《论语》和《老子》 B.《春秋》和《战国策》
C.《墨子》和《左传》 D.《孟子》和《庄子》
2. 笔记散文的兴盛在( )。
A.明清 B.南宋 C.先秦 D.隋唐
3.中国古代散文的振兴并再次形成高潮是在( )。
A.汉代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清朝
4.( )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同时也是一部拔出流俗的散文名著。 A.《汉书》 B.《史记》 C.《论衡》 D.《文心雕龙》 5.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是( )
A.张说 B.陈子昂 C.梁肃 D.韩愈
6.( )既是一部规模宏大的编年体通史,史学价值很高,又是一部具有较大天文学价值的著作。
A.《文心雕龙》 B.《汉书》 C.《史记》 D.《资治通鉴》 7.苏洵的( )是为人传诵的言兵的名作。
A.《木假山记》 B.《六国论》 C.《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D.《名二子说》 8.《前赤壁赋》的作者是( )。
A.苏洵 B.苏轼 C.黄庭坚 D.陈师道
9.( )是古代散文集大成的时代,也是突破传统,面对世界,孕育新体散文,向现代散文过度
的变革时代。
A.先秦 B.明代 C.清代 D.唐代
10.《项脊轩志》的作者是( )。
A.王慎中 B.宋濂 C.归有光 D.王世贞
11(称得上是一篇“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典型之作的是( )。 A.胡铨的《戊午上高宗封事》 B.李纲的《上高宗十议札》 C.岳飞的《南京上高宗书》 D.陈东的《上高宗第一书》 12.被鲁迅先生称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是( )
A.陆机 B.潘岳 C.曹操 D.陶渊明
13.下列不属于“桐城派”作家是( )。
A.方苞 B.姚鼐 C.刘大櫆 D.戴名世
14.中国散文史上第一个山水游记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是( )。 A.韩愈 B.柳宗元 C.王维 D.刘禹锡
15.史传散文,是在 ( )流传之后产生并发展成型的。 A.《左传》 B.《春秋》 C.《战国策》 D.《论语》
16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 竹林七贤
2、 古文运动
3、 初唐四杰
4、骈文
5、《春秋》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简述《庄子》散文的成就。
2.简述建安时期散文的特点。
17
3.简述《战国策》中的说辞的特点。
五、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论述韩愈散文的成就
2、从散文的视角,简要评述《左传》的艺术特点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左氏春秋》2、《岳阳楼记》3、《谏逐客书》4、《过秦论》5、《四史》6、《永州八记》 7、政论、史论、书序、记游、墓志、杂文小品
8、小品文9、《十论》、《九议》10、“清学开山”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D 2B 3A 4B 5B 6D 7B 8B 9C 10C 11C 12C 13D 14B 15B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竹林七贤:魏晋间以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为代表的风流名士,因不满暴政,乃逍遥山林,谈玄醉酒,长歌当哭,不与统治者合作,世称“竹林七贤”。
2、古文运动:指发生在中唐贞元、元和时期和北宋时期,由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领导的一次提
18
倡散文、反对骈文的斗争运动,是一次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改革运动。
3、初唐四杰:指初唐时期出现的四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4、 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特征有四:对偶、用典、声律、辞藻。南朝骈文的成熟发展过程: 刘宋时期可视为其正式形成的时期,此时四特征已具,优秀作者为颜延之、鲍照等;齐梁以后,是骈文的成熟期;此时声律说已发明,骈文更是进入了讲究的阶段, 几乎所有文人都能写骈文。至徐陵、瘐信,达到高峰。此时属对更工,几乎全偶,体式精美,尤其瘐信入北后的《哀江南赋序》,体美情深。
5、《春秋》:指史官修的鲁国史,也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将历史道德化的编年体史书。 三、简答题
1.简述《庄子》散文的成就。
大量运用神话和童话式的寓言;第二,浪漫奇特的想象;第三,新鲜贴切的比喻。 2.简述建安时期散文的特点。
建安时期的散文,突破了传统礼教规范的束缚,扫荡了经学牵强附会烦琐求证的作风,形成了清峻通脱的文风。
3.简述《战国策》中的说辞的特点。
一是寓言说理;二是创造故事以阐发道理;三是揣摩心理活动,以情动人;四是长于铺陈,排比
声韵,语言气势宏阔。
四、论述题
论述韩愈散文的成就 1.
一、最突出的是气势凌厉;
二、韩愈散文的成就还在于创作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三、韩愈散文的又一巨大成就是突破传统文体模式,敢于创新;
四、韩愈散文的巨大成就也体现在他融注古今,推陈出新,创造了极富个性的许多辞汇和新成语,大
大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
2.从散文的视角,简要评述《左传》的艺术特点。
第一,《左传》的第一个突出特色是善于叙事,即善于从复杂的历史事件中选取素材,精心剪裁和安排,真实生动地展示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并具有情趣;
第二,《左传》的第二个特色就是善于写人。
19
范文四:承担家庭责任造福家庭社会
承担家庭责?任 造福家庭社?会 解释: 家 家庭
家,是我们情感?的栖息地,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还是我们的?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我们在家中?享受亲情和?温暖,我们热爱自?己的家。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一、家庭的重要?性
1.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家庭还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下一代的?责任。“三岁看老”、“虎父无犬子?”、“上梁不正下?梁歪”;家庭为社会?输送的新生?力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
2.对我们学生?来讲,
父母给我们?生命,含辛茹苦抚?养我们成长?,我们不能只?索取不付出?。就长远来说?,你们也将为?人父母,也许你们的?父母没能给?你们更好的?教育,但你们也要?从现在做起?“积极承担家?庭责任提高?自身素质”不要让你们?的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只有从小树?立家庭责任?意识,承担家庭责?任,你们才能撑?起一个家,才能成为合?格的公民,才能为国家?培养栋梁。
孟子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
1
可运于?掌。”每个人都承?担好家庭责?任,社会就好管?理了。同样能够承?担好家庭责?任的人,就能胜任管?理国家的责?任。 二、怎样承担家?庭责任
家庭关系主?要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我们的家庭?责任主要是?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
1、孝敬父母从?小做起。我们不要认?为我们还小?,还不用孝敬?父母。一切美德都?是从小养成?的,更不要因为?这种思想:现在我们还?小,等你们稍大?些,又认为我们?的父母还不?算太老,还不用孝敬?,而留下了“子欲养,亲不待”的终身遗憾?。
弟子规总叙?篇这样讲:“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首孝弟”,首先要孝敬?父母,兄弟和睦。第一篇“入则孝”主要讲怎样?孝敬父母。总叙篇主要?就是告诉我?们,要先做好孝?、弟、谨、信、爱众、亲仁,然后还有余?力才来学文?化。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敬重、赡养和侍奉?,其中最主要?是尊敬、爱戴父母。
关于怎样孝?敬父母,我们的感动?中国人物:背着父亲上?学的洪战辉?,伺候养母1?7年的孟佩?杰;我们最美孝?心少年,从6岁就独?自撑起一个?家,10年如一?日照顾瘫痪?的爸爸和年?迈奶奶的安?徽女孩黄凤?;1999年?出生的只有?13岁就勇?敢地扛起一?把锄头撑起?全家的重庆?女孩吴林香?;从12岁就?开始
2
照顾身?患白血病的?妈妈,16岁捐骨?髓救母的邵?帅??他们给了我?们承担家庭?最完美、最生动、最感人的诠?释。有的同学又?说了,我们家庭没?有这些灾难???我们谁都不?希望家里有?这些灾难,我也祝愿每?个同学都生?活子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孝敬父母、承担家庭责?任方面就无?所作为,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2、孝敬父母从?小事做起。
(1)爱父母 心里想着父?母、关心理解父?母 每天心里要?想着父母对?我们的爱,对我们教诲?,特别是在想?违反学校纪?律的时候、办坏事的时?候。关心理解父?母 可能你觉得?父母唠叨的?令你烦,对你严格要?求让你厌,这都是出于?父母对你的?爱,天下哪个父?母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想让子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严也是一种?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如果父母在?外打工,经常给父母?打电话,不让父母牵?挂,让父母注意?安全、保重身体。
(2)关爱生命,注重提高品?德修养。“身有伤 贻亲优 德有伤贻亲?羞” 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遵守校内外?的安全规定?;遵守交通秩?序、防水、防火、防电、防意外伤害?,遵守学校行?走、上下楼梯和?寝室等的规?定,不携带危险?物品。加强道德修?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文明、礼貌,学会尊重他?人、宽容他人,诚信做人做?事。(考试不作弊?)
3
(3)行动上帮助?父母 回到家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洗衣服,还要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洗碗、做饭、扫地,农忙时和父?母一起劳动?。
(4)不向父母提?过高的要求?,生活节俭 我们很多父?母在外打工?,干着繁重的?体力劳动,是以损害身?体、缩短寿命来?换取工资的?,真可谓是血?汗钱。他们吃的是?最便宜的饭?菜,穿的是最廉?价的衣衫。我们不该花?钱大手大脚?,一点不在乎?,讲时髦、穿名牌、买零食、买一些无用?的东西挥霍?钱财。
(5)努力学习,让父母高兴?。你用你的好?成绩来回报?父母,可能这是你?父母最高兴?、最引以为荣?的事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敬父母、承担家庭责?任我们每位?学生都可以?做到,也应该做到?。愿我们都能?自觉承担家?庭责任,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
4
范文五:关于家庭责任承担状况的研究
关于家庭责任承担状况的研究
摘 要:出生于60-70年代的人群拥有较多同辈家庭成员,经历着较为相同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他们所处家庭的价值观及代际代内家庭关系的责任承担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结合前期问卷调查、结构性访谈及文献法在家庭系统理论指导下阐述由父辈及同辈群体构成的大家庭中责任承担的失衡。
关键词:大家庭; 责任承担;失衡
本文为南开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1005557
一、家庭代际关系中的责任分配失衡
对于代际关系中责任分配的失衡问题,主要是通过文献研究和访谈研究对其进行分析。通过文献研究获得以往的数据和研究经验,通过访谈获得较直接切深刻的信息来源。
1.1父母养老责任上的分配失衡――“啃老族”与“养老族”
据凤凰网的数据显示,我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的现象,有30%左右的80后成年人依靠父母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费。在65%的家庭中出生的人也存在着“啃老”现象。“啃老”是养老问题的直观体现,是代际交换的严重失衡。“啃老”现象颠覆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价值观,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负担。与其相对的“养老族”从社会角度看,是一种社会责任的承担,“百善孝为先”,赡养老人是一种传统的美德,也是每个儿女应尽的义务。同为儿女,在父母养老问题上责任分担失衡引发各种矛盾。正如在笔者调查访谈中的一户家庭,两位七旬老人两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一个儿子是“啃老族”,不断的问父母索取,一个儿子“养老族”不断的为父母补贴尽孝,甚至很多时候为父母所尽的孝心却被用在自己兄弟身上,对此“养老族”儿子十分不平,在父母养老问题上引发了一系列矛盾破坏了家庭的和谐。面对家庭代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养老问题,出现的这两类子女,直观的体现了在家庭代际关系中责任分配的失衡。
1.2父辈家庭贡献降低,父权逐渐丧失,代际责任转移过程中的失衡
随着家庭日趋小型化和核心化,家庭成员个人享有更多的独立,彼此更为平等,家庭关系的主轴已从纵向的强调亲子、血缘关系转向横向的夫妻和姻缘关系,传统的父系父权制在中国已失去存在的基础(杨善华等,2000;徐安琪,2001a;张文宏等,1999)。从前在父系家长统治之下,传统家庭形成了人际间的差序结构。家庭成员形成了服从权威的观念和习惯,严格地遵循着等级秩序的要求。做儿子的必须听从父亲的所有正确或错误的教导,丧失独立的人格。然而随着子辈的独立意识、自主能力不断增强;对父辈的依赖逐渐减弱,使得父辈丧失了那种至高无上的权威及对子辈绝对的支配权。当晚辈的知识、资源财富、权力声望都超过他们的长辈时, 家庭责任的主要承担者就发生了代际转移,于此同时角色敬重也随之转移。相比年迈的父辈,他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逐渐增大,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甚至父辈的老年生活受到了子辈的干涉,如老年人养老金的使用,养老方式的选择,丧偶老人的再婚问题等。父辈因为对家庭的贡献减少而被认为自身能力逐渐丧失而失去了话语权及不同程度的角色敬重转移,在一些个人问题上无法自己作出决定,而被子辈视为自己的责任。在此代际责任转移过程中,父辈与子辈的责任分配也因各种原因而失衡。
1.3父辈“代际财”向下流动,第三代抚养责任的失衡
传统社会的家庭中心是老年人, 而现代家庭的代际重心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孩子。由此可见, 老年人的父母角色弱化了, 老年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在逐渐走向边缘化的过程中, 对自尊的需要也更为迫切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助人者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 会产生一种自我肯定感和满足感,这种感觉会使助人者提升自尊。自尊是个体对自己价值、长处、重要性的情感上的评价,是与个人的能力、个人对自己能力的看法紧密相连的。老年人由传统
社会的强势群体转变为现代社会的弱势群体, 这种自尊显得更为重要。他们到了需要帮助的时候, 出于尽量减轻子辈负担的责任感, 会通过降低生活标准、减少需求等途径, 尽量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生存需求, 达到减轻家庭养老负担的目的。更有很多父辈为了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贡献一份力量,往往就会产生“代际财”向下流动,即帮助子女抚养第三代。对于其子女来说抚养自己的孩子是他们应尽的责任,在担负着抚养父母的责任的同时,自己父母用“代际财”向下流动来帮助子女减轻生活负担,获得自尊的满足,但却造成家庭第三代养育责任的分配的失衡。
二、家庭代内关系中的责任分配失衡
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此部分的分析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相结合,参与调查的为南开大学天津籍学生及其出生于60-70年代的家长。以下为直接为调查提供信息的60-70年代人群的基本情况。(图二,表一)
从个人基本情况来看,被调查者主要为天津城市居民,单从年龄情况来看,被试年龄分布在40-50岁区间的人占到了总人数的85.8%,符合60-70年代同期群的调查要求,且这个年龄段的文化程度普遍在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较高。在50-60岁之间的占到11.2%,40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分别占到1.5%。说明所选样本大致符合60-70年代生人同期群的要求。分析问卷及访谈资料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2.1家庭决策权与责任承担者不一致
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表二),在一般的家庭会议中,通常由长子长女或父母主持;而在家庭遇到较大困扰的时候,通常由经济条件最好的子女担负主要责任。调查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家庭形式上仍然维持着长幼有序的局面,但在实际问题解决上,更倾向与依靠占有资源更多的成员,利用他们的优势能更快、更有效地解决问题。相对于60-70年代生人的观点来看,他们的子女认为在家庭面临困扰时,应该更看重经济条件和个人能力,而不是单纯的长幼关系。综上分析就造就了家庭的决策权仍然因长幼有序而掌握在兄长手中,但承担责任却是看社会经济地位,当决策权与责任承担者不是同一人,本身也是家庭责任失衡的体现。
一个大家庭中各子女自身家庭条件因社会经济地位的高低而产生显性差异。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家庭成员对大家庭责任分配观念的失衡。在笔者的调查问卷中有一个问题“你认为大家庭中的责任承担由社会经济条件的相关性,”此问题为问调查者的态度的主观题,由图可知(图三,图四)家长认为小家庭的社会经济条件与其对大家庭责任呈正相关关系的占到总人数的60.9%,不确定的占到14.5%,认为不相关的占到24.6%;学生认为小家庭的社会经济条件与其对大家庭责任呈正相关关系的占到总人数的60.4%,不确定的占到24.2%,认为不相关的占到15.4%。总体看来,经济条件的好坏与家庭责任的承担呈正相关关系。
在访谈中还发现:多数人认为自己的家庭条件不好,承担家庭责任少或不承担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家庭条件良好的不承担责任则要受到谴责。因为社会经济地位良好的家庭为大家庭付出更多,帮助其他的兄弟姐妹是天经地义的,因为他们拥有更多的资源能让问题更快更好的解决,那些额外的物质付出对于他们自己家庭来说微乎其微,对于家境不乐观的家庭则会增加生活压力。家庭条件良好的子女则认为为家庭为父母出力是每个子女的义务,不应因自身条件来分配家庭责任,应该公平、公正的共同承担。还有子女认为他们赞同条件好对大家庭责任应该多付出多承担,但是这个承担量应该有所控制,自己相比其他家庭付出了很多,也承担了额外的责任,但在其他兄弟姐妹眼中认为他们的付出还是不够,与其实力不符,得不到应有的认可。而条件不好的兄弟姐妹对于大家庭责任即使不承担或承担很少也被会被认可。这就造成了家庭责任的承担在观念的作用下严重失衡而造成心理不平衡,引发家庭矛盾。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3个人本位观念及兄弟姐妹间情感淡漠导致自己家庭与大家庭责任承担的失衡
现代的家庭模式以核心型家庭为主,家庭内部更加注重夫妻关系,强调个人本位,而对于大家庭的责任感则逐渐弱化。张国庆通过对山东莱芜的一个个案研究证实,姻缘关系地位正在不断上升,血缘认同正在不断被弱化,姻亲合作的比例在不断增加。他认为,在社会人际交往中的“利益认同”原则和“自我中心主义”,使得“人情”作为传统“差序格局”中判别亲疏远近的基本标准和社会关系网络的形态发生改变,两者互动共同导致了血缘认同的下降、姻亲关系地位的提升(张国庆,2003)。在笔者的问卷调查中也发现同辈群体间的感情疏远原因呈现多样化(表三,表四)。从表中的对比可以看出,无论家长还是学生,认为影响兄弟姐妹之间走动频率的首要因素是个人感情,其次是居住距离远近,再次是辈分高低,兄弟姐妹之间物质实力的差距对此影响不大,情感因素仍然占据了兄弟姐妹之间来往原因的主导地位。而物理距离的远近也成为来往关系密切程度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兄弟姐妹各自经济独立以后,迁移流动率提高,造成原有家庭结构的裂变。而针对因个人情感问题造成的走动频率问题笔者进行了访谈研究,被调查着表示因为自己的核心家庭有太多的事需要操办,在时间和经历上无暇顾及其他同辈群体。同时因大家庭责任分担失衡而产生一系列家庭冲突也直接影响了同辈间的感情。
由此分析存在这样的现象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价值、自立自强等新观念不断的强化,使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开始更多地向个人倾斜,家庭伦理观念逐渐从“家庭本位”向“个人本位”转移。个人本位观念的渗透和核心家庭的现状对于60-70年代人群大家庭关系的构建及责任的分配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集中表现在家庭成员过分强调自身家庭的利益,越趋向与以个人小家庭为中心,导致大家庭责任感的淡化,甚至缺失。当父母年事已高,重视与父母的“亲子关系”转移为“夫妻关系”及自己的小家庭中的“亲子关系”为主。因传统家庭模式逐渐解体,各兄弟姐妹也因居住的距离、工作的繁忙及各自小家庭的琐事而无暇团聚。沟通的减少、情感的淡化及各自生活的压力也使大家在大家庭责任分配上产生冲突而情感的疏远从而而对大家庭情感淡漠,对待责任避而远之。使对大家庭和自己小家庭的责任承担发生失衡。
参考文献
[1]叶文振.林擎国.我国家庭关系模式演变及其现代化研究.厦门大学学报, 1995 (3).
[2]王树新 .人口与生育政策变动对代际关系的影响.人口与经济,2004(4).
[3]熊跃根.成年子女对照顾老人的看法,社会学研究,1998(2).
[4]褚丽萍. 转变中的家庭.人口与经济, 1997 (4).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列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