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长度单位的教学设计
?精品文档?
长度单位的教学设计
课题长度单位单元教材分析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地位与作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这一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和1米=100厘米,并初步认识线段2、能力目标,会用刻度尺量、画物体的长度及线段的长度3、德育目标: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单元教学重点,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单元教法设计1、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3、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第一课时,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
1 / 7
?精品文档?
受成功的喜悦第二课时,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第三课时,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知道量比较长的物体要用米做单位,会用米量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第四课时,1、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教学难点,估量物体的长度第二课时教学重点,用厘米量较短的物体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第三课时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第四课时教学重点,线段的特征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线段的概念分课时作业布置第一课时,做一做第1、2、3题第二课时,练习一1,3题,第6题做在课本上第三课时,练习一4、5题第8、9题做在课本上第四课时,练习一第7、8、10题,填在书上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统一长度单位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教学难点,估量物体的长度教、学具准备,多媒体、
2 / 7
?精品文档?
小木块、曲别针、硬币、铅笔盒等教学步骤,1、谈话导入,创设情景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上数学课,数学课上我们都经常用到些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屏幕上出示,课本、练习本、铅笔、铅笔盒等2、我们每天都用它,可以说是在熟悉不过了,可是你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咱们来量一量好吗,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测量统一长度我们先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2、你们认为该怎样量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边的物品来量同学们,别镇、三角形、和小方块,你们任选一种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学生测量,教师巡视指导(2全班交流、汇报测量结果分组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提问为什么大家量的都是数学课本的宽,而结果却不一样呢,小组讨论汇报再次让选用统一物品测量的学生展示测量结果小组讨论看能得到什么启发小结,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做标准进行测量测量不同的长度用你喜欢的方法量你喜欢的物品的长度小组操作,教师巡视全班汇报交流,提出质疑启发学生根据汇报结果提出为题如,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常识5个别针长、铅笔盒是5把小刀长,都是5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小组讨论总结,因为选用不同的物体做标准去量,他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和实际不服,应该选用统一物品计量单位去量单项练习课本与铅笔盒哪个更长一些,请同学们用小木块测量一下汇报测量结果练习1、做一做第1题,提示学生,上面的集中可以用小刀等东
3 / 7
?精品文档?
西对准各自的竖线比一比2、做一做第2题,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的测量3、做一做第3题,用正方体测量的过程让学(来自:海达范文网:长度单位的教学设计)生在脑子里完成总结,说一说本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安排作业,略------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教学难点,估量物体的长度教、学具准备,小木块、曲别针、硬币、铅笔盒等[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明确目标教师,同学们发现了吗,我们用的课桌桌面是什么形状的,学生,长方形教师,对,长方形有几条边,学生,四条边教师,学校还想买一些这样的桌子,那我们就得知道这桌子有多长,有多宽,你们愿意帮老师量一量这桌面的大小吗,我们今天将完成哪些任务呢,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学会估量物体长度二、自主探索,质疑问难1、研究制定解决方案教师,用什么来测量呢,学生,用尺子教师,可是,我们的尺子留在教室里了,怎么办,不用尺子,你能不能想出巧妙的办法测量出桌子有多长,多宽,学生小组讨论学生汇报交流,1、用手测量2、用铅笔测量3、用铅笔盒测量4、用书量三、展示成果,
4 / 7
?精品文档?
构建网络1、学生分小组测量桌子的长和宽要求,?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分工明确,注意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可以写字,写拼音,也可以用图表示量一量桌子看一看,谁用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巧妙,学生测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测量发现典型数据2、学生展示3、用尺子测量一下桌子的长,看看有什么结果学生用尺子测量桌子的长教师,谁来汇报他们组测量的结果,学生1,长是80学生2,长是24教师,怎么用尺子量,得数还是不一样,哪个对呢,学生很快发现软尺有两面,两面的刻度不一样教师指导学生辨认软尺两面的刻度的大小,并让学生估量1厘米和1寸两种长度单位和自己手指的粗细的对比教师,要想得出一致的结果,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都用厘米刻度的一面来量教师,那我们现在就统一用厘米的一面来测量桌子的长和宽学生测量教师,哪一组说出你们的测量结果,学生,桌子长80厘米,宽30厘米四、总结延伸,教师,现在我特别清楚我要买多大的桌子了,长80厘米,宽30厘米用同一种刻度的尺子测量很方便厘米是现在世界上尺子最常用的刻度人类发明尺子、统一长度单位之前,就像我们开始测量桌子的长、宽时使用的方法一样,利用手拃、步伐或身边物体的长度做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至今,在人们没有带尺子的时候,仍然会这样估测物体的长度,例如妈妈给孩子买衣裤或鞋的时候-疑难问题解决办法1、因为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究过争
5 / 7
?精品文档?
购减起来的,因此,在教学是应该按照儿童学习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2、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3、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以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课时教案设计者,姬王小学——田茂庆教学内容,统一长度单位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教学难点,估量物体的长度教、学具准备,多媒体、小木块、曲别针、硬币、铅笔盒等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创设情景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上数学课,数学课上我们都经常用到些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屏幕上出示,课本、练习本、铅笔、铅笔盒等2、我们每天都用它,可以说是在熟悉不过了,可是你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咱们来量一量好吗,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测量统一长度我们先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2、你们认为该怎样量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边的物品来量同学们,别针、三角形、和小方块,你们任选一种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学生测量,教师巡视指导(2全班交流、汇报测量结果分组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提问为什么大家量的都
6 / 7
?精品文档?
是数学课本的宽,而结果却不一样呢,小组讨论汇报再次让选用统一物品测量的学生展示测量结果小组讨论看能得到什么启发小结,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做标准进行测量测量不同的长度用你喜欢的方法量你喜欢的物品的长度小组操作,教师巡视全班汇报交流,提出质疑启发学生根据汇报结果提出为题如,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常识5个别针长、铅笔盒是5把小刀长,都是5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小组讨论总结,因为选用不同的物体做标准去量,他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和实际不服,应该选用统一物品计量单位去量单项练习课本与铅笔盒哪个更长一些,请同学们用小木块测量一下汇报测量结果练习1、做一做第1题,提示学生,上面的集中可以用小刀等东西对准各自的竖线比一比2、做一做第2题,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的测量3、做一做第3题,用正方体测量的过程让学生在脑子里完成2013年秋季全新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共64课时课时教案12课时教案34课时教案5
7 / 7
范文二: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永年十中 翟霞萍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学生看一看,记一记,找一找等多种实践活动形式,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逐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的良好态度,并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目标解析:
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观察、比划、比较、测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为进行估测和实测打好基础,并让学生在观察尺子和用尺子测量时体会到物体的长度实质上是由几个相同长度单位组成的。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图钉、田子格本等。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厘米的认识属于图形与几何的测量这方面的内容,新课表对这方面的内容有明确的要求: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标准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经行测量。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三、教学过程
(一)、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了解古代人测量物体的方法。
课件播放教材第2页上的三种古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看了上面的三幅图,我们知道了古代的人们就是选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标准,用这个标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中实例,通过动手实践制作认知冲突,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时通过介绍古代的人们测量物体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古代人的聪明才智。】
2、介绍“1拃”的长度。
⑴、课件出示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用1拃测量课桌宽的图,这样测量出的长度一致吗?
⑵、教师示范1拃(从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叫做“1拃”),学生亲自动手体会“1拃”。
⑶、讨论:
①、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 (因为有的同学手大,有的同学手小,所以导致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②、当测量相同的物体出现测量结果不一致,那该怎么办呢?
⑷、观察故事图片
请学生叙述每张图片的意思,然后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3、统一长度单位。
归纳总结: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
(二)、实践中认识厘米
1、认识尺子。
平时我们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使用什么工具啊?课件出示尺子图,同时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你能在直尺上发现什么?结合课件进行说明。
⑴、刻度线。
尺子上的这些竖线是厘米尺的刻度线,刻度线很整齐,排列得很均匀。
⑵、数字。
①、尺子上的数字中,这里的“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起点)
②、结合课件加以说明,测量时,一般以“0”作为起点开始测量。其他的数字是尺子的刻度,几就表示从0到这个数之间有多少个长度单位。
⑶、长度单位的表示符号。
厘米尺上的文字“厘米”表示尺子上一个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
这个单位在国际上通用,用英文字母表示为“cm”。(板书:厘米cm)
2、认识厘米。
⑴、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⑵、认识1厘米。
①、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
②、学生汇报找法。(0~1之间、2~3之间、3~4之间??的长度。)学生回答时结合课件进行。
③、教师归纳: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⑶、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①、同桌互相比划1厘米。
②、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
③、比一比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用1厘米比较田字格的宽和图钉的长。
④、举例说一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比划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为进行估测和实际测量打好基础。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用课件放大1厘米的长度作为标准,一定要用自己手中的尺子,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以实际1厘米的长度作标准。】
3、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1)、测量纸条的长度。
①、学生讨论交流测量纸条长度的方法。
②、学生分组测量纸条的长度,教师巡视,纠正不正确的测量方法。
③、指生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课件演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边演示边解释: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也就是几个1厘米。
(3)、动手测量数学书的宽的长度,然后指生汇报测量的方法和测量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
(三)、练习中巩固新知
1、找一找、量一量
用尺子量一量,食指宽约( )厘米,
手掌宽约( )厘米,
一拃长约( )厘米。
2、读物体的长度(看幻灯片)
3、判断题:对打 √ , 错打×.
①.小明的铅笔长约8厘米.( )
②.教室的长约8厘米. ( )
③.语文课本的宽约100厘米.( . )
④.小明身高约1厘米.( )
⑤.小红的食指宽约1厘米.( . )
(四)、小结中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活动中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第4页“做一做”(例3)。
第8页练习一,第1题。
范文三: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7个曲别针、10个1角的硬币、小棒5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上数学课,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那你知道它的宽有多长吗,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它的宽是多少呢,(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自己动手量一量(用准备好的学具)
2、汇报:你用什么量的,结果是多少,
3、奇怪了,同样的数学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怎么办呢,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指导测量方法。
1、学生统一工具后量。
2、汇报结果。提问:为什么还是不一样呢,
3、 教师明确活动的方法。
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4、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 用小棒量练习册的长度。用曲别针量数学书的宽。并板书结果。
2、 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练习册的长度是5个小棒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3、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三、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手指的宽度)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1)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2)学生用尺子量一量。
3)投影展示测量方法,他测量的方法对不对,为什么,
4)教师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5)学生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测量。
6)练习测量数学书的宽。本的宽。
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
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四、拓展知识
介绍古代人的测量方法。
课后检测题:
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图钉的长大约是( )。
2(回形针的长是3( )。
3(手指的宽大约是( )厘米。
4(你的尺子上,从0到1是( )厘米,从0到8是( )厘米,从6到
13是( )厘米。
课后反思:
范文四: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长度单位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211《长度单位》单元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长度单位
米 厘米 线段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前续学习相关内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后续学习相关内容
容 ?初步认识长度单元厘米和三上:
一上: 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认识毫米、分米、
?初步学会比较物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
千米 厘米。 体的长短。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
的长度。(限整厘米) ?初步认识线段会量、会画 整厘米线段的长度。
?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
意识的意识。
三、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这一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初步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初步掌握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
1、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2、初步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能正确合理使用长度单位。
2、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5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计划课时 实际课时
1 统一长度1、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
单位 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
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2、初步培养估量物体长度的意
识。
3、培养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及
探索数学的兴趣。
认识厘米、1、初步认识长度单元厘米、米,
米 初步形成厘米和米的表象。
2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
长度(限整厘米)。
3、知道1米,100厘米。
1 认识线段 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
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
米)。
1 综合练习 查漏补缺
5 合 计
八、各课时教学设计
第1节 《感受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
度单位的作用。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2、培养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估量物体的长度。
三、预计教学时间: 1节
四、教学活动
(一 )基础训练
【口算】
6,24= 3,28= 7,28= 5,49=
20,2= 33,8= 45,6= 52,6=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
树上有30只小鸟,飞走一些,还剩7只,飞走多少只, (二)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1
活动一:
1、四人小组合作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选择一种工具进行测量)
不同物品:回形针、小正方体、正方形
(1) 生估一估-----师说要求:用其中一种物品量数学书的长-----生示
范
(2) 小组合作并记录-----汇报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3) 问:量的都是数学书的宽,为什么量出的结果不同,(因为选
用的是不同的物体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小结】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第( )小组
物 品 估计有几个回形针长 实际测量有几个回形针长
估计有几个小正方体长 实际测量有几个小正方体长 数学书的长
估计有几根小棒 实际测量有几根小棒
活动二:
1、生估一估-----四人小组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长度。(课桌、笔盒的长,选择一种工具进行测量)
不同物品:铅笔、“一拃”
(1)师说要求-----生示范
(2)小组合作并记录-----汇报------发现问题
(3)生用同一物品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 2、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小结】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因此,在测量时要注意统一计量单位。 第( )小组
估计有几根铅笔长 实际测量有几根铅笔长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课桌的长
笔盒的长
估计有几个“一拃” 实际测量有几个“一拃”
课桌的长
笔盒的长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书本第2页“做一做”第1题。
2、书本第2页“做一做”第2题。
3、书本第2页“做一做”第3题。
【提高练习】
4、书本第7页“练习一”第6题。
【提高练习】
6、一只铅笔用去5厘米,还剩15厘米,这支铅笔原来有多少厘米,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7、一条绳子长30米,用去7米,还是多少米,
【拓展练习】
8、把一根长12米的竹竿插到河底,竹竿露出水面5米,河水深多少米,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研究,在测量时要注意先统一计量单位再测量。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一条路长10米,小蜗牛已经爬了3米,还有多少米爬到终点, 2、
第2节《认识厘米、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表象。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培养动手能力、合作精神。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长度单元厘米和米,知道1米=100厘米。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画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难点:运用刻度尺量、画线段的方法。
四、教学活动
(一 )基础训练
【口算】
35,6= 41,8= 73,9= 28,6=
70,3= 42,9= 65,8= 37,7=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
一本故事书有37页,小明读了9页,还有多少页没读, (二) 新知学习
认识厘米
(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小结
知道尺上的1厘米
(3)量一量身边的一些物体,说说那些物体的长是1厘米。(图钉,某个手指等)
(4)用自己想的方法表示一下1厘米的实际长度。 用厘米量
(1)小组合作,两个小组的纸条,并讨论量的方法。 (2)全班交流,学生总结方法:量时要把持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左端。在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 (3)请一名学生量黑板上的纸条,边量边说量的方法。
【小结】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注意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典型例题】2:认识米
1、估计一把直尺的长度(1米的直尺),让生实际测量有多长。(1米,100厘米)
2、在实际生活中量物体的长度往往会遇到用什么长度单位较合适的情况。
【小结】在测量时要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1米=100厘米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书本第6页“练习一”第1题。
2、书本第6页“练习一”第3题。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3、
4、选择题:
【提高练习】
5、2米=( )厘米 400厘米=( )米
3米20厘米=( )厘米 560厘米=( )米( )厘米 6、
7、12厘米,5厘米=( )厘米
15米,8米=( )米
9米,24厘米=( )米( )厘米
8、在?里填上“<”“>”或“=”。
4米?5米 73厘米?37厘米 8厘米?8米
100厘米?1米 40厘米?4米 6米?90厘米
【拓展练习】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9、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研究,在测量时要统一长度单位。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
2、7米=( )厘米 400厘米=( )米
5米20厘米=( )厘米 320厘米=( )米( )厘米
第4节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线段并通过与曲线的对比知道线段“直”的特征。 2、能量、画出给定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线段并通过与曲线的对比知道线段“直”的特征。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难点:能量、画出给定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 三、预计教学时间: 1节
四、教学活动
(一 )基础训练
【口算】
24,8= 59,7= 6,24= 35,7=
71,7= 43,9= 22,5= 44,7=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
一块布长30米,卖了8米,还剩多少米,
(二)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1
认识线段:
(1)直观比较线段与曲线的不同,了解线段“直”的特征。 (2)练习:判断哪些是线段,
【小结】是不是线段要从三方面判断:直、有两个端点、不能无限延长。
【典型例题】2
1、量线段的长度的方法。
量线段的长度时要注意什么,(注意把线段一段的端点与尺的“0”刻度对齐)
2、画线段的方法。
(1)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2)师示范------生模仿画-----再次给出线段的长度让生画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线段,量、画线段的方法。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
2、
3、画一画:画一条7厘米的线段。
4、在括号里填上“米”或“厘米”。
(1)铅笔长9( )。
(2)一座楼房高约30( )。
(3)黄瓜长约20( )。
(4)教室高3( )。
【提高练习】
5、画一画: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6、25厘米,9厘米= 47米,8米=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4米,6米30厘米= 2米80厘米=
7、
8、小丽有一枝铅笔用去了厘米后,还剩12厘米,这枝铅笔原来有多长,
【拓展练习】
9、
10、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线段,并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
2、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单元教学建议:
1、 每节课在课前都花3到5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训练以及解决一
个数学问题,积少成多。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2、 用硬币、图钉、回形针等量课本、铅笔盒或其他的东西,在充
分的活动中通过小组的合作,估一估,测一测,从而初步培养
估测的意识,并通过用不同的标准测量物体出现不同的结果激
起孩子的困惑,为下一课统一长度单位的学习奠定思想基础。
同时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有效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 3、 在学生积累了足够的实际测量经验后,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
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
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 4、 本单元,学生对估测物体的长度很难、很不准。可以让学生在
建立厘米和米的表象中找出自己身上的“尺”:手指的宽度大
约是1厘米,张开两臂的长度大约是1米,比如步长等。学生
掌握以后,在选择合适单位时学生就有依据了。对于一些题目
应该用哪个单位,还是有学生会产生疑惑,可能是生活经验不
够。所以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是很重要的。 5、 画线段的时候,主要的问题是,(1)画得不够直,还有漏掉了
两边的端点。(2)有偏差(相差1毫米、2毫米或完全没画准)
原因是:没有认清数字所对应的刻度线。在指导学生时要强调
把尺子放平,认清数字所对应的刻度线,左手摁紧尺子右手贴
着刻度的边缘画,起笔先画好一边的端点,最后在画另一边的
端点。
范文五:长度单位__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章节)教学设计》
一、课题内容: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三、教材说明
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教材在引出长度单位时,注意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物体的长度,发现两种情况:一是虽然测量的是同一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量得的数量不同;二是虽然测量的是不同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量得的数量可能相同。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教材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1)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3)培养估测意识。教材在学生积累了足够的实际测量经验后,给他们提供
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线段的概念与直线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时无法借助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因此教材在这里不教学直线,只教学线段,采取给出线段直接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
四、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统一长度单位,教材是从两种情况来说明的。教学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从一种情况来说明也是可以的。如只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但不论哪一种情况,都确实要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
3.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
过去线段是从“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来教学的,现在教材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改编了教材。因此教学线段时,不应再从线段与直线的关系来教学,而应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如果教师要补充线段的练习,尽量不要将直线与线段进行对比。
4.这部分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
本单元共安排了4个例题。
四、课时安排:6课时
第1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总第1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教材第1页的例1和第2页的做一做,例1是为了让学生在真实的测量活动中感悟不同的工具测量的结果是不同的,从而产生统一测量工具的需要。做一做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观察、操作和估计的水平。教学时要多提供学生身边的素材,给予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交流的时间。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测量物体等具体操作活动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学生能用不同的学具测量身边的物体,并能观察到不同的结果,也能主动和同学合作。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
教学重点: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借助身边熟悉的物体去估测其他物体的长度。
教学方法:借助实物教具,让学生在看,摸,摆的活动中直观学习。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回形针、小方块、小刀、新橡皮、小棒、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大头儿子看到学校的小栏杆坏了,想让小头爸爸帮重做一个,他身边没有任何工具,只好用手指“一拃、一拃”地量起来,正好5拃。)你们觉得,大头儿子的做法可行吗?你想用身边的小东西来量物体的长度吗?
二、活动中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以“不同的物品为标准”测量数学书的宽。
(1)选用学具盒里的(回形针、小方块、小三角形、1角硬币、小刀、新橡皮)物品,量出数学书的宽是多少?(操作之前适当提醒:要摆成直线)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测量结果、提出疑问。
(5)为什么同学们的结果都不一样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与思考呢?
引导学生发现并表述用不同的物品测量同一物品得到的数量是不同的。
2.以“相同的物品”为标准量去测量物体长度。
(1)用回形针量数学书的长、课桌的宽。(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测量结果:
数学书的长是( )个回形针,课桌的宽是( )个回形针。
引导学生归纳:用回形针测同一物品的个数是一样,也就是测量结果是唯一的。
(3)质疑追问:全世界的回形针长一样吗?如果是一个外国人看到这个结果会明白吗?(要以相同的物品为标准,“作标准的物品”还必须世界上统一的)
3.统一认识:体验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1)质疑: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想得到一个唯一的结果,必需怎样?
(用一个全世界统一标准的长度作测量工具)
(2)你认为用什么比较合适?(尺子)
(3)你想知道尺子是如何演变的吗?(播放有关尺的由来的资料)
三、在操作与练习中增长估测能力
1.活动:用新铅笔量出课桌的长、宽、高分别有几枝新铅笔的长度。
测量后交流各自的方法以及应注意的地方。
2.独立完成书本P2页做一做第1、3题,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学生。
3.反馈交流学生的估测结果,重点讲评书本P2页做一做第3题。
方法1:可以先直接估测,然后用相同的实物进行实际测量,检验自己的估测是否正确。
方法2:可以在第一个方块下面做一个记号,然后按照第一段的长度依次画下去,看能画出几段,就说明有几个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些工具来测量身边物品的长度?
五、布置作业
1、回家选择4-5件物品,用自己的学具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2、课后继续研究你的小尺子,并用它试着量量上面选定物体的长度。
3、通过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尺产生、应用、演变的历史。
第2课时 认识厘米、米(总第2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教材第3、第4页的例2和例3。主要是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会用尺子测量具体实物的长度。不少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尺子,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和交流的机会;探索1米=100厘米,方法要适当多一些,不能简单的告诉。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厘米和米,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2.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学生在估测物体长度和实际测量比较中逐步形成估测能力。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量身边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难点:较正确、灵活地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活动中亲身经历量一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教学准备:各种尺子(学生尺、米尺、卷尺)、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认识学生尺。
1.回家测量过物品的同学谈一谈,用什么测量比较方便?(尺子)
2.关于尺子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板书。
3、请学生仔细观察学生,补充完整板书:
(1)学生尺上有:
A、数字: 0、1、2??; B、刻度线:长线对数字; C、字母:cm表示厘米
(2)用学生尺测量时要从左端0刻度线开始量。
二、认识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1.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1)1厘米有多长,你能在尺子上指出来吗?
(学生尝试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多数为0刻度线到1刻度线,教师及时鼓励学生多找出几个)
同桌交流尺子中的1厘米,教师借助课件演示尺子中的1厘米(0-1,1-2,5-6等)
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每相邻两个长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2)比一比、看一看,1厘米究竟有多长。然后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一想大概有多长。
(3)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长度大概是1厘米?
(4)量一量:把各自找到的物体用尺子量一量,看看是否真的很接近1厘米。
2.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
(1)2厘米、3厘米分别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再在尺子里找出2厘米、3厘米;
(2)5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再在尺子里找出5厘米;
(3)出示1条纸条(7厘米),估计它长多少厘米?再用尺子量一量。
(4)用两个手指间的距离来表示1厘米、3厘米、5厘米和7厘米,再和尺子比较,比一比哪些同学比划得最准。
三、用尺子测量,形成基本技能
1.学生试着用尺子量老师下发的纸条长度(如有不会可以看书本第3页例2),学生代表展示台上演示并介绍量的方法。
2.课件演示量的基本方法,并引导学生归纳:
纸条左端对齐0刻度线,右端到达几,纸条长度就是几厘米。
3.交换量纸条长度,再集体测量数学书的宽度,并同桌校对。
4.先估计学生手指宽度、手掌宽度、一拃长度,再用尺子测量出正确的数据并牢记。
四、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1.请每个学习小组派出一名同学分别用学生尺测量黑板的长、教室的长、宽和教室门的高度。然后谈谈体会。
教室很长,用学生尺量很麻烦,而且不是很准。
2.教师追问:那你们想到了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教室的长、宽呢?(米尺)
3.出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请学生从学具盒里找出1米的尺子,仔细观察,它和学生尺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生同桌交流后集体交流:(可能的答案是)
米尺上数字多、刻度多,有100,而学生尺上最多只有20;米尺比学生尺长得多。
3.双手张开把米尺拉直,看看米尺有多长,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有多长。
4.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然后用米尺核对。
5.用1米尺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6.思考:“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追问:你从哪些途径知道1米=100厘米。
五、全课小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米和厘米各适用量怎样的物体长度?你会用尺子测量吗?
2.闭眼比划:1厘米、3厘米、1米各有多长。
六、布置作业
1.用学生尺量你喜欢的物体长度,至少4件,并记录在本子上。
2.完成书本P6页第2至第5题的操作练习。
第3课时 认识线段(总第3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教材第5页例4认识线段,并在学生初步掌握了用尺子量具体实物长度的基础上学习测量和画线段。教学时要提供比较多的素材(如第7页第7小题)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线段的基本特征,通过实际测量和画来形成基本的技能。
教学目标:
1.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特征:直的、可度量的、有两个端点。
2.学会量、画线段,在量画线段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长度观念,提高估测的能力。
3.学生在独立和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观察、操作能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线段的特征,学会量、画线段(整厘米)。
教学难点:估测线段的长度。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画一画。
教学准备: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电视片断:消防员叔叔滑钢管、快速集合的情境。
师问:为什么不走楼梯,而滑钢管?
生可能的回答是:因为滑钢管是直直的,比较近;走楼梯是弯道,比较远。 师:生活中类似这样直的东西很多,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研究。
观察体验、自主探究
1.认识线段
(1)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吸管、铅笔、绳子、铁丝等),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并交流。(有直的、有弯的、不能拉长)
(2)尝试将这些物体用线画出来,并展示学生作品、交流想法。
(3)学生自主分类,说明理由,教师适当指导点拨: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直直的,一类是弯曲的。
(4)教师课件出示下列线段(图1),请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
图1
学生观察交流后汇报,教师提炼:直直的,两端有端点,可以测量长度。 小结:像这样直的、两边不能延伸的、可以量长度的线,我们叫它线段。
(5)学生自己任意画一条线段。选择个别展示,提醒学生画图要注意的问题。
(6)练习:书本P7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反馈)
2.量线段、画线段
(1)课件回到图1,请问哪一条线段比较长?你能估测他们分别有多少长吗?
(2)学生尝试用尺子量印在练习纸上线段的正确长度,并交流学生的测量方法和结果。
(3)教师演示规范的测量过程和方法,然后学生再次选择其中的一条测量。
(4)学生练习:书本P7第8题。
(5)学生尝试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展示学生作品并介绍方法。
集体讲评,注意表上端点并写上具体的长度,有错误的及时修改。
(6)练习:画出两条线段,一条长4厘米,另一条比它长2厘米而且方向要不同。
学生画,老师巡视批改,并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三、拓展运用
1.给你四个点,你可以画几条线段。
· ·
· ·
2.家学校
哪条路更近?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学会了什么?
(2)你对线段有哪些新的认识?
五、布置作业
1.书本P7第6、10题
2.画两条长6厘米的线段,一条横着画,一条竖着画,看看有什么视觉不同。
3.配套作业本。
第4课时 单元复习认识线段(总第4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是单元复习,以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长度单位厘米、米及相互关系、线段)和基本技能(测量长度、画线段)为核心,通过适量的练习提高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教学是要认真分析学生前面学习的效果,根据学生的实情设计和组织教学,重点放在确保基础和有效沟通
上。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整理,学生建立更清晰的长度观念(1厘米、几厘米、1米)。
2.通过有意识的估测活动,学生有更好的估测意识与估测能力。
3.通过实际的量画活动,学生有比较熟练的作图技能,并在作图中增进对线段的理解。
教学重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巩固,能测量和画图。
教学难点:估测能力、灵活的作图能力的形成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练习法。
教学准备:各种实物、线段、学生尺、1米尺、断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学会了哪些新本领?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2.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并板书:
长度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厘米(cm)
量比较长的物体长度:米(m) 1米=100厘米
线 段: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长度。
技 能:会量 会画 会比划
二、实践操作活动
1.比划:学生借助手和身体比划1厘米、3厘米、5厘米、7厘米、1米、2米等,并互相检查和比较。
2.画:学生分别画出长度是1厘米、3厘米、5厘米、7厘米的线段,选择部分展示并实际测量是否标准。
3.再次比划:用手势表示出1厘米、3厘米、5厘米、7厘米的长度
4.量你身边的短小物体的长度:任意四件(先估、再量,用厘米做单位不到整厘米的取整厘米数)
5.量教室内窗户、门的长、宽。
先估计分别是多少长度并记录;再想用什么工具、使用什么单位,为什么?
最后实际测量,并交流测量结果。
交流心得:对同学有哪些温馨提示?
引导学生小结:测量比较短的物品(如橡皮)用学生尺,厘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品(如黑板)要用米尺,用米做单位。
三、综合练习
1.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枝铅笔长17( ),数学书本宽14( )。
(2)教室门高2( ), 黑板长4( )。
2.(1)画一条长6cm的线段;
(2)画一条比6cm短2cm的线段。
四、总结全课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本单元的知识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你画线段、量线段的能力有没有提高?应注意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1.配套作业本。
2.实践作业:画出长6厘米的5条线段,并组成一个五角星。
第一单元质量检验(总第5课时)
测验目的:
1、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为学生加深巩固知识。
2、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时安排:1课时
测验过程:
1、老师宣布测验的目的要求。
2、发卷子给学生。
3、指导学生查卷。
4、交卷子。
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讲评课教案
共1课时(总第6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能熟练运用。
2、经历测试及反思,学会分析各试题,并运用已有知识进行解决。
3、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问题,并能够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1、用米和厘米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
2、估算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自主探讨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准备:单元试卷
教学过程:
一、 统计分析
1、本次检测的成绩不错,绝大数同学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希望下次继续努力。
2、通过同学们对试卷的分析以及反馈的信息,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比如:测量问题、估算问题、长度单元综合性问题、实际问题解决等方面需要解决。
3、根据同学们课下的讨论与自行解决的情况,本节课我们将集中解决3、5题。
二、 解决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
2.实际操作测量能力差
3.对知识的迁移运用不灵活
4.对问题缺乏深层次、全面思考
5.书写不规范
三、小结及反思
1、小组进行讨论,说出自己在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及知识的漏洞,在今后的学习中应如何去避免这样的错误。
2、交流本节课你又熟练掌握了哪些数学思想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课后作业
1、将做错的题目重新分析梳理后,重做一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