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哲学与人生 期末试卷 2
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二年级《哲学与人生》学科试卷
出卷人:陈宸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 40分)
1、判断新事物的标准是()
A. 出现的时间 B. 形式的新颖
C. 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D. 现象的新奇
2、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
A .联系 B. 矛盾 C. 发展 D. 内因
3、 ()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A .联系 B. 矛盾 C. 发展 D. 内因
4、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
A. 对立 B. 统一 C. 没关系 D. 既对立又统一
5、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 人有主观能动性 B. 人有客观性 C. 人会说话 D. 人会使用工具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规律是主观的 B. 规律是客观的
C. 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D. 规律不可认识
7、 “废品降价了,没人要,都是美国次贷危机闹的”这说明事物之间是() A. 相互联系的 B. 相互矛盾的 C. 相互发展的 D. 没有关系的
8、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前后相随”说明哲学() 的观点。
A. 联系 B. 发展 C. 矛盾 D. 全面
9、 荀子说 “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 这句话告诉我们 () A 遇事有主见 B 成功需要有坚强的意志
C 善于抓住机会 D 善于约束自己
10、理想区别于幻想、空想的特点是()
A 理想是个人对幻想、空想的改进
B 知识渊博的人具有崇高的理想,而空想、幻想则源于无知
C 理想是永恒的,幻想和空想可以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 理想源于实践,具有实现可能,是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11、 “饮长江水”是北方几代人的梦想。经过几十年的科学论证以及综合国力的 不断增强, 2002年 12月 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是开工兴建。南水北调工程从 设想到开工说明了()
A 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人生奋斗的目标
B 任何理想都可以转化为现实
C 理想只有通过奋斗才能转化为现实
D 崇高理想是我国各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
12、 “志当存高远”是三国时诸葛亮的一句名言。其中包含的哲理是() A 人应当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 B 理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 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D 崇高的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13、人们要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培养科学的()
A 行为习惯 B 工作方法 C 思维方法 D 认知态度
14、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这里的“门道”和“热闹” 从哲学上讲分别是()
A 现象和本质 B 本质和现象 C 客观和主观 D 主观和客观 15、 “眼见不一定为实” ,这主要是因为()
A 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 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
C 经验有直接的和间接的 D 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
1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里是 强调()
A 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 实践与认识相互决定 D 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17、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B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C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不可避免的
D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8、 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 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航船, 随波逐 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这说明()
A 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 B 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想象
C 理想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 D 理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19、 ()是认识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来源。
A 信念 B 意志 C 责任 D 实践
20、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种说法说明了 ( )
A 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 物质决定意识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二、判断题 (每题 1分,共 10分)
1、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 ()
2、自觉能动性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 ()
3、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
4、 真象是从正面反应事物的本质, 假象是从反面歪曲的反应事物的本质。 ()
5、 理想源于现实, 但又高于现实, 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的产物。 ()
6、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
7、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决定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
8、人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 ()
9、事物的发展不是单纯数量上的增加,而是质的突破和飞跃。 ()
10、人生目标不需要遵循历史发展规律。 ()
三、填空题(每空 1分,共 20分)
1、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是人具有 。
2、实践和认识是辨证统一的, 决定 , 对 有反作用。
3、人生行动是运用自己的 和 实现目的和理想的过 程。
4、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必须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 到 。
5、创新能力实质就是 的能力。
6、矛盾就是 。
7、 意 志 品 质 主 要 表 现 在 以 下 四 个 方 面 :独 立 性 、 果 断 性、 、 。
8、个人理想包括 、 、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等。
9、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 10、 、 是科学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11、明辨是非,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遵守公民基 本 ,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12、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 。
四、简答题(共 3题,共 30分)
1、明确人生目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哪些?
2、如何把握哲学上的发展?
3、中学生如何做到知行统一?
范文二: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40分)
1.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由( )到( )发展。
2.我们想问题做事情必须从( )出发。
3.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是( )的。
4.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 )。
5.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要求我们运用( )的方法。事物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 )就是用( )、( )、( )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 ),从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事物。
6.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不仅要认识事物的某个方面、某个部分、某个阶段,还要认识发展变化着的事物的( )以及( )。要在确认世界客观存在、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的前提下,用( )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把握事物的( )
7.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 )。是许多单个人的( )的结果。
8.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是( )、( )。
二.判断对错(10分)
1.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
2.本质包含着现象,现象通过本质表现出来。( )
3.创新很神秘,很高深复杂,只有少数杰出的科学人才才会做出来。( )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灭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决定着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
5.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尺度是看他对社会的贡献。( )
三.分析简答题(40分)
1.1920年,印度人辛格在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狼孩,小的约2岁,带回不久就死了。大的约8岁,女孩,取名卡马拉。由于卡马拉自幼生长在狼窝里,在回到人类社会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仍难改变狼的习性。她怕强光,只吃肉,夜里嚎叫,四肢爬行。经辛格悉心照料与教育,她两年才学会站立,6年才学会行走,7年才学会45个词,到17岁临死时,其智力水平才相当于4岁的正常儿童。 据此谈谈你对人的本质属性的理解。
答: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更是社会劳动的产物。人是自然存在物,具有自然属性,人更是社会的存在物,具有社会属性。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类特有的属性,它揭示了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殊本质。一个人一旦脱离了人类社会,就失去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其人性也会随之丧失。
2.一位著名的体操教练到一所业余体校去选拔队员,他觉得那里的孩子身体条件都很好,在技术上也各有特长,市长不分上下。于是,这位教练二话不说,当即要求孩子们排成一排,靠墙倒立,而他却走到几十米之外跟别人聊天去了。时间就这样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了??
该教练选拔体操队员的“招数”对我们磨练意志有什么启示?
答:坚定理想信念,磨练意志,需要我们中职生坚持不懈地从各方面锻炼。我们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加强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要做课堂学习。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中磨练意志,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积极动手操
作,努力掌握知识和技能。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在各种体育活动中强身健体、强健体魄。要在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在各种体育运动中克服和战胜困难,磨练意志,锻炼自我,完善自我。
四.学习《哲学与人生》后,对你有什么帮助或者启发?(10分)
范文三:《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一
班级:姓名:学号:试卷共 3页 第 1页 2013 级对口 第二学期 哲学与人生 期末 试卷 第 1 套 (考试 考查)
一、选择题:(单选,每题 2分,共 40分)
1、 “神七”实现的“太空漫步”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新飞跃,是我国航天工作者求真务实、勇于创 新的结果。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说到底是因为()
A 、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 B、规律是可知的
C 、规律能够预知未来 D、规律是客观的
2、 我们做任何事情, 只能从自己的基础条件出发, 而不能不顾自身条件实现发展。 这个观点表明 ()
A 、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
B 、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
C 、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
D 、人不能改善自身在整个世界的地位
3、在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上,有的人一遇到挫折、失败,就动摇、丧失信心,乃至厌世轻生,这是 因为他们()
①缺少艰难困苦和失败的经历
②心理承受能力差
③缺乏对生活的正确认识和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
④生活条件太优越
A 、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一个人对社会能否作出贡献,乃至杰出贡献,关键在于()
A 、是否有理想、有志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 、是否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C 、社会能否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
D 、是重要的工作还是平凡的工作
5、下列关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A 、是盲目的、自发的 B、是有规律的
C 、是有少数英雄人物决定的 D、是有人的意识决定的
6、 “照猫画虎” 、 “依葫芦画瓢”的做法 ( )
①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②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③否认了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 ④肯定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A 、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7、社会发展最根本的规律是 ( )
A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C 、个人动机与物质手段的矛盾运动 D、个人活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8、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
A 、个人的体质 B、个人的学业基础 C、个人的家庭情况 D、人个的性格
9、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蒋敏等 517名同志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雷 勇等 5名同志被追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这表明()
A 、个体为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大 B、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C 、实现人生价值,意味着获得更多的社会荣誉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10、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②刻舟求剑 ③夜郎自大,目中无人 ④祸兮福之所倚
A. ① ③ B. ① ④ C. ② ③ D. ① ②
11、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12、 “知人知面不知心”主要是告诫我们()
A 、知人知面就行了 B、一个人的外表容易认识
C 、认识一个人的外表就可以了 D、不要轻信一些人的外表,要透过其外表看其本质
13、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里是强调() A 、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 、实践与认识互相决定 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14、塑料袋出现百年以后,被人们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目前,我国每天要用掉各种塑料 袋 20亿个以上,塑料袋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白色污染”的祸首,严重危害了自 然环境。这表明()
①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任何事物都有好有坏 ④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A 、①② B、 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
A 、吸取旧事物的精华 B、强大和完善的
C 、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
16、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 哲理()
A 、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新事物是强大的
C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17、成都高温不下,市民都期盼来场大雨退凉。为此成都周边的 45个人工降雨炮点早已做好准备, 24小时待命,只等天气条件一成熟,便放炮催雨。但一直等了一个星期,才等到了充分的降雨云团。 这表明 ( )
A 、人们不可能真正地认识自然界 B、自然界是客观的
C 、自然界和人类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D、离开人的影响,自然界才具有客观实在性
18、 《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手枪; 《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 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 ( )
A 、意识活动没有主动创造性 B、人们的意识无法反映未来
C 、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 D、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19、 “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是指()
A 、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 D、正确观点
20、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该同学() 。
A. 扩大了内因的作用 B.忽视了外因的作用 C.客观总结了教训 D.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
二、 简答题:(每题 10分,共 30分)
1.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古诗反映了什么哲学思想?
2. 大凡那些在事业上达到巅峰而后来跌入低谷的人,其失败之由往往并非短处所致,而恰恰是长处为 他挖掘了人生的“陷阱” 。请运用矛盾的观点简述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3.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消除矛盾。 (辩析)
三、论述题(30分)
1.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 为,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 和生活方式。有些人认为,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黄色内容,对人们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更 严重的是,有些考生沉迷于网吧,严重地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1)运用辩证法知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 (6分)
(2)对互联网存在的弊病,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 (9分)
2.2005年 1月 16日,中央电视台 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揭晓,华中农业大学 2003级农业 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徐本禹当选中央电视台 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徐本禹放弃读研究生的 机会自愿到贵州贫困山区支教,用他的实际行动和知识为改变当地落后的面貌作出了突出贡献,实现 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谱写了一曲精神文明建设之歌。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6分)
(2)请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当代青年如何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9分)
范文四: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B
曲靖工商职业技术学校2013—2014学年度第2学期期末考试
哲学与人生 试题B
2014年6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同志对“实事求是”做过科学的解释,其中“是”是指事物的( )
A. 客观性 B.物质性
C.规律性 D.可知性
2.“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说( )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运动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3.“审时度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说的是( )
A.客观规律存在于人的心中
B.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C.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D.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分析条件,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限制或排除不利条件的影响,以达到最佳效果
4.“树上结西瓜”,这本是讽刺一些不懂农业生产、异想天开的人的笑话,如今却在河北省新乐市的邯邰镇变成了现实。当地西瓜农通过实验搭架,使西瓜掉在空中生长。由于上下左右四面透气,西瓜成熟期提前了5~8天,而且瓜形好,甜度也增加了不少。这一事例说明( ) ①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发挥意识能动性改变事物运动的规律
②规律是客观的,但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③人们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认识规律
④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去改造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5.“守株待兔”中农夫的错误,从哲学上说( )
A.否认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B.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C.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D.把偶然联系当作必然联系
6.矛盾的特殊性是指( )
A.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具有不同的特点
B.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C.任何事物矛盾着的双方也各有不同的特点
D.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
7.认识的来源是( )
A.人的头脑 B.实践
C.书本知识 D.前人的知识和经验
8.“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从哲学寓意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指( ) A“现象”和“本质” B.“本质”和“现象”
C“实践”和“理论”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9.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 )
①培养求知欲 ②培养好奇心 ③培养创造欲
④培养质疑精神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当代管理界有句名言:“智力比知识更重要,素质比知识更重要,品德比素质更重要。”这种人才标准告诉我们( )
A.人生的价值观不同,追求的目标就不同
B.人生价值是通过人的智力、素质、品德表现出来的
C.智力、素质、品德成为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条件
D.实现人生价值应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端正人生方向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哲学上把事物自身包含的既_________又_________的关系,叫矛盾。
2、事物的发展中,__________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_________是事物发展
3、________是认识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来源。
4、________尽管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都是由本质决定的,都是本质的外部
5、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不为_________所迷惑,这是认识一切事物的科学方法。
6、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___________的统一。
7、发展是___________代替___________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
2、
3、
4、
5、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请说明这个规律的内容是什么?
2、为什么说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
3、哲学中的联系,具有哪些特点?
4、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概念及联系是什么?
5、简述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材料1:200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3年着重抓好农业方面的工作是:调整农业结世界观 意识 联系 现象 个人理想
构,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大力调整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
材料2:200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并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会议同时指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1.两则材料共同体现了一个什么哲学道理?
2.运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原理说明,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范文五:《哲学与人生》职高期末试卷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政治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得分
单项选择题(25×2,共 50分)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 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体现了()
A 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
B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C 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D 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A 量力而行 B 自知之明 C 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3、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 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害交织的 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A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
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 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与物的特点是
()
A 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
B 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
C 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
D 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
5、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意识反作用与物质。
6、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种说法说明了()
A 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 物质决定意识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A 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8、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 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 刺的效果当然明显, 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 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
A 事物具有两面性 B 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
9、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定是非
C 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
D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10、 人们常说 “会看的看门道, 不会看的看热闹” 。 这里的 “门道” 和 “热闹” 从哲学上讲分别是() 。
A “现象”和“本质” B “本质” 和“现象”
C “客观”和“主观” D “主观” 和“客观”
11、 “实践是知识的母亲, 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 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
A 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B 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
C 有时实践比认识重要,有时知识比实践重要
D 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
12、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大自然一有机会就要说谎的。 ”例如一 根直的木棍,半截插入水中,看上去就像是弯曲的。这说明()
A 本质离不开现象 B 现象离不开本质
C 假象否定了事物的本质 D 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13、一只蝴蝶在茧子中苦苦挣扎,想要冲破茧子,出来飞翔,可是它努力了 一次又一次还是没有成功。这时,有人找来了一把剪刀,轻轻剪开了茧子, 蝴蝶轻而易举地就出来了。可是它的翅膀却可怜地耷拉在肥胖的身体两侧, 怎么也飞不起来。 很快, 那只蝴蝶就失去了生命。 这告诉我们的哲理是 () 。 A 蝴蝶很容易死 B 人能够消灭规律
C 人能够创造规律 D 要尊重事物的规律性
14、**说:“鸡蛋因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小鸡,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 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 ”这说明的哲理是() 。
A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 小鸡和石头能够相互转化
C 温度能和小鸡相互转化 D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15、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 闻之不若见之, 见之不若知之, 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这说明了()的重要性。
A 知识 B 实践 C 知行统一 D 认识
16、“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 。
A 、客观实际 B 、客观规律
C 、主观愿望 D 、正确观点。
17、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 ( )。
A .自然界的变化和发展
B .人类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C .事物上升的变化和发展
D .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18、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A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B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不可避免的
D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9、哲学上所说的对立是指() 。
A 、矛盾双方互相依存 B 、矛盾双方相互对抗
C 、矛盾双方相互分离 D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20、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
A 、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B 、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C 、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
D 、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21、 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 有近千家企业观看, 其中位列世界 500强的企业有 20多家。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星探” ,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 “明星” , 这与当前的 “就业难” 形成强烈反差。 上述材料表明, 劳动者 () 。 ①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
②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
③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 ④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2、 “君子之交淡如水”说明人际交往要() 。
A 、适度 B 、互惠互利
C 、因人而异的 D 、主动热情
23、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劳动力需求已由 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对素质低、技能差的劳动力需求减少。这意 味着() 。
A .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B .企业应不断扩大就业岗位
C .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D .劳动者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
24、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 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 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朵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 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片漂浮的白云。运用辩证法观点看这首 小诗,我们领悟到()
A 、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相反相成
B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 、部分影响着整体,制约着整体功能的发挥
D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5、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积极地态度表现为()
○ 1合作 ○ 2接纳 ○ 3和睦 ○ 4和谐 ○ 5排斥
A 、 ○ 1○ 2B 、 ○ 3○ 4C 、 ○ 1○ 2○ 3○ 4D ○ 1○ 2○ 3○ 4○ 5
二、评析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共 10分)
1. 唯心主义认为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
2.想问题,做事情,凭主观愿望,就能成功。 ()
3. 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可以不考虑社会发展实际,使自己的主观愿 望适应时代潮流就行了。 ()
4. 不运动的物质是根本不存在的。 ()
5. 人生的行动只是受自身的体力,智力的制约,再不受其他任何条件的制 约。 ()
6. 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
7.尊重客观规律,就能很好的发挥自觉能动性。 ()
8.人的命,天注定。 ()
9.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存在着彼此孤立的事物。 ()
10.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 的运动。 ()
二 . 材料说明题(共 20分)
1、有一只蚂蚁和一头大象,他们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耍,一起吃饭。 有 一天蚂蚁与大象玩捉迷藏,大象一背过身去,蚂蚁撒腿就跑,跑啊跑啊,跑 到一堆沙前, 蚂蚁钻到沙里了, 却露出一条腿。 一只老鼠看见了, 就问蚂蚁, 说:“蚂蚁,你为什么还露出了一条腿?大象会看到你的。你真笨。 ”蚂蚁没 好气地说:“你才笨呢!我露出一条腿是想把大象绊倒,你这只笨老鼠,别管 我,等着看吧!看大象怎么能爬得起来! ”说完之后还坏坏地笑了几声。 请用一个四字成语来说明这个故事。 这个成语说明了什么哲学问题? (6分)
2、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对此人们有 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 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 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有些人则认为, 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不健康的内容,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消极影 响。更严重的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地影响了学业和身心健康。 请回答:(1)运用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 (6分) (2)对互联网存在的弊端,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8分)
三、生活实践题(共 20分)
1、从职校中走出来的毕业生,事业有成者有之,庸庸碌碌者有之,自暴自弃 一蹶不振者也有之。其实,这种差别在学校期间就出现了。有的同学上职校 是出于无奈,把自己定位于中考的失败者,看不到自己的前途,认为上职校 就是混三年。也有的同学,把上职校看成是新的人生起点,努力学习,一切 从头开始。也有的同学,把上职校人。
(1)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2分)
看成是人生的一次机遇,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强项,在校学习期间就是学 习的有心 (2)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8分)
2、现实生活中离不开人际交往,人际关系是社会联系的基本形式,人际关系 又是复杂多样的,请你谈谈和谐的人际关系的作用及应该怎样建立和谐的人 际关系?(10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