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学派是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生产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在供给学派基础上发展出新供给主义,主张通过放松供给约束,解除供给抑制,让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才能提升经济的潜在增长率。
如果将需求管理比喻为“西医”,新供给所强调的供给管理更像是“中医”。“西医”可以救急,但副作用大。中医疗法如文火慢煮,综合施治,需要把握火候,引出的味道也更浓。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强调在供给角度实施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视野的宏观调控。未来我国推进新一轮经济改革,应从国际主流的需求管理“西医”方式,更自觉、更积极转向供给方面的改革创新,防止对“西医”过度依赖,采用“中医为主、西医配合”的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疗法。
面对经济持续下滑,我国没有再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而是简政放权,连续下放行政审批权,探索设立自由贸易区,激发市场内在活力,都能看到新供给理论的影子。
已故经济学大师科斯说,经济学的未来在中国。中国学者提出的新供给经济学理论,或许已在正确方向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新华全媒头条 记者:陈二厚,刘铮)
范文二: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这种改革具体而言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过去主要采取需求管理政策,拉动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来推进经济增长。虽然取得了一些经济增长效果,但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和后遗症,以至于中国不得不对这些前期政策进行消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为了保增长或稳增长,中国采取了一系列主要针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宏观调控政策,如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政府投资政策。这些政策确实起到了保增长或稳增长的效果。但是,宏观调控政策的边际效应在递减。虽然连续多次采取了稳增长措施,但GDP增速自2010年一季度达到12.1%的高度之后,一直在震荡下行,直至2015年三季度的6.9%,而且尚未扭转下行趋势。这就使得中国不得不重新思考:为什么抚平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宏观调控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其核心原因恐怕是没有完全找对病根,没有对症下药。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问题,而非周期性问题。针对结构性问题,不能用解决周期性波动的宏观政策去应对,而要采取结构性改革去化解。
“供需错位”已成为阻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一方面,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因此,强调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寻求路径。
供给侧改革实质上就是改革政府公共政策的供给方式,也就是改革公共政策的产生、输出、执行以及修正和调整方式,更好地与市场导向相协调,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时的决定性作用。说到底,供给侧改革,就是按照市场导向的要求来规范政府的权力。离开市场在配置资源时的决定性作用谈供给侧改革,以有形之手抑制无形之手,不仅不会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也会损害已有的市场化改革成果。
从中国中央政府“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改善供给体系的供给效率和质量”等明确表示看,供给侧改革就是以市场化为导向、以市场所需供给约束为标准的政府改革。从供给侧改革的阶段性任务看,无论是削平市场准入门槛、真正实现国民待遇均等化,还是降低垄断程度、放松行政管制,也无论是降低融资成本、减税让利民众,还是减少对土地、劳动、技术、资金、管理等生产要素的供给限制,实际上都是政府改革的内容。
从中国政府改革的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可谓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时间里最深刻的一次政府功能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多方面降低对中国经济的供给约束,使产业、企业的自然活力非受限于作为公共政策供给方的政府约束。
供给侧要通过产业的调整,通过创新,来提高生产率,来适应市场需求的结构变化。通过结构性改革调整,应该对2016年经济的增长有一个乐观的预期。
(根据网络资料编辑)
1
范文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1]
2016年1月26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2]
面对中国经济当下的困局,仅从需求侧着手已经很难有所突破,供给侧与需求侧双侧入手改革,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视野的宏观调控,才是结构性改革。[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背景
在计划经济时代,央企的生产力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自2003年后,央企生产力变革变得很缓慢,主要原因就是央企的体制与机制很陈旧。第一是央企的机制缺乏活力,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第二是政企不能分开,尤其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牢牢捆在一起;第三是央企的发展以扩张型为主,造成目前严重的产能过剩;第四则是央企被内部人控制严重,腐败加重。国企改革应该从解决过剩产能入手。
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几大行业,亏损面已经达到80%,产业的利润下降幅度最大,产能过剩很严重。截至2015年12月初,几大行业的生产价格指数(PPI )已连续40多个月呈负增长状态,这几大行业对整个工业PPI 下降的贡献占了70%—80%。
由于产能过剩的企业占据着大量人力、资金、土地资源,使得生产以及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新经济的发展。因此,势必要建立有效的过剩产能退出机制。“僵尸企业”不退出,企业转型就不可能实现。
“僵尸企业”都普遍处于一种按兵不动的“熬”冬状态,或在等待来年形势转好,或想把这种情况拖下去移交给下任解决。而领导层则希望其能够腾“笼”换“鸟”,这其实是很困难的事。
供给侧要通过产业的调整,通过创新,来提高生产率,来适应市场需求的结构变化。通过结构性改革调整,应该对2016年经济的增长有一个乐观的预期。[1]
中国供需关系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供需错位”已成为阻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一方面,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因此,强调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寻求路径。[4]
传统的先增长后治理、追求增长忽视公平等发展方式失去了可持续性,必然走到尽头。 新常态下,结构调整是一种大逻辑、大格局、大趋势,是中国无法回避、必须进行的一场变革。
结构性改革是改革的重头戏,也是考验中国经济能不能转型升级的关键。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需要结构性改革来推进,需要在需求结构、投资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分配结构等方面发力。
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为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普遍认识到推动结构转型、改革原有经济运行模式势在必行。[5]
中国过去主要采取需求管理政策,拉动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来推进经济增长。虽然取得了一些经济增长效果,但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和后遗症,以至于中国不得不对这些前期政策进行消化。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为了保增长或稳增长,中国采取了一系列主要针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宏观调控政策,如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政府投资政策。这些政策确实起到了保增长或稳增长的效果。
但是,宏观调控政策的边际效应在递减。虽然连续多次采取了稳增长措施,但GDP 增速自2010年一季度达到12.1%的高度之后,一直在震荡下行,直至2015年三季度的6.9%,而且尚未扭转下行趋势。这就使得中国不得不重新思考:为什么抚平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宏观调控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其核心原因恐怕是没有完全找对病根,没有对症下药。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问题,而非周期性问题。针对结构性问题,不能用解决周期性波动的宏观政策去应对,而要采取结构性改革去化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问题
中国的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六个方面的问题。
这六个方面的结构性问题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叠加,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去有针对性地解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产业结构问题
产业结构问题突出表现在低附加值产业、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的比重偏高,而高附加值产业、绿色低碳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的比重偏低。为此,需要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促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提供动力;需要通过金融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等去淘汰落后产能和“三高”行业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区域结构问题
区域结构问题突出表现在人口的区域分布不合理。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尤其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偏低,且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大大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此,需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福利保障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等,推进农民的市民化进程,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区域结构的另一个问题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公平。例如,有些地方享有很多“特权”政策,有些地方发展严重滞后。为此,需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税制度改革、区划体制改革等,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解决不同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使人口和各种生产要素在不同地区自由流动、优化配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要素投入结构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一般性生产要素投入,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等高级要素投入比重偏低,导致中低端产业偏多、资源能源消耗过多等问题。为此,必须要加快科技体制、教育人才体制等改革,优化要素投入结构,更多地实现创新驱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4、排放结构问题
中国排放结构中废水、废气、废渣、二氧化碳等排放比重偏高。这种不合理的排放结构导致了资源环境的压力比较大。为此,必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特别是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以及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5、经济增长动力结构问题
中国经济增长过多依赖“三驾马车”来拉动,特别是过度依赖投资来拉动。其实,“三驾马车”只是GDP 的三大组成部分,是应对宏观经济波动的需求边短期动力,只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非原因,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对应着改革、转型、创新)“三大发动机”
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要更多地依靠改革、转型、创新,来提升全要素增长率,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6、收入分配结构问题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居民贫富差距都比较大,财富过多地集中在少数地区、少数行业和少数人中。因此,有必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和财税制度改革等,促进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缩小贫富差距。[6]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提出
2015年1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城市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是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改革开放,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战术上打好歼灭战,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2016年1月27日,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实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方式
供给侧改革实质上就是改革政府公共政策的供给方式,也就是改革公共政策的产生、输出、执行以及修正和调整方式,更好地与市场导向相协调,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说到底,供给侧改革,就是按照市场导向的要求来规范政府的权力。离开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谈供给侧改革,以有形之手抑制无形之手,不仅不会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也会损害已有的市场化改革成果。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结构
从中国中央政府“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改善供给体系的供给效率和质量”等明确表示看,供给侧改革就是以市场化为导向、以市场所需供给约束为标准的政府改革。从供给侧改革的阶段性任务看,无论是削平市场准入门槛、真正实现国民待遇均等化,还是降低垄断程度、放松行政管制,也无论是降低融资成本、减税让利民众,还是减少对土地、劳动、技术、资金、管理等生产要素的供给限制,实际上都是政府改革的内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改革角度
从中国政府改革的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可谓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时间里最深刻的一次政府功能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多方面降低对中国经济的供给约束,使产业、企业的自然活力非受限于作为公共政策供给方的政府约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重点
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推进供给的结构性调整,即通过创新供给结构引导需求的结构调整与升级。****在谈到中国经济新常态特点时特别强调中国经济面临三大结构调整,即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结构和增长方式结构的重大调整。
推进供给侧改革应当以推进上述三大结构调整为重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经济结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结构按层次包括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调整产业结构重点是推进现代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调整产品结构包括生产性消费品结构和生活性消费品结构,变制造大国为制造强国;推进消费升级和消费结构调整也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任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动力结构
供给侧结构改革应当有利于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调整。改革开放以来,出口、投资、消费一直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其中出口与投资贡献率最高。美国次贷危机以后,特别是我国经济已步入自然回落周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内需逐渐成为主要动力。因此,供给侧结构改革要适应和推进动力结构的调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经济增长方式
供给侧结构改革应当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结构调整。
****在论述经济新常态第三个特点时指出,中国经济正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制定五年发展规划时,将创新发展确定为五大发展战略之首。供给侧结构改革应当在供给侧理论、供给侧制度、供给侧技术等方面寻求突破。
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结构性改革应当同步推进,不能顾此失彼。****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然,供给侧与需求侧是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不能强调一侧,忽略另一侧。这是因为,中国经济运行正面临着供给侧和需求侧都亟待结构性调整的双重压力,供给侧方面的问题是结构性供给过剩和结构性供给不足并存。
只有坚持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同步结构性调整,实现新的平衡,才能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路径
1、针对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点,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2、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方反应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更多地发挥好企业和个人的作用。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把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制定好,给企业和市场相对稳定的预期,提高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多次呼吁,各国务必落实结构性改革,提高国家长久竞争力和风险抵抗能力。
“十三五”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重大突破,应争取更大力度“放水养鱼”,激发社会资本创新创业活力,加快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消除服务业与工业要素价格差异,同时加快推进以优化结构、提升质量为基本目标的教育改革,推动教育结构与经济发展需求和消费需求相适应。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十三五”时期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在需求结构上,要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在产业结构上,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带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升级发展。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当务之急是要做好“加减乘除”——做加法就是补短板,在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要让民营企业参与进来;做减法就是去产能,钢材、水泥、玻璃、电解铝等产能过剩行业尤其要注意合理去产能;做乘法就是发挥好技术、管理、制度等各领域的创新,这是个慢工细活,但效果会很明显;而做除法,意味着不仅要减少产能,还要加强环境保护,做到清洁生产,将对环境冲击降到最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
普遍的供给约束、供给抑制和供给结构老化是中国经济当前的主要矛盾,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就可以恢复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开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周期。中央财经领导
小组第十二次会议显示了中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度重视,以及真抓实干的决心。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我们继续降低融资成本,加大减税力度,取消更多行政管制,放松供给约束。同时,解除对人口和劳动力、土地和资源、资本和金融、技术和创新、制度和管理等五大财富源泉的供给抑制,提高供给效率,降低供给成本,并依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刺激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 滕泰
范文四: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改革
供给侧结构改革:高层“剧透”了什么?
从“三驾马车”的淡化,到“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提出,近期高层话语体系中的这一微妙变化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中国宏观调控思路正在发生重大转变,从以往的偏重需求侧调控转为偏重供给侧调控。
“供给侧结构改革”这个新词在公众听来似很新鲜,但供给侧本身并不是新鲜事。本届政府成立以来,推进简政放权、“双创”和“互联网+”等一系列动作,实质上都是从供给侧发力的宏观调控举措。
今天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料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重点部署。从高层“剧透”来看,减税、国企改革、金融改革、简政放权、“双创”、新兴产业都是供给侧改革的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与中国经济“标配”
在最近一个多月里,高层为“供给侧改革”频频吹风。
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中央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
随后,这一名词成为高层在谈及中国经济时的“标配”。
11月11日,**总理在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提到,“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15日,**在G20峰会上强调要“重视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17日,**在主持召开“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时表示,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18日,**在APEC会议上发言称,“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12月份,**主持召开了两场专家座谈会。两场座谈会上,**都提到同一个点:从供需两侧发力推进结构性改革。
一时间, “供给侧改革”成为经济界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事实上,“供给侧”并不新鲜,就像硬币的两面,有需求就有供给,只是长期以来高层在谈到宏观调控时比较侧重于需求侧,即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而现在,高层已经明确要把调控的重点转向供给侧。 urrently engaged in the project duration is 2 years (or more). (C) mortgage guarantee 1. borrower (mortgagor) between 18-65 years of age, with full civil capacity; 2. home mortgage in principle a gross floor area not less than 70 square meters or home value not
这一变化自有其深刻的背景。“原因并不复杂,因为实践证明单纯的需求管理难以帮助中国经济走向复苏。”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指出。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中国力图通过持续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激需求。2009年-2010年实施了“4万亿投资计划”、10万亿贷款发放,近两年国家发改委新批基建项目投资额度都超过万亿。尽管如此,经济下行趋势依然没有改变。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指出,“(“十二五”期间)我们一直实行扩大内需的战略和政策,但目前经济还在下行,工业品的价格在持续下跌,企业效益下滑,显然这些问题已经很难再用需求不足来解释了。”
其实,经济增速下行仅是表象,更为严重的是4万亿“强心剂”注入后,产能过剩和债务风险的副作用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影响。
产能过剩到了什么程度,以钢铁为例,美国钢铁协会等9家钢铁组织日前发布一份声明,其中援引经合组织的统计数据称,目前全球的钢铁产能过剩量约7亿吨,而中国的钢铁企业过剩产能约
为3.36亿至4.25亿吨。
产能过剩背后是企业大面积亏损。中钢协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大中型钢铁企业亏损281.22亿元,亏损企业49家,占统计会员企业户数的将近一半。
钢铁业仅是产能过剩的冰山一角。“现在的产能过剩是资源错配的结果,即我们将太多的资源投向了一些投资回报率和社会需求低的产业。”长江商学院教授李伟对上证报记者说。
与产能过剩相连接的是不断攀升的债务规模。今年8月,中国社科院发布《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5》显示,2014年底,中国经济整体的债务总额达150.0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170%上升到236%,6年间上升65.7个百分点。
剔除金融机构部门,中国实体企业的债务规模为138万亿元,占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157%上升到2014年的217%。这一杠杆率水平比美、英、德、日等发达国家都要高。
2008年央行曾连续降息4次,2014年底启动的这轮降息降准已有6次。但我们在翻阅各大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调研中小企业负责人时,看到、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仍是“融资难、融资贵”。 urrently engaged in the project duration is 2 years (or more). (C) mortgage guarantee 1. borrower (mortgagor) between 18-65 years of age, with full civil capacity; 2. home mortgage in principle a gross floor area not less than 70 square meters or home value not
值得警惕的资产泡沫、难以承受的政府和企业债务,以及银行资产质量的恶化??许小年坦言,“到了这一步,面向需求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再也走不下去了。”
供给侧改革早已“潜伏”
“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过10万亿美元。在这样的体量基础上继续发展,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是不可持续的。小修小补只能应付一时。本届政府没有推行量化宽松,也没有采取竞争性货币贬值的措施,我们作出了推动结构性改革的抉择。”
这是**最近为《经济学人》年刊《世界2016》撰文中的一段话。现在,结构性改革前面有了一个定语,叫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
在海通证券宏观债券首席分析师姜超看来,需求侧有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
若循着这些要素出发,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早已悄然展开。
优化劳动力配置方面,两年前放开了单独二孩,今年放开全面二孩,补充人口红利;出台包括《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在内诸多文件,破冰户籍改革,促进劳动力跨地域、跨部门流动。
针对优化土地配置,从2013年开始,连续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将农村土地改革作为重点,鼓励农村土地流转。
资本要素改革的核心在于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盈利。针对优化资本配置,在这方面,近几年面向小微企业、创业创新企业的定向减税降费措施频出。今年国务院还决定,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范围,并推出一批重大技改工程重点扶持。
而“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一系列助力产业升级的顶层规划相继出炉,更是“供给侧”发力的明证。
作为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政策密集扶持的方向。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国务院及各大部委出台的涉及“双创”政策文件就不下20个。
更为醒目的标志来自“政府的自我革命”。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认为,供给端改革最大的举措就是简政放权。 urrently engaged in the project duration is 2 years (or more). (C) mortgage guarantee 1. borrower (mortgagor) between 18-65 years of age, with full civil capacity; 2. home mortgage in principle a gross floor area not less than 70 square meters or home value not
自本届政府上台以来,简政放权贯穿其施政方针的始终。**在2013年就职总理时就表示,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1/3以上。这意味着,最迟在2017年年初,需要总计减少560项国务院各部委的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
但实际上,政府“削减”的步子远比预期要快得多,到2014年底,国务院就已累计取消和下放超过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总理提前兑现了承诺。
简政放权有利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在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看来,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思想。“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企业做事会更容易,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改善供给结构。”
在观察政府“促改革”的行动一年后,民生宏观研究员朱振鑫在2014年3月份撰写的研究报告中下了一个结论:政府从“西医疗法”转向“中医疗法”的思路已经非常清晰。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政府不再寄望于通过“放水”、“刺激”等需求管理手段抬高经济增速,而是通过“促改革”改善生产要素供给,激发中国经济的新活力。
“供给侧改革”在今年最后两个月加速爆发。11月以来,国务院共召开5次常务会议,其中有4次工作部署涉及供给侧改革,分别是从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和消费升级等方面入手,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在12月7日经济工作座谈会上对中外专家说,本届政府推进简政放权、“双创”和“互联网+”,实质上都是从供给侧发力。
强调供给侧能否拉动中国经济,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供给方面调控是中期的调控,主要在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包括产业政策的调整、技术政策的调整、资源配置的调整,这些都不是近期就可以见效的。”
这也可以解释为何政策频繁托底,经济增速仍在持续放缓。但不容忽视的是,政府对“有效供给”的重视正在并将继续影响着经济结构。
姜超分析说,“从生产的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将激发消费倾向,导致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占比进一步上升,而第二产业中的传统工业部门占比将明显收缩。”
urrently engaged in the project duration is 2 years (or more). (C) mortgage guarantee 1. borrower (mortgagor) between 18-65 years of age, with full civil capacity; 2. home mortgage in principle a gross floor area not less than 70 square meters or home value not
这一点从近几年的经济数据中得以体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1.4%,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0.8个百分点。服务业正以半壁江山之势挑起经济大梁。
明年供给侧改革重点圈定
供给侧改革下一步如何进行,重点在哪里,尽管这些问题还需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予以明确,但我们仍可以从近期高层会议和领导人的言论中窥出个轮廓。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要打响“四个歼灭战”,即化解产能过剩、降低企业成本、消化地产库存和防范金融风险。
**12月2日主持召开经济工作专家座谈会时表示,在供给方面,继续运用好结构性减税等手段,推动“双创”和“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发展,扶持小微企业成长,发挥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对供给升级的倍增效用,扩大有效供给。
几天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更是明确,明年的供给侧改革要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稳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保持有效投资力度”等多个维度同时发力。
与此同时,专家学者也对今后的供给侧改革提出各种建议。万博研究院院长滕泰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强调,“目前最有效的措施是扩大减税力度,并用发行国债弥补财政缺口,既刺激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又可以提高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开启中国经济增长新周期。”
从近期官方释放的信号来看,政府已经做好了扩大财政赤字的准备。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11月初称,“3%的赤字率红线、60%的负债率红线,是否可以反思调整。”这一表态被市场解读为明年财政大扩张埋下伏笔。
不过,在许小年看来,“减税可以提高企业创新投资的回报,但其重要性还不如放松和解除管制,后者可以为企业的创新开辟出更为广阔的空间。”这一观点是建立在他“过剩产能的实质是创新能力的欠缺”的判断上。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则对上证报记者表示,近期的供给侧改革主要会集中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政治局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 urrently engaged in the project duration is 2 years (or more). (C) mortgage guarantee 1. borrower (mortgagor) between 18-65 years of age, with full civil capacity; 2. home mortgage in principle a gross floor area not less than 70 square meters or home value not
“各类企业中,国有企业盈利能力最为堪忧,产能过剩最为严重,未来也将是产能去化的主要承担者。”姜超也认为,未来国企改革是供给侧改革的一条主线。
值得注意的是,“四个歼灭战”中,**对建设股票市场的论述最为详尽,共50个字: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这意味着,改革融资体制,促进直接融资发展,将是未来的重点方向。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贾康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在继续完善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覆盖全国的股权交易市场(三板),并推动“大资产管理公司”建设。
“供需两端发力更多是体现政府兼顾和平衡经济短期平稳增长和中长期转型的诉求。”章俊分析说,在转型过程中伴随着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会对实体经济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对就业以及金融体系造成负面冲击。“因此,为了给经济转型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降低经济硬着陆的风险,政府在着眼供给侧改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维护有效需求。”章俊指出。
当中国经济步入中高速发展新常态,一场深刻变革也在进行中。而“供给侧改革”则是这场变革的有力的一章,它无疑将有力地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重塑中国经济未来的新格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发力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政策“含金量”
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 2016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发力点何在,2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诸多新论断、新政策、新举措,传递出一系列含金量十足的政策走向。
十个“更加注重”指明新常态下“怎么干”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新常态调控思路的重大创新。如果说上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提出和阐释“新常态”的话,那么这次会议的着力点则放在新常态下“怎么干”。 urrently engaged in the project duration is 2 years (or more). (C) mortgage guarantee 1. borrower (mortgagor) between 18-65 years of age, with full civil capacity; 2. home mortgage in principle a gross floor area not less than 70 square meters or home value not
“新常态是中国经济从量变到质变长期积累、发展演化的必然结果,一方面表明我国发展站上了新的平台,另一方面表明转型升级的任务依然繁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宇说。
正如会议所指出的,这是绕不过去的历史关口,抓紧做好工作,就能顺利过关。会议提出了经济发展、稳定增长、宏观调控、产业结构、城镇化、区域发展、生态环境、民生、资源配置、对外开放十个方面的“更加注重”,明确了新常态下工作的重点转向。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说:“这十个方面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递进,指向性鲜明,认识论和方法论兼具,政策性和针对性突出,为今后在新常态下如何开展经济工作提供了遵循。”
企业成本要六个“降”
“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打出‘组合拳’。”会议明确明年将通过六个“降”帮助企业降低生产、经营各个链条成本: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正税清费,研究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降低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降低企业财务成本,金融部门要创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环境;降低电力价格,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降低物流成本,推进流通体制改革。
“焕发企业活力是整个结构转型的基础,这次减税范围广、力度大,基本涉及全部政府调控范围,且切中时弊。”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斌举例说,增值税目前是第一大税种,如降低税率会带来较大的减负空间。
提高财政赤字率强调“阶段性”
明年宏观调控政策总基调将保持稳定,但针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一些新提法值得关注。
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实行减税政策,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并明确要保障政府应该承担的支出责任。 urrently engaged in the project duration is 2 years (or more). (C) mortgage guarantee 1. borrower (mortgagor) between 18-65 years of age, with full civil capacity; 2. home mortgage in principle a gross floor area not less than 70 square meters or home value not
“针对当前既要适度扩大总需求,又要着力改善供给侧两方面的任务看,财政政策要承担更大的责任,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是必要选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
今年我国赤字率约2.3%。张斌说,我国进入推进结构性改革攻坚阶段,适当提高赤字率,有助于保障民生支出,开拓减税空间,为企业降低成本。“当前提高赤字率仍有一定空间,但‘阶段性’强调的是要把握力度,不会引发财政风险。”他说。
张立群说,财政和货币政策不宜过度扩张,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发挥稳增长的政策效应。
房地产去库存以“通”代“限”
“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库存”,“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就化解房地产库存,会议作出一系列部署,最重要信号就是治标治本兼顾,供给侧与需求侧管理同时发力,在稳定房地产市场过程中,促进房地产业转型,形成长期消费预期。
——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
——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使他们形成在就业地买房或长期租房的预期和需求。
——明确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
当前楼市高库存,一大症状就是结构性供需错位。供给侧管理就是要使房地产生产商提供更适销、对路、宜居的住房消费品:
——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自然人和各类机构投资者购买库存商品房,成为租赁市场的房源提供者,鼓励发展以住房租赁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化企业。
urrently engaged in the project duration is 2 years (or more). (C) mortgage guarantee 1. borrower (mortgagor) between 18-65 years of age, with full civil capacity; 2. home mortgage in principle a gross floor area not less than 70 square meters or home value not
——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会议还提出,要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有专家分析说,这意味着过去采取的一些限购等临时性举措有望逐步取消,但这要看后续进一步动作。
化解产能过剩要“闯关过坎”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中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认为,经济增速放缓,表面上是需求不足,实际上是供给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一方面已有供给因为供大于求出现了过剩;另一方面部分需求缺乏相应的供给难以被满足。
专家认为,有效出清过剩产能是推进结构调整的核心。近期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不断下滑、工业价格持续回落,产能过剩是症结所在。一些行业的“僵尸企业”要得到有效妥善处置。
为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会议强调,妥善处理保持社会稳定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系。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做好职工安置工作。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表示,化解过剩产能要在化解存量和控制增量两方面同时发力。一方面要加快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挖掘传统产业升级潜力,并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兼并重组等方式,促进市场出清;另一方面,严格控制增量,防止出现新的产能过剩。
“在这个过程中,要强调社会政策发挥兜底作用,减少给就业和社会稳定带来冲击。”他说。
扩大有效供给重在“补短板”
扩大有效供给,着力补齐短板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点之一。会议明确,要通过打好脱贫攻坚战、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培育发展新产业、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继续抓好农业生产等方面扩大有效供给。
urrently engaged in the project duration is 2 years (or more). (C) mortgage guarantee 1. borrower (mortgagor) between 18-65 years of age, with full civil capacity; 2. home mortgage in principle a gross floor area not less than 70 square meters or home value not
“目前我国的供给存在着重复和过剩的情况,下一步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应着眼于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益,这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重要意义。”王军说。
“创新”在扩大有效供给的众多措施中成为亮点。会议指出,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培育发展新产业,加快技术、产品、业态等创新。
王军说,针对一些落后存量,不能简单关门破产,创新就可以通过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达到用增量来化解存量的效果。
关键环节改革“齐发力”
推进结构性改革,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会议对多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明确提出方向和目标:
——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财税体制改革,抓住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地方税体系等关键性问题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尽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银行体系改革,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个人账户,提高统筹层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这些改革均突出了问题导向,全面深化改革将贯穿始终。”张立群说,国企改革为过剩产能调整、市场出清提供基本经济制度支持;财税、金融、银行等领域改革,兼顾稳增长和调结构;养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针对结构性改革推进可能带来的下岗、就业等问题,强调基本民生兜底。
调动各方积极性积聚合力
尽管新常态提出已近两年时间,但时至今日面对新常态,依然有一些人或等待观望,或无所适从。专家指出,会议之所以强调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目的是在全社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形成新常态下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urrently engaged in the project duration is 2 years (or more). (C) mortgage guarantee 1. borrower (mortgagor) between 18-65 years of age, with full civil capacity; 2. home mortgage in principle a gross floor area not less than 70 square meters or home value not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王小广说,调动各方积极性的核心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我们有越来越丰富的人力资本,关键是如何通过政府职能转变、体制机制改革将富矿变为新的生产力。”
调动积极性,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不可偏废。会议谈改革政策,明确允许地方进行差别化探索,发挥基层首创精神;谈防范风险,提出要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工作。
“中央在战略上已做好了顶层设计,给地方留有改革试验空间。各地只要因地制宜、各显神通、敢闯敢试,就能形成你追我赶、奋发有为的良好态势。”张占斌说。(记者 张旭东、赵超、安蓓、何雨欣、王希、王立彬、于佳欣)
urrently engaged in the project duration is 2 years (or more). (C) mortgage guarantee 1. borrower (mortgagor) between 18-65 years of age, with full civil capacity; 2. home mortgage in principle a gross floor area not less than 70 square meters or home value not
范文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
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G20峰会、APEC 会议上,**则将“重视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作为世界经济的“药方”;同期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样强调,要“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
从那时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始成为一个高频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
据不完全统计,**至少在十余个场合提到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部级干部专题研讨班、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政府工作报告、领导人调研考察等多个场合,这个词也高频出现。
那么,究竟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显然,与“供给侧”对应的就是“需求侧”。在传统的需求管理思路中,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主要是加大投资、刺激消费和拉动出口;而从供给侧来看,则认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于在供给和生产端做文章,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产业竞争力来“提质增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非应急之举,而是应对深层结构性矛盾的长久药方。用**的话说,推进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的一个发展战略重点。 解决结构性矛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词有两个:一是供给侧,二是结构性。从供给侧看,中国目前的供给,面临着产能过剩、效率低下、档次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3月13日,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中国中高收入阶层的形成,个性化、品牌化、差异化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强烈。2015年,中国人在境外消费刷卡达到900亿元,这些消费大多花在高档产品、医疗、教育等方面。
是中国生产不出来这些产品吗?这其中有能力问题,也有思路原因。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在一些引领世界的新兴产业、尖端科技方面有所欠缺;在思路方面,以往大多是一窝蜂式的排浪式发展,造就了今天如煤炭、钢铁等领域的严重过剩,同时生产资源和产品分布不均衡,在中西部、农村及基础公益等领域则存在巨大欠缺。
这就是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最深层的结构性矛盾。要解决这种矛盾,需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
**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五大政策支柱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五个层面做文章: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3月8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要把握好“加法”和“减法”、当前和长远、力度和节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具体怎么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宏观政策要稳,就是要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产业政策要准,就是要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微观政策要活,就是要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改革政策要实,就是要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线。
今年1月,在重庆调研时,**说,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需要,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