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培养从事室内外环境规划设计、实施和管理,获得环境艺术设计师的专业系统训练的应用型人才。主要开设素描、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透视学、色彩构成、家具设计、展示设计、室内外装饰设计、装修材料工艺与施工管理、工程预决算、工程实际操作和电脑设计等课程。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建筑、装潢、城市规划、室内外装饰等领域的工作 环境艺术设计的叫法,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设计系为仿效日本,而将院系名称由“室内设计”改成“环境艺术设计”。一时间,全国众多设计院校步其后尘、纷纷效法。改名称成了时髦,一阵风似的,很少有人冷静思考。几个认为改名不妥的专家出来呼吁也没人听,几年后,连那些当年积极带头的人也觉得改的不妥当。
在中国,所谓的“环境艺术设计”就是指室内装饰、室内外设计、装修设计、建筑装饰和装饰装潢等等。尽管叫法很多,但其内涵相同,都是指围绕建筑所进行的设计和装饰活动。要说有区别的话,那就是室内装修和室外装修的区别。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室内设计的叫法也很不妥,其限定性概念显然是将室外装饰设计排斥在外,致使围绕建筑外立面和小环境的装饰设计,出现建筑、室内、园林、景观等各设计施工行业竟相插足的现象。
另一方面,环境艺术设计就其狭义(围绕建筑的室内外设计)上讲,叫法也算贴切。但其广义的概念和范围就不得了,环境艺术几乎涵盖了地球表面的所有地面环境和与美化装饰有关的所有设计领域。因而,这就很难怪同学们说这个叫法不准确、太笼统了,有许多同学毕业了出去找工作,人家总要问:你们环境艺术设计学些什么东西呀?是做什么的呢?
有的甚至问:你们是搞环保的吧!于是,求职的学生马上把概念缩小、限定,跟他们说我们是做室内外环境设计的,加了“室内外”三字,所有的人都能听明白。
景观艺术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期间学生将通过以景观为主的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达到具备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与技术能力的专门人才要求。
主要学习建筑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期间学生将通过建筑内空间环境为主的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达到具备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与技术能力的专门人才要求。
将通过以建筑设计与创作思维能力的培养,建筑设计方法与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达到具备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与技术能力的专门人才要求。
筑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物理、中外建筑史、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计算机辅助设计。
环境艺术观念的变迁。城市、建筑是环境艺术的主要载体的体现者,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艺术观念的变迁,可以从建筑艺术观念的变迁中看到它的足迹。从建筑诞生之日起,它便是作为人的环境出现的,它就是环境艺术,只不过人们真正认识到建筑作为环境艺术的性质比较晚,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才认识到这一点。所以说,环境艺术观念的变迁与建筑观念的变迁是同步的。
那么,建筑价值观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呢?它经历了五个阶段:(1)实用建筑学阶段,追求适用、坚固、美观的建筑;(2)艺术建筑学阶段,视建筑为"凝固的音乐";(3)机器建筑学阶段,把建筑看作"住人的机器";(4)空间建筑学阶段,认识到"空间是建筑的主角";(5)环境建筑学阶段,认为建筑是环境的科学和艺术。本世纪,建筑价值观已开始进入第六阶段--生态建筑学阶段。人类经历了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以致发展到污染、破坏环境之后,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才
逐渐意识到要保护环境,恢复自然生态环境和部分历史人文环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当代环境艺术观念形成和发展起来了。美术界、环境界、建筑界的有识之士纷纷行动起来,探索环境艺术问题。而建筑界对环境艺术的研究,是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从研究环境行为与环境设计效果的关系开始的,是从研究社会生态学、研究人对环境的心理行为要求,包括艺术审美需求开始的。
环境艺术在中国的崛起与发展。我国环境艺术作为学科和行业,是自1985年起步的。1985年,中国建筑学会在北京召开了中青年建筑师座谈会。建筑作为环境艺术的性质,在会上引起广泛的重视,与会的建筑师重温了《华沙宣言》(1981年第14届世界建筑师大会通过,主题为"建筑·人·环境"),会后,撰文探讨有关环境艺术问题。1987年,《中国美术报》专门召开了以环境艺术为主题的座谈会。与会的专家开始筹建中国环境艺术学会。1988年,《环境艺术》丛刊创刊号问世。1989年,中国环境艺术学会(筹)等举办"中国80年代优秀建筑艺术作品评选",在海内外引起很大反响。1992年10月8日,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成立。该会宗旨为: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环境科学、美学、造型艺术以及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各界人士携起手来,为提高人民生活环境质量,创造中国当代环境艺术,保障人类健康永续发展而努力。1995年元月,中国建设文协环境艺术委员会等主办的"中国当代环境艺术优秀作品"(1984~1994)评选结果公布。
近2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我国城市化的速度和规模空前地加速加大。城市建设、住宅区的建设速度与规模也是空前的。城市广场、街区、公共建筑、私人住宅开始加强环境设计与装修。环境设计与施工队伍急剧膨胀,每年的产值高达数百亿上千亿之多。这些环境建设都存在着十分迫切的艺术文化要求。
我国环境艺术的现状。我认为,我国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目前处于"正在上路"的阶段。为什么说环境艺术正在上路?因为环境艺术在我国"有行无思",还没有成业。近年来,我国虽然有大量环境艺术的实践,但是,环境艺术作为一个行业和学科,在我国尚没有公认的科学的行业标准、行业规范,更没有进行相应的学科理论建设。环境艺术处于"有行无思"、"有行无业"、尚未成熟状态。值得重视的是,由于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特殊性,其主角是建筑,是城市空间,是构成建筑与城市空间的材料、结构骨架、立意等。所以,规划师、建筑师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主导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而现在有些重要的环境艺术项目,因为对规划师、建筑师的作用认识不够,致使这些项目完成得不够好,这是令人遗憾的,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规划师、建筑师在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主导作用。
关于环境艺术
环境艺术(Environment ART)有着宽广的内涵,除了包括为美化环境而设计的“艺术品”外,还应包括“偶发艺术(Happening ART)”、“地景艺术(Land ART)”以及建筑界所称的“景观艺术(Landscape)”等。也就是说人们所耳闻目睹的一切事物都是环境构成的要素。如:自然界的山、水、草、木,人工创造的建筑、市政设施、招贴广告,甚至人们自身的日常行为,如服饰、购物、休闲、运动等都是环境中的景致。 “环境艺术”是一个大的范畴,综合性很强,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其中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2]其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著名的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Richard P?Dober)解释道: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无所不包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影响环境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上秩序的能力,以及提高、装饰人存在领域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二战后在欧美逐渐受到重视的,它是二十世纪工业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中,科学、经济和艺术结合的产物。它一步到位地把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作为有机的整体统一起来。
环境艺术的理解】
设计师们认为艺术设计是艺术和技术完美结合的创造性活动。正因为这一特性,使设计师在长期的设计工作中,培养了对技术发展前沿的关注,以及对探索和创造的兴趣。无论是建筑设计师、工程师、雕塑家、画家、音乐家、灯光师、园艺家、工艺匠师等,都可把环境艺术视为己任,并且基于各自的专长,从不同角度理解“环境艺术”,共识之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大自然是天然环境
大自然是天然环境,即第一环境;城乡建筑及其建筑的室内空间是人造环境,即第二环境;园林、农场、水库之类是利用自然,略施人工的第三环境。一般意义上的环境艺术是指人造环境。
[以美术为骨架的
造型、光色、尺度、比例、体重、质地等形式美,是环境艺术的基本语汇。功能、空气、声音、温度、气味等因素,也须综合考虑。因而所谓“艺术”既有视觉的,也有听觉的和嗅觉的,既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它是一项非合作不可的综合创造。
[建筑是主要载体和体现者
对环境而言,建筑侧重处理自身与第一环境的关系。(切不可理解为艺术只是建筑完成后的添加和补缀)这一特性决定了建筑师和艺术家各自的分工,也暴露了各自的才智缺憾。只有把建筑师侧重的功能和艺术家侧重的审美完整地、有机地统一起来,环境艺术才能成功。新一代的环境艺术人才,应具有综合才智,避免建筑师多注重单体,规划师不顾及细节,艺术家漠视实用与技术的通病。
[“景”与“情”的统一
“景”是指自然景观的选择和人文景观的营造,使环境融入风物,成为民族传统的缩影或现代文明的集锦。鉴于环境艺术的巨大体量,包涵的丰富信息,存在时限的相对长久性,它不啻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最直观的表征。在环境艺术的设计与创造中,设计师们总会不失时机地输入情感,体现人情味,把造境上升至造意境,追求环境中的情调,烘托民族的风格,抑或也体现设计者的个性。
[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处
“人是自然之子”这句话,揭示了人与自然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另方面,一切建筑又都是以使人与自然相对分离和隔绝来保护人,避免人“风餐露宿”、“星月披肩”的。但凡人造环境,都意味着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破坏。环境艺术正是要在这种改善与破坏中,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人为主、物以人用”。建筑造址更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型、色、声、光、气的处理均为使人愉悦;道路、楼梯、门窗要方便人的出入。家具、商场、车库、垃圾站等配套设施,也得考虑人的行为习惯。
[【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方向】
环境艺术设计(Environment Design)可以分为物质形态和意识形态两个方面。物质形态主要是指构成环境景观的物质要素,而这些物质要素按不同的材质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意识形态主要是指影响指导人们行为的精神因素,如:宗教信仰、民俗习惯、审美观念、社会制度、伦理道德等。环境设计各要素间的关系犹如生物学上生物群落的共生链,维系着自然万物的萌发,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这种状态恰恰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追求的目标,其任务在于设计出最优化的“人类——环境系统”,这个系统将展现人类与环境的共存,人类与环境在新的高层次的平衡和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具体有还空间形象设计,装修设计,室内物理环境设计和陈设设计等四个方面。
(1)空间形象设计是一种空间结构的总体设计,解决空间的尺度、比例、协调等结构问题;
(2)装修设计的总体设计的具体实施。按照空间结构的整体设计,进行墙面、地面、天花板、间隔等处理;
(3)室内物理环境设计,解决室内通风、保暖、温度调节等方面的工程性设计。
这是保证室内环境质量的重要方面;
(4)室内陈设设计包括家具、灯具、织物、艺术陈设品,绿化植物等。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师的能力要求】
具有空间想象力;思维清晰;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强;富有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较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良好的环境整体意识和综合的审美素质,掌握系统设计的方法与技能,具有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表达的能力。对传统、现代风格的设计典型融会贯通,掌握室内空间造型、界面装修设计、陈设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确立完整的空间与尺度概念,具备合理运用材料与工艺的能力。
为了完成有效的电脑图形制作,环境艺术设计师需要能熟练使用以下几种软件工具:
一:PHOTOSHOP:
世界顶尖级的图像设计与制作工具软件.无论你是从事平面艺术设计,摄影,多媒体,影像制作,还是网页,都可以用它进行艺术创作.
二:CORELDRAW:
CORELDRAW的高级操作与技艺,CORELDRAW中妙用及印刷技术.
三:3DMAX效果图
以室内外效果图为主,掌握3DMAX各项基础知识。三维效果设计与制作;三维图的建模、材质、灯光、场景、渲染、后期处理技巧。
四:AutoCAD
学习AutoCAD,掌握施工图的识别、创建技能。
[【环境艺术设计历史】
环境艺术设计的叫法,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设计系为仿效日本,而将院系名称由“室内设计”改成“环境艺术设计”。一时间,全国众多设计院校步其后尘、纷纷效法。改名称成了时髦,一阵风似的,很少有人冷静思考。几个认为改名不妥的专家出来呼吁也没人听,几年后,连那些当年积极带头的人也觉得改的不妥当。
在中国,所谓的“环境艺术设计”就是指室内装饰、室内外设计、装修设计、景观园林、景观小品(场景雕塑、绿化、道路)建筑装饰和装饰装潢等等,此外,还包括城市规划。尽管叫法很多,但其内涵相同,都是指围绕建筑所进行的设计和装饰活动。要说有区别的话,那就是室内装修和室外装修的区别,学科上分为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
另一方面,环境艺术设计就其狭义(围绕建筑的室内外设计)上讲,叫法也算贴切。但其广义的概念和范围就不得了,环境艺术几乎涵盖了地球表面的所有地面环境和与美化装饰有关的所有设计领域。
[【概念内涵】
普遍存在学术术语使用不规范的现象,在日常交流中,我们经常遇到以“环境艺术”或“环艺”来表达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无论是出于简化名称还是对其真正内涵的模糊认识,都不利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健康发展。尤其在国际交流当中,往往由于学术术语的不规范或缺乏与国际相接轨的学术名词表述,引起误解或要用颇多的言辞予以解释,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实际上,“环境艺术”有着其自身的内涵,它是依据环境而存在的艺术形式,作品强调与环境的依存、融合关系,强调作者艺术观念的表达,以材质肌理、空间体型、光影色彩、比例尺度等造型西言的表现,使作品融于环境的氛围之中。作品形式包括环境雕塑、壁画、装置、大地艺术等,相应的专业在欧美国家大学中也多有设立。 如果说“环境艺术”是艺术家更多地依托具体环境并通过其作品表达他们的理想和观念的艺术形式,那么“环境艺术设计”则赋予设计师更多的社会责任,其表现形式除具有艺术审美和精神需求之外,具体的功能、技术、经济等因京也制约着设计与创作,事实上它已是跨越艺术与科学之间具有综合性和边缘性的设计分支学科,具有多种专业内涵和属性。
在国家学科目录中环境艺术设计属于艺术设计下的专业,其专业内容包含室内设计和外部环境设计,即以研究和设定室内空间、光色、家俱、陈设诸要素关系为目标的室内设计,和以研究和设定建筑、绿化、公共艺术、公共空间和设施诸要素关系为目标的环境景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立以来的十多年中,环境景观设计借助于室内设计专业的母体迅速成长壮大,加之风景、园林、景观、建筑等专业学术内涵的渗透与融合,“室内”与“室外”由“环境艺术设计”建立之初的两个专业方向逐渐走向两个相对独立的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也将从单一专业成长为以“环境艺术设计”为名称、由众多相关而又不同的专业组成的专业群。
随着环境艺术设计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是室内与室外环境设计教学各自走向系统与专业,另一方面与之相关的行业逐渐成熟起来,在环境艺术设计实践领域,环境景观设计行业已形成与室内装饰与设计行业两分天下之格局,对更加专业化人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设计实践对专业化人才培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可以说,社会分工的不同正分化着原有合二为一的专业教学结构;与此同时,当前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由于有限的学制和日益增多的课程设置之间的矛盾加剧,有必要对现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进行重新整合,在继承强调宽基础厚积累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观念的基础上,强化专业方向内的深入教学,为建立相对独立的室内设计和环境景观设计教学结构进行理论研究和学术实践。
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尽相同,院校的办学条件和历史传统也各有千秋,无法强求一律,也无须强求一致。提倡多样的、多层次的、各具特色的办学,成为建设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必然选择。
以环境艺术设计为专业群概念,能够根据不同办学条件,融贯相关专业,整合相关办学资源,建设多样化多层次办学方向:1)从系统性综合性的角度可以设立室内设计和环境景观设计两个基本专业:2)从研究和实践对象的角度又可设立环境艺术晶设计、环境设施设计、室内陈设设计、家具设计、环境照明设计、庭园设计等众多专业。它们共同组成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概念的提出和多元化的专业设置具有诸方面的有利因素;有利于学生明确自身专业身份和未来发展方向,在掌握核心设计课程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训练基础上,通过灵活多样的课程设置和选择机制,使学生在某一方向形成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成为一专多能的设计人才:有利于学校根据办学条件明确专业定位,实现与相关专业的有机融合,发挥高等院校的综合优势:有利于教学的组织管理和学术评判标准的建立,教学安排上,可以改变原来面面俱到的格局,合理调配师资力量,形成专业特色,学术评价标准也由于专业方向的明确而易于把握;由于专业边界清晰、专业内涵明确,教学与实践之间互动关系的建立可以更加主动,目的性将更加明确。
[【教学实践】
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建立教学与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培养高水平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环节。高等院校不是象牙塔,大学教育要强调素质教育,但也不应忽视基本职业技能的训练,这是由环境艺术设计极强的实践性所决定的,事实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自其成立之始,便由于市场的需求,而在教学过程中渗入了实践的内容。因此,作为高等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我们应该提倡培养学生具有引导设计市场方向的理想与信念,同时也应具备适应设计实践需求的扎实的基本技能。
中央美术学院自成立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来已走过了十个春秋,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建筑学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分别设立以及建筑学院的成立,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更加明确,确立了以建筑基础、空间感觉和创意思维等方面的训练为专业基本教学结构,室内设计和环境景观设计为深入学习方向,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创新
观念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教学目标。
强调创造精神与创新观念并非是要与市场保持距离,而是要通过大学几年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和为实现理想而能坚韧不拔努力进取的信念,未来能够在任何需要创造力的环境下较好的生存并继续发展,具备不断学习与提高的意愿与素质。不为眼前利益而放弃人生理想与艺术追求。
教学与实践的互动反映在教学环节中实验性与实践性的互补与融合,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通过更新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等教学手段,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突出实验性,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励同学开拓思想,敢于探索。如装饰材料课程让同学通过对设计实践中常用的材料作充分的市场调查,了解材料运用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选取感兴趣的原材料,发掘即使是最普通材料的造型表现力及材性上的建构可能性,自己动手实验,尝试制造装饰材料。这样一来,拓展了学生的设计视野,丰富了装饰语汇和设计手段,使同学们逐渐建立起具有独立意识的设计观念,不至于在今后工作中随波逐流,能以他们的设计理念影响井丰富设计实践。 在突出教学实验性的同时,中央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也非常强调在课程设计中引入实践性教学,以具体的设计实践结合理论教学,强化知识积累与处理具体实践环节问题的有机联系。如在教授环境生态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传统民间建筑的调研与测绘,在认识与总结传统民居生态学意义的基础上,由教师带队为农民设计符合生态原理并具有地方特色的新民居及其环境,教学与实践的互动拉近了学校与社会的距离。
与建筑、农林、景观、规划等背景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相比,在美术学院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有其非常有利和独特的条件,在教学中可以把艺术观念与理论融于对当今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阐述中,避免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我们将紧密依托美术学院浓厚的人文、艺术背景去充分发掘同学们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创造性潜能,强调建筑、空间、环境中艺术与技术有机融合的设计与教学理念。
通过推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与实践的互动,可以丰富当今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理论探讨,为日益多元化多层次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与实践注入新的活力
[【发展方向】
环境艺术设计可以分为物质形态和意识形态两个方面。物质形态主要是指构成环境景观的物质要素,而这些物质要素按不同的材质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意识形态主要是指影响指导人们行为的精神因素,如:宗教信仰、民俗习惯、审美观念、社会制度、伦理道德等。环境设计各要素间的关系犹如生物学上生物群落的共生链,维系着自然万物的萌发,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这种状态恰恰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追求的目标,其任务在于设计出最优化的“人类——环境系统”,这个系统将展现人类与环境的共存,人类与环境在新的高层次的平衡和发展。
范文二:艺术设计试题
设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西方“设计的艺术”概念在何时由哪位艺术家最早提出?
古代汉语中与现代“设计”相对应的概念是什么?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巴黎圣母大堂,意大利米兰大堂,德国科隆大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堂。
答案
1、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设计学的产生是20世纪以来的事件;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它毫无疑问有着自己的研究对象。由于设计与特定社会的物质生产与科学技术的联系,这使得设计本身具有自然科学的客观性特征;然而设计与特定社会的政治、文化、艺术之间所存在的显而易见的关系,又使得设计学在另一方面有着特殊的意识形态色彩。这两个方面的特点正构成了设计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的独特的性质,因此设计应该被视作一种物质文化行为,而设计学则是既有自然科学特征又有人文学科色彩的综合性的专门学科。
设计学是关于设计这一人类创造性行为的理论研究。由于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与审美性,因此,设计学的研究对象便与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就艺术学科领域而言,设计学又称为设计艺术学:就设计的功能性而言,设计学要对相关的数学、物理学、材料学、工程学、机械学、建筑学、电子学、经济学进行理论研究;就设计的审美性而言,设计学要对相关的艺术学、考古学、美学、色彩学、构成学、心理学、民俗学、传播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进行研究。
2、1936 佩夫斯纳出版《现代设计的先锋》最早提出了西方“设计的艺术”的概念。
3、设计一词虽然是西语Design在现代汉语中的反映,但其西语词源学上的含义,在古代中国的文献中早已有了相对应的词义。 用现代汉语中的“设计”这一双音节词来对译西语的Design,从其各自的语源背景及文化背景来看都毫无歧义,这正好说明了“设计”作为人类生活行为的共性特征。总之,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好难答 ,参考下面这个哈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巴黎圣母大堂,意大利米兰大堂,德国科隆大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堂。
夏小丽 10:40:24
1.设计的概念:
是根据一定的需要发现和精心构造备选方案的活动。
2.现代设计的概念;
设计就字义来解释,是设想和计划的含义。现在所说的设计包括人类对自己将要创造的产品的前期构思,以及实现这个构思的整个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反映现代大工业社会的本质!
3.艺术设计的本质;
1.是人类有目的性的审美活动。人类在进行艺术活动时有明显的目的性和预见性,是为达到某一明确目的性和预见性的自觉的行为。
2.是一种问题求解活动。设计过程就是以问题求解,寻找问题答案为核心,它是人们为满足一定需要,精心寻找和选择理想被选方案的活动。
3.是一种智能文化创造形态。设计表现为某种文化创造活动形态,而这是特定的文化背景和进行设计活动的具有特殊文化素质的人所决定的
4..现代设计的特征:
1.是受到时间与空间限制的实践活动。设计的时空性特征,给设计成果打上不同时代,与不同社会,不同时间与不同空间的烙印。为了减少时空的限制而造成的负面效应,设计师可做的是强化设计的现代意识和创新意识。
2.设计活动都是在特定的物质条件的的约束下进行的。设计活动受到物质条件的限制。
3.设计都是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而进行的。设计始于需求,需求由设计来满足。这是设计与需求的本质关系。
4.设计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活动。创造性是一个重要的本质特征。
5.设计活动是一个不断推进的系统过程。
5.设计活动是一个不断推进的系统过程。具有过程性是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 从设计的社会价值来说,现代设计是科学,是生产力,是生活方式的创造,是科学技术的全面物化,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
五.现代设计的经济价值:
设计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设计成为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的战略和途径,作为经济的载体,设计成为国家和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当今时代是品牌经济的时代,是形象消费的时代。.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设计是管理,设计左右产品的发向和市场的导向。企业家是企业管理的“概念设计师”。
六.现代设计的文化价值;
现代设计文化是现代文化的构成部分。设计文化是物质文化,又是精神文化,是两者的共融。
文化价值的体现:
1. 设计传播的信息体现商品和服务的价值观念,这是独有的效应,
2. ???????体现特定民族文化或亚文化群的人文特征,
3. ???????体现人类社会知识的传承,获得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等领域的知识,都是靠文化传播发展起来的。
4. ??????..体现道德价值,即设计作品中的精神文化价值,表达一定的道德评价和判断的标准。
七.工艺美术运动:
莫里斯——现代设计之父。拉斯金的设计口号“要向自然学习”
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出在美国和欧洲发展的装饰艺术运动。
19世纪80年代,比利时画家费尔德在布鲁塞尔倡导新艺术运动,常常往来于比,
法,德,英。推动了艺术的深入发展。他是最杰出的设计家和思想家。 新艺术的发源地——法国。
艺术运动的两中心——巴黎,南西。
影响大的群体:萨姆尔`宾的新艺术之家。现代之家与六人集团。
八.装饰艺术运动
1.产生于20世纪的20年代到30年代的法国,美国和英国等。
2.从产生动机和设计立场来说,它是对新艺术的背离和挑战。装饰艺术反对古典主义,自然的有机形态,单纯手工艺趋向,主张机械化的美。与新艺术强调的歌德式的自然风格的装饰,强调手工艺的美,否定机械化的时代特征有着极大的不同。
3.装饰艺术的样式风格,类似新古典主义的做法,喜欢直线和对称的构成。
九.现代主义:
1.从设计思想上看,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具有:民主主义,理想主义,精英主义三特征。
德国工业同盟,1907年10月成立,奠基人和组织着——穆特修斯。他主张:“明确的使用性”认为设计讲究明确的目的和功能,遵循功能主义的设计原则。他肯定机器生产的进步,主张艺术与技术,审美,与应用的结合。
十.包豪斯
1. 1919年建立,在魏玛,由格罗佩斯建立的发展现代设计教育的学院。是一所与工业生产相结合的建筑及设计艺术学校。
2. 包豪斯的教学思想和方针:
1.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2.手工艺与机器生产结合。提倡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工业的特征。
3.强调基础训练。从现代抽象绘画和雕塑发展来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等成了现代设计基础教学方法。
4.实际动手能力与理论修养并重。
5.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的结合。
3.包豪斯原则:1主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2.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人,不是产品。
3.强调设计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进行。
2.狄索时期(1925—1930)包豪斯在教学思路和体系上有所改变。3.痛苦的结局—柏林4.他教育体系和设计思想经历三阶段:1.魏玛时期(1919—1924)是草创阶段。时期(1931—1933)米斯任校长,是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重要大师之一。主张“少而精”
5.包豪斯对现代主义的影响:教学思想和方法被瑞士,荷兰,日本等过相用。作为教育思想学派,在世界范围的影响是深远的,它的继承着遍布全世界,从建筑,室内设计,从产品设计到广告。几乎 所有领域都受到影响。
十一.现代主义——国际主义
它发源于现代主义的中心,从德国转移到美国,与美国高度富裕的经济融合,发展为声势浩大的国际主义。
3.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流派:1.波谱风格2.孟菲斯集团3.宇宙风格4.未来风格
二. 现代设计的基本类型;根据设计目的分为三领域:1. 产品设计:以用设计为目的,创造适当的产品。以作为人和自然的媒介。2.视觉传达设计,是利用视觉符号进行信息传达的设计。以传达为设计目的,制作良好的信息,以作为人与所属社会间的精神媒介。始于20世纪20年代,成立于60年代。他的构成要素:
夏小丽 10:40:38
文字 ,标志 ,插图。3.空间设计:以居住为设计目的,构建和谐的空间和环境,以作为自然和社会间的物质媒介。 。
四. 现代设计师的素质和知识结构;1.良好的精神品格,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设计是设计师的个人行为,也是社会行为,是为社会服务,要产生社会后果的。因此设计师注重社会伦理道德,对社会有高度的责任感。2.要有紧跟时代的设计观念。 它是设计师艺术生命活力。3.有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设计的本身就是创造,所以设计的主体具有设计才能是相当重要的,也是衡量设计师基本品德的重要标尺。4.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广泛的知识面。现代设计是多种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5.有很高的专业设计能力和审美素养。专业设计能力是专业设计师的首要条件。6.有良好的群体意识和协调力。
B原理篇
一. 现代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2. 现代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1.功能性原则。即合目的性原则,是设计产品时应具有的目的与效用,以功能目的为设计的出发点。
2.经济性原则,不但是成本的考虑,消费者支付能力的预测,重要的是寻求在现有条件下,提高产品的实用审美价值。
3.艺术性原则,是指设计师在设计时考虑作品具有较好的审美功能和艺术品位。从而给受众以审美享受。
4.主题性原则,是设计目的出发点的把握。现代设计作为人类物质文化的审美创造其目的是为了人,所以设计活动从始至终必须从人出发,把人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放在第一要素的位置来考虑。
5.创新性原则。现代设计作为人类智慧的创造性活动,创新推动现代设计活动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是现代设计家的追求。现代设计的创新性原则实质上是,个性化原则,是一个差别化设计策略的过程,是个性化的内涵与独创的表现形式统
一。显示设计作品的个性和设计的独创性。
二. 现代设计的传播技巧的运用:1.清晰2.准确3.可信4.感人
三. 现代设计的重要前提——市场
.认识和把握市场看准选择目标市场是获得设计的基本条件和重要环节:
1.认识和把握市场,有助于设计找准目标对象,使设计有客观依据克服了盲目性使目标不会偏离 2.助于确定理想的诉求对象。 3.有助于市场定位。
四. 设计作为经济管理的手段,作为管理手段,设计领域中最典型最能体现管理效应的是视觉识别系统(CI)和以设计塑造企业文化。
六. 设计风格。 风格是现代设计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设计家在设计实践活动中形成起来的,是设计家独特的的审美见解通过独特的审美传达活动表现出来的,在设计作品中反映出来的基
八.现代设计和民族风格;
1. 不同的经济生活政治状况,地域和历史文化传统,构成了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思想感情,心理结构,个性气质,习惯爱好,审美要求等,发应在设计上就形成了独特 的民族风格。
2.由于设计是民族文化创造的一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所以设计不仅仅是时代的,也是民族的,人的审美活动的本质是,民族文化的审美设计创造活动,
作品上打下了民族烙印。
九. 现代设计的方法与程序:1.设计 方法学的特点。优化性,理解为在给定的条件下得到尽可能满意的结果。2.设计方法的分类:直觉优化,实验优化,进化优化,数学规划优化方法
二. 色彩影响力的表现:1.在视觉上,使形象增强感染力。2.使人增强识别记忆的价值。3.有刺激感和影响情绪的作用。4.色彩可以传达意念,表达一定确切的含义。
三. 色彩计划,是根据企业市场营销战略,采用科学分析定位,运用色彩知觉,配色原理等理论于各项计划内的实施方案,是一种配合市场营销,经营策划,商品设计的整体性规划。
D 艺术篇
1 .设计的本质在于创造,决定了设计师是一个创造性很强的职业,决定了设计师素质品格——创造力的重要。
2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眼前知觉对象而进行的想象。科学发现,重大设计发明及艺术形象的塑造,都是想象的结果。
3 .实质上灵感的产生,是创造主体长期实践经验和知识储备得以集中应用的结果。
4 创造性思维,是从新的思维角度,程序和方法来处理各种情况,问题。从而产生新成果的思维过程,思维活动。它不是独立的思维类型,而是渗透在人的各种活动,思维形式中,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等的综合运用,比较复杂,更具能动性和探索性。
一. 创造性思维的五个显著特征:1.独创性,.独创新意,还要敢于自我否定,打破自我框架萌发新的设计构想。2.连动性3.多向性4.跨越性5.综合性
二.作为一个从事设计创造的设计师应如何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要自己开阔视野,兴趣爱好广泛,成为多方面文化素养的人。
2.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不仅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还要有专业外的科学知识。只有不断的吸取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存,才能拥有与时代同步的专业知识。
3.还应该懂得,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因为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跨专业的学识造诣都是必要的条件,但它本身不是创造。
三. 设计的基本方法;1.头脑风暴法2.超序联想法3.影象创意法4.联想创意法
5.分列创意法6.分脑创意法7.逆转创意法8.辐射创意法
五. 现代设计的多样化艺术表现手法:1.真实再现2.突出特征3.对比衬托4.夸张变形5.幽默偕趣6.以情托物7.比喻象征8运用联想 9.以小见大10.神奇弥幻
11.字体效应12.抽象含蓄13.解构重复14.系列展开15.怪异荒诞16.创造节奏
17.间接暗示18.空灵淡化19.气氛烘托20.着意剪裁21.选择偶像22.巧选角度
23.掌握分寸24.重迭复合25.空间落差26.偷梁换柱27.模拟名作28.善用省略
六. 艺术形式美,是指艺术作品的形式构成诸因素(形状,色彩,线条,语言,动作等)按一定的法则组合出来的审美特征。它是美的形式的某些共同的特征,也是形式美法则。
举例说明科技进步如何推动设计方法的改变、?
鸟巢、水立方中的科技
大家都知道,北京2008奥运会体育中心是一个很大很漂亮的鸟巢样式,国家游
泳中心则是一个很漂亮的充满着气泡的水立方,但是庞然大物下面究竟隐藏着哪些方面的技术呢?今天科技小论文将带领您解开这些什么的建筑物。
范文三:艺术设计教案
第三节 第一节 未来设计:
1. 大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
2. 生态设计 3.非物质设计与信息设计
二、 走向未来的整合 1. 为人的设计:创造人性化世界 2. 为感觉而 设计
第一章 导 论
设计或艺术设计是当今使用最广泛的词汇之一。对于文明、健康 的社会而言, 设计是无处不在、 无所不需的, 可以说一切都需要设计。 从小的物件到大的公共空间, 从物质环境到非物质环境, 从硬件到软 件,从造物的功能到产品的样式和符号,从使用方式到生活方式,都 需要设计,离不开设计。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文化的增长,设计已 成为我们文明和文化的一部分, 它既是文化和文明的产物, 又创造着 新文化和新文明。
第一节 艺术设计的概念与意义
一、 “设计”的概念
设计 (Design), 在汉浯中最基本的词义是设想与计划。 新华辞典 将设计解释为“在做某项工作之前预先制定方案、图样等” 。 “设”在 汉语中作为动词,有安排、建立、构筑、陈列(现代叫展示) 、假使 等含义, 由此复合为设置、 设想、 设法、 陈设、 设施、 设计等词; “计”
在汉语中动词名词兼用,名词有如计谋、诡计,动词如计算、计议、 计划等等,计议、计划诸词又有名词的词性,因此, “计”作为动词 有计划、策划、筹划、计算、审核等义, “设计”—词几乎综合和包 容了“设”与“计”的所有含义,从而具有较为宽泛的内涵。
作为与英语 Design' 对译的词,设计主要指设想与规划。外语 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实用英汉辞典 >>对 Design' 的解释是:作为动 词有设计、 立意、 计划的含义; 作为名词有计划、 草图、 风格、 图案、 心中的计划 (设想 ) 等义。 Design' 为复合词,由词根 sign' 和前缀 de 组成,在英语中 sign' 含义广泛,具有方案、计划、标记、构想 等语义,着重标识已成的状态;前缀 de 则含有实施、制作等的动态 语义,强调组合、重复、肯定、否定等动作行为。因此 Design' 一 词的根本语义是“通过行为达到某种状态、形成某种计划” ,是一种 思维过程和一定形式、图式的创造过程。
从语源上看, Design' 来源于拉丁语 Designara' ,其演变路径 是:Designara' (拉丁语 ) 一 Designara' (意大利语一 Desegno' (意 大利语一 Dessein' (法语—— Design' (英语。在数百年中, Design' 一词的词义内涵和重点不断发生变化,基本上可以分为古典、近代、 现代三个阶段。 15世纪前后,意大利语的 Desegno' 标示为“艺术家 心中的创作意念” ,这种意念以草图的方式表现出来;
因而,其定义是:“以线条的手段来具体说明那些早先在人的心 中有所构思、 后经想象力使其成形, 并可借助熟练的技巧使其现身的 事物” ,即将艺术家在心中构思的作品现实化。
18世纪, Design' 的词义仍限定在艺术范畴之内, 1786年初版 的《大不列颠百科辞典》对 Design' 的解释是:“艺术作品的线条、 形状,在比例、动态和审美方面的协调。在此意义上, Design 与构 成同义,可以从平面、立体、结构、轮廓的构成等诸方面加以思考, 当这些因素融为一体时, 就产生了比预想更好的效果。 ” 18世纪以后, 大机器工业的发展导致设计观念的变革, 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设计的观 念由此而确立起来, Design' 的概念及其语义开始突破美术或纯艺术 的范畴而趋于宽泛, 其概念犹如英国 《韦伯斯特大辞期对 Design' 的 解释。
韦伯斯特大辞期对 Design' 的解释有动、 名词两部分。 作为动词 的涵义有:1)在头脑中想象和计划; 2) 谋划; 3) 创造独特的功能; 4) 为达到预期目标而创造、规划、计算; 5) 用商标、符号等表示; 6) 对物体和景物的描绘、素描; 7) 设计及计划零件的形状和配置的。作 为名词则表示:1) 针对某一目的在头脑中形成的计划; 2) 对将要进行 的工作预先根据其特征制作的模型; 3) 文学、 戏剧构成要素所组成的 概略轮廓; 4) 音乐作品的构成和基本骨架; 5) 音乐作品、机械及其它 人造物各要素的有机组合; 6) 艺术创作中的线、局部、外形、细部等 在视觉上的相互关系; 7) 样式、纹饰等等。 《牛津大辞典》同样将 Design' 的词义分为动词和名词两部分,作为名词的语义一是心理计 划的意思, 指思维中形成意图并准备实现的计划乃至设计; 二是意味 着艺术中的计划,尤其指绘画制作准备中的草图之类。从词源上看, Design' 的名词词义是综合了法语 Dessein(图案 ) 和表示素描的
Dessin 两 词 的 结 果 。 作 为 动 词 的 Design' , 由 来 于 拉 丁 语 的 Designara' , 第一是意味着指示; 第二是建立计划、 进行构想、 规划; 第三是指画草图、制作效果图等。
1974年第 15版的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对 Design' 又有了更明 确全面的解释:“美术方面,设计常指拟定计划的过程,又特指记在 心中或者制成草图或模式的具体计划。 产品的设计首先指准备制成成 品的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种设计通常要受到四种因素的限制:材 料的性能、材料加工方法所起的作用、整体上各部件的紧密结合、整 体对于观赏者与使用者或受其影响者所产生的效果。 在建筑工程和产 品设计中,艺术性和工艺性有融合为一的趋势,这也就是说,建筑设 计师、 工艺工人、 制图员或工艺美术设计师既不能仅仅根据公式进行 设计,又不能如同画家、诗人或音乐家那样自由设计。在各种艺术特 别是艺术教学方面, 设计一词含义广泛, 尤指构图、 风格和装潢而言。 Design' 语义的即所强调的是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设想、 计划 和方案之义。 不仅设计的范畴扩展到一切创造性的、 为相关目的而进 行的物质生产如人造物的领域, 也包括文学、 艺术等的精神生产领域, 甚至包括经济规划、 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景、 国家大政方针等诸方面的 决策和方案等。 只要是为了一定目的而从事设想、 规划、 计划、 安排、 布置、筹划、策划的都可以说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 科全书出版社, 1986年版。 “设计” ,即如赫伯特·西蒙所说:“凡是 以现存情形改变成想望情形,为目标而构想行动方案的人都在搞设 计。 ”
由此可见,作为名词的 Design ,最本质的意义是计划乃至设计, 即预设一定的目标并为此而建立方案。 若对此作进一步的限定, 则专 指与艺术设计相关的计划与设计。日本学者利功光指出:“艺术在狭 义上意味着美术的观念, Design 又特别意味着在绘画雕刻建筑工艺 中视觉造型诸构成因素的配置,大约与绘画中的构图 (composition)同义。
汉语中的“设计” ,最早是“计谋”的意思。见《三国志·魏志》 高贵乡公髦传中有“赂遗吾左右人,令囚吾服药,密因鸩毒,重相设 计”的记载等。
在文学艺术方面,也有著述。
在 20世纪初, 中国的有识之士为发展民族工业、 参与国际经济与 市场竞争,开始注重产品的装饰与设计, “ Design' ’的概念已开始引 入中国,按照当时的认识与习惯,特别是受日本的影响, “ Design' ’ 被译为“图案” 、 “美术工艺”或“工艺美术”等词。俞剑华在其编著 的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本设计技法专著撮新图案渤总论中写到:“图案 (Design)—语,近始萌芽于吾国,然十分了解其意义及画法者,尚不 多见。国人既欲发展工业,改良制品,以与东西洋相抗衡,则图案之 讲求,刻不容缓 ! 上至美术工艺,下迨日用杂器,如制一物,必先有 —物之图案,工艺与图案实不可须臾离。 ”
1920年蔡元培在《美术的起源》一文中写道:“美术有狭义的, 广义的;狭义的,是专指建筑、造像 (雕刻 ) 、图画与工艺美术等。 ” 换言之,—切人造物都是设计的产物,都有一个设计的过程。
“ Design' ’与汉语原有词汇“设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与汉 语中的策画、策划、意匠、图案等词意相近。
二、设计的意义
设计是人类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益、更新、发展的创造 性活动。 设计是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它涉及人类一切有目的的价 值创造活动。
1950年美国学者爱德华·考夫曼·琼尼在论述现代设计的著作中 曾提出关于设计的 12项定义,其具体内容是:1) 现代设计应满足现 代生活的实际需要; 2) 现代设计应体现时代精神; 3) 现代设计应从不 断发展的纯美术与纯科学中吸取营养; 4) 现代设计应灵活运用新材 料、 新技术, 并使其得到发展; 5) 现代设计应通过运用适当的材料和 技术手段,不断丰富产品的造型、肌理、色彩等效果; 6) 现代设计应 明确表达对象的意图, 绝不能模棱两可; 7) 现代设计应体现使用材料 所具备的区别于它种材料的特性及美感; 8) 现代设计须明确表达产品 的制作方法, 不能使用表面可行、 实际却不能适应大量生产的欺骗手 段; 9) 现代设计在实用、材料、工艺的表现手法上,应给人以视觉的 满足,特别应强调整体效果的满足; 10) 现代设计应给人以单纯洁净 的美感,避免繁琐的处理; 11) 现代设计必须熟悉和掌握机械设备的 功能; ) 现代设计在追求豪华情调的同时,必须顾及消费者节制的欲 求及价格问题。
这 12项定义,准确地说是现代设计应注意的事项,这也许表明 了 20世纪 50年代西方设计的基本倾向, 如注重产品的功能和产品的
形式美感、价格等,而对于产品与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关注较少。 注重产品的内部结构、功能与外观形态的统一;另外,从人的需 要出发,即从“实用、经济、美观”的基本原则出发,以造物的实用 功能或实用价值的实现为基点,运用科学技术和大工业生产的条件, 达到为人所用的目的。从根本意义上说,设计本身不是目的,它是人 为实现自身目的而使用的手段和方式, 往往表现为一个过程, 设计的 目的是人而不是物,人是设计的根本和出发点。因此,设计师的工作 首先与社会价值相联系,与人的需求相联系,而不是与物质相联系。 20世纪 80年代末期他在中国讲学时曾提出现代设计的五个基本 原则, 这些基本原则反映了西方现代设计在当代的一些本质内涵和发 展趋向,其内容是:
1) 完整性原则 ,一件产品不仅局部好看,好用,而且必须具有完 整性; 2) 变化原则 ,所有的东西都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人的需求、 欲望也在不断地改变, 设计要了解人的需求的改变, 并通过设计来不 断地满足; 3) 设计的资源,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工业方面的材料、 能源、 工具运输等, 一方面是设计师本身作为一种资源, 是整个设计 活动中的资源,要量力而行,不断补充自己 ; 4) 综合原则,即充分了 解市场、消费、人的需求、工业技术诸多因素,综合考虑,在设计中 加以体现, 以满足人的需求; 5) 服务原则, 工业设计师的工作是起协 调和衔接作用的, 它把生产与消费联系在一起, 为人设计, 为人服务。 20世纪 90年代,由于全球自然环境的恶化,导致了设计界对环 境的进一步关注, 使设计从关注入与物的关系转向关注人与环境及环
境自身的存在, 出现了关注生态环境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潮流; 电脑及 网络的发展使设计在物质和非物质两个层面上存在, 出现了 “非物质 设计” 的概念; 这些发展使设计的定义也处于扩展和变动之中。 当然, 设计本质上是一种创造陛的实践活动,人们依据社会需要从事设计, 而不是依据定义而作。 另一方面, 设计实践的丰富性和设计理论的包 容性, 使任何定义也总显得是相对的, 它只能从一些主要方面而不是 所有方面揭示出设计的本质内涵。
第二节 设 计 的 范 畴
一、分类
设计,根据不同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五大类:1) 现代建筑设计、室 内与环境设计; 2) 产品设计; 3) 平面设计; 4) 广告设计; 5) 织品与服 饰设计。在 20世纪 80年代,设计在一定意义上被称为“工业设计” , 即工业设计包括了以上五方面的内容, 这在其它一些国家也有如此的 分类。如在英国, 工业设计指一系列的设计活动,其中包括染织和服 装设计、 装潢设计、 陶瓷和玻璃器皿设计、 家具和家庭其它用品设计、 室内陈设和装饰设计,以及机械工程产品设计等。因此,设计界普遍 倾向于按照设计的类型划分不同的设计, 如产品设计、 平面设计等等。 在中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设计界也取得了共识:工业设计主要指 产品设计。
设计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除大类外, 还可以分为许多细目, 如建筑与环境设计方面有都市规划设计、 社区规划设计、 住宅规划设
计、商业建筑设计、住宅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园林设计;产品设计 有汽车设计、家用电器设计、家具设计、文具设计、工具设计等等; 平面设计有装潢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书籍整体设计等。 二、室内与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新兴的设计学科, 它所关注的是人类生活设 施和空间环境的艺术设计。 20世纪 80年代以前这一学科又称作室内 艺术设计,主要从事建筑物内部的陈设、布置和装修,塑造一个美的 且适宜人居住、生活、工作的空间。随着学科的发展,室内设计的概 念已不能适应本专业发展的实际和需求, 因为其设计领域已不局限于 室内空间, 而是扩大到包括室外空间环境的整体设计, 室外环境包括 大型的单元环境设计、 —个地区或城市环境的整体设计等多方面。 从 室内设计发展到室内外环境兼顾的设计,包括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 从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到区域设计进而到城市设计; 所谓城市设计已 不仅是对街道、建筑、绿化等作具体的艺术设计,而成为在一个地区 乃至整个国家范围内配置空间的一门艺术。 ①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是 为人创造出符合人体科学需要, 适应人各项活动要求, 舒适宜人的空 间环境。 从室内到室外, 从地面、 壁面、 顶面的处理, 到采光、 视听、 音响、空气交换、气温调节和家具、用具、用品的设置陈设等各方面 的设计,包括根据整体设计而进行的家具、饰件等的设计制作在内。 它是与建筑、园林等密切联系的综合性设计艺术。
从历史而言, 室内设计或环境艺术设计并不是现代才出现的。 早 在人类开始从事住宅等建筑之后, 室内设计亦已经开始出现了。 人们
总是按照人类自己生活、工作的各种需要来布置居室和美化空间环 境,诞生出了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室内设计、陈设艺术和风格,也诞生 出了相应的包括园林庭院设计在内的环境艺术设计体系。 它在本质和 目的性等方面与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没有太大的区别。 不过, 现代环 境艺术设计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的意义, 它运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 展成果来建造更美、更适用、更宜人的空间环境。与旧有的、传统型 的陈设艺术相比, 现代环境设计更注重现代生活品质, 相对淡化了传 统陈设艺术中的社会意识, 如在中国明清陈设艺术中, 厅堂的正中部 位常安排有神像、祖先牌位等,依次而设置的桌、椅、茶几等构成一 个相应的所谓“神圣空间”和尊卑次序,不仅礼于祖先和圣贤,还有 尊卑等位序的内在规定,陈设形式之美往往限定于一定的社会意识。 而现代室内陈设中则以舒适和审美为主要目标, 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 往往作为一种形式而加以抽象运用。
环境艺术设计的—个重要现代品质就是对环境的密切关注。 随着 现代社会的发展, 自然环境日益遭到来自多方面的破坏, 环境污染严 重, 致使生态环境出现危机。 这迫使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和生存作出选 择,因而进行科学的、有目的的环境艺术设计成为人类拯救环境、与 自然相存共处的—个十分重要的努力方向。 通过环境设计, 提高环境 质量、 创造理想的与自然共处互益的环境, 已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中 心任务。现代“环境意识”的增强促进了“环境设计”概念的确立和 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
现代环境设计是一种空间环境的整体设计, 其涉及面广, 装饰手
法多样,使用材料丰富。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设计艺术,它不仅涉及装 修等各种工艺,也包括了雕塑、壁画、园林、建筑设计、公共空间设 计(如广场设计)等方面。作为内部环境的室内设计,是在整个环境 系统中与人发生最密切关系的设计, 它既有物质性方面的要求又有精 神方面的要求,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重心所在。从内容上看,它包括空 间形象设计、装修设计、室内物理环境设计和陈设设计几方面。空间 形象设计是一种空间结构的总体设计,解决空间的尺度、比例、协调 等结构问题; 装修设计是总体设计的具体实施, 按照空间结构的整体 设计, 进行墙面、 地面、 天花板、 间隔等的处理; 室内物理环境设计, 解决室内通风、保暖、温度调节等方面的工程性设计,这是保证室内 环境质量的重要方面;室内陈设设计包括家具、灯具、织物、艺术陈 设品、 绿化植物等。 综合的环境设计创造出一种具有现代文化特征和 品味的居住和生活环境,人成为环境的主体,又是自然的一部分,与 自然相融而不隔, 人在人造的环境中得到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愉悦与满 足。在优秀的设计中装饰的形式美具有深厚的文化品质和美学价值, 实际上是人对某种文化境界的体味和追求。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和空间中,我们的居住空间需要美化 和设计。 环境艺是相隔术设计、 室内设计不是简单地刷涂料、 铺地板、 挂些装饰品就完成了, 真正的设计不是表面的装修涂饰, 而是一种整 体的空间设计与构造, 是按照室内设计的各项功能性要求, 为人们设 计出宜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三、建筑设计
建筑作为人类生存的比备条件之一,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文明印 证中, 建筑占有很大比重。 首先建筑最显著的特点和功能就是首先是 符合物理结构和方便、安全需要,要满足人类生存居住的实体,其二 是满足人类活动的系列实用功能, 其三, 建筑在实用的基本功能满足 的条件下,体现出材料性、时代性、科学的物理性特色,充满者民族 的、 文化的、 艺术的、 宗教的、 世俗的精神味道, 从中外的建筑来看, 无不体现这一特色。从现代建筑角度来开,更注重多样化,即,各种 风格同时交织在一起, 更加关注人的更高层次的需求, 也就是满足人 性化,当然,那些建筑应该拥有的功能就更加完备、充分。
三 . 建筑与园林艺术鉴赏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 刨造出了丰富多采的建筑艺术。 从埃 及的金字塔到希腊的神庙,从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到中国的古典园林, 从印度的章堵坡到马雅人的图腾柱,可谓色彩斑烂,林林总总。在这 里,我们仅以中国和西方的建筑为倒,谈谈建筑艺术的鉴赏。
第一节 中国:从民居到宫殿
一、异彩纷呈的中国民居
中国幅员广阔,民族众多,相对于其他国家,民屠的形式更显繁 复多样。维吾尔族的平顶住宅,蒙古族的毡包。藏旗的碉房和垒石住 宅, 白族的 “三房照壁” , 傣族的干阐式住宅, 湘西苗族的 “吊脚楼” , 西北的窑洞,福建客家的土楼,皖南的明式住宅,北京的四合院?这 些建筑,有的细腻,有的粗犷;有的轻巧,有的厚重,带有浓厚的乡 土气息。
在西方,四合院被视为中国民闻建筑文化的象征。规整、方正、 对称的布局,开敞的分进式空间组织,色彩绚丽的檐雕和门饰,简洁 而颇具匠心的铺地,花术随意点缀,鸡犬随意嘻耍,洋溢着浓厚的乡 土文化气息。
比起四合院。福建的土楼在规模上更显宏大,更有气势。土楼虽 然大小不一,但因客家往往聚族而居,一般都休量巨大。客家最大的 土楼,直径可达 70多,房问可达 300余间。里外三层环形房屋相套, 外围为四层,中间和里面均为一层,中间为厅堂,供族人议事、举办 婚丧典礼和其他活动之用。
土楼有方形、环形和前方后圆 3种。外墙一般为厚达 1米以上的 夯土承重墙, 内部用木结构和与外墙相垂直的隔墙相穿插。 既经济又 坚固.既朴实又雄伟。近观是“公寓” ,远看似碉堡。土楼的主人一 般为北方的大旅, 在动乱的年代里举族南迁, 却遭到了当地居民的排 斥和地方恶势力的滋扰,于是,为了安全,他们便建起了这样的“土 围子” 。今天,这些矗立在碧绿的山坡、田野,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 的土楼。已成为学者和游人心中最美的风景。
西双版纳傣族的干阑式住宅与西北黄土高原的窑洞,可以说是中 国民居中最具有原始风味的两种建筑形式。 荣族住宅多以术材或竹子 为建筑材料。平面多为横方形。屋顶仿佛是简化了的歌山,只是坡面 更陡,造型更加轻巧灵活。 这些风格独特的竹楼或术楼,在苍翠葱茏 的热带植物的村托下, 散发出浓郁的南国风情。 黄土高原的窑洞属于 另一种建筑类型——穴居。窑洞冬暖夏凉,经济而又舒适。在所有建
筑种类中, 窑洞大概是唯一称得上与自然浑然一体的建筑了。 窑洞不 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不加修饰的淳朴而原始的美, 而且为解决当代中 国建筑与生态的矛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朴拙、 粗犷、 单纯、 别致的民居, 追布在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它们以独特的色彩和风情,把祖国的山山水水装点得多姿多彩。 二、雄伟壮爵的富殿建筑
皇帝办公、举行仪式和居住的建筑群,统称为宫殿。在中国,保 存最完整、成就最高、最为人称道的宫殿建筑是北京的故宫 (见彩色 图 )
故宫旧称“紫禁城” ,为明清两代的皇宫,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 八年(公元 1406~1420) 。后曾经过多次重修和改建,但基本保持原 有规模,原有的规模。
故宫是一个巨大的建筑群。主体建筑由外朝与内廷组成 , 沿南北 中轴线布局。外朝主要由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组成,是皇帝行使 权力、接见群臣和举行隆重典礼的地方;内廷主要由乾清官、交泰宫 和坤宁宫组成, 是皇帝居住的地方。 在轴线的两侧, 是嫔妃居住的幕、 西六宫和太上皇居住的慈宁宫、宁寿宫以及文华殿、英武殿、御花园 等。
故宫最目 1人注目的建筑是作为它的入口的天安门和作为正殿的 太和殿。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矗立在十多米高的红色墩台上。 台下是雕刘精美鹊设白玉须弥座。城楼重檐飞翘,雕梁画栋,红墙黄
瓦, 巍峨壮丽。 城楼下的金水河上 5座汉白玉石桥和广场上 4座汉白 玉华表柱, 与城楼前两对石狮互相配合; 豁然开阔的广场与拔地而起 的城楼前后呼应,使这座盒碧辉煌的城楼更加神秘、更加壮观,发挥 出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太和殿是故宫的主殿。原名奉天殿。明时为 9间殿,清时按原有 的尺度改建为 11间殿。 整座大殿矗立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的丹陛上, 重垂檐庑殿顶,体量宏伟,造型庄重。为显示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太和殿的一切构件,在规格上都力求超越一切。上檐 11踩斗拱,下 檐 9踩斗拱,两样琉璃瓦厘面, 3米多高的正吻,粱枋上是双龙和玺 太点金彩画,天花上是雕画精美的藻井。殿前丹陛上置铜龟、铜鹤、 日晷、嘉量等,既是皇帝举行最高级仪式的必不可少的“道具” ,同 时也是绝世的艺术精品, 表现出皇帝至尊至贵的气派。 殿前大理石雕 刻的斜坡把足可容纳万人的广场和高大而宽阔的丹陛连为一体, 从而 把皇帝面对大臣、 外国使节和官廷仪仗队时俯临下界的威仪渲染得淋 漓尽致。
故宫无论是在总体布局上,还是在建筑本身的艺术处理方面,都 可以说是机巧万端、天衣无缝。
首先,在整个建筑群中,采取众星捧月的方式,突出太和、坤宁 等 6大殿;在 6大殿中,又重点突出太和殿。 太和殿在高度上、体量 上以及庭院的开阔性方面,都是众殿之最。这就有力地烘托了气氛, 渲染了宫殿的主题。
其次,在宫内宫外的空问组合与路线布置上,采取“山重水复” 、
“千里来龙” (或千里“谒”龙 ) 的方式。 宫殿的设计者将北京全城的 中轴线同故宫轴线。以贯之,因此,在进入太和殿之前,首先要经过 正用门, 进入一条笔直而宽敞街道, 然后进人更加宽敞的天安门广场, 这时, 天安门广场的宽阔和天安门城楼的雄伟已足以使人感受到皇帝 的“朕即国家”的天威了然而,现在还只到了宫殿的大门口,还需要 带着这种粟栗危惧的敬畏感走过天安门,经过端门、午门,再经过太 和门,才见到金碧辉煌、威武庄严的太和殿。从宽阔的天安门广场到 长安街, 到天安门与端门之间的狭小空间, 再到端门后一段纵深而封 闭的空问,再过午门到一片横向开旷的空间,最后过太和门,来到巍 峨壮美的太和殿大广场。 空问的大小、 长短、 纵横的调度, 腾挪错落, 曲尽其妙。经过这种起承转合的安排,整个建筑群以预示、呈现、展 开的节奏, 到太和殿进人高潮。 宫殿的设计者利用独具匠心的空间结 合来拖延进入太和殿的时间, 使人在进殿前有充分的时问从视觉上和 心灵上感受皇帝的无比高贵、无比戚严和无比伟大。
第三.总体布局整饬、规则、严谨。 宫殿的平面沿着南北轴线, 左右对称地展开布局。 官墙四角有 4座造型古雅的角楼遥相呼应; 四 面有 4座高大威武的城门互相贯通。 宫殿以太和殿为中心, 前后左右 均有造型大体相似的宫殿群落互相映衬。南北轴线上的建筑,红墙、 黄瓦和汉白玉栏杆,色彩绚丽而华贵,渲染出天之骄子的帝王气派。 左右两边的建筑,林荫夹道,春色宜人,别有情趣,既烘托了主体建 筑.又使整体布局层次分明,富有变化,气势磅礴。
第四.建筑形制隆重,用料考究.室内室外装饰豪华,制作精巧
细致。 故宫的建筑,无论大殿还是门楼乃至宫墙,尺度都很大;建筑 材料,有川滇的优质楠术、苏州的“金砖” 、安徽太平的冉土、南方 的彩画等.都是一时之选;从殿外的铺地、台阶、栏杆,到龙风、麒 麟、龟、鹤等兽件,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既表达了嘉庆善福、 江山永固的意旨, 也为宫廷增添了神秘肃穆的气氛; 宫中的一石一桥, 一柱一表,设计之巧,制作之精,令人叫绝;至于太和殿顶的斗八藻 井、黄金龙柱和黄金宝座,其精巧华贵,就更是出神人化、令人叹为 观止了。
故宫集中国宫殿建筑艺术之大成,是一座活的建筑艺术陈列馆, 也是中国民族智慧活的纪念碑。站在这座伟大的纪念碑前,静思、退 想,谁能不为中国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而赞叹,而绝倒 ?
三、中国古典式样新建筑
中国古典式样新建筑是指近现代尤其是 20世纪在中国所建的中 国古典式样建筑。
在本世纪 20年代以前,中国的建筑事物基本上由外国事物所、 洋行所包揽; 20年代以后,随着在国外学成归国的建筑师的增多。 中国建筑师开始登上中国建筑的大舞台, 并且表现出非凡的才华。 吕 彦直就是这些建筑师中最杰出的一位。 中山陵和中山纪念堂是他的代 表作。也是中国古典式样新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中山陵由墓道和陵墓主体两部分组成。陵墓坐北朝南,措着南北 轴线,一条宽阔、 笔直的斜坡基道和莲级升高的阶梯,把山脚下墓道 人口和半山腰的祭堂和墓室连接起来。 陵墓总体布局参照明孝睦, 从
人口到祭堂, 依次排列牌坊、 墓道、 陵门、 碑亭、 石阶、 祭堂及墓室, 使这些孤立的、 尺度不大的单体建筑连成一个大尺度的整体。 在中轴 线左右, 对称地布置苍松翠柏。 平面呈钟形, 也是一个上短下长的 “中” 字形,以巧妙的象征把钟山和中山先生联系起来。三门花冈石牌坊, 顶部覆盖蓝色琉璃瓦,中门横楣刻着中山先生的手书“博爱”二字。 石牌坊造型简洁,庄严肃穆,使祭拜先生的游人顿生肃然起敬之心。 牌坊后的墓道,长 333m ,宽 7mn ,分 3道,中间为花池。墓道后 的陵门,三拱门,歇山顶,仍然是花冈石和蓝色琉璃瓦相配。中门镶 刻着中山先生的手书“天下为公”石刻。
从陵门到碑亭,距离很短,只有一段石阶;碑亭的体量也不大。 重檐歇山顶,仍然是花冈石材和蓝色琉璃瓦。亭内立 1 9m 高的石碑, 上刻“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 13个烫金颜体楷书,预示祭 堂将近,使游人心理上节奏加快。碑亭后又是一条由 10段 339级台 阶组成的长而陡的坡道。 祭堂和墓室巍然屹立在坡道的顶端, 周围有 苍松翠柏环绕,背后是郁郁葱葱的紫金山 (即钟山 ) 颠。人行至此,将 不由地生出高山仰止的崇敬之感。
祭堂位于宽 160m , 深 38m 的平台上。 祭堂两边各立一根六角形华 表,上刻云卷纹饰。祭堂平面为方形,出 4个角室,构成外观 4个竖 实的墩子。重檐歇山顶,檐下饰石斗拱。花冈石墙,蓝色琉璃瓦。三 开石拱门,门楣上分别刻“民族” 、 “民权” 、 “民生” 6个黄金角篆。 堂中立 12根青岛黑石柱,顶部为藻井,中为斗拱彩画。四壁为黑色 大理石护墙,上刻《建国大纲》 、 《总理遗训》 、 《总理遗嘱》 。中间为
波兰雕刻家阿林斯基雕刻的孙中山先生的白色大理石生像。 隆重的建 筑型制,慈祥、睿智、端庄的雕像,再加上最能表现中山先生的思想 和政治理想的碑刻文字, 全方位地展示了先生的伟大人格和精神。 堂 内黑白相衬,若明若暗,有力地烘托出庄严、肃穆、宁静的气氛。 祭堂后紧连着圆形的墓室。穹窿顶,上面饰以国民党党徽砌磁图 案。墓室中央为大理石墓圹。在长方形的墓穴中,卧躺着面色安详的 中山先生的大理石雕像。 至此, 设计者把整个陵墓和游人的情感推向 高潮。游人可以伫立于先生遗像之前,唏嘘感叹.墙怀先生的伟大业 绩,尽情抒发对先生的敬仰和崇拜之情。
吕彦直在陵园设计中,把现代建筑技术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巧妙 融合, 把钟山的背景和陵园建筑巧妙融合, 把中山先生的思想、 人格、 精神和建筑和环境巧妙融合,使整个建筑规模宏伟、气势恢弘、具有 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从而, 也使中国古典建筑的强大的生命力在新时 期获得了确认。这既是年轻的建筑师吕彦直对中国建筑的伟大贡献, 也是中国对世界建筑的伟大贡献。
继中山陵之后,吕彦直在广州设计了中山纪念堂。这也是一个大 体量建筑群。平面为八角形。礼堂居中,东西南北各有一座较矮的建 筑相依傍。 礼堂为单檐八角攒尖顶。 南面入口抱厦为 7间重檐戢山柱 廊。柱廊中央高悬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的匾额。北面屋顶结构 与南面相似,只是不设柱廊。东西人口用单檐十字脊屋顶。整座建筑 群外观以蓝色琉璃瓦屋面、 红色柱霹和窗饰形成色彩上的对比, 华丽 而庄重, 富有纪念性。 正厅高两层, 宽深各五十多米, 足可容纳 6000
人。厅内不设柱子,整个屋顶由钢桁架支撑。钢桁架下悬吊虹形玻璃 顶,使光线从八面的窗户透过玻璃顶照亮大厅。在这座建筑中,吕彦 直再次运用现代西方的结构手段, 成功地解决了中国古典建筑难以解 决的大跨度空间结构难题。
新中国建立之后,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中国建筑界曾掀起过一 场“创造中国的社会主义建筑风格”的运动。 50年代末建成的北京 十大建筑,就是这场运动的直接成果。在这十大建筑中,有 3件作品 采用了古典式样。 这 3件作品是:严星华和陈登鳌设计的中国农业展 览馆,张搏、孙培尧、田万新设计的北京民族文化官,杨廷宝、陈登 鳌、 张致中设计的北京火车站。 农展馆以中央一个三重檐八角攒尖建 筑为主体,四角各置一单檐八角攒尖小阁楼。正面为宽阔的柱廊。黄 色的面砖与绿色的琉璃瓦,互相映衬,稳重大方颇有气派。民族文化 宫的立面处理采用了一个倒立的 T 字形结构。 在一列水平展开的楼房 中央,垂直地耸立起一座高塔,塔上覆盖四角攒尖重檐屋顶,塔的四 角再各置一结构相似的小四角攒尖顶, 中间巍峨高耸, 两旁宽阔雄浑。 总体感觉庄严和谐,气势非凡。高塔采用的东西南北中布局,其象征 意义和主题思想与农展馆不谋而合, 政治寓意明显, 这是特定时代留 下的痕迹。火车站的设计与前二者有较大的不同。平面为矩形,立面 采用水平展开式, 整座建筑, 除大厅两侧的钟塔和左右两端的塔楼以 及檐部的琉璃构件采用了古典形式外, 在许多建筑构件上, 设计者都 作了一些折衷和变通, 中央大厅的钢筋混凝土壳体, 更是完全摆脱了 古典建筑规则的束缚。
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有人对这些建国后的新建筑的艺术价值提 出了不同的看法,但从总体而言,它们的成就是主要的。这一点,不 仅已经为中国人民所承认, 而且已经为世界所公认。 (1997年 1月 27日据《扬子晚报》 、 《北京民族文化宫》等 37座建筑已被载人英国出 版的《世界建筑史》 。
第 =节 西方建筑:从传统到现代
一、西方古典建筑
古希腊是西方文化的一大摇篮。在这个位于爱琴海岸的小小城 邦里,孕育了多种艺术形式。西方古典建筑艺术也发源于此。
希腊是神话的故乡。人们崇拜神,相信命运,把神视为命运的 真宰。 因此. 古希腊时期的建筑, 主要是神庙。 在公元前 5世纪左右, 希腊的建筑艺术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 巴底农神庙、 伊瑞克先神庙是 这一时期最为成熟的作品。
巴底农神庙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位于一陡峭的山岗上。公 元 5世纪初, 雅典人在希渡战争中取得了胜利, 为感念他们所崇拜的 智慧女神和护城女神 (也是贞洁女神 ) 雅典娜的庇护之恩, 也为了建一 座国库, 特地修建了这座庙宇。 因此, 这座庙宇的修建有着双重目的。 神庙由两个授有窗户的大厅组成:东端厅较大,放置由希腊著名 雕塑家菲狄亚斯所作的象牙和黄金镶成的雅典娜雕像;西端厅较小, 作金库和档案馆。根据原来的设计意图,是把西厅作为巴底农,即贞 洁女神的居所,后来巴底农却变成了整个建筑的名称。
神庙的型制 , 在同类型建筑中颇有代表性,长方形列柱围廊式布
局,两面坡顶, 东西两面的三角形山花上,雕刻着有关雅典娜生平的 浮雕。神庙外围 8根多立克柱子,苍劲挺拔;东厅内的女神雕像,富 丽而又圣洁; 神庙外部的三级台基和厅内的双层叠柱式回廊, 强化了 神庙崇高、神秘的效果。
神庙变替采用了多立克柱式和爱奥尼克柱式,前者粗矿雄伟;后 者精巧细致。两种柱式,互相对比呼应,产生奇妙的艺术效果。神庙 整个建筑没有任何地方使用灰泥,但每一部分的块料结合得严丝合 缝,看不出任何缝隙。所有柱子中间部分向外微鼓,柱身凿有凹槽, 既避免了视觉上的平板感, 又增加了垂直线性的曲线美。 神庙型制隆 重,风格崇高, 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神庙所创立的视差较正法和 柱式系统,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公元前 3世纪,罗马人征服了意大利。公元前 1世纪末,罗马帝 国将它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东起小亚细亚和叙利亚, 西到西班牙和不列 颠的广大地区。 在这一时期, 罗马人把自己的建筑文化和希腊的建筑 艺术结合,使西方古典建筑艺术获得了更大的发展。
希腊人创立了 3种柱式,即多立克、爱奥尼克、科林斯。罗马人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发展了两种柱式, 简洁而粗犷的塔斯干柱式和兼 具各种柱式特色的混合式柱式。 到此阶段, 西方建筑的柱式系统已发 展到相当成熟和完备的程度。 除此之外, 罗马人为了解决柱式同券拱 的矛盾,创立了一种简洁而优美的券柱式结构体系。
在单体建筑方面, 罗马人在继承希腊传统的基础上, 把建筑重点 从神庙一类的宗教建筑转向了世俗建筑。 作为征服者, 罗马统治者在
生活上骄奢淫逸,喜好排场铺张;在审美趣味方面,则崇尚豪华、宏 大。这一时期, 无论是神庙建筑还是公共建筑,都一无例外地体现出 体量宏伟、规模巨大的特性。如罗马大斗兽场,光出入口就有 80多 个,可容纳观众 5万人。高达 48米的外立面,三层连续的券柱式拱 廊,与顶层实墙上的科林斯壁柱,既互相对照又彼此融合,使这座庞 大的建筑物既威武庄严, 又富有韵律感。 卡拉卡拉浴场也是一座巨大 的建筑。与大斗兽场不同的是,除了它的其大无比之外,它还具有多 功能的特征,也就是说,这里除了浴室之外,还有交谊室、音乐厅、 图书馆、运动场等,充分展示了作为世界首都的罗马大帝国气派。此 外,像图拉真广场、塞弗拉斯凯旋门、万神庙等,也无不把威武高大 作为建筑的中心主题而尽情发挥。 罗马建筑展现了人的世俗本性, 对 后世建筑的类型发展影响深远。 希腊罗马建筑是西方古典建筑的源头 和精髓。它以古朴、优美、雅致、细腻的美学风格,为西方建筑树立 了典范。在文艺复兴、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时期,古典建筑依然焕 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巴洛克与罗可可
“巴洛克”一词本来与建筑无关,在葡萄牙语中,意指有缺陷 的珍珠;在法语、意大利语和德语中,则是古怪、奇特、怪诞的同义 语。 18世纪中叶 (一说 19世纪 ) , 人们开始用这个词来指称在公元 1600年前后取代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那种风格,具有嘲讽、贬斥之意。 巴洛克建筑起源于意大利。 17世纪的意大利,虽然总体来说是 经济衰退,但是, 因为罗马教廷从西班牙等国得到巨额的贡赋,依然
使意大利维持着表面的繁荣,使罗马继续保持着世界艺术中心的地 位。教廷为了炫耀财富,云集在罗马的建筑师则为了炫耀才华,这就 使得这一时期的建筑与文艺复兴建筑大为不同。 总体而言, 这一时期 的建筑, 完全突破了文艺复兴式严谨、 和谐的法式。 在审美趣味方面, 标新立异、追求新奇;在建筑观念上,追求自由、开放,打破建筑、 绘画和雕刻的界限, 使之互相渗透, 通过非逻辑的组合取得反常效果; 在用料方面,大量使用昂贵材料,追求富丽堂皇与珠光宝气;在建筑 形制方面,兴建中小型教堂和城市广场,渲染热闹、欢乐气氛。 最早的巴洛克建筑,一般认为是 1602年由维尼奥拉和包达设计 的罗马耶稣会堂。 这座建筑的平面是变异的拉丁十字型。 正立面为三 角、弧形和长方形三种形体的组合,大门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 上部左右对称地布置着一个大涡卷, 上下则重叠布置有山花, 这种奇 特的设计手法,对后起的巴洛克建筑师产生了重大影响。
波罗米尼设计的罗马圣卡罗教堂,是巴洛克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 建筑。希腊十字型平面,波浪型的曲面和叠柱构成的立面,饰有几何 形藻井的天花, 光影强烈、 富有动感的内部空间处理??所有这一切, 赋予这座建筑以新颖别致、富丽堂皇的奇异效果。
圣彼得大广场是巴洛克时期最具有典型性的广场。广场平面为横 向长圆形。 广场和教堂之间由一个梯形的小广场连接。 从教堂的台基 到大广场之间的地面, 呈递减式斜坡状。 这就使得教堂成为整个广场 的视觉中心。 广场中心是一个克满了异国情调的方尖塔。 广场四周的 柱廊以方尖塔和教堂的中线为轴线, 将两个广场围成一个夸张的葫芦
状。 4排塔斯干柱廊,内外间距参差不一,错落变化,形成特殊的光 影变化效果。广场结人的总体效果是构思精巧、气魄宏大,具有强烈 的艺术感染力。
也许是巴洛克建筑将建筑的外观形式方面技巧发挥尽致,使人 感到难以超越,因此,从 17世纪末到 18世纪初,人们开始把自己逞 奇弄巧的才能转向建筑的室内,于是出现了后世所谓的罗可可风格。 罗可可是由法语 ROCAILLE 正派生出来的 , ROCAILLE 的意思是 “天 然岩石式的” ,是法国人通常用来作室内装饰的材料。单从词源学意 义上看,罗可可就暗示了一种室内装饰风格。而事实也正是如此。 罗可可与巴洛克的区别,除了一为室内一为室外之外,还有一个 区别就是, 罗可可不仅更加彻底地放弃了古典主义的设计理性, 而且 也把巴洛克恣肆放任的布局方式置之脑后。 它根本没有构图母题, 在 设计上颇类文学史上所讲的应制奉和之作, 整个设计完全靠设计者根 据业主的心情来揣摩和发挥。
就总体风格而言 ,罗可可在较小的规模上,把巴洛克的趣味引向 纤巧、琐屑、温情、柔媚。作为一种更为精纯的贵族趣味,罗可可在 艺术上的雕饰和财力上的铺张更是变本加厉。 但是, 因为罗可可主要 是倾向室内装饰, 因此, 在某种意义上说, 从巴洛克到罗可可的转变, 多少透露出那个时代的注意力从形式到功能的转变。
罗可可风格起源于法国。 其基本特征为:以曲面来修饰空间交接 处的棱角, 用圆形的线脚和柔软的涡卷来装饰门框和窗楣:以木板装 饰地面和墙面,追求温馨小巧的情趣;装饰喜用植物图形,具有自然
主义倾向;喜欢娇艳的色彩,如嫩绿、粉红、天蓝、猩红等:偏爱闲 烁的光泽, 天花上悬挂晶体玻璃大吊灯, 墙壁上除了饰有小幅绘画或 浅浮雕外,常常嵌有闪光的绸缎或椭圆形镜子,镜子前设烛台,以反 照烛光的摇曳,形成迷离徜恍的光影效果。椭圆形的、精致而温雅的 巴黎沙龙 (客厅 ) , 正是罗可可装饰风格的产物, 而巴黎的苏俾士府邸、 维也纳眺望官、奥地利修道院教堂则是罗可可装饰的典范之作。 必须指出的是,巴洛克和罗可可并不仅仅用在建筑领域,它们也 常常被用于描绘同一时期的各类艺术风格。 在过去, 不论是巴洛克还 是罗可可, 一般总是被视为装腔作势、 矫饰绮靡和病态颓废的同义语。 这种看法虽说不无道理, 但多少还是有些偏颇。 因为在巴洛克和罗可 可时期依然取得了艺术上不容忽略的成就, 在艺术思想, 尤其是建筑 设计观念上,巴洛克和罗可可那种不拘一格、反叛传统的设计思想, 对后世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三、花样翻新的西方现代建筑
西方现代建筑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现代主义建筑阶段和后现 代主义、晚期现代主义建筑阶段。这两个阶段以本世纪 60、 70年代 为分界线。
必须指出的是,巴洛克和罗可可并不仅仅用在建筑领域,它们也 常常被用于描绘同一时期的各类艺术风格。 在过去, 不论是巴洛克还 是罗可可, 一般总是被视为装腔作势、 矫饰绮靡和病态颓废的同义语。 这种看法虽说不无道理, 但多少还是有些偏颇。 因为在巴洛克和罗可 可时期依然取得了艺术上不容忽略的成就, 在艺术思想, 尤其是建筑
设计观念上,巴洛克和罗可可那种不拘一格、反叛传统的设计思想, 对后世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传统而走向一条新的设计道路。 只不过, 贝伦斯的设计同严格意 义上的现代主义建筑有着更多的共同性, 同时, 贝伦斯在他的建筑事 务所为西方国家培养了 3位现代主义建筑的领袖人物,即 格罗皮乌 斯、密斯·凡·德罗、柯布西耶、贝伦斯 对现代建筑的贡献的确具有 空前绝后的意义。不过,在找们看来,把现代建筑的起点定在玻璃宫 和红屋时期,似乎更具有历史感和说服力。
现代主义建筑有一个通俗的名称,即“国际风格建筑” 。这个称 谓昭示我们, 现代主义建筑是一种国际流行式风格, 摒弃古典的建筑 法式,把功能放在首位,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新的施工方法, 反对烦琐的装饰, 追求简洁明快的风格, 大量采用以框架结构支承的 几何形体的造型,是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的特征。
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柯布西耶和莱特,是世界公认的 4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是包豪斯的创始人,他和梅耶设 计的德国法古斯鞋楦厂, 是现代建筑史上最早的玻璃幕墙建筑; 他亲 自组织设计的包豪斯新校舍. 被公认是现代主义建筑的典范之作。 密 斯·凡·德罗 1929年设计的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因 其独到的空间组合、 别致的结构安排, 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具有划时 代意义的杰作。他于 50年代设计的纽约西格拉姆大厦,采用大面积 的玻璃幕墙,体量宏伟,造型简洁,风格高雅,成为世界各国建筑师 仿效的范本。 柯布西耶是建筑界中的一位革新家, 是四大师中最具有
个性特征的一位建筑艺术家。他在 50年代设计的 马赛公寓和朗香教 堂 , 充分显示了他扎实的艺术功力和探索现代建筑新路径的匠心。 在 马赛公寓中, 柯布西耶有意保留混凝土租糙的质感. 形成粗犷浑朴的 风格,被后人称为“粗野主义” ;在朗香教堂中,柯布西耶赋予建筑 以一种富有象征意味造型。 有人说它的外形像一顶牧师的帽子, 有人 说像一只鸭子,也有人说像人的耳朵,正在聆听上帝的声音。柯布西 耶本来是一位颇有成就的雕塑家,这座教堂的造型,既具有隐喻性, 同时也具有很强的雕塑感。 莱特是四大师中唯一一位没有进过贝伦斯 建筑事务所的大师,是“有机建筑”理论的创始者和实践者。他在住 宅建筑设计方面成就卓著。 早期设计的草原住宅, 外部造型以水平线 为主.就地取材,力求与草原的韵律和风格协调。 30年代设计的流 水别墅,依山而建,巨大的伸出式阳台,自然朴实的石砌墙体,使这 座横跨瀑布建起的建筑,与周围的环境融合无间。林壑幽深,飞瀑溅 流.在这种环境中建造的建筑,既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了无穷的山 野之趣。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欧美各国经济的复苏,国际建筑业进 入空前繁荣的阶段。 在四大师的影响下, 建筑界涌现出许多新的思想、 观念,如粗野主义、新古典主义、新乡土主义等,建筑观念进入一个 多元化的时代。到 60年代末、 70年代初,后现代主义和晚期现代主 义等流派的崛起,很快就取代了现代主义建筑的统治地位。
后现代主义建筑与现代建筑区别,主要表现在 3个方面:
一是一改现代主义对传统的反叛,转而对传统倍加重视,提倡在
建筑中采用传统风格的装饰 ; 二是反对造型的公式化和简单化 (对造 型上的方匣子和装饰上的极简化尤其反感 ) ,倡导建筑要有个性 ; 三 是讲究文脉, 提倡建筑与历史的融合, 与环境的融合 。 詹克斯和瓦特 肯都注意到后现代主义的“双重解码”问题,认为是现代主义最重要 的特征。瓦特肯说:“后现代主义可以被双重解码:部分现代的,部 分别的:乡土的,复古的,商业的,隐喻的,文脉的。??它试图在 两个层面上同时陈述意义:向建筑师中的少数派—那些懂得急速变化 的建筑语言的微妙特性的精英——和向居住者、 用户和过路人——那 些只想了解和欣赏它的人们陈述意义。 ” (瓦特肯 (西方建筑史 ) 第 572页 ) 。 “双重解码”或“双重译码”虽然在表述上有些拗口,但的确抓 住了后现代主义的关键。一方面要是专业的,一方面要是大众的;一 方面具备阳春白雪的特质, 一方面具备下里巴人的特征, 这就是双重 解码,这就是后现代主义的美学追求。查尔斯·莫尔等设计的意大利 广场 (新奥尔良 ) ,迈克尔·格雷夫斯设计的波特兰市政大楼,这两座 后现代主义建筑佳构,可以视为现代主义双重解码的典型例证。 晚期现代主义建筑可以说是现代主义建筑在新时期的一种合乎 逻辑的发展与深化。如果说后现代主义倒反而采取的是一种非现代 (即注重传统的 ) 的后向设计思路, 那么, 晚期现代主义采取的恰恰是 现代的非传统的甚至是超前设计思路。 运用最新的材料, 采用最先进 的技术,通过建筑形式本身,直观地展示科技的神奇效果和力量,可 以说是晚期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 诺曼·福斯特设计的香港汇丰 银行,伦左 -皮阿诺和里查德·罗杰斯设计的巴黎莲皮杜文化研究中
心,通过营造通用空间,袒露建筑结构,构造工业产品式的立面,充 分显示出一种新的功能主义的动机和建筑与高科技融合的美学思想。 第三节 新的综合:环境艺术
一、西方园林艺术
西方的园林,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约》中所说的伊甸园。按 照一般人的见解,伊甸园只不过是宗教神话中一个虚构的景观而已, 但是日本学者针之谷钟却认为, 伊甸园是确实存在过。 (针之谷钟 《西 方园林史》 上海文化出版社 1991年版, 第 15页 ) 。 所以哥左尼的 “乐 园” (伊甸园 ) 图、 布洛凯尔等的 “人间天堂” 、 巴肯索 (人间唯一天堂 ) 扉页的“伊甸园”插图,并非全然是虚构,是有其历史根据的。所罗 门的庭园、 希腊的奥林比亚祭祀场也是古代有名的园林, 不过同伊甸 园一样,它们都是“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有青松在” ,我们只能 从一些零星的材料中来想见它们昔日的风采。
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西方园林,大多为中世纪前后所建。 中世纪 园林主要有两类:一为修道院式; 一为城堡式 。 修道院式园林一般以 回廊园为中心, 四围置菜园和药草园。 菜园和药草园主要是为僧侣们 提供必要的生栝和保健方面的产品, 但也具有很好的装饰作用。 回廊 园为一露天方形庭院,是整座园林的中心,带有很强的装饰性。周围 是教堂和其他各类公用建筑。 教堂与回廊园之问往往由一开敞的回廊 连接。 回廊的墙壁上刻有足以激起憎侣们的宗教激情的 (圣经 >题材绘 画。 庭院中由一条垂直交叉的园路将整个空间分为 4个分区。 园路交 叉处广植树木,设水盘、喷泉、井栏,既可为僧侣提供生活用水,又
增加了环境效果, 同时也含有让僧侣们洗净灵魂中污垢的寓意。 此类 园林较著名的有坎特伯雷寺院、 圣高尔寺院等。 城堡式园林原本为中 世纪封建领主抗御外敌的堡垒, 是一种周围布置术搬、 土垒和壕沟的 简单的建筑。 11世纪,诺曼人征服英国以后,堡垒的功能发生了变 化,领主们将堡垒变成了豪华的住宅。堡垒的结构更为开放,地域也 更为宽阔。 坚固的围墙里面围着正方形或长方形的中庭。 内部有足够 容纳用挂毯、雕刻、家具和甲胄之类装饰起来的华丽大客厅。此外还 布置有厩舍、贮藏室、马上冲刺赛场、草坪、花坛、喷水池、庭园和 果园等。此类园林较著名的有伯里城堡和盖尔龙城堡等。
文艺复兴为西方造园的极盛期。这一时期的园林以意大利风格的 别墅为主,一般被称为高台式。号称罗马三大别墅的法尔尼斯、埃士 特、 朗脱以及托斯卡纳地区的卡斯底罗和波波里园代表了这一时期园 林的最高成就。 这些别墅的平面一般为严格的整形对称式, 主要建筑 的中轴线为园林的对称轴。 围墙为规整的绿篱或墙壁, 门柱上有形体 各异的雕饰,人口有宽阔的铁门。园内有种有花草树木的台地、有形 状各异的台阶和栏杆, 还有种有品类繁多、 造型奇特的植物的植物园, 有设计奇巧的喷泉、壁泉、飞瀑、池泉,有造型典雅的雕塑和花瓶, 有图案简朴的铺路,有庭院剧场和俱乐部等。从总体上说,这一时期 的园林以整齐和谐、简洁明快为特征。文艺复兴末期,由于受到巴洛 克风习影响, 意大利园林也逐步摆脱简洁规整而走向烦琐华丽, 过于 卖弄细部技巧,喜欢用曲线的集群形成动感效果,以灰泥雕塑、镀金 零件、有色大理石等材料作装饰,烘托豪华气派。米开朗琪罗和维尼
奥拉等人在设计中,一改商台园林风格,通过对岩石作自然的处理, 以幻想式装饰,把巴洛克宫殿内的洞窟再现在富有山野之趣的园林 中。在随意修剪的花草树木之间,布置设计奇巧的“永魔术” 、 “水剧 场” 、 “水风琴” 、 “惊奇喷泉”等。这些设计对周边国家的园林设计产 生了重大影响。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 法国造园一直受到意大利的影响, 直到 17世纪中叶, 法国出了一个才华卓异的造园家勒诺特, 才真正摆脱意大 利的影响, 开始了所谓的勒诺特式的造园时代, 于是就有享誉古今的 孚一勒一维贡府邸和凡尔赛宫。
在凡尔赛宫之前,孚一勒维贡府邸算得上一座规模巨大的宫殴。 全园东西 600m ,南北 1200m 。宫殿位于东西轴中央偏北处,主庭院向 南展开。主轴从宫殿前方直线放射,一路经过带格栅的花坛、林荫小 径、 飞瀑、 沟渠, 到达洞窟, 再由此借助透景线穿过森林向纵深伸展。 园林中的宫殿周围有沟渠环绕, 两侧有幽密的丛林, 颇有中世纪城堡 的情调。宫殿的东西南北分别置刺绣花坛、喷水池、林荫格栅、三叠 飞瀑、 花卉镶边的草坪、 洞窟状拥墙、 可供泛舟的大面积水池, 此外, 还有陡峭的自然山冈、洞窟、水剧场、束状喷泉和大力神赫克勒斯的 巨像等。勒诺特在整体设计中,以府邸为中心,按照古典主义的尊卑 主从秩序,展开布局,在主与次的安排、动与静的协调、人工景观和 自然景观配置上, 既表现出他独特韵艺术个性, 显示出他卓绝的艺术 功力。
西方园林比较讲究对称,构图规整严密,人工气很浓,从总体布
局到草坪花木的修剪,都带有极浓的匠气。剜 18世纪,随着国际交 流的增多, 西方人开始对东方的园林尤其是中国的园林发生兴趣。 他 们通过中西园林的对比,认为,同样是模仿自然,中国园林能够以充 分忠实自然的方式来展现自然的优美与丰富, 而西方人却往往不惜破 坏自然固有的本性。 因此他们对中国园林推崇备致。 钱伯斯爵士不仅 在 (东方园林论 ) 一书中热情地把中国园林介绍到英国. 倡议在风景式 造园中采用中国式情趣, 而且还亲自主持了著名园林 “丘园” 的建造, 在园内建造了许多中国风格的建筑, 甚至还在园内树起了一座中国风 格的塔。然而, 中国园林对西方的影响,正如西方园林对中国的影响 一样 (如圆明园 ) , 只不过是西方园林发展史上一个小小的插曲, 也许 它在当时确乎扮演了促进和加剧了浪漫主义造园时期的反规则运动 的角色,但它却无法左右西方园林发展的根本方向。
二、中国园林艺术
中国园林可以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大类。中国园林是世界 园林史上的一支奇葩。布局随意,不尚雕饰,别有幽趣.这是中国古 典园林的一大特色。 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 构造方式大致是 遵循 “采土筑山” 或 “深林绝涧” 的原则, 既可以以人工的方式模仿、 创造自然,也可以因地制宜,直接利用大自然的景观。不过,更多的 是结合二者, 博采自然山水之精华, 借鉴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和构图方 法,叠石遣山,建亭修阁,并在周围布置奇花异木.放养珍禽怪兽, 形成所谓“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气势.将山水田园之 野趣与富贵奢侈之豪气融为一体。
相对于南方园林,北方园林尺度和体量更大,布局也相对严整一 些。因为在占地上不受任何限制,所以再多地利用自然山水;因为要 显示皇家的威仪和气派, 所以更多地采用对称轴线的构图; 又因为要 表现皇家园林本身的至尊至贵的派头和显赫地位,所以色彩对比强 烈, 往往金碧照眼, 辉煌无比。 最有名的皇家园林是承薄的避暑山庄、 北京的颐和园和仅存遗址的圆明园。 避暑山庄是清康熙为避暑和笼络 蒙古贵族,在承德北郊热河泉源处修建的一处离官。山庄占地很大, 方圆有 20多里。园内山环水绕,林深景幽。园林的南边是居住和朝 会的宫室,由几组四合院建筑群组成。主要建筑有正殿澹泊敬诚殿、 松风阁、 清音阁、 万壑橙风殿等。 园区山地部分的建筑大多依山借势, 错落地布置一些可以休息的亭台和可以游观的庙宇, 平原部分在沿湖 水的地方,建了许多江南风格的园林,如仿西湖的“芝径云堤” ;仿 嘉兴南湖烟雨楼的“烟雨楼” ;仿苏州狮子林的“文园狮子林”等。 皇家园林往往具有多重功能,包括起居、宴集、骑射、观剧、祀祖、 礼佛、召觅文武大臣、处理军政事务等。因此.避暑山庄的建筑形式 复杂而多样,皇帝读书、习射、竞技、宴乐的专门建筑,一应俱全。 这些建筑,多用卷棚屋顶, 索筒板瓦,比起颐和园的高脊重吻和琉璃 彩画,这些建筑更多几分淡雅,更多几分自然,颇有“山庄”之趣, 但仍然不失宏嗣雄伟,巍峨壮丽。
如果找们称北方园林为大家闺秀,那么.南方园林只能算作小家 碧玉了。尽管西晋时期富可敌国的石崇曾经建造过。回溪萦曲阻,蛾 坂路威夷” (梧岳诗 ) 的金谷园,但私家园林在气势、规模上毕竟不能
与皇家园林相提并论。北方园林阱北京为中心;南方园林则以苏州、 南京、杭州、扬州为多。私家园林的主人一般是官僚地主和富商。他 们建园的初始目的,既是为了居住,也是为了抬高身价,炫耀财富。 当今的这些古典园林完全成了旅游的景点, 常常使人忘记这里原本也 是住人地方。事实上,这些园林中的许多建筑,都是主人用于宴客聚 友的厅堂、 作画读书的书房和画室、 昕戏看戏的戏台或亲戚小住的庭 院、仆役侍侯的用房等,决不是像现在这样,要么成为纯粹的旅游景 点,要么用作景点内的茶馆酒楼,或旅游用品商店。
南方园林以小巧、精致、妩媚、秀丽见长。苏州的拙政园也好, 扬州的个园也好,南京的瞻园也好,面积都不大。这些园林,有的建 在闹市. 有的建在市郊。 既有城里优厚而丰富的物质享受和精神娱乐 条件,又有幽雅请静的山水美景。园内设叠石假山、小桥流水、亭台 楼阁、花草竹木。 全园分多个景区,各景区之间或由砖石铺地的小径 相连,或由回廊贯通;各景区之问的空间分割多采用模糊手法,通过 走廊、 亭台、 墙垣、 漏窗作象征性的隔挡, 造成似断非断、 似连非连、 似隔非隔效果,从而,形成借景和对景,增加景深和层次。园林的空 问布局、路线设计以及水池的处理,全都采用不规则形。虽然园内山 水不像皇家园林那样地天造地设,但在那些规模较大的私家园林中, 倒也不乏峰回路转,林墼幽深,曲径回席,移步换形。如果说私家园 林的空间处理多少有些像中国画的大写意, 不求规则对称, 随意挥洒, 形散而袁不散, 那么, 园内的建筑却如国画中的工笔, 从屋脊到檐部, 从家具到窗户,从门洞到铺地,可以说是极尽精雕细刻之能事,美伦
美奂,令人叹为观止。
苏州拙政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江南园林之一。全园以水池为中 心,围绕水池,因地借势,将不同形体的建筑,高低错落地布置在幽 密的树丛中。水池将园内景区分为东、中、西 3个部分,各部分由多 座石桥连接。空间划分多利用树木和山水,似断还莲,层次丰富;高 大的树木、挺拔的翠竹以及应时而异的花草随意地点缀在房
前屋后或石山小径旁边,颇有“杏花春雨江南”的韵致;亭台楼 阁和花草树木在池中的倒影与蓝天自云相映成趣, 富有诗情画意。 整 个园林给人以明净秀媚、疏朗开阔之感。
江南人精明细腻,北方人粗豪爽直。在语音上,江南人更多些女 性腔调; 而北方人更多些男人气息。 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在风格上的 区别, 除了一为皇家一为民间之外, 是否多少与两地的文化性格有关 ? 这足值得人们研究的一个问题。
三、当代城市风景线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纪念碑,它忠实而直观地记录了人类历史发展 的足迹; 城市是一部巨型的空问艺术画卷,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既可 以共享其用又可以同赏其美的独特风景。 即使像曼谷这样的以交通塞 塞闻名的城市。 它依然可以给人提供一种具有独特的民俗传统和现代 精神的都市风景。
一个美好的城市不仅可以在它的居民中形成一个很强的心理地 图 (凯文·林奇把它称为“认知地图” ) ,也可以在一个陌生的游人心 中形成一种优美的城市意象。 到过北京的人或生活在北京的人, 虽然
在心目中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京城意象, 但是, 气势恢弘的天安门广 场和故宫、雄伟的万里长城、破旧却又亲切的四合院、富有现代生活 气息的亚运村、 韵味十足的京腔、 热情善辩的北京人??这样一个融 合了古代与现代、 政治与经济、 科学与文化的北京的整体意象会深深 地植根于他们的心目中。同样的,一个上海人或一个外地游人,对上 海的意象也决不会仅仅停留在高耸入云的东方明珠, 或具有异国情调 的外滩,或繁华而拥挤的南京路,或古朴而又现代的上海博物馆,它 的心中也一定是一个整体的上海。一个车水马龙、高楼林立、拥有希 尔顿之类的现代豪华饭店、拥有黄浦大桥、东方明珠、拥有天际线优 美的外滩、拥有地铁、立交桥、充满了喧嚣和骚动的繁忙而繁华的上 海。
城市是一个综合体,它涉及社会、经济、文化、功能、技术、审 美和自然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 单从视觉角度, 它也包含了多方面的 内容,如住宅、商业中心、工厂和公圊,公路网、照明系统和标准化 的标志物, 小区和旧城区等。 任何人对一个城市的印象都不会是某一 单个建筑物的印象,但是印象的积累却是从一个个单独的印象开始。 标志性的建筑、 或造型独特而又充满了现代气息的建筑、 具有艺术价 值和文化价值的古建筑、 开阔的城市广场, 往往会直接影响人们对某 一城市的根本印象。但是,一个城市的灯光设计、招牌设计、店面设 计、绿地、喷泉和雕塑小品的设计,甚至整体服饰潮流与特色、室外 广告设计同样也会影响人们对该城市的审美评判。
一座城市会因其独特的历史传统、经济状况、自然环境而显出独
异的风采。同样是江南古城,同样有山环水绕的优美环境,同样有现 代化的高楼大厦, 南京和杭州却各有自己的个性:保存完好的古典建 筑、古城墙和六朝石刻,风景优美的钟山风景区,与金麓饭店、古南 都饭店这些现代建筑一起, 构成了南京这座融合了古代与现代、 富有 浓厚的文化气息的现代都市的独特风景;而对于杭州来说,西湖、钱 塘江、六合塔, 与高楼林立的商业大街一起,构成的是另一类城市意 象,一个商业化的旅游都市意象。同样是的新时期崛起工商业城市, 深圳以发展中心大厦和世界之窗为标志,显示了一个开放、繁荣、充 满活力的城市的崭新风貌; 珠海却通过它环境优美的街道, 花园般幽 雅和整洁的住宅小区展示出南国都市的独特魅力。
随着现代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当代城市的生态和景 观的恶化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西方国家白加、 30年代以来就 开展了所谓卫星城运动、集中主义运动、新城运动,后来又企图建造 海上城市、地下城市,以解决日益紧张的占地、日益拥挤的交通、日 益恶化的城市环境。在现代经济建设中,中国城市一方面在工业、商 业、文化、教育、科拄等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却引带出一 系列潜在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因此,解决城市出现的新问题,维 护城市的风景线,已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新课题。
第四节 公共艺术——
一 . 当代公共艺术的视野——公共艺术慨念的辨析
1. 当代公共艺术的概念及要义
何为公共艺术,这在中国乃至其他地区 (包括在许多国家之间及
其内部 ) 尚没有形成一个完全一致的定义,以及对其内涵的共识。显 然这是由于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社会历史、 社会结构、 文化传统咀及社 会政治和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差异.而导致人们对于公共艺术的认识、 接受和普及程度的差异甚至冲突。实际上,这也是人类社会形态、文 化模式乃至资源拥有状态的差别和多元文化的必然反映。然而,在 20世纪,尤其是从 50年代至该世纪末的 50余年的实践经验中,公 共艺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 在总体上已经有了较为广泛而丰富的队 识和累积。 尽管它来自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社会背景的地域, 但毕竟多 少可以为我们对此概念的梳理与柑对的 (而非绝对的,一成不变的 ) 界定,提供了可资参照曲历史情境及相关理论观点的积累。
公共艺术较大规模的实施及其基本概念的形成,来自于 20世纪 60年代初期的美国。以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 (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NEA)实行“公共艺术计划” (Arts in Public Place Program ),并直接赞助公共艺术为标志。此间,以考德尔 (Calder)、奥登伯格 (Oldenburg)、里奇 (Rickey)、史密斯 (Smith)等一批雕塑艺术家为代表,另由米罗 (Miro)、杜布菲 (Dubuffet)、毕 加索 (Picasso)等一批现代主义画家参与,掀起了二战后美国城市环 境公共艺术建设的潮流。并于 60— 90年代逐步传播和影响到欧美及 亚洲许多国家的城市环境及雕塑艺术领域。
公共艺术的称为极其概念,从历史极其沿革的的情形来看,长期 处于动态的、 持续发展变化的状态之中。 由于公共艺术本身并非一种 单一的艺术样式, 不是一种艺术风格或一种艺术流派, 也不是盛行于
某一特定时期的拥有艺术宣言的艺术运动, 其概念是随着社会实践的 需求、认知、论争及理论批评的延伸而持续发展着,变化着的。这就 使得公共艺术的概念在国际间的理论诠释中, 尚没有达成统一、 确切 的定义。并且, 由于公共艺术的社会实验性、多边缘和整和性是十分 明显的, 政治学、 社会学、 美学、艺术学、城市学、 建筑学、 环境学、 符号学和文化学等学科都与之有着密切的关联, 从任何一个特定的视 点出发, 都会对公共艺术的概念及形态的特性作出相应的认知和价值 的判断。 然而, 我们仍不妨从公共艺术的原发性的实验形态及其历史 情境中,对其具有普遍意义的理念及特性作出当代的认知。
首先就“公共艺术”的字面显示的意义来看,所应包含的范畴是 其形式类型广泛化的艺术存在:它们绝不仅仅局限于户外的城市雕 塑, 其艺术的载体形式可以包括开放性的、 可供公众以不同方式感知 抑或参与其间的壁画、雕塑、装置、水体、建筑构造体、城市公共设 施、建筑体表的装饰及标识物、灯饰、路径、园艺和地景艺术等以不 同媒材构成的艺术形式; 同时, 也理应包括由社会主体——市民大众 兴办和参入的公开的表演艺术 (如戏剧、音乐、歌舞,在民间集会及 节庆日期间各类公开的表演艺术 ) 和其他公开的艺术性活动。 客观上, 这些艺术方式和艺术活动也已在长期大量的公共史化实践中被社会 公众所接纳和延续。而本处主要指融合于公共环境空间的视觉艺术。 在国外 (诸如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区域 ) ,公共艺术 在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情境和过程中。其称谓也不尽一致,例如,有 从公共艺术经费保障的规制化着眼的所谓“百分比艺术” (% for
范文四:艺术设计题
单选题:
1.设计艺术的作品功能需求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享受功能-使用功能-鉴赏功能 B.使用功能-享受功能-鉴赏功能C. 鉴赏功能-使用功能-享受功能
2.使“设计科学”得以成为一门有独立体系的新兴学科有着重大贡献的是( )
A.西蒙教授 B.马克·第亚尼 C.普列汉洛夫 D.奇尼·波埃利
3.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作为完整的系统研究,可以看作是艺术的“消费阶段”的是( )
A.艺术创作 B.艺术作品 C.艺术鉴赏 D.三者均可
4. 将( )结合起来,赋予物品物质和精神功能的双重作用,是人类设计活动的一个基本特点。
A.形式与功能 B.形式与内容 C.实用与美观 D.技术与美学
5.20世纪30年代后期,世界现代设计中心从欧洲转到美国,于1937年在芝加哥创立“新包豪斯”学校的是( )
A.伊顿 B.克利 C.法宁格 D.莫霍伊·纳吉
6.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组织者莫里斯与( )第一次在国际范围内领先成立了“艺术与手工艺协会”
A.费尔德 B.拉斯金 C.本森 D.克兰
7.设计艺术的审美性质所遵循的美的规律是( )
A.艺术与技术相统一 B.功能与形式相统一 C.真和美相统一 D.真和善相统一
8.引导设计的决定性因素是( )
A.时尚 B.功能 C.消费 D.经济
9.构成艺术设计审美接受的前提是具有一定的( )
A.选择倾向 B.心理定势 C.审美知觉 D.认知经验
10.下列不属于中国艺术风格的是( )
A.写意 B.传神 C.写实 D.意境
11.在设计艺术中,和谐美表现为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宜人原则,二是( )
A.功能原则 B.生态原则 C.真、善、美原则 D.形式美原则
12.下列不属于设计艺术的物质材料分类的是( )
A.高分子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有机材料 D.金属材料
13.指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科学技术知识属于( )
A.物质文化 B.智能文化 C.制度文化 D.观念文化
14.下列不属于二维设计的是( )
A.字体 B.标识 C.书籍 D.包装
15.下列不属于格罗佩斯的设计思想的是( )
A.艺术与技术新统一 B.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C.设计要遵循自然和客观的法则规律进行 D.形式服从功能
参考答案:1. B 2. A. 3. C. 4. C.P5 5. D. 6. B 7. D. 8. B.
9. D. 10. C. 11. B. 12. C. 13. B. 14. D. 15. D.
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平面设计的构成要素的是( )
A.文字 B.图形 C.材质 D.色彩 E.标志 F.构成
2. 艺术欣赏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A.主体性 B. 形象性 C.审美性 D.艺术性
3.关于设计艺术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体 B.具有高附加值与艺术含量 C.是一种文化现象
D.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有机统一 E.是一种纯粹的审美活动
4. 艺术的审美性表现为真、善、美三个方面,关于艺术中的“真”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指生活真实 B.是指艺术真实
C.是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 D.是化“真”为“美”的艺术形象表现
5.以下哪些是设计艺术的特点 ( )
A.创造性特点 B.审美性特点 C.科技性特点 D.实用经济性特点 E.艺术造型性特点
6. 设计(design),在汉语中最基本的词义是( ) A.图案 B.构想 C.设想 D.计划 E.规划
7.按设计目睥的不同,设计可分为( )
A.视觉传达设计 B.产品设计 C.平面设计 D.环境设计
8.下列属于广告设计要素的是( )
A.广告主 B.广告信息 C.信息接收者 D.广告媒体 E.广告目标
9. 设计艺术按课程为主划分为( )
A.平面设计 B.现代设计艺术 C.环境艺术设计 D.工业产品设计 E.展示设计
10.关于欧洲大陆“新艺术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于19世纪末 B.目的是要解决建筑、室内装饰和工艺产品的艺术风格问题 C.在1900年巴黎世博会上达到顶点 D.对机械生产的否定
参考答案:
1.ABDF 2.ABCD 3.ABCD 4. CD 5.ACDE 6. CD 7. ABD 8.ABCDE 9. ABCD 10.ABC
选择题:
1、( )制作工艺经历了由开始的手工泥条盘筑到泥胎轮制。
①(彩陶) ②(黑陶) ③(灰陶)
2、我国( )时期青铜器制作已出现高峰。
①(唐代) ②(商代) ③(宋代)
3、青铜是铜与( )的合金。
①(锌) ②(锡) ③(铅)
4、饕餮纹是殷代( )器的主要纹样。
①(陶) ②(瓷) ③(青铜)
5、《论语》的作者是( )。
①(老子) ②(孔子) ③(庄子)
6、古罗马建筑师( )著有《建筑十书》。
①(阿基米德) ②(西塞罗) ③(维特鲁威)
7、古代( )国以《丝绸之国》闻名于世。 ①中国
8、( )世纪西方国家陆续发生工业革命。
①十七 ②十八 ③十九
9、( )国是世界工业革命的最早发源地。
①意大利 ②德国 ③英国
10、( )年在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
①1851 ②1844 ③1849 ②印度 ③日本
参考答案:1、——① 2、——② 3、——② 4、——③ 5、——② 6、——③ 7、——① 8、——② 9、——③ 10、——①
1、我国在( )时期已经出现了水力或畜力驱动的大纺车。
①元代 ②唐代 ③宋代
2、在我国的建筑要素中,台基本身可以构成一种独立的建筑物,被称为(
①坛 ②台 ③亭
3、我国园林建筑中借景的方法很多,所谓“俯流玩月,坐石品泉”便是(
①远借 ②俯借 ③仰借
4、在古希腊哲学中( )首先提出了真善美三位一体的最高价值。
①柏拉图 ②亚里士多德 ③色诺芬
5、西方最早提出美和效用关系的学者是( )。
①色诺芬 ②柏拉图 ③苏格拉底
6、( )指出,“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①孔子 ②老子 ③墨子
7、( )在《天地篇》中说:“能有所艺者,技也。”
①墨子 ②孟子 ③庄子
8、《说文解字》一书是由( )编撰的。
①许慎 ②王夫之 ③孟郊
9、( )指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①孔子 ②老子 ③墨子 )。 。 )
10、《贡余秘色茶盏诗》中的“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是对( )茶具的赞美。 ①钧瓷 ②越瓷 ③龙泉瓷
参考答案:1、——③ 2、——① 3、——② 4、——① 5、—— ③ 6、——② 7、——③ 8、——① 9、——① 10、——②
判断题
1、董其昌著有《园冶》一书,总结了我国古代的园艺经验。 ( )
2、陶器的起源在我国已有六千年的历史。 ( )
3、青铜器的造型一般是从瓷器造型演化而来。 ( )
4、纺织技术是我国古代两大基本技术之一。 ( )
5、墨子十分强调建筑的实用功能,反对浪费侈靡。 ( )
6、中国丝绸早在公元前就大量出口欧洲。 ( )
7、没有屋身的建筑称为“亭”或“榭”。 ( )
8、陆龟蒙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是对越瓷生产的描写。
( )
9、我国周代便已出现原始瓷器生产。 ( )
10、陆游著有《茶经》,对各种瓷器茶具作了评价。 ( )
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8、(√)(×) 10、(×)
、 9
1、唐代王维创造了山居别墅式园林。 ( )
2、中国古代建筑是以砖石承重结构为主的。 ( )
3、中国古代建筑以神庙和教堂为主,西方古代建筑以宫殿房舍为主。 ( )
4、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把艺术分为三类:利用的、制作的和再现的艺术。( )
5、早在我国商代就已出现了较为完备的脚踏织机。( )
6、18世纪时在欧洲已经出版了列罗的《机器设计教程》和克伦的《艺术设计基础》。 ( ) 7、18世纪时西方艺术的概念也用于普通住宅、日用品和服装的设计制作。( )
8、康德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批判了近代劳动分工造成的人性分裂。( )
9、英国哲学家休谟在《论人性》一书中提出了美的效用说。 ( )
10、苏格拉底认为“衡量美的标准,就是效用,有用就美。” ( )
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8、(×)9、(√)
10、(√)
范文五: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
第1章 概述
环境艺术的概念
环境艺术设计含义
第2章 环艺设计的起源与变迁
东西方建筑发展历程
自然环境对建筑的影响
第3章 从系统论到环艺设计
系统思维的应用
景观的系统设计
第4章 环艺设计的发展趋势
趋势特征
第1章概述
环境艺术的概念
环境艺术设计含义
概述
环境艺术乃是绿色的艺术与科学,是创造和谐与持久的艺术
与科学。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城雕、壁画、建筑小品等都属于环境艺术范畴。它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工作、休闲的关系十分密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居住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各类环境艺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艺术的理念和实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和基础上在我国兴起和发展的。而环境艺术设计要实现的目
标是人类生存状态的绿色设计,其核心概念就是创造符合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规律的是设计系统。
环境艺术的涵义
环境艺术是人与周围的居住环境相互作用的艺术。“环境艺术是一种场所艺术、关系艺术、对话艺术和生态艺术。”
场所艺术,不仅指物质实体、空间外壳这些可见的部分,还包括不可见的,但是确实在对人起作用的部分,如氛围、活动范围、声、光、电、热、风、雨、云等,它们是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和心理、生理、物理等方面的诸多因素,形成“场所感”的关键问题是,经营位置和有效地利用自然和人文的各种材料和手段(如光线、阴影、声音、地形、历史典故等),形成这一环境特有的性格特征。
所谓关系艺术,是指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必须恰当地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因素内部组成之间的关系等。关系可以分成不同层次、不同的范畴:如人—建筑—环境;人—社会—自然;人—雕塑—背景??诸关系的核心是人。因而以尺度(或尺度感)作为衡量关系处理得好坏、水平高低的标准。
对话艺术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环境所包括的“关系”无穷之多,它们必须有机地组合起来,彼此“对话”;另一方面,人们普遍希望“对话”,这是当代环境以人为主的民主性特征,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是物质的丰富和表层信息变化的享有,更不能容忍那种非人性的压抑人的环境。人们追求深层心理的满足、感情的交流和陶冶,追求美和美感的享受。
第2章 环境设计的起源与变迁
东西方建筑发展历程
自然环境对建筑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环境设计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的环境设计以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程为鉴。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了能简要地说明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现根据历史文献和现存古代园林遗址的考察,循其明显的规迹,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时期来概述之。 1 先秦及秦汉时期
1.占地宽广。一般方圆都在几十里、上百里左右,如春秋楚庄王“筑层台??延壤百里;
2.工程浩大。囿的周围有界垣,囿内有台屋构筑。
3.人工设施增加。由于狩猎地距离统治中心地较远,不免要在“囿”内建寝殿屋宇。
2. 唐宋时期
它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形成时期。由汉代开端的中国园林发展进程,至唐代出现了一个兴盛的局面,园林发展中出现了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在苑 的营建中注意了游乐和赏景的作用。如在殿宇建筑外,已注意到叠石造山,凿池引泉。一是绘画技术的发展与造园艺术的发展的互相促进,而且有的画家,就是一个杰出的造园专家,如诗人王维设计营建的“辆川园”。
3.明清时期
中国古典园林的全盛时期,我国各民族丰富奇特的建筑形式更添异彩,如至今还能见到的十三世纪出于尼泊尔艺术家阿尼哥之手的北京妙应寺白塔等,明代及清代初期,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上是个辉煌的时期,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这个全盛时期的园林,与过去时代所不同的, 有三个方面的特点:(1)功能全.(2)形式多.(3)艺术化。
中国古代的环境设计的基本特点
巧妙而科学的框架结构
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
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
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 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一)承重与维护结构分工明确
(二)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三)有较好的抗震效能(四)材料供应比较方便
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
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
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事例。
中国的这种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与欧洲建筑相比,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一座欧洲建筑,是比较一目了然的,而中国的古建筑,却象一幅中国画长卷,必须一段段地逐渐展开,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
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1. 富有装饰性的屋顶
五种基本屋顶式样——四面坡的“殿顶”,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圆形的“攒尖顶”两面坡但两山墙与屋面齐的“硬山顶”,两面坡而屋面揽出到山墙之外的“悬山顶”,以及上边是悬山而下下边是四面坡的“歇山顶”就已经具备了。我国古代匠师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特征之一。
2. 衬托性建筑的应用
衬托性建筑的应用,是中国古代宫殿、寺庙等高级建筑常用的艺术处理手法。它的作用是衬托主体建筑。最早应用的并且很有艺术特色的衬托性建筑便是从春秋时代就已开始的建于宫殿
正门前的“”。现存的四川雅安高颐墓 ,形制和雕刻十分精美,是汉代墓 的典型作品。
环境艺术的诞生
环境艺术本身是艺术创作的一种表现形式从人类诞生开始,我们就在进行生存空间的开拓。建筑的历史就非常能够说明问题,现代建筑的很多理论尤其是空间理论和中国传统的空间里乱世一脉相承的,但是工业革命导致了科学技术在西方的发展,而真正的环境艺术是在19到20初的西方现代艺术中发展起来的。 欧洲环境艺术观念的变迁
城市、建筑是环境艺术的主要载体的体现者,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艺术观念的变迁,可以从建筑艺术观念的变迁中看到它的足迹,从建筑诞生之日起,它便是作为人的环境出现的,它就是环境艺术,只不过人们真正认识到建筑作为环境艺术的性质比较晚。所以说,环境艺术观念的变迁与建筑观念的变迁是同步的。
那么,建筑价值观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呢?
它经历了五个阶段:
(1) 实用建筑学阶段,追求适用、坚固、美观的建筑;
(2) 艺术建筑学阶段,视建筑为“凝固的音乐”;
(3) 机器建筑学阶段,把建筑看作“住人的机器”;
(4) 空间建筑学阶段,认识到“空间是建筑的主角”;
(5) 环境建筑学阶段,认为建筑是环境的科学和艺术。
本世纪,建筑价值观已开始进入第六阶段—生态建筑学阶段。 西方建筑价值观的发展
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欧洲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相继出现了建筑设计上的复古主义现象。
法国—古典主义为中心的建筑复古运动
英国—以浪漫主义为中心的建筑复古运动
美国—以折衷主义为主的建筑复古运动的发展
法国—以古典主义为中心的建筑复古运动
拿破仑时期的大型建筑包括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1) 为发达的经济而设计的新型建筑,主要是与经济活动有关
的大型建筑,比如巴黎的证券交易所,简单朴素,统一采
用科林斯柱,庄严而简单,宣告繁琐的巴洛克的终结,讲
究功能的、体现严肃面貌的新建筑时代的开始。
2) 为解决人口日益膨胀的城市居住问题而建造的大量多层
住宅公寓建筑,特别是巴黎兴建的庞大住宅建筑,大部分
是5-6层,底层是商店,上部分是住宅单元,人行道宽敞,
且有人行道的绿化带,是现代城市面貌的形成阶段。
3) 为了 耀 拿破仑征服的功绩而兴建的大型纪念性建筑。
这部分建筑基本上完全依据古罗马的体制,是典型的古典
复古主义作品。这些建筑的政治象征性远远大于实际功能
性。比如维格诺()设计的玛德林教堂,帕格林设计的艾
托尔凯旋门(1806-1836),都是经典的罗马风格的典型代
表作。
浪漫主义建筑复古运动出现的原因:资产阶级在英国的权利和影响增大,战后英国成为欧洲重大的大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工业城市扩大,住房问题日趋严重,英国复古主义的最特殊特点是新哥特主义的出现。
在英国促进哥特风格复兴的主要建筑师和设计家是奥古斯都·普金。普金对于哥特风格是推崇备至的。他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他的目的是找寻“真理”,有两个原则:1)功能好的2)装饰应该与功能相吻合。采用哥特风格,主要不是因为它的形式特别,而是因为哥特风格符合功能需求,符合他提出的真实设计的要求。
开国的革命者希望能够通过体现美国的民主精神,他们主张以罗马风格为主,兼容各种欧洲风格,形成古典折衷主义的建筑面貌。
19世纪是两种类型的建筑交织发展的阶段:古典复兴主义的盛行和新建筑的涌现。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巴黎歌剧院。
西方现代建筑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思考什么是真实的建筑,建筑的“真实”不是画个立面图、透视图,而是深入到剖面当中去,是要彻底地反复地思考房子的那个六面体,甚至加上内部空间。
法国人用钢结构做了埃菲尔铁塔。大量的大跨度的钢结构和玻璃出现以后,强烈的刺激了建筑师和现代艺术家的构造技术思维。
毕加索的立体派就与建筑的关系十分地密切。立体派相当重大的贡献在于用时间与运动的立场去观察事物,然后把观察到的结果,用相当
好的色彩关系,相当好的艺术技巧,相当好的艺术质感反映到平面上来。因而形成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划时代流派,也是现代建筑的艺术根源之一:立体派。不久,柯布西耶()就出道了,他敏感地联系现代艺术与现代建筑并与他的朋友共同创建了纯净派。
勒·柯布西耶用格子、立方体进行设计。
作为一名艺术家,勒·柯布西耶懂得控制体积、表面以及轮廓的重要性,通过精心的设计,在明暗光线的对比下,他成功地将有限的空间最大化,并能产生良好的视觉效应。
他主张用传统的模式来为现代建筑提供模板。
在所有的建筑都作为“机器时代的机器”时,人们也开始重视房屋的基本功能。他激烈否定十九世纪以来的因循守旧的建筑观点、复古主义的建筑风格,歌颂现代工业的成就。提出“住房是居住的机器”,建筑的首要任务是促进降低造价,减少房屋的组成构件。对建筑设计强调“原始的形体是美的形体”,赞美简单的几何形体。
勒·柯布西耶还对城市规划提出许多设想
主张全新的城市规划,首先提出高层建筑和立体交叉的设想,是极有远见卓识的。他在20和30年代始终站在建筑发展潮流的前列,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现代化起了推动作用。
勒·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可分为两个阶段:
50年代以前是合理主义、功能主义和国家样式的主要领袖,以1929年的萨伏伊别墅和1945年的马赛公寓为代表,许多建筑结构承重墙被钢筋水泥取代,而且建筑往往腾空于地面之上;
50年代以后勒·柯布西耶转向表现主义、后现代,朗香小教堂以其富有表现力的雕塑感和它独特的形式使建筑界为之震惊,完全背离了早期古典的语汇,这是现代人所建造的最令人难忘的建筑之一。在家具设计中,勒·柯布西耶则以豪华而舒适的钢管构架躺椅著称于世,几乎成为20年代优雅生活的象征。
1926年柯布西耶就自己的住宅设计提出著名的“新建筑五点”它们是*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自由平面;*横向的长窗*自由立面。 萨伏伊别墅是一个著名的代表作。柯布西耶的建筑设计充分发挥了框架结构的特点,由于墙体不再承重,可以设计大的横向长窗,底层三面透空,由支柱架起,内有门厅,车库和仆人用房。二层有起居室、卧室、厨房、餐室、屋顶花园和一个半开敞的休息空间。三层为主人卧室和屋顶花园,各层之间以楼梯和坡道相联。由于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和空间布局自由,空间相互穿插,内外彼此贯通。 别墅轮廓简单,象一个白色的方盒子被细柱支起。水平长窗平阔舒展,外墙光洁,无任何装饰,但光影变化丰富。别墅外形简单,但内部空间复杂,如同一个内部精巧 空的几何体,又好像一架复杂的机器,萨伏伊别墅是勒·柯布西耶提出的新建筑五个特点的具体体现,对建立和宣传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影响很大。这些结构和设计形式在以后被其他建筑师推广应用,如逐层退后的公寓,悬索结构的展览馆等,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
马赛公寓
勒·柯布西耶认为在现代条件下,城市既可以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
可以形成安静卫生的环境。他的理想的现代城市就是中心区有巨大的摩天大楼,外围是高层的楼房,楼房之间有大片的绿地,现在化的整齐的道路网布置在不同标高的平面上,人们生活在“居住单位”中。 设计者称之为“居住单元盒子”,大楼用钢筋混凝土建造,通过支柱层支撑在3.5×2.47英亩面积的花园,主要立面朝东和向西,架空层用来停车和通风。这里有23种适合各种类型住户的单元,从单身汉到有八个孩子的家庭都可找到合适的住房。大部分住户采用“跃层式”的布局,有独用小楼梯上下联接;每三层只需设一条公共走道,节省了交通面积。
马赛公寓代表 勒·柯布希埃对于住宅和公共住居问题研究的高潮点,结合了他对于现代建筑的各种思想,尤其是关于个人与集会之间的关系的思考。那里的居民都已经形成一个集体性社会,就像一个小村庄,共同过着祸福与共的生活。没有任何个人的牺牲,因为每一公寓单元都是隔音的,与周围的山光水色的环境保持直接的接触,拥有雕刻般的雄浑力量。
更重要的是:他把公寓的底层架空与地面上的城市绿化及公共活动场所相融,让居民尽可能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增进居民之间的相互交往。他还把住宅小区中的公共设施引进公寓内部,如:商业街、游林、绿地、娱乐设施等,使公寓成为满足居民心理需求的小社会,这些都值得当代的建筑师学习和借鉴。
朗香教堂 这是一座位于群山之中的小小天主教堂,它突破了几千年来天主教堂的所有形制,超常变形,怪诞神秘,如岩石般稳重地屹立
在群山环绕的一处被视为圣地的山丘之上,朗香教堂建成之时,即获得世界建筑界的广泛赞誉它表现了勒氏后期对建筑艺术的独特理解、娴熟的驾驭体形和对光的处理能力。无论人们赞赏与否,都得承认勒·柯布西耶的非凡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勒·柯布西耶接受这个重建朗香教堂的工程之后,采用了一种雕塑化而且奇特的设计方案。他突破了,于是好像是飘浮在墙面上一样。南面的墙被称之为“光墙”这个墙体很厚,上面留有一些不规则的空洞,室外开口小,而室内开口大,比例奇特,靠外墙的部分装上教堂里常用的彩色玻璃,同时,墙体和屋顶的连接并不是无缝的,而是有一定间隙的,她的三个弧形塔把屋顶的自然光引入室内,这些做法使室内产生非常奇特的光线效果,而产生了一种神秘感。
朗香教堂的屋顶东南高西北低,显出东南转角挺拔奔昂的气势,这个坡度很大的屋顶有收集雨水的功能,屋顶的雨水全部流向西北水口,经过一个伸出的泻水管注入地面的水池。教堂的三个竖塔上开有侧高窗。它以一种奇特的歪曲的造型隐喻超常的精神。教堂要求简单造价不高,是一个表意性建筑。
朗香教堂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勒·柯布西耶设计的一件最引人注意的作品,它代表了勒·柯布西耶创作风格的转变,并对西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理查德·迈耶,美国建筑师,现代建筑中白色派的重要代表,由于受到勒·柯布西耶()的影响,其大部分早期的作品都体现出了勒·柯布西耶的风格。1963年,迈耶在纽约组建了自己的工作室,其独创
能力逐渐展现。
麦耶设计的产品都颇为简练,既包括居家设计也包括商业设计,他设计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永远有自己的特征的粗壮风格,为了在展示方面做得更好,他将斜塔、正面以及明暗差别强烈的外形等方面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这种强健的设计呈立方体状,似在召唤一种超现实主义的高科技仙境,其中包含着纯洁、宁静的简单结构。建筑的视觉感相当强大,也暗指所包括的空间。麦耶注重立体主义构图和光影的变化,强调面的穿插,讲究纯净的建筑空间和体量。在对比例和尺度的理解上,他扩大了尺度和等级的空间特征。麦耶着手的是简单的结构,这种结构将室内外空间和体积完全融合在一起。通过对空间、格局以及光线等方面的控制,麦耶创造出全新的现代化模式的建筑。
乌尔姆展览馆及会议厅
概述:乌尔姆展览馆及会议厅位于德国西南部,乌尔姆拥有世界上最高的教堂,教堂主塔高度达161.6米,比科隆大教堂还高4.6米,教堂从设计到完工,不是几年,也不是几十年,而是几个世纪。显而易见,在这个极其重要的古老教堂旁边加盖任何一个新建筑,都必须非常谨慎。而1986年,德国人却邀请迈耶在这个教堂旁边设计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展览馆图1,可见他们对迈耶的信任程度。而迈耶并没有辜负德国人的期望,展览馆于1993年建成,历时7年,一如既往保持了优雅美妙的迈耶风格,而且在比例上和教堂保持了非常严密的关系,在单体上保持了很高的水准。
罗马千禧教堂
该教堂所在地距离罗马市中心6英里,附近是一片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中低收入居民住宅楼以及一座公共花园,教堂建筑面积108414平方英尺,包括教堂和社区中心,两者之间用4层高的中庭连接,建筑材料包括混凝土、石灰岩、和玻璃,三座大型的混凝土外壳高度从56英尺逐步上升到88英尺,看上去像白色的风帆,玻璃屋顶和天窗让自然光线倾泻而下。夜晚,教堂的灯光营造出一份天国的景观,特别是三片弧墙的闪亮一笔,使建筑脱胎换骨,室内光线经过弧墙的反射,一定显得静谧和洒脱。 赖特的建筑使人觉得亲切而有深度,不象勒·柯布西耶那样严峻而乖张。
在建筑艺术范围内,赖特确有其独特的方面,他比别人更早地解决了盒子式的建筑,他的建筑空间灵活多样,既有内外空间的交融流通,同时又具备有安静隐蔽的特色。他既运用新材料和新结构,又始终重视和发挥传统建筑材料的优点,并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同自然环境的紧密配合则是他的建筑作品的最大特色。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筑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
罗宾别墅
这幢位于伊利诺斯州芝加哥的罗宾私人住宅,被业界看作是“草原式的代表作”。隐蔽的悬臂式钢梁创造出长而连贯的空间,从窗户一直延伸到门廊和阳台上,使墙壁看上去仿佛消失了一样。
流水别墅 是赖特为卡夫曼家族设计的别墅,在瀑布之上,赖特实现了“方山之宅”(house on the mesa)的梦想,悬的楼板牢固在后面的和自然山石中,主要的一层几乎是一个完整的大房间,通过空间处理而形成相互流通的各种从属空间,并且有小梯与下面的水池联系。正面在窗台与天棚之间,是一金属窗框的大玻璃,虚实对比十分强烈。整个构思是大胆的,成为无与比的世界最著名的现代建筑。
古根海姆博物馆
美国纽约市的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坐落在一条街道的拐角处,看上去就像一条巨大的白色弹簧。
这座极其漂亮、无与伦比的建筑建成于1959年。建筑物的外部向上、向外螺旋上升,内部的曲线和斜坡则通到6层。螺旋的中部形成一个敞开的空间,从玻璃圆层顶采光。左图:古根海姆内一条长长的螺旋通道伸向不同部位或长廊的地板。
安藤忠雄
——光与影
光之教堂,其设计是极端抽象简洁的,仅为113.04平方米
的小教堂,位于大 闲静住宅街的一角。建筑只是简洁的混凝土箱型,没有传统教堂中标志性的尖塔,但它内部是极富于宗教意义的空间,呈现出一种静谧的美,与日本枯山水石庭园有着相同的气氛。建筑的布置是根据用地内原有木造教堂和牧师馆的位置以及与太阳的关系来决定的。礼拜堂正面的混凝土墙壁上,留出十字形切口,呈现
出光的十字架。
安藤忠雄 建筑理念
东西方的融合
封闭——开放的都市观
安藤相信构成建筑必须具备三要素:
建筑理念
第一要素是可靠的材料,就是真材实料:这真材实料可以
是如纯粹朴实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头等物质。
第二因素是正宗完全的几何形式,这种形式为建筑提供基
础和框架,使建筑展现于世人面前;它可能是一个主观设想的物体,也常常是一个三度空间结构的物体。
最后一个因素是“自然”;在这儿所指的自然并非是原始的
自然,而是人所安排过的一种无序的自然或从自然中概括而来的有序的自然——人工化自然!
中外建筑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建筑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市可以转化的。地域、民族性的建
筑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国际性建筑文化,国际性建筑文化也可吸收、融合新的地区与民族性建筑文化。在当今世界里,建筑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既包含前者向后者的转化,也包含后者对前者的吸收与融合。这两者既对立又统一,相互补充,彼此影响,共同发展,只有保护和发展丰富多彩的各民族建筑文化,促进世界建筑文化的多元
化构成,最终才能建立一个“和而不同”的人类社会。
世界各国的建筑文化均要受到当时当地政治体制、经济状
况、技术水平的约束,相互冲突,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然而,什么样的交融和交流具有生命力,经受得起时空的考验?只有那些吸取了东西方文化精髓,融合为本民族的地区与民族性的建筑文化,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建筑文化根植于人居自然环境之中
不同的地域自然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日照角度、
日月潮汐、水流风势、气温、气压、食物、土地、水质、植被等等。作为人与自然中介的建筑,对外应有利于形成小区外部环境,对内应有利于保障人居的室内环境。这些建筑像植物一样,落地生根,合天时,合地利,适宜于地区自然环境的要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地形光照潮汐风势}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自然环境
一、 在东南亚和南亚各国,在中国的海南岛和台湾岛,椰林茂密,
气候炎热,人们用椰树叶、粽叶盖起了适应热带雨林的茅草房、小木楼,通风、凉爽、轻盈、简洁,建起了热带雨林建筑。
二、 在中亚、西亚,在中国的西部高寒地区,人们用石块垒砌、依
山就势盖起了石板建筑,避风、挡雪、保温、御寒,筑成了高原山地建筑。如中国的西藏、青海、四川等少数民族在中国西部依山就势建起了各式各样的山地建筑群。
三、 在中国的黄土高原,漠北戈壁,雨量稀少,气候干燥,人们用
石块垒砌、依山就势盖起了石板建筑,避风、挡雪、保温、御寒,筑成了高原山地建筑。如中国的西藏、青海、四川等少数民族在中国西部依山就势建起了各式各样的山地建筑群。
四、 在中国的黄土高原,漠北戈壁,雨量稀少,气候干燥,人们利用山边、土坡挖洞筑房,建起了鲜明特色的本土建筑。甘肃敦煌艺术陈列馆把建筑埋入山坡下,半开敞式入口,山坡挡墙 道, 本土式建筑特征十分明显。
二、社会时空环境差异造成建筑文化
不同地区的人居社会时空环境的差异,造成了建筑文化的时空性和多元化,因而产生了古代的或现代的中国建筑文化,俄罗斯建筑文化,东南亚建筑文化,欧美建筑文化,非洲建筑文化等等。欧洲的古希腊建筑,北非的古埃及建筑,南亚的古印度建筑,古代中国建筑是世界民族建筑文化的历史源流。
古希腊建筑
古希腊人的遗产可以认为有两个主题,一是希腊建筑所包含的形象模型,包括一系列装饰物术语、雕塑以及风格,希腊建筑留传于世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希腊人对建筑的本质看法。要恰当设计一个建筑物,就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比例。
古埃及建筑
在艺术象征、空间设置和功能安排等方面,有着深刻的文化印迹和浓厚的宗教意涵,反映了古埃及独特的人文传统和奇特的精神理念。 如正方形,三角形一些稳固的几何形体经常被你用在建筑设计中,稳
定的空间造型,并象征永恒的主题。
古印度建筑
阿育王时,开始用砖石建筑材料,阿育王沙石柱,也是古印度建筑艺术的重要遗迹。最著名的是萨尔纳兹大石柱,其柱头的四个背对背蹲踞着的狮子,栩栩如生,雄劲有力,象征着帝王的权威。
中国古建筑
泛指近代西方文明决定性地影响中华文明之前,在中国古文化主导下产生的建筑物、构筑物、建筑方法和相关体制。中国古建筑在世界建筑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保存下来的最久远的建筑是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唐代建筑的一般水平。
第3章 从系统论到环艺设计
系统思维的应用
景观的系统设计
现状概述
环境艺术设计涉及的范围广阔,专业结构上是多种学科领域交叉构成的的复合体,知识结构呈现多元化、综合化“大知识组团”,而且有领域扩大化趋势。目前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心要素,至少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城市规划、公共艺术等。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是对人们所处的生活空间环境进行有序地规划与设计的过程,是使自然环境生态化、社会环境艺术化、人工环境和谐化的有效手段之一。环境艺术设计具体还有景观设计,室内环境设计和陈设设计等四个方面。
(1) 空间形象设计是一种空间结构的总体设计,解决空间
的尺度、比例、协调等结构问题;
(2) 室内环境设计包括总体设计的具体实施。按照空间结
构的整体设计,进行墙面、地面、天花板、间隔等处
理;室内物理环境设计,解决室内通风、保暖、温度
调节等方面的工程性设计。这是保证室内环境质量的
重要方面。
(3) 室内陈设设计包括家具、灯具、织物、艺术陈设品,
绿色植物等。
当今环境艺术的系统性
我们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已过去的概念,今天的环境艺术设计,它不仅是以室内外环境空间和视觉效果的认识,思维,判断和准备的计划行为。而且是以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为指导,以科学与艺术的手段协调,创造人类理想的生存环境,它的基本理念就是强调环境的人文性,科学性,整体性和人的主体性,是集生态学,设计学,社会学,材料学,心理学,美学,管理学多种学科于一体,以整体化为目的的系统设计。
环境艺术系统设计的外在特征是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跨学科合作,跨专业结合。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在行为是打破传统的单体设计,是把建设项目的规划,建筑,景观,环境设施,视觉传达,室内设计等专业进行统一的科学的系统性的整合。其核心是注重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精确处理部分
与整体的辩证关系,科学的把握系统,达到整体优化。
环境艺术系统设计分为:系统认识、方法原理、基本框架、
控制元素、元素提炼。
系统认识:环境艺术系统设计包括三个内容:环境艺术设计
目标系统,环境艺术设计系统,环境艺术设计方法系统。以各种设计元素组织的人类生存环境的美德创造和最大优化功能元素组合为环境艺术设计的目标系统。
环境艺术系统设计方法的三个方面:定位,提炼,组合
方法原理:需采用分解和调和方法,以便在系统的总目标下,
是个个子系统相互配合,实现系统的总体优化。所谓分解,就是把一个大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而子系统在将信息反馈给大系统这就是协调。在若干次反复后就可以得出系统的优化设计。
基本框架:分三个层次进行,意识形态层次:人事系统从设
计思想与系统分析入手;思维方式层次:分析系统从设计方法与系统分析结合;实践手段层次:构建系统通过设计技术与系统组合进行。
系统设计理念:打破传统的单一学科,专业设计行为,十多
学科多专业的综合设计。
控制元素:人们生活在一定的时空空间环境中,功能环境达
到基本需求后,对环境的精神需求往往是第一需要的。文化和文脉是有传承性的,文脉有历史性、时代性、地域性等方面,这些特征可以通过符号、造型、色彩等各种语言来体现,把文脉浓缩
成元素;把元素提升为符号;把精神演变为形态;把思想移嫁于造型。
元素提炼: 提炼后的符号元素要能准确反映和概括齐备提
炼的文脉精神。符号有色彩符号、形态符号、材料符号、形象符号、文字符号、生命符号、造型符号等只要能准确的反应文化与文脉精神和思想的符号,种类,形式越丰富越好。符号经加工整合,使其成为空间语言为现实传达意义和价值的目的。符号成为文化和文脉的有效工具和切入点。
环艺系统设计基本要点
(1) 环境艺术系统设计使用系统来考虑和解决问题
(2) 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把择优化的元素进行提炼,然
后再分析与结合,分解与协调,定性与定量的研究结
合起来,再进行系统设计的分析与综合。
(3) 把功能系统,标识系统,生态系统,环境系统,人文
系统,形态系统,景观等系统大集成设计方式,按照
各自规律进行系统优化组合的设计。
(4) 精确处理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达到整体优化设计
(5) 设计理念提炼抓住精神文化的特征贯穿到各个子系统
的设计项目中
(6) 大系统设计理念的确立,各子系统设计思维的分解设
计行为的互相组合,元素符号在各个子系统的运用等,
是系统设计必须要考虑的步骤
总之将各个专业学科进行整合,精确处理单元设计与整体设计的辩证关系,科学的把握系统,达到整体优化,便是环境艺术系统设计的精髓。
环艺系统设计
——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是环境设计的组成部分,大到绵延几十公里的风景区规划,小到十几平方米的庭院设计,都属于景观设计的范畴。选择城市景观设计作为切入点,从中研究分析一般的设计要素和方法,是比较适宜的。近年来,我们生活的城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批的广场绿地、商业步行街、主题公园、街头小品出现在我们的视觉以内,影响着我们的感观和行为方式。
景观系统设计框架
1. 概念
2. 景观作为系统的含义
3. 景观设计所涵盖的领域
城镇规划 场地和社区规划 景观规划 公园与休闲区规划 土地发展规划 旅游和休闲地规划
4. 景观设计方法
5. 景观设计的拓展
生态设计观 人性设计观 多元设计观 信息设计观 技术设计观 创新设计观 艺术设计观
概念
景观设计是指通过对环境的设计使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谐共存,创造一个高品质的生活居住环境,帮助人们塑造一种新的生活意识,更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景观作为系统的含义
在一个景观系统中,至少存在着五个层次以上的生态关系;
第一是景观与外部系统的关系,在老(哀劳)山中, 山有多高,水有多深,高海拔将南太平洋的暖湿气流截而为雨,在被灌溉,饮用和洗涤利用之后,流到干热的红河谷地,而后蒸腾、蒸发回大气,经降雨又回到本景观之中,从而有了经久不衰的原(元)阳梯田和山上茂密的丛林,这是全球及区域生态系统科学研究的对象。
第二是景观内部各个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即水平生态过程。这种水平生态过程,包括水流、物种流、营养流与景观空间格局的关系,正是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第三种生态关系,是景观元素内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如丛林作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水塘作为一个水域生态系统,梯田本身作为一个农田系统,其内部结构与物质和能量流的关系,这是一种在系统边界明确情况下的垂直生态关系,这是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第四种生态关系则存在于生命和环境之间,包括植物与植物个体之间与群体之间竞争、共生关系,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个体与群体的进化和演替过程。
第五种生态关系则存在于人类与其环境之间的物质、营养及能量
的关系,这是人类生态学所要讨论的。城市景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几乎包含了所有上诉生态过程,而成为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景观设计所涵盖的领域
城镇规划:景观设计师很早就开始担当城市物质空间的规划角色,城镇规划是城市空间的中心规划。城镇规划是针对城市与乡镇的规划与设计。规划者运用区域规划技术与法规、常规规划、概念规划、土地使用研究和其他方法来确定城市地域内的布局与组织。城镇规划也涉及到“城市设计”内容,如广场、街道景观等开放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发展。
景观规划:区域景观规划对于很多景观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来讲是个逐渐扩展的实践领域。它随着过去一年来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而发展。它融合了环境规划与景观设计。在这个领域,景观设计师针对土地与流域的规划、管理等全部范围,包括自然资源调查、环境压力状况分析、视觉分析和岸线管理等。
场地规划:涉及到居住区、商业、工业、各机构的室内空间以及公共空间等室外空间的细部设计。它把场地作为艺术研究的对象来看待,综合平衡室内与室外的软、硬表面,建筑物与植物的材料选择以及灌溉、栽培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详细的构筑物的规划说明与准备等。
场地规划以某一地块内的建筑和自热元素的协调与安排为基础,场地规划项目涉及单幢建筑的土地设计、办公区公园设计、购物中心或整个居住社区的地块设计等。
土地发展规划:土地发展规划包括大范围与多区域的未发展土地
的规划和小面积的城市、乡村和历史地段的基地设计。同时在政策规划与个体发展计划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在这一领域,景观设计师需要掌握房地产经济及其发展组织过程的知识,同时还应理解土地开发与发展的客观限制条件。
公园规划:公园与休闲区规划包括创造与改造城市、乡村、郊区的公园与休闲地带。同时发展成为更大范围的自然环境规划。如国家公园规划、郊野规划、野生动物保护地规划等。
旅游休闲地规划:基地的历史性保护与复兴如公园、私家花园、场地、滨水区和湿地等的保护与复兴。它涉及到基地相对稳定状态的维持与保护、作为历史重要地段的局部地块的保护、地段的历史记忆与质量的恢复以及在新的使用目的下地段的发展与更新。
Eg:车站、广场、纪念牌、校园中心;观景台、公园;生态建筑、湿地、地标。
景观设计方法:
景观设计是多项工程配合相互协调的综合设计,就其复杂性来讲,需要考虑交通、水电、园林、市政、建筑等各个技术领域。景观设计中一般以建筑为硬件,绿化为软件,以水景为网络,以小品为节点,采用各种专业技术手段辅助实施设计方案。
从设计方法或设计阶段上讲,大概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a.构思、构图、构景
b.引导与示意
c.渗透于延伸、尺度与比例
d.质感与肌理、节奏与韵律
构思、构图、构景
构思:是一个景观设计最重要的部分,也可以说是景观设计的最初阶段。构思是十分重要的。构思是景观规划设计前的准备工作,是景观设计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构思首先考虑的是满足其使用功能,充分为地块的使用者创造、安排出满意的空间场所,又要考虑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尽量减少项目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干扰。然后,采用构图以及下面将要提及的各种手法进行具体的方案设计。
构图:在构思的基础上就是构图的问题了。构思是构图的基础,构图始终要围绕着满足构思的所有功能。在这当中要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以小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而现代的景观设计思想也在提倡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观设计师的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命的地球和谐相处。景观设计构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平面构图组合和立体造型组合。
平面构图:主要是将交通道路、绿化面积、小品位置,用平面图示的形式,按比例准确地表现出来。
立体造型:整体来讲,是地块上所有实体内容的某个角度的正面投影;从细部来讲,主要选择景物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来反映,从以下的设计手法中可以体现出这层意思。
Eg.巴西Veneza农场教堂&巴西经典圣诞广场的平立构图与实景图
构思、构图、构景
构景:
对景与借景
景观设计的构景手段很多,比如讲究设计景观的目的、景观的起名、景观的立意、景观的布局、景观中的微观处理等,这里就一些在平时工作中使用很多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做一些介绍。景观设计的平面布置中,往往有一定的建筑轴线和道路轴线,在轴线尽端的不同地方,安排一些相对的、可以互相看到的景物,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就叫对景,对景往往是平面构图和立面造型的视觉中心,对整个景观设计起着主导作用。
借景也是景观设计常用的手法,通过建筑的空间组合,或建筑本身的设计手法,将远处的景致借用过来。大到皇家园林,小至街头小品,空间都是有限的。在横向或纵向上要让扩展视觉和联想,才可以小见大,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借远方的山,叫远借;借邻近的大树叫邻借;借空中的飞鸟,叫仰借;借四季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叫应时而借。如苏州拙政园,全面可以从多个角度看到几百米以外北寺塔,这种借景的手法可以丰富景观的空间层次,给人极目远眺,身心放松的感觉。
引导与示意
引导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采用的材质有水体、铺地等很多元素。如公园的水体,水流时大时小,时宽时窄,将有人引导到公园的中心。示意的手法包括明示和暗示。明示指采用文字说明的形式如路标、指示牌等小品的形式。暗示可以通过地面铺装、树木的有规律布置的形式指引方向和去处,给人以身随景移“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渗透与延伸 尺度与比例
渗透与延伸
在景观设计中,景区之间并没有十分明显的界限,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渐而变之。使景物融为一体,景观的延伸常引起视觉的扩展。如用铺地的方法,将墙体的材料使用到地面上,将室内的材料使用到室外,互为延伸,产生连续不断的效果。渗透和延伸经常采用草坪、铺地等的延伸、渗透,起到连接空间的作用,给人在不知不觉中景物已发生变化的感觉。在心理感受上不会“嘎然而止”,给人良好的空间体验。
尺度与比例
景观设计主要尺度依据在于人们在建筑外部空间的行为,人们的空间行为是确定空间尺度的主要依据。无论是广场、花园或绿地、花园或绿地,都应该依据其功能和使用对象确定其尺度和比例。合适的尺度和比例会给人以美的感受,不合适的尺度和比例则会让人感觉不协调,特别的别扭。以人的活动为目的,确定尺度和比例才能让人感到舒适、亲切。
比例有两个度向,一是人与空间的比例,二是物与空间的比例。
总之,尺度和比例的控制,但从图画方面去考虑是不够的,综合分析、现场的感觉才是最佳的方法。
质感与肌肤 节奏与韵律
质感与肌理
景观设计的质感与肌理主要体现在植被和铺地方面。不同的材质通过不同的手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质感与肌理效果。如花岗石的坚硬和粗糙,大理石的纹理和细腻,草坪的柔软,树木的挺拔,水体的轻盈。这些不同材料加以运用,有条理地加以变化,将使景观富有更深的内涵和趣味。
节奏与韵律
节奏与韵律是景观设计中常用的手法。在景观的处理上节奏包括:铺地中材料有规律的变化,灯具、树木排列中以相同间隔的安排,花坛座椅的均匀分布等。韵律是节奏的深化。如临水栏杆设计成波浪式一起一伏很有韵律,整个台地都用弧线来装饰,不同弧线产生了向心的韵律来获得人们的赞同。
景观设计的拓展
技术设计观
全球化时期的景观发展充分利用技术所提供的一切可能性,设计观念也必然紧密结合技术。表现在:体现技术理性,设计作为与人口增加、资源减少、环境变化的回答,反思技术的优越性和潜在危险;体现技术理性,反映技术与人类情感相融合的发展动态和技术审美观念的多样化趋势;体现景观智能化趋势,创造有“感觉器官”
的景观,使其如有生命的有机体般活性运转,良性循环;
创新技术观
除了技术直接导致创新景观之外,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各种思想自由广泛传播、交流而激发的灵感也成为创新景观的源泉,相应的设计观强调变化、弹性。具体包括:将更多景观要素的纳入设计中,用多样词汇表达个性化设计;改变思维定式,注重探索性,肯定弹性、模糊、不确定设计的价值;虚幻世界与现实世界并驾齐驱,以多重尺度拓展创意空间。
艺术设计观
随着人类素质的提高和更多休闲时间投入文化艺术活动,艺术和生活界限正在消失,人类生存的一切环境都被赋予艺术色彩,相应的景观设计观念包括:
强化对美的共同追求,使景观与建筑、规划、园林有更大的融合; 将审美的生存观念体现于设计中,通过设计将审美上升为人的生存范畴;
结合时代特征,探索新的有序与和谐的景观艺术;
设计艺术水准的提高取决于对现实的了解,文化的领悟,技术的掌握和个性的发挥。
第4章 环艺设计的发展趋势
趋势特征
环艺设计的发展趋势
设计是连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桥梁,人类寄希望于通过设计来改
造世界,改善环境,提高人类生存的生活质量。纵观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一:回归自然化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长,人们向往自然,喝天然饮料,用自然材料,渴望住在天然绿色环境中。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流派由此兴起,对世界各园影响很大,在住宅中创造田园的舒适气氛,强调自然色彩和天然材料的应用,采用许多民间艺术手法和风格。
二:整体艺术化
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人们要求从“物的堆积”中解放出来,要求室内各种物件之间存在统一整体之美。环境设计是整体艺术,它应是空间、形体、色彩以及虚实关系的把握,功能组合关系的把握,意境创造的把握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协调。许多成功的设计实例都是艺术上强调整体统一的作品。
三:高度现代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设计中采用一切现代科技手段,设计中达到最佳声、光、色、形的匹配效果,实现高速度、高效率、高功能,创造出理想的值得人们赞叹的空间环境来。
四:高度民族化
只强调高度现代化,人们虽然提高了生活质量,却又感到失去了传统,失去了过去。因此,设计的发展趋势就是既讲现代,又讲传统。 五:个性化
为了打破统一化,人们追求个性化。一种设计手法是把自然引进室内,
室内外通透或连成一片。另一种设计手法是打破水泥方盒子,斜面,斜线或曲线装饰,以及来打破水平垂直线求得变化。
六:服务方便化
城市人口集中,为了高效方便,应该十分重视发展现代服务设施。从而使设计更强调“以人为本”这个主体,让消费者满意,方便为目的。 七:高技术高情感化
最近,国际上工艺先进国家的室内设计正在向高技术、高情感方向发展,这两者相结合,既重视科技,又强调人情味。在艺术风格上追求频繁变化,新手法,新理念层出不穷,呈现五彩缤纷,不断探索创新的局面。
以生态建筑,为例所谓生态建筑,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物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近几年提出的生态建筑及生态城市的建设理论,就是以自然生态原则为依据,探索人、建筑、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人类塑造一个最为舒适合理且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的理论。生态建筑是21世纪建筑设计发展的方向。
生态建筑所包含的生态观,有机结合观,地域与本土观,回归自然观等等,都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理论建构部分,也是环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加坡的绿色建筑
在新加坡,绿色可持续性建筑已被探讨多年,建筑师们在这块开放的土地上进行着开拓性的试验,他们提倡一种在建筑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能够与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天衣无缝的设计。建筑的材料和能源是合二为一的,从开始到结束对周围环境有极少的影响。并且一个成功的绿色建筑应是与生物圈中的自然系统紧密的结合,对系统有极少破坏并产生积极影响。
Eg:新加坡海滩路
这栋摩天大楼,既为城市中心增添了许多住宅和办公室,同时也为该地区带来了绿色的环境。空中花园、绿色阳台和地面花园构成一个绿色的立体空间,一个巨大的天蓬可以为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场所。
未来建筑的探讨
1 海洋城市
许多科学家曾经预言过,如果海平面持续上升,整个地球未来将成为一个水世界,我们人类将被迫放弃陆地,在水世界重建家园。本图所示的这个“游泳城市”似乎就是这样一种思想的体现。这个“游泳城市”未来建筑设计方案是由安德拉斯—吉奥菲所创作i,尽管在海洋上打造“游泳城市”可能要耗费巨额资金,但是它却是未来基于海洋的人类社会建筑的一种模板。 “游泳的城市”,这一设计与同时代陆上城市最为接近,上面建有五颜六色的别墅、一个直升机停机坪以及一个位于中部的庭院。
2.韩国首尔Gwanggyo绿色城
Gwanggyo绿色城是韩国首尔计划建造的一座绿色新城。荷兰著名的MVRDV建筑事务所所负责设计Gwanggyo绿色城的建设方案。据建筑设计师介绍,Gwanggyo绿色城可以容纳7.7万居民,是一个可实现自给自足的绿色社区。绿色城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其中的众多未来派建筑和绿色环境。这种未来派建筑都是由一个个层叠的、但稍有偏移的环形结构组成。这些环形结构有两种用途,其一就是用作阳台,另一个用途就是室内公共会议或聚会场所。在未来派建筑中,既有办公室,也有住宅和购物中心,其他城市生活所必须的设施也应有尽有。此外,这些建筑还具有过滤空气和降低能耗的功能。
3. 日本XSeed 4000摩天巨塔
XSeed 4000摩天巨塔由日本大成建设株式会社所设计,是一种理想化的“智能建筑”。尽管摩天巨塔听起来相当神奇,具有梦幻色彩,但是它却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设计方案。根据设计方案,巨塔高达13123英尺(约合4000米)。如果能够建成,它将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将能够容纳50万到100万居民,这栋建筑的“智能”体现在它对内部气候的自动控制功能。因此,它或许将在“后天启”时代派上用场。如果暂时不考虑实际操作的可能性,建造这样的一栋建筑估计大约需要3000亿美元到9000亿美元。我们根本无法想象这栋建筑能够成为现实。
4. 迪拜金字塔可持续城市由迪拜的一家名为“时间衔接”的环境
设计公司所设计。这种金字塔形的独特设计方案自然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利用清洁能源和其他一些环境友好型设计,这
个城市社区几乎可以完全实现自给自足,可以容纳100万人居住于其中,在城市社区内部,有一个360度的全方位运输网络,可以实现水平和垂直运输。
结语:
面向21新世纪,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维护生态平衡,营造绿色生态环境将是人类必然选择。在环境设计思考及实施过程中,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和高效节能材料,使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使人类的生存环境能体现出空间环境、生态环境、文化环境、景观环境、社交环境、健身环境等多重环境的整合效应,从而让人居环境品质更加舒适、优美、洁净,让人类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