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记者创新思维的必要性
记者创新思维的必要性
记者创新思维的必要性
"创新"就是要打破"定势", 突破常规,富有创造性.**同 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的基础是创新思维.记者创新 思维,实际上就是作为新闻实践活 动主体的记者,要勇于探索未知领 域,敢于提出新问题,新见解,对 于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够通过重新 组织,整合利用提出新的方案或办 法,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 动.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高 级形式,也是记者进行新闻报道时 必须具备的思维形式.
一
,坚持党性原则要求记者必 须创新思维
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的根本原则,它要求媒体在任何时 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同党中央保 持高度一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 向.而作为社会主义理论重要组成 部分的新闻工作党性原则,势必要 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 展.我们要求新闻工作坚持党性原
则并不是要把它教条化,而是要立 足于时代实践,不断用新思想,新 观点,新方法去继承,丰富和发 展.如果我们只讲求舆论导向,不 讲究引导艺术,不研究创新手段, 新闻宣传就很难真正达到以正确的 舆论引导人的目的.正如**同 志指出的:"强调讲政治,并不意 味着简单地重复一些政治口号,搞 一
些空洞的东西",报刊,广播, 电视等"都要在坚持正确方向的前 提下,勇于创新,努力形成各自的 风格和特色."因此,作为新闻人, 口关玲
记者必须创新思维,时刻注意"讲 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这 样才能将正确的舆论导向与人民的 利益,需求和兴趣结合起来,让党 和人民都满意.
二,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记者 必须创新思维
1.信息化社会传媒资讯的"共 享",使得"独家新闻"难以存在 信息技术高速发达的今天,我 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没有秘密的时 代".无论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只要是引起了媒体的兴趣,就会有 众多的记者蜂拥而至,争抢新闻.
此外,网络,短信等新兴媒体正在 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人们可以通过 电脑,手机随时随地接收到自己所 需要的各类信息,它们所具有的方 便快捷,及时,海量,价格便宜等 特点,迅速赢得了用户,开拓了市 场,与传统媒体形成了激烈竞争的 态势.传媒市场激烈竞争的结果促 使媒体走向联动.事实上,以现代 科技为支撑的信息化社会,传媒资 讯是以"共享"方式存在并进行传 播的,任何一家媒体都无法单凭一 家之力而穷尽天下新闻,传统的以 "第一落点"为特征的"独家新闻" 已经难以存在,新闻竞争的焦点已 由"独家发现"转变为"独到的开 发和配置".
2.网络时代摄录,传输技术
的高速发达,使得新闻不再是记者 的专利
过去,传统大众媒体基本垄断 了新闻传播0为媒体提供信息的主 要是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和企事业 组织,承担采集与发布新闻信息的 主要是记者.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 来,对于新近发生的各类重大新 闻,受众不仅仅要求在第一时间内 获取有关的信息报道,更希望媒体 能够成为自己发表意见,展示主张
的窗口和平台.摄录技术,传输技 术的数字化,小型化,经济化以及 网络导致的交互性,使得这一切成 为可能.通过数字化和压缩技术, 以及采访设备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在没有新闻记者出现的地方,受众 可以用一台微型的数码摄像机,拍 摄那里发生的新闻,而不用在乎拍 摄技术是否专业,画面语言是否考 究,只要清晰就可以成为新鲜的新 闻画面,然后通过电脑以数字的方 式迅捷地上传到网络上.从这个角 度来说,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每 个人都可能既是新闻的接收者,同 时也是新闻的发现者,记录者或发 布者.新闻不再是记者的专利. 因此,在"'独家新闻'难以存
在","新闻不再是记者专利"的时 代,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记 者必须创新思维,打开思想的闸门, 不但要善于从事物的相互联系中发 现新闻,还要善于从事物的不同阶 段,不同形态,不同侧面去挖掘新 闻,更要善于用发展的眼光洞察事 物的变化趋势,从相同的事物中寻 找不同点,从一般性中寻求特异 性……这样才能生产出不负时代和 受众期望的,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 影响力的作品,才能吸引受众的
"眼球",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辽宁教育电视台)
范文二: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1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化时期,这一时期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深化、生产规模的持续扩大以及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企业管理也变得愈加复杂。良好的企业管理不仅能最大限度的节约企业成本,同时也能推动技术创新和企业生产力,因此,企业管理为企业从生存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现代企业管理思想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逐步引入中国。近年来,不少中国企业采用“拿来主义”,模仿西方管理理念与体制,推动了企业的飞速发展。然而,还有许多企业,在复杂的国情和变幻莫测的经济环境下,不仅未能产生预期的管理成效,反而给企业带来了血多困境。纵观那些创业成功并不断发展壮大的企业和企业家,他们之间有着相似的特征,即在企业成立初期,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政策、经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制约,于是大多数企业选择了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部门。如果说当初粗放式的经营在诸多历史条件的配合下仍然可以为企业创造效益,那么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与技术革新环境下,管理水平、产品附加值都相对较低的企业,就不得不感受到强烈的生存压力。不同行业的企业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持续发展的障碍,尤其是管理层面的困境,因此,管理创新成为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虽然我们国家正在积极建设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但真正的市场观念和市场规范仍在摸索之中,尚未确立明确的规范体系。就目前来看,影响市场运转的因素有很多,而且市场道德与秩序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政府机关或官僚个人的非法违规行为频繁发生,如行贿、受贿、回扣等这些非正常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不守信用和商业欺诈的盛行更是对中国市场经济极为严重的摧残。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家不再坚持合法正规的管理模式,非正常的企业经营行为大行其道。伴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企业管理创新势在必行。
1.1.1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
一、市场变化引起顾客需求变化
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基础上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企业通过管理创新的一系列方法,不仅满足了顾客的现实需求,而且不断追求潜在需求,力求改变过去单一的市场需求轨迹,追求以“潜在需求—量的需求—差别化需求”的多元化需求轨迹。
二、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强,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懂得创新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并发展壮大。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一两个极具竞争优势的大企业,它们具有超前观念、创新型产品以及先进的管理模式,处在此行业的任何一个企业必须紧跟领先企业的步伐,否则会被市场淘汰。在同一行业,企业之间是竞争对手的关系,有时由于某一方面
的关系又会形成战略联盟,这种短期的合作关系是为了实现企业各自的生存或者长远发展的需要。加入WTO以后,国际市场上企业间的竞争往往会涉及到国家见的利益,企业之间的竞争可能转化为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政府会介入企业间的竞争之中,使竞争环境更加复杂化。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表明,一成不变的管理企业已不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创新管理才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1.1.2企业内部环境的变化
如果说企业外部环境对企业来讲是一种影响作用,那么内部环境对企业来讲则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内部环境处于动态变化中,这种未知的变化就要求我国企业进行管理创新,通过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战略创新、文化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不断适应这种变化。例如,在企业内部,资本、人才、科技是推动管理创新的主要力量。在相同条件下,资本投入量越大,成本越低,效益越高,管理创新的主要驱动力是企业的成本,即不断降低成本是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关注点。
此外,员工需求变化也是推动企业管理创新的动力之一,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五种需求按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现阶段,企业员工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尤为强烈。在这种自我实现需求的前提下,企业管理制度逐渐人性化,如果还是以一种强硬的态度约束员工行为,员工轻则消极怠工,重则跳槽,这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只有满足员工的自我实现的需求,才能促使员工发挥其潜力,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1.1.3科技进步对企业提出的挑战
在企业面临的众多变化中,科技更新对于企业有着重要意义。科技的不断进步会导致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周期变短,那些跟不上科技发展步伐的企业会在竞争蓝海中逐渐淹没,最终沉入海底。科技进步对管理主体形成了巨大的挑战:产品或服务的周期不断缩短,技术与信息贸易的比重增大,劳动密集型企业所面临的压力导致我国低廉劳动力的优势逐渐减弱,对社会组织的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创新对企业来讲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技术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物质载体,是企业发展的活力细胞,两者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下,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是企业增强实力、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范文三:DVB+OTT融合创新的必要性
融合创新的必要性
曾会明
2012年6月20
日
被互联网改变的八个传统行业
胶片、邮政、唱片、书店报纸、印刷、零售商、电视
人们还需要电视吗??
艾瑞咨询:北京开机率仅
30%
面对个人PC、互联网、平板电脑、
智能手机的冲击,在北京电视的开
机率从三年前的70%下降为仅仅为
30%。而电视观看人群的年龄结构
也开始
者成为收看电视的主流人群。
且不论数据的准确性,但已经发生
美国付费电视市场用户发展情况
?从2008年起,以Netflix、Hulu为代表的在线付费视频运营商快速崛起,开始冲击美国有线电视乃至整个传统付费电视产业。
?从2010年下半年起,有线电视流失用户发生重大改变,在线付费视频市场成为新的流向地。
13500
11500
9500
7500
5500
3500
1500
‐500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6470240672536570565861127910480460540327012457183336单位:万户744889879851355831216428440179087529051924794572197319970124316120306131302152248127172906623063606470655066306670665066006570653065306550640062105980
有线卫星IPTV付费OTT总数
数据来源:NCTA、中广研究
美国付费电视市场用户发展情况
?2008至2011年Q2期间,有线电视的订阅用户总共减少650多万户。卫星电视的订阅用户则处于缓慢增长态势,甚至在2011年Q2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总共增加用户数330多万户。IPTV订阅用户也从初期的快速增长转为稳步增长,总共增加用户670多万户。相比之下,在线付费订阅视频用户则处于加速增长趋势,从零增加到1700多万户。?整体来看,2008至2010年Q2期间,有线、卫星、IPTV等传统付费电视用户增长350万户,而OTT付费视频增加1700多万用户。
750785
550
336
196
150124
6914066
‐20
‐230‐682242671786936‐1139229350‐50‐150‐190
‐250
2008200920102011Q12011Q2
有线电视卫星电视IPTVOTT付费视频
数据来源:中广研究
中国视频市场用户发展2007-2011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120
200726020081512099004702009770201014502011231001634014600174001873020100单位:万2840032500
网络视频用户
数据来源:IPTV用户有线电视用户
电视与互联网连接已呈必然趋势
互联网是大脑!而不是像!
过顶传球的OTT
OTT
光纤网络
ADSL
有线电视HFC网络WiFi
3G4G电力网络
?OTT,Over the Top (of Internet)?站在所有物理网络之上,与网络无关?借助任何网络,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
大家都在OTT,产业链在哪儿?!
Skype:OTT通信服务
QQ,微信等
根据IBM 2011年咨询报告的预测,5年左右的时间内,主流通信服务全面OTT互联网电视牌照方、有线网络、电视台、视频网站、终端企业,都在OTT?
资源整合与商业模式问题;用户需求与核心竞争力!
OTT的实质:价值转移!
?平媒:
?搜索引擎不收录,一篇文章变得跟没有差不多
?音乐:
?????
唱片—磁带—CD—MP3、手机彩铃品牌附加值丧失唱片走向单曲
内容价值转移到渠道
换个角度:数字化音乐传播,节省了制作、包装、物流
?电视:
?Google TV:改变人们看电视/视频的习惯,进而可能实现价值的转移?Google TV被多家媒体集团抵制,最近转向直播+网络的混合电视
?电视频道概念被颠覆、电视台品牌被弱化,用户通过视频搜索引擎直奔节目本身
?重大问题是:做大蛋糕,才存在分蛋糕的事儿!
Comcast的Xfinity
多屏业务
Comcast的Xfinity
宣传片
CableVision的Optimum服务在iPad上的应用
Comcast、TWC、CableVision开始接纳智能电视
有线,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2月下旬,美国两大有线电视运营商Comcast及时代
华纳有线(TWC)同意让三星与索尼的智能电视
(Smart TV)接收有线电视频道的节目。有线运营商认
为:通过互联网直接将内容传送到电视端的解决方案已
成潮流。也就是在不久后,美国消费者家中的Smart TV
可通过网络收看有线电视,不需另接机顶盒(STB)。预计
该智能电视是基于Android架构并支持应用程序商店。
在时间进程上,预计三星智能电视和应用程序商店将于
年底推出支持Xfinity 电视体验的应用程序。
?在这之前,三星和Comcast在1月份的CES 2011上已
经宣布,Comcast的XfinityTV服务将首次在三星的互
联网电视上,未来将进一步向智能电视、平板电脑上扩
展。Xfinity TV集成了虚拟电视指南和移动视频播放器。Xfinity 是Comcast在2010年2月推出的全新技术平台、产品和服务的新品牌,该品牌全面覆盖Comcast电视、电话和网络产品等领域。
法国HbbTV宣传片
HbbTV-欧洲杯
HbbTV-EPG应用
DVB+OTT的多种模式
?TVE的走出去战略:厦门有线、天威视讯、东方有线?未来电视的SP/CP模式:济南、河南、河北
?有线+公网模式:CDN、QoS需要保障;利益分配需要合理;?利益长期一致性:类HbbTV模式!?数字红利、人口红利与业务创新
?互联网的成功模式只有两种:入口与信息流控制
?类HbbTV,是将直播电视除了电视台的广告价值、网络公司的基本收视维护费之外,将入口价值发挥出来,实现视频行业与其他行业的跨界对接!
?只有创新是不变的!
只有利益是永恒的!
■DVB+OTT,并非简单的广播+IP的双模;
■简单的1+1模式,有线运营商与OTT牌照商很难保证长期利益一致性;■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
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将崩溃!人口红利、数字红利之后,只有创新才有持续的增量;■针对直播频道的关联应用,将视频做成其他相关产业的入口,社交电视、精准广告、关联电子商务■新1+1+1模式,推动真正的台网联动
联盟,不是俱乐部!
中广互联,是个很小很小的公司但是,我们有理想,有激情!
大家,都不容易!
范文四: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摘要:人的成长与发展过程,是一个学会学习和学会创新的过程。学会学习和学会创新的整个一生中最重要的知识能力。基于这个结论我们在现代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应用旧知识去获得新知识。
关键词:创新教育;必要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175-01
人类自身的完善过程,其实是一个学习和创新过程,对于个人来说,其成长发展,同样是一个学习和创新的过程,也就是现代教育上提的终身教育。当我们明确了这一点后,就必须接受这样一个结论:学习和创新是人整个生涯中最重要的知识能力。基于这个结论,现在的教育应注重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创新。
创新教育的最高宗旨是彻底实现人格意义。
创新教育的突破口和基本目标是使人学会学习和学会创新
创新教育的根本是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人,之所以被称为天地万物之精灵,是因为人能够创新,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人有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源泉。离开了创新发明,就没有今天的一切文明。从昔日的钻木取火到今天的原子能和太阳能的利用,从远古的筑木为巢到今天的摩天大楼,从古代的拨子算盘到今天的数码技术和卫星定位...... 创新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天地。由此可见,
范文五:换种思维学知识”的必要性
英吉老师:“换种思维学知识”的必要性
“换种思维学知识”的必要性
现在的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点的理解是片面的。就拿语法来说,现在的学生仍就靠“死记硬背”来掌握知 识点,在根本不理解语法知识为什么这么规定的情况下就进行机械地记忆只会大量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 并降低学习效率。我们知道,任何一门语言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表达人类想表达的意思,所有的语法点 也都应该必须符合语义。因为任何一门语言都是先有语义在有语法知识的,那我们为什么不通过语义来 理解各个语法点呢?只有理解了,我们才能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英语以及语言的本质,并在学习各个知识 点的时候做到事半功倍。
如何做到“换种思维学知识” ----语义的精确性
既然要从语义去研究各个语法点,我们就有必要先研究一下英语这门语言和我们的母语之间在语义上有 什么区别,只有了解得了区别,我们才能更深层次的理解英语的语义。我们都知道,不管是英语还是中 文, 都是表达人类意思的, 那么在说话的时候, 是英文给人带来歧义少呢还是中文?让我们来举个例子, 一个小学生在翻译老师给他留的英语作业时犯了这样一个错误,他把“我父亲”翻成了“ I father ” , 我 们以前总是告诉学生“ I 是主格, my 是物主性代词” ,让学生把 I 改成 my , 这就是机械地记忆而没有从 语义的角度去研究这个知识点,英语之所以能成为全世界通用的一门语言,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 为英语的语义比较精确,给人带来的歧义较少。而中文相对语义不精确给人带来的歧义就较大。比如刚 才咱们提到的“我父亲” ,这个中文在语义上就不是很精确,精确的表达方式应该是“我的父亲” ,当我 们把精确度提高时,我们会发现我们根本不用死记 I 是主格而 my 是物主性代词这种教条的语法,就可 以把这个词组脱口而出了,因为 I 的语义是“我” ,只有 my 的语义才是“我的” 。我们在高中时还经常 会背一个动词后面到底应该跟 to do 还是 doing, 换个思路,从语义的角度去理解一下,你就会有豁然开 朗的感觉。 To do表示什么语义,不就是强调 to do这个动作和前面的动作有时间先后关系嘛! 。那 doing 强调的语义又是什么呢?不就是强调 doing 这个动作和前面那个动作是同时产生的没有时间关系嘛。只 要我们能从语义上理解了这个语法点,我们就根本没必要去机械地记忆它,在考试中你甚至在不知道这 个语法点的情况下根据语义推测出这个语法点到底应该怎么写。比如,假如我强调的语义是“避免做某 事” ,应该用 to do 还是 doing ?根据语义想一想,避免做某事,如果你不是正在做这这件事情那我怎么 避免, 而表示两个动作同时产生的英语表达方式不就是 doing 吗?那就应该是 avoid doing sth。 再看一个, 我们高中常常会背 stop doing sth 和 stop to do sth,其实也没有必要死记,根据语义来理解一下,假如我 表达的语义是 “停止做某事” , 应该用 doing 还是 to do, 停止做某事, 你如果不是正在做着这件事我怎么 停止,当然跟 doing ,而当我表达的语义是“停下来去做某事”时,不应该是先停下来再去做某事嘛,有 时间先后关系,那就应该写成 to do。
根据语义的精确性来理解英语中重要的知识点
1 主谓一致
(1)以 or, nor, either? or, neither? .nor 连接词的并列结构做主语,随后的动词形式通常按照“就近原则 处理”
我们从语义的角度来看看,为什么要采用就近原则, or 的语义是“或者” , either or的语义是“或者 或 者” 。从上面词汇的语义我们知道,不论使用词汇,说话人想表达的语义是用 or 或者 either or 这两个词 连接的东西在语义的地位上是平等的但不是同时出现的,两者中只能有一个出现,并且到底是哪个出现 还不一定,既然在语义上不确定哪个东西出现,后面的动词按照道理应该也就不能确定到底是单数还是 复数,但既然写出了一个句子,总不能即用单数也用复数吧。那就应该个这两个中的随便一个保持一致 就可以了,但毕竟动词离后面那个东西较近,为了省事 就根后面那个东西保持一致就可以了 。而 nor ,neither nor表达的语义是既不。 。也不,举个例子,当我们在说“他做不了这件事,你也不行”这个 语义时,你强调的是前面半句还是后面半句?当然是后面,既然语义强调的是后面,后面的动词也应该 和后面强调得助于保持一致了。
My sisters or my brother is likely to be at home
强调的语义是我不清楚是我的姐姐还是我的兄弟在家,反正不可能都在家,在这种情况下,后面的动词 和 my sisters和 my brother保持一致其实都是可以的, 但毕竟 be 动词离 my brother位置较近, 那就和 my brother 保持一致了
Neither the Kansas players nor the coach was overconfident.
这句强调的语义应当是 Kansas players没有盲目自信, 教练也没有盲目自信, 语义的重点应当是教练, 那 后面的be动词就应当和强调的重点“教练”保持一致了。
同样道理,当一句话的主语是由 not only but also 引导时,位于动词是否也要用“就近原则” ,答案是肯 定的,因为,当我表达“不但。 。而且”这个语义时,强调的重点应当是而且后面的主语,那后面的动词 当然也应该和“而且”后面的主语保持一致,这不就是“就近原则”嘛。
(2)当主语后面跟有 in addition to, with , along with, together with ,except等词组时,后面的动词形式取 决于主语本身的形式
从语义上来理解这条语法并不难,因为这些词在语义上都是补充说明的意思,那就争鸣这句话所强调的 重点应该是这些词前面的那个主语,后面的谓语动词和主语保持一致也就不足为奇了。
(3)如果做主语的名次是由分数(或者百分数) +of+词组构成,其动词形式依照 of 词组的名次类别而 定
不论是几分之几,还是百分之几,这句话在语义上强调的重点都是 of 后面所根的词组,那么谓语动词和 这个词组保持一致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同样道理,如果主语是由 one in 或者 one out of+复数名词, 后面的谓语动词当然应该和这个复数名词保持一致了。
(4)当主语受到 all of, some of, none of, half of, most of,等表示非确定数量的名词词组修饰时,其后的动 词与 of 后面的名词保持一致
这条原则的道理和第三条的道理一样,就不用过多解释了。
(5)当主语由 a portion of , a series of, a pile of , a panel of+名词构成,不管名词的类别如何,动词常用单 数
这些词组表示的语义应该和后面的名词构成一个整体意思, 这个意思是一个大类, 不管是一系列, 一组, 在语义上都强调的是“一个”整体,动词之所以用单数,原因就在这里了
2 定冠词与不定冠词
(1)定冠词与单数可数名词搭配,往往可以泛指一类人或物,定冠词和某些形容词或者分词连用,表示 类别或抽象概念。
从语义上来看, the 这个词的语义是“这个,或者这类” , a 或者 an 表示“一个或者一类” 。我们从这个 角度来分析几个句子
My brother William is planning to be a lawer My brother William is planning to be the lawer
这句话强调的精确语义应该是“我的兄弟 William 将来想做个律师,在这句话里,律师是泛指的一个职 业,并没有特定的指出是哪一类律师”但如果我们把 a 变成 the ,这句话强调的精确语义就会变成“我的 兄弟 William 将来想做这种律师” ,这个时候律师就不是泛泛的一个职业,强调的是律师这个职业中具体 的某一类例如:专门打刑事案件的律师或者专门打民事案件的律师等。
(2)定冠词和不定冠词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特指某个东西
还是根据刚才咱们分析过的定冠词与不定冠词的语义,我们来看几个句子
We own a dog and a cat. The dog is brown.
这句话里, dog 是特指我们家的那条狗而不是一个泛泛的概念。
I met an old man in the street.
在这句话中,说话人虽然没有道出姓名但所指的仍为某一个特定老人。
到这里,有人可能会有一些疑惑,为什么有时候 the +名词就是泛指而有的时候就是特指,语法不是固定 的吗?其实,任何一句话所强调的语义必须是把这句话整体读完之后才能知道的,英语这门语言是句子 决定单词意思而不是单词决定句子意思。同样一个单词放在不同的句子里面其表达的含义也会不一样。 至于 the+名词到底是特指还是泛指应当是根据整体句子的语义来判断而不是机械得记成 the 表示特指而 an, a表示泛指。好,下面我们来看几道题,来加强一下对于 a an the的语义的理解。
8. Your story is perfect; I’ve never heard before.
A. the better one B. the best one
C. a better one D. a good one
这句话强调的语义是 “你讲的故事太完美了, 我以前从来就没听过比这个更好的故事” , 在这句话中, “比 这个更好的故事”是特指还是泛指, “比这个更好的故事”在语义上并没有特定指出到底是那个故事,所 以应当是泛指,答案应当填 C
21. For him ____ stage is just ___ means of making a living.
A. a; a B.the; a C. the ; the D. a; the
这句话强调的语义是“对于他来讲,舞台仅仅是谋生的手段” ,在这句话中,舞台显然是特指,因为对于 “他”来说,舞台不是所有的舞台,必须是他能够表演的舞台,而谋生的手段应当是一种泛指,答案应 当是 B
Don’t worry if you can’t come to _______ party. --- I’ll save ________ cake for you.
A. the ; some B. a ; much C. the ; any D. a ; little
这句话强调的语义是 “如果你不能参加派对也不要担心,我会留一块蛋糕给你” ,在这句话中,派对不 是泛指,而是某一个特定的派对,所以应当填 the ,而后面的空 some 表示某一的意思而 any 表示任何一 个的意思,符合语义的只有 A 。
3 定语从句
(1) 在定语从句中关系带词或者关系副词都代替现行词在定语从句中充当一定的成分, 如果该从句中缺 少主语,表语,宾语或定语就考虑用关系代词来连接从句如果从句中缺少状语,就考虑用关系副词来连 接从句。
我们来想一下,美国的文盲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也不知道这句话中什么是主谓宾什 么是定状补,但就是这帮文盲在说话时用到了定语从句也绝对不会用错,为什么,就是根据语义。关系 代词不论是 which 还是 that 在语义上都是指代前面的某个东西,并且 which 和 that 指代的这个东西必须 得在从句中占语义的一个部分,当如果定语从句的语义不完整时,就考虑用 which 或者 that 。而 when 和 where 这两个关系副词就更好办了,如果前面在语义上强调的是时间就用 when ,如果前面强调的是地点 就用 where 。让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I still remember the days which we spent together.
我们来看一个从句中的语义在不加 which 时是否完整, we spent together强调的是 “我们在一起度过的” , 语意显然不完整,应当通过 which 指代的东西把从句的语义补充完整。
I still remember the days when we worked together.
这句话中从句的语义是“我们在一起工作” ,语意已经完整了,如果再加 which 或者 that ,从句中的语义 就多余了,所以不能用关系代词,由于从句前面强调的是 days 这样一个时间概念,所以应该用 when 而 不是 where 。
(2)在介词之后一般用关系代词 which ,而不用 that
从语义上讲,如果要在关系代词前面加上一个介词,不管是什么样的介词,都会对关系代词所指代的内 容进行一个修饰或是限制,由于语义上有这个特点,借此后面的关系代词所表示的语义就必须具体点, 如果关系代词本身语义都不精确,在对这个不精确的关系代词进行限定就不满足语义的精确性了,从这 两个关系代词的中文翻译上我们都知道 which 比 that 在语义上要精确一点,所以借此后多跟 which 而不 跟 that
虚拟语气
Be 型虚拟式
(1) 用在 decide, decree, demand, insist, order, prefer, propose, recommend, require,suggest等动词之 后的 that 分句中
从语义上理解这条语法并不难,让我们来看两个句子。
He ordered that all the books be send at once.
这句话中, books 和 be 动词之间的 should 被省略掉了, 而 should 表示的语义是应该, 也就是说只要一个 动词表示的语义后面可以跟“应该”这个语义的时候,都可以用 Be 型虚拟式
而我们看一下上面我们列出的这些词汇,后面的从句中其实在语义上都会有“应该”的意思,明白了以 后,我们应该知道能用上这条语法原则的并不止上面列出的这些词,还有很多,只要语义符合我刚才所 说的要求就可以了,例如如果动词 move (提议)的时候,这条原则同样适用。
(2)用在 advisable, appropriate, desirable, essential, important, necessary等形容词后面的 that 分句中 这条原则从语义上的理解方式和第一条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把动词改成了形容词罢了,当美国文盲就算 不知道什么是动词什么是形容词这些句型也能够脱口而出,为什么?就是因为它是从语义上来理解的。
(3)用在 decision, decree, demand, instruction, order, requirement等名词之后的 that 分句中。
还是喝上面的理解方式一样,就不多说了。
Were 型虚拟式
(1) Were 型虚拟式常常用于 if , if only, as if, as though, though引导的条件状语和让步状语分钟 中。
让我们用几句话作为例子来解释这个语法点
If I were you, I should wait till next week.
这句话强调的语义是一种非真实的一种条件,在现实中,我不可能是你,这句话的语义强调的动作已经 过去,所以不能用将来时态也不能用现在时态,至于为什么不能用过去时态的 was ,道理很简单,咱们 说过,语义精确性的定义是“让对方在没有歧义的情况下接受这句话的时候尽可能不罗嗦”如果这句话 用了 was , if I was you强调的就有可能是过去时态,如果是过去时态,它表示的语义是这件事情不但发 生了还发生在过去,这和这句话原本想要强调的语义是不一致的,既要用过去时态还得让别人在理解这 句话是不能在语义上引起歧义, 那就只能用 were 了。 这句话时表示与现在的真实情况相反的, 咱们把理 解的范围扩大一些, 假如一句话强调的语义不适和现在事实相反, 而是和过去事实相反, 那应该怎么写, 与现在相反的用的是 if+过去时,那与过去相反的不就是 if+ had done了嘛。
He spoke to me as if I were deaf.
道理和刚才的第一条差不多, 这句话在 as if后面强调的语义仍然是一种份真实的情况, 如果改成了 I was deaf , 那强调的不就是这件事情已经发生了, 也就是说 “我确实聋了” , 而原文强调的语义应该不是这样, 所以应该用 were 。
(2) Were 型虚拟式常常用于 wish, would rather, suppose, imagine之后的 that 分句中,博阿是一 种臆想的情况。
I wish it were spring all the year round.
这句话强调的语义是“我真希望一年四季都是春天”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不现实的,是一种 主观的臆想罢了。如果用了 was 而不用 were 呢?那不就成了现实中的一种情况了吗,所以用 were 。
下面来看几道题来加强一下对虚拟语气所强调的语义的理解
-------today , she would get there on Sunday
A would she leave B if she leaves C were she to leave D if she had left
这句话强调的语义是“如果她今天就走,星期天就能到了。 ”很明显,今天是走不了的,只是说话人的一 种臆想, b 的一半现在时表示动作时常发生,就证明已经走了,语意不对, D 的完成时态也证明这个动 作已经发生了,语意也不对。 A 用过去将来时,证明这个动作在将来时有可能发生的,而这句话说的语 义是这件事情根本不会发生语义也不对,只有 C 合适。
If I had worked harder at school, I----- in a comfortable office now.
A would have sat B had sat C would be sitting D would sit
这句话强调的语义是 “如果原来在学校里努力学习, 现在我就能在办公室里办公了” , 由于这件事情不可 能发生,B表示的完成时态的语义可顶不太合适。d的单纯过去将来时态语义也不太合适。只能是在a 和c中选一个,由于后面由 now, 表明正确答案应该与现在的状态在语义上有一些关系,所以只有c在表 达方式上与现在时态有点关系。只能填C
It is recommended that young children-----more free time for their classroom activities.
A should give B be given C have given D will be given
刚才已经讲过了, recommend 后面可加“应该”这个语义,并且 should 可以省略,符合这个语义的选项 只有 B
倒装
(1) 当主语补语前置时, 如果主语较长或者主语结构较为复杂, 这种主语补语前置会引起倒装 从语义上来理解一下这个语法,让我们来看一下符合这条语法的几个句子
More serious was the question of how the president would present the joint announcement.
这句话的正常语序应该是 the question of how the president would present the joint announcement was more serious. 但如果说话人想强调一下 serious ,就会把这个词汇放在句子前面,如果后面主语不长或者不复 杂,动词没必要提前形成倒装,原因在于如果主语较短,就算把谓语放在主语后面也不会引起这句话的 歧义,道不倒装其实无所谓,就算倒装过来也是可以的,例如我们常常听到的一句广告词“ impossible is nothing ” , 这句话主语就是 nothing ,就算主语不太复杂也可以倒装,只不过是没必要非得倒装。但如果 主语较长或者较复杂,如果不把谓语提前,听众在读到谓语动词之前根本就不知道这句话强调的语义是 什么,这就会在语义上给别人带来较大的歧义。这就使这条语法点的由来。
(2) 当句首状语为方位词或者拟声词,谓语动词为 go , come 等表示位置转移的动作动词时, 通常用全部倒装
The door burst open and in rushed the crowd.
这句话强调的精确语义应该是“门被撞开了,一帮人闯进了屋里” ,强调的进屋这样一个状态,如果用正 常语序:The door burst open and the crowd rushed in. 住句话强调的就不是进屋这样一个状态而是闯这样
一个动作。 之所以把 in 放在前面, 就是想在语义上强调一下, 而在语义上, rush 和 in 在语义上是不可分 割的一个整体,你把 in 提前了, rush 当然也就的提前,否则就会影响这句话语义的整体性。
(3) 当句首状语为否定词或者带有否定意思的词语时,也会引起局部倒装
Not for one minute do I think I have any hope of getting promoted.
这句话上来就告诉我们这句话强调的语义重点就是这个否定, 这个否定是否定的哪个词汇, 显然是 think 这个词, 但咱们一半否定这个词汇是都会说 I don’ t think而不会说 I not think, 这就是为什么这句话会引 起局部倒装而不是全部倒装的原因。
(4) 当句首状语由 only +副词、 only+介词词组, only+状语分句时,可以引起局部倒装
Only yesterday did he find out that his watch was missing.
这句话之所以上来就说 Only yesterday和上面的道理是一样的, 就是在语义上强调一下。 那为什么不用全 部倒装而用部分倒装呢?让我们假设一下, 如果这句话采用了全部倒装, 这句话的句型就是这样的:only yesterday find out he that his watch was missing. 甘美感觉到语义读起来不太顺,就是因为如果变成全部倒 装会让读者读到这句话在语义上理解有一些困难所以采用的部分倒装。
时态
我们以前总是把每种时态的具体用法列出一些具体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用一般现在时,在这种情况下 用现在进行时等等,其实根本没有必要,从各个时态语义就可以完全理解这些时态的用法,没有必要去 机械的记忆那些复杂的具体的情况。
一般现在时
从这个时态的名次我们就知道,这个动作是在现在发生的,那什么叫“一般” ,在语义上不就是强调这个 动作很平常嘛, 一个动作怎样才能很平常, 这个动作必须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反复出现这个动作不就 “一 般”了嘛!下面我们来根据刚刚讲过的语义来理解一下一般现在时在用法上的一些具体情况。
A . 表示不受时限的客观存在
刚才已经说过,一般现在时的动作会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反复出现,如果它是一个客观事实,这个动作 当然会在较长的时间段里反复出现了。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句
The earth rotates on its axis.
这句话的语义是 “地球绕着自己的轴旋转” , 绕这个动作不仅现在会存在, 将来很长一段时间也会存在符 合一般现在时态所强调的语义,所以用一般现在时。
B . 表示现在习惯动作
什么叫习惯动作,就是这个动作会在较长时间里反复出现,也符合一般现在时所强调的语义,所以用一 般现在时。
C . 表示有一定持续性的现实状态
当一般现在时表示现实状态时,这个状态必须是有一定持续性的,只有这样才符合一般现在时所强调的 语义。如果是瞬间即逝的状态,其语义就不是强调这个动作的“一般”性,就不能用一般现在时。
现在进行时
顾名思义,这个时态也会和现在这个时间段有关系,并且这个动作应该是在“进行中” ,这就使现在进行 时所强调的语义。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时态应用时的具体情况:
A . 表示说话是正在进行的动作
这条就不用多讲了,正好符合现在进行时所强调的语义
B . 表示现阶段一直在进行的动作
现在进行时合一般现在时最大的语义区别就在于这个动作到底是“一般的”还是“进行”的,一个动作 要想做到一般, 刚才已纪讲到过, 这个动作必须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反复出现, 而一个动作要想做到 “进 行” ,这个动作就不能是在较长时间内反复出现而是某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段,并且由于是现在进行时, 这个时间段还必须和现在有关系,符合这一系列语义要求的时间段就只能是“现阶段”了
C 表示按照计划安排近期内即将发生的动作
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句
I’m going to Qingdao for the summer holiday.
在这句话中, go 所强调的语义不仅仅是“去” ,而应该包括从开始准备到最后出发的一系列过程,当说 话人在说 I am going to的时候, 其实 go 这个动作一直在进行, 从开始准备的时候这个动作就已经 “进行” 了,这就是这条语法语义的理解。
讲到这里,其实我们应该已经知道了,其实每种时态的名字本身就已经告诉我们这个时态要强调的语义 是什么了,其他的时态根本不用讲从名字上就知道这些时态强调的语义是什么,例如:现在完成时态。 根据这个时态的名字,我们就已经知道了,采用这个时态的动作一定是在现在这个阶段已经完成或即将 完成,那这个动作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现在刚刚完成,那肯定是在过去的某个时间开始的。再举个例 子 “过去完成时” , 这个时态强调的不就是这个动作在过去的某个时间就已经完成了嘛, 那这个动作什么 时候开始的呢?就应该是过去的过去了。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些涉及到时态的题,来强化一下对时态语 义的理解。
He ________ more than 5,000 English words when he entered the university at the age of 15.
A. has learned B. would have learned
C. learned D. had learned
原文题干强调的语义是“当他十五岁进入大学的时候,她已经学会了 5000多个单词。 ”从这句话的语义 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学习这个动作是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完成了,而进入大学用的是过去时, 在在过去时之前就开始的动作当然用过去完成时态了。答案是 D 。
The manager “a” fallen asleep where he ______, without undressing.
A. was laying B. was lying C. had laid D. had lied
这句话强调的语义是“经理没脱衣服,躺在那里就睡着了。 ”在睡这个动作产生的时候,躺这个动作是不 是也正在进行,所以应该用进行时态,既然表示的是躺的语义,应该用 lying ,答案是 B 。
名词性从句
(1) what 和 that 的选用
从语义上分析这条语法知识很简单, what 的语义是“所有? . 的东西” ,由这个语义我们就可以知道 what 引导的名词性从句在没有 what 的情况下在语义上应该是不完整的, what 必须是整个名词性从句中语义 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That 这个词汇咱们再定语从句中已经分析过了,它的语义相对宽泛,甚至可以 没有任何意思,从这点上我们就可以知道 that 后面引导的名词性从句在语义上应该是完整的,因为 that 语义比较宽泛。让我们来看几个例句
What surprised me most was that such a little girl could play the violin so well.
在这句话中,如果我们把名词性从句中的 what 去掉,剩下的部分在语义上应该是“使我感到惊讶” ,而 这部分语义显然是不完整的,所以应该有 what 引导而不是 that 引导。
(2) 引导主语从句的是时候,连接词应该用 whether 而不能用 if 。
以前我们总是把这条语法当成固定的用法,其实不然,从语义上分析, whether 的语义是“是否”而 if 在语义上不仅仅可以表达是否的含义有时还可以表达条件关系的“如果”这样的含义。如果是一个主语 从句, 如果由 whether 引导, 由于 whether 的语义相对比较固定, 所以不会给人带来歧义, 但如果换成 if , 则不同人对这个词汇的理解可能就会产生偏差,进而对整句话所强调的语义在理解上产生偏差,这是违 反英语语义精确性的。所以,为了避免歧义,就必须用 whether. 让我们来分析几个例句
Whether some ways will be found to stop pollution or not is just what worries the public.
这句话强调的语义是 “大众担心的是我们能否找到一些方法以有效地控制污染” , 假如我们把这句话中的 whether 改成了 if ,有人理解的意思和刚才用 whether 表达的语义是一样的,而有人就会把这句话的语义 理解成“公众担心的事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些方法以有效地控制污染”他会感觉这句话还没说完,再如 果后面还应该有其他的内容这句话才能完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方式,这就会给听众带来歧义。所 以不能用 if 。
从这点我们就可以看出如果是 if 和 whether 这两个词汇来引导的名词性从句,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互换 的,但如果有些特殊情况在这两个词汇中只能用一个词汇时,由于 whether 的语义相对比较固定,给听 众带来的歧义会小,所以一般都会用 whether 而不会用给人带来歧义较大的 if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题 She doesn’t know ------to get married or to wait.
A if B whether C when D how
这句话强调的语义是“她不知道是应该结婚还是再等一会儿” 。由于强调的是是否这个含义, C 和 D 在 语义上就不合理,直接排出,剩下的两个选项由于 whether 给人带来的歧义会小,所以填 B 。
The young teacher did not know-----to deal with her class.
A why B when C how D what
这句话强调的语义是 “年轻的老师不知道如何对付这帮学生” , 在这四个选项中, 在语义上表达出如何这 个含义的只有 C 。
强调句型
(1) 强调句型的基本构成 It is\was +被强调部分 + that\who
为什么强调句型这么写,我们用一个例句来说明一下:
It was in the street that I meet him.
这句话如果不用强调句型,其正常的表达方式应该是“ I met him in the street” , 如果我在这句话中想强调 遇到的地点也就是 in the street. 英语是一门重心前置的语言,如果你要强调它,就必须把这个部分放在 前面,之所以加上 it was 是因为英语看到 it was 的时候感觉好像语义没说完,并且会提出一个问题“ it 是什么东西” , 而 was 后面的内容会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咱们会在后面的内容中谈到英文语序的问题, 之 所以用 that 道理很简单, that 语义宽泛,后面的句子语义应该是完整的,而这句话中后面的语义是“我 遇见了他” ,语义是完整的,所以用 that.
(2) 被强调部分可以使句子的主语、宾语、表语、状语但不是句子的谓语动词,强调谓语动词时 用助动词 do, does, did.
为什么强调句型不能强调谓语呢?我们来看一下底下这个例句
He didn’t go to school because he was ill.
如果这句话强调的是原因的话这句话就应该写成 it was because he was ill that he didn’ t go to school.如果 这句话想强调谓语动词 go to,按照道理来说应该写成 it was go to school that he because he was ill.当听众听 到这句话时, 会觉得 that 后面的 he 后面什么都没说就直接说了个原因, 语义上不对, 所以不能强调谓语 动词。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记者创新思维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