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但是,在自发的社会内部分工成了生产的基本
但是,在自发的社会内部分工成了生产的基本形式的地方,这种分工就使产品具有商品的形式,而商品的相互交换,即买和卖,使个体生产者有可能满足自己的各式各样的需要。中世纪的情况
就是这样。例如,农民把农产品卖给手工业者,从他们那里买得手工业品。在这种个体生产者即商品生产者的社会中,渗入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它在整个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自发的无计划的分工中间,确立了在个别工厂里的有组织的有计划的分工;在个体生产旁边出现了社会的生产。两者的产品在同一市场上出卖,因而价格至少大体相等。但是,有计划的组织要比自发的分工有力量;采用社会劳动的工厂里所制造的产品,要比分散的小生产者所制造的便宜。个体生产在一个又一个的部门中遭到失败,社会的生产使全部旧的生产方式革命化了。但是它的这种革命性质并不为人所认识,结果它反而被用来当作提高和促进商品生产的手段。它的产生,是同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一定的已经存在的杠杆即商人资本、手工业、雇佣劳动直接联系着的。由于它本身是作为商品生产的一种新形式出现的,所以商品生产的占有形式对它也保持着全部效力。
在中世纪得到发展的那种商品生产中,劳动产品应当属于谁的问题根本不可能发生。当时个体生产者通常都用自己所有的、往往是自己生产的原料,用自己的劳动资料,用自己或家属的手工劳动来制造产品。这样的产品根本用不着他去占有,它自然是属于他的。因此,产品的所有权是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即使利用过别人的帮助,这种帮助通常也是次要的,而且往往除工资以外还得到别的报酬:行会的学徒和帮工与其说是为了吃饭和挣钱而劳动,不如说是为了自己学成手艺当师傅而劳动。后来生产资料开始集中在大的作坊和手工工场中,开始变为真正社会的生产资料。但是,这些社会的生产资料和产品还像从前一样仍被当作个人的生产资料和产品来处理。从前,劳动资料的占有者占有产品,因为这些产品通常是他自己的产品,别人的辅助劳动是一种例外,而现在,劳动资料的占有者还继续占有产品,虽然这些产品已经不是他的产品,而完全是别人劳动的产品了。这样,现在按社会方式生产的产品已经不归那些真正使用生产资料和真正生产这些产品的人占有,而是归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生产实质上已经变成社会的了。但是,它们仍然服从于这样一种占有形式,这种占有形式是以个体的私人生产为前提,因而在这种形式下每个人都占有自己的产品并把这个产品拿到市场上去出卖。生产方式虽然已经消灭了这一占有形式的前提,但是它仍然服从于这一占有形式(注释:这里无须解释,虽然占有形式还是原来那样,可是占有的性质由于上述过程而经历的革命,并不亚于生产所经历的革命。我占有我自己的产品还是占有别人的产品,这自然是两种很不相同的占有。顺便提一下: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赋予新的生产方式以资本主义性质的这一矛盾,已经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新的生产方式越是在一切有决定意义的生产部门和一切在经济上起决定作用的国家里占统治地位,并从而把个体生产排挤到无足轻重的残余地位,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
如上所述,最初的资本家就已经遇到了现成的雇佣劳动形式。但是,那时雇佣劳动是一种例外,一种副业,一种辅助办法,—种暂时措施。不时出去打短工的农业劳动者,都有自己的几亩土地,不得已时单靠这些土地也能生活。行会条例是要使今天的帮工明天成为师傅。但是,生产资料一旦变为社会的生产资料并集中在资本家手中,情形就改变了。个体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和产品变得越来越没有价值;他们除了受雇于资本家就没有别的出路。雇佣劳动以前是一种例外和辅助办法,现在成了整个生产的通例(和基本形式;以前是一种副业,现在成了工人的唯一职业。暂时的雇佣劳动者变成了终身的雇佣劳动者。此外,由于同时发生了封建制度的崩溃,封建主扈从人员被解散,农民被逐出自己的家园等等,终身的雇佣劳动者大量增加了。集中在资本家手中的生产资料和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的生产者
彻底分裂了。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我们已经看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渗入了商品生产者即通过自己产品的交换来实现社会联系的个体生产者的社会。但是,每个以商品生产为基础的社会都有一个特点:这里的生产者丧失了对他们自己的社会关系的控制。每个人都用自己偶然拥有的生产资料并为自己的个人的交换需要而各自进行生产。谁也不知道,他的那种商品在市场上会出现多少,究竟需要多少;谁也不知道,他的个人产品是否真正为人所需要,是否能收回它的成本,到底是否能 卖出去。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占统治地位。但是,商品生产同任何其他生产形式一样,有其特殊的、固有的、和它分不开的规律;这些规律不顾无政府状态、在无政府状态中、通过无政府状态而为自己开辟道路。这些规律在社会联系的唯一继续存在的形式即交换中表现出来,并且作为竞争的强制规律对各个生产者发生作用。所以,这些规律起初连这些生产者也不知道,只是由于长期的经验才逐渐被他们发现。所以,这些规律是在不经过生产者并且同生产者对立的情况下,作为他们的生产形式的盲目起作用的自然规律而为自己开辟道路。产品支配着生产者。
在中世纪的社会里,特别是在最初几世纪,生产基本上是为了供自已消费。它主要只是满足生产者及其家属的需要。在那些有人身依附关系的地方,例如在农村中,生产还满足封建主的需要。因此,在这里没有交换,产品也不具有商品的性质。农民家庭差不多生产了自己所需要的一切:食物、用具和衣服。只有当他们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并向封建主交纳实物租税以后还能生产更多的东西时,他们才开始生产商品;这种投入社会交换即拿去出卖的多余产品就成了商品。诚然,城市手工业者一开始就必然为交换而生产。但是,他们也自己生产自己所需要的大部分东西,他们有园圃和小块土地;他们在公共森林中放牧牲畜,并且从这些森林中取得木材和燃料;妇女纺麻,纺羊毛等等。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还只是在形成中。因此,交换是有限的,市场是狭小的,生产方式是稳定的,地方和外界是隔绝的,地方内部是统一的;农村中有马尔克(注释:参看恩格斯《马尔克》,见《马克思格斯全集》第19卷第351—369----编者注),城市中有行会。
但是,随着商品生产的扩展,特别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以前潜伏着的商品生产规律也就越来越公开、越来越有力地发挥作用了。旧日的束缚已经松弛,旧日的壁障已经突破,生产者日益变为独立的、分散的商品生产者了。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已经表现出来,并且越来越走向极端。但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用来加剧社会生产中的这种无政府状态的主要工具正是无政府状态的直接对立物:每一个别生产企业中的生产作为社会生产所具有的日益加强的组织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利用这一杠杆结束了旧日的和平的稳定状态。它在哪一个工业部门被采用,就不容许任何旧的生产方法在那里和它并存。它在哪里控制了手工业,就把那里的旧的手工业消灭掉。劳动场地变成了战场。伟大的地理发现以及 随之而来的殖民地的开拓使销售市场扩大了许多倍,并且加速了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的转化。斗争不仅爆发于地方的各个生产者之间;地方性的斗争又发展为全国性的,发展为17世纪和18世纪的商业战争334。最后,大工业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这个斗争成为普遍的,同时使它具有了空前的剧烈性。在资本家和资本家之间,在工业部门和工业部门之间以及国家和国家之间,生死存亡都取决于天然的或人为的生产条件的优劣。失败者被无情地淘汰掉。这是从自然界加倍疯狂地搬到社会中来的达尔文的个体生存斗争。动物的自然状态竟表现为人类发展的顶点。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它生而具有的矛盾的这两种表现形式中运动着,它毫无出路地处在早已为傅立叶所发现的“恶性循环”中。诚然,傅立叶在他那个时代还不能看到:这种循环在逐渐缩小,运动无宁说是沿螺线行进,并且必然像行星的运动一样,由于同中心相碰撞而告终。社会的生产无政府状态的推动力使大多数人日益变为无产者,而无产者群众又将最终
结束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社会的生产无政府状态的推动力,使大工业中的机器无止境地改进的可能性变成一种迫使每个工业资本家在遭受毁灭的威胁下不断改进自己的机器的强制性命令。但是,机器的改进就造成人的劳动的过剩。如果说机器的采用和增加意味着成百万的手工劳动者为少数机器劳动者所排挤,那么,机器的改进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机器劳动者本身受到排挤,而归根到底就意味着造成一批超过资本在经营上的平均需要的、可供支配的雇佣劳动者,一支真正的产业后备军(我早在1845年就这样称呼他们(注释:《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第109页。),这支后备军在工业开足马力工作的时期可供随意支配,而由于必然随着这个时期到来的崩溃又被抛到街头,这支后备军任何时候都是工人阶级在自己同资 本进行生存斗争中的绊脚石,是把工资抑制在合乎资本家需要的低水平上的调节器。这样一来,机器,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成了资 本用来对付工人阶级的最强有力的武器,劳动资料不断地夺走 工人手中的生活资料,工人自己的产品变成了奴役工人的工具。(注释:《资本论》第l卷第13章,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76—477、534页。---编者注)于是,劳动资料的节约,一开始就同时成为对劳动力的最无情的浪费和对劳动职能的正常前提的剥夺(注释:同上,第506—507页。---编者注);机器这一缩短劳动时间的最有力的手段,变成了使工人及其家属一生的时间转化为可以随意用来增殖资本的劳动时间的最可靠的手段;于是,一部分人的过度劳动成了另一部分人失业的前提,而在全世界追逐新消费者的大工业,却在国内把群众的消费限制到忍饥挨饿这样一个最低水平,从而破坏了自己的国内市场。“使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同积累的规模和能力始终保持平衡的规律把工人钉在资本上,比赫斐斯塔司的楔子把普罗米修斯钉在岩石上钉得还要牢。这一规律制约着同资本积累相适应的贫困积累。因此,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采生产的阶级
马克思《资本论》第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
671页)(注释:见本选集第2卷第259页,着重号是恩格斯加的。---编者注)而期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另一种产品分配,那就等于要求电池的电极和屯池相联时不使水分解,不在阳极放出氧和在阴极放出氢。
我们已经看到,现代机器的已经达到极高程度的改进的可能性,怎样由于社会中的生产无政府状态而变成一种迫使各个工业资本家不断改进自己的机器、不断提高机器的生产能力的强制性命令。对资本家来说,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的单纯的实际可能性也变成了同样的强制性命令。大工业的巨大的扩张力---气体的膨胀力同它相比简直是儿戏---现在在我们面前表现为不顾任何反作用力在质量上和数量上进行扩张的需要。这种反作用力是由大工业产品的消费、销路、市场形成的。但是,市场向广度和深度扩张的能力首先是受完全不同的、力量弱得多的规律支配的。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冲突成为不可避免的了,而且,因为它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所以它就成为周期性的了。资本主义生产造成了新的“恶性循环”。
事实上,自从1825年第一次普遍危机爆发以来,整个工商业世界,一切文明民族及其野蛮程度不同的附属地中的生产和交换,差不多每隔十年就要出轨一次。交易停顿,市场盈溢,产品大量滞销积压,银根奇紧,信用停止,工厂停工,工人群众因为他们生产的生活资料过多而缺乏生活资料,破产相继发生,拍卖纷至沓来。停滞状态持续几年,生产力和产品被大量浪费和破坏,直到最后,大批积压的商品以或多或少压低了的价格卖出,生产和交换又逐渐恢复运转。步伐逐渐加快,慢步转成快步,工业快步转成跑步,跑步又转成工业、商业、信用和投机事业的真正障碍赛马中的狂奔,最后,经过几次拼命的跳跃重新陷入崩溃的深渊。如此反复不已。从1825年以来,这种情况我们已经历了整整五次,目前(1877年)正 经历着第六次。这些危机的性质表现得这样明显,以致傅立叶把第一次危机称为crise plethorique[多血性危机],即由过剩引起的危机时,就中肯地说明了所有这几次危机的实质。(注释:参看《傅立叶全集》1845年巴黎版第6卷第393—394页。---编者)
在危机中,社会性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剧烈地爆发出来。商品流通暂时停顿下来;流通手段即货币成为流通的障碍;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切规律都颠倒过来了。经济的冲突达到了顶点:生产方式起来反对交换方式,生产力起来反对已经被它 超过的生产方式。
工厂内部的生产的社会组织,已经发展到同存在于它之旁并凌驾于它之上的社会中的生产无政府状态不能相容的地步。资本家自己也由于资本的猛烈积聚而感觉到这一事实,这种积聚是在危机期间通过许多大资本家和更多的小资本家的破产实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部机制在它自己创造的生产力的压力下失灵了。它已经不能把这大批生产资料全部变成资本;生产资料闲置起来,因此,产业后备军也不得不闲置起来。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可 供支配的工人---生产和一般财富的一切因素,都过剩了。但是,“过剩成了贫困和匮乏的源泉”(傅立叶),因为正是这种过剩阻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变为资本。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要不先变为资本,变为剥削人的劳动力的工具,就不能发挥作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资本属性的必然性,像幽灵一样横在这些资料和工人之间。唯独这个必然性阻碍着生产的物的杠杆和人的杠杆的结合;唯独它不允许生产资料发挥作用,不允许工人劳动和 生活。因此,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自己无能继续驾驭这种生产力。另一方面,这种生产力本身以日益增长的威力要求消除这种矛盾,要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那种性质。
范文二: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
第一课 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
第一节 社会财富增长之源
第二框 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知道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理解各个要素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作用;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分析现实具体的问题。
2.过程和方法:通过投资策划一个企业所需要的几大环节,讨论并收集典型例证,学生在参与课堂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认识问题和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明确构成社会生产的几大要素及其作用,强调劳动者及科学技术在其中的地位,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生产的快速前进而努力。
二、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学生作业设计的企业投资策划书
三、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教师展示: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生产过程必须有多重要素组成。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有哪些?让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自己设计的企业投资策划书。(分班级制作成PPT)
教师提问:从这些策划书的内容看出,要创办一个企业哪些条件是必要的? 学生回答:钱、厂房、设备、人力、土地??
教师:是的,我们需要许多必要的条件,对于我们同学们自己设计的“智能玩具公司”,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的差异。让我们来看一看这样一份策划书。
●投资方向:智能玩具公司
●投资理念:让每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玩具。针对不同年龄层次需求,推出系列玩具。
幼儿——智力,行为,感官开发
儿童——智力,行为,爱心培养,素质,娱乐
少年——智力,心理,思维,纯娱乐
成年——实践模拟,纯娱乐,怀旧
●公司选址、厂房规划:
●设备技术要求:
? 先进的设备,技术与国际接轨(次品少、低噪音、低消耗)
? 新型的安全的材料(柔软、耐磨、无毒)
? 全自动流水线(智能终端电脑控制)
? 全自动回收装置
●员工招聘条件:
? 经理: 年龄不限,男女不限,本科以上学历,能领导群众,有较强的号召力,口才好,人际交往能力强。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 设计师:男女不限,年龄20~45岁,本科以上学历。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强,对儿童的想法有一定的了解,有美工基础和电脑绘图制作能力者优先考虑。
? 工厂工作人员:男女不限,18~45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对待工作认真、务实,有良好的纪律观念和时间观念,责任心强。
教师总结: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有:
(一)劳动者的劳动
地位:是社会生产赖以进行的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
教师提问:根据学生《投资策划书》中“人员选聘条件”提问:招聘中对各个岗位的诸多条件限制是否合理?为什么对于管理人员和一线的工作人员的要求并不相同。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各个岗位的劳动者提出的素质要求是不同的,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创造的数量和质量。所以,在现在“充电”一词成为上班族们适应工作岗位要求,一直需要做的事情。同时,对于农民工也进行相应的岗位培训,使他们更快适应并融入岗位。
(二)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
这里的土地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土地、水源、森林、矿藏等在内的自然资源。没有土地,不能进行生产活动。
地位: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自然要素。特征:不可再生性。因此,虽然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大大增强,但是我们要贯彻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的道路。不能为了现在的生产而破坏子孙后代的资源。
(三)资本
教师提问:资本=钱??
●只有用于组织生产以求增值的钱才是资本。
● 资本的三态:
货币形态:货币
实物形态:厂房、机器、设备、原料等
商品形态:产品
地位:是现代社会生产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
(四)经营管理
对其它要素起组织、联结、整合作用的要素。也称“企业家才能”。企业家经营管理才能表现:眼光敏锐、判断准确、善抓时机、果断决策、科学
管理。
教师总结:企业家经营管理水平作用:直接关系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影响社会生产的总体水平。而企业家管理水平的高低和企业家自身的素质有关。一个好的领导者不仅可以凝聚团队的力量,而且能够发现每个团队成员的优点,并加以扩大,在工作分配中寻求最优化、最捷径的方法去完成任务目标。因此,提高人的素质对社会经济发展是很重要的。
拓展阅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家上网查找丰田的精益生产模式,耐克的虚拟组织模式,戴尔的直销模式,安利的传销模式,沃尔马的连锁、特许经营商业模式,苹果的饥渴式销售模式等等。
(五)科学技术
作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作用表现:
第一,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二,更合理、有效利用资源
第三,促进生产和生态的平衡协调。
教师总结:我们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有人用公式表示:
生产力=(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科技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吴阶平指出,科技的能量有多大,应是:
生产力=(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高科技
即:科技对生产力所起的作用不是用倍数来计算的,而是呈几何级数增长的。 美国一台标准带钢热轧机由工人拉制,每周钢产量只有500吨;用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每月钢产量达50000吨,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00倍。日本在二战后所建立的由人工控制生产500万吨的钢铁厂,需要15000个工人;采用电子计算机拉制的同样产量的钢铁厂,只需4000人。
教师归纳:这五个基本要素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各有自己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缺一不可。其中,劳动、土地、资本这三类要素看的见,摸的着,被称为实体性要素;经营管理,被称为联结性要素;科学技术是渗透性要素。各种生产要素只有合理
的搭配在一起,才能进行现实和有效的社会生产。各类要素的使用效率都和人的素质有关。
作业:
一、单选题
1、人们首先必须解决吃、穿、住、行、用等问题,然后才能进一步去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活动,这说明 ( )
A.生活资料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一起精神文化的基础
C.社会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生产、交换、分配是消费的基础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生产关系由生产力决定,并对生产力具有( )
A.决定作用 B.促进作用 C.阻碍作用 D.反作用
3、经济增长可用以下函数式表示Y=F(K,L,A,R…),公式表明,国内生产总值Y的大小取决于资本K、劳动力L、技术A、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R等生产要素投入的水平。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最需要加大投入比重的要素是( )
A.K(资本) B.L(劳动力) C.A(科学技术) D.R(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
二、图表题
请用在一张图表中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各基本要素、生产关系各要素及其相关关系表示出来。
三、连线题
劳动者的劳动 联结性要素
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
资本 实体性要素
经营管理
科学技术 渗透性要素
四、问答题
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CDC
劳动者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生产工具生产力 生产关系各个社会集团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劳动对象反作用产品分配形式
劳动者的劳动联结性要素
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资本实体性要素
经营管理科学技术渗透性要素
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二,更合理、有效利用资源
第三,促进生产和生态的平衡协调。
四、学习训练与评价提示
通过投资策划书的交流。学生在这个过程锻炼了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同时,课堂交流时,对于同学的评价给予打分。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同时使他们能够听到更多的声音,学会倾听他人意见。
五、教学设计说明
学生感兴趣的策划案在本节课作为作业反馈引入到新授课中。通过自己思考,并设计出来的策划案更具吸引力,在知识点的推进中,在不断的比较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愿意听,也愿意思考。使得构成社会生产的几大基本要素深入的印刻在脑海之中。
六、 反思
范文三: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两对矛盾中“一定要适合”的矛盾的运动规律,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前进方向,它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最后,社会基本矛盾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生产有所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产物,阶级的本质在于它是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人群共同体。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不同,是划分阶级的基础。
阶级不仅是一个历史的范畴,还是一个经济范畴。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
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革命。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态的质变。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到革命阶级手里,是实现社会形态变革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
作用: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革命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革命能改造和教育群众以及革命阶级本身;革命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同时,改革是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通过调整、变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部分及环节,实现该社会形态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
◆科技革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
科学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科学活动主要是一种认识活动或精神性活动;技术活动主要是一种生产性、实践性活动。
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动力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动力。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在当代,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全球问题”的出现,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全球问题”不仅是个自然问题、科学技术问题,而且是一
个社会问题,是一个涉及社会制度、社会管理组织以及各种社会认识和实践的复杂问题。
解决“全球问题”有赖于多方面的努力和条件。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树立全球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克服急功近利的行为;要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要增强人们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能力和手段,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条件。如果问题是由社会制度造成的,就需要变革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形式。
范文四:论坚持社会生产力决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
【摘 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和历史经验表明,要实现执政党对经济工作,乃至政治、社会、文化等其他工作的正确领导,必须遵循社会生产力决定社会生产关系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的问题,必须在辩证唯物论的指导下,准确把握基本国情,主要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而深刻总结长期实践的经验教训和长期反复的斗争是准确把握基本国情的前提条件。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4/view-14680.htm
?
【关键词】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历史经验;把握基本国情?
【中图分类号】B0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351(2011)06―0066―07??一?
总结历史经验,是纪念党的生日的一个好办法,是党的一个好传统。在这方面,**写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他在建党28周年到来时候,科学地总结了中国百年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完整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为即将通过的并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即将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总结新中国建立以后经济工作方面的经验,显然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总的说来,在这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中,坚持作为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内容的社会生产力决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原理,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但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又不只是发扬优良传统的需要,更重要的还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如果仅从面临发展机遇和挑战这个视角来概括,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形势似乎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方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期;另方面面临经济社会矛盾的多发期。?
形成这个机遇期的主要条件有:(1)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改革开放效应;(2)知识经济时代的科技进步效应;(3)我国工业化中期和后期的阶段效应;(4)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和经济大国的效应;(5)在正常情况下,国内可以赢得一个较长时期的社会稳定局面效应,国际可以赢得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效应。?
形成这个经济社会矛盾多发期的条件,包括众多方面。就建国以后的历史来看,我国经历了三年“**”(1958-1960年),特别是十年“**”(1966-1976年)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的严重破坏,以及由此造成的、短期内难以根除的严重后果。就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来看,尽管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以来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对说来,经济和文化发展程度都不高,特别是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还很不平衡。但从根本上说来,似乎可以把这种条件归结为:封建主义余毒和资本主义弊病的叠加以及计划经济余病和市场经济弊端的叠加。?
无论是形成良好发展机遇期的条件,还是形成经济社会矛盾多发期的条件,都不仅是中国百年来未遇的,而且是世所罕见的。?
总的说来,这个良好发展机遇期和经济社会矛盾多发期,是客观存在的矛盾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二者同时发生,同时存在。但在不同时段,二者的情形又有区别。就已有的事实来看,在上世纪最后20年,良好发展机遇期就已显露得很清楚,但社会经济矛盾多发期并不明显。但在新世纪以来,尽管良好发展机遇期仍然存在(预计在正常情况下,还会延续到本世纪50年代),但社会经济矛盾的多发期却凸显出来。?
在这种形势下,在充分利用良好发展机遇期的同时,尽可能化解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做到这一点,需要一系列的条件。从指导思想来说,就是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这方面坚持作为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内容的社会生产力决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原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一点已经为建国以后的历史反复证明了(详见后述)。?
还需进一步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决定性步骤,而且有可能成为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走出低潮,进入第二个高潮的重要契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表明: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尔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是推动二次世界大战后欧亚两洲建立众多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是形成第一次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高潮的重要契机。但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跌入了低潮。可以预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现,跃进世界经济强国的前列,很有可能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出低潮,进而步入第二个高潮。从这方面,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生产力决定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原理,还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
二?
在此进行坚持社会生产力决定社会生产关系这一基本原理必要性的理论分析。这个理论分析,拟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从总体上论述坚持这一基本原理的必要性。?
为此,有必要详细引证马克思主义关于这个问题的经典论述。诚然,对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学者来说,这些论述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但同时必须清醒看到:第一,伴随改革开放的进展,已经出现了与利益主体多元化相联系的意识形态多元化,在引进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也大量涌入。这样说,并不否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意识形态多元化是一种正常现象,而且有积极作用。但像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它必须有一个度。在这里,这个度就是不能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样说,丝毫也不否定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及其作为主要方面的进步作用。但像任何事物一样,它也具有二重性,也有消极作用。就这里讨论的问题来说,这种消极作用使得处于指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遇到了严重的挑战,甚至在某些领域的某些方面已经出现了某种边缘化的情况。这一点,在当前有些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已经可以看得很清楚。在这个部分已经看不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充斥其中的都是西方学者的论述。这样说,并不是要在这个部分都须引证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论述。如果这样要求,只是对一部分论文可以做到,对许多论文是做不到的。但有一点,对所有论文都是必须而且可能做到的,这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指导地位。而现在有些论文文献综述部分,恰恰是用西方学者的观点取代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样说,也不否定西方学者的许多观点所具有的科学性。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广泛运用它们的观点,但它不能取代作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第二,就当前的情况来看,许多青年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都很不熟悉。它们熟悉西方学者观点的广度和深度甚至远远超过了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广度和深度。上述某些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部分存在的那种情况,也充分地反映了这一点。这里需要着重指出:这种不正常情况的发生,不只是由于改革开放的消极作用引发的,同我们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忽视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也有必然联系。?
现在我们来引证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是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社会生产力决定社会生产关系的理论。?
马克思在对他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作经典表述时说:“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1](P82-83)?可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以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其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最基本内容。这就是曾经被许多马克思主义学者所概括的“唯生产力论”。?
正是这个“唯生产力论”,为科学的社会学奠定了牢固的、不可动摇的理论基石。关于这一点,列宁作过精辟的说明。他指出,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第一次使科学的社会学的出现成为可能,还由于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不言而喻,没有这种观点,也就不会有社会科学。”??[2](P120)??
也正是这个“唯生产力论”,把历史唯物主义与一切历史唯心主义(包括空想社会主义)从根本原则上区别开来。列宁说:“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摸到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看出物质生产发展程度是这种关系的根源。”“马克思主义则指出了对各种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生、发展和衰落过程进行全面而周密的研究的途径,因为它考察了一切矛盾趋向的总和,并把这些趋向归结为可以确切判明的社会各阶级的生活和生产条件,排除了人们选择某一‘主导’思想或解释这个思想时所抱的主观主义和武断态度,揭示了物质生产力的状况是所有一切思想和各种趋向的根源。”??[3](P586)??
还是基于这个“唯生产力论”在科学的社会学中的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郑重地告诫后人:“一般唯物主义认为客观真实的存在(物质)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感觉、经验等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不依赖于人类的社会意识。在这两种场合下,意识都不过是存在的反映,至多也只是存在的近似正确的(恰当的、十分确切的)反映。在这个由一整块钢铁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决不可去掉任何一个基本前提、任何一个重要部分,不然就会离开客观真理,就会落入资产阶级反动谬论的怀抱。” ??[3](P332-333)?当然,这个论述包括整个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但就历史唯物论来说,其中最基本的内容,就是“唯生产力论”。?
根据上述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述,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党在作为执政党以后的所有工作(包括党领导的政府经济工作)都必须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特别是其中的社会生产力决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原理。?
上述第一步分析为第二步分析提供了一个总的理论前提。现在我们依据这个前提进行第二步的分析。这个分析涉及到政府经济职能。为此,需要简要地分析政府的经济职能。?
历史经验表明:(1)从古代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政府的经济职能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具有维护其经济基础(即基本经济制度)的职能;二是承担维护和改革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或经济运行机制的经济体制的职能;三是承担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职能以及与之相关的收入再分配职能。(2)任何社会的政府之所以必然要承担上述三项经济职能,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必然要维护经济基础,这是普遍规律。也是基于这一点,它也必然要维护和改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和基本经济制度要求的经济体制。二是作为全社会唯一代表的政府必然要承担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职能,这也是一条普遍规律。就经济运行方面来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一般说来,任何社会的政府都具有维护和促进社会生产的职能。而且,在任何阶级社会,政府承担经济的职能同政府需承担社会公共职能(其中包括促进社会生产的功能)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统一的。因为后者是前者的条件。但这并不是说,经济社会在任何条件下,政府对社会生产都会起促进作用。一般说来,只是在其政策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政府才会对社会生产起促进作用;否则就会走向反面,对社会生产起阻碍作用。即使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也是如此。三是与上述一、二点原因相联系,政府必然会在不同程度上参与收入再分配。?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经济职能的特点是:第一,在夺取政权以后,首先通过没收或改造的办法,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然后才是进一步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第二,历史经验表明: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下,由作为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的领主制到地主制的转变,其所经历的时间是最长的。在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下,由自由放任的古典市场经济体制到有国家干预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其所经历的时间也比较长。而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所需要的时间,当然也不会很短,但比前两种转变的时间则要短得多。这样,政府在这方面的任务也更为艰巨和迫切。第三,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当然,在这种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配置社会生产资源方面仍然起基础作用。但政府在调控经济,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以及参与收入分配等方面,不仅是封建社会条件下的政府无法比拟的,而且也是西方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所不及的。就长期发展趋势看,这方面的特点将会表现得更加明显。显然,上述三方面的特点都要适应社会生产力决定社会生产关系这一客观规律要求。这样,在党领导的政府经济工作中,严格遵循这一客观的要求,也就显得特别重要。?三?
现在进行坚持社会生产力决定社会生产关系这一基本原理必要性的历史经验分析。?
概括说来,新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一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时期(1949年10月至1952年)。总的说来,这个时期实行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适应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规律的要求,从而成为建国后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1950-1952年,国民收入年均增长19?4%,职工平均工资年均增长约为19%,农民收入年均增长约为9?2%。?①这些当然都带有恢复性质。?
二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1953-1957年)。这个时期在经济上的社会主义改造虽然存在较多问题,但大体上还是适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因而也成为建国后经济发展的较好时期。这一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全国居民平均消费水平年均提高4?5%。?②?
三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强化时期(1958-1978年)。其中1958年开始的“**”阶段,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在农村掀起了人民公社运动,在城市广泛推进手工业合作社的升级,根本否定城乡的集体所有制;在收入分配方面,大搞平均主义,根本否定按劳分配原则。这种“左”的错误一方面反映了当时决策者根本违反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的要求;另方面也反映了当时决策者误认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优越性,可以脱离社会生产力的要求,孤立地从改革生产关系本身就可以得到发挥。其突出表现就是认为大规模人民公社比小规模农业生产合作社优越,全民所有制比集体所有制优越。因而实际上认为生产关系的优越性是可以由其本身决定的。在这期间还发生了长达十年的“**”。“**”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被称之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这个理论的要点是:无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一场政治大革命。这个极“左”理论有两个基点:一是把这场政治大革命建筑在由它虚构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整个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根本背离了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提法。??[4](P81)?二是实际上认为这场政治大革命可以由主观意识决定。这两点都是典型的历史唯心主义,都从根本上否定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这个最基本矛盾在对政治革命和意识形态革命的决定作用。主要由于“**”和“**”的错误,这期间我国经济发展遭受了严重挫折。1958-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只有5?4%,居民平均消费水平年均提高只有1.7%。?②?
四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时期(1979-2011年)。?③在这个时期,由于实行和正在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建国以后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期。1979-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达9.9%。1979-2009年,全国居民平均消费水平年均增速高达7.7%。2010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1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7.8%。?④?
可见,纵观建国以来60多年的历史,要使得我国经济获得高速发展,从指导思想来说,就是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仅就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来说,最基本的就是要坚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要坚决防止1958年“**”中发生的那种脱离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仅就生产关系本身改革来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错误想法和做法,也要坚决防止“**”中发生的那种脱离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单独进行政治革命和意识形态革命就可以决定社会发展的错误想法和做法。?
诚然,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中还存在众多严重问题,处于社会矛盾多发期。诸如贫富差别和两极分化加剧,部分政府官员和国企高管腐败蔓延,就业形势严峻,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等。但如果以生产力标准来衡量,这些问题都是在不同程度上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由此作出的结论就是:必须继续切实推进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在内的改革,特别是要加强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为主要内容的政治体制改革,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四?坚持社会生产力决定社会生产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前提是什么?这个前提涉及诸多方面,这里拟提及其中的一个基本方面。?
从理论上说,历史唯物论是辩证唯物论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运用。因此,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循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要求,即实事求是。具体说来,就是要准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主要是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在这方面,就中国共产党已有的历史经验,有过两个经典范例。?
一个范例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创立的。他曾经说过:“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全国范围来说,在抗日战争以前,大约是现代性的工业占百分之十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百分之九十左右。这是帝国主义制度和封建制度压迫中国的结果,这是旧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性质在经济上的表现,这也是在中国革命的时期内和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从这一点出发,产生了我党一系列的战略上、策略上和政策上的问题。”??[5](P1430)?事实上,**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新民主主义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都是以对这个基本国情(主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分析为依据的。而历史经验已经充分证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和新民主主义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都是适应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大大促进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要求。?
另一个范例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由**创立的。中共十三大报告依据**理论对这个问题作了系统的说明:“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对这个问题,我们党已经有了明确的回答: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6](P8)?“那末,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阶段呢?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从五十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既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未奠定的过渡时期,又不同于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我们在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会长期存在,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为了解决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就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总起说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产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的工业国的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是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6](P12-13)??
正是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6](P15)??
历史已经证明:这条基本路线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的,是适应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是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但需做到在辩证唯物论的指导下准确地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还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以总结长期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二是经过长期的反复的斗争。**创造的范例与**创造的范例无疑存在众多差别,但从共同的意义上说,在这两个基本方面存在某种共同点。**创造的那个范例是以总结革命根据地(1928-1937年)和解放区(1938-1948年)的经验教训为基础的,并且经过了与机会主义的长期斗争才形成的。**创造的那个范例是以总结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经验教训为基础的,同时有分析地吸收了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有益经验。但同时也经历了长期的反复的斗争。限于篇幅,这里不拟详细叙述这个斗争过程,只是提及其中关键的一次。1988年我国发生了经济过热,1989年夏季又发生了一场政治风波。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解体。在这种国内外形势下,国内的计划经济思潮以比改革后历次发生的这种思潮更猛烈的态势泛滥开来。在这种情况下,1991年初,**找中共上海市委负责人谈话。针对计划经济思潮的泛滥,**明确提出:“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7](P367)?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的朱?基在常委会上传达了**的讲话精神。《解放日报》据此以皇甫平的名义(即黄浦江边的评论之意)连续发表了四篇评论,传达了**的讲话内容,但竟然遭到了北京一些媒体的猛烈抨击。??[8](P374-376)?正是在我国经济改革面临徘徊甚至夭折危险的严重关头,**在1992年初又发表了南方谈话。他尖锐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7](P372,373)?这个经典论述把人们从传统经济理论提出的计划和市场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属性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完全可以设想,如果没有这一场斗争,我国的经济改革的正确目标很难确立,改革也很难进行下去。?
此后,在经济改革问题上姓资姓社的争论,总的趋势是走向平息。但斗争并没有停止,仍时有起伏。我体会,正是由于这一点,**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又郑重宣告:“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9](P25)??近年来发生的“国进民退”的争论,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点。在这个争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改革以来,由于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上升,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岌岌可危。据此认为,反对“国进民退”就是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但在实际上,改革以来尽管在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并没有到位。而且,这种调整不仅没有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而是加强了这种地位。诚然,改革以来,主张经济私有化的观点一直存在。但这种观点同调整国有经济战略是有根本区别的两回事。还应该看到,改革以来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是很严重的,但这并不是对国有经济实行战略调整的主流。因而这种观点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站不住的。从问题的本质和历史的溯源来看,这种观点仍然是改革以来多次发生的改革姓‘资’姓‘社’问题在新的条件下的延续。??[10]??
综上所述,历史经验表明:第一,要实现执政党对经济工作(特别是变革生产关系和经济体制方面)的正确领导,必须遵循社会生产力决定社会生产关系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此,第二,必须在辩证唯物论的指导下,准确把握基本国情,主要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为此,第三,必须以总结长期实践的经验教训和长期反复的斗争为基本条件。?注释:?① 资料来源:《伟大的十年》,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
② 资料来源:《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版。 ?
③ 这个时期预计要到2020年才能基本完成,但本文的分析只到2011年。 ?
④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国家统计局网,2011年2月28日。 ?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3]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5]**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7]**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彭森,陈立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重大事件:上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9]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0]汪海波.对于“国进民退”问题之我见[J].经济学动态,2011(1).
?[责任编辑 郭彦英]
On Adhering to the Tenet of Social Productivity Determining ?Social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WANG Haibo?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Xicheng, Beijing 100836)?
Abstract: Marxist theories and historical experience indicate that in order for the ruling Party to correctly lead economic work and even political, social, cultural and other work, the basic tenet of social productivity determining social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in historical materialism must be adhered to. To solve China’s problems, we must accurately grasp the basic domestic conditions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al situation of social productivity under the guidance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Profound conclusion of experience in long-term practice and repeated struggles is a premise for the accurate grasp of the basic domestic conditions.?
Key Words: social productivity determining social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historical experience; grasp of the basic domestic conditions?
【收稿日期】2011-09-16? 【作者简介】汪海波(1930― ),男,安徽宣城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范文五:“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教学设计
管理资料下载网 http://www.downhot.com 最好的资料下载网站http://www.downhot.com/ 最好的管理
资料下载网站
“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教学设
计
“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教学设计
作者/蒋丽红
一、课前系统部分分析
(一)教材分析
《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是高一《思想政治》第一课第一节第二框的内容。社会生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起点,缺少对社会生产的了解,就难以把握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其他内容。搞清社会生产有哪些要素构成以及这些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各发挥什么作用,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现实的社会生产有一个较完整的“全景”观,而且有助于学生从中领悟无论哪一种生产要素,其使用效率都取决于人的素质,从而增强提升自身素质的觉悟和意识。因此,该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二)学生分析
高中生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比较感兴趣,思维比较活跃,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对简单的问题能进行分析,但他们看问题、看现象往往比较肤浅、片面、孤立,缺乏深刻的思考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通过师生、生生间的讨论,教师的逐步引导、分析,帮助他们全面、深刻地认识问题,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学会建构知识网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理解各个要素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作用;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分析现实具体的问题。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材料及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归纳总结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能举例说明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表现,通过组内讨论学会建立知识的网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领会各类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都与人的素质有密切关系,感悟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提高对“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科教兴国”的认同感。
(四)教学重难点
http://ppt.downhot.com/ 最好的PPT模板下载网站
管理资料下载网 http://www.downhot.com 最好的资料下载网站http://www.downhot.com/ 最好的管理
资料下载网站
重点:各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五)教学方式或教学策略
1.案例分析法
2.小组讨论法
二、教学系统部分
(一)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人新课
幻灯片出示“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通用)”标志。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标志吗,你们知道这个公司有哪些品牌吗,每个品牌下各有哪些产品系列吗,
生:略
师:同学对上海通用的汽车非常了解和熟悉,上海通用从1997年成立至今已有这么多系列的汽车,说明它产品出新的速度是惊人的,那你们知道上海通用为什么能不断推出新的产品,
2.初步阅读,接近课题
读一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0页的“阅读与思考”部分,并回答相关问题。
生:略。
师:通过对这段材料的阅读,同学们知道了上海通用是在“高起点”上进行生产的,这个“高起点”就是它具备先进的科技和经营管理水平。那么,作为一个企业进行生产,除了具备这两个要素以外,还应具备哪些基本的要素呢,
幻灯片出示一段有关上海通用的材料,内容涉及投入资金、占地面积和取得的成就等。
生:略。
http://ppt.downhot.com/ 最好的PPT模板下载网站
管理资料下载网 http://www.downhot.com 最好的资料下载网站http://www.downhot.com/ 最好的管理
资料下载网站
教师引导:一切社会生产必须具备劳动者的劳动、土地、资金、经营管理和科学技术这几种基本要素,缺少其中一种,都会影响到社会生产的进行,那么这些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中具体处于怎样的地位以及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让我们一起进入“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这一框内容的学习。
3.深化课题,新课讲授
(1)劳动者的劳动
师:一切社会生产,都需要有人的劳动参与其中。因此,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生产赖以进行的最基本的要素。同时,劳动者的劳动与土地、资本、科学技术等其他生产要素相比,又是一种最活跃的要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论是对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海通用汽车2005、2006、2007年连续三年销量在国内乘用车市场排名第一。上海通用汽车也是唯一一家连续6年当选“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的汽车企业,堪称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力量。(政治教案 www.downhot.com)上海通用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与它对员工的高标准、严要求是分不开的。
幻灯片出示上海通用招聘系统分析员,数据库管理员的信息,并请回答公司对系统分析员,数据库管理员提出了哪些要求,
生:略。
教师归纳:上海通用对这一岗位的任职人员提出了8个条件,涉及年龄条件、专业技术条件和思想道德素质,从对这一岗位的要求我们就可以知道上海通用对员工的要求之高,也正是因为拥有一大批具有高素质的员工才使它取得了这样的业绩,所以说,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创造的数量和质量。在座的同学,作为未来的劳动者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将来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2)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
师:这里所说的土地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土地、水源、森林、矿藏等在内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自然要素,任何一个行业和部门,其生产必须借助于土地才能进行,一切物质实体,都可以追溯到土地。
说一说:P25操作平台:以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穿、用的这些物品为例,请同学们说说它们与土地资源的关系。
http://ppt.downhot.com/ 最好的PPT模板下载网站
管理资料下载网 http://www.downhot.com 最好的资料下载网站http://www.downhot.com/ 最好的管理
资料下载网站
生:略。
师:从以上表格可见自然资源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可是,有一些十分严重的现象需要我们引起重视。
幻灯片出示各类自然资源破坏后的图片:土地沙漠化、污染的水源、砍伐后的荒山等,请问,看完这组图片你有什么感想,
生:略。
教师归纳:自然资源一旦被破坏,就很难重新恢复,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恢复的可能,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这一特征,这也就进一步提醒我们必须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提高环保意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建设好我们美丽的家园。
(3)资本
师:在前面看到上海通用的材料中,我们知道公司刚成立时首期投资就达到了5.5亿元,这说明在现代社会生产中,资本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
论一论:资本是不是就是货币呢,我们同学口袋里的钱能不能称之为资本呢,阅读教材P26第一自然段和相关连接部分。
生:略。
教师归纳:通过阅读教材,同学们知道了资本有“三态”,即资本的货币形态,资本的实物形态,资本的商品形态。这就告诉我们,资本和货币不能画等号,首先在外延上,资本大于货币,货币只是资本的其中一种形态,其次,在使用目的上,两者也有区别,资本是用于生产的一笔货币,而货币是用于消费的。同学们口袋里的钱不能笼统地说它是货币或是资本,区别它是货币还是资本关键是看它的使用目的是用于消费还是用于生产。
(4)经营管理
师:当一个企业拥有了劳动者、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时候,如何把他们有效的组织、整合、联结起来,让他们发挥合力作用,这就涉及企业家的经营管理,这是一种特殊的复杂劳动。
想一想:企业家经营管理水平对企业的生产会产生怎样的作用影响呢,请看案例《张瑞敏与海尔》。
http://ppt.downhot.com/ 最好的PPT模板下载网站
管理资料下载网 http://www.downhot.com 最好的资料下载网站http://www.downhot.com/ 最好的管理
资料下载网站
生:略。
教师归纳:海尔从一家濒临倒闭的街道小工厂发展成为年营业额达到上千亿元的大型集团,与创始人张瑞敏的经营管理是分不开的,它让我们看到了企业家的经管理水平对企业的重要性,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企业家的经营管理还有影响到社会生产的总体水平和质量。所以,经营管理也是现代社会生产的一个基本要素。
(5)科学技术
师:不论是上海通用还是海尔,它们能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在自己的行业中保持领头羊的位置,除了以上介绍的一些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们在科学技术方面不断创新,不断开拓。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举一举:请同学举例说明科学技术是如何推动经济发展的,具体取得了哪些重大的成果,
生:略。
教师归纳:科学技术应用于各类社会生产中,当它与劳动者和劳动工具结合,就能促进劳动素质的提高,使劳动工具更加先进,从而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比如各种水稻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不仅提高了水稻的亩产量,而且使稻米的口感更好,吃起来更香。再比如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实现了“变废为宝”,以普通农作物秸秆以及酒精废液为原料生产出营养丰富的高蛋白新型牲畜饲料。这种全新的生物农业高科技产品对提供更多的安全高效低廉饲料,有效解决饲料种植争地、实现草原休养生息以及发展环保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科技进步可以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使资源得到更合理的运用,产品的质量更高,性能更优,也可以使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可见,科技进步在社会财富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突出,充分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梳理内容,理顺知识
理一理:通过对社会生产中劳动者的劳动、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资本、经营管理和科学技术五种基本要素的学习,知道了每一种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请同学们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以小组为单位为本课所学内容构建一个知识网络。
生:略。
出示本课知识网络:
http://ppt.downhot.com/ 最好的PPT模板下载网站
管理资料下载网 http://www.downhot.com 最好的资料下载网站http://www.downhot.com/ 最好的管理
资料下载网站
5.拓展练习,学以致用
师:除了本课介绍的这五种基本生产要素外,还有其他一些要素在社会生产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请同学们课后思考并查阅相关资料。
上海通用取得的这些成就已成为过去,面对着国内汽车行业其他公司的激烈竞争,以及国外汽车公司对国内汽车市场的冲击,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是每一个企业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练一练:结合今天所学的五大基本生产要素及课后查阅的其他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上海通用如何在汽车行业站稳脚跟,继续保持领头羊的地位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二)学习训练与评价提示
对于学生课前搜集事例和课后练习两部分活动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完成任务者给予一定的基础分,其中事例选取和提建议特别优秀的同学另外给予加分。
学生在完成操作平台以及辨析货币与资本的区别时,学生之间会进行相互点评,教师也要及时给予评价,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对生活的重要性。同时,能从外延和本质两方面对货币和资本进行区别。
针对课堂上每位学生的表现,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表扬,对于课堂发言有质量的同学给予额外加分计入该学生的个人平时分中,从而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三、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以“上海通用汽车”这一案例作为主线,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贯穿整个教学活动。首先通过阅读书本材料和补充材料,学生和老师一起分析、讨论、总结归纳出构成社会生产的五个基本要素,引出本课的课题,采用具体到抽象的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比较容易理解。然后通过对材料中某些具体内容的分析使各个知识点的分析有了依附点,课堂结构显得紧凑、线索清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说一说、论一论,想一想、举一举等环节调动学习兴趣和http://ppt.downhot.com/ 最好的PPT模板下载网站
管理资料下载网 http://www.downhot.com 最好的资料下载网站http://www.downhot.com/ 最好的管理
资料下载网站 积极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加强。最后,请学生结合所学五大基本生产要素和课后查阅的其他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上海通用如何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出自己的建议,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丰富教学内容,使书本原理更具有说服力,另外选取了其他一些材料,如资源被破坏后的面貌,海尔张瑞敏的经营管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等,这些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材料,通过图片呈现或文字介绍的方式引起了学生足够的关注,激起了他们的共鸣,在完成知识教学的同时顺利地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四、教学流程图
(作者单位:上海市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教学设计》
http://ppt.downhot.com/ 最好的PPT模板下载网站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但是,在自发的社会内部分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