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小课题中期总结
《大班额条件下的小组 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中期总结
课题主持人:蔡庆超
课题编号:2014CXKT293
大庆市第二十八中学
2014年 12月 26日
《大班额条件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总结
大庆市第二十八中学 蔡庆超
一.基本情况
根据计划,在第一阶段课题小组成员主要有三项任务
1、在 2014年 5月,开展课题分析,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广泛 收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理论提供理论支撑,落实措施。
2、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运用行动研究法,结合不同班 级的情况,通过课程的小组探究,找到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策略。 在本年组的普通班和重点班的课堂进行相关的实验,不定期的召开专 题研讨活动,促进课题研究的发展。
3、初步分析。课题老师按课程标准和理论支撑进行教学,在小组 教学中,要融入一个理念:让差生会解决简单问题,让中等生有提高, 让优秀生得到发展。然后与同层次其他班级进行比较,课题老师进行 分析。
二 . 实施过程
1、理论学习查找相关资料
课题立项后,课题小组首先在学校会议室展开了理论学习,并撰 写了开题报告会议明确工作。
2、小组合作学习操作体系
(1)划分小组
小组的合理划分是保障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基础,小组的划 分以任课教师为主,然后咨询班主任的意见,结合学生的数学知识的 掌握程度、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个性特点和交往能力等 进行分组,重点按数学的学习能力和学成绩进行合理分组。小组长的 人选可以老师指定也可以学生自荐自选或民主决定,各小组组员要按 照成绩和能力平均分配,总之要保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并能有助 于小组内部的优势互补、互相促进。每个小组推选出组长一名,负责 作业和学习;副组长一名,负责纪律。这样保证了各小组力量均衡竞 争激烈。
(2)明确组长责任
组长要对小组每一位成员负起责任,要突出组长的带头作用,做 到“难题靠组长,中等题靠中等生解决,基础题靠差生”,组长不仅要对 自己的学习负责,还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对遇到的困难要积极鼓 励,要为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 组带头人的带领下,开展讨论、探究,有效的学习。同时,组长又是 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组长是小组的第一 责任人,对小组成员分配任务提出要求,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 给予明确的定位。
(3)小组评价体系:
公平公正的评价奖励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恰当的评价奖励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肯定,教师有效地评价能激 发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对合作学习效果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对学习小组的评价,要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①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 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 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
②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正视 学生的客观差异,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
③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 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
3、课堂学习小组量化评分细则
①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准备充分,精神饱满,情绪高昂,状态良 好。课题组老师课前候课时就要关注各小组的课前准备状况,既要关 注状态又要关注作业的完成情况,然后根据各组课前准备情况为小组 加 1— 3分,起初可以告诉学生为什么加分,时间长了就不需解释了, 此环节不会浪费多长时间,却有助于学生养成好习惯。
②预习阶段:让学生先预习本节课知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预习 情况(不同学生预习的深度不同、是否能提出问题)。教师在了解学 生的学习状况的基础上,适时进行评价,对小组有 1---2分的加分。
③合作交流:学生预习,独立导学案后,小组合作交流,统一答 案,互帮互助,争取达到老师提出的初级目标,全部达到目标的小组 说明合作有效,视问题的情况,让每组的中等生和差生回答问题说明 理由,如果小组成员不能回答,那么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帮助回答, 组 长回答正确得 1分, 中等生正确得 2分, 其他小组差生回答正确则得 3分。此环节注意: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保证每个小组回答问题的机会 均等。
④小组探究:这一环节突出了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一节课的 核心内容,是学生的思维碰撞最激烈的环节,这一环节提出的问题也 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所以,本环节可以采取抢答的方式。如 果在此环节遇到疑点和难点,那么小组内能提出问题的,教师可以根 据问题的价值和意义给提出问题的小组加 1—— 3分, 这样可以激发学 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其他小组成员则可以通过回答问题得分,得 分多少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老师适当给分。
⑤自主展示:在小组探究中需要展示的部分,可同时安排不同小 组的同等水平的学生,保证对抗的公平性,不出错的学生为小组加 1—— 3分; 如果出错, 哪个小组成员到黑板上改对了, 为哪个小组适当 加分。
⑥课堂小结:每节课要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教师进行 汇总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4、奖惩措施:
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 注意力不够集中、 纪律差的小组减 1—— 2分,课堂上交头接耳者每人次减 1—— 2分。
每学期的评选出先进小组,优秀组长,先进个人的评选,期末给 予表扬及物质奖励。
每月推出一名优秀组长:设立优秀组长,就是希望组长要竭尽所 能为小组争得荣誉,时时刻刻为小组着想;促进小组内的组员要互相 学习,互相帮助。小组之间要做到相互竞争、公平竞争,提高学习效 率,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为取得优异成绩而不懈努力。
5、组长奖励措施:
优秀组长一定是综合素质评价 A 级的人选
家长会向学生家长发送喜报
推荐参评上级部门的优秀评比项目,在评三好学生及团员时优先 考虑
三 . 初步取得的成绩
1. 蔡庆超老师在小组合作学习实验课中,展示了一节三角形概 念教学的研讨课——《认识三角形》。初步探索出适应我校数学基 础较差学生的教学的方法。
2. 在教研组活动中,课题组教师深入分析研究适用于自己学生 的教学方法,并形成实验总结。
3、 课题研究中设立了课程教学设计、 课件以及研讨课教学录像。 通过对研讨课的录像,老师在一起研究,讨论研讨课的实际效果, 比较与其他班级课堂情况,找出优点说出不足,进一步提高效率, 最终形成研究结论。
四 . 存在的问题
1. 课题组成员的理论与实际情况脱节,理论与实践毕竟有差距, 研究还需更详细,对不同班级的方法更有针对性。对不同成长环境、 不同喜好的学生,其中的差距显而易见,这就为我们的课题研究带来 了一定程度的困难。如何“异中求同”就是我们现阶段面临的一个难题, 对学生的个体研究仍用过去的教学经验,不够科学。
2. 教师对课题的研究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还应进一步提高。 对素 材的加工不够,还需不断完善。
3. 课题研究的小组模式与其他班级的教学形式不一样, 小组合 作模式还有个别学生不适应,在此过程中,就出现了有学生家长不 了解情况而对老师提出质疑的现象。
4.反复观看研讨课,课堂中对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还不够,还需 更多的方法和理论支撑。
五 . 下一步研究措施及展望:
1.课题组老师梳理上一阶段的研究成果 ,并对下一段的研究 的任务进行细化 ,负责人检查课题的工作进展。
2、 交代课题组老师的分工, 使每位教师的工作目的进一步明确。 同时每位老师都要针对自己的分工形成文字材料。
3、在教学中始终以“高效”为目标,坚持以“学习小组”为形式进 行教学。 根据教师上课的课堂反馈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遵循“实践 ----反思 ----再实践”的原则。在下一阶段中,同层次班级组织统一检测, 通过数学成绩衡量小组活动取得的结果。
4.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要把学生的想法考虑进去, 做好与家长的沟 通、争取家长的支持,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造成对课题研究的阻 碍。
大庆市第二十八中学 小课题研究组
2014年 12月 23日
范文二:德育小课题总结
“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课题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一、加强理论学习与培训,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科研素养。
(1)首先我学习了有关学生行为习惯养方面的书籍与理论,通过学习使我更深一步认识到“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处于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地位,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德育工作贯穿于班主任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德育是基础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
但是,我们的社会现状却是,每个家庭的孩子少了,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复杂了。现在的独生子女:意志力薄弱,依赖性强;一味要求他人,忘却完善自我;以自我为中心,一切围绕我转;家务事不会做,自制力差;有些孩子甚至把游戏厅网吧当成了感情寄托的地方。所有这些问题,归结起来都是养成习惯与德育问题,可见培养孩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性。我也体会到德育是一项细致、长期的工作。是一项
1
复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
二、注重习惯培养,让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实践中提高。
首先是文明礼貌习惯,为了加强德育教育,在班级德育工作中我狠抓学生的文明礼貌养成教育。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这是我们对学生提出的倡议。根据我班习惯养成的实施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特点,我引导学生“涵养玉成”,学会做人,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文明礼貌养成教育活动。首先,我们制定了《学生纪律十条》:
1、会唱国歌、队歌,升国旗时肃立,敬队礼规范。
2、会用礼貌用语,尊敬师长懂礼貌,友爱同学,不欺负弱小。
3、遵守学校纪律,按时到校,不无故缺席,有事请假。
4、热爱科学,认真学习,开动脑筋,主动寻找答案。
5、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认真做好预复习。
6、诚实勇敢,不说谎话,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
7、坚持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热爱劳动,服装整洁。
8、遵守活动规则,遵守公共秩序,给老弱病残让座。
9、节约用水,爱惜粮食,爱护花木,保护环境,热心公益活动。
10、合理使用零花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
2
除此以外,我班还举办了文明标语设计大赛,以校内校外生活实际为基础,以反映人们文明礼貌的重要性,及文明礼貌的实现等为主题,由学生自编富有创意的文明标语。孩子们积极性特别高,通过活动,学生不仅明白了文明礼貌的重要性,还自愿当文明礼貌大使,向他人宣传文明礼貌。这个活动,我们准备下学期在全校范围内举办,首先在年级中选出20条标语参加学校评选,学
校将综合评出若干文明标语张贴在橱窗中以供所有同学学习。通过活动深化学生对文明礼仪的认知水平,让学生在宣传文明的过程中提升自觉性,在活动中体验文明礼仪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此外,我们还计划在学期末的时候进行 “文明小卫士”评选,通过自荐、班级核实、大队部批准三个程序。通过评选目的是要给每个学生改正缺点、努力上进的一个机会,要让学生明白只要自己努力也能当上“文明小卫士”。在“争”的过程中,使学生自然而然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做到文明守纪,主动养成文明习惯。还要进行“文明班评选”在文明礼貌养成教育系列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班级,并结合学校流动红旗的情况进行班纪班风评比。最后要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成果展示。利用学校橱窗,将活动以图片形式张贴,并将取得“文明小卫士”称号的学生及取得文明班称号的班级进行公榜。以上是在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方面我们做的工作以及开展
3
的活动。
在安全行为习惯方面,我们主要是开展了以下活动:
首先布置以“珍爱生命,安全第一”为题的板报,目的是通过办板报,让学生自己去搜集与安全急救有关的小常识,了解发生的一些安全案例,在搜集素材的同时,学生就会不然而然地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并上好安全教育课。
因为实验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我对学生习惯养成方面,研究得还不够深入,学生的参与程度还不够广泛,所以习惯的养成还仅仅停留在实践层面上,缺乏专业性的深入的,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与提高。
“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课题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新 阳 中 心 校
陈 春 清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
4
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5
范文三:小课题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提高小学一至六年级中下学生计算准确率的研究》
小课题中期总结报告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认识数学是从认数和计算开始的,它是学习数学的最基本能力,《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及参与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我们重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相互合作,关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以及实际计算能力的提高,或者说在计算教学这一块花的力气小了,导致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小学阶段是学生计算能力的最佳培养期,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艰难的优秀品质,踏实、求真的科学态度的关键时期。为此,我们确立了《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实验课题,探索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作为数学的基础技能无时不刻不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经营交易当中,是人类生存的必备素质之一;《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计算始终贯穿于小学数学各学段的四个主要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实践与综合应用”;计算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可是随着电算化的普及,人们从大量繁琐的计算中解脱了出来,孩子们对电子计算器的过分依赖反而使他们对计算的算理一知半解,更何谈准确的计算。我校地处农村,学生多为农民子女和外来民工子女,家长本身受教育程度就不高,普遍教育意识淡薄,专注于务农和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更不要说关心学生的数学计算了。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发现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的确需要结合农村教育教学形式和学生的学习实际,从不同程度上去研究。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组部分有经验的教师从多年的实践中也探索到了一些实用性强的方法,但是对于中下学生计算的准确率的提高总找不到有效途径,经过查找大量的资料,我们发现在这方面的研究很少。为此我们小学数学教研组提出了《如何提高小学中下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的小课题研究,以期使我校小学更多中下学生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二、 研究的基础和指导思想 根据我国《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其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异常重要的,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越来越感觉到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所下降,许多学校就这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如:提高学生兴趣的情境教学法;呵护学生的心理分层次作业布置;让学生充满自信的竞赛激励法等等。 纵观世界各国,在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上,大都有较高要求,如英国虽然不赞成烦琐笔算,但十分重视心算和估算能力的培养;日本在新修订的课程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增加数学教学时间进行“计算的反复训练”。
本课题将充分利用国内外已有的计算教学的经验与理论,在国内外已有的调查,研究,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当前我校学生计算能力的实际,进一步开展讨论,力求构建符合我校教育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了如下的要求“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逐步形成计算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每一个目标要求都没有离开“算”,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保障其进行任何数学活动的基础,是保证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而且,学习数与计算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学,其中计算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单看各册的教材目录就可以明了;并且在教学评价中,计算的比重也是显而易见的,单是一张数学试卷,从简单的分值来看,100分的试卷中计算就占了40分,还不包括综合运用中的计算。对此我们想通过此课题
的实践研究,克服计算教学的一些弊端,使我们的计算教学充满活力与生机,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喜欢上计算课,做计算题。
三、研究内容和目的
(一)、研究内容
1、造成一至六年级中下学生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计算正确率低和计算灵活性的差的原因。
2、寻找能够提高一至六年级中下学生学生计算速度、计算正确率、计算灵活性的教学突破口和教学训练方法等策略。
(二)、研究目的
1、
2、 总结出一至六年级中下学生计算准确率不高的初始原因; 探究出一套提高一至六年级中下学生计算准确率、提高计算速度,提高计算灵活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研究的特色和创新点
本课题研究特色:
1、将原已淡化了的口算地位提升。通过常规化的口算训练,口算比赛等各种形式使口算恢复原有的优势和特色。
2、重视算法归纳。关注过程性学习,采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同时注重算法。
3、在获得计算技能的同时,保证练习质量。
本课题创新之处:
本课题立足于新课改后计算教学现状,结合传统计算教学优势,针对我校一至六年级中下学生计算真实状况,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实践后在进行总结,具有现实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五、课题研究过程及作法
(一)成立实验机构
研究的组织,由县教研室**主任、教研员**和**教务主任**为课题组特邀顾问,指导引领课题的实施。由**担任课题组组长,组员有一至六年级数学教师。
(二)实验阶段与步骤
本课题研究实践为一年,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9月——11月)
主要任务:建立课题研究组,确定研究对象,建立研究对象的个人档案,选择实验的方法及撰写实施方案,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期测评,组织培训实验教师,做好开题报告和开题课的工作。
第二阶段:实验实施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7月)
主要任务(一):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行动——反思——再行动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不断讨论、反思、总结、修正、交流研究成果,探索出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的有效方法。
主要任务(二):采用行动研究法。探索出提高学生计算速度的有效方法。 主要任务(三):探索出提高学生计算灵活性的有效方法。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9月)
主要任务:对研究对象进行中期测评,整理研究成果,总结研究经验,撰写研究报告。
六、主要结论
一二年级以口算为突破口,加强学生口算训练,每天安排3—5分钟口算训练。控制一定训练量,培养学生一定的数感能力。训练把握基础性,突出针对性,寻找规律性。
加强练习,运通过实验我们小学数学组寻找出一套适合各年级段提高计算的方法:
用多种形式,使学生形成熟练地技能技巧。
三四年级加强计算教学,上好新授课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透彻理解算理掌握法则,平常练习严要求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认真审题分析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
五六年级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每堂课加入前一天作业的易错处,让学生纠错几节新授课后,在练习课中安排一节专门易错题类型的课以巩固,运用新知识为主要任务,目的是及时针对学生作业中输出的错误信息集中分析订正,是学生准确掌握知识并在改错中化知识为能力。
七、课题实验的效果、体会。
课题实验的效果:
1、速度。
以口算为例。口算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学生口算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现在正确率与运算速度上。口算时又快又对的学生,能迅速地再现计算时所需的基本知识,且其知识已经条理化,并善于缩短运算的环节和推理过程,合理选择口算方法,简捷地得到结果。通过1年的实验,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口算的技巧,口算速度较实验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验前,多数学生5分钟最多能做20——30道简单口算题,有的学困生只能做10道左右。通过2——3个月的口算训练,多数学生能在5分钟内做完50道复杂口算题,学困生能基本上完成40道左右,经过一个学期不间断的口算练习,学生的口算速度有了飞速的发展,全班学生都能在5分钟时间内,轻松完成50道各种类型的口算题。
2、正确率。
在口算速度加快和掌握大量简便方法的前提下,学生计算的优秀率、良好率和及格率也随之有很大的提高。我校经过实验训练的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了明显
的提高,也说明了我们的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基本养成。
实验前,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不会认真审题,提笔就算。在计算过程中,经常出现抄错数字、符号、等现象,书写草率,学习马马虎虎。这些现象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粗心,而是缺乏对学生的严格训练,没有养成他们良好的计算习惯。通过实验,学生养成了做计算题时,认真读题,看清运算符号,分析计算数据,看有无简便方法,再确定运算顺序,最后再动笔演算的好的计算习惯。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试题时,能做到不急、不燥、冷静思考、耐心地计算,大部分学生的作业也做到了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就连演算也非常的认真、仔细。学生不仅养成了认真计算的好习惯,还养成了计算后认真检查演算的习惯,能把检验当作计算题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检验时做到了耐心细致,逐步检查,由于学生养成了良好地计算习惯,学生计算的正确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而形成了良好的计算习惯。
做课题体会:
教师也有很大的提高,实验前,教师普遍存在对计算重视不够或者叫无能为力的现象。比如,在教学中,对能口算的式题,也让学生慢慢动笔算,觉得不管用多长时间能做对就行了,从而弱化了学生的口算能力,也失去了训练其思维敏捷性的机会,导致了学生对复杂的计算算不快,算不准。经过近1年的实验,教师的观念与行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教师不仅认识到了计算教学的重要,而且掌握了比较可行的教学方法。
八、展望
通过做《提高小学一至六年级中下学生计算的准确率的研究》小课题研究,中下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逐步由实践型向经验型、进而向科研型转变。相信我们每个人会延续对本课题的研究,还会探讨出一套比较好的提高计算准确率的方法。
范文四:小课题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培养初中生自觉预习课文习惯的策略研究》
小课题中期总结报告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构建终身教育系统和学习化社会是现代国际社会教育的共同趋势,新世纪基础教育的首要使命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也就是自学的愿望和能力。因此,作为新世纪的语文老师必须变化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的自学愿望和能力作为终极目标,改革课堂教学,索求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然而,根据这几年上语文课的观察,发现初中生在上课之前几乎没有预习课文。造成每次上新课时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给学生熟悉课文。而且由于没有事先预习课文,给新课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有。造成语文课堂费时多,见效慢的现象。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我们尝试把语文学习的第一环节--预习作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突破口、一个主要途径进行索求和研究。力图通过研究,能掌握培养学生自觉预习课文的习惯的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并为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研究的基础和指导思想
(一)研究基础
在这之前,也有不少关于课前预习研究的相关理论与实践,但他们都更多的从单方面进行研究,或只针对某一单元组,或只针对一种文体,并未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而这次研究,力争将预习方法内容与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加强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
(二)、指导思想
1、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的理解
陶行知在他的教学思想中深刻指出:“与其把学生当做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指导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自学能力可以说是学生批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而预习则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的前题。也是老师课堂教学的依据。
2、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而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然而根据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当我们上课时,学生对课文内容根本不熟悉,对教师上课提出的问题根本无从下手,更不用说自己提出问题了。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预习能力的培养。
3、对终身学习理念的思考。
“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生在校受教育的时间也只有短短的十几年,可当今社会的发展却要求人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这样,要求学校教育必须要重视方法的传授,只有帮助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科学领域,索取新的知识。预习,是学生最常见的自学形式,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节。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适应社会发展、终身学习的需要。
三、研究内容和目的
(一)研究内容
(1)预习方法研究:针对不同体裁的课文选择合适的预习方法。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不仅文质兼美,而且体裁丰富,除了一般的记叙文以外,还有散文、诗歌及科普文章,对于不同文体的课文,预习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文体,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在预习方法上也会有所错差别,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难点。
(2)预习内容研究:新课改以后的教材编排都是按专题来组织教材内容的,一个专题一个单元,每单元前面都有导语,每篇课文后都有思考练习题,这些内容对学生学习课文有何帮助呢?学生在预习时应该如何来关注这些内容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点。
(3)预习作业设计研究:对于学生来说,预习的度是一个比较难于把握的问题,有时会预习的比较肤浅,意义不大,有时会预习的偏离学习重点等等,为了引导
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有时需要教师设计一定的预习作业,那教师应该设计一些什么样的作业使预习有效,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也是该课题研究的一个内容。
(二)、研究目的
预习是学生课前的一种自主认知活动,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教材预先进行了解、质疑、思考的求知过程。学生坚持课前预习,并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将有利于提高听课效率和自学能力,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说,预习是学好语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反思多年的语文教学,发现大多数学生并没有预习的习惯,更谈不上有效性预习。教师如何对班级好中差三类不同群体有效地设计出不同的预习任务?如何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来把握预习的侧重点?什么样的课前预习最有效?等等,这些都是本课题要研究的内容。
通过研究,找出影响初中生养成预习习惯的原因有哪些,从而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进而探索出一些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的方法和策略,保证课前预习活动的有效进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研究的特色和创新点
本课题研究特色:
1将语文教学中被忽视的课前预习地位提升,通过各种方法指导,使之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服务。
2、重视方法指导。课前预习既要保证质量,又要保证效果,因此方法指导既包括预习内容,又包括方法。
本课题创新之处:
本课题立足于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费时多见效慢的教学现状,结合初中语文编排特点,充分利用教材及配套资料,在实施过程中及时总结,具有现实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五、课题研究过程及作法
(一)成立实验机构
课题组长由陈雪梅老师担任,组员陈美华,两人都是任教八年级语文,因此,本课题主要在八年级开展。
(二)实验阶段与步骤
课题研究步骤
(一)研究时间:2011年9月——2012年6月
(二)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9月—10月)
学习、查阅有关资料,策划制定课题方案。
2、第二阶段,调查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1月)
根据课题研究目标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方面的现状,形成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预设出预习能力的培养方案。
3、第三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5月)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实施研究活动。通过“预设方案→实施方案→回顾反思→调整方案→再实施→再反思→进一步调整……”的研究方法,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完善方案,逐步探究出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4、第四阶段,整理阶段:(2011年6月)
实施第二次调查,与第一次调查进行对比、分析,形成研究结论,撰写结题报告,同时整理课题材料,申请结题。
目前已进行到第三阶段,进行中期测评,整理研究过程。
六、主要结论
以单元组为突破口,进行预习方法和预习内容的指导。现行语文教材是根据表达内容来编排课文的。因此,在每个单元学习之前,先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读内容,了解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及在学习方面的要求,再根据单元学习要求提出预习内容方面的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和预习方向。
充分利用教材和配套练习,让预习内容具体化。课本中的课后思考题及我们
现在学生所拥有的课时训练,是最好的预习内容。让学生在通读之后,根据这些题目尝试解决,很好地解决了预习内容的问题。
课堂环节的展示环节解决了预习激趣问题。
七、课题实验的效果、体会。
课题实验的效果:
1、预习方法
通过这个阶段的课题实践,许多学生能学会在学习单元组课文之前阅读单元导读框,了解了这个单元的课文内容之后,根据单元导读框中的阅读要求进行每一篇课文内容的学习。并且能大体把握不同的体裁文章根据不同的要素来预习的方法。
2、预习内容。
通过实验,绝大多数学生还是能根据要求在预习时完成课后思考题1、2两道题的解题思路,并完成配套练习中所要求的课前预习部分的内容。并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实现了熟悉课文内容,为课堂有目的的听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激发预习兴趣
实验前,学生不爱预习,也不愿预习。通过课堂预习展示环节的增加之后,连最不愿意预习的学生他也要先去看看字词,争取有一次可以展示的机会。另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来选择展示的项目,所以课堂展示很好的解决了预习兴趣的问题。
做课题体会:
通过这段时间做课题,让我充分认识到教学的艺术性。它既要求我们有专业的文化知识,更要有教学的艺术性。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出适应学生身心发展,最的效率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课堂吸引力,也以此来不断地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
八、展望
通过做《培养初中生自觉预习课文习惯的策略研究》小课题研究,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到课前预习对学习的帮助,能掌握预习的方法及预习内容,极大的提
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也切实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逐步由实践型向经验型、进而向科研型转变。相信我们每个人会延续对本课题的研究,还会探讨出更好的预习方法。
范文五:小课题中期报告
中期报告 《生物学课堂中沟通技能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一、研究内容及完成情况:
(一)研究内容:
1.生物课堂中沟通的类型:
(1)师生对话——沟通交流的过程
(2)生生对话——建立合作学习的氛围
(3)与教材对话——实现主客观世界的融合
(4)与自我对话——师生进行教学的反思
2.生物课堂中沟通需遵循的原则
(1)平等对话原则
(2)相互尊重原则
(3)彼此评判原则
(4)共享智识原则
(5)讲求实效原则
3.沟通时的注意事项
(1)平等
(2)尊重
(3)信任
(4)爱
4.沟通对课堂的影响效果
(1)沟通有助于培养创新的精神
(2)沟通有助于促进民主平等
(3)沟通有助于加强相互合作 (4)沟通有助于促进自主学习
(二)完成情况:
四个月来,我紧紧围绕制定的研究目标,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通过理论学习、课堂观摩、学生访谈等专题研讨等研究工作,基本实现了预定的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教师方面:
(1)教师的理念得以更新。我真切地体会到: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应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沟通的过程。对于沟通教学有了更为正确的认识,沟通不是“一枝独秀”,而是“万紫千红”;沟通不是“结果沟通”,而是“过程沟通”。
(2)提高了业务能力。以前基本不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而现在经常写。通过写,来反思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3)对其他教师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课题研究也促成了其他有关教师的反思,他们开始接受新型教师观,学生观,重新审视师生关系,开始关注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本课题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2.学生方面:
(1)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他们对生物学科产生了兴趣,更加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在课堂中他们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真正把学习当成了自己的事情。
(2)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由于学生努力汲取知识,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他们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创新等各项能力都有了明显地提高。
附:案例1:讲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提出以下问题,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师生之间进行沟通、生生之间进行沟通。
假如你像小说中的鲁宾逊,流落在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你能利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其它任何食物,而你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和15kg玉米。 你认为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
策略一: 先吃鸡,再吃玉米。
策略二: 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的蛋,最后再吃鸡。
案例2.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逐步设计以下问题:
①为什么用豌豆做实验容易成功
②杂交实验的含义是什么?
③如何进行豌豆之间的异花传粉?
④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子二代又出现矮茎呢?
⑤子二代中出现3:1的比例是偶然的吗? ⑥你能对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现象提出自己的解释吗?
设计层次性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层次发展。教师一步步引导,步步为营。
二、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在研究进程中,我虽然在不断学习和改进教学行为,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仍有影响,还不够大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这跟教师自己的素养、理念等有关。所以今后的研究过程中还要继续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己对教学本质的认识,彻底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传统的教学是“老师牵着学生走”,这样课堂沉闷,效率低下。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之后给课堂带来了新的气息,学生积极主动、思维活跃,呈现出别样的状态。由于教师要面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预设之外的情况,因此这对我们老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教师理论水平有限,而且生物学科作为小学科,学校、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都制约着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学生认为老师讲的少,学生说的多,活动的多,怕成绩赶不上其他班级的同学。有个别同学不信任老师的做法,参与度并不是太高。
3.教学进度的限制
因为学生要参加高考,全省统一考试。所以不敢拿全部学生做实验,只是选了个别班级来进行研究。在心理上有点担心,有点忐忑。思想放不开,怕学生过于兴奋而一发不可收拾。
三、下一阶段的设想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列出如下设想:
1.加强理论学习不放松。继续阅读相关的理论专著,不断提升个人理论素养,扎实理论功底,并且勤写读书笔记。
2.继续走进课堂,研究教学实践。春节开学后的第一周,我要开设一节公开课,邀请生物组成员参加课堂研讨。以后每个月举行两次公开课,每一次公开课都是一次学习和研究的机会,在课堂中积极运用课题研究理念,积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整个课堂逐渐出现了新的气息。课后,我们组积极研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各自都有着丰富的收获并且写好教学反思和心得。
3.进行学生访谈和学生调查分析,检测教学效果。真正了解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的状态,并将之与以前的状态进行比较,进行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研究,从而来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找出不足,总结成功的经验。
4.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力争有论文在相关专业教学杂志上发表或者在各级组织评比中获奖,并且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
5.汇报、结题:2015年6月。
我进一步对相关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完善,阶段性总结,最后完成结题报告。整理论文、教案、教学反思、读书笔记、精品课推出等。同时力争本研究成果能够在高中推广,对各位生物教师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让我们的高中生物课堂永远焕发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