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国际金本位制度的特点
一般含碳量小于0.2%的叫熟铁或纯铁,含量在0.2-1.7%的叫钢,含量在2%以上的叫生铁。
其实,生铁是一种含碳量大于 2.11% 的铁碳合金。工业生铁的含碳量一般在 2.5%~4% 之间,并含有 Si 、 Mu 、 S 、 P 等元素,是用铁矿石经高炉冶炼的产品。
生铁主要有如下两类:
(1)炼钢生铁 含硅量较低,一般不大于 1.75% 。 是平炉、转炉炼钢的主要原料,在生铁产量中占 80%~90% 。炼钢生铁硬而脆,铁和碳处于化合状态,以渗碳体( Fe3C )形式存在,其断口呈银白色,所以也叫作白口铁。轧辊、梨铧铁等都是白口铁。 (2) 铸造生铁 含硅量很大,一般为 1.25%~3.6% 。由于熔点低、流动性好,常用来铸造各种铸件,故也叫铸铁。铸造生铁中的碳以石墨形式存在,其断口呈灰色,性软,易切削加工,所以也叫作灰铸铁。如床身、箱体、管道、管件及各种连接件等都是由铸造生铁制作。 此外还有含硅、锰、镍或其它元素量特别高的生铁,叫合金生铁,如硅铁、锰铁等,常用做炼钢的原料。在炼钢时加入某些合金生铁,可以改善钢的性能。
熟铁软,塑性好,容易变形,强度和硬度均较低,用途不广;生铁含碳很多,硬而脆,几乎没有塑性。
反应原理:Fe2O3+3CO=2FE+3CO2
清代计量单位
1(长度:里、引、丈、尺、寸、分、厘,1里等于15引,引以下均为十进制。
2(面积:顷、亩、分、厘、毫、丝、忽、微、纤、沙,其中1顷合100亩;1亩等于60平方丈;亩以下均十进制。
3(重量:一般使用斤、两、钱,1斤合16两,1两合10钱;银锭计量为两、钱、分、厘、毫、丝、忽、微、沙、埃、渺、漠,均为十进制。
4(容积:石、斗、升、合、勺、抄、撮、圭、粟、粒、黍,均为十进制。
面积重量、容积计量单位出自清代及民国版《沙县志》,实际使用中,面积最小单位为厘,重量最小单位为厘,容积最小单位为合。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国际金本位制度,它大约形成于1880年末,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结束。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具有货币的全部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19世纪70年代,欧洲和美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先后
在国内实行了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度才大致形成了。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1)黄金充当了国际货币,是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这一时期的国际金本位制度是建立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都实行金铸币本位制的基础之上,其典型的特征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以及黄金自由进出口。由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的面值与黄金含量就能始终保持一致,金币的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中的需要;由于金币可以自由兑换,各种金属辅币和银行券就能够稳定地代表一定数量的黄金进行流通,从而保持币值的稳定;由于黄金可以自由进出口,就能够保持本币汇率的稳定。所以一般认为,金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
虽然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基础是黄金,但是实际上当时英镑代替黄金执行国际货币的各种职能。英镑的持有人可以随时向英格兰银行兑换黄金,而且使用英镑比使用黄金有许多方便和优越的地方。当时英国依靠它的“世界工厂”的经济大国地位和“日不落国”的殖民统治政治大国地位,以及在贸易、海运、海上保险、金融服务方面的优势,使英镑成为全世界广泛使用的货币;使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当时的国际贸易中,大多数商品以英镑计 价,国际结算中90,是使用英镑,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国际储备是英镑而不是黄金。在伦敦开设英镑账户,可以获得利息,而储存黄金则非但没有利息,还要付出保管费用,持有英镑比持有黄金既方便又有利可图,所以有的西方经济学者把第二次世界大战
前的国际金本位制度称作英镑本位制度。
(2)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因为金铸币本位条件下金币的自由交换、自由铸造和黄金的自由输出入将保证使外汇市场上汇率的波动维持在由金平价和黄金运输费用所决定的黄金输送点以内。实际上,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主要国家货币的汇率平价自1880—1914年间,35年内一直没发生变动,从未升值或贬值。所以国际金本位是严格的固定汇率制,这是个重要的特点。
(3)国际金本位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即英国经济学家休漠于1752年最先提出的“价格— 铸币流动机制。为了让国际金本位发挥作用,特别是发挥自动调节的作用,各国必须遵守三项原则:一是要把本国货币与一定数量的黄金固定下来,并随时可以兑换黄金;二是黄金可以自由输出与输入,各国金融当局应随时按官方比价无限制地买卖黄金和外汇,三是中央银行或其他货币机构发行钞票必须有一定的黄金准备。这样国内货币供给将因黄金流入而增加,因黄金流出而减少。
后来,新古典学派又对金本位的自动调节过程作了一点补充,它强调了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平衡的作用,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将加速国际收支均衡化的过程。首先,当一国国际收支赤字造成汇率下跌时,外汇投机者深知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只能在黄金输送点之间波动,而黄金的流出最终将使国际收支和汇率恢复均衡,汇率下跌只是暂时现象,不久就会回升。因此大量外汇投机性短期资金就会流向该国。其次,当国际收支赤字引起汇率下跌时,进出口贸易商也预测到汇率不久将回升,于是本国进口商将尽量推迟购买外汇对外付款,而国外出口商则倾向于尽量提前付款,这也引起短期资金的流入。再次,国际收支赤字引起黄金外流后,国内货币信用收缩,因而金融市场利率上升,大量
短期套利资金也会流向该国。这样各方面短期资金的流入将加速赤字国收支恢复平衡。根据新古典学派的理论:贸易盈余的国家必然出现黄金流入,国内货币供应增加,收入和价格水平提高,于是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同时金融市场利率下降,资金外流。与此相反,贸易赤字国家必然出现黄金流出,国内货币供应量减少,收入和价格水平下降,于是出口增加,进
口减少;同时金融市场利率上升,国外资金流入。总之,休漠的“价格 —铸币流动机制”仅以货币数量论作为依据,而新古典学派则看到了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调节的影响,比休漠前进了一步。
日本的货币发行银行是日本的中央银行——日本银行。日本银行发行的纸币面额有10000、5000、1000、500、100、50、10、5、1圆等面额,另有500、100、50、10、5、1圆铸币。1日圆等于100钱。
日本国货币发行最早始于8世纪。17世纪(1600年)建立了日本独自的市制,1600年开始流通日本初期纸币。1871年5月10日是日圆的诞生日。这一天日本在法律上确立了以黄金为
基础的货币制度,同时公布了“新货币条例”,条例称:“新钱币的称呼以圆作为起源。”“圆”作为货币单位代替了德川时代以来维持下来的“两”(四进位法)1日圆的价值定为1500毫克黄金,制造金币以此为标准,金币和辅币都铸成圆形,采用十进位法。
在日本银行成立之前,日本的纸币曾有政府纸币与国立银行券。1882年日本银行成立,并于同年10月10日开业。1885年5月9日,日本银行发行了最初的日本银行券,这是以1圆银币作为货币单位的兑换银券。1899年,日本的纸币统一为日本银行券,原来的政府纸币与国立银行券停止使用。1897年日本的金本位制在法律上被确定下来,依据是“货币法”,1圆的含金量为750毫克,日本银行开始发行“日本银行兑换券”。1931年9月2日,英国停止金本位制,日本大藏省于同年12月13日宣布再次禁止黄金输出,日本银行券的兑换停止了。1938年战争期间,基于“临时货币法”,曾发行过小面额的日本银行券(1947年退出流通)。1941年银行券的发行实际上已与含金量脱钩,法律上的确定是1942年的日本银行法。日本政府1942年发行兑换银行券(新钞)代替了日本银行券。19 46年2月26日以旧钞换新钞,将5日元以上日本银行券强制性存入金融机构,每人最多只能兑换100日元新钞,剩余部分被封存,流通中的货币减少到1/4。按规定,旧的银行券在1946年3月2日后就不再流通。
日元汇率在金本位制前趋跌,制定金本位后较稳定。1884年与美元比价是100日元等于100美元。禁止黄金输出期间,汇价基本在100日元合49美元。1930年1月11日,黄金输出禁令解除,恢复旧平价的金本位制,1949年4月25日规定1美元等于360日元,1日元等于2.46852毫克黄金,1971年8月29日日本政府决定日元浮动。70年代以后,日元汇价几经波折,在1979年,1982年间,一直是1美元兑210,270日元,80年代以来,日元在国际市场上日趋坚挺。
日本钞票正面文字全部使用汉字(由左至右顺序排列),中间上方均印有“日本银行券”字样。背面则有用拉丁文拼音的行名“NIPPON CINKO”(日本银行)、货币单位名称“YEN”(圆)字样。各种钞票均无发行日期,发行单位负责人是使用印章的形式,即票面
印有红色“总裁之印”和“发券局长”图章各一个。
1984年11月1日日本银行发行了10000、5000、1000圆三种新钞票。过去使用的10000圆(圣德太子像)、5000圆(圣德太子像)、1000圆(伊膝博文像)、500圆(岩仓具视象)四种钞票仍继续流通使用。
屠蜀的真凶——沉重的历史
其实本文本是娱乐之作,因为今年是甲申年而三百多年前的甲申正好明亡,再加上看过郭老的《甲申三百年祭》正好有些感想;但越写下去偶越发地沉重,沉重得甚至无法下笔。沉重并非为了别的,而仅仅是因为——真实,历史的真实和可怕的历史真实。
写到枪炮,偶查过资料,明朝的枪炮虽说不能领先世界,但从使用的规模上说却是世界第一;写到航海偶也查过资料,郑和下西洋的宝船载重虽有争论,但其的航海技术世界第一却无可否认;然而写到张献忠屠蜀及张献忠部下李定国降清,偶没有查相关的资料,仅以自己一些想当然的历史知识而写,因而有书友给我指出:历史上李定国是与郑成功相并的反清将领,偶感谢这些书友,并为自己的无知而惭愧。
但越查资料偶越发沉重,历史上屠蜀者真的是张献忠所为幺,我们听说过屠城,比如在杨州,在嘉定,在江阴??清的中后期则在蒙古,在西部,但我们从来没听说过屠省——将一省的百姓杀光~一个城的百姓以数十万计,一个省呢,一个省有多少人,一个号称“天府之国”的省呢,要将一个这样的省杀得“弥望千里,绝无人烟”要杀多少人,
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南方的四月应该是初夏的天气,但今天下午,面对着这些数字,我的背后升起了一股寒意。
范文二:国际金本位制度的特点作用有哪些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特点作用有哪些
国际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或国际本位货币的国际货币制度。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国际金本位制度,它大约形成于1880年末,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结束。下面是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特点作用
货币制度基础
黄金充当了国际货币,是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这一时期的国际金本位制度是建立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都实行金铸币本位制的基础之上,其典型的特征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以及黄金自由进出口。由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的面值与黄金含量就能始终保持一致,金币的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中的需要;由于金币可以自由兑换,各种金属辅币和银行券就能够稳定地代表一定数量的黄金进行流通,从而保持币值的稳定;由于黄金可以自由进出口,就能够保持本币汇率的稳定。所以一般认为,金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
虽然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基础是黄金,但是实际上当时英镑代替黄金执行国际货币的各种职能。英镑的持有人可以随时向英格兰银行兑换黄金,而且使用英镑比使用黄金有许多方便和优越的地方。当时英国依靠它的"世界工厂"的经济大国地位和"日不落
国"的殖民统治政治大国地位,以及在贸易、海运、海上保险、金融服务方面的优势,使英镑成为全世界广泛使用的货币;使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当时的国际贸易中,大多数商品以英镑计 价,国际结算中90%是使用英镑,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国际储备是英镑而不是黄金。在伦敦开设英镑账户,可以获得利息,而储存黄金则非但没有利息,还要付出保管费用,持有英镑比持有黄金既方便又有利可图,所以有的西方经济学者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金本位制度称作英镑本位制度。
含金量比例
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因为金铸币本位条件下金币的自由交换、自由铸造和黄金的自由输出入将保证使外汇市场上汇率的波动维持在由金平价和黄金运输费用所决定的黄金输送点以内。实际上,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主要国家货币的汇率平价自1880-1914年间,35年内一直没发生变动,从未升值或贬值。所以国际金本位是严格的固定汇率制,这是个重要的特点。
自动调节
国际金本位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即英国经济学家休漠于1752年最先提出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为了让国际金本位发挥作用,特别是发挥自动调节的作用,各国必须遵守三项原则:一是要把本国货币与一定数量的黄金固定下来,并随时可以兑换黄金;二是黄金可以自由输出与输入,各国金融当局应随时按官方比价无限制地买卖黄金和外汇,三是中央银行或其他货币机构发行钞票必须有一
定的黄金准备。这样国内货币供给将因黄金流入而增加,因黄金流出而减少。
发展
后来,新古典学派又对金本位的自动调节过程作了一点补充,它强调了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平衡的作用,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将加速国际收支均衡化的过程。首先,当一国国际收支赤字造成汇率下跌时,外汇投机者深知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只能在黄金输送点之间波动,而黄金的流出最终将使国际收支和汇率恢复均衡,汇率下跌只是暂时现象,不久就会回升。因此大量外汇投机性短期资金就会流向该国。其次,当国际收支赤字引起汇率下跌时,进出口贸易商也预测到汇率不久将回升,于是本国进口商将尽量推迟购买外汇对外付款,而国外出口商则倾向于尽量提前付款,这也引起短期资金的流入。再次,国际收支赤字引起黄金外流后,国内货币信用收缩,因而金融市场利率上升,大量短期套利资金也会流向该国。这样各方面短期资金的流入将加速赤字国收支恢复平衡。根据新古典学派的理论:贸易盈余的国家必然出现黄金流入,国内货币供应增加,收入和价格水平提高,于是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同时金融市场利率下降,资金外流。与此相反,贸易赤字国家必然出现黄金流出,国内货币供应量减少,收入和价格水平下降,于是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同时金融市场利率上升,国外资金流入。总之,休漠的"价格 -铸币流动机制"仅以货币数量论作为依据,而新古典学派则看到了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调节的影响,比休漠前进了一步。
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或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Gold Parity)来决定。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在历史上,曾有过三种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狭义来说,金本位制即指该种货币制度。
形式
金币本位制
(Gold Specie Standard)
这是金本位货币制度的最早形式,亦称为古典的或纯粹的金本位制,盛行于1880一1914年间。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黄金自由输出入是该货币制度的三大特点。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两国货币含金量的对比即为决定汇率基础的铸币平价。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国境,并在输出入过程形成铸币一物价流动机制,对汇率起到自动调节作用。这种制度下的汇率,因铸币平价的作用和受黄金输送点的限制,波动幅度不大。
金块本位制
(Gold Bullion Standard)
这是一种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亦称金条本位制。在该制度下,由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
兑换关系受到限制,不再实行自由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制兑换金块。可见,这种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附有限制条件的金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
(Gold Exchange Standard)
这是一种在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保持外汇,准许本国货币无限制地兑换外汇的金本位制。在该制度下,国内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实行金块或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国际储备除黄金外,还有一定比重的外汇,外汇在国外才可兑换黄金,黄金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要使其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块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率,通过无限制地买卖外汇来维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这两种货币制度在1970年代基本消失。
基本特征
金币本位制
以一定量的黄金为货币单位铸造金币,作为本位币;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同时限制其它铸币的铸造和偿付能力;
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或等量黄金;
黄金可以自由出入国境;
以黄金为唯一准备金。
金币本位制消除了复本位制下存在的价格混乱和货币流通不稳的弊病,保证了流通中货币对本位币金属黄金不发生贬值,保证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
两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在金本位制的稳定性因素受到破坏后出现的两种不健全的金本位制。这两种制度下,虽然都规定以黄金为货币本位,但只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而不铸造金币,实行银行券流通。
所不同的是:1) 在金块本位制下,银行券可按规定的含金量在国内兑换金块,但有数额和用途等方面的限制如:英国 1925年规定在1700英镑以上,法国1928年规定在215000法郎以上方可兑换。黄金是集中存储于本国政府的。2)在金汇兑本位制下,银行券在国内不兑换金块,只规定其与实行金本位制国家货币的兑换比率,先兑换外汇,再以外汇兑换黄金,并将准备金存于该国。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特点作用有哪些]
范文三: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制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西方国家普遍采用金本制的时期。在19世纪之前,许多西方国家实行金银复本位制度,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货币,其后,由于白银产量大幅增加,金银相对价值不稳定,使得货币制度陷入混乱,许多国家改以金币作为本位货币。例如英国于1816年颁布铸币条例,规定以金币为本位币,一盎司黄金为3镑17先今10.5便士,拉丁货币联盟国(法国、比利时、瑞士、意大利等国)至1878年时已禁止银币铸造,采用所谓”跛行金本位制”。德国于1871年获得战争赔款后,发行金马克作为本位货币,实行金本位制。美国于1873年也以法令禁止银币的自由铸造,实际上开始采用金本位制,只是由于国内对此长期争论,直到1900年才正式通过金本位法案。俄国和日本也于1897年相继改采金本位制。至19世纪后期,金本位制已在西方各国普遍实行,具有了国际性质。从历史上看,金本位制的国际化并非国际协议的结果,而是由交易制度、交易习惯和国内法缓慢发展而形成的结果。由于当时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强国,在国际贸易中居于支配地位,加之英国率先于1819年和1844年通过一系列法规规范黄金的进出口和中央银行的业务,较早地实现了黄金的国际流通、英镑的国际化和英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由此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黄金为基础的国际金本位制度。
????金本位制是以一定成色和重量的黄金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黄金是货币体系的基础。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各国货币均应以黄金作为基础,具有法定的含金量(如金币或受黄金准备数量限制的纸币),不同国家的货币依其含金量而形成一定的比价;在国际金本位制下,一同的货币符号 (如金属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地以法定价格兑换为黄金,因而黄金和代表一定黄金的货币符号可以混合流通并起到国际支付手段的作用;在国际金本位制下,黄金可以在各国间自由
地转移,由此发挥黄金国际储备和保障外汇行市稳定的职能。由此可见,国际金本位制发挥作用不仅须有主要贸易国家的通货均以黄金为基础的条件,而且须有主要贸易国家实行黄金自由铸币、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出输入的条件。这正是国际金本位制发挥自动调节作用所要求各国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则(Rules of Game),
国际金本位制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曾经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它有利于各国货币币值的稳定,促进了各国商品流通和信用的发展;它保障了汇率的稳定,以法定平价(依含金量计算的汇兑比价)作为汇率变动的基本依据,由此保障了对外贸易与对外信贷的安全,为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它通过黄金的国际流动起到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比较公平地解决了各贸易国的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它有利于各贸易国家协调其经济政策。总之,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由于各国通货均以黄金为基础,黄金充分发挥了世界货币的作用,这就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维持了外汇行市的稳定,保障了对外贸易与对外信贷的安全,从而为国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金本位制并不像某些西方学者所设想的那么完满,它实际上具有严重的缺陷。首先,国际金本位制要求各国所遵守的基本规则并没有国际保障和国际监督,其可实现性仅取决于各国的承认;其次,国际金本位制有效发挥调节作用以没有大量的国际资本流动为条件,它不能适应大量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再次,金本位制在1897年至1914年期间的有效运行实际上与当时黄金的产量增加和充分供应有着内在的联系。当这些条件不复存在时,金本位制就成问题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的不稳定因素日益增长。一方面,少数发展强国占有世界黄金存量的2/3左右,而其他国家货币制度的基础则受到削弱,金字塔式的金本位货币体系之矛盾突出;另一方面,一些国家因战备和经济危机而超量发行银行券,使黄金兑换越来越困难,自由兑换原则遭到破坏;再一方面,经济危机使得商品输出大幅减少,资金外逃严重,又导致各国限制黄金输出,破坏了黄金自由输出原则。由于维持金本位制
的必条件均被破坏,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也就推动了保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纷纷停止黄兑现,并禁止黄金出口,原有的汇率制度瓦解,金本们制遂陷入崩溃。大战结束后,世界货币体系重建的问题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但由于黄金供应不足和分配不均等原因,传统的金本位制很难得以恢复。根据1922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的世界货币会议之建议和其后西方主要国家的法制实践,战后逐步形成了以美元、英镑和法郎等储备货币占主要地位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虚金本位制”)。其主要内容是:(1)各国仍以黄金表示其货币价值,维持法定含金量;(2)各国国内不流通金币,而以国家发行的银行券作 本位币流通,该银行券可以兑换作为国际货币的外汇;(3)维持某些国际货币(如美元、英镑、法郎、马克)在规定条件下可兑换黄金和允许黄金出口之规则;(4)其他国家的货币须与上述某种国际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并间接与黄金联系;(5)由于国际货币发行国仍须有大量的黄金或外汇作为平准基金,且允许黄金兑换和黄金输出,故该类国际货币与黄金一样均可起到国际储备作用。热那亚会议的重要历史意义在于它使各国意识到的国际金融活动中的责任与义务。依此会议建立的金汇兑本位制自1924年至1930年实施了6年,但这一脆弱的制度并不能克服传统金本位制的内在缺陷。
?1929年至1930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最终导致了金本位制的崩溃。1931年由于欧陆金融危机首先使得德奥两国的主要银行破产,德国政府终于放弃了金汇兑本位制,宣布禁止黄金输出,并实行外汇管制。1931年7月,德奥两国的金融危机涉及英国,各国纷纷向英国兑换黄金,掀起黄金抢购的浪潮。由于黄金的大量外流,英国也被迫于1931年9月停止实行金本位制,与英镑有联系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也相继放弃金汇兑本位制。英国脱离金本位制后,开始贬值英镑,使国际金融压力转移至美国。1933年,美国再次掀起货币危机的高潮,大批银行倒闭,大量黄金外流。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银行暂时停业、停止银行券兑现、禁止黄金输出等措施,最后终于也放弃了金本位制。以法国为首的”金集团”国家
虽力图维持原有的货币体系,但在国际收支恶化、经济危机和英镑美元贬值的压力下,也终于于1936年放弃了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崩溃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因素是金本位制据以存在的基本规则遭到破坏。一方面,各国在国内经济危机尖锐化时期,争相采取外汇管制、限制黄金兑换与限制黄金出口等措施,这就取消了金本位制下”物价与金币流动机制”的自动调节作用;另一方面,各国为了本国利益和转嫁危机之目的,纷纷采取本国通货贬值和外汇倾销的政策,形成愈演愈烈的”货币战”,这对于国际货币秩序产生了巨大的破坏作用
作者:董安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范文四:国际金本位制
第十二章 国际货币制度 第二节 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制度。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度,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各国和日本等国相继仿效,因此许多国家的货币制度逐渐统一,金本位制度由国内制度演变为国际制度。国际金本位制按其货币与黄金的联系程度,可以分为: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一、金币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进行流通的货币制度,它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1816年,英国颁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开始实行金本位制,促使黄金转化为世界货币。随后,德国于1871年宣布实行金本位制,丹麦、瑞典、挪威等国于1873年也相继实行金本位制。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各国已经普遍实行了这一货币制度。
金币本位制的主要内容包括:?用黄金来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的重量而有一定的比价;?金币可以
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块;?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权利;?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从这些内容可看出,金币本体制有三个特点: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出人。由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的面值与其所含黄金的价值就可保持一致,金币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的需要,从而起到货币供求的作用,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由于黄金可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这就保证了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统一,因而金币本位制是一种比较健全和稳定的货币制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准备世界大战,加紧对黄金的掠夺,使金币自由铸造、价值符号与金币自由兑换受到严重削弱,黄金的输出入受到严格限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军费开支猛烈增加,纷纷停止金币铸造和价值符号的兑换,禁止黄金输出人,从根本上破坏了金币本位制赖以存在的基础,导致了金币本位制的彻底崩溃。
二、金块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
1
第十二章 国际货币制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受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影响,加之黄金分配的极不均衡,已经难以恢复金币本位制。1922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城召开的世界货币会议上决定采用“节约黄金”的原则,实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实行金块本位制的国家主要有英国、法国、美国等。在金块本位制度下,货币单位仍然规定含金量,但黄金只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而不再铸造金币和实行金币流通,流通中的货币完全由银行券等价值符号所代替,银行券在一定数额以上可以按含金量与黄金兑换。英国以银行券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相等于400盎司黄金的银行券(约合1700英镑),低于限额不予兑换。法国规定银行券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21500法郎,等于12公斤的黄金。中央银行掌管黄金的输出和输入,禁止私人输出黄金。中央银行保持一定数量的黄金储备,以维持黄金与货币之间的联系。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其特点是:国内不能流通金币,而只能流通有法定含金量的纸币;纸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实行这种制度国家的货币同另一个实行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和黄金作为准备金,体现了小国对大国(“中心国”)的依附关系。通过无限制买卖外汇维持金块本位国家货币的联系,即“钉住”后者的货币。国家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黄金的输出输入由中央银行负责办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一些拉美国家和地区,以及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意大利、丹麦、挪威等国,均实行过这种制度。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都是被削弱了的国际金本位制。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迫使各国放弃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从此资本主义世界分裂成为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和货币区,国际金本位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2
第十二章 国际货币制度
3
范文五:简述国际金本位制度的主要特征
篇一:国际金融试卷1
国际金融复习资料
第一章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外国居民之间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经济交易的系统的货币记录。
自主性交易:是指一国居民根据自主的或自发的获取商业利润等动机而进行的交易。 1(什么是国际收支,何谓收支失衡,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外国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来往所产生的经济交易的系统的货币记录;国际收支失衡是指自主性交易不平衡。
2.有哪些因素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
临时性不平衡;周期性不平衡 ;货币性不平衡;
收入性不平衡;结构性不平衡 ;投机、保值性不平衡;
3(国际收支不平衡对一国有何不良影响,
如果一国发生持续性国际收支逆差,则引起本币下浮的压
1
力。若货币当局想稳定本币汇率,则势必耗费国际储备,这将引起货币供应量的缩减,影响本国生产和就业,是国民收入趋降。同时,官方储备的下降还影响到了一国的对外金融实力和国家信用,降低政府将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的能力,而这又反过来引致新的国际收支逆差。如果一国发生长期或巨额国际收支顺差,也会给国内经济带来不良影响。这是因为累计的国际储备增加所造成的货币供应增长会带来物价水平的上升,加剧通货膨胀。如果国际收支盈余是由出口过多造成的,这本国在此期间可供国内使用的生产资源就会减少,长期如此,势必影响本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同时,一国国际收支盈余过多意味着他国收支赤字过多,这将引起国际摩擦,不利于国际关系。
4.简述不同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在金本位制度下,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就意味着本国黄金净输出,而国内黄金存量下降,就会减少货币供给,进而引起国内物价水平下跌;物价下跌后,本国商品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就会提高,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的竞争能力就会下降,结果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赤字减少至消除;反之,国际收支盈余造成黄金内流,国内货币供给量扩大,本国物价水平上涨,从而使出口下降,进口上升,最终是盈余趋于消失。 纸币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
2
支自动调节机制:
利率机制:
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是,外汇储备减少,本国货币存量减少,利率上升,引起本国资本外流的减少和国外资本流入的增加,结果资本账户收支改善,进而国际收支得到改善;反之,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时,外汇储备增加,本国货币存量上升,利率下降,资本净流出增加,使顺差减少至消除;
收入机制:
当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国内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上升,国内支出减少;在货币供应量减少时,公众为了恢复现金余额水平,也会直接减少国内消费和投资。这样,国民收入下降。随着国民收入下降,进口需求也下降,逆差得以消除;反之,若国际收支出现盈余,则收入机制的自动调节过程僵尸顺差得以逐渐减少。
价格机制:
国际收支发生赤字时,国币供给的下降通过乘数扩大的现金余额效应或收入效应,会引起本国价格水平的下降。在汇率固定的情况下,将逐渐增加出口,减少进口,趋向自动恢复国际收支平衡。
纸币本位的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如果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外汇需求就会大于外汇供给,外汇汇率就会上升,外汇汇率上升即本币贬值会造成本
3
国商品相对价格的下降,外国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结果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赤字会减少至消除。反之,如果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顺差,外汇需求就会小于外汇供给,外汇汇率就会下跌,本币升值,这造成本国商品相对价格上升,结果出口下降,进口上升,国际收支顺差自动减轻或消除。
5.在调节国际收支失衡是为何要实行政策搭配,如何实行政策搭配?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往往是复杂多样的,这种失衡又伴随着国民经济总供需复杂的总量关系和结构关系,因此,一般而言,一国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往往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政策搭配,以期减少调节成本或代价,达到较为满意的调节效果。
如何实行政策搭配:
斯旺的观点:
通胀、逆差:紧缩,贬值; 衰退、逆差:扩张、贬值;
衰退、顺差:扩张、升值; 通胀、顺差:紧缩、升值。
蒙代尔的观点:
通胀盈余:紧财政松货币; 失业盈余:松财政松货币;
失业赤字:松财政紧货币; 通胀赤字:紧财政紧货币。
6(弹性论:弹性论又称弹性分析法,这一理论最初由马歇尔和勒纳提出,后又主要由琼?罗宾逊发展,它着重考虑一国当局所实行的货币贬值对改善国际收支取得成功的条件,
4
其基本思路是:如果满足一定的条件,则货币贬值将通过国内外产品之间、本国生产的贸易品与非贸易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来影响本国的进出口供给与需求,从而达到调整国际收支的目的。
7.乘数论:乘数论又称收入论或和收入分析法,是凯恩斯革命后由哈罗德等经济学家运用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对开放经济的国民收入变动及其影响进行分析而创立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其基本思路是:进口支出是国民收入的函数,任何自主性支出的变动通过乘数效应引起国民收入变动,从而影响国际收支状况。
8.吸收论:国际收支的差额取决于总收入的高低、边际吸收倾向的大小以及国内自发性吸收的高低。由于国内自发性吸收比较难以调整,因此吸收论主张的国际收支调节路径是改变总收入与边际吸收倾向,即实施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增减政策,用支出增减政策来调节总收入,用支出转换政策来改变边际吸收倾向,从而改变总吸收,最终达到总收入和总吸收相等,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第二章
1、外汇:外汇具有动态和静态两种含义。动态外汇是国际汇兑,指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并转移至另一个国家以清偿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国际金融活动。广义的静态外汇指所有用外币表示的债权,包含以外币表示
5
的各种信用工具和有价证券。狭义的静态外汇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指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即一国货币用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
3、不可能三角:即在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三个目标中,一国无论何时只能同时实现两个目标,而不可能同时实现三个目标。
4、自由外汇:指不需经货币发行国当局批准,可以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或者支付给第三者以清偿债务的外国货币及其他支付手段。
5、记账外汇:亦称双边外汇或清算外汇,是指根据双边协定,专门用于清算两国间债券债务的外汇。即为经货币发行国管理当局批准,不能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或对第三国进行支付的外汇。
1、试述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各自利弊。
(1)浮动汇率制优点,即固定汇率制缺点
1、浮动汇率制使国际收支平衡得以自动实现,无需以牺牲国内经济为代价
2、能维持本国货币政策自主性
3、能避免经济周期的国际传播
4、无需太多外汇储备,可节约外汇资金用于经济发展
5、可促进自由贸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6
6、可提高国际货币制度稳定性,避免金融危机
(2)浮动缺点,固定优点
1、抑制了国际经济贸易和国际投资,带来很大不确定性
2、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成本可能更高
3、使一国更有通货膨胀倾向
4、上下浮动会使国内资源在贸易部门和飞贸易部门之间频繁出现低效率流动
5、汇率自由波动未必能隔绝国外经济对本国经济干扰
6、会造成国际经济秩序混乱
2、1999年后,IMF对各国汇率制度如何划分。
划分的8种类型为
1、无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制2、货币局制度3、传统的固定钉住制(包括管理浮动下世纪钉住制4、钉住水平带的汇率制5、爬行钉住制6、爬行带内浮动7、不事先宣布管理方式的管理浮动(无区间的有管理浮动)8、单独浮动(自由浮动)
其中1、2属于固定汇率制度,3至7属于中间汇率制度,8属于自由懂汇率制度。
3、简述汇率制度选择的经济论
经济论认为,一国汇率制度主要受经济方面因素影响。包括经济开放程度、经济规模、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域分布、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及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
7
程度、相对通货膨胀度。(56页)
4、简述汇率目标区制
(57页)广义的汇率目标区是指将汇率浮动限制在一定区域内的汇率制度,狭义的则特指以限制汇率波动范围为核心的,包括中心汇率及其变动幅度的确定方法、维系目标的国内政策搭配、实施目标区的国际政策协调等一整套内容的国际政策协调方案。
5、什么是外汇管制,其目的是什么
外汇管制是指一个国家为平衡国际收支,维持汇率稳定,对外汇交易、国际结算等采取的具有行政控制特征的限制性措施。
目的是:1.限制进口,促进出口,改善国际收支,增加外汇收入
2.限制资本外逃,防止外汇投机,稳定外汇市场汇率
3.保护本国产业,缓解就业压力,稳定国内物价水平
4.增加财政收入
6、外汇管制的方法一般包括哪几个方面,
贸易外汇管制 非贸易外汇管制 资本输出入管制
汇率管制 黄金管制 银行非居民存款账户管制
7、简述当前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点。
特点是:1、人民币汇率不再钉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8
2、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保持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价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则在中间价上下幅度内浮动;
3、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各国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收盘价,作为下一工作日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
4、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适时调整汇率浮动区间。
第三章
货币分析法:又称货币论,国际收支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由于货币供需存量失衡引起,国际收支差额由国内名义货币供应量及其需求差额决定,必须通过调节货币供给来调节2者差额。 R=Md-D观点1.在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失衡可以立即为汇率的自发变动纠正2.贬值引起国内价格上升,实际货币余额减少,人们压缩支出,减少国外投资,从而出现收支盈余
结构分析法:又称结构论,,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国际收支的决定和调节。从长期看,一国国际收支赤字的根本原因在于供给方面,即在于结构失调;要想解决国际收支失衡,就必需改善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
第四章
1.金本位制度: 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包括
9
金币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汇率称为金平价即所含金量比
2、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变动最终取决于两国物价水平
绝对购买力平价:某一时点上2国一般物价水平之比决定两国货币间均衡汇率e=P/p即无论在何处,单位本币同一定数量的外币具有相同的购买力
相对购买力平价:在一定时期内,汇率的变化要与该时期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成比例,汇率的变化等于两国的通货膨胀之差(弱表达式)公式在树上
3、利率平价理论 抵补利率平价 远期差价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高利率国期货市场贴水,低利率期货市场远期升水(资本从低利率流向高利率,高利率国外汇升值,现汇汇率上浮,远期则下降) 非抵补利率平价 差别在于前者将资金调往高利率货币但不抽回(投资者风险中性)
第五章
外汇市场:是指从事外汇买卖的交易场所或交易网络。
外汇经纪人:是在外汇买卖双方之间撮合交易,并从中收取佣金的中间商人。
即期外汇交易:又称现汇交易,是指外汇买卖双方成交后在两个营业日内进行交割的交易方式。
远期外汇交易:又称期货交易,是指外汇买卖双方成交后,
10
按合同规定的汇率于未来特定日期进行实际交割的一种外汇交易。
外汇期货交易:是外汇交易双方通过经纪人在期货交易所内公开竞价,买卖未来某一日期交割的,标准化的外汇期货合约的一种外汇交易方式。
看涨期权:又称买权,它是期权买方支付期权费用后,可在约定的期限按协定的价格买进约定数量的某种外汇期权。通常是在预测外汇汇率将上升时,为避免外汇债务遭受风险而购买看涨期权。
篇二:国际金融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国际收支概念是建立在( B )基础上的。
A、收支 B、交易 C、现金 D、贸易
2、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借方记录的是( B)。
A、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增加 B、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 C、资产的减少和负债的增加 D、资产的减少和负债的减少
3、在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是( A )。
A、经常账户 B、资本账户C、错误与遗漏 D、官方储备
4、经常账户中,最重要的项目是( A )。
11
A、贸易收支B、劳务收支C、投资收益 D、单方面转移
5、投资收益属于( A)。
A、经常账户B、资本账户C、错误与遗漏 D、官方储备
6、周期性不平衡是由( D )造成的。
A、汇率的变动 B、国民收入的增减C、经济结构不合理D、经济周期的更替
7、收入性不平衡是由( B )造成的。
A、货币对内价值的变化 B、国民收入的增减 C、经济结构不合理 D、经济周期的更替
8、用( A )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常常与国内经济的发展发生冲突。
A、财政货币政策 B、汇率政策C、直接管制 D、外汇缓冲政策
9、外债清偿率被认为是衡量国债信和偿付能力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这个比 率的( A )为警戒线。
A、20%B、25%C、50%D、100%
10、以下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中( D )能起到迅速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汇率政策 D、直接管制
11、对于暂时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我们应用( B )使其恢复平衡。
A、汇率政策 B、外汇缓冲政策C、货币政策 D、财政
12
政策
12、我国的国际收支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A )
A、贸易收支 B、非贸易收支 C、资本项目收支D、无偿转让
13、目前,世界各国的国际储备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B )。
A、黄金储备 B、外汇储备 C、特别提款权 D、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储备头寸
14、在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A )
A、铸币平价 B、黄金输送点C、法定平价D、外汇平准基金
15、仅限于会员国政府之间和IMF与会员国之间使用的储备资产是( C )。
A、黄金储备B、外汇储备C、特别提款权D、普通提款权
16、普通提款权是指国际储备中的( D )。
A、黄金储备 B、外汇储备 C、特别提款权D、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储备头寸
17、以两国货币的铸币平价为汇率确定基础的是( A)。
A、金币本位制 B、金块本位制 C、金汇兑本位制D、纸币流通制
18、目前,国际汇率制度的格局是( D )。
13
A、固定汇率制 B、浮动汇率制 C、钉住汇率制 D、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并存
19、作为外汇的资产必须具备的三个特征是( C)
A、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B、可得性、流动性、普遍接受性 C、自由兑换性、普遍接受性、可偿性D、可得性、自由兑换性、保值性
20、若一国货币汇率高估,往往会出现( B )
A、外汇供给增加,外汇需求减少,国际收支顺差 B、外汇供给减少,外汇需求增加,国际收支逆差 C、外汇供给增加,外汇需求减少,国际收支逆差D、外汇供给减少,外汇需求增加,国际收支顺差
21、套利者在进行套利交易的同时进行外汇抛补以防汇率风险的行为叫( A)。
A(套期保值B(掉期交易 C(投机 D( 抛补套利
22、当远期外汇比即期外汇贵时称为外汇( B )。
A(升值 B(升水 C(贬值 D(贴水
23、收购外国企业的股权达到一定比例以上称为( C)。
A股权投资 B(证券投资 C(直接投资D(债券投资
24、衡量一国外债期限结构是否合理的指标是( D )。
A(偿债率 B(负债率C(外债余额与GDP之比 D(短期债务比率
25、特别提款权是一种( D )。
14
A(实物资产 B(账面资产 C(黄金D(外汇
26、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的交易有( A)。
A(进口B(储备资产 C(资本流入 D(资本流出
27、商品性黄金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A )。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统计误差项目D(储备资产项目
28、外汇市场的主体是 ( A )。
A(外汇银行 B(外汇经纪人 C(顾客D(中央银行
29、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经常交易的短期金融工具是( D )。
A(股票 B(政府贷款 C(欧洲债券 D(国库券
30、外汇管制法规生效的范围一般以( B)为界限。
A(外国领土 B(本国领土 C(世界各国D(发达国家
31、衡量一国外债负担指标的债务率是指( B )。
A(外债余额/国内生产总值 B(外债余额/出口外汇收入 C(外债余额/国民生产总值 D(外债还本付息额/出口外汇收入
32、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标准折算若干单位外币的标价方法是( B )。
A(直接标价法B(间接标价法 C(美元标价法 D(标准标价法
33、在金本位制下,市场汇率波动的界限是( C )。
15
A(铸币平价 B(黄金平价C(黄金输送点 D(?1,
34、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汇率制度的类型是( B )。
A(联系汇率制 B(固定汇率制 C(浮动汇率制 D(联合浮动
35、某日纽约的银行报出的英镑买卖价为,1,$1.6783/93,3个月远期贴水为80/70,那么3个月远期汇率为( A )。
A(1.6703/23B(1.6713/1.6723C(1.6783/93D(1.6863/63
36=16、37=17、38=18、39=19、40=20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在《外汇管理暂行条例》中所指的外汇是( ABCD)
A、外国货币 B、外币有价证券 C、外币支付凭证 D、特别提款权
2、国际收支平衡表( ABC)。
A、是按复式簿记原理编制的 B、每笔交易都有借方和贷方账户 C、借方总额与贷
方总额一定相等 D、借方总额与贷方总额并不相等
3、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官方储备项目是( AC )。
A、也称为国际储备项目 B、是一国官方储备的持有额 C、是一国官方储备的变动额 D、“+”表示储备增加
4、国际收支出现顺差会引起本国( BD )。
A、本币贬值 B、外汇储备增加 C、国内经济萎缩D、
16
国内通货膨胀
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远期汇率与利率的关系是( BC )。
A、利率高的货币,其远期汇率会升水 B、利率高的货币,其远期汇率会贴水 C、利率低的货币,其远期汇率会升水D、利率低的货币,其远期汇率会贴水
6、一国国际储备的增减,主要依靠( AB)的增减。
A、黄金储备 B、外汇储备 C、特别提款权D、普通提款权
7、汇率若用直接标价法表示,那么前一个数字表示( AB )。
A、银行买入外币时依据的汇率 B、银行买入外币时向客户付出的本币数 C、银行买入本币时依据的汇率 D、银行买入本币时向客户付出的外币数
8、当前人民币汇率是( AC )。
A、采用直接标价法 B、采用间接标价法 C、单一汇率D、复汇率
9、直接标价法下,远期汇率计算正确的是( AB )。
A、即期汇率+升水数字 B、即期汇率-升水数字C、即期汇率-贴水数字 D、即期汇率+贴水数字
10、间接标价法下,远期汇率计算正确的是( BD)。
A、即期汇率+升水数字 B、即期汇率-升水数字 C、即
17
期汇率-贴水数字 D、即期汇率+贴水数字
11、外汇银行对外报价时,一般同时报出(CD)。
A(黑市价 B( 市场价C(买入价D(卖出价
12、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贷方的交易有( )
A(进口 B(出口C(资本流入 D(资本流出
13、下列属于直接投资的是(BCD )。
A(美国一家公司拥有一日本企业8%的股权 B(青岛海尔在海外设立子公司 C(
天津摩托罗拉将在中国进行再投资 D(麦当劳在中国开连锁店
14、若一国货币对外贬值,一般来讲( AD)
A(有利于本国出口 B(有利于本国进口C(不利于本国出口 D(不利于本国进口
15、国际资本流动的形式有( ABCD)
A(证券投资B(国际金融机构贷款C(直接投资 D(官方贷款
16、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借方的交易有(AD )
A(进口 B(出口C(资本流入D(资本流出
17=13
18、若一国货币对外升值,一般来讲( BC )
A(有利于本国出口 B(有利于本国进口C(不利于本国出口 D(不利于本国进口
18
19、外汇市场的参与者有 ( ABCD)。
A(外汇银行 B(外汇经纪人 C(顾客D(中央银行
20、全球性的国际金融机构主要有( ABD)
A(IMF B(世界银行C(亚行 D(国际金融公司
三、计算
1、在直接标价法下,远期汇率=即期汇率+升水,由此可
知:
7.6220+0.0027=7.6247 7.6254+0.0031=7.6285 3个月后的汇
率为US$1=HK$7.6247/7.6285
2、在标准货币为同一种货币(美元)时,采用交叉相除
法,由此可知: 8.3000/2.6080=3.1825 8.3010/2.6070=3.1841
德国马克兑人民币的汇率为DM1=RMB,3.1825/3.1841
3、根据“前小后大往上加,前大后小往下减”的原理,3
个月远期汇率的计算如下: 1.7310+0.0230=1.7540 1.7320+0.0240=1.7560 美元兑德国马克的汇率为
US$1=DM1.7540/1.7560 1.4880-0.0150=1.4730
1.4890-0.0140=1.4750 英镑兑美元的汇率为
,1=US$1.4730/1.4750 在标准货币不相同时,采用同边相乘
法,由此可知: 1.7310*1.4880=2.5757 1.7320*1.4890=2.5789
即期英镑对马克的汇率为,1=DM2.5757/2.5789
4、, 1,000,000×1.5020,$ 1,502,000
$ 1,502,000?1.5010,, 1,000,666, 1,000,666 ,
19
,1,000,000 , , 666
5、 借入资金,100,000换美元存满六个月:,142,200×(1,5%×6/12)=,145,755
卖出美元期汇:,145,755/1.4300 = ,101,926.57 成本:,100,000×(1,3%×6/12)= ,101,500
损益:,101,926.57,,101,500 = ,426.57 结论:能套利
6、将三个市场的汇率换算为同一种标价法,计算其连乘积如下: 2*1.93*(1/3.8)1,由此可知:可以进行套汇。
具体操作如下:在法兰克福市场将马克兑换为英镑,然后在伦敦市场将英镑兑换为美元,最后在纽约市场将美元兑换为马克。
四、解释名词
1、外汇:指外国货币或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能用来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P51
(泛指可以清偿对外债务的一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
2、直接标价法:固定外国货币的数量,以本国货币表示这一固定数量的外国货币的价格,这称为外币的直接标价法。P52
(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成若干数量的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
方法。 )
20
3、国际收支平衡表:所谓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将每一笔国际收支记录按照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记账原则而汇总编制的会记报表。P12
(以复式簿记形式对一国国际收支的系统记录。 )
4、套汇:利用同一时刻不同外汇市场的汇率差异,通过买进和卖出外汇而赚取利润的行为。
5、国际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能随时用来干预外汇市场,支付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P189
(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备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国际间
可以接受的一切资产。)
6、国际资本流动: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转移。P223
7、外国债券:筹资者在国外发行、以当地货币为面值发行的债券。
8、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系统的货币记录。P10
(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所有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9、套利:在两国短期利率出现差异的情况下,将资金从低利率的国家调到高利率的国家,赚取利息的行为。
10、间接标价法:固定本国货币的数量,以外国货币表示
21
这一固定数量的本国货币的价格,从而间接地表示出外国货币的价格,这称为外币的间接标价法。P52
(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成若干数量的外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
方法。)
五、简答
1、简述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政策。 P31
(要点:外汇缓冲政策、汇率政策、财政货币政策、直接管制政策。 )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政策有五点:
(1) 支出转换型政策: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而改变需求和支出方向的政策,主要
包括汇率政策、补贴和关税政策以及直接管制。汇率和关税政策通过改变进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品的相对价格来达到支出转换的目的,而直接管制则是通过改变进口品的相对可获得性来达到支出转换的目的。
(2) 支出增减型政策:改变社会需求或支出总水平的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这类政策通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总支出水平,来改变对外国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他们可以直接影响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
(3) 融资型政策:主要包括官方储备的使用和国际信贷
22
便利的使用。临时性的、短期性
的冲击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可以用融资方法弥补,长期因素导致的,则势必用其他政策进行调整。
(4) 供给行政策:主要包括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它是长期性的,它可以从根本上提高
一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从而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创造条件。
(5) 道义与宣示型政策:政府在经济和行政手段之外所采取的、没有强制约束力的收支
调节政策。它的效果取决于政府号召力和公信力的大小,同时也与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持续性有关,长期的收支不平衡不可能通过道义和宣示来消除的,必须配合经济本身的调整。
2、简述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 P226
(要点:利率水平、汇率预期、通货膨胀差异、技术水平、投资环境。)
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有:
(1) 国际金融市场资金供给的充足: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流动的资金主要来源是国际范围
内与实际生产相脱离的巨额金融资产的积累。这些资金来源于各国,特别是美国通过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而流到国际上的大量美元资金。
23
(2) 金融市场一体化促进了资金在全球的配置和套利: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全球金融
市场一体化的程度不断提高,资金拥有者可以用低的成本将资金配置在全球各个金融市场,以实现合意的风险—收益组合。金融资产在全球各个市场、各类产品间配置的过程,就是国际资金流动的过程。投资的分散化和配置调整的频繁化促进国际资金的流动。还有金融市场间金融产品的差价,在短时间内调整大量资金进行套利活动,也形成了巨大的资金流动。
(3) 资金为规避管制或避险而发生流动:新兴国家的经济增长较快,居民财产达到相当
规模后,因为金融市场管制较多,产权保护不健全等,将资金转移到国外以规避管制或避免非经济风险,这种转移形成很大的国际资金流动。
(4) 金融创新的促进:引起金融创新的一般原因包括规避风险、技术进步、政府管制的
逆效应等。它加强了与实物生产和投资相脱离的金融性资本的流动性。
(5) 国际资金流动管制的放松:放松外汇管制、资本和金融管制。这样使资金流动增加。
篇三:国际金融(简答题论述题)
第一章 国际金融导论
24
1、什么是金融,什么是国际金融,什么是国际金融学,
答:金融是指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国际金融是指与国际的
货币流通和信用有关的一切业务活动。国际金融学是从货币金融角度研究开放经济下内外均衡同时实现问题的一门独立学科。
第二章 国际收支
1、简述国际收支的定义及特征与分类。 答:含义:是指一国的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特征:?是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是国际收支的货币记录,以交易为基础,而
非货币收支为基础?是流量的概念,变动数值?是一定时期,会计年度。 分类:?交换:一交易者向另一交易者提供一宗经济价值并从对方得到价值相等的回报。 ?转移:一交易者向另一交易者提供一宗经济价值并未从对方得到对应的价值相等的补偿物。
?移居:一个人把住所从一经济体搬迁到另一经济体就形成移居。
?其他根据推论而存在的交易:投资收益再投资。
2、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含义及构成。
答:含义: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对其一定时期内的国际经济交易,根据交易的特性和经济分析的需要,分类设置科
25
目和帐户,并按复式簿记的原理进行系统记录的报表。 构成:?经常帐户:货物、服务、收益、经常转移
?资本和金融帐户:资本帐户、金融帐户 ?储备资产变动 ?误差与遗漏
3、简述国际收支中的几个重要差额。
答:?贸易收支差额: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出口与进口的差额。贸易收支差额是传统上常用的一个口径。?经常帐户差额:国际收支分析中最重要的收支差额之一。如果出现经常账户顺差,则意味着该国对外净投资增加。 ?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国际收支账户中资本账户与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以及其他投资项目的净差额。它反映了一国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的能力;该差额还可以反映一国金融市场的发达和开放程度。?综合差额:指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所构成的差额。衡量一国官方通过变动官方储备来弥补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4、简述国际收支失衡(逆差)的危害、简述国际收支失衡(顺差)的危害。
?答:导致外汇储备大量流失;导致本币汇率下跌,国际资本大量外逃,引发货币危机;该
国获取外汇的能力减弱,影响该国发展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的进口;持续性逆差还可能使该国陷入债务危机。
?答:持续顺差导致本币汇率上升,降低了本国产品的竞
26
争力;持续顺差会使该国丧失获取国际金融组织优惠贷款的权力。影响了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导致国际贸易摩擦。资源型国家如果发生过度顺差,意味着国内资源的持续性开发,会给这些国家今后的经济发展带来隐患。
6、简述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答:?结构性失衡:当国际分工格局或国际需求结构等国际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时,一国的产
业结构及相应的生产要素配置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变化,由此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 ?周期性失衡:一国经济周期性波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货币性失衡:指由货币政策导致的相对价值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收入性失衡:是指一国收入相对快速增长而导致进口需求的增长超过出口增长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偶发性失衡:一些偶发性的因素也会导致一些国家的国际收支失衡。
7、一国应该如何选择政策措施来调节国际收支的失衡,
答:一国的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首先取决于国际收支失衡的性质,其次取决于国际收支失
衡时国内社会和宏观经济结构,再次取决于内部均衡与外部平衡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有内外均衡冲突的存在。正确的政策搭配成为了国际收支调节的核心。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包括有: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直接管制政策,供给调节政策等,要相机的选择搭配使用各种政策,
27
以最小的经济和社会代价达到国际收支的平衡或均衡。其次,在国际收支的国际调节中,还应针对内外均衡目标,确定不同政策工具的指派对象,并且尽可能地进行协调以同时实现内外均衡。
第三章 汇率(平价说)
1(试述外汇、汇率的基本含义和不同汇率标价法。
答:外汇是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具有静态和动态两种含义。动态的外汇,是指把一国货币兑换为另一国货币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实践活动或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外汇同于国际结算。静态的外汇,是指国际间为清偿债权债务关系而进行的汇兑活动所凭借的手段和工具。
外汇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即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折算比率。外汇汇率的标价方法有: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美元标价法。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美元标价法是非本位币之间以一种国际上的主要货币或关键货币作为汇价标准的标价方法。
2、简述对远期汇率的报价两种方式。
答:?直接报价:直接将各种不同交割期限的期汇的买入
28
价和卖出价表示出来。
?用远期差价或掉期率报价:报出期汇汇率偏离即期汇率的值或点数。
3、试分析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答: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国际收支状况 ;通货膨胀状况;利率状况;经济增长率况;
财政收支状况;市场预期心理;中央银行的市场干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等。
4、简述金本位制度下的汇率决定理论。
答:在典型的金本位制度下,铸币平价就成为决定两种货币汇率的基础。在实际经济中,外
汇市场上的汇率水平以铸币平价为中心,在外汇供求关系的作用下上下浮动,并且其上下浮动被界定在铸币平价上下各一定界限内,这个界限就是黄金输送点。而在后两种金本位制下,汇率决定的基础依然是金平价,但其波动幅度则是由政府来决定和维持,政府通过设立外汇平准基金来维护汇率的稳定。
5、简述购买力平价说。(相对、绝对含义) 答:购买力平价说:货币的价值在于其具有的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
它们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也就是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购买力平价的基础是一价定律。
29
绝对购买力平价:前提是对于任何一种可贸易商品,一价定律都成立;在两国物价指数
的编制中,各种可贸易商品所占的权重相等。两国由可贸易商品构成的物价水平之间存在着下列系:e=Pa/Pb。 相对购买力平价:在绝对购买力平价说的基础上,相对购买力平价说认为汇率依据两国物价水平被确定下来,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两国物价水平发生了变化,而且变化幅度不一样,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发生变化,新汇率是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相对变化率决定的。其含义是一定时期内两国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化率等于两国物价水平的变化率。
6、简述利率平价说。
答:利率平价说:说明了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关系。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则通过国际资金套利来实现,反映了国际资本流动对于汇率决定的作用。分为抛补利率平价和非抛补利率平价。
7、简述J曲线效应,
答:本国货币贬值后,最初发生的情况往往正好相反,经常项目收支状况反而会比原先恶化,
进口增加而出口减少。其原因在于最初的一段时期内由于消费和生产行为的“粘性作用”,进口和出口的贸易量并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但由于汇率的改变,以外国货币计价的出口收入相对减少,以本国货币计价的进口支出相对增加,从
30
而造成经常项目收支逆差增加或是顺差减少。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一状况开始发生改变,进口商品逐渐减少,出口商品逐渐增加,使经常项目收支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先是抵消原先的不利影响,然后使经常项目收支状况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第四章 外汇
1、简述外汇市场的含义、特点、作用、主要参与者。 答:含义:是国际间各种不同货币彼此相互交换的场所。特点:24小时连续运作的全球性大市场。作用:实现购买力的国际转移;提供资金融通;转移外汇风险和提供投资机会。主要参与者:外汇银行;客户;中央银行与监管机构。
2、简述主要外汇交易方式。
答:?即期外汇交易:是指外汇交易双方以当时外汇市场的价格成交,并在成交后两个营业
日内办理有关货币收付交割的外汇交易。 ?套汇交易:利用同一时刻不同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差异,通过买进和卖出外汇而赚取利
润的行为。 ?远期外汇交易:是指交易双方在成交后并不立即办理交割,而是事先约定币种、金额、
汇率、交割时间等交易条件,到期才进行实际交割的外汇交易。 ?外汇掉期:是交易双方约定以货币A交换一定数量的货币B,并以约定价格在未来的
31
约定日期用货币B反向交换同样数量的货币A。 ?外汇期货交易:指买卖双方成交后,按规定在合同约定的到期日内按约定的汇率进行
交割的外汇交割方式。 ?外汇期权交易:指交易双方在规定的期间按商定的条件和一定的汇率,就将来是否购
买或出售某种外汇的选择权进行买卖的交易。
第五章 汇率制度(三元悖论、货币区)
1、简述汇率制度的概念及类型。
答:定义:汇率制度是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包括确定汇率的原则和依据、维持与调整汇率的办法。 类型:按照汇率变动方式,汇率制度被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2、对于目前各成员国的汇率制度,IMF是如何进行分类的,分为哪几类,
答:按照汇率制度弹性的大小以及是否存在对于给定汇率路径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承诺,将汇
率制度划分为8大类:无独立法定通货的汇率安排;货币局;其他传统的固定钉住安排;水平区间钉住;爬行钉住;爬行区间钉住;不事先公布干预路径的管理浮动;独立浮动。
3、简述固定汇率制度的含义、类型、影响
答:含义:是指两国货币比价基本固定,或把两国货币汇
32
率波动的界限限定在一定幅度之内
的汇率制度。
类型: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货币局制度。 影响:积极:降低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有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限制政府不负责
任的宏观经济政策;固定汇率制有助于促进国际经济合作。
消极:汇率不能发挥对国际收支调节的作用;削弱国内货币政策的自主性。通货
膨胀在国与国之间传递;容易受到国际游资的攻击,固定汇率下的汇率一
旦调整,对经济的震动与伤害通常更加剧烈。
4、简述浮动汇率制度的含义、类型、影响 答:含义:是指政府对本币与外币之间的汇率不加以固定,也不规定上下波动的界限,而是
听任外汇市场根据外汇的供求状况,自行决定本币对外币的汇率。
类型:?按照政府是否干预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按照浮动形式分为:单独浮
动和联合浮动。
影响:积极: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可保持本
33
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避免通
货膨胀跨国传播;减少对国际储备的需要。
消极: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往往会出现大幅过度波动,不利于国际贸易和国
际投资的发展;由于汇率自由浮动,助长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投机活动;容
易滥用汇率政策,不利于国际政策协调和国际经济合作。
5、简述最优货币区理论。(概念、影响、条件) 答:含义:是指对某一区域,如果使用共同单一货币和实施共同的货币政策是最优的,那么
该区域即为最优货币区。
影响:?消除汇率的不确定性和汇率投机对贸易和物价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区内经济
的开放度;?生产者可从生产的规模经济中受益;?有利于成员国在货币
问题上加强合作,减少摩擦;?成员国不能根据本国实际制定和实施独立
的经济政策。
条件:?要素流动性标准?经济开放度标准?产品多样化标准?金融一体化标准
?通胀偏好的相似性。
6、简述货币局制度及其特征。
34
答:货币局制度是一种关于货币发行和兑换的制度安排,而不仅仅是一种汇率制度。 特征:1)100,的货币发行保证。典型的货币局制度要求本币的发行必须有100,的外
汇储备或硬通货作为发行准备;2)货币完全可兑换。3)汇率稳定。实行货币局
制度的货币当局制订本币与锚货币的固定比率,并通过其外汇市场的调节机制以
及其他一些制度安排以维持市场汇率的稳定。
7、简述三元冲突(悖论)理论。
答: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8、简述外汇管制的含义、类型、目的、方式。 答:含义:是一个国家为防止资金的外流、改善国际收支、维持本币汇率、维护本国经济利益,通过立法授权有关管理当局对外汇的收、支、存、兑等经济活动进行管制的政策措施。 类型: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实行部分外汇管制;名义上取消外汇管制。
目的:改善国际收支,增加其外汇储备;稳定汇率,保持国内物价稳定;保护民族工业
的发展。
方式:?数量管制:对外汇交易的数量进行限制,包括对
35
贸易外汇收支、非贸易外汇收
支、资本输出入、黄金和现钞输出入的管制。?价格管制:主要是针对汇率的管制。
9、简述外汇管制的作用与弊端。 答:作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或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稳定本币汇率,减少涉外经济活动中的
外汇风险。防止资本外逃或大规模的投机性资本流动,维护本国金融市场的稳定。 增加本国的国际储备。有效利用外汇资金,推动重点产业优先发展。增强本国产 品国际竞争能力。增强金融安全。
弊端:破坏国际分工,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破坏外汇市场机制,限制市场调节作用发挥。
手续繁多,交易成本上升。增加国际贸易摩擦;不利于有效吸收利用国外资金;
降低资源分配、利用效率;不利于建立正常的价格关系和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第六章 国际储备
1、简述国际储备含义、特征、构成、来源、作用。 答:含义: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备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币汇率等的国际间普遍
接受的一切资产。
特征:可得性;流动性;普遍接受性。
36
构成:黄金储备;外汇储备;IMF的储备头寸;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的特别提款权。来源:国际收支盈余;中央银行在进行外汇干预时购进的外汇;一国政府对外借款的净额;
中央银行购买的黄金;接受他国支付的特别提款权等。
作用:弥补国际收支赤字;调节本币汇率;增强本币信誉,提升国际地位;防患突发事件。
2、国际储备和国际清偿力的区别是什么,各自包含哪些内容,
答:国际储备可分为自有储备和借入储备。前者即一般意义上的国际储备,包括一国的货币用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以及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后者指该国的国外筹借资金的能力,主要包括备用信贷,互惠信贷和支付协定及本国商业银行的对外短期可兑换货币资产,此又称为诱导性储备资产。因而国际清偿力自有国际储备,借入国际储备及诱导性国际储备资产这和,是该国具有的现实的对外清偿能力和可能的对外清偿能力的总和。
3、简述国际储备的管理。
答:指一国货币当局根据一定时期内本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国际收支状况,对国际储备的规模、结构等进行确定和调整,以实现储备资产规模适度化、结构最优化的整个过程。
37
包括量的管理和结构管理两个方面。
4、简述一国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
答:首先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营利性原则,进行“三性”管理。 分为:国际储备资产四个组成部分比例确定;各部分储备资产内部构成要素之间的比例确定。 ?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管理:(1)储备货币应与贸易支付和金融支付所需货币保持一致。(2)储备货币应与干预市场所需要的货币保持一致。(3)应选择多种储备货币。 ?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管理:在外汇储备结构管理上必须遵循“三性”原则,鉴于外汇储备的特殊性质与作用,在管理上,应以安全性为第一原则,即先保值后增值。
5、简述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因素。
答:国际储备需求是指为了获取所需的国际储备而付出一定代价的愿意程度。影响因素:进口规模;进出口贸易差额的波动幅度;汇率制度;外贸的管制程度;国际收支的调整速度;持有储备的成本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筹集应急资金的能力;货币地位。
38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