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古罗马建筑的特点
《古罗马建筑术艺特点》
学号:091303111
姓名:聂风飞
得分:
前言: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主题:
古罗马的艺术特色在世界建筑史上举足轻重,它继承着古希腊的艺术精华,凸显地中海地区特色,同时又是古希腊建筑的一种发展。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其艺术特色具有地方特点又有着时代背景,很好的再现历史,为后来设计师的作品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下面就简单的介绍一下古罗马建筑的艺术特点。
正文:
古代罗马建筑是建筑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承载了古希腊文明中的建筑风格,凸显地中海地区特色,同时又是古希腊建筑的一种发展。古罗马在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地区强国,与此同时罗马人也开始了罗马的建设工程。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建立时,罗马城已成为与东方长安城齐名的世界性城市。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相对完善,城市逐步向艺术化方向发展。罗马建筑与其雕塑艺术大相径庭,以建筑的对称、宏伟而文明世界。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例如,罗马帝国各地的大型剧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相似。古罗马多层公寓常用标准单元。一些公寓底层设商店,楼上住户有阳台。这种形制同现代公寓也大体相似。从剧场、角斗场、浴场和公寓等形制来看,当时建筑设计这门技术科学已经相当发达。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写的《建筑十书》就是这门科学的总结。
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巴拉丁山上的弗莱维王朝宫殿主厅的筒形拱,跨度达29.3米。万神庙穹顶的直径是43.3米。公元一世纪中叶,出观了十字拱,它覆盖方形的建筑空间,把拱顶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无需连续的承重墙,空间因此更为开敞。
随着罗马霸主地位的确立,具有鲜明罗马风格的建筑在以后的几个世纪中才逐渐形成。直到公元前2世纪,罗马人修建的纪念性建筑使用的仍是当地容易得到的石头,屋顶铺着陶瓦。对于大面积的建筑外表和台阶,建筑者开始使用一种砂粒和灰浆混合物,以后逐渐演变成为混凝土,这种混凝土在罗马的建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罗马人开始着手建筑几乎遍及帝国的高架输水道。罗马最古老的高架输水道可以上溯到公元前312年。它体现了罗马帝国的国力雄厚。同时,共性的设计方式,在力学和艺术学上都是大创新,节省了大量材料。
罗马广场是罗马市民社会、政治和宗教生活的中心。它地处城市的中心地带,通常位于两条交通干道的交汇处,是一片开阔的长方形空地。城市越大,广场规模越宏伟。空旷的广场周边,分布着城市官方奉祀的神庙和公众生活相关联的法院、市场这样最重要的建筑,每座建筑前均有一排覆顶卷形廊柱。正因为如此,罗马广场是城市的主要公共活动场所。随着城市的发展繁荣,众多纪念性建筑的修建使广场得到扩展和装饰,并成为展示中央权威的一种显著标志。自从罗马成为疆域覆盖从西班牙到小亚细亚的帝国首都后,诸位皇帝,尤其在公元1世纪施行统治的从奥古斯都到图拉真等皇帝,均扩建了罗马广场,他们所建的每个广场都比其前任规模更加宏大、装饰更加精致。在罗马帝国广场,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发展的成就。呈椭圆形,长直径187公尺,短直径155公尺。从外围看,整个建筑分为四层,底部三层为连拱式建筑,每个拱门两侧有石柱支撑。第四层有壁住装饰,正对着四个半径处有四扇大拱门,是登上斗兽场内部看台回廊的入口。斗兽场内部的看台,由低到高分为四组,观众的席位按等级尊卑地位之差别分区。在斗兽场的内部复原图上,可以看出这个工程的浩大和壮观。但今天人们所能见到的已无完整看台的形象,只是原来支撑看台的隔墙尽管破败不堪,但甚高、甚大、甚巧,仍让人为往日的辉煌啧啧称奇。
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罗马最古老的建筑均属于宗教建筑。供奉朱庇特、朱诺和密涅瓦的神庙就建筑在奥林匹亚山上。从展出的模型可以看出该神庙比较宽阔,但并不高大雄伟,有坡度陡峻的屋顶。它继承了罗马人祖先--埃特鲁斯坎人的建筑和装饰传统。同时开始借鉴希腊人的建筑风格。
随着罗马霸主地位的确立,具有鲜明罗马风格的建筑在以后的几个世纪中才逐渐形成。直到公元前2世纪,罗马人修建的纪念性建筑使用的仍是当地容易得到的石头,屋顶铺着陶瓦。对于大面积的建筑外表和台阶,建筑者开始使用一种砂粒和灰浆混合物,以后逐渐演变成为混凝土,这种混凝土在罗马的建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罗马人开始着手建筑几乎遍及帝国的高架输水道。罗马最古老的高架输水道可以上溯到公元前312年。它体现了罗马帝国的国力雄厚。同时,共性的设计方式,在力学和艺术学上都是大创新,节省了大量材料。
罗马广场是罗马市民社会、政治和宗教生活的中心。它地处城市的中心地带,通常位于两条交通干道的交汇处,是一片开阔的长方形空地。城市越大,广场规模越宏伟。空旷的广场周边,分布着城市官方奉祀的神庙和公众生活相关联的法院、市场这样最重要的建筑,每座建筑前均有一排覆顶卷形廊柱。正因为如此,罗马广场是城市的主要公共活动场所。随着城市的发展繁荣,众多纪念性建筑的修建使广场得到扩展和装饰,并成为展示中央权威的一种显著标志。自从罗马成为疆域覆盖从西班牙到小亚细亚的帝国首都后,诸位皇帝,尤其在公元1世纪施行统治的从奥古斯都到图拉真等皇帝,均扩建了罗马广场,他们所建的每个广场都比其前任规模更加宏大、装饰更加精致。在罗马帝国广场,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发展的成就。
古罗马的另外一个传奇性建筑就是斗兽场。它也是遵循对称的典范,充分体现了帝国的强大国力。斗兽场呈椭圆形,长直径187公尺,短直径155公尺。从外围看,整个建筑分为四层,底部三层为连拱式建筑,每个拱门两侧有石柱支撑。第四层有壁住装饰,正对着四个半径处有四扇大拱门,是登上斗兽场内部看台回廊的入口。斗兽场内部的看台,由低到高分为四组,观众的席位按等级尊卑地位之差别分区。在斗兽场的内部复原图上,可以看出这
个工程的浩大和壮观。但今天人们所能见到的已无完整看台的形象,只是原来支撑看台的隔墙尽管破败不堪,但甚高、甚大、甚巧,仍让人为往日的辉煌啧啧称奇。
罗马帝国作为当时已知世界的统治者,位了彰显其帝国的威武和庄严,在罗马城大量的修建神殿,其规模和豪华程度都是同时代其他地区的建筑无法比拟的。为了凸显帝国的物产丰盈,统治者大量征集各地建筑材料,来修建神庙,以体现统治者对申的敬仰。神庙大多是轴对称建筑,依照主轴中心线修建,两边对称。给人以不可侵犯的感觉。
罗马建筑体现的是帝国的强盛,同时也体现了在共和体制下,国家人性化的一面。参考文献:
, 1 古罗马建筑的辉煌成就 http://www.yuanlin.com/gujian/Html/Detail/2009-9/7449.html
, 古罗马建筑赏析 http://bbs.mso.com.cn/viewthread.php?tid=1636089
, 《西方建筑发展史》之古罗马建筑, 麦埃逊?卡瑞伊 著
范文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1. 教学目标:
2.知识与能力:了解罗马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了解屋大维、戴克里先、查士丁尼等影响罗马历史发展的主要人物及其主要事迹,了解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及主要内容、作用和影响。
3.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上课前搜集有关罗马的资料,让学生自己来讲罗马发展的历史,尤其增强对共和政体的了解,用现代法律生活的实例来理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罗马的政制和吸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积极态度。
5.教学重点:罗马法的内容及其影响。
6.教学难点:罗马法的深远影响。
[导入新课]: 古希腊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学生回答: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雅典城邦的民主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古代一位诗人说: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如果说希腊的光荣体现在其城邦民主制度的话,那么古代罗马的伟大又体现在何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罗马本来是一个弹丸小国,后来却形成了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帝国。罗马的历史,也就是一部血与火的历史,罗马的兴衰成败已经成为过去,但罗马人创造的文明成果仍千古犹存。关于古罗马起源的传说有这样一个非常美丽的故事:特洛伊城在火光和叫喊中陷落了,全城遭到大屠杀,幸免于死的人全都沦为奴隶。混乱之中只有特洛伊国王的驸马阿伊尼阿斯逃出来,他的后人建立了一个王国。后来有一个公主,但公主的叔父在篡夺了王位后,为了防止公主结婚生子威胁自己的王位,便任命未婚的公主为巫女。这是主管祭神的职位,像修女一样不得结婚,美丽的公主和战神玛尔斯一见钟情,生了双胞胎,起名罗莫路和勒莫。叔父闻知此事大怒,将公主投入大牢,又把那双胞胎放在篮子里抛入台伯河,指望那篮子飘入大海将那双胞胎淹死。再说那兄弟俩的篮子被河口附近茂密的灌木丛构住而停了下来,两人的哭声引来了一只过路的母狼。意大利的狼都带点慈悲心,不但没吃掉双胞胎,反用自己的奶去喂养他们。后来一个放养人经过,发现了兄弟俩,将他们抱了回去抚养成人。这两人便是罗马的建造者。
[讲授新课]:
一、从共和国到帝国
古罗马的历史一般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①(古罗马君主制称为王政时代)王政时代:这是罗马由氏族制社会向国家政权过度的时期,罗马城建立之初的政治是实行君主制。可到公元前6世纪,王权和贵族的矛盾却日益加深,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对国王说不”资料,思考君主制后期,政治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答)君主小塔克文是个暴君,其残暴统治引起贵族和人民的不满,他们联合起来发动起义,驱逐了塔克文及其家族,并为防止君主专制,而实行了贵族共和制。
②共和时期:罗马共和国时代的政府是由哪些主要机构组成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
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
同学们还记得雅典是哪三个机构吗?提示: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
*执政官:执政官有两名,行使最高行政权利,由选举产生。那他们是不是独裁者? 提示:不是。一切政令必须经两人同意方可执行,因此他们不是独裁者,只有在国家面临危机的时候,元老院和两名执政官可以联合任命独裁者指挥 军民抗战。独裁者的权利不受任何限制,但其在位时间不得超过半年。不过在实际运作中,很少发生两名执政官相互否决政令的局面。这重要是因为两名执政官通常都是一文一武,文官管理国家,武将在外征战。 罗马执政官一般有12名肩扛权标的雇从,权标是一束红带捆扎的笞棒,中间插有一把战斧,称为“法西斯”,象征国家最高权威。当罗马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执政官中的一人通常被推举为“独裁官”,集全权于一身。现今的“独裁”一词由此而来。
*元老院:掌握着国家的决策权。元老院成员是由贵族组成的,贵族掌握国家的决策权。
说明罗马共和国是什么性质的政权?提示:奴隶制贵族专政。在确保执政官不会滥用权力和监视独裁者的一举一动都完全依赖于元老院。在决定宣战和官员任命上,元老院更是享有的特权。没有元老院的支持,执政官也好,独裁者也罢,统统寸步难行。有句话道尽了罗马共和制度的全部:“在共和国,权力尽归于元老院。”
共和国时期元老院成员从贵族首领扩展到知名学者和德高望重的前执政官,许多罗马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和历史学家都曾经是元老院的议员,其中著名的当属加图和西赛罗。元老院的声望使其受到极大的尊敬,从外交国防到财政农工,执政官都必须征求元老院的见解。
*公民大会:每年召开一次,平民可参加,主要职权是什么?提示:选举工职人员和通过元老院拟定的提案。可为什么罗马统治者同意设保民官?保民官怎么样保护平民的权利?阅读课文知识点“平民保民官”
在共和国时期内,贵族垄断一切国家权利,贵族与平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地位与权利十分不平等,如贵族与平民不能联姻,平民兵役,赋役负担沉重。这使得贵族与平民矛盾冲突不断,特别是富裕的平民更是要求享受平等的政治权利。所以,平民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与贵族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并迫使贵族做出让步,允许他们选举自己的官员,并同意设保民官,保民官要为平民说话办事,有权否决元老员决议,有权监督政府的行为。 为了保护平民的权利不受贵族任意侵犯,罗马共和国时代还颁布了一部成文法律《十二铜表法》
罗马国力强盛后,就走向了对外扩张的道路,经过几百年的对外征战,罗马从台伯河上的一个城邦国家逐渐发展为一个庞大的帝国。可以说,共和国早期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是一部从防守走向扩张的战争史。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以后,许多被征服民族不断发生奴隶大起义,罗马内部也内战不断,出现前三头政治同盟庞培、克拉苏、恺撒,最后恺撒取得独裁,恺撒被人刺杀后,混乱中其外甥屋大维继位,之后又出现后三头同盟:安东尼、雷必达、屋大维。在三头巨雄中,最终屋大维使长期内战和分裂的罗马重新统一起来。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赐给屋大维“奥古斯都”称号,正式确立元首制,标志着罗马从共和时代进入帝国时代。
③帝国时代: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第一位皇帝,他创立了元首政制,公元前28年改组元老院,自任“元首”,意为“第一公民”或“首席元老”,他在公元前27年被授予“奥古斯都”称号,意为“神圣”“至尊”,“伟大”,可见他当时声望之大,这一年被认为是元首制,即帝国时代的开始之年。
奥古斯都都掌握着哪些权利?提示:集军政、司法、宗教等大权于一身。
据此分析元首制的实质?提示:表面看来屋大维的各种职权都由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授予,其实,屋大维刚开始是假借共和之名,独揽国家大权,加上在当时享受崇高的威望,使他凌驾于元老院和其他各种官职之上,成为最高的主宰者。特别是他掌握着军队的领导权,保证了他对国家事务的最高决定权。所以,屋大维建立的元首制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帝制。实质是隐蔽的专制君主制。而元老院的权力也大不如前,权力都在元首手中。这种大权集于一身,确立了教完整的统治秩序,使罗马帝国进入200年相对稳定时期,历史上成为“罗马和平”。 但这种打着共和制外衣的君主专制能确保罗马帝国永远“和平”吗?为什么?
(学生答)不能。提示:这种专制君主制度下,君主没有权力的约束力,残暴凶狠,压制其它势力的发展,控制着元老院,对人民也实行残暴统治,引起各阶层的不满和反抗。从公元3世纪开始,罗马帝国陷入严重危机之中,284年戴克里先登上皇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国家机器,以巩固帝国的专制统治。在他统治时期,皇帝的称号从元首改为“多米努斯”(意为主人),正式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课文29页小字)。
(过渡)古罗马不断实行对外扩张,从台伯河畔小邦发展成跨亚、非、欧三大陆,公元117年,图拉真去世时罗马帝国南到北非北部一大片,东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北至黑海周围,西靠海,西北甚至多达不列颠岛大半部分,水兼四海的超级帝国,版图如此大,而且又创造出一整套治理国家的经验,特别是在法律方面有突出建树。刚才我们提到过,在共和国时代,
罗马颁布了一部宪法,是什么?
(学生答)《十二铜表法》。
好,那下面我们来讲罗马法。
二、《十二铜表法》
1.背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前已提过,贵族垄断了立法权并随意曲解法律以欺压民众,广大平民对此强烈不满,他们极力要求制定成文法来保障自身的权益。公元前452—前451年,罗马编订出十个法表,铸造在青铜牌上,公布于罗马场。其主要内容仍是维护贵族利益。迫于平民要求,于公元前450年,又增设两表,这就是《十二铜表法》。
2.内容:这些刻于12快铜牌之上的法律条文,内容涉及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对过去未成为的习惯法的汇编。(习惯法是指当时承认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社会习惯和一些约定习俗的规则。在当时的罗马,习惯与法律没有明确的界限,贵族法官往往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为保护贵族特权提供了方便。成文法是指由国家依据程序制定,并用文字公布施行的法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有了成文法后贵族就不能象过去那样随意地解释法律了。)
举例:第3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债务的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说明)体现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第5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说明)有维护平民利益。
第8表:凡故意上伤人肢体而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必须偿付300盎司罚金,如果被打断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减半。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说明)第8和11表说明有等级划分,不平等仍存在。
3.实质:仍是维护私有财产和贵族既得利益。
4.作用:《十二铜表法》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的好处,但相对于习惯法而言,贵族不能再随意曲折并解释法律以触犯平民的权益。平民的权益或多或少得到了保障。《十二铜表法》 的制定是罗马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对后世法律的修订起了重大的作用。
(过渡)《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时代的法典。到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疆域非常辽阔。为了统治庞大的帝国,统治者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罗马法新增了许多新的内容,此时罗马法有公民法和万民法(公民法:基本上是共和国时期属于罗马及其公民的法律。它包括元老院法令,元首命令,大法官告示,还包括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习惯法。《十二铜表法》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公法与私法、刑法与民法、实体法与程序法、同态复仇与罚金等,不仅规定了公民的权力与义务,还规定了严酷的债务奴隶制。万民法是罗马帝国范围内的国际法,适用于帝国境内各民族及外邦自由民。它主要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制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罗马法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他们的自由权、财产权、选举权和诉讼权等个人权利等。子女的财产权和婚姻自主权得到保证,妇女的婚姻平等权得到保障。)公元3世纪初,罗马境内自由民的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开始消失,这样公民法与万民法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于是罗马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统一法时期,我们教材中阐述查士丁尼在位时的《民法大全》,就是属于统一法时期的罗马法。
三、查士丁尼法典
(简介查士丁尼)查士丁尼是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时期的皇帝,他在527年登上了帝位。他登上王位时,东罗马已不再是像屋大维统治下的牛气冲天的大帝国。为了恢复罗马帝国昔日的那种全盛局面,他不断地进行一系列“收复”西部领土的措施,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狂热活动,在他执政早期,他为此达到不知疲倦的程度,被人形容为一个喜欢与黑夜为伴的恶魔。为重振罗马帝国雄风,加强皇权,于528年下令编纂法典。查士丁尼在世时,共完成三部法律汇编,有哪些?
1.内容:《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
到三部法典颁布后,法学家又把查士丁尼颁布的100多条敕令汇编成集,称为《查士丁尼
新敕》,以上四部统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又称为查士丁尼法典。
2.影响:
⑴《十二铜表法》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而查士丁尼法典则使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⑵罗马法毕竟是时代的产物,它实质上是奴隶制的法律,是用来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因此,它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
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它不仅严格界定了法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而且阐明了相关法理,为人们提供了行使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依据,罗马法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拿破仑的《法国民法典》就以罗马的有关规定为蓝本起草,英国、法国等也吸收了罗马法中的不少因素,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和诉讼原则。为近代资本主义启蒙思想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罗马法直到今天我们仍可从中受益。(阅读课后知识链接“罗马法遗产在今天”。
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课堂小结:
从君主制到共和制再到帝制,罗马体制演变过程波澜壮阔,伴随着政制的变化和领土的扩张,罗马法律从《十二铜表法》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罗马法的创设成型,有力地规范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对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了有力的维系作用,这也为后世人们理解法律对社会生活的意义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法律成为人类政治活动和政治文明中的基本条件,近代初期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都以罗马法的理论为基础的。 板书设计:
一、 从共和国到帝国
⒈ 共和制
贵族共和制:由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机构组成
保民官的设置:监督政府,维护平民利益
⒉ 帝制
元首制:前27年,屋大维建立
君主统治:3世纪开始,戴克里先公开君主统治
二、罗马法
1.《十二铜表法》
背景:共和国时期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汇编,维护了贵族的利益 地位:罗马法的渊源
2.《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内容:《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 地位:罗马法的完备阶段
3.评价: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范文三: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帝国
大家都希腊是西方民主政治的起源,然而说起纵横欧亚非几百年的罗马帝国也与他有关系,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传说,当特洛伊城遭到希腊人进攻的时候(约为公元前1300-1190年),维纳斯女神的儿子埃涅阿斯及其追随者逃出来,沿北非西行穿过迦太基,来到古意大利。当时的意大利有拉丁姆,国王拉丁奴斯进行统治。埃涅阿斯击败图尔奴斯,建立王国(阿尔巴)。后来其子孙罗穆路斯建立罗马,成为第一任国王。总之,由于地缘、宗教等一系列原因,欧洲各国,中东、北非与欧洲之间关系错综复杂。
同希腊一样,古罗马在原始社会后期,很多政治制度也带有民主的痕迹。传说公元前754年-753年,古代罗马人罗慕洛斯在台伯河畔建罗马城,开创了王政时代。先后有7个王,氏族部落组织尚完整存在,统治阶层包括王、元老院、库里亚会议。
公元前578年到公元前534年是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统治时期,创立百人队大会,取代了库里亚大会的宣战、选举、审判权力。193个百人队,每队有一票表决权。把氏族部落按地区划分为4个。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的改革完成了古罗马由氏族制向国家的过渡。 卢修斯·塔克文时期,罗马人民决定不再需要王,而是选出两名最初称行政长官(Praetores),后改名执政官,任期一年。第一任执政官是卢修斯·朱尼厄斯·布鲁特斯和卢修斯·塔克文·柯拉汀。公元前509年建立起由罗马贵族掌权的罗马共和国,闻名的罗马法就是这个时候诞生的。
罗马刚建国时,还是一个小国家。自公元前5世纪初开始,先后战胜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邻,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南部的土著和希腊人的城邦,成为地中海西部的大国。罗马又发动了3次布匿战争,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并使之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前215年-前168年发动3次马其顿战争,征服西班牙、马其顿并控制了整个希腊。又通过罗马-叙利亚战争和外交手段征服了叙利亚等东方土地。
帝国黎明前
前60年,盖乌斯·尤里乌斯·凯撒、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
和庞培·马格努斯秘密缔结条约,共同对抗元老院,史称前三头同盟。前53年,克拉苏在远征帕提亚的卡莱战役中全军覆没,本人也阵亡,三巨头只剩两人。此期间,凯撒在高卢征战,收获颇丰,名誉和地位都急剧上升,引起庞培的嫉妒和警觉。庞培遂联合元老院,共同对抗凯撒。前48年,尤利乌斯·恺撒在法萨卢斯战役中击败庞培,庞培逃往埃及后被杀。凯撒被宣布为终身独裁官,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他厉行改革,但因独裁统治而招致政敌仇视,于前44年3月15日遭贵族派阴谋分子刺杀。凯撒死后,罗马内战又起。前43年,安东尼、雷必达、屋大维公开结盟,获得统治国家5年的合法权力,史称后三头同盟。随后屋大维将另外两人打败,于前27年元老院授与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尊号,建立元首制。共和国宣告灭亡,罗马进入帝国时代。比秦始皇晚了近二百年。奥古斯都创建的政治制度,史称元首制,其实就是共和名义的帝制。
公元1世纪中叶基督教兴起,公元2世纪、3世纪迅速传播。罗马人在战争兼并的同时,通过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宗教统一人们的思想。
罗马帝国建立后,相应的问题也接踵而来。一方面,罗马被卷入长达百年的内战,在内战中获胜的奥古斯都野心膨胀,企图确立个人的军事独裁。另一方面,帝国广阔的版图使共和时代的体制鞭长莫及,迫切需要中央集权的管理。于是在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罗马的政体从共和制转变为军事独裁的君主制。罗马的君主制分为两种,帝国时代前期实行普林斯制,后期实行多米那特制。
"普林斯制"(Principatus)一般称为元首制,它表面上依然保留共和时代的民众大会和元老院,但这些国家机构的职能被大大削弱,而帝国元首集军事、行政和宗教大权于一身,并且可以不断连任,成为实质上的王。可以说,普林斯制是从共和制向君主的过渡阶段,它以共和制之名,行君主制之实。普林斯制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君主的个人权力,使元首能有效控制内战初定而又疆域广阔的罗马帝国。事实证明这样的政体是行之有效的,它确保了罗马帝国两百多年的和平,为帝国前期的社会发展创造条件,也使帝国境内的各个行省逐渐罗马化。
多米那特制(Dominatus)意为君主制,从字面意思不难看出,后期的罗马帝国政体终于除去了表面共和制的伪装,实现了公开的君主专制。国王自称为多米那斯,宣扬君权神授,其命令有法律效力,掌握民众的生杀大权,并且采用东方的君臣之礼,所有官员都必须效忠国王。国王不但采用分封同姓王的方法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且还利用基督教巩固统治。这就跟上中国的步伐了。
从军事民主制到共和制,再到君主制,罗马的政治制度一直不断革新,正是这种政体革新为罗马帝国的扩张创造了有利条件,它每一次前进的脚步都适应了国家的发展,同时又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反观一水之隔的希腊,虽然希腊人把城邦文明发展到了极致,可崇尚自由的希腊却一直没能出现君临四方的君主,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有灿烂的文化,却没有强大的国家。而罗马如果一直局限于同城邦社会相适应的共和政体,那么也无法成为雄霸欧、亚、非三大洲的伟大帝国。当我们回首古罗马帝国的传奇时,除了气势磅礴的战争外,可以关注的还有许多许多,比如政体。
罗马法得起源和发展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在意大利半岛上建立起来。罗马共和国早期,贵族垄断着立法和司法大权。当时罗马只有习惯法,贵族随心所欲的习惯,就是法律。当时的罗马,奴隶制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平民是国家的主要税收来源,同时又是军队力量的主要提供者,他们在国家分配上得话语权与他们的贡献不相一致。于是为了寻求权力,他们对旧贵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比如,在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作出让步。
公元前454年,罗马元老院被迫承认人民大会制定法典的决议,设置由平民和贵族组成的法典编纂委员10人,并派人赴希腊考察法制,至公元前451年制定法律十表,第二年又补充二表。这就是著名的《十二表法》。因各表系由青铜铸成,故习惯上称作《十二铜表法》。这些法律条文后经森图里亚会议批准,公布于罗马广场。它是在罗马习惯法的基础上汇编的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它涉及公法与司法、刑法与民法、同态复仇法、氏族继承与遗嘱。所谓同态复仇,
简单来说就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而《十二铜表法》第八表规定,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依同态复仇而毁伤其肢体。但只有在等级相同的人之间适用,有明显的阶级性。 法律通常是指由社会认可国家确认立法机关制定规范的行为规则,并由国家强制力(主要是司法机关)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社会规范)。法制对人治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再了解一个概念:自然法。关于自然法的含义,在人类认识史上出现过多种不同的认识。但通常是指的关于正义的基本和终极的原则的集合。它萌发于古希腊哲学,其中智者学派将“自然”和“法”区分开来,认为“自然”是明智的,永恒的,而法则是专断的,仅出于权宜之计。自然法认为,法律是命令抑或正义?“自然法”明确摒弃“法律即是命令”的观念。法律何以不能是“主权者的命令”?如果法律是主权者的命令,那么主权者便可以不受法律的约束,因为其独立于法律之外。但是主权者并不能免除一切法律义务,否则便是不折不扣的强权与暴政,社会秩序无法建立。而且主权者的命令之外还有一些具有约束力的规范可以称之为法律,譬如国际法。 《十二铜表法》中体现了古希腊及西方以“民主”为核心的“法治”观。这种“法治”,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应是“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而西塞罗在其《论共和国》中又对这种法治的核心民主作了阐述:“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是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这种法治观,表现在《十二铜表法》的条文中,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自由民在“私法”范围上平等,主要体现在契约缔结及财产私有的一些条款上;二是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横,“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量刑定罪都有章可循;三是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如规定“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我们看到虽然平民利益得到一些维护,但根本上还是维护奴隶主贵族权力的,但把
这种权力缩小在法律条文内,不得不说是巨大的进步,另外一个最关键的问题,虽然是统治者制定的,也是全天社会的行为规范。
《十二铜表法》颁布后,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法律的内容和形式都在进行着不断补充和完善。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所以被称为罗马法。随着帝国的扩张,仅适用罗马公民这一范围太过狭小。从法律内容来看,公元前3世纪中叶以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异邦人不能享受此法的保护,被称为公民法或者市民法,内容主要是有关罗马共和国的行政管理、国家机关及一部分诉讼程序的问题。公民法存在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法律的主体范围狭小,内容保守、形式主义色彩浓厚、保留大量氏族残余等。随着罗马对外征服地区的扩大,罗马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公民法不足以解决帝国疆域内出现的各种复杂的问题。在罗马逐渐形成了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这就是有名的万民法。比如涉及法无明文规定不得定罪的问题,法律规定破坏树木应守责罚,而一人起诉时确因自己的葡萄园被毁坏,而找不到相应规定,无法处理。法律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罗马法中陪审制度、律师制度,无不体现其追求公平正义得初衷和程序的完备。公民法采取属人主义原则。
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征服并统一了意大利半岛,然后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至1世纪后期,罗马帝国已经建立了三十多个海外行省,控制着欧、亚、非洲的广阔疆域,这些国家又涉及不同民族。在征服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特别是被征服者,由于得不到公民法得保护,对罗马统治表示强烈的不满。在前期,罗马帝国也曾,以授予公民法得荣誉,来拉拢被统治地区的贵族和亲和者。最后,随着矛盾的进一步凹陷,仅适用于罗马内部的公民法已无法应对。于是统治者将罗马公民法的使用范围,推送到一切殖民地区,这就是万民法。到公元3世纪,帝国境内的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得区别已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得法律。万民法是公民法得适时革新,它清除了公民法形式主义等弊端。
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
这种权力缩小在法律条文内,不得不说是巨大的进步,另外一个最关键的问题,虽然是统治者制定的,也是全天社会的行为规范。
《十二铜表法》颁布后,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法律的内容和形式都在进行着不断补充和完善。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所以被称为罗马法。随着帝国的扩张,仅适用罗马公民这一范围太过狭小。从法律内容来看,公元前3世纪中叶以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异邦人不能享受此法的保护,被称为公民法或者市民法,内容主要是有关罗马共和国的行政管理、国家机关及一部分诉讼程序的问题。公民法存在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法律的主体范围狭小,内容保守、形式主义色彩浓厚、保留大量氏族残余等。随着罗马对外征服地区的扩大,罗马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公民法不足以解决帝国疆域内出现的各种复杂的问题。在罗马逐渐形成了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这就是有名的万民法。比如涉及法无明文规定不得定罪的问题,法律规定破坏树木应守责罚,而一人起诉时确因自己的葡萄园被毁坏,而找不到相应规定,无法处理。法律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罗马法中陪审制度、律师制度,无不体现其追求公平正义得初衷和程序的完备。公民法采取属人主义原则。
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征服并统一了意大利半岛,然后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至1世纪后期,罗马帝国已经建立了三十多个海外行省,控制着欧、亚、非洲的广阔疆域,这些国家又涉及不同民族。在征服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特别是被征服者,由于得不到公民法得保护,对罗马统治表示强烈的不满。在前期,罗马帝国也曾,以授予公民法得荣誉,来拉拢被统治地区的贵族和亲和者。最后,随着矛盾的进一步凹陷,仅适用于罗马内部的公民法已无法应对。于是统治者将罗马公民法的使用范围,推送到一切殖民地区,这就是万民法。到公元3世纪,帝国境内的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得区别已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得法律。万民法是公民法得适时革新,它清除了公民法形式主义等弊端。
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
加以系统化和法律化,汇编成《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他设立专门委员会编纂罗马法,形成了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篡》、《查士丁尼新律》四种法律文献在内的法律汇编,统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这是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 学习历史到现在,我们应该知道,一个制度、法律,其最终的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于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和评价罗马法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第一、罗马帝国制定和实施罗马法的目的是为了维系和稳定庞大帝国的统治。它为国家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政治和经济利益。恩格斯从阶级的角度称其“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第二,从法律内容上说,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这只是对公民的平等,妇女、儿童和奴隶除外),有人说,它是罗马帝国纵横几百年的基石。在私法和民法上非常完备。第三,从对后世的影响来看,它为近代新兴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为资产阶级战胜教会和世俗的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提供了现成的法律形式;为近代欧洲大陆国家立法提供了范本。被拿破仑引以为豪的法国《民法典》,就是以罗马法为蓝本。英美法系中也汲取了不少罗马法因素,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都是以罗马法学说为理论基础。20世纪初罗马法的影响经过日本,延伸到了中国。国民党政府的民法即沿袭了罗马法。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继承法》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罗马法的原则。不仅仅是内容原则,在司法制度上,现今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证据制度等诉讼原则等,无不起源于罗马法。
范文四: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课程标准】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知识梳理】
一.历史进程:君主制——贵族制共和制——元首制——帝制
1.共和政体:
(1)建立:公元前 ,推翻 ,建立共和国实,实行 。
(2)机构:
① 是共和国的最高官职。
② 是国家决策机构,实行 、 的原则。
③ 是平民可参加的会议。
④ 可以维护平民利益,监督 行为。
2.帝制的建立:
(1)背景:
①古罗马积极对外扩张,成为 。
②共和国内部矛盾重重,内战频发。
(2)元首制:
①建立:公元前27年, 建立元首制。
②实质是 。
③确立了比较完整的统治秩序,罗马帝制进入稳定时期,史称“ ”。
(3)公开的君主制:
公元3世纪, 实行公开的君主统治。
二.罗马法
1.开端:
(1)背景:共和国建立后, 强烈提议。
(2)内容:包括 、 和 ,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 的汇编。
(3)评价:
①明确维护 和 的既得利益。
②《十二铜表法》虽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法典的编纂仍是 。因为有了成文法,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 。
③这项法律历经修订,但始终是古罗马的 。
2.完备
(1)目的:维系 国家的统一。
(2)内容:《 》《 》《 》《 》,被成为
《 》,又称《 》。
(3)意义:标志着罗马法已发展到 阶段。为调解复杂的
3.阿奎利亚法
公元前286年,针对 等情况制定赔偿条款,是现代 的开端
4.影响
(1)以 为开端 , 为总结的罗马法,成为维系 统治的有效工具。而且为西欧大多数封建国家所采用,一直维持到18世纪。
(2)现代 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
(3)创造出陪审制度、
思维点拨:
一比较《十二铜表法》和查士丁尼法典
1.前者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习惯法的汇编,范围狭窄,掺杂着大量古老落后的习俗。 后者是大量法律文献的汇编,内容丰富,体系完善。
2.前者是罗马法的开端,后者是罗马法的完备。
3.前者是平民与贵族长期斗争的产物,后者是查士丁尼为巩固帝国统治而编纂的。
4.前者主要维护贵族利益,后者注意协调各种利益关系。
5.前者颁布于共和国时期,后者制度于东罗马帝国时期。
6.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从共和国发展的《十二铜表法》到罗马帝国时期的查士丁尼法典,罗马法的演变反映了古罗马历史的变迁。两者都促进了罗马法历史的进步,都在实质上维护了奴隶主对奴隶的统治。
【巩固训练】
1、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使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视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B.被告在法庭神力过程中无罪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2.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另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这表明罗马法( )
A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 B.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
C.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 D.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3.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 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实现了选贤任能
4.2010年央视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中这样说道:“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这说明( )
A.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罗马法影响公司组织的诞生
C.罗马法具有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 D.罗马法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形成
5.《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三十日的法定宽限期”。此规定最能说明该法律( )
A.保护贵族的既得利益 B.是一部成文法典
C.不允许高利贷的存在 D.对平民利益具有一定的保护
6.《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7.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道:“罗马的立法者,又规定,被定罪的人的财产应受到尊重,为防止财产被人民没收。”“罗马法律规定,除了最重大的叛逆罪外,不得没收财产。”其用意在于说明
( )
A.财产不能被没收 B.犯叛逆罪则必被没收财产
C.古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权 D.没有财产权就没有自由,财产权是自由的基础
8.秦汉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是东西方文明的重大发展和成熟时期。这里的文明“发展”和“成熟”的含义分别是(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
B.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
D.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
9.古罗马《民法大全》:“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材料所体现罗马法的主要原则是( )
A.保护弱者 B.人人平等 C.公正合理 D.注重证据
10.《罗马和罗马法》中指出:“被继承人死亡时,从家长权或夫权下解放出来的子女和妻子等,他们可以直接继承死者的遗产。”对这一表述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罗马法掺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 B.罗马法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C.罗马法保护公民对私有财产的所有权 D.罗马法涉及家庭关系和财产继承等内容
11.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下面符合材料所表达含义的是( )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C.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12.某中学进行《三世纪罗马帝国模拟法庭》的课外活动。其中,场景错误的是 ( )
A.场景一:原告,一奴隶;被告,一罗马帝国公民。案由:要求取得人身自由
B.场景二:原告,一罗马帝国公民;被告,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案由:追讨欠款
C.场景三:原告,一罗马帝国公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案由:人身伤害
D.场景四:原告,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案由:商业纠纷
13.白献竞教授在新作《地中海奇迹》中写道:“古罗马??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下列符合“不可磨灭的烙印”的是( )
A.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B.罗马建成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
C.罗马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近代成文法典
D.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等法律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14.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
A.纵容犯罪 B.维护贵族利益 C.重视证据 D.主张重罪轻罚
15.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四人的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 ( )
A.丙建议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可侵犯 B.甲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
C.乙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条款 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条款
16.据史料记载,古罗马时期一高利贷者对一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愤怒的群众汇聚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们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下列有关这段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罗马法的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紧张程度 B.奴隶地位有所改善
C.材料体现的是公民法的内容 D.奴隶的斗争推动了罗马法的完善
【能力提升】
1.罗马法规定,货款月息不得超过货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 )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
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D.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
2.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 )
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②重视维护平民利益 ③被迫改善奴隶处境 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历史舞台,他们征服了希腊化的东西,建立起地跨欧、亚、非洲的大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贺拉斯所说的“俘虏”是指
A.商业征服 B.文化同化 C.宗教皈依 D.财富侵蚀
4.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 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5.“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
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
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
6.某校高三(1)班组织进行了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研究性学习。第一组探究主题是“古代的东
(1)请你完成上面
的研究表格。(4分)
(2)从史学研究的
角度,作为历史材
料,图一与图二的主
要区别在哪里?(4
分)
他们选用了以下四个关键词:“民主政治”、 “希腊文明”、“催化剂”、“暴力机器”。请你依据这些关键词,把这则历史短文写完整。(5分)(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00字以内。)
范文五:试论古罗马教育的特点
摘 要:古代罗马教育在积极吸取希腊教育精华的基础上,不但用自己的创造精神丰富了希腊文化的宝库,并且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形成了适合自己国家需求、颇具古罗马特色的教育新模式。罗马不仅在西方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同时对于我国目前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发展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亦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关键词:古代西方教育;古罗马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5-0217-02
作为在西方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古罗马教育,在教育实践、教育思想、教育制度等方面上也表现出其独有的特色。古代罗马的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随着社会制度、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发展变化而显现出不同特征。共和早期体现的是家庭教育的特征,即典型的家长制教育。共和中期教育发展表现的特征即罗马传统教育向希腊化教育转变。共和晚期至帝国初期教育进一步发展完善,给后世西方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本文目的就是结合古罗马教育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从纵向剖析古罗马教育的新特点。
一、兼容并蓄,百家争鸣
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古罗马就通过不断征战扩大其版图,逐渐成为囊括地中海沿岸的大帝国,教育方面也积极吸收来自东西方不同文明而得到多样化的发展,体现出兼容并蓄、百家争鸣的特点。
首先,表现在对古希腊教育的继承方面,3世纪中叶,罗马征服意大利中部和意大利南部的希腊殖民地,成为意大利境内的最强者。2世纪中叶又扑灭了希腊的反罗马运动,从此成为地中海的主人,文化教育方面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罗马在征服希腊后,大量吸收模仿希腊的文教政策,希腊的语言、教师、学校类型、教学内容等被奉为珍宝,竞相追求,差不多被完全承袭下来。后来在罗马就出现了几乎平行的两种学校系统,一种是希腊式学校,一种是拉丁语学校。其次,这方面的特点主要是体现在多种教育思想的交互融合。一方面“希腊三杰”的教育思想对罗马教育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另一方面罗马本土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例如,西塞罗和昆体良的雄辩术教育思想,以及奥古斯丁的宗教教育思想等都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更好的发展了古罗马的教育。第三,笔者认为在古罗马教育中存在着多种教育方式的并存发展。例如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并存、世俗教育和宗教教育并存、公立学校和私立的法律学校并存等都体现了这一特点。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在古罗马教育史上,无论是对待战败国的文教政策、五花八门的教育思想还是类型迥异的教育方式,其都采取了兼收包容,互相促进的政策,这无不体现了其兼容并蓄、百家争鸣的特点。
二、物我两用,推陈出新
尽管罗马教育是以接受和继承希腊教育为基础,但这种继承并非简单的模仿和盲目的重复;而是在有意识地保留自己民族教育特点和长处的前提下,结合自己国家的现实状况,进行吸收和融合,在改造并发展希腊学校教育的前提下,推陈出新出了属于自己的新变化。
在教学内容上,无论是从初等、中等甚至到高等教育,罗马人都是有针对性、有选择地接受希腊教育中适应本民族发展的内容。这一点在当时的“文法学校”中表现地较为明显。虽然罗马的“文法学校”中继承了许多希腊式“文法学校”中开设的课程,例如算术、几何、天文、历法等。但这些科目几乎毫无例外地都带有“注重实用”的拉丁色彩,就像算术用来训练人们在商业和贸易中精于计算、几何用于丈量土地和规划建筑设施、天文用于制订日历、音乐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以便在讲演时能更好地掌握语调。
对希腊的“修辞学校”,罗马人也是作了一些保留性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希腊修辞学校中培养雄辩家所需的课程;另一方面,又根据社会实际,开设法律、医学、建筑、机械等课程。形成了与今天职业大学类似的法律学校、医学学校和建筑学校等,以培养大批实用性人才。
昆体良对教学论的研究恐怕是罗马在发展学校教育过程中做出的最大“新”贡献。他在所著的《雄辩术原理》一书,可以说是集希腊罗马教育思想和经验之大成,是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他的分班教学、学科并进、早期教育、重视教师作用、反对体罚、强调对学生天生禀赋的了解等教育思想如果和古希腊时期一些教育家的观点相比较,无疑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当罗马出现诸如西赛罗、贺拉斯、昆体良等文学巨匠和教育大家后,希腊式的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才逐渐在罗马受到冷落,后来更适于保持和发展本国文化教育的拉丁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在罗马纷纷建立。罗马在既继承又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适应自己本国教育发展的独特拉丁文化教育。
三、文武并济,休戚相关
这里的“文”是指古罗马的教育在对学生文学修辞素养方面的重视。在罗马共和后期以及帝国时期出现的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无论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发展,都是文科性质浓厚的办学方式。文法学校起初以学习文法为主,教学方法是讲解、听写和背诵,目的是掌握读写说的能力。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文法学校的教学逐渐趋向形式主义化,并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文学分析教学法。修辞学校在古罗马属于高等教育阶段,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精通修辞和文字的雄辩家,主要课程是学习希腊作家的文学作品。以至于后来形成了教师与学生致力于在文字上咬文嚼字,在辞藻上争奇斗巧的学习风气。就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出现的专门教授法律的私立学校,其主要教学方法也是以阅读和背诵为主。古罗马教育的这些现象无不体现出重视文科教育的特点。
但是,古罗马在重视文教的同时,并没有忽略“武”教的发展。这里的“武”主要是指两个方面:第一是指古罗马共和时期的教育形式主要是“农夫——军人”教育,然而这种教育模式以古罗马长期征战的社会背景为存在依据,由于罗马城邦与毗邻城邦之间的平凡战争,所以这种类似“武夫教育”的教育形式在共和早期确实为其版图的扩张,政权的巩固做出了贡献。第二,“武教”就是指古罗马的“体罚”教育。体罚与教育自古以来就形影相随。尤其在古代阶级社会,人们往往把两者模糊笼统地混为一体。而古罗马是民族性格暴烈而又尚武、视权力意志为圭臬的国家,所以体罚在教育中表现的就更为淋漓尽致。古罗马以它的“家长制”出名,父亲拥有绝对的权威,掌握子女的生杀大权。共和时期和父亲主要对儿子进行作为农夫和军人的实际教育,相对的文化教育占的比重很小。在罗马帝国时期的“体罚”教育又是被教师所利用。古罗马的儿童似乎在这种“武夫”教育原则下,练就了坚忍不拔,英勇善战的品质。就是后来出现的基督教教育中的禁欲主义教育思想,即通过斋戒和鞭笞自己身躯的办法来达到禁欲的目的,也是“体罚”教育在奥古斯丁教育思想中的体现。 “文教”和“武教”刚柔并济,在古罗马教育发展过程中互相结合,共同使教育向前发展。
四、重器轻道,顾此失彼
罗马人偏爱战神玛斯,而希腊人最爱智慧女神雅典娜,可见一方偏于行动,另一方偏于思考。许多史学家认为罗马的历史便是一部战争史,罗马的形成乃至最后成为地跨三大洲的庞大帝国无不是通过战争和政治斗争来实现的。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曾像罗马那样,有效地统治着广阔的区域和众多的人民,有着大规模的政治机构。同时,罗马人清晰的思想和发达的法律机构,是与罗马人的实践精神分不开的。“她的有价值的东西是实践性的,而不是理论性的;她是一个物质奇迹的建造者,而不长于哲学系统;她是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者,而不是理想主义者。”虽然古希腊的哲学思想曾经光辉灿烂,但是公元前3世纪以后,随着希腊奴隶制的崩溃,希腊的哲学发展也进入暮年期。当时流行的各种哲学学派都不再寻求客观世界的奥秘和规律,却游离于现实与社会之外,转而把追求心灵的平静、摆脱尘世间的烦恼作为哲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把个人幸福和快乐置于头等重要的位置。这对视国家民族利益和家庭、宗族荣誉高于生命的罗马人而言是难以接受的。总之,希腊哲学之花不适宜生长在罗马土壤上。
也许是古希腊教育教学思想的光芒过于耀眼,相比之下古罗马在思想精神生活方面就略显逊色,基本上是在古希腊灿烂思想光辉的遮掩下注重“雄辩术”“角斗术”等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且没有很好地把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有力的结合起来,是罗马教育发展的一大憾事。在文教政策上体现的这种特点,使得思想界、文化界丧失了创造力,社会精神生活死气沉沉,日趋简单化、模式化。笔者觉得是古罗马教育由盛转衰的原因之一。
五、遐迩文明,源远流长
在各古代文明当中,罗马的文明更加直接、广泛、深远地影响了后世西方的社会历史以及文化教育的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言:“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虽然说西方社会文明在渊源上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希腊时期,但它却是通过罗马所传承保留下来的。罗马文化对后世西方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比起希腊文化所起的作用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例如:在语言文字上,现在西欧各国使用的语言均建立在古罗马的拉丁字母基础上;在建筑上,古罗马的建筑样式和风格在当今世界的许多地方仍广为流传;古罗马还对西方历史,甚至对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均产生了直接的、深远的影响。教育作为罗马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影响也是相当深远的,所以古罗马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的源头地位是无可厚非的。很多在当时颇为先进的教育实践和教学思想,不仅为其自身文化教育的繁荣发达、军事力量的不断强大、经济实力的不断巩固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更是对以后欧洲社会和世界教育的发展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我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的同时,我们依然可以从古罗马教育发展的特征中汲取经验教训,从而对教育所产生的社会意义和教育所具备的历史功能加深认识。使我们更积极自觉地肩负起促进教育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促进民族昌盛的历史重任。努力建立起光辉灿烂、适应中国现代化需要的新型文教政策。
参考文献:
[1][古罗马]阿庇安.罗马史(上\下卷)[M].谢德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古罗马]昆体良.昆体良教育论著选[M].任钟印,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英]R.H.巴洛.罗马人[M].黄韬,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4][德]奥托·基弗.古罗马风化史[M].姜瑞璋,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5]杨共乐.罗马史纲要[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4.
[6]曹孚,腾大春,吴式颖,姜文闵.外国古代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7]黄福涛.试论古罗马对希腊教育的继承与发展[J].教育史研究,2009,(3).
[8]陈砚玲.古代古罗马教育发展特征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
[9]姬庆红.古罗马初级教育体罚现象论析[J].教育评论,2007,(4).
(责任编辑:许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