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金锁记》中曹七巧人物形象分析
学 教 育
《 金锁 记》 中曹七巧人 物形象分 析
圈 陈 萏
内容 摘 要 : 曹 七 巧 是 中国 现代 文 学 史 上 绕 不 过 的 经 典 人 物 之 一 , 她人性 的恶, 人格的分裂 , 归 其 原 因 是 因为 在 宗法 制 社 会 环 境 与欲 望 本 能 的双 重 牵 制 下 造 成 的 , 七 巧 曾 经 正 常 的金 钱 欲 、 性欲 、 情 欲 等 各 种 正 常 欲 望 没 有 得 到 满 足 的 报 复 性发 泄 。 张爱 玲 一 步 步 描绘 了曹 七 巧 人 格 分 裂 、人 性 变 态 的过 程 ,她 的评 判 态度 是 客 观 公 正 的— — 环境 欲 望 改 变人 性 。
关键 词 : 曹七 巧 欲望 本能 人 格分 裂
张爱玲 的《 金 锁记 》 是 中 国现
代 文 学史 上最 杰 出 的小 说 之一 , 是 中 国 文 坛 最 美 的 收 获 ,也 是 女
媒 的 给 找 了 曹 家 ,原 本 是 做 姨 奶 奶 ,正 太 太 虚 位 以待 — — 门 当 户 对 的 小 姐 ,后 来 姜 老 太 太 为 了 让 七 巧死 心塌 地 地服 侍 二少 爷 , 聘 了来 做 了正 头 奶 奶 , 由妾 扶 正 。可 见 凭 曹 七 巧 的 资 质 在 姜 家 实 质 只 够 妾 的份 儿 。这 样 的 门户 和 地 位 , 在 大 富 的 姜 公 馆 里 连 丫头 都 是 瞧
不起 的!
触 的 男 人 也 拒 绝 了 她 ,最 后 她 只
有 也 只能 守 着 那 无 生 命 的 肉体 让 青春 和 欲望 一起 枯 萎 ,埋没 , 扭
曲。
性 文学 写作的经 典之作 。主人公 曹 七 巧 被 作 者 称 为 她 小 说 世 界 中 唯一 的 “ 英雄 ” 人物 , 可 见 作 者 张 爱 玲 对 笔 下 的 曹 七 巧 花 费 了不 少 心 思 ,精 心 书 写 了曹 七 巧 由 一 个 单 纯 的 花 季 少 女 一 步 步 地 变 成 一 个 面 目可 憎 的毒 妇 恶 魔 。 为金钱 : 悲 剧 的 开 始
一
原本怨恨 的心 里 , 在这种 “ 求 而 不 得 ” 之 后 扭 曲 了— — 靠 得 住 的 就 只 有 能 分 得 的 家 产 了 ,她 要 拼命守住 她用身体 和青 春换来 的 财 产 。终 于 , 丈夫死 了 , 婆婆也去 世了 , 姜 家 几 房 分 了家 。她 分 到 了
属 于 自己 一 房 的 家 产 ,至 此 曹 七
在 这 个 大 家 族 中 ,因 为 没 有 丝 温 暖 和 关 怀 ,她 偷 偷 地 抽 上 了 大 烟 ,来 麻 痹 自己 以缓 解 心 中 苦 痛 。但 是 作 为青 春激 情 的 女人 ,
一
.
曹 七 巧 出 生 在 开 麻 油 店 的 市
巧 的 主 体 地 位 、主 人 地 位 得 以 确
立。
侩 商 户 人 家 ,虽 然 上 不 了大 的 台 面, 但 是 也衣 食 无忧 、 快乐 单 纯 。 喜 欢 她 的 有 肉 店 的 朝 禄 、她 哥 哥 的结拜 兄弟丁玉 根 、 张少 泉 、 还 有 沈 裁 缝
的 儿 子 , 她 的 愿 望 也 不 高— — 找 一 个 喜 欢 她 的 人 ,生 儿 育女 , 时 问久 了 , 男 人 多 少 对 她 有 点真心 , 她也 就 知 足 了 。 然而 , 父 母早世 , 她 的 哥 嫂 贪
除 了 物 质 需 求 还 有 生 理 本 能 的 需 求 。 尤 其 是 生 理 本 能 欲 望 的 满 足 对 她 来 说 是 隔 靴 搔 痒 , 于 是 七 巧 只 有 把 情 爱 寄 托 在 她 唯 一 能 接 触 到 的 男 人— — 姜 家 三 少 爷 姜 季 泽 身上 。她 竭 力 想 抓 住 季 泽 , 哪 怕 只
她 成 为 家 长 之 后 ,她 要 发 泄 心 中 的 不 满 ,一 一 向周 遭 讨 要 回
来 命 运 曾 经 对 她 的 不 公 。 当一 个 人 的正常本能 ( 性 欲 )得 不 到 满
足 ,并 且这种 冲动不 加以节制 的 话 ,就 可 能 失 控 而 成 为 一 股 强 大
的 可 怕 力 量 ,失 望 以 致 绝 望 的 曹 七巧 “ 疯 了” ,渐 渐 变 得 多 疑 、 刻 薄、 专横 、 冷酷 。 二. 为 情欲 : 对 儿 女 的绞 杀 1 9 4 3 年 ,弗 洛 伊 德 的 精 神 分 析 学 说 在 中 国 大 陆 得 到 了 广 泛 的 传 播 ,张 爱 玲 也 接 受 了这 种 学 说
是精 神上慰 藉也好 啊 。但 是早报
定 宗 旨不 惹 自己 家 里 人 ,害 怕 一 旦 沾 上 就 成 了 累 赘 ,这 样 曹 七 巧 唯一的寄 托也只 是镜花水 月一场 空 ,连 连 向 姜 季 泽 发 出 的 求 爱 信 号, 都被他故 意漠视 , 还 一 本 正 经 地 化 解 掉 。这 个 曹 七 巧 唯 一 能 接
图荣华 富贵 , 想攀 高枝儿 , 将 她嫁 给 了 上 海 大 富 人 家 的 姜 公 馆 。 因
为 姜 家 二 少 爷 是 个 残 废 ,有 钱 有
势 人 家 的 女 儿 自然 不 愿 意 ,姜 老 太 太没 奈 何 , 只得 降 低 了 门 第 , 做
学教 育
的 影 响 。 在 其 作 品 中体 现 的弗 洛 伊 德 的 影 响 是 多 方 面 的 ,其 中 尤 其重要的是 : 书写人 的本能欲望 。 弗 洛 伊 德 把 本 能 视 为 人 类 的基 本 的 心 理 动 力 。本 能 来 自人 的 身 体 内 部 刺 激 ,活 动 目 的 是 通 过 某 种 满 足 渲 泄 和 消 除 由于 刺 激 所 带 来 的紧张 、 痛 苦 。变态 心 理 即 是 性 的 本 能 因 受 到 外 部 和 内 部 挫 折 和 剥 夺所 引 起 的一 种非 常 规 的满 足 。 张 爱 玲 将 弗 洛 依 德 的 性 心 理 分 析 灌 注到 她 的人 物 曹七 巧身 上 , 用 她 如 椽 的 慧 笔 注 解 了 曹 七 巧 因 为 本 能 欲 望 的 不 满 造 成 的 人 性 的 扭 曲和 变 态 。 在 欲 望 上 ,从 她 对 儿 子 夫 妻 和儿 媳 在 一 起 。在 这 个 丈 夫 不 像 丈 夫 ,婆 婆 不 像 婆 婆 的 疯 狂
世 界 里, 芝 寿只能恨 长 白, 长 白 也 渐 渐 不 中意芝 寿 , 逐 渐夫妻不 和 , 长 白 又 往 花 街 柳 巷 里 走 ,于 是 七 巧 又 把 丫头 娟 儿 给 他 做 小 ,还 是 笼 络 不 住 他 ,七 巧 又 变 着 方 儿 哄 他 吃 烟, 之后, 长 白 只在 家 里 守 着 母 亲 和 新 姨 太 太 了 。足 见 七 巧 对 长 白 是 占有 欲 远 远 大 于母 爱 。 她 对 儿 子 的爱是 一 种不 可 说破 的情 欲 , 是 一 种 性 爱 意 识 的 替 身 ,所 以儿 媳芝寿也 罢 , 姨 太太娟 姑娘也罢 , 香 消 玉 殒 的 命 运 便 在 踏 入 七 巧 家 门 的 时 候 注 定 了 。 这 是 七 巧 对 同 性抢 夺 她 的 男 人 的 绞 杀 。 曹七 巧对儿子 儿媳 的破坏是 因 为 自己 可 耻 的 欲 望 ,那 么 她 对 女 儿 学 业 、 婚 事 的 扼 杀 则 是 同性 本 能 的嫉 妒 。七 巧 处 处 和 妯 娌 比 里 ,于 是 她 背 着 长 安 请 童 世 舫 吃 便饭 , 席 间“ 无意” 说 出 长 安 是 个 瘾 君 子 并 且 是 从 出 生 时 就 开 始 喷 烟 的 虚 假 事 实 ,这 让 童 世 肪 非 常 震 惊 ,内心深处深 深地 失望—— 曹 七 巧 用 一 个 疯 子 的 审 慎 与 机 智 彻 底 送 断 了 女 儿 的幸 福 ,最 后 的
爱。
三. 结 语
没 有 正 常 夫 妻 生 活 的 曹 七 巧, 被金 钱和欲望 折磨几 近成魔 , 这 是 一 个 变 态 的 女 人 、恶 毒 的 母 亲、 人性“ 恶 之花 ” 。 但 七 巧 终 究 是 封 建 宗 法 制 度 下 的牺 牲 品 ,她 的 环 境 是 不 由 自 主的, 从 这个意义 上来说 , 我 们 更 应 该诅 咒 那个 宗法 制 父权 社 会 。 是 它 导 致 了 女性 在 语 言 、 文化、 社 会 和 经 济 领 域 中遭 受 被 压 抑 被 扼 制 和被剥削 的命运 。这种宗 法父
生活 的恶毒 嘲笑 和对 女儿婚 事 的 粗 暴 干 涉 ,可 以 看 出 被 情 欲 困 厄
了大 半 生 的 她 , 把 那个社会 、 环 境 施予她 的不幸 , 报 复给她 的儿子 、 女 儿 和 儿 媳 。在 金 钱 上 , 如 果 说 当
赛也要让 儿子进 学堂 ,无 奈长 白
无 心 学 业 ,只 得 将 女 儿 长 安 送 入 了 沪 范 女 中 。长 安 换 上 了 蓝 爱 国 布 的校 服 , 不上半年 , 脸 色 也 红 润 了, 胳 膊 腿 腕 也 粗 了 一 圈 。可 见 逃 出 了曹 七 巧 阴影 的 孩 子 完 全 是 可 能健康成 长 的。长安 丢了一条 褥 单, 七巧便 暴跳如雷 , 要 去 学 校 兴 师 问罪 , 出 女 儿 的丑 , 长 安 丢 不 起
权 体制 的意 识形态 ,更是长 久渗
透 在 日常 生 活 和 社 会 习 俗 之 中 , 深 深 影 响 了 女 性 的 生 活 及
其 心 理 与人 格 的形 成 和 发 展 。她 们 一 方 面拼命压抑 自己的欲望 ,另一方
面 又 自觉 或 不 自觉 地 被 放 逐 于 社
初她是 被动地 嫁到 姜家 ,身 不 由
己地被 金 钱锁 住 了爱 情 和欲 望 , 那 么成 为 家 长 后 她 则 是 主 动 为 自 己套 上 金 钱 的 枷 锁 。 利 用 家 长 的 身份让 缺失 的情 欲得 到变态 的补 偿。 随 着 儿 子 长 白 的 长 大 ,曹 七
会 主体之外 ,成为 被奴役 被物化
的对象 , 在道德禁 律 、 礼 教 操 控 和 经济牵制下艰难生存 。 张 爱 玲 通 过 曹 七 巧 人 格 分 裂 的 演 变 ,表 现 了 女 性 的 压 抑 真 相 — — 环 境 ,同 时 也 表 现 了 女 性 主体反 抗宗法 父权 的意 图。张爱 玲 将 曹 七 巧 个 性 中 由怨 恨 转 为 嫉 妒 再 到 报 复 的 性 格 特 征 写 到 了 人 性 的 极 致 ,具 有 强 烈 的 悲 剧 感 和 艺术震撼力 。
参 考文献 [ 1 ] 朱 栋霖 . 中 国现代 文 学作 选( 第 一 卷) [ M ] , 北 京: 高等教 育 出版社. 2 0 1 2 .
[ 2 ] 林 幸谦 . 压 抑 处 境 与 歇 斯 底 里 话 语
巧 漫长 的守 寡生涯 中有 了一 点安 慰但 她 的内心对儿 子的感情 远远 超 出了母爱 本身 ,这是一个 女人 对 一个健康 男人 的情爱 ,但 是这 个 男人 是 她 自己生 养 的儿 子 , 在
言 语 的 发 泄 中 满 足 自 己 的性 渴 求 心 理 ,而 这 些 话 急 得 儿 媳 芝 寿 只 想 寻死 。丈 夫 在 世 , 七 巧 犹 如 守 活 寡, 未 有过正 常健 康 的性 生活 , 更
这个人 ,第二天 便告诉母 亲 自己 不 念 书 了_ — —她 没 脸 去 见 她 的 同 学和她喜欢的音乐教员 。 长 安 二 十 四岁 生 痢 疾 ,七 巧 不替她请 医服药 ,倒 只劝 她抽鸦 片! 婚事也受影响 。 后 来 经 堂妹 长 馨介绍 ,和归 国华 侨童世 舫两情 相 悦 ,这 样 好 的 对 象 对 长 安 来 说
是 无 比难 得 的美 满 。长 安 也 因 此
谈 不上生理 满足 了 , 自己成 了家 长 后 , 自己 未 曾得 到 的也 决 不 让
儿 媳 得 到 。为 牢 牢 套 住 儿 子 , 她让 儿 子 陪 自己 抽 大 烟 ,逼 迫 儿 子 讲 出 和 儿 媳 的 闺 房 秘 事 , 还 将 此 添 油 加 醋 地 到 处 宣 扬 ,这 分 明 是 对 芝 寿 正 常 性 生 活 的 羡 慕 、嫉 妒 、
精神 面貌 焕然一新 , 时常微笑 着 。
然 而 母 亲 七 巧 却 很 生 气 ,她 是 嫉 妒 女 儿 的 。她 对 女 儿 百 般 刁 难 , 无
端地 搅 黄 了女儿 难 得 的婚事 , 她
要女儿 和她一样 、 陪她一起过 活 ,
的文本[ C ]
, ∥ 钱理群 . 中国现代 文学研 究丛
刊. 北京 : 北 京 大 学 出版 社 。 l 9 9 6 .
牺 牲 。这 是 一 个 嫉 妒 比 自 己幸 福
[ 3 ] 张爱玲. 张爱玲文集( 第 四卷 ) [ M ] 安
徽: 安徽 文艺出版 社。 1 9 9 2 .
恨 ,对 自己未 曾得 到 的发 泄 、 报 复、 补偿 , 进而她 要完全 占有这半
个 男人 , 哪 怕 只 是 形 式 上 的也 好 。 于 是 曹 七 巧 让 长 白 整 夜 整 夜 地 为 自 己烧 鸦 片 ,几 夜 几 夜 不 让 儿 子
的疯狂的女人 , 连女儿都不放过。 虽 然 没有 了男 女朋 友 之情 ,
也 解 除 了 婚 约 ,世 舫 和 长 安 依 旧
( 作者介绍 : 陈茜 , 绥化 学院文 学与传 媒 学院学生 , 研 究方向 : 现 当代文 学)
以朋友相 约 出去 ,他们认 真做 起 朋 友 来 了 。风 声 吹 回 到 七 巧 耳 朵
范文二:鲁迅祝福中人物形象分析
鲁迅祝福中人物形象分析
祥林嫂是生活在旧中国的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勤劳、善良、质朴、坚强而又愚昧懦弱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是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的受害者、牺牲品。以下是鲁迅祝福中人物形象分析,欢迎阅读。
祥林嫂首先是勤劳、善良、质朴的劳动妇女。她新寡之后,便逃到鲁镇来,在鲁四老爷家里做工,食物不论,力气不错,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似乎闲着就无聊。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有添短工。然而她很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祥林嫂性格上还有倔强的一面。她曾经多次反抗过自己的命运。她为了逃避在婆家的难以忍受的痛苦,来到了鲁镇到地主家帮工。后来被婆家的人绑走时,她在河边猛烈地抵抗,被出卖到山村时,她一路嚎一路骂,拜天地时,她把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撞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后来还是骂。面对众人的种种讥讽、侮辱与伤害,她给以无言的抗争,直至怀疑灵魂的有无。但是她的这些反抗,是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支持下的反抗,她并没有认识到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是摧残她的主要敌人。他对自己的抗争,还缺乏明确的认识,不明白应当反抗什么,怎样反抗,因而反
1 / 4
抗显得无力,相反还常常把生活的希望寄托于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她既受到封建礼教的压迫,同时也受到封建礼教的毒害。
例如,她对于自己的改嫁进行“出格”的挣扎,就是受到封建礼教所宣扬的“女子不失身,不改嫁”“好女不嫁二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毒害。临终时对“灵魂的有无”的疑惑,也是受到了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造成了她思想上的极度矛盾,又希望灵魂有,在阴间能见到自己的儿子——小阿毛;又希望灵魂无,在阴间没有地狱,不被锯成两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祥林嫂的反抗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悲剧性。这样,祥林嫂最终悲惨地死去,也是必然的了。
由于祥林嫂受到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也因此造成了她性格上的愚昧懦弱。例如,受到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毒害很深的劳动妇女柳妈,很同情晓林嫂的遭遇,并且出于善意,给祥林嫂讲了阴间的故事,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祥林嫂就按照柳妈说的办法倾其所有到土地庙里捐了门槛,给千人踏、万人垮。在将近死亡的前夕,又向人们寻问魂灵的有无。最终还是被人鄙视、无济于事悲惨地死去,这些都表明了她的愚昧麻木。
祥林嫂又是一个被践踏、被迫害的劳动妇女。婆婆、堂伯等把祥林嫂抢回去卖掉,就是对她进行践踏迫害的例证。当然,旧社会里这种劳动人民之间的践踏、迫害,其根
2 / 4
源在于剥削制度。
在旧社会,封建礼教宣扬“三从四德”,婆婆、堂伯正是依靠封建礼教所给予的对妇女的人身支配权,才得以迫害祥林嫂的。所以归根结底,这正是封建礼教对她的迫害。另外,柳妈让祥林嫂捐门槛,虽然主观愿望是好的,出于善意,可是在客观上的效果也起到迫害祥林嫂的作用,这实际上是封建迷信思想对祥林嫂的迫害,而不是某一个人对她的迫害。
祥林嫂的被愚弄、被鄙视表现在,
第一,命运对她的愚弄,祥林嫂年青时嫁给比自己小十岁的丈夫,丈夫在年纪轻轻的时候死去了,祥林嫂被迫害逃到鲁镇给鲁四老爷家当佣人。但不久,她又被婆婆等人抢了回去,转卖到深山里。后来,她生了一个儿子,丈夫又有力气,会做活,一家人还生活得不错,然而好运不长。几年之后,她竟有站在鲁四老爷的堂前了。原来,她的第二个丈夫病死了,孩子也被狼衔去了,大伯又来收屋,赶她走。走投无路的祥林嫂只得又回到老主人家里。可以说,他的命运是相当坎坷不幸的。命运也好象在愚弄她,捉弄她,不让她很好地生活。
第二,众人对她的愚弄、鄙视,人们讥讽她、嘲笑她、奚落她、侮辱他、伤害她。人们一听到她反复向人说她悲惨的故事,就厌烦得头痛,立即打断他的话,走开去了。只要有孩子在眼前,人们就取笑她,“祥林嫂,你们的阿毛如果还
3 / 4
在,不是也就有这么大了么?”柳妈对她额角上的伤疤,采取奚落、嘲笑的态度。后来,众人也逗她说话,专谈她额角上的伤疤,讥讽她。
第三,鲁四老爷夫妇对她的愚弄、鄙视。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四老爷家里,鲁四老爷讨厌她是一个寡妇,婆婆等人把祥林嫂抢回去,鲁四老爷支持这种做法。祥林嫂第二次来到鲁家帮工,四婶对他不满,鲁四老爷更嫌她是一个“伤风败俗”的女人,祭祀时不让她沾手。后来她把积存的工钱到土地庙捐了门槛,认为以此赎免“罪孽”。可是,四婶仍旧不让她在祭祀时沾手,最终又把她打发走。就这样,她最后的一星半点希望也破灭了。从此,她完全陷入了绝望,直至悲惨地死去。
总之,是地主阶级和封建礼教的摧残,一步一步地把祥林嫂推向死亡的深渊。
正如丁玲所说,“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4 / 4
范文三:《论语》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论语》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论语》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谢国荣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导游系,广西 桂林
干,能者七十二,可见他的教育成果是多么的显 引 言
著。孔子首先提出了 “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这 在中国的教育界中是影响十分深远的,沿用至今。 孔子门下弟子三千,《论语》中出现的人物众
多,但即使是只出现一次的人物,也能具有丰满的 孔子为人师表,对弟子的
关心如同对自己的亲
形象,在三言两语中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论 生儿子,并且对他们每个人
都关怀备至,对他们的
语》中语言幽默浅显,趣味性强,不刻板,并且注 性格秉性了如指掌,他曾经
评价过自己的学生: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嘭”“若由也,不 重语气神态及动作的描写,动静结合,用简练的语 得其死然”,他对每个学生的评价都是十分准确和 言展现丰富的形象。子路的鲁莽,颜回的温和,孔 中肯的,说明他对每个学生都十分了解。在平目的
子的一身正气,这些形象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研究 《论语》就必定要研究论语中的人物形 教育中,他也是根据每个学生个性的不同选择不同
象。本文选择 《论语》中孔子的形象和他弟子中性 的教育方法。
格最鲜明的子路做浅显的分析。 三 品德高洁,君子之行
子日:“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
一
、 孔子的形象分析
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
一 关怀苍生,志存高远 之,不去也。”意思是富有显贵,这是人人都想得
孔子生于乱世,他亲眼目睹了乱世中百姓生活 到的;如果不能用正确的方法获得它,君子是不会
的艰苦、君王的昏庸、政治的混沌。在这样的环境 接受的。贫穷卑贱,是人人都厌恶的。如果不能从
中,他没有偷生于乱世,而是将拯救这样的政治视 正确途径摆脱它,君子是不会逃避的。
为己任,钻研治国之道,周游列国传播自己的学 这也是孔子的能力和影响之大,却终生不得志
术,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样的现实。他 的原因。孔子主张君子之道,他认为,即使再贫穷
的境地,也不能够与小人同流合污,因此他对在仕
曾说过:“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苟有用
途中一味追求荣华富贵而没有原则、没有节操的为
我者,期月而已可以,三年有成。”他对自己有这
样的信心,也一直在努力寻求一个明君,可以给他 官者十分鄙视。孔子高尚的节操受到他学生的高度
施展的空间。他想要通过教导君王为君之道,建立 赞扬,在孔子受到污蔑的时候,他的学生为他正
起一个尊卑有序的遵礼的社会。他为天下苍生在各 名,斥责污蔑他的人,可见,孔子的为人是受到十
国中奔走一生,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他经常落魄 分肯定的。
孔子品格的高洁还体现在他的生活中, 《论
不堪,但是无论怎样艰难的情形下他都没有放弃这
个高远的志向。 语?述而》中有记载:“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天
他认为要达到理想的社会状态就要求为君者以 天如也”,论语乡党中也记载他 “席不正,不坐”
礼对下士,为臣者要对君忠诚。孔子推崇忠、义、 “割不正,不食”。他在生活中恪守许多常人无法想
礼、孝和礼法制度,推崇 “德政”,认为君王应该 象的礼法规则,不曾有一日废弃君子之行。另外,
具有良好的品德才能够政治清明。虽然孔子在世时 孔子十分注重礼仪,对老者和残疾人也格外尊重,
一
直没能够充分达成他的政治理想,但是他这种政 遇到持杖的老人一同通过
门口等狭窄的地方时,都
治思想对中国之后的政治影响深远。孔子将天下苍 会等老人先行再随后出门。孔子还教育弟子: “君
子死,冠不免。”而他的弟子也谨遵老师的教诲,
生扛在自己的肩上,这种历史责任感和正义感,彰
显了孔子伟大的人格和高远的追求。
尊师重道,懂礼遵礼。子路在战场上牺牲前,还想
二 因材施教,仁慈宽厚 起孔子对他的教导,死之前端正仪表,从容赴死。
孔子为人心怀天下,对天下苍生怀有仁慈之 可见孔子的礼,通过他的实践已经深入学生的内心。
心,并且他为 “万世师表”,他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通过以上的分析,《论语》给我们展示出来一
是非常卓越的。他与学生关系亦师亦友,从论语中 个奉行君子之道、忧国忧民、严以待己、宽厚仁慈
的描述就可见一斑,他和学生的交谈通常气氛自由 的孔子,他对君王有敬畏、有期望、有教导,他面
融洽,并且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来教导学生,与 对乱世没有逃避,只有终其一生的探索和努力,他
学生的距离很近。孑 子从 岁左右到 岁过世, 面对学生因材施教、宽容慈爱,他严肃但不刻板,
一
直都收徒教育,传播学术知识。孔子门下弟子三 幽默但睿智。
范文四:中高考人物形象分析技巧
人物形象分析
分析人物形象必须与文章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具体的事件表现出人物具体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以下结合《赌》这篇文章讲解“人物形象分析”的突破方法——四步分析法,或许能给你一些有益的启示。
赌
①一个暴君,一个哲人。他们同时生活在一座城市里。②暴君指着哲人的鼻子吼道:“你,必须从内心臣服于我!否则,我杀你!”哲人笑笑,不说话。暴君突然笑了:“不会让你这么痛快地死的!”哲人笑笑,不说话。③这时上帝来了。暴君臣服于地;哲人谦卑地躬下腰。上帝说:“孩子们,不要太吵闹。”他指着暴君说:“你一吵闹,我就痛苦难忍。”他又指着哲人说:“你一思考,我就想笑。”然后,上帝建议他们一同穿过沙漠,不带任何补给。谁活着出来,谁就是王者。暴君骂骂咧咧地上路了。他很自信,多年的厮杀、搏斗生涯使他藐视沙漠。而哲人依然笑眯眯的,不见任何异样。④开始的两天,暴君一鼓作气,遥遥领先。他计算过:骑骆驼穿越沙漠需要6天,而他加把劲儿,估计5天足矣。哲人并不知道他需要多长时间,如果死了,他就去见上帝;如果活着,他就云游四方。因此,哲人安步当车,只是偶尔考虑一下前进的方向。⑤第三天,哲人远远看见沙漠上有个小黑点。渐渐走近,发现是暴君。那时暴君又热又累又饿,不堪重负,脱得只剩一条裤衩,坐在沙丘上。看见哲人,他傲慢地站起身,拍拍屁股,与哲人一同前进。哲人一直不说话,世界很静,只听见脚踩沙子的沙沙声。暴君终于忍不住了:“你,不渴吗?”哲人笑笑。暴君又问:“你,不饿吗?”哲人笑笑。过了好一段时间,暴君恼怒地叫道:“你,不感到寂寞,不感到无聊
吗?”哲人笑笑。又过了好一段时间,暴君说:“若有剑,我会立刻杀你!⑥第四天,两人都有些垮了,走得很艰难。暴君一路咕咕哝哝,像是与哲人说话,又
像是自言自语。哲人脸上也不再有往日的笑容,但沉默依旧。沙漠越来越静了。 ⑦第五天,暴君远远落后了,他的精神已处于半失常状态,胡言乱语着。静默的沙漠对于他就像刀山火海一般沸腾、喧嚣。哲人也极端疲惫,难以支撑,但他依然移动脚步,没有停歇。⑧第六天,暴君在癫狂中迷失方向,后来再也没有人见
过他。而哲人也快不行了,常常虚弱得栽倒,但方向感还在,他爬啊爬啊…… ⑨第七天,早晨的阳光很好,露水也很滋润。哲人睁开眼,看见不远处有个村庄。
一、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因为篇幅短小,小小说的人物并不复杂,《赌》中只有“暴君”、“哲人”
和“上帝”三个人物,而主要人物明显是“暴君”和“哲人”。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是一个较浅易的思维过程,但考虑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几个细节:
1. 凡是文中涉及的人物描写方法都要考虑到,重点是分析主要的描写方法。如《赌》文中对二人的神态、动作描写,对“暴君”的语言描写等。如果我们在分析时仅仅关注“暴君”的语言描写,我们也许只能从文中读出他浮躁(或急躁) 的性格特点,但再通过分析他“指着哲人的鼻子”等神态与动作,我们就能进一步了解他张狂(或盛气凌人) 、自负等性格。
2. 要关注人物描写时能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词。《赌》文第③段中的“他(暴君) 很自信,多年的厮杀……”中的“自信”及第⑤段中的“他(暴君) 傲慢地站起身”
中的“傲慢”等,这些词语不仅是对人物神态的描写,也直接展示了人物的性格。
3. 关注具有双关意义或较含蓄(具有深层含义) 的描写词语。比如,文中多次写到“哲人”“笑”与“沉默”,无非是为了展示哲人“沉着(沉稳) ”、“心态平和”
等性格特点。
二、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
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但这三者之间实际上不是并列的,从某个角度而言,情节与环境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它们对人物性格的补充作用有时候会体现得相当重要。
自然环境描写除了推动情节发展这一作用之外,其他作用都是围绕人物展开的,它们包括:烘托人物心理活动,烘托气氛,烘托人物性格。比如,文章第⑥段末句写到“沙漠越来越静了”,乍看似乎与人物性格无关,但就是在这样“越来越静”的沙漠之中,“哲人”坚韧与平和的心态才最巧妙地得以展现。再比如末段中写道:“早晨的阳光很好,露水也很滋润。哲人睁开眼,看见不远处有个村庄。”这是不是在告诉我们,只有以坚毅的性格去战斗,才能看到生命的绿洲呢?
故事情节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简而言之,就是我们要看清通过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赌”完全程之后我们发现,“暴君”因浮躁而自食恶果,而“哲人”则因坚毅谦卑而最终迎来了自己生命的春天,整个情节都是围绕“暴君”的浮躁与“哲人”的平和心态而展开的。于是,我们可以将“暴君”的性格特点归纳为:张狂(盛气凌人) 、傲慢、自大(自负) 、浮躁(急躁、意气用事) ;将“哲人”的性格特点归纳为:沉稳(沉着) 、谦卑、耐劳(坚韧或坚毅) 、心态平和。
三、通过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应该是人物性格与其身份地位的综合。人物性格的分析为人物形象的分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就如同要造一幢楼房,结构上的大多数建材都已具备,
就只等着将这些材料组合在一起了。从表达上而言,人物形象用如下的方式概括:××是一个(人物性格) 的(人物身份地位、性质、评价等) 形象。在《赌》文中,“暴君”形象可概括为:“暴君”是一个盛气凌人、傲慢自负且经常意气用事的反面形象;“哲人”是一个遇事沉稳、待人谦卑、心态平和且能吃苦耐劳的正面形象。概括时,如果能够确定人物身份的,则以“工人”、“农民”、“小市民”、“手工业者”……概括;如能确定其评价的,可以“文学家”、“画家”、“政治家”……概括;如能确定其(阶级) 性质的,可以“资本家”、“封建地主”、“走狗”……概括。
四、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这里的“社会矛盾”与“现实生活”就是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因此,每一个形象的塑造都是有其目的的,分析时如果能抓住人物形象,把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目的揭示出来,就能顺利达到分析主题思想的目的。 《赌》文塑造“暴君”和“哲人”这样两个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从“暴君”的角度来说,无非是告诉人们目空一切的狂妄之徒终将自食恶果,警示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不可心浮气躁;从“哲人”的角度而言,无非是想告诉人们唯有以谦卑与坚毅的心态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到达心仪的彼岸;如果再联系题目“赌”,从二者对比的角度来分析,又不难看出文章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人生就像一场赌博,狂妄自大者必然输掉自己的人生甚至生命,心态平和者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步分析法概述: 通过描写分析人物性格——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通过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
人物形象分析
1、分析人物形象首先要从分析环境入手,看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所以然的社会因素。环境的描写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物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概括的说,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物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例如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特别艰苦。但是决定人物命运的主要的是社会环境。大家都熟悉的小说人物:范进、鲁提辖、贾雨村、孔乙己、韩麦尔、于勒、马克、吐温、奥楚蔑洛夫、别里科夫、夏洛克、葛朗台、等等,他们的命运与性格无不为环境所决定。比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和《荷花淀》. 中的水生嫂,这两个人物的命运与性格截然不同,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使社会主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们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里。而杜十娘被遗弃,那是由于生活在封建统治的时代,尽管做出了抗争,但最终也未能摆脱悲剧的结局。由此看来,环境决定人物,人物能动地改变着环境,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的。
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 有的作品描写社会环境只侧重在一两个方面,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方面有专制主义的潮流,一方面有民主自由的潮流,反动潮流和进步潮流矛盾冲突着。而有的作品描写社会环境,而展现诸多方面,如鲁迅的小说《祝福》,既有封建礼教问题,又有迷信观念问题;既有男女不平等的问题,又有封建贞操观念的问题;既有人心冷漠的问题,又有人们的愚昧落后的问题。这诸多的问题,在祥林嫂的一生的苦难历程中,时而这种因素起作用,时而那种因素起作用。她连自己姓名都没有,看出在旧中国妇女没有社会地位,周围的人冷漠、愚昧,迷信。怪不得有人评论说,祥林嫂非死不可了,不仅憎恨她的人,就是同情她的人也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柳妈叫她
捐门槛)所以在分析社会环境时,应根据作品不同情况,多角度地加以分析。
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该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挖掘其社会历史内涵。 社会环境主要是由主要人物周围的次要人物组成的。那些次要人物,是某种社会力量的代表,某种观念的载体,应该透过这些人物的言行,认识他们代表了一种怎样的社会势力,代表了一种怎样的观念。作家总是通过具体的人物来体现某种社会势力或观念的,我们分析小说要通过具体人物的言行来认识其社会历史内涵。例如:《祝福》表现封建贞洁观念,主要是让鲁四老爷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的;表现迷信观念,主要是让柳妈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的;表现人心冷漠主要是让小伙计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的。我们鉴赏时,就要从鲁四老爷的话语中看到封建礼教,从柳妈的话语中看到迷信观念,从小伙计的话语中看到人心冷漠。这样,我们才能领悟到作品所提出的社会问题。
第三,注意人物和环境的辩证关系。 环境决定人物命运及其性格,人物又能动地作用于环境。当然,这种作用有种种不同的情形。有的合乎历史潮流,有的违背历史潮流,有的被时代潮流所淘汰,有的被黑暗社会所吞噬。
第四,提高认识能力与鉴赏能力。 一个人对社会,对历史,认识越深刻,对作品所描写的社会环境的认识也就越深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也在提高,以今天的眼光去审视昨天和前天,是是非非见得分外明显。例如,《祝福》中写祥林嫂第二个丈夫贺老六死了,阿毛被狼衔去了,大伯就来收屋,又赶她,她就无处安身了。这种事情如果放在今天,就很荒唐可笑,按今天的情理,房产权理应归属祥林嫂。这样一比较,就知道祥林嫂那个时代,男女不平等,妇女没有丝毫权利可言。所以,我们阅读作品,应该自觉地将作品的社会环境与我们今天的社会环境相比较。
2. 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这跟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认识一个人,或给一个人做鉴定有相通的道理。研究一个人,往往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仅凭一知半解,仅凭大致的印象,轻率地议论一个人,往往会犯极左或极右的错误。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则要求我们掌握全部材料的总和,要求我们用历史的眼光,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做出全面而正确的结论。 情节是人物性格历史。祥林嫂的半生事迹,就是祥林嫂性格的历史。例如,丈夫死了,祥林嫂不甘忍受严厉的婆婆的折磨,逃到鲁镇做女工。她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这样的生活她就很满足,渐渐地有了笑影。这些情节都是她的性格使然。又如婆婆把她卖到了贺家墺,她一路嚎,骂,拜不成天地,一头撞到香案角上,这些情节也是她思想性格使然。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的个性。所以,赏析人物形象,还要从情节分析手,据情节而论人物,避免失之偏颇,误入岐途。 总而言之,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要从人物活动的环境和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等情节入物。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作品所塑的典型以及这一典型蕴含深远意义和影响。
3.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摹写,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方法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
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2.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
另外,根据叙述人的表现手法,又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3.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
4.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换届的细致描写。
赏析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技巧
1.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
(1)人物描写的方法
①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事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②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 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③外貌描写: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外貌描写,不要求写全貌,它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人的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绘,并通过外貌描写来传神,向读者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其作用不仅在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面貌,而且是为了以“形”传“神”,即通过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来揭示这个人物的性格。它往往着重于人物的面部、身材、服饰,以表现人物的身份、风度、神韵和表情。
④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最易“泄露”人物心灵的秘密,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它可以充分、细致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因此,人物的言语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语言描写要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由于时代、职业、身份、年龄等因素造成的差异,人们说话的内容、方式各有不同,语言描写就是要抓住能表现人物个性的语言,写出“这一个”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目睹其容。语言描写宜简洁得体,不可拖沓散漫,有悖人物身份。
语言描写主要表现为对话描写。
⑤动作描写:行动描写就是让人物用行动来表现自己。行动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最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姿势都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所以对于人物行动的描写是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
这里所说的行动,不是人物的一切行动,而是最有意义、最能显示人物性格,或者能推动情节发展的那些行动,包括人物的习惯性动作和下意识举止在内。行动描写就是让人物在“做些什么”和“怎样去做”中去展示自己的价值观念、情感特性、性格气质、精神状态等,使读者透过人物的“所作所为”做出相应、相似、相关而不相悖的判断。
⑥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等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的描写,它旨在深刻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
如果说人物的肖像、言语、行动的描写侧重于展示人物形象的外部风貌,让读者透过这些描写窥见或感受人物内心的活动,那么,心理描写则直接披露人物的内在隐秘世界。它们的互相结合,就能够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完整、丰满而且深刻,因而也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
在心理刻画时,要注意捕捉人物内心的变化,尤其是那些一闪即逝的心灵波动。在描述心理变化轨迹时,要做到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2)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①外貌、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A 、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省去,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B 、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③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
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④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2.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
环境是人物活动和故事发生发展的场所。特定的人物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对小说环境描写的分析,也是理解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等,有时起渲染气氛的作用。社会环境主要是渲染时代特征。另外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也起着强化作用,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臵各种不同的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出性格。
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同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根据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全面、恰当、实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中引出的结论,反过来可以解释情节。只有全面而恰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
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
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
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4.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
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5.从分析小说的主题入手,揣摩作者的评价。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主题往往是通过作品中人物的活动体现出来的,因此通过分析小说的主题,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可以正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1. 品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要通过品析作家笔下的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并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 赏读环境描写,明晰人物思想。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活动的。这里说的环境,既是指自然环境,更多的是指社会环境。前者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景,或烘托人物的内心,对人物起强化作用;后者是人物命运、性格及最终结局的外因。结合具体的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分析人物性格,是鉴赏人物形象的重要一环。
3. 分析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
情节本来就是人物行为和活动的过程,作家在展开情节的过程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4. 探读细节描写,彰显人物性格。
所谓细节,是指对人物形象的某些局部或微小变化所进行的细腻描写,它是构成人物形象的组成单位,为展示人物精神风貌和深化文章主题服务。因而,
分析人物形象离不开对细节描写的探究品读,通过对人物最传神的细节的品味,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
1、理清故事情节。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一般来说,首先要理清故事情节,掌握文章的“脉络”,因为小说是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来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抓住了故事情节的特点就是抓住了分析人物的突破点。
如何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在阅读一篇小说前,提前了解作者,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是阅读、透析一篇小说的“必修课”。要了解作者当时写作时所处的一个社会环境,了解作者擅长于写哪类的小说等等。了解这些,就可以用反推法大概推出小说的人物形象。 如何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3、分析小说人物活动的环境。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小说一般侧重于社会环境,前者直抒胸臆,后者侧重反衬。环境的描写要找出属于小说人物的典型环境,通过典型环境可以揭露人物的典型形象。
如何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4、对小说人物的言行举止及内心世界进行分析。
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都是用来表现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一句常
说的话,一个常做的动作,都是表现人物特有的性格特征。记住:人物特有的形象是通过特有的语言、动作及心里活动表现出来的。
如何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5、分析小说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
一个人离不开与社会上的人的交往,人在社会里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因此,小说作者笔下的人物也不列外,作者常常会将一些反例人放到小说里面,以更加突出小说人物的形象。小说一般的目的都是反映社会的某种现象,常常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的。
如何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6、更深层次的了解人物形象。
小说一般都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揭示社会的本质。而社会的本质对应的正是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小说的深刻内涵都隐藏得很深,得从人物的一些形象下手,了解了社会的本质就能够深层次的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了。
如何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范文五:《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
繁漪是曹禹的成名之作《雷雨》中的一个被凌辱、被摧残的女性,同时也是一个敢于冲破封建家庭束缚的“叛逆”,一个阴鸷的女人。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为了爱情,“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的搏斗”。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她将“最圆满,最有秋序”的封建家庭劈得粉碎。但她不仅毁灭了别人,也葬送了自己的幸福。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分析这一人物的悲剧形象。
关键词:
《雷雨》 繁漪 封建社会 形象 悲剧
正文: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该剧是一部多幕剧,它写于一九三三年,一九三四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繁漪是曹禺刻画的最具特色和最为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个从走廊上静静走来的女人,阴鸷而沉郁,穿着一身镶灰花边的旗袍,如同一朵黑色的玫瑰在满园的暮色里散发忧郁的芬芳。她的眼睛大而灰暗,沉静地灼烧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怨望。偶尔也会露出依稀的微笑:“红晕的颜色快乐地散布在她的脸上”。① 曹禺曾说过,繁漪的性格是最“雷雨”的。在曹禺看来,繁漪是个“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并“敢冲破一切的桎桔,做一次困兽的搏斗”②的女性。
一、繁漪是资产阶级的新女性
繁漪是个受过新思想影响的资产阶级女性,是“五四”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在她身上折射出不畏强权、争取自由、宁死拼斗的绚丽光彩。首先,她出生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年,当时的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对于人民的压榨和剥削日益深刻,人民群众没有人身自由,处于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同时,刚刚过去的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光明与希望,要求民主,争取人权,要求自由的新思想、新观念,已经开始深入人心。这种时代的特点 ,这种时代里要求个性自由的精神氛围 ,无疑给繁漪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提供了抗争的精神动力。另外,她上过私塾又受过一点新的教育,这不仅使她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丰富了她的感情,开阔了她的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使她具有了较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条件,所以当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掀起以后,受到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 她们奋起,勇敢地走上了抗争之路,义无反顾地追寻自己被社会、被封建家庭剥夺了的幸福。这种抗争的勇气和行动使她们身上闪耀着理想的光辉,成为时代精神的体现。她们压抑——抗争——再压抑——再抗争(不惜以自毁方式抗争),正是“五四”以来时代新女性精神觉醒的典型性历程。③
然而,新时代潮流过于迅疾、过于猛烈,使她们根本来不及从容地吸取新的精神营养,除去存留于灵魂深处的旧时代的种种烙印。于是,她们不得不以“半新”(相对现代新女性而言)的姿态,乃至以传统的、病态的思维方式、斗争方式去寻求个人幸福。但她身上折射出的反封建专制的个性解放色彩,是周朴园这个死寂家庭的一场雷雨、一个闪电,她照亮
了所有的黑暗与罪恶,当她的灵魂终于勇敢地发出一声强烈呼喊:“我是人,一个要真正活着的女人!”那是时代的觉醒,是“五四”的声音。她一生为这追求,生命为这燃烧。
二、繁漪的反抗精神及反抗的不彻底性
繁漪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但她却不是一个具有开创性的能力和思想的人。她的反抗是软弱的,徒劳的,不彻底的,但她仍然坚持。
繁漪的反抗性,主要表现在对周朴园的反叛上。这贯穿在她的许多言行中,而且越来越尖锐,越来越激烈。虽然繁漪对周朴园的反抗,带有个性解放思想跟封建专制斗争的性质,具有较积极的社会意义,但是,她却并非是“反封建”的女性,她的骨子里沉积着的传统封建文化深深地影响着她的思想和行为,她的意识深层潜伏着某些软弱、妥协的因素。她对周朴园虽然充满了怨恨,但却没有打算要冲出周公馆这座“死牢”,去广阔的自由天地里呼吸更为自由的社会空气;她虽竭力反抗,但她并没有正确地估计一下自己与对手之间悬殊的力量对比。所以在传统思想的重压下,她的习惯和本能使她没有也不可能通过个人的力量去挣脱周朴园的控制。
三、繁漪的觉醒意识与忘我的追求
没有爱情的生活及不平等的夫妻关系,让繁漪感到压抑、枯燥,生命的郁结日渐沉重。她向往爱情,于是有了和周朴园和鲁侍萍之子周萍的暧昧关系。她向往自由,希望自己能与周萍一起远走高飞。但这一切希望随着四凤的出现而破灭了,周萍的移情别恋令繁漪心慌意乱。她试着用旧情软化周萍,想使他回心转意;她甚至苦苦哀求周萍回到她身边……尽管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但这正体现了她对爱情、对幸福、对自由不顾一切的追求。虽然这种追求最后导致了周家家破人亡的悲剧,虽然这种追求并不符合中国传统的道德标准和伦理观念,但这追求却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表现着一种自然的精神。
繁漪的追求固然选错了方式,选错了对象,但这种追求的本身是不容非议的。甚而,是值得褒奖的。这种精神,表现的是一份执著、一份坚毅、一份锲而不舍的品质,其中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和对光明、对温暖、对快乐、对一切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
繁漪的追求固然是具有局限性的,可以说是狭隘的,完全是从她个人角度考虑的,她敢于冲破周家这个“牢笼”,敢于和周朴园“对着干”,甚至甘愿放弃奢华的生活,去“胜利大逃亡”,在当时的社会,这意味着一种挑战、一种叛逆。虽然没有成功,但确实难能可贵。
繁漪的追求最终是一场空,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追求是人性中一种伟大的精神,她应该成为人生永恒的主题。
四、异化的自我与毁灭的结局
繁漪的悲剧命运,有婚姻不幸的缘故,也有过高看重爱情而造成的理解差异。在没有尊严、毫无生机、阴森的家中,她的精神受到极大的摧残 ,人性受到压抑而变得扭曲、异化。
其一,周萍毕竟是一个受旧道德熏陶的青年,封建的人伦纲常在他身上还有着深深的烙印。他虽然不爱他的父亲,甚至有些怕他,但跟继母乱伦他觉得还是有悖人伦的,是一种罪恶,并且这种罪恶感无时无刻不在压迫着他,使他喘不过起来。在这样的心理压迫下,
他怎么可能轻松地面对繁漪,并与她保持那种不正常的关系呢?
其二,以繁漪的性格,周萍也是不可能真正爱上他的。周萍长时间生活在一种极度压抑的生活环境中,他特别需要一种“活”的,“新鲜”的,“青春”的东西来给他一种动力。而繁漪的阴鸷和她的沉静忧郁,只能使他感到更加郁闷、甚至颓废。这也是他想拼命地摆脱这种关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而这些,都是繁漪所不能理解也不可能理解的。这也正是繁漪的悲哀。
其三,周萍即使真爱繁漪,他也没有足够的勇气脱离家庭把繁漪带出去。周萍毕竟是一个对封建家庭还有着很强的依赖心理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不可能也不敢于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走上独立生活的道路。周萍是一根脆弱的小草,他的肩膀不会支撑得住任何一种重担,更可怕的是他还要别人的慰藉。
繁漪在旧制度,旧家庭里是被凌辱、被摧残、被遗弃的受害者,她的悲剧命运是值得同情的。但在她的思想性格中,杂合着积极的和变态的因素,她是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和黑暗社会造成的悲剧人物,因而具有较深刻的典型意义。她的不幸命运暴露了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和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她的叛逆和挣扎则是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有力冲击。同时也说明在利已主义的发条上产生的反抗力量毕竟是软弱的,不能持久的,当她破坏着自己的罪恶家庭时,也在破坏着别人的幸福;当她要求着自己的自由时,也在损害着别人的自由,所以她不可能使自己获得真正的幸福,她的悲剧亦是必然的。
无可否认繁漪的悲剧深刻性,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这个家庭和社会,犹如一个封闭禁锢的黑匣子,是连一点人的自由都不可能的。人性被扭曲异化,美的心灵被扼杀窒息。“雷雨”的世界,是一个令人灵魂战栗的世界。同时还表明了一个客观的事实,在中国追求资产阶级的个性解放个性自由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以追求个性自由所产生的拼搏力量毕竟是软弱的。但是如果过高的估价繁漪的个性解放和民主自由追求,好象太牵强了些。所以笔者认为繁漪只能是一个可怜的人,她的生活时代注定了她人生的悲剧。
参考文献:
1、①曹禺《雷雨〃序》,文化生活出版社1947年版第10页.
2、②曹禺《雷雨〃序》,曹愚文集[M]第1卷.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12.
3、③杨立民《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1卷,第3期,2002.06.
4、④余秋雨《天涯故事》,中国盲文出版社,2006年05月
5、⑤《曹禺作品精选》(雷雨)且夫选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156页
6、⑥曹禺 ,《曹禺选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7、⑦《曹禺作品精选》(雷雨)且夫选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165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金锁记》中曹七巧人物形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