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列子》中的十个寓言故事
《列子》中的十个寓言故事
《列子》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学所著,其中每篇文字各有主题,不仅蕴含哲理,而且浅显易懂、饶有趣味,下面十个寓言故事带你细细体会,说不定你会有新的感悟和发现。
愚公移山
【原文】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不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列子·汤问》(节选)
【大意】北山愚公长叹一声,回答说:“你太顽固了,顽固得一窍不通,你简直还不如那个寡妇和不懂事的小孩。即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呀!儿子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但是山不会再增加了,还怕挖不平它吗?”
【寓意】比喻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夸父逐日
【原文】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列子·汤问》
【大意】夸父不自量力,想要追上太阳的影子,一直赶到太阳落下的隅谷旁边,他口渴极了,想得到水喝,就跑去饮黄河、渭河的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喝,他又跑到北方去喝大湖里的水。还没有走到,半路上他就渴死了。他丢弃掉的手杖,为尸体的脂膏和肌肉所浸润,生长成一片茂密的树林,名叫邓林。邓林覆盖面积方圆达几千里。
【寓意】表现了人们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坚强决心。也比喻自不量力。
两小儿辩日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列子·汤问》
【大意】孔子到东方游历,看见路旁有两个小孩在争辩,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最近,到了中午离人最远。”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最远,中午离人最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升的时候有车盖那样大,到了中午,却只有盘子那样大,这不是远的看起来小近的看起来大吗?”后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时,天气还是凉丝丝的,中午就热得像手伸到热水里,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无法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寓意】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余音绕梁
【原文】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列子·汤问》(节选)
【大意】从前韩娥东去齐国,路上粮食吃完了,经过雍门时,就靠卖唱来换取食物。她走了以后,歌声的余音还在栋梁上久久萦绕,三天不断,附近的居民还以为她没有离开。
【寓意】形容歌声优美动听,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比喻诗文意味深长。
高山流水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列子·汤问》(节选)
【大意】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弹琴。伯牙弹琴,内心向往登临高山。钟子期赞叹道:“好极了,巍巍峨峨就像泰山一样!”伯牙又转而心向滔滔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
【寓意】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
纪昌学射
【原文】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氂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列子·汤问》(节选)
【大意】有个人名叫纪昌,又来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对他说:“你先要学会盯住一个目标不眨眼睛的本领,然后才谈得上学习射箭。”纪昌回到家里,就仰面朝天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双眼死死盯住织机的踏板。两年以后,即使锋利的锥尖刺到眼眶边,他都不眨一眨眼。于是就去告诉飞卫。飞卫说:“还不行,你必须练好眼力才可以学射箭。当你能练到把极小的物体看得很大,将模糊的目标看得很显著,那时候,你再来告诉我。”纪昌用牛尾巴毛拴住一只虱子,吊在窗口上,天天面朝南方目不转睛地瞪着它。十多天之间,虱子在眼中渐渐显得大了起来;三年之后,竟显得有车轮那么大。再看看其它东西,都如山丘一样。他便用燕国牛角加固的弓、楚国蓬杆制成的箭,朝虱子射去,利箭穿透虱心,而牛尾毛却没断绝。于是,纪昌又跑去告诉飞卫,飞卫高兴得跳将起来,拍着胸膛说:“射箭的奥妙你已经得到啦!”
【寓意】要练成一身真功夫,需要克服无数困难,付出无数心血和努力。
杞人忧天
【原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列子·天瑞》(节选)
【大意】杞国有一个人担忧会天崩地陷,自己无处安身,因而憋得茶饭不进,睡眠不安的人。
【寓意】比喻完全不必要的或没有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歧路亡羊
【原文】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节选)
【大意】杨朱的邻人丢失了一只羊,他率领全家老小,又请杨朱派童仆帮助一齐追寻。杨朱说:“哈!丢失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呢?”邻人回答:“岔路太多了。”追的人返回后,杨子问:“羊找到了吗?”邻人回答:“跑掉啦!”杨子问:“怎么会跑掉呢?”回答:“岔路上又有岔路,我不知道该往哪条路去找,所以只好回来了。”
【寓意】比喻事理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疑邻盗斧
【原文】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
——《列子·说符》
【大意】有一个人丢失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家的儿子偷走了,看他邻居儿子走路的姿势,像是偷斧子的;面部表情,像是偷斧子的;言谈话语,像是偷斧子的;所有的动作态度,无不像是一个偷斧子的人。不久,
这个人在山谷里掘土,找到了自己丢失的斧子,第二天,他又看见邻家的儿子,动作和态度再也没有一点像偷斧子的人了。
【寓意】做人处事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不能凭空猜想。
齐人攫金
【原文】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列子·说符》
【大意】从前齐国有一个渴望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戴整齐来到市场上,走进一家卖金子的店铺,抓起一块金子就跑。官吏捉住了他,责问道:“这么多人都在那里,你为什么还偷人家的金子?”他回答:“我拿金子的时候,没有看见人,只看见金子。”
【寓意】比喻利欲熏心而不顾一切。
范文二:《列子》寓言的叙事分析
‘恶黧㈣
《列子》寓言的叙事分析
■袁演
长期以来,有关《列子》的真伪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至今尚无定论。据统计,当代有关《列子》问题研究的成果,考辨其宾伪的在60%以上。结合文化人类学研究成果,从叙事学角度探讨《列子》寓言的特征,无疑是一种开阔思路、灵活拓宽《列子》研究方法的途径。本文即从叙事内容、叙事特征、叙事方式等几个方面,对《列子》中的寓言进行了新的解读。
【关键词】《列子》寓言;神话题材;概念化叙述者;预言叙事【中图分类号】10袁
【文献标识码lA
【文章编号11004—518X(2010)08—0039—06
演(1974一),女,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部中国叙事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
330077)
中国叙事学、后经典叙事学。(江西南昌
本文系江西省社科院2010年度院级管理课题青年项目“先秦两汉寓言叙事研究”(项目编号:1013)的阶段性成果。
列子名御寇,郑国人,生活在战国时期,早于庄子而文学史上的价值大打折扣。正如一些研究者所指出的:“迄今为止,对《列子》真伪的争论、分歧仍在,对《列子》思想价值的研究几近空白,对张湛注与佛教思想的关系的研究还不甚清晰,理论的切人点还有待进一步打开,已开创的研究领域的深度还有欠缺。这就要求我们在继承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同时,还要大胆创新,敢于审慎地运用新理论新方法,不为真伪之争所束缚,打开思路,灵活且最大限度地开拓《列子》及张湛注研究的新天地。”121
有鉴于此,笔者从寓言叙事的要素出发,通过翻检分析《列子》中的近百则寓言,发现它们大多体现出一些共同特征:以神话题材为叙事内容,以概念化的神话人物或历史人物为叙述者,在时空交错的叙事场景中,以预言的方式展开对话体叙事,从而营造出亦真亦幻的叙事空间。下面冀望通过对《列子》寓言的叙事分析,在阐述它重要学术价值的同时,从叙事的角度为《列子》的真
生。《庄子》中有22处提到列子,《战国策》、《尸子》、《吕
氏春秋》等书也提到过列子…(前鲋。《吕氏春秋?观世篇》载:“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高诱注:“子列子,御寇,体道人也。著书八篇,在庄子前,庄子称之。”作为一名隐者,虽穷却不肯出仕而“为有国者所羁”。崇尚清静无为,养性体道,“心凝形释,内外尽矣”,呈现出“在德机”、“衡气机”、“太冲莫脱”的形象,为辟谷、导引、人定功夫的先行者。
《列子》全书共8篇,即《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和《说符》,共计有寓言故事近百则①,和《庄子》一道,并称先秦道家黄老学派的早期重要著作。在《老子》、《庄子》、《文子》、《列子》等“道经”四书中,《庄子》、《列子》文学价值最高,其间的关系也最为密切复杂。然而,一直以来,《庄子》的地位不容置疑,《列子》却因其真伪之辨使它的命运多舛,在思想史、
砑丽面39
万方数据
江西社会科学
2010.8
实性提供新的证据。
一、《列子》的真伪之辨
《列子》一书在先秦时期已经形成,最初是以目录记载的形式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列子》八篇,班固自注云:“名圄寇,先庄子,庄子称之。”此后的几部重要正史目录如《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及《宋史?艺文志》等都有记载。西汉末刘向整理古籍,因流传不广而散佚。东晋永嘉之乱后,《列子》八篇仅剩三卷,学者张湛“参校有无,始得全备”,是为《列子注》。作为东晋玄学的代表作,它进一步发展了何晏、王弼以来的玄学思想。随着魏晋玄学之风的盛行,张湛注本才得以广泛流传于世,《隋书?经籍志》所载便是此本。唐玄宗时将其奉为《冲虚至德真经》,作为士人应试科举的道家经典,同时也引发了对于其本身真伪的辩争。柳宗元、高似孙相继提11《列子》为伪书,之后应者云起,《列子》遂判为伪书,甚至连列子其人列御寇的存在也被否定,将他置于不曾存在的神怪杜撰之列。从近人梁启超、马叙伦,到郭沫若、杨伯峻、严北溟等,都对刘向《列子新书目录》和《列子》一书提出了很多可疑之处,认为《列子》是一部伪书,并把作伪者认定为为《列子》作注的张湛,但终因证据不足而归为出自魏晋人之手。
许多当代学者也循着前人的思路,从不同侧面指认《列子》为伪书。如谭家健对《列子》中与先秦两汉魏晋古籍相同的58则故事进行了一一考察,通过比较异同而探究其渊源关系,认为《列子》对其他典籍进行了抄袭、补充、删节、发挥等131;杨漪柳通过统计指出,《列子》与《庄子》中有直接关联的寓言有30余则,可归结为直接引用型、扩充型和杂糅型三大类,《列子》寓言乃参照《庄子》寓言而作,其借鉴方式是全方位的,或抄袭,或扩充,或整编,总之都是在《庄子》基础上进行的概括、加工或再创造【41;马振亚分析了《列子》中关于称数法运用,据此判定其纯系托古伪书的重要材料…;而章沧授则从散文的角度,认为《列子》是在《庄子》散文基础上的加工润色、推陈出新,为此他列举了“朝三暮四”这个寓言故事来加以说明,指出寓言“朝三暮四”在《庄子》中仅用了26个字来描写,而在《列子?皇帝篇》中却达68字,进而指
万方数据
出:凡注成语“朝三暮四”的出处皆依《庄子》,而作为寓言故事的“朝三暮四”皆引自《列子》,并以此作为《列子》文学创造的价值№l。
由于将《列子》判为伪书缺乏确凿证据,且不乏推测之辞,于是一些学者开始质疑“伪书说”,并提出《列子》不伪的观点,如我国大陆学者岑仲勉、李养正,台湾学者严灵峰、陈鼓应以及日本学者武义内雄等,从而扭转了《列子》“伪书说”一边倒的局面“1‘前自¨。此外,胡家聪以《列子》中多处言及“黄帝书”、“黄帝日”或“黄帝事”,认
定《列子》为稷下黄老之先导,《列子》实为道家黄老学的
早期著作"1;马达则从寓言的角度全面而详实地考察了《列子》的成书年代,就《列子》寓言的寓意、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创作手法和题材等方面证明它是战国时代社会大变革的反映,因为魏晋时代对国家危难、民生疾苦无动于衷的颓废派作家是不可能写出这样精湛的寓言的【s1;而王利锁从《逍遥游》“列子御风”故事的真实性等问题展开探讨,得出的结论是:《列子》当早于《庄子》,《庄子》对《列子》思想的认识是以《列子》为模本的,列子是庄子的前辈,是庄子建构自己思想的重要参照和超越对象。《列子》一书可能经过后人加工润色,但其基本材料应该早于《庄子》归】。
实际上,正如持《列子》伪书说的学者终因证据不足而将它归于出自魏晋人之手一样,有些学者的观点是很难自圆其说甚至自相矛盾的,比如上面提到的章沧授的论述,不仅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反而给自己的观点一个反证——众所周知,寓言故事一般先于成语而存在,成语是在寓言故事的基础上逐渐提炼而成的,这恰恰说明《列子》先于《庄子》而存在。
除以上两种观点之外,还有一种折中的观点,比如李春艳就撰文指出,《列子》属于先秦诸子中的道家,今本《列子》因晋人张湛注得以流传于后世,辗转流传中杂有魏晋人增补的成分,因此其书兼具先秦及魏晋的双重思想,并从文字学角度指出《列子》残留着先秦古字,以此证明《列子》确系先秦古籍。而从先秦古籍中曾提到过列子的还有《管子》、《晏子》、《墨子》、《韩非子》、《战国
策》等来看,列子其人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至于《列子》
中出现了晚于作者年代的人,说明古书在流传过程中留
有后人增益的痕迹,《列子》中不仅存有先秦思想,还有魏晋玄学思潮(《列子?杨朱篇》就非常典型),它的主体部分应出自先秦时期,其中增补的一小部分形成于魏晋【l们。笔者觉得这种看法比较中肯,将它归于先秦寓言来进行探讨较为恰当。
二、《列子》寓言的叙事内容
“在人类思维发展的长途中,高耸着三座里程碑:一是语言的产生,二是神话的繁衍,三是理性思维的发展。”神话表现了原始人解释和征服自然的愿望,它的思维形式是原始的,认为万物有灵,人与外物可以相互感应。世界各国的早期寓言大多直接或间接地脱胎于神话Inl。《列子》寓言也不例外,它大量采用神话素材,运用拟人化和荒诞夸张的创作手法,出现了大量脱胎于神话的动植物寓言和荒诞的人物寓言。与战国诸子早期的《墨子》寓言和《孟子》寓言相比,《列子》寓言数量大为增加,且更加注重寓言故事和情节的独立完整性,对理论的阐述往往和寓言故事两相剥离。例如:
譬有入于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耳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哉?(《墨子?鲁问》)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日:“今日病矣!余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孟子?揠苗助长>)
以上两则寓言尚质少文,语言情节简单,人物形象单薄。相比之下,《列子》寓言在叙事内容上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丰满的人物形象,一般先讲述故事,然后进行说理,具有浓厚的神话传说色彩。下面是《黄帝Ii)中有关寓言“商丘开”的记载:
范氏有子日子华,善养私名,举国服之;有宠于晋君,不仕而居三卿之右。4
禾生、子伯,范氏之上客。出行,经垌外,宿干田更商丘开之舍。中夜,禾生、子伯二人相与言子华之名势,能使存者亡,亡者存;富者贫,贫者富。商丘开先窘于饥寒。潜于牖北听之。因假粮荷畚之子华之门。
子华之门徒皆世族也,缟衣乘轩,缓步阔视。顾见商丘开年老力弱,面目黧黑,衣冠不检,莫不珥之。既而狎侮欺诒,搅按挨扰,亡所不为。商丘开常
万方数据
《列子》寓言的叙事分析
无愠容,而诸客之技单,惫与嬉笑。遂于商丘开俱登高台,于众中漫言日:“有能自投下者赏百金。”众皆竞应。商丘开以为信然,遂先投下,形若飞鸟,扬于地,肌骨无劭。范氏之党以为偶然,未讵怪也。因复指河曲之淫隗日:“彼中有宝珠,泳可得也。”商丘开复从而泳之,既出,果得珠焉。众踮同疑。子华靖令豫肉食衣帛之次。俄而范氏之藏大火。子华日:“若能入火取绵者,从所得多少赏若。”商丘开往无难色,入火往还,埃不漫,身不焦。范氏之党以为有道,乃共谢之日:“吾不知子之有道而诞子,吾不知子之神人而辱子。子其愚我也,子其聋我也,子其盲我也,敢问其道。”
商丘开日:“吾亡遭。虽吾之心,亦不知所以。”……宰我闻之,以告仲尼。仲尼日:“汝弗知乎?夫至信之人,可以感物也。动天地,感鬼神,横六合,而无逆者,岂但履危险,入水火而已哉?商丘开信伪物犹不逆,况彼我皆诚哉?小子识之!”【12】(聊’
这则寓言极尽夸张之能事,描写了商丘开“形若飞鸟坠高台”、“潜入深河得宝珠”、“面无难色冲火海”的超常行为,他三次大显神通,彻底折服了范氏子华的门客们,而他所凭借的技巧仅仅是诚心。显然,只有虚构的神人才能具有如此神通广大的道术。类似的寓言还有《黄帝篇》中的“华胥氏之国”,《周穆王篇》中的“化人”以及《汤问篇》中的“偃师造人”、“扁鹊易心”、“孔周三剑”等等,同样是叙事细腻生动,情节步步推进、曲折多姿。这些寓言以神话传说为叙事素材,往往在故事的叙述中已经饱含了寓意,在故事的结尾即便有总结的话语,也是比较含蓄的,这就体现出《列子》寓言的开放式叙事模式,即不点明寓意,而是以自然流露的方式为人们提供借!!Iiliii发点,使受述者——叙述者的直接对话者,其性格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刻画——从故事的回味中得到深刻的启迪和教益,对寓言进行整体性的提炼和把握,从中感受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直觉体验。
三、《列子》寓言的叙事特征
《列子》寓言的题材来源于神话传说、神仙故事,以及历史故事、民间故事和社会生活等,涉及诸子之间的学术争辩,学者和策士在各国之间的游说,师生之间的
江西社会科学
2010.8
质疑问难等。作为寓言的叙述者,列子首先将抽象概念作为寓言主人公,并且不计时间先后,不同时代的人物可以同时在一篇寓言中出现并对话,列子本人也作为寓言人物出现在他自己创作的寓言中,从而形成了一种时空交错的叙述者同时上阵、叙述者与受述者互相置换的叙事特征。
(一)概念化的叙述者
只要略加翻检,概念化的叙述者在《列子》中可谓比比皆是。比如《天瑞篇》中的“国氏善盗”,说的是宋国的贫者“向某”向齐国的富者“国某”讨教致富秘方,结果“向某”未领会到“国某”偷盗的特殊含义而受到惩罚的故事;《说符篇》中的“施氏与孟氏”,讲的是鲁国施姓人家的两个儿子羡慕邻居孟姓人家的两个儿子有出息,前去讨教谋取功名的良方,因不知投其所好而遭罪的故事。这两则寓言中的向某、国某、施某和孟某,无不是抽象概念化的人物,是为了阐明寓意而随机择取的姓氏。而《黄帝篇》中的“吕梁丈夫”和《说符篇》中的“厉水丈夫”,则同时描述了一个在激流瀑布边涉水而过的高人,称谓相似,寓意相近。当然,最典型运用抽象概念作为寓言主人公的,莫过于《力命篇》中的“墨尿四友”。列子用了“单至”、“巧佞’Y.66情露”、“怯疑”、“多偶”等20个概念化的称谓,代表20种不同性格类型的人的所作所为,比如轻举妄动的“单至”、能说会道的“巧佞”、胸怀坦荡的“情露”、懦弱多疑的“怯疑”、谦虚随和的“多偶”,用这些概念来分别指称具有不同性格的人,在表达上可谓千姿百态,起到了穷形尽相的作用,生动地刻画出了各色人等的不同状貌。
(二)时空交错的叙事场景
时空交错叙事场景的运用是《列子》寓言的又一叙事特征。在《汤问篇》中,有一则“焦螟”故事:
江浦之间生幺虫,其名日焦螟,群飞而集于蚊睫,弗相触也。栖宿去来,蚊弗觉也。离朱、子羽方昼拭眦扬眉而望之,弗见其形;觎俞、师旷方夜挞耳俯首而听之,弗闻其声。唯黄帝与容成子居空峒之上,同斋三月,心死形废;徐以神视,块然见之,若嵩山之阿;徐以气听,怦然闻之,若雷霆之声。[121(P157)黄帝是公元前2550年前的古代部落联盟领袖、华夏族
万方数据
的祖先,师旷是春秋晋平公(公元前550年前后在位)时的乐师,黄帝和师旷相距约2000年,列子却让他们同时去听焦螟群飞集于蚊睫的声音,把相隔两千年的两个人物并列在同一叙事空间,列子真可谓是一个超级高明的叙事策划者。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黄帝篇》,其中的“杨朱之沛”如此写道:
杨朱南之沛,老聃西游于秦。邀于郊,至梁而遇老子。老子中道仰天而叹日:“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教也。”杨朱不答。至舍,进涫漱巾栉,脱履户外,膝行而前,日:“向者夫子仰天而叹日:‘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教。’弟子欲请夫子辞,行不间,是以不敢。今夫子间矣,请问其过。”老子日:“而睢睢而盱盱,而谁与居?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
杨朱蹴然变容日:“敬闻命矣!”其往也,舍迎将家,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灶。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啪)
寓言的叙述是:杨朱往南去沛邑,正值老子西游去秦国,
这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老子生于公元前575年,是春秋时期楚国人,而杨朱生于公元前369年,卒子公元前286年,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哲学家,杨朱出生晚于老子200多年,怎么可能与老子相邀于郊外,并接受老子的教诲呢?无疑,这又是列子采用的时空交错的叙事策略,把不同时代的哲人放在同一个叙事场景中进行对话,其虚构的成分不言而喻。
(三)置换的叙述者与受述者
《列子》寓言不仅运用不同的概念来指称不同类型的历史人物,运用时空交错的叙事策略将不同时代的哲人置于同一个叙事场景中进行对话,而且列子本人还多次作为历史人物出现在自己创作的寓言中,例如,在《天瑞篇》“列子遇百岁骷髅”和《黄帝篇》“列子教尹生”等寓言故事中,列子作为叙述者形象出现,用智慧的思想和生动的事例分别对他的弟子百丰和尹生宣讲道术;而在《黄帝篇》“列子与伯昏无人”和《仲尼篇》“列子师壶丘”等寓言叙事中,列子又是作为一个得道不深的受述者形象出现,接受了伯昏无人关于射箭真谛的教诲,领会了壶丘子关于游览最高境界的含义。列子在不同寓言故事
中呈现出反差较大的叙述者与受述者形象,使得《列子》
寓言的神话色彩和虚构叙事特征表现得尤为突出。
如此一来,列子作为叙述者的时候,充当的是故事的讲述者,属于“异故事叙述”②;而他作为受述者的时候,充当的是故事中的人物,属于“同故事叙述”。这种在“异故事叙述”和“同故事叙述”之间来回穿梭的情形,使得列子的形象摇摆不定、模糊难辨,其叙述的不可靠性也十分明显。
四、《列子》寓言的叙事方式
如上所述,《列子》寓言多采用神话传说为题材,以时空交错的概念化叙述者充当叙述者及受述者,在叙事方式上,往往以预言对话体形式来展开。所谓“预言”,顾名思义,是一种预示之言,表示对未来的预测。古文字学研究表明,寓言的“寓”字最初与“禺”、“偶”为同音字,可以假借通用。“禺”指的是古书中的一种猴子,这个字取鬼字头,寓意是“神鬼之言”;“偶”字取偶像之意,徐颢《说文解字注笺》:“释名云,偶,遇也,二人相对遇也。”引申为对偶之称。则像人偶之“偶”也表示宾主相遇、相互存问之意,可谓“偶言”【13】㈣¨。也就是说,“偶”有对话的含义;“寓”在《说文解字》中释为“寄也”,“寄,托也”。如此一来,汉字为什么用“寓”这个结构来表达寓言这一文体就比较清楚了,这也就决定了中国古代寓言的叙事特征必然和这三个汉字所代表的含义密切相关。寓言乃含蓄地寄寓他人之言,要达到这样的表达效果,就要求具有权威的叙述者,同时运用隐晦的语言来叙事。
据人类学的研究,预言与巫术有着密切的关联。弗雷泽在其专著《金枝》中,归纳出人类的两种巫术,即“顺势巫术”和“接触巫术”,弗氏将以上两种巫术统称为“交感巫术”…】(序)。无论是“顺势巫术”还是“接触巫术”,在执行时都少不了一个具有神秘力量、拥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巫师”的存在。物体通过某种神秘的感应可以超越时间、距离地相互作用,把一个物体的推动力传输给另一个物体,而完成这一传输任务的就是“巫师”。从某种意义上讲,“巫师”在进行巫术活动时,他作为一个叙述者所讲述的话语就是一种“预言”。
寓言产生于巫史文化兴替的背景中,产生于从原始神话思维向理性思维迈进的历史进程中¨3l(啪’。这一点在《列子》寓言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列子》寓言在其艺术
万方数据
《列子》寓言的叙事分析
风格和创作方法上,从其根本和主导方面来说,是在古代神话、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基础上展开奇特想象的浪漫主义作品。我们看到,在《列子》的多则寓言中,都有一个神通广大的“巫”充当叙述者,来进行预言叙事,隐晦地表达出寓言的寓意。人类学研究表明,“隐”和古代的巫史关系密切。在原始巫术里,无论是人对神有所祈求,还是神对人有所警示,都要由巫来传达。人对神的祈求要明白易懂,而神对人的启示或警告要玄奥神秘…】(m6)。在《列子》的《黄帝篇》、《周穆王篇》、《力命篇》和《说符篇》等篇中,多次出现了“巫”或相当于“巫”的叙述者所发出的预言。巫师的预言传达着各种神人或圣人的旨意,“隐晦”地表达出来,从而形成了其叙事模式。
例如,在《黄帝篇》“列子适齐”中,伯昏瞀人就充当了“巫”的角色,在听到列子说他自己在卖酒浆的店铺里大受欢迎之后,便发出预言:“善哉观乎!汝处己,人将保汝矣。”不久,他的预言果然应验了,列子众望所归,许多人都来归附于他;又如,在《周穆王篇》“病忘”中,儒生充当了巫师的角色,对患有健忘症的阳里华子的儿子发出预言:“疾可已也。然吾之方密,传世不以告人。试屏左右,独与居室七日。”果不其然,没过多久,病人就痊愈了;再如,《力命篇》中“季梁之疾”的寓言也是关于治病的事情。寓言中出现了三位医生,其中第三位姓卢的医生就有巫师的神通,他发出预言:“汝疾不由天,亦不由人,亦不由鬼。禀生受形,既有制之者矣,亦有知之者矣,药石其如汝何?”听到这番话后不久,季梁的病竟然自行痊愈了;再如,《说符篇》中的“黑牛生白犊”说的是宋国有个世代施行仁义的家庭,他家的黑牛无缘无故地生下一头白色的牛犊,就去请教孔子。孔子于是成为了“巫”的代言人,对这家人发布预言:“此吉祥也,以荐上帝。”一年之后,这家人的父亲无缘无故瞎了双眼。那黑牛又生下一头白色的牛犊,父亲仍要儿子去请教孔子。孔子再次预言:“吉祥也。”又说是吉祥的兆头,并让他们再用牛犊来祭献天帝。过了一年,儿子也无缘无故瞎了眼。后来,楚国攻打宋国,成年男子都登上城墙作战,死亡无数。而这家人因为父子有眼疾得以幸免。待到京城解围,他俩的眼疾便复愈了。到寓言结束,孔子的预言果然得到应验。
江西社会科学
2010.8
在《列子》寓言中,类似这样的预言叙事还有“孙叔敖戒子”、“赵襄子忧胜”、“郄雍视盗”等多则。在这些寓言中,“巫”的角色虽然由不同的人物来扮演,但都具有“功能等同”——不同的叙述者有着相同的叙述功能——的作用,都能预测未来,听者接受了便可以免遭不测。不仅如此,这些预言的内容更是涉及方方面面,有对身体的预言、对时运的预言,还有对国家大事的预言,它们营造出人神对话、亦真亦幻的叙事空间。
《列子》寓言以预言的方式进行叙事,这种预言与后经典叙事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息息相关。言语行为理论把话语分为“述事”和“施为”两种性质,这些术语由J.L奥斯汀所创,用于指称不同的话语类别。“述事”性话语指对事实的推定陈述,可以用是否真实来加以判断;而“施为”性话语是让事情发生的言语行为。用奥斯汀的话说,施为话语是用语言行事的一种方式,它采取“以言行事”——在以言表意过程中实现的目的,例如断言、许诺、警告、要求、命令等——的言说方式,并且“以言取效”——通过以言行事实现的目的,例如告知、说服、劝阻等…1(呦引。这些特征,在《列子》寓言的“预言”叙事中无不清晰可见。
五、结束语
总之,《列子》寓言涉及战国时期政治、社会生活和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各个方面,其叙事内容包含了天文地理(如“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音乐舞蹈(如“高山流水”、“韩娥善歌”)、工艺美术(如“宋人为玉楮叶”)、特异功能(如“商丘开”、“厉水丈夫”)、驯虎养狙(如“梁鸳豢鸟兽”、“朝三暮四”)、说梦占卜(如“争鹿”、“华胥氏之国”)、科学幻想(如“偃师造人”)、医疗养生(如“扁鹊易心”)等方面,这些寓言或采用概念化的叙述者,或运用时空交错的叙事场景,让叙述者与受述者相互置换,以预言叙事的方式,营造出一个个亦真亦幻的叙事空间。
《列子》寓言不仅为战国寓言的多样化和繁荣提供了丰
厚的叙事素材,而且其独特的叙事策略还为后世志怪小说采用虚构性的叙事笔法提供了宝贵的叙事经验。《列子》寓言中所运用的多种开创性叙事元素,再次证明了它的主体部分系先秦诸子书,对于其叙事的探讨不仅丰富了叙事学研究的范畴,也不失为《列子》非伪书说的一
万方数据
个重要佐证。
注释:
①其中与《庄子》重出的有12则,即《黄帝》篇中lo则:列姑射之神、列子与伯昏无人、吕梁丈夫、病偻承蜩、神巫相壶丘予、列子适齐、杨朱之沛、逆旅二妾、朝三暮四、养斗鸡;《汤问》中1则:鲲鹏;《说符》中1则:厉水丈夫。参见陈蒲清《中国古代寓言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71页。
②这是热奈特提出的叙述概念,指叙述者处于与作品中人物不同的存在层面上;下面的“同故事叙述”同,指叙述者与其他人物处于相同的存在层面上。参见(美)
JamesPhelanPeterJ.Rabinowitz主编、申丹等译《当代叙
事理论指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34页。
【参考文献】
【1】景中译注.列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7.【2】王光照,卞鲁晓.20世纪《列子》及张湛注研究述略【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3】谭家健.《列子》故事渊源考略【J】.社会科学战线,2000,(3).【4】杨漪柳.论《列子》对《庄子》寓言的应用【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5】马振亚.《列子》中关于称数法的运用——兼论《列子》的成书年代【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6】章沧授.《列子》散文多面观【J】.安庆9币范学院学报,1994,(2).【7】胡家聪.《列子》是早期的道家黄老学著作——兼论稷下黄老学之兴起高潮【J】.管子学刊,1999,(4).【8】马达.从寓言文学史的角度论证《列子》非魏晋人伪作【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0,(3).【9】王利锁.《庄子》、《列子》重出寓言故事
辩议——以《庄子》、《列子》之先后为核心进行考察【J】.河
南社会科学,2007,(1).【10】李春艳.列子其人其书真伪之我见【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1).【11】陈蒲清.中国古代寓言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12】杨伯峻.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79.【13】刘汉光.寓言?本色?意境【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14】(英)J.G.弗雷泽著.金枝【M】.徐育新,等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15】伏俊琏.俗赋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8.[16】(美)James
Phelan
PeterJ.
ILabinowitz主编.当代叙事理论指南【M】.申丹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龙迪勇】
《列子》寓言的叙事分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袁演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部中国叙事学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77江西社会科学
JIANGXI SOCIAL SCIENCES2010(8)
参考文献(16条)1.景中 列子 2007
2.王光照;卞鲁晓 20世纪《列子》及张湛注研究述略[期刊论文]-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3.谭家健 《列子》故事渊源考略 2000(03)
4.杨漪柳 论《列子》对《庄子》寓言的应用[期刊论文]-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5.马振亚 《列子》中关于称数法的运用--兼论《列子》的成书年代 1995(02)6.章沧授 《列子》散文多面观[期刊论文]-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1994(02)
7.胡家聪 《列子》是早期的道家黄老学著作--兼论稷下黄老学之兴起高潮 1999(04)
8.马达 从寓言文学史的角度论证《列子》非魏晋人伪作[期刊论文]-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0(03)
9.王利锁 《庄子》、《列子》重出寓言故事辩议--以《庄子》、《列子》之先后为核心进行考察[期刊论文]-河南社会科学 2007(01)
10.李春艳 列子其人其书真伪之我见 2008(01)11.陈蒲清 中国古代寓言史 198312.杨伯峻 列子集释 197913.刘汉光 寓言@本色@意境 200714.J.G.弗雷泽;徐育新 金枝 200615.伏俊琏 俗赋研究 2008
16.James Phelan;Peter J.Rabinowitz;申丹 当代叙事理论指南 2007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李鸿渊.Li Hongyuan 胡怀琛《中国寓言研究》的学术史意义[期刊论文]-民族文学研究2010(4)
2. 管宗昌.GUAN Zong-chang 《列子》与《庄子》叙述特征的差异及两书的先后关系——从两书近同文字的比较说起[期刊论文]-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0(1)
3. 罗良清.Luo Liang-qing 西方寓言理论的发展轨迹[期刊论文]-齐鲁学刊2006(4)4. 李福禄.LI Fu-lu 庄子蒙人考析[期刊论文]-菏泽学院学报2010,32(3)
5. 袁敏.Yuan Min 东晋氐族苻朗及其寓言体子书《苻子》[期刊论文]-民族文学研究2010(2)6. 王重新 浅谈寓言教学的文学教育[期刊论文]-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1(8)
7. 谢少波.Xie Shaobo 意识形态的寓言:詹姆逊与德曼解构的对话[期刊论文]-外国文学研究2007,29(1)
8. 李彬.周长梅.LiBin.Zhou Changmei 《战国策》前后
9. 王重新 小学阶段寓言教学谈[期刊论文]-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1(6)10. 徐飞 略析庄子寓言对保存档案文献的作用[期刊论文]-档案学研究2008(1)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xshkx201008005.aspx
范文三:列子寓言
愚公移山
传说很早以前,在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山高万丈,方圆有七百里。
在山的北面,住着一位叫愚公的老汉,年纪快九十岁了。他家的大门,正对着这两座大山,出门办事得绕着走,很不方便。愚公下定决心要把这两座大山挖掉。
有一天,他召集了全家老小,对他们说:“这两座大山,挡住了我们的出路,咱们大家一起努力,把它挖掉,开出一条直通豫州的大道,你们看好不好?”
大家都很赞同,只有他的妻子提出了疑问。她说:“像太行、王屋这么高大的山,挖出来的那些石头、泥土往哪里送呢?”
大家说:“这好办,把泥土、石块扔到渤海边上就行了!再多也不愁没地方堆。”
第二天天刚亮,愚公就带领全家老小开始挖山。
他的邻居是个寡妇,她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儿子,刚刚换完奶牙,也蹦蹦跳跳地前来帮忙。
大家干得很起劲,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
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汉,这人很精明,人们管他叫智叟。他看到愚公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挖山运土不止,觉得很可笑,就去劝告愚公:“你这个人可真傻,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活几天?用尽你的力气,也拔不了山上的几根草,怎么能搬动这么大的山呢?”
愚公深深地叹口气说:“我看你这人自以为聪明,其实是顽固不化,还不如寡妇和小孩呢!不错,我是老了,活不几年了。可是,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一直传下去,是无穷无尽的。可是这两座山却不会再长高了,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它们挖平呢!”
听了这些话,那个自以为聪明的智叟,再也无话可说了。
山神知道了这件事,害怕愚公一直挖下去,就去向上帝报告。老愚公的精神把上帝感动了,他就派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大山背走,一座放到朔方东边,一座放到雍州南边。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面,汉水的北面,就没有高山阻挡了。
寓意:只要有顽强的毅力,坚定的决心,坚持不懈,奋斗不息,再大的困难也能够克服。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跳往助之。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苦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列子《列子·汤问篇》
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观察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像偷斧子的。
后来,丢斧子的人在山谷里挖地时,掘出了那把斧子,再留心察看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走路的样子,不像是偷斧子的;他的脸色表情,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他的言谈话语,更不像是偷斧子的了,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像偷斧子的了。
寓意:对人不要随便怀疑。如果疑心太重,好人也会被看成坏人。
原文:
人有亡钅夫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钅夫也;颜色,窃钅夫也;言语,窃钅夫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钅夫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钅夫,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钅夫者。
列子《列子·说符》
杨布打狗
杨朱的弟弟叫杨布,有一天,他穿了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天下雨了,他把白色衣服脱下,穿着一套黑色的衣服回家来。他家的狗认不出杨布,就迎上去汪汪地对着他大叫。杨布非常恼火, 拿了根棍子就要去打狗。
杨朱看见了,说:“你快不要打狗了,你自己也会是这个样子的。假如你的狗出去的时候是白的,回来的时候变成黑的了,那你能够不奇怪吗?”
列子《列子·说符》
寓意:当朋友误解自己的时候,不要脑子发热,动怒发火;而应该设身外地,换位思考。
原文: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薛谭学歌
有个叫薛谭的小伙子,跟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把秦青的技艺真正学到手,就以为自己学得差不多了,便向老师告辞回家。
秦青也没有阻拦他,把他送到城外的大道旁,为他饯行,并轻轻地打着节拍,唱了一首十分动听的歌子。
那高亢的歌声振动了林间的树木,美妙的音响响彻了云霄
。
薛谭急忙向老师道歉,要求回去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再也没有敢说回家的话。
寓意:学习需要谦虚谨慎的态度,来不得半点自满和骄傲。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末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效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列子《列子·汤问》
小儿辩日
孔子到东方游说,路上遇到两个小孩子在争论,就走上前去问道:“你们为什么争论呢?”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比较近,而到了中午,太阳就离我们远了。”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比较远,而中午时离我们近。”
孔子很有兴趣地问道:“你们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好像车的盖蓬那么大;到了中午,它就只有盘子、碗口那么大了。这不正说明离我们远的看起来就小,离我们近的看起来就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使人感到还有些凉凉的;到了中午,就热得跟泡在滚汤里一样,这不正说明离我们远的就感觉到凉,离我们近的就感觉到热吗?”
孔子听了他们的话,一时也判断不出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积很丰富呢?”
寓意:知识是无穷尽的。即使知识很渊博的人,也有许多自己不懂的东西。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列子《列子·汤问》
杞人忧天
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心天塌地陷,自己没有地方容身,因此愁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有个人看他这样忧愁,很为他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很厚很厚的气积聚在一起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从早到晚都生活在天的中间,怎么会担心天塌下来呢?”
那个忧天的人听了,又说;“如果天是很厚的气,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会掉下来吗?”
前来开导他的人说:“太阳、月亮和星星,也都是会发光的气积聚而成的,即使掉下来,也不可能把人打伤。”
那个忧天的人又问:“如果地陷塌了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回答说:“大地是土块积聚而成,它充塞四野,无处不有,你在它上面随便行走、跳跃,整天在它的上面生活,怎么担
心它会陷塌呢?”
那人听了朋友的话,如释重负,非常高兴;那个前来劝他的人放下心来,也很高兴。
寓意:只要把道理说透彻,就能够帮助人解除顾虑和忧愁。
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踏,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列子·天瑞》
后人便从中概括出“杞人忧天”一句成语,用以比喻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忧虑。
歧路亡羊
杨朱的邻居丢了一只羊,他不仅率领自己的亲朋,而且又来请杨朱家的童仆一块去追。
杨朱说:“丢一只羊,怎么要这么多人去追呢?”邻人说:“因为岔道太多了。”
等他们回来以后,杨朱问:“找到羊了吗?”
邻居回答说:“没有。羊丢失了。”
杨朱又问:“这么多人去追,羊怎么会丢失呢?”
邻居回答说:“岔道中间又有许多分岔,我们不知羊跑到哪条路去了,所以只好返回来了。”
列子《列子·说符》
寓意:丢失了羊,由于岔路太多,很难找到。治学、做事也有许多岔路,如果没有一定的目标,也会迷失方向,难有收获。
原文: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学射
列子学习射箭,已经能够射中目标了。他高兴地去向关尹子请教。
关尹子问他:“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够射中目标吗?”
列子老老实实地回答:“不知道。”
关尹子说:“这样看来,你还没有学好啊!”
列子回去又认认真真地练习了三年,再次来向关尹子请教。
关尹子问:“你现在知道你为什么能够射中目标了吗?”
列子回答说:“知道了。”
关尹子点点头说:“行了,你已经学成功了。这其中的道理,你要永远记住。不仅射箭要这样,而且治理国家、为人处世都应该这样。”
寓意:办事情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掌握它的规律。只有自觉地按规律办事,才能够把事情办好。
原文: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所以
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列子《列子·说符》
利令智昏
从前,齐国有个人一心想发大财,得到很多金子。
这天清早,他穿戴得整整齐齐,来到集市,直奔卖金子的地方,看见黄澄澄的金子,伸手抓了就走。
官吏捉住他,问:“集市上这么多人都在现场,你为什么公然拿别人的金子呢?”
这个人回答说:“我拿金子的时候,眼睛里没有人,只有金子。”
寓意:财迷心窃,就会干出利令智昏的蠢事。
原文: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列子《列子·说符》
九方皋相马
伯乐是善于识别马的大师。但是,他已老了,体力已惭惭不支。
一天,秦穆公对伯乐说:“你的年纪大了,你的子孙中可以派得出去寻找千里马的人吗?”
伯乐说:“一匹好马,可以从它的体形、外貌和骨架上看出来。而要找天下特殊的千里马,好像没有固定的标准,没法子用言语来表达。像这样的马奔驰起来,脚步非常轻盈,蹄子不扬起灰尘,速度非常快,一闪而过,好像看不到身影。我的儿子都是些下等的人才,他们能够说出什么是好马,却不能识别什么是千里马。我有个打柴卖菜的朋友叫九方皋,他相马的能力不在我之下。请让我把他推荐给您吧。”
穆公召见了九方皋,派他出去寻找千里马。三个月以后,九方皋回来报告说:“已经找到了,在沙丘那个地方。”
穆公连忙问:“是什么样的马?”
九方皋回答说:“是黄色的母马。”
派人去把马牵来,却是黑色的公马。穆公很不高兴,把伯乐叫来说:“糟糕透了!你推荐的找马的人,连马的颜色和雌雄都搞不清楚,又怎么能识别哪是天下的千里马呢?”
伯乐感慨地赞叹说:“九方皋相马竟达到了这种地步,这正是他之所以比我高明千万倍的原因呀。九方皋所看到的,那正是天机啊!他注重观察的是精神,而忽略了它的表象;注意它内在的品质,而忽视了它的颜色和雌雄;只看见了他所需要看的而忽视了他所不必要看的;只观察到他所需要观察的而忽视了他所不必要观察的。像他这样相出的马,才是比一般的好马更珍贵的千里马啊!”
马牵来了,果然是天下少有的千里马。
寓意:要真正能够认识一件事物,必须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原文: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耶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其担缠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列子《列子·说符》
纪昌学射
甘蝇是古时的一名神射手。他只要张弓射箭,飞鸟就会应声落下,走兽也会应声倒地。他的弟子名叫飞卫。飞卫虚心地向甘蝇学习,他的技术超过了老师。
有个叫纪昌的年轻人又来拜飞卫为师。飞卫对他说:“你先要学会在任何情况都不眨眼睛的本领,然后才谈得上学习射箭。”
纪昌回到家里,就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两眼死死地盯着穿来穿去的梭子。两年以后,就是锥子已经快剌着他的眼睛了,他也一眨不眨。
他把自己的收获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这还不够,你还得练好眼力才行。当你能够把极小的物体看得很大,把模糊不清的目标看得很清清楚楚,到那时候,你再来告诉我。”
纪昌回到家,捉了一个虱子,用牛尾巴拴着,吊在窗口上,每天面朝南方,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只虱子。十多天后,虱子在他眼中惭惭变得大了起来;三年以后,竟变得像车轮一般大小。扭头再看其他的东西,都跟山丘一样巨大。他便用燕国牛角做成的弓,搭上朔冬蓬杆制成的箭,对准虱子射去,箭头贯穿了虱子的心脏,而牛尾还好端端地悬在空中。
纪昌跑去告诉飞卫。飞卫高兴地说:“好,你学成功了!”
寓意:要掌握过硬的本领,必须付出超人的代价,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急于求成,害怕吃苦,是不会成功的。
原文: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亚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牦悬虱于
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列子《列子·汤问》
海上鸥鸟
海边上有个人,很喜欢海鸥。每天一大早,他就来到海边跟海鸥一起玩耍嬉戏,海鸥成百地向他飞来,接连不断。
他的父亲对他说:“听说海鸥都喜欢跟你一块玩耍,你捉一只回来给我玩吧!”
第二天,这个人又来到海边,海鸥只在他的头顶上飞,再也不肯落下来跟他一块玩了。
寓意:对朋友必须以诚相待。如果心怀鬼胎,背信弃义,那么,就会失去友谊和朋友。
原文:
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列子《列子·黄帝》
朝三暮四
宋国有个养猴子的人,很喜欢猴子,家里养了一大群。他能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很会讨他的欢喜。养猴人宁肯减少自己家人的口粮,也要让猴子吃饱。
不久,他家里贫穷了,打算限制猴子的食量,可又怕猴子们不再顺从自己,于是先骗猴子说:“分给你们的栗子,早晨三颗,晚上四颗,够吃了吧?”
猴子们听了,都站立起来又吵又跳地发脾气。
过了一会儿,养猴人又问:“分给你们的栗子,早晨四颗,晚上三颗,够了吧?”
猴子们听了,都高兴得趴了下去。
寓意:如果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就看不清事物的本质。
原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列子·黄帝篇》
列子(公元前450-前375),名列御寇,春秋末郑国人。《列子》,共8篇,保存了很多寓言故事。这些故事多数是采用民间传说。也有人说《列子》并非列子所著,而是后人假托。
http://www.hj.org.cn/chinafable/SmallClass.asp?BigClassID=1&BigClassName=中国古代名家寓言&BigClassType=1&SmallClassID=75&SmallClassName=列子&SmallClassType=1
范文四:《列子》寓言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 率 其 党 ;又请杨子之 竖 (竖:童仆 ) 追之。杨子曰:“ 嘻 ! 亡一羊,何 追者之众 ?” 邻人曰:“ 多 歧 路。 ” 既反,问:“ 获羊乎 ?” 曰:“ 亡之矣。 ” 曰:“ 奚 亡之 ?” 曰:“ 歧路 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 《列子 ·说符》 注释:①党:朋友。率:率领。
②竖:童仆。
③歧:分岔。
④奚:为什么。
⑤亡:丢失。
詹何钓鱼
詹何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钩, 荆篠 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汩流 之中,纶不绝,钩不伸,竿不 撓 。
楚王闻而异之,召问其故。
詹何曰:“ 曾闻先大夫之言,蒲且子之弋也,弱弓纤缴,乘风振之,连双 鸧 于云际,用 心专,动手均也。臣因其事, 放 而学钓,五年始尽其道。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 之念,投纶 沈 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鱼见臣之钩饵,犹沈埃聚沫,吞之不疑。所以能以 弱制强, 以轻致重也。 大王治国诚能若此, 则天下可运于一握, 将亦奚事哉? ” 楚王曰:“ 善! ” —— 《列子 ·汤问》 【注释】
[1]荆篠(xi ǎo ):细竹子。
[2]撓(n áo ):弯曲。
[3]鸧(c āng ):鸟名,鸧鹒(g ēng )。
[4]放:通“仿”。
[5]沈:通“沉”。
鲍氏之子
齐田氏 祖 ① 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 天之于民厚矣 ! 殖 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 ” 众客 和 ② 之如 响 ③ 。鲍氏之子年十二, 预于次 ④ ,进曰:“ 不如 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 类 ⑤ 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迭 ⑥ 相食,非相为而 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目蚊蚋 囋 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 虎狼生肉者哉。 ”
——选自《列子 ·说符》 注释:① 祖:古代祭祀名称。原指出行时祭祀路神,在这里只是祭祀 (天地鬼神 ) 之义。 ② 和:应和。表示同意。
③ 响:回响,回声。
④ 顸于次:参预在末座。预,参预。次,在排列上次一等
⑤ 类:种类,物类。
⑥ 迭:更迭。交替地,轮流地。
(7)囋:读音 zǎn,叮咬。
九方皋相马
秦穆公谓伯乐曰:
——《列子 ·说符》 注释:① 形容筋骨:形, 指形体 ; 容, 指状貌。 形容筋骨是名词性并列短语作动词
③ 担缮薪菜:扛东西打柴草。 绳索 ; 担缮,指用绳索背负东西。菜,通
④ 牝而黄:黄色母马。牝,雌性的鸟兽。
⑤ 牡而骊,纯黑色的雄马。
范文五:中国寓言——列子学射
——————————————————
本文由健康云【快速问医生】特约专家团队?投稿
关注【快速问医生】即可免费享受以下服务:
跳过挂号,远程诊断,安全用药
——————————————————
列子学习射箭,已经能够射中目标了。他高兴地去向关尹子请教。
关尹子问他:'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够射中目标吗?'
列子老老实实地回答:'不知道。'
关尹子说:'这样看来,你还没有学好啊!'
列子回去又认认真真地练习了三年,再次来向关尹子请教。
关尹子问:'你现在知道你为什么能够射中目标了吗?'
列子回答说:'知道了。'
关尹子点点头说:'行了,你已经学成功了。这其中的道理,你要永远记住。不仅射箭要这样,而且治理国家、为人处世都应该这样。'
寓意:办事情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掌握它的规律。只有自觉地按规律办事,才能够把事情办好。
原文: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
【新朋友】微信搜索公众号【故事宝宝】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列子》中的十个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