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
精品文档
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
1方法
1(1组织护理人员全员系统培训
1(1(1更新理念,转变态度打破传统观念,在临床工作中,很多护理人员多认为患者只有在出现不能忍受的剧烈疼痛时候,才有必要给患者进行止痛治疗,而忽视了提前镇痛的重要性,并且过分担心麻醉镇痛药的成瘾性。随着医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疼痛理念已更新,疼痛作为第5大生命体征在临床上凸显其重要地位,消除疼痛是患者基本权利,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转变理念,关注患者疼痛程度,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爱。
1(1(2进行全面系统培训考核提供各种形式的有针对性的疼痛知识教育来提高护士疼痛管理水平,聘请疼痛管理专家及药物镇痛专家授课,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疼痛基本概念、疼痛评估方法、疼痛护理措施、骨科疼痛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方法、镇痛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镇痛泵的管理、各种疼痛护理记录单的应用等知识进行培训。
1(2成立疼痛护理管理小组我科成立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疼痛管理小组,负责疼痛护理工作计划、实施、评价与整改。护士长在病区疼痛管理中起主导作用,组织以疼痛管理为主题的护理业务查房、病例分析、小组讨论、理论讲授与实践指导等,深化疼痛管理理念,提高护理人员对疼
1 / 6
精品文档
痛管理知识的掌握及临床实践能力。护理责任组长由病房业务骨干担任,参与到护士培训计划中,同时负责监督、指导、协调和处理本组护士的疼痛管理工作,及时发现疼痛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时反馈与沟通,协助护士长工作。协助医师正确评估患者疼痛的原因、类型;教会患者准确表述自己的疼痛;全面评估患者的疼痛史,为患者提供全面护理;观察患者疼痛的进展、疼痛治疗的效果及使用止痛药物的不良反应。
1(3制定并实施疼痛护理管理流程
1(3(1疼痛评估患者入院2h内对其进行首次评估,疼痛评估的量表主要有数字评定量表和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其实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证实。使用的数字评定量表和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合而为一的长海“疼痛评估尺”,分别向患者解释疼痛评估尺的使用方法。护士随身携带“疼痛评估尺”。制定与落实疼痛评估的频率、方法及规范化疼痛问询方式。在患者入院时使用疼痛评估护理记录单,具体项目包括评估日期、时间、部位、性质、原因、疼痛评分、持续时间、睡眠影响情况、情绪影响、治疗依从性、用药情况、不良反应、护理措施和护士签名。在患者入院2h内完成首次评估,评估分值?3分的患者此后每天9?00进行疼痛评估。对于手术后患者采用术后患者疼痛护理记录单,对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后患者分别
2 / 6
精品文档
每1,4,6,8h评估1次;另外对于疼痛评估?5分者,报告医师,给予镇痛处理后再评估1次,然后每4h对患者进行1次评估。
1(3(2疼痛干预疼痛干预护理措施包括非药物干预措施以及药物镇痛。非药物措施包括:环境护理。嘈杂烦乱的环境会诱发和加重疼痛。因此将患者安置在舒适整洁的病床上,室内具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设施,适宜的室内温湿度能使患者心情愉快,消除紧张心理,减轻疼痛。体位护理。正确的体位和制动是止痛的最好方法。骨折初期局部疼痛往往非常明显,且活动时加重,合理制动能有效减轻疼痛,减少局部软组织损伤。抬高肿胀的肢体,并保持外展中立位,有利于改善血循环,起到消肿止痛作用。骨折早期合理使用冰敷,减轻局部充血水肿和出血,热敷患肢可减轻肌肉痉挛,增加局部血供,减轻疼痛。指导患者疼痛时听音乐,音乐疗法可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稳定血压,减轻疼痛,增加患者的舒适感,通过慢呼吸运动可减轻肌肉收缩引起疼痛及松弛紧张,达到控制疼痛目的。我科多模式镇痛是在神经阻镇痛泵或静脉镇痛泵的基础上联合静脉、口服用药。当疼痛评分?3分时实施非药物干预措施;当疼痛评分为4,6分时,实施非药物、弱阿片类药物与非固醇类抗炎药等联合干预措施;当疼痛评分?7分时实施非药物、强阿片类药物与非固醇类抗炎药等联合使用干预措施,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
3 / 6
精品文档
1(4针对患者及家属疼痛教育
1(4(1转变患者及家属疼痛理念患者及其家属在疼痛控制上对疼痛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创伤后及手术后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同时害怕麻醉镇痛药对伤口愈合影响或产生的毒副作用,针对这一情况,首先要转变患者理念,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让他们认识到疼痛对机体是有害的,疼痛是可以避免的,从而让他们主动配合疼痛治疗。
1(4(2落实疼痛护理教育措施在患者入院、术前准备、手术回房时,责任护士、管床护士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疼痛知识的健康宣教,病房张贴疼痛尺,病床边悬挂彩色镇痛小贴士,内容涵盖疼痛对人体的危害,疼痛尺的正确使用方法,非药物治疗措施,常见镇痛药物不良反应等。每月开展疼痛护理教育课堂,强化患者无痛理念,能够熟练使用疼痛评估尺,鼓励说出疼痛的感受,掌握疼痛护理措施,提供优质服务。
1(5评价指标疼痛护理在创伤骨科病房开展前后,对患者采用长海“疼痛评估尺”进行疼痛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平均住院日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1(6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3(1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或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3讨论
4 / 6
精品文档
3(1创伤骨科病房开展疼痛护理管理意义临床工作中,疼痛是骨科患者常见主诉之一,创伤、手术、术后固定与特殊体位、功能锻炼、特殊治疗等均可引发疼痛。在常见的疼痛强度评估中,骨科疼痛的级别较高,疼痛作为第5大生命体征,已经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关注,因此合理、及时、有效的镇痛可减轻或防止疼痛对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的一系列不利影响,促进康复。疼痛管理是骨科病房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强化护士疼痛管理理念,减轻或消除患者疼痛,使其在无痛或尽可能轻的疼痛中获得治疗,更早地开展康复训练,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建立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非常重要。
3(2有利于缩短平均住院日创伤骨科患者的疼痛均为急性疼痛,即为最近产生并可能持续较短时间的疼痛,通常持续时间小于3个月,但急性疼痛可能发展为难以控制的慢性疼痛,从而影响患者康复,增加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由于疼痛因素存在,患者往往惧怕功能锻炼,活动减少,伤肢血流减慢,可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延长住院时间。在实施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后,通过制定疼痛评估流程,能够正确规范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并记录,规范化镇痛药物使用,制定患者疼痛护理管理流程,使患者能够在疼痛耐受情况下进行安全有效的功能锻炼,能更好地促进患者伤肢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节省费
5 / 6
精品文档
用,缩短平均住院日。
3(3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疼痛控制总体满意度是患者对疼痛控制状况的总体评价,从患者的角度来反映疼痛控制质量的总体状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实施系统化规范化的疼痛护理,护士给患者的安全而有效的疼痛处置信息将增加治疗依从性,使患者疼痛得到控制,改进临床效果,减少患者的焦虑,增加满意度。同时,责任护士通过对患者及家属的疼痛教育及评估,每月健康教育课堂的开展,加强了护患沟通和情感交流,融洽了护患关系,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
6 / 6
范文二:美国企业管理模式的历史演变
从信息向知识转变并不是装饰门面的,这
种转变需要用一种全新的视野来看待当今的世
界。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确认识到,
在一个企业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是 极为重要的,其重要性就体现在知识上,正是人
的知识和相互学习共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
献。对这一转变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就是寻求建
立各种机制,以保证人的时间能够用到创造真 正价值的活动上,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机制能够
使我们制定出适应这种转变的未来企业发展战 略。,
2(从等级管理向网络的转变 陈 谦 为工业时代服务的传统等级设计方式比较 长 理j皋i 僵化,难以管理企业的全部知识能力。现代决
策需要一种更少约束、更为灵活的网络组织形
式。一个依靠知识的流动而成长的市场不可能
去限制创新思想的来源。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 界限正在被打破,企业的发展动力同时来自企 业内部和外部。而现实情况是一个有效率的企
业既不是等级管理式也不是网络式的,而是两 者的结合。这是真正的文化挑战,我们应该建 圈篡鬻焉旒瓣:鬣 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以知识为管理对象是企业 立一种根据企业传统和价值观而又有创新的管
管理的历史趋势。在美国管理学专家Debra 理机制。 M(Amidon3(从被动培训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Rogers所著的《第五代R&D的挑 战:虚
对所有企业来说,教育的作用是十分重要 拟学习》一书中,作者在综合其他专家学 者观点的基础上,分析了由于发生影响世界经 的,但已从以施教者和课程为重点的被动式培
济的五种主要转变趋势,二战后企业的管理模 训转向置学习者于中心地位的主动型,面面俱
式在经历了若干代变化后正在向知识管理时代 到精心安排的课程设置已经让位于行为研究, 迈进。 并作为推进知识的最佳方法。这种新的转变要
求我们认识到学习的实时价值。学习是一种企 影响世界经济的五种转变趋势 业投资行为,一个人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比其
1(从信息向知识的转变 积累知识更重要。新思想通常是通过过程来产 在信息技术领域,(计算的概念已经发生了 生的,但目前还不存在捕获和培育这些新思想 自
的组织保证机制。大多数评估系统衡量的是培 然而然的变化。数据是分析的基础,信息是 具有前后关系的数据集合,而知识则是具有实 训手段的优劣而不是评估过程本身的实际价
际意义的信息,智慧是知识加上洞察力。新财 值。富来源于知识,而不是劳动力、土地或金
本。企业 4(从本地或一国向全球的转变 融资
企业不再可以只依靠本地区资源保持经济 所要管理的是无形知识资产。
囡 全球科技经济隙望 1998年第11期 万方数据
增长,各行各业都必须实现全球化以使利润最 法偏重于统计分析和综合。这一代企业管理的
资产形式是项目。 大化。一国的发展战略必须在国际背景下制 定。二次大战后的国际形势
第一代和第二代企业管理目标都是企业如 要求建立像世界银 何能留住客户。 围的资本流动,那么在冷战后时 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类机构以实现世界范
代,有必要建立 第三代企业管理:在全企业范围内建立各
职能和业务部门之间正常的联系机制,企业管 开展世界性知识贸易的类似组织,以促进世界 范围的知识流动。 理更为系统化,具有结构性合作的特点;有目的 这是一种全新的观点。为了将来全球化经 的R&D投资决策;技术支持系统基于信息
营需要,首先要对各国文化作深入的了解,其次 理。企业本身成为管理的资产形式,而客户的 管 满意是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 速发展大大扩展要制定合作而不是竞争的战略。通信技术的加 第四代企业管理:所有的职能和业务部门 了企业的经营范围,因此文化
的差异必须要消除,并建立形式多样的企业组 都认识到与客户的共生学习过程是适应全球日
织联盟。 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变化的唯一方法,信息技术
作为企业的竞争武器用来解决“生产力矛盾”的 我5(从竞争战略到合作战略的转移 问题,即解决对技术的资本投资并未产生相应 非们目前仍生活在竞争时代,一个只产生
的企业经济效益问题。客户是这一代企业管理 输即赢结局的时代。但在一个协作的环境
中,财富可以在各利益方之间分配,以产生双赢 的主要资产形式,企业与客户形成了一种全新
结果,然而精诚团结的合作,可以使蛋糕做得更 的关系。大或更多。信任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财 第五代企业管理:把企业带入21世纪的富,随着
理必须是基于知识的;企业之间应该是相互合 管 相互依存的全球经济时代的到来,这种信任尤
为重要。 作而不是竞争;整个创新系统的中心必须是客
户,包括供应商和批发商等;企业的经营业绩将 企业管理模式的历史演变 用无形资产以及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创造和应
由于发生了上述影响世界经济的重大转变 用新思想的能力来评估。在第五代企业管理模
式中,企业领导人将与以前管理资本流、部件流 趋势,企业的管理模式自然而然也发生了变化, 该书作者根据企业不同时期所管理的主要资产 和材料流一样,致力于“知识流”的管理;以应用
先进计算机和通讯工具为特点的信息技术将体 类型,即产品、项目、企业、客户和知识,描述了
自二战以后的五种企业管理模式,现分述如下。 现知识处理能力;企业员工自我激励,对企业的
第一代企业管理:职能运作独立,决策过程 贡献体现在新知识的创造上,企业管理的主要 分散,管理结果不可预测;各职能部门间的交流 资产形式是知识。 极为有限,信息技术处于萌芽
以上对企业管理模式的概化分析只是为我 状态,投资仅在部 门内进行。企业管理的主要资产形式是产品。 们提供了企业在不同时期所采用的管理模式发 第二代企业管理:在有限的业务部门中始 展情况描述,在时间上没有严格的分界,一个时
见职能的相互关联;由于认识到成功的产品开 期也不会只有一种管理模式,而且不同的专家
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但是了解企业管理模式的 发需要各业务部门的相互沟通和协作,导致各 变化和把握其发展趋势,对制定企业未来发展 职能和业务部门之间的交流活动;企业管理战 战略,提高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是 略开始引入成本分摊方法,资源分配按项目进
行:企业技术支持系统主要是基于数据管理,方 十分必要的。一
全球科技经济燎望1998年第11期 团万方数据
范文三:政府管理模式的历史演变与新趋势
2004年3月 行政论坛总第62期 AdministrativeTrlbuneMarch,2004 General No(62
政府管理模式的历史演变与新趋势
郭泽保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摘要:政府管理模式有其自身酌演变过程。古代社会酌政府管理模式为传统管理、集权和人浩。近代社会是脊共行敢的起 点,但在由由贵本主义时期,政府主要体现为“守夜人”的角色。到十九世纪束,垄断赉本主又健“行政目末”出现(公共行政 学也随之产生。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套共行政学(使套共管理模式成为戗后政府治理的基本范
式。二十世记八十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舟共行政改革。导致了奢共行政向套共管理的转变,出现了套共管理的新的政府 管理模式,即市场化政府模式、参与式政府模式、弹性化政府模式和解嘹管制政府模式。 关键词:传统行政;套共行政;公共 管理 中图分类号:D6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0X(2004)02—0010—03 在现今世界改革的潮流中(各国面对传统行政体制所带来 性统治,运用不成文的习惯法和明文确定的法律、法规等手段对 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控制,并通过公共权力的作用,以刑罚与制裁 的财政、管理和信任危机不得不借助新的思维,在新的领域寻求 新的行政路标和管理模式,力图使窘迫的行政活力摆脱困境,创 作为主要管理方式。 造新的生机和活力。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政 公共行政向公共管理转变的发展 (;)近代社会的公共行政 府管理模式出现了由 公共行政的起点是近代社会。因为,作为公共行政的主要载 趋势。体的近代政府是在资产阶级革命之后,资产阶级在否定封建专 一、公共行政的历史演变 制的基础上,依据分权制衡原则,通过宪法程序建立起来的。它 与古代的“朝廷”或“王朝”是两个本质不同的概念。在近代社会, 公共行政又称政府管理或行政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 资产阶级通过定期选举出来的议员组成国家立法机关,以集体 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绸活动”。公共行政作为一议事活动的方式把统治阶级意志集中起来,制定法律,实行政治 门学问,它始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统治。而同立法权相区别的行政权、司法权等国家权力则通常由 但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行政管理是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出现, 相对独立的国家机关,即政府与法院来行使。从而构成立法权代 。因此,政府管理模式也经历了从古代 有政府就有行政管理” 表国家意志、行政权执行国家意志、司法权保护民众利益的“三 社会的传统管理到近现代公共行政的历史演变。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格局。这样,政府就从混为一体的国家机器 国家(一)古代社会的政府管理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相对独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和社会公共 作为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除了“由政府同人民大 事务的管理。众相对立而产生的各种特殊职能”(还包括“执行由一切社会的 在近代社会的早期,由于西方各国的社会经济都处于一种 性质产生的各种公共事务”。 这些公共事务包括兴修水利(开 自由发展的状态,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消极地保护个人财产, 凿运河,修筑道路,征收赋税(举办教育、文化等。马克思在研究 维护社会秩序。保卫国家免受侵略等方面。人们称这一时期的政 波斯和印度等国情况时指出:“亚洲的一切政府都不能不执行一 府为“消极政府”或“有限政府”,其古义就是政府的作用只限于 种经济职能,即举办公共工程的职能”,“在亚洲,从远古的时侯 一些极其有限的领域,政府对社会的关系是处于一种消极地应 起一般说来就只有三个部门:财政部门(或者说对内进行掠夺的答社会要求的状态。所以这一时期的行政是一种消极的和被动部门;战争部门,或者说,对外进行掠夺的部门;最后是公共工程 的行政。该公共行政理念认为:人们相信只要遵循自由竞争的原 部门”。”1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的整个古代杜会,由于国家权 则(在自由竞争规律的作用下。就能够使各种资源得到合理配 力高度集中于君主一人身上。国家的行政职能难以独立地发挥 置,就能够使经济、社会自动地达到一种均衡状态,就可以实现 作用,因此,整个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模式主要表现为国家管理 “充分就业”。这就要求政府的活动要以不破坏市场的自由运行 而不是政府管理。 为限,让政府尽量少干预或不干预市场的运行。政府的角色定位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时期,朝廷虽然也设置了管理公共事务仅仅是“守夜人”。 的国家组织系统并形成专门掌管国事、从事公共事务管理的国 19世纪的中后期。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开始逐渐地为垄断 家官吏队伍,但由于当时整个社会的经济基本上是以农业为主 所取代。垄断虽然产生于市场经济,但垄断却破坏了市场经济的 导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身依附关系构成该社会的基础,社公平竞争。而且,垄断本身也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社会矛盾, 会关系和社会结构比较简单。国家对社会的管理,主要表现为: 对市场经济的健全、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带来了严重威胁。上述 一是集权管理,国君,人掌握者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地方官吏既 社会问题仅靠社会的自治是无法解决的(它需要政府出面进行 要管理社会又要审理诉讼,行政权与司法权没有严格区分。二是 干预,从而才使公共行政从消极走向积极的转变。政府对社会生 人治管理,国家虽然也制定法律。并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社会( 活的于预表现为社会管理,在社会管理的过程中。政府自身的管 但在当时,一方面法律体系不完备(另,方面,法律是在君主的 理问题也不断地突出出来。政府管理社会生活的涉及面越广,涉 旨意下制订的,君主本身是凌驾于法律之上,不受法律约束的。及程序越深(就会对政府规模和财政开支的膨胀有更太的要求, 同时,国家官吏与平民百姓之间在法律面前是不平等的。三是同时对政府自身运行的技术化程度要求更高。正是在这种情况 强制管理,国家管理依靠军队、警察和监狱等国家机器进行强制
07收璃日期:2003 13 作者简介:郭泽保(1951一)(男,福建行政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 一10—
万方数据
公共行政
的原则(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为了提高政府的效率和效益,公 下(到了19世纪未,在西方国家,一方面,垄断资本主义造成了 务员发挥的主观能动性是必不可少的。又如传统的规章制度和 “行政国家”的出现;另一方面,提出了专门研究政府的行政体制 等级结构由于没有灵活性和缺乏主动精神,而随着公共部门组 和行为的要求,即公共行政学的出现。织机构中权力和权威来源的不断扩散和增加而失去意义。现在 表标1887年,美国学者伍德罗?戚尔逊《行政学研究》一文的发环境对政府组织提出的要求是建立一个更加基于绩效的管理模 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回顾行式,注重结果而不是规则。再如,职业公务员是专业管理与专业 政领域研究的历史(指出行政与政治的不同,认为有必要建立一 责任的基础,但人们现在需要的是能够对“变化”和“诉求”及时 门独立的行政科学,去研究政府能够做什么,以及如何以最高的 做出有效反应,对挑战充满热情和信心的政府官员,为此,常任 效率和最低的成本去做这些事情。1900年,古德诺发表《政治与文官也需要承担必要的政治责任和公共政策责任。总而言之, 行政》一书,对威尔逊的思想做了进一步的阐发,从而使“政治与世界正在变,正在由过去相对独立的民族经济,线性关系,政府 行政不同”的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19t1年(马克斯?韦伯所写 官员所熟悉的离散变量等组成的世界。变成一个全新的世界。 《论官僚制或科层制》(即《建立在文官制度基础上的政府体制》) 适应这个变化的世界并建立新的管理体系,正是公共行政范式 论文对政府体制模式的建构产生了重大影响,解决了威尔逊思 革命的历史缘由。 泰勒的科学管理原则的思想和法约尔的管理想付诸实施的一切技术性问题。20世纪初企业管理思想特别是2科层制陷人严重困境。在西方国家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 职能和管理原则的是按照马克斯‘韦伯的组织理论建立的科层制,又称官僚制,这 思想在公共部门的运用,对公共行政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 种管理体制是基于“烟囱工业时代”的特征对政治经济和社会体 响。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公共行政学作为--fq独立的学科 制所作出的概括(是一个自成方圆的独立体系(一种社会组织的 正式形成。公共行政实践活动的演变过程特别是公共行政学的特殊形式。”1在这种体制下,官吏以法律形式承担一定权限的任 产生与形成反映出公共行政模式由统治走向管理变化的轨迹与务和责任,不仅享有发号施令的权力,而且有按照规定,自由支 趋势。传统公共行政学产生以后其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虽然因行政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变化,但它构成的“政治中立的公务员制left9强制手段;科层组织内部层层授权,下级绝对服从上级并对 其负责。如果遇到问题,“只有处在金字塔顶端的人才能掌握足 度;层级制和规则;永久性和稳定性;制度化的公务员制度;内部 够的信息而作出熟悉情况的决定。”““““这样的官僚体制显然 管制;平等mm州,等“政府治理的基本范式却没有改变,其支配是不能适应今天社会变革的需要,因为“普通老百姓获取的信息 地位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I川”’
二、现代社会对公共管理的选择 速度}裂雾裂翟磊掣襄?i;:‰(”;隘社会不满。第二次世 界大战以后,凯思斯主义理论在西方国家盛行(他主张国家用看 公共管理是公共权力机关和非营利社会组织,为增进社会 得见的手来“干预经薪”;大力推行公民福利政策,从而使政府权 公共利益实现促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运用公共权力和科学方力不断扩大,政府职能范围迅速扩展,行政人员大量增加(从而 法(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公共管理这一名词首次引发财政赤字,社会公众因增加税收而不满。以美国为例, 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30年代末期,行政学者古利克(1utner 1789 年联邦政府成立时,只有国务院、陆军部和财政部等三个low Commit- Gulick)参与美国联邦政府的布朗委员会(Brown 府雇员也只有2100多人,到了1979年,美国联邦政部,政 慨),为推动当时的行政改革,受科学管理的影响,主张将管理 14个内阁部之外,还有6个总统办事机 府机构除了 主义与公共性目标相结合。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公共 机构(政府官员达到100多万事务的管理出现了一系列重大的调整和改革,这般改革浪潮不 构和60多个独立行政 政支出也节节攀升, 人。由于机构和人员增加,政府财 仅涉及到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原则、结构和手段等重大问题,元上升到从而使美国政府债务从 1933年的406亿美 而且涉及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推动公共行 1987年的23500亿美元,50年增长了50多倍。同时,机 政改革的趋向,导致公共管理思潮的盛行,从而出现了公共行政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正如美国学 者戴维-奥斯本在《改革政府》 向公共管理转变。 80年代接近尾声时,《时代》周一书中所描述的那样,“20世纪 公共管理理论的提出是由当时社会特定的政治、经济、科学政府死亡了吗?对许多 刊在其封面上提出了一个问题: 技术发展的条件所决定,并体现了当今公共行政改革与发展的 美国人来说,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方向。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东西方相互敌视的冷战状态 因此,西方一些学者指出:“没有一个有效的政府,文明社会 的结束, 就不能有效地运作。工业时代的政府官僚机构既庞大又集权 人类社会开始步人了以和平、发展和进步为主题的新时化,提供的服务千篇一律地标准化而不看对象(因而,不足以迎 代。以“提倡竞争,讲究效率”为核心的市场经济已为不同社会制接迅速变化的信息社会和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挑战”。”?川 度的大部分国家所接受。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迅速发 4(政府管理面临新的选择。从20世纪70—80年代,以 展,以经济和信息技术革命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开始把人类社 理主义为基础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在西方国家流行。他们抨击 管 会由“大烟囱工业时代”带向“超级信息符号经济”时代。信息知 60年代盛行的社会福利国家,例如多元主义导致公共支出大幅 识为基础的新文明动摇并改变了原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运行增加;官僚体系偏好扩大自己所能享受的资源以致发生“预算最 模式,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作为社大化”;公共服务垄断形态的运作模式等等。他们认为,公共组 会管理和向公共提供服务的主体的各国政府在管理模式上的先织和私营组织的管理,在本质上是相似的。用于组织和激励雇 天性不足和时代发展的不适应性日渐暴露出来。 员的机制,在公营部门和私营部门都同样适用。因此(政府要1(传统行政经典遇到挑战。自从1887年伍德罗-威尔逊 高行政管理的绩效,只有引入市场经济的竞争运行机制,更多提 的《行政学研究》发表之后,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展接受商业部门的管理技术,进一步执行消费者取向的政策制 地 现在世人面前,在其后的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为回应社会变标准(才能产生令人满意的政府管理的绩效。新公共管理理 定 迁的挑战(公共行政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观点,形成论 推动了西方各国家的行政改革(动摇了传统的公共行政理念, 不同的流派,共同构建传统公共行政的经典理论原则。但随着体概括为调控替代了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程序的简化与灵活; 具 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这些曾一度被奉为盒科玉律的传统行政 约资金以开展革新实践;分散化,决策与执行机构相分离并建 节 经典遇到挑战。如政治与行政两分法的理论在当时曾经推动了 自治执行局;由竞争带来的私有政策,灵活的领导风格与人事 立 公共部门保持中立,从而有效地防止了“政党分肥制”等弊端。理程序;伴随着决策权放宽而产生的公务员责任制;以客 管 但现今它既不能保持政治上的廉洁,也无助于行政效率的提 实(既定结果和“顾客”为导向。总之(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出 观事 高。与此相联系的是公务员保持政治中立和服从政务官员意志 现,万方数据
公共行政
“如同20世纪初公共官僚制的确立一样 代表着一种不可逆 致白上而下的集权或决策方式为自下而上的参与式决策方式,把科 层制中被排斥在决策过程之外的基层团体,引入到政府管理活 转的组织范式的历史性转变”。 动中来,以达到开发基层人力资源,调动基层人员工作积极性。
三、公共管理的新模式 (三)弹性化政府模式弹性化政府模式又称灵活政府模式。是指“政府及其机构 公共管理模式指公共管理过程中存在或可供选择的政府与市 要有能力根据环境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政策,而不是用固定的方 场关系的处理方式,或政府与市场的分工方式。政府对管理模式的 式回应新的挑战”。um”在传统行政体制下,,个政府机构 选择是因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导致公众对 不管 其目标的存在多么短暂都会以许多理由永久保存不来;同时一政府产生了信任危机。许多西方学者结合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实 一旦进^政府机关只要是非本人愿意就可以终身被雇佣。公务人员 个人 践,努力探索政府管理的新模式,以期克服传统模式的弊端。的终身雇佣和公共机构的常设性是“导致机构政策过分保守的根 人们在批判传统政府管理模式的同时,对公共管理模式提 出 源”。n’针对这种情况,弹性化政府模式主张调动政府组织的灵 不同的设计方案,其中最有影响的有美国学者盖伊?彼得斯 活性。在组织上建立临时性机构,如一些工作小组、特别委员会 在《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一书中提出的市场式政府模式、参与 和项目小组等。在人事上搞短期或临时雇佣,任务完成后即解 式政府模式、弹性化政府模式和解制型政府模式四种公共管理雇。在权力上根据地域管理下放权力,使之具有灵活性。这种做 模式。这些新的模式理论支撑了过去十年中所推行的行政改革法既可以改善政府组织状况使政府保持对行政环境变化的快速 运动(是西方国家“正在出现的新治理模式”,它反映了当代市场 应变能力;又可以避免“永业制”对政府雇员的消极影响,使政府 经济的复杂与活跃以及处于此种经济环境下的政府与社会、市 雇员保持敏锐的判断能力和积极向上的创新进取精神。 进行任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重新定位。因此(“如果我们对这些模式不f四)解除管制政府模式 制转换中社会正在出现的国家形何的分析或解释,那么我们难以了解后工业化社会和体“解除管制政府”模式又称放松规制政府模式或“非管制政 式(也将难以对2l世纪有关政 府治理的基本问题进行思考”。 I 府模式”。所谓解除制就是取消公共部门众多的规章制度,取消 《一)市场化政府模式 过程取向的控制机制;相信并依葬公务员的责任心和能力来从 事新的创新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社会的整体利益。这种 方市场化模式认为“私人部门的管理方式(无论是怎样的管理模式的核心是“打破传统官僚制的繁文缛节和法规戒律(使政府 法)几乎可以说是与生俱来地优越于传统的公共部门的管理的活动更具有创造力、效率和效能”。E31(”m) 方法”。o“嘲1因此(提高政府组织效率的最佳甚至唯一的方法是 用某种建立在市场 在传统的行政组织中,一方面(公务员受到严密组织和烦琐 基础上的机糍代替传统的官僚体制,针对传 规章的双重束缚,只能照章办事,缺少权变决策的机会,不仅其 统结构中因过分依赖庞大的垄断的、缺乏外部监督制约的官僚自己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而且工作效率低,影响社会整体利 机构所带来的制度惰性,缺乏进取精神。官僚作风。中庸和无效益。另一方面(由于公共部门规章制度繁琐,行政程序繁杂,导 率等缺点,市场化模式主张分扳和下放权力,通过公共部门决策 致行政成本过高,不仅造成了政府的官僚主义和腐败,而且加重 与执行的分离赋予执行者更大的主权,使被授权的下级组织成 了公众的负担和政府与公众的对立与摩擦。 为独立的单位(能够自己控制自己的预算。自由地与其它组织竞解除管制政府模式认为,通过废除过多过繁的行政规章。行 争,而政治家只是宏观决策并对绩教进行有效控制。 政程序,使政府公务员获得了更多的权变决策机会和执行规章 门 在公务员管理体制和方法上,市场化模式主张吸收私营部 制度的灵活性,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工作积极 的管理思想,建立以功绩制为原则的绩效工资制度,废除传统 性。同时(解除政府规制可以减少行政程序和手续,使公众获得 的同级同酬的薪酬制度(鼓励甚至要求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 了来自政府的简便快捷的服务,较好地协调了政府与社会各方 间的人才流动,废除公务员的终身雇佣制度。在公共政策的制的利益关系。 定方式上,市场模式主张将官僚机构的职能下放给具有企业精 神的公共部门,由它们自主做决定。政策应当以 上述四种公共管理新模式,每一种模式都从不同的角度提 市场反馈的信 示了传统行政体制所存在的缺陷,并且针对这些弊端提出了相 号或是根据具有企业精神的部门的领导的判断为基础来制定。 应的治理方法。它们关注的侧重点不同。“市场模式趋向于重视 关于公共利益问题,即什么情况下才是好政府。市场化模 垄断所带来的负面结果,参与模式强调的层级节制所产生的负 式的评判标准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低成本高收益;二是建立更面影响,夏活模式关注组织永久性所引起的负面后果,丽解制模 多的可以相互竞争的服务主体。让公众有选择自己最喜欢。最满 式则强调公共组织的内部管制是造成公共组织功能失调的主要 意服务的权力;三是把公民既当消费者又当纳税人,使其既受市 原因。b】(”剐四种模式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有其参考价值。而且 场价值的制约。又受政治价值的制约(使二者兼顾而不是偏废。都已在许多国家不同程度地实行,并获得—些预期的改革成果。 (=)参与政府模式
参与模式又称授权模式(它是针对传统的科层体制造成基 参考文献: 层组织和人员缺乏主动创新精神而设计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l】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c】(北京:人民出版杜,1974( 它的基本观点是:在由高、中、基层构成的政府组织中,基层组织 432( 虽然处于整个组织系统的最低层,却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但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第2版)【c](北京:人民出版社( 是,由于传统的层级节制,由上而下的金字塔型的管理形态(限 1995( 制了基层组织和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应当采用参 f3 J【美J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fM】(北京:中与和民主方式来改造政府,提高行政效率。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国 参与式模式强调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认为政府虽然还是 【4】詹姆斯?威尔逊(美国官僚政治——政府枫柏的行为及箕动 专门的公共管理主体,但不是唯一的主体(在政府之外,还应当 因I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1( 有一些自治性的或半自治性的机构来充当公共管理的主体。强 调“发展第三【5l【美l戴雏?奥斯奉,特得?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 部门,即有利于公共部门的非盈利组织用来解决当神 如何改革着套营部门【M】(上海:上海泽文出版社,1996( 代社会的许多问题”。?“m’ 【6?美】戴堆?奥斯本,彼得?普拉斯特里克(摒弃官僚制—— 其次,参与式政府模式主张在公共管理运行中应当通过实 现民主化和公开化,来提高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要求对传 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M](北京:中田人民太学出版社(加统行政组织的层级关系进行调整,压平金字塔组织结构。减少中 02( 1( f71周志思(当代目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M】(北京;国孳行 学院出版社,1999(572( (责任编辑朱永良)政 间层次,缩小上层与低层的沟通距离,建立各种委员会或机构(
万方数据
范文四:美国企业管理模式的历史演变
美国企业管理模式的历史演变
?确,盘生,,}夏A
,
砷
田喜譬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以知识为管理对象是企业 管理的历史趋势.在美国管理学专家Debra M.AmidonRogers所着的《第五代R&D的挑 战:虚拟学习》一书中,作者在综合其他专家学
分析了由于发生影响世界经 者观点的基础上.
济的五种主要转变趋势,二战后企业的管理模 式在经历了若干代变化后正在向知识管理时代
迈进..
影响世界经济的五种转变趋势
1.从信息向知识的转变
在信息技术领域,计算的概念已经发生了 自然而然的变化.数据是分析的基础,信息是 具有前后关系的数据集合,而知识则是具有实 际意义的信息,智慧是知识加上洞察力.新财 富来源于知识,而不是劳动力,土地或金融资 本.企业所要管理的是无形知识资产.
_
从信息向知识转变并不是装饰门面的,这 种转变需要用一种全新的视野来看待当今的世 界.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确认识到, 在一个企业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是 极为重要的,其重要性就体现在知识上,正是人 的知识和相互学习共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
献.对这一转变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就是寻求建 立各种机制,以保证人的时间能够用到创造真 正价值的活动上,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机制能够 使我们制定出适应这种转变的未来企业发展战 略.
2.从等级管理向网络的转变
为工业时代服务的传统等级设计方式比较 僵化.难以管理企业的全部知识能力.现代决 策需要一种更少约束,更为灵活的网络组织形 式.一个依靠知识的流动而成长的市场不可能 去限制创新思想的来源.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 界限正在被打破,企业的发展动力同时来自企 业内部和外部.而现实情况是一个有效率的企 业既不是等级管理式也不是网络式的,而是两 者的结合.这是真正的文化挑战,我们应该建 立一种根据企业传统和价值观而又有创新的管 理机制.
3.从被动培训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对所有企业来说,教育的作用是十分重要 的,但已从以施教者和课程为重点的被动式培 训转向置学习者于中心地位的主动型,面面俱 到精心安排的课程设置已经让位于行为研究. 并作为推进知识的最佳方法.这种新的转变要 求我们认识到学习的实时价值.学习是一种企 业投资行为,一个人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比其 积累知识更重要.新思想通常是通过过程来产 生的.但目前还不存在捕获和培育这些新思想 的组织保证机制.大多数评估系统衡量的是培 训手段的优劣而不是评估过程本身的实际价
值.
4.从本地或一国向全球的转变
企业不再可以只依靠本地区资源保持经济 全球科技经济障望1998年第l1埘
,{耆}
一荑一国企一业一管
增长,各行各业都必须实现全球化以使利润最 大化.一国的发展战略必须在国际背景下制 定.二次大战后的国际形势要求建立像世界银 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类机构以实现世界范 围的资本流动,那么在玲战后时代,有必要建立 开展世界性知识贸易的类似组织,以促进世界 范围的知识流动.一
这是一种全新的观点.为了将来全球化经 营需要,首先要对各国文化作深人的了解,其次 要制定合作而不是竞争的战略.通信技术的加 速发展大大扩展了企业的经营范围,因此文化 的差异必须要消除,井建立形式多样的企业组 织联盟.
5.从竞争战略到合作战略的转移
我们目前仍生活在竞争时代,一个只产生 非输即赢结局的时代.但在一个协作的环境 中,财富可以在各利益方之间分配.以产生双赢 结果,然而精诚团结的合作,可以使蛋糕做得更 大或更多.信任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财富,随着 相互依存的全球经济时代的到来,这种信任尤 为重要.
企业管理模武的历史演变
由于发生了上述影响世界经济的重大转变 趋势,企业的管理模式自然而然也发生了变化, 该书作者根据企业不同时期所管理的主要资产 类型,即产品,项目,企业,客户和知识,描述了 白二战以后的五种企业管理模式,现分述如下. 第一代企业管理:职能运作独立.决策过程 分散,管理结果不可预测;各职能部门间的交流 极为有限,信息技术处于萌芽状态,投资仅在部 门内进行.企业管理的主要资产形式是产品. 第二代企业管理:在有煨的业务部门中始 见职能的相互关联;由于认识到成功的产品开 发需要各业务部九的相互淘通和协作,导致各 职能和业务部门之间的交流活动:企业管理战 略开始引入成本分摊方法资源分配按项目进 行;企业技术支持系统主要是基于数据管理,方 垒球科技经济瞻望1998年第11啊
法偏重于统计分析和综合.这一代企业管理的 资产形式是项目.
第一代和第二代企业管理目标都是企业如 何能留住客户.
第三代企业管理:在全企业范围内建立各 职能和业务部门之间正常的联系机制,企业管 理更为系统化,具有结构性合作的特点;有目的 的R&D投资决策;技术支持系统基于信息管 理.企业本身成为管理的资产形式,而客户的 满意是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
第四代企业管理:所有的职能和业务部门 都认识到与客户的共生学习过程是适应全球日 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变化的唯一方法,信息技术
作为企业的竞争武器用来解决"生产力矛盾"的 问鼯,即解决对技术的资本投资并来产生相应 的企业经济效益问鼯.客户是这一代企业管理 的主要资产形式,企业与客户形成了一种全新 的关系.
第五代企业管理:把企业带人21世纪的管 理必须是基于知识的;企业之间应该是相互合 作而不是竞争;整个创新系统的中心必须是客 户,包括供应商和批发商等;企业的经营业绩将 用无形资产以及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创造和应 用新思想的能力来评估.在第五代企业管理模 式中,企业领导人将与以前管理资本流,部件流 _和材料流一样,致力于"知识流的管理;以应用 先进计算机和通讯工具为特点的信息技术将体 现知识处理能力;企业员工自我激励,对企业的 贡献体现在新知识的创造上,企业管理的主要 资产形式是知识.
以上对企业管理模式的概化分析只是为我 们提供了企业在不同时期所采用的管理模式发 展情况描述,在时间上没有严格的分界,一个时 期也不会只有一种管理模式,而且不同的专家 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但是了解企业管理模式的 变化和把握其发展趋势,对制定企业未来发展 战略,提高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是 十分必要的.一
_
范文五:中国证券市场管理模式的演变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陆一
字号 最大 较大 默认 较小 最小
背景 ? ? ? ? ? ? ? ? ?
评论[2条] 打印 电邮 收藏 腾讯微博新浪微博
1990至1991年两个证券交易所和一个报价系统(两所一网)的建立,意味着中国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安排的形成,是中国证券市场初期具有决定意义的制度创新。而这种制度安排,在前台更多地是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而中央政府却只是幕后的推动者和认可者。这和中国改革由下而上的路径依赖有关,也和当时的政治与意识形态背景有关。
总的来说,到1995年为止,中央政府只是被动地针对证券市场的具体问题予以干预。直到1996年,中央政府才积极主动地全面介入证券市场,成为证券市场发展的主导力量,这标志着全国统一的证券市场体系开始构建,同时中央政府也开始以它的监管机构为代表,正式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利益主体之一。
回顾这一段历史,如果说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到1992年深圳的“8.10风波”,在此期间地方政府主导的证券市场因为各种利益主体的私利驱动和局部利益的局限,加剧了市场动荡和社会风险,从而促成了中国证监会的成立;那么在1992年中国证监会成立到1998年间,尽管中央政府摸索着开始尝试调控市场,但是行政计划的惯性、地方政府的软性抵制以及市场“看不见的手”的自有力量,使得政府监管机构的行为始终表现得像一只笨拙的手。
在这几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面对市场控制权的博弈之中,所发生的最重大的事件——国债期货“327事件”,却直接促发了中国证券市场最终被中央政府全面接管和真正掌控。
“327事件”之后,首先发生变化的是,1995年3月31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刘鸿儒退位,由国务院证券委副主任、原建设银行行长周道炯接任。
1995年5月19日,万国证券公司总经理管金生被逮捕。1997年2月3日,以行贿和挪用公款罪被判有期徒刑17年。
1995年9月15日,上海证交所召开二届三次理事会,“经尉文渊本人请求”免除其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职务,但由理事会决定任命上海市政府证券管理办公室主任杨祥海为上海证交所总经理。
深圳证交所在1995年10月23日,免除了总经理夏斌的职务,一同去职的有创建深圳证交所的副总经理禹国刚和副总经理柯伟祥,由中国证监会委派原国务院证券委办公室副主任庄心一接任总经理。
尽管1993年7月起实行的《证券交易所管理暂行办法》第4条规定: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由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管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同时规定:“理事长、副理事长或者常务理事由证券交易所所在地人民政府会同证监会提名、报证券委备案”(第19条),“总经理由证券交易所所在地人民政府会同证监会提名、报证券委备案”(第20条),但1995年9、10月上海和深圳证交所总经理人员的更迭表明,在“327事件”发生之后,中央政府可以撤换其中国证监会和已经取得人事任免参与权的深圳证交所的负责人,但对于上海证券交易所领导层的人事安排却还是无法一下子完全参与,至少在《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这样的法规上还无法从根本上动摇地方政府为主的地位;甚至对于两地的证券市场的影响,中国证监会仍旧无法真正和当地政府相抗衡。
但转变的迹象已经发生:
1996年3月,中国证监会决定分批授予地方监管部门行使部分监管职责。
而在1996年8月21日由国务院证券委公布的《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中将1993年的《暂行办法》第4条修改为:“证券交易所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督管理”;同时将证券交易所领导层产生办法修改为:“理事长、副理事长由证监会提名,商证券交易所所在地人民政府后,由理事会选举产生”(第22条),“总经理、副总经理由证监会提名,商证券交易所所在地人民政府后,由理事会聘任”(第24条)。
1997年,中国证监会向深沪两个交易所派驻督察员,并在两地设立专员办公室作为派出机构。
但是,在行政监管权力形式上已经收归中国证监会、但实际上却仍旧将及未及的这一时期,某些地方政府在证券市场上表现的利益诉求与中央政府防范风险的政策冲突,在1996年达到了顶峰。
从4月份开始,在上海和深圳地方政府的背后鼓动下,沪深两市股票市场逐步回升,10月以后出现暴涨。从4月1日到12月9日,上证指数涨幅达120%,深证成份指数涨幅达340%。
面对市场热情的高涨,中央政府从1996年10月份起,连连发布了后来被称为“十二道金牌”的市场调控政策规定。及至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破天荒地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在这篇文章中,中央政府的代言人用罕见的严厉口吻给证券市场定了性:“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则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并带着愤怒情绪表达了它对证券市场的要求:“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各地方、各部门不能自行其事,干预股市,要与中央保持一致,自觉维护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市场管理体制”。
半年之后,在6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维护市场正常秩序 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文章,披露了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中国证监会等有关部门对一批违规银行、证券公司、上市公司及其负责人进行严肃处理的消息,并配发了《有法必依 违法必究 执法必严》的评论。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对于深圳发展银行行长贺云、工商银行上海分行行长沈若雷给予撤职处分;对海通证券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惠珍、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总裁阚治东、广发证券公司总经理马庆泉作出免职和记大过处分。这是对于沪深两个市场的参与者在1996年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如国有银行向其他机构和个人提供资金炒股,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和机构大户利用银行信贷资金炒股以及利用信息优势操纵市场等等的严肃处理。在这背后,更是对“327事件”之后上海和深圳两个地方政府出于地方利益影响证券市场的一种敲山震虎的警告。
于是根本性的转折发生了,1997年7月2日,根据国务院第150次总理办公会议决定,将上海证交所和深圳证交所划归中国证监会直接管理,交易所正副总经理由证监会直接任免,正副理事长由证监会提名,理事会选举产生。(插图1见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将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划归中国证监会直接管理的通知》)
此后,在1997年11月30日国务院证券委修改颁布、12月10日执行的《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中重申了1996年版《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中的第4条:“证券交易所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督管理”。但对证券交易所领导层产生办法则修改为:“理事长、 副理事长由证监会提名,理事会选举产生”(第22条),“总经理、副总经理由证监会任免”(第24条)。2001年修改后公布的《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仍重申了这几条。
1997年8月14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周正庆、副主席陈耀先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布了免除杨祥海交易所总经理、任命原中国证监会秘书长屠光绍为上海证交所总经理、党委书记的人事变动。
插图2:1997年8月14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周正庆、副主席陈耀先、范福春到上海证交所宣布总经理人事变动
因为上海证交所首任理事长李祥瑞已与1997年初去世,当时仍由执行理事龚浩成代行理事长职能。
1997年9月,中国证监会免除庄心一深圳证交所总经理职务、任命中国证监会原办公室主任、法律部主任的桂敏杰为深圳证交所总经理、党委书记。
在1999年上海证交所第六次会员大会选出的第三届理事会上,通过了由原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行长毛应樑任上海证交所理事长的提名。这个提名更多地代表的是上海市的意向,显示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一种妥协。直到2001年10月,由时任中国证监会主席的周小川分别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提名、两个证交所理事会通过,耿亮和陈东征分别担任上海和深圳证交所的理事长和党委书记。这才全部完成两个证交所的人事任命权的转移。
因此,尽管从1992年中国证监会成立,代表着中央政府着手开始接管中国证券市场;但实际上,直到1997年7月国务院决定沪深证交所划归中国证监会直接管理,并从1998年9月19日开始,根据国务院关于证券监管机构体制改革方案的要求,中国证监会主席与江苏、上海、安徽等地政府签署“证券监管机构交接备忘录”,标志集中统一监管制度建设启动;随后,中国证监会相继与各地政府签署了“证券监管机构交接备忘录”,地方证券监管机构移交中国证监会垂直领导,实行跨区域监管体制,在全国设立了36个派出机构:包括9个证券监管办公室(天津、沈阳、上海、济南、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 2个直属办事处(北京、重庆), 25个省、自治区、计划单列市设证券监管特派员办事处;逐步撤消国务院证券委,原证券委的职能并入中国证监会行使;中国人民银行等机构原有证券监管职能统一移交给中国证监会行使。从此,中国证监会才真正对中国证券市场有了完全充分的实际行政管辖权、人事任免权和组织领导权。
上海市是中国证监会第一批完成证券监管机构交接工作的省市。
1998年9月22日,时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周正庆代表中国证监会与上海市政府签署了“证券监管机构交接备忘录”,上海市证券监管机构——上海市证券期货监督管理办公室至此成为中国证监会的派出机构之一,接受中国证监会直接领导,全面行使中国证监会授权的各项监管职责。
插图3:1998年9月22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周正庆代表中国证监会与上海市政府签署了“证券监管机构交接备忘录”
在此之前,上海市证券期货监督管理办公室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的有关文件精神与要求,已于1998年6月15日接受了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移交的对上海市证券类机构监管形成的全部档案资料,并从次日起对当时上海地区6家证券公司、2家证券分公司、4家信托投资公司(证券营业部)、463家证券经营机构、1家证券登记结算公司、31家外资在沪设立的证券机构代办处及3家证券投资基金正式行使监管职责。
1999年7月1日,中国证监会在全国各地的派出机构正式挂牌,这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集中统一监管体系正式形成。
这才表示中国证券市场统一的垂直行政管理体系最终建成。
在中国改革开始20年之后,中国证券市场这个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新生的经济增长点”,才最终在组织、人事和行政管理上被纳入了中央政府直接掌管的既有行政体制,完成了中国证券市场组织管理体系的行政化演变。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文责任编辑:魏城 weicheng_ft@yahoo.co.uk)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