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会计要素研究论文
会计要素研究论文 (一)会计要素的定义
会计要素又叫会计对象要素,是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也是指对会计对象按经济性质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是构成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主要因素,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界定为六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是组成资产负债表的会计要素,也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资产是资金的占用形态,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与资产相对应的取得途径,他们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是组成利润表的会计要素,也称为利润表要素。收入是经济活动中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费用是经济活动中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收入与费用相配比,即形成经济活动的利润,利润是资金运用的成果,它们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二)会计要素的六大要素
一、资产: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的资源。
特征:1、必须是企业过去形成的交易或事项;2、必须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3、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内容:流动资产,指可以在1年或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被耗用的资产{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账款、存货:(原材料,在途物资,生产成本)}。
确认条件: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
二、负债: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特征: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2、 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
出企业; 3、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内容:流动负债,指将在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短
期借款、应 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股利、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
确认条件: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
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三、所有者权益:又称股东权益,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又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
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即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
的所有权。来源: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
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
内容: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四、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
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特点:1、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形成的;2、收入的取得必定会导致经济利
益的流入;3、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的经济利益的流入;4、收入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内容:按性质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
确认条件: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
的结果会导致企业的资产增加,或导致负债的减少,或者两者兼而
有之;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五、费用: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
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特点:1、费用是在企业的日常活动中形成的;2、是企业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
流出;3、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4、最终会减少企业的所有 者权益。
内容:按功能分类从事经营业务发生的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确认条件: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
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
够可靠的计量。
六、利润: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
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三)会计要素的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是指明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的恒等式,所以也称为会计恒等式或会计平衡式。
1、静态会计等式
静态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等式,是由静态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组合而成。其公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动态会计等式
动态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是由动态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组合而成。其公式为“收入-费用=利润”。
3、综合会计等式
综合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1)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称为财务状况等式,它反映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具体而言,它表明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所拥有的各种资产以及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企业资产要求权的基本状况,表明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产,都是由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的。
(2) 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会计等式,称为财务成果等式,它反映了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会计要素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3)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这一等式综合了企业利润分配前财务状况等式和经营成果等式之间的关 系。揭示了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之间的相互联系。
(四)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
矿的重量、楼房的高度等。从会计角度,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1.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2.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3.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须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计量。
4. 现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5. 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 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还有,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在某些情 况下,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财务报告目标,企业会计准则允许采 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 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如果这些金额无法取得或者可靠地计量 的,则不允许采用其他计量属性。
(五)会计要素与财务报表要素的比较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基本内容,是对资金运动两种形态的基本分类。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反映和控制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有的会计著作由于侧重于适用性与技术性,不太注重理论抽象与归纳,未明确论述会计对象,因而也未运用“会计对象”一词。我国者从50年代起就开始了对会计对象问题的研究,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认识。目前,影响较为广泛的观点是:企业的会计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企业的资金运动有两种表现形式,即静态表现和动态表现。
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为资产、负债和权益,亦可称为静态三要素。它们 之间的数量关系可用下列会计等式予以概括:资产=负债+权益资金运动的 动态表现为资金循环与周转,具体表现为收入、费用、利润三要素,亦可 称为动态三要素。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可用下列会计等式予以概括:收入 -费用=利润企业的资金运动是静、动结合的统一体,也就是说会计六要素 存在着有机联系。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财务报表要素的表述“财务报表 描绘交易和其他事项的财务影响,是根据交易和其他事项的经济特性,把 它们分成大类。这些大类称作财务报表的要素。与资产负债表中财务状况 的计量直接联系的要素,是资产、负债和产权。与收益表中经营业绩的计 量直接联系的要素,是收益和费用”。可以看出,会计要素与财务报表要 素都是分类的项目,两者在本质上没有区别,仅仅是认识归纳的角度不同。 会计要素是对资金运动所作的基本分类,按照会计要素设置各类帐户,并 按账户收集、整理、提供分类会计信息,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用 财务报表总括提供企业的财务信息。对账户资料进行加工的编表过程,实 质上是将交易和其他事项按照经济特性分成大类,从而描绘和揭示交易和 其他事项对财务状况影响的过程,这些大类被称为财务报表的要素。会计 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资金运动的基本分类,根据会计要素科学设置众多 账户,期末用报表对账户资料反映的交易和其他事项进行归纳分类,这种 归纳分类与对资金运动的基本分类,口径是一致的,名称也是相同的。因 此,可以理解为:“会计要素”是初始分类,而“财务报表要素”是终结 分类。
附:会计核算方法的内容:设置账户②复式记账③填制和审核凭证④登记账簿⑤
成本计算⑥财产清查⑦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范文二:基于会计六要素论文
基于会计六要素的探讨
【摘要】自从中国财政部1993年《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提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并分别在2001年的《企业会计制度》和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六大会计要素界定和内涵上进行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逐步接轨,但仍有些地方不尽合理,本文主要就会计六要素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以供商讨。
【关键词】会计要素 国际比较 分析
一、会计六要素的基本内容
(一)资产。资产是会计基本要素中的第一项,是指过去交易或事项所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会计上的资产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第二,资产是公司、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第三,资产预期能够给公司、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即各种直接或间接的现金流入。
(二)负债。负债是指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使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它是企业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是企业对债权人所承担的经济责任。
按偿还期限的长短,负债通常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一般以一年为划分标准。流动负债是指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非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
范文三:会计要素的认识-论文
中国某某某某学校 学生毕业设计 (论文 )
题 目:会计要素的认识
姓 名 : 000000 班级、学号 : 00000000000 系 (部 ) :经济管理系
专 业 :会计电算化
指导教师 : 00000000 开题时间: 2009-06-09
完成时间: 2009-11-01
2009 年 10 月 22 日
目 录
课 题 会计要素的认识 一、 课题 (论文 ) 提纲
二、内容摘要
三、 参考文献
会计要素的认识
000000
中文摘要 :会计要素是会计理论中的基本概念, 同时也是会计准则中 极为重要的内容。 虽然所要反映的经济事项是基本相同的, 但各国在 将其归纳为具体的会计要素时仍然存在着差别。 科学合理的会计要素 体系对于完善企业会计准则、 实现会计目标以及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 用的会计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美国、 中国和国际会计准则 委员会对会计要素的归类的比较和差异的分析来进一步认识会计要 素归纳中的问题。
关键词:会计要素体系 ; 比较 ; 全面收益
0. 引言
会计是企业财务人员按照会计准则要求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确 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实现会计目标所进行的管理活动。所以, 会计准则作为企业会计工作的规范和评价企业会计工作的准绳, 其完 善性对实现会计目标影响巨大。 会计要素作为会计基本准则中重要的 基础内容之一, 是按照经济内容对会计对象所进行的具体分类, 反映 会计主体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其分类和定义要根据现实 经济环境不断调整完善, 才能实现会计目标、 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 的信息。 因此, 会计要素体系的构建取决于特定经济发展历史阶段企 业经济活动本身的特征和会计目标的要求。 不同的经济环境下, 各国 会计要素的组成和具体定义内涵不尽相同。
1.中外会计要素体系比较
1.1与美国相比
FASB 将会计要素分为四大类,一类是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包 括资产、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一类是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 包括收入、 费用、利得和损失;一类是反映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要素,包括所 有者投资和向所有者分配; “综合收益”要素则是指报告期内除所有 者投资和向所有者分配以外,一切权益上的变化。综合来看, FASB 对会计要素的定义的特点是:①要素定义目标明确。 对要素下定义的 目的是为了在记录上和报表中确认各该要素提供一项最基本的标准, 而不仅仅为定义而定义; ②定义反映要素特点。 会计要素定义是由要 素的若干特点合成的。 这样, 在确认某一会计对象是否属于某种要素 时, 可以看该对象是否符合要素定义特点; ③充分兼顾历史信息和未 来收益。 FASB 在给出要素定义时充分考虑了财务会计是以提供历史 信息为主的基本属性,但又密切地关注未来。如在资产、负债定义中 指出交易和事项来自过去, 但却代表着面向未来的一系列可能的、 未 来经济利益的不同变化。
我国则将会计要素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 包 括资产、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一类是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 包括收入、 费用和利润。 与 FASB 相比, 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内容与 FASB 基本相 同, 但其他要素的划分标准和内涵与其存在差异, 我国没有规定反映 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和综合收益的要素。 但就会计要素的定义方法来 看,我国与 FASB 则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如在资产和负债的定义中都 是充分兼顾历史信息和未来收益。
1.2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相比
IASC 的会计要素体系将会计要素分为 5种两类,一类是反映财 务状况的要素,包括资产、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一类是反映经营成果 的要素,包括收益和费用。 其会计要素划分大类和我国相同,而且反 映财务状况的三个要素的名称和定义内涵与我国基本一致, 但对于反 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由于确认理论依据不同, 具体内容有所差别。 如 IASC 只包括收益和费用,而没有利润要素,因此,各会计要素具 体涵义与我国不同。如 IASC 收入确认的依据是“流入量理论”,其 “收益”是一广义概念,代表“经济利益之增加”,将收入和利得一 并纳入“收益”之中。而我国和美国一样,收入的确认依据是“流转 过程收入理论” , 强调收入的完整过程, 属狭义的 “收入” 要素概念。 对应于“收入”要素, IASC 确认的“费用”要素既包括企业日常活 动发生的费用,也包括非正常损失,是广义的“费用”概念;而我国 的“费用”则是狭义的,依据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强调费用 的合理归属。
2.三大准则对会计要素的归纳
会计要素指的是对会计事项所确认的会计项目所做的归类,如何 将纷繁复杂的各种会计事项所形成的会计项目高度概括为几个会计 要素呢?我国会计准则、 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准则对此有不同的认 识。
2.1三大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归类的比较
我国《 企业 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归类为资产、负债、所有者 权益、 收入、 费用和利润六个要素。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 在 《财务会计概念公告》 中将会计要素归类为资产、 负债、 业主投资、 派给业主款、综合收益、营业收入、费用、利润、损失十个要素。国 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 )在《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结构》将会计 要素其归类为资产、负债、权益、收益和费用五个要素。
2.2差异比较
由上述对会计要素归类的比较可以看到三大准则之间在归类会 计要素时的四个主要的差别:
首先,在静态要素的归类中权益的差异。 FASB 对所有者权益设 立了三个要素,分别是权益、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而中国会计准 则和 IASC 只设立了一个要素,即权益。
其次,对收入和费用存在不同认识。 FASB 区分了收入和溢余以及 费用和损失, 将它们分别设立为单独的要素; 中国会计准则中也进行 了区分, 但并未对溢余和损失单独设立会计要素, 而是将它们包括在 了利润这一要素中; IASC 没有进行区分,收入要素中包括了溢余, 费用要素包括了损失。
再次, 对利润要素的设置不同。 我国的会计准则将损失和溢余并 入利润要素,但在 计算 时利润包括了收入和费用, FASB 设置了综 合收益要素, IAS 则没有单独设立利润要素。
最后,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的归类则更加的具体, 会计 要素的数量较多。我国会计准则中包括了 6个会计要素, IASC 设置 了 5个要素,而美国会计准则中则设置了 10个会计要素。
对于第一类差别,三大准则在认识上并无实质性的差异,只是美 国财务会计准则对权益要素的划分更加的具体, 形成这一差异的原因 在于美国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权益数量多,变化复杂, 由于通过证券市场筹资而形成了众多投资者, 他们都具有详细了解权 益变化的要求,许多企业在常规报表外还要编制权益变动表。 笔者认为相比之下, FASB 的会计要素的归类更具合理性和 科学 性。 下文将继续深入讨论对于剩余三项差别的认识。 并通过对差异的 认识来揭示其合理性与科学性。
3.三大准则会计要素归类差异的认识
3.1收入、费用、溢余和损失的设置
三大准则在对这四个要素设置时是基于对收入和费用范围的不 同认识。 是否要将溢余及损失和收入与费用相区分?笔者认为进行区 分的做法更加的合理和科学,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认识:
a. 更有利于会计目标的实现——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会计要素 归类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符合会计目标的要求, 即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 信息。 对于会计信息的最主要的信息使用者外部投资人和内部经营管 理人员,他们都同时关心企业的一项重要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 一般来说, 企业的盈利能力只涉 及企业正常的经营状况。虽然非正常项目也能给企业带来收益或损
失, 但只是特殊情况下的个别结果, 不能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获利能 力; 而且有些非常项目是在企业控制之外的, 所以只有区分了正常情 况下的损益和非正常情况下的损益才能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由此看 出收入与费用和溢余与损失的性质是不一样的, 有必要将它们设置为 不同的会计要素。
b. 与配比原则相一致。 会计原则是以会计假设为基础的, 通过对 长期会计实际经验和一般规律 的认识,概括而最终成为指导会计工 作的一般指导规范, 配比原则作为加工和处理会计信息所应遵循的基 本原则已为各国所普遍接受,当然也包括上述三大会计准则制定机 构。
配比原则是指 企业 在进行 会计 核算时, 收入与其成本、 费用 应当相互配比。 同一会计期间内的会计收入和与其相对应的成本、 费 用应当在该期间内确认。配比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因果配比,将收 入和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费用进行配比; 二是时间上的配比, 将一定 时期的收入与同期的费用相配比。 对于溢余只是企业的偶发事项, 虽 然它也会导致企业经济 利益的流入,但是企业并未为这种经济利益 的流入而付出了任何代价, 也就是说它和收入的性质是不同, 是没有 与此相配比的企业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对于损失道理也是一样的。 所 以应该将收入、费用和溢余、损失归纳为单独的会计要素,才能在会 计业务中贯彻配比原则,并保持会计理论 概念的前后一致。
IASC 将收入和溢余全部归类为收入,将费用和损失全部归类为 费用的做法在实际的会计业务中就不能贯彻配比原则。 因为收入中的
溢余没有与此相配比的费用, 而费用中的损失也没有与此相配比的收 入。 我国虽然将收入和费用单独归类为一个要素, 而将溢余和损失全 部归入利润要素也是不合理的, 主要是在概念上的前后不一致 (将在 下一个部分详细阐述)。因此看出 FASB 中将四个要素单独归类与配 比原则的要求是一致的。
3.2对利润要素的认识
我国会计准则对利润的定义为,利润是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 包括营业利润、 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并将利润单独设置为 一个单独的要素和和收入与费要素相独立, 这就造成概念的前后不一 致。利润定义包括了收入和费用,而在归纳归纳会计要素时,利润又 成为和收入、 费用要素相并列的独立要素, 这样就导致损益表的三个 要素收入、 费用和利润不存在 “收入 -费用 =利润” 的逻辑和数量关系。 IAS 中没有单独的利润要素,直接原因在于 IASC 将溢余和损失分 别归入收入和费用, 而他们认为利润是收入和费用的相抵之差, 收入 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从而也是利润的确认和计量, 因而利润要素也就 无须单独设立。
中国的会计准则之所以要单列 “利润” 目的是为了尊重中国的传 统,更重要的是 “净利润”要素的确立能使要素体系更全面体现会计 目标,美国 FASB 中的综合收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和前面我国企业 会计准则利润要素相对比, SFAC 中的综合收益更为合理,也更能体 现会计目标。其次,利润做为一个重要的要素指标,对以其为核心的 利润构成和利润体系进行分析 对各种信息使用者都显得尤为重要。
4.结论
4.1 中外比较结论
(1) 我国六大会计要素已构成基本的会计要素体系, 增加或减少 会计要素的数量实际操作较难,目前看也无多大必要。
(2)从国际协调角度出发,基本按照 IASC 概念框架定义前五个 要素。 一国会计制度要与其所处会计环境相适应, 就我国当前情况来 看,会计国际化是大势所趋的进程,会计要素体系可按照 IASC 概念 框架进行构建。而且,会计要素体系的构建必须充分考虑会计目标, 以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能满足目标的需要。 我国高层次会计目标是 满足政府宏观管理需求以及反映受托责任。 从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角度 出发, 最需要了解的是经济增长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信息, 而这些信 息来源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表。 因此, 从满足政府经 济管理需要出发, 要求设立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资产、 负债和所有者 权益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收益和费用要素。 企业会计信息使用 者同样需要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方面的信息, 因此, 从反映 受托责任角度出发,也应当设立这五个要素。取消“利润”要素,按 照 FASB 的概念框架定义“全面收益”要素。首先,在利润的确认上, 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采用的是“全面收益观”,即“利润”要 素反映的是广义的内容,而“收入”和“费用”要素则采用的是狭义 的概念。所以,在不对称的概念范畴下,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 润” 只能反映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 不能揭示三类经济交易 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会计要素的设置要求内容具有互异性,而且
应以实际经济交易或事项为基础。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 利润的形成实际上是收益和费用对比的结果,而对比前的“利润”体 现在所获得的收入和所发生的费用中,对比后的“利润”实质上已经 成为所有者权益(业主权益)的一项内容。所以利润要素的内容与收 益、费用、所有者权益要素相互交叉重叠,要素内容的虚空不符合会 计要素设置的原则。同时,利润是收益与费用派生出来的间接量,并 非由具有实质内容的利润类交易或事项引起的, 其存在不符合会计要 素的设置原则。最后,从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角度出发,应当将体现 在所有者权益当中的已确认未实现利得和损失单独列示, 可充分披露 企业经营风险。为此,有必要在取消“利润”要素的同时设立“全面 收益” 要素, 综合反映企业包括已确认未实现利得和损失在内的损益。 4.2 总体比较结论
各国会计要素都能反映企业经济活动, 包括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 和权益变化情况; 各国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都是资产、 负债和权 益, 我国与 FASB 及 IASC 的概念内涵基本一致; 各国反映经营成果和 权益变化情况的会计要素内涵差异性较大; 各国都没有反映现金流量 的会计要素。
5. 结束语
会计是应用经济学一个分支,它把有关企业经营和理财活动的信 息提供给信息使用者。不同的文化、经济、法律和政治环境就会产生 不同的会计制度,每个国家的会计准则和实务都是经济、历史、制度 和文化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会计要素是人们对会计或称会计
报表所考察和反映的内容进行适当分类所赋予的称谓, 它的划分和设 立是人的主观意识和客观要求相结合的产物, 它设立的差异也有主观 和客观方面的原因。任何两个国家之间的这种组合几乎都不可能相 同, 因而差异是必然的。 我们应当把吸收和借鉴国外会计中一切好的 经验作为重要的目的之一, 通过比较帮助我们吸收借鉴国外的好的经 验以及促进我国会计改革。
参考文献:
[1]FASB.Statements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 2003~ 2004.
[2]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 娄尔行译. 论财务会计概念 [M]. 北京 . 中国 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
[3]IASC. Preface to Statements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January.2006.
[4]蒲林霞 . 完善我国会计要素释义初探 [J].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5 (4) .
[5]冯淑萍 . 关于我国当前环境下的会计国际化问题 [J].会计研 究 .2006(2)
[6]吴水澎 . 中国会计理论研究 [M].北京 . 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12).
范文四:会计研究论文-中外会计要素比较
会计研究论文-中外会计要素比较
会计要素是按经济特征归类的会计对象,是构筑财务报表的根本组件。由于各国会计对象是一致的,会计目的也大体相似,因此各国会计准则所确认和定义的会计要素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各国会计所处的具体环境不同,制定准则时的考虑也各有侧重,会计要素又不尽相同。本文拟对中国、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所确认和定义的会计要素进行比较,以期增进了解,促进协调。
一、总体比较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论财务会计概念》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确认的会计要素如下表所示:
会计要素
中国 美国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资产 资产 资产
负债 负债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权益 权益
业主投资
派给业主款
收入 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包括利得:
费用 费用 费用:包括损失:
利润 综合收益
利得
损失
通过对比,可知美国规定了较多的会计要素,它将“利得”和“损失”分别列为独立的会计要素,并将“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从“权益”要素中独立出来,分别列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则不把“利润”作为独立的要素。出现这些不同,是由于制定准则时各自不同的考虑。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张非常项目与正常经营中发生的业务和事项同样重要,因此将利得和损失作为单独的项目;将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单列是因为美国资本主义高度发达,权益业务和事项不仅数量多,而且十分复杂,分别列示可以产生较为详尽的信息。我国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时根据经济特征将会计对象归纳为尽可能少的几类,以便分别为
它们制定确认、计量、报告的准则。利得和损失无非是计算利润或净收益时营业收入和费用的增减项目,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则显然是权益要素的子目,可以分别视为投资引起的权益增加以及分配给业主款项而引起的权益的减少。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营业收入和费用配比的结果是利润或净收益,因而不把利润列为一个独立的要素。
尽管中国、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规定的会计要素存在差别,但所有这些会计要素均可归为两大类:一类是反映企业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的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权益:所有者权益:;一类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的要素,包括营业收入: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综合收益:利润:、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两类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勾稽关系:资产、负债和权益因另一类型要素变动而发生变动,而且任何时候都是后者的累计结果。就每一类型要素而言,其各自内部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会计等式反映了这种联系。就第一类要素而言,“资产,负债,权益”这一恒等式表明了其内在联系,如果没有相应的其他资产的减少:增加:或相应的负债或权益的增加:减少:,资产的增加:减少:就不会发生。就第二类要素而言,“综合收益,营业收入,费用,利得,损失”表明了其内在关系。业主投资和业主所得款与综合收益一起影响一定时期末的权益数额。
二、各要素的比较
:一:资产的比较
资产在会计要素定义中处于中心地位,其他要素的定义都与资产相联系。例如,负债是债权人对资产的要求权,所有者权益是投资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收入是资产的增加或对资产要求权的减少,费用是资产的减少或对资产要求权的增加,利润是资产的净增加。因此,对资产这一要素的比较在整个会计要素比较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资产定义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规定“资产是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取得或加以控制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为“资产是指作为以往事项的结果而由企业控制的,可望向企业流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强调资产的实质,即获取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我国的资产定义中虽然也包含这层含义,但表述得不够明了,只是把资产定义为经济资源。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还强调使个体有权取得或控制利益的交易或其它事项业已发生。我国在资产定义中提到“能以货币计量”,由于货币计量是会计的基本假设之一,在定义中加这一定语也不必要。
中外关于资产定义的表述不同,但都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必须是企业由于过去的经济业务所形成或取得的;
2.必须是企业所拥有或能加以控制的;
3.必须能够用货币加以计量的;
4.必须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二:负债的比较
我国的“准则”规定:“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负债是将来可能要放弃的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个体由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将来要向其它个体转交资产或提供劳务的现有义务”;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是“负债是指由于以往事项而发生的企业的现有义务,这种义务的结算将会引起含有经济利益的企业资源的外流。”三者的共同特征是都强调要用资产或劳务偿还。我国将负债视为债务的一种,有循环定义之嫌,而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定义中以“义务”为落脚点,更为科学。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还强调负债源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
负债的共同特征有以下几点:
1.负债代表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
2.负债是一种承诺义务,既可以是一种法律上强制执行的义务,也可以是一种商业道德上的义务;
3.负债产生于过去的交易或其他过去事项;
4.负债应有确切的受款人和偿付日期或受款人和偿付日期可以合理估计。
:三:权益的比较
我国称为“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包括企业投资人对企业的投入资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规定“权益是以某一个体的资产减除其负债的剩余部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规定“权益是指企业的资产中扣除企业全部负债以后的剩余权益”。三个定义只是表述不同,从中可归纳出权益的特征:
1.权益表明了企业的产权关系,即企业的资产总额减负债总额后的净额全部归投资人所有,反映了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
2.权益与负债共同构成企业资产的来源;
3.权益与企业的特定资产没有直接的联系,不与具体资产相对应,只是从总体上在抽象的意义上与企业资产保持数量上的关系;
4.权益的数额取决于企业的获利能力。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将业主投资与派给业主款单独列为会计要素,是其独特之处。业主投资与派给业主款是企业与其作为业主的所有人之间的交易。业主投资增加特定企业的权益,它是其它个体向企业转交有价值的东西,或增加其在企业中的权益的结果。派给业主款,减少特定企业的权益,它是企业向业主转交资产、完成劳务或承担负债的结果。
:四:营业收入的比较
我国《准则》以“收入”对这一要素命名,并规定“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的营业收入。包括基本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实际上,我国收入要素的内涵只包括营业收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营业收入定义为“某一个体在其持续的、主要或核心业务中,因交付或生产了货品,提供了劳务,或进行了其它活动,而获得的或其它增加了的资产,或因而清偿了的负债,或两者兼而有之”;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营业收入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增加,其形式表现为由资产流入、资产增值或是负债减少而引起产权增加,但不包括与产权所有者出资有关的类似事项。”
我国的收入指营业收入,美国也是如此,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营业收入概念还包括利得,是广义的收入,体现了更为广泛的适用性。
收入要素的共同特征有以下三点:
收入与费用、利润两个要素相联系,而与负债、权益两个要素相区别; 1.
2.企业取得的收入代表着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利益的增加,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最终导致净资产的增加;
3.无论是广义的收入要素还是狭义的收入要素最终都影响利润的增量。
:五:费用的比较
我国《准则》规定“费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费用是某一个体在其持续的、主要或核心业务中,因交付或生产了货品,提供了劳务,或进行了其他活动,而付出的、或其他耗用的资产,或因而承担的负债,或两者兼而有之”;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则认为“费用是指会计期间经济利益的减少,其形式表现为由资产流出、资产递耗或是发生负债而引起业主产权减少,但不包括与产权所有者分配有关的类似事项。”费用要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费用要素指企业经营活动中和非经营活动中净资产的减少,狭义的费用要素仅指经营活动中的营业费用,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我国与美国所采用的是狭义的费用要素,不包括损失,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则把损失也包括在费用之中,属广义的概念。由于费用与损失有时很难划分,如坏
帐损失、汇兑损失名义上是损失,但实际上计入费用,因此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也不无道理。
费用要素的共同特征如下:
1.企业发生的费用或损失代表一个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减少,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最终要用现金偿还,导致资产流出;
2.费用与收入有配比关系,其高低直接影响利润的大小,费用与收入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承担了费用就一定会带来收入;
3.不是为取得收入而形成的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不属于费用的范围。
:六:利润的比较
我国《准则》规定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美国与此相应的会计要素称为“综合收益”,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从业主以外的交易以及其它事项和情况所产生的权益变动。它包括报告期内除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外,一切权益上的变动”;国际会计准则中则没有该要素。我国的利润包括三部分,即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美国计算综合收益要在营业收益的基础上加上利得减去损失,二者都反映了利润的不同来源。
利润是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指标,与利润要素发生联系的是收入与费用,因此只要对收入与费用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也就等于计算了利润,因此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没有规定该要素,这是与其对营业收入和费用的广义概念相联系的,我国采用的是狭义的收入和费用概念,营业利润只是利润的一部分,所以必须单独设利润要素。
美国计算综合收益时涉及“利得”和“损失”两个要素,利得是“某一个体除来自营业收入或业主投资得到的收款以外,来自边缘性或偶发性交易,以及来自一切其他交易和其他事项与情况的权益之增加”,损失是“某一个体除出于费用或派给业主款以外,出于边缘性或偶发性交易,以及出于一切其它交易和其它事项与情况的权益之减少”,我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则未单独列示这两个要素。
范文五:中外会计要素比较 毕业论文
南开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题目 中外会计要素比较
姓 名 孙建红
学 号 115107115 专 业 会计学
学习形式 业余
层 次 专升本
站 名 商学院
(院 系)
完成日期 2013.10.21
内容摘要
会计要素是会计理论的基石,是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中国会计要素和国际会计准则(IASC)以及个别国家对会计要素的划分和定义进行比较,找出各自优缺点,发挥它们各自优势。
会计是应用经济学一个分支,它把有关企业经营和理财活动的信息提供给信息使用者。我们应当把吸收和借鉴国外会计中一切好的经验作为重要的目的之一。有史以来,会计不断演进,以满足从事经济交易的人们的需要。随着生产力的国际化,会计自然也跟上了发展的步伐。但会计在全世界有着明显的差别。这是因为会计的发展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文化、经济、法律和政治环境就会产生不同的会计制度,每个国家的会计准则和实务都是经济、历史、制度和文化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会计要素是人们对会计或称会计报表所考察和反映的内容进行适当分类所赋予的称谓。会计要素的划分和设立是人的主观意识和客观要求相结合的产物。会计要素设立的差异也有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任何两个国家之间的这种组合几乎都不可能相同,因而差异是必然的。通过比较有助于我们吸收借鉴国外的好的经验以促进我国会计改革。
关键词: 会计要素;国际;中国;比较
目 录
一、 会计要素定义的比较??????????????1
1.资产??????????????????????1
2.负债??????????????????????2
3.所有者权益???????????????????2
4.收入??????????????????????3
5.费用??????????????????????3
6.利润??????????????????????4 二、会计核算对象要素的改进???????????? 5
参考文献??????????????????? 7
中外会计要素比较
一、会计要素定义的比较
1.资产
国际会计准则在框架中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指作为以往事项的结果而由企业控制的,可望向企业流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按照这一定义,资产的特征被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资产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也就是说,资产作为一项经济资源可以独立地或与其他资源结合在一起,通过有效使用,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否则,不应当确认为资产。这是资产最重要的特征。第二,资产是企业在过去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中获得的。只有过去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才能增加或减少企业的资产,而不能根据计划或合同来确认一笔资产。第三,资产必须为企业拥有或控制。拥有是指企业对其享有所有权;控制是指企业虽然不享有所有权,但掌握了某项资产的实际未来利益和风险,可以通过该资产的使用获得未来经济利益。
条例则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一定义与基本准则对资产的定义相比,有以下几点变化:第一,增加了“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第二,增加了“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第三,取消了“能以货币计量”。变化后的定义从理论上保持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一致性,高度概括了资产的基本特征。其实践意义则是可以根据资产的定义确定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资源范围,同时也对现行的财务报告提出新的要求,例如,应当要求企业将“不良资产”单独列示与报表或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因为不良资产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至于取消“能以货币计量”,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货币计量作为财务会计的三大支柱之一,已经被纳入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即凡通过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事项,基本前提之一就是能以货币计量,在定义中不必提及,这对负债要素同样适用。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特定主体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获得或控制的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这“未来经济利益”成为所有会计要素的共同基础,澳大利亚对资产的定义与美国基本相同,差别在于它强调资产是“被企业控制”的,而不是“获得”。国际会计准则和新西兰也都认为资产是“为企业所控制”的,但国际会计准则认为资产的内涵是“经济资源”。虽然各国的表述各有差异,但都基本上揭示了资产的基本特征,正如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定义资产时提出的资产三大特征。第一,资产包含未来经济利益,
第1页
其中,未来经济利益表现为给企业带来未来现金流量的一种能力;第二,企业能从资产中获得经济利益或控制别人得到这种利益;第三,引起企业获得这种利益、控制别人获得这种利益的交易或其他事项已经发生。这一定义与我国的新会计法定义相近本质相同。
2.负债
国际会计准则在框架中将负债定义为:“负债是指由于以往事项而发生的企业的现存义务,这种义务的结算将会引起含有经济利益的企业资源的外流”。按照这一定义,负债的基本特征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负债是企业现存的经济义务,该义务是由过去经济业务事项引起的;第二,负债将要由企业在未来某个时日加以清偿;第三,负债的清偿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条例对负债的定义是:“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与框架关于负债的定义基本一致,较好地概括了负债的基本特征。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负债定义为现在承担的未来经济利益牺牲的义务等。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认为负债有三个特征:(1)它表明了某实体当前对其他实体的义务或责任,该责任将会在未来特定日期通过资产的转让或使用来清偿;(2)这种义务或责任使企业无法避免未来的利益牺牲,或选择的余地很小;(3)导致企业承担义务或责任的交易或事项已经发生。
FASB将负债定义为:“特定实体由于当前义务引起的经济利益未来可能的牺牲,该义务是过去交易或事项引起的,表现为转移资产或提供劳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负债的定义与美国完全一样。国际会计准则的定义是:“负债是当前所承担的义务,该义务是由过去的事项引起的,清偿该义务将导致企业含有经济利益的资源的流出。”尽管各国的表述有所差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都认为负债是一种经济义务或经济责任,都抓住了负债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出”这一本质。比如,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等认为负债是“经济利益的牺牲”或者必须“转移的经济利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是“含有经济利益的资源的流出”;加拿大采用了列举的方法进行表述:“将来要通过转交或使用资产,或提供劳务,或放弃其他经济利益”;我国台湾则将“经济利益的牺牲”描述为“将以提供劳务或支付经济资源之方式偿付者”。
3.所有者权益
国际会计准则在框架中将所有者权益定义为:“产权(所有者权益)是指在企业的资产中扣除全部负债后的剩余权益。”根据这一定义,所有者权益的基本特征是企业的剩余利益,即资产减去负债以后的余额,该利益归企业所有者拥有。会计等式将所有者权益表述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该等式说明,负债作为
第2页
企业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是由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既定义务;在负债既定的前提下,所有者权益的大小受资产变动的影响,收益与风险同在,当企业因分配利润后经营亏损使资产减少时,所有者权益减少。
条例将所有者权益定义为:“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既说明所有者权益属于企业所有者,又表述了其金额为企业的剩余利益。美国把所有者权益称之为“权益”,认为“权益是实体在资产减去负债后享有的剩余权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对权益的定义与美国完全相同。
4.收入
收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国会计理论界一般认为广义的收入包括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和投资收益,狭义的收入仅指营业收入。国际会计准则在框架中列示的收益要素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收入,其定义为:“收益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增加,其形式表现为由资产流入、资产增加或是负债减少引起产权增加,但不包括与产权所有者出资有关的类似事项。”并进一步指出:“收益的定义包括了收入和利得,收入在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包括销售收入、服务费、利息、股利、使用费和租金等。”“利得包括了符合收益定义的其它项目。”国际会计准则第18号《收入》准则中关于收入的定义是狭义的:“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导致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总流入。”这一定义不包括投资者出资所导致的权益的增加。FASB使用了狭义概念的收入。将收入定义为:“收入是由于生产或制造商品、提供劳务以及其他构成企业当前主要或中心业务,而带来的资产流入或改善以及债务的清偿(或两者兼而有之)”。收入是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收入仅指正常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的收入,依据的是“流转过程收入理论”,强调收入实现的完整过程。对于非正常经营收入,FASB单独设立了“利得”要素加以反映,因为利得实质上是一“偶发性”、“边缘性”的“净收益”。设立“损失”要素反映非正常经营活动的支出,因为损失实质上是一种“偶发性”、“边缘性”的“净亏损”。利得与损失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毋需按配比性原则加以确认。“全面收益”仅仅是将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定期汇总的结果。
条例则将收入定义为:“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既指出收入产生于企业的日常活动,又说明收入会增加企业的经济利益。
5.费用
费用是与收入配比的一个会计要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国际会计准则在框
第3页
架中所列示的费用要素是与收益要素相配合的广义费用,其定义:“费用是指会计期间经济利益的减少,其形式表现为由资产流出、资产递耗或是发生负债而引起业主产权减少,但不包括与产权所有者分配有关的类似事项。”并进一步指出:“费用的定义包括了损失,也包括那些在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费用。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费用的例子有,销售成本、工资和折旧。”“损失是指在企业日常活动之中或之外发生的符合费用定义的其他项目。”可见,广义的费用不仅包括为取得营业收入发生的资产减少和耗费,还包括与赚取营业收入无关的资产减少与损失;狭义的费用仅指前者。与狭义的收入相对应,狭义的费用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第二,费用的发生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根据这一特征,当期生产成本不应当确认为费用。我国在有关会计法规中关于费用的定义都是狭义的。
FASB使用了狭义概念的费用要素。费用是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费用仅指正常经营费用或支出,依据的是配比性和应计制会计原则,强调费用产生的因果关系和费用责任的合理归属。无须按配比原则加以确认“全面收益”仅指将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定期汇总的结果。
条例则将费用定义为:“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较充分的概括了费用的特征。与条例关于收入的定义一致。
6.利润
利润是一个差额,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取得的广义收入超出广义费用的部分。国际会计准则在框架中没有将利润作为一项会计要素单独定义。这可能是因为收益和费用都是广义概念,利润是收益与费用的差额,不把利润作为一个要素也不影响确认。美国FASB也未给利润定义,但利润作为会计要素在数量上是收入与费用配比的结果,按广义收入和广义费用配比出的利润,是美国FASB所倡导的全面收益的概念,美国FASB将综合收益定义为:“全面收益包括报告期内除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外,一切权益上的变化”。
条例则将利润定义为:“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两者的含义基本一致,一致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两个:一是国际会计准则没有对利润单独定义,不明显存在与国际接轨的问题:二是利润要素的含义在我国的会计理论和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符合我国国情,成为中国会计的特色之一。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收入要素和费用要素的定义都是狭义的,广义收入中的利得(营业外收入和投资收益)与广义费用中的损失(营业外支出和投资损失)以其差额(营业外收支净额和投资净收益)列为利润的二级定义,成为企业净利润的构成内容。
第4页
二、会计核算对象要素的改进
总体上看,FASB、IASC和中国之会计要素确立各有千秋。三者均确立了会计核算对象的“基本要素”,但却忽略了其他层次要素的界定。在所确立的基本要素中,IASC的结果较为合理。FASB尽管涉及到次级层次要素的确立,如“业主投资”等,但全部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却无法加以解释。中国会计准则基本吸收了FASB和IASC的长处。
然而,笔者认为,上述会计要素确立存在两大方面的缺陷:理论上的缺陷是忽略了影响会计要素确立的决定因素;实务中的缺陷是现有会计要素无法为会计方法提供理论说明(如各种财务报表的理论依据)且会计要素缺乏应有的内在逻辑关系。
会计要素的确立主要取决于实体的经济活动特征和投资者等对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要求。确立会计要素,目的在于规范对会计核算对象及其规律(表现为会计核算对象要素及其内在联系)的认识,为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奠定基础。会计对象要素及其关系是各种会计方法建立和应用的理论基础。包括帐户、复式记帐、会计确认与计量、财务报表等,而会计方法的运用又直接关系到企业投资者等对会计信息需求的满足。因此,会计对象要素的界定,既影响会计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又关系到会计目标的实现程度。
经济环境和企业经济活动的特点,影响到会计对象要素的确立。盈利组织与非盈利组织经济活动的目标和特征等均有较大差别,因而其会计对象要素的设立也不相同。非持续经营企业的经济活动特征、具体会计目标等有别于持续经营企业,其所确立的会计对象要素亦有差别。比如,清算企业的会计对象要素是清算资产、清算债务、清算净权益、清算利得和清算损失。
会计目标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所要达到的目的,它是会计系统与社会经济环境的联结点,体现着企业经济环境对会计的客观要求和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内在需要。会计对象要素的确立深受会计目标的影响,由于会计目标的内含与外延总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变化与深化,故会计对象要素的划分以及不同要素的重要程度等,均非一成不变。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以及其他新型交易的迅速发展,使得投资者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在广度和深度上均有很大程度的拓展。相应地,会计对象要素的确立也在发生深刻变化。1992年10月,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发表第3号“财务报告准则”(ARSNO.3),针对传统财务会计系统下利润表只揭示“已实现、已确认”收益而不能满足投资者对“真实与公允”信息的需求的缺陷,提出了确认“全面收益”的思想。该份准则将利润表包括的内容,从“已实现、已确认”项目扩大到“未实现、已确认”项目,并以“利得”和“损失”要素以广义的解释,认为利得是“除涉及所有者
第5页
投资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在内容上包括收入和其他利得;而损失是“除涉及分派给所有者款项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在内容上包括费用和其他损失。无独有偶。美国于1997年公布的第130导“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NO.130)要求报告企业的“全面收益”,实际上也是类似作法。因此,我们应以发展和变化的观念去认识会计对象要素及其确立问题。 经济环境和会计目标变化对会计要素的影响结果,主要体现在会计要素结构体系的完善和会计要素内涵的延伸(如利得、全面收益等要素内涵的“扩容”)。
笔者以为,会计对象要素实质上是一个包括多层次结构的整体概念,在这个结构整体中,静态要素与动态要素相统一,存量要素与流量要素相结合,基本要素、次要素、支要素分三个层次相互关联。
按照笔者提出的会计对象要素框架结构理解,财务报表所反映的无非是资产、负债、权益、收入和费用等内容,主要反映“基本要素”内容的财务报表是企业基本的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一般而言,以基本要素为基础建立的财务报表具有相对稳定性,而以次要素或支要素建立的财务报表其可变性较大,现金流量表取代财务状况变动表即是证明。当然,为适应经济环境和会计目标的变化,企业的财务报表体系与结构将不断变革,但其理论基础仍将是上述会计对象要素框架结构。以上会计要素定义的基本特点是:以某一特定主体为主语,以经济效益为主线,既揭示各要素的本质特征,又阐明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共同组成一个科学合理的会计要素体系。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制度[S].上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3.
[2]庄恩岳主编。中外会计准则比较[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12.2.
[3]王德升,白綮鲁,阎金锷主编。国际会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
[4]财政部会计司。国际会计准则[S].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
[5][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娄尔行译。论财务会计概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
[6]葛家甜,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
[7]唐国平。会计要素及清算会计要素[J].会计研究,1999,(3)。
[8]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S].北京:法律出版社,1993.
[9]刘兴云著。中西会计比较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10]乔玉洋。从会计要素的国际比较中引发的思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