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物理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物理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Vo1.29No.409
(S)3.2011.16
物理教学探讨
JournalofPhysicsTeaching 第29卷总第409期
2011年第3期(上半月)
物理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王亮伟.
广东省中山市中山华侨中学,广东省中山市528400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果是物理
学科实施新课程的中心环节.
课堂教学不重知识传授的多少,而重知识生成了多少.充分的预设,目标的设置,师
生的互动交流和学生的体验,促进知
识的生成,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预设;生成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t003—6148(2011)3(S)一0016—3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
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
力.它所提出的最高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孩 子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 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我们往往都无法预 见.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生成性课堂具有不可预 测性,其随机性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生成性问题. 可以说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共同存 在于课堂教学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 预设.只有预设的课堂也许是有秩序的课堂,但
缺乏些许灵气;生成的课堂也许会乱一些,但也 许会因此而精彩.课堂要将"预设"和"生成"结 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有在师生的互动中才 能生成.
1充分的预设促进生成
首先应该弄清楚课堂上哪些时候,哪些地方 是知识的生成点,知道了这些,我们就有可能避 免在生成出现时因毫无准备而束手无策,白白浪 费掉极好的教育资源.一般来说一节课的重点和 碓点部分是知识的生成点,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 多花一点功夫,多想一些意外,课堂上就不会手 忙脚乱.其次,我们应努力创造有利于生成的外 部环境,这外部环境主要指互动对话的氛围和动 态开放的时空.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创设宽松的 氛围,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这样才能充分暴露 .学生原生态的思维,才有利于生成.这样的预设 找准了知识的生成点,为新知识的生成做了充分 的预设.有了充分的预设做前提,才能做到:"心 中有案,行中无案,付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 教学之中."
1.1课堂设计必须要有弹性预设
在教学中,预设显然是必要的,因为教育首 先是有目标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 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的,理性的思考和 安排,但同时这种预设也是应该有弹性的,留有 一
定空间的.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只是确定 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实验,获取信息,资 料,通过小组协作学习,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
充,修正,来完善认知结构,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在学生探究时教师不做过多的干预,因为这时候 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给他们的提示越多,他们 的思维就越受束缚.小组交流时给他们足够的时 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的展示自己,同时鼓励不 同意见者畅所欲言.这样一堂课下来,可谓精彩 纷呈,学生的思维深度,纠辩能力甚至超出了教 师的预期.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 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 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 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 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 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为 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 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即强调生成空间. 1.2营造和谐,平等的对话氛围
首先表现为师生与教材之间的交流,其次才 表现为师生,生生之间的语言交流.营造对话氛 围,必须要创设民主平等的对话情境.在动态生 成的课堂中,师生都是课堂的主人,师生关系是 平等的,教师只是平等关系中的首席.在民主,平 等,和谐,友好的教育氛围中,师生才能敞开心 扉,交流体会,切磋论辩,共同提升思想,共享
第29卷总第409期
2011年第3期(上半月)
理教学探讨
ofPhysicsTeaching V01.29No.409
(S)3.2011.17
堂精神之旅.作为教师,应在师生"辩"中,巧用 生成性课堂资源,不要总是想办法把学生纳入自 己的轨道,而应该及时调整或改变自己的教学方 案,抓住契机,因势利导,用好生成性资源. 2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有目标的生成 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都是在分析物理现象的 基础上形成的,重视物理现象教学是物理情景教 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讲授物理概念,规律时,首先 应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弄清物理现象,在学生头 脑中建立起清楚的物理情景,也就是说,应该让 学生有足够的感情基础,然后才是分析,比较,抽 象,概括等.下面就位移概念的教学举例说明. 位移概念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学生认 识"位移是矢量,是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状况的物 理量"这一含义,这个概念是在机械运动概念基 础上引入的.引入位移概
念,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
的物理情景:在圆形跑道
的圆心O处同时站着三
个人,其中两个人首先沿
着半径OB走到圆周上图l
的B点,然后其中一人不动,另一人沿着圆形跑 道从B走到C点,如图1所示.
.
情景一:开始,两个人从.走向B的过程中, 圆心处的人(假设就是你自己)观察他们是运动 的还是静止的?"位置变化"的标志是什么? 答:是运动的.因为观察到他们相对参照物 (自己)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即距离发生变化.
师:这表明,位置变化的一层含义是物体相 对参照物发生"距离变化".
情景二:在一人从周围上B点到C点的过程 中,在圆心处的人观察他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位置变化"的标志是什么?
答:是运动的.因为观察到他相对参照物(自 己)的位置发生变化,即方位发生变化. 师:这表明,位置变化的另一层含义是物体 相对参照物发生"方位变化".
情景三:在一人从B到C的过程中,在圆周 B处的人观察他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位置变 化"的标志是什么?
答:是运动的.因为观察到他相对参照物(B 处的人)的位置发生变化,即距离和方位都发生 了变化.
师:"位置变化"的含义是物体与参照物之 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方位发生变化或距离方位同 时发生变化.物理上引入一个量——位移,用来 表示物体的这种位置变化状况.
这样设置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很容易在 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使学生易于接受.在已有 概念的基础上建立新概念,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同 化和顺应.这样形成的位移概念,其矢量性和物 理含义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应当抓住物理现象建立物理情景去讲 物理概念,而不能空泛地讲,直接地讲,纯理论地 讲.在教学中为使学生的探索,思考更高效,教师 应当及时引导,适时提示新旧知识联系的线索, 通过精心设置的疑问,把学生引入问题情景中
来.当前的物理教学中,部分教师轻视物理现象, 对物理情景的建立重视不够,这不能不说是进入 了物理教学的一个误区.
3让学生在错误分析中生成
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他们 "出现错误"很自然,"发现错误"很恍然,"纠正 错误"很必然,并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资料进行 教学,使学生的思维障碍充分暴露出来.在学生 个体独立思考和群体之间的讨论及思维碰撞中, 学生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既激活课堂教 学,又提高了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错 引正,正本清源.
比如"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这一经典的错 误观念之所以难以纠正,就是因为它根植于丰富 的生活经验.有的学生能把"力不是维持运动的 原因而是改变运动的原因"之类的话倒背如流, 但遇到这样的习题仍然大惑不解.例如:"质量 一
5kg的木箱在动摩擦因数一O.1的水平地 面上向右滑动,除摩擦力外,在水平方向还受到 向左的大小为5N的水平恒力F的作用,求木箱 所受的合外力."木箱所受的摩擦力和水平力F 都向左,物体怎么会向右运动呢?基于对实际生 活经验的回忆,他们认为这是不可能的.那种"向 右的运动必须由向右的力来维持"的观念又从 生活经验的土壤中长了出来.纠正这样的错误观 念只凭理论分析是不能治本的,因为它的根源是 对生活"事实"的观察.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以 实验重现"事实",请学生重新观察和分析,只有
这样才能标本兼治.
4立足学科特色.使生成更具魅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 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多种能力方面有着 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说它是"生成"的摇篮.作 物眦Uo
Vo1.29No.409
(S)3.2O11.18
理教学探讨
ofPhysicsTeaching 第29卷总第409期
2011年第3期(上半月)
为教师一定要满怀激情,积极参与,善于引导,从 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看到学生细致观察, 深入思考,真是让人觉得欣慰.通过调查取证所 得到的结论将会使学生感受深刻.这种强烈的成 就感,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使他们自觉的运用所掌握的探索方法去学习. 在粤教版3—2《自感现象及其应用》一节中, 笔者将课本的试验加以改进,采用积木式的结 构,在教学过程中随着问题的展开,逐步"装置" 起实验装置,效果就完全不同了.具体的安排如 图2中A,B,C,D所示.
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通电自感和断电 自感的概念认识更加有层次,更加有逻辑,对概 念的生成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收到了更佳的 教学效果.
(1)通过理论分析,提出当电路接通时,含 电感电路的电流增长在时间上应该有延迟现象,
但当用电路A进行检验时,并未观察到预期的 结果.'
(2)通过讨论和分析,认为未观察到预期的 结果可能是由于感官分辨能力不够.为了解决这 个问题,师生合作设计出B电路,用对比的方法 进行研究,结果观察到了当开关接通时,串有电 感线圈的小灯泡的发光比串有普通变阻器的小 灯泡略有延迟,说明理论分析的结果成立. (3)根据分析,在B电路中当开关切断时,由 于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存在,电流不立即减小到 零,即在开关切断后,在"电感线圈——两只小 灯泡——变阻器"构成的回路中要维持一段时 间的电流,小灯泡还要发光一段时间,但实际上 未能观察到预期的结果.
AB
c图2D
(4)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师生经过 讨论后决定改用C图电路进行实验.图中由于电 感线圈的电阻远小于小灯泡的电阻,当电路达到 稳定时,通过线圈的电流比小灯泡的电流大得 多,在开关切断的一瞬间,小灯泡中的电流应该 立即反向,从线圈原来的稳定电流值再开始逐渐 减小,实验中观察到开关切断时,小灯泡发出瞬' 间的强光,说明理论的分析成立.
(5)为了确认这一理论的分析是否正确,经 讨论后决定再用D图电路作进一步的研究,其中 两个小灯泡各串有一只二极管,两只二极管的方 向相反,使每个小灯泡中允许通过一个方向的电 流.实验中观察到当开关接通后,小灯泡1发光;
开关切断的瞬间,小灯泡2发出瞬间的强光,理 论分析成立.
总之,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我们的课堂应该 是生成性的.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知识,"生成" 能力.它启示我们,在努力开发教育内外部资源 的同时,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需要教师在 围绕课程目标精心预设教案的基础上,依循学生 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以及情感的波澜,去随 时捕捉课堂教学中有用的信息,创造性地加以运 用,使之"生成"为丰富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 展的宝贵的课程资源,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更具有 生命的活力.
正如叶澜所说:"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 关注中心的教学预设,会使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 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可见课堂离不开教师的
好的预设是一节成功课的前提,但预 教学预设.
设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学的生命力与真正价值在 于预设外生成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 刻关注"生成",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互动中产 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情况,新信息,新问题,重新 调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方式,深入引导师 生互动的探索,使课堂上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促 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从而使课堂更加 精彩.笔者认为"生成"的课堂虽然不一定是最 好的,但却是最精彩的.
参考文献:
[13叶澜.新基础教育
1-2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 1997.(9):3—8..
[3]陈安福.课堂教学管理心理学.
[4]张大均.教学心理学研究.西南师大出版社,1998年 出版
[53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栏目编辑赵保钢)
范文二: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一、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既需要教师课前精心预设,也需要动态教学资源的有效生成。“预设”,众所周知,是指教师在课前对自己教学的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从这个角度说,它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字面的意思理解就是指事物的发生形成。所谓课堂生成,是指课堂教学中的不可预知的发展,即这种发展不是靠逻辑可以推演出来的,它往往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怦然心动”、“妙不可言”。
可见“预设”重视的是显性的、结果性的、共性的、可预知的目标,体现的是对文本的尊重,强调教师的设计与安排,张显的是教师的主导性。相对而言,“生成”追求的是隐性的、过程性的、个性的、不可预知的目标,它着重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强调学生的活动与思维,张显的是学生的主体性。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教师需要认真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预设与生成,使两者相辅相成,和谐共生。
二、“少一些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
识的教育活动。要想有精彩的课堂生成,必须作精心预设,因为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有许多不可控的生成性因素,教师再精心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正如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我们谈的“少一些预设”是指少一些硬性方案,多一些弹性和灵动。
预设什么?指课前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等等,它要求教师注重自身的专业素质,使自己具有丰富的理论积淀和实践经验,能从广度和深度上研究教材,能精心地设计教法。其次,教师能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充分地尊重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对象——文本。
怎样预设?我认为教师除了要深入思考课堂教学的大方向、大环节和关键性内容的把握之外,还要主动地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特点及情感体验,并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找准教学起点,精心预设教学过程,充分地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如学生提出哪些问题,自己该如何引导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案,这样教师才能在变幻莫测的课堂中胸有成竹,挥洒自如,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敏锐地捕捉到难以寻觅的生成的火花,并不断地有效生成。
三,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生成资源
现代教学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互、共同发展的
动态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机械地执行预设的教案,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只要不是极端的“恶作剧”,一般都有生成的价值,教师可以而且应该调整预设,给生存腾出空间,这样做,也许使原来的的思路或环节被破坏了,但我们应看到过分追求教学思路的逻辑性、确定性与连续性,只是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防止教学过程节外生枝或出现断裂,其背后动机是在单位教学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然而这恰恰使语文学科失去了独特的魅力。
范文三: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杨豫苏
“预设”最早来自于逻辑学。它是一种没有明确地、直接地表现出来的语言。课堂教学中的“预设”是指教师按计划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结果进行的理性清晰的设计,对课堂中可能产生的走向进行预测性思考。“生成”与“预设”相对,是师生在教学互动中促成学习者实现意义的获得及自我建构的过程。
一.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一)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是相对统一的、互补的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两者相互依存。课堂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需要预设,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需要生成,两者缺一不可。语文课堂教学中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教师实施教学活动时,既要尊重文本,又要尊重学生,并引导学生与教师、文本进行自主体验性的交流。所以,预设与生成就如课堂教学的左右两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是相对矛盾、对立的
课堂教学中的预设重视显性的、标准性的目标,而生成则关注隐性的、个性化的目标。预设过度必然导致对生成的忽视,挤占生成的时间和空间;生成过多也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划的落实。因此,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二.实现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
(一)充分预设讲述,促进有效生成
在实施课堂讲述时要注意:一、以学生为主体,联系学生的生活;二、课堂讲述要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三、课堂讲述要留有空间,为学生思维和课堂生成留有余地。
以陈会社老师的《<声声慢>教学实录》为例。
整个教学流程分为三个层面:诵读,探究,拓展。在教学中,陈老师先让学生谈自己对诗句的感受,旨在让学生进行深层次探究学习。学生从梧桐的意象中联想到秋瑾的“秋风秋雨愁煞人”,并用《红豆曲》“捱不完的更漏”解释李清照的愁绪,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接下来,教师展示了密集型的梧桐意象,进一步激发学生思维,使之认识到文学作品中意象和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结。通过合理的预设,把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民族文化结合起来就生成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预设课堂提问,生成教学智慧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生成的另一途径,课堂上教师的问题都会或多或少蕴涵着课堂生成的可能。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恰当地预设提问,成了生成课堂内容的关键。
1.课堂提问要难度适宜
问题的设置要恰当,有明确的出发点、针对性,且问题要有价值,经得起推敲。太难或太易的课堂提问都会使生成离课堂越来越远,难以形成。
2.课堂提问要适当延伸
为了使课堂教学生成更加顺利,需要通过课堂提问了解一下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和能力发展水平,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3.课堂提问要因势利导
对于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学生出乎教师意料的回答甚至是错误的回答都是正常现象,教师应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歪曲、出错的根源,从而灵活地提出一些针对性更强的新问题,从而化解疑难。
以步根海的《合欢树》为例。教师根据学生初读体验后的提问及时对大部分问题进行了
完善、归纳、概括。如:教师提出“提醒的目的何在,”学生初步回答后,教师进一步追问、提示:“还有没有,”、“思想背后有感情因素,感情因素背后隐藏的是什么,这是我们读这篇文章主要想解决的问题”。
(三)做好讨论预设,促进教学生成
课堂讨论是课堂教学生成的又一途径,课堂上同学们激烈的讨论会迸发出意想不到的精彩,因此,教师要认真实施课堂讨论的策略。
1.划分小组要合理
课堂讨论首先要有讨论的群体,如哪些学生一起讨论,多少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进行合理的搭配,让不同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的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学习。
2.内容选择要恰当
课堂讨论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因此选择课堂教学内容可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面入手。
3.把握时间要准确
教师要准确掌握讨论的时间,依照课堂进程及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而定,让课堂教学紧凑有效、学生讨论落到实处。
4.整个过程要调控
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对整个过程要进行有效地调控。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提示,使学生能够将讨论进行下去;当学生畏难而退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评价,使学生能够继续探究;当学生出现偏差时,教师要及时纠正,使学生回到正确的学习方向。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充分预设、合理生成才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教学效果。
杨豫苏,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
范文四: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问道
?本期对话嘉宾
?陈 茵 上海市徐汇区龙华小学副校长
?陈华忠 福建省福清市岑兜中心小学副校长
?齐刚山 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教研室教研员
?徐振升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第二中学教科室主任
?刘春丽 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第一中学教师
?代安荣 重庆市铜梁县大庙中学教师
?对话主持:郭瑞 发现高效课堂密码(4)
关于预设与生成,有一个有趣的比喻:预设与生成是课堂上的两张网,学生正像渴求食物的 “鱼”,老师可用预设的网先逮“大鱼”,再用生成的网捕逮住“小鱼”。对于一些不往两张网里钻的“鱼”,老师要善于观察、呵护、引导、点拨,从而催生新的精彩生成。本期“问道”,锁定课堂预设与生成的技
◎概念解读: 巧和非预设性生成等问题展开多元时话,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预设是有目的的计划,生成是现时的生发课堂教学的生成,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教学发展过程,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多元的新型教学形式。
郭瑞:如何理解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
齐刚:预设是指教学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与安排。生成是指课堂教学的生长和建构,是指在师生和生生之间合作、对话、碰撞中,现时生发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预设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陈茵:课堂教学的传统思维模式强调预设,而新课程的理念则倡导生成。所谓课堂教学的预设,显然是不言而喻了。课堂教学的生成,强调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需求作出价值判断,调整预设的教学活动,以适应和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课堂教学的生成,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教学发展过程,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多元的新型教学形式。
◎关系解析: 预设生成是对立统一体预设与生成也有其对立的一面:两者体现的教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不一样,追求的教学目标不一样。
郭瑞: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陈茵: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课堂教学不能没有预设,但课堂教学也需要有生成,以持续显现不断发展的生命活力。课堂教学的预设,其特点在于目的性强,教师对教学设计和运作的过程比较熟悉和易于掌握,课堂教学目标较易落实,能够保证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基本发展。课堂教学的生成,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学得更生动、更有效。如能将两者有机结合,在教学预设时,深思熟虑,课堂中抓住机会展开生成时,深入浅出,那样的课堂教学必然是生动活泼、师生互惠了。
陈华忠:预设与生成具有统一的一面,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两者具有互补性。但是,预设与生成也有其对立
两者体现的教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不一样,追求的教学目标不一样。预设的一面:
重视的是显性的、结果性的、标准性的目标,生成则关注隐性的、过程性的、个性化的目标。预设过度必然导致对生成的忽视,挤占生成的时间和空间;生成过多也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划的落实。从实践层面上,不少有价值的生成是对预设的背离、反叛、否定,还有一些则是随机偶发的神来之笔,生成和预设无论从内容、性质还是从时间、空间讲都具有反向性。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特别强调,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要服从于有效的教学和学生的发展。
◎做法解答: 实现预设生成的动态平衡预设与生成互为补充,但它们之间却没有一个绝对的比例关系。我们不能说,预设80%、生成20%就是好课,预设60%、生成40%就不是好课,不能绝对化。
郭瑞:教师总是在努力追寻着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动态平衡,以实现重视学习的效率的同时注重学生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那么教师如何把握两者的平衡度呢?
徐振升:预设与生成互为补充,但它们之间却没有一个绝对的比例关系。我们不能说,预设 80%、生成20%就是好课,预设60%、生成40%就不是好课,不能绝对化。课堂上能不能生成,生成什么样,有时不是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教师是可以判断的,教师要能够迅速判断学生生成的内容是“奇思妙想”还是“胡思乱想”,是“钻牛角尖”还是“穷根究底”。对“奇思妙想”,教师要善于进行“点石成金”“拨云见日”式的引导;对于“胡思乱想”,教师要善于“拨乱反正”,要让学生“头撞南墙”及时回头,这都需要教师的判断力。
陈华忠: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应该把握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动态平衡。首先,课前精心预设应留有生成空间,要追求开放化和集约化。从教学的全局来看,预设只能是一个教学的准备,真正的有效教学是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所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给生成留足空间,促进课堂有效生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平衡。其次,课中及时调控生成空间。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难免会发生诸多意外,一旦出现“不速之客”,教师要灵活应对,及时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有时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资源”,也许会成为我们课堂中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
代安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因此,生成是随意的,是在刻意预设中的随意生成。教师只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预设环节围绕教学目标、任务,围绕自己知识和视野的范围、围绕学生兴趣、需要和认知起点即可。能否生成,还得看学生的素质、课堂情境,以及教师的素质和上课的状态等因素。备课关注教师“教”,预设基于学生“学” 教学预设与传统的备课有质的区别,要关注教和学的平衡发展,关注学生的学,而不是仅仅 立足于教师的教。
郭瑞: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教学这项有计划、有目标的活动,预设就成了基本要求。预设与备课有什么区别?教师在课前应该预设些什么呢?
齐刚:教学预设与传统的备课有质的区别,预设要关注教和学的平衡发展,关注学生的学,而不是仅仅立足于教师的教。预设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流程、学生状态、教师心理状态的预设,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教材、教案为中心。
陈华忠:我赞同齐刚老师的观点。过去,我们备课过多考虑教师是怎么教的,备教师的过渡语言、课堂提问、启发引导以及练习设计等。而实施新课程,预设关键在于考虑学生的学习和需要,确定“以学定教”的原则,教师要把工夫花在钻研教材二次开发、了解学生、设计课堂环节上。因而,教师在预设时,只需预设各环节的安排、活动的组织等大体轮廓,它给各种不确定性的因素留下足够空间,这样才能有效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
徐振升:我说一下教师对课程标准的预设问题。教师要判断所学内容这个“部分”对教材这个“整体”的价值。然后是研究教材。教材的重点在哪里?难点在哪里?重点和难点有时是统一的,有时又不是。难点不是重点的要“点到为止”,难点是重点的要“刨根问底”。重点、难点确定之后,才可以据以设计问题,决定答案,这都是预设的内容。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调查研究,不仅要明白学生整体情况,更要明白个体学习差异。对学生感觉难、同时又是重点的问题要充分设计、层层递进、彻底解决;对学生感觉不难的重点问题,教师要灵活处理,减少题目,减少讨论解决的时间。抓住生成点,让思维走向开放教师要对学生的“求异”、“钻牛角尖”甚至是“刁难”小心呵护。正是学生这种可贵的“求异”,才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郭瑞:课堂教学有一些生成的节点。把握这些节点,生成可能更精彩。如何把握这些生成点呢?
陈茵:教师要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深入思考并切实把握课堂教学的生成点。课堂教学的生成,往往是在学生的学习需求中生成,在师生的互动对话中生成,在情境显现和生活实践中生成,在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中生成,在合作探究和拓展活动中生成,在学习反思创造思维中生成。
刘春丽:具体说,我认为生成主要在六点。第一,质疑点。学生对教材观点提出质疑。第二,闪光点。学生在互动中出现的思维亮点,如独特见解、求异思
维、创新精神等。第三,失误点。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的知识性错误、思维误区或认识上的偏差。第四,争论点。学生在讨论中针锋相对,对同一问题出现两种或多种彼此不相融的观点。第五,燃烧点。师生在某一情境中实现了情感的共鸣、沟通、升华。第六,意外点。课堂中出现偶发事件,如学生违纪行为。教师可以抓住这些生成点,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开放。
陈华忠:我补充一点,当学生的表情出现细微变化时,很可能他内心正涌动着不同或新奇的想法。教师应当巧妙地挖掘出来,哪怕学生说出来的想法是错误的。教师要对学生的“求异”、“钻牛角尖”甚至是“刁难”小心呵护。正是学生这种可贵的“求异”,才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善于捕捉非预设性生成资源所谓“预设性生成”,教师还是在扮演着“如来佛”的角色,学生们还是“孙猴子”,怎么跳还是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成,充其量是教师在“导”,学生在“演”。
郭瑞:很多时候学生不满足学习目标而自主探究,达到了非预设性生成的效果,是否可以说这是预设性生成的最高境界?
徐振升:所谓预设性生成,教师还是在扮演着“如来佛”的角色,学生们还是
”,怎么跳还是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成,充“孙猴子
其量是教师在“导”。学生在“演”。非预设性生成,则是真正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生不仅是在问题的解答上有生成,而且能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齐刚:非预设性生成能够为我所用,达成目标,能够进一步产生更有价值的问题才是最高境界。非预设性生成是教师可遇不可求的,但是能够捕捉和驾驭。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好非预设性生成,会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教师要捕捉非预设性生成必须要注意倾听,随机应变,顺应学情;借机施教,深化生成。
刘春丽:但是,这种非预设性生成不能脱离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否则,就降低了课堂效率和教学的有效性。没有预设,就不会出现有意义的非预设性生成。由于这些非预设性生成的存在,才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生命力,并成为师生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范文五: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在上《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按照教材的意图我预设了以下环节:设计4张完全一样的纸条,分别平均分成2、4、6、8份,涂上颜色表示,/,、2/4、3/6、4/8,准备将纸条贴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比较它们的长度,并联系分数的意义来说明它们是相等的,使学生初步理解都是把纸条的一半涂上颜色,然后引导学生比较这四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研究它们的变化规律,从而得到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实际上课时,老师在开门见山地引入了课题后,就随口问了一个问题:“你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有哪些了解?”我的目的是设疑,估计没有学生能讲对或讲全,然后按上面预设的步骤开始新课。没想到一个学生马上说:“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一样。”这显然超出了我的预设。但既然学生说出来了,我也不能“听”而不见。此时,我顺着学生的回答继续问道:“那什么是商不变性质?”请这个学生回答,还请了其他几个学生把商不变性讲全、讲正确。最后学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中,套用商不变性质的格式讲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并将“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改成“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虽然没有完全按照预设的环节走,但教学显得很自然、流畅,并且也达到的预期的教学目的。
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生成过程。让我们在“预设”中体现自己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不断追求完美的课堂。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物理课堂的预设与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