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现今实行君主制(君主专制制)的国家
文莱达鲁萨兰国、科威特国、沙特阿拉伯王国、阿曼苏丹国、斯威士兰王国、梵蒂冈城国。现今存在的君主制国家 现今我国承认的世界上的国家有192个,其中有25个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亚洲现共11个国家,欧洲有10个,非洲3个,大洋洲1个。 现今亚洲君主立宪制国现今亚洲君主立宪制国王
泰王国普密蓬 生于1927
巴林国哈马德·本·伊萨·阿勒哈利法 生于1950
日本国明仁天皇 生于1933
柬埔寨国诺罗敦-西哈莫尼 生于1953
不丹王国吉格梅·凯萨尔·纳姆耶尔·旺楚克 生于1980
科威特国谢赫萨巴赫·艾哈迈德·贾比尔·萨巴赫 生于1929
卡塔尔国哈马德·本·哈利法·阿勒萨尼 生于1950
阿曼苏丹卡布斯·本·赛义德 生于1940
文莱苏丹哈吉·哈桑纳尔·博尔基亚 生于1946
约旦哈希姆王国阿卜杜拉二世·本·侯赛因 生于1962
沙特阿拉伯王国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 生于1924
马来西亚端古米占·再纳·阿比丁 生于1962
现今欧洲君主立宪制国现今欧洲君主立宪制国王
荷兰王国贝娅特丽克丝-威廉明娜-阿姆加德 生于1938
瑞典王国卡尔十六世 生于1946
挪威王国哈拉尔五世 生于1937
丹麦王国玛格丽特二世 生于1940
西班牙王国胡安-卡洛斯一世 生于1938
比利时王国阿尔贝二世 生于1934
摩纳哥公国阿尔波特二世 生于1956
卢森堡大公国亨利-卢森堡 生于1955
列支敦士登公国汉斯-亚当二世 生于1945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伊丽莎白二世 生于1926
现今非洲君主立宪制国现今非洲君主立宪制国王
莱索托王国莱齐耶三世 生于1963
摩洛哥王国西迪·穆罕默德六世 生于1963
斯威士兰王国姆斯瓦蒂三世 生于1968
现今大洋洲君主立宪制国现今大洋洲君主立宪制国王
汤加王国
澳大利亚
新西兰
巴布亚新几内亚
图瓦卢
所罗门群岛
今北美洲君主立宪制国
加拿大
安提瓜和巴布达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圣卢西亚乔治·图普五世 生于1948
伊丽莎白二世 生于1926
伊丽莎白二世 生于1926
伊丽莎白二世 生于1926
伊丽莎白二世 生于1926
伊丽莎白二世 生于1926
伊丽莎白二世 生于1926
伊丽莎白二世 生于1926
伊丽莎白二世 生于1926
伊丽莎白二世 生于1926
伊丽莎白二世 生于1926
范文二:法国拿破仑一世统治时期的君主专制国家
法国拿破仑一世统治时期的君主专制国家。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过《共和十二年宪法》,宣布拿破仑·波拿巴为法兰西人皇帝,法国为法兰西帝国,历史上称之为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12月2日法西第一帝国登基皇帝——拿破仑一世
为了改变1815年以来法国的孤立状态,争夺欧洲大陆优势和进行海外殖民侵略,拿破仑三世进行多次对外战争。法国在 1853~ 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中联合英国、土耳其与撒丁反对俄国,击败俄国后确立了在欧洲大陆的优势。后又联合意大利反对奥地利,得到萨瓦和尼斯。1860年签订《法英商约》,实行自由贸易。50~60年代第二帝国还派遣军队侵略中国、叙利亚、墨西哥、印度支那和非洲,掠夺大量财富,建立了若干殖民地。
曾经的法兰西帝国VS二十一世纪的中国。
法国一直都有全球梦想,但不幸的是先有英国,后有德国,让法国的梦想成空,最终连欧洲大陆都走不出去。
法国的宿命在强权人物的悲剧中体现的最为明显,无论是强硬的路易十四,还
是天才的拿破仑,都在法国统治欧洲要取得突破的时候,败下阵来。
路易十四亲政后,大权独揽,对内对外都强硬无比,其统治的54年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对外作战。战争的结果是法国得以向四面八方扩张,但扩张的结果,没有强大帝国,却惹来了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干涉。可悲的是,法国没有足够的力量抵挡这些干涉。1686年,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瑞典、荷兰结成"奥格斯堡联盟",两年后,英国加入,战争开始。面对如此庞大的集团,法国竭尽全力,也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只得求和。旷日持久的战争,不仅让法国失去了在欧洲已得到应得到的尊严,也失去了在欧洲的领地和海外的殖民地。法国的欧洲霸主梦破灭。
如果欧洲国家联合起来打击法国,只是偶然现象,还能让法国人释怀,但不幸的是,历史又一次在拿破仑的身上重演。法国在欧洲大陆的争霸异常艰难,从法国的大革命到拿破仑时代,欧洲竟然组织了多达六次"反法同盟",法兰西这块土地蒙上了神秘的悲壮色彩。虽然拿破仑有天才的军事才能,虽然法兰西的勇士热情高涨,虽然战争一方面打击欧洲强国,一方面扩大了法国的疆域,但英国的工业革命、隔开大陆的海峡与俄国广袤的土地、寒冷的天气,终于让拿破仑英雄气短。
1813年,英国、普鲁士、俄罗斯、瑞典、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在莱比锡战役中,拿破仑战败,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随后,德国开始强势崛起,彻底敲响了法国欧洲霸主梦的丧钟。从此,辉煌留给了记忆,尴尬变成了现实。
军事的不堪一击,让法国人底气不足,直接影响到二战后法国在欧洲的地位与政策。没有军事上的强大,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关于这点,现在德日的感受应该比法国要深刻的多。
法国以前很厉害,多次多国联盟才把法国压下来,
法国是典型的笑面虎,领土等于2个英国,军工也很强野心很大, 他是这么想的,我既然决定那么做,我就不应该放弃,就要暗算到底,
你们起来以后会对不起我,他半个世纪分裂中国敌视中国全是因为他的害怕, 同样他把这道伤,加在了俄罗斯身上和日本身上。
范文三:君主专制的加强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Ⅰ)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基本知识。
2.了解中国古代从汉王朝到清王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3.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
【课堂合作探究】
一、法令出一(确立皇帝制度)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黄,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三: ?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材料四: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用这样的话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论大小皆决于上?。
1.创立:__________确立的帝制为历代王朝所继承 2.特点:皇帝独尊(“别黑白而定一尊”):皇权至上(带有独断性、随意性)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皇位世袭。
3.影响: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君主专制政体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理念,深深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造成了极端腐败的封建专制。 历代官僚体制虽有所变化,但是都已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子和奴才的关系。
二、丞相制度
材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问: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要削弱相权?(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皇权与相权矛盾加剧 )
问:阅读书本第二框,联系上一节内容,请说出我国丞相制度是如何演变的?
1.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相权过大
材料二:汉武帝为了强化中央集权,提高皇权,采取了限制丞相权力的措施。他频繁任免丞相,在位54年间共任相13人,除薛泽、石庆、公孙贺分别任职7年、9年、11年外,其余10人长者不过4年,短者不到1年,有5人在任上自杀、下狱死和被斩。
2.汉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相;设立(设置中朝对抗外朝)——相权一分为二
材料三:(唐太宗)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全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日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
《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材料四:(明太祖)曰:?自规矩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下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奏劾,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请回答:
1)从材料三、四来看,唐太宗与明太祖对丞相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太宗认为置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明太祖认为设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身)
2)据材料三、四指出,唐太宗认为“稳便”的方法是什么?明太祖认为“稳便”的方法又是什么?
唐太宗认为“稳便”的方法是:先由丞相等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明太祖认为“稳便”的方法是:取消丞相,中央各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直接管理。
3)你如何评价唐明两朝相权的存废与君权的关系。
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相权的存废服务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唐太宗把君权与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宰相的辅佐作用;明太祖则是把君权与相权对立看待,并从制度上废除相权,以此保证君王的绝对权威。
3.唐朝: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 4.宋朝:二府三司制:设中书门下(丞相),增设“参知政事”(副丞相)——进一步分散相权 5.元朝:一省两院 6.明朝:废除丞相制。(明太祖)——废除相权
趋势: 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
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
尚书令
【内外朝制结构图】
皇帝
内朝
侍中
常侍
丞相
外朝
御史大夫
执行机构 决策机构
太尉
*【三省六部制】
皇帝
中书令
草拟、颁发诏令 审核政令
政事堂
执行命令
影响:(1)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2)分割了相权,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
【二府三司制】
1、演变
2、评价参阅课本14页:
监察制度对防止地方官员的专权、腐败及其割据势力的形成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它加强了皇权适应了专制主义王朝实行有效统治的需要。
由于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它的效能必然有限,如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使得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四、选官制度
1、概况
2、目的:强化专制统治,重视集纳人才以充实执政集团,提高行政效率。
3、作用:对维护地主阶级封建统治,促进封建社会发展起过巨大的作用。 4、趋势:思想控制与文化专制不断加强;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积极作用:
(1)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世族门阀把持朝政的局面 (2)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提高行政效率
(3)读书—考试—做官三位一体,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 (4)促进了文学的繁荣 消极作用:
(1)考试科目和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 (2)科举制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最高权力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3) 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五、行省制度
1、简述地方区划单位的演进
【郡国并行制】
【宋行政机构】
2、行省的主要职能
(1)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 (2)军政要务:需呈报枢密院
(3)赋税征收调动军队:中央的诏旨 (4)定期觐见述职
3、行省与中央的关系 见p16 4、作用:(1)元朝行省设立的历史作用: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 深远作用——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
【课堂总结】从秦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1)皇权确立后不断加强,君主主宰国家的一切大权。相权被不断分割,且权利日益削弱,对皇权的威胁也日趋减弱。
(2)历代王朝中央都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 (4)虽然历代王朝都重视监察,但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的效能十分有限。
【学以致用】
1、巩固:“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下列关于嬴政改“王”而称“皇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嬴正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2、巩固:李斯曾说过,“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从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①皇权至高无上D
②君主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③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 ④君主主宰国家政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是B ①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 ②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
③它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
④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各个朝代影响影响深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
4
B )
年代 年代 年代 年代
D C B
A
5、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
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有利于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范文四:欧洲的君主专制
第 18课 欧洲的君主专制
备课小组:第二小组 执笔人:侯鹏亮 审稿:历史组
一 . 温故互查 :
1. 与中国惟我独尊的封建帝王相比,欧洲的封建君主似乎曾经“逊色”得多,权力受到 诸多限制。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限制了王权?
2. 欧洲君主们又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加强王权的呢?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路易十四、彼 得一世等传奇性的专制君主的千秋功过呢?
二 . 学习目标 :
1. 识记本节基础知识:教会与国王权利的分配;新君主国家产生的标志与影响;路易十 四与沙皇加强王权的措施等
2. 理解教权与王权之间的斗争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3. 正确认识君主专制在历史上的作用。
三 . 问题导读:
1. “卡诺莎事件”说明了什么?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因素制约?
2. “新君主国 ”指哪些国家?“新 ”在什么地方?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
3. 路易十四是一位怎样的君主?他又是如何做到大权独揽的呢?
4. 讨论:如何看待路易十四、彼得一世这样的君主的统治和作为呢?
四 . 自主检测
1. 下列关于欧洲君主专制的说法 , 不正确的是()
A. 中世纪欧洲实行封国采邑制
B. 中世纪欧洲国王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教会的权力受到国王的制约
C. 新君主国兴起后,开始建立常备军,是近代国家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
D. 在近代民族国家兴起和强大的过程中,欧洲的君主专制统治曾起过促进作用
2. 关于在中世纪的欧洲的国王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拥有独立的的世俗权力 B .能够任命神职人员
C .能够向贵族领地内人民直接征税 D .能够分封全国大部分土地给贵族
3. 关于伊凡四世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俄国历史上的首位沙皇 B. 使沙皇专制制度得以最终确立
C. 设立并主持
4.伊凡四世改革与彼得一世改革相似之处有()
A. 设
C. 实行特辖制 D. 对反对改革的贵族进行无情镇压
五 . 引导概括 :
欧洲的君主制经历了向专制发展的历程。君主专制制度一度带来了国家的强盛和繁荣, 在走向近代的过程中, 是君主专制帮助欧洲摆脱封建割据、 四分五裂的局面, 形成一个个强 大的民族国家; 可是, 一旦君主的权威和制度的专制超过国家和人民所能承受的限度, 它也 必将成为人民群起而攻之的主要目标。
六 . 达标检测 :
1、卡诺莎事件的出现反映了当时欧洲
A .天主教会的势力受到国王限制 B、国王的权力受到教皇的制约
C 、国王的权力受到贵族领主的制约 D、自治城市的内部管理不受国王的干预
2、下列各项符合 15世纪前欧洲封建社会的是:
①土地所有权和政治权力都是分散的
②教会拥有精神的权力和世俗权力
③国王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不受教皇的制约
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
⑤自治城市拥有独立的司法权和财政系统,内部管理不受国王或大封建领主的干预
⑥“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种信仰”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③④⑤⑥ C .①②④⑤⑥ D .①②④⑤
3、下列哪一项不是“太阳王”路易十四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A .设立“缙绅会议” 、实行“特辖制” B .借助天主教会宣扬“王权神授”
C .加强常备军,开始建立常备警察部队 D.削弱贵族权力
4、 15世纪,欧洲最早第一批“新君主国”包括:①西班牙 ②英国 ③法国 ④俄国
A .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 18世纪,东西欧的两大文化中心分别是
A .圣彼得堡和巴黎 B.圣彼得堡和伦敦
C .莫斯科和巴黎 D.莫斯科和伦敦
6、 对 17、 18世纪欧洲君主改革的总体评价正确的有:①改革消弱了各国的专制统治②改革 消弱了大贵族和教会的势力③使改革各国大都跻身欧洲强国之列④改革促进了各国文化经
济的发展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关于中世纪欧洲天主教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不仅控制精神权利,而且控制世俗权利 B. 仅控制精神权利
C. 人们从出世到去世都受到教会的控制 D.制约着王权
8、从 15世纪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走向集权,成为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 ,其本 质内涵
A. 王权在与教会、贵族和市民的错综复杂斗争中逐渐形成
B. 正在形成中的王权专制的统一的民族国家
C. 王权之下的政治统一
D. 君主专制统治达到极盛
9、材料一:中世纪时,国王登基要经过教皇加冕才有效。如,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大帝的 加冕。
材料二:英王亨利三世(1485—— 1509年在位) 、法王路易十一(1461—— 1483年在位) 、 西班牙王斐迪南二世(1474—— 1516年在位) ,是近代国家的“三个智者” 。
——弗朗西斯·培根
材料三:那幸福的时代,标志着放纵自由。
那时侯,狂妄像匹野马,响者小铃铛,
轻快的步子跑遍整个法兰西的领土;
那时候,没有一个凡人甘愿虔诚超度;
那时候,无事可为,只除开反省自守
——伏尔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世纪时期王权与教会之间怎样的关系?(2分)
(2)材料二中弗朗西斯·培根所言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伏尔泰的这段诗文反映了当时法国怎样的历史景象?(2分)
10、 材料一:国王只有在行仁政的时候才是国王, 如果施行幕政蹂确子民, 就成了基君。 ?? 在执行法律时任何人的权力都不能大于国王, 但国王如果犯法就应当像最微戏的平民一样受 到法律的制裁.
—— 13世纪英国法学家亨利·布莱克顿《英国的法律与惯例》 材料二:“国王在世上可以行使一种神圣的权力”??可以“任意处里他的臣民:或加以提 升,或加以贬斥;或生,或杀;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对他们进行审利,除上帝之外,国王不 对任何人负责” ··?
——英王房姆士一世对议会下院的议员们的讲话材料
材料三:1604年 (房姆士一世在位) 英国议会对国王的扰辫书称:“无论就羊严或威权而论, 国内并没有最高的常设法院足以和本国会的法院分庭杭礼。本国会的法院得到陛下的圣裁,
给其他法院颁布法律,但不接受来自其他法院的法律或命令。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主要精神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了詹姆士一世怎样的思想?它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3)材料三中表达出对待国王的态度如何?
(4)上述材料反映出英国国内政局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
七 . 盘点收获
八、课后反思
【 评价 】 个人评价:A 会做的 :———————————————
B不会做的 :————————————————
C 粗心错的 :———————————————— 同伴评价:A 修正的 :————————————————— B题型标识与否 :—————————————— 小组长评价:组内排名 :———————————————
范文五:明朝的君主专制
第14课 明朝的君主专制
教学设计 赵永胜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建立的基本史实。掌握朱元璋和明成祖强化皇权的措施及作用;概括明朝强化皇权的特点。掌握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及评价明朝的科举制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共同探究明朝建立的史实、朱元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以及八股取士,使学生掌握基本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明朝强化皇权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明朝科举制——八股取士
教法设想
1.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多种形式,以帮助学生理解与课文相关的内容。
2.建议采取问题法、讲述法、启发式、讨论法和阅读法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有一个故事,说是钱宰被征编《孟子节文》,散朝回家,吟诗道:“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第二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你昨日的诗作得好。不过我并没有“嫌”迟,改作“忧”字如何?”钱宰吓得连忙磕头请罪。那么,是谁向朱元璋报告了这件事呢?(启发学生答出:厂卫特务)接着问学生:明朝时厂卫特务的活动十分猖撅,上自官府,下至百姓,无孔不入;从城市至乡村都有他们的踪影,还反映了什么问题?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有必要学习本课内容:明朝的君主专制。
讲授新课
明确目标
大屏幕显示学习目标,学生朗读,教师强调重点、难点。
师生活动
一、明朝的建立(板书)
1.元末农民起义(板书)
问:元朝末年,为什么会爆发农民起义?
(元末统治腐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元朝的统治,为后来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提供了有利条件。
2.明朝的建立(板书)
让学生看教材74页《明太祖》画像,阅读第一段,自己掌握明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和开国皇帝。
过渡:明朝建立后,明太祖为巩固统治,是怎样加强君权?(显示大屏幕第二个问题)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5-78页,并归纳要点。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
1.清查户籍(为什么要核查土地和户籍?)
2.废除丞相——设置内阁
问:丞相制度始创于何时?为什么要废除?
(丞相制度始创于秦朝,此后曾多次发生丞相专权,皇帝大权旁落的现象。为防止此类事情的重现,加强君权,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了丞相。)
问:既然废除了丞相,为何又设殿阁大学士?
补充:明成祖时,阁臣可参与机务,协理朝政,逐步形成内阁制度。后来,内阁的权力越来越大,几乎相当于丞相。
3. 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问:行省制度始于何时?为什么要废除?
(行省制度始于元朝,它统一管辖一个省的行政、财政和军事,职权极重,不利于中央集权。所以,明太祖下令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都直属中央。
问:三司指什么?有什么职能和特点?
过渡:为使明王朝长治久安,明太祖还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4.建立厂卫
(1)目的:监视官吏和镇压人民。
(2)职能:
「锦衣卫」是由皇帝的侍卫亲军组成,归皇帝直接指挥。它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等事。 [厂]是一个缉捕"叛逆"的特务机构,由皇帝的亲信宦官组成,也归皇帝直接控制。东厂是明成祖时设立的,西厂是后来明宪宗时设置的。
(3)特点:都由皇帝直接指挥。
过渡: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又一表现是"八股取士"。
5.八股取士
思考:科举制始创于何时?到明朝时有何变化?如何认识这些变化?
(始创于隋朝,到明朝时仍沿用科举制选拔官吏,但有变化,采取八股取士。)
(1)[八股文]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的人不能有个人见解。文体要死板地分成八个部分,叫作"八股文"。
许多读书人为金榜题名,埋头攻读经书,不求实际学问。即使考中作了官,也至多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2)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培养忠实奴仆,以加强君权。
(3)危害:束缚思想,败坏人才。
6.大兴文字狱
什么是文字狱?大兴文字狱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危害和影响?
明朝的君主专制(板书)
1.清查户籍——控制基层
2.废除丞相——设置内阁 恢复秩序
3.废除行省——设立三司 巩固统治
4.建立厂卫——监视官民 加强皇权
5.八股取士——控制思想
6.兴文字狱——树立威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现今实行君主制(君主专制制)